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赏析及答案

《沁园春长沙》赏析及答案
《沁园春长沙》赏析及答案

《沁园春长沙》赏析及答案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 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 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 舟! 9.作者从山上、江面、天空、水底选择了几种典型的景物进行描写,远近 相间,动静结合,对照鲜明。试作简要分析。 10. 面对美丽的秋景作者为何怅?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的含意是什么?表 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11.层林尽染百舸争流中的染和争形象生动,极富表现力,试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9.从山上选取了林,江面选取了舸,天空选取了鹰,水中选取了鱼来进行 描写。其中林是静景,舸鹰鱼是动景。层林所处的万山是远景,鱼翔浅底的鱼是 近景;此外,写景由上到下,层次分明。 10.(1)诗人面对生机勃勃的大自然和广阔的宇宙及其在其中的万物,自然 地想到了万物的主宰者,想到祖国的命运和革命的未来,于是思绪万千、百感交 集而生怅。(2)主沉浮在这里是指主宰国家命运,掌握民族前途之意,实际上 诗人提出了一个革命领导权的问题。(3)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以天 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和豪情壮志。 11.染字形象地写出了岳麓山一带的枫林,仿佛人工染成一样的壮丽美景。 争字让碧绿无尘的江面充满了昂扬奋进的气氛,活现出了千帆竞发的热闹场面。 鉴赏编辑 这首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 提出了谁 主沉浮的问题, 抒发了对中华民族前途的乐观主义精神和以天下事为己任的豪情 壮志。毛泽东在 1925 年秋写的《沁园春 长沙》,意思是正值青年朋友意气风发。当时在毛泽东同志离开湖南前往当 时革命活动的中心广州时所写的, 毛泽东同志从 1911 年到 1925 年, 曾数度在长 沙学习、工作和从事革命活动。在这峥嵘岁月里,作者和他的同学蔡和森、何叔 衡等立志救国的知识青年,正值青春年少,神采飞扬,才华横溢,意气风发,热 情奔放,面对万山红遍的美景,他们既赞叹锦绣河山的壮美,又悲愤大好河山的
1/6

沉沦。于是,发表激浊扬清的文章,抨击黑暗,宣扬真理,鄙视当时的万户侯军 阀如粪土, 这一段描写形象地概括了青年时期的毛泽东和其战友雄姿英发的战斗 风貌和豪迈气概。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点明了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大意是:在深秋的季节,我独自一人站在 橘子洲头,望着江水日夜不息地向北奔流。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 霜天竞自由。 一个看字, 总领七句, 描绘了独立橘子洲头所见到的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 大意是:远望群山,重重叠叠的树林点染如画;近看满江的秋水碧绿清澈,无数 船只争相行驶。 仰视, 雄鹰在天空中展翅高飞;俯看, 鱼儿在江水中轻快地畅游。 宇宙中的万物都在秋天里生气勃勃地自由舒展、蓬勃生长。诗人从山上、江面、 天空、水底选择了几种典型景物进行描写,远近相间,动静结合,对照鲜明。这 七句,为下面的抒情提供了背景,烘托了气氛。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面对这一派生机勃勃的大千世界,诗人思绪万端,不禁问道:广阔无垠的大 地呀, 谁才是主宰你消长兴衰命运的真正主人呢?这一问道出了诗人的雄心壮志, 表现了他的博大胸怀。 上阕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湘江寒秋图,并即景抒情,提出了苍 茫大地应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大意是:就在这橘子洲上,曾经和许多革命战友聚会、游赏,度过了一段不 平凡而有意义的岁月。 诗人从上片的独往旧地重游, 自然引起对往昔生活的回忆。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 当年万户侯。 一个恰字, 统领七句, 形象地概括了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 气概。 大意是: 那时候, 同学们正当青春年少, 意气风发, 才华横溢, 激情奔放, 敢说敢做,革命斗志十分旺盛。面对祖国大好河山,指点评论,经常在一起评论 国家大事,写出激浊扬清的文章,把主宰一方的军阀统治者看得如粪土一般。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中流,江水中间。击水,作者曾自注:游泳:那时初学,盛夏水涨,几死者 数,一群人终于坚持,直到隆冬,犹在江中。当时有一篇诗,都忘记了,只记得 两句: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见《毛泽东诗词 鉴赏辞典》)遏,遏止,可以有两种理解:一种认为是游泳激起的波浪,几 乎把飞快行驶的船只都阻挡住了;一种认为浪遏飞舟是到中流击水的条件。如果 按照后一种理解,这三句大意是:还记得吗?当年我们一同到江心游泳,尽管风 浪巨大,连船只行进也很困难,但我们这些人却以同汹涌的急流拼搏为乐。这里
2/6

以设问结尾,实际上是对谁主沉浮的巧妙回答。 下阕回忆了往昔峥嵘岁月, 表现了诗人和战友们为了改造旧中国英勇无畏的 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形象含蓄地给出了谁主沉浮的答案:主宰国家命运的,是 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敢于改造旧世界的革命青年。分享到:微信 QQ 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
3/6

4/6

5/6

6/6

《钱塘湖春行》赏析及答案

《钱塘湖春行》赏析及答案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本诗第二至第六句,一句一景,在动态的描绘中写出了西湖景色的清丽明快,生机勃勃。这些景物依次是:春水初平,__________,燕啄春泥,乱花迷眼,__________。 2.在前六句中,诗人已经把西湖春色描绘得十分美好,在结尾处却说自己“最爱”湖东的白沙堤,至于白沙堤怎么可爱,除点明“绿阳阴里”外,诗人未做任何解释,你觉得诗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 3.春天的大地到处生机勃勃,花园里开满了鲜花,红的,黄的,白的,紫的……五彩缤纷,争奇斗妍。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歌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上是河南省中考题) 5.(2008,烟台市)对全诗分析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它描绘了刚刚披上春装的西湖生意盎然的景色,抒发了作者对西湖美好春光的喜爱。 B.三、四句中,诗人抓住了“争”、“啄”这两个极具表现力的词语,勾画并渲染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画面。 C.五、六两句,作者看到的是一派繁花盛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而浅浅的小草,翠绿如茵,刚刚能将马蹄埋没。 D.结尾处写诗人来到绿树成阴的白沙堤上,这里的景色美不胜收,让人久久不忍离去,他不禁发出“最爱”的赞叹。 (以下是泰州市试题) 6.找出诗中体现初春特点的词语(任选两个),并加以品析。(2分) 7.在钱塘湖所有的景致中,作者最迷恋的是“ _______”。(1分) 8.这首诗的第二联和第三联分别从怎样的角度来描写钱塘湖初春景色?(2分) (以下是河池巿中考题) 9.下面是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诗,从总体着眼描绘了钱塘湖蓬勃的春意。 B、颔联、颈联写莺、燕、花、草四种最能体现春色的景物。

