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论文-—ca1091轻型货车的前后悬架系统设计设计说明书

大学毕业论文-—ca1091轻型货车的前后悬架系统设计设计说明书
大学毕业论文-—ca1091轻型货车的前后悬架系统设计设计说明书

CA1091轻型货车的前后悬架系统设计

摘要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人们对汽车的乘坐舒适性和安全性的要求逐渐提高,因此对汽车的悬架系统和减振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次设计题目是CA1091轻型货车的前后悬架系统设计。

所设计悬架系统的前悬架采用钢板弹簧非独立式悬架。后悬是由主副簧组成,也是钢板弹簧非独立式悬架,然后对主要性能参数进行确定。在前悬的设计中首先设计了钢板弹簧,包括弹簧断面形状的选择,主要参数的确定,材料和许用应力的校核,和方案布置的设计;还有减振器的选择。在后悬架系统设计中主要对主副钢板弹簧进行了设计。

最后采用MATLAB软件对悬架系统的平顺性进行了编程分析,目的是判断所设计的悬架平顺是否满足要求。结论是没有不舒适性。因而对提高汽车的动力性、经济性和操纵稳定性是有利的。

关键词:悬架设计;钢板弹簧;平顺性;货车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utomobile industry, people have been promoting the requirement for the safety and ride comfort quality of the vehicle. As a result, there is a higher demand on the suspension and the shock absorber system of the vehicle. The title of this thesis is the design of front and rear suspension systems of CA1046 truck.

The front suspension system is the leaf spring, dependent suspension. The rear suspension system consists of the main spring and the helper spring and it is also the leaf spring, dependent suspension. In the procedure of the design we made certain the structural style of the suspension system in the first, then we made certain the main parameters. In the design of the front suspension we designed the leaf spring firstly, including the selection of section shape of leaf spring, made certain the main parameters, material and allowable stress and the design of scheme , moreover the design of shock absorber. In the design of rear suspension we carried out the design of the main spring and the helper spring.

In the final design stage, the MATLAB software is used to analyze the ride comfort of the suspension system by programming. The aim is whether suspension ride quality meets to the performance requirement.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re is no uncomfortableness for the car on road. Therefore, it is helpful for the dynamical, economical and handling performances of the vehicle.

Key words: Suspension Design; Leaf spring; Ride Performance; Truck

目录

第1章绪论 (1)

第2章悬架系统的结构与分析 (3)

2.1 悬架的功能和组成 (3)

2.2 汽车悬架的分类 (3)

2.3 悬架的设计要求 (4)

2.4 悬架主要参数 (4)

2.4.1 悬架的静挠度fc (4)

2.4.2 悬架的动挠度f d (5)

2.4.3 悬架弹性特性 (5)

2.4.4 后悬架主、副簧刚度的分配 (6)

2.4.5 悬架侧倾角刚度及其在前、后轴的分配 (6)

第3章前后悬架系统的设计 (7)

3.1前悬架系统设计 (7)

3.1.1钢板弹簧的设计 (7)

3.1.2.减振器的选用 (12)

3.2后悬架系统设计 (13)

3.2.1悬架主要参数的确定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2弹性元件的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3钢板弹簧强度验算 (24)

3.2.4钢板弹簧主片的强度核算 (25)

3.2.4钢板弹簧弹簧销的强度核算 (25)

第4章平顺性分析和编程 (26)

4.1平顺性的定义 (26)

4.2平顺性的研究 (26)

4.3平顺性的研究分析 (27)

第5章结论 (33)

参考文献 (34)

致谢 (35)

附录Ⅰ:外文资料 (36)

附录Ⅱ:中文翻译 (42)

附录Ⅲ:程序 (42)

第一章绪论

悬架是汽车的车架与车桥或车轮之间的一切传力连接装置的总称,汽车车架(或车身)若直接安装于车桥(或车轮)上,由于道路不平,地面冲击使货物和人会感到十分不舒服,这是因为没有悬架装置的原因。它的作用是弹性地连接车桥和车架(或车身),缓和行驶中车辆受到的冲击力。保证货物完好和人员舒适;衰减由于弹性系统引进的振动,使汽车行驶中保持稳定的姿势,改善操纵稳定性;同时悬架系统承担着传递垂直反力,纵向反力(牵引力和制动力)和侧向反力以及这些力所造成的力矩作用到车架(或车身)上,以保证汽车行驶平顺;并且当车轮相对车架跳动时,特别在转向时,车轮运动轨迹要符合一定的要求,因此悬架还起使车轮按一定轨迹相对车身跳动的导向作用。

