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结构习题(题型版)

数据结构习题(题型版)
数据结构习题(题型版)

三、填空题

1.数据的物理结构包括数据元素的表示和数据元素间关系的表示。

2. 对于给定的n 个元素,可以构造出的逻辑结构有线性结构、树形结构、图形结构、集合四种。

3.数据的逻辑结构是指数据的组织形式,即数据元素之间逻辑关系的总体。而逻辑关系是指数据元素之间的关联方式或称“邻接关系”。

4.一个数据结构在计算机中表示(又称映像)称为存储结构。

5.抽象数据类型的定义仅取决于它的一组逻辑特性,而与在计算机内部如何表示和实现无关,即不论其内部结构如何变化,只要它的数学特性不变,都不影响其外部使用。

6.数据结构中评价算法的两个重要指标是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

7. 数据结构是研讨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对与这种结构定义相应的操作,设计出相应的算法。

8.一个算法具有5个特性: 有穷性、确定性、可行性,有零个或多个输入、有一个或多个输出。

11.下面程序段中带下划线的语句的执行次数的数量级是(log2n)

i=1;WHILE i

12. 下面程序段中带下划线的语句的执行次数的数量级是(nlog2n )。

i=1;

while (i

for(i=1;i<=n;i++)

x=x+1;

i=i*2;

15. 下面程序段的时间复杂度为O(n) 。(n>1)

sum=1;

for (i=0;sum

8.对于一个数据结构,一般包括哪三个方面的讨论

逻辑结构、存储结构、操作(运算)

4.在一个长度为n 的顺序表中第i个元素(1<=i<=n)之前插入一个元素时,需向后移动n-i+1 个元素。

5.在单链表中设置头结点的作用是主要是使插入和删除等操作统一,在第一个元素之前插入元素和删除第一个结点不必另作判断。另外,不论链表是否为空,链表指针不变。

10.链接存储的特点是利用指针来表示数据元素之间的逻辑关系。

11.顺序存储结构是通过物理上相邻表示元素之间的关系的;链式存储结构是通过指针表示元素之间的关系的。

12. 对于双向链表,在两个结点之间插入一个新结点需修改的指针共4 个,单链表为2 个。

15. 带头结点的双循环链表L 中只有一个元素结点的条件是:L->next->next==L

16. 在单链表L 中,指针p 所指结点有后继结点的条件是:p->next!=null

17.带头结点的双循环链表L 为空表的条件是:L->next==L && L->prior==L 。

18. 在单链表p 结点之后插入s 结点的操作是:s->next=p->next;p->next=s; 。

1.栈是操作受限的线性表,其运算遵循后进先出的原则。

2.栈是限定仅在表尾进行插入或删除操作的线性表。

3. 一个栈的输入序列是:1,2,3 则不可能的栈输出序列是312 。

4. 设有一个空栈,栈顶指针为1000H(十六进制),现有输入序列为1,2,3,4,5,经过PUSH,PUSH,POP,PUSH,POP,PUSH,PUSH 之后,输出序列是23 ,而栈顶指针值是100C H。设栈为顺序栈,每个元素占 4 个字节。

5. 当两个栈共享一存储区时,栈利用一维数组stack(1,n)表示,两栈顶指针为top[1]与top[2],则当栈1 空时,top[1]为0 ,栈2 空时,top[2]为n+1 ,栈满时为top[1]+1=top[2] 。

6.两个栈共享空间时栈满的条件两栈顶指针值相减的绝对值为1(或两栈顶指针相邻)。

8. 多个栈共存时,最好用链式存储结构作为存储结构。

9.用S 表示入栈操作,X 表示出栈操作,若元素入栈的顺序为1234,为了得到1342 出栈顺序,相应的S和X 的操作串为S×SS×S××。10. 顺序栈用data[1..n]存储数据,栈顶指针是top,则值为x 的元素入栈的操作是data[++top]=x;。

11.表达式23+((12*3-2)/4+34*5/7)+108/9 的后缀表达式是(注:表达式中的点(.)表示将数隔开,如是三个数)

12. 循环队列的引入,目的是为了克服假溢出时大量移动数据元素。

14.队列又称作先进先出表。

15. 队列的特点是先进先出。

16.队列是限制插入只能在表的一端,而删除在表的另一端进行的线性表,其特点是先进先出。

17. 已知链队列的头尾指针分别是f 和r,则将值x 入队的操作序列是s=(LinkedList)malloc(sizeof(LNode));s->data=x;s->next=r->next;r->next=s;r=s;。

18.区分循环队列的满与空,只有两种方法,它们是牺牲一个存储单元和设标记。

21.表达式求值是栈应用的一个典型例子。

22.循环队列用数组A[0..m-1]存放其元素值,已知其头尾指针分别是front 和rear ,则当前队列的元素个数是(rear-front+m)% m 。

23.设Q[0..N-1]为循环队列,其头、尾指针分别为P 和R,则队Q 中当前所含元素个数为(R-P+N)% N。

1.空格串是指由空格字符(ASCII值32)所组成的字符串,其长度等于空格个数。

2.组成串的数据元素只能是字符。

3.一个字符串中任意个连续的字符组成的子序列称为该串的子串。

4.INDEX(‘DATASTRUCTURE’,‘STR’)= 5 。

8.设T 和P 是两个给定的串,在T 中寻找等于P 的子串的过程称为模式匹配,又称P 为模式串。

9.串是一种特殊的线性表,其特殊性表现在其数据元素都是字符;串的两种最基本的存储方式是顺序存储、链式存储;两个串相等的充分必要条件是串的长度相等且两串中对应位置的字符也相等。

10.两个字符串相等的充分必要条件是两串的长度相等且两串中对应位置的字符也相等。

11.知U=‘xyxyxyxxyxy’;t=‘xxy’;

ASSIGN(S,U);