《游山西村》赏析题 (3)

游山西村 陆游(南宋)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一、作者: 陆游南宋诗人、词人。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 二、重点词注释: ①腊酒:头一年腊月酿制的酒。②足鸡豚(tún):意思是准备了丰盛的菜肴。豚,小猪,诗中代指猪肉。③山重水复:一重重山,一道道水。④柳暗花明:绿柳繁茂荫浓,鲜花娇艳明丽。⑤箫鼓:吹箫打鼓。春社:古代把立春后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叫做春社日。⑥古风存:保留着淳朴古代风俗。⑦若许:如果这样。闲乘月:有空闲时趁着月光前来。⑧无时:随时。叩(kòu)门:敲门。(笑:嘲笑;社:土地神) 三、中心思想: 这首诗写作者到山西村做客,生动地描画出一幅色彩明丽的农村风光,表达了诗人对农村纯朴民风的陶醉及对秀丽清新的山村景色和淳朴农村生活的喜爱之情。 四、译文 不要笑话农家腊月做的酒浑浊,丰收之年有丰足的佳肴款待客人。当山和水不断重复时,我怀疑会有无路可行的时候,忽然看见柳色暗绿,花色明丽,又一个村庄出现在眼前。你吹着箫,我击着鼓,结队欢庆,春社祭日已经临近,布做成的衣衫,最普通的帽子,简朴的古风仍然存在。从今日起,如果可以乘着月光闲游,我这白发老翁也要随夜乘兴,拄着拐杖,敲开农家朋友的柴门。 五、重点题: 1.首联写出了农家人热情、淳朴、好客的特点,最后两句表现了诗人对游览之地(山西村)恋恋不舍的情感。 2.用简练的语言概述四联诗的内容。本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首联,农家盛情款待;颔联,村庄景色诱人;颈联,乡村民风古朴;尾联,再来农家作客。表现了诗人陶醉、留恋之情。 3.古典诗词讲究炼字,首联中的“足”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足”字既写了农家的丰年景象又表达了农家好客款待客人倾其所有的盛情。 4.你是怎样理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 写山西村山环水绕,柳暗花明,一派花团锦簇的景象,用来比喻人在遇到困境时会产生许多希望,蕴含人生哲理,现在往往用来形容进入一个别有天地的境界,或者比喻绝路逢生的情景。 5.提炼出这首诗中关于“民俗”的信息。 将近社日,村里忙着迎神赛会,村民们在迎神的箫鼓声中来来往往。古代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为春社日,祭土地神,祈求丰收。

古诗文《行路难·其一》赏析

古诗文《行路难·其一》赏析 行路难·其一 唐朝: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 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其一译文及注释 【译文金杯盛着昂贵的美酒,玉盘装满价值万钱的佳肴。但是我停杯扔筷不想饮,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想渡黄河,冰雪却冻封了河川;要登太行,但风雪堆满了山,把山给封住了。当年吕尚闲居,曾在碧溪垂钓;伊尹受聘前,梦里乘舟路过太阳边。行路难啊,行路难!岔路何其多,我的路在何处?总会有一天,我能乘长风破巨浪,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 【注释⑴行路难:选自《李白集校注》,乐府旧题。金樽(zūn):古代盛酒的器具,以金为饰。清酒:清醇的美酒。斗十千:一斗值十千钱(即万钱),形容酒美价高。⑵玉盘:精美的食具。珍羞:珍贵的菜肴。羞:同“馐”,美味的食物。直:通“值”,价值。⑶投箸:丢下筷子。箸(zhù):筷子。不能食:咽不下。茫然:无所适从。太行:太行山。⑷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这两句暗用典故:姜太公吕尚曾在渭水的磻溪上钓鱼,得遇周文王,助周灭商;伊尹曾梦见自己乘船从日月旁边经过,后被商汤聘请,助商灭夏。这两句表示诗人自己对从政仍有所期待。碧:一作“坐”。忽复:忽然又。⑸多岐路,今安在:岔道这么多,如今身在何处?岐:一作“歧”,岔路。安:哪里。⑹长风破浪:比喻实现政治理想。据《宋书·宗悫传》载:宗悫少年时,叔父宗炳问他的志向,他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会:当。⑺云帆:高高的船帆。船在海里航行,因天水相连,船帆好像出没在云雾之中。济:渡。】 行路难·其一背景 创作背景公元742年(天宝元年), 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

《观沧海》《次北固山下》《钱塘湖春行》《天净沙》鉴赏题汇总(带答案)

《观沧海》导学案(初一语文) 1.这首《观沧海》是《步出夏门行》中的一章,作者,是时期著名的家,家、诗人。他的诗以见称。 (曹操东汉政治军事慷慨悲壮) 2.给下面加点词释义: ①东临.碣石②以.观沧海③水何.澹澹④山岛竦峙 .. ⑤星汉 ..至哉⑧歌.以咏志..灿烂⑥若.出其里⑦幸甚 (①到达②来③多么④高高地挺立⑤银河⑥好像⑦庆幸、很⑧诗) 3.按要求填写原诗中的语句: ①诗人登临碣石山的目的是:以观沧海 ②实写诗人所见之景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③虚写诗人所想之景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 出其里。 4.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 统领全篇写景的一个字是“”。写景时,先写岛上的,次写海面上的,最后写天空中日月星辰。本诗的情感基调是。 (观树木百草秋风洪波苍凉慷慨,悲壮激昂) 5.前三行诗句描写沧海景象,有动有静,如“” 写的是动景,“”写的是静景。 动景:水何澹澹、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静景: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6.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 (树木凋零)秋风阵阵,呼呼作响,诗人站在辽阔的海边,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心潮与大海一起涌动,感慨万千 7.“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渲染了大海的气势。“何”字体现了作者面对大海的惊奇,因为他看到了山岛的,树木的,波浪的。(苍茫动荡巍峨茂盛汹涌) 8.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D ) A.这首诗通过写作者在远征途中登上碣石山俯瞰大海所看见的壮观景象,展现了诗人宽广的胸襟。 B.诗歌前四联写诗人登上碣石山看见山岛耸立,树木茂盛,大海波澜壮阔的景

