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能质量评估方法综述

电能质量评估方法综述
电能质量评估方法综述

第1章绪论 (2)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2)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

第2章电能质量评估指标 (3)

2.1 电能质量的概念 (3)

2.2 电能质量的评估指标 (4)

2.2.1 电压偏差 (4)

2.2.2 谐波 (4)

2.2.3 三相电压不平衡度 (6)

2.2.4 频率偏差 (7)

2.2.5 电压波动与闪变 (7)

2.2.6 电压暂降 (9)

2.2.7 其他指标 (9)

第3章电能质量综合评估方法 (9)

3.1 层次分析法 (10)

3.1.1 定义 (10)

3.1.2 方法 (10)

3.1.3 优缺点 (12)

3.2 熵权法 (14)

3.2.1 定义 (14)

3.2.2 方法 (14)

3.2.3 性质 (15)

3.3 基于模糊数学和概率统计的综合评估方法 (16)

3.3.1 定义 (16)

3.3.2 方法 (16)

电能质量的综合评估

摘要: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国民经济水平的逐步提升,各种电气设备有了更加广泛的普及。设备能否正常的运行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电能质量的问题得到了更为深入的关注。在电能质量的研究中,对电能质量的评估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对电能质量评估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首先对现代电能质量的基本问题做了概述,并引出电能质量的各种评估方法,最后更为详细的介绍了这些方法以及对方法的优缺点做了系统的整理。

关键字:电能质量评估指标评估方法

第1章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电力在我们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电能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国民经济的总体效益。如今随着各种电气设备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大量具有非线性、冲击性和不平衡性的负载不断增多,电能质量的问题日益突出。常见的电能质量问题包括谐波、电压波动与闪变、电压偏差和三相不平衡以及一些被人们忽视的如暂时过电压、瞬态过电压、电压凹陷和短时间间断等问题。

电能质量问题可能会使系统设备的运转出现故障甚至不能正常的安全运行,因此电能质量对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有着相当重要的影响。电能质量的污染会对电力用户的生活和生产造成严重的危害,严重影响用户用电设备以及生成产品的质量。电能质量的污染还会对通信产生干扰,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

对电能质量进行综合评估,可以通过明确的电能质量等级划分,综合评估和比较各种电能的质量,为建立公平的电力市场创造条件,并督促发电厂商和输配电系统努力改进提高电力系统的整体电能质量。随着用户对用电能质量要求的提高和电力市场化的不断发展,实现对电能质量综合准确的评估已迫在眉睫。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际上对电能质量问题的系统研究可以追溯到八十年代兴起的电磁兼容(EMC)学科。该学科对干扰的产生、传播、接受、抑制机制及相应的测量、计量技术进行深入的研究,电

能质量问题上基本属于EMC中的传导低频现象。1992年7月,欧洲电工标准化委员会发布《公用配电系统的供电特性》草案。美国为了解和解决电能质量问题,对电能质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监测,在1993-1995年期间美国电力科研院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大规模的电能质量普查,得到了较为完善的电能质量数据。

目前,许多西方发到国家都在国内建立了覆盖全国的电能质量检测网络,采用具有智能化、网络化等特点的电能质量检测装置,可以对多种电能质量问题进行检测、记录和数据传输,并通过互联网实现数据共享和数据分析。

我国也制定了一系列的有关电能质量的国家标准,包括《电能质量供电电压偏差 GB/T 12325-2008》、《电能质量电力系统频率偏差 GB/T 15945-2008》、《电能质量三相电压不平衡度 GB/T 15543-2008》、《电能质量电压波动和闪变 GB/T 12326-2008》、《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 GB/T 14549-1993》、《电能质量公用电网间谐波 GB/T 24337-2009》和《电能质量电能质量监测设备通用要求 GB/T 19862-2005》。电能质量问题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重视。

第2章电能质量评估指标

2.1 电能质量的概念

电能质量是指通过公用电网供给用户端的交流电能的品质。理想状态的公用电网应以恒定的频率、正弦波形和标准电压对用户供电。同时,在三相交流系统中,各相电压和电流的幅值应大小相等、相位对称且互差120°。但由于系统中的发电机、变压器和线路等设备非线性或不对称,负荷性质多变,加之调控手段不完善及运行操作、外来干扰和各种故障等原因,这种理想的状态并不存在,因此产生了电网运行、电力设备和供用电环节中的各种问题,也就产生了电能质量的概念。围绕电能质量含义,从不同角度理解通常包括:

(1)电压质量:是以实际电压与理想电压的偏差,反映供电企业向用户供应的电能是否合格的概念。这个定义能包括大多数电能质量问题,但不能包括频率造成的电能质量问题,也不包括用电设备对电网电能质量的影响和污染。

(2)电流质量:反映了与电压质量有密切关系的电流的变化,是电力用户除对交流电源有恒定频率、正弦波形的要求外,还要求电流波形与供电电压同相位以保证高功率因素运行。

这个定义有助于电网电能质量的改善和降低线损,但不能概括大多数因电压原因造成的电能质量问题。

(3)供电质量:其技术含义是指电压质量和供电可靠性,非技术含义是指服务质量。包括供电企业对用户投诉的反映速度以及电价组成的合理性、透明度等。

(4)用电质量:包括电流质量与反映供用电双方相互作用和影响中的用电方的权利、责任和义务,也包括电力用户是否按期、如数交纳电费等。

2.2 电能质量的评估指标

电能质量指标是电能质量各个方面的具体描述,不同的指标有不同的定义。主要包括有,

电压偏差、谐波、三相电压不平衡度、频率偏差、电压波动与闪变、电压暂降以及其他一些指标。

2.2.1 电压偏差

在供电系统正常运行的条件下,某一节点的运行电压与系统额定电压之差对系统电压的百分数称为该节点的电压偏差,用公式可表达为:

%100)

(0?-=

d

d U U U δ (2.1) 其中,δ是系统电压偏差,0U 是系统运行电压,d U 是系统额定电压。

《电能质量 供电电压偏差 GB/T 12325-2008》中规定的供电电压偏差的限值:35KV 及以上供电电压的正负偏差的绝对值之和不超过标称电压的10%,10KV 及以下三相供电电压允许偏差为标称电压的±7%,220V 单相供电电压允许偏差为标称电压的+7%、-10%。

当电压低于额定电压时,电动及转矩减小、转速下降,电流增加,电机温升增加,线圈发热,缩短电动机寿命,加速绝缘老化,甚至可能烧毁电动机。当电网运行电压低时,可能会由于电压不稳定而造成系统电压的崩溃,导致系统稳定功率极限降低,容易造成系统瓦解的重大事故,甚至大量用户停电或系统瓦解。

2.2.2 谐波

谐波从严格的意义来讲,谐波是指电流中所含有的频率为基波的整数倍的电量,一般是

指对周期性的非正弦电量进行傅里叶级数分解,其余大于基波频率的电流产生的电量。从广义上讲,由于交流电网有效分量为工频单一频率,因此任何与工频频率不同的成分都可以称之为谐波。

在电力系统中谐波主要是由于非线性负荷的波形畸变造成的,其测量参数一般包括谐波幅值和相位、各次谐波含有量、总谐波畸变率、谐波功率及谐波阻抗等。

《电能质量 公用电网谐波 GB/T 14549-1993》中公共电网谐波电压(相电压)限值见表1。

表1:公共电网谐波电压(相电压)

公共联接点的全部用户向该点注入的谐波电流分量(方均根值)不应超过表2种规定的允许值。

表2:注入公共联接点的谐波电流允许值(第1部分)

表2:注入公共联接点的谐波电流允许值(第2部分)

电网标称电压

kV

电压总谐波畸变率

%

各次谐波电压含有率 % 奇次 偶次 0.38 5.0 4.0 2.0 6 4.0 3.2 1.6 10 35 3.0 2.4 1.2 66 110 2.0

1.6

0.8

标称电压 kV 基准短路容量

MV A

谐波次数及谐波电流允许值 A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0.38 10 78 62 39 62 26 44 19 21 16 28 13 24 6 100 43 34 21 34 14 24 11

11

8.5

16 7.1 13 10 100 26 20 13 20 8.5

15

6.4 6.8 5.1

9.3 4.3 7.9 35 250 15 12 7.7 12 5.1 8.8 3.8 4.1 3.1 5.6 2.6 4.7 66 500 16 13 8.1

13

5.4 9.3 4.1 4.3 3.3

5.9 2.7 5.0 110

750

12

9.6

6.0 9.6 4.0 6.8 3.0 3.2 2.4

4.3

2.0

3.7

标称电压 kV 基准短路容量

MV A

谐波次数及谐波电流允许值 A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0.38 10 11 12 9.7 18 8.6

16

7.8

8.9 7.1 14 6.5 12 6 100 6.1 6.8 5.3 10

4.7 9.0 4.3

4.9 3.9 7.4 3.6 6.8 10 100 3.7 4.1 3.2 6.0 2.8

5.4 2.6 2.9 2.3 4.5 2.1 4.1 35

250

2.2

2.5

1.9

3.6 1.7 3.2 1.5

1.8

1.4

2.7

1.3

2.5

注:220kV 基准短路容量取2000 MV A 。

谐波的危害十分严重。谐波使电能的生产、传输和利用的效率降低,使电气设备过热、产生振动和噪声,并使绝缘老化,使用寿命缩短,甚至发生故障或烧毁。谐波可引起电力系统局部并联谐振或串联谐振,使谐波含量放大,造成电容器等设备烧毁。谐波还会引起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误动作,使电能计量出现混乱。对于电力系统外部,谐波对通信设备和电子设备会产生严重干扰。

2.2.3 三相电压不平衡度

三相平衡是指三相电量(电流或电压)的数字相等,频率相同相位互差?120的情况。如果不同时满足这三个条件则称为三相不平衡。其主要是由于负荷不平衡(如单相运行)所致,或者是三相电容器的某一相熔断器熔断造成的常用不平衡度ε来衡量三相不平衡的程度。

221001100%100%U U U U U U εε?=?????=???