悬架是汽车中的一个重要总成,它把车架与车轮弹性地联系起来,关系到汽车的多种使用性能。一般悬架由弹性元件、导向机构、减振器和横向稳定杆组成。弹性元件用来承受并传递垂直载荷,缓和由于路面不平引起的对车身的冲击。弹性元件种类包括钢板弹簧、螺旋弹簧、扭杆弹簧、油气弹簧、空气弹簧和橡胶弹簧。减振器用来衰减由于弹性系统引起的振,减振器的类型有筒式减振器,阻力可调式新式减振器,充气式减振器。导向机构用来传递车轮与车身间的力和力矩,同时保持车轮按一定运动轨迹相对车身跳动,通常导向机构由控制摆臂式杆件组成。种类有单杆式或多连杆式的。钢板弹簧作为弹性元件时,可不另设导向机构,它本身兼起导向作用。有些轿车和客车上,为防止车身在转向等情况下发生过大的横向倾斜,在悬架系统中加设横向稳定杆,目的是提高横向刚度,使汽车具有不足转向特性,改善汽车的操纵稳定性和行驶平顺性。

现在悬架发展十分快,不断出现崭新的悬架装置。按控制形式不同分为从动式悬架和主动式悬架。现代汽车中的悬架有两种,一种是从动悬架,另一种是主动悬架。从动悬架即传统式的悬架,是由弹簧、减振器(减振筒)、导向机构等组成,它的功能是减弱路面传给车身的冲击力,衰减由冲击力而引起的承载系统的振动。其中弹簧主要起减缓冲击力的作用,减振器的主要作用是衰减振动。由于这种悬架是由外力驱动而起作用的,所以称为从动悬架。而主动悬架的控制环节中安装了能够产生抽动的装置,采用一种以力抑力的方式来抑制路面对车身的冲击力及车身的倾斜力。由于这种悬架能够自行产生作用力,因此称为主动悬架。

现代汽车对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和舒适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已成为衡量汽车性能好坏的标准。

悬架结构形式和性能参数的选择合理与否,直接对汽车行驶平顺性、操纵稳定性和舒适性有很大的影响。由此可见悬架系统在现代汽车上是重要的总成之一。

汽车的固有频率是衡量汽车平顺性的重要参数,它由悬架刚度和悬架弹簧支承的质量(簧载质量)所决定。人体所习惯的垂直振动频率约为1~1.6Hz。车身振动的固有频率应接近或处于人体适应的频率范围,才能满足舒适性要求。在悬架垂直载荷一定时,悬架刚度越小,固有频率就越低,但悬架刚度越小,载荷一定时悬架垂直变形就越大。这样若无有足够大的限位行程,就会使撞击限位块的概率增加。若固有频率选取过低,很可能会出现制动点头角,转弯侧货角,空载和满载车身高度变化过大。一般货车固有频率是1.5~2Hz,旅行客车1.2~1.8Hz,高级轿车1~1.3Hz。另外,当悬架刚度一定时,簧载质量越大,悬架垂直变形也愈大,而固有频率越低。空车时的固有频率要比满载时的高。簧载质量变化范围大,固有频率变化范围也大。为了使空载和满载固有频率保持一定或很小变化,需要把悬架刚度做成可变或可调的。影响汽车平顺性的另一个悬架指标是簧载质量。簧载质量分为簧上质量与簧下质量两部分,由弹性元件承载的部分质量,如车身、车架及其它所有弹簧以上的部件和载荷属于簧上质量。车轮、非独立悬架的车轴等属于簧下质量,也叫非簧载质量M。如果减小非簧载质量可使车身振动频率降低,而车轮振动频率升高,这对减少共振,改善汽车的平顺性是有利的。非簧载质量对平顺性的影响,常用非簧载质量和簧载质量之比m/M进行评价。

影响汽车平顺性的另一重要指标是阻尼比,此值取大,能使振动迅速衰减,但会把路面较大的冲击传递到车身,值取小,振动衰减慢,受冲击后振动持续时间长,使乘客感到不舒服。为充分发挥弹簧在压缩行程中作用,常把压缩行程的阻尼比设计得比伸张小。

