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钱塘湖春行》阅读练习与答案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钱塘湖春行》《长安春望》含答案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钱塘湖春行》《长安春望》含答案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长安春望卢纶①东风吹雨过青山,却望千门②草色闲。
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川原③缭绕浮云外,宫阙参差落照间。
谁念为儒逢世难,独将衰鬓客秦关。
[注]①卢纶,字允言,大历十才子之一。
河中蒲人(今山西永济县人),家乡刚好位于长安的东面。
曾中进士,因安史之乱爆发,未能为官。
后屡试不第,受举荐为官,又因政治斗争受到牵连,终身未受重用。
②千门:泛指京城。
③川原:此指家乡。
【问题】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卢诗颈联中的画面,并概括其特点。
【答案】白诗:通过对西湖早春明媚风光/生机之景(早莺、新燕、乱花、浅草……)的描绘,抒发了作者游湖的喜悦和对钱塘湖春景/自然的喜爱之情(“最爱”)。
卢诗:“东风吹雨”“家在梦中何日到”抒发了诗人在乱世中的思家望归之情/“逢世难”体现了对遭逢世难的伤感/“衰鬓”体现了年华易逝的无奈,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忧愤/“独将”“客”等词体现了客居他乡的孤独、羁旅之愁(任答一种)。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情感主旨的探究。
白诗:这首诗就像一篇短小精悍的游记,从孤山、贾亭开始,到湖东、白堤止,一路上,在湖青山绿那美如天堂的景色中,诗人饱览了莺歌燕舞,陶醉在鸟语花香,最后,才意犹未尽地沿着白沙堤,在杨柳的绿阴底下,一步三回头,恋恋不舍地离去了。
耳畔还回响着由世间万物共同演奏的春天的赞歌,心中便不由自主地流泻出一首饱含着自然融合之趣的优美诗歌来,抒发了作者游湖的喜悦和对钱塘湖春景/自然的喜爱之情。
卢诗:开篇紧扣题目,写在长安“春望”。
说“东风吹雨”,是说东风从家乡吹来,自然引出思乡之情。
春草之闲正好与人心之愁形成强烈对比,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颔联是春望时所产生的联想。
是恨自己不能回去,家乡只能在梦中出现,对句是妒他人得归,恨自己难返,语中有不尽羡慕之意。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唐诗五首—钱塘湖春行》同步练习题-部编版(含答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唐诗五首—钱塘湖春行》同步练习题-部编版(含答案)《钱塘湖春行》阅读练习题及答案引言:《钱塘湖春行》生动的描绘了诗人早春漫步西湖所见的明媚风光,是一首唱给春日良辰和西湖美景的赞歌,《钱塘湖春行》是考试重点出题古诗,下面是本店铺整理得《钱塘湖春行》的练习题,希望可以帮助到你们。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一:1.诗中能够突出表达诗人情感的一个词语是:___________(1分)(1分)最爱(爱)2.“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这两句是如何表现初春的特点的?请作具体分析。
描写的景物和表现出的春的特点各1分)这两句诗写莺和燕.是诗人所见。
莺是春的歌手,都争着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已开始衔泥筑巢,“几处”“谁家”“早”“新”突出了初春季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特点。
3.请选了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C)(2分)A.首联交代了踏春的去处,简洁明快地勾勒了西湖早春的轮廓。
B.颔联抓住了“争”、“啄”两个动词,描绘了一幅早莺争暖、新燕啄泥的画面。
C.颈联用“没马蹄”写出了西子湖畔春草深密、绿色醉人的景象。
D.尾联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春行钱塘湖的喜悦心情。
4.诗人抓住了哪些具有春色春意的景物来描写西湖早春景色?抒发了诗人基样的思想感情?(3分)4抓住了水面初平、早莺、新燕、乱花、浅草等景物,抒发了诗人对西湖早春美好风的喜爱之情。
5.请赏析“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2分)这两句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西湖早春的妩媚和生机:”乱花”、“浅草”分别表现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渐欲”、“才能”表现了春天的发展变化,这些词语突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
6、下面是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D )A、这首诗,从总体着眼描绘了钱塘湖蓬勃的春意。
B、颔联、颈联写莺、燕、花、草四种最能体现春色的景物。
《钱塘湖春行》阅读答案【最新3篇】