(2.2)

式中:

1

U ——三相电压的正序分量方均根值,单位为伏(V );

2U ——三相电压的负序分量方均根值,单位为伏(V ); 0

U ——三相电压的零序分量方均根值,单位为伏(V );

如式 (2.2) 中1

U 、

2

U 、

U 换为

1

I 、

2

I 、

I ,则为相应的电流不平衡度

2I ε 和1I ε的

表达式。

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只知道三相电量的数值。在不含零序分量的三项系统中知道三相电量a ,b ,c 则三相不平衡度为:

2136100%

136L

L ε--=

?+- (2.3)

66 500 2.3 2.6 2.0 3.8 1.8 3.4 1.6 1.9 1.5 2.8 1.4 2.6 110

750

1.7

1.9

1.5

2.8 1.3 2.5 1.2

1.4

1.1

2.1

1.0

1.9

式中:

444)2222

(/()L a b c a b c =++++ 《电能质量 三相电压不平衡度 GB/T 15543-2008》中规定电网正常运行时,负序电压不平衡不超过2%,短时不得超过4%;接于公共连接点的每个用户引起该点负序电压不平衡度允许值一般为1.3%,短时不超过2.6%。

三相不平衡对电力设备的运行产生的影响主要包括:1、增加线路的电能损耗;2、增加配电变压器的电能损耗;3、配变出力减少;4、配变产生零序电流;5、影响用电设备的安全运行;6、电动机效率降低。

2.2.4 频率偏差

电力系统在正常运行条件下,系统频率的实际值与额定值之差,称为系统的频率偏差,即:

N re f f f -=σ

其中,f σ为频率偏差,re f 为实际频率,N f 为系统标称频率,单位为Hz 。

系统有功功率不平衡是产生频率偏差的根本原因,我国电力系统的正常频率偏差允许值为±0.2HZ,当系统容量较小时,频率偏差值可以放宽到±0.5HZ。

2.2.5 电压波动与闪变

电压波动定义为电压均方根值d 额一系列相对快速变动或连续变化的现象。其变化周期大于工频周期。在2 min 内,测量工频周期的电压有效值,与标称电压比较即可电压波动值。即:

N

U U

d ?=

电压波动引起照明闪烁对人的主观视觉反应为瞬时闪变视感度S(t)。根据10 min 内 S (t )的测试数据,用按时分级法得到累计概率函数CPF 。若人群中有50%的人觉察出闪变时,则称视觉感(觉察出和未觉察的人数比)S=1。在CPF 曲线上分别采用超过0.1%、1%、3%、10%和50%时间的S(t)的闪变觉察单位值(分别为1.0P 、1P 、3P 、10P 、50P )来计算短时闪变严重度st P ,It P 长时间闪变严重度可由多个st P 计算得出。

电力系统公共连接点,由波动负荷产生的电压变动限值和变动频度、电压等级有关,见表1。

表 1 电压变动限值

r,h-1

d,%

r,h-1

d,%

LV、

MV

HV

LV、

MV

HV

r≤1 4 3

10

100

2* 1.5* 1

100

1000

1.25 1

1 很少的变动频度r(每日少于1次),电压变动限值d还可以放宽,但不在本标准中规定。

2 对于随机性不规则的电压波动,依95%概率大值衡量,表中标有“*”的值为其限值。

3 本标准中系统标称电压UN等级按以下划分:

低压(LV)UN≤1kV

中压(MV)1kV

高压(HV)35kV

电力系统公共连接点,由波动负荷引起的短时间闪变值P st和长时间闪变值P lt应满足表2所列的限值。

表 2 各级电压下的闪变限值

系统电压等级LV MV HV

Pst 1.0 0.9(1.0) 0.8

Plt 0.8 0.7(0.8) 0.6

1 本标准中Pst和Plt每次测量周期分别取为

10min和2h。

2 MV括号中的值仅适用于PCC连接的所有用

户为同电压级的用户场合。

电压波动与闪变的危害主要包括:急剧的电压波动会引起同步电动机的震动,影响电动机的寿命以及产品的质量、产量;造成电子设备和测量仪器仪表等无法准确、正常的工作;引起人的视觉不适,容易疲劳,影响工作效率等。

2.2.6 电压暂降

电压暂降(又称电压骤降、电压凹陷或电压跌落),按照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

的定义,是指工频条件下电压均方根值减小到0.1---0.9倍额定电压之间、持续时间为0.5周波(以我国工频50HZ算,1周波是20毫秒)至1分钟的短时间电压变动现象。一般是由电网、变电设施的故障或负荷突然出现大的变化(如大功率设备启动等)所引起的。在某些情况下会出现两次或更多次连续的跌落或中断。

电压暂降的时间过长,会导致设备非正常停机,造成电气设备的损坏和产品生产的质量问题。

2.2.7 其他指标

除了上述中的六项电能质量单项评估指标外,还包括电压骤升,指在工频情况下电压或电流的有效值升高至1.1~1.8pu,且持续时间在0.5个周波到1min的电压质量问题;震荡暂态,指电压、电流或者二者在稳定情况下发生突然或非工频且负极性和正极性两方面的变化,根据其频谱范围可以分为高频、中频、低频三种;脉冲暂态,是指电压电流或者两者在系统稳定的情况下发送突然或非工频且负极性和正极性的变化,通常用上升和衰减时间来表现暂态脉冲的特性,也可以用其频谱成分来进行表示。

第3章电能质量综合评估方法

在电能质量综合评估中,各项评估指标权重值的确定是整个评估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步。权重也称权数或加权系数,其取值的大小反应了各项指标间的相对重要程度,在电能质

量综合评估中,各电能质量评估指标权重的大小直接影响到最后电能质量综合评估结果的准确科学性。本章将现有的各评估指标赋权法分为主观赋权法和客观赋权法两类进行了简单的介绍。

客观赋权法主要是根据原始数据间的关系通过一定的数学方法来确定相关权重,是一种定量的分析方法。常用的客观赋权法有熵权法、主成份分析法、相关系数法、变异系数法、多目标规划法、离差最大化法等。客观赋权法的优点是能够有效的传递各评价指标的数据信息与差别。缺点是仅以实际数据说话,忽略了决策者的主观偏好以及知识、经验等信息,将各指标的重要性同等化,往往会出现权重系数不合理的现象。

主观赋权法是人们最早研究的一种赋权方法,它是一种定性的分析,各权重的确定主要基于决策者主观偏好和实际经验,如:二项式系数法、层次分析法(AHP)、功率系数法、Delphi法、Tactic法等。其特点是依靠决策者的经验判断,而不需要具体的样本数据。缺点是权重的确定与评价指标的数字特征无关,并没有考虑评价指标间的内在联系,无法显示出评价指标的重要程度随时间的渐变性。

3.1 层次分析法

3.1.1 定义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是指将一个复杂的多目标决策问题作为一个系统,将目标分解为多个目标或准则,进而分解为多指标(或准则、约束)的若干层次,通过定性指标模糊量化方法算出层次单排序(权数)和总排序,以作为目标(多指标)、多方案优化决策的系统方法。

通过将决策问题按总目标、各层子目标、评价准则直至具体的备投方案的顺序分解为不同的层次结构,然后得用求解判断矩阵特征向量的办法,求得每一层次的各元素对上一层次某元素的优先权重,最后再加权和的方法递阶归并各备择方案对总目标的最终权重,此最终权重最大者即为最优方案。这里所谓“优先权重”是一种相对的量度,它表明各备择方案在某一特点的评价准则或子目标,标下优越程度的相对量度,以及各子目标对上一层目标而言重要程度的相对量度。层次分析法比较适合于具有分层交错评价指标的目标系统,而且目标值又难于定量描述的决策问题。其用法是构造判断矩阵,求出其最大特征值。及其所对应的特征向量W,归一化后,即为某一层次指标对于上一层次某相关指标的相对重要性权值。3.1.2 方法

第一、建立层次结构分析模型。决策者根据问题的性质和目标,分别制定出目标层、准

则层以及方案层。最上层为目标层,中间层一般为准则层,最低层为方案层,这一层次包括了为实现目标可供选择的各种措施、决策方案等。针对电能质量综合评估建立层次结构图如图3.1所示。

目标层

准则层

方案层

电能质量

稳态电能质量

暂态电能质量

其他

电压偏差

电网谐波

三相电压不平衡度

频率偏差

电压波动与闪变

电压暂降

暂时过电压瞬态过电压供电可靠性服务性指标

图 3.1

第二、构造对比矩阵。根据上一层次的某准则,将同一层的各评估因素相对上一层的重要程度进行两两比较,按照表3.1中标度,构造对比矩阵。假设准则层B 所对应的下一层包括n 个指标1u 、2u ,……,n u ,层次分析法通过对n 个评估因素的两两比较,得出两个评

估因素

i

u ,

j

u 的相对重要性数据

ij

r ,由此可构造一个n 阶的对比矩阵:

nn

n n n

n n

n ij r r r r r r r r r r R 2122221

11211)(==?

