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钢琴发展史
20世纪一二十年代中国钢琴艺术发展概述

20世纪一二十年代中国钢琴艺术发展概述【摘要】20世纪一二十年代,国内政局动乱不安,“西学东渐”潮涌、新音乐文化逐步深入开展,为中国近代音乐事业奠定了雏形,但整体仍处于极低的开展状态。
本文主要从音乐教育的早期建构、钢琴表演的出现、音乐传媒的出现与早期开展三个角度,对这一阶段的中国钢琴艺术开展进行了回忆。
【关键词】20世纪一二十年代;中国钢琴;开展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是一次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变革。
而五四运动〔1919〕那么更是一次彻底反帝、反封建的群众革命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中华民国一成立就开始了军阀割据混战、袁世凯复辟帝制及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中国政局一直处于动乱不安之中。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中国钢琴创作开始了学步阶段。
这一阶段音乐文化的开展开始出现新旧交替的复杂局面。
“新”和“旧”主要以“五四”新文化运动为标志而划分,“西学东渐”那么始终贯穿于其中。
民国时期音乐文化的西学东渐较之前更加地开放与包容,“学堂乐歌”的产生与传播不但打破了中国传统自娱自乐和自己自弹他人听或唱和的几种形式,而且传入了西方的记谱法和简单乐理,它们和一些伴奏乐器〔如早已传入中国的风琴、手风琴、钢琴等〕相继得到传播和使用。
同时,音乐教育、钢琴表演和音乐传媒也相继得到开展。
一、音乐教育的早期建构“五四”后,中国音乐文化教育事业得到了新开展,主要表现在各类音乐专业学校的建立和已建立的各类学校中音乐系、科的增设。
〔一〕钢琴、作曲教学的早期开展建构19世纪中后期,开设音乐课的教会学校约有12所设有琴科课。
其中从中国人最早在新式教育中接受音乐教育的“马礼逊学堂”开始至国人自办并有校名可查的最早的教会学堂“经正女塾”,音乐课在教会学校中逐渐得到普及,但规模都不大且水平很低。
作曲教学更是如此,笔者所见只有登州文会馆〔1891〕年备斋分年课程表①中提及的乐法启蒙课。
此课“教导学生歌唱、识谱、以致编写歌曲,并收集中国民间曲调,配以新词传唱”②。
中国钢琴音乐发展历程和文化价值取向

中国钢琴音乐的发展历程和文化价值取向摘要中国钢琴音乐在短短一百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探索、模仿、独立等重要阶段,如今也迎来了繁荣鼎盛的时期。
本文深入研究了中国钢琴音乐的发展历程,了解了钢琴艺术在经历了萌动探索、初步繁荣、徘徊三个时期后所取得的巨大成效。
中国钢琴音乐在初期发展阶段通过借鉴西方创作手法和文化来进行质的变化。
现如今,中国钢琴音乐已经找准了自身的文化价值取向,完成了从质到量的更大转变。
中国几千年传统的“中和文化”、“阴柔美”、“神韵”为钢琴艺术营造出了不一样的音乐意境,为中国钢琴音乐获得了巨大的文化价值。
关键词:中国钢琴音乐发展历程文化价值取向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钢琴通过琴键作用于琴槌、琴弦等部分来产生声音,因为其广阔的音域、丰富的音色而被称为“乐器之王”。
现代钢琴拥有复杂的内部结构和精细的机械装置,通过88个琴键来完成乐曲气氛的渲染,使音乐本身的艺术魅力得以展现。
钢琴音乐在几百年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几次重大的改革,音乐家和作曲家对钢琴音乐的钟爱,帮助钢琴音乐获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钢琴音乐艺术也开始了自身的文化转变之路,成为具有巨大文化价值的音乐类别之一。
