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湖春行》选择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钱塘湖春行》诗歌鉴赏练习与答案

《钱塘湖春行》诗歌鉴赏练习与答案

《钱塘湖春行》诗歌鉴赏练习与答案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下列对《钱塘湖春行》一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C这首诗歌写的是早春的景色。

“百花开到极致,姹紫嫣红的繁盛景象”明显错误)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

生动地描绘了诗人早春漫步西湖所见的明媚风光,抒写了对西湖美好春光的喜爱。

B.三、四句中,诗人抓住了“谁家”极具表现力地写出诗人心理活动。

使读者产生丰富的联想。

C.五、六句,作者看到的是一派百花开到极致、姹紫嫣红的繁盛景象,而浅浅的小草,翠绿如茵,刚刚能把马蹄淹没。

D.结尾处以“行不足”,说明自然景物美不胜收,诗人对美景依依不舍。

2.选出对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赏析有误的一项(D用“没马蹄”写出了春草的矮小稀疏,体现了早春“早”的特点)A.这首诗是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所作,体裁上是七言律诗。

整首诗不但描绘了西湖秀美的春景,也写出了春光给万物带来了蓬勃的生机。

B.整首诗结构严密、安排巧妙,犹如游记一般将诗人游西湖时的所行之处、所观之景、所感之情融于一体,交相辉映,体现出结构上的均衡之美。

C.诗歌颔联侧重细节,描画出了一幅充满活力的动态美景。

一个“争”字,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一个“啄”字,则描画出了燕子忙碌而兴奋的神情。

D.诗歌颈联侧重于描写初春的花草。

“乱花”“迷人眼”写出了春花竞相开放、鲜艳美丽的姿态。

“没马蹄”则写出了春草茂盛深密、欣欣向荣的特点。

3.对下面白居易这首诗的赏析有误的项(C “春草深密、绿色醉人”不符合早春特点。

“没马蹄”既写出了草浅,也侧面点出骑马踏春的行迹。

)A.首联交代了踏春的去处,简洁明快地勾勒了西湖早春的轮廓。

B.颔联抓住了“争”、“啄”两个动词,描绘了幅早莺争暖、新燕啄泥的画面。

C.颈联用“没马蹄”写出了西子湖畔春草深密、绿色醉人的景象。

D.尾联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春行钱塘湖的喜悦心情。

《钱塘湖春行》赏析习题及答案

《钱塘湖春行》赏析习题及答案

《钱塘湖春行》赏析习题及答案内容:【原诗】【翻译】【作者】【主题思想】【赏析】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原诗】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译文】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低垂,同湖面上连成一片。

几只早出的黄莺争相飞往向阳的树木,谁家新飞来的燕子忙着筑巢衔泥。

纷繁的花朵渐渐开放使人眼花缭乱,浅浅的青草刚刚够上遮没马蹄。

最爱的湖东美景百游不厌,杨柳成排绿荫中穿过一条白沙堤。

【作者】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唐代著名诗人。

曾担任太子的老师,做官正直,深手受好评。

晚年隐居洛阳香山寺,因此号香山居士。

他是唐代诗人创作中最多的一个,作品集《新乐府》50首和《秦中吟》10首,都很有名。

诗中大胆地批评时政,表现了人民的疾苦。

本诗是他为杭州太守时所作。

【主旨】此诗通过对西湖早春明媚风光的描绘,抒发了作者早春游湖的喜悦和对西湖风景的喜爱,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之美的热爱之情。

【名句赏析】这首诗就像一篇短小精悍的游记,诗人从孤山、贾亭开始,到湖东、白堤止,一路上,在湖青山绿那美如天堂的景色中,饱览了莺歌燕舞,陶醉在鸟语花香,最后,才意犹未尽地沿着白沙堤,在杨柳的绿阴底下,一步三回头,恋恋不舍地离去了。

