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理论与方法

合集下载

政治理论基础知识

政治理论基础知识

政治理论基础知识政治理论是指对于政治现象和政治行为的理论研究和解释。

它涉及到政治权力、政治制度、政治行为和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内容。

在政治理论的研究中,主要包括政治哲学、比较政治学、国际政治学等领域。

本文将从政治哲学、比较政治学和国际政治学三个方面分别介绍政治理论的基础知识。

政治哲学是研究政治价值观、政治权力、公共利益等问题的学科。

其研究对象是政治、国家和权力。

政治哲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政治权力的合法性和行使,以及公共利益的识别和实现。

其中,政治权力的合法性问题包括自然法和社会契约等不同的理论观点。

自然法理论认为政治权力应该建立在尊重个体权利和自由的基础上,而社会契约理论则主张政治权力是由公民自愿让渡部分自由权利而形成的。

比较政治学是一门研究不同国家政治体制、政治文化和政治行为的学科。

它的核心问题是政治体制的比较和分析,以及国家治理的效果和影响因素。

比较政治学通过对不同政治体制之间的比较研究,可以揭示各种制度对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和公共治理等方面的影响。

比较政治学的方法包括案例研究、对比分析和统计研究等。

国际政治学是研究国际关系和国际政治行为的学科。

它关注的主要问题是国际社会中各个国家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国际组织和国际制度的作用。

国际政治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国家利益、国际冲突、国际合作等方面,以及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的演变和变革。

国际政治学的研究方法包括案例研究、理论建模和模拟实验等。

总结起来,政治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政治哲学、比较政治学和国际政治学三个方面。

政治哲学研究政治权力的合法性和行使,比较政治学研究不同政治体制的比较和分析,国际政治学研究国际关系和国际政治行为。

这些基础理论对于我们深入理解政治现象和政治行为有着重要的作用。

政治学基础理论

政治学基础理论

政治学基础理论第一章国家、国家结构形式1.国家国家是指在一定地区内建立主权并通过一系列持久的制度实施权威的政治共同体。

/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权力组织,是统治阶级整体利益的代表,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机关,是统治阶级用以保护本阶级根本利益的暴力工具。

这个定义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国家是阶级统治的组织,是阶级社会特有的现象;第二,国家政权始终掌握在统治阶级手中;第三,国家是统治阶级专政的工具。

2.国家与氏族的区别:思格斯指出,与氏族制度相比,国家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国家是按地区,而不是像氏族那样按血缘而划分它的成员;第二,国家设立了公共权力,这种公共权力,是以特殊的暴力机关,如监狱、法庭等体现出来的;第三,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国家,这个阶级借助于国家而在政治上也成为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第四,在历史上的大多数国家中,公民权利是按财产状况分级规定的,经济上的不平等始终是国家中政治不平等的根源。

3.国家权力国家权力亦称政治权力(狭义的)、公共权力,是指反映统治阶级意志,并为社会整体代表的,以强制力保障实施的,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权力。

国家权力是人类社会分裂为阶级以后,随着国家的产生而形成的。

与其他权力相比,国家权力具有以下特征:第一,国家权力具有特殊的强制性;第二,国家权力具有主权性;第三,国家权力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4.政治权力政治权力是权力现象和权力行为在政治领域的体现。

狭义地讲,政治权力指的是公共权力,即行为者(个人、群体或组织)在公共事务方面控制社会资源,从事社会活动,实现预期目标,影响相关行为者的能力。

首先,政治权力是“权力”概念在公共事务中的应用,它表现为公共生活中的个体、群体或组织对公共事务的影响能力;其次,政治权力的主体相当广泛,它包括政府、国际组织、社会团体等;最后,政治权力与政治服从或不服从相对应,它以政治强制力为后盾,通过各种制度化和非制度化的手段得以实施,其作用和效果取决于它的对象的服从程度。

政治学原理

政治学原理

政治学原理政治学原理是研究政治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是现代社会科学的重要分支之一。

政治现象包括政治权力、政治制度、政治行为、政治文化等方面,政治学原理通过研究这些问题,探讨政治的本质、缘由、功能及其变化趋势,以及对社会、文化、经济等方面的影响。

本文将从政治学原理的基本概念、主要研究内容、核心范畴、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政治学原理的基本概念政治学原理的概念有多种解释和定义。