一中国钢琴音乐的发展历程早在15世纪初就出现了世界第一台古钢琴,但是直至18世纪意大利人才研制出了第一台钢琴。
19世纪的中国还处于明朝时期,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向明神宗进贡了第一台钢琴。
这件名副其实的西洋乐器进入中国后,开始了漫长的被探索和发展的历程,中国音乐家对这件乐器以及与它相关的音乐文化进行了深层次的研究,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和演变形成了今天中国的钢琴文化。
中国钢琴音乐在起步阶段只是通过对西方钢琴文化精髓的汲取来寻求发展,进入中期阶段后开始融合东方钢琴文化,将中国风格纳入钢琴文化导向中。
赵元任作为中国现代音乐学的先驱,由他在1915年创作的《和平进行曲》成为中国第一首钢琴音乐作品,帮助中国钢琴音乐文化开始了第一次巨大的跳跃。
从宫廷到学堂:明清时期钢琴在中国的发展

从宫廷到学堂:明清时期钢琴在中国的发展【内容摘要】钢琴于1601年由传教士带入中国,至1911年的300余年中,钢琴在中国由宫廷走向了学堂,由贡品变成了商品,由皇帝的“玩具”变成了挽救民族危难的“工具”。
纵观这一时期钢琴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它不仅是中外文化交流的物质“见证”,也是其后相当长时间内钢琴卷入救亡、革命的一个开端。
【关键词】明清时期钢琴中国传入发展钢琴艺术迄今已有400余年的历史,在400余年间,钢琴从早期的键盘乐器发展到今天的现代大钢琴,也因其音域宽阔、声音层次丰富而被誉为“乐器之王”。
作为一种舶来品,钢琴何时传入中国以及它在中国遭遇怎样的命运,无疑是值得我们探讨的。
就明清时期而言,现在的研究多是把西洋乐器在中国的传播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对钢琴在中国的传播进行专题研究的为数甚少且失之简略。
①本文拟对明清时期钢琴在中国的发展作一史实重建,并在此基础上理清它在这一阶段的发展脉络。
一、传教士与皇帝:古钢琴传入中国及它在1840年前的命运据目前现有的史料记载,钢琴最早传入中国是明朝万历年间。
1601年(明万历二十八年十二月二十一日),意大利籍传教士利玛窦来中国,觐见万历皇帝。
所献礼物中就有“西琴”:……伏念堂堂天朝,方且招徕四夷,遂奋志径趋阙廷,谨以原携本国土物,所有天帝图像一幅,天母图像二幅,天帝经一本,珍珠镶嵌十字架一座,报时自鸣钟二架,万国舆图一船,西琴一张等物,陈献御前……万历二十八年题具。
②对于利氏所贡之西琴,其后都有不少记载。
如明代万历年间曾任过云南布政司右参议的冯时可曾记到:余至京,有外国道人利玛窦,……道人又出番琴,其制异于中国,用铜铁丝为弦,不用指弹,只以小板案,其声更清越。
③清代的《钦定续文献通考》则对此琴的形态、属性等情况作了较为详细的记载:明万历二十八年,西洋人利玛窦来献其音乐。
其琴纵三尺、横五尺,藏椟中弦七十二,以金银或炼铁为之。
弦各有柱,端通于外,鼓其端而自应。
④根据对它的形状和发音原理的记载,我们可以初步判定此时的“西琴”应当是古钢琴中的击弦古钢琴,即“克拉维科德”(clavichord)。
古钢琴传入我国之历史溯源

闷黯淡。
得一提的是,在这里又见到弦七十二,而在 新修理这架钢琴,而且要求再制作一架新钢
一、古钢琴传入我国的时代
《续文献通考》中,古钢琴也被称之为七十二 琴。同样是为了传教目的来到中国的汤若望
古钢琴何时进入我国,一直众说纷纭, 弦琴,这就能理解为何会有人认为 1257 年郭 对修复旧琴和制作新琴的工作非常尽心尽
然界、社会界的权威的东西。到周初,像在 神龟,寿一万年曰灵龟。”《抱朴子·论仙》载: 此乌龟就彻底蒙受了不白之冤。
《洪范》中所说明的情形,合国王、臣僚、民众 “谓生必死,而龟鹤长寿焉。知龟鹤之遐寿,
由此可见,乌龟最初的寓意来源于它的
