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合集下载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内容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内容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内容一、调查背景土地利用是指人类活动对土地的利用方式。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利用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为了更好地了解土地利用现状,需要进行调查。

二、调查目的1.了解当前土地利用的情况,包括耕地、林地、草地、水域等不同类型土地的分布情况和面积占比。

2.掌握城市化进程对土地利用的影响,包括城镇建设用地和工业用地等占用耕地的情况。

3.了解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对土地利用的情况,包括集体经济组织对耕地保护和发展的态度。

4.掌握不同行业对土地资源需求量和使用情况。

三、调查方法1.实地走访:通过实际走访不同区域,观察不同类型土地分布情况,并记录下来。

2.统计数据:通过查询相关部门公开发布的数据,获取各种类型土地面积占比等数据信息。

3.问卷调查:通过发放问卷,收集群众对于土地利用现状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等意见建议。

四、调查内容1.耕地利用现状:包括耕地面积、耕地质量、粮食产量等情况。

2.林地利用现状:包括森林覆盖率、森林类型、森林资源保护等情况。

3.草地利用现状:包括草原面积、草原类型、草原生态环境保护等情况。

4.水域利用现状:包括水域面积、水资源保护与开发等情况。

5.城市化进程对土地利用的影响:包括城镇建设用地和工业用地等占用耕地的情况。

6.集体经济组织对土地利用的情况:包括集体经济组织对耕地保护和发展的态度,以及集体经济组织在土地开发中扮演的角色。

7.不同行业对土地资源需求量和使用情况:包括建筑业、工业企业、旅游业等行业对土地资源需求量以及使用方式的调查。

五、调查结果分析通过以上各项内容的调查,可以得到如下结论:1.我国耕地总面积逐年减少,粮食产能下降;森林覆盖率逐年提高,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草原面积逐年缩小,生态环境受到破坏;水资源保护与开发不平衡,水污染问题严重。

2.城市化进程对耕地占用情况较为严重,需要加强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

3.集体经济组织在土地开发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加强管理和监督。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评估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评估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评估土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我们生活的依托。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评估,是对土地使用情况的一次全面“体检”,它对于合理规划土地资源、保障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那么,什么是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评估呢?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对一定区域内的土地利用状况进行详细的了解和分析。

这包括土地的用途、面积、分布、质量等方面的信息收集和整理,以及对土地利用的合理性、效率和可持续性进行评估。

在进行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评估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的范围和目标。

这可能是一个城市、一个县域,甚至是一个特定的开发区。

确定范围后,需要收集大量的相关资料,比如土地利用规划图、地籍图、卫星影像等。

同时,还要进行实地勘察,确保获取的信息准确无误。

实地勘察是调查评估中非常关键的一环。

工作人员会深入到每一块土地,记录下土地的实际用途、土地上的建筑物和设施等情况。

他们会使用专业的测量工具,精确测量土地的面积和边界。

通过实地勘察,可以发现一些在图纸上无法体现的问题,比如土地的闲置、违规占用等。

除了实地勘察,还会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当地居民和相关部门对土地利用的看法和意见。

这些来自基层的声音,对于全面评估土地利用现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在获取了大量的数据和信息后,接下来就是对这些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

通过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技术手段,可以将土地利用的各种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生成直观的图表和地图。

这有助于更加清晰地展示土地利用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那么,为什么要进行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评估呢?首先,它可以为土地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了解土地的现状,能够合理安排未来的土地用途,避免盲目开发和浪费。

其次,有助于发现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比如土地闲置、低效利用等,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

再者,能够为土地管理部门提供决策支持,加强对土地的监管,保障土地的合法、合理使用。

例如,在一些城市的发展过程中,由于缺乏对土地利用现状的准确了解,导致规划不合理,出现了商业区与住宅区混杂、公共设施不足等问题。

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调查和分析报告三篇

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调查和分析报告三篇

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调查和分析报告三篇土地资源及利用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一)现状1.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我国土地幅员辽阔,土地类型多样。

国土面积在世界上居第三位,地处北半球中纬度地带,除一部分处于寒温带(约占1.2%)和青藏高原的高寒地区(约占26.7%)外,其余土地的水热条件尚比较好。

但是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多、平地少且分布不均匀,山地、丘陵、高原的面积约为633·7万平方千米,占国土面积的66%,平地为326.3万平方千米,占34%。