古诗游山西村翻译赏析

古诗游山西村翻译赏析 《游山西村》作者是宋朝文学家陆游。其古诗全文如下: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仗无时夜扣门。 【前言】 《游山西村》是宋代诗人陆游的作品。这是一首纪游抒情诗,抒写江南农村日常生活,诗人紧扣诗题“游”字,但又不具体描写游村的过程,而是剪取游村的见闻,来体现不尽之游兴。全诗首写诗人出游到农家,次写村外之景物,复写村中之情事,末写频来夜游。所写虽各有侧重,但以游村贯穿,并把秀丽的山村自然风光与淳朴的村民习俗和谐地统一在完整的画面上,构成了优美的意境和恬淡、隽永的格调。此诗题材比较普通,但立意新巧,手法白描,不用辞藻涂抹,而自然成趣。 【注释】 ⑴腊酒:腊月里酿造的酒。 ⑵足鸡豚(tún):意思是准备了丰盛的菜肴。足:足够,丰盛。豚,小猪,诗中代指猪肉。 ⑶山重水复:一座座山、一道道水重重叠叠。 ⑷柳暗花明:柳色深绿,花色红艳。

⑸箫鼓:吹箫打鼓。春社:古代把立春后第五个戊日做为春社日,拜祭社公(土地神)和五谷神,祈求丰收。 ⑹古风存:保留着淳朴古代风俗。 ⑺若许:如果这样。闲乘月:有空闲时趁着月光前来。 ⑻无时:没有一定的时间,即随时。叩(òu)门:敲门。 【翻译】 不要笑话农家腊月做的酒浑浊,丰收之年有丰足的佳肴款待客人。一重重山,一道道水,怀疑会有无路可行的时候,忽然看见柳色暗绿,花色明丽,又一个村庄出现在眼前。你吹着箫,我击着鼓,结队喜庆,春社祭日已经临近,布做成的衣衫,最普通的帽,简朴的古风仍然存在。从今日起,如果可以乘着月光闲游,我这白发老翁也要随夜乘兴,拄着拐杖,敲开农家朋友的柴门。 【鉴赏】 这首一首纪游抒情诗,是陆游的名篇之一。上海古籍出版社原副编审邓韶玉对此诗作如下赏析: 首联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悦的气象。腊酒:指上年腊月酿制的米酒。豚:是小猪。足鸡豚:意谓鸡豚足。说农家酒味虽薄,待客情意却十分深厚。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莫笑”二字,道出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 次联写山间水畔的景色,写景中寓含哲理,千百年来广泛被人引用。“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如此流畅绚丽、开朗明快的诗句,仿佛可以看到诗人在青翠可掬的山峦间漫步,清碧的山泉在

初中语文文言文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原文和译文(含鉴赏)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原文和译文(含鉴赏) 原文: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译文: 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向阳的树木,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春泥在筑巢。 繁多而多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 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游览不够,尤其是绿色杨柳荫下的白沙堤。 鉴赏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这诗是长庆三或四年春(823-824)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所作。 钱塘湖是西湖的别名。提起西湖,人们就会联想到苏轼诗中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饮湖上初晴后雨》)读了白居易这诗,仿佛真的看到了那含睇宜笑的西施的面影,更加感到东坡这比喻的确切。 乐天在杭州时,有关湖光山色的题咏很多。这诗处处扣紧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恰到好处。 “孤山寺北贾亭西”。孤山在后湖与外湖之间,峰峦耸立,上有孤山寺,是湖中登览胜地,也是全湖一个特出的标志。贾亭在当时也是西湖名胜。有了第一句的叙述,这第二句的“水面”,自然指的是西湖湖面了。秋冬水落,春水新涨,在水色天光的混茫中,太空里舒卷起重重叠叠的白云,和湖面上荡漾的波澜连成了一片,故曰“云脚低”。“水面初平云脚低”一句,勾勒出湖上早春的轮廓。接下两句,从莺莺燕燕的动态中,把春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莺是歌手,它歌唱着江南的旖旎春光;燕是候鸟,春天又从北国飞来。它们富于季节的敏感,成为春天的象征。在这里,诗人对周遭事物的选择是典型的;而他的用笔,则是细致入微的。说“几处”,可见不是“处处”;说“谁家”,可见不是“家家”。因为这还是初春季节。这样,“早莺”的“早”和“新燕”

唐诗《行路难》原文及赏析

行路难 【原文】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坐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注解】 1、珍馐:名贵的菜肴。 2、垂钓坐溪上:传说吕尚未遇周文王时,曾在溪(今陕西宝鸡市东南)垂钓。 3、乘舟梦日边:传说伊尹见汤以前,梦乘舟过日月之边。合用这两句典故,是比喻人生遇合无常,多出于偶然。 【译文】 金杯里装的名酒,每斗要价十千; 玉盘中盛的精美肴菜,收费万钱。 胸中郁闷呵,我停杯投箸吃不下; 拔剑环顾四周,我心里委实茫然。 想渡黄河,冰雪堵塞了这条大川; 要登太行,莽莽的风雪早已封山。

象吕尚垂钓溪,闲待东山再起; 又象伊尹做梦,他乘船经过日边。 世上行路呵多么艰难,多么艰难; 眼前歧路这么多,我该向北向南? 相信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 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 【白话译文】 金杯中的美酒一斗价十千,玉盘里的菜肴珍贵值万钱。 但心情愁烦使得我放下杯筷,不愿进餐。 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 想渡过黄河,坚冰堵塞大川;想登太行山,大雪遍布高山。 遥想当年,姜太公溪边垂钓,得遇重才的文王,伊尹乘舟梦日,受聘在商汤身边。 人生的道路何等艰难,何等艰难,歧路纷杂,真正的大道究竟在哪边? 坚信乘风破浪的时机定会到来,到那时,将扬起征帆远渡碧海青天。 【赏析】 “行路难”多写世道艰难,表达离情别意。李白《行路难》共三首,蘅塘退士辑选其一。诗以“行路难”比喻世道险阻,抒写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时,产生的不可抑制的激愤情绪;但他并未因此