悬架的侧倾角刚度及前后匹配是影响汽车操纵稳定性的重要参数。当汽车受侧向力作用发生车身侧倾,若侧倾角过大,乘客会感到不安全,不舒适,如侧倾角过小,车身受到横向冲击较大,乘客也会感到不适,司机路感不好。所以,整车侧倾角刚度应满足:当车身受到0.4g侧向加速度时,其侧倾角在2.5~4°范围内,汽车有一定不足转向特性,前悬架侧倾角刚度应大于后悬架侧倾角刚度。一般前悬架侧倾角刚度与后悬架侧倾角刚度比应在1.4~2.6范围内,如前后悬架本身不能满足上述要求,可在前后悬架中加装横向稳定杆,提高汽车操纵稳定性。

2.1悬架的功能和组成

悬架系统功能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点:

(1)对不平路面所造成的汽车行驶中的各种颤动和摇摆还有振动等,与

轮胎一起,予以吸收和减缓,从而保证乘客和货物的安全,并提高驾驶

稳定性。

(2)将路面与车轮之间的摩擦所产生的驱动力和制动力传输到底盘和车身。

(3)支承车桥上的车身,并使车身与车轮之间保持适当的几何关系。

典型的悬架结构由弹性元件、导向机构以及减震器等组成,个别结构则还有缓冲块、横向稳定杆等。弹性元件又有钢板弹簧、空气弹簧、螺旋弹簧以及扭杆弹簧等形式,而现代轿车悬架多采用螺旋弹簧和扭杆弹簧,个别高级轿车则使用空气弹簧。

2.2汽车悬架的分类

为适应不同车型和不同类型车桥的需要,悬架有分为独立悬架和非独立

悬架。

非独立悬架特点是两侧车轮安装于一整体式车桥上,当一侧车轮受冲击

力时会直接影响到另一侧车轮上,当车轮上下跳动时定位参数变化小。若采

用钢板弹簧作弹性元件,它可兼起导向作用,使结构大为简化,降低成本。

目前广泛应用于货车和大客车上,有些轿车后悬架也有采用的。非独立悬架

由于非簧载质量比较大,高速行驶时悬架受到冲击载荷比较大,平顺性较差。

其主要特点是:

(1)组成悬架的构件少,结构简单,便于维修,经济性好。

(2)坚固耐用,适合重载。

(3)转弯时车身倾斜度小。

(4)车轮定位几乎不因其上下运动而改变,所以轮胎磨损较少。

(5)侧倾中心位置较高,有利于减小转向时车身的侧倾角。

独立悬架是两侧车轮分别独立地与车架(或车身)弹性地连接,当一侧车轮受冲击,其运动不直接影响到另一侧车轮,独立悬架所采用的车桥是断开式的。这样使得发动机可放低安装,有利于降低汽车重心,并使结构紧凑。独立悬架允许前轮有大的跳动空间,有利于转向,便于选择软的弹簧元件使平顺性得到改善。同时独立悬架非簧载质量小,可提高汽车车轮的附着性。

所以本次设计中CA1091中型货车选用的是非独立悬架。

2.3悬架的设计要求

悬架与汽车的多种使用性能有关,在悬架的设计中应该满足这些性能的要求:(1)保证汽车有良好的行驶平顺性。

(2)具有合适的衰减振动能力。

(3)保证汽车具有良好的操纵稳定性。

(4)汽车制动或加速时能保证车身稳定,减少车身纵倾,即点头或后仰;转弯时车身侧倾角要合适。

(5)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

(6)可靠的传递车身与车轮之间的各种力和力矩。在满足零部件质量小的同时,还要保证有足够的强度和寿命。

2.4悬架主要参数

根据悬架在整车中的作用和整车的性能要求,悬架首先应保证有良好的行驶平顺性,这是确定悬架主要性能参数的重要依据。

汽车的前、后悬架与簧载质量组成的振动系统的固有频率,是影响汽车行驶平顺性主要参数之一。悬架固有频率选取的主要依据是“ISO2631《人体承受全身振动的评价指南》”,固有频率取值与人步行时身体上下运动的频率接近。此外,