其中,ij r

为第i 个评估元素与第j 个评估元素进行比较得出的标度值,利用比例标度法,根据电能质量各评估指标重要性程度比较结果来进行赋值,标准及含义如表3.1所示,不难看出R 矩阵为正互反矩阵。在评估过程中,对比矩阵的值可通过专家打分和征询电力用户的意见给出。

标度 含义

1

i u 与j u 两个因素相比,具有同等重要性

1.2 i u 与j u 两个因素相比,一个因素比另一个稍微重要 1.4 i u 与j u 两个因素相比,一个因素比另一个强烈重要 1.6 i u 与j u 两个因素相比,一个因素比另一个明显重要 1.8 i u 与j u 两个因素相比,一个因素比另一个绝对重要

以上标度的倒数

i u 与j u 两个因素比较得判断ij r ,则因素j u 与i u 比较得ji r =1/ij r

表 3.1

第三、计算权重并做一致性检验。对于成对比较矩阵的最大特征根以及所对应特征向量,根据一致性指标进行一致性检验。如果通过,则特征向量(归一化后)即为权向量;若通不过则重新构造对比矩阵。首先计算特性值与特征向量。即:

a.将比较矩阵A 的每一列归一化:∑==n

i ij

ij ij a a w 1

/~; b.对ij

w ~按行求和得∑==n

j ij i w w 1

~~; c.将i

w ~归一化∑==n

i i i i w w w 1

~/~,即为矩阵A 近似特征向量(权向量); d.计算i

i

w Aw n 1=

λ,作为矩阵A 最大特征根的近似值;

e.进行一致性检验,其中1

--=n n

CI λ,CR=CI / RI ,当CR<0.1时通过一致性检验,随

机一致性指标RI 如表3.2所示。

矩阵阶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RI

0.58

0.90

1.12

1.24

1.32

1.41

1.45

1.49

表3.2 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 标准值

第四、计算总权重并做一致性检验。计算出各层次对于决策目标的总权重并排序。其中层次权重也需要进行一致性检验,检验方法与上述方法相同。而且当判断矩阵不能满足一致性要求时,也必须重新构造判断矩阵,直到满足一致性要求为止。

3.1.3 优缺点

优点:

a. 系统性的分析方法,层次分析法把研究对象作为一个系统,按照分解、比较判断、综合的思维方式进行决策,成为继机理分析、统计分析之后发展起来的系统分析的重要工具。系统的思想在于不割断各个因素对结果的影响,而层次分析法中每一层的权重设置最后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到结果,而且在每个层次中的每个因素对结果的影响程度都是量化的,非常清晰、明确。这种方法尤其可用于对无结构特性的系统评价以及多目标、多准则、多时期等的系统评价。

b. 简洁实用的决策方法,这种方法既不单纯追求高深数学,又不片面地注重行为、逻辑、推理,而是把定性方法与定量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复杂的系统分解,能将人们的思维过程数学化、系统化,便于人们接受,且能把多目标、多准则又难以全部量化处理的决策问题化为多层次单目标问题,通过两两比较确定同一层次元素相对上一层次元素的数量关系后,最后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

c. 所需定量数据信息较少,层次分析法主要是从评价者对评价问题的本质、要素的理解出发,比一般的定量方法更讲究定性的分析和判断。由于层次分析法是一种模拟人们决策过程的思维方式的一种方法,层次分析法把判断各要素的相对重要性的步骤留给了大脑,只保留人脑对要素的印象,化为简单的权重进行计算。这种思想能处理许多用传统的最优化技术无法着手的实际问题。

缺点:

a.不能为决策提供新方案,层次分析法的作用是从备选方案中选择较优者。这个作用正好说明了层次分析法只能从原有方案中进行选取,而不能为决策者提供解决问题的新方案。

b. 定量数据较少,定性成分多,不易令人信服,在如今对科学的方法的评价中,一般都认为一门科学需要比较严格的数学论证和完善的定量方法。但现实世界的问题和人脑考虑问题的过程很多时候并不是能简单地用数字来说明一切的。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带有模拟人脑的决策方式的方法,因此必然带有较多的定性色彩。

c. 指标过多时数据统计量大,且权重难以确定,当希望能解决较普遍的问题时,指标的选取数量很可能也就随之增加。指标的增加就意味着构造层次更深、数量更多、规模更庞大的判断矩阵,需要对许多的指标进行两两比较的工作。由于一般情况下层次分析法的两两比较是用1至9来说明其相对重要性,如果有越来越多的指标,每两个指标之间的重要程度的判断可能就出现困难了,甚至会对层次单排序和总排序的一致性产生影响,使一致性检验不能通过。

d. 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精确求法比较复杂,在求判断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时,所用的方法和多元统计所用的方法是一样的。在二阶、三阶的时候,比较容易处理,但随着指标的增加,阶数也随之增加,在计算上也变得越来越困难。

3.2 熵权法 3.2.1 定义

熵权法是一种客观赋权法,熵可以用来度量信息量的多少,并可以度量获取数据所提供的有用信息。根据熵的思想,在决策中获得信息的数量和质量是决定决策精度和可靠性大小的因素之一。

对于电能质量综合评估,设待评估的因素集为U =(1u 、2u ,……,n u ),是由待评价电能质量的n 个评估指标组成的集合。评判集为Q =(1q ,2q ,……,m q ),是由电能质量各评估因素的m 种评价所构成,一般取为优质、良好、合格、较差和很差五个等级。

3.2.2 方法

熵权法在确定电能质量各评估指标的客观权重中的基本思想是:对于电能质量综合评估中的各项评估指标,可以根据测量数据计算出各项指标的熵值i H (i = 1,2,…,n ),并比较各项评估指标的熵值大小,根据熵值的大小来确定所对应的权重。若某单相电能质量评估指标i u 对于评判集Q 中各指标的支持度ij f 差距越大,则该项指标的熵值就越小,说明该项评估指标数据序列的变异程度较大,同时该单项指标在综合评价中所起的作用就越大,它所对应的权系数就越大。如果某电能质量单向评估指标对评判集Q 中各指标的支持度全部相等,表明该指标的评定结果太分散,即该因素在综合评价中几乎不起作用,对应的权重值就相对较小。利用熵权法确定客观权重的步骤如下:

第一,数据标准化。将各评估指标数据统一为标准化量纲,并构造评判矩阵。对于电能质量综合评估问题,设有m 个评价对象,n 个评估指标,按照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原则求得多个对象关于多个评估指标的评价矩阵F ':

nn

n n n

n ij f f f f f f f f f f F '''''''''=

'='

2

122221

11211

)( 由于各评价指标可能存在量纲不一致的问题,所以不能直接进行比较,必须将这些指标

进行标准化处理,处理后得到矩阵m n ij f F ?=)(。

在电能质量综合评估中,分别对评价因素U 中各评估指标i u 作出评估f (i u ),则可得到U 到Q 的一个模糊映射f ,即:

)(),,,()(21q F f f f u f u im i i i i ∈=→

其中,F (q )是Q 上的一个模糊集合,然后根据模糊变换的定义,利用模糊影射可以确定一个模糊关系F ,即模糊评判矩阵。

?????

