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学练习题

气象学练习题
气象学练习题

气象学练习题

1、天气晴朗时,一天中相对湿度最小值出现在【】

A.傍晚

B.午夜

C.日出前后

D.中午

2、下列哪种现象的出现可预兆天气晴好?【】

A.雨凇

B.平流雾

C.辐射雾

D.云

3、赤道附近区域没有台风形成,是因为【】

A.海水温度不够高

B.没有热带扰动

C.没有地转偏向力

D.无风

4、向冷气团方向移动的锋是【】

A.冷锋

B.暧锋

C.准静止锋

D.锢囚锋

5、天气晴朗的午后山区的风多是【】

A.从山谷吹向山坡

B. 从山坡吹向山谷

C.无法确定

D.静风

6、某地地面吹东北风,则可知【】

A. 该地东北方有高压

B.该地西南方有高压

C. 该地北方有高压

D. 该地东方有高压

7、风产生的原动力是【】

A.气压梯度力

B.地转偏向力

C.惯性力

D.摩擦力

8、“清明时节雨纷纷”主要与下列哪个天气系统有关?【】

A.暖锋

B.锋面气旋

C. 准静止锋

D.气团

9、我国绝大部分地区位于大气三圈环流模式中的【】

A. 东北信风带

B. 副热带高压带

C. 西风带

D.副极地低压带

10、印度季风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季节性变化

B.行星热源的分布

C.行星风带的季节性位移

D.地形

11、大气中的臭氧主要集中在()。

A.对流层

B.平流层

C.中间层

D.暖层

12、请列举出3种大气中的温室气体。

13、我国北方地区秋冬季节雾霾天气频繁发生的原因不包括()。

A.静风天气多

B.近地面常出现逆温

C.气溶胶粒子多

D. 冷空气活动频繁

14、对流层大气为何下热上冷?

15、可见光中波长最长的是(),能量最高的是()。

A.红光

B.红外线

C.紫光

D.紫外线

16、秋分日,下列城市中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的是()。

A.广州

B.上海

C.北京

D.哈尔滨

17、秋分日,广州和哈尔滨的昼长关系是()。

A.广州长

B.哈尔滨长

C.相等

D.无法确定

18、太阳辐射比地面、大气辐射强的原因是()。

A.太阳温度高

B.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

C.放射能量的方式

D. 太阳的组成

19、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光谱集中在()。

A.紫外线和可见光

B.紫外线和红外线

C.可见光和红外线

D.可见光

20、大气上界水平面太阳辐射强度随太阳高度角的增加而()。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A or B

2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减弱作用中具有选择性的是()。(多选)

A.吸收

B.散射

C.反射

D.折射

22、正午时刻地面太阳辐射强度最大的原因是()。(多选)

A.太阳高度角最大

B.大气质量数最大

C.大气透明度高

D.大气质量数最小

23、“大气还大地”的含义是什么?大气逆辐射将一部分热量返还给地面。

24、一般高海拔地区的地面有效辐射()。

A.大

B.小

C.不确定

25、我国青藏高原太阳辐射强度大的原因是()。(多选)

A.纬度低

B.大气质量数小

C.太阳高度角大

D.大气透明度大

26、下列哪些气体是温室气体()(多项选择)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 甲烷

27、臭氧空洞形成的罪魁祸首是人类活动排放的大量()。

A.SO2

B.CFC

C.CH4

D.CO2

28、灰霾是指大量极细微的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 km的空气普遍有混浊现象。(填空)

29、在大气垂直结构中,云主要出现在()。

A.对流层

B.平流层

C.中间层

D.热层

30、曙暮光的形成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

A. 吸收

B.散射

C.反射

D.折射

31、早晚晴朗的天空中,太阳及太阳周围的天空呈色,主要原因是。

32、潮湿紧密土壤与干燥疏松土壤比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多选)

A.潮湿紧密土壤热容量大,导热率小;

B.潮湿紧密土壤热容量大,导热率大;

C.潮湿紧密土壤表层温度变化比干燥疏松土壤小;

D.潮湿紧密土壤表层温度变化比干燥疏松土壤大;

33、土壤中热量交换的主要方式是()。

A.辐射热交换

B.分子热传导

C.对流热交换

D.潜热交换

34、地面和近地气层大气热量交换的主要方式是()。

A.辐射热交换

B.分子热传导

C.对流热交换

D.潜热交换

35、冷空气活动使大范围地区温度下降,这种方式称为()。

A.平流热交换

B.湍流热交换

C.对流热交换

D.潜热交换

36、关于地面温度日较差说法正确的是()。

A.山岗日较差大

B.晴天日较差大

C.潮湿土壤日较差大

D.黑土日较差小

37、海洋和陆地温度变化明显不同的原因包括()。(多选)

A.海水的比热容大;

B.海洋表面的太阳辐射强度大;

C.海水可以流动;

D.海洋的蒸发耗热大;

38、天气晴朗的午夜,20cm深度的土壤温度较地表温度()。

A.高

B.低

C.相等

D.不确定

39、沙漠地区温度日较差大的原因是什么?

沙漠地区干燥沙土的热容量和导热率小,蒸发耗热少,天空中云量少,白天太阳辐射大,夜间大气逆辐射弱,从而使地面白天增温强烈,夜间降温也剧烈,温度日较差大。

40、冷空气活动使大范围地区温度下降,这种方式称为()。

A.平流热交换

B.湍流热交换

C.对流热交换

D.潜热交换

41、一般地面温度最高值出现在(),而气温最高值出现在()。

A.12时左右

B.13时左右

C.13-14时

D.14时左右

42、沙漠地区日热夜冷的原因有()。(多选)

A.沙子热容量小

B.沙子导热率大

C.沙漠地区云少

D.沙子蒸发耗热少

E.沙漠地区太阳高度角日变化大

43、晴天气温日较差比阴天(),其原因是()。

A.大

B.小

C.晴天白天太阳辐射强,夜间地面有效辐射大

D.晴天白天太阳辐射强,夜间地面有效辐射小

E.阴天白天太阳辐射弱,夜间大气逆辐射强

F.阴天白天太阳辐射弱,夜间大气逆辐射弱

44、一般地,气温日较差随纬度增加而(),气温年较差随纬度增加而()。

A.增大

B.不变

C.减小

D.A,B,C都有可能

45、表征大气湿度的湿度参量包括()。

A.水汽压

B.饱和水汽压

C.相对湿度

D.露点温度

46、下列相对湿度最大的是(),水汽压最大的是()。

A. t=18℃,td=15℃

B. t=25℃,td=17℃

C. t=15℃,td=15℃

D. t=25℃,td=15℃

47、下图中,代表20日18时-21日17时气温变化的是(),相对湿度变化的是()。

48、水面的蒸发速度取决于()

A.温度

B.气压

C.饱和差

D.风

49、露和霜发生的有利天气条件是什么?

50、冰晶效应是指()。

A. 冰晶作为凝结核

B.云中过冷却水滴的水汽向冰晶转移

C.冰晶的冷却效应

D.云中冰晶的水汽向过冷却水滴转移

51、逆温层大气的稳定度是()。

A. 稳定

B.不稳定

C.中性

D.不确定

52、人类活动对大气组成产生了哪些影响?带来了什么样的后果?人类活动增加了大气中CO2、CH4等温室气体的浓度,释放了大量氟利昂、哈龙等有机化合物,增加了大气中气溶胶粒子的含量,导致大气温室效应加剧,南极臭氧浓度明显减少形成臭氧空洞,以及雾霾、酸雨等大气污染现象频繁发生。

53、简述“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和“大气还大地”的含义。(3分)

太阳暖大地: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而增温;

大地暖大气:对流层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而增温;

大气还大地:大气逆辐射将一部分长波辐射能返还给地面。

54、云中大、小水滴共存时,不可能发生的情况是()

A.大、小水滴都增大

B.大水滴增大,小水滴减小

C.小水滴增大,大水滴减小

D.大、小水滴都减小

55、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

A. 升高

B. 降低

C. 不变

D. A、B、C都可能

56、1个标准大气压等于()。

A. 1000hPa

B. 1000Pa

C. 1013hPa

D. 1013Pa

57、下列水汽凝结物中可以预兆晴天的有()。(多选)