以海拔高度计,超过1000米的土地占国土面积的58%;超过500米的占国土面积的75%。

全球陆地平均海拔高度约800米,而中国大陆的平均海拔高度约为1525米。

山地面积如此之大,成为扩展农业用地的巨大障碍。

我国的人均耕地少,人均耕地面积直接关系到主要农产品的占有量。

据统计,我国现有人均耕地和主要农产品,不仅低于发达国家,而且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从历史发展上看,中国人口过多和耕地资源不足,始终是传统社会生产力矛盾的焦点,这个矛盾突出地表现在人口与耕地的比例关系上。

在战国时期,在当时生产力的水平之下,人均12.5亩耕地是维持生计的临界点;到了唐代中国人均耕地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点为17.88亩;而后一直下降,到了清代“康乾”盛世时期,人均耕地已下降至1774年的3.7亩;到1850年人均耕地又降至2.95亩。

1949年,我国人均耕地仅为2.7亩。

50年代中期,我国耕地面积扩大到16.8亿亩,达到历史上的新高峰,而后又下降,与此同时,总人口却迅速增长,人均耕地呈下降趋势,到1987年为1.33亩,为历史上的最低点。

我国土地资源的地力差异较大。

由于气候条件的差别,东南部地区受季风气候的影响,属于湿润半湿润地区,其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一半,而生物生产量却占全国的90%,拥有全国95%以上的人口,并且集中了我国90%以上的耕地、林地和产肉量。

而西北部地区受大陆性气候的影响,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干旱缺水,水资源总量仅占全国的4.6%,年生物生产量还不到全国生物量的10%,生产能力低。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报告范文三篇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报告范文三篇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报告范文三篇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报告范文篇一一、红柳沟调查区域概况红柳沟调查区域位于榆中盆地北部,夏官营镇东南部,陇海铁路和在建的兰渝客运专线以及万川河从调查区域贯串而过。

由于距离县城比较远,受到地理位置条件的限制,交通比较落后,整个区域内只有一条水泥硬化的村级公路。

红柳沟调查区域地表形态起伏变化较大,从河沟到农田,从荒地到高山,地貌特征比较复杂,整个地区海拔在1700~1780m之间。

调查区域总面积5385359m2,其中耕地面积3383438 m2,设施农用地163985 m2,人口2000人左右,以务农为主。

该区域内宛川河周边一些原本是农田的地方,后因为修建兰渝客运专线的需要,拓为工矿用地。

二、红柳沟调查区域自然状况红柳沟位于E104°12’,N35°56’,地处内陆,大陆性季风气候明显,特点是降水少,日照多,太阳照射紫外线强度大,光能潜力大,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大。

年平均降水量少于300mm,并集中分布在6~9月。

调查区域地表形态起伏变化较大,海拔在1700~1780m之间。

在调查区域内,宛川河沿西北-东南走向贯串其中,由于宛川河补给水量不足,河底已经干涸,地势平躺的地方或开垦成为耕地,或成为车辆行走的道路,或成为工厂的材料堆积地。

河流的左侧地势比较高,耕地面积相对较少,河流的右侧由于地势相对较低,而且比较平躺,农耕比较繁荣,而且居民地基本都分布在这一侧。

在调查区域的东北方向的一小角上是高山的一角,由于地处西北,山上缺水,只有少量的贴地的矮小的抗旱植被生长,山上的其他地方都是裸露的黄土。

三、红柳沟调查区域经济状况调查区域内主要以农业为主,种植的作物有玉米、小麦、菜花、土豆、胡麻、芹菜、蚕豆和毛豆,其中以粮食作物为主,菜花和胡麻种植范围也比较大,其他的作物种植的面积相对比较小。

调查统计表如下:该调查区域内,人们的生活主要来源还是种地,由于地理条件和气候条件的局限,居民的生产方式很大程度上还是停留在略比自给自足高一点的状态,从统计的情况来看,种植粮食作物的土地占到耕地总面积的67.36%人们的收入相对其他调查区域的人来说还是偏低的。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内容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内容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1. 引言土地利用是人类社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基础。