这诗是长庆三或四年春(823或824)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所作。
钱塘湖是西湖的别名。
提起西湖,人们就会联想到苏轼诗中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饮湖上初晴后雨》)读了白居易这诗,仿佛真的看到了那含睇宜笑的西施的面影,更加感到东坡这比喻的确切。
乐天在杭州时,有关湖光山色的题咏很多。
这诗处处扣紧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恰到好处。
“孤山寺北贾亭西”,孤山在后湖与外湖之间,峰峦耸立,上有孤山寺,是湖中登览胜地,也是全湖一个特殊的标志。
贾亭在当时也是西湖名胜。
有了第一句的叙述,这第二句的“水面”,自然指的是西湖湖面了。
秋冬水落,春水新涨,在水色天光的混茫中,太空里舒卷起重重叠叠的白云,和湖面上荡漾的波澜连成了一片,故曰“云脚低”。
“水面初平云脚低”一句,勾勒出湖上早春的轮廓。
接下两句,从莺莺燕燕的动态中,把春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莺是歌手,它歌唱着江南的旖旎春光;燕是候鸟,春天又从北国飞来。
它们富于季节的敏感,成为春天的象征。
在这里,诗人对周遭事物的选择是典型的;而他的用笔,则是细致入微的。
说“几处”,可见不是“处处”;说“谁家”,可见不是“家家”。
因为这还是初春季节。
这样,“早莺”的“早”和“新燕”的“新”就在意义上互相生发,把两者联成一幅完整的画面。
因为是“早莺”,所以抢着向阳的暖树,来试它滴溜的歌喉;因为是“新燕”,所以当它啄泥衔草、营建新巢的时候,就会引起人们一种乍见的喜悦。
谢灵运“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登池上楼》)二句之所以妙绝古今,为人传诵,正由于他写出了季节更换时这种乍见的喜悦。
这诗在意境上颇与之相类似。
诗的前四句写湖上春光,范围是宽广的,它从“孤山”一句生发出来;后四句专写“湖东”景色,归结到“白沙堤”。
前面先点明环境,然后写景;后面先写景,然后点明环境。
诗以“孤山寺”起,以“白沙堤”终,从点到面,又由面回到点,中间的转换,不见痕迹。
《钱塘湖春行》《早兴》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湖北省黄冈市中考题)

《钱塘湖春行》《早兴》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湖北省黄冈市中考题)四、深层次阅读赏析〔共22分〕〔一〕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25—27题。
〔8分【甲】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乙】早兴①白居易晨光出照屋梁明,初打开门鼓一声。
犬上阶眠知地湿,鸟临窗语报天晴。
半销宿酒头仍重,新脱冬衣体乍轻。
睡觉③心空思想③尽,近来乡梦不多成。
【说明】①此诗是长庆三年〔公元823年〕诗人到杭州任刺吏第二年早春所作。
②觉:醒。
③思想:苦恼。
25.以下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A.甲诗首联第一句点题,交代了游踪;第二句从大处落笔写春水初涨,云脚低垂,云与湖面相接,勾画出了西湖早春的轮廓。
B.乙诗通过对小狗、小鸟这两个对春天极为敏感的动物的传神刻画来写早春气息:冬天过去,天气转暖,大地变得潮湿,小狗对此敏感而“上阶眠”;一向活泼的小鸟也不放过这可爱的时间,正在窗前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
C.乙诗“半销宿酒头仍重”说明诗人昨日饮酒甚多。
春宵佐以美酒,本是人生一大乐事,但因思念家乡而开怀大饮,以致大醉,到次日早晨仍有头重脚轻之感。
D.乙诗中,诗人擅长从微小处表现生活情趣,如“新脱冬衣”以动作默示季节更替,“体乍轻”写出了猛然间的轻松感受,“乍轻”呼应“新脱”,抒发了诗人感受到春天到来的喜悦之情。
26.赏析甲诗颔联,说说它是怎样写早春的。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7.赏析甲、乙两诗的尾联,分析它们的抒情方式和所表达的情感。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四、深层次读赏析〔共22分,25、27、28题每题2分,26、29—31题每题4分〕25.〔2分〕C26.〔4分〕甲诗颔联通过对莺、燕两种对春天敏感的、有代表性的鸟来描写早春:“几处”,说明莺尚不多;“争暖树”,说明天气尚冷;“谁家”,说明燕刚到且少;“啄春泥”,说明燕刚开始建巢,春来尚早。
《钱塘湖春行》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湖北省黄石市中考题)

《钱塘湖春行》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湖北省黄石市中考题)〔二〕阅读下面的这首诗,完成11—12题。
〔共5分〕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1.以下说法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C 〕〔2分〕A.这首七首律诗表达了诗人对钱塘湖仲春季节漂亮景致的怀念之情。
B.首联通过写钱塘湖水面降低、白云与波浪相连接表现季节特点。
C.颔联和颈联选取有代表性的动物和植物描绘春天生气盎然的景象。
D.最末两句间接抒情,点明湖东景致不足称道,而白沙提景致最美。
【解析】此题考查对诗词内容和情感的理解。
