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线测距系统

红外线测距系统
红外线测距系统

红外线测距系统

试验方案

专业: 电子1201

组员:刘强(2012010527)

朱钰(2012010950)时间:2014,6,9

指导老师: 常志强

摘要

红外测距的探测距离较短,一般在几十厘米之内,本文介绍一种基于AT89C 52单片机设计的红外测距仪,可以测量距离,以及计算出被测物体的面积或体积。首先,在绪论中,介绍了红外线及红外传感器的分类和应用、AT89C52单片机的应用与说明以及ADC0804芯片的简介。其次,阐述了与红外测距的工作原理基本结构,对红外测距的发射与接收器件也做了详细说明。再次,介绍了红外测距的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在硬件设计中,介绍了红外测距实现的构想,给出红外测距硬件电路原理图,并说明了红外发射驱动电路、红外接收驱动电路、键盘、A/D转换电路、LCD显示电路工作原理及AT89C52单片机的管脚分配。在软件设计中,说明了整个程序流程及各程序设计函数。最后,是对整个设计的结论,说明了红外测距的可行性。。关键字:红外线单片机 ADC0804i

目录

一.红外测距的工作原理与基本结构 (4)

1.1 红外线发射器件的结构与分类 (4)

1.2 红外线测距的工作原理 (5)

1.3 红外测距系统的基本结构 (5)

二.红外测距的硬件设计 (6)

2.1 红外测距的实现构想 (6)

2.2 系统硬件结构电路图 (6)

2.3 各硬件电路设计 (7)

三.红外测距的软件设计 (9)

3.1 系统软件结构框图 (9)

3.2 误差分析 (19)

四.实验心得 (20)

参考文献 (21)

附录 (21)

一.红外测距的工作原理与基本结构

1.1 红外线发射器件的结构与分类

红外线发射器件是最长用的为红外发光二极管,它与普通发光二极管的结构原理以及制作工艺基本相同,是只有一个PN结的半导体器件,只是所有的材料不同,制造红外发光二极管砷化钾,砷铝钾等,其中应用最多的是砷化钾。红外发光二极管一般采用环氧树脂,玻璃,塑料等封装,除白色透明材料封装外,还可见到用蓝色透明材料封装的,。红外发光二极管按发光功率的大小,可分为小功率,中功率,大功率三种。另外,红外发光二极管除顶面发光型外,还有侧面发光型。小功率管一般采用全塑封装,也有部分是采用陶瓷底座,顶端用玻璃或环氧树脂透镜封装的,中大功率管一般采用带螺纹金属底座,以便安装散热片。随着发光功率得提高,相应体积的管子也增大。

1.1.1红外发光二极管测试方法

用万用表R X 1K档测量,正向电阻在30KΩ左右,反向电阻在200KΩ以上的管子是好的。反向电阻越大,漏电流越小,质量越好。若反向电阻只有几十K Ω,说明管子质量不好,但可使用。若管子的正向的反向电阻都为无穷大或为零,说明管子是废品,不能使用;还可以先把红外发光二极管接到电路中,接通电源后再用手机的摄像头对准红外发光管。可以看到管子发出淡粉色的光,则红外发光二极管好使。

1.1.2 红外光敏二极管原理与分类

我们知道半导体具有光电效应,即用光照半导体,可使半导体的电阻率发生变化。利用半导体的光电效应可以制成光电二极管,不同的半导体材料对不同波长的入射光的响应是不同的。

光敏二极管有顶面受光和侧面受光两种形式。它也是采用塑料、玻璃、环氧树脂等材料封装。

1.1.3 光敏二极管的简单测试

一般用万用表R X 1K档,光敏二极管的正向电阻较普通二极管大些,约十几KΩ左右,反向电阻随光照变化。无光照时(用物体将管子挡住,不让光照射),反向电阻接近无穷大,说明漏电流大。管子的反向电阻至少应在500KΩ以上,有光照射时(在较强日光或灯光下),反向电阻越小越好,一般应在20KΩ以下。

若有光照射时反向电阻为穷大或为零,说明管子是坏的。光敏二极管的引线较长的一根是正极。

1.2红外线测距的工作原理

对某一特定物体距离的测量是光学仪器领域的热门课题之一。红外传感器的测距基本原理为红外发射电路的红外发光管发出红外光,由红外接收电路的光敏接收管接收发射光。根据发射光的强弱可以判断所测的距离,由于接收管接收的光强是随与发光管的距离变化而变化的,因而,距离近则接收光强,距离远则接收光弱。

因为红外线是介于可见光和微波之间的一种电磁波,因此,它不仅具有可见光直线传播、反射、折射等特性,还具有微波的某些特性,如较强的穿透能力和能贯穿某些不透明物质等。红外传感器包括红外发射器件和红外接收器件。自然界的所有物体只要温度高于绝对零度都会辐射红外线,因而,红外传感器须具有更强的发射和接收能力。

1.3 红外测距系统的基本结构

该系统主要由红外发射电路、红外接收电路、A/D转换电路,AT89C52芯片、键盘接口电路及LCD显示电路等组成。其组成框图如图2所示:

图 2

其工作原理为:单片机上电发射红外信号,由键盘控制红外接收电路以及A/D

转换电路的工作,将转换结果通过单片机处理后送到LCD显示屏,显示被测距离。如有需要,也可通过键盘控制测量被测物体的长于宽,从而计算出被测物体的面积或体积,最后将结果显示到LCD显示屏上。

二.红外测距的硬件设计

2.1 红外测距的实现构想

为了实现红外测距,在硬件设计中,我们可以使红外发射驱动电路驱动发射头的红外二极管发出红外光,当红外光由红外接收驱动电路驱动红外接收头的光敏二极管接收到,并通过电压转换,将其转换为可测量的电压值,因为红外光的强度会随距离的缩小而增强,红外接收电路转化的电压值会随之增强。又因为电压与距离成比例,通过对转换的电压的计算,我们可以知道红外发射模块与接收模块的距离。

我们采用LCD显示屏动态显示变化中的距离, LCD显示器与AT89C52芯片的P0口与P2.0-2.2接口相接,在红外接收模块运动过程,AT89C52芯片内部会将电压模拟量通过A/D转换将其转化为可显示的数字量,然后通过LCD显示器显示出。键盘与AT89C52芯片的P3.4、P3.5、P3.6、P3.7引脚相接,通过键盘接口可以实现距离的测量与面积的计算。

2.2 系统硬件结构电路图

整个红外测距系统由AT89C52芯片、红外发射驱动电路、红外接收驱动电路、键盘、A/D转换电路与LCD显示器构成。硬件结构电路图如图3所示:

图3 硬件结构电路图

2.3 各硬件电路设计

2.3.1 红外发射电路

(1)电路组成:红外发射驱动电路是由一个简单的共射放大电路和一个作为开关的三极管电路组成的模块。电路原理如图4所示:

图4

(2)电路工作原理:在共射放大电路中,红外发光二极管TLN205接于共射放

大电路的集电极,与基极和发射极相接的二极管起温度补偿作用。控制管脚Vin 与At89C52芯片管脚P3.3相接。当控制管脚Vin有信号输入时,控制电路的三极管导通,同时整个电路导通,红外发光二极管TLN205发射出红外光。

