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窒息与缺氧缺血性损伤

合集下载

新生儿窒息及复苏后相关并发症的处理-V1

新生儿窒息及复苏后相关并发症的处理-V1

新生儿窒息及复苏后相关并发症的处理-V1新生儿窒息及复苏后相关并发症的处理新生儿窒息是新生儿最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需要及时有效的复苏处理。

但即使复苏成功,也可能会带来一些并发症。

下面是相关的并发症及处理方法:1. 低体温低体温是新生儿普遍存在的问题,而复苏过程中使用的冷却技术可能会更加恶化低体温症状。

因此,在复苏后应该注意保持新生儿温暖,使用保温设备,温哺乳等措施,提高体温。

2. 低血糖因为新生儿窒息引起的胰岛素代谢障碍,新生儿易受到低血糖的影响。

复苏过程中更可能会让新生儿血糖水平降低。

因此,在复苏后应密切监测血糖水平,并加强营养补充。

如果血糖水平低于2.6mmol/L,应考虑给予葡萄糖治疗。

3. 脑损伤新生儿窒息可能会导致缺氧缺血性脑损伤,这种损伤可能会持续数月,甚至数年,影响孩子以后的健康。

复苏的目标是尽可能减少脑损伤的程度,因此复苏后需要密切监测婴儿的神经状况,进行必要的脑部影像学检查。

4. 低氧血症低氧血症是指血液中氧气含量不足,会影响新生儿的健康状况。

在复苏过程中,应该提高新生儿血氧水平,通常采用给氧或使用呼吸机等手段。

5. 肺损伤为了保证气道畅通,复苏过程中可能需要进行气管插管或使用面罩。

然而,这些措施可能会导致肺部损伤。

因此,在气道管理之前,应对新生儿进行全面的评估,选择最适合的气道插管方式,如插鼻胃管或气管插管。

在插管后,应密切监测气道和肺部情况。

总之,复苏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新生儿的并发症和处理方法。

重视护理措施,做好监测和治疗,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新生儿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窒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研究新进展