???????==nn n n n n ij f f f f f f

f f f f F

21

22221

112

11

)( 可以利用概率统计法、神经网络法、遗传算法等,来确定评判矩阵中的ij f 的值,为了直接得到标准化的评判矩阵,此处采用概率统计的方法来确定ij f 的值。

第二、计算各评估指标的熵值和熵权。在具有m 个评估对象、n 个评价指标的评估问题中,第i 个评估指标的熵可定义为:

ij m

j ij i f f k H ln 1

∑=-= i = 1,2,…,n

其中,m

k ln 1

=

,且有当0=ij f 时,ij ij f f ln = 0。 第i 个评估指标的熵权定义为:

∑=--=

n

i i

i i H n H v 11

其中,

11

=∑=n

i i

v

,10≤≤i v ,由此可以计算出V=(1v ,2v ,…,n v ),即各项评估指

标的客观权重值。

3.2.3 性质

由上述不难看出熵权具有如下性质:第一、熵权作为权数,有着特殊的意义,它并非是在评估或决策问题中的某指标在实际意义中的重要性参数,而是在已知被评估对象集后,在各种评估指标值已经确定的情况下,各指标在竞争意义上的相对激烈程度系数。第二、当各

被评估对象在指标f 上的值之间相差较大、熵权较大、熵值较小时,则说明该项指标提供了有用的信息给决策者,同时还说明该问题中,各对象在该指标上有明显差异,须重点考察。第三、各评估指标熵值越大,其熵权就越小,且该指标越不重要,而且满足10≤≤i v ,

11

=∑=n

i i

v

。第四、各被评价的对象在指标i 上的值完全相同时,熵值达到最大值1,熵权为

零。这就意味着该指标未向决策者提供任何有用信息,该指标可以考虑被取消。最后熵权同时也代表了该指标在评估问题中提供多少有用的信息量。

3.3 基于模糊数学和概率统计的综合评估方法 3.3.1 定义

模糊数学中对综合评估的定义为:是权衡各种相关因素,对待评估事物给出一个总概括式的优劣评价或取舍来。即用模糊数学对受到多重因素制约的事物或对象做出一个总体的评价。它具有结果清晰,系统性强的特点,能较好地解决模糊的、难以量化的问题,适合各种非确定性问题的解决。是认识过程中一种重要的信息压缩方式和信息提炼方式。

根据电能质量国家相关标准对因素集中各电能质量评估指标进行分级,在标准规定的范围内将各指标平均分为m 个等级,然后利用模糊数学和概率统计相结合的方法对各指标分级结果进行评估分析。

3.3.2 方法

首先,确定评价对象的因素论域,即为电能质量各项评估指标。

其次,确定评定等级论域,依据电能质量的各项评估标准将各项评估指标划分平均分为m 个等级,其中每一个等级对应着一个模糊子集。

第三,建立模糊关系矩阵。在构造了等级模糊子集后,确定从各电能质量各单项评估指标对等级模糊子集的隶属度,进而得到模糊关系矩阵。

确定评估时间T ,然后根据测试数据计算其绝对值在第级j 级的时间:

∑==l

j j t t 1

)(τ

其中,j t 为各评估指标绝对值在第k 级的第j 个时间短的时间;l 为各项评估指标绝对值在第k 级的时间段个数。

求取各项评估指标处于第k 级的概率分布T k P k /)(τ=。其中各项评估指标在各等级的

概率分布按等级顺序形成评判矩阵{}

ij f F =,即为模糊关系矩阵,其中(i = 1,2,…,n ;j= 1,2,…,m ;n 为评估指标的个数,m 为等级数)。

第四,设综合评估的权重为),,,(21n a a a A =,利用模糊数学评估方法中的综合评估原则,求的评估结果为:

[]?????

????????=?=nm n n m m n f f f f f f

f f f a a a F A B

21

22221

11211

21,,, 最后,对矩阵B 应用加权平均法求得最终的评估结果:

∑∑===

m

k k

m

k k

B

kB

S 1

1

3.4 戴布拉图法 3.

4.1 定义

雷达图分析法(radar chart )亦称综合财务比率分析图法,又可称为戴布拉图、螂蛛网图、蜘蛛图。是日本企业界的综合实力进行评估而采用的一种财务状况综合评价方法。按这种方法所绘制的财务比率综合图状似雷达,故得此名。

10KV电力工程质量评估报告

武汉青江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整体搬迁项目10KV电力工程质量评估报告 受武汉青江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委托,湖北诺琦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承担武汉青江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整体搬迁项目10KV电力工程施工。工程开工以来,在黄冈城投公司;火车站开发区管委会;青江化工公司等相关单位的统一领导下,经设计、施工、供电局、监理等单位的共同努力,完成挖管沟、排管、包封、回填、布钢筋、浇筑井盖,电杆架设,电缆铺设,变压器,开关柜安装等施工。现武汉青江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整体搬迁项目10KV电力工程的施工主要汇报如下: 一、工程概况 武汉青江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整体搬迁项目10KV电力工程位于黄冈市火车站经济技术开发区电力管道全长2840米,架空线路1500米。 (一)参建单位 工程名称:武汉青江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搬迁项目10KV电力工程建设单位:武汉青江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黄冈市强源电力工程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湖北诺琦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工程监理单位: (二)工程项目组成及规模 本工程有挖管沟、顶管、排管、包封、回填、布钢筋、浇筑井盖、

道路恢复、电缆铺设、杆线架设等施工 (三)工程形象进度 2013年10月01日场我单位进场并做施工前的准备 1.开工前监理对我施工单位交底。10月8日监理、城投组织同各相关单位(煤气管道、自来水、路政,园林,铁路,光缆)进行现场交底,监理交底。 2.10月10日开工。开挖:专人监护发现管线及时提醒,指挥机械避免破坏地下管线,安排人工开挖。意外情况:陈年管道年久失修埋深过线,有几处破损,及时联系相关单位抢修。 3.验槽:电力管道沟槽开挖,遇下水管道、煤气管道等,埋深不够,及时同供电局碰头解决现场问题,工井的移位部分段改为电缆沟。 4.封底、包封、布钢筋、浇筑井盖安排现场旁站监理。 5.安排交通疏导:做好安全防护、安全警示。 1、工程形象进度 (1)排管工程 (2)工作井工程

基于变换的电能质量分析方法

基于变换的电能质量分析方法 摘要:对电能质量问题和基于变换的电能质量分析方法进行了综述。文中给出了各种电能质量扰动现象的分类与特征,对傅里叶变换、短时傅里叶变换、小波变换和二次变换这4种变换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及其在电能质量领域的应用作了详细论述,阐明了各种方法的特点及其适用条件。最后提出了电能质量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电能质量;傅里叶变换;短时傅里叶变换;小波变换;二次变换 1引言 自从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电能质量已成为电力部门及其用户日益关注的问题[1]。主要原因有如下4个:①负荷设备对电能质量的变化更加敏感。许多新型负荷装置都含有基于微处理器的控件和电力电子器件,这些控件和器件对于多种扰动都很敏感。②为提高整个电力系统的效益而不断地应用一些装置,例如高效可调速电动机和用于功率因数补偿的并联电容器组等。这就使电力系统的谐波水平有所增长。③终端用户越来越了解断电、电压骤降(volt-age sag)以及开关暂态(switching transient)等电能质量问题,他们将督促电力部门提高供电质量。④许多元器件都互连于一个网络之中。集成作用意味着任何一个元件的故障都会导致更为严重的后果。 电能质量问题的出现不应该完全归咎于某个部门或某系统。从本质上讲,它是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其最终解决需要电力部门、设备制造厂商和电力用户三方积极密切的合作。 2电能质量 从不同的角度来考虑,电能质量可能会有截然不同的定义。文[1]中将电能质量问题定义为“导致用户设备故障或误动作的,以电压、电流或频率的偏差为表现形式的一切电力问题”。电能质量这一术语用来描述许多不同类型的电力系统扰动。表1给出了各种电能质量扰动的典型频谱成分、持续时间及电压幅值。利用这些信息就能够区分测量结果并描述电磁扰动。在电能质量分析中主要研究的4种扰动是电压骤降(voltage sag)、瞬态过电压(transient over-voltage)、谐波畸变(harmonic distortion)和闪变(flicker)。其中前2种属于短期暂态现象,而后2种属于持久性事件[2]。 随着电能质量问题的日益严重及广大用户对电能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建立电能质量监测与分析系统,对其进行正确的检测、评估和分类就显得十分必要。为了获得有关电能质量的信息,往往需要对三相电流、三相电压、中线电流和中线对地电压等信号进行测量与储存,以构成电能质量分析的数据源[3]。由于这些数据必须以足够高的采样速率进行采样并储存,而且又必须长期在线进行,所以每年存储的数据量相当大。为了充分合理地利用这些数据,可以采用某种基于变换的方法将时域信息映射到频域或将时、频域信息结合起来进行电能质量分析。近年来,在电能质量分析领域中广泛应用的基于变换的方法主要有傅里叶变换法、短时傅里叶变换法、小波变换法和二次变换法。本文将对这4种变换方法进行详细阐述。