《钱塘湖春行》习题及答案

《钱塘湖春行》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年级上】 班级:姓名: 资料:【原诗】【翻译】【精品习题及答案】 习题:【理解性默写】【选择题】【赏析简答题】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原诗】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译文】 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低垂,同湖面上连成一片。几只早出的黄莺争相飞往向阳的树木,谁家新飞来的燕子忙着筑巢衔泥。纷繁的花朵渐渐开放使人眼花缭乱,浅浅的青草刚刚够上遮没马蹄。最爱的湖东美景百游不厌,杨柳成排绿荫中穿过一条白沙堤。 【习题】 一、理解性默写: 1、抓住早春特点,借莺燕的活动来传达春天来临的信息并表达自己喜悦之情,从仰视角度描写禽鸟(动物)的优美诗句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2、抓住早春特点,从俯视角度描写花草(植物)的优美诗句是: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3、表达诗人为早春胜景所吸引流连忘返的一句: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4、写出诗人观景的处所,写出初春湖面水天相接美景的句子是: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二、选择题: 1、下列对《钱塘湖春行》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C)

A.这首诗处处紧扣环境和季节的特征,用准确而极富表现力的词句,恰到好处地描绘了西湖春日美景,抒发了诗人喜悦的心情。 B.莺是春的歌手,燕是春的使者,它们富于季节的敏感,成为春天的象征。诗人善于选取典型景物,在莺歌燕舞的动态中展示春的活力。 C.诗人很讲究炼字,在颈联中巧用“乱”、“迷”、“没”等字,客观真实地再现了姹紫嫣红、草长莺飞的西湖暮春的盛景。 D.全诗在结构上很有特色,以“孤寺”起,以“白沙堤”终,从点到面,又由面到点,章法变化,条理井然。 【解析】C 不是暮春,而是初春的景象。 2、请选出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C) A.诗的首联交代了踏青的去处,简洁明快地勾勒了西湖早春的轮廓。 B.颔联从莺歌燕舞的动态中,展示了春天的活力,把大自然从冬日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C.颈联诗人用“乱”字勾画了百花竞放、五彩缤纷的美丽画卷,用“没马蹄”写出了西子湖畔春草深密、绿色醉人的景象。 D.这首诗能紧紧抓住环境和季节的特征,选取典型景物,把西湖描绘得生机盎然,抒发了诗人喜悦的感情。 【解析】C 不是深密,而是浅密。 3、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 A.开头两句写诗人行径孤山寺和贾亭时所看到的山光水色,勾勒出西湖早春的轮廓。 B.三四两句从莺、燕的动态中,把春天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C.五六两句写骑马游春的人们,包括诗人自己。以人们的感受写西湖的春景。D.结尾两句详写湖东的白沙堤,在绿杨荫里,更是美不胜收。 【解析】D 这二句写行经白沙堤所见,是白描,不是详写。

《钱塘湖春行》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钱塘湖春行》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赏析】 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 【原诗】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译文】 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低垂,同湖面上连成一片。几只早出的黄莺争相飞往向阳的树木,谁家新飞来的燕子忙着筑巢衔泥。纷繁的花朵渐渐开放使人眼花缭乱,浅浅的青草刚刚够上遮没马蹄。最爱的湖东美景百游不厌,杨柳成排绿荫中穿过一条白沙堤。 【作者】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唐代著名诗人。曾担任太子的老师,做官正直,深手受好评。晚年隐居洛阳香山寺,因此号香山居士。他是唐代诗人创作中最多的一个,作品集《新乐府》50首和《秦中吟》10首,都很有名。诗中大胆地批评时政,表现了人民的疾苦。本诗是他为杭州太守时所作。 【背景】 唐穆宗长庆二bai年(822年)七月,白居易被du任命为杭州的刺史,唐敬宗宝历元年(825年)三月又出任了苏州刺史,所以这首《钱塘湖春行》写于长庆三、四年(823、824年)间的春天。全诗结构谨严,衔接自然,对仗精工,语言浅近,用词准确,气质清新,成为历代吟咏西湖的名篇。 【主旨】 此诗通过对西湖早春明媚风光的描绘,抒发了作者早春游湖的喜悦和对西湖风景的喜爱,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之美的热爱之情。 【名句赏析】 这首诗就像一篇短小精悍的游记,诗人从孤山、贾亭开始,到湖东、白堤止,

一路上,在湖青山绿那美如天堂的景色中,饱览了莺歌燕舞,陶醉在鸟语花香,最后,才意犹未尽地沿着白沙堤,在杨柳的绿阴底下,一步三回头,恋恋不舍地离去了。耳畔还回响着由世间万物共同演奏的春天的赞歌,心中便不由自主地流泻出一首饱含着自然融合之趣的《钱塘湖春行》的优美诗歌来。 诗的首联紧扣题目总写湖水。前一句点出钱塘湖的方zhi位和四周“楼观参差”景象,两个地名连用,又给读者以动感,说明诗人是在一边走,一边观赏。后一句正面写湖光水色:春水初涨,水面与堤岸齐平,空中舒卷的白云和湖面荡漾的波澜连成一片,正是典型的江南春湖的水态天容。颔联写仰视所见禽鸟。莺在歌,燕在舞,显示出春天的勃勃生机。黄莺和燕子都是春天的使者,黄莺用它婉转流利的歌喉向人间传播春回大地的喜讯;燕子穿花贴水,衔泥筑巢,又启迪人们开始春日的劳作。“几处”二字,勾画出莺歌的此呼彼应和诗人左右寻声的情态。“谁家”二字的疑问,又表现出诗人细腻的心理活动,并使读者由此产生丰富的联想。颈联写俯察所见花草。因为是早春,还未到百花盛开季节,所以能见到的尚不是姹紫嫣红开遍,而是东一团,西一簇,用一个“乱”字来形容。而春草也还没有长得丰茂,仅只有没过马蹄那么长,所以用一个“浅”字来形容。这一联中的“渐欲”和“才能”又是诗人观察、欣赏的感受和判断,这就使客观的自然景物化为带有诗人主观感情色彩的眼中景物,使读者受到感染。这两联细致地描绘了西湖春行所见景物,以“早”“新”“争”“啄”表现莺燕新来的动态;以“乱”“浅”“渐欲”“才能”,状写花草向荣的趋势。这就准确而生动地把诗人边行边赏的早春气象透露出来,给人以清新之感。 《钱塘湖春行》以上两联在意境上颇与之相类,只是白诗铺展得更开些。尾联略写诗人最爱的湖东沙堤。白堤中贯钱塘湖,在湖东一带,可以总揽全湖之胜。只见绿杨荫里,平坦而修长的白沙堤静卧碧波之中,堤上骑马游春的人来往如织,尽情享受春日美景。诗人置身其间,饱览湖光山色之美,心旷而神怡。以“行不足”说明自然景物美不胜收,诗人也余兴未阑,集中饱满的感受给读者无尽的回味。 【习题】 一、理解性默写: 1、抓住早春特点,借莺燕的活动来传达春天来临的信息并表达自己喜悦之情,