A. 露

B. 霜

C.辐射雾

D. 平流雾

E. 云

58、5月4日,广州市普降暴雨,则该日广州市的降水量大于()。

A. 10.0mm

B. 25.0mm

C. 50.0mm

D. 100mm

59、“雾兆晴天”,其中的雾是指()。

A. 辐射雾

B. 平流雾

C. 所有类型的雾

D. 蒸发雾

60、冷、暖空气相遇时会出现大范围的()。

A. 对流云

B. 层状云

C.波状云

D. 积云

61、风产生的原动力是()。

A.气压梯度力

B.地转偏向力

C.惯性力

D.摩擦力

62、关于地转偏向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地球上的运动物体都会受到地转偏向力的作用

B.在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垂直指向物体运动方向的右侧

C.地转偏向力是惯性力

D.风速相同时地转偏向力随纬度增加而增大

63、北半球地面高压中的空气()。

A.沿逆时针方向自高压中心向外流出

B.沿逆时针方向向高压中心流入

C.沿顺时针方向自高压中心向外流出

D.沿顺时针方向向高压中心流入

64、高空气压的水平分布常用()来表示。(多选)

A.等高面上的等压线

B.等压面上的等高线

C.等高面图

D.等压面图

65、北半球的某地位于地面高压的东侧,则该地吹()。

A.西北风

B.东北风

C.北风

D.东风

66、大气环流的形成因子包括()。(多选)

A.太阳辐射

B.地球自转

C.海陆分布

D.地形

67、全球的沙漠多位于()。

A.赤道低压带

B.东北信风带

C.副热带高压带

D.西风带

68、我国绝大部分地区位于三圈环流的()。

A.赤道低压带

B.东北信风带

C.副热带高压带

D.西风带

69、高空气压的水平分布常用()来表示。(多选)

A.等高面上的等压线

B.等压面上的等高线

C.等高面图

D.等压面图

70、北半球的某地位于地面高压的东侧,则该地吹()。

A.西北风

B.东北风

C.北风

D.东风

71、东亚大陆上冬季的大气活动中心是()。

A.印度低压

B.太平洋高压

C.蒙古高压

D.阿留申低压

72、我国东部地区季风形成的直接原因是()。

A.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B.行星风带的季节性位移

C.太阳辐射

D.地球自转

73、当天气晴朗时,白天大城市市区和郊区之间的风()。

A.从市区向郊区吹

B.从郊区向市区吹

C.没有规律

D.上午从市区向郊区吹,午后从郊区向市区吹

74、下列属于热力环流的是()。(多选)

A.海陆风

B.山谷风

C.焚风

D.峡谷风

75一团暖湿气流(t=20℃,td=12℃)翻越3000米的高山,运动过程中气团没有与外界进行水汽和热量的交换,则该气团到达背风坡海平面的气温是()。(m=0.5℃/100m)

A. 35℃

B. 31℃

C. 28℃

D. 20℃

76、冬季亚洲大陆上的大气活动中心是()。

A.印度低压

B.阿留申低压

C.蒙古高压

D.副热带高压

77、东亚季风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季节性变化

B.行星热源的分布

C.行星风带的季节性位移

D.地形

78、当天气晴朗时,大城市市区和郊区之间的风()。

A.白天从市区向郊区吹,夜间从郊区向市区吹

B.白天从郊区向市区吹,夜间从市区向郊区吹

C.始终从郊区向市区吹

D.始终从市区向郊区吹

79、冬季影响我国的气团主要是()。

A.热带海洋气团

B.热带大陆气团

C.极地大陆气团

D.极地海洋气团

80、10月30-11月1日广州的天气变化主要是由什么天气系统的活动带来的?()

A.气团

B.冷锋

C.暖锋

D.准静止锋

气象学练习题有答案

1、天气晴朗时,一天中相对湿度最小值出现在【 D 】

A.傍晚

B.午夜

C.日出前后

D.中午

2、下列哪种现象的出现可预兆天气晴好?【C 】

A.雨凇

B.平流雾

C.辐射雾

D.云

3、赤道附近区域没有台风形成,是因为【 C 】

A.海水温度不够高

B.没有热带扰动

C.没有地转偏向力

D.无风

4、向冷气团方向移动的锋是【B 】

A.冷锋

B.暧锋

C.准静止锋

D.锢囚锋

5、天气晴朗的午后山区的风多是【 A 】

A.从山谷吹向山坡

B. 从山坡吹向山谷

C.无法确定

D.静风

6、某地地面吹东北风,则可知【 C 】

A. 该地东北方有高压

B.该地西南方有高压

C. 该地北方有高压

D. 该地东方有高压

7、风产生的原动力是【 A 】

A.气压梯度力

B.地转偏向力

C.惯性力

D.摩擦力

8、“清明时节雨纷纷”主要与下列哪个天气系统有关?【C 】

A.暖锋

B.锋面气旋

C. 准静止锋

D.气团

9、我国绝大部分地区位于大气三圈环流模式中的【C 】

A. 东北信风带

B. 副热带高压带

C. 西风带

D.副极地低压带

10、印度季风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C 】

A.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季节性变化

B.行星热源的分布

C.行星风带的季节性位移

D.地形

11、大气中的臭氧主要集中在( B )。

A.对流层

B.平流层

C.中间层

D.暖层

12、请列举出3种大气中的温室气体。CO2、CH4、N2O

13、我国北方地区秋冬季节雾霾天气频繁发生的原因不包括( D )。

A.静风天气多

B.近地面常出现逆温

C.气溶胶粒子多

D. 冷空气活动频繁

14、对流层大气为何下热上冷?

增温的热量主要来自地面辐射,距离地面越近,获得的热量越多,温度越高。

15、可见光中波长最长的是( A ),能量最高的是(C)。

A.红光

B.红外线

C.紫光

D.紫外线

16、秋分日,下列城市中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的是( A )。

A.广州

B.上海

C.北京

D.哈尔滨

17、秋分日,广州和哈尔滨的昼长关系是(C )。

A.广州长

B.哈尔滨长

C.相等

D.无法确定

18、太阳辐射比地面、大气辐射强的原因是(A )。

A.太阳温度高

B.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

C.放射能量的方式

D. 太阳的组成

19、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光谱集中在(B)。

A.紫外线和可见光

B.紫外线和红外线

C.可见光和红外线

D.可见光

20、大气上界水平面太阳辐射强度随太阳高度角的增加而(A)。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A or B

2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减弱作用中具有选择性的是(AB)。(多选)

A.吸收

B.散射

C.反射

D.折射

22、正午时刻地面太阳辐射强度最大的原因是(AD)。(多选)

A.太阳高度角最大

B.大气质量数最大

C.大气透明度高

D.大气质量数最小

23、“大气还大地”的含义是什么?大气逆辐射将一部分热量返还给地面。

24、一般高海拔地区的地面有效辐射( A )。

A.大

B.小

C.不确定

25、我国青藏高原太阳辐射强度大的原因是(BD )。(多选)

A.纬度低

B.大气质量数小

C.太阳高度角大

D.大气透明度大

26、下列哪些气体是温室气体(CD )(多项选择)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 甲烷

27、臭氧空洞形成的罪魁祸首是人类活动排放的大量( B )。

A.SO2

B.CFC

C.CH4

D.CO2

28、灰霾是指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子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 km的空气普遍有混浊现象。(填空)

29、在大气垂直结构中,云主要出现在( A )。

A.对流层

B.平流层

C.中间层

D.热层

30、曙暮光的形成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 B )。

A. 吸收

B.散射

C.反射

D.折射

31、早晚晴朗的天空中,太阳及太阳周围的天空呈橘红色,主要原因是早晚太阳光所经过的路径较长,可见光中的蓝紫光被散射殆尽,而红橙光散射损失较少,加之大气对红橙光的透明度大,到达地面的可见光中红橙光的比例较大。

32、潮湿紧密土壤与干燥疏松土壤比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C)。(多选)

A.潮湿紧密土壤热容量大,导热率小;

B.潮湿紧密土壤热容量大,导热率大;

C.潮湿紧密土壤表层温度变化比干燥疏松土壤小;

D.潮湿紧密土壤表层温度变化比干燥疏松土壤大;

33、土壤中热量交换的主要方式是(B )。

A.辐射热交换

B.分子热传导

C.对流热交换

D.潜热交换

34、地面和近地气层大气热量交换的主要方式是(A)。

A.辐射热交换

B.分子热传导

C.对流热交换

D.潜热交换

35、冷空气活动使大范围地区温度下降,这种方式称为(A )。

A.平流热交换

B.湍流热交换

C.对流热交换

D.潜热交换

36、关于地面温度日较差说法正确的是( B )。

A.山岗日较差大

B.晴天日较差大

C.潮湿土壤日较差大

D.黑土日较差小

37、海洋和陆地温度变化明显不同的原因包括(ACD )。(多选)

A.海水的比热容大;

B.海洋表面的太阳辐射强度大;

C.海水可以流动;

D.海洋的蒸发耗热大;

38、天气晴朗的午夜,20cm深度的土壤温度较地表温度( A )。

A.高

B.低

C.相等

D.不确定

39、沙漠地区温度日较差大的原因是什么?