A应是“钱塘湖早春季节”;B应是“湖面春水刚刚同河堤平行,云气低低地绕在水上”;D最末两句径直抒情,我最喜欢西湖东边的美12.从下面A、B两题中选做一题。
〔3分〕A.颔联中有两个动词极富表现力,请找出来并简要分析它们的妙处。
B.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我市胜利遏制了新冠病毒传播。
我们得以走出家门,欣赏美景。
请仿照本诗尾联,抒写自己所见所感。
写作时可不考虑律诗音韵方面的要求。
答:我选〔 A 〕。
“争”和“啄”两个动词,写出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场景,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气。
我选〔 B 〕。
最美黄石矿山园,矿产遗址数百年。
【解析】A此题考查诗句中字词的妙处,找出字词,结合句子分析其作用。
B仿写,要结合本地风景,如:黄石国矿山公园,历经风雨数百年。
闻名汉冶萍煤铁,露天开采未停息。
落差四百四十米,扶栏眺望不见底。
世界第一边坡陡,矿产遗址爱护守。
为了环境更精美,今成欣赏别类景。
热衷爱好者来游,定有收获记心头。
出处2020年湖北省黄石市中考题资料1 湖北省黄石市2020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2 语言积累与运用〔2020年湖北省黄石市中考题〕3 《颍川太守髡陈仲弓》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湖北省黄石市中考题〕4 《钱塘湖春行》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湖北省黄石市中考题〕5 《人类的“黄金体温”》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湖北省黄石市中考题〕6 梁艳飞《卖板栗的父子》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湖北省黄石市中考题〕7 《骆驼样子》名著阅读〔2020年湖北省黄石市中考题〕8 2020年湖北省黄石市中考作文题目及优秀范文。
中考语文诗词阅读《钱塘湖春行》《采桑子》含答案

中考语文诗词阅读《钱塘湖春行》《采桑子》含答案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甲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乙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
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
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27.甲诗作者是唐代诗人(人名),乙诗作者是(朝代)诗人欧阳修。
28.任选一处画线句,展开联想与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句呈现的画面。
29.两首诗抒发了怎样相同的情感?【答案】27.白居易北宋(或:宋代)28.示例一:几只早来的黄莺叽叽喳喳地鸣叫着,争先恐后地飞到向阳的树上,不知哪家新来的燕子正衔着泥辛勤地在筑巢。
示例二:看,微微的涟漪在船边荡漾,被划动的船儿惊起的水鸟,正掠过湖岸在展翅飞翔。
29.流露出诗人游览西湖时的喜悦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
【解析】27.本题考查古诗文学常识。
(1)甲诗《钱塘湖春行》,它是唐朝诗人白居易的作品。
白居易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他的诗歌语言平实易懂,情感真挚,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和社会生活。
在《钱塘湖春行》中,白居易通过细腻的笔触,生动地描绘了西湖春天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他对西湖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乙诗《采桑子》,它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作品。
欧阳修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政治家,他在文学、政治、历史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
在《采桑子》这首词中,欧阳修以轻松愉快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游湖时的愉悦心情和对西湖春色的喜爱。
这首词风格清新、明快,展现了欧阳修作为文学家的卓越才华。
28.本题考查古诗画面的描绘。
本题要求考生对给定的诗句进行联想与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出诗句所呈现的画面。
这种题型通常出现在古代诗歌鉴赏中,旨在考察考生对诗句意境和情感的理解与表达能力。
对于第一句“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题干要求描绘的画面应该突出早春时节鸟类的活动,如莺儿的争斗和新燕的筑巢行为,同时还要注意表现出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钱塘湖春行》阅读答案及赏析

《钱塘湖春行》阅读答案及赏析《钱塘湖春行》阅读答案及赏析下面是《》的和赏析。