2.3.2 红外接收电路

(1)电路组成:红外接收驱动电路是由红外接收管TPS708和两个电压串联负反馈

模拟运算放大电路组成的模块。

红外接收驱动电路设计为两极放大是因为在许多情况下,输入信号是很微弱的,要把这样微弱的信号放大到足以带动负载,仅用一级电路放大定是做不到的,必须经多级放大,以满足放大倍数和其他性能方面的要求。并且,根据信号源和负载性质的不同,对各级电路有不同要求,输入级一般要求有尽可能高的输入电阻和较低的静态工作电流。电路图如图5所示:

图 5

(2)电路工作原理:

红外发光管TLN205 发射出的红外光,由红外接收管TPS708 接收,此时TPS708 会产生一个与光强相对应的电流。电流经由LM358 两级放大后,在输出端可以得到一个约为0~3.52V 的模拟电压,作ADC0804的VIN口模拟输入量,进行A/ D 转换,重复等待与检查转换完成标志值是否已为零,最后将转换结果在LCD上显示出来。

2.3.3 A/D转换电路

A/D转换电路如图6所示,由于PROTUES仿真软件不能仿真红外线的发射与接收,故在A/D0804的输入端加一滑变电阻器,来代替红外接收电路产生的0~3.52V模拟电压,经过A/D转换后送到单片机的P1口,从而实现电路的仿真。

图 6

2.3.4 LCD显示电路

LCD与单片机的接口电路如图7所示,单片机通过P0口向LCD输送数据,显示测得的距离。值得注意的是,P0口要接上拉电阻来保证对LCD的成功驱动。

图 7

2.3.5 键盘接口电路

该系统由4个按键控制对距离的测量,如图8所示,按键分别接单片机的P 3.4—P3.7口,低电平有效,分别实现长、宽、高的测量以及面积或体积的计算。

图 8

三.红外测距的软件设计

3.1 系统软件结构

在整个系统运行过程中。当红外系统被启动后,首先,对AT89C52单片机进行初始化。然后,当AT89C52单片机接收到红外接收电路传输的电压信号后,经A/D转换程序,将片外的模拟信号转换为单片机可识别的数字信号,并经电压—距离转换子程序,将变化的电压转换为距离。最后,在动态扫描LCD显示器上显示出来。主程序流程图如图9所示。

图 9

单片机程序如下:

#include

#include

#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

#define uint unsigned int

#define ulong unsigned long

sbit RS=P2^0; //LCD命令/数据端

sbit RW=P2^1; //LCD读/写端

sbit LCDE=P2^2; //LCD使能端

sbit MCP_CS=P2^3; //MCP3001与AT89S52的管脚接线定义sbit MCP_DO=P2^4;

sbit MCP_CLK=P2^5;

uint measure;

uchar flag; //Busy标志

uchar code dis[]={"Measure Start"}; //显示

uchar code dis1[] = {"Distance:"}; //显示表头

uchar code dis2[] = {"0123456789.cm"}; //显示代码

uchar code dis3[]={"Out Measure!"}; //显示

uchar dis_buf[6]; //显示缓冲区

void L_delay(void); //短延时

void delay_ms(uint n); //延时函数

uint read_MCP(void); //读MCP3001

void init_1602(void); //1602初始化函数

void busy(void); //LCD忙标志判断函数

void dat_wrt(uchar dat); //写数据子函数

void cmd_wrt(uchar cmd); //写命令子函数

uint distance(void); //距离计算函数

void lcd_start(uchar start); //设定显示位置函数

void LCD_Clear(void); //LCD清屏函数

uchar dat_adj(uint dat1); //显示数据调整函数

void print(uchar *str); //字符串显示函数

void disp(uint dat); //显示子函数

uint average(void); //算术平均滤波程序

/****************************主函数************************/ main()

{

init_1602();

print(dis); //显示测量开始

delay_ms(1000);

while(1)

{

measure=distance();

disp(measure); //显示高度

delay_ms(100);

}

}

/***********************延时函数***********************/

void delay_ms(uint n)

{

uint j;

while(n--)

{

for(j=0;j<125;j++);

}

}

/**************************短延时***************************/ void L_delay(void)

{

uchar i;

for(i=0;i<5;i++)_nop_();

}

/*********************读MCP3001函数************************/ uint read_MCP(void)

{

uchar i;

uint temp=0;

MCP_CS=1;

L_delay();

MCP_CS=0; //CS置低,开始采样数据

for(i=0;i<13;i++) //读转换的10位数据

{

MCP_CLK=0;

L_delay();

MCP_CLK=1;

temp<<=1;

if(MCP_DO==1)temp|=0x01;

}

MCP_CS=1;

temp&=0x03ff; //获取有效转换值

return(temp);

}

/********************LCD忙标志判断函数*******************/

void busy(void)

{

flag=0x80; //赋初值高位为1 禁止

while (flag&0x80) //读写操作使能位禁止时等待继续检测 {

P0=0xff;

RS=0; //指向地址计数器

RW=1; //读

LCDE=1; //信号下降沿有效

flag=P0; //读状态位高位为状态

LCDE=0;

}

}

/***********************写数据子函数************************/ void dat_wrt(uchar dat)

{

busy(); //检测读写操作使能吗

LCDE=0;

RS=1; //指向数据寄存器

RW=0; //写

P0=dat; //写数据

LCDE=1; //高电平有效

LCDE=0;

/***********************写命令子函数***********************/ void cmd_wrt(uchar cmd)

{

LCDE=0;

busy(); //检测读写操作使能吗

P0=cmd; //命令

RS=0; //指向命令计数器

RW=0; //写

LCDE=1; //高电平有效

LCDE=0;

}

/***********************距离计算函数**********************/ uint distance(void)

{

uint temp1;

temp1=average();

if((temp1>160)&(temp1<960)) //在正常测量范围?

{

temp1=13569/(temp1+7)-4; //转换测量数据

}

else

temp1=0x00ff; //超出测量范围,返回错误标志

}

return(temp1);

}

/**********************算术平均滤波程序********************/ uint average(void)

{

uchar i;

uint av_dat;

ulong ave=0;

for(i=0;i<10;i++) //连续读取10个数据值

{

ave+=read_MCP(); //读转换数据

L_delay();

}

av_dat=(uint)(ave/10); //求平均值

return(av_dat);

}

/***********************1602初始化函数**********************/ void init_1602(void)

{

cmd_wrt(0x01); //清屏

cmd_wrt(0x0c); //开显示,不显示光标,不闪烁

cmd_wrt(0x06); //完成一个字符码传送后,光标左移,显示不发生移位

cmd_wrt(0x38); //16×2显示,5×7点阵,8位数据接口 }

/********************设定显示位置函数********************/ void lcd_start(uchar start)

{

cmd_wrt(start|0x80);

}

/*********************LCD清屏函数************************/ void LCD_Clear(void)

{

cmd_wrt(0x01); //写入清屏指令

delay_ms(1);

}

/********************显示数据调整函数********************/ uchar dat_adj(uint dat1)

