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下钢筋混泥土条形基础设计
墙下钢筋砼条形基础设计

a
郴州职业技术学院
4
罗绪元主讲
《地基基础》
#2 浅基础设计 2#
2~5 扩展基础之 墙下钢筋砼条形基础设计
三、墙下钢筋砼条形基础的设计
2、基础底板高度。
为了防止因剪力作用使基础底板发生剪切破坏,要求底板应有足够的高度。
一般基础底板内不配置箍筋和弯筋,因此基础底板应满足下式要求:
3、 基础底板配筋:
2~5 扩展基础之 墙下钢筋砼条形基础设计
二、墙下钢筋砼条形基础的设计原则:
1、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的内力计算一般可按平面应变问题处理, 在长度方向可取单位长度计算。
2、柱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则必须按连续梁来进行计算。 3、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宽度由承载力确定, 4、基础高度由混凝土抗剪条件确定, 5、基础底板配筋则由验算截面的抗弯能力确定。
6、在进行截面计算时,不计基础及其上覆土的重力作用所产生的部分 地基反力,而只计算外荷载产生的地基净反力。
a
郴州职业技术学院
2
罗绪元主讲
《地基基础》
#2 浅基础设计 2#
2~5 扩展基础之
墙下钢筋砼条形基础设计
三、墙下钢筋砼条形基础的设计
墙下条形基础的计算 a)砖a墙 b)混凝土墙
郴州职业技术学院
且柱的边缘至基础梁边缘的距离不得小于50mm。
4 条形基础梁顶部和底部的纵向受力钢筋除应满足计算要求外,顶部钢筋应
按计算配筋全部贯通,底部通长钢筋不应少于底部受力钢筋截面总面积
的1/3。
5 柱下条形基础的混凝土强度等级a ,不应低于C20。 郴州职业技术学院
10
罗绪元主讲
《地基基础》
#2 浅基础设计 2#
《地基基础》
墙下条形基础设计例题

目录课程设计任务书 (1)教学楼首层平面图 (4)工程地质条件表 (5)课程设计指导书 (6)教学楼首层平面大图 (19)《地基与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设计目的1、了解一般民用建筑荷载的传力途径,掌握荷载计算方法;2、掌握基础设计方法和计算步骤,明确基础有关构造;3、初步掌握基础施工图的表达方式、制图规定及制图基本技能。
二、设计资料工程名称:中学教学楼,其首层平面见附图。
建筑地点:标准冻深:Z0 =地质条件:见附表序号工程概况:建筑物结构形式为砖混结构,采用纵横墙承重方案。
建筑物层数为四~六层,层高 3.6m,窗高 2.4m,室内外高差为0.6m。
教室内设进深梁,梁截面尺寸b×h=250×500mm,其上铺钢筋混凝土空心板,墙体采用机制普通砖MU10,砂浆采用M5砌筑,建筑物平面布置详见附图。
屋面作法:改性沥青防水层20mm厚1:3水泥砂浆找平层220mm厚(平均厚度包括找坡层)水泥珍珠岩保温层一毡二油(改性沥青)隔气层20mm厚1:3水泥砂浆找平层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120mm厚(或180mm厚)20mm厚天棚抹灰(混合砂浆),刷两遍大白楼面作法:地面抹灰1:3水泥砂浆20mm厚钢筋混凝土空心板120mm厚(或180mm厚)天棚抹灰:混合砂浆20mm厚刷两遍大白材料重度:三毡四油上铺小石子(改性沥青)0.4KN/m2一毡二油(改性沥青)0.05KN/m2塑钢窗0.45KN/m2混凝土空心板120mm厚 1.88KN/m2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180mm厚 2.37KN/m2水泥砂浆20KN/m3混合砂浆17KN/m3浆砌机砖19KN/m3水泥珍珠岩制品4KN/m3钢筋混凝土25 KN/m3屋面、楼面使用活荷载标准值附表—2注:表中使用活荷载仅用于教学楼,黑龙江省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表三、设计要求1、结构布置方案:中学教学楼结构类型为砖混结构,纵墙承重方案。
2、基础方案:采用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3、基础材料:混凝土采用C20,钢筋采用HPB235级。
基础工程墙下条形基础设计初稿

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设计1.工程概述,设计依据1.1工程概述某厂房工程,侧墙为钢筋混凝土,墙厚0.37m,墙高6m,作用在基础顶面的荷载效应标准组合F K=242KN,M K=10KN*m,准永久组合F=212KN。
