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设计

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设计
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设计

《地基基础》课程设计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

第页8

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计算公式_secret

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计算 1、工程量计算内容和步骤 a 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包括:挖槽、垫层、混凝土条形基础、钢筋、砖基础、地圈梁、防潮层、回填土、余土外运等。 b 外墙的长度按中到中5 内墙的长度按内墙净长和(不考虑工作面的)槽净长 2、定额规定: a 定额规定混凝土条形基础大放脚的T形接头处的重叠工程量要扣除。扣除办法是选择有代表性接头,计算出一个重合的混凝土体积,然后乘以接头个数,得出总重合体积,再从混凝土基础工程量中扣除(V1、V2) b 定额中长钢筋搭接规定为:Φ25内的8M一个接头,Φ25以上的6M一个接头,搭接长度为30d(30×钢筋直径d),圆钢筋加弯钩长12.5d 3、T形接头重合体积计算公式:(扣除重合部分体积V1、V2) 重合体积V1=〖基础底部宽度(B1)-墙厚〗÷2×与其相交的基础底部宽度(B2)×搭接长方体高度(h1) 重合体积V2=棱台高度(h2)÷6×〖[基础棱台上宽(b1)-墙厚(a)]÷2×与其相交的基础棱台上宽(b2)+[基础底宽-墙厚(a)]÷2×与其相交的基础的底宽(b2)+[基础棱台上宽(b1)-墙厚(a)]÷2+[基础底宽(B1)-墙厚(a)]÷2×[与其相交的基础棱台上宽(b2)+与其相交的基础底宽(B2)] 附:b1――外墙基础的棱台宽度,通常b1=b2 v1 v2 v3(v3通常不需计算)图示如下:

4、工程量计算程序公式: 首先,列L墙、L槽表: a、第一套算式:各断面基础分别计算工程量,然后合算。 ○11-1断面基础工程量: □A挖槽工程量: 槽长(L槽)×〖槽底部宽(B)+2×工作面宽度(C)〗×挖槽深度(H挖)+槽长(L槽)×放坡系数(K)×挖槽深度的平方(H挖2)=?立方 □B(C10)混凝土垫层工程量: 槽长(L槽)×槽内垫层宽(B)×垫层厚=?立方

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设计-2014

柱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设计 一、柱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 某教学楼采用柱下条形基础,柱网布置如图4-7所示,试设计该基础。 (二)设计资料 ⑴工程地质条件 该地区地势平坦,无相邻建筑物,经地质勘察:持力层为粘性土,土的天然重度为18 kN/m3,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 ak=230kN/m2,地下水位在-7.5m处,无侵蚀性,标准冻深为1.0m(根据地区而定)。 ⑵给定参数 柱截面尺寸为350mm×500mm,在基础顶面处的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由上部结构传来轴心荷载为680kN,弯矩值为80kN·m,水平荷载为10kN。 ⑶材料选用 混凝土:采用C20(可以调整)(f t=1.1N/mm2) 钢筋:采用HPB235(可以调整)(f y=210 N/mm2) (三)设计内容 ⑴确定基础埋置深度 ⑵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⑶确定基础的底面尺寸 ⑷确定基础的高度 ⑸基础配筋计算 (6)配筋图 (四)设计要求 ⑴计算书要求书写工整、数字准确、图文并茂。 ⑵制图要求所有图线、图例尺寸和标注方法均应符合新的制图标准,图纸上所有汉字和数字均应书写端正、排列整齐、笔画清晰,中文书写为仿宋字。 ⑶设计时间五天。

二、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课程设计指导书 (一) 确定基础埋置深度d 同前所述 (二)确定地基承载特征值f a 同前所述 )5.0()3(-+-+=d b f f m d b ak a γηγη (三)确定基础的底面面积 A ≥h f F ?-γa k 式中各符号意义同前所述 (四)持力层强度验算 ??? ??±+=l e A G F p 0k k kmax kmin 61≤1.2f a 2 kmin kmax k p p p +=≤f a 式中 p k ——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基础底面处的平均压力值(kPa); p kmax ——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基础底面边缘的最大压力值(kPa); p kmin ——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基础底面边缘的最小压力值(kPa); F k ——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的竖向力值kN); G k ——基础自重和基础上的土重(kN); A ——基础底面面积(m 2); e 0——偏心距(m); f a ——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 l ——矩形基础的长度(m)。 (五)确定基础的高度 F l ≤0.70m t hp h a f β 式中 F l ——相应于荷载效应基本组合时作用在A l 上的地基土净反力设计值(kN); βhp ——受冲切承载力截面高度影响系数,当h 不大于800mm 时,βhp 取 1.0;当大于等于2000mm 时,βhp 取0.9,其间按线性内插法取用; f t ——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kPa); a m ——冲切破坏锥体最不利一侧计算长度(m); h 0——基础冲切破坏锥体的有效高度(m)。 (六)底板配筋计算 y 0s 9.0f h M A I I = ; ()()()jI jmax z 2z I 2481 p p b b a l M ++-= y 0s 9.0f h M A II II = ; ()()()j m i n m a x z 2z II 2481 p p a l b b M j ++-= 式中 A sI 、A sII ——分别为平行于l 、b 方向的受力钢筋面积(m 2); M I 、M II ——分别为任意截面I-I 、II-II 处相应于荷载效应基本组合时的弯矩设计值(kN ·m); l 、b ——分别为基础底面的长边和短边(m); f y ——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N/mm 2); p jmax 、p jmin ——相应于荷载效应基本组合时的基础底面边缘最大和最小地 基净反力设计值(kPa );