电能质量概述

遵义长征电器开关设备有限责任公司致力于电能质量综合管理和电力系统供用电安全领域相关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为客户提供电能质量监视、功率因数校正、电力谐波治理、电气火灾监控等系统解决方案,利用现代通讯和物联网技术,对服务客户电力系统的所有电气设备提供在线检测并对可能存在的故障提供预警信息,确保电力系统用电安全。 检测供电质量、掌握电能消耗状况,并依据此制订节能降耗方案提供解决方案 ?电气参数测量及电能质量监视系统; ?电能量管理系统及电力自动化监控系统; ?电能质量(电力谐波与无功)检测服务; ?照明节能降耗产品。 提供功率因数校正及电力谐波治理方案 ?综合电能质量调控系统 ?有源及电力滤波与补偿系统 ?智能电力电容器及模块化无功补偿系统 ?谐波保护设备 电气火灾预防性解决方案 ?预防性电气火灾监控系统 我们的技术服务和您的收益 ?专业的技术服务专家具有多年经验,并透彻掌握电能应用、维护和管理知识。 ?无功功率补偿及功率因数调节方案提高您的电能应用效率,降低惩罚性电费损失。 ?电力谐波治理保障您用电设备的安全和设备使用效率。 ?电气火灾监视系统协助您查找电气火灾隐患,预防电气火灾发生,保障设备和生命安全。 电能质量治理对于企业的意义 许多企业对无功补偿、谐波治理的节能意义认识不足,不知道为什么要装,仅仅是因为供电部门力调罚款,才不得不装。客观地讲,无功补偿及谐波治理确实对供电部门有诸多好处,但对企业自身也有许多益处: ?电力部门对各企业的功率因数有规定的标准,如果达不到标准,要对其进行罚款,收取力率电 费,功率因数提高后可以消除力率罚款电费。 ?安装无功补偿装置后电网传输的无功功率减少,这样就增加了电网的传输有功功率的能力,提 高了设备利用率。 ?功率因数提高后,线路的总电流下降,线路损失和变压器有功损失会降低,可以减少一部分动 力电费。 ?功率因数提高后,线路的总电流下降,线路的电压降减小,从而改善了电压质量。 ?在变压器出力不够时,安装无功补偿装置,提高功率因数可使变压器的带载能力增强。 ?电能质量治理可有效避免谐波引起的误动作/拒动作,避免发生电力谐振,降低变压器和电动机 的损耗,可显著提升用电质量,降低损耗,节约电费,确保企业安全可靠用电。

教学质量评估

教学质量评估分析报告 结束了为期将近三个月的教育实习,收获很多。我实习的学校是平利县中学,班级是高一(16)班,在实习期间,学校进行了两次月考,因为我的专业是汉语言文学,教学实习科目是语文,所以下面我就高一(16)班第二次月考(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考试情况做一次详细的教学质量评估分析。 一、考试班级基本情况介绍 平利县中学高一一共有十六个班级,两个火箭班,八个重点班,六个普通班。高一(16)班是高一年级的最后一个班级,属于普通班。全班一共有57名学生。男生28名,女生29名。他们是按照中考成绩分的班,因为是普通班,所以班级的整体学习基础比较薄弱,学生的自制能力也较差,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相较于前面重点班而言,也不是很好,但和后面六个普通班比较,平时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学生积极发言,也有不少喜欢学习和学习好的同学,并且他们也带动了班里的其他学生。在第一次月考结束后,他们在六个普通班中总体成绩排名第三,语文成绩排名第二。总体而言,高一(16)班学生对于学习还是很重视的,虽然他们基础差一点,但每个人都有着不断努力坚持不懈的奋斗之心。 二、试题情况分析 现在的语文考试题型都依照高考语文题型模式进行考查,满分是150分,分第一卷和第二卷。第一卷属于阅读题,共70分,一共有三个大题。题型包括:第一大题是现代文阅读(1-3题),其中有三个选择题,每个是3分,分值一共是9分。第二大题是古诗文阅读,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文言文阅读(4-7题),有三个选择题和三个句子翻译题,选择题一个是3分,翻译题前两个是3分,最后一个是4分;第二部分是现代诗歌阅读(8-9题),分别有一个5分和6分的问题;第三部分是名句默写(10题),一般有三个小题,有六个空,每一空是2分,一共是6分,第二大题的分值一共是36分。第三大题是文学类文本阅读(11题),有四个小题,一般是一个选择题和三个问答题,选择题是5分,中间两个问答题都是6分,最后一个问答题是发挥思维的题,是8分,第三大题的分值一共是25分。第二卷属于表达题,共80分,一共有两个大题。第一大题是语言运用和表达(12-16题),共20分。有五个小题,三个选择题、一个消息语言概括和写对联题,选择题包括成语选择、病句判断和选择句子是否恰当的题。选择题一个3分,后面两个题分别是5分和6分。第二大题是写作,共60分。 这次的语文考试试卷题量适中,学生基本都能在考试结束前十五分钟完成试题,有充足的时间查漏补缺。难易程度属于中下程度,不是很难,所考的知识点

工程质量评估报告

XX工程 工程质量评估报告总监理工程师: 单位技术负责人: 乌鲁木齐铁建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库尔勒项目监理站 年月日

XX工程 工程质量评估报告 1工程项目概况 1.1工程名称: 1.2工程地点: 1.3建设单位: 1.4勘察、设计单位: 1.5施工单位: 1.6项目总投资:总投资万元(暂控) 1.7建筑规模: 1.8结构形式: 1.9工程工期:计划年月日开工,年月日竣工,总工期:天(日历日) 2质量评估的依据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0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 《木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6-2002) 《屋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2002) 《地下防水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02) 《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02)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2001)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2002)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 《电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10-2002) 《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GB/T50326-2001) 《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l0424—2003 《铁路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l0413—2003 《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l0414—2003 《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l0415—2003 《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l0417—2003 《铁路给水排水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l0422—2003 《铁路站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l0423—2003 《铁路运输通信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l0418—2003

电能质量分析仪说明书

电能质量分析仪说 明书 1 2020年4月19日

AK-DZF电能质量分析仪使用说明书 保定市奥凯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目录 前言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功能特点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技术指标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结构外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 一) 、外型尺寸及端子布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 二) 、键盘操作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液晶界面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使用方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 一) 、三相四线制接线方式设备电参量的测量错误!未定义书签。 ( 二) 、三相三线制接线方式设备电参量的测量错误!未定义书签。 ( 三) 、波形显示测量部分............................... 错误!未定义书签。 ( 四) 、频谱分析测量部分............................... 错误!未定义书签。 ( 五) 、电压谐波分析部分............................... 错误!未定义书签。 ( 六) 、电流谐波分析部分............................... 错误!未定义书签。 ( 七) 、不平衡度测量部分............................... 错误!未定义书签。 ( 八) 、电压闪变分析部分...............................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电池维护及充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七、注意事项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2020年4月19日

教学质量评估表

教师教学质量评估表(学生用) 授课教师课程名称 项目序 号 评估指标系 数 等级 很 好 10 好 9 较 好 7 有 待 提 高 5 差 2 教书育人1 教学责任心强,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1 2 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指导学生采用有效的学 习方法 0.5 3 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因材施教0.5 教学基本功4 教姿教态端正0.5 5 普通话授课,语言准确、生动,板书工整0.5 6 讲授逻辑清楚、条理清晰,教学时间分配合理0.5 教学内容7 讲授知识系统、准确,重点突出,说理充分 1 8 密切联系实际,内容熟练充实、信息量大,举例 恰当 1 9 认真布置、批改作业,定期组织答疑0.5 教学方法10 教法灵活,讲课通俗易懂,能引导、启发学生积 极思维 0.5 11 合理运用现代化辅助教学手段0.5 教学管理12遵守学院规章制度,按时上下课0.5 13 课堂教学组织严密,管理严格0.5 教学效果14 能够完成教学任务,学生能够接受并掌握课程内 容 1 15 学生能初步运用课程内容解决本学科或相关学科 中的具体问题 0.5 16 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的提高 0.5 合计

教师教学质量评估表(教师自评用)授课教师课程名称 项目序 号 评估指标系 数 等级 很 好 10 好 9 较 好 7 有 待 提 高 5 差 2 教书育人1 教学责任心强,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1 2 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指导学生采用有效的学 习方法 0.5 3 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因材施教 0.5 教学基本功4 普通话授课,语言准确、生动,板书工整 0.5 5 讲授逻辑清楚、条理清晰,教学时间分配合理 0.5 教学准备6 对教材研究透彻,系统地阅读与学科有关的专业著 作以及教学方法参考资料 1 7 理解教学目标与教学大纲,备课充分 0.5 8 电子课件设计清晰、简明,图文并茂0.5 教学内容9 讲授知识系统、准确,重点突出,说理充分 1 10 密切联系实际,内容熟练充实、信息量大,举例 恰当 0.5 11 认真布置、批改作业,定期组织答疑 0.5 教学方法12 讲课通俗易懂,能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激发学生学 习兴趣 0.5 13 合理运用现代化辅助教学手段 0.5 教学管理14遵守学院规章制度,按时上下课 0.5 15 课堂教学组织严密,管理严格 0.5 教学效果16 学生能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并能够灵活运用 0.5 17 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的提高 0.5 合计

质量问题原因分析方法

质量问题原因分析方法 质量问题原因分析方法课程背景: 目前金融风暴给很多的生产制造型的企业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使企业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企业面临生存的压力是多方面的,质量问题就是主要问题之一,造成质量问题的原因是员工、干部或相关人员没有把问题点找对。没有把质量的问题从上工序杜绝,从而造成大量的事故发生。本课程的目的就是通过组织和流程,用系统来控制上述问题的发生,确保产品或服务达到内外顾客期望的目标;把质量事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并让企业以最经济的成本实现这个目标;确保在整个生产过程中质量控制流程是合理和正确的。 课程目标: 通过系统的质量管理,能够提前发现质量异常,针对未发生的质量事故迅速处理,把质量事故杜绝在源头,真正做到不输出不良,不制造不良,不接受不良,让所有人员增进质量问题及改善质量问题的能力,借以确保及提高产品质量符合管理及市场需求。 课程特色: 结训后提供上课期间所举出的案例电子档,方便学员实践 课程对象: 总经理、厂长、制造业生产总监、品质经理、车间主任、

品质主管及品质过程控制一线干部; 课程时间: 2-3天(12-18小时) 课程大纲: 一、质量的基本概念 1.1、自1930年起的质量发展 1.2、质量的正确定义 1.3、质量控制的定义 1.4、质量的六个指标 1.5、现场人员对质量的看法 A、品质不良的两种原因 B、目标类比与品质改正,品质改进的互动 C、遗留的质量控制是从事后控制导向事前控制 D、制程改善以设计品质为基础,是程序导向而不是结果导向 E、过程管理的内涵 F、零不良的追求 1.6、通俗的品质谚语真谛 二、全面品质经营管理(TQM)的导入 2.1、全面品质经营管理的必要性 2.2、全面品质经营管理的六大基本观念 2.3、何谓集中焦距于内外部顾客身上?