土地是有限资源,合理的土地利用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对土地利用现状进行调查,掌握各类土地利用情况、变化趋势和问题,对于科学规划土地利用、保护生态环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至关重要。

2. 调查目的及方法为了全面了解土地利用现状,本次调查的目的是:•了解各类土地利用分布情况;•分析土地利用变化趋势;•探讨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为达到以上目的,采取以下方法进行调查:1.遥感技术:利用遥感影像获取土地利用信息;2.实地调查:采用抽样方法对不同地区进行实地考察;3.数据分析:通过统计学方法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

3. 土地利用分布情况3.1 农用地农用地是指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包括耕地、园地、林地和牧草地。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农用地主要集中在农业发达地区,如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地区和珠江三角洲等。

农用地主要用于粮食种植、蔬菜种植和畜牧业,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

3.2 建设用地建设用地包括工业用地、居民用地、商业用地和交通用地等。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建设用地不断扩大。

调查结果显示,建设用地主要集中在城市及其周边地区。

工业用地主要分布在工业园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居民用地集中在城市居住区,商业用地则主要分布在商业中心区。

3.3 生态保护用地生态保护用地是指用于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自然生态系统维持的土地。

调查结果显示,生态保护用地主要位于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

这些地区具有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和自然生态系统功能,需要加强保护和管理。

近年来,国家加大了生态保护用地的划定力度,取得了显著成效。

4. 土地利用变化趋势4.1 农用地减少随着城市化的加速推进,农用地面积呈现持续减少的趋势。

大量农用地被转为建设用地,导致农田面积减少、粮食产量下降。

这对于国家粮食安全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因此,需要加强农地保护,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推动农业现代化。

土地利用状况调查报告

土地利用状况调查报告

土地利用状况调查报告目录一、内容概要 (3)(一)调查背景与目的 (4)(二)调查范围与内容 (5)(三)调查方法与技术路线 (6)二、调查区域概况 (7)(一)地理位置与面积 (8)(二)行政区划与人口 (9)(三)自然环境条件 (11)(四)社会经济状况 (11)三、土地利用现状 (12)(一)农用地 (14)(二)建设用地 (15)1. 工业用地 (16)2. 农业用地 (17)3. 城镇建设用地 (18)4. 其他建设用地 (19)(三)未利用地 (20)1. 荒草地 (21)2. 沼泽地 (23)3. 高山草地 (24)4. 湖泊湿地等 (26)四、土地利用特点与问题 (27)(一)土地利用特点 (28)1. 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 (29)2. 土地利用效率不高 (31)3. 土地利用方式单一 (32)(二)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 (33)1. 土地资源浪费严重 (35)2. 土地生态环境恶化 (36)3. 土地利用规划滞后 (38)五、土地利用优化建议 (39)(一)优化土地利用结构 (40)1. 调整耕地面积 (41)2. 合理利用林地草地资源 (42)3. 有序开发未利用地 (43)(二)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45)1. 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 (46)2. 加强土地整治与复垦 (47)3. 提高土地利用集约化水平 (48)(三)推进土地利用方式转变 (50)1. 发展生态农业 (50)2. 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51)3. 加强土地市场建设与管理 (52)六、结论与展望 (53)(一)调查结论 (54)(二)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56)(三)建议与措施 (57)一、内容概要本次土地利用状况调查报告旨在从实地调查与数据分析的角度,全面评估目标区域内的土地使用情况。

报告内容涵盖了以下几个关键方面:土地分布与类型:详细介绍了调查区域内各类土地的几何分布情况,包括耕地、林地、草地、建成区、水域以及其他未利用地等。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评估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评估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评估土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宝贵的自然资源。

了解土地利用的现状,进行科学的调查评估,对于合理规划土地、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评估的首要任务是明确调查的范围和对象。

这包括城市建设用地、农村耕地、林地、草地、水域等各种土地类型。

在确定范围时,需要综合考虑地理边界、行政区域以及土地的功能和用途等因素。

比如,对于一个城市来说,不仅要关注市区内的商业用地、住宅用地,还要考虑郊区的工业用地、农业用地等。

在实际的调查过程中,通常会运用多种方法和技术手段。

实地勘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调查人员需要亲自到土地现场,观察土地的实际利用情况,包括土地上的建筑物、植被覆盖、农田的种植情况等。