沙漠地区干燥沙土的热容量和导热率小,蒸发耗热少,天空中云量少,白天太阳辐射大,夜间大气逆辐射弱,从而使地面白天增温强烈,夜间降温也剧烈,温度日较差大。

40、冷空气活动使大范围地区温度下降,这种方式称为( A )。

A.平流热交换

B.湍流热交换

C.对流热交换

D.潜热交换

41、一般地面温度最高值出现在(B ),而气温最高值出现在(D )。

A.12时左右

B.13时左右

C.13-14时

D.14时左右

42、沙漠地区日热夜冷的原因有(ACD )。(多选)

A.沙子热容量小

B.沙子导热率大

C.沙漠地区云少

D.沙子蒸发耗热少

E.沙漠地区太阳高度角日变化大

43、晴天气温日较差比阴天( A ),其原因是(CE )。

A.大

B.小

C.晴天白天太阳辐射强,夜间地面有效辐射大

D.晴天白天太阳辐射强,夜间地面有效辐射小

E.阴天白天太阳辐射弱,夜间大气逆辐射强

F.阴天白天太阳辐射弱,夜间大气逆辐射弱

44、一般地,气温日较差随纬度增加而(C ),气温年较差随纬度增加而(A )。

A.增大

B.不变

C.减小

D.A,B,C都有可能

45、表征大气湿度的湿度参量包括(ACD )。

A.水汽压

B.饱和水汽压

C.相对湿度

D.露点温度

46、下列相对湿度最大的是( C ),水汽压最大的是( B )。

A. t=18℃,td=15℃

B. t=25℃,td=17℃

C. t=15℃,td=15℃

D. t=25℃,td=15℃

47、下图中,代表20日18时-21日17时气温变化的是(B),相对湿度变化的是(A )。

《气象学与气候学》教案(DOC)

《气象学与气候学》教案 第一章绪论 气候学历经经典、天气气候到现代气候学的发展过程是科学观念的革命,它包括认识和研究方法的根本变革,启示我们从系统中学习气候,学习气候又是为了更好的认识这个地球表层系统。 一、现代自然地理学与气象气候学 1、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地球表层系统——个相互作用的整体 任何子系统的变化都会影响其他子系统 2、气候系统与地球表层系统——几乎相互覆盖的研究客体,但重点不尽相同。 3、气候系统也包括了地球表层系统中的几个子系统 4、其中,大气圈与自然地理系统其他圈层相互作用中,大气圈最为活跃,是联系各子系统相互作用的重要纽带,是形成自然地理要素地 带性与非地带性分布特点的主要背景之一,也是构成地球表层系统重要圈层 二、大气圈——是处于特定条件下及具有特定成分的气圈 1、气候系统如何起动与运动,其中的热力、动力过程 2、气候系统中各部分的联系,相互作用与耦合的整体过程以及对气候的影响 3、气候的综合性与地域的差异性,以及气候系统的稳定性与敏感性等 三、特定成分及其影响: 1、主要及微量成分 2、微量成分及其特殊作用:—温室气体 —平流层与臭氧层--生命保护层,

—三态共存,参与能量,辐射,及天气 过程 四、重力场对大气层的约束及影响: —在重力的作用下,以地面为下边界,绕地球旋转的圈层。 —影响之一:垂直层结的形成——大气分层: 水平尺度>>垂直尺度。 五、对流层: 是深受下边界(热力及动力)影响的大气最底层,集中了80%的大气质量,也是大气圈层与其它圈层相互作用的主要场所。 六、水汽对大气状态影响之——湿空气状态方程 七、微量气体: 在气候系统中存在着短周期的微循环,成分可变。含量虽少,但对热辐射非常敏感,因而对大气热状态影响很大,人类活动参与了微循环一可造成对大气行为有意或无意的干扰。 影响举例:臭氧层 问题:地面条件如何影响大气活动(热力及动力)—相互作用 第二章大气的热能和温度 ——气候系统物理过程之一 太阳能启动气候系统的物理过程—形成全球温度差异的地带性与非地带性分布以及周期和非周期变化。地气间的热能交换过程是地表系统中最基本的相互作用和影响过程,它从能量上把几个圈层连接在一起。 一、太阳能进入气候系统 1、主要途径:太阳辐射能地面大气 太阳短波辐射经大气削弱到达地面,吸收成为地面热能

农业气象学作业答案

1、大气辐射的波长范围是()。 150~4000nm 400~760nm 3000~80000nm 7000~120000nm 2、按热力分类法,可将气团分成()。 2类 3类 4类 5类 3、夜间,土壤表层的热量平衡方程是()。 –Qs = + R + P – B – LE –Qs = + R – P – B – LE –Qs = –R – P + B + LE –Qs = –R + P + B + LE

4、人们现在非常关注南极出现的臭氧空洞,是因为()。 臭氧浓度减弱,将使到达地面的红外线减少 臭氧浓度减弱,将使到达地面的红外线增加 臭氧浓度减弱,将使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减少 臭氧浓度减弱,将使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加 5、一团未饱和的湿空气作绝热升降运动时,大气处于稳定状态的条件是()。 γ<γd γ=γd γ>γd γ≥γd 6、主要的农业气象条件是()。 气压、温度、湿度和降水 气压、温度、风

光照、温度、湿度和降水 光照、温度、风 7、在一定温度下,任何物体对于某一波长的放射能力与物体对该波长的吸收率之比,只是温度和波长的函数,而与物体的其它性质无关。这是辐射的基本定律之一,称为()。 斯蒂芬—波尔兹曼定律 普朗克定律 基尔荷夫定律 维恩位移定律 8、不同气候形成的基本原因是()。 昼夜长短变化不同 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分布不均 气温非周期性变化不同 海陆分布不均 9、风由西吹向东,则称为()。

东风 南风 西风 北风 10、使空气在水平方向上产生运动的最基本的力是()。 水平气压梯度力 水平地转偏向力 惯性离心力 摩擦力 11、属于短日照植物的是()。 小麦 水稻 油菜 豌豆

气象学与气候学要点及试题-仅知识点

《气象学与气候学》要点及试题 *教学要点及试题: 绪论 重点: 1.气象学、气候学、天气学的概念及所研究对象 2.本学科与其他部门地理、区域地理学的关系 ●气象(meteor): ●气象学(meteorology)运用物理学原理和数学物理方法,研究发生于大气中一切物理性质、物理现 象和物理过程的大气学科。 ●气象学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1)大气一般的组成、范围、结构及各种要素等; ●(2)大气现象的发生、发展及能量来源; ●(3)探求大气现象的本质及其变化规律; ●(4)将大气现象中的规律应用于实践。 ● ●气候:某地气候—在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性质和人类活动长时间的相互作用下,某时段内(一 般指30年以上)大量天气过程的综合。 ●。 ●天气与气候简析。某一地区在某一瞬间或某一段时间内大气状况和大气现象的综合 ● 1.气候和天气关系密切,却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二个不同概念: ● a. 天气:一个地区短时间内大气的具体状态。 ●例如:三亚市某日的最高气温30°C,最低气温20°C ,午后有雷阵雨 ● ● b. 气候: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 ●例如:在中国,东部地区7月较为闷热;北方地区1月和2月多严寒天气;某市年平均气温为25°C, 昆明四季如春,这些都属于气候现象。 ● ●气候学研究任务: ●气候系统及其组成: ●大气的物质组成:(1)干洁空气、(2)水汽、(3)固态、液态颗粒

