北师大版数学[中考总复习:图形的变换--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基础)

北师大版数学[中考总复习:图形的变换--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基础)
北师大版数学[中考总复习:图形的变换--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基础)

北师大版数学中考总复习

重难点突破

知识点梳理及重点题型巩固练习

中考总复习:图形的变换--知识讲解(基础)

【考纲要求】

1.通过具体实例认识轴对称、平移、旋转,探索它们的基本性质;

2.能够按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经过轴对称、平移、旋转后的图形,能作出简单平面图形经过一次或两次轴对称后的图形;

3.探索基本图形(等腰三角形、矩形、菱形、等腰梯形、正多边形、圆)的轴对称性质及其相关性质.

4.探索图形之间的变换关系(轴对称、平移、旋转及其组合);

5.利用轴对称、平移、旋转及其组合进行图案设计;认识和欣赏轴对称、平移、旋转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知识网络】

【考点梳理】

考点一、平移变换

1.平移的概念: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

平移,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

【要点诠释】

(1)平移是运动的一种形式,是图形变换的一种,本讲的平移是指平面图形在同一平面内

的变换;

(2)图形的平移有两个要素:一是图形平移的方向,二是图形平移的距离,这两个要素是

图形平移的依据;

(3)图形的平移是指图形整体的平移,经过平移后的图形,与原图形相比,只改变了位置,

而不改变图形的大小,这个特征是得出图形平移的基本性质的依据.

2.平移的基本性质:由平移的概念知,经过平移,图形上的每一个点都沿同一个方向移动

相同的距离,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因此平移具有下列性质:经过平移,对应点所

连的线段平行且相等,对应角相等.

【要点诠释】

(1)要注意正确找出“对应线段,对应角”,从而正确表达基本性质的特征;

(2)“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且相等”,这个基本性质既可作为平移图形之间的性质,

又可作为平移作图的依据.

考点二、轴对称变换

1.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

轴对称: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也叫做这两个图形成轴对称,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折叠后重合的对应点,叫做对称点. 轴对称图形: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

2.轴对称变换的性质

①关于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图形.

②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

③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

④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3.轴对称作图步骤

①找出已知图形的关键点,过关键点作对称轴的垂线,并延长至2倍,得到各点的对称点.

②按原图形的连结方式顺次连结对称点即得所作图形.

考点三、旋转变换

1.旋转概念: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O转动一个角度的图形变换叫做旋转.点O叫做旋转中心,转动的角叫做旋转角.

2.旋转变换的性质

图形通过旋转,图形中每一点都绕着旋转中心沿相同的方向旋转了同样大小的角度,任意一对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都是旋转角,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旋转过程中,图形的形状、大小都没有发生变化.

3.旋转作图步骤

①分析题目要求,找出旋转中心,确定旋转角.

②分析所作图形,找出构成图形的关键点.

③沿一定的方向,按一定的角度、旋转各顶点和旋转中心所连线段,从而作出图形中各关键点的对应点.

④按原图形连结方式顺次连结各对应点.

4.中心对称与中心对称图形

中心对称:

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旋转180°,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个点对称或中心对称,这个点叫做对称中心,这两个图形中的对应点叫做关于中心对称的对称点.

中心对称图形:

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旋转180°,如果旋转后的图形能够与原来的图形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就叫中心对称图形.

5.中心对称作图步骤

①连结决定已知图形的形状、大小的各关键点与对称中心,并且延长至2倍,得到各点的对称点.

②按原图形的连结方式顺次连结对称点即得所作图形.

【要点诠释】

图形变换与图案设计的基本步骤

①确定图案的设计主题及要求;

②分析设计图案所给定的基本图案;

③利用平移、旋转、轴对称对基本图案进行变换,实现由基本图案到各部分图案的有机组合;

④对图案进行修饰,完成图案.

【典型例题】

类型一、平移变换

1.如图1,两个等边△ABD,△CBD的边长均为1,将△ABD沿AC方向向右平移到△A′B′D′的位置,得到图2,则阴影部分的周长为____________.

【思路点拨】

根据两个等边△ABD,△CBD的边长均为1,将△ABD沿AC方向向右平移到△A′B′D′的位置,得出线段之间的相等关系,进而得出OM+MN+NR+GR+EG+OE=A′D′+CD=1+1=2,即可得出答案.

【答案与解析】

∵两个等边△ABD,△CBD的边长均为1,将△ABD沿AC方向向右平移到△A′B′D′的位置,

∴A′M=A′N=MN,MO=DM=DO,OD′=D′E=OE,EG=EC=GC,B′G=RG=RB′,

∴OM+MN+NR+GR+EG+OE=A′D′+CD=1+1=2;

【总结升华】

此题主要考查了平移的性质以及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根据题意得出A′M=A′N=MN,MO=DM=DO,OD′=D′E=OE,EG=EC=GC,B′G=RG=RB′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举一反三:

【变式】(2015?顺义区一模)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中,点E是AD边上一点,且CE⊥B D于点F,将△DEC沿从D到A的方向平移,使点D与点A重合,点E平移后的点记为G.

(1)画出△DEC平移后的三角形;

(2)若BC=,BD=6,CE=3,求AG的长.

【答案】解:(1)△AGB为△DEC平移后的三角形,如下图所示;

(2)∵△AGB为△DEC平移后的三角形,

∴BG=CE=3,BG∥CE,

∵CE⊥BD,

∴BG⊥BD.

在Rt△BDG中,∵∠GBD=90°,BG=3,BD=6,

∴DG==3,

∵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 ∴AD=BC=2,

∴AG=DG﹣AD=3﹣2=.