ASSIGN(V,SUBSTR(S,INDEX(s,t),LEN(t)+1));

ASSIGN(m,‘ww’)

求REPLACE(S,V,m)=’xyxyxywwy’。

1. 数组的存储结构采用顺序存储结构存储方式。

3. 设数组a[1..50,1..80]的基地址为2000,每个元素占2 个存储单元,若以行序为主序顺序存储,则元素a[45,68]的存储地址为9174 ;若以列序为主序顺序存储,则元素a[45,68]的存储地址为8788 。

4. 将整型数组A[1..8,1..8]按行优先次序存储在起始地址为1000 的连续的内存单元中,则元素A[7,3]的地址是:1100 。

6. 设有二维数组A[0..9,0..19],其每个元素占两个字节,第一个元素的存储地址为100,若按列优先顺序存储,则元素A[6,6]存储地址为232 。11.设n 行n 列的下三角矩阵A 已压缩到一维数组B[1..n*(n+1)/2]中,若按行为主序存储,则A[i,j]对应的B 中存储位置为i(i-1)/2+j (1<=i,j<=n) 。

14. 设有一个10 阶对称矩阵A 采用压缩存储方式(以行为主序存储:a11=1),则a85 的地址为33 (k=i(i-1)/2+j) (1<=i,j<=n) 。

15. 所谓稀疏矩阵指的是非零元很少(t<

16. 对矩阵压缩是为了节省存储空间。

17. 上三角矩阵压缩的下标对应关系为:上三角矩阵中,主对角线上第r(1£r£n) 行有n-r+1个元素,aij所在行的元素数是j-i+1。所以,元素在一维数组的下标k和二维数组下标关系:k=((i-1)*(2n-i+2))/2+(j-i+1)=(i-1)(2n-i)/2+j (i£j)。

18. 假设一个15 阶的上三角矩阵A按行优先顺序压缩存储在一维数组B 中,则非零元素A9,9在B中的存储位置k= 93 。(注:矩阵元素下标从 1 开始)如果按行序为主序将下三角元素Ai j (i,j)存储在一个一维数组B[ 1..n(n+1)/2]中,对任一个三角矩阵元素 A ,它在数组B 中的下标为i(i-1)/2+j 。

8.深度为k 的完全二叉树至少有1个结点,至多有2个结点。

42.一个无序序列可以通过构造一棵树而变成一个有序序列,构造树的过程即为对无序序列进行排

序的过程。

50.线索二元树的左线索指向其,右线索指向其。

53.若以{4,5,6,7,8}作为叶子结点的权值构造哈夫曼树,则其带权路径长度是。

22. 已知一无向图G=(V,E),其中V={a,b,c,d,e } E={(a,b),(a,d),(a,c),(d,c),(b,e)}现用某一种图遍历方法从顶点a 开始遍历图,得到的序列为abecd,则采用的是深度优先遍历方法。

28. Prim(普里姆)算法适用于求边稠密的网的最小生成树;

29.克鲁斯卡尔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为O(eloge),它对边稀疏图较为适合。

34. Dijkstra 最短路径算法从源点到其余各顶点的最短路径的路径长度按递增次序依次产生,该算法弧上的权出现负值情况时,不能正确产生最短路径。

12. 在哈希函数H(key)=key%p 中,p 值最好取。

49. 依次输入表(30,15,28,20,24,10,12,68,35,50,46,55)中的元素,生成一棵二叉排序树。

(1) 试画出生成之后的二叉排序树; (2) 对该二叉排序树作中序遍历,试写出遍历序列;

1.若不考虑基数排序,则在排序过程中,主要进行的两种基本操作是关键字的比较和记录的移动。

6.直接插入排序用监视哨的作用是免去查找过程中每一步都要检测整个表是否查找完毕,提高了查找效率。

1. 文件可按其记录的类型不同而分成两类,即操作系统文件和数据库文件。

7. 索引顺序文件既可以顺序存取,也可以随机存取。

8. 建立索引文件的目的是提高查找速度。

9. 索引顺序文件是最常用的文件组织之一,通常用树结构来组织索引。

10. 倒排序文件的主要优点在于检索记录快。

13. VSAM 系统是由索引集、顺序集、数据集构成的。

31. 广义表A((( ),(a,(b),c))),head(tail(head(tail(head(A))))等于b

32. 广义表运算式HEAD(TAIL(((a,b,c),(x,y,z))))的结果是(x,y,z) 。

33. 已知广义表A=(((a,b),(c),(d,e))),head(tail(tail(head(A))))的结果是(d,e) 。

四、应用题

1.线性表有两种存储结构:一是顺序表,二是链表。试问:

如果有n个线性表同时并存,并且在处理过程中各表的长度会动态变化,线性表的总数也会自动地改变。在此情况下,应选用哪种存储结构为什么

若线性表的总数基本稳定,且很少进行插入和删除,但要求以最快的速度存取线性表中的元素,那么应采用哪种存储结构为什么

选链式存储结构。它可动态申请内存空间,不受表长度(即表中元素个数)的影响,插入、删除时间复杂度为O。

选顺序存储结构。顺序表可以随机存取,时间复杂度为O。

2.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具有三个弱点:其一,在作插入或删除操作时,需移动大量元素;其二,由于难以估计,必须预先分配较大的空间,往往使存储空间不能得到充分利用;其三,表的容量难以扩充。线性表的链式存储结构是否一定都能够克服上述三个弱点,试讨论之。

链式存储结构一般说克服了顺序存储结构的三个弱点。首先,插入、删除不需移动元素,只修改指针,时间复杂度为O(1);其次,不需要预先分配空间,可根据需要动态申请空间;其三,表容量只受可用内存空间的限制。其缺点是因为指针增加了空间开销,当空间不允许时,就不能克服顺序存储的缺点。