●什么是气溶胶(Aerosols),其分布特征和作用是什么? ●大气的圈层组成及各圈层特点 ●饱和水汽压(E)与温度(t)按指数规律变化。 ●绝对湿度: ●相对湿度: ●比湿(q) ●混合比(γ) ●露点(T d)当 ●风(wind) ●云: ●降水变率 ●空气状态方程: ●虚温:T v, ●思考题: 1.某气象台站测得某日某时f=40%,t=15℃,p=1000hPa, 求该时段的e、d、a、q、γ值。 2.北纬30°处有一座海拔1000m高的山,试分析该山地坡麓与山顶在上、下午不同时间各气象要素(T、p、 e、E、 f、t d)的分布及山南与山北的差别。 3.简介大气主要成分在大气层中的作用及微量气体(CO2、O3)影响气温垂直分布的原因及机制。 4.人类用什么方法来限制大气系统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和 臭氧层遭到破坏? 5.对流层的三个基本特征是怎样形成的?对人类生存自然环 境有何影响? 6.对流层顶气温分布为何高纬高,低纬低? 7.说明状态方程物理意义. 8.说明各气象要素定义及单位. 9.干湿空气哪个重,为什么? 10.一块湿空气,P=1000hpa,e=23.4hpa,t=20°, 求该湿空气密度. 一、填空题: 1.气象学是研究发生于()中的一切()和()的科学,以()为研究对象。用()表示。 2.天气是指在某一地区,()或()内大气中的()和天气现象的综合。

气象学复习思考题

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大气概述 1.名词解释:气温垂直递减率、饱和差、相对湿度、露点、饱和水汽压。 2.大气在垂直方向上可分哪几个层次?各层次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3.简述臭氧、二氧化碳、气溶胶的气候效应。 4.如何用相对湿度、饱和差、露点温度来判断空气距离饱和的程度? 5.已知气温和饱和差,如何得出饱和水汽压、水汽压、相对湿度和露点温度? 第二章辐射能 1.名词解释:太阳常数、大气透明系数(P)、太阳高度、可照时间、日照时间、直接辐射、大 气逆辐射、大气之窗、地面有效辐射、地面净辐射、逆温、平流逆温、辐射逆温、活动积温、有效积温。 2.为什么地面和大气的辐射是长波辐射?为什么说地面辐射是大气的主要能量的来源? 3.太阳高度角计算公式中都包括哪些要素?如何计算到达地面的直接辐射、总辐射、反射率、 大气透明度? 4.太阳辐射在大气中减弱的一般规律是什么?贝尔减弱定律的公式。 5.到达地面的太阳总辐射由哪两部分组成?试比较二者的异同及影响因子。论述植物和太阳辐 射的关系。 6.地面有效辐射的公式。影响地面有效辐射的因子有哪些? 7.写出地面净辐射公式和各项的物理意义。 第三章温度 1.名词解释:逆温、平流逆温、辐射逆温、生物学温度、活动积温、有效积温。 2.写出地面(土壤)热量平衡方程,解释公式中各项的意义。 3.什么叫土壤日较差、气温日较差?影响土壤日较差、气温日较差的因子有哪些? 4.土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有何规律?它与太阳总辐射的日变化和年变化有何差异? 5.近地层气温的铅直变化规律。 6.简述辐射逆温形成的条件。逆温对农林业生产有何影响? 7.界限温度的概念,5个界限温度在林业上的作用。 8.如何计算活动积温、有效积温?简述积温在林业生产中的意义。 第四章大气中的水分 1.影响蒸发的气象因子有哪些? 2.道尔顿定律、蒸散的概念。 3.大气中水气的凝结条件是什么?其达到凝结的途径有哪些?云、露、霜、雾分别是在哪些冷 却方式下产生的? 4.辐射雾、平流雾的形成条件有哪些? 5.降水量、降水强度、降水相对变率、降水绝对变率的定义。降水相对变率和绝对变率分别可 用来表示什么? 6.简述降水形成的原因和种类。 7.从你所学知识说明植物与空气湿度的关系。

气象学与气候学电子教材

气象学与气候学电子教材 第一章引论 第一节气象学、气候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简史 一、气象学与气候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由于地球的引力作用,地球周围聚集着一个气体圈层,构成了所谓大气圈。 大气的分布是如此之广,以致地球表面没有任何地点不在大气的笼罩之下;它又是如此之厚,以致地球表面没有任何山峰能穿过大气层,而且就以地球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来和大气层的厚度相比,也只能算是“沧海之一粟”。我们人类就生活在大气圈底部的“下垫面”上。大气圈是人类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球是太阳系的一个行星,强大的太阳辐射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能源。这个能源首先经过大气圈而后到达下垫面,大气中所发生的一切物理(化学)现象和过程,除决定于大气本身的性质外,都直接或间接与太阳辐射和下垫面有关。这些现象和过程对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关系至为密切。人类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不断地对它们进行观测、分析、总结,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再在生产实践中加以验证、修订、逐步提高,这就产生了专门研究大气现象和过程,探讨其演变规律和变化,并直接或间接用之于指导生产实践为人类服务的科学——气象学。 气象学的领域很广,其基本内容是:(1)把大气当作研究的物质客体来探讨其特性和状态,如大气的组成、范围、结构、温度、湿度、压强和密度等等;(2)研究导致大气现象发生、发展的能量来源、性质及其转化;(3)研究大气现象的本质,从而能解释大气现象,寻求控制其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4)探讨如何应用这些规律,通过一定的措施,为预测和改善大气环境服务(如人工影响天气、人工降水、消雾、防雹等),使之能更适合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的需要。 由于生产实践对气象学所提出的要求范围很广,气象学所涉及的问题很多,在气象学上用以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差异很大,再加上随着科学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气象学乃分成许多部门。例如有专门研究大气物理性质及其变化原理的大气物理学;有着重讨论天气现象及其演变规律,并据以预报未来天气变化的天气学等,而其中与地理和环境科学关系最密切的是气候学。 气候学研究的对象是地球上的气候。气候和天气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从时间尺度上讲,天气是指某一地区在某一瞬间或某一短时间内大气状态(如气温、湿度、压强等)和大气现象(如风、云、雾、降水等)的综合。天气过程是大气中的短期过程。而气候指的是在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性质和人类活动在长时间相互作用下,在某一时段内大量天气过程的综合。它不仅包括该地多年来经常发生的天气状况,而且包括某些年份偶尔出现的极端天气状况。例如从上海近百年的长期观测中总结出,上海在6月中旬到7月中旬,经常会出现阴雨连绵、闷热、风小、潮湿的梅雨天气,但是有的年份(如1958年)会出现少雨的“空梅”,也有的年份(如1954年)6—7月连续阴雨50—60天,出现“丰梅”。“开梅”和“断梅”的迟早也历年不同,这是上海初夏时的气候特征。 由此可见,要了解一地的气候,必须作长时期的观测,才能总结出当地多年天气变化的情况,决不能单凭1958年一年的观测资料,来说上海初夏的气候是干旱无雨,也不能凭1954年一年的情况,就说上海的初夏气候有持续50—60天的阴雨,那都是个别年份出现的具体天气现象,而气候是在多年观测到的天

气象学习题(有答案)