前后悬架的固有频率接近可以避免产生较大的车身角振动,n

1

2

的汽车高速通过

单个路障时引起的车身角振动小于n

1>n

2

的汽车。故本次设计选取的汽车前后部分

的车身固有频率n

1、n

2

分别为n

1

=1.76HZ,n

2

=1.97HZ

2.4.1悬架的静挠度fc

悬架的静挠度f

c 是指满载静止时悬架上的载荷F

w

与此时悬架刚度c之比,即

f c =F

w

/c。

因现代汽车的质量分配系数ε近似等于1,于是汽车前、后轴上方车身两点的振动不存在联系。因此,汽车前、后部分车身的固有频率n 1和n 2可用下式表示

n 1=)2/(/11πm c ;n 2=)2/(/22πm c (3-1) 式中,c1、c2为前、后悬架的刚度(N/cm );m 1、m 2为前、后悬架的簧上质量(kg )。

悬架的弹性特性为线性变化时,前、后悬架的静挠度可用下式表示

f c1=m 1g/c 1;f c2=m 2g/c 2

式中,g 为重力加速度,g=981cm/s 2 。将f c1、f c2代入式(3-1)得到

n 1=5/1c f ; n 2=5/2c f (3-2) 所以 f c1=(5/n 1)2=(5/1.76)2=80mm f c2=(5/n 2)2=(5/1.97)2=64mm

2.4.2悬架的动挠度 f d

悬架的动挠度f d 是指从满载静平衡位置开始悬架压缩到结构允的最大变形

时,车轮中心相对车架(或车身)的垂直位移。要求悬架应有足够大的动挠度,以防止在坏路面上行驶时经常碰撞缓冲块。所以,对于货车,f d 取值与f c 相同。

2.4.3悬架弹性特性

悬架受到的垂直外力F 与由此所引起的车轮中心相对于车身位移f (即悬架的变形)的关系曲线,称为悬架的弹性特性。

悬架的弹性特性有线性弹性特性和非线性弹性特性两种。当悬架变形f 与所受垂直外力F 之间成固定的比例变化时,弹性特性为一直线,称为线性弹性特性,此时悬架刚度为常数。钢板弹簧非独立悬架的弹性特性可视为线性的。(如图2-1)

图2-1 悬架弹性特性曲线

2.4.4后悬架主、副簧刚度的分配

CA1091载货汽车后悬架采用主、副簧结构的钢板弹簧。其悬架的弹性特性曲线

图2-2 主、副簧为钢板弹簧结构的弹性特性曲线

如图2-2所示。载荷小时副簧不工作,载荷达到一定值时副簧与托架接触,开始与主簧共同工作。

2.4.5悬架侧倾角刚度及其在前、后轴的分配

悬架侧倾角刚度系指簧上质量产生单位侧倾角时,悬架给车身的弹性恢复力矩。它对簧上质量的侧倾角有影响。侧倾角过大或过小都不好。CA1091货车车身侧倾角选为6o。

此外,还要求汽车转弯行驶时,在0.4g的侧向加速度作用下,前、后轮侧偏角之差δ1-δ2应当在1o~3o范围内。而前、后悬架侧倾角刚度的分配会影响前、后轮的侧偏角大小,从而影响转向特性,设计还要考虑悬架侧倾角刚度在前、后轴上的分配。所以前、后悬架侧倾角刚度的比值为2.4。

第3章前后悬架系统的设计

3.1前悬架系统设计

前悬架由前钢板弹簧和减振器组成。

钢板弹簧中部用两个U型螺栓固定在前桥上。弹簧两端的卷耳孔中压入衬套。前端卷耳用钢板弹簧销与前支架相连,形成固定的铰链支点,与车架连起来;后端卷耳则通过钢板弹簧吊耳销与用铰链挂在后支架上可以自由摆动的吊耳相连,与车架连起来。从而保证了弹簧变形时两卷耳中心线间的距离有改变的可能。钢板弹簧工作时,越靠近中间受到的弯曲力矩越大,为了充分利用材料并有足够的强度和弹性,钢片长度由上到下逐渐缩短。并且各片的弯度是不等的,钢片越长弯度越小,这样装配后在工作时可以减小主片所受负荷,使各片负荷均匀接近。

减振器为液力双作用筒式减振器。减振器在拉伸和压缩过程中,通过复原阀和压缩阀及其相应的节流系统产生阻尼力,从而使钢板弹簧的振动速度衰减以改善汽车的行驶平顺性。减振器通过连接销、上支架、下支架以及其橡胶衬套分别与车架和前轴连接。