3.若较频繁地对一个线性表进行插入和删除操作,该线性表宜采用何种存储结构为什么

采用链式存储结构,它根据实际需要申请内存空间,而当不需要时又可将不用结点空间返还给系统。在链式存储结构中插入和删除操作不需要移动元素。

44.将下列由三棵树组成的森林转换为二叉树。(只要求给出转换结果)

46.设一棵二叉树的先序、中序遍历序列分别为

先序遍历序列:ABDFCEGH中序遍历序列:BFDAGEHC

画出这棵二叉树。

画出这棵二叉树的后序线索树。

将这棵二叉树转换成对应的树(或森林)

43.对于如下的加权有向图,给出算法Dijkstra产生的最短路径的支撑树,设顶点A为源点,并写出生成过程。

数据结构与算法习题及答案

第1章绪论 习题 1.简述下列概念:数据、数据元素、数据项、数据对象、数据结构、逻辑结构、存储结构、抽象数据类型。2.试举一个数据结构的例子,叙述其逻辑结构和存储结构两方面的含义和相互关系。 3.简述逻辑结构的四种基本关系并画出它们的关系图。 4.存储结构由哪两种基本的存储方法实现 5.选择题 (1)在数据结构中,从逻辑上可以把数据结构分成()。 A.动态结构和静态结构B.紧凑结构和非紧凑结构 C.线性结构和非线性结构D.内部结构和外部结构 (2)与数据元素本身的形式、内容、相对位置、个数无关的是数据的()。 A.存储结构B.存储实现 C.逻辑结构D.运算实现 (3)通常要求同一逻辑结构中的所有数据元素具有相同的特性,这意味着()。 A.数据具有同一特点 B.不仅数据元素所包含的数据项的个数要相同,而且对应数据项的类型要一致 C.每个数据元素都一样 D.数据元素所包含的数据项的个数要相等 (4)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数据元素是数据的最小单位 B.数据项是数据的基本单位 C.数据结构是带有结构的各数据项的集合 D.一些表面上很不相同的数据可以有相同的逻辑结构 (5)以下与数据的存储结构无关的术语是()。 A.顺序队列B.链表C.有序表D.链栈 (6)以下数据结构中,()是非线性数据结构 A.树B.字符串C.队D.栈 6.试分析下面各程序段的时间复杂度。 (1)x=90;y=100; while(y>0) if(x>100) {x=x-10;y--;} elsex++; (2)for(i=0;i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排序.docx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排序实验题目: 输入十个数,从插入排序,快速排序,选择排序三类算法中各选一种编程实现。 实验所使用的数据结构内容及编程思路: 1. 插入排序:直接插入排序的基本操作是,将一个记录到已排好序的有序表中,从而得到一个新的,记录增一得有序表。 一般情况下,第i 趟直接插入排序的操作为:在含有i-1 个记录的有序子序列r[1..i-1 ]中插入一个记录r[i ]后,变成含有i 个记录的有序子序列r[1..i ];并且,和顺序查找类似,为了在查找插入位置的过程中避免数组下标出界,在r [0]处设置哨兵。在自i-1 起往前搜索的过程中,可以同时后移记录。整个排序过程为进行n-1 趟插入,即:先将序列中的第一个记录看成是一个有序的子序列,然后从第2 个记录起逐个进行插入,直至整个序列变成按关键字非递减有序序列为止。 2. 快速排序:基本思想是,通过一趟排序将待排记录分割成独立的两部分,其中一部分记录的关键字均比另一部分记录的关键字小,则可分别对这两部分记录继续进行排序,以达到整个序列有序。 假设待排序的序列为{L.r[s] ,L.r[s+1],…L.r[t]}, 首先任意选取一个记录 (通常可选第一个记录L.r[s])作为枢轴(或支点)(PiVOt ),然后按下述原则重新排列其余记录:将所有关键字较它小的记录都安置在它的位置之前,将所有关键字较大的记录都安置在它的位置之后。由此可以该“枢轴”记录最后所罗的位置i 作为界线,将序列{L.r[s] ,… ,L.r[t]} 分割成两个子序列{L.r[i+1],L.[i+2], …,L.r[t]}。这个过程称为一趟快速排序,或一次划分。 一趟快速排序的具体做法是:附设两个指针lOw 和high ,他们的初值分别为lOw 和high ,设枢轴记录的关键字为PiVOtkey ,则首先从high 所指位置起向前搜索找到第一个关键字小于PiVOtkey 的记录和枢轴记录互相交换,然后从lOw 所指位置起向后搜索,找到第一个关键字大于PiVOtkey 的记录和枢轴记录互相 交换,重复这两不直至low=high 为止。 具体实现上述算法是,每交换一对记录需进行3 次记录移动(赋值)的操作。而实际上,

经典数据结构面试题(含答案)

栈和队列的共同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栈通常采用的两种存储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链表表示线性表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在单链表中,增加头结点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9.循环链表的主要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和线性表的链式存储结构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树是结点的集合,它的根结点数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在深度为5的满二叉树中,叶子结点的个数为_______________ 15.具有3个结点的二叉树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设一棵二叉树中有3个叶子结点,有8个度为1的结点,则该二叉树中总的结点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 17.已知二叉树后序遍历序列是dabec,中序遍历序列是debac,它的前序遍历序列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已知一棵二叉树前序遍历和中序遍历分别为ABDEGCFH和DBGEACHF,则该二叉树的后序遍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若某二叉树的前序遍历访问顺序是abdgcefh,中序遍历访问顺序是dgbaechf,则其后序遍历的结点访问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数据库保护分为:安全性控制、完整性控制、并发性控制和数据的恢复。 在计算机中,算法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算法一般都可以用哪几种控制结构组合而成_____________________ .算法的时间复杂度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算法的空间复杂度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算法分析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数据结构课后习题及解析第二章