第一章大气 一、名词解释题: 1. 干洁大气:除去了水汽和各种悬浮的固体与液体微粒的纯净大气,称为干洁大气。 2. 下垫面:指与大气底部相接触的地球表面,或垫在空气层之下的界面。如地表面、海面及其它各种水面、植被表面等。 3. 气象要素:构成和反映大气状态的物理量和物理现象,称气象要素。主要包括气压、气温、湿度、风、云、能见度、降水、辐射、日照和各种天气现象等。 二、填空题: (说明:在有底线的数字处填上适当内容) 1. 干洁大气中,按容积计算含量最多的四种气体是: (1) 、(2) 、氩和(3) 。 2. 大气中臭氧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的(4) 。 3. 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水汽主要吸收(5) 辐射。 4. 近地气层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一般白天比晚上(6) ,夏天比冬天(7) 。 5. (8) 是大气中唯一能在自然条件下发生三相变化的成分,是天气演变的重要角色。 6. 根据大气中(9) 的铅直分布,可以把大气在铅直方向上分为五个层次。 7. 在对流层中,温度一般随高度升高而(10) 。 8. 大气中对流层之上的一层称为(11) 层,这一层上部气温随高度增高而(12) 。 9. 根据大气中极光出现的最大高度作为判断大气上界的标准,大气顶约高(13) 千米。 答案:(1)氮(2)氧(3)二氧化碳(4)紫外线(5)长波(6)低(7)低(8)水汽(9)温度(10)降低(11)平流 (12)升高(13)1200 三、判断题: (说明: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 臭氧主要集中在平流层及其以上的大气层中,它可以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 2. 二氧化碳可以强烈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使地面空气升温,产生“温室效应”。 3. 由于植物大量吸收二氧化碳用于光合作用,使地球上二氧化碳含量逐年减少。 4. 地球大气中水汽含量一般来说是低纬多于高纬,下层多于上层,夏季多于冬季。 5. 大气在铅直方向上按从下到上的顺序,分别为对流层、热成层、中间层、平流层和散逸层。 6. 平流层中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升高,没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7. 热成层中空气多被离解成离子,因此又称电离层。 答案:1.对,2.错,3.错,4.对,5.错,6.对,7.对。 四、问答题: 1. 为什么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有日变化和年变化? 答: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植物在太阳辐射的作用下,以二氧化碳和水为原料,合成碳水化合物,因此全球的植物要消耗大量的二氧化碳;同时,由于生物的呼吸,有机物的分解以及燃烧化石燃料等人类活动,又要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这样就存在着消耗和产生二氧化碳的两种过程。一般来说,消耗二氧化碳的光合作用只在白天进行,其速度在大多数地区是夏半年大,冬半年小;而呼吸作用等产生二氧化碳的过程则每时每刻都在进行。所以这两种过程速度的差异在一天之内是不断变化的,在一年中也随季节变化,从而引起二氧化碳浓度的日变化和年变化。 在一天中,从日出开始,随着太阳辐射的增强,植物光合速率不断增大,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也随之不断降低,中午前后,植被上方的二氧化碳浓度达最低值;午后,随着空气温度下降,光合作用减慢,呼吸速率加快,使二氧化碳消耗减少;日落后,光合作用停止,而呼吸作用仍在进行,故近地气层中二氧化碳浓度逐渐增大,到第二天日出时达一天的最大值。 在一年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也主要受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一般来说,植物夏季生长最旺,光合作用最强,秋季最弱。因此二氧化碳浓度秋季最小,春季最大。 此外,由于人类燃烧大量的化石燃料,大量的二氧化碳释放到空气中,因而二氧化碳浓度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2. 对流层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对流层是大气中最低的一层,是对生物和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气层。对流层的主要特点有: (1)对流层集中了80%以上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是天气变化最复杂的层次,大气中的云、雾、雨、雪、雷电等天气现象,都集中在这一气层内; (2) 在对流层中,气温一般随高度增高而下降,平均每上升100米,气温降低0.65℃,在对流层顶可降至-50℃至-85℃; (3) 具有强烈的对流运动和乱流运动,促进了气层内的能量和物质的交换; (4) 温度、湿度等气象要素在水平方向的分布很不均匀,这主要是由于太阳辐射随纬度变化和地表性质分布的

大学农业气象学知识点汇总

农业气象学 第一章地球大气 1、大气圈:大气是指包围在地球表面的空气层,整个空气圈层称为 大气圈。 2、大气组成:干洁大气、水汽、气溶胶粒子。 3、水汽的作用:(1)在天气、气候中扮演了重要角色;(2)保温效 应 4、气溶胶粒子的作用:(1)保温;(2)削弱太阳辐射;(3)降低大气透明度 5、温室效应:是指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之后,也同时向宇宙和地面发射辐射,对地面起保暖增温作用。 6、气象要素:表征大气状态(温度、体积和压强等)和大气性质(风、云、雾、降水等)的物理量成为气象要素。 7、大气垂直结构: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成层、散逸层。 (1)对流层特点:①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 ②空气具有强烈对流运动。 ③主要天气现象都发生于此。(天气层) ④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匀。 (2)平流层: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 (3)中间层: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4)热成层: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 (5)散逸层:温度随高度升高变化缓慢或基本不变。 第二章辐射 1、辐射:通过辐射传输的能量称为辐射能,也常简称为辐射。 辐射的波粒二相性:波动性,粒子性。 2、辐射的基本度量单位 (1)辐射通量:单位时间内通过任意面积上的辐射能量,单位J/s 或W (2)辐射通量密度:单位面积上的辐射通量,单位J/(s ?^)或W/

m2 o (辐射强度:即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辐射能量。) (3)光通量:单位时间通过任意面积上的光能,单位为流明(Im)。 (4)光通量密度:单位面积上的光通量,单位为(Im/ m2) 亦称为照 o 度,单位勒克斯(lx )。 3、辐射的基本定律: (1)基尔荷夫定律:在一定温度下,物体对某波长的吸收率等于该物体在同温度下对该波长的发射率。 (2)斯蒂芬一玻尔兹曼定律:黑体的总放射能力与它本身的绝对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说明物体温度愈高,其放射能力愈强。 (3)维恩位移定律:绝对黑体的放射能力最大值对应的波长与其本 身的绝对温度成反比。表明物体的温度愈高,放射能量最大值的波长愈短。随温度增高,最大辐射波长由长波向短波方向位移。 4、太阳常数(S。):当日地距离为平均值,太阳光线垂直入射的天文辐射通量密度,称为太阳常数。 5、太阳高度角(h):太阳平行光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称为太阳高度角。 6、正午太阳高度角:一天中太阳高度角的最大值(当地正午12时的太阳高度角)。 7、正午太阳高度角随纬度、季节的分布规律。 (1)太阳高度角由直射点向两侧递减。 (2)夏至日: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达到一年中最大值,南半球各地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 (3)冬至日: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北半球各地达到一年中最小值,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4)春分、秋分: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8可照时数(昼长):从日出至日落的时间长度,称为太阳可照时数。 9、日照百分率:实照时数与可照时数的百分比。 10、昼长岁纬度、季节的变化规律