光伏发电工程监理质量评估 报告

JZLB15工程质量评估报告 ************************光伏工程 监理质量评估报告 *****************************监理有限公司 二0一五年一月

批准: 年 月 日审核: 年 月 日编写: 年 月 日

目 次1工程项目概况 2质量评估范围 3质量评估依据 4施工过程质量控制综述 5工程质量监理控制概述 6分项、分部、单位工程质量核查情况 7工程质量评估结论

***********************光伏工程 监理质量评估报告 1工程项目概况 1.1工程名称:**********************光伏工程 1.2地理位置: *****************************四期20MWp并网光伏发电项目,场址位于格尔术市区东出口,距格尔木市区约25公里,位于109国道北侧约5公里,交通十分便利。站址平均海拔2800~2900m,地势较为平坦开阔,南高北低,起伏不大,占地类型为国有荒地。 1.3建设规模: *****************************四期光伏发电项目容量为 20MWp,占地面积约为630亩。由2个1.0176MW单元和18个1.0192MW单元组成。260Wp组件数量共计70560块,265Wp组件数量共计7680块,500kW 逆变器共计40台。阵列基础采用混凝土灌注桩形式,共计1956组合27384根。通过新建35kV开关站接入特变电工110kV升压站实现并网发电。开关站土建主要包括:综合配电室(单层框架结构,建筑面积348平方米,层高4.8米)、SVG室、独立避雷针一座(25米高)、柴发机房一座(砖混结构)、站区接地、照明以及道路围栏等。电气安装工程主要包括:35kV开关柜安装、所用变安装、柴油发电机安装、主控及直流设备安装、继电保护装置安装、通讯系统安装以及二次电缆敷设和接线工程,另外新建35kV电缆线路一条接至特变电工110kV升压站,线路总长6.2km。 1.4开、竣工时间 本工程于2014年5月9日开工,2014年12月26日竣工。 1.5工程质量目标 质量管理体系完善、管理责任明确,工程建设常见质量通病控制得力,工艺质量符合验收规范要求;分项、分部工程合格率100%,土建工

专业课教学评价研究-开题报告

批准号 课题 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五年制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教学评价研究 课题负责人: 工作部门: 联系电话: 电子信箱: 填表日期: 制

填写说明 一、“课题批准号”是指《立项通知》相应栏中所列的代码。 二、课题名称应以《立项通知》公布的名称为准。 三、课题负责人限填1人。 四、有关外文缩写,须注明完整词序及中文含义。 五、开题论证后,本材料需经有关部门审核后签署意见,加盖公章。 六、本材料提交一式2份。内页填写为小4号字,A4纸双面打印,左侧装订成册。

一、开题会议简况:时间、地点、主持人、评议专家(不少于5人)、参与人员。 二、开题会议专家名单 姓名职务/职称专业背景单位

三、研究方案:(1)课题名称及概念界定,(2)研究背景,(3)研究价值,(4)文献综述,(5)研究目标,(6)研究思路,(7)理论与实践依据,(8)内容结构(含子课题),(9)研究方法,(10)预期成果,(11)研究进度,(12)经费分配,(13)组织分工等。(可加页) (一)课题名称确定及核心概念界定 本课题研究名称定为:“五年制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教学评价研究”。 1.五年制高职物流管理 五年制高职将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贯通,它整体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统筹安排中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在五年时间里,既保证了高职教育的文化素质要求,又达到了国际上培养同类人才专业技术课程有效学时三年以上的要求。在专业设置上,它以经济与社会需求为导向,密切贴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因此深受社会欢迎。 五年制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是以初中为起点的,是根据企业对物流人才的需要,以物流企业需求为导向,以更好地服务社会为宗旨,让学生在学校系统学习专业技能。 2.专业课 专业课指高等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根据培养目标所开设的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的课程。专业课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必要的专业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了解本专业的前沿科学技术和发展趋势,培养分析解决本专业范围内一般实际问题的能力。 3.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运用可操作的科学手段,通过系统地收集和处理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过程中的有关信息,对教学活动的过程和结果做出价值判断,进而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过程。是对教学工作质量所作的测量、分析和评定。它包括: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和进行课程评价。教学评价一般包括对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教学环境、教学管理诸因素的评价,但主要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和教师教学工作过程的评价。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现代教育教学评价始于20世纪40年代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联盟组织的“八年研究”,到了60年代即已成为一个具有独立研究价值的教育科研领域。许多国家或地区非常重视多元化、人性化的评价方法。可以为我国的教学评价研究提供借鉴与帮助:

胶管质量问题原因分析及控制方法doc

(原创)夹布胶管胶管生产中常见质量问题及改进措施 夹布胶管按其成型方法可分为硬芯法、软芯法、无芯法三种,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各有所不同,现分述如下: 硬芯法 硬芯法存在的质量问题主要有:胶层厚薄不均,外层胶搭缝有痕迹及竹节纹,胶管使用承压时易发生扭曲变形等。 胶层厚薄不均 ①内层胶挤出时偏芯 ②套芯棒时风量控制不当,管坯局部鼓大; ③管坯套芯棒过程中途撤风; ④芯棒不直及芯棒涂隔离剂偏少; ⑤胶层搭头重叠过多; ⑥挤出管坯尚未冷透即套棒。 采取措施: ①严格控制内层胶的挤出工艺条件,将挤出机头口型调整好; ②控制好鼓风量,不要中途撤风,而应随着芯棒不断套人管坯内而逐步减少进风 量; ③定期校直芯棒; ④隔离剂要涂抹均匀; ⑤调整外层胶出片宽度.使搭头重叠宽度不超过5mm; ⑥挤出管坯必须充分冷却后(一般停放不少于2h)再套棒。 外层胶搭缝有痕迹及竹节纹 外层胶搭缝有痕迹及竹节纹这种外观缺陷在含有氯丁檬胶的胶料中更易发生。产生的主要原因: ①水布缠卷压力不足及向管身施加压力不均,一边偏大而另一边偏小; ②水布缠卷重叠宽度过小; ③使用水布宽度过大; ④胶料(片)太冷太硬或门尼粘度太大; ④胶管硫化起点偏快。 采取措施: ①缠水布时向管身施加足够且均匀的压力; ②使用过的水布在再使用时应按水布原已形成的松紧边顺势使用; ③应根据缠卷胶管外径的大小选用不同宽度的水布(外径在30mm 以下的胶管, 使用水布的宽度不宜超过90mm),缠水布重叠宽度应为水布宽度的3/5—2/3; ④检查准备使用的新水布,不应有紧边现象; ⑤保持作业区环境温度在18℃以上; ⑥控制胶片的停放时间在2一l2h内用完,不宜超过3天,含氯丁橡胶的胶片应注 意尽快用完,否则需回炼重新出片,另外应注意氯丁橡胶生胶的存放期不能太长,超过 存放期的氯丁橡胶不宜用于外层胶; ⑦调整外层胶配方软化剂用量,增加塑性,并采用磺酰胺类后效性促进剂(如cz 等),增加硫化初期胶料的流动性. 3 胶管承压扭曲变形严重 。胶管承压扭曲变形严重产生的主要原因;

FS300A便携式电能质量分析仪

FS300A便携式电能质量分析仪 一、概述 电能质量是指通过公用电网供给用户端的交流电能的品质,通俗来说就是指电网线路中电能的好坏情况。电能质量问题主要由终端负荷侧引起。例如冲击性无功负载会使电网电压产生剧烈波动,降低供电质量。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它既给现代工业带来节能和能量变换积极的一面,同时电力电子装置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又对电能质量带来了新的更加严重的损害,已成为电网的主要谐波污染源。 电网系统中各个用户端配电网中使用的整流器、变频调速装置、电弧炉、电气化铁路以及各种电力电子设备不断增加。给用电网络造成影响或者说是用电污染。造成电压不稳、过电压、产生谐波等。谐波使电能的生产、传输和利用的效率降低,使电气设备过热、产生振动和噪声,并使绝缘老化,寿命缩短,甚至发生故障或烧毁。谐波还会引起电力系统局部发生并联谐振或串联谐振,使谐波含量被放大,致使电容器等设备烧毁。 这些负荷的非线性、冲击性和不平衡的用电特性,对供电质量造成严重污染。因而消除供配电系统中的高次谐波问题对改善电能质量和确保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经济运行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另一方面,现代工业、商业及居民用户的用电设备对电能质量更加敏感,对供电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谐波、电磁干扰、功率因数降低已并列为电力系统的三大公害。 当电网的电能质量被干扰或污染,达不到国家相关标准时,就得有针对性地对电网进行电能质量改善。要了解电网电能质量的实际情况,就必须有相应的设备对其进行测试分析,针对国内的实际情况,我公司适时开发研制了适合国情的专业电能质量分析仪器。下面就电能质量分析仪的具体性能、参数、使用方法进行详细说明。