第二章习题 1.描述以下三个概念的区别:头指针,头结点,首元素结点。 2.填空: (1)在顺序表中插入或删除一个元素,需要平均移动元素,具体移动的元素个数与有关。 (2)在顺序表中,逻辑上相邻的元素,其物理位置相邻。在单链表中,逻辑上相邻的元素,其物理位置相邻。 (3)在带头结点的非空单链表中,头结点的存储位置由指示,首元素结点的存储位置由指示,除首元素结点外,其它任一元素结点的存储位置由指示。3.已知L是无表头结点的单链表,且P结点既不是首元素结点,也不是尾元素结点。按要求从下列语句中选择合适的语句序列。 a. 在P结点后插入S结点的语句序列是:。 b. 在P结点前插入S结点的语句序列是:。 c. 在表首插入S结点的语句序列是:。 d. 在表尾插入S结点的语句序列是:。 供选择的语句有: (1)P->next=S; (2)P->next= P->next->next; (3)P->next= S->next; (4)S->next= P->next; (5)S->next= L; (6)S->next= NULL; (7)Q= P; (8)while(P->next!=Q) P=P->next; (9)while(P->next!=NULL) P=P->next; (10)P= Q; (11)P= L; (12)L= S; (13)L= P; 4.设线性表存于a(1:arrsize)的前elenum个分量中且递增有序。试写一算法,将X插入到线性表的适当位置上,以保持线性表的有序性。 5.写一算法,从顺序表中删除自第i个元素开始的k个元素。 6.已知线性表中的元素(整数)以值递增有序排列,并以单链表作存储结构。试写一高效算法,删除表中所有大于mink且小于maxk的元素(若表中存在这样的元素),分析你的算法的时间复杂度(注意:mink和maxk是给定的两个参变量,它们的值为任意的整数)。 7.试分别以不同的存储结构实现线性表的就地逆置算法,即在原表的存储空间将线性表(a1, a2..., an)逆置为(an, an-1,..., a1)。 (1)以一维数组作存储结构,设线性表存于a(1:arrsize)的前elenum个分量中。 (2)以单链表作存储结构。 8.假设两个按元素值递增有序排列的线性表A和B,均以单链表作为存储结构,请编写算法,将A表和B表归并成一个按元素值递减有序排列的线性表C,并要求利用原表(即A 表和B表的)结点空间存放表C。

数据结构实验八内部排序

实验八内部排序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内部排序的基本算法; 2、分析比较内部排序算法的效率。 二、实验内容和要求 1. 运行下面程序: #include #include #define MAX 50 int slist[MAX]; /*待排序序列*/ void insertSort(int list[], int n); void createList(int list[], int *n); void printList(int list[], int n); void heapAdjust(int list[], int u, int v); void heapSort(int list[], int n); /*直接插入排序*/ void insertSort(int list[], int n) { int i = 0, j = 0, node = 0, count = 1; printf("对序列进行直接插入排序:\n"); printf("初始序列为:\n"); printList(list, n); for(i = 1; i < n; i++) { node = list[i]; j = i - 1; while(j >= 0 && node < list[j]) { list[j+1] = list[j]; --j; } list[j+1] = node; printf("第%d次排序结果:\n", count++); printList(list, n); } } /*堆排序*/ void heapAdjust(int list[], int u, int v)

国家电网数据结构与算法试题

一、选择题 1.在逻辑上可以把数据结构分成(A) A.线性结构和非线性结构 B.动态结构和静态结构 C.紧凑结构和非紧凑结构 D.内部结构和外部结构 2.单链表中各结点之间的地址(C) A.必须连续 B.部分必须连续 C.不一定连续 D.以上均不对 3.在一个长度为n的顺序表中向第i个元素(0front==L C.P==NULL D.P->rear==L 12. 已知P为单链表中的非首尾结点,删除P结点的后继结点Q的语句为(A)。 A.P->NEXT=Q->NEXT;FREE(Q); B.Q->NEXT=P; FREE(Q); C.Q->NEXT=P->NEXT;FREE(Q); D.P->NEXT=S;S->NEXT=P; 13.循环队列SQ队满的条件是(B)。

数据结构实验五-查找与排序的实现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数据结构实验名称查找与排序的实现 系别专业班级指导教师11 学号实验日期实验成绩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交换排序算法(冒泡排序)的基本思想; (2)掌握交换排序算法(冒泡排序)的实现方法; (3)掌握折半查找算法的基本思想; (4)掌握折半查找算法的实现方法; 二、实验内容 1.对同一组数据分别进行冒泡排序,输出排序结果。要求: 1)设计三种输入数据序列:正序、反序、无序 2)修改程序: a)将序列采用手工输入的方式输入 b)增加记录比较次数、移动次数的变量并输出其值,分析三种序列状态的算法时间复杂 性 2.对给定的有序查找集合,通过折半查找与给定值k相等的元素。 3.在冒泡算法中若设置一个变量lastExchangeIndex来标记每趟排序时经过交换的最后位置, 算法如何改进? 三、设计与编码 1.本实验用到的理论知识 2.算法设计

3.编码 package sort_search; import java.util.Scanner; public class Sort_Search { //冒泡排序算法 public void BubbleSort(int r[]){ int temp; int count=0,move=0; boolean flag=true; for(int i=1;ir[j+1]){ temp=r[j]; r[j]=r[j+1]; r[j+1]=temp; move++; flag=true; } } } System.out.println("排序后的数组为:"); for(int i=0;i

经典数据结构面试题(含答案)