气象学复习思考题2012.121

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 1.名词解释:气温垂直递减率(每上升100m,气温约下降0.65℃,也称气温垂直梯度,通常 以γ表示)、饱和水汽压(p16 饱和空气产生的水汽压力称为饱和水汽压 E)、相对湿度(空气中的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的比值 U)、露点(当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变,且气压一定时,使空气冷却到饱和时的温度称露点温度 td)、饱和差(在一定温度下,饱和水汽压与实际空气中水汽压之差成为饱和差 d)。 2.气候与天气的不同有哪些?天气:一个地方某一瞬间大气状态和大气现象的综合称为天气。 气候:一个地方多年间发生的天气状态,既包括平均状态又包括极端状态。 3.平流层和对流层的主要特点有哪些?平流层:①气温随高度的上升而升高②空气以水平运 动为主③水汽含量极少,大多数时间天气晴朗对流层:①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②空气具有强烈的对流运动③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匀 4.臭氧、二氧化碳、水汽和气溶胶的气候效应。臭氧:臭氧能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使臭氧 层增暖,影响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同时,臭氧层的存在也使地球上的生物免受过多太阳紫外线的伤害,对地球上生物有机体生存起了保护作用。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质不可缺少的原料,他的增多也会对提高植物光和效率产生一定影响。 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能强烈吸收和放射长波辐射,对空气和地面有增温效应,如果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增加,将会导致温度上升,并使全球气候发生明显变化。水汽:形成各种凝结物如云、雾、雨、雪、雹等,水汽相变过程吸收或放出潜热,引起大气湿度变化,同时引起热量转移,对大气运动的能量转移和变化,地面及大气温度、海洋之间的水分循环和交换,以及各种大气现象都有着重要影响。能强烈吸收长波辐射,参与大气温室效应形成,对地面起保温作用。影响云雨及各种降水,对植物生长发育所需水分有着直接影响,最终影响到植物及农作物的产量。气溶胶粒子:使大气能见度变坏,能减弱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影响地面及空气温度。大气气溶胶微粒能充当水汽凝结核,对云、雨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 5.如何用饱和差、露点温度来判断空气距离饱和的程度?饱和差表示实际空气距离饱和的程 度d=E-e d>0未饱和露点温度:t>td时,表示空气未饱和;t=td时,表示空气饱和;t <td时,表示空气过饱和。 6.已知气温和相对湿度后,如何得出饱和水汽压、水汽压、饱和差、露点温度。P16 第二章、第三章 1.名词解释:太阳常数(在日地平均距离条件下,地球大气上界垂直于太阳光线的面上所接收到的太阳辐射通量密度,称为太阳常数以S0表示)、 2.大气透明系数(P大气透明系数是表征大气透明度的特征量,是指透过一个大气质量的透射辐射与入射辐射之比。)、 3.太阳高度(太阳光线和观测点地平线间的夹角,以h表示)、太阳直接辐射(太阳以平行光方式投射到与光线相垂直的面上的辐射称为太阳直接辐射用S表示)、总辐射(到达地面的太阳直接辐射和散射辐射之和称为总辐射用St表示)、大气逆辐射(投向地面的这部分大气辐射称为大气逆辐射以La表示)、大气之窗(大气之窗是指地球辐射中波长为8.5到11微米波段的辐射几乎没有为大气所吸收而能全部透过并进入太空,好像大气为这个波段长开了一个窗子,故名为“大气之窗”。)、地面有效辐射(地面有效辐射是地面发射的长波辐射与地面吸收的大气逆辐

气象学与气候学

气象学与气候学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第一章引论 名词解释 1、气象:大气的物理现象(冷热,干湿,大气运动) 2、气候:多年天气的综合表现 3、天气:一定区域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及其变化的总称 4、气温垂直递减率:一般而言,高度每增加100m,气温则下降℃,这称为气 温垂直递减率,也叫气温垂直梯度 5、大气污染:也叫空气污染,指由于人为或自然原因,导致空气中的有害物质 的浓度超过一定限度、维持一定的时间,直接或间接地对人类正常生活、动植物正常生长以及对气候和各类物品、材料造成危害的现象 6、标准大气压:指在纬度45°,0℃时,海平面的大气压,一般1个标准大气 压=760mmHg= 问答题 1.何谓气象学气候学天气学气候与天气有什么区别 2.气象学是专门研究大气物理现象的一门学科;气候学是研究气候形成过程, 描述各地区气候条件以及气候变迁及原因的一门学科;天气学是研究天气形成、变化规律、预测未来天气的一门学科。 3.天气是指某一地区短时间内大气状况的综合,而气候是指在各个气候因子的 长期相互作用下,在某一个较长时间段内所表现出来的大量天气过程的综合。 4.大气成分中,二氧化碳、臭氧、水汽的分布和作用

5.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垂直分布是从低到高逐渐减少的,其功能一是能吸收地 面长波辐射,是低空大气变暖,二是具有“温室”作用; 6.臭氧主要分布在平流层,其功能一是吸收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生物不受其 危害,二是增温,在高空形成一个暖区,影响气温的垂直分布; 7.水汽主要分布在对流层大气中,随高度升高而递减,水汽是大气变化的重要 参与者,一能成云致雨,形成各种天气现象,二是善于吸收和放射长波辐射,加其三相变化有热量转化,所以对地面和空气的温度有一定影响 8.大气在垂直方向分为哪几层分层原则对流层和平流层的特征 9.大气由低空到高空依次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散逸层; 10.分层原则: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物理性质是有显着差异的,根据温度、成 分、电荷、等物理性质,同时考虑到大气的垂直运动等情况进行分层;11.对流层:①高度在平均12km以下;②一般情况下,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 低;③空气垂直对流运动显着;④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匀;⑤天气现象复杂多变;⑥从低到高有可以分为摩擦层、中层、上层 12.平流层:①高度从对流层顶到55km左右;②气温最初保持不变或微变,在 大约30km以上,气温随高度增加而显着升高,形成一个暖层;③气流平稳,水平运动为主;③水汽、尘埃含量少,能见度好,多晴朗天气,偶尔有积雨云冲入 13.同温度下干湿空气那个重,为什么虚温的意义和原理 14. 15. 16.为什么城市地区二氧化碳浓度要高一些

气象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第一章 1、大气:由于地球引力的作用,地球周围聚集着一个深厚的气体圈层,构成大气圈。 2、气象要素:定性或定量描述大气物理现象和大气状况特征的物理量。。 3、天气:一定区域短时间内大气状态和大气现象及其变化的综合称为天气 4.、气候:是一个地区多年的天气状况,它包括平均状态也包括极端状态。 5、干洁空气:大气中除水汽和杂质外的整个混合气体。 6、气压:单位水平面积上所承受的大气静压力,其大小等于单位水平面积上大气柱的重量。 7、水汽压:是大气压强的一部分,它的大小视水汽含量的多少而定。 8、绝对湿度:单位容积湿空气中所含水汽的质量。 9、比湿:单位质量湿空气中所含水汽的质量。 10、露点:在定压而相变的情况下,湿空气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温度。 11、相对湿度:空气中的实际水汽压与同温下的饱和水汽压之百分比。 12、饱和差:在某气温下的饱和水汽压和实际水汽压之差,用来表示空气达到饱和时所需要 的水汽量。 13、风:空气的水平运动,它包括风向和风速。 第二章 1、辐射: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以电磁波的形式时刻不停地向外发射能量的方式。 2、辐射通量密度: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辐射体表面的辐射能。 3、太阳辐射光谱:太阳辐射能随波长的分布。 4、太阳常数:在日地平均距离条件下,地球大气上界垂直于太阳光线面上的辐射通量密度。 5、分子散射:空气分子的直径小于射入辐射的波长并遵循蕾利散射定律,其散射能力与波 长的四次方成正比。 6、太阳高度:太阳光线与观测点地平圈间的夹角。 7、昼长:太阳的视圈面中心从出地平线至入地平线之间的时间间隔。 8、时角:从主点起沿天赤道量到天球上的一点的赤道圈与天赤道交点的弧长为经向坐标称 为时角。 9、单位气质:太阳位于天顶时,以单位面积太阳光束所穿过的大气柱的质量作为一个单位。 10、大气透明系数:当太阳位于天顶时,到达地面与太阳光垂直面上的太阳辐射通量密度S 与大气上界太阳常数之比,即P=S/S0。 11、太阳直接辐射:在与太阳辐射方向相垂直的面上所接收到的直接来自太阳的那一部份太阳辐射通量密度。 12、太阳漫射辐射:来自整个天穹向下的散射辐射和反射的太阳辐射之和 13、地面有效辐射:地面发射的长波辐射与地面吸收的大气逆辐射之差 14、净辐射:是指某一作用面或作用层辐射能收入和支出之差。 15、地面净辐射:单位时间单位面积的水平地表面吸收的辐射能与损失的辐射能之差。 第三章 1、对流:空气在铅直方向上的大规模升降运动。分为动力和热力两类 2、平流:大范围空气的水平运动 3、乱流:空气的不规则运动,分为动力、热力和混合三类 4、热容量:重量热容量(比热c):单位质量的物质温度变化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单位 为J·kg-1·℃-1 容积热容量(热容量cv):单位体积的物质温度变化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单 位为J·m-3·℃-1