柱下条形基础设计课程设计

柱下条形基础设计 一、设计资料 1、地形 拟建建筑场地平整、 2、工程地质条件 自上而下土层依次如下: ①号土层,耕填土,层厚0。7m,黑色,原为农田,含大量有机质、 ②号土层,黏土,层厚1、8m,软塑,潮湿,承载力特征值。 ③号土层,粉砂,层厚2、6m,稍密,承载力特征值。 ④号土层,中粗砂,层厚4.1m,中密,承载力特征值。 ⑤号土层,中风化砂岩,厚度未揭露,承载力特征值。 3、岩土设计技术参数 地基岩土物理力学参数如表2.1所示。 4、水文地质条件 (1)拟建场区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无腐蚀性、 (2)地下水位深度:位于地表下0、9m、

5、上部结构资料 拟建建筑物为多层全现浇框架结构,框架柱截面尺寸为。室外地坪标高同自然地面,室内外高差、柱网布置如图2。1所示、 6、上部结构作用 上部结构作用在柱底得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值=1280kN=1060kN ,,上部结构作用在柱底得荷载效应基本组合值=1728k N,=1430kN (其中为轴线②~⑥柱底竖向荷载标准组合值;为轴线①、⑦柱底竖向荷载标准组合值;为轴线②~⑥柱底竖向荷载基本组合值;为轴线①、⑦柱底竖向荷载基本组合值) 图2、1 柱网平面图 其中纵向尺寸为6A,横向尺寸为18m,A=6300mm 混凝土得强度等级C25~C 30,钢筋采用H PB235、HR B335、HR B400级。 二、柱下条形基础设计 1、确定条形基础底面尺寸并验算地基承载力 由已知得地基条件,假设基础埋深为,持力层为粉砂层 (1) 求修正后得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由粉砂,查表得, 埋深范围内土得加权平均重度: 3/69.116 .2) 105.19(1.06.1)104.18(2.04.187.06.17m kN m =-?+?-+?+?= γ 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先不考虑对基础宽度得修正): kPa d f f m d ak a 65.233)5.06.2(69.110.3160)5.0(=-??+=-?+=γη

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施工工艺流程

第二节基础工程施工方案 一、施工部署 1、人员准备 根据基础工程量,开挖顺序,结合业主工期要求,本工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施工计划投入劳动力50人,在开工前签订劳务合同组织进场,施工前做好作业人员三级教育、安全技术交底等工作。 2、开挖顺序 根据设计要求和现场实际情况,基础采用大开挖形式,从C 轴往A轴进行机械开挖。 3、施工进度计划 测量放线1天完成,土方开挖3天完成,混凝土垫层1天完成,基础柱梁钢筋绑扎4天完成,基础柱梁钢筋混凝土1天完成,土方回填1天完成,-0.400米层梁模板安装2天完成,绑扎钢筋3天完成,混凝土浇筑1天完成,回填土1天。 二、施工准备 1、现场准备 1)基础土方开挖 本工程现场自然地坪标高距基础底约 2.9mm,使用一台HD512挖土机后退式进行开挖。 2)现场三通一平 现场道路从已修筑完成的规划路引入,现场临时用水、电建设单位已接入场内,场内场地平整工作已完成,满足施工要求。3)场内排水 在基础柱梁施工前,为了保证施工现场场地干爽,在施工期间,必须做好现场排水工作,本工程现场排水已说明,具体做法见现场施工平面布置图。 2、技术准备 1)熟悉施工图纸、地勘资料,了解场地的地下土质,水文地质情况、编制施工方案交公司技术部门和监理审批,并将审批后的方案向施工人员进行书面交底。

2)开挖基槽,分析土质、水文等有着情况,如与地勘资料不符,则即时与业主、监理、地勘等相关部门联系,并即时对原施工方案进行修改,编制可行的施工方案。 4)开挖前由项目技术负责人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全面的安全技术交底。 三、人员准备 1、根据工程需要本着“科学管理、精干高效、机构合理”的原则配备现场管理人员。 2、选择好施工作业队伍、按计划组织劳动力进场。 3、做好新工人入场教育,同时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加强遵纪守法教育,建立用工台账。 四、材料准备 1、对所需原材料的品种、规格、质量进行采购、检查、验收,并按要求进行送检,检测的单位必须有资质。 2、钢筋由持证材料员和试验员按规定对其进行抽样送检,确保原材料质量符合要求。 四、施工工艺 1、操作工艺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施工工艺流程 基槽清理、验槽→混凝土垫层浇筑、养护→抄平、放线→基础柱梁钢筋绑扎、支模板→相关专业施工(如避雷接地施工)→钢筋、模板质量检查,清理→基础混凝土浇筑→混凝土养护→拆模2、清理及垫层混凝土浇筑 地基验槽完成后,清理表层浮土及绕动土,不得积水,立即进行垫层混凝土施工,必须振捣密实,表面平整,严禁晾晒基土。 3、钢筋绑扎 垫层浇筑完成达到一定强度后,在其上弹线、支模、铺放钢筋网片。上下部垂直钢筋绑扎牢,将钢筋弯钩朝上,按轴线位置校

柱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设计

一、基本资料 图1为某框架结构柱网布置图。已知B 轴线上边柱荷载设计值1F ,中柱荷载设计值2F ,初选基础埋深为d ,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a f ,设计参数的值见表1,试设计B 轴线上条形基础JL —2。 图1.1 柱网平面布置图 表1.1 设计参数 二、设计要求 1. 进行基础平面布置; 2. 确定基础底宽、长度、肋梁高度、翼板厚度; 3. 取结构计算简图; 4. 结构计算,按倒梁法计算基础内力。 5、根据内力进行配筋。