从广义上讲,政治学原理是对政治现象及其规律的研究,涉及到政治、行为、文化、制度、组织等多个方面。

从狭义上讲,政治学原理是关于国家政权、政治制度和政治行为的规律性分析,主要研究政治权力的形成、变化和运作过程,以及政治决策的形成和实施过程。

政治学原理的研究对象是政治现象,政治现象包括政治权力、政治制度、政治行为、政治文化等方面。

政治权力是政治现象的核心,是政治学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包括国家权力、社会权力、组织权力等。

政治制度是政治权力的规范化表现,包括选举制度、政治体制、宪政制度、对外关系制度等。

政治文化是政治制度和政治行为的文化基础,包括价值观、信仰、思想等。

政治学原理与其他社会科学相比,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政治学原理关注政治权力、政治制度和政治行为的规律性分析,强调结构和机制分析,与历史学、人文学科相比具有较为明显的理论性和抽象性。

二是政治学原理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其研究成果可以为政府决策或社会问题解决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

二、政治学原理的主要研究内容1、政治权力和政治制度政治权力是政治现象的核心,政治学原理研究政治权力的形成、变化和运作过程,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政治权力的来源和性质:政治权力来源于何处,政治权力的性质是什么,这是政治学原理的长期研究重点。

(2)政治权力与社会结构:政治权力与社会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是政治学原理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

政治权力是社会结构中的一种力量,同时也受制于社会结构,政治权力如何塑造和被塑造于社会结构之中,这是政治学原理的重要研究内容。

政治学概论: 政治学基本概念与理论解析

政治学概论: 政治学基本概念与理论解析

政治学概论: 政治学基本概念与理论解析介绍政治学是研究政治现象和政府行为的学科,它探讨了权力、决策、社会公正等政治问题。

本文将介绍政治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帮助读者了解这一领域的核心内容。

政治学基本概念1. 政府与国家政府是指管理国家事务的组织机构,负责制定和实施法律、规章及公共政策。

而国家则是指一个独立的主权实体,包括领土、人民和政府。

2. 权力权力是指能够影响他人行为并使其按照特定目标或意愿行事的能力。

在政治学中,权力通常分为形式权力(例如官方职位所产生的权力)和实质权力(个人或团体对资源及其他影响因素的控制)两种形式。

3. 政策制定与决策过程政策制定是指确定某个问题上政府所采取措施的过程,而决策过程则涉及到选择合适选项并做出决策的过程。

这两个概念在政治学中被广泛研究,包括利益协商、意愿形成和决策实施等方面。

4. 国际关系与全球政治国际关系是指各国之间的互动关系和交往,涉及到领土争端、贸易合作、外交政策等问题。

全球政治则更加关注国际社会所面临的共同挑战,如气候变化、恐怖主义等跨国性的问题。

政治学理论解析1. 政府类型:民主与专制民主和专制是最常见的两种政府类型。

民主政府强调人民参与和权力制衡,而专制政府则较为集中权力在少数人或单一实体手中。

不同政府类型对社会发展和公民权利产生不同影响。

2. 政治意识形态政治意识形态是指一种观点系统,它描述了如何看待社会运作方式、价值观和公共目标。

例如,自由主义强调个人权利与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强调平等与公有制。

3. 政党与选举政党是组织公民的政治团体,他们竞争并赢得选举以进入政府。

选举是决定政府领导人和政策的一种方式,它能够反映社会意愿并实现权力交替。

4. 政府行为与经济影响政府行为对经济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例如,制定税收政策、颁布市场规则等决策都会对经济活动产生重大影响,这一领域被称为“政治经济学”。

结论上述介绍了政治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解析,其中包括了政府、权力、决策过程、国际关系等主题。

政治学原理(全)

政治学原理(全)