气象学与气候学复习重点

气象学与气候学复习重点 第一章绪论 1.天气与气候的区别(时间、空间尺度) 2.气象学发展历程:气象仪器、无线电报、无线电探空仪、遥感探测、自动气象站 第二章大气的基本情况 1.大气组成: 干洁空气(N2、O2、CO2、O3)、水分、悬浮杂质 2.大气的垂直结构(温度、成分、电荷、大气垂直运动) a.对流层:①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②垂直对流运动③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匀④主要大气现象发生在此层 分层:贴地层、摩擦层、对流中层、对流上层、对流层顶 b.平流层:①25km(臭氧层)以下,气温保持不变;25km以上,气温随高度增加而显著升高。(臭氧层能大量吸收太阳辐射 热而使空气温度大大升高) ②空气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无明显的垂直运动。 ③水汽和尘埃含量极少,晴朗少云,大气透明度好,气流比较平稳,适宜飞机航行。 c.中间层: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下降,并有强烈的垂直运动。 d.热层:气温随温度的增加而迅速增高;电离现象 e.散逸层 3. 气象要素:气温、气压、湿度、风向、风速、云量、降水量、能见度 a.比湿:一团湿空气中,水汽质量与该团空气总质量(水汽与干空气的质量)的比值; b.露点:空气水汽含量不变,气压一定时,使空气达到饱和时的温度,称露点温度 气压一定时,露点的高低只与空气中水汽含量有关,水汽含量高,露点高; 实际大气中,空气经常处于未饱和状态,露点温度比气温低 第三章辐射系统 1.辐射通量及辐射通量密度定义 辐射通量:单位时间通过任意面积上的辐射能量 辐射通量密度:单位面积上的辐射通量 2.辐射规律(选择) a.基尔荷夫定律(选择吸收定律):放射能力强(弱),吸收能力强(弱)黑体吸收(放射)能力最强 同一物体,温度T时它放射某一波长的辐射,同一温度下也吸收这一波长的辐射。 b.斯蒂芬—波尔兹曼定律:物体温度越高,放射能力越强 c.维恩位移定律:物体的温度愈高,放射能量最大值的波长愈短,随着物体温度不断增高,最大辐射波长向短位移。 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地面、大气辐射是长波辐射。 3.太阳辐射 ◆太阳辐射光谱:可见光(50%)、红外区(43%)、紫外区(7%) ◆太阳常数:指在日地平均距离条件下,在大气上界,垂直于太阳光线的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值为 1370W/m2 1)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天文辐射) a.影响因素:日地距离、太阳高度角、白昼长度 b.天文辐射对热量分布的影响 ①全球获得太阳辐射最多的是赤道,随纬度增高而减少。形成热带、温带、寒带等气候带。 ②夏半年获得天文辐射量最大值在20°~25°的纬带上,由此向两极减少,最小值在极地。 (原因:太阳高度角大,白昼长度大于赤道) ③冬半年北半球获得天文辐射最大在赤道。随纬度增高而减少,到极点为零。高低纬度之间冬季气温差较大。 ④由于日地距离影响,南北半球天文辐射总量是不对称的,南半球夏季各纬圈日辐射总量大于北半球夏季相应各纬圈的 日辐射总量。相反,南半球冬季各纬圈日辐射总量小于北半球冬季相应各纬圈的日辐射总量。 2)穿过大气层的太阳辐射(反射、散射、吸收) a.主要变化:

气象学与气候学试题及答案

气象学与气候学试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 1、大气污染:大气污染物在大气中达到一定的浓度,而对人类生产和健康造成直接或间接危害时,称为大气污染。 2、大气稳定度:是指气块受任意方向振动后,返回或远离原平衡位置的趋势和程度。 3、干洁空气:大气中除去水汽和固体杂质以外的整个混合气体称为干洁空气。 4、气团:一定范围内,水平方向上气象要素相对比较均一的大块空气。 5、气候:一个地区在太阳辐射,下垫面性质,大气环流和人类活动长时间作用下,在某一时段内大量天气过程的综合,是时间尺度较长的大气过程。 6、水汽压:大气中水汽所产生的那部分压力称为水汽压。 7、辐射能:辐射就是以各种各样电磁波的形式放射或输送能量,它们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它们透过空间并不需要媒介物质,由辐射传播的能量称为辐射能。 8、辐射地面有效辐射:指地面辐射E地和地面所吸收的大气辐射E气之差。 9、光谱:太阳辐射能按波长的分布。 10、气旋:是一个占有三度空间的大尺空气涡旋,在北半球,气旋范围内空气作逆时针旋转,在同一高度上气旋中心的气压比四周的低。 11、高气压;由闭合等压线构成的高气压,水平气压梯度自中心指向外圈。 12、低气压:由闭合等压构成的低气压区,水平气压梯度自外向中心递减。 13、反气旋:是一个占有三度空间的大尺度空气涡旋,在北半球,反气旋范围内空气作顺时针方向旋转,在同一高度上,反气旋中心的气压比四周的高。 14 锋面气旋——生成和活动在温带一区的气旋称为温带气旋,而具有锋面结构的低压,称锋面气旋。 15、锋:是冷暖气团之间狭窄的过渡带,是一个三度空间的天气系统。 16、暖锋:是暖气团起主导作用,推动锋线向冷气团一侧移动。 17、冷锋:指冷气团势力比较强,向暖气团方向移动而形成的锋。 18、海陆风:由于海陆热力差异而引起的以一日为周期变化的风,白天风从海洋吹向陆地(海风);夜晚风从陆地吹向海洋(陆风)。 19、山谷风:大山区,白天日出后山坡受热,其上的空气增温快,而同一高度的山谷上空的空气因距地面较远,增温慢,于是暖空气沿山坡上升,风由山谷吹向山坡,称谷风。夜间山坡,辐射冷却,气温迅速下降,而同一高度的山谷上空的空气冷却慢,于是山坡上的冷空气沿山坡下滑,形成与白天相反的热力环流。下层风由山坡吹向山谷,称为山风。这种以一日为周期而转换风向的风称为山谷风。 20、季风:以一年为周期,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随季节而有显着改变的现象,风向不仅有季节改变,且方向的变化在120°以上 21、气候资源:指能为人类合理利用的气候条件,如光能、热能、水分、风等。 22、地转风:是气压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相平衡时,空气作等速、直线水平运动的形式。 23、梯度风:自由大气中作曲线运动的空气,当G、A、C这个力达到平衡时形成的风称为梯度风 24、相对湿度:空气中实际具有的水汽压与同一温度下饱和水汽压的百分比。 25、雾:是悬浮于近地面空气中的大量水滴或冰晶,使水平能风度小于1KM的物理现象。如果能风度在1-10KM范围内,则称为轻雾。 26、台风:当地面中心附近最大风速大于或等于32.6m/s的热带气旋称为台风,热带气旋是形成于热带海

气象学与气候学作业题答案

第一次作业家庭作业一 1、大气组成 2、大气分层(结构)

家庭作业二 一、以下描述哪些是指“天气”哪些是指“气候” 1. 今天的足球比赛因下雨停赛。 2. 北京的1月最冷。 3. 今天下午最高气温15℃。 4. 昨晚台风从广东省登陆。 5. 昆明是个旅游胜地,因为那四季如春。 6. 昨晚最低气温-20℃,是这个地方记录到的最低气温。 7. 今天多云。 答:天气是指某一地区在某一瞬间或某一短时间内大气状态(如气温、湿度、压强等)和大气现象(如风、云、雾、降水等)。气候是指在某一时段内大量天气过程的综合,不仅包括该地多年来经常发生的天气状况,而且包括某些年份偶尔出现的极端天气状况。 “天气”:1、3、4、7 “气候”:2、5、 6、昨晚最低气温-20℃,是这个地方记录到的最低气温:前半句是天气,后半句是气候。 二、某地区海平面气温23℃,估计其2km上空大气温度多少 解:已知气温直减率为℃/100m 2km上空大气温度T=×2000/100=10℃ 答:其2km上空大气温度约为10℃。 三、某地区春季海平面气温10℃,假设气温直减率为℃/100m,对流层顶温度为-55℃,求该地对流层顶高度,并说明该地区所在纬度是:高、中、低纬哪个纬度 解:该地对流层顶高度h=[10-(-55)]÷×100=10000m=10km 因为对流层在中纬度地区的厚度平均为10~12km,所以该地区为中纬度地区。(对流层低纬平均高度17-18Km,中纬10-12km,极地8-9km) 答:该地对流层顶高度为10km,是中纬度。 四、位于赤道某地区海平面气温25℃,假设气温直减率为℃,其对流层顶高度为16km,求该地对流层顶温度 解:该地对流层顶温度T=×16000/100=-79℃ 答:该地对流层顶温度是-79℃ 第二次作业 家庭作业一 一、设到达大气顶界的太阳辐射为100个单位,根据下图,描述地-气系统辐射平衡过 程。 答:设到达大气顶界的太阳辐射为100%。 ①未到达地面部分:被大气和云滴吸收20%(其中18%被大气吸收(主要被水汽、臭氧、 微尘、二氧化碳等选择吸收),2%被云滴吸收),被云反射回宇宙空间20%,被大气散射