三、设计计算书 1. 基础平面布置图 根据题目条件及表中数据,绘制基础平面布置图,如图3.1.1所示 图3.1.1 2. 基础底面尺寸 (1)确定荷载合力重心位置 设合力作用点与边柱A 的距离为c x ,根据合力距定理,以A 为参照点,有: 14007.2140014.4140021.6140028.8120036 181400412002 ik i c ik F x x m F ?+?+?+?+?= = =?+?∑∑ (2)确定基础梁的长度和外伸尺寸 基础梁两端外伸长度为12a a 、 ,取边跨的0.25倍。 取10.257.2 1.8a m =?= 12()2(18 1.8)39.6c L x a m =+=?+= 239.6 1.87.25 1.8a m =--?= (3)按地基持力层的承载力确定基础梁的宽度b 1400412002 1.83 1.8(20) 39.6(150202) k F b m m L f d ?+?= = =≈-?-?∑ (4)确定肋梁高度及翼板高度 采用C30混凝土,21.43/t f N mm = 基底沿宽度b 方向的净反力28000 112.2/1.839.6 k n F p kN m bL = = =?∑ 悬臂根部剪力设计值0.4 1.8 ()112.2(0.2)78.54/222 n b V p kN m =-=?-=

钢筋混凝土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钢筋混凝土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是在学完钢筋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的基础上进行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这门课主要是讲解受弯构件(梁、板)、受压构件(柱子)、受扭构件在荷载作用下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配筋计算,计算结果要满足《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要求。而这次课程设计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的: 一.题目的选取: 在平时的教学和作业中,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了各种构件的配筋与计算,并且能进行配筋验算(配筋满足适筋梁的要求,不能是超筋梁和少筋梁的配置),而课程设计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个重要环节,一方面要基于课本,另一方面又要高于课本,根据我们专业的特点,我没有选取简单的构件设计,也没有选取复杂的高层或复杂体系的设计,而是选取了一种简单的结构体系——钢筋混凝土多层框架结构的设计。 二.设计的思路与要求: 软件编程综合实习已经告一段落,但在实习中我们收获颇多。这是我们完成的第一个数据库系统,也是到目前为止最为完善的系统。这一过程,我们掌握到了软件开发的一系列步骤,这能应用到今后的工作生活中去。我相信能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帮助! 要求学生根据设计任务书,查阅《混凝土结构规范》、《荷载规范》计算结构上所施加的荷载;然后根据任务书要求进行内力计算以及配筋计算,同时用PKPM软件进行内力分析和同时自动生成配筋图;最后对手算和软件计算进行比较和调整。要求学生上交:结构设计计算书一份:要求有封皮、目录、详细的计算内容;并在计算书里绘出相应的结构施工图。 紧张而又辛苦的几周的课程设计终于结束了。当我们快要成为下达给我们“四工位专用机床”的任务的时候,想想老师最初给我们说的课程设计,因为开始的大意吧,没能在第一时间开始运做,所以使得我们在这最后的几周里真的是逼着,压着,强迫着才弄完,当然,完成后的喜悦那是没得说的,尽管这样的设计使的我们烦恼着、无奈着,但只要经过了过程,我们就能得到自己所需的,所以还是能够尽心尽力的完成的,尽管那路途是那样的曲折! 设计的目的旨在让学生掌握荷载的计算过程、内力的计算方法和配筋计算过程,另一方面通过对PKPM软件的学习,能熟练地掌握结构的建模和分析,更重要的是掌握有软件进行设计的过程,分析完以后要把配筋图转到cad上,进行图形的摘取。 医疗机构是卫生系统的主要窗口,也是社会的重要窗口。医德、医风的好坏是社会风气好坏的反映,也是全民族整体道德素质的重要表现。因为医疗行为关系到人的健康与生命,所以,医德、医风一直受到社会各界、舆论的经常关注和很高的要求,常常形成一时

条形基础设计计算书

一、设计资料: 1、本设计的任务是设计一多层办公楼的钢筋混凝土柱下条形基础,框架柱的截面尺寸均为b×h=500mm×600mm,柱的平面布置如下图所示: 2、办公楼上部结构传至框架柱底面的荷载值标准值如下表所示: 注:表中轴力的单位为KN,弯矩的单位为KN.m;所有1、2、3轴号上的弯矩方向为逆时针、4、5、6轴号上的弯矩为顺时针,弯矩均作用在h方向上。 3、该建筑场地地表为一厚度为1.5m的杂填土层(容重为17kN/m3),其下为粘土层,粘土层承载力特征值为F ak=110kPa,地下水位很深,钢筋和混凝土的强度等级自定请设计此柱下条形基础并绘制施工图。 二、确定基础地面尺寸: 1、确定合理的基础长度: 设荷载合力到支座A的距离为x,如图1:则: x= ∑∑ ∑+ i i i i F M x F = 300 700 700 700 700 350 )5. 17 300 14 700 5. 10 700 7 700 5.3 700 0( + + + + + +? + ? + ? + ? + ? + =8.62m

图1 因为x=8.62m ? 2 1 a=0.5?17.5=8.75m , 所以,由《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8.3.1第2条规定条形基础端部应沿纵向从两端边柱外伸,外伸长度宜为边跨跨距的0.25:0.30倍取a 2=0.8m(与 4 1 l=0.25?3.5=0.875m 相近)。 为使荷载形心与基底形心重合,使基底压力分布较为均匀,并使各柱下弯矩与跨中弯 矩趋于均衡以利配筋,得条形基础总长为: L=2(a+a 2-x)=2?(17.5+0.8-8.62)=19.36m ≈19.4m a 1=L-a-a 2=19.4-17.5-0.8=1.1m 2、确定基础底板宽度b : 竖向力合力标准值: ∑Ki F =350+700+700+700+700+300=3450kN 选择基础埋深为1.8m ,则 m γ=(17?1.5+0.3?19)÷1.8=17.33kN/m 3 深度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 ()5.0-+=d f f m d ak a γη=110+1.0?17.33?(1.8-0.5)=132.529kN 由地基承载力得到条形基础b 为: b ≥ )20(d f L F a Ki -∑= ) 8.120529.132(4.193450 ?-?=1.842m 取b=2m ,由于b ?3m ,不需要修正承载力和基础宽度。 a2 a a1