{

uchar i;

dis_buf[0]=(uchar)(dat1/10); //十位

dis_buf[1]=(uchar)(dat1%10); //个位

dis_buf[2]=11;

dis_buf[3]=12;

if(dis_buf[0]==0)i=1;

return(i);

}

/**********************字符串显示函数***********************/ void print(uchar *str)

{

while(*str!='\0') //直到字符串结束

{

dat_wrt(*str);

str++; //指向下一个字符

}

}

/**********************显示子函数**************************/ void disp(uint dat)

{

uchar temp,j;

if(dat!=0x00ff)

{

temp=dat_adj(dat);

LCD_Clear();

lcd_start(0x00);

print(dis1); //显示文字

lcd_start(0x45+temp); //确定显示起始位置

for(j=temp;j<4;j++) //写显示数据

dat_wrt(dis2[dis_buf[j]]);

}

else

{

LCD_Clear();

lcd_start(0x42+temp); //确定显示起始位置

print(dis3);

}

}

3.2 误差分析

由于红外接收管相当于一个光敏二极管,因此系统受外界光线的干扰很大。自然界的所有物体只要温度高于绝对零度都会辐射红外线,如果阳光或者其他较强的光线照射在接收器上,有可能会使内部器件处于饱和状态,从而也会导致传感器发生错报情况,另外,日光灯也会产生红外噪声信号。因此,所设计的系统在不同的条件下所测量的结果会有所差别。

图10是用matlab软件画出的所测电压对应的不同距离值,图中横坐标代表电压值,纵坐标是距离,单位是cm。从图中可以看出,电压与距离并不是线性关系,而是一条相对平滑的曲线。

图 10

四.实验心得

最终的红外测距系统可以实现0—10cm的近距离测量,测量误差为0.5cm,可以计算出被测物体的距离。在测量距离精度方面,还有待于改进。

通过这次实习设计使我懂得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重要,只有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起来,从理论中得出结论,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设计的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也让我意识到自己的不足。由于时间的限定,再加上本人水平有限,红外测距仪尚存在不足之处,测量精度不够高,受外界光线影响较大,并没有达到老师所期望的指标。

转眼间一个月的期限已近在眼前,翻看一下自己的实习日记,一路走来,从最开始的好奇,到枯燥,到绝望,再到出成果的欣喜,虽然很辛苦,但总算是自己通过自己的努力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做出来了一件东西,所受的苦,也值了。

这一个月的实习经历对我来说是十分宝贵的,通过一个月的努力,终于顺利完成了以前从未完成过的事情,让我明白了科研过程的艰辛,虽然枯燥,但必须带着严谨而又坚持的态度,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走,才可能走向成功。同时也证明了自己大学的理论知识没有白学,虽然成果很小,但我相信,自己已经不是那个什么都不会做的学生了。感谢学校给了我这次历练自己的机会,感谢老师的严格要求,感谢同学的热心帮助,陪我渡过了这段苦中有甜的日子。

红外线测距仪测量原理

红外线测距仪测量原理 测距仪是一种航迹推算仪器,用于测量目标距离,进行航迹推算。测距仪的形式很多,通常是一个长形圆筒,由物镜、目镜、测距转钮组成,用来测定目标距离。测距仪是根据光学、声学和电磁波学原理设计的,用于距离测量的仪器。 红外测距仪的分类有激光红外,红外和超声波三种,目前测距仪主要是指的激光红外测距仪,红外测距仪和超声波测距仪由于测量距离有限,测量精度很低目前已经被淘汰。激光红外测距仪是利用激光对目标的距离进行准确测定的仪器。激光红外测距仪在工作时向目标射出一束很细的激光,由光电元件接收目标反射的激光束,计时器测定激光束从发射到接收的时间,计算出从观测者到目标的距离。 测距仪有测量距离和测量精度,同时又是电子设备,所以品牌的选择非常重要,国际知名品牌的测距仪,在性能上会远优于杂牌的激光红外测距仪。 一.测距仪分类 测距仪从测距基本原理,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1. 激光测距仪 激光测距仪是利用激光对目标的距离进行准确测定的仪器。激光测距仪在工作时向目标射出一束很细的激光,由光电元件接收目标反射的激光束,计时器测定激光束从发射到接收的时间,计算出从观测者到目标的距离。 激光测距仪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测距仪,激光测距仪又可以分类为手持式激光测距仪(测量距离0-300米),望远镜激光测距仪(测量距离500-20000米)。 目前市面上主流的都是激光测距仪,手持式激光测距仪全球前两大品牌是徕卡和博世,右图就是一款主流的手持式激光测距仪。 望远镜激光测距仪,为远距离激光测距仪,目前在户外使用相当广泛,望远镜激光测距仪全球前四大品牌是图雅得、博士能、奥尔法和尼康。四个品牌在产品上各有特点,2013年,美国激光技术杂志公布的数据,2013年全球单品销售冠军是图雅得SP1500,这款测距仪测量精准,反应速度快捷。 2. 超声波测距仪

sharp红外测距传感器

红外测距传感器:Sharp红外传感器的原理以及使用技巧 2009-02-23 21:20 在过去几年中,Sharp开发了很多种红外距离传感器。这些传感器不但体积小,功耗也很低。这篇文章就简单的介绍一下这些传感器的不同点,使用方法,接口方法以及一些使用上的小技巧。 工作原理: Sharp的红外传感器都是基于一个原理,三角测量原理。红外发射器按照一定的角度发射红外光束,当遇到物体以后,光束会反射回来,如图1所示。反射回来的红外光线被CCD检测器检测到以后,会获得一个偏移值L,利用三角关系,在知道了发射角度a,偏移距L,中心矩X,以及滤镜的焦距f以后,传感器到物体的距离D就可以通过几何关系计算出来了。

图1:三角测量原理 可以看到,当D的距离足够近的时候,L值会相当大,超过CCD的探测范围,这时,虽然物体很近,但是传感器反而看不到了。当物体距离D很大时,L值就会很小。这时CCD检测器能否分辨得出这个很小的L值成为关键,也就是说CCD 的分辨率决定能不能获得足够精确的L值。要检测越是远的物体,CCD的分辨率要求就越高。 非线性输出: Sharp GS2XX系列的传感器的输出是非线性的。没个型号的输出曲线都不同。所以,在实际使用前,最好能对所使用的传感器进行一下校正。对每个型号的传感器创建一张曲线图,以便在实际使用中获得真实有效的测量数据。下图是典型的Sharp GP2D12的输出曲线图。 图2:Sharp GP2D12输出曲线 从上图中,可以看到,当被探测物体的距离小于10cm的时候,输出电压急剧下降,也就是说从电压读数来看,物体的距离应该是越来越远了。但是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想象一下,你的机器人本来正在慢慢的靠近障碍物,突然发现障碍

超声波测距传感器(硬件件篇)