3.1.1钢板弹簧的设计

1.钢板弹簧的布置方案

钢板弹簧在汽车上可以纵置或者横置。后者因为要传递纵向力,必须设置附加的导向传力装置,使结构复杂、质量加大,所以只在极少数汽车上应用。纵置钢板弹簧能传递各种力和力矩,并且结构简单,故选用在CA1091货车上。

纵置钢板弹簧又有对称与不对称式之分。钢板弹簧中部在车轴(桥)上的固定中心至钢板弹簧两端卷耳中心之间的距离若相等,则为对称式钢板弹簧;若不相等,则称为不对称式钢板弹簧。CA1091货车采用对称式钢板弹簧。

2.钢板弹簧主要参数的确定

初始条件:满载静止时汽车前、后轴(桥)负荷G

1=24500N、G

2

=69090N和簧

下部分荷重G

u1=4710N、G

u2

=9270N,悬架的静挠度f

c

和动挠度f

d

,单个钢板弹簧的

载荷:F

w1=( G

1

- G

u1

)/2=(24500-4710)/2=9895N,

F w2=(

G 2- G u2)/2=(69090-9270)/2=29910N

汽车的轴距L z =4050mm 。

(1). 满载弧高f a

满载弧高f a 是指钢板弹簧装到车轴(桥)上,汽车满载时钢板弹簧主片上表

面与两端(不包括卷耳孔半径)连线间的最大高度差。f a 用来保证汽车具有给定

的高度。考虑到使用期间钢板弹簧塑性变形的影响和为了在车架高度已限定时能得到足够的动挠度值,常取f a =10-20mm 。所以本次设计选取f a =18mm 。

(2). 钢板弹簧长度L 的确定

钢板弹簧长度L 是指弹簧伸直后两卷耳中心之间的距离。货车前悬架L=(0.26-0.35)轴距,后悬架L=(0.35-0.45)轴距。

L=0.316×L z =0.316×4050=1280mm

(3). 钢板断面尺寸及片数的确定

1)钢板断面宽度b 的确定

钢板弹簧的总惯性矩J o

J o ()E c ks L 48/])[(3δ-= (3-3)

式中,s —U 形螺栓中心距,s=110mm

k —U 形螺栓夹紧弹簧后的无效长度系数,k=0.5

c —钢板弹簧垂直刚度,c= F w1/ f c1=9895/80=123(N/mm)

δ—挠度增大系数, δ=1.37(先确定与主片等长的重叠片n 1 ,在估计一

个总片数n 0 ,求的η= n 1 / n 0 ,然后用δ=1.5/[1.04(1+0.5η)]初定δ)

E —材料的弹性模量,E=2.06×105MPa

J o =[(1280-0.5×110)3×123×1.37]/(48×2.06×105)=31327mm 2

钢板弹簧总截面系数W o

W o ≥[F w1(L-ks)/(4[σw ])] (3-4)

式中,[σw ]—许用弯曲应力,[σw ]=350~450MPa

W o ≥[9895×(1280-0.5×110)/(4×350)]=8658

刚板弹簧的平均厚度h p

(3-5)

=10mm

推荐片宽与厚度的比值在6-10范围内选取。取片宽与片厚的比值b/h p =7

所以b=7×h p =7×10=70mm 取b=75mm

2)钢板弹簧片厚h 的选择 矩形断面等厚钢板弹簧的总惯性矩J o

J o =nbh 3/12

c W p Ef ks L W J h 6][)(/2200σδ-==

h 3/12nb J o ?= (3-6)

式中,n —钢板弹簧片数,n=10 h=3/12nb J o ?=37510/1231327??=7.94mm

取各片片厚等厚:h 1=h 2=h 3=h 4=h 5=h 6=h 7=h 8=h 9=h 10=8mm

3)钢板断面形状(如图3-3)