基础设计例题

、钢筋混凝土墙下条形基础设计。某办公楼为砖混承重结构,拟采用钢筋混凝土墙下条形基础。外墙厚为370mm ,上部结构传至000.0±处的荷载标准值为 K F = 220kN/m, K M =45kN ·m/m ,荷载基本值为F=250kN/m, M=63kN .m/m ,基础埋深1. 92m (从室内 地面算起),室外地面比室内地面低0.45m 。地基持力层承载力修正特征值a f =158kPa 。 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 ( c f = 9. 6N/mmZ ),钢筋采用HPB235级钢筋 () 2210mm f y N =。试设计该外墙基础。 解: (1)求基础底面宽度 οb 基础平均埋深:d=(1.92×2一0. 45)/2=1. 7m 基础底面宽度:b =m d f F G K 77.1=-γ 初选b=1.3 × 1.77=2.3m 地基承载力验算 .517.12962max +=++=b M b G F P K K K k =180.7kPa <l.2a f =189.6kPa 满足要求 (2)地基净反力计算。 a j a j b M b F P b M b F P KP =-=-=KP =+=+=2.375.717.10862.1805.717.10862min 2max (3)底板配筋计算。

初选基础高度h=350mm ,边缘厚取200mm 。采用100mmC10的混凝土垫层,基 础保护层厚度取40mm ,则基础有效高度ho =310mm. 计算截面选在墙边缘,则 1a =(2.3-0.37)/2=0.97m 该截面处的地基净反力I j p =180.2-(180.2-37.2)×0.97/2.3=119.9kPa 计算底板最大弯距 ()()221max max 97.09.1192.180261261 ?+??=+= I a p P M j j =m m ?KN 3.75 计算底板配筋 mm f h M y 1285210 3109.0103.759.06 max ???=ο 选用14φ@110㎜()21399mm A s =,根据构造要求纵向钢筋选取8φ@ 250 ()2 0.201mm A s =。基础剖面如图所示: 用静力平衡条件求柱下条形基础的内力

墙下条形基础设计例题.doc

目录 课程设计任务书 (1) 教学楼首层平面图 (4) 工程地质条件表 (5) 课程设计指导书 (6) 教学楼首层平面大图 (19)

《地基与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目的 1、了解一般民用建筑荷载的传力途径,掌握荷载计算方法; 2、掌握基础设计方法和计算步骤,明确基础有关构造; 3、初步掌握基础施工图的表达方式、制图规定及制图基本技能。 二、设计资料 工程名称:中学教学楼,其首层平面见附图。 建筑地点: 标准冻深:Z0 = 地质条件:见附表序号 工程概况:建筑物结构形式为砖混结构,采用纵横墙承重方案。建筑物层数为四~六层,层高3.6m,窗高2.4m,室内外高差为0.6m。教室内设进深梁,梁截面尺寸 b×h=250×500mm,其上铺钢筋混凝土空心板,墙体采用机制普通砖MU10, 砂浆采用M5砌筑,建筑物平面布置详见附图。 屋面作法:改性沥青防水层 20mm厚1:3水泥砂浆找平层 220mm厚(平均厚度包括找坡层)水泥珍珠岩保温层 一毡二油(改性沥青)隔气层 20mm厚1:3水泥砂浆找平层 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120mm厚(或180mm厚) 20mm厚天棚抹灰(混合砂浆), 刷两遍大白 楼面作法:地面抹灰1:3水泥砂浆20mm厚 钢筋混凝土空心板120mm厚(或180mm厚) 天棚抹灰:混合砂浆20mm厚 刷两遍大白 材料重度:三毡四油上铺小石子(改性沥青)0.4KN/m2 一毡二油(改性沥青)0.05KN/m2 塑钢窗0.45KN/m2 混凝土空心板120mm厚 1.88KN/m2 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180mm厚 2.37KN/m2 水泥砂浆20KN/m3 混合砂浆17KN/m3 浆砌机砖19KN/m3 水泥珍珠岩制品4KN/m3 钢筋混凝土25 KN/m3

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设计

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 某教学楼为四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柱下独立基础,柱网布置如图所示,试设计该基础。 (二)设计资料 ⑴工程地质条件 该地区地势平坦,无相邻建筑物,经地质勘察:持力层为粘性土,土的天然重度为18 kN/m3,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 ak=230kN/m2,地下水位在-6.3m处。相关数据可查阅规范。 ⑵给定参数 柱截面尺寸为450mm×450mm,在基础顶面处的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荷载由上部结构传来有以下五种情况: ①单柱轴心荷载为900kN,弯矩值为100kN·m,水平荷载为20kN。 ②单柱轴心荷载为850kN,弯矩值为80kN·m,水平荷载为15kN。 ③单柱轴心荷载为850kN,弯矩值为90kN·m,水平荷载为15kN。