自制一个由你掌控的 —— 超声波测距传感器(硬件篇) 一、背景 四年多前,我曾尝试自己制作一个超声波测距传感器。 当时是想为 LEGO 的 RCX 配套,因为我是Semia 的技术支持,那时RCX 还没有配置任何测距传感器。由于可查阅的资料有限,且不详细,最后以失败告终 /(也许在网络搜索上我属于“菜鸟”)。 为了达到目的,只好选用了 Sharp 公司的 GP2D12。但自制超声波测距传感器的愿望一直没被遗忘。一是觉得超声波用于测距从原理上讲应该效果不错(GP2D12的测距范围太小,只有 10 — 80 cm);二是市售成品不够灵活,为了适应它还得做转换接口,费力耗财。 前段时间协助一个单位搞项目,涉及到超声波测距;有幸的是解剖了一款进口的超声波测距传感器 —— SensComp公司的6500,使我对相关原理和技术有了比较透彻的了解。 本想项目结束后立刻动手设计一个自己的传感器,后因忙于“圆梦小车”耽搁了。 现在圆梦小车已初具雏形,可以腾出一点时间,而且小车也需要一些传感器与之配套,便着手实现了这个夙愿。

基于嵌入之梦工作室的宗旨 —— 为学习单片机的大学生服务,将设计和制作的细节与大家分享,希望能有助于读者做出属于你自己的超声波传感器,也让和我有类似想法的人不至于再次失望于网络。 二、需求分析 ?能在测距范围上弥补 GP2D12 的不足,将距离延伸到 80cm以外; ?可以提供给大学生和爱好者 DIY,具有学习功能; ?方便自己随时修改程序,使学习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成品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可方便的应用于小车等需要测距的装置上。 三、概要设计 总体设计参照 SensComp公司(https://www.360docs.net/doc/c86057502.html,)6500测距模块,其核心是两片专用的超声波测距IC:TL851和TL852。 TL852是一片专门设计用于超声波接收、放大、检测的芯片,集成了可变增益、选频放大器,可通过四根控制线变换11级增益,对于检测超声波信号十分有效。 TL851 与TL852 配套,它可实现超声波发射及控制TL852的增益变换,通过定时控制增益,使TL852的增益与回波时间相匹配,一方面提高了检测的灵敏度,同时减小了干扰。 如果不能随时间变换增益,为增加检测距离,就需要加大灵敏度;而开始时灵敏度就很高,无疑会收到一些不想要的信号。(6500测距模块的相关资料及芯片资料见附件) 解剖此模块时,对TL852的功能十分感兴趣,当初我制作时就是“栽”在这个环节;而TL851的功能基本属数字控制范畴,输出还需要配合单片机才能得到结果,接口也不是十分灵活,笔者认为完全可以用单片机替代。 所以,本次设计的主要改变就是用单片机替换6500模块的TL851。 单片机还是选用圆梦小车所用的STC12系列,一是考虑是51兼容,符合国内多数教材;二是下载程序方便。此次选用的是 STC12LE4052(4K FlashROM,256 RAM)。考虑体积因素,选择了SOP20封装。

浅谈电流行波测距的实践应用

浅谈电流行波测距的实践应用 发表时间:2017-11-17T10:12:37.387Z 来源:《电力设备》2017年第20期作者:李青宁进荣 [导读] 摘要:针对广西玉林网区220kV输电网络中地形复杂、故障类型多样、测距精度不高、巡线困难、难以及时准确定位故障点的情况,通过对已投入运行一年多的SDL-7002电流行波测距装置获取的暂态录波故障数据进行分析,熟悉电流行波测距的原理及特点。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玉林供电局广西玉林 537000) 摘要:针对广西玉林网区220kV输电网络中地形复杂、故障类型多样、测距精度不高、巡线困难、难以及时准确定位故障点的情况,通过对已投入运行一年多的SDL-7002电流行波测距装置获取的暂态录波故障数据进行分析,熟悉电流行波测距的原理及特点。装置现场实际运行结果表明,利用电流行波测距原理对故障线路的故障点进行定位的方式,测距精度高、故障点定位准确。 关键词:电流行波;巡线;暂态 0引言 输电线路的故障类型主要分为两类,即瞬时性故障和永久性故障[1]。瞬时性故障占绝大多数,通过重合闸可快速恢复供电,但故障点往往是薄弱点,须尽快找到并加以处理,以避免二次故障危及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对于永久性故障,则须尽快查明故障线路定位故障点并及时排除,故障排除时间的长短直接影响到供电系统的可靠性和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排除时间越长,停电损失越大,对整个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冲击也越大。 1行波测距原理 输电线路故障时故障点会产生向线路两端传播的行波,包括电压行波和电流行波。暂态行波所涵盖的频带很宽,从几百赫兹到几百千赫兹。为了在二次侧装置上很好的观察到线路上的暂态行波信号,要求电压和电流信号的变换回路要有足够快的响应速度。常规的电容式电压互感器截止频率较低,不能真实地传变高频行波信号;而现场电压暂态信号的获取可以通过将一个电感线圈串入CVT的接地导线中来抽取线路电压暂态信号,或者采用专门研制的行波传感器来耦合线路侧CVT接地导线上的电流暂态信号,从而间接的反映线路电压暂态信号[4-5]。分析表明,直接采集电流互感器二次侧的电流信号比通过各种耦合设备采集电压或者电流暂态信号更具有优越性。 电力线路发生故障时,由于故障点电压的突变,在线路上将出现电弧暂态行波过程,故障暂态行波过程可以利用叠加原理来分析。根据叠加原理,在故障瞬间,相当于在故障点突然附加一个与故障前电压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虚拟电源,如图2-1所示。故障暂态行波过程的波源就是此突然并与故障点的附加电压源。该附加电压源产生的初始行波浪涌将以接近光速的速度向两个方向传播,并在故障点和系统中,在其他波阻抗不连续的点之间来回反射和折射,直到进入稳态[6]。 图2-1 初始行波产生示意图 2 测距系统的硬件实现要求 输电线路行波故障测距法早期利用电子计数器或者阴极射线示波器来测量暂态行波的到达时刻和传播时间。随着现代微电子技术在行波测距系统中的应用,使得对电压和电流暂态信号的高速采集和大容量存储成为可能;GPS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为测距系统提供了可用的时钟源基础;现代通信技术的应用为现代行波测距系统提供了通信保障;DSP技术的应用则促进了各种实时高性能行波故障测距算法的发展。 3现场测距案例 2014年7月11日14时12分10秒,220kV雄陆线发生C相单相接地故障,装设在陆川站和雄鹰站的电流行波测距装置成功测得故障点距离陆川站17.482km(实际位于17.662km),距离雄鹰站10.638km(实际为10.458km),双端测距误差为0.18km; 本文以雄陆线发生的故障数据为例,对SDL-7002采集到的电流行波数据进行故障点分析。双端测距中只需利用其两侧的首波头进行双端测距,无须对后续的反射波等干扰叠加后的波形进行分析。 根据录波文件中的绝对时间,计算得到双端测距结果为距陆川站17.482km(实际17.662km),距雄鹰站10.638km(实际10.458km),双端测距误差为0.18km。 综上所述,双端测距由于不考虑后续故障点的反射波、对端及相邻线路母线的反射波等因素的影响,只对故障点产生的首波头进行数据的分析和测距,因而测距分析相对简单。而对于单端测距来说,由于故障点位置、现场接线方式以及故障类型等的不同,单端波形差异性很大,无法保证现场测距的实用性和可靠性,在现场实际应用中单端测距方法往往作为双端测距的补充方法使用。 4结论 基于电流行波测距原理的行波测距方法具有不需要额外附加耦合设备、不受互感器截至频率影响等特点,测距速度快,现场操作方便,易于实现。通过对现场装设的SDL-7002电流行波测距装置在实际运行中的录波数据的分析表明,电流行波测距可靠性高、故障点定位准确。在电流行波测距算法中,双端测距算法不受现场接线方式、不考虑后续反射波等的影响,测距准确,而单端测距方法容易受故障类型、现场接线方式等因素的影响,实际运行中单端测距常作为双端测距的补充加以使用。 参考文献: [1]何骏.基于B/S模式的行波测距系统在地区电网中的应用[D],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2]吴刚,林湘宁.通用行波测距修正方法[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1,31(34):142-149.术.2010,34(1):203-207. [3]郑州,吕艳萍,王杰,吴凡.基于小波变换的双端行波测距新方法[J],电网技术.2010,34(1):203-207.