工程地质情况经地质勘探如图1-1所示,且该地区地势平坦,地下水无腐蚀性。
1.2.设计要求:请设计条形扩展基础并进行沉降计算,(结构重要性系数取1.0)。
一、要求:1 手算计算书,A4(或16k)纸,封皮样例附后;2 CAD绘制设计图纸,包括结构尺寸,剖面图,钢筋配筋图,工程量统计表,设计图纸样例附后二、不同材料设计值参考:1混凝土强度等级C20,抗压强度f c =9.6MPa ,抗拉强度 f t =1.1MPa 。
钢筋HRB335,抗拉强度 fy =300MPa1.3.设计依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土力学》(东南大学 浙江大学 湖南大学 苏州科技学院合编 第三版) 《基础工程》(华南理工大学 浙江大学 湖南大学合编 第二版) 2013年长城学院工程技术系《基础工程》设计任务书 2.分析不同计算中的荷载组合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3.0.5条有关地基基础设计所采用的作用效应与相应的抗力限值的规定,本设计荷载取值如下:1. 按地基承载力确定基础底面积及埋深时,传至基础或承台底面上的作用效应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作用的标准组合。
相应的抗力应采用地基承载力特征值;2 计算地基变形时,传至基础底面上的作用效应应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作用的准 永久组合,不应计入风荷载和地震作用。
相应的限值应为地基变形允许值;3.确定基础配筋和验算材料强度时,上部结构传来的作用效应和相应的基底反力,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作用的基本组合,采用相应的分项系数。
3. 选择持力层,初步确定埋深3.1选择持力层据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第一层为0.6m 填土不满足承载力要求。
第三层土为淤泥质粘土,且位于地下水位以下,承载力较第二层低,属于软弱下卧层,故选择第二层作为持力层。
墙下钢筋溷凝土条形基础详图cad

地基基础设计实例

《地基基础》课程设计墙下条形基础课程设计一、墙下条形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设计题目某教学楼采用毛石条形基础,教学楼建筑平面如图4-1所示,试设计该基础。
(二)设计资料⑴工程地质条件如图4-2所示。
杂填土 3KN/m 16=γ粉质粘土 3KN/m 18=γ3.0=b η a MP 10=s E6.1=d η 2KN/m 196=k f淤泥质土a 2MP =s E2KN/m 88=k f⑵室外设计地面-0.6m ,室外设计地面标高同天然地面标高。
图4-1平面图图4-2工程地质剖面图⑶由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的竖向力值分别为外纵墙∑F1558.57,山墙∑F2168.61,内横墙∑F3162.68,内纵墙∑F41533.15。
⑷基础采用两种方案:(1) 采用M5水泥砂浆砌毛石;(2) 采用水泥砂浆M5, 砌10砖基础。
标准冻深为1.20m。
(三)设计内容⑴荷载计算(包括选计算单元、确定其宽度)。
⑵确定基础埋置深度。
⑶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⑷确定基础的宽度和剖面尺寸。
⑸软弱下卧层强度验算。
(四)设计要求⑴计算书要求书写工整、数字准确、图文并茂。
(2)绘制施工图(两种方案的基础平面图和基础剖面图)(3)制图要求所有图线、图例尺寸和标注方法均应符合新的制图标准,图纸上所有汉字和数字均应书写端正、排列整齐、笔画清晰,中文书写为仿宋字。
二、墙下条形基础课程设计指导书(一)荷载计算 1.选定计算单元 对有门窗洞口的墙体,取洞口间墙体为计算单元;对无 门窗洞口的墙体,则可取1m 为计算单元(在计算书上应表示出来)。
2.荷载计算 计算每个计算单元上的竖向力值(已知竖向力值除以计算单元宽度)。
(二)确定基础埋置深度d50007-2002规定或经验确定0+(100~200)。