.栈通常采用的两种存储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链表表示线性表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在单链表中,增加头结点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9.循环链表的主要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和线性表的链式存储结构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树是结点的集合,它的根结点数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在深度为5的满二叉树中,叶子结点的个数为_______________ 15.具有3个结点的二叉树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设一棵二叉树中有3个叶子结点,有8个度为1的结点,则该二叉树中总的结点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 17.已知二叉树后序遍历序列是dabec,中序遍历序列是debac,它的前序遍历序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已知一棵二叉树前序遍历和中序遍历分别为ABDEGCFH和DBGEACHF,则该二叉树的后序遍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若某二叉树的前序遍历访问顺序是abdgcefh,中序遍历访问顺序是dgbaechf,则其后序遍历的结点访问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数据库保护分为:安全性控制、完整性控制、并发性控制和数据的恢复。 在计算机中,算法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算法一般都可以用哪几种控制结构组合而成_____________________ .算法的时间复杂度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算法的空间复杂度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算法分析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数据结构(C语言)【经典题库】含标准答案

《数据结构与算法》复习题 选择题 1.在数据结构中,从逻辑上可以把数据结构分为 C 。 A.动态结构和静态结构 B.紧凑结构和非紧凑结构 C.线性结构和非线性结构 D.内部结构和外部结构 2.数据结构在计算机内存中的表示是指 A 。 A.数据的存储结构 B.数据结构 C.数据的逻辑结构 D.数据元素之间的关系 3.在数据结构中,与所使用的计算机无关的是数据的 A 结构。 A.逻辑 B.存储 C.逻辑和存储 D.物理 4.在存储数据时,通常不仅要存储各数据元素的值,而且还要存储 C 。A.数据的处理方法 B.数据元素的类型 C.数据元素之间的关系 D.数据的存储方法 5.在决定选取何种存储结构时,一般不考虑 A 。 A.各结点的值如何 B.结点个数的多少 C.对数据有哪些运算 D.所用的编程语言实现这种结构是否方便。 6.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D 。 A.数据项是数据的基本单位 B.数据元素是数据的最小单位

C.数据结构是带结构的数据项的集合 D.一些表面上很不相同的数据可以有相同的逻辑结构 7.算法分析的目的是 C ,算法分析的两个主要方面是 A 。(1)A.找出数据结构的合理性 B.研究算法中的输入和输出的关系C.分析算法的效率以求改进 C.分析算法的易读性和文档性(2)A.空间复杂度和时间复杂度 B.正确性和简明性 C.可读性和文档性 D.数据复杂性和程序复杂性 8.下面程序段的时间复杂度是 O(n2) 。 s =0; for( I =0; i

数据结构例题解析(1)

I Single Choice(10 points) 1. ( a )For the following program fragment the running time(Big-Oh) is . i = 0; s = 0; while(s <( 5*n*n + 2)) { i++; s = s + i; } a. O(n) b. O(n2) c. O(n1/2) d. O(n3) 2. ( c )Which is non-linear data structure_____. a. queue c. tree d. sequence list 3.( b )The worst-time for removing an element from a sequence list (Big-Oh) is . a. O(1) b. O(n) c. O(n2) d. O(n3) 4.( d )In a circular queue we can distinguish(区分) empty queues from full queues by .

a. using a gap in the array b. incrementing queue positions by 2 instead of 1 a count of the number of elements d. a and c 5.( b )A recursive function can cause an infinite sequence of function calls if . a.the problem size is halved at each step b.the termination condition is missing c.no useful incremental computation is done in each step d.the problem size is positive 6.( c )The full binary tree with height 4 has nodes. a. 15 b. 16 7. ( b )Searching in an unsorted list can be made faster by using . a.binary search

数据结构经典例题

数据结构经典例题 1.设计一个算法将L拆分成两个带头节点的单链表L1和L2。 void split(LinkList *&L,LinkList *&L1,LinkList *&L2) { LinkList *p=L->next,*q,*r1; //p指向第1个数据节点 L1=L; //L1利用原来L的头节点 r1=L1; //r1始终指向L1的尾节点 L2=(LinkList *)malloc(sizeof(LinkList));//创建L2的头节点 L2->next=NULL; //置L2的指针域为NULL while (p!=NULL) { r1->next=p; //采用尾插法将*p(data值为ai)插入L1中 r1=p; p=p->next; //p移向下一个节点(data值为bi) q=p->next; //由于头插法修改p的next域,故用q保存*p的后继节点 p->next=L2->next; //采用头插法将*p插入L2中 L2->next=p; p=q; //p重新指向ai+1的节点 } r1->next=NULL; //尾节点next置空 } 2.查找链表中倒数第k个位置上的节点(k为正整数)。若查找成功,算法输出该节点的data域的值,并返回1;否则,只返回0。 typedef struct LNode {int data; struct LNode *link; } *LinkList; int Searchk(LinkList list,int k) { LinkList p,q; int count=0; p=q=list->link; while (p!=NULL) { if (countlink; p=p->link; } if (count

数据结构第一章课后习题与答案

第 1 章 绪 论 (2005-07-14) - 第 1 章 绪 论 课后习题讲解 1. 填空 ⑴( )是数据的基本单位,在计算机程序中通常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考虑和处理。 【解答】数据元素 ⑵( )是数据的最小单位,( )是讨论数据结构时涉及的最小数据单位。 【解答】数据项,数据元素 【分析】数据结构指的是数据元素以及数据元素之间的关系。 ⑶ 从逻辑关系上讲,数据结构主要分为( )、( )、( )和( )。 【解答】集合,线性结构,树结构,图结构 ⑷ 数据的存储结构主要有( )和( )两种基本方法,不论哪种存储结构,都要存储两方面的内容:( )和()。 【解答】顺序存储结构,链接存储结构,数据元素,数据元素之间的关系 ⑸ 算法具有五个特性,分别是( )、( )、( )、( )、( )。 【解答】有零个或多个输入,有一个或多个输出,有穷性,确定性,可行性 ⑹ 算法的描述方法通常有( )、( )、( )和( )四种,其中,( )被称为算法语言。 【解答】自然语言,程序设计语言,流程图,伪代码,伪代码 ⑺ 在一般情况下,一个算法的时间复杂度是( )的函数。 【解答】问题规模 ⑻ 设待处理问题的规模为n,若一个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为一个常数,则表示成数量级的形式为( ),若为 n*log25n,则表示成数量级的形式为( )。 【解答】Ο(1),Ο(nlog2n) 【分析】用大O记号表示算法的时间复杂度,需要将低次幂去掉,将最高次幂的系数去掉。