基于单片机的红外测距系统设计-开题报告

武汉大学珞珈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基于单片机的红外测距系统设计 系:电子信息科学系学号: 20100802041 姓名:钱源 一、论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红外线是不可见光,是电磁波的一种形式,可以用来进行距离的测量,其应用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进入了许多新领域,而在测距方面先后出现了激光测距、微波雷达测距、超声波测距及红外线测距。其中激光测距是靠激光束照射在物体上反射回来的激光束探测物体的距离。由于受恶劣的天气、污染等因素影响,使反射的激光束在一定功率上探测距离比可能探测的最大距离减少一半左右,损失很大,影响探测的精确度;微波雷达测距技术为军事和某些工业开发采用的装备和振荡器等电路部分价格昂贵,现在几乎还没有开拓民用市场;超声波测距在国内外已有人做过研究,由于采用特殊专用组件使其价格高,难以推广;红外线作为一种特殊的光波,具有光波的基本物理传输特性—反射、折射、散射等,且由于其技术难度相对不太大,构成的测距系统成本低廉,性能优良,便于民用推广。另外红外测距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在很多领域都可以用到红外测距仪。红外测距一般具有精确度和分辨率高、抗干扰能力强、体积小、重量轻等优点,因而应用领域广、行业需求众多,市场需求空间大。 红外测距的研究就非常有意义了。红外线测距仪指的就是激光红外线测距仪,红外测距仪----用调制的红外光进行精密测距的仪器,测程一般为1-5公里。在100米以内则超声波测距更有优势,但是超声波测距的距离一般无法测量1米以内,而红外测距则可以这一段距离的不足,而且有着不错的精度,在本课题中研究的就是这一类情况的红外线测距。 二、国内外关于该论题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国内: 根据《国内近年来红外光电测距仪的发展情况》,随着国家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和测量工作的需要,近年来国内一些光学仪器厂和电子仪器厂分别从瑞典、瑞士和日本等国引进几种红外测距仪组装线,组装测距仪,我国有关工厂和院校近年来也研制出一些产品。由于微处理机在国产测距仪上的应用,大大缩小了仪器的体积,同时也减少了出故障的几率,使得国产测距仪的性能和质量都较过去有很大的提高。在国家“六·五”计划攻关中,常州第二电子仪器厂研制的DCHZ 型多功能红外测距仪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该产品经国家测绘局测绘科学研究所光电测距仪检测巾心进行全面质量鉴定后认为:该仪器外型美观、体积小、重量

红外测距传感器的原理与设计最终版

红外测距传感器的原理与设计 摘要: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进入了许多新领域,而在测距方面先后出现了激光测距、微波雷达测距、超声波测距及红外线测距。为了实现物体近距离、高精度的无线测量,我采用红外发射接收模块作为距离传感器,单片机作为处理器,编写A/D转换、显示以及与PC机的通信程序,开发了一套便推式的红外距离测量系统,系统可以高精度的实时显示所测的距离,并且可以将距离量通过串口发送到PC机显示处理、本系统结构简单可靠、体积小、测量精度高、方便使用,另外本系统形成了一套完善的软硬件开发平台,可以进行扩展、移植和做进一步的开发。 关键词:红外测距;68HC11E1;A/D转换;

目录 一、绪论 (1) 1.1设计背景 (1) 1.2红外线简介 (1) 1.3红外线传感器概述 (2) 1.3.1 红外线传感器系统介绍 (2) 1.3.2 红外线传感器的分类 (4) 1.3.3 红外线传感器的应用 (7) 二、红外测距的方法和原理 (8) 2.1几种红外测距原理及选择 (8) 2.1.1 相位测距原理 (8) 2.1.2 PSD测距原理 (11) 2.1.3 带运动机构的双象比较法原理 (11) 2.1.4 时间差测距法原理 (11) 2.1.5 反射能量法原理 (11) 2.1.6 红外测距原理的选择 (12) 2.2红外测距系统的工作原理 (12) 三、红外测距的基本结构及系统框图 (13) 3.1红外测距的过程 (13) 3.2红外测距系统框图 (14) 3.3主要元件分析 (14) 3.3.1 红外线发射器件 (14) 3.3.2红外线光敏二极管 (15) 四、红外测距硬件电路设计 (17) 4.1单片机最小系统 (17) 4.2红外发射电路设计 (19) 4.3红外接收放大电路设计 (21) 4.4电源电路 (23) 4.5数码管显示电路 (27) 五、软件模块设计 (28) 5.1程序设计步骤 (28) 5.2软件设计框图: (29) 5.3红外测距A/D转换程序 (29) 六、测量精度分析 (31)

红外测距防撞系统

基本原理 红外线发射器不断发射出频率为40 kHz 的红外线,经障碍物反射,红外线接收器接收到反射波信号,并将其转变为电信号。测出发射波与接收到反射波的 时间差t ,即可求出距离s : s =12 ct (1) 式中, c 为光速度,一般取3 ×108 m/ s。本文采用“计数”方式,通过单片机处理进行测量,其基本原理是:红外线发射器始终处于发射红外线的状态,当红外接收器第一次接收到障碍物反射回的红外线时,经电路处理单片机给出一个计数启动信号,单片机的计数器开始以一定频率计数;当红外线接收器第二次接收到反射回的红外线时,经电路处理单片机给出一个停止计数脉冲,计数器停止计数。通过编程,单片机自动处理,用脉冲的周期T 乘以脉冲数n 就得到发射 红外线到接收红外线的时间差t ,即: t = nT (2) (2) 式代入(1) 式就得测量距离。 系统的建立 根据以上的测距原理,设计出系统的基本框图如图1 图1 红外线测距系统基本框图 红外发射电路发射出40 kHz 频率的红外线,当遇到障碍物红外线发生漫反射,红外线接收电路第一次接收到反射的红外线时,给单片机一个信号脉冲,启动单片机内的计数器,计数器置位进入计数状态;当接收电路第二次接收到反射器的红外线时,经单片机处理给出一个信号脉冲,使计数器停止计数,数据被锁存,然后经单片机处理,将测量的距离显示在显示器上。 基本特点 本文研究的汽车红外防撞系统吸收了国内外各种测距仪的部分特点,结合我国汽车电子工业发展方向和现有电子技术基础上而设计出来的,具有以下特点: 1) 汽车在行进中能自动连续跟踪显示障碍物的距离; 2) 在交通量较大的高速公路的车间距离一般为30~50 m ,本装置设置极限全距离为30 m , 当探测的车间距为30 m 时,发出警告声提醒驾驶员注意刹车; 3) 探测的车间距为20 m 时,给出自动刹车信号; 若装有自动刹车装置,则自动刹车减速。