C、关系说 《不列颠百科全书》:“一个人或许多人的行为使另 一个人或其他许多人的行为发生改变的一种关系”
【2】权力含义★ 主体对客体的一种强制力和控制力。
【3】权力形成的条件
权力双方力量的不对等,使得一方能够控制另一 方,强制另一方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
如果双方力量处于均衡状态,那么,双方互不具 有对对方的权力。 在力量极不对等的情况下,弱势一方或许会对强 势一方产生影响力,影响对方的决策和行动,但这构 不成权力。
政治学的含义和内容构成
一、政治学的含义 (一)关于政治学研究对象的若干观点 1、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是国家
2、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是政治权力 3、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是公共事务
4、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是公共决策和政策
(二)政治学的含义
政治学是研究政治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三)政治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1、政治学与哲学 2、政治学与经济学 3、政治学与法学
政治权力集团之外的其他团体如果试图分享最高 权力,必须经过政治权力的许可。
【3】范围:特定区域
政治权力都是有其作用范围的。 政治权力如果超出自己的作用范围,就会与别的政治 权力发生碰撞。 政治权力碰撞的结果是冲突。 政治权力在自己的作用范围内不发生作用便是失职。
在相邻的政治权力之间的空白地带管理难度增大。
代表人物:
马克思
恩格斯
列宁
毛泽东
“人类社会以来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小生产是经常地、每日每时地、自发 地、大批地产生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
“林彪之类如上台,搞点资本主义很容易。” “搞社会主义革命,不知道资产阶级在哪里,就在共 产 党内,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走资派还在 走!”
(二)政治的定义? 1、主体:是否只是国家机关或政治团体? 2、内容:是否所有的公共管理都是政治?

政治学概论

政治学概论

政治学概论政治学概论第一章绪论西方政治学的奠基人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作《政治学》是公认的西方政治学的开山之作,第一个试图将政治问题与伦理问题加以区分的思想家亚里士多德认为城邦(国家)代表着一种最高的“善”这种“善”就是为了让城邦里的人们过一种有道德的生活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思想家马基雅维里(被马克思成为资本主义新时代第一政治思想家)第一次将政治与伦理分开,著作《君主论》德国学家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提到权利作为政治活动的核心美国政治家戴维伊斯顿,著作《政治体系-政治学状况研究》权威性价值分配说政治的实质和含义:政治的根源是经济;政治的的实质是阶级关系;政治的核心是政治权利;政治活动是科学,是艺术政治的根源是经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关系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国家是政治权利的最终载体政治学基础理论(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原理,中外政治思想史,当代政治学理论和政治哲学,政治学方法论)是政治学的基础与核心国家政权是所有阶级社会上层建筑的核心部分,政治学把国家政权问题作文基本的研究对象在先秦诸子百家中,法家是与儒家相对立得主流学派,我国政治生活影响最为深远的是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思想,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政治思想,韩非为代表的法家政治思想,其中儒家学派的影响最大西方的政治学最早发端于古希腊社会,代表人物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神学政治论代表人物奥古斯丁和托马斯阿奎那古希腊柏拉图,代表作《理想国》被视为西方政治思想的最初萌芽马基雅维里和布丹(共和六论)是15世纪至16世纪的政治思想家,文艺复兴时期;卢梭、洛克和霍布斯是17世纪至18世纪的政治思想家启蒙运动时期;17世纪至18世纪是西方近代政治学的繁荣阶段行为主义政治学主要影响政治行为的各种因素和政治行为的规律性,主要采用现代社会学,心理学和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方法政治学的研究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具体到一般,再从一般到具体;理论联系实际;阶级分析;经济分析政治系统的主要功能:利益代表、利益整合、政治沟通、法规制定、法规执行政治是阶级社会中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以政治权利为核心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自政治诞生以来,不同的思想家对政治概念的不同解释有哪些?1.用道德的观点解释政治,把政治等同或归结为伦理道德。

政治学概论笔记

政治学概论笔记

政治学概论笔记第一章第一节政治的实质和含义:1.政治的根源是经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经济关系决定政治关系。

2.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

3.政治的核心是政治权力,国家政权问题是政治的根本问题,核心问题。

国家是政治权力的最终载体。

4.政治活动是科学,是艺术。

政治概念:是阶级社会中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政治学的研究范围:1.政治学的基础理论建立政治制度,指导国家政治活动的基本原理,是政治学的基础与核心。

包括: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原理,中外政治思想史,当代政治学理论和政治哲学,政治学方法论等。

2.中国政治包括:中国政治史;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党的领导和建设,地方政府,民族区域自治问题;当代中国的政治参与玫决策过程;政治发展,传统政治文化的现代化等。