式中 ——设计冻深, Z 0·ψ·ψ·ψ; Z 0——标准冻深;ψ——土的类别对冻深的影响系数,按规范中表5.1.7-1; ψ ——土的冻胀性对冻深的影响系数,按规范中表5.1.7-2;ψ ——环境对冻深的影响系数,按规范中表5.1.7-3;(三)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5.0()3(m d b ak a -+-+=d b f f γηγη式中 ——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已知)();ηb 、ηb ——基础宽度和埋深的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已知); γ——基础底面以下土的重度,地下水位以下取浮重度(3);γm ——基础底面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地下水位以下取浮重度(3); b ——基础底面宽度(m ),当小于3m 按3m 取值,大于6m 按6m 取值;d ——基础埋置深度(m )。
墙下条形基础、柱下独立基础基础设计

墙下条形基础、柱下独立基础基础设计一、 墙下条形基础课程设计(1)荷载计算由题条件:外墙选取两窗中心线间的距离3.3m ,为计算单元宽度。
m kN m kN F F kk /26.169/3.357.5583.311===∑ 山墙:取1m 为计算单元宽度m kN m kN F F k k /61.168/161.168122===∑ 内横墙:取1m 为计算单元宽度m kN m kN FF k k /68.162/168.16213===∑ 内纵墙:取两门中心线间的距离8.26m 为计算单元宽度m kN m kN F F kk /61.185/26.815.153326.844===∑ (2)查表[1]得敦煌地区的标准冻深m Z 2.10=,按老师要求,一组基础埋置深度m D 3.1min =,首先假定基础埋深为1.3m ,假设b m 3<,无需宽度修正,查表得粉质粘土6.1=d η,则地基承载力修正为)5.0(-+=d f f m d ak a γη其中m γ=3/23.173.18.0185.06.1m kN =⨯+⨯ 解得:2/06.218m kN f a =(3)确定基础宽度 外纵墙:df F b a k G 1γ-≥ 解得:m b 865.01≥ 同理得 山墙:m b 862.02≥内横墙:m b 831.03≥内纵墙:m b 949.04≥求得条形基础宽度,即无需进行承载力宽度修正,(2)中成立。
统一取m b 1=。
(4)确定基础高度基础为条形毛石基础,采用M5水泥砂浆砌毛石,内横墙和内纵墙基础采用两层毛石,计算每层台阶的伸出宽度m b t 2.019.0424.01<=-=。
查表8.1.2[2]毛石基础宽高比的允许值,得tan α=5.1/1 计算基础宽度285.05.11424.01tan 40=⨯-=-≥αb b h m 根据灰石基础高度要求,得m h 5.0=,外纵墙和内纵墙基础亦采用两层毛石。
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计算

DT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计算1、工程量计算内容和步骤a 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包括:挖槽、垫层、混凝土条形基础、钢筋、砖基础、地圈梁、防潮层、回填土、余土外运等。
b 外墙的长度按中到中5内墙的长度按内墙净长和(不考虑工作面的)槽净长2、定额规定:a 定额规定混凝土条形基础大放脚的T 形接头处的重叠工程量要扣除。
扣除办法是选择有代表性接头,计算出一个重合的混凝土体积,然后乘以接头个数,得出总重合体积,再从混凝土基础工程量中扣除(V1、V2)b 定额中长钢筋搭接规定为:Φ25 内的8M 一个接头,Φ25 以上的6M 一个接头,搭接长度为30d(30×钢筋直径d),圆钢筋加弯钩长12.5d3、T 形接头重合体积计算公式:(扣除重合部分体积V1、V2)重合体积V1=〖基础底部宽度(B1)-墙厚〗÷2×与其相交的基础底部宽度(B2)×搭接长方体高度(h1)重合体积V2=棱台高度(h2)÷6×〖[基础棱台上宽(b1)-墙厚(a)]÷2×与其相交的基础棱台上宽(b2)+[基础底宽-墙厚(a)]÷2×与其相交的基础的底宽(b2)+[基础棱台上宽(b1)-墙厚(a)]÷2+[基础底宽(B1)-墙厚(a)]÷2×[与其相交的基础棱台上宽(b2)+与其相交的基础底宽(B2)] 附:b1――外墙基础的棱台宽度,通常b1=b2v1 v2 v3(v3 通常不需计算)图示如下:4、工程量计算程序公式:首先,列L 墙、L 槽表:a、第一套算式:各断面基础分别计算工程量,然后合算。