实验二红外测距传感器实验

信息工程学院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 实验项目名称: 实验二 红外测距传感器实验 实验时间: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实 验 目 的 1. 学习 CC2530 单片机 ADC 模块的使用。 2. 学习红外测距传感器的使用。 二、实 验 原 理 1. CC2530 节点与红外测距传感器的硬件接口 红外线测距传感器模块GP2Y0A21YK0F

(1). 红外测距传感器模块(GP2Y0A21YK0F)引脚 OUT:模拟量输出接口(AD 模块) GND:外接GND VCC:数字量输出接口(0 和1) 外接5V 电源 (2). 传感器模块与CC2530 模块之间的连接 2. ADC (1). 简介 CC2530单片机的ADC支持多达14位的模拟数字转换,具有多达12位的ENOB(有效数字位)。它包括一个模拟多路转换器,具有多达8个各自可配置的通道;以及一个参考电压发生器。转换结果通过DMA写入存储器。还具有若干运行模式。ADC模块的方框图如下所示: ADC的主要特性如下:

●可选的抽取率,这也设置了分辨率(7到12位) ●8个独立的输入通道,可接受单端或差分信号 ●参考电压可选为内部单端、外部单端、外部差分或A VDD5 ●产生中断请求 ●转换结束时的DMA触发 ●温度传感器输入 ●电池测量功能 (2). 寄存器简介 本次实验中主要涉及到ADC模块的寄存器:

数据的换算: 例如:在CC2530 中配置ADC 的参考电压为A VDD5(3.3V),抽取率为512(12 位有效数据),由于在实验中采用单端转换方式,所以实际数据只有11 位。这时,ADC 采集到的数据记为x,则 ADC采集数据转换为电压(单位:V):V = x * 3.3 / 2048 3. GP2Y0A21YK0F 红外测距传感器 (1). 概述 夏普GP2Y0A21YK0F 测距传感器是基于PSD 的微距传感器,其有效的测量距离在80cm 内,有效的测量角度大于40 度,输出信号为模拟电压,在0 到8cm 左右的范围内与距离成正比非线性关系,在10-80cm 的距离范内成反比非线性关系,平均功耗为30mA,反应时间约为5ms,并且对背景光及温度的适应性较强。GP2Y0A21YK0F 传感器的默认的测距分辨率为1mm。

超声波传感器测距仪设计报告(全)-张哲铭

单片机、传感器、印制电路板 课程整合实训 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 技术报告 (2013——2014 学年第二学期) 项目名称:超声波测距仪设计 指导教师:卢建声,曾庆波,代瑶 专业:微电子技术 班级:12微电子 组长:张哲铭 组员:高金阁,李雨泽,苏程龙黑龙江信息技术职业学院·电子工程系

目录 任务书......................................................................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工作任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工作目标 (3) 三、主要设计内容 (3) 1.原理设计 (3) 2.原理框图 (3) 3原理图 (4) 4元件清单 (4) 五、提交成果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原理设计与技术路线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原理图绘制......................................................... 错误!未定义书签。 2、PCB图绘制.......................................................... 错误!未定义书签。 3、单元电路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4、整机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 (6) 六、总结报告 (10) 附录 (13) 超声波测距仪设计

加查变电站行波测距装置安装调试记录概要

加查站行波测距装置调试记录 XC-2000输电线路故障行波测距系统,利用输电线路故障时产生的暂态电流行波信号,测定各种输电线路故障的距离,适用于110-500kV 输电线路。 系统验收 系统安装、调试完成后,要验证装置能否正常工作。因现场无法产生行波, 不具备做测距的试验,故仅作装置启动、数据传输及波形分析等,以检验系统的各项功能,同时向用户出具试验报告。 试验原理如图5.1所示。在电源接通用的瞬间,通过电容产生一脉冲电流信号,经电流互感器进入XC21的一电流端子, XC21启动,并记录下电流信号。然后装置自动将信息传送到工控机中,通过行波测距软件,即可看到试验产生的信号。 图5.1 装置试验原理 5.1准备工作 1. 试验前,请先检查以下设置:

a 电源线是否正确连接到XC-2000机柜中; b 各装置间信号是否连接正确; c GPS 天线是否安装到正确位置; d 系统运行是否正常; e 系统是否能正确将电流输入到XC-2000中; f 电话线是否正确连接到XC-2000系统内MODEM 上; 2. 请先给各分站机柜内工控机上电,检查XCF-2000软件是否能正常运行,并 确保各参数设置正确; 5.2试验步骤 1. 安装系统,确认无误后,上电。 2. 整定各分站GPS2000的RS422口的波特率为2400bps ,等待其同步后,进行下一个步骤。 3. 整定各分站XC-21的波特率为19200bps ,整定其待测的线路长度;整定其时钟,看能否被时钟同步。 4. 检查各分站后台机与前置机能否通讯,检查各分站之间、及其与主站之间能否正常通讯。 5. 模拟行波信号启动测距系统,检查分站能否正常启动,检查其启动时间、波形等,稍候,分站之间互相交换数据,并按照以下表格进行试验记录: 6. 检查系统启动报警、异常报警功能。 7. 可重复步骤多次。 8. 记录下整个试验的结果。(见附件)

红外测距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使用

光电检测技术与应用 论文 题目:红外测距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使用 院系:机电工程学院 班级:测控xxxx 完成日期:2017/5/6 小组:第x组 小组成员:xxxxxxxxxx 红外测距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使用 摘要: 利用光的反射性质,将光学系统与电路系统相结合可以制作避障传感器,通过单片机的控制,可以完成智能车在运行过程中,对障碍物的处理。避障传感器基本原理:利用物体的反射性质。在一定范围内,如果没有障碍物,发射出去的红外线,因为传播距离越远而逐渐减弱,最后消失。如果有障碍物,红外线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到达传感器接收头。传感器检测到这一信号,就可以确认正前方有障碍物,并送给单片机,单片机进行一系列的处理分析,协调车轮或者舵机工作,完成躲避障碍物的动作。 关键字:光电检测技术、智能车、测距、红外测距传感器、单片机 一、引言 光电检测作为光学与电子学相结合而产生的一门新兴检测技术,主要包括光信息获取、光电变换、光信息测量以及测量信息的智能化处理等,具有精度高、速度快、距离远、容量大、非接触、寿命长、易于自动化和智能化等优点,在国民经济各行业中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如光扫描、光跟踪测量,光纤测量,激光测量,红外测量,图像测量,微光、弱光测量等,是当前最主要和最具有潜力的光电信息技术。