耳畔还回响着由世间万物共同演奏的春天的赞歌,心中便不由自主地流泻出一首饱含着自然融合之趣的《钱塘湖春行》的优美诗歌来。

诗的首联紧扣题目总写湖水。

前一句点出钱塘湖的方zhi位和四周“楼观参差”景象,两个地名连用,又给读者以动感,说明诗人是在一边走,一边观赏。

后一句正面写湖光水色:春水初涨,水面与堤岸齐平,空中舒卷的白云和湖面荡漾的波澜连成一片,正是典型的江南春湖的水态天容。

颔联写仰视所见禽鸟。

莺在歌,燕在舞,显示出春天的勃勃生机。

黄莺和燕子都是春天的使者,黄莺用它婉转流利的歌喉向人间传播春回大地的喜讯;燕子穿花贴水,衔泥筑巢,又启迪人们开始春日的劳作。

《野望、黄鹤楼、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选择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

《野望、黄鹤楼、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选择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

12.《唐诗五首》选择题及答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12.唐诗五首1、野望/王绩2、黄鹤楼/崔颢3、使至塞上/王维4、渡荆门送别/李白5、钱塘湖春行/白居易1、野望/王绩【原诗】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译文】黄昏的时候伫立在东皋村头怅望,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

每棵树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都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放牧的人驱赶着牛群回家,猎人骑着马带着猎物各自随愿而归。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主旨】全诗写的是秋色中的山野,诗人在闲适的情趣中流露出彷徨无依的莫名苦闷。

选择题:1.对《野望》这首诗歌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B )A.首联“望”字点题,交代时间(薄暮时分)、地点(东皋),以及人物心情。

“徙倚”,即徘徊,写出人物内心的苦闷和矛盾。

“欲何依”,化用曹操的诗句“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无枝可依”,表现出诗人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却始终不得志的迷茫和失意情绪。

B.颔联和颈联承“望”字而来,又紧扣“薄暮”写出远望所见到的景色。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写远景、动态,侧重细致刻画。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转而写人,写静态、近景。

C.“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颈联所描绘的景物,在其他田园诗人笔下,可能意味着静谧、悠闲、恬淡,但在诗人这里,看到牧人们皆有所归,“我”却独无,反而呈现出忧郁、孤独、冷清的色彩,这自然是诗人心绪投射与外物的反映。

D.尾联由外物回归自身,首尾呼应,抒发感情,收束全诗。

夕阳下景色的宁谧,农人们归家的喜悦,都冲淡不了诗人心头的忧郁。

诗人感觉自己虽身处陶渊明般的境地,却与之若即若离,只好向前贤那里寻找慰藉,放声高歌,怀念古时候的隐者伯夷和叔齐。

【解析】B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是静态。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是动态。

2.对《野望》这首诗歌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B )A.王绩是初唐诗人,性情简放,曾三仕三隐。

钱塘湖春行阅读题答案通用五篇

钱塘湖春行阅读题答案通用五篇

钱塘湖春行阅读题答案通用五篇钱塘湖春行阅读题答案 1阅读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回答问题。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钱塘湖春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七言律诗,写的是西湖的早春景象。

诗人通过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极有早春特征的动植物的描写,表达了对早春西湖的赞美和喜爱的思想感情。

(2)有人认为,《钱塘湖春行》中的“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把“几处”改为“处处”,“谁家”改为“家家”,更能突出莺歌燕舞的气氛。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3)“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4)请你对“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作点赏析。

参__:(1)早莺新燕乱花浅草(2)“几处”说明早莺尚少,“谁家”犹言某家,“衔新泥”说的是刚刚开始筑巢,新燕可数。

莺是春天的歌手,燕是春天的信使。

莺燕不多,故为早春。

“几处”“谁家”既突出早春,又富有情趣。

如改为“处处”“家家”,则不突出“早春”特征。

(3)表达了诗人游春时欢快、喜悦的心情。

(4)示例:这两句,从“莺”和“燕”的动态中,把春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述出来。

钱塘湖春行阅读题答案 2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睛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6.下列内容正确的一项是()(2分)A两首诗的体裁都属七言律诗。