窒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研究新进展
for and N,et
a1.Value of Biochemicl
Outcome
in
Term
Infants
With AsphyxiaIJ].Ob—
Gynecological Survey,2005,60(5):293—295.
of the urina of
[1 3]Huang CC,WangST,Chang YC,et a1.Measurement
包头医学院学报
112
JOURNAL oF BAOTOU
2010年第26卷第2期
VoI.26 No.2 2010
MEDICAL c0LLEGE
窒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研究新进展
王彩华姚丽萍韩艳宾张宏刘 冲宋玉娥
(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内蒙古包头014010)
2005年WH0资料显示,全球每年仍有400万新生儿死 亡,与窒息相关者占23%[1],欧美等发达国家,中高度新生儿缺 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的死 亡和严重伤残率也高达53%~61%[2],而发展中国家的状况 远甚于此。因此,在今后相当长时间内,HIE的防治仍是新生 儿医学面临的重要问题。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 NICU的建立,HIE得到更进一步研究,本文对其病理、发病机 制、检查诊断及治疗的主要进展作一综述。 l痛理改变 HIE病理基础是缺氧性脑病,基本病理改变是脑水肿和脑坏 死。缺氧主要引起脑水肿及神经元坏死,缺血主要引起脑血管梗 死及白质软化。武辉等[3]研究HIE患儿脑标本发现,HIE患儿均
可能与自由基、NO、兴奋性氨基酸及钙超载等因素有关。武师 润等¨j研究了环氧化酶2(Cox--2)对HIE的作用,结果显示 Cox一2在HIE中表达增强.表明Cox一2通过增强兴奋性氨 基酸神经毒性作用、氧自由基的氧化作用引起神经元损害。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每次0.1~ 0.3mg/kg, 每次0.1~ 0.3mg/kg,静脉滴注 0.1 水合氯醛 50mg/kg灌肠 50mg/kg灌肠
治疗3 治疗 治疗脑水肿
控制液体量 每日液体总量不超过60~ 每日液体总量不超过60~80mL/kg 60 颅内压增高首选呋塞米 每次1mg/kg 每次1mg/kg 严重者用甘露醇 每次0.25 0.5g/kg, 0.25~ 严重者用甘露醇 每次0.25~0.5g/kg,静注 每4~6小时1次,连用3~5天 小时1 连用3 一般不主张用糖皮质激素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
重 点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表现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治疗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是指各种围生期窒息引 , ) 起的部分或完全缺氧、脑血流减少或暂停而导致 起的部分或完全缺氧、 胎儿或新生儿脑损伤。 胎儿或新生儿脑损伤。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引起新生儿急性死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引起新生儿急性死 亡和慢性神经系统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 亡和慢性神经系统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
头颅B 头颅B超
后冠状切面: 后冠状切面 : 枕叶脑白质回声弥 漫性增强→脑室周围白质软化 漫性增强→
脑室周围白质软化
辅助检查
CT扫描 CT扫描
了解脑水肿范围 了解颅内出血类型 对判断预后有一定参考价值 最适检查时间生后2 最适检查时间生后2~5天
CT扫描 CT扫描
弥漫性脑水肿 左额叶局限性水肿(箭头) 左额叶局限性水肿(箭头) 室管膜下出血(箭头) 室管膜下出血(箭头)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肢体瘫痪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指由于胎儿或新生儿发生缺氧缺血而引起的脑损伤。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最 常见的症状之一,表现为患儿一侧或两侧肢体活动能力减退或完全丧失。此外,患儿还可能出现智力障碍、视 力障碍、听力障碍等各种症状。预防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关键是避免孕期和分娩期的各种危险因素,包括 孕妇高血压、胎儿宫内窘迫、胎盘早剥等。对于已经发生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患儿,早期的康复治疗可以 改善其等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避免窒息和低血压
措施: 1. 加强孩子的监护。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治疗过程中,加强孩子的监护非常重要。 必须时刻观察孩子的呼吸、心率、血压等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2. 加强对孩子的呼吸支持。如果孩子呼吸困难,可以通过给氧和呼吸机等措施来提供呼 吸支持,保证孩子的血氧饱和度和呼吸功能正常。 3. 注意维持孩子的血压。低血压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恢复会有负面影响。所以要 注意控制血压,通过输液等方式来维持孩子的血压。同时避免给予过多的补液,防止出现 水肿等不良反应。
05 治疗方法 Treatment Method.
临床护理
针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护理人员应该加强监测和评估,包括: 每日记录体温、呼吸、心率和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及其变化情况; 监测新生儿的喂养情况,确保获得足够的营养,促进生长和发育; 帮助新生儿进行早期康复,包括物理治疗、语言和认知训练等,提高生活自 理和智力水平; 建立家庭护理计划,对家庭成员进行培训和指导,提高对新生儿的护理水平 和照料质量。
04 预防措施 Precautionary measures.
促进血氧供应
缓解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必要手段之一,其中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增强孕期保健。通过对孕妇进行综合护理,如适当增加营养、保 证充足睡眠、避免劳累和压力等,可显著提高胎儿的健康状况,从而避免或减轻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发生。同时,对于早产儿,及 时进行呼吸、循环等系统的支持和维护,也能有效减少因新生儿窒息等原因而导致的脑损伤。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护理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护理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护理常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由于各种因素引起的缺氧和脑血流减少或暂停而导致胎儿和新生儿的脑损伤,是新生儿窒息后的严重并发症之一。

1.护理评估1.1病史:询问患儿母亲既往病史,了解患儿出生及生后反应情况。

1.2症状:患儿意识、肌张力变化,如兴奋激惹或反应迟钝。

1.3心理社会反应:因家属疾病知识缺乏,患儿病情危重,住院全无陪,家属容易焦虑不安。

1.4辅助检查:血、尿、粪常规检查,结合病情及体检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助检查。

2.护理问题2.1保持呼吸道通畅2.2预防感染2.3合理喂养2.4切观察病情3.护理措施3.1按新生儿护理常规护理病人。

3.2保持患儿安静,避免患儿长时间哭闹,护理工作集中进行,动作轻柔,减少对患儿的刺激。

3.3氧气吸入,注意选择合适的给氧方式。

3.4观察患儿病情变化,预防控制惊厥,遵医嘱给予镇静剂及脱水剂,详细记录出入量。

1/ 23.5观察患儿的呼吸、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变化,注意患儿的哭声、反应、前囟张力等情况,观察用药反应。