2. 选择题 ⑴ 顺序存储结构中数据元素之间的逻辑关系是由( )表示的,链接存储结构中的数据元素之间的逻辑关系是由( )表示的。 A 线性结构 B 非线性结构 C 存储位置 D 指针 【解答】C,D 【分析】顺序存储结构就是用一维数组存储数据结构中的数据元素,其逻辑关系由存储位置(即元素在数组中的下标)表示;链接存储结构中一个数据元素对应链表中的一个结点,元素之间的逻辑关系由结点中的指针表示。 ⑵ 假设有如下遗产继承规则:丈夫和妻子可以相互继承遗产;子女可以继承父亲或母亲的遗产;子女间不能相互继承。则表示该遗产继承关系的最合适的数据结构应该是( )。 A 树 B 图 C 线性表 D 集合 【解答】B 【分析】将丈夫、妻子和子女分别作为数据元素,根据题意画出逻辑结构图。 ⑶ 算法指的是( )。 A 对特定问题求解步骤的一种描述,是指令的有限序列。 B 计算机程序 C 解决问题的计算方法 D 数据处理 【解答】A 【分析】计算机程序是对算法的具体实现;简单地说,算法是解决问题的方法;数据处理是通过算法完成的。所以,只有A是算法的准确定义。 ⑷ 下面( )不是算法所必须具备的特性。 A 有穷性 B 确切性 C 高效性 D 可行性 【解答】C 【分析】高效性是好算法应具备的特性。 ⑸ 算法分析的目的是( ),算法分析的两个主要方面是( )。 A 找出数据结构的合理性 B 研究算法中输入和输出的关系 C 分析算法的效率以求改进 D 分析算法的易读性和文档性 E 空间性能和时间性能 F 正确性和简明性 G 可读性和文档性 H 数据复杂性和程序复杂性

数据结构实验快速排序汇编

实验报告实验名称排序 课程名称数据结构与算法实验 | | 专业班级:信息安全 学号: 姓名:

一、实验目的 掌握快速排序 二、实验内容 1、快速排序 编写程序,实现快速排序。从键盘上输入10个整数,存放在数组中,然后用快速排序法对其从小到大进行排序,并输出排序结果。 2、堆排序 编写程序,实现堆排序。从键盘上输入10个整数,存放在数组中,然后用堆排序法对其从小到大进行排序,并输出排序结果。 三、主要算法与结构 //快速排序 int QuickSort(int a[],int l,int r) { int pivot; //枢轴 int i=l; int j=r; int tmp; pivot=a[(l+r)/2];//取数组中间的数为枢轴 do { while (a[i]pivot) j--; // j左移 if (i<=j) { tmp=a[i]; a[i]=a[j]; a[j]=tmp; //交换a[i]和a[j] i++; j--; } } //堆排序 void sift (int a[],int size ,int p) { int tmp= a[p]; int child=2*p+1; while(child

child++; if(tmp=0;i--) sift(a, n,i); for( i=n-1;i>0;i--) { tmp=a[0]; a[0]=a[i]; a[i]=tmp; sift(a, i,0); } } 四、实验代码 //快速排序 #include #define MAX 10 int QuickSort(int a[],int l,int r) { int pivot; //枢轴 int i=l; int j=r; int tmp; pivot=a[(l+r)/2];//取数组中间的数为枢轴 do { while (a[i]pivot) j--; // j左移 if (i<=j) { tmp=a[i]; a[i]=a[j]; a[j]=tmp; //交换a[i]和a[j] i++; j--;

数据结构上机例题及答案

习题二 ⒉1描述以下四个概念的区别:头指针变量,头指针,头结点,首结点(第一个结点)。解:头指针变量和头指针是指向链表中第一个结点(头结点或首结点)的指针;在首结点之前附设一个结点称为头结点;首结点是指链表中存储线性表中第一个数据元素的结点。若单链表中附设头结点,则不管线性表是否为空,头指针均不为空,否则表示空表的链表的头指针为空。 2.2简述线性表的两种存储结构有哪些主要优缺点及各自使用的场合。 解:顺序存储是按索引直接存储数据元素,方便灵活,效率高,但插入、删除操作将引起元素移动,降低了效率;而链式存储的元素存储采用动态分配,利用率高,但须增设表示结点之间有序关系的指针域,存取数据元素不如顺序存储方便,但结点的插入和删除十分简单。顺序存储适用于线性表中元素数量基本稳定,且很少进行插入和删除,但要求以最快的速度存取线性表中的元素的情况;而链式存储适用于频繁进行元素动态插入或删除操作的场合。 2.3 在头结点为h的单链表中,把值为b的结点s插入到值为a的结点之前,若不存在a,就把结点s插入到表尾。 Void insert(Lnode *h,int a,int b) {Lnode *p,*q,*s; s=(Lnode*)malloc(sizeof(Lnode)); s->data=b; p=h->next; while(p->data!=a&&p->next!=NULL) {q=p; p=p->next; } if (p->data==a) {q->next=s; s->next=p;} else

{p->next=s; s->next=NULL; } } 2.4 设计一个算法将一个带头结点的单链表A分解成两个带头结点的单链表A和B,使A中含有原链表中序号为奇数的元素,而B中含有原链表中序号为偶数的元素,并且保持元素原有的相对顺序。 Lnode *cf(Lnode *ha) {Lnode *p,*q,*s,*hb; int t; p=ha->next; q=ha; t=0; hb=(Lnode*)malloc(sizeof(Lnode)); s=hb; while(p->next!=NULL) {if (t==0) {q=p;p=p->next;t=1;} else {q->next=p->next; p->next=s->next; s->next=p; s=p; p=p->next; t=0; } } s->next=NULL; return (hb); }