图3-3 矩形断面

3.钢板弹簧各片长度的确定

在选择各叶片长度时,应尽量使应力在片间和沿片长的分布合理,以达到各片寿命接近并节省材料、减小板簧质量的目的。

确定各叶片长度的方法有作图法和计算法。用作图法确定各片长度的方法是基于实际钢板弹簧各叶片的展开图接近梯形梁形状这一原则来作图的,先将各叶片厚度的立方值3i h 按同一比例尺沿纵坐标绘出,再沿横坐标绘出主片长度之半(即L /2)和u 形螺拴中心距之半(即s /2),得A 、B 两点。连接这两点就得到三角形的钢板弹簧展开图。AB 线与各叶片上侧边的交点即决定了各片长度。当有与主片等长的重叠片时,可将B 点与最下一个重叠片的上侧端点相连。该图中实线所示的叶片长度是经过圆整后的尺寸。有的叶片端部装有卡箍,则需伸出卡箍稍许。(如图3-4)

图3-4 钢板弹簧各片长度的作图法

4.钢板弹簧的刚度验算

由于有关挠度增大系数δ、惯性矩J o 、片长和叶片端部形状等的确定不够准

确,所以要验算刚度。用共同曲率法来计算刚度。假定同一截面上各片曲率变化值相同,各片所承受的弯矩正比于其惯性矩,同时该截面上各片的弯矩和等于外力所引起的弯矩。刚度验算公式为

c=6αE/[)(1131+=+-∑k k n k k Y Y a ] (3-7)

其中 a k+1=(l 1-l k+1) Y k =∑=k i i J 1

1 Y k+1=∑+=111k i i J

式中,α—经验修正系数,α=0.9 E —材料的弹性模量,E=2.06×105MPa

l 1、l k+1—主片和第k+1片的一半长度。

结果c=17.2×104N/m

5.钢板弹簧总成在自由状态下的弧高及曲率半径计算

(1)钢板弹簧总成在自由状态下的弧高Ho

钢板弹簧各片装配后,在预压缩和U 形螺栓夹紧前,其主片上表面与两端(不包括卷耳孔半径)连线间的最大高度差,称为钢板弹簧总成在自由状态下的弧高Ho ,用下式计算

Ho=fc+fa+△f (3-8) 式中,△f —钢板弹簧总成用U 形螺栓夹紧后引起的弧高

△f=()22)(3L

f f s L s c a +- (3-9)

△f=2

1280)8018(110128031102?+???? ??-??=12 Ho=80+18+12=110mm

(2)钢板弹簧总成在自由状态下的曲率半径R o

R o =L 2/(8H o ) (3-10)

R o =12802/(8×110)=1862mm

6.钢板弹簧总成弧高的核算

根据最小势能原理,钢板弹簧总成的稳定平衡状态是各片势能总和最小状态,由此可求得等厚叶片弹簧的R o

1/Ro=∑∑==n i n

i i i i L R L 11/)/( (3-12)

结果Ro=1872mm

经检验合格。

钢板弹簧总成弧高H

H=L 2/(8R o ) (3-13)

H=L 2/(8R o )=12802/(8×1872)=109mm

7.钢板弹簧的强度验算

(1)紧急制动时,前钢板弹簧承受的载荷最大在它的后半段出现的最大应力σ

max σmax =[G 1)(11'1c l l m ?+]/[o W l l )(21+] (3-14)

式中,G1—作用在前轮上的垂直静载荷, G 1=9895N

'2

m —制动时前轴负荷转移系数, '2m =1.4 ?—道路附着系数, ?=0.8

21l l 、—钢板弹簧前、后段长度,21l l 、=640mm

Wo —钢板弹簧总截面系数, Wo=8658

c —弹簧固定点到路面的距离,c=644mm

σmax =[9895×)6448.0640(6404.1?+??]/[8658)640640(?+]

=924Mpa<1000Mpa ,合格

(2)钢板弹簧卷耳的强度核算

卷耳处所受应力σ是由弯曲应力和压(拉)应力合成的应力,即

)/()/()](3[1211bh F bh h D F x x ++=σ (3-15)