古诗行路难其二翻译赏析

古诗行路难其二翻译赏析 《行路难其二》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白。古诗全文如下: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羞逐长安社中儿,赤鸡白雉赌梨栗。 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 淮阴市井笑韩信,汉朝公卿忌贾生。 君不见昔时燕家重郭隗,拥彗折节无嫌猜。 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 昭王白骨萦蔓草,谁人更扫黄金台? 行路难,归去来! 【前言】 《行路难三首》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这三首诗抒写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后的感慨。诗中跌宕起伏的感情,跳跃式的思维,以及高昂的气势,使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后人广为称颂的千古名篇。全诗蕴意波澜起伏,跌宕多姿。 【注释】 ⑻社:古二十五家为一社。白狗:一作“白雉”。 ⑼弹剑:战国时齐公子孟尝君门下食客冯谖曾屡次弹剑作歌怨己不如意。 ⑽贾生:洛阳贾谊,曾上书汉文帝,劝其改制兴礼,受时大臣反

对。 ⑾拥彗:燕昭王亲自扫路,恐灰尘飞扬,用衣袖挡帚以礼迎贤士邹衍。折节:一作“折腰”。 ⑿归去来:指隐居。语出东晋陶渊明《归去来辞》。 【翻译】 人生道路如此宽广,唯独我没有出路。我不愿意追随长安城中的富家子弟,去搞斗鸡走狗一类的赌博游戏。像冯谖那样弹剑作歌发牢骚,在权贵之门卑躬屈节是不合我心意的。当年淮阴市人讥笑韩信怯懦无能,汉朝公卿大臣嫉妒贾谊才能超群。你看,古时燕昭王重用郭隗,拥彗折节、谦恭下士,毫不嫌疑猜忌。剧辛和乐毅感激知遇的恩情,竭忠尽智,以自己的才能来报效君主。然而燕昭王早就死了,还有谁能像他那样重用贤士呢?世路艰难,我只得归去啦。 【鉴赏】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这个开头与第一首不同。第一首用赋的手法,从筵席上的美酒佳肴写起,起得比较平。这一首,一开头就陡起壁立,让久久郁积在内心里的感受,一下子喷发出来。亦赋亦比,使读者感到它的思想感情内容十分深广。后来孟郊写了“出门如有碍,谁谓天地宽”的诗句,可能受了此诗的启发,但气局比李白差多了。能够和它相比的,还是李白自己的诗:“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类诗句,大概只有李白那种胸襟才能写得出。不过,《蜀道难》用徒步上青天来比喻蜀道的艰难,使人直接想到那一带山川的艰险,却并不感到文意上有过多的埋伏。而这一首,用青天来形容大道

《钱塘湖春行》选择题及答案

《钱塘湖春行》选择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 【原诗】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译文】 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低垂,同湖面上连成一片。几只早出的黄莺争相飞往向阳的树木,谁家新飞来的燕子忙着筑巢衔泥。纷繁的花朵渐渐开放使人眼花缭乱,浅浅的青草刚刚够上遮没马蹄。最爱的湖东美景百游不厌,杨柳成排绿荫中穿过一条白沙堤。 选择题: 1、下列对《钱塘湖春行》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C) A.这首诗处处紧扣环境和季节的特征,用准确而极富表现力的词句,恰到好处地描绘了西湖春日美景,抒发了诗人喜悦的心情。 B.莺是春的歌手,燕是春的使者,它们富于季节的敏感,成为春天的象征。诗人善于选取典型景物,在莺歌燕舞的动态中展示春的活力。 C.诗人很讲究炼字,在颈联中巧用“乱”、“迷”、“没”等字,客观真实地再现了姹紫嫣红、草长莺飞的西湖暮春的盛景。 D.全诗在结构上很有特色,以“孤寺”起,以“白沙堤”终,从点到面,又由面到点,章法变化,条理井然。 【解析】C 不是暮春,而是初春的景象。 2、请选出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C) A.诗的首联交代了踏青的去处,简洁明快地勾勒了西湖早春的轮廓。 B.颔联从莺歌燕舞的动态中,展示了春天的活力,把大自然从冬日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C.颈联诗人用“乱”字勾画了百花竞放、五彩缤纷的美丽画卷,用“没马蹄”写出了西子湖畔春草深密、绿色醉人的景象。

D.这首诗能紧紧抓住环境和季节的特征,选取典型景物,把西湖描绘得生机盎然,抒发了诗人喜悦的感情。 【解析】C 不是深密,而是浅密。 3、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 A.开头两句写诗人行径孤山寺和贾亭时所看到的山光水色,勾勒出西湖早春的轮廓。 B.三四两句从莺、燕的动态中,把春天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C.五六两句写骑马游春的人们,包括诗人自己。以人们的感受写西湖的春景。D.结尾两句详写湖东的白沙堤,在绿杨荫里,更是美不胜收。 【解析】D 这二句写行经白沙堤所见,是白描,不是详写。 4、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它描绘了刚刚披上春装的西湖生意盎然的景色,抒写了作者对西湖美好春光的喜爱。 B.三、四句中,诗人抓住了“争”、“啄”这两个极具表现力的词语,勾画、渲染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画面。 C.五、六两句,作者看到的是一派繁花盛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而浅浅的小草,翠绿如茵,刚刚能将马蹄埋没。 D.结尾处写诗人来到绿树成荫的白沙堤上,这里的景色美不胜收,让人久久不忍离去,他不禁发出“最爱”这样的赞叹。 【解析】C 这两句诗作者抓住了“乱花”、“浅草”写出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突出了春的妩媚动人;以“渐欲”、“才能”描绘了春的发展变化,突出了春的勃勃生机。 5、对《钱塘湖春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C ) A.这首七言律诗是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所作。钱塘湖是西湖的别名。 B.诗歌以诗人行踪为线索,采用移步换景的手法,生动描绘了西湖的明媚风光。 C.“水面初平”“早莺”“新燕”“乱花”“浅草”“白沙堤”这些词语,都突出了西湖早春的特点。 D.尾联直抒胸臆,抒发了诗人陶醉于美好湖光山色的喜悦心情。