3.6提倡母乳喂养,对于吸吮差的患儿给予胃管喂养,以防止呛咳。

3.7注意保暖,预防感染。

3.8出院时给予家属新生儿喂养及护理方面指导,定期门诊随访。

4.健康指导4.1介绍婴儿喂养知识,提倡母乳喂养,指导家属做好婴儿喂养。

4.2介绍婴儿保暖、皮肤护理知识,预防感染。

4.3定期随访,按时预防接种。

5.护理评价5.1做好新生儿各项护理,使患儿安全舒适,预防感染,易于病情恢复。

5.2观察病情细致,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及时处理。

5.3家属了解婴儿护理基本知识,满足婴儿家庭护理基本需求。

2/ 2。

窒息新生儿缺氧缺血心肌损伤的变化及意义

窒息新生儿缺氧缺血心肌损伤的变化及意义

【 1 】梁朝朝 , 王克孝. 经尿 道手术治疗尿 道狭 窄与闭锁 ( 34 附 6
例报告) J . 【】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0 3 2 8 : 6 5 3 2 0, 4( 5 1 6 . ) 2
心肌损伤的变化及意义 窒息新生儿缺氧缺血
朱运娥 贺泽华
420 ) 20 0 ( 南 省邵 阳 市 二 医院 湖
[ 摘
要] 目的 本研究 旨在探 讨窒息后新 生儿缺氧缺血性心肌损伤的相应病理变化 与意义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方法
通过对 3 例 窒息足月 8
新 生儿分别于 日龄 1 、8 、2d进行血清 、心肌肌 酸激酶 同 I ( - d d 8 酶 CK MB)、心肌肌钙蛋 白 I CT - ) ( n I 测定 ;二 维超声心 动 图 ( G)测定 ,心输 出量 ( UC CO)、左室射血 分数 ( E L F)、右室射血分数 (L F)及同步心电图 ( CG)检测 ,并与 tE E
均显著地降低 ,与正常对 照组相 比较 ,无显著性差异 ( > .5),表明新生儿心肌细胞具有 良好的再生修复能力。③ 窒息组 P0 0 日龄 1 d时 ,轻重 窒息组 CO、L F L F均显著降低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 < .5);轻 、重窒 E 、tE P0 0 息之 间比较 ,亦具有显著 的统计学差异 ( < . P 00 5),轻、重窒息组 CO 与 1E L F均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 ( < . P 00 5),与 L F E 无显著相关性 ( > .5 . 窒息组 日龄 1 , P 00 ) ④ d时 血清 C h B的敏 感性为 9 . 3 /8, K- 4 21 5 3) 特异性为 1 0 3/ 5 , %( 0 %( 53 ) 血清 CT — nI

3.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3.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每4~6小时1次,连用3~5天
亚低温治疗
应于发病6小时内治疗,持续2~3天
康复治疗
病情稳定后尽早进行智能和运动功能康复训练
亚低温治疗
预后
与病情严重程度、抢救是否正确及时有关
病情严重
惊厥、意识 障碍、脑干 症状持续时 间超过1周
预后差!
运动,智力障碍 癫痫等后遗症
血清CPK-BB 脑电图持续异常者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
LOREM IPSUM DOLOR
重点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表现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治疗
定义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是指各种围生期窒息引 起的部分或完全缺氧、脑血流减少或暂停而导致 胎儿或新生儿脑损伤。
➢排除电解质紊乱、颅内出血和产伤等原因引起的抽搐 ,以及宫内感染、遗传代谢性疾病和其他先天性疾病 所引起的脑损伤
➢出生后不久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并持续24 h以上
确诊 同时具备以上4 条 拟诊病例 第4条暂不能确定者 目前尚无早产儿HIE诊断标准!
治疗
支持治疗 控制惊厥 治疗脑水肿 新生儿期后治疗
<14天
数周
可能有后遗症
病死率高,多有后遗症
辅助检查
血清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CPK-BB) 正常值<10U/L, 脑组织受损时升高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 正常值<6U/L, 神经元受损时血浆中此酶活性升高
辅助检查
无氧呼吸→能量衰竭 细胞膜上钠钾泵功能不足