数据结构经典算法试题

1.假设有两个按元素值递增次序排列的线性表,均以单链表形式存储。请编写算法将这两个单链表归并为一个按元素值递减次序排列的单链表,并要求利用原来两个单链表的结点存放归并后的单链表。【北京大学1998 三、1 (5分)】 LinkedList Union(LinkedList la,lb) { pa=la->next; pb=lb->next; la->next=null; while(pa!=null && pb!=null) ∥当两链表均不为空时作 if(pa->data<=pb->data) { r=pa->next; pa->next=la->next; ∥将pa结点链于结果表中,同时逆置。 la->next=pa; pa=r; } else {r=pb->next; pb->next=la->next; ∥将pb结点链于结果表中,同时逆置。 la->next=pb; pb=r; } while(pa!=null) ∥将la表的剩余部分链入结果表,并逆置。 {r=pa->next; pa->next=la->next; la->next=pa; pa=r; } while(pb!=null) {r=pb->next; pb->next=la->next; la->next=pb; pb=r; } }

1)设有两个无头结点的单链表,头指针分别为ha,hb,链中有数据域data,链域next,两链表的数据都按递增序存放,现要求将hb表归到ha表中,且归并后ha仍递增序,归并中ha表中已有的数据若hb中也有,则hb中的数据不归并到ha中,hb的链表在算法中不允许破坏。【南京理工大学1997 四、3(15分)】 LinkedList Union(LinkedList ha, hb)∥ha和hb是两个无头结点的数据域值递增有序的单链 {LinkedList 表,本算法将hb中并不出现在ha中的数据合并到ha中,合并中不能破坏hb链表。 la; la=(LinkedList)malloc(sizeof(LNode)); la->next=ha; pa=ha; pb=hb; pre=la; while(pa&&pb) if(pa->datadata)∥处理ha中数据 {pre->next=pa;pre=pa;pa=pa->next;} else if(pa->data>pb->data)∥处理hb中数据。 {r=(LinkedList)malloc(sizeof(LNode)); r->data=pb->data; pre->next=r; pre=r; pb=pb->next;} Else∥处理pa- >data=pb->data; {pre->next=pa; pre=pa; pa=pa->next;∥两结点数据相等时,只将ha的数据链入。 pb=pb->next; } if(pa!=null)pre->next=pa;∥将两链表中剩余部分链入结果链表。 else pre->next=pb; free(la); }

数据结构(C语言版)实验报告

数据结构(C语言版) 实验报告 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专业***** 学号**** 班级**** 姓名 *** 指导教师 ****

实验1 实验题目:单链表的插入和删除 实验目的: 了解和掌握线性表的逻辑结构和链式存储结构,掌握单链表的基本算法及相关的时间性能分析。 实验要求: 建立一个数据域定义为字符串的单链表,在链表中不允许有重复的字符串;根据输入的字符串,先找到相应的结点,后删除之。 实验主要步骤: 1、分析、理解给出的示例程序。 2、调试程序,并设计输入数据(如:bat,cat,eat,fat,hat,jat,lat,mat,#),测 试程序的如下功能:不允许重复字符串的插入;根据输入的字符串,找到相应的结点并删除。 3、修改程序: (1)增加插入结点的功能。 (2)将建立链表的方法改为头插入法。 程序代码: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typedef struct node . . 示意图:

head head head 心得体会: 本次实验使我们对链表的实质了解更加明确了,对链表的一些基本操作也更加熟练了。另外实验指导书上给出的代码是有一些问题的,这使我们认识到实验过程中不能想当然的直接编译执行,应当在阅读并完全理解代码的基础上再执行,这才是实验的意义所在。

实验2 实验题目:二叉树操作设计和实现 实验目的: 掌握二叉树的定义、性质及存储方式,各种遍历算法。 实验要求: 采用二叉树链表作为存储结构,完成二叉树的建立,先序、中序和后序以及按层次遍历 的操作,求所有叶子及结点总数的操作。 实验主要步骤: 1、分析、理解程序。 2、调试程序,设计一棵二叉树,输入完全二叉树的先序序列,用#代表虚结点(空指针), 如ABD###CE##F##,建立二叉树,求出先序、中序和后序以及按层次遍历序列,求 所有叶子及结点总数。 实验代码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define Max 20 ertex=a; irstedge=NULL; irstedge; G->adjlist[i].firstedge=s; irstedge; R[i] 留在原位

数据结构与算法试题

数据结构与算法试题 一、单选题 1、在数据结构的讨论中把数据结构从逻辑上分为 (C ) A 内部结构与外部结构 B 静态结构与动态结构 C 线性结构与非线性结构 D 紧凑结构与非紧凑结构。 2、采用线性链表表示一个向量时,要求占用的存储空间地址(D ) A 必须就是连续的 B 部分地址必须就是连续的 C 一定就是不连续的 D 可连续可不连续 3、采用顺序搜索方法查找长度为n的顺序表时,搜索成功的平均搜索长度为( D )。 A n B n/2 C (n-1)/2 D (n+1)/2 4、在一个单链表中,若q结点就是p结点的前驱结点,若在q与p之间插入结点s,则执行( D )。 A s→link = p→link;p→link = s; B p→link = s; s→link = q; C p→link = s→link;s→link = p; D q→link = s;s→link = p; 5、如果想在4092个数据中只需要选择其中最小的5个,采用( C )方法最好。 A 起泡排序 B 堆排序 C 锦标赛排序 D 快速排序 6、设有两个串t与p,求p在t中首次出现的位置的运算叫做( B )。 A 求子串 B 模式匹配 C 串替换 D 串连接 7、在数组A中,每一个数组元素A[i][j]占用3个存储字,行下标i从1到8,列下标j从1到10。所有数组元素相继存放于一个连续的存储空间中,则存放该数