2.如图(1),已知ABC ?的面积为3,且,AC AB =现将ABC ?沿CA 方向平移CA 长度得到EFA ?.

(1)求ABC ?所扫过的图形面积;

(2)试判断,AF 与BE 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3)若,15?=∠BEC 求AC 的长.

【思路点拨】(1)根据平移的性质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得到S △EFA =S

△BAF =S △ABC ,从而便可得到四边形CEFB 的面积;

(2)由已知可证得平行四边形EFBA 为菱形,根据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可得到AF 与BE 的位置关系为垂直;

(3)作BD ⊥AC 于D ,结合三角形的面积求解.

【答案与解析】(1)由平移的性质得

AF ∥BC ,且AF=BC ,△EFA ≌△ABC

∴四边形AFBC 为平行四边形

S △EFA =S △BAF =S △ABC =3

∴四边形EFBC 的面积为9;

(2)BE ⊥AF

证明:由(1)知四边形AFBC 为平行四边形

∴BF ∥AC ,且BF=AC

又∵AE=CA

∴BF ∥AE 且BF=AE

∴四边形EFBA 为平行四边形又已知AB=AC

∴AB=AE

∴平行四边形EFBA 为菱形

C A ('C ) E

【总结升华】此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平移的性质,菱形的性质等知识点的综合运用及推理计算能力.

类型二、轴对称变换

3(2016?贵阳模拟)(1)数学课上,老师出了一道题,如图①,Rt△ABC中,∠C=90°,,

求证:∠B=30°,请你完成证明过程.

(2)如图②,四边形ABCD是一张边长为2的正方形纸片,E、F分别为AB、CD的中点,沿过点D的抓痕将纸片翻折,使点A落在EF上的点A′处,折痕交AE于点G,请运用(1)中的结论求∠ADG的度数和AG的长.

(3)若矩形纸片ABCD按如图③所示的方式折叠,B、D两点恰好重合于一点O(如图④),当AB=6,求EF的长.

【思路点拨】(1)Rt△ABC中,根据sinB═=,即可证明∠B=30°;

(2)求出∠FA′D的度数,利用翻折变换的性质可求出∠ADG的度数,在Rt△A'FD中求出A'F,得出

A'E,在Rt△A'EG中可求出A'G,利用翻折变换的性质可得出AG的长度.

(3)先判断出AD=AC,得出∠ACD=30°,∠DAC=60°,从而求出AD的长度,根据翻折变换的性质可得

出∠DAF=∠FAO=30°,在Rt△ADF中求出DF,继而得出FO,同理可求出EO,再由EF=EO+FO,即可得出答案.

【答案与解析】

(1)证明:Rt△ABC中,∠C=90°,,

∵sinB==,

∴∠B=30°;

(2)解:∵正方形边长为2,E、F为AB、CD的中点,

∴EA=FD=×边长=1,

∵沿过点D的抓痕将纸片翻折,使点A落在EF上的点A′处,∴A′D=AD=2,

∴=,

∴∠FA′D=30°,

可得∠FDA′=90°﹣30°=60°,

∵A沿GD折叠落在A′处,

∴∠ADG=∠A′DG,AG=A′G,

∴∠ADG===15°,

∵A′D=2,FD=1,

∴A′F==,

∴EA′=EF﹣A′F=2﹣,

∵∠EA′G+∠DA′F=180°﹣∠GA′D=90°,

∴∠EA′G=90°﹣∠DA′F=90°﹣30°=60°,

∴∠EGA′=90°﹣∠EA′G=90°﹣60°=30°,

则A′G=AG=2EA′=2(2﹣);

(3)解:∵折叠后B、D两点恰好重合于一点O,

∴AO=AD=CB=CO,

∴DA=,

∵∠D=90°,

∴∠DCA=30°,

∵AB=CD=6,

在Rt△ACD中,=tan30°,

则AD=DC?tan30°=6×=2,

∵∠DAF=∠FAO=∠DAO==30°,

∴=tan30°=,

∴DF=AD=2,

∴DF=FO=2,

同理EO=2,

∴EF=EO+FO=4.

【总结升华】本题考查了翻折变换的知识,涉及了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综合考察的知识点较多,注意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

举一反三:

【变式】(2016·松北区模拟)如图(1)是四边形纸片ABCD,其中∠B=120°,∠D=50°.若将其右下角向内这出△PCR,恰使CP∥AB,RC∥AD,如图(2)所示,则∠C=度.

4. 如图1,矩形纸片ABCD的边长分别为a,b(a

(2)若∠QPC的角度在每次翻折的过程中保持不变,则每次翻折后,两折痕PQ,?MN间的距离有何变化?请说明理由.

(3)若∠QPC的角度在每次翻折的过程中都为45°(如图4),每次翻折后,非重叠部分的四边形MC′QD,及四边形BPA′N的周长与a,b有何关系,为什么?

(1)(2)(3)(4)

【思路点拨】(1)猜想两直线平行,由矩形的对边平行,得到一组内错角相等,翻折前后对应角相等,那么可得到PQ与MN被MP所截得的内错角相等,得到平行.

(2)作出两直线间的距离.∵PM长相等,∠NPM是不变的,所以利用相应的三角函数可得到两直线间的距离不变.

(3)由特殊角得到所求四边形的形状,把与周长相关的边转移到同一线段求解.

∴∠MPQ=∠NMP,故PQ∥MN.

(2)两折痕PQ,MN间的距离不变.

过P作PH⊥MN,则PH=PM?sin∠PMH,

∵∠QPC的角度不变,

∴∠C′PC的角度也不变,则所有的PM都是平行的.

又∵AD∥BC,

∴所有的PM都是相等的.