3.比较政治包括:各国的政治制度,政治史,政治过程,比较政治文化,政治发展以及地区研究和国别政治研究等。

4.公共政策现在政治学的突了特点之一,对政府制定与执行政策过程的研究日益发展。

包括:决策科学,政策分析,各类政策专题研究等。

5.行政管理包括:行政学原理,国家公务员制度,人事行政学,行政法学,领导科学,市政学与城市管理学等。

6.国际政治包括:国际政治,国际法,国际组织,国际关系史,中国外交史,现代国际关系,国际战略学等。

(共产党宣言)是无产阶级的第一个政治纲领。

主要内容是:1.提出了国家是阶级组织的观点。

指出国家是一个历史现象,不是从来就有,也不是永远存在观点。

国家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国家本质是阶级的专政,国家的职能是国家本质的外部表现。

国家的对外职能是国家对内职能的延续,都由国家的本质决定。

2.明确指出了有文字记载以来,人类的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阶级斗争的核心是政权问题。

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是政治关系的基本内容。

国家是维护经济基础的最重要工具。

国家是实现政治权力的机器,强制性和主权性是国家与其他社会组织相区别的主要标志。

马工程版政治学概论笔记(完整版)

马工程版政治学概论笔记(完整版)

政治学概论笔记导论第一节政治学及其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一:政治的涵义:1.政治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2.政治是以一定的阶级利益和阶级关系为基本内容的社会关系3.政治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4.政治作为一种特定的社会现象,有其自身运行和发展的规律二: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1.政治学以社会政治现象、政治关系及其发展作为其研究对象。

2.政治学的研究领域:(1)政治学理论与方法(2)中国政治与政治制度(3)比较政治与政治制度(4)行政管理(5)公共政策三、政治学的研究方法1.历史分析方法2.阶级分析方法3.经济–政治分析方法4.矛盾分析方法5.调查研究方法6.综合交叉研究方法第一章阶级与国家第二节国家的本质一、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本质的基本观点第一,国家是一个历史范畴,是社会内部矛盾运动发展的结果第二,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第三,国家的作用缓和冲突,把冲突控制在秩序的范围内。

第三节国家的职能一、内部职能和外部职能内部职能主要是实行社会控制,以维护政治经济秩序和稳定;外部职能主要是防御外来侵略,保卫国家安全。

二、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1. 国家的政治职能即国家的阶级统治职能,是国家按照统治阶级意志,综合作用各种手段并以强制力保障实施的,维护社会秩序的职能。

2.国家的社会职能,即统治阶级运用国家权力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职能。

第二章国家权力与国家形式第一节国家权力一、国家权力的涵义国家权力是按照统治阶级意志,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管辖政治和社会公共事务,对内对外正式代表国家并以国家机构保障实施的权力。

二、国家权力的特征:1.主权性2.强制性3.普遍性三、国家权力的结构1.国家功能性权力通常分为三个部分: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2.国家层级性权力是国家在不同行政层级上的配置权力,主要中央与地方层级上的配置权力。

第二节国家政权组织形式一、国家政权组织形式概述1.政体的涵义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又称政体,是指一个国家的统治阶级为了实现阶级统治所采用的一定的政权组织形式,即统治阶级组织国家政权机关的形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治学理论与方法 1. [美]戴维〃伊斯顿: 《政治生活的系统分析》 华夏出版社 1999年版

2. [美]加里布埃尔〃阿尔蒙德〃小鲍威尔 《当代比较政治学——世界展望》 商务印书馆 1993年版

3. [美]塞缪尔〃亨廷顿 《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 三联书店 1989年版

4. [美]罗伯特.达尔 《现代政治分析》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7年版

5. [美]加里布埃尔〃阿尔蒙德 《公民文化——五国政治态度与民主》 华夏出版社 1988年版

6. [德]克劳斯〃冯〃柏伊姆 《当代政治理论》 商务印书馆 1990年版

7. [美]安东尼〃奥罗姆 《政治社会学》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9年版

8. [美]格林斯坦和波尔斯比 《政治学手册》(上、下) 商务印书馆 1996年版

9. [美]西摩〃马丁〃李普塞特 《政治人》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7年版

10. [美]曼瑟尔〃奥尔森 《集体行动的逻辑》 上海三联书店,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4年版