窒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研究新进展

窒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研究新进展
织 含 量很 低 , 研 究 认 为 血 清 TG 8 1的 变 化 可 反 映 HI 有 F— E病
亡 和 严重 伤 残率 也 高 达 5 3%~ 6 1% , 发 展 中 国 家 的状 况 j而
远甚 于此 。因此 , 今 后 相 当 长 时 间 内 , E 的 防 治 仍 是 新 生 在 HI 儿 医学 面 临 的 重 要 问 题 。 近 年 来 , 着 分 子 生 物 学 的 发 展 , 随 N C 的建 立 , E得 到更 进 一 步 研 究 , 文 对 其 病 理 、 病 机 IU HI 本 发
释 放 E N0增 多 , E N 两 者 间 失平 衡 , 伤脑 血 管 的 舒 T、 使 T、 O 损 缩 功 能 C 和 NO一 样 是 中 枢 神 经 系统 的 一 种 细 胞 间 信 使 , O 在 发挥 神 经 递 质 功 能 上 具 有 重 要 意 义 。 ( ) 经 元 烯 醇 化 酶 2神 ( S ) N E是 近年 发 现 的重 要 生 物 因 子 , 要 分 布 于 神 经 元 。 N E :S 主
HI 理基 础是缺 氧性 脑病 , 本病 理 改变 是 脑水 肿 和脑 坏 E病 基
死 。缺 氧主要 引起脑水 肿 及 神经 元 坏 死 , 血 主 要 引起 脑 血管 梗 缺 死及 白质软化 。武辉等 ] 究 H E患儿 脑标 本 发现 , E患儿 均 研 I HI 有不 同程度 星形 胶 质 细 胞 ( ) 生 , 增 生 程 度 与 H E的 发 A 增 其 I 生、 病程 密切相关 。其形 态 与功 能 的差 异 恰 与神 经 细 胞 的病 变 及
定 尿 中激 活 素 A 浓度 可 能 是 确 定 窒 息 新 生 儿 有 无 神 经 后 遗 症
的一 个 重 要 指标 l ] q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生儿窒息与缺氧缺血性损伤
[概要]
新生儿窒息是指出生时无呼吸或仅有不规则、间隙而表浅的呼吸,不仅可引
起缺氧缺血性脑损害,还可引起其他多器官的损害,是造成新生儿死亡和伤残的
重要原因。

[诊断要点]
1.新生儿窒息
(1)出生后1min内Apgar评分为国际上对新生儿窒息的一种通用的评判方法
(表-3)。8-10分者基本正常,4-7分为轻度窒息,0-3分为重度窒息。若
出生后1min评分≥8分,而数分钟降至7分以下亦属窒息。
表-3 新生儿Apgar评分表
体征 0分 1分 2分
皮肤颜色 心率(次/min) 弹足底或插管反应 肌张力 呼吸 青紫或苍白 无 无反应 松弛 无 身体红、四肢青紫 <100 有些动作如皱眉 四肢略屈曲 慢、不规则 全身红
>100
哭、喷嚏
四肢活动
正常、哭声

(2)脐动脉血或胎儿头皮血PH值<7.00也可作为新生儿窒息的诊断依据。
2.缺氧缺血性器官损害
(1) 缺氧缺血性脑病(HIE) 患儿有严重的宫内窘迫或出生时重度窒息史,
出生后12-24h内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即可诊断为HIE。根据病情可分为轻、中、
重三度(表-4)。
表-4 HIE的临床分度
项目 轻度 中度 重度
意识 肌张力 原始反射 惊厥 过度兴奋 正常 稍活跃 无 嗜睡、迟钝 减低 减弱 通常伴有 昏迷
松软或肌张力增高
消失
多见或持续
中枢性呼吸衰竭 瞳孔改变 前囟张力 病程及预后 无 无 正常 兴奋症状在24h内最明显3d逐渐消失,预后好 无或轻度 无或缩小 正常或稍饱满 大多在一周末症状消失,10d后仍不消失者可能有后遗症 常有
不对称、扩大或光反应消失
饱满、紧张
病死率高、多在1周内死
亡,存活者症状可持续数周,
多有后遗症

(2)缺氧性颅内出血(脑室管膜下-脑室内出血、脑实质出血):详见新生儿
窒息与缺氧缺血性损伤
(3)缺氧缺血性心肌损害 临床特征为呼吸急促、紫绀、心力衰竭、心音
低钝、心率减慢、胸骨左下缘闻及三尖瓣返流性收缩期杂音。
(4)缺氧缺血性肾脏损害 可表现为少尿、肾小管功能障碍和急性肾功能
衰竭。
(5)围产期缺氧缺血对其他器官系统的损害见表-5。
表-5 围产期窒息对各系统可能的损害