○1 1-1断面基础工程量:□A挖槽工程量:槽长(L 槽)×〖槽底部宽(B)+2×工作面宽度(C)〗×挖槽深度(H 挖)+槽长(L 槽)×放坡系数(K)×挖槽深度的平方(H 挖2)=?立方□B(C10)混凝土垫层工程量:槽长(L 槽)×槽内垫层宽(B)×垫层厚=?立方断面号墙长(L 墙)槽长(L 槽)1-1 ..M ..M2-2 ..M ..MX-X………□C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工程量(有梁式):基础长(L)×〖基础宽(B)×基础底部矩形高度(h1)+[基础宽(B)+基础梁宽度(b)]×基础棱台高度(h2)÷2+基础梁宽度(b)×基础梁高度(h3)〗=?立方附1:式中基础宽(B)×基础底部矩形高度(h1)=基础矩形截面面积[基础宽(B)+基础梁宽度(b)]×基础棱台高度(h2)÷2=基础梯形截面面积基础梁宽度(b)×基础梁高度(h3)=基础梁截面面积附2:h1 h2 h3 见前面图示。
墙下条形基础设计说明

墙下条形基础设计说明一、引言墙下条形基础是建筑工程中常用的一种基础形式,主要用于承受墙体的荷载并将荷载传递到地基上。
本文将对墙下条形基础的设计要点进行说明,包括基础尺寸的确定、材料的选择、施工工艺等内容。
二、基础尺寸的确定1. 承载力计算:根据墙体的荷载特点,采用合适的荷载计算方法,如极限平衡法或有限元分析法,计算出基础所需的承载力。
2. 基础尺寸的确定:根据承载力计算结果,结合地基的承载力情况,确定基础的尺寸。
一般情况下,墙下条形基础的宽度一般为墙体宽度的1.5倍,深度一般为基础宽度的1.5倍。
三、材料的选择1. 混凝土强度等级:根据基础的承载力要求,选择适当的混凝土强度等级。
常用的混凝土强度等级有C15、C20、C25等,具体选择应根据设计要求和实际情况确定。
2. 钢筋的选择:根据基础的受力情况,确定所需的钢筋规格和数量。
一般情况下,墙下条形基础采用的钢筋直径为12mm或16mm,根据基础尺寸和荷载情况确定钢筋的间距和纵横布置。
四、施工工艺1. 基坑开挖:根据基础尺寸的确定,进行基坑的开挖工作。
基坑开挖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保证基坑的尺寸和平整度。
2. 基础模板安装:在基坑中安装基础的模板,模板应牢固可靠,保证基础的几何形状和尺寸。
3. 钢筋绑扎:根据设计要求,在基础模板中进行钢筋的绑扎工作。
钢筋的绑扎应符合相关规范,保证钢筋的位置准确。
4. 混凝土浇筑:在钢筋绑扎完成后,进行混凝土的浇筑工作。
混凝土的浇筑应均匀、充实,避免出现空洞或夹杂物。
5. 养护工作: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对基础进行适当的养护工作,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稳定性。
五、安全注意事项1. 施工现场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
2. 基坑开挖时应进行支护,防止坍塌事故的发生。
3. 钢筋绑扎时应注意安全,避免钢筋的伤害。
4. 混凝土浇筑时应防止混凝土泥浆溅到人体,避免烧伤事故的发生。
5. 施工现场应配备相应的安全设施和防护用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V
1 2
(
p
j
m
ax
p j1)b1
M
1 6
(2
p
j
m
ax
p j1)b12
p j1
p j min
b b1 b
( p jmax
p j min )
三、柱下钢筋混凝土单独基础
(一)基础截面形式
(二)构造要求
1、所有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的构造要求;
2、阶梯形基础每阶高度一般为300~500mm,基础高 度大于等于600mm小于900mm时,分二级台阶;基础 高度大于等于900mm时,分三级台阶。采用锥形基础 时,顶部每边应沿柱边放出50mm;
(三)设计 1、基础宽度
F b
fa 20d
2、地基净反力
扣除基础以及上覆土层自重后的地基反力。
地基净反力
(1)中心荷载作用 (2)偏心荷载作用
pj
F b
p jmax N 6M p j min b b 2
p jmax N (1 6e)
p j min b
b
e M ( b)
一、基础破坏形式
1、纯剪破坏(纯剪破坏、斜压破坏); 2、斜截面剪切破坏(冲切破坏、剪压破坏); 3、弯曲破坏。
对基础高度,通常条形基础只 需验算剪压破坏,单独基础则 需验算冲切破坏。
二、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
(一)基础截面形式 一般为梯形截面
≥
无肋 • 2. 底板
有肋
底板边缘处高度一般不小于200mm,并取
N (n=1~1.5)
n( fa 20d )
A=(1.1~1.4)A0或b=(1.05~1.1)b0
偏心
受压
pk fa
pk max 1.2 fa
2、柱下单独基础的底板高度
由抗冲切验算确定
一般沿柱短边一侧先产生冲切破坏
基础:l×b 柱:at×bt
Fl 0.7hp ft A2