11. [美]查尔斯〃林德布洛姆 《政治与市场—世界的政治—经济制度》 上海三联书店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4年版

12. [美]詹姆斯〃M〃布坎南 《自由、市场与国家——80年代的政治经济学》 上海三联书店 1989年版

13. 戴维〃B〃杜鲁门 《政治过程——政治利益与舆论》(上、下) (台湾)桂冠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版

14. [美]罗伯特〃诺奇克 《无政府、国家与乌托邦》 中国社科院出版社 1991年版

15. [美]约翰〃罗尔斯: 何怀宏等译 《正义论》 中国社科院出版社 1997年版

16. [英]费里德利希〃冯〃哈耶克 《自由秩序原理》(上、下)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年版

西方政治思想 1. [美] 约翰〃施特劳斯著 《政治哲学史》(上、下)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3年版

2. [美] 萨拜因著 《政治思想史》(上、下) 商务印书馆 1986年版

3. [意大利] 萨尔沃〃马斯泰罗内著 《欧洲政治思想史:从十五世纪到二十世纪》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998年版

4. [意大利] 萨尔沃〃马斯泰罗内著 《当代欧洲政治思想》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996年版

5. 李强著 《自由主义》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6. 李小兵 《当代西方政治哲学主流》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1年版

7. 柏拉图 《理想国》 商务印书馆 1995年版

8. 亚里士多德 《政治学》 商务印书馆 1981年版

9. 霍布斯 《利维坦》 商务印书馆 1985年版

10. 洛克 《政府论》(下) 商务印书馆 1983年版

11. 孟德斯鸠 《论法的精神》 商务印书馆 1982年版

12. 卢梭 《社会契约论》 商务印书馆 1998年版版

13. 汉密尔顿等 《联邦党人文集》 商务印书馆 1982年版

14. 柏克 《法国革命论》 商务印书馆 1998年版

15. 贡斯当 《古代人的自由与现代人的自由》 商务印书馆 1999年版

16. 托克维尔 《论美国的民主》 商务印书馆 1993年版

17. 密尔 《论自由》 商务印书馆 1998年版

18. 黑格尔 《法哲学原理》 商务印书馆 1979年版

19. 韦伯 《民族国家与经济政策》 三联书店 1997年版 20. 哈耶克 《自由秩序原理》 三联书店

21. 罗尔斯 《正义论》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8年版 22. 诺齐克 《无政府、国家与乌托邦》

马克思: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马克思: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 马克思: 《论犹太人问题》 马克思: 《神圣家族》 马克思: 《德意志意识形态》 马克思: 《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 马克思: 《法兰西内战》 马克思: 《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 马克思: 《哥达纲领批判》 马克思: 《马克思关于古代社会历史的四篇笔记》 马克思和恩格斯: 《共产党宣言》 恩格斯: 《英国工人阶级状况》 恩格斯: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恩格斯: 《论权威》 列宁: 《怎么办?》 列宁: 《进一步,退两步》 列宁: 《社会民主党在民主革命中的两种策略》 列宁: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 列宁: 《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 列宁: 《社会主义革命和民族自决权》 列宁: 《国家与革命》 列宁: 《论“民主”和专政》 列宁: 《论国家》 列宁: 《无产阶级专政时代的经济和政治》 列宁: 《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 列宁: 《民族和殖民地问题提纲初稿》 斯大林: 《无产者阶级和无产者政党》 斯大林: 《论列宁主义基础》 斯大林: 《论列宁主义的几个问题》 斯大林: 《关于苏联宪法草案》 斯大林: 《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毛泽东: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毛泽东: 《中国革命战争的策略问题》 毛泽东: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毛泽东: 《〈共产党人〉发刊词》 毛泽东: 《新民主主义论》 毛泽东: 《整顿党的作风》 毛泽东: 《论联合政府》 毛泽东: 《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 毛泽东: 《论人民民主专政》 毛泽东: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毛泽东: 《论十大关系》 邓小平: 《马列主义要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邓小平: 《共产党要接受监督》 邓小平: 《加强党的领导,整顿党的作风》 邓小平: 《高举毛泽东思想旗帜,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邓小平: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邓小平: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邓小平: 《民主和法制两手都不能削弱》 邓小平: 《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的实现要靠组织路线来保证》 邓小平: 《社会主义首先要发展生产力》 邓小平: 《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 邓小平: 《建设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邓小平: 《党在组织战线和思想战线上的迫切任务》 邓小平: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邓小平: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邓小平: 《政治上发展民主,经济上实行改革》 邓小平: 《关于政治体制改革问题》 邓小平: 《怎样评价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