《游山西村》注释及赏析

《游山西村》注释及赏析 注释 选自《剑南诗稿》。 ①腊酒:腊月里酿造的酒。 ②足鸡豚:意思是准备了丰盛的菜肴。豚,小猪,诗中代指猪肉。足:足够,丰盛。 ③山重水复:一座座山、一道道水重重叠叠。 ④柳暗花明:柳色深绿,花色红艳。 ⑤箫鼓:吹箫打鼓。 ⑥春社:古代把立春后第五个戊日做为春社日,拜祭社公(土地神)和五谷神,祈求丰收。 ⑦古风存:保留着淳朴古代风俗。 ⑧若许:如果这样。 ⑨闲乘月:有空闲时趁着月光前来。 ⑩无时:没有一定的时间,即随时。叩门:敲门。 译文 正值丰年,朴素的农家自酿腊酒,杀鸡宰猪殷勤待客,可别笑话那酒浆浑浊,酒香中溢出的农家热情早已使人心驰神往。 寻寻觅觅,山峦重重叠叠,溪流迂回曲折,似已无路可走,继续前行,忽然柳树茂密,山花鲜艳,又一村庄出现在眼前。 春社祭祀的日子近了,村里吹箫打鼓的热闹起来了,农家人布衣毡帽,淳厚的古风犹存,好一派清新古朴的乡村风貌!

从今后,若是您(农家)同意我随时来拜访,闲来时我将会拄着拐杖,踏着月色,前来叩门。 赏析 首联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悦的气象。腊酒,指上年腊月酿制的米酒。豚,是小猪。足鸡豚,意谓鸡豚足。这两句是说农家酒味虽薄,而待客情意却十分深厚。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莫笑”二字,道出了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 其次颔联写山间水畔的景色,写景中寓含哲理,千百年来广泛被人引用。“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读了如此流畅绚丽、开朗明快的诗句,仿佛可以看到诗人在青翠可掬的山峦间漫步,清碧的山泉在曲折溪流中汩汩穿行,草木愈见浓茂,蜿蜒的山径也愈益依稀难认。正在迷惘之际,突然看见前面花明柳暗,几间农家茅舍,隐现于花木扶疏之间,诗人顿觉豁然开朗。其喜形于色的兴奋之状,可以想见。当然这种境界前人也有描摹,这两 句却格外委婉别致,所以钱钟书说“陆游这一联才把它写得‘题无剩义’”(《宋诗选注》)。 人们在探讨学问、研究问题时,往往会有这样的情况:山回路转、扑朔迷离,出路何在?于是顿生茫茫之感。但是,如果锲而不舍,继续前行,忽然间眼前出现一线亮光,再往前行,便豁然开朗,发现了一个前所未见的新天地。这就是此联给人们的启发,也是宋诗特有的理趣。人们读后,都会感到,在人生某种境遇中,与诗句所写有着惊人的契合之处,因而更觉亲切。这里描写的是诗人置身山阴道上,信步而行,疑若无路,忽又开朗的情景,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前途所抱的希望,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于是这两句诗就越出了自然景色描写的范围,而具有很强的艺术生命力。 此联展示了一幅春光明媚的山水图;下一联则由自然入人事,描摹了南宋初年的农村风俗画卷。读者不难体味出诗人所要表达的热爱传统文化的深情。“社”为土地神。春社,在立春后第五个戊日。这一天农家祭社祈年,热热闹闹,吹吹打打,充满着丰收的期待。这个节日来源很古,《周礼》里就有记载。苏轼《蝶恋花·密州上元》也说:“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到宋代还很盛

古诗赏析 钱塘湖春行

二.《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诗中有一个词语直抒作者胸臆,请你指出来并说出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爱(最爱)直接抒发了作者对钱塘湖早春美景的喜爱之情。___ 2.“乱花渐欲迷人跟,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把春的情态描摹得妩媚动人,生机勃勃,请你从具有表现力的用词上加以品析。 这两句诗作者抓住了“乱花”“浅草”写出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突出了春的妩媚动人;又以“渐欲”“才能”描绘了春的发展变化,突出了春的勃勃生机。(只要能分析出其中一点即可) 3.“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这两句是如何表现初春的特点的?请作具体分析。答:这两句诗写早莺和新燕,莺是春的歌手,都争着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已开始衔泥筑巢;“几处”、“谁家”、“早”、“新”等词突出了初春季节生机勃勃、充满

13.诗中直接抒情的是哪两句? 答案: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4.试描绘“水面初平云脚低”所展现的西湖早春的美景。 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低垂,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15.下面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D ) A. 这首诗从孤山、贾亭开始,到湖东、白堤止,一路上,湖青山绿,莺歌燕舞,鸟语花香,作者通过对早春湖光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钱塘湖初春美景的喜爱及游湖时的愉悦心情。 B. 黄莺抢占“暖树”,生怕赶不上,新燕正啄“新泥”,忙碌而兴奋。 C. 颔联、颈联写莺、燕、花、草四种最能体现春色的景物。从不同的角度体现钱塘湖早春生意盎然的美丽景象。 D.首联写出了春行的地点和钱塘湖早春的远景,尾联详细地描写了“白沙堤”的美丽景色。 16.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 A.本诗的第一、第二句,写诗人来到孤山寺的北面,贾公亭的西畔,放眼望去,只见春水荡漾,云幕低垂,湖光山色,尽收眼底。表达了诗人对春日钱塘湖的一种特有的感受。 B.“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新泥” 表现了黄莺在春天里歌唱,燕子在飞进飞出地搭窝。黄莺、燕子用自己的独特的方式在迎接崭新的生活,看着她们,使人们倍感生命的美好。 C.五六句诗人用“乱”字勾画出了春天百花竞放,万紫千红的美丽画卷;用“没马蹄”写出了钱塘湖畔春草深密,绿色醉人的景象。 D.有关钱塘湖湖光山色的题咏很多,但这首诗紧紧扣住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钱塘湖描绘得生机勃勃。 17.诗人抓住了哪些具有春色春意的景物来描写西湖早春景色? 抓住了水面初平、早莺、新燕、乱花、浅草等景物。 19、从《钱塘湖春行》的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写的是初春景象? 如:“水面初平”、“争暖树”、“啄春泥”、“没马蹄”。 20、诗中“几处”“谁家”用得极有分寸,换作“处处”“家家”就没有这种效果。联系全诗,说说为什么。 “几处”“谁家”照应“早莺”“新燕”,准确地反映了初春时景物的特点,也表达了作者的欣喜之情。如果换作“处处”“家家”就没有这种表达效果。 21.“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钱塘湖春行阅读答案