二、光电检测技术的概念 光电检测技术是光学与电子学相结合而产生的一门新兴检测技术。它主要利用电子技术对光学信号进行检测,并进一步传递、储存、控制、计算和显示。光电检测技术从原理上讲可以检测一切能够影响光量和光特性的非电量。它可通过光学系统把待检测的非电量信息变换成为便于接受的光学信息,然后用光电探测器件将光学信息量变换成电量,并进一步经过电路放大、处理,以达到电信号输出的目的。然后采用电子学、信息论、计算机及物理学等方法分析噪声产生的原因和规律,以便于进行相应的电路改进,更好地研究被噪声淹没的微弱有用信号的特点与相关性,从而了解非电量的状态。微弱信号检测的目的是从强噪声中提取有用信号,同时提高测系统输出信号的信噪比。 光电检测技术的系统机构比较简单,分为信号的处理器,受光器,光源。在实际检测过程中,受光器在获得感知信号后,就会被反映为不同形状、颜色的信号,同时根据这些器件所处在的不同位置,就能够将他分为反射型与透过型的两种比较的模式。光电检测的媒介光应当是自然的光,例如白炽灯或者萤光灯。特别是随着这些技术的发展,光电技术也取得的非常好发展。由于投光器在发出光后,会以不一样的方式触摸这些被检测物中,直到照射到检测系统中的受光器中,同时受光器在此刺激下,会产生一定量的电流,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光敏性的原件,实际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有三极管、二极管。 三、光电检测技术的应用 智能车方面的应用、家庭扫地机器人方面的应用:利用光的反射性质,将光学系统与电路系统相结合可以制作避障传感器,通过单片机的控制,可以完成智能车在运行过程中,对障碍物的处理。避障传感器基本原理:利用物体的反射性质。在一定范围内,如果没有障碍物,发射出去的红外线,因为传播距离越远而逐渐减弱,最后消失。如果有障碍物,红外线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到达传感器接收头。传感器检测到这一信号,就可以确认正前方有障碍物,并送给单片机,单片机进行一系列的处理分析,协调车轮或者舵机工作,完成躲避障碍物的动作。 四、常用光电检测器件:红外测距传感器 原理:其输出为电压数值,通过公式L?=?(6762/(9-X))-4可计算出小车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

基于STM32的红外测距系统设计学士学位论文

基于STM32的红外测距系统设计 摘要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很多新的领域,为了实现对物体近距离、高精度的无线测量,本论文对红外测距领域进行了研究。本论文采用单片机作为处理器,编写A/D转换程序及LCD显示程序,红外传感器作为工作模块,完成一套高精度显示、实时测量的红外测距系统。本系统结构简单、体积小、测量精度高、成本低、方便使用。 本论文所介绍的是一种基于STM32单片机并运用日本夏普公司型号为GP2Y0A21的红外传感器所设计的红外测距系统。首先,介绍红外线及红外传感器的分类及应用、STM32单片机的简介与功能;其次,阐述红外测距系统工作原理及基本结构并对单片机、红外传感器、LCD液晶显示屏的工作电路做了介绍;再次,对系统进行了整体设计构想,先后对系统硬件及软件进行设计,并对整个系统的功能进行了调试。最后对整个设计进行总结,说明红外测距系统实现的可行性。 关键词红外测距;单片机;A/D转换;LCD

STM32-based infrared ranging system design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re are many new areas,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object close range, high-precision wireless measurement,this topic of infrared ranging is studied. This topic using SCM as the processor, to write A/D converter and LCD display program, an infrared sensor as a working module, complete set of precision display, real-time measurement of infrared ranging system. This system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small size and high accuracy, low cost and convenient use. This paper introduced is based STM32 microcontroller and use of Japan's Sharp Corporation model GP2Y0A21 infrared sensor designed infrared ranging system. Firstly, introduce the classific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infrared distance measurement,it also introduces the function of STM32 microcontroller. Then illustrate the work theory and basic structure of it and introduce the LCD screen and work circuit. Again, the system has carried on the overall design idea, successively on the system hardware and software design, and probes into the function of the whole system debugging. Finally, summarize the entire design to illustrate the feasibility of infrared distance measurement. Keywords Infrared range, SCM, A/D converter, LCD

测距传感器分类特点

测距传感器编辑 本词条缺少信息栏、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编辑吧!超声波传感器是利用超声波的特性研制而成的传感器。超声波是一种振动频率高于声波的机械波,由换能晶片在电压的激励下发生振动产生的,它具有频率高、波长短、绕射现象小,特别是方向性好、能够成为射线而定向传播等特点。 目录 1分类 2原理 3应用 1分类 编辑 超声波测距传感器 激光测距传感器 红外线测距传感器 24GHZ雷达传感器 2原理 编辑 超声波测距传感器原理: 超声波对液体、固体的穿透本领很大,尤其是在阳光不透明的固体中,它可穿透几十米的深度。超声波碰到杂质 24GHZ雷达传感器RFbeam 或分界面会产生显著反射形成反射成回波,碰到活动物体能产生多普勒效应。因此超声波检测广泛应用在工业、国防、生物医学等方面以超声波作为检测手段,必须产生超声波和接收超声波。完成这种功能的装置就是超声波传感器,习惯上称为超声换能器,或者超声探头。激光测距传感器工作原理: 激光传感器工作时,先由激光二极管对准目标发射激光脉冲。经目标反射后激光向各方向散射。部分散射光返回到传感器接收器,被光学系统接收后成像到雪崩光电二极管上。雪崩光电二极管是一种内部具有放大功能的光学传感器,因此它能检测极其微弱的光信号。记录并处理从光脉冲发出到返回被接收所经历的时间,即可测定目标距离。激光传感器必须极其精确地测定传输时间,因为光速太快。 红外线测距传感器工作原理: 红外测距传感器利用红外信号遇到障碍物距离的不同反射的强度也不同的原理,进行障碍物远近的检测。红外测距传感器具有一对红外信号发射与接收二极管,发射管发射特定频率的红外信号,接收管接收这种频率的红外信号,当红外的检测方向遇到障碍物时,红外信号反射回来被接收管接收,经过处理之后,通过数字传感器接口返回到机器人主机,机器人即可利用红外的返回信号来识别周围环境的变化 24GHZ雷达测距传感器原理: FSK测运动物体[1] FMCW测静止和运动物体 [1]

红外测距

红外测距系统的基本结构 该系统主要由红外发射电路、红外接收电路、A/D转换电路,AT89C52芯片、键盘接口电路及LCD显示电路等组成。其组成框图如图所示 红外测距系统工作流程 在整个红外测距系统工作中,当系统被接入启动电源后,首先,对STM32单片机进行初始化,当单片机接收到红外传感器 GP2Y0A21传输的模拟电压信号后,经过A/D转换电路,将输入单片机的模拟电压信号Vout转换为单片机可识别的数字信号,并经过电压距离转换程序,转换出要测量的距离,然后通过10次均值滤波来提高测量的精确度,最后在通过液晶显示屏LCD显示出测量结果。 为了实现红外测距,在硬件设计中,我们可以使红外发射驱动电路驱动发射头的红外二极管发出红外光,当红外光由红外接收驱动电路驱动红外接收头的光敏二极管接收到,并通过电压转换,将其转换为可测量的电压值,因为红外光的强度会随距离的缩小而增强,红外接收电路转化的电压值会随之增强。又因为电压与距离成比例,通过对转换的电压的计算,我们可以知道红外发射模块与接收模块的距离。我们采用LCD 显示屏动态显示变化中的距离, LCD显示器与AT89C52芯片的P0口与P2.0-2.2接口相接,在红外接收模块运动过程,AT89C52芯片内部会将电压模拟量通过A/D转换将其转化为可显示的数字量,然后通过LCD显示器显示出。通过键盘接口可以实现距离的测量与面积的计算。