又∵∠PMH=∠QPC,故PH的长不变.

(3)当∠QPC=45°时,

四边形PCQC′是正方形,

四边形C′QDM是矩形.

∵C′Q=CQ,C′Q+QD=a,

∴矩形C′QDM的周长为2a.

同理可得矩形BPA′N的周长为2a,∴两个四边形的周长都为2a,与b无关.

【总结升华】翻折前后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相等,应注意使用相应的三角函数,平行线的判断,特殊四边形的判定.

类型三、旋转变换

5.已知O是等边三角形ABC内一点,∠AOB=110°,∠BOC=135°,试问:

(1)以OA,OB,OC为边能否构成一个三角形?若能,求出该三角形各角的度数;若不能,请说明理由;(2)如果∠AOB的大小保持不变,那么当∠BOC等于多少度时,以OA,OB,OC为边的三角形是一个直角三角形?

【思路点拨】因为△ABC是等边三角形,所以可以运用旋转将△BCO转至△ACD.

【答案与解析】(1)以OC为边作等边△OCD,连AD.

∵△ABC是等边三角形

∴∠BCO=∠ACD (∠BCO+∠ACO=60°,∠ACD+∠AC O=60°)

∵ BC=AC,OC=CD

∴△BCO≌△ACD (SAS)

∴ OB=AD,∠ADC=∠BOC

又∵OC=OD

∴△OAD是以线段OA,OB,OC为边构成的三角形

∵∠AOB=110°, ∠BOC=135°

∴∠AOC=115°

∴∠AOD=115°-60°=55°

∵∠ADC=135°

∴∠ADO=135°-60°=75°

∴∠OAD=180°-55°-75°=50°

∴以线段OA,OB,OC为边构成的三角形的各角是50°、55°、75°.

(2)∠AOB+∠AOC+∠BOC=∠AOB+∠AOC+∠ADC

=∠AOB+(∠AOD+∠DOC)+(∠ADO+∠CDO)

=∠110°+(∠AOD+60°)+(∠ADO+60°) =360°

∴∠AOD+∠ADO=130°

∴∠OAD=50°

当∠AOD是直角时,∠AOD=90°,∠AOC=90°+60°=150°,∠BOC=100°;

当∠ADO是直角时,∠ADC=90°+60°=150°,∠BOC=150°.

【总结升华】此题主要运用旋转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等知识,渗透分类讨论思想.

6 . 如图1,O为正方形ABCD的中心,分别延长OA、OD到点F、E,使OF=2OA,OE=2OD,连接

EF.将△EOF绕点O逆时针旋转α角得到△E1OF1(如图2).

(1)探究AE1与BF1的数量关系,并给予证明;

(2)当α=30°时,求证:△AOE1为直角三角形.

【思路点拨】(1)要证AE1=BF1,就要首先考虑它们是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

(2)要证△AOE1为直角三角形,就要考虑证∠E1AO=90°.

【答案与解析】(1)AE1=BF1,证明如下:

∵O为正方形ABCD的中心,∴OA=OB=OD.∴OE=OF .

∵△E1OF1是△EOF绕点O逆时针旋转α角得到,∴OE1=OF1.

∵ ∠AOB=∠EOF=900,∴ ∠E1OA=900-∠F1OA=∠F1OB.

在△E1OA和△F1OB中,

11

11

OE OF

E OA FOB

O A OB

?

?

∠∠

?

?

?

,∴△E1OA≌△F1OB(SAS).

∴AE1=BF1

.

(2)取OE1中点G,连接AG.

∵∠AOD=900,α=30°,

∴ ∠E1OA=900-α=60°.

∵OE1=2OA,∴OA=OG,∴ ∠E1OA=∠AGO=∠OAG=60°.

∴ AG=GE1,∴∠GAE1=∠GE1A=30°.

∴∠E1AO=90°.

∴△AOE1为直角三角形.

【总结升华】正方形的性质,旋转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直角三角形的判定. 举一反三:

【变式】如图,P为正方形ABCD内一点,若PA=a,PB=2a,PC=3a(a>0).

(1)求∠APB的度数;

(2)求正方形ABCD的面积.

【答案】(1)将△ABP绕点B顺时针方向旋转90°得△CBQ.

则△ABP≌△CBQ且PB⊥QB.

于是PB=QB=2a ,.

在△PQC中,∵,.

∴.

∴.

∵△PBQ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BPQ=∠BQP=45°.

故∠APB=∠CQB=90°+45°=135°.

(2)∵∠APQ=∠APB+∠BPQ=135°+45°=180°,

∴三点A、P、Q在同一直线上.

在Rt△AQC中,.

∴正方形ABCD的面积.

北师大版数学高二-1.4 数学归纳法(3)教案

§1.4 数学归纳法(3)教案 【教学目标】了解数学归纳法的原理及使用范围, 初步掌握数学归纳法证题的两个步骤和一个结论,会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些简单的等式问题;通过对归纳法的复习,体会不完全归纳法的弊端,通过实例理解理论与实际的辨证关系;在学习中感受探索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解决问题的乐趣. 【教学重点】数学归纳法证题步骤,尤其是递推步骤中归纳假设 【教学难点】数学归纳法的原理 一、课前预习:(阅读教材69页,完成知识点填空) 1.数学归纳法的证题步骤 一般地,证明一个与正整数n 有关的命题,可按下列步骤进行: (1)(归纳奠基)证明当n 取 时命题成立; (2)(归纳递推)假设当k n =( )时命题成立,推出当 时命题也成立. 只要完成这两个步骤,就可以断定命题对从0n 开始的所有正整数n 都成立. 上述证明方法叫做数学归纳法. 2.用框图表示数学归纳法的步骤 思考: (1)在数学归纳法的第一步归纳奠基中,第一个值0n 是否一定为1? (2)所有与正整数有关的命题都可以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吗? (3)用数学归纳法证明问题时,归纳假设是否一定要用上? 二、课上学习: 例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2 3333] 2)1([...321+=++++n n n