希望大家多多阅读,答复以下问题。
《钱塘湖春行》阅读答案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有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缺乏,绿杨阴里白沙堤。
⑴诗中最能突出诗人感情的一个是:。
(1分)⑵请选了以下说法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2分)A.首联交代了踏春的去处,简洁明快地勾勒了西湖早春的轮廓。
B.颔联抓住了“争”、“啄”两个动词,描绘了一幅早莺争暖、新燕啄泥的画面。
C.颈联用“没马蹄”写出了西子湖畔春草深密、绿色醉人的景象。
D.尾联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春行钱塘湖的喜悦心情。
【答案】⑴最爱⑵C22.诗人抓住了哪些具有春色春意的景物来描写西湖早春景色?抒发了诗人基样的思想感情?(3分)23.请赏析“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2分)22.抓住了水面初平、早莺、新燕、乱花、浅草等景物,抒发了诗人对西湖早春美好风的喜爱之情。
23.例如:这两句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西湖早春的妩媚和生机:”乱花”、“浅草”分别表现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渐欲”、“才能”表现了春天的开展变化,这些词语突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
9.点明诗人游览的地点和季节的是 (2分)10赏析“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一句。
(3分)11.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分)9.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10.以“乱”“浅”“渐欲”“才能”,状写花草向荣的趋势。
这就准确而生动地把诗人边行边赏的早春气象透露出来,给人以清新之感。
、11.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对春天、对西湖的喜爱之情。
(1)这首诗紧扣环境和季节特征写景,以“”字为线索,同时以“春”字为着眼点,写出了给游人带来喜悦之情。
(2分)(2)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从动植物的变化描写季节特征,用词准确而精妙,从中找出一处并进行品析。
(2分)答:10.鉴赏。
(4分)(1)(2分)答:“行”字为线索(答“春行”也可),l分;“早春美景”,l分(2)(2分)答:例如:如“争”生动反映出西湖早春黄莺争鸣活泼的热闹景象,又写出春光给自然带来的活力;如“几处”照应“早莺”,说明早莺尚少,新燕不多,准确写出了钱塘湖初春季节的特点和作者的`喜悦之情:如“乱”“迷”客观真实地再现湖边五颜六色的野花姹紫嫣红,让人眼花缭乱的早春之景等等。
《钱塘湖春行》《早兴》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湖北省黄冈市中考题)

深层次阅读赏析(共22分)(一)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25—27题。
(8分【甲】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乙】早兴①白居易晨光出照屋梁明,初打开门鼓一声。
犬上阶眠知地湿,鸟临窗语报天晴。
半销宿酒头仍重,新脱冬衣体乍轻。
睡觉③心空思想③尽,近来乡梦不多成。
【注释】①此诗是长庆三年(公元823年)诗人到杭州任刺吏第二年早春所作。
②觉:醒。
③思想:烦恼。
25.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甲诗首联第一句点题,交代了游踪;第二句从大处落笔写春水初涨,云脚低垂,云与湖面相接,勾画出了西湖早春的轮廓。
B.乙诗通过对小狗、小鸟这两个对春天极为敏感的动物的传神刻画来写早春气息:冬天过去,天气转暖,大地变得潮湿,小狗对此敏感而“上阶眠”;一向活泼的小鸟也不放过这可爱的时光,正在窗前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
C.乙诗“半销宿酒头仍重”说明诗人昨日饮酒甚多。
春宵佐以美酒,本是人生一大乐事,但作者因思念家乡而开怀大饮,以致大醉,到次日早晨仍有头重脚轻之感。
D.乙诗中,诗人善于从细微处表现生活情趣,如“新脱冬衣”以动作暗示季节更替,“体乍轻”写出了猛然间的轻松感受,“乍轻”呼应“新脱”,抒发了诗人感受到春天到来的喜悦之情。
26.赏析甲诗颔联,说说它是怎样写早春的。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7.赏析甲、乙两诗的尾联,分析它们的抒情方式和所表达的情感。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四、深层次读赏析(共22分,25、27、28题每题2分,26、29—31题每题4分)25.(2分)C26.(4分)甲诗颔联通过对莺、燕两种对春天敏感的、有代表性的鸟来描写早春:“几处”,说明莺尚不多;“争暖树”,说明天气尚冷;“谁家”,说明燕刚到且少;“啄春泥”,说明燕刚开始建巢,春来尚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这首诗描写了西湖早春景色,诗中哪些字是紧扣“早”字来写的?