F l
N6
3、基础的底板厚度
基础底板的厚度按抗剪验算确定。
抗剪验算公式
V 0.07 fch0
V 0.25 fch0
V ——底板验算截面剪力设计值; fc ——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 h0——底板的有效高度。
4、 基础底板配筋
基础底板的配筋按抗弯验算确定。
抗弯验算公式
M As 0.9ho f y M ——底板验算截面弯矩设计值; fy ——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 h0——底板的有效高度。
基础高度计算公式中 以pjmax代替pj
F l
p j A1
F l
p j maxA1
基础高度的确定
一般采用试算法。即先假 定某一基础高度,求得相 应有效高度,然后采用适 当公式验算。
阶梯形基础还应验算变截 面处抗冲切强度。
at×bt→ l1×b1
h0→ h01
F M
当基础底面全部落在45冲 切破坏锥体底边以内,则 成为刚性基础,无需计算
(二)构造要求
1、底板边缘处高度一般不小于200mm。当底板厚度 小于250mm可做成等厚度;当厚度大于250mm时,可 做成锥形断面,坡度i≤1:3。底板混土强度等级不低 于C20。
2、基底宜设C10素混凝土垫层,厚度为100mm,两边 各伸出基础50mm。
3、底板受力钢筋沿宽度方向配置,不宜小于φ10 @100~200;纵向设分布筋,不小于φ8 @250~300,置 于受力筋之上。钢筋保护层厚度有垫层时不宜小于 40mm,无垫层时不宜小于70mm。
45°
bm
A1
(l 2
at 2
h0
)b
(
b 2
bt 2
h0 )2
l
bt+2h0≤b
2)bb+2h0>b
F M
A1
(l 2
at 2
h0 )b
h0
45°
h0
A2
b bb
bt A1
bm
A2
h0 (h0
bt
)
( bt 2
h0
b)2 2
h0 l
bb+2h0>b
(2)偏心荷载作用
3、底板受力筋应双向配置。现浇柱的纵向受力筋可通 过插筋锚入基础中。插筋的数量、直径以及钢筋种类 应与柱内纵向受力筋相同。插入基础的钢筋,上下至 少应有两道箍筋固定;
4、预制柱与杯口基础的连接应满足《建筑地基规范》 的要求。
(三)设计
1、基础宽度
方形 b A N
轴心
fa 20d
受压
矩形 b
3、柱下单独基础的底板配筋
按抗弯计算确定; 独立柱基在地基净反力的作用下,两个方向都
产生弯曲,需双向配筋; 抗弯计算时,把基础看成是固定在柱边或变截
面处的倒置悬臂板,最大弯矩作用面在柱边或 变截面处。 当矩形基础台阶的宽高比≤2.5和e ≤b/6时,任 意截面弯矩可按如下公式计算。
主要内容
(一)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设计 (二)柱下钢筋混凝土单独基础设计
基础设计步骤回顾
1、确定基础的材料、类型以及平面布置; 2、确定基础埋深; 3、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修正; 4、确定基础底面尺寸(含软弱下卧层验算); 5、基础断面设计; 6、绘制施工图,提出施工说明。
基础的断面设计包括底板厚度和配筋。
基净反力;
A1——考虑冲切荷载时取用的多边形面积; A2——冲切破坏锥体最不利一侧斜截面在基础底面内的投
影
(1)中心荷载作用
1)bt+2h0≤b
F l
p j A1
F M
h0
45°
A2 bmh0 h0 (bt bb ) / 2 bb bt 2h0
b bb
h0 bt A1 A2
h0
墙下条形基础抗剪抗弯验算截面选取
1
1
0
墙体材料为砖且放脚不大于1/4 砖长时,验算截面在墙面处。
b1
b
b0 2
墙体材料为混凝土时, 验算截面在墙脚处。
b1
b
b0 2 (1)中心荷载作用
V p jb1
M
1 2
p jb12
(2)偏心荷载作用
(1)中心荷载作用
Ⅰ—Ⅰ截面
M1 p j A1234e1
A1234
1 4
(l
at
)(b bt )
e1
(l
at )(2b 6(b bt )
bt
)
M1
pj 24
(l
at )2 (2b
bt )
4
Ⅱ A
Ⅰ
at
1
2
3 e1 Ⅰ l
b
bt
pj Ⅱ
Ⅱ—Ⅱ截面
p j A1
Fl 0.7hp ft A2
F l
p j A1
βhp——受冲切承载力截面高度影响系数,h≤800mm, βhp=1.0 ;h≥2000mm βhp=0.9,其间内插 ;
ft ——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 h0——基础冲切破坏锥体的有效高度; Fl——基础冲切力,为荷载效应基本组合时作用在A1上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