例2:设n ∈N*,n>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 12+13+ (1) >n. 例3:用数学归纳法证明(3n +1)· n 7-1(n ∈N*)能被9整除. 例4:自学教材71页例2,探究72页练习B 第2题. 三、课后练习: 1.若)*(121...31211)(N n n n f ∈+++++ =,则1=n 时,)(n f 是( ) A .1 B.13 C .1+12+13 D .非以上答案 2.一个关于自然数n 的命题,如果验证1=n 时命题成立,并在假设1,≥=k k n 时命题成立的基础上,证明了2+=k n 时命题成立,那么综合上述说法,可以证明对于( ) A .一切自然数命题成立 B .一切正奇数命题成立 C .一切正偶数命题成立 D .以上都不对 3.利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14131 (2) 111>++++++n n n n 时,由k 递推到1+k 左边应添加的因式A.)1(21+k B. )1(21121+++k k C. )1(21121+- +k k D. 121 +k 4.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2121)1(1...3121222+->++++n n (*N n ∈),假设当k n =时不等式成立,则当 1+=k n 时,应推证的目标不等式是________. 5.用数学归纳法证明:a a a a a n n --=++++++11...1212 (1*,≠∈a N n ),在验证1=n 成 立时,左边所得的项为( ) A .1 B .21a a ++ C .a +1

北师大版数学高二1.4 数学归纳法(一) 教案 (北师大选修2-2)

1.4 数学归纳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启动思维 情境一、财主儿子学写字的笑话、“小明弟兄三个,大哥叫大毛……”的脑筋急转弯等; 教师总结:财主的儿子很傻很天真,但他懂一样思想方法,是什么? 以上都是由特殊情况归纳出一般情况的方法---归纳法,这就是今天的课题. 人们通常也会用归纳法思考问题,小孩也会由此总结出什么年龄人该叫爷爷,什么年龄人叫阿姨,叫哥哥或姐姐. 情境二:华罗庚的“摸球实验” 1、这里有一袋球共12个,我们要判断这一袋球是白球,还是黑球,请问怎么判断? 启发回答: 方法一:把它全部倒出来看一看.特点:方法是正确的,但操作上缺乏顺序性. 方法二:一个一个拿,拿一个看一个. 比如结果为:第一个白球,第二个白球,第三个白球,……,第十二个白球,由此得到:这一袋球都是白球.特点:有顺序,有过程. 2、如果想象袋子有足够大容量,球也无限多?要判断这一袋球是白球,还是黑球,上述方法可行吗? 情境三: 回顾等差数列{}n a 通项公式推导过程: 11 213143123(1)n a a a a d a a d a a d a a n d ==+=+=+=+- 设计意图:首先设计情境一,分析情境,自然引出课题----归纳法,谈笑间进入正题.再通过情境二的交流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情境三点出两种归纳法的不同特点.通过梳理我们熟悉的一些问题,很自然为本节课主题与重点引出打下伏笔. 二、师生互动,探究问题 承上启下:以上问题的思考和解决,用的都是归纳法.什么是归纳法? 归纳法特点是什么?上述归纳法有什么不同呢? 学生回答以上问题,得出结论: 1. 归纳法:由一些特殊事例推出一般结论的推理方法. 特点:由特殊→一般; 2. 完全归纳法: 把研究对象一一都考查到了而推出结论的归纳法称为完全归纳法; 3. 不完全归纳法: 根据事物的部分(而不是全部)特例得出一般结论的推理方法. 在生活和生产实际中,归纳法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气象工作者、水文工作者,地震工作者依据积累的历史资料作气象预测,水文预报,地震预测用的就是归纳法. 4. 引导学生举例:

2014版高中数学复习方略课时提升作业:6.7数学归纳法(北师大版)(北师大版·数学理·通用版)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 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 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提升作业(四十一) 一、选择题 1.在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凸n 边形内角和定理时,第一步应验证( ) (A)n =1 时成立 (B)n =2 时成立 (C)n =3 时成立 (D)n =4 时成立 2.已知n 是正偶数,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时,若已假设n=k(k ≥2且为偶数)时命题为真,则还需证明( ) (A)n =k +1 时命题成立 (B)n =k +2 时命题成立 (C)n =2k +2 时命题成立 (D)n =2(k +2)时命题成立 3.某个命题与正整数n 有关,若n =k(k ∈N +)时命题成立,那么可推得当n =k +1时该命题也成立,现已知n =5时,该命题不成立,那么可以推得( ) (A)n =6时该命题不成立 (B)n =6时该命题成立 (C)n =4时该命题不成立 (D)n =4时该命题成立 4.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n 1111127124264 -?>++++(n ∈N +)成立,其初始值至少应取( ) (A)7 (B)8 (C)9 (D)10 5.(2013·宝鸡模拟)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12n 112123n n 1 + +?+=++++?++时,由k

到k+1左边需增添的项是( ) (A)() 2 k k 1+ (B) () 1 k k 1+ (C) ()() 1 k 1k 2++ (D) ()() 2 k 1k 2++ 6.用数学归纳法证明n 112n 2 n n n C C C n +++?+<(n ≥n 0,n 0∈N *),则n 的最小值等于 ( ) (A)1 (B)2 (C)3 (D)4 7.(2013·南昌模拟)