组至少需要的存储字数就是( C )。 A 80 B 100 C 240 D 270 8、将一个递归算法改为对应的非递归算法时,通常需要使用( A )。 A 栈 B 队列 C 循环队列 D 优先队列 9、一个队列的进队列顺序就是1, 2, 3, 4,则出队列顺序为( C )。 10、在循环队列中用数组A[0、、m-1] 存放队列元素,其队头与队尾指针分别为front与rear,则当前队列中的元素个数就是( D )。 A ( front - rear + 1) % m B ( rear - front + 1) % m C ( front - rear + m) % m D ( rear - front + m) % m 11、一个数组元素a[i]与( A )的表示等价。 A *(a+i) B a+i C *a+i D &a+i 12、若需要利用形参直接访问实参,则应把形参变量说明为( B )参数。 A 指针 B 引用 C 值 D 变量 13、下面程序段的时间复杂度为( C ) for (int i=0;i

数据结构课后习题及解析第六章

第六章习题 1.试分别画出具有3个结点的树和3个结点的二叉树的所有不同形态。 2.对题1所得各种形态的二叉树,分别写出前序、中序和后序遍历的序列。 3.已知一棵度为k的树中有n1个度为1的结点,n2个度为2的结点,……,n k个度为k的结点,则该树中有多少个叶子结点并证明之。 4.假设一棵二叉树的先序序列为EBADCFHGIKJ,中序序列为ABCDEFGHIJK,请画出该二叉树。5.已知二叉树有50个叶子结点,则该二叉树的总结点数至少应有多少个? 6.给出满足下列条件的所有二叉树: ①前序和后序相同 ②中序和后序相同 ③前序和后序相同 7.n个结点的K叉树,若用具有k个child域的等长链结点存储树的一个结点,则空的Child域有多少个? 8.画出与下列已知序列对应的树T: 树的先根次序访问序列为GFKDAIEBCHJ; 树的后根次序访问序列为DIAEKFCJHBG。

9.假设用于通讯的电文仅由8个字母组成,字母在电文中出现的频率分别为: 0.07,0.19,0.02,0.06,0.32,0.03,0.21,0.10 请为这8个字母设计哈夫曼编码。 10.已知二叉树采用二叉链表存放,要求返回二叉树T的后序序列中的第一个结点指针,是否可不用递归且不用栈来完成?请简述原因. 11. 画出和下列树对应的二叉树: 12.已知二叉树按照二叉链表方式存储,编写算法,计算二叉树中叶子结点的数目。 13.编写递归算法:对于二叉树中每一个元素值为x的结点,删去以它为根的子树,并释放相应的空间。 14.分别写函数完成:在先序线索二叉树T中,查找给定结点*p在先序序列中的后继。在后序线索二叉树T中,查找给定结点*p在后序序列中的前驱。 15.分别写出算法,实现在中序线索二叉树中查找给定结点*p在中序序列中的前驱与后继。16.编写算法,对一棵以孩子-兄弟链表表示的树统计其叶子的个数。

数据结构与算法习题库(考前必备)

第一章绪论 一.选择题 1.数据结构被形式地定义为(K,R),其中K是①_B_的有限集合,R是K上的②_D_的有限集合。 ①A.算法B.数据元素C.数据操作D.逻辑结构 ②A.操作B.映象C.存储D.关系 2.算法分析的目的是①C,算法分析的两个主要方面是②A。 ①A.找出数据结构的合理性 B.研究算法中的输入和输出的关系 C.分析算法的效率以求改进 D.分析算法的易懂性和文档性 ②A.空间复杂性和时间复杂性 B.正确性和简明性 C.可读性和文档性 D.数据复杂性和程序复杂性 3.在计算机存储器内表示时,物理地址和逻辑地址相同并且是连续的,称之为(B) A.逻辑结构B.顺序存储结构 C.链表存储结构D.以上都不对 4.数据结构中,在逻辑上可以把数据结构分成:( C )。 A.动态结构和静态结构B.紧凑结构和非紧凑结构C.线性结构和非线性结构D.内部结构和外部结构5.以下属于顺序存储结构优点的是(A )。 A.存储密度大B.插入运算方便 C.删除运算方便D.可方便地用于各种逻辑结构的存储表示 6.数据结构研究的内容是(D )。 A.数据的逻辑结构B.数据的存储结构 C.建立在相应逻辑结构和存储结构上的算法D.包括以上三个方面

7.链式存储的存储结构所占存储空间(A )。 A.分两部分,一部分存放结点值,另一部分存放表示结点间关系的指针 B.只有一部分,存放结点值 C.只有一部分,存储表示结点间关系的指针 D.分两部分,一部分存放结点值,另一部分存放结点所占单元数 8.一个正确的算法应该具有5 个特性,除输入、输出特性外,另外3 个特性是(A )。 A.确定性、可行性、有穷性B.易读性、确定性、有效性C.有穷性、稳定性、确定性D.可行性、易读性、有穷性9.以下关于数据的逻辑结构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A.数据的逻辑结构是数据间关系的描述 B.数据的逻辑结构反映了数据在计算机中的存储方式 C.数据的逻辑结构分为顺序结构和链式结构 D.数据的逻辑结构分为静态结构和动态结构 10.算法分析的主要任务是(C )。 A.探讨算法的正确性和可读性B.探讨数据组织方式的合理性C.为给定问题寻找一种性能良好的解决方案D.研究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 二.解答 设有一数据的逻辑结构为:B=(D, S),其中: D={d1, d2, …, d9} S={, , , , , , , , , , }画出这个逻辑结构示意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