钱塘湖春行阅读答案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阅读练习题 1.本诗选自__________,作者_______是___代大诗人,字______,晚年又叫__________。 2.《钱塘湖春行》以_________为线索,描写了西湖________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________的感情。第______句和第______句是颔联,______联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 3.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写诗人行径孤山寺和贾亭时所看到的山光水色,勾勒出西湖早春的轮廓。 B.三四两句从莺、燕的动态中,把春天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C.五六两句写骑马游春的人们,包括诗人自己。以人们的感受写西湖的春景。 D.结尾两句详写湖东的白沙堤,在绿杨荫里,更是美不胜收。 4.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它描绘了刚刚披上春装的西湖生意盎然的景色,抒写了作者对西湖美好春光的喜爱。 B.三、四句中,诗人抓住了“争”、“啄”这两个极具表现力的词语,勾画、渲染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画面。 C.五、六两句,作者看到的是一派繁花盛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而浅浅的小草,翠绿如茵,刚刚能将马蹄埋没。 D.结尾处写诗人来到绿树成荫的白沙堤上,这里的景色美不胜收,让人久久不忍离去,他不禁发出“最爱”这样的赞叹。 5.解释诗句中加线的词语。 ①几处早莺争暖树() ②最爱湖东行不足() 6.默写一首课外写西湖的诗词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阅读练习题参考答案: 1.《白氏长庆集》白居易唐乐天香山居士

2.诗人行踪早春喜悦三四颈对偶3.D 4.C 5.①向阳的树 ②不够 6.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宋)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经典诗词赏析

钱塘湖春行 唐代: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译文 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低垂,同湖面上连成一片。 几只早出的黄莺争相飞往向阳的树木,谁家新飞来的燕子忙着筑巢衔泥。 纷繁的花朵渐渐开放使人眼花缭乱,浅浅的青草刚刚够上遮没马蹄。 最爱的湖东美景百游不厌,杨柳成排绿荫中穿过一条白沙堤。注释 钱塘湖:即杭州西湖。 孤山寺:南北朝时期陈文帝(522~565)初年建,名承福,宋时改名广华。孤山:在西湖的里、外湖之间,因与其他山不相接连,所以称孤山。上有孤山亭,可俯瞰西湖全景。 贾亭:又叫贾公亭。西湖名胜之一,唐朝贾全所筑。唐贞元

(唐德宗年号,785~805)中,贾全出任杭州刺史,于钱塘湖建亭。人称“贾亭”或“贾公亭”,该亭至唐代末年。 水面初平:湖水才同堤岸齐平,即春水初涨。初:在古汉语里用作副词,常用来表示时间,是指不久。 云脚低: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所以说“云脚低”。点明春游起点和途径之处,着力描绘湖面景色。多见于将雨或雨初停的时候。 云脚:接近地面的云气,多见于将雨或雨初停时。“脚”的本义指人和动物行走的器官。这里指低垂的云。 早莺:初春时早来的黄鹂。莺:黄鹂,鸣声婉转动听。争暖树:争着飞到向阳的树枝上去。暖树:向阳的树。 新燕:刚从南方飞回来的燕子。啄:衔取。燕子衔泥筑巢。春行仰观所见,莺歌燕舞,生机动人。侧重禽鸟。 乱花:纷繁的花。渐:副词,渐渐地。欲:副词,将要,就要。迷人眼:使人眼花缭乱。 浅草:浅浅的青草。 才能:刚够上。 没(mò):遮没,盖没。 湖东:以孤山为参照物,白沙堤(即白堤)在孤山的东北面。行不足:百游不厌。足,满足。 阴:同“荫”,指树荫。白沙堤:即今白堤,又称沙堤、断桥堤,在西湖东畔,唐朝以前已有。白居易在任杭州刺史时

行路难赏析与评价

《行路难》鉴赏与评价 在介绍诗歌之前,我们先介绍一下李白诗的风格,方便我们理解这首诗歌。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中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贺知章称为“诗仙”,其在青年时期游历了大半个唐朝,因此其诗大多为描写山水和抒发内心的情感为主。诗风雄奇豪放。是盛唐时期的代表诗人之一。 《行路难》是一首乐府旧题诗。李白在天宝元年(742)奉诏赴长安,本以为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的机会到了,但实际上,李白却做了点缀升平的御用文人。李白感到十分失望,在加上权臣贵戚的妒忌与馋毁,终于在唐玄宗天宝三年(744)上书请还离开长安。《行路难》就是李白在离开长安时所作。《行路难》共有三首,这里我们只取其一。 全诗如下: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我们知道诗歌是诗人表达情感的重要手段,在这种仕途起落的时刻,当然要写一首诗抒发下自己的感情。如果是杜甫面对这种情况肯定会写一首忧郁的诗,表达自己的失落之情。但是,李白不同。 《行路难》这首诗反映了李白被迫离开长安之际的思想痛苦和心理矛盾。一方面,长安两年的经历,使他认识到朝廷的黑暗和仕途的艰难,满怀悲愤,却又无可奈何,产生了进退失据、茫然无措的强烈痛苦,反复感叹:“行路难!行路难!”另一方面,积极用世的愿望,对自己才能的坚信不移及历史上一些贤人最终得到明主重用的事例,又使他对前途满怀希望,相信自己终会有乘风破浪之时,显示出对理想的执著追求和对前途的充分自信。全诗交织着现实与理想的深刻矛盾和失望与希望的复杂心情,充满着一股抑郁不平之气,一种昂扬奋进之志。这既反映出当时现实对诗人的沉重压抑,也表现出诗人豪放不羁、自强不息的个性。 通过诗歌,我们可以看出,即使在这种令人悲伤地时刻,李白依旧充满了乐观之情。我想这正是我们喜欢李白的原因,尤其是后几句更是成为了我们表达志向的代表句。 从语言形式上来看这首诗可分三层: 第一层(开头四句)描写诗人失意心情的表现。诗的前四句写朋友出于对李白的深厚友情,出于对这样一位天才被弃置的惋惜,不惜金钱,设下盛宴为之饯行。“嗜酒见天真”的李白,要是在平时,因为这美酒佳肴,再加上朋友的一片盛情,肯定是会“一饮三百杯”的。然而,这一次他端起酒杯,却又把酒杯推开了;拿起筷子,却又把筷