高中数学目录——北师大版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一 ·第一章集合 · 1、集合的基本关系 · 2、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 3、集合的基本运算 ·第二章函数 · 1、生活中的变量关系 · 2、对函数的进一步认识 · 3、函数的单调性 · 4、二次函数性质的再研究 · 5、简单的幂函数 ·第三章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 · 1、正整数指数函数 · 2、指数概念的扩充 · 3、指数函数 · 4、对数 · 5、对数函数 · 6、指数函数、幂函数、对数函数增·第四章函数应用 · 1、函数与方程 · 2、实际问题的函数建模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二 ·第一章立体几何初步 · 1、简单几何体 · 2、三视图 · 3、直观图 · 4、空间图形的基本关系与公理· 5、平行关系 · 6、垂直关系 · 7、简单几何体的面积和体积 · 8、面积公式和体积公式的简单应用·第二章解析几何初步 · 1、直线与直线的方程 · 2、圆与圆的方程 · 3、空间直角坐标系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三 ·第一章统计 · 1、统计活动:随机选取数字 · 2、从普查到抽样 · 3、抽样方法 · 4、统计图表 · 5、数据的数字特征

· 6、用样本估计总体 · 7、统计活动:结婚年龄的变化· 8、相关性 · 9、最小二乘法 ·第二章算法初步 · 1、算法的基本思想 · 2、算法的基本结构及设计 · 3、排序问题 · 4、几种基本语句 ·第三章概率 · 1、随机事件的概率 · 2、古典概型 · 3、模拟方法――概率的应用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四 ·第一章三角函数 · 1、周期现象与周期函数 · 2、角的概念的推广 · 3、弧度制 · 4、正弦函数 · 5、余弦函数 · 6、正切函数 · 7、函数的图像 · 8、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 ·第二章平面向量 · 1、从位移、速度、力到向量 · 2、从位移的合成到向量的加法· 3、从速度的倍数到数乘向量 · 4、平面向量的坐标 · 5、从力做的功到向量的数量积· 6、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 7、向量应用举例 ·第三章三角恒等变形 · 1、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 · 2、二倍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 3、半角的三角函数 · 4、三角函数的和差化积与积化和差· 5、三角函数的简单应用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五 ·第一章数列 · 1、数列的概念 · 2、数列的函数特性 · 3、等差数列

北师大版数学高二-(北师大)选修2-2 作业 1.4数学归纳法

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12+13+…+12n -1 1)时,第一步应验证( ) A .1+12 <2 B .1+12+13<2 C .1+12+13<3 D .1+12+13+14 <3 解析:∵n >1,且n ∈N +,∴n 的第一个取值n 0=2. 此时12n -1=13 . 答案:B 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当n 为正奇数时,x n +y n 能被x +y 整除”的第二步是( ) A .假设n =2k +1时正确,再推n =2k +3正确 B .假设n =2k -1时正确,再推n =2k +1正确 C .假设n =k 时正确,再推n =k +1正确 D .假设n ≤k (k ≥1),再推n =k +2时正确(以上k ∈N +) 解析:因为n 为正奇数,据数学归纳法证题步骤,第二步应先假设第k 个正奇数也成立,本题即假设n =2k -1正确,再推第(k +1)个正奇数即n =2k +1正确. 答案: B 3.已知数列{a n }的前n 项之和为S n 且S n =2n -a n (n ∈N +),若已经算出a 1=1,a 2=32 ,则猜想a n =( ) A.2n -1n B.n +1n C.2n -12n -1 D.2n -12 n -1 解析:∵a 1=1,a 2=32 , 又S 3=1+32 +a 3=6-a 3, ∴a 3=74 . 同理,可求a 4=158,观察1,32,74,158 ,…,

容易猜想出a n =2n -12n -1? ????或a n =2-12n -1. 答案:D 4.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1n +1+1n +2+…+1n +n >1324 的过程中,由n =k 到n =k +1时,不等式左边的变化情况为( ) A .增加 12(k +1) B .增加12k +1+12(k +1) C .增加12k +1+12(k +1),减少1k +1 D .增加 12(k +1),减少1k +1 解析:当n =k 时,不等式的左边=1k +1+1k +2+…+1k +k ,当n =k +1时,不等式的左边=1k +2+1k +3+…+1(k +1)+(k +1),又1k +2+1k +3+…+1(k +1)+(k +1)-? ????1k +1+1k +2+…+1k +k =12k +1+12(k +1)-1k +1,所以由n =k 到n =k +1时,不等式的左边增加12k +1+12(k +1),减少1k +1 . 答案:C 5.设凸k 边形的内角和为f (k ),则凸k +1边形的内角和f (k +1)=f (k )+________. 解析:凸k +1边形在凸k 边形的基础上增加了一条边,同时内角和增加了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即π. 答案:π 6.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1+2+22+…+2n -1=2n -1(n ∈N +)的过程如下: ①当n =1时,左边=1,右边=21-1=1,等式成立. ②假设当n =k 时,等式成立,即 1+2+22+…+2k -1=2k -1, 则当n =k +1时, 1+2+22+…+2k -1+2k =1-2k + 11-2=2k +1-1,