教师教学质量指标体系的评价和改进教学教材

教师教学质量指标体系的评价和改进 何婉微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热作与管理工程系09工商企业管理一班,20097707106)[摘要]:教学是人才培养的主渠道,为了有效地进行人才的培养,必须加强教学质量管理,而教学质量评价则是教学质量管理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方面。本文主要针对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研究,论述了教师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分析影响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主要因素,还有教学质量中应用到评价指标、考核尺度和绩效管理工具,目的是为了探索一种科学合理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关键词]教学质量;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360度绩效考核 一、引言 高等教育是国民教育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高等教育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我国高等人才质量和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水平。近年来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融入了快车道,这是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国在快速到来的信息、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时代欲跻身强国之林的必然之路。 二、教学质量管理的概念及文献综述 根据最具权威性的《教育大辞典》的解释:“教育质量是对教育水平高低和效果优劣的评价”, 教学质量是指学生在知识、能力、认知、价值观等方面的增量,满足学生与社会明确或隐含需求的程度,它是学校整个教学系统环节综合作用的结果同时指出,教学质量是由过程质量、结果质量、条件质量共同组成的,其中条件质量是教学质量的基础,过程质量是指教师采用教学方法、教材、媒体设备等各种方式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有效程度。而教学结果质量则可以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活得的各种增量来加以衡量。 三、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3.1构建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1、设计指标体系时,应注意使各评价主体的评价对象与体系相应的目标层次对应。根据评价主体、评价对象、评价的目标和教学特点,我们所设计的指标体系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为评价方位,共有四个方位,对应不同的评价主体;第二层为评价分项,覆盖教学工作面;第三层次设有若干个评价要素,这是实测实评的具体指标。不同的评价主体针对评价对象有不同的评价要素,如对教师自评和专家评价就有执行大纲和教学文件的要求,而学生评教就没有这个内容;教学工作量就只涉及到教师个人和单位的管理者。每个评价要素有明确的内涵及对应内涵的评价标准。这一评价标准是教育的整体目标在这一具体教育内容或环节上的体现。 2、确定指标的评价标准,是建立评价指标体系中最复杂、最困难的工作,而制定出符合现阶段教育实际的、客观的、科学的评价标准,又是整个评价方案成败的关键所在。我们结合教学实践,并根据教学目标,确定了定性、定量的评价标准和测量办法,并尽量作到量化,即使定性评价,也提出了测量办法,尽量

混凝土常见质量问题原因和处理方法

混凝土常见质量问题原因和处理方法 一、混凝土裂缝 1、混凝土路面裂缝 主要原因分析: 1.基础夯实不够,地表和地下水排不畅,挖填接触处沉降不一致; 2.自然环境的冻融,环境干旱和温差影响; 3.骨料含泥量大,骨料粒径大,比例不当,砂率较小; 4.水灰比控制不严,拌和时间短不匀,振捣不实,压光拉毛不当; 5.设计强度偏低,养护不及时,路面过早行车。 主要预防措施: ) 1.混凝土的水灰比宜小,用水量应小,适当掺入减水剂; 2.石子不应过粗,减少表面含泥量,确保骨料级配良好; 3.降低混凝土入模温度,避开高温施工时间; 4.气温陡然降低采取防护措施,加强施工后养护及保护,切缝及时准确。 2、混凝土楼板裂缝 主要原因分析: 1.楼板表层混凝土水分蒸发的速度比内部快得多,表层混凝土的收缩受到下层相对不收缩的内部混凝土的约束引起拉应力,造成混凝土表层很容易产生塑性开裂; 2.楼板混凝土的收缩受结构的另一部分(如混凝土梁,柱)的约束而引起拉应力,拉应力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时混凝土将会产生裂缝,并且能够在比开裂应力小得多的应力作用下扩展延伸; 3.因养护不及时,水未洒到,受风吹日晒表面水分散失过快,内部温度变化小,表面干缩变形时受内部混凝土约束而产生较大拉应力; 4.新浇混凝土楼板容易在模板,支撑变形或沉陷的情况下产生裂缝。 、 主要预防措施: 1.模板及其支撑系统要有足够的刚度,施工期间不要过早拆除楼板的模板支架,在楼板的混凝土施工完具有一定的强度后才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 2.预拌混凝土应严格控制水泥及拌和水用量,减少塌落度,不选用增加混凝土干缩的外加剂,同时力求砂石级配最优; 3.防止过度振捣楼板混凝土,过度的振捣会使混凝土产生离析和泌水,使其表面形成水泥含量较多的沙浆层和水泥浆层,易产生干缩裂缝。同时要在混凝土沉淀收缩基本完成后才开始楼板的最终抹面; 4.加强混凝土养护,保持混凝土楼板表面湿润,特别是在混凝土终凝初期,要严格按要求进行浇水养护,养护时间提前至浇筑后4小时以内洒水,在常温下养护不少于两周。养护期后,在施工期间特别干燥时也应进行浇水养护。 3、季节交替期的裂缝 在南方季节交替期气候温度变化较大,特别是白天与晚上的温差有时温差达20℃以上,同时空气相对湿度变化大,在春夏季空气相对湿度大,秋冬季相对湿度较低。在此期间施工用户对于混凝土裂缝的反映相对集中。 主要原因分析:

电能质量检测分析监控新技术

电能质量检测分析监控新技术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摘要:随着科技的进步,现代电力系统中用电负荷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诸如半导体整流器、晶闸管调压及变频调整装置、炼钢电弧炉、电气化铁路和家用电器等负荷迅速发展,由于其非线性、冲击性以及不平衡的用电特性,使电网的电压波形发生畸变成引起电压波动和闪变以及三相不平衡,甚至引起系统频率波动等,对供电电能质量造成严重的干扰或“污染”[1]。电网中正面对越来越多的电能质量问题,这使得电能质量的研究十分紧迫。电能质量检测是获得电能相关数据的最直接手段,也是电能质量其他后续高级应用研究的前端。 关键词:电能质量检测神经网络 1 电能质量研究中新技术的应用背景 随着科技的进步,现代电力系统中用电负荷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诸如半导体整流器、晶闸管调压及变频调整装置、炼钢电弧炉、电气化铁路和家用电器等负荷迅速发展,由于其非线性、冲击性以及不平衡的用电特性,使电网的电压波形发生畸变成引起电压波动和闪变以及三相不平衡,甚至引起系统频率波动等,对供电电能质量造成严重的干扰或“污染”[1]。电网中正面对越来越多的电能质量问题,这使得电能质量的研究十分紧迫。 另一方面,电能质量正逐步受到供电企业和电力用户的共同关注。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半导体、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应运而生,出现大量的微机控制装置和生产线.对电能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而电力市场的发展,使供电企业进一步认识到:用户的需要也是自身的需要。在这样的背景下,因电能质量不良而使用户设备停机或出次品的情况.仍应看作电能质量不合格。当然,电能质量不良有多种情况,用户对电能质量的敏感程度也各不相同。一船来说,供电企业可对不同的电能质量划分等级、分别定价、用户可以自由选择。但由于我国目前还未能实现优质优价。因此,进一步改善电能质量的工作基本上要求在用户侧解决。随着各种用电设备对电能质量敏感度的变化,电能质量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分类更细要求更高[2]。在新的电力市场环境下,电能质量已成为电能这种商品的消费特性,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供电部门服务品质。所以有关部门正在加大对电能质量的监管和治理。 这些背景下,电能质量的研究迫切需要一些新技术来推动,通过这些新技术的应用,从而使电能质量从检测、分析和监控等方面得到提高,从而有利发现问题和规律、改善供电质量和服务。 2 电能质量检测中的新技术 电能质量检测是获得电能相关数据的最直接手段,也是电能质量其他后续高级应用研究的前端。 2.1 当前电能质量检测的情况 对电能质量进行监测是获得电能质量信息的直接途径,虽然这方面的检测仪器已不少,但大多数只局限于持续性和稳定性指标的检测,而传统的基于有效值理论的检测技术由于时间窗太长,仅测有效值已不能精确描述实际的电能质量问题,因此需发展满足以下要求的新检测技术[3]:①能捕捉快速(ms级甚至ns级)瞬时干扰的波形。因为许多瞬间扰动很难用个别参量(如有效值)来完整描述,同时随机性强,因此需要采用多种判据来启动量和装置,如幅值、波形畸变、幅值上升率等。②需要测量各次谐波以及间谐波的幅值、相位,需要有足够高的