中枢神经系统 肺 肾 心血管 代谢 消化道 血液 HIE、颅内出血、脑水肿
肺动脉高压、胎粪吸入、肺出血、肺表面活性物质↓
肾小球滤过率和/或肾小管吸收功能↓、肾小管坏死、肾功能衰

三尖瓣闭锁不全、心肌坏死、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
酸中毒、低血糖、低血钙、抗利尿激素分泌↑
NEC、肝功能损害
血小板减少、DIC
(6)缺氧缺血性损害的辅助检查
(一) HIE
① 颅脑超声:可见普遍回声增强,脑室变窄或消失,提示脑水肿;脑室高
回声区,多见于侧脑
室外角后方,提示可能有脑室周围白质软化;散在的或局限性高回声区,提示散
在的或局部脑实质缺血性损害。②CT检查 表现为散在、局灶或弥漫性低密度
影,白质与灰质界限消失,侧脑室变窄。③脑电图: 表现为节律紊乱、低波幅背
景波上的棘慢波爆发或持续性弥漫性慢活动;出现“爆发抑制”、“低电压”甚至
“电静息”则为重度HIE。④听觉或视觉诱发电位亦能一定程度反映缺氧缺血后
脑损伤。
(二)缺氧缺血后颅内出血(详见新生儿窒息与缺氧缺血性性损伤)
(三)缺氧缺血后心肌损害
①心电图示广泛的T波异常和ST段压低。②胸部X线示“心影增大和肺充
血,或类似“湿肺”样改变。③超声心动图示心脏结构正常,左右心室收缩或舒
张功能不全,三尖瓣返流和心房水平的右向左分流。
(三)缺氧缺血性肾脏损害
①血、尿β微球蛋白升高。②急性肾功能衰竭诊断标准:尿量
<0.5-1ml/kg.h,血肌酐>88μmol/L或血尿素氮>15mmol/L。
[治疗]
1.窒息时复苏 应遵循A、B、C、D、E原则。Airway:清除气道黏液;Breathing:
建立呼吸;Circulation:维持正常循环;Drug:酌情选用药物;Evaluation:
评估和监护。
分娩后立即吸清口、咽、鼻内的黏液,然后给予面罩加压给氧。若无自主呼
吸和/或心率<100次/min,立即气囊加压给氧。若15-30秒后仍无呼吸、心率
无增快则气管插管加压给氧。若心率<80次/分,加作胸外按压120次/min,每
按压3次加压呼吸1次。若30秒后仍然心率<80次/min,则需药物复苏。常用
药物为1:10000肾上腺素0.1~0.3ml/kg(0.01~0.03mg/kg),iv或气管内推注,
必要时5min重复1次。由于新生儿容易发生颅内出血,因此不主张大剂量肾上
腺素给药。有代谢性酸中毒者可在有效通气下给5%NaHCO32-3ml/kg或按公式
计算[所需5%NaHCO3(ml)=-BE×体重(kg)×0.5],用时宜稀释。血容量不足者可
输血浆或5%白蛋白5~10ml/kg。若母在分娩前用过麻醉药,新生儿出现呼吸抑
制可用纳络酮0.1mg/kg,iv、im或气管内滴入,必要时可隔5min再用,但麻醉
药或吸毒成瘾母亲的婴儿禁忌应用。
2.复苏后的处理
(1)原则 ①保持呼吸道通畅和维持足够的通气和氧合。②维持组织最佳的
灌流和避免血压的波动。③维持适当的血糖水平(70-120mg/dl)。④适当限制入
液量(60ml/kg.d)和控制脑水肿。⑤及时控制惊厥。
(2)新生儿窒息复苏后稳定期的用药不宜过多,应根据指征选用苯巴比妥、
甘露醇和碳酸氢钠。窒息患儿多有心功能障碍和心输出量降低,应用小~中剂量
多巴胺(5-7μg/kg. min)既能增强心肌收缩力,又能改善肾脏、肠道和脑的灌流。
其他治疗如激素、脑代谢激活剂、高压氧的应用目前有很多争议;钙通道阻滞剂、
自由基清除剂和兴奋性氨基酸拮抗剂也还在探索之中;选择性头部亚低低温的神
经保护作用已经肯定,有望不久应用于临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