2018年数学同步优化指导(北师大版选修2-2)练习:第1章 4 数学归纳法 Word版含解析

第一章 §4 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当n 为正奇数时,x n +y n 能被x +y 整除”的第二步是( ) A .假设当n =2k +1时正确,再推当n =2k +3时正确 B .假设当n =2k -1时正确,再推当n =2k +1时正确 C .假设当n =k 时正确,再推当n =k +1时正确 D .假设当n ≤k (k ≥1)时正确,再推当n =k +2时正确(以上k ∈N +) 解析:因为n 为正奇数,所以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的第二步应先假设第k 个正奇数成立,即假设当n =2k -1时正确,再推第(k +1)个正奇数即当n =2k +1时正确. 答案:B 2.若f (n )=1+12+13+…+16n -1 (n ∈N +),则f (1)为( ) A .1 B .15 C .1+12+13+14+15 D .非以上答案 解析:∵f (n )=1+12+13+…16n -1 , ∴f (1)=1+12+13+…+16×1-1 =1+12+13+14+15. 答案:C 3.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1+12+14+…+12 n -1>12764(n ∈N +)成立,其初始值至少应取( ) A .7 B .8 C .9 D .10 解析:左边=1+12+14+…+12n -1=1-12n 1-12 =2-12n -1,代入验证可知n 的最小值是8. 答案:B 4.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1+2+22+…+2n - 1=2n -1(n ∈N +)的过程如下: ①当n =1时,左边=1,右边=21-1=1,等式成立. ②假设当n =k 时,等式成立,即 1+2+22+…+2k - 1=2k -1,

北师大版数学归纳法教案(罗红霞)

北师大版高二数学选修2-2第二章 §4数学归纳法 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中学罗红霞【教材分析】 1.教材背景 数学归纳法是证明与正整数有关命题的一种重要证明方法,它起源于正整数的归纳公理或最小数原理,而演变成各种形式.《数学归纳法》是北师大版数学选修2-2第二章继学习完归纳与类比,证明方法中的综合法与分析法、反证法的基础上,在学生已具备归纳的思想,进一步学习证明方法的过程中学习本节知识的。 2.数学归纳法的地位和作用 人类对问题的研究,结论的发现,到结论的认同,思维的流程通常是观察—归纳—猜想—证明.猜想的结论对不对,证明尤为关键,数学归纳法在这起着非常重大的作用.在运用数学归纳法解题时,学生通常用到等式的恒等变形、不等式的放缩、数式形的构造与转化等,加强了对知识的掌握及能力的训练.而对数学归纳法原理的理解,蕴含着归纳与推理、特殊到一般、有限到无限、递推等数学思想和方法,对思维的发展起到完善和推动的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由有限多个特殊事例得出的一般结论不一定正确. (2)初步理解数学归纳法原理. (3)理解和掌握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数学命题的两个步骤. (4)初步会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些简单的与正整数有关的恒等式. 2.能力目标 (1)通过对数学归纳法的学习、应用,培养学生观察、归纳、猜想、分析能力和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 (2)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3.情感目标 (1)通过对数学归纳法原理的探究,培养学生严谨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不怕困难,勇于探索的精神. (2)让学生通过对数学归纳法原理的理解,感受数学内在美的振憾力,从而使学生喜欢数学.(3)学生通过置疑与探究,培养学生独立的人格与敢于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 (1)初步理解数学归纳法的原理. (2)明确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命题的两个步骤. (3)初步会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简单的与正整数数学恒等式. 【教学难点】 (1)对数学归纳法原理的理解,即理解数学归纳法证题的严密性与有效性. (2)假设的利用,即如何利用假设证明当n=k+1时结论正确. 【教学方法】类比启发探究式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情境一:明朝刘元卿编的《应谐录》中有一个笑话:财主的儿子学写字,当老师教他写字的时候,告诉他写一、二、三时,财主的儿子很高兴,告诉老师他会写字了….

北师大版数学高二-1.4 数学归纳法(1)教案

§1.4 数学归纳法(1)教案 【学情分析】: 数学归纳法是一种特殊的直接证明的方法,在证明一些与正整数n(n 取无限多个值)有关的数学命题时,数学归纳法往往是非常有用的研究工具,它通过有限个步骤的推理,证明n取无限多个正整数的情形。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归纳法”和“数学归纳法”的含意和本质;掌握数学归纳法证题的两个步骤一个结论;会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与正整数有关的数学命题。 (2)过程与方法:初步掌握归纳与推理的方法;培养大胆猜想,小心求证的辩证思维素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于数学内在美的感悟能力。 【教学重点】: 借助具体实例了解数学归纳法的基本思想,掌握它的基本步骤(特别要注意递推步骤中归纳假设的运用和恒等变换的运用),运用它证明一些与正整数有关的数学命题。 【教学难点】: 如何理解数学归纳法证题的有效性;递推步骤中如何利用归纳假设。【教学过程设计】:

【练习与测试】: 1.在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多边形内角和定理时,第一步应验证( ) A. n=1时成立 B. n=2时成立 C. n=3时成立 D. n=4时成立 答案:C 解:由于多边形最少是三角形,故选C 。 2. 某个与正整数n 有关的命题,如果当*()n k k N =∈时该命题成立,则一定可推得当n=k+1时该命题也成立。现已知n=5时,该命题不成立,那么应有( ) A. 当n=4时,该命题成立 B. 当n=6时,该命题成立 C. 当n=4时,该命题不成立 D. 当n=6时,该命题不成立 答案:C 解:n=6时命题成立与否不能确定,排除B 、D ;假设n=4时,该命题成立,由已知得n=5时该命题成立,与已知条件矛盾,故选C 。 3.用数学归纳法证明:2 21 11(1)1n n a a a a a a ++-++++=≠-,在验证n=1时,左端计算所得的 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a+a 2 解:由题意可知等式左端共有n+2项,∴当n=1时,左端有3项为1+a+a 2 。 4. 数列{a n }中,已知n n n a a a a +==+1,211(n=1,2,……),计算432,,a a a ,猜想n a 的表达式并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解:7252152 ,5232132,3 243 2=+==+==a a a 猜想:1 22 -= n a n 证明:(1)当n=1时,,21 22 1=-= a 猜想式成立