④单柱轴心荷载为800kN,弯矩值为70kN·m,水平荷载为10kN。 ⑤单柱轴心荷载为800kN,弯矩值为50kN·m,水平荷载为10kN。 ⑶材料选用 混凝土:采用C20(可以调整)(f t=1.1N/mm2); 钢筋:采用HRB335(可以调整)(f y=210 N/mm2)。 (三)设计内容(只需设计一个独立基础) ⑴定基础埋置深度; ⑵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⑶确定基础的底面尺寸; ⑷确定基础的高度; ⑸基础底板配筋计算; ⑹绘制施工图(平面图、详图)。 (四)设计要求 ⑴计算书要求书写工整、数字准确、图文并茂。 ⑵制图要求所有图线、图例尺寸和标注方法均应符合新的制图标准,图纸上所有汉字和数字均应书写端正、排列整齐、笔画清晰,中文书写为仿宋字。 (五)设计成果要求 课程设计结束各位同学须按时提交以下成果并统一用档案袋装好: ⑴设计任务书一份; ⑵设计计算书一份; ⑶基础设计施工图纸一张(A1#图纸)图纸应该包括:基础平面布置图、基础配筋图、基础配筋详图以及相应的剖面图等。 (六)具体各组设计任务如下:(2~3人一组) 第一组:设计第①种荷载下的柱下独立基础; 第二组:设计第②种荷载下的柱下独立基础; 第三组:设计第③种荷载下的柱下独立基础; 第四组:设计第④种荷载下的柱下独立基础; 第五组:设计第⑤种荷载下的柱下独立基础。

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砖基础

基础施工方案 本工程基础为钢筋砼条形基础,条基上部砌砖基础。基础的施工顺序大致为:定位放线——规划部门验收红线——土方开挖——设计勘察单位、质监站验槽——支垫层模板——C10砼垫层浇筑——弹线——支条基模板——绑扎条基、构造注钢筋——浇筑C25条基的钢筋混凝土——弹线——砌筑基础墙——支构造柱模板——浇构造柱混凝土——绑扎地圈梁钢筋——支立地圈梁模板——浇筑混凝土——地基基础工程验收——回填土。 基础开挖放线 由于建筑平面控制桩及轴线控制桩距基础外边线较远,在基础开挖时,不易被破坏,故在开挖基础时不需引桩。基础开挖撒线宽度不应超过15 cm。 按照图纸轴线及施工要求进行放线和复测,为保证轴线位置正确,龙门桩用钢管和扣件搭设。当定位复核完成后,将主要轴线用钢锯在钢管上锯出痕迹,用红漆在边上标出轴线号码,用水准仪按建筑物±0.000的高度测出统一水平面,用红漆画在钢管上。 土方开挖 根据图纸的设计要求,本工程的设计基底埋深为1.45米,基坑每边各放坡0.4米,并且保证基地有0.3米支模空间。用石灰画出灰路。 为了加快本工程的进度,采用机械挖土。由西向东推进,尽可能堆放在房间内的场地上,堆放不下的土用汽车短驳到施工现场内的空

地上。并配合工地现场管理人员负责测定基底标高及基槽的矩形尺寸,按设计标高留20㎝的余土,打设50*50*100的木桩,使木桩的顶标高恰好为砼面层的标高。土方开挖的深度、承台的垫层厚、承台顶标高的控制均应预先经高程复核无误的木桩为引测基准。这部分余土采用人工开挖及清理。沿其基坑边设置排水沟、集水坑,保证基底无积水,现场备潜水泵二台。挖土结束后,即通知有关单位验槽。支垫层模板 基槽验收通过后即进行砼垫层施工,垫层施工前排除积水,铲除淤泥,打好水平桩,支好侧模。 C10砼垫层浇筑 支好模板后进行浇捣,用平板震动机震捣。确保垫层的厚度和强度,达到设计要求。 支条基模板 本工程的基础部分模板全部采用组合钢模板,支撑系统采用普通钢管扣件。做好测量、放样、弹线工作,施工中的轴线、标高、几何尺寸的控制必须测设准确,标注清楚,引用方便。接头处模板、条柱基、地圈梁以及承台处的模板认真制作,防止其发生移位、涨模等施工通病。 设计模板图→模板拼装→刷脱模剂→弹模板位置控制线(距模板500 mm)→模内杂物清理→墙体复线→找平或铺海绵条→钢筋、管线、盒、洞预埋隐检完毕→支外侧模板→安装穿墙螺栓→支内侧模板→调整斜支撑→调整加固模板→预检模板并签

大型钢筋混凝土设备基础施工组织设计

河北峪耳崖黄金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选厂技改项目 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单位:承德华欣建筑公司

河北峪耳崖黄金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选厂技改项目施工组织设计 编制人: 审批人: 审核人: 施工单位:承德华欣建筑公司

目录第一章 1. 1施工准备 2施工组织机构 第二章工程概况 第三章施工部署与进度计划 3.1施工顺序 3.2、工程进度计划 第四章施工准备 第五章施工总平面布置 第六章主要项目施工方法 6.1、土方工程 6.1降水工程 6.3模板工 6.4地脚螺栓埋设 6.5钢筋工程 6.6混凝土工程 第七章:钢结构加工组织与生产工艺7.1钢板 7.2钢材 7.3制做工艺 7.4过程控制 7.5焊接 7.6质量文件控制 7.7提供文件 7.8结构构件主要加工工艺流程框图7.9次结构工艺流程图 第八章钢构部分施工 8.7安装方案确立 8.2结构施工流程 8.3安装前工作移交 8.4开工前的构件布置

8.5结构吊装 8.6屋面板安装 8.7收边、包角安装 第九章劳动组织 第十章施工现场供水、供电和临时设施第十一章保证质量措施 第十二章节约措施 第十三章安全文明施工、环境保护措施13.1基础施工安全措施 13.2环境保护措施 13.3施工现场环境保护 13.4施工现场环境卫生 13.5施工安全保护措施 第十四章降低工程造价主要措施

第一章 施工部署 1. 1施工准备 熟悉合同,图纸及规范,做好施工现场记录,其程序是:

1. 2施工组织机构: 我公司按国际惯例实施项目法施工,将按项目法施工的要求成立项目公司部,全面履行合同,对工程施工进行组织、指挥、管理协调和控制。项目经理部本着科学管理,精干高效,结构合理的原则,选配具有较高管理素质,施工经验丰富,服务态度良好,勤奋实干的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组成项目管理层。 作业层由公司调配有丰富施工经验的参加过同类工程施工的工程师,技术工人为主,组成作业班组,确保优质高效的完成施工任务。 施工组织机构见下图:

条形基础工程施工方案

1.1 1.2 1.3条形基础工程施工方案 1.3.1施工准备 1.3.1.1作业条件 1、由建设、监理、施工、勘察、设计单位进行地基验槽,完成验槽记录及地基验槽隐检手续,如遇地基处理,办理设计洽商,完成后监理、设计、施工三方复验签认。 2、完成基槽验线预检手续。 1.3.1.2材质要求 1、水泥:根据设计要求选水泥品种、强度等级; 2、砂、石子:有试验报告,符合规范要求; 3、水:采用饮用水; 4、外加剂、掺合料:根据设计要求通过试验确定; 5、商品混凝土所用原材须符合上述要求,必须具有合格证,原材试验报告,符

合防碱集料反应要求的试验报告; 6、钢筋要有材质证明、复试报告。 1.3.1.3工器具 备有搅拌机、磅秤、手推车或翻斗车、铁锹、振捣棒、刮杆、木抹子、胶皮手套、串桶或溜槽等。 1.3.2操作工艺 1.3. 2.1工艺流程 清理→砼垫层→清理→钢筋绑扎→支模板→相关专业施工→清理→混凝土搅拌→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振捣→混凝土找平→混凝土养护 1.3. 2.2清理及垫层浇灌 地基验槽完成后,清除表层浮土及扰动土,不得积水,立即进行垫层砼施工,砼垫层必须振捣密实,表面平整,严禁晾晒基土。 1.3. 2.3钢筋绑扎 1、垫层浇灌完成达到一定强度后,在其上弹线、支模、铺放钢筋网片。

2、上下部垂直钢筋绑扎牢,将钢筋弯钩朝上,按轴线位置校核后用方木架成井字形,将插筋固定在基础外模板上;底部钢筋网片应用与混凝土保护层同厚度的水泥砂浆或塑料垫块垫塞,以保证位置正确,表面弹线进行钢筋绑扎,钢筋绑扎不允许漏扣,柱插筋除满足搭接要求外,应满足锚固长度的要求。 3、当基础高度在900mm以内时,插筋伸至基础底部的钢筋网上,并在端部做成直弯钩;当基础高度较大时,位于柱子四角的插筋应伸到基础底部,其余的钢筋只须伸至锚固长度即可。插筋伸出基础部分长度应按柱的受力情况及钢筋规格确定。 4、与底板筋连接的柱四角插筋必须与底板筋成450绑扎,连接点处必须全部绑扎,距底板5cm处绑扎第一个箍筋,距基础顶5cm处绑扎最后一道箍筋,做为标高控制筋及定位筋,柱插筋最上部再绑扎一道定位筋,上下箍筋及定位箍筋绑扎完成后将柱插筋调整到位并用井字木架临时固定,然后绑扎剩余箍筋,保证柱插筋不变形走样,两道定位筋在打柱砼前必须进行更换。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在T字形与十字形交接处的钢筋沿一个主要受力方向通长放置。 1.3. 2.4模板 钢筋绑扎及相关专业施工完成后立即进行模板安装,模板采用小钢摸或木模,利用架子管或木方加固。锥形基础坡度>300时,采用斜模板支护,利用螺栓与底板钢筋拉紧,防止上浮,模板上部设透气及振捣孔,坡度≤300时,利用钢丝网(间距

钢筋混凝土扩展基础设计计算书

钢筋混凝土扩展基础设计计算书 一、基础结构布置选择 本办公大楼基础拟采用柱下独立基础。根据工程场地《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本工程场地在地基受力层范围内,上部存在一层厚度为3m 的粉质粘土良好土层,下部存在一层厚度为 2.5m 孔隙比大、压缩性高、强度低的淤泥质粘土软土层。对于一般中小型建筑物,宜采用钢筋混凝土基础。 对比柱下条形基础,它有刚度大、调整不均匀沉降能力强的优点,但照价较高。因此,在一般情况下,柱下应优先考虑设置扩展基础。 二、持力层的选择及基础埋深的确定 根据之上工程场地《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分析,本工程宜选择粉质粘土层为持力层,基础尽量浅埋,即采用“宽基浅埋”方案,以便加大基底至软弱土层的距离。 初选定基础埋深d 为1.5m 。 三、确定基础底面尺寸 基础埋深d=1.5m >0.5m ,先进行地基承载力深度修正,查表2-5有6.1=d η ()9.185.15.06.1915.18=?+?=m γkN/m 3 ()5.0-+=d f f m d ak a γη =200+1.6×18.9×(1.5-0.5) =230.24kpa 由于在基础埋深范围内没有地下水,0=w h 29.75 .12024.2303.1460=?-=-≥d f F A G a k γm 2 取d l 2= 0.2=b m , 0.42==b l m 软弱下卧层地基承载力验算 由1.354.20.821==s s E E ,25.10.25.2==b z >0.50 ,查表2-7得?=1.23θ ,426.0tan =θ,54.2120 .40.25.10.40.2203.1460=????+=+=bl G F P k k k kpa 下卧层顶面处的附加应力: ()()() θθσσtan 2tan 2z b z l P lb cd k z ++-= ()()() 427.05.220.2427.05.220.45.19.1854.2120.40.2??+??+?-??= 1.58=kpa 下卧层顶面处的自重应力: 3.7736.1915.18=?+?=cz σkpa 下卧层承载力特征值 3.194 3.77==+=z d cz m σγkN/m 3 ()1.1885.043.196.180=-??+=az f kpa 验算:4.1353.771.58=+=+cz z σσkp a <1.188=az f kpa (可以) 经验算,基础底面尺寸及埋深均满足要求。