教师教学质量评估表

成都圣婴母婴服务职业技能培训学校 教师教学质量评估表年月日 项目名称:课程名称: 授课教师: 评估细目很同意同意一般不同意很不同意1.1 教学工作有热情,讲课认真、投入□□□□□ 1.2 目的明确并实现了该课程的目标□□□□□ 1.3 课前准备充有充分□□□□□ 1.4 讲课思路清晰、教学表达清楚□□□□□ 1.5 采用互动式教学法□□□□□ 1.6 课上能调动学员积极思考问题□□□□□ 1.7 对课堂讲授的内容时间分配合理□□□□□ 1.8 讲的例子和问题很容易领会□□□□□ 1.9 具有与学员良好沟通的能力□□□□□ 1.10 非常注意学员的要求的问题□□□□□ 1.11 案例教学中,使学员讨论充分、分析深入□□□□□ 1.12 能有效使用教学辅助手段□□□□□ 1.13 能理论联系实际、或对前沿课题给予适当介绍□□□□□ 2.1 本课程教学内容的深度A合适B较深C较浅 D太深 E太浅 2.2 本课程对您的重要性A很重要B重要 C一般 D不重要 E很不重要 2.3 您对本课程的兴趣A很强B较强C一般D较差E没兴趣 2.4 本课程内容的实用性A很实用B实用C一般 D不实用 E很不实用 2.5 对本课程面授资料/辅导资料/自学教材 的评价 A很满意 B满意C一般D不满意 E很不满意 2.6 对本次授课教材管理、组织与服务的评 价 A很满意 B满意C一般D不满意 E很不满意 总体评价:总体而言,您对本课程的教学评估为:A.≥90分 B.80-89分 C.70-79分 D.60-69分 E. <60分 一、恳请您对授课教师的教学(意见、建议、优缺点等)。 备注: 1、在每次上课前发放到学员手中,并在课程结束后回收。 2、对所有任课教师进行评估。

现场品质问题的原因分析和解决

决定生产品质的阶段 产品的品质是现场六大基本目标之一,之所以产品的品质对制造型企业产销经营有着相当重要的影响,是因为品质是一个能够提高产品价格很重要的因素。那么按照生产流程的顺序来看,决定生产品质的阶段可分为以下四个: 1设计 (工艺) 品质 根据制造型企业的生产实际不难理解,如果产品设计低劣或者经常出错,则必然导致制程不良的频繁出现。其中,影响最大的应该算是设计变更的发生,它一旦出现则意味着之前生产完成的所有产品都成了浪费。 2进料品质 进料品质的好坏取决于外部和内部两个方面: ◆外部,即供应协办厂商的进料品质; ◆内部,即制造企业自身的仓储品质,因为在仓库中由于仓储环境或者搬运设备的不当也很可能会导致物料的损坏。 3 制程品质 制程品质是指在车间生产现场、不同的工序中或者具体的制造过程中所决定的产品品质,这毫无疑问是现场基层人员的重头戏。 4 成品品质 在产成品生产出来到转移到最终用户的手上,这个过程中制造型企业还是对成品的品质负有责任的,包括仓储以及配送环节。以化学类产品为例,如果配送流程中对品质的保证不力,同样会造成产成品的退货。 进料品质问题的原因分析与解决 在以上对现场品质问题的决定阶段的划分基础上,针对其中的"进料品质"、"制程品质"以及"设计(工艺)品质"出现不良情况的问题分别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解决的策略和方法。 首先,应对进料品质不良的问题。 (一)运用鱼骨图分析进料不良的原因 应用系统化的分析工具--鱼刺图来剖析制造型企业进料不良的原因,如下图所示:

进料不良原因鱼骨图分析示意图 图解: 在这个图中,以下的内容是需要提请注意的: ① 制造型企业内部质量管理的工作目的不在于将存在问题的原材料退回给供应商,因为这样的思路只会造成生产现场的停工待料,并不利于问题的真正解决。从这个角度来看,进料的品检只是一个手段而已,决不是目的所在。 ② 供应厂商品管机制的好坏,不完全在于是否具备ISO认证等文件,关键是在于其内部生产制造环节执行品管的实际情况到底如何。 ③ 进料检验时所进行的抽样,应该遵循随机的原则。 ④ 所谓"没有明确告知不良项目和改善要求",就是指制造型企业在向其供料厂商退回原材料的时候,没有与后者就退回的原因和改善要求进行沟通,使得同样的问题可能继续发生。 ⑤ 呆料在仓库不进行"先进先出"的处理就会出现裂化的情况,这种情况下,应尽量用标签或颜色管理设法让其能做到"先进先出"。 (二)防治进料品质不良的策略 通过以上的分析找到了制造企业进料品质不良的症结之后,接下来应该出台相应的防治策略,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 做好供应商管理 正如前文所分析的,进料品质的好坏取决于外部和内部两个方面,而其中"外部"所代表的就是物料供应商环节的品质保障。要做好供应商物料供应的品质管理,应注意把握以下三个要点: ◆选择先天良好的供应厂商 所谓"先天良好的供应厂商",主要是从其机台制程能力以及制程品管机制两个角度来进行评判和稽核。其中,"供应商的机台制程能力" 主要考察的是其机器设备的精确度和精密度是否能够保证所提供的物 料品质,而"供应商的制程品管机制"则是从制度的层面来考察其是否形成了有效的作业标准以及完善的、全过程的品质稽查机制。在此基础上,

电能质量及其分析方法综述

文章编号:100023673(2000)022******* 电能质量及其分析方法综述 胡 铭,陈 珩 (东南大学电气工程系,江苏省南京市210096) SURVEY OF POW ER QUAL IT Y AND ITS ANALY SIS M ETHOD S HU M ing,CH EN H eng (Sou theast U n iversity,N an jing210096,Ch ina) ABSTRACT:A long w ith bo th the increase of the non2linear level and the electron ically s w itched loads in pow er sys2 tem s,the pow er quality is becom ing increasingly poo r.T he m ain pow er quality p rob lem s in pow er system s are system2 atically summ arized.T he th ree digital analysis m ethods based on ti m e dom ain,frequency dom ain and w avelet tran s2 fo rm are expounded respectively and the app licati on of them in electricity quality study is p resen ted in detail. KEY WOR D S:pow er quality;digital si m u lati on;harmon ic load2flow;w avelet tran sfo rm 摘要:当前电能质量问题日益严重,本文就电力系统中存在的主要电能质量问题作了系统的归纳,并对基于时域、频域、变换域的三种数字分析方法原理及其各自在电能质量领域中的应用作了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电能质量;数字仿真;谐波潮流;小波变换 中图分类号:TM714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随着基于大功率电力电子开关设备的普及应用,它所带来的各种电能质量问题已引起各国电力工作者的高度重视,提高电能质量的新技术已成为近年来电力系统研究领域中新的研究热点[1]。1992~1995年,美国电力研究院(EPR I)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大规模的电能质量普查,获得了大量电能质量数据。与此同时,国外又兴起了研究“用户特定电力”(cu stom pow er)的高潮,提出利用电力电子控制器提高配电网供电的可靠性和电能质量。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以此为基础的诸如时域仿真、频域分析以及建立在不同变换基础上的各种数字技术,已在分析电压电流扰动波形、元件参数对这些扰动的影响、系统中的谐波以及开发用以解决电能质量问题的新型电力电子控制器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 2 电能质量 电力系统中各种扰动引起的电能质量问题主要可分稳态和暂态两大类[1]。稳态电能质量问题以波形畸变为特征,主要包括谐波、间谐波、波形下陷以及噪声等;暂态电能质量问题通常是以频谱和暂态持续时间为特征,可分脉冲暂态和振荡暂态两大类。 电力系统中各种电能质量扰动的性质、特征指标、产生原因、后果以及解决方法归纳于表1。 3 电能质量分析方法 近年来,基于数字技术的各种分析方法已在以下的电能质量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1)分析谐波在网络中的传播; (2)分析各种扰动源引起的波形畸变; (3)开发各种电能质量控制装置,分析它们在解决电能质量问题方面的作用。 按所采用的不同分析方法,这种技术主要可分为时域、频域和变换域3种。 3.1 时域仿真方法 在3种方法中,时域仿真方法在电能质量分析中的应用最为广泛,其最主要的用途是利用各种时域仿真程序对电能质量问题中的各种暂态现象进行研究。目前较通用的时域仿真程序主要有E M T P、E M TDC、N ETOM A C等系统暂态仿真程序和SP I CE、PSP I CE、SAB ER等电力电子仿真程序两大类。由于电力系统主要由R、L、C等元件组成,这些程序在求解用微分方程描述的电力元件方程时,通常采用简单易行的变阶、变步长、隐式梯形积分法。利用隐式可保证求解过程中的数值稳定,采用变阶、变步长技术可缩短迭代计算的时间。采用时域仿真计算的缺点是仿真步长的选取决定了可模仿的最大频率范围,因此必须事先知道暂态过程的频率覆盖范围。此外,在模仿开关的开合过程时,还会引起数值振荡。因此,要采用相应技术以抑制发生数值振荡。 由表1可知,影响电能质量的暂态现象根据电 第24卷第2期2000年2月 电 网 技 术 Pow er System T echno logy V o l.24N o.2 Feb. 20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