同时,还会借助现代的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GIS),通过卫星图像、航空照片等获取大面积土地的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

为了确保调查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制定详细的调查标准和规范。

例如,对于土地的分类要有明确的定义和划分依据,对于面积的测量要有统一的方法和精度要求。

此外,还需要对调查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使其熟悉调查流程和技术要求,能够准确地记录和整理调查数据。

在收集到大量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后,接下来就是对这些数据进行评估分析。

评估的指标体系通常包括土地利用的结构、效率、合理性等方面。

土地利用结构是指不同类型土地在总面积中所占的比例,比如耕地、建设用地、林地等的比例是否合理。

土地利用效率则关注单位面积土地的产出效益,比如单位面积农田的粮食产量、单位面积建设用地的经济效益等。

通过对土地利用现状的评估,可以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比如,一些地区可能存在耕地被非法占用、建设用地闲置浪费、土地生态破坏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需要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和建议。

对于非法占用耕地的行为,要依法予以查处,恢复耕地原状;对于闲置的建设用地,可以通过重新规划和开发利用,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对于土地生态破坏的区域,要采取生态修复措施,恢复土地的生态功能。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意义和技术方法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意义和技术方法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意义和技术方法一、引言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是指对特定地区的土地利用情况进行全面、详细的调查和分析,以了解土地资源的分布、利用状况及其对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这项工作对于科学合理规划土地利用、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意义以及常用的技术方法。

二、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意义1. 了解土地资源分布与利用情况通过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可以全面了解特定地区不同类型土地资源的分布情况,包括耕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等各类土地资源的面积和空间分布。

同时还可以了解到不同类型土地资源的利用方式和效益情况,为科学合理规划和管理土地资源提供依据。

2. 保护生态环境通过对土地利用现状的调查,可以了解到特定区域内各类生态环境类型(如湿地、森林等)的面积和空间分布,并评估其受到人类活动影响程度。

在此基础上,可以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促进生态环境的恢复和保护。

3. 促进可持续发展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还可以为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依据。

通过分析土地利用现状,可以评估土地资源利用的效益和问题,为制定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政策和规划提供参考。

同时还可以了解到特定区域内不同类型土地资源的潜力和限制因素,为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提供指导。

三、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技术方法1. 遥感技术遥感技术是一种通过对航空或卫星图像进行解译和分析,获取大范围、高精度的土地利用信息的方法。

通过遥感图像解译,可以获得土地覆盖类型、面积、空间分布等信息。

常见的遥感数据包括高分辨率卫星影像、航空影像等。

在进行遥感数据处理时,可以使用专业软件如ENVI、ArcGIS等进行图像分类和解译。

2. 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GIS技术是一种将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相结合进行管理、分析和展示的技术。

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中,可以利用GIS技术进行土地利用数据的存储、管理和分析。