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设计

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设计 目录 (一)设计目的 (1) (二)设计题目与设计资料 (1) 2.1 设计题目 (1) 2.2设计资料 (1) (3)材料选用 (1) (三)设计内容 (2) 3.1 设计构造尺寸确定 (2) 3.2 确定基础底面尺寸 (3) 3.3 验算所选基底尺寸是否满足要求 (3) 3.4 基础抗冲切验算 (3) 3.5 基底配筋计算 (4) (四)总结 (6) 参考文献 (6) 图2冲切验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图3基础施工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的设计 (一)设计目的 1 掌握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的设计步骤和熟悉相关规范; 2 对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相关专业知识作进一步学习; 3 明白基础设计的重要意义及其经济效益。 (二)设计题目与设计资料 2.1 设计题目 某单层厂房柱(截面尺寸400mm*400mm ),其基础顶面的荷载由排架内力组 合给出以下最不利组合,根据所给资料试设计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 2.2设计资料 (1)工程地质条件 该地区地势平坦,无相邻建筑物,经地质勘察:持力层为 粘性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 a =260kN/m 2(已修正),地下水位 在-7.5m 处,无侵蚀性介质存在。 (2)给定参数 柱截面尺寸见表一,在基础顶面处的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 组合,由上部结构传来轴心荷载见表一,弯矩值见表一,水平 荷载见表一。 (3)材料选用 混凝土:采用C20 (已修正) (f t =1.1N/mm 2) 钢筋:采用HPB300 (已修正)(f y =270 N/mm 2) ?????==?=KN V KN N m KN M k k k 33.1370090max KN V KN N m KN M 7.168755.112==?=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a f =260KN/2m ,20C 混凝土,试设计此杯口基础。

(整理)墙下条形基础设计例题.

0/s y y a M f b h =??目 录 课程设计任务书 (1) 教学楼首层平面图 (4) 工程地质条件表 (5) 课程设计指导书 (6) 教学楼首层平面大图 (19) 0/s y y a M f b h =?? 0.5(1s r =?+ /KN m

《地基与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目的 1、了解一般民用建筑荷载的传力途径,掌握荷载计算方法; 2、掌握基础设计方法和计算步骤,明确基础有关构造; 3、初步掌握基础施工图的表达方式、制图规定及制图基本技能。 二、设计资料 工程名称:中学教学楼,其首层平面见附图。 建筑地点: 标准冻深:Z0 = 地质条件:见附表序号 工程概况:建筑物结构形式为砖混结构,采用纵横墙承重方案。建筑物层数为四~六层,层高3.6m,窗高2.4m,室内外高差为0.6m。教室内设进深梁,梁截面尺寸 b×h=250×500mm,其上铺钢筋混凝土空心板,墙体采用机制普通砖MU10, 砂浆采用M5砌筑,建筑物平面布置详见附图。 屋面作法:改性沥青防水层 20mm厚1:3水泥砂浆找平层 220mm厚(平均厚度包括找坡层)水泥珍珠岩保温层 一毡二油(改性沥青)隔气层 20mm厚1:3水泥砂浆找平层 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120mm厚(或180mm厚) 20mm厚天棚抹灰(混合砂浆), 刷两遍大白 楼面作法:地面抹灰1:3水泥砂浆20mm厚 钢筋混凝土空心板120mm厚(或180mm厚) 天棚抹灰:混合砂浆20mm厚 刷两遍大白 材料重度:三毡四油上铺小石子(改性沥青)0.4KN/m2 一毡二油(改性沥青)0.05KN/m2 塑钢窗0.45KN/m2 混凝土空心板120mm厚 1.88KN/m2 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180mm厚 2.37KN/m2 水泥砂浆20KN/m3 混合砂浆17KN/m3 浆砌机砖19KN/m3 水泥珍珠岩制品4KN/m3 钢筋混凝土25 KN/m3

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专项施工技术设计方案

、工程概况 1.1本工程结构为地上六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室内外高差 1.100M,建筑物高度21.50M,设计标高± 0.000 与绝对标高关系见总图。 1.2本工程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 年,未经技术鉴定或设计许可,不得改变结构的用途和使用环境。 1.3凡预留洞、埋件应严格按照结构图 二、编制依据 本工程 编制依据 1、Xx 设计院设计的xx 工程施工图(建施、结施、水施、电施) 2、施工合同书 3、图纸会审 4、《混凝土结构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92 5、《砖石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03 -83; 6、《屋面工程技术规范》JGJ73 -91 7、《建筑地面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9 -95 8、《建筑装饰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JGJ73 -91 9、《建筑安全技术规程》 10、《采暖与卫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42 -82 11、《建筑电气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J303 -88 12、《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J301 -88 13、其它现行国家有关施工及验收规范; 三、施工准备 (一)作业条件 1、办完验槽记录及地基验槽隐检手续。 2、办完基槽验线预检手续。 3、有砼配合比通知单、准备好试验用工器具。 4、做完技术交底。 (二)材质要求 1、水泥:水泥品种、强度等级应根据设计要求确定,质量符合现行水泥标准。工期紧时可做水泥快测。必要时要求厂家提供 水泥含碱量的报告。 2、砂、石子:根据结构尺寸、钢筋密度、砼施工工艺、砼强度等级的要求确定石子粒径、砂子细度。砂、石质量符合现行标准。必要时做骨料碱活性试验。 3、水:自来水或不含有害物质的洁净水。 4、外加剂:根据施工组织设计要求,确定是否采用外加剂。外加剂必须经试验合格后,方可在工程上使用。 5、掺合料:根据施工组织设计要求,确定是否采用掺合料。质量符合现行标准。 6、钢筋:钢筋的级别、规格必须符合设计要求,质量符合现行标准要求。表面无老锈和油污。必要时做化学分析。 7、脱模剂:水质隔模剂。 (三)工器具备有搅拌机、磅秤、手推车或翻斗车、铁锹、振捣棒、刮杆、木抹子、胶皮手套、串桶或溜槽、钢筋加工机械、木制井 1、技术准备工作: (1)、组织有关人员熟悉工程设计图纸,了解设计意图对图纸中不明确的地方积极与设计单位进行联系,并进行图纸会审。 2)、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合肥市测绘设计研究院建设工程防线测量回执》。将本工程的定位桩用专用仪器引测至开挖