B两首诗都体现了雨中的情景。

C两首诗描写的都是西湖美景,即钱塘湖美景。

D两首诗的作者,都是我国唐代著名的文学家。

7.《饮湖上初晴后雨》中的“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运用了对仗手法。

《钱塘湖春行》中运用同样手法的句子是,。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钱塘湖春行》含答案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钱塘湖春行》含答案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钱塘湖春行》含答案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小题。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首句交代游踪,次句写远眺湖面,见到的春水初涨、云脚与湖面相接的开阔画面。

B.颈联描绘“乱花”“浅草”等植物,生动地展示早春时节百花盛放、草木繁茂的景象。

C.尾联“最爱”一词直抒胸臆,写诗人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中,表达诗人的喜悦之情。

D.全诗语言极富表现力,准确抓住了早春的景物特征,形象鲜活,色彩鲜明,清新自然。

12.诗中的“几处”“谁家”改为“处处”“家家”好不好?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11.B 12.不好。

本诗内容上描绘了早春的特点。

“几处”是说只有几个地方,“谁家”也说明并不是“家家”如此,这样表达既表现早春莺鸟还少、燕子始回的特点,又能够照应“早莺争暖树”“新燕啄春泥”“水面初平”“浅草”等早春景象。

如果改成“处处”“家家”则没有这个效果。

【解析】11.本题考查诗文内容理解。

B.颈联“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意思是:野花渐开渐盛几乎迷人眼神,野草青青,刚刚遮没马蹄。

展现的是早春花朵渐开渐盛,小草刚刚萌发遮没马蹄的画面;“生动地展示早春时节百花盛放、草木繁茂的景象”分析有误;故选B。

12.本题考查诗句赏析。

作答时,首先表明观点态度,不好。

其次结合具体内容阐明理由。

“处处”是到处的意思,“几处”是说只有几个地方。

题目是“钱塘湖春行”,内容上描绘了早春的特点。

“几处”二字,勾画出莺歌的此呼彼应和诗人左右寻声的情态,既符合早春特点,有表现了诗人踏春的欣喜之情。

同样,“家家”各家都有,是暮春以后的景象,“谁家”而不是“家家”二字的疑问,又表现出诗人细腻的心理活动,并使读者由此产生丰富的联想,结合“争暖树”“啄春泥”的语境,“几处”和“谁家”恰到好处地描绘了早春黄莺用它婉转流利的歌喉向人间传播春回大地的喜讯;燕子穿花贴水,衔泥筑巢,写出了初春的生机。

《钱塘湖春行》选择练习题(附答案)

《钱塘湖春行》选择练习题(附答案)

《钱塘湖春行》选择练习题附答案《钱塘湖春行》选择练习题(附答案)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我们都要用到练习题,学习需要做题,是因为这样一方面可以了解你对知识点的掌握,熟练掌握知识点!同时做题还可以巩固你对知识点的运用!大家知道什么样的习题才是规范的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钱塘湖春行》选择练习题(附答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钱塘湖春行》选择练习题附答案1、请选了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C )(2分)A.首联交代了踏春的去处,简洁明快地勾勒了西湖早春的轮廓。

B.颔联抓住了“争”、“啄”两个动词,描绘了一幅早莺争暖、新燕啄泥的画面。

C.颈联用“没马蹄”写出了西子湖畔春草深密、绿色醉人的景象。

D.尾联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春行钱塘湖的喜悦心情。

2.下面是对这首诗的分析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D)A.诗歌以“春行”为题眼抒发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B.这首诗从总体着眼描绘了钱塘湖蓬勃的春意。

C.诗人善于把握景物特征,并进行了生动形象的描绘。

D.诗歌在景物的描写中还重点突出了白沙堤的美。

3、下面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2分)A. 全诗以“行”字为线索,从“孤山寺”起,到“白沙堤”终,写出了一路所见西湖的美好景象。

B. 这首诗处处扣紧环境和季节特征,把春天的西湖描绘得生机盎然,十分迷人,令人神往。

. C. 这首诗尾联中的“最爱湖东行不足”说明诗人留流忘返,委婉含蓄地抒发了作者对春日西湖无比喜爱的思想感情。

D. 该诗的语言既符合格律诗的规范,又清新明快、晓畅平易,充分体现了白居易诗歌的艺术风格。

4.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A.开头两句写诗人行径孤山寺和贾亭时所看到的山光水色,勾勒出西湖早春的轮廓。