的力量,都不能超过它— ——还不能不为它所 故效其导引以增年。”《洛书》曰“:灵龟者黝 本身特点。因为它的古老和神秘性,被人们
龟中变 的国化
此外,传说龙生九子,龙王的第八个儿 子,名为“赑屃”,又名霸下,样子似龟,喜欢 负重。龟驮碑的传说与明朝的开国大臣刘伯 温有关。相传刘伯温建北京城的时候,曾经
图腾,食龟的部落,便被呼为龟图腾,等等。 后来,部落正式以外人替它加上的名称为其 部落的名称的时候,他们便渐渐禁止食用作 为本图腾名称的动物,但对其他部落的吃 食,是不加干涉的。从而他们认为,他们的祖 先就是作为他们图腾名称的那种动物转变
在中国民族的意识中,直到现在还寄予不少 了后来中国人对于龟的普遍的迷信观念。 八”,意思是这个人忘了那第八个字了。第八
的神秘性。第一就是龟。“龟”对于商族,是具
龟的寿命长,既能在陆地,也能在水中 个字不就是“耻”嘛。于是“,忘八”在口耳相
有一种神秘化的权威的东西。他们不仅把它 生活。活动空间大,阅历长,是长寿的象征。 传的过程里以讹传讹,逐渐变成了“王八”
中国钢琴音乐中民族性的发展与特点研究

中国钢琴音乐中民族性的发展与特点研究一、中国钢琴音乐的民族性发展历程1. 开拓期(20世纪初至1949年)在20世纪初期,随着钢琴这种西方乐器的引入,中国的音乐界开始接触到西方音乐的传统和技术。
中国的钢琴音乐作品大多是模仿西方音乐的形式和风格,缺乏独特的民族元素。
在这一时期,一些音乐家开始意识到中国传统音乐的独特魅力,积极探索将民族音乐元素融入钢琴音乐中,开启了中国钢琴音乐民族性的探索之路。
2. 探索期(1949年至1978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音乐创作开始受到政府的支持和鼓励,民族音乐的研究和发展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在这一时期,一大批钢琴音乐作品在积极探索中国传统音乐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风格。
赵福全的《黄河钢琴协奏曲》就是中国钢琴音乐中的经典之作,融合了中国传统音乐的元素,展现了浑厚的民族风情。
中国钢琴音乐的民族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音乐主题中国钢琴音乐中的主题多半取材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民俗,如古老神秘的山水画意境、乡土情怀、民间故事等。
这些主题的选择不仅体现了中国音乐家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还为中国钢琴音乐赋予了独特的民族魅力。
2. 音乐元素中国钢琴音乐中融合了大量的中国传统音乐元素,如中国民乐的音阶、旋律、节奏、音色等。
这些元素的运用使得中国钢琴音乐具有了醇厚的民族风格,使得中国钢琴音乐在世界音乐舞台上独树一帜。
3. 技巧手法中国钢琴音乐的民族性也体现在其独特的演奏技巧和手法上。
中国钢琴音乐家在演奏时往往注重表现琴音的细腻和情感,更加注重表达音乐中所蕴含的民族情感和文化内涵。
1. 丰富了中国音乐文化中国钢琴音乐的民族性丰富了中国音乐的文化内涵,使得中国音乐更加具有中国特色和独特魅力。
中国钢琴音乐打破了西方音乐的传统模式,赋予了中国音乐全新的内涵和风格。
2. 推动了中国音乐的国际化发展中国钢琴音乐的民族性使得中国音乐在国际音乐舞台上获得了更多的关注和认可,许多中国钢琴音乐家和作曲家凭借具有中国特色的音乐作品在国际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推动了中国音乐的国际化发展。
浅论我国钢琴音乐的发展历程

音乐作为人类精神文化领域 的重要 组 成部分 , 对于人 的 E常生活起着不可或缺的 l 而随着钢琴的传人 , 西方的传教士也开
分重要 的参考价值 。
卞萌在 《 中国钢琴文化之传承与发展》 重要作用。从古至今 , 音乐作为人们重要 的
一