通过将遥感数据与其他属性数据(如土地所有权、土地质量等)进行叠加分析,可以获得更全面的土地利用信息,并进行空间分析和决策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面积量算汇总
一、准备阶段
调 查 申 请
准 备 阶 段
组 织 准 备
资 料 准 备
物 质 准 备
技 术 培 训
1、调查申请
具备调查条件的县(市),由县级土地管理部门编写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任务申请书》,《申请书》经过县级人民 政府同意,报上级土地管理部门审批,然后着手组织准备、资 料准备、物质准备、技术培训等工作。
范围
方法
级别
国家:利用卫星相片,分层抽样,数 土地 概查 据统计,编图量算; 省级,分类
国家或省一级
省级:航片或卫星相片野外调绘,转 绘到地形图上,1:5万或10万地形图 +航卫片
体系一级类
土地 详查
利用1:1万(林,牧,1:5万)地形
乡村,分类
县,市级
图,相应的航片,影象平面图,野外 调绘,补测地类权属行政界,并转绘 于工作底图,修绘,量算面积。
..
..
(3)地(市)界线
. . .. .
. . .
. . .. .
(4)县(市)界线 (5)乡(镇)界线
..
土地权属界线 :指村(大队)、农、林、牧、渔场界; 居民地外的厂矿、机关、部队、学校等企事业单位的土地所有 权界和使用权界。
(1)村界 (2)争议界 . . .
境界线(权属界线)标示要求:
①以耕地为重点,对耕地中的非耕地、非耕地中的耕地,耕地 中的不同类型耕地做零星地类的调绘。 ②单个规模或十分邻近(基本连片)多个的规模达到0.02公顷 以上的作零星地类调绘。 ③调绘方法是在航片上零星地类中心位置处用小圆点表示,并 按图斑进行编号。 ④对零星地类的规模在实地进行测丈,计算面积,计入外野调 绘手簿(也有的规定可以将邻近的同类零星地类合成一个点,记 一个面积,但记清有几片构成)。
2、组织准备
(1)建立领导机构 (2)组织专业队伍 (3)制定工作计划
3、资料准备
(1)地形图
按《规程》要求:
农 区 不小于1:10 000
重点林区
一般林区 牧 区
1:25 000
1:50 000 1:50 000或1:100 000
(2)遥感资料:航片、卫片
(3)背景资料收集
专业调查资料、社会经济统计资料、权属证明文件(飞地)
①以线状地物为界的,线状地物双线时,界线与线状地物的中心
线相重合;线状地物单线时,则在线状地物两侧隔段跳绘。
② 当界线以线状地物一侧为界时,应在线状地物相应的一侧移
位0.2mm标绘。
③ 对于有争议的界线段,按实地的线段标绘未定界符号。
2、地 类 调 绘
(1)图斑 : 指被境界、土地权属界、线状地物、地类界
注意事项:
① 调绘河流、铁路、公路通过城镇、居民点时,图上标示不
能间断。 ② 调绘农村道路时,图上标示不进村。 ③ 道路与双线河流、沟渠相交时,图上标示道路要断开,有 桥梁的以桥梁符号表示。
4、零星地类
零星地类指小于最小上图标准的地类图斑。
零星地类的调查是以耕地为重点,如对耕地中的零星坟地,林地 中的小块耕地,耕地中的单家独院等且实地面积>100m²(0.15亩)
编制土地利用现状图(县、乡两级)、土地权属界 对土地利用状况作出科学评价,分析土地利用中存
各地类的面积; 线图(县、乡两级);
在的问题,总结土地利用经验教训,提出确权意见和合
理利用土地的建议。
2、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主要成果
外业调查手簿
土地权属界线图
县、乡两级土地利用现状图 各类土地统计表格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报告 其他归档资料
封闭而形成一个具有相同地类的地块。表示方法: 21 114
(2)最小上图图斑面积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对最小上图面积
规定如下表:
3、线状地物调绘
(1)线状地物指北方宽度≥ 2m,南方宽度≥ 1m的河流、铁路、 公路、林带、固定的农村道路、沟、渠、田坎、管道、护路林用地。 (2)宽度≥ 50m的线状地物,依比例尺作为地类进行调查。 (3)宽度< 50m的线状地物按半依比例尺调绘。 (4)线状地物量测精度:宽度量测读数到0.1m,宽度误差不得大
航片或卫片等外业调绘材料上,使之与实地保持一致。
(2)补测
3.资料准备 包括收集、整理、分析各种图件资料、权属证明文件以 及社会经济统计资料。 4.仪器和设备的准备
调查前要准备好调查必须的仪器、工具和设备。
二、土地利用现状外业调查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外业的主要工作是外业调绘, 包括境界和土地权属界的调查、地类和线状地物调绘 等。通过外业调绘和补测,将地类界线、权属界线、 行政界线、地物界线以及线状地物等调绘到航片上。 再经清绘、整饰,检查验收合格后,可进行内业工作。
《地籍调查与测量》
专业:2011级工程测量技术
授课学时:66
任课教师:
项目一 地籍调查
任务1.土地权属调查
任务2.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任务3.土地等级调查 任务4.变更地籍调查与测量
任务2.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知识目标
了解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理解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内、外业工作; 掌握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内容及工作程序;