B.三四两句从莺、燕的动态中,把春天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C.五六两句写骑马游春的人们,包括诗人自己。

以人们的感受写西湖的春景。

D.结尾两句详写湖东的白沙堤,在绿杨荫里,更是美不胜收。

钱塘湖春行阅读答案

钱塘湖春行阅读答案

钱塘湖春行阅读答案1、诗中最能突出诗人感情的一个词语是:。

【答案】最爱2、请选了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首联交代了踏春的去处,简洁明快地勾勒了西湖早春的轮廓。

B.颔联抓住了“争”、“啄”两个动词,描绘了一幅早莺争暖、新燕啄泥的画面。

c.颈联用“没马蹄”写出了西子湖畔春草深密、绿色醉人的景象。

D.尾联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春行钱塘湖的喜悦情绪。

【答案】c3、诗人抓住了哪些具有春色春意的景物来描述西湖早春景色抒发了诗人基样的思想感情【答案】抓住了水面初平、早莺、新燕、乱花、浅草等景物,抒发了诗人对西湖早春完美风的喜爱之情。

4、请赏析“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答案】这两句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西湖早春的妩媚和生机:”乱花”、“浅草”分别表现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渐欲”、“才能”表现了春天的发展变化,这些词语突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

5、点明诗人游览的地点和季节的诗句是【答案】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6、赏析“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一句。

【答案】以“乱”“浅”“渐欲”“才能”,状写花草向荣的趋势。

这就准确而生动地把诗人边行边赏的早春气象透露出来,给人以清新之感。

7、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答案】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对春天、对西湖的喜爱之情。

8、这首诗紧扣环境和季节特征写景,以“”字为线索,同时以“春”字为着眼点,写出了给游人带来喜悦之情。

【答案】“行”字为线索,l分;“早春美景”,l分。

9、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从动植物的变化描述季节特征,用词准确而精妙,从中找出一处并进行品析。

【答案】如“争”生动反映出西湖早春黄莺争鸣活跃的热闹景象,又写出春光给自然带来的活力;如“几处”照应“早莺”,说明早莺尚少,新燕不多,准确写出了钱塘湖初春季节的特点和作者的喜悦之情:如“乱”“迷”客观真实地再现湖边五颜六色的野花姹紫嫣红,让人眼花缭乱的早春之景等等。

10、诗句“几处早莺争暖树”句中,“争”用得好,好在哪里【答案】准确地描绘出它们飞向枝头向阳欢歌的景象,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气。

《钱塘湖春行》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湖北省黄石市中考题)

《钱塘湖春行》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湖北省黄石市中考题)

《钱塘湖春行》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湖北省黄石市中考题)(二)阅读下面的这首诗,完成11—12题。

(共5分)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C )(2分)A.这首七首律诗表达了诗人对钱塘湖仲春时节美丽景致的怀念之情。

B.首联通过写钱塘湖水面降低、白云与波浪相连接表现季节特点。

C.颔联和颈联选取有代表性的动物和植物描绘春天生机盎然的景象。

D.最后两句间接抒情,点明湖东景致不足称道,而白沙提景致最美。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词内容和情感的理解。

A应是“钱塘湖早春时节”;B应是“湖面春水刚刚同河堤平行,云气低低地绕在水上”;D最后两句直接抒情,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12.从下面A、B两题中选做一题。

(3分)A.颔联中有两个动词极富表现力,请找出来并简要分析它们的妙处。

B.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我市成功遏制了新冠病毒传播。

我们得以走出家门,观赏美景。

请模仿本诗尾联,抒写自己所见所感。

写作时可不考虑律诗音韵方面的要求。

答:我选(A )。

“争”和“啄”两个动词,写出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场景,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机。