书中, 把钢琴音乐作 为“ 文化 ” 放人 中国五 娱乐生活组成部分 , 为人们的生活不断增色 始将西方的钢琴弹奏技巧和钢琴音乐带人 了 添彩 。而在 所 有 的音 乐 艺 术 形 式 中 , 琴 音 中国。虽然作为钢琴教师的西方传教士多数 钢 千年历史传承中去进行深人 的探讨和分析 ,
的 发 展
六个 章节对钢琴文化 的形成 和发展作了重 分析 , 事实上也正是对我国钢琴文化发展历
要 的论述/ 2 1 。与此 同时 ,中国钢琴文化 的形 程 的一 次梳 理 。 《 成 和发展》还是我 国第一部 钢琴 音乐史专 著, 对艺术工作者研究我国钢琴文化有着 十
一
、
钢 琴 音乐 的 历 史
另据元末明初 人陶宗仪在其《 南村辍耕
录》 中记载 , 元代时 曾出现了一种称之为“ 贵
古代的跑步运动在信息传递方 面也发 了职业信使 。到清朝咸 丰二年 (82 , 15 )人们
由赤”的长跑 比赛 ,每岁一试之 ,名 日放 挥着重要作用 。考古研究发现 , “ 早在汉朝 , 具 创设了“ 乡约大帮信轿行 ”具体 负责来往 麻 , 走” “ 。 贵南赤” 来源于蒙古语 , 就是快步行走 有长跑素质的人就高速奔跑在马车前面, 以 书信 的专 门投递 ,而要胜 任跑信佚头的角 也 者的意思 。 贵由赤” “ 的长跑 比赛在元朝的大 便于及时打探消息和传递信息 , 出现 了大 色 ,长跑能力就是其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 伍伯” 的各种形 象。 麻乡约的信件在传递时要求及时准确 、 诚实 都( 今北京 ) 周边 或者京杭大运河两旁一条 量有关历史上长跑健将 “ 官方消息 以及社会 、 文化 、 经济 守信 , 这种投递书信的方式如同一场长跑接 绵延 3 0 00多里的多个驿道之间展开 。 自元 到宋朝时期 , 世祖 忽必烈至元二十四年(2 7起 , 18 ) 元朝 的 事件 、 闻逸事等往往被编入小报并 南善于 力赛 , 奇 需要足够的具有优 良跑步素质的人员
钢琴文化在中国的渊源和发展

过 程 中 我 们 不 难 看 出 钢 琴 的 发 展 是 个 循 序 渐 进 的 过 程 中 国 大 众 在 历 史
艺 术 热爱 钢 琴音 乐 而且 深 入地 学 习 , 了 解 和 掌 握 钢 琴 音 乐 文 化 的 精 髓 。 他 们通 过 出 国学 习 和深 造 真正
前 程 的 康庄 大 道
实现 的 学堂 乐 歌是 中 国音 乐 史 上前 所 未有 的音 乐 潮 流 .以 学 校 为 中心 + 影 响扩 大 到 整 个 社会 。钢 琴作 为理 想 的伴奏 乐器
的扎 了根 。
被尊 为 西 洋 乐 器之 王 的钢 琴 成 为 了 西 方 高 雅 文 化 和 生 活 的 精 华 的代 表 。钢 琴在 人 们心 中 占据 着绝 对 的优 越地 位 钢 琴 文化 成 功 的俘 获 了 广大
育 行 政部 门或 教 研部 门不 具 备这 样 的能 力 这 种轮 训 将 师 范 院校 职 前职 后 培养 培训 并 举 也 给 新毕 业 的预 备 师资有 更 多试 教 锻炼 与 竞争 八 岗的 机会 。 如何 组 织实 施 7笔 者认 为应 该 先 试 点 后 推 开 不 能 消极 等 待 统一 计 划 的下 教 学 方 式 、 师资 准备
教 师 。这 是 钢 琴 在 中 国的 最 早 史料 。
钢 琴 真 正 在 中 国 取 得 社 会 性 地
乐 中钢 琴音 乐 具 有极 其 丰 富的 音 乐文
化 内 涵 和 异 国 文 化 的 神 秘 气 息 使 得
位
是在 2 0世 纪初 的学 堂 乐歌运 动 中
修 养 而 学 习钢 琴 音 乐
祁锡 峰 【 97 _ 1一)男
并 积 极进 行 实践 探索 。 要
中国近现代钢琴音乐史论汇总

中国近现代钢琴音乐史论汇总中国近现代钢琴音乐史可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个时期中国经历了战乱和政治变革,音乐艺术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钢琴音乐经历了从引进西方乐曲到华人音乐家演奏以及本土作曲家创作的发展历程。