北师大版数学高二-数学选修4-5检测 数学归纳法

一、选择题 1.设f (n )=1+12+1 3+…+1 3n -1 (n ∈N +),则f (n +1)-f (n )等于( ) A.13n +2 B .13n +13n +1 C. 13n +1+13n +2 D .13n + 13n +1+13n +2 【解析】 因为f (n )=1+12+1 3+…+ 13n -1 ,所以f (n +1)=1+12+1 3+…+13n -1+13n +13n +1+13n +2.所以f (n +1)-f (n )=13n +13n +1+13n +2 .故选D. 【答案】 D 2.(2013·新乡检测)在应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凸n 边形的对角线为1 2n (n -3)条时,第一步检验第一个值n 0等于( ) A .1 B .2 C .3 D .0 【解析】 边数最少的凸n 边形是三角形. 【答案】 C 3.已知a 1=12,a n +1=3a n a n +3,猜想a n 等于( ) A.3n +2 B . 3n +3 C.3n +4 D . 3n +5 【解析】 a 2=3a 1a 1+3=3 7, a 3=3a 2a 2+3 =38,

a4=3a3 a3+3=1 3 =3 9 , 猜想a n=3 n+5 . 【答案】 D 4.记凸k边形的内角和为f(k),则凸k+1边形的内角和f(k+1)等于f(k)加上 () A.π 2B.π C.2πD.3 2π 【解析】n=k到n=k+1时, 内角和增加π. 【答案】 B 二、填空题 5.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2+22+…+2n-1=2n-1(n∈N+)”的过程中,第二步假设n=k时等式成立,则当n=k+1时应得到________. 【解析】∵n=k时,命题为“1+2+22+…+2k-1=2k-1”, ∴n=k+1时为使用归纳假设, 应写成1+2+22+…+2k-1+2k=2k-1+2k, 又考虑到目的, 最终应为2k+1-1. 【答案】1+2+22+…+2k-1+2k=2k+1-1 6.用数学归纳法证明“n∈N*,n(n+1)(2n+1)能被6整除”时,某同学证法如下: (1)n=1时1×2×3=6能被6整除, ∴n=1时命题成立. (2)假设n=k时成立,即k(k+1)(2k+1)能被6整除,那么n=k+1时,

北师大版数学高二-选修2试题 1-4数学归纳法

一、选择题 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12+13+…+12n -1 1)时,第一步应验证不等式( ) A .1+12<2 B .1+12+13<2 C .1+12+13<3 D .1+12+13+14<3 【解析】 ∵n >1且n ∈N *,∴n 取的第一个值n 0=2. 此时12n 0-1 =13.故选B. 【答案】 B 2.观察下列式子:1+122<32,1+122+132<53,1+122+132+142<74,则可归纳 出1+122+132+142+…+1n 2+ 1(n +1)2 小于( ) A.2n +1n +1 B.2n n +1 C.2n +1n +2 D.2n +1n +3 【解析】 由所给式子归纳可知A 成立. 【答案】 A 3.某同学回答用数学归纳法证明n 2+n

C.从k到k+1的推理不严密 D.从k到k+1的推理过程没有使用归纳假设 【解析】由n=k到n=k+1时,仅对不等式进行了放缩,而没有使用归纳假设. 【答案】 D 4.用数学归纳法证明(n+1)(n+2)…(n+n)=2n·1·3·…·(2n-1),从k到k+1,左边需要增乘的代数式为() A.2k+1 B.2(2k+1) C.2k+1 k+1 D. 2k+3 k-1 【解析】当n=k时,左边=(k+1)·(k+2)·…·2k,当n=k+1时,左边=(k+2)·…·(2k)·(2k+1)·(2k+2)与当n=k时左边比较增乘2(2k+1).【答案】 B 5.设f(x)是定义在正整数集上的函数,且f(x)满足:“当f(k)≥k2”成立时,总可推出f(k+1)≥(k+1)2成立,那么,下列命题成立的是() A.若f(3)≥9成立,则当k≥1时,均有f(k)≥k2成立 B.若f(5)≥25成立,则当k≤5时,均有f(k)≥k2成立 C.若f(7)<49成立,则当k≥8时,均有f(k)

北师大版数学高二-数学选修4-5检测 数学归纳法原理

一、选择题 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2n>n2+1对于n≥n0的正整数n都成立”时,这一步证明中的起始值n0应取() A.2B.3 C.5D.6 【解析】当n≤4时,2nn2+1.故n0应取5. 【答案】 C 2.某个与正整数n有关的命题,如果当n=k(k∈N+且k≥1)时命题成立,则一定可推得当n=k+1时,该命题也成立.现已知n=5时,该命题不成立,那么应有() A.当n=4时该命题成立 B.当n=6时该命题成立 C.当n=4时该命题不成立 D.当n=6时该命题不成立 【解析】若n=4时命题成立,由递推关系知n=5时命题成立,与题中条件矛盾,∴n=4时,该命题不成立. 【答案】 C 3.记凸k边形的内角和为f(k),则凸k+1边形的内角和f(k+1)=f(k)+ ()() A.π 2B.π C.2π D.3 2π 【解析】n=k到n=k+1时,内角和增加π. 【答案】 B 4.已知1+2×3+3×32+4×33+…+n×3n-1=3n(na-b)+c对一切n∈N+成立,则a,b,c的值为()