我选( B )。

最美黄石矿山园,矿产遗址数百年。

【解析】A本题考查诗句中字词的妙处,找出字词,结合句子分析其作用。

B仿写,要结合本地风景,如:黄石国矿山公园,历经风雨数百年。

著名汉冶萍煤铁,露天开采未停歇。

落差四百四十米,扶栏眺望不见底。

世界第一边坡陡,矿产遗址保护守。

为了环境更优美,今成观赏别类景。

热衷爱好者来游,定有收获记心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钱塘湖春行》选择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
【原诗】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译文】
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低垂,同湖面上连成一片。

几只早出的黄莺争相飞往向阳的树木,谁家新飞来的燕子忙着筑巢衔泥。

纷繁的花朵渐渐开放使人眼花缭乱,浅浅的青草刚刚够上遮没马蹄。

最爱的湖东美景百游不厌,杨柳成排绿荫中穿过一条白沙堤。

选择题:
1、下列对《钱塘湖春行》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C)
A.这首诗处处紧扣环境和季节的特征,用准确而极富表现力的词句,恰到好处地描绘了西湖春日美景,抒发了诗人喜悦的心情。

B.莺是春的歌手,燕是春的使者,它们富于季节的敏感,成为春天的象征。

诗人善于选取典型景物,在莺歌燕舞的动态中展示春的活力。

C.诗人很讲究炼字,在颈联中巧用“乱”、“迷”、“没”等字,客观真实地再现了姹紫嫣红、草长莺飞的西湖暮春的盛景。

D.全诗在结构上很有特色,以“孤寺”起,以“白沙堤”终,从点到面,又由面到点,章法变化,条理井然。

【解析】C 不是暮春,而是初春的景象。

2、请选出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C)
A.诗的首联交代了踏青的去处,简洁明快地勾勒了西湖早春的轮廓。

B.颔联从莺歌燕舞的动态中,展示了春天的活力,把大自然从冬日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C.颈联诗人用“乱”字勾画了百花竞放、五彩缤纷的美丽画卷,用“没马蹄”写出了西子湖畔春草深密、绿色醉人的景象。

D.这首诗能紧紧抓住环境和季节的特征,选取典型景物,把西湖描绘得生机盎然,抒发了诗人喜悦的感情。

【解析】C 不是深密,而是浅密。

3、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
A.开头两句写诗人行径孤山寺和贾亭时所看到的山光水色,勾勒出西湖早春的轮廓。

B.三四两句从莺、燕的动态中,把春天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C.五六两句写骑马游春的人们,包括诗人自己。

以人们的感受写西湖的春景。

D.结尾两句详写湖东的白沙堤,在绿杨荫里,更是美不胜收。

【解析】D 这二句写行经白沙堤所见,是白描,不是详写。

4、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

它描绘了刚刚披上春装的西湖生意盎然的景色,抒写了作者对西湖美好春光的喜爱。

B.三、四句中,诗人抓住了“争”、“啄”这两个极具表现力的词语,勾画、渲染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画面。

C.五、六两句,作者看到的是一派繁花盛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而浅浅的小草,翠绿如茵,刚刚能将马蹄埋没。

D.结尾处写诗人来到绿树成荫的白沙堤上,这里的景色美不胜收,让人久久不忍离去,他不禁发出“最爱”这样的赞叹。

【解析】C 这两句诗作者抓住了“乱花”、“浅草”写出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突出了春的妩媚动人;以“渐欲”、“才能”描绘了春的发展变化,突出了春的勃勃生机。

5、对《钱塘湖春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C )
A.这首七言律诗是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所作。

钱塘湖是西湖的别名。

B.诗歌以诗人行踪为线索,采用移步换景的手法,生动描绘了西湖的明媚风光。

C.“水面初平”“早莺”“新燕”“乱花”“浅草”“白沙堤”这些词语,都突出了西湖早春的特点。

D.尾联直抒胸臆,抒发了诗人陶醉于美好湖光山色的喜悦心情。

【解析】C.表述错误,首先,“白沙堤”是一个景点,并不能体现出季节特点;其次,该诗描写的是西湖早春的景象,而不是晚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