系统硬件结构电路图 红外测距的硬件设计红外收发模块 红外发送管是用于发送信号,经过障碍物将信号反射,红外接收管接收到反射回来的信号,然后根据信号强弱将对应的电压值显示在显示模块上,并将此时的距离记录下来。然后整改程序,用红外收发模块进行测距,就可在显示模块上显示出红外接收管接收的 信号强度对应的距离值。 如图所示GP2Y0A02YK0F有3个端口,其中VCC接信号输入,VO接MCP3001的IN+,GND接地线。GP2Y0A02YK0F测量范围在20cm-150cm之间,测量误差小于0.5cm。是一个距离测量传感器单元,PSD的集成组合构成(位置敏感探测器),IRED(红外发光二极管)和信号原理电路。由于采用三角测量方法,各种物体的反射率,对环境 温度和工作时间距离检测不容易产生影响。 复位系统 单片机复位系统就是让程序计数器回到0000h这个地址,程序重头开始执行,将一些 寄存器、存储单元都置为初始设定值,单片机复位的形式有很多种,比如上电复位、 看门狗复位、手动复位等等。本开发板运用的是外接电路来手动复位,如图8所示,STM32单片机采用低电平复位,使复位开关RESET按下单片机接入低电平即完成复位操作。 A/D转换模块 A/D 转换器按照转换的原理可分为直接A/D 转换器和间接A/D 转换器两种类型。直接A/D 转换器,就是把模拟信号直接转换成数字信号,比如逐次逼近型。间接A/D 转换

基于STM32的电涡流测距传感器设计

2019年4月基于STM32的电涡流测距传感器设计 伍凯(安徽工程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安徽芜湖241000;合肥芯碁微电子装备有限公司,安徽合肥230000) 【摘要】电涡流式传感器是一款很经典的非接触式测量传感器。它具有灵敏度高,对使用环境抗干扰力强等优点,在很多行业都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介绍一种以STM32处理器为核心的电涡流传感器设计方案,可以将测量的数值直接显示出来,使得电涡流传感器更加数字化和智能化。 【关键词】电涡流传感器;STM32处理器;数字化;智能化 【中图分类号】TP2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222(2019)04-0250-02 1引言 电涡流的物理现象由来已久,很早就已经有人对其进行研究。近代以来,随着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对电涡流效应的应用也上了一大台阶,形成了一种新型的非接触式测量传感器,即电涡流式传感器,它能非接触、高性能的测量被测金属导体距探头表面的距离。近些年以来,电子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各种各样的应用让人眼花缭乱,特别是出现了以微处理器为核心的结合了模数电路的一种新型的电涡流测量系统,使得传感器更加的数字化,方便了在实际中的使用。 本次设计的电涡流传感器包括信号发生模块,信号采集模块,STM32嵌入式处理器,人机交互模块等。用最小二乘算法拟合模数转换器输出的电信号与测量距离之间的函数关系,结合实验数据推导出多项式方程,并将该方程存储于STM32处理器中;软件部分通过KeiluVision4编程实现。 2电涡流测距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在给传感器测量系统通电后,传感器的前置器内会产生一个高频激励信号I1,该激励信号传递给探头的信号发射线圈后,会在探头的线圈附近产生一个交变磁场H1。在该线圈下方放置一个金属导体,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产生的交变磁场H1会在该金属导体的表面产生一个感应电流I2,这种现象便称为电涡流现象,新产生的电涡流I2也会产生新的交变磁场H2,其方向与H1的方向相反。这种新产生的H2对交变磁场H1的反作用,会使得电涡流传感器线圈的高频电流的幅度和相位发生很大程度的改变。这种变化与金属导体的电导率σ、磁导率μ、激励电流频率f、线圈尺寸r、电流强度I以及线圈到金属导体的距离x有关。实际测量中,所有参数保持不变,每次只改变其中某一个参数,则可得到阻抗Z与该参数间的唯一对应函数关系,再使用对应公式计算出该参数,其表达式为:Z=F(μ,σ,x,r,I,f)。 3测距传感器函数关系的确立 3.1概述 主要是确立模数转换器输出的电信号与探头所测得的距离之间的函数关系的确立,通过理论推导与大量实验数据相结合拟合出所需的函数关系方程,再将确立的函数方程存储到单片机中。 3.2最小二乘法建模原理 最小二乘法是一种简便的数学算法。在数学中通过误差平方使误差达到最小值与寻找数学函数最佳的数据相匹配。我们可以通过最小二乘法的方法可以快速得到解得未知的数据与函数,并且使解得的数据结果与所求实际的数学函数数据结果两者之间的误差平方和达到函数最佳的值。 实际测量中,得到的一系列离散型数据(x1,y1),(x2, y2)......(x m,y m)建立这些离散数据的数学函数模型,确立离散数据的函数关系为y=f(x),其中y a为函数的输出值,x a为函数的被测值。从这些数据中可以找出n次多项式: P(x)=h0+h1x+h2x2+…+h n x n(n

国家电网行波测距装置运行规程(试行)

安徽电网行波测距装置运行规程(试行) 安徽省电力公司 二〇〇六年九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测距装臵及测距系统介绍 第三章参数设臵 第四章装臵运行 第五章装臵管理 附录一 XC-21行波测距装臵常见异常情况及处理 附录二 WFL-2010行波测距装臵常见异常情况及处理附录三 WFL-2010行波测距装臵主站各文件夹内容介绍附录四名词解释 附录五 WFL-2010行波测距装臵终端文件的命名规律

第一章总则 1.1行波测距装臵可以精确定位线路故障点,目前已在安徽电网广泛使用。为了加强对行波测距装臵的管理,提高行波测距装臵的运行可靠性,更好地发挥行波测距装臵的作用,现依据厂家说明书和系统运行实践总结,特制定本规程。 1.2行波测距装臵利用高频故障暂态电流(电压)的行波来间接判定故障点的距离,实现对故障点的精确定位。它可以大大减少巡线的工作量,缩短故障修复时间,提高供电可靠性。该产品适用于110kV及以上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 1.3制定本规程的目的,旨在全省范围内统一和完善行波测距装臵技术管理标准, 同时也可作为全省各单位行波测距现场运行规程和调度运行说明的补充。 1.4本规程适用于我省电网中运行的两种型号行波测距装臵。 1.5各级调度人员、220kV电压等级的发电厂、站值长、电气班长、电气值班人员、220kV变电站值长、值班人员以及各单位继电保护专责人、专业人员均应熟悉本规程。 1.6本规程根据装臵的改动或升级,可能需要不定期地修改完善。本规程解释权属安徽电力调度通信中心。 第二章测距装臵及测距系统介绍 2.1装臵特点 我省电网目前使用两种不同型号的行波测距装臵,即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保护与自动化公司生产的WFL-2010型行波测距装臵和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