19世纪末,随着西方音乐的引入,中国的钢琴音乐开始受到了西方音乐的影响。
当时的中国音乐家主要以演奏为主,他们通过学习西方音乐,开始在中国演奏西方古典音乐的钢琴作品,如贝多芬、莫扎特和肖邦等大师的作品。
这一时期的中国钢琴音乐主要以演奏西方作品为主,鲜有本土创作。
1920年代,中国出现了一批才华横溢的本土钢琴家,他们在演奏西方作品的同时,也开始创作自己的音乐。
杨洪基、杨洪兴等音乐家将中国传统音乐元素与西方音乐技巧相结合,创作了一批独特的中国钢琴作品。
他们的作品不仅在中国受到了广泛的欢迎,还在国际舞台上获得了一定的声誉。
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中国的钢琴音乐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中国的音乐教育得到了重视,学校和音乐学院相继成立,培养了大批优秀的钢琴演奏家和作曲家。
中国钢琴作品的数量和质量也有了大幅提升。
杜鸣艳、胡健、赵季平等一批优秀的中国钢琴家先后走上国际舞台,在演奏和创作上都有了重要的突破。
他们的作品融合了中国传统音乐的特色和西方音乐的技巧,展示了中国音乐的独特魅力。
中国钢琴音乐的发展不仅在演奏上有了重要的突破,还在作曲上有了新的探索。
20世纪70年代开始,中国出现了一批重要的钢琴作曲家,如冼星海、黄自等。
他们以中国传统音乐为基础,结合西方音乐的创作方法,创作了一批富有中国特色的钢琴作品。
这些作品不仅在中国受到了广泛的赞誉,还在国际钢琴比赛中获得了重要的奖项。
21世纪以来,中国的钢琴音乐继续发展和创新。
一批新生代的钢琴家和作曲家涌现出来,他们通过创作和演奏,将中国的钢琴音乐推向了世界舞台。
中国的钢琴音乐不再只是模仿西方作品,而是敢于创造、融合多种音乐元素,展示了中国音乐的多样性和创新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位小朋友:大家好!
今天很高兴由我来当一次小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下中国钢琴的
发展史和中国钢琴作品的创作特点。
首先,我来讲一讲中国钢琴的发展史。
中国的第一架钢琴是从欧洲传入的,至入不过百余年。当时,西
方的钢琴音乐已经发展到很繁荣的时期了。所以说,中国的钢琴传入
还是很晚的。20世纪30年代,3位白俄罗斯人来到上海,他们对钢
琴在中国的发展起到很大的影响。中国的第一批钢琴教授都是他们的
学生。50、60年代,中国与苏联交流密切,使得苏俄学派的演奏风
格占主要地位。一大批青年钢琴家在国际比赛中获奖,比如傅聪、刘
诗昆等等。
在1949年之前,中国的钢琴作品数量很少。1949-1966年是“民
歌+和声”的模式。1966-1978年,以“样板戏”改编为主。到了80
年代创作风格才走向多样化。
中国钢琴发展到现在,已经有了很多优秀的中国作品。这些作品
有很强烈的民族风格。
那么中国钢琴曲的创作特点有哪些呢?下面,我接着给大家讲一
讲:
.
通过我的学习呢,我觉得主要有三个特点:
第一,主调音乐创作为主
什么是主调音乐呢?主调音乐是多声部音乐的一种,整部作品以
某一声部的旋律为主,其他声部以和声等进行伴奏。这样的曲子听起
来感情表这明确,欣赏者容易融入其中。代表作有:《和平进行曲》、
《梅花三弄》。
第二个特点是:以改编民间音乐为主
多依据传统音乐进行改编,在西洋音乐基础上,具用中国色彩编
曲方式进行创作。代表作有:《绣金匾》。
第三个特点是:模仿民间乐器的声音
利用钢琴不同的演奏方式模仿弹拨乐器、吹拉乐器、打击乐器。
比如模仿古琴的有《梅花三弄》,模仿笛子的有《冀北笛音》,而在《夕
阳箫鼓》中模仿了箫、古琴、琵琶、古筝的声声。
总之,中国的钢琴作品与西方的音乐相比还是有很多不同的,感
兴趣的小朋友不妨也回去听一听。让我们一起学习,共同体会其中民
族音乐的精华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