外业工作包括调绘前的准备工作、航片的室内预 判、外业调绘、外业补测、航片的整饰与接边等内容。 调绘、补测是外业工作的核心,是对权属界线及 各种地物要素进行绘注和修补测等工作。 航片的整饰和接边是对外业调绘和补测的航片进 行清绘整饰工作,是内业工作的基础。
1.调绘前的准备工作和室内预判
调绘前的准备工作包括同名地物点的选刺、调绘面积 的划分和预求航片比例尺等。
(1) 注明每块飞地的权属单位。如果是同一个乡的两个村
之间的,只注“××村”;不同乡的两个村之间的,注“××乡 ××村”,不同县的两个村则注“××县××乡××村”„„„ 其余类推; (2) 飞地中的各种地类图斑和线状地物都需调绘。
6、新增地物调绘与补测
(1)调绘 由于个别或者部分地物发生变化,与航片或卫片 上的影像不符,需要通过补测的办法将变化的情况标绘到
三、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实施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流程
1、准备阶段 2、室内预判阶段
准 备 阶 段 室内预判阶段 外业调绘阶段 内 业 整 饰 建设土地利用数据库 成果验收与归档 土地利用变更调查 土地利用动态监测 土地利用更新调查
编写调查工作报告 编写调查技术报告
3、外业调绘阶段
4、内业阶段 5、成果验收归档阶段
有林地
疏林地
灌木林地
预判阶段成果
● 提供外业调查使用的工作底图 ① 行政及权属界外业调图。
城 镇 区 域 室 内 预 判 图
丘 陵 地 区 室 内 预 判 图
三、外业调绘阶段
外业调绘阶段工作内容
前期准备 室内预判 境界与权属界线调绘
对零星地类做必要的调绘和面积计算,规定如下:
5.零星地类的调绘
零星地类是指小于《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中最 小上图图斑规模的土地。如:耕地中的零星坟地、林地中的 小块耕地、耕地中的单家独院,面积达不到最小上图图斑的 规模,在地类调绘时这些都忽略不计。 为了力求重要地类(特别是耕地)的调查结果准确可信, 对零星地类做必要的调绘和面积计算,规定如下:
概查:是为了满足国民经济计划制定农业区划,农业规划而进行的 土地调查。 详查:为给国家计划提供土地详细准确的数据,给土地管理部门提 供可靠的基础土地资料而进行的详细调查。详查结束,须提交主要成果 如下: 1.土地利用现状图; 2.各类土地面积及汇总统计表;
3.土地利用规划现状调查报告;
4.土地边界结合图表; 5. 分幅权属界线图。
了解田坎系数的测算。
能力目标
能准确把握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标准; 能利用图像进行外业调绘; 能正确填写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表;
学习重点:
1.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内容和程序;
学习难点:
1.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外业和内业工 作。
授课内容
1.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2.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3.耕地坡度等级与田坎系数测算
一、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一、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概念、目的
1、概念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是指以一定行政区域或自然区域 (或流域)为单位,查清区内各种土地利用类型面积、 分布和利用状况,并自下而上、逐级汇总为县级、省 级、全国的土地总面积及土地利用分类面积而进行的 调查。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类型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可分为概查和详查两大类
一查多用的原则 运用科学的方法 以改进土地利用,加强土地管理为基本宗旨 以“地块”为单位进行调查
三、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内容和成果
1、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内容
1) 2) 查清土地权属界线和各级行政管辖界线; 查清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并量算各类土地面积;
3)
4) 5)
按土地权属单位及行政区辖,汇总出土地总面积及
书》,绘制好附图,(只标权属界,不标行政界),由界线
相邻各方签章认可。对于有争议的界线段,按实际标绘未定 界符号,填写《土地权属争议原由书》,由争议各方签章认 可。 飞地(插花地)的调绘应格外重视,外野调绘时的疏忽 会导致大规模的返工。
无论是行政境界还是权属界线,均应标绘准确,任何一 个点在航片上的位移不应超过0.3mm。 境界、权属界线的标绘在片上表示时一定要注意三方或 多方交界时交界点和界线走向的交待,表示不当会给转绘和 其他工作带来不良后果。
4、物质准备
二、室内预判阶段
通过人机交互和目视判读方式,分析和提取土地利用地
类界及地类属性、行政和权属界及线状地物等要素,按规定
进行矢量化和输入属性,为开展野外调查提供必要的工作底 图和外业调查记录表。
判 读 标 志
SPOT-5影像—卫 星高分辨率立体成 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