(初、早、新、渐、浅)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钱塘湖早春景物的喜爱之情)
3.概括这首诗的内容。
(描绘了钱塘湖畔美好的早春风光,表达了对大好春色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
4.试着从某一个角度对本诗写作上的特点作一点分析。
(对天空中的小鸟进行了形象的拟人化描写用“早”来形容黄莺,体现了白居易对这些充满生机的小生命的由衷的喜爱:树上的黄莺一大早就忙着抢占最先见到阳光的“暖树”,生怕一会儿就会赶不上了。
一个“争”字,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
而不知是谁家檐下的燕子,此时也正忙个不停地衔泥做窝,用一个“啄”字,来描写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神情,似乎把小燕子也写活了。
这两句着意描绘出莺莺燕燕的动态,从而使得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
)
5.“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除了描绘出的景象之外,还间接地记述了诗人的情景。
(钱塘湖初春在湖边骑马春行)
6.对下面这首诗分析理解不当的一项是(D)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
它描绘了刚刚披上春装的西湖生意盎然的景色,抒写了作者对西湖美好春光的喜爱。
B.三、四句中,诗人抓住了“争”、“啄”这两个极具表现力的词语,勾画、渲染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画面。
C.五、六两句,作者看到的是一派繁花盛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而浅浅的小草,翠绿如茵,刚刚能将马蹄埋没。
D.结尾处写诗人来到绿树成荫的白沙堤上,这里的景色美不胜收,让人久久不忍离去,他不禁发出“最爱”这样的赞叹。
7.下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A.描绘西湖早春景象,赞美了生机勃勃、风光秀丽的大自然,表达了寄情山水、派遣忧郁的复杂情感。
B.紧扣诗题写钱塘湖,句句写行游中的观赏,展示的犹如一组移步换形画面,让人应接不暇。
C.精选西湖富有早春特征的景物,如“水面初平”,早莺暖树,新燕春泥,乱花浅草等。
D.远近描写,俯仰结合,详略得当,首尾呼应,布局井然。
8.诗中最能突出诗人感情的一个词语是:最爱。
8.请选了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C )(2分)
A.首联交代了踏春的去处,简洁明快地勾勒了西湖早春的轮廓。
B.颔联抓住了“争”、“啄”两个动词,描绘了一幅早莺争暖、新燕啄泥的画面。
C.颈联用“没马蹄”写出了西子湖畔春草深密、绿色醉人的景象。
D.尾联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春行钱塘湖的喜悦心情。
9.本诗以“春”为着眼点,抒发了的感情。
诗中直抒胸臆表达这种感情的一个词语
是。
(喜爱钱塘湖春天美景爱(最爱))
10.“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中的两个动词很有表现力,请说说这两个动词好在何处。
答:(“争”和“啄”两个动词,写出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场景,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机。
评分:本题共3分。
找出动词1分;赏析2分,每个要点1分。
意思对即可。
)
11.这首诗紧扣环境和季节特征写景,以“”字为线索,同时以“春”字为着眼点,写出了给
游人带来的喜悦之情。
(行“字”为线索(答“春行”也可),“早春美景”)
12.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从动植物的变化描写季节特征,用词准确而精妙,从中找出一处并进行品析。
示例:如“争”生动反映出西湖早春黄莺争鸣活跃的热闹景象,又写出春光给自然带来的活力;如“几处”照应“早莺”,说明早莺尚少,新燕不多,准确写出了钱塘湖初春季节的特点和作者的喜悦之情:如“乱”“迷”客观真实地再现湖边五颜六色的野花姹紫嫣红,让人眼花缭乱的早春之景等等。
13.全诗以为线索,以季为着眼点,写出了自然界的美景,诗中的“钱塘湖”是
指。
(行春杭州西湖)
14.展开联想和想像,用简明形象的语言描绘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所展现的画面。
(莺是春的歌手,在明媚的春光中,几只早莺争先恐后地飞到向阳的树上歌唱;燕是春的信使,不知谁家的新燕已开始啄泥衔草,筑建新巢。
)
15从诗中找出最能体现作者情感的句子:请概述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最爱湖东行不足;对西湖春天美景的迷恋与赞美。
)
16.这首诗的作者是,诗中他最迷恋“”这一景致。
(白居易绿杨阴里白沙堤)
17.展开联想和想象,用简明形象的语言描绘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所展现的画面。
(示例:有几处早来的黄莺,争先恐后地飞来向阳的枝头地唱歌啼鸣;不知是哪家新来的燕子,又在湖边不停地衔泥筑巢。
)
18.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通过描写西湖蓬蓬勃勃的春意,表达了作者对西湖美好景色无比赞美和喜爱之情。
)
19.本诗以“”这一个字为构思脉络,以“”这一个词突出表达诗人的思想情感。
(行最爱)
20.“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这两句是如何表现初春特点的?(2分)
(①这句话选取了“早莺、暖树、新燕、春泥”等富有代表性的景物。
②抓住了“争”“啄”两个极具表现力的词语,勾画并渲染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
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画面。
)
21.从本诗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写的是初春景象?(写两个以上)
(从以下词语呵以看出是初春的景象:“水面初平”“争暖树”“啄春泥”“没马蹄”“浅草”“几处”“新燕”“早莺”。
)
22.这首诗通过描写西湖初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诗人喜悦的感情(或“诗人对西湖早春景色的喜爱、赞美之情”或“对大自然的热爱、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