古诗赏析之《游山西村》

古诗赏析之《游山西村》 游山西村 【南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①腊酒:腊月酿制的酒。 ②足鸡豚:意思是准备了丰盛的菜肴。豚,猪,诗中代指猪肉。 ③山重水复:一座座山,一道道水。 ④柳暗花明:绿柳繁茂荫浓,鲜花娇艳明丽。 ⑤箫鼓:吹箫打鼓。 ⑥春社:古代把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为春社日,拜祭社公,祈求丰收。 ⑦古风存:保留着淳朴古代风俗。 ⑧若许:如果这样。 ⑨闲乘月:有空闲时趁着月光前来。 ⑩无时:随时。叩门:敲门。 不要笑话农家腊月做的酒浑浊, 丰收之年有丰足的佳肴款待客人。

一座座山,一道道水,怀疑会无路可行的时候, 忽然看见柳色浓绿,花色明丽,又一个村庄出现在眼前。 你吹着箫,我击着鼓,结队喜庆,春社祭日已经临近,布做成的衣衫,最普通的帽,简朴的古风仍然存在。 从今日起,如果可以乘着月光闲游,我这白发老翁也要随夜乘兴, 拄着拐杖,敲开农家朋友柴门。 这首诗写于宋孝宗乾道三年,在此之前,陆游曾任隆兴府通判,因为极力赞助张浚北伐,被投降派劾以“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罢官闲居,住在山阴镜湖的三山乡。诗人心中当然愤愤不平,对照诈伪的官场,于家乡纯朴的生活自然会产生无限的欣慰之情,诗题中“山西村”,指三山乡西边的村落。诗中记叙了当地的风俗,饶有兴味。 这首别开生面的诗篇,作于宋孝宗乾道三年初春。当时陆游正罢官闲居在家。一年前,陆游因在隆兴二年积极支持抗金将帅张浚北伐,符离战败后,同样遭到朝廷中主和投降派的排挤打击,以“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从隆兴府通判任上罢官归里。陆游回到家乡的心情是相当复杂的,苦闷和激愤的感情交织在一起,然而他并不心灰意冷。“慷慨心犹壮”的爱国情绪,使他在农村生活中感受到希望和光明,并将这种感受倾泻到自己的诗歌创作里。 《游山西村》生动地描绘了优美的农村风光,充满浓郁

(完整版)钱塘湖春行历年中考鉴赏阅读试题

《钱塘湖春行》赏析卷 译文: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春水初涨,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几只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向阳的树上栖息,谁家新飞来的燕子衔着泥在筑巢。繁多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总是观赏不够,尤其是绿色杨柳荫下的白沙堤。 1.结合全诗内容填空。 (1)这首诗的作者是白居易,诗中他最迷恋“绿杨阴里白沙堤”这一景致。 (2)全诗以“行”为线索,从孤山寺起,到贾亭的西面,至白沙堤终,绕湖而行,观赏景色。 (3)“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用“莺争暖树”“燕啄春泥”写出了一种充满活力的动态美,把春天的美写活了。 (4)这首诗紧扣环境和季节特征写景,以“行”字为线索,同时以“春”字为着眼点,写出了早春美景给游人带来喜悦之情。 (5)这首诗描写了西湖早春景色,诗中初、早、新、渐、浅等字是紧扣“早”字来写的。(6)“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除了描绘出钱塘湖初春的景象之外,还间接地记述了诗人在湖边骑马春行的情景。 (7)作者游览的行踪是寺北→贾亭西→湖东→白沙堤,在描写西湖景物时,最能够体现春意的词语是早莺、新燕、乱花、浅草。 (8)诗中能够突出表达诗人情感的一个词语是:最爱(爱) 2.展开联想和想象,用简明形象的语言描绘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所展现的画面。 示例:有几处早来的黄莺,争先恐后地飞来向阳的枝头地唱歌啼鸣;不知是哪家新来的燕子,又在湖边不停地衔泥筑巢。 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通过描写西湖蓬蓬勃勃的春意,表达了作者对西湖美好景色无比赞美和喜爱之情。 4.试描绘“水面初平云脚低”所展现的西湖早春的美景。 答: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低垂,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通过描写西湖蓬蓬勃勃的春意,表达了作者对春天、对西湖美好景色无比赞美和喜爱之情。 5.找出诗中体现初春特点的词语(任选两个),并加以品析。 答:“初平”,写出了春水新涨,几与岸平的情景。“几处”,“谁家”,表现飞鸟不多,候鸟还未都从南方返回。“早莺”“新燕”说明刚刚从南方飞回。“渐”写出了野花渐开渐多的。“浅草”“才能”表现了草刚萌发的情形。 6.这首诗的第二联和第三联分别从怎样的角度来描写钱塘湖初春景色? 答:第二联主要是从动态方面进行描写,第三联主要从静态方面进行描写。(第二联从动物的变化方面进行描写,第三联主要从植物的变化方面进行描写。) 7.“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这两句是如何表现初春的特点的?请作具体分析。答:这两句诗写莺和燕.是诗人所见。莺是春的歌手,都争着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已开始衔泥筑巢,“几处”“谁家”“早”“新”突出了初春季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特点。 8.诗人抓住了哪些具有春色春意的景物来描写西湖早春景色?抒发了诗人基样的思想感情?答:抓住了水面初平、早莺、新燕、乱花、浅草等景物,抒发了诗人对西湖早春美好风的喜爱之情。 9.请赏析“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答:这两句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西湖早春的妩媚和生机:”乱花”、“浅草”分别表现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渐欲”、“才能”表现了春天的发展变化,这些词语突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 10.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从动植物的变化描写季节特征,用词准确而精妙,从中找出一处并进行品析。 答:“争”生动反映出西湖早春黄莺争鸣活跃的热闹景象,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