钢筋砼条形基础施工工艺

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施工工艺流程 施工工艺 1、操作工艺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施工工艺流程 基槽清理、验槽→混凝土垫层浇筑、养护→抄平、放线→基础柱梁钢筋绑扎、支模板→相关专业施工(如避雷接地施工)→钢筋、模板质量检查,清理→基础混凝土浇筑→混凝土养护→拆模 2、清理及垫层混凝土浇筑 地基验槽完成后,清理表层浮土及绕动土,不得积水,立即进行垫层混凝土施工,必须振捣密实,表面平整,严禁晾晒基土。 3、钢筋绑扎 垫层浇筑完成达到一定强度后,在其上弹线、支模、铺放钢筋网片。上下部垂直钢筋绑扎牢,将钢筋弯钩朝上,按轴线位置校核后用方木架成井字形,将插筋固定在基础外模板上;底部钢筋网片应用与混凝土保护层同厚度的水泥砂浆或塑料垫块垫塞,以保证位置正确,表面弹线进行钢筋绑扎,钢筋绑扎不允许漏扣,柱插筋除满足冲切要求外,应满足锚固长度的要求。当基础高度在900mm以内时,插筋伸至基础底部的钢筋网上,并在端部做成直弯钩;当基础高度较大时,位于柱子四角的插筋应伸到基础底部,其余的钢筋只须伸至锚固长度即可。插筋伸出基础部分长度应按柱的受力情况及钢筋规格确

定。与底板筋连接的柱四角插筋必须与底板筋成45°绑扎,连接点处必须全部绑扎,距底板5cm处绑扎第一个箍筋,距基础顶5㎝处绑扎最后一道箍筋,作为标高控制筋及定位筋,柱插筋最上部再绑扎一道定位筋,上下箍筋及定位箍筋绑扎完成后将柱插筋调整到位并用井字木架临时固定,然后绑扎剩余箍筋,保证柱插筋不变形走样,两道定位筋在打柱混凝土前必须进行更换。钢筋混凝土条型基础,在T字形与十字形交接处的钢筋沿一个主要受力方向通长放置。 4、模板安装 钢筋绑扎及相关专业施工完成后立即进行模板安装,模板采用组合钢模板或木模,利用钢管或木方加固。锥形基础坡度>30°时,采用斜模板支护,利用螺栓与底板钢筋拉紧,防止上浮,模板上部设透气及振捣孔,坡度≤30°时,利用钢丝网(间距30cm),防止混凝土下坠,上口设井字木控制钢筋位置。不得用重物冲击模板,不准在吊帮的模板上搭设脚手架,保证模板的牢固和严密。 5、清理 清除模板内的木屑、泥土等杂物,木模浇水湿润,堵严板缝及孔洞,清除积水。 6、混凝土搅拌

钢筋混凝土柱下独立基础设计

《基础工程》期中课程设计 姓名殷琦 学号201711003208 专业班级土木171 日期2020/5/15

目录 一、设计任务书 (3) (一)、课程设计基本要求 (4) (二)、课程设计设计资料 (4) (三)、设计成果及提交 (5) (四)、建议的设计步骤及涵盖内容 (5) 二、计算说明书 (6) 1.确定基础底面尺寸,验算地基承载力 (6) 2.确定基础高度,验算冲切或剪切承载力 (6) 3.确定基础配筋,验算抗弯承载力 (7) 三、设计图纸 (9) 1.绘制基础平、立面图 (9) 2.绘制基础配筋图 (9)

一、设计任务书 《基础工程》期中考试 设计题目:钢筋混凝土柱下独立基础适用专业:土木工程 指导教师:陈颖辉、申林方 2020年5月7日

(一)、课程设计基本要求 1、课程设计目的 利用所学《基础工程》课程的理论知识,能够完成一个较完整的独立基础设计与计算过程,从而加深对所学理论的理解与应用。 2、课程设计建议 在复习上半学期课程理论知识基础上,收集并阅读相关设计规范和参考书后进行本课程期中设计任务。 (二)、课程设计设计资料 某地拟建一栋5层框架结构的办公楼,其场地较偏远,无其它邻近建筑物,地层较为稳定,场地地质剖面及土层性质如图1所示。试设计柱下独立基础。 (1)柱的截面尺寸为:600mm×400mm; (2)基础埋深:d =2m; (3)荷载:825,187,62k k k F kN M kN m H kN === 荷载效应标准组合:竖向荷载F k ,弯矩M k ,水平荷载H k 。(确定 基础底面积时使用) 荷载效应基本组合:为荷载效应标准组合乘以1.35。(确定基础高度及配筋时使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