A .a =12,b =c =14 B .a =b =c =14 C .a =0,b =c =14 D .不存在这样的a ,b ,c 【解析】 ∵等式对任意n ∈N +都成立, ∴当n =1,2,3时也成立. 即????? 1=3(a -b )+c ,1+2×3=32(2a -b )+c , 1+2×3+3×32=33(3a -b )+c . 解得????? a =12, b = c =14. 【答案】 A 二、填空题 5.用数学归纳法证明:设f (n )=1+12+13+…+1n ,则n +f (1)+f (2)+…+f (n -1)=nf (n )(n ∈N +,且n ≥2)第一步要证明的式子是________. 【解析】 n =2时,等式左边=2+f (1),右边=2f (2).∴第一步要证明的式子是:2+f (1)=2f (2). 【答案】 2+f (1)=2f (2) 6.用数学归纳法证明“n ∈N +,n (n +1)(2n +1)能被6整除”时,某同学证 法如下: (1)n =1时1×2×3=6能被6整除, ∴n =1时命题成立. (2)假设n =k 时成立,即k (k +1)(2k +1)能被6整除,那么n =k +1时, (k +1)(k +2)(2k +3)=(k +1)(k +2)[k +(k +3)] =k (k +1)(k +2)+(k +1)(k +2)(k +3). ∵k 、k +1、k +2和k +1、k +2、k +3分别是三个连续自然数. ∴其积能被6整除.故n =k +1时命题成立.

北师大版数学高二选修4-5测评 数学归纳法

学业分层测评(十二) (建议用时:45分钟) 学业达标] 一、选择题 1.某个与正整数n有关的命题,如果当n=k(k∈N+,且k≥1)时命题成立,则一定可推得当n=k+1时,该命题也成立.现已知n=5时,该命题不成立,那么应有() A.当n=4时该命题成立 B.当n=6时该命题成立 C.当n=4时该命题不成立 D.当n=6时该命题不成立 【解析】当n=4时命题成立,由递推关系知, n=5时命题成立,与题中条件矛盾. 所以n=4时,该命题不成立. 【答案】 C 2.已知数列{a n}中,a1=1,当n≥2时,a n=2a n-1+1,依次计算a2,a3,a4后,猜想a n的一个表达式是() A.n2-1B.(n-1)2+1 C.2n-1 D.2n-1+1 【解析】由a1=1,当n≥2时,a n=2a n-1+1得 a2=2a1+1=2×1+1=3, a3=2a2+1=2×3+1=7, a4=2a3+1=2×7+1=15. 猜想a n=2n-1. 【答案】 C 3.用数学归纳法证明“n3+(n+1)3+(n+2)3(n∈N+)能被9整除”,要利用

归纳法假设证n=k+1时的情况,只需展开() A.(k+3)3 B.(k+2)3 C.(k+1)3 D.(k+1)3+(k+2)3 【解析】假设n=k时,原式k3+(k+1)3+(k+2)3能被9整除,当n=k+1时,(k+1)3+(k+2)3+(k+3)3为了能用上面的归纳假设,只需将(k+3)3展开,让其出现k3,且展开式中除k3以外的各项和也能被3整除. 【答案】 A 4.记凸k边形的内角和为f(k),则凸k+1边形的内角和f(k+1)=f(k)+() A.π 2B.π C.2πD.3 2π 【解析】n=k到n=k+1时,内角和增加π. 【答案】 B 5.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当n为正奇数时,x n+y n能被x+y整除”的第二步是() A.假设n=2k+1时正确,再推n=2k+3时正确(其中k∈N+) B.假设n=2k-1时正确,再推n=2k+1时正确(其中k∈N+) C.假设n=k时正确,再推n=k+1时正确(其中k∈N+) D.假设n≤k(k≥1)时正确,再推n=k+2时正确(其中k∈N+) 【解析】∵n为正奇数,∴n=2k-1(k∈N+). 即假设n=2k-1时正确,再推n=2k+1时正确. 【答案】 B 二、填空题 6.探索表达式A=(n-1)(n-1)!+(n-2)(n-2)!+…+2·2!+1·1!(n>1且n∈N + )的结果时,第一步n=__________时,A=__________.

北师大版-陕西省高中数学 第一章 推理与证明 数学归纳法教案 北师大版选修2-2

陕西省高中数学 第一章 推理与证明 数学归纳法教案 北师大版选修2-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数学归纳法的概念,掌握数学归纳法的步骤; 过程与方法: 经历观察、思考、分析、抽象、概括出数学归纳法的两个步骤,初步形成归 纳、猜想和发现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数学归纳法的学习初步形成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数学思维品 质与数学理性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数学归纳法的实质意义,掌握数学归纳法的证题步骤。 【教学难点】 运用数学归纳法时,在“归纳递推”的步骤中发现具体问题的递推关系。 【教后反思】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 摸球实验 已知盒子里面有5个兵乓球,如何证明盒子里面的球全是橙色? 2. 今天,据观察第一个到学校的是男同学,第二个到学校的也是男同学,第三个到学校的还是男同学,于是得出:这所学校里的学生都是男同学。 象这种由一系列特殊事例得出一般结论的方法,我们把它叫做归纳法。 (1) 是完全归纳法,结论正确(2)是不完全归纳法,结论不一定正确。 问题:这些问题都与自然数有关,自然数有无限多个,我们无法对其一一验证,那么如何证明一个与自然数有关的命题呢?例如对于数列{}n a ,已知111,1n n n a a a a +==+, 通过对n=1,2,3,4前4项的归纳,猜想其通项公式为1 n a n = 。这个猜想是否正确,如何证明?数学中常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二、探索新知 1、了解多米诺骨牌游戏,可得,只要满足以下两条件,所有多米诺骨牌就都能倒下: (1)第一块骨牌倒下; (2)任意相邻的两块骨牌,前一块倒下一定导致后一块倒下。 思考:条件(1)(2)的作用是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