天气学原理知识点汇总分解

集训天气学原理知识点汇总(2014.09.12) 1、大气运动受(质量守恒)、(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等基本物理定律支配。 2、影响大气运动的真实力有(气压梯度力)、(地心引力)、(摩擦力);影响大气运动的视示力有(惯性离心力)、(地转偏向力)。 3、(1)气压梯度力:作用于单位质量气块上的净压力,叫气压梯度力,由表达式可知,气压梯度力方向指向—▽P 的方向,即(由高压指向低压);气压梯度力的大小与(气压梯度)成正比,与(空气密度)成反比。 (2)摩擦力:单位质量气块所受到的净粘滞力 (3)惯性离心力:R C 2Ω= (4)地转偏向力: V 2 ?Ω-=A ,地转偏向力有以下几个重要特点: ①.地转偏向力A 与Ω 相垂直,而Ω 与赤道平面垂直,所以A 在(纬圈)平面内; ②.地转偏向力A 与V 相垂直,因而地转偏向力对运动气块(不做功),它只能改变气块的(运动方向),而不 能改变其(速度大小)。 ③.在北半球,地转偏向力A 在V 的(右侧),南半球,地转偏向力A 在V 的(左侧)。 ④.地转偏向力的大小与相对速度的大小成比例。当V=0时,地转偏向力消失。 (5)重力是(地心引力)和(惯性离心力)的合力,但是地球是椭圆的,任何地方重力都(垂直于水平面)。重力在赤道(最小),极地(最大)。 4、温度平流变化:气块在温度水平分布不均匀的区域内保持原有的温度作水平运动而对局地温度变化所提供的贡献。 温度对流变化:空气垂直运动所引起的局地温度变化。 局地温度变化=个别变化+平流变化+对流变化 5、连续方程的表达式: 0)(=??+??V t ρρ 表示大气(质量守恒定律)的数学表达式称为(连续方程)。其中)(V ρ??称为质量散度(单位体积内流体的净流出量,净流出时散度为正,净流入时为负)。 6、(尺度分析)是针对某种类型的运动估计基本方程各项量级的一种简便方法。通过尺度分析,保留大项,略去小项,可以使方程得到简化。(零级简化方程),就是只保留方程中数量级最大的各项,略去其他各项。一级简化方程,是除保留方程中数量级最大的各项外,还保留比最大项小一个量级的各项。 7、重力位势:单位质量的物体从海平面上升到高度Z 克服重力所做的功。位势的单位是(焦耳/千克)。 8、地转风:对中纬度天气尺度运动而言,在水平方向上(地转偏向力)和(气压梯度力)平衡的风称为地转风,ρp G ?-=

气象学复习思考题含答案

气象学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大气概述 1.名词解释: 气温垂直递减率(丫):在垂直方向每变化100m气温的变化值。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平均而言,每上升100m,气温下降C,这称为气温垂直递减率, 也称气温垂直梯度。 饱和水汽压(E):在一定温度下,单位体积空气中的水汽含量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水汽 达到此限度,空气就是饱和状态,这是的空气成为饱和空气。饱和空气产生的水汽压力成为 饱和水汽压,它是温度的函数。 相对湿度(U):空气中的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的比值(用百分数表示),即U=e/E W0% 露点温度(t d ):在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变,且气压一定时,使空气冷却达到饱和时的温度称为露点温度,简称露点。 饱和差(d ):在一定温度下,饱和水汽压与实际空气中水汽压之差称为饱和差。d=E-e 2.气候与天气有哪些不同? ①气候:一个地方较长时间内发生的天气状态,既包括平均状态又包括极端状态,一般比较稳定。一个地方的气候特征受它所在的纬度、高度、海陆相对位置等影响较大。 ②天气:一个地方较短时间内大气状态和大气现象的综合成为天气,一般具有多变性。 3.平流层和对流层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①平流层: a .气温随高度的上升而升高

b ?空气以水平运动为主 c.水汽含量较少,大多数时间天气晴朗,有时对流层中发展旺盛的积雨云也可伸展到平流层下部 ②对流层: a ?气温随高度上升而降低 b ?空气具有强烈的对流作用 c.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匀 4?臭氧,二氧化碳,水汽和气溶胶的气候效应。 ①臭氧: a ?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使臭氧层增暖,影响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 (b .臭氧层的存在使地球上的生物免受过多太阳紫外线的伤害,对地球上生物有机体的生 存起了保护作用。) ②二氧化碳: a. C02对太阳短波辐射吸收很少,但能强烈吸收和放射长波辐射,使得地表辐射的热量大部分被截留在大气层内,因而对地表有保温效对空气和地面有增温效应。 b ?在所有温室气体中,C02对大气温室效应的贡献占到53%。若大气中C02含量不断 增加,将导致温度上升,使全球气候发生明显变化。 (C?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必不可少的原料,C02的增多也会对提高植物光合效率产生一定影 响。) ③水汽: a ?易吸收和放射长波辐射,参与大气温室效应的形成,对地面起保温作用。 b .含量虽少,但可在大气温度范围内进行相变,是天气变化的主要角色,影响云雨及各种

气象学与气候学

第1—2章 1)简述气候系统。 答:气候系统就是一个包括大气圈、水圈、陆地表面、雪圈与生物圈在内得,能够决定气候形成、气候分布与气候变化得统一物理系统。 太阳辐射就是气候系统得能源。在太阳辐射得作用下,气候系统产生了一系列复杂得过程,这些过程在不同得时间尺度上与不同得空间尺度上有着密切得相互作用,各个组成部分之间,通过物质与能量交换,紧密地结合成一个复杂得、有机联系得气候系统。 2)名词解释:天气、气候、天气系统、天气过程、天气预报、气象要素、辐射通量密度、比辐射率 答: 天气:某地在某一瞬间或某一短时间内大气状态与大气现象得综合。 大气状态:大气得气压、气温与湿度等。 大气现象:大气中得风、云、雨、雪等现象。 气候:在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性质与人类活动得长期作用下,在某一时段内大量天气得综合。不仅包括该地多年得平均天气状况,也包括某些年份偶尔出现得极端天气状况。 天气系统:指引起天气变化与分布得高压、低压、高压脊、低压槽等典型特征得大气运动系统。 天气过程:天气系统得发生、发展、消失与演变得全过程。 天气预报:人们根据对天气演变规律得认识,利用多种观测及模拟手段,对未来一定时期内天气变化作出主、客观得判断。 气象要素:气象要素就是指表示大气属性与大气现象得物理量,如气温、气压、湿度、风向、风速、云量、降水量与能见度等等。 辐射通量密度: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得辐射能量称辐射通量密度(E),单位就是W/m2。 比辐射率就是反映物体热辐射性质得一个重要参数,与物质得结构、成份、表面特性、温度以及电磁波发射方向、波长(频率)等因素有关。 3)哪些自然现象能证实大气圈得存在? 答:a、蓝色得天空。这就是由于大气中得一些非常细小物质成分,如气体、粉尘等,它们得直径较阳光得波长小得多,因此,蓝色得散射量较之于其她任何一种颜色能更多地被选择散射。这种散射称瑞利散射。b、白云。如果形成散射粒子得形状就是球形得,而且其直径并不比阳光得波长小,所有得波长都就是平均地被散射得,这种散射称迈耶散射。因此,云就是白色得。c、风。有风就说明有物质得存在,因为风就是由于大气不同部位得压力差别造成得。如果在真空中就不会有风了。d、流星。流星就就是陨石穿过大气层时,由于其速度太快,与大气摩擦产生热使陨石燃烧起来。否则我们得地球也与月球一样“千疮百孔”。 4)大气圈各层得主要物理特性就是怎样得? 答:a、对流层 厚度:平均11-13km,赤道17-18km,两极8-9km。 质量:约占大气圈质量得7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