比较政府与政治 1. [美]罗纳德〃H〃奇尔科特著 《比较政治学理论》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998年版

2. [美]罗斯金等著 《政治科学》 华夏出版社 2001年版 3. [美]迈耶等著 《比较政治学》 华夏出版社 2001年版 4. 宁骚著 《民族与国家》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5年版

5. [中国香港]郭少棠著 《民族国家与国际秩序—西方政治 现代化的路》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8年版

6. [美]戴维〃伊斯顿著 《政治生活的系统分析》 华夏出版社 1989年版 7. [美]阿尔蒙德、鲍威尔著 《比较政治学:体系、过程和政策》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7年版 8. [美]阿尔蒙德、维巴著 《公民文化》 华夏出版社 1988年版 9. [美]罗伯特〃A〃达尔著 《论民主》 商务印书馆 1999年版 10. [英]戴维〃赫尔德著 《民主的模式》 中央文献出版社 1998年版 11. [美]李普塞特著 《一致与冲突》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5年版 12. [美]李普塞特著 《政治人》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7年版 13. [美]塞缪尔〃亨廷顿著 《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 三联书店 1989年版 14. [美]塞缪尔〃亨廷顿著 《第三波—20世纪后期民主化浪潮》 上海三联书店 1998年版 15. [日]山口定著 《政治体制》 经济日报出版社 1991年版 16. [日]冈泽宪芙著 《政党》 经济日报出版社 1991年版 17. [中]邓正来 《国家与市民社会— 一种社会 理论的研究路径》 中央编译出版社 1999年版 [英]J〃C〃亚历山大编 18. [美]戴伊、齐格勒著 《民主的嘲讽》 世界知识出版社 1991年版

19. 宁骚著 《公共政策》(第一、二、三章)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年版

20. [美]阿伯巴奇、普特南、罗克曼著 《两种人:官僚与政客》 求实出版社 1990年版 21. [加拿大]弗兰克著 《依附性积累与不发达》 译林出版社 1999年版 22. [美]沃勒斯坦著 《现代世界体系》第一卷(导言和第七章) 第二卷(序言)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年版

23. [美]西里尔〃E〃布莱克编 《比较现代化》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3年版 24. [美]杰里菲、怀曼编 《制造奇迹—拉美与东亚 工业化的道路》 上海远东出版社 1996年版 25. [美]斯梅尔塞著 《社会科学的比较方法》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992年版

26. [美]艾尔〃巴比 《社会研究方法》(上,下) 华夏出版社 1995年版

中国政府与政治 1. 毛泽东著 《毛泽东选集》1-5卷 人民出版社 (北京) 1991年再版 27. 28. 邓小平著 29. 《邓小平文选》1-3卷 30. 人民出版社 (北京) 1989年再版

31. 32. 邓小平著 33. 《邓小平论政府管理》 34.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北京)1997年版

35. 36. 王亚南著 37. 《中国官僚政治研究》 38.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北京)1981年版 39. 40. 谢庆奎主编 41. 《当代中国政府》 42. 辽宁人民出版社(沈阳)1991年版

43. 6. 44. 高民政主编 45. 《中国政府与政治》 46. 黄河出版社(济南)1993年版 47.

48. 7. 49. 朱光磊著 50. 《当代中国政府过程》 51. 天津人民出版社(天津) 52. 1997年版

53. 8. 54. 曹沛霖著 55. 《政府与市场》 56. 浙江人民出版社(杭州) 57. 1998年版

58. 9. 59. 郭定平著 60. 《政党与政府》 61. 浙江人民出版社(杭州) 62. 1998年版

63. 10. 64. 林尚立著 65. 《国内政府间关系》 66. 浙江人民出版社(杭州) 67. 1998年版

68. 11. 69. 施雪华著 70. 《政府权能理论》 71. 浙江人民出版社(杭州) 72. 1998年版

73. 12. 74. 谢庆奎等著 75. 《中国大陆政府与政治》 76. 五南图书出版公司(台北)1999年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