式中,Fx —沿弹簧纵向作用在卷耳中心线上的力, Fx=?1'12

1G m =13720N

优秀毕业论文(设计)评选办法【模板】

优秀毕业论文(设计)评选办法 为规范校级优秀毕业论文(设计)评选工作,激励本科学生在毕业论文(设计)过程中勤奋钻研、勇于创新,不断提高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特制定本办法。 一、评选时间 校级优秀毕业论文(设计)每年评选一次。每次评选的具体时间由当年相关工作通知的时间而定。 二、评选标准 (一)各院系在评选校级优秀毕业论文(设计)的过程中,要坚持科学、公正、公开的原则,认真评选出体现专业培养水平的好作品,杜绝简单摊派完成任务式的现象。院系如认为评选推荐的校级优秀毕业论文(设计)数量达不到学校分配的指标数,可以少报。 (二)凡推荐为校级优秀毕业论文(设计)的作品,综合成绩应达到优秀等级。校级优秀毕业论文(设计)评选的标准如下: 1、论文类 按期圆满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任务。选题新颖,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立论正确,观点新颖,结构合理,内容充实,计算与分析论证可靠、严密,思路、条理清晰,逻辑严密,重点突出,资料翔实,语言流畅,结论正确合理,格式规范。 能熟练地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一定的创新意识。外文资料翻译通顺正确,毕业论文创作全过程的信息化水平较高。答辩时概念清楚,语言表达准确,具备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2、设计类 按期圆满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任务。设计方案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设计说明书完备,设计方案较为科学,计算、实验分析严密、正确,结论合理,数据可靠。艺术类设计版面及其它相应表现手段完整、规范,整体制作效果好。 整个设计过程充分体现出作者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和较强的动手能力。答辩时概念清楚,思维清晰,能正确回答问题。毕业设计创作全过程的信息化水平较高。 三、评优名额和办法 (一)学校根据当年毕业生人数和专业结构情况,确定评优比例(原则上控制在应届本科毕业生人数的3%)。 (二)每届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工作结束后,由院系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委员会向院系提名推荐校级优秀毕业论文(设计),院系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委员会应对提名推荐的优秀毕业论文(设计)进行讨论评审,择优推荐。 (三)推荐参评校级优秀毕业论文(设计)的作品,由作者按照校级优秀毕业论文(设计)格式要求(见附件1),缩写至4000字左右。 (四)各院系推荐校级优秀毕业论文(设计)时,须向教务处实践教学科提交如下推荐材料: 1、校级优秀毕业论文(设计)推荐汇总表; 2、校级优秀毕业论文(设计)推荐表; 3、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复印件); 4、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考核评议书(复印件); 5、优秀毕业论文(设计)缩写文本的打印稿和电子稿。

汽车座椅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 指导教师签名:日期: 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日期: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

汽车转向桥设计

载重汽车转向桥设计 摘要 本设计为载重汽车的转向桥,此转向桥需要适应不同路况,不同速度下的稳定行驶,因此对前桥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汽车设计、制造、因此应该本着既能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又能实现耐用经济的思想进行方案的选择,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又在结构上满足要求的情况下应尽量简单。 通过设计:(1)保证有足够的强度:以保证可靠的承受车轮与车架之间的作用力。(2)保证有足够的刚度:以使车轮定位参数不变。(3)保证转向轮有正确的定位角度:以使转向轮运动稳定,操纵轻便并减轻轮胎的磨损。(4)转向桥的质量应尽可能小:以减少非簧上质量,提高汽车行驶平顺性。 通过分析工作原理设计转向节、前轴、主销等零件的尺寸,使各个零部件的强度满足校核,并运用caxa等绘图软件绘制装配图和零件图。 关键词: 转向桥;定位参数;转向节;前轴;主销 The design of the truck steering axle I

Abstract This design is Steering Axle for heavy trucks. The design is need to adapt to different road and under different speeds, so the stability of front axle higher requirements. In car design, manufacture, and should be based on both have enough carrying capacity, and can achieve durable economic thoughts options, in order to reduce the production cost, and meets the requirements in the structure of situations should as far as possible simple. By design: (1) To ensure adequate strength: in order to ensure affordable and reliable force between wheel and frame. By design: (1) To ensure adequate strength: in order to ensure affordable and reliable force between wheel and frame. (2) Ensure adequate rigidity: in order to change the wheel alignment parameters. (3)To ensure the correct positioning of steering wheel angle: to make the steering wheel movement and stability, manipulating light and reduce tire wear. (4) The steering axle of quality should be as small as possible: to reduce the non-sprung mass, improve vehicle ride comfort. Works by analyzing the design of steering knuckle, front axle, kingpin and other parts of the size, so that the strength of the various components to meet the check, and use other mapping software caxa assembly drawing and parts are drawing. Key words: steering axle; positional parameters; knuckle; front axle;kingpin II

东风轻型货车转向系统设计(DOC)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学生姓名 郑蕊 系部 汽车工程系 专业、班级 车辆07—6班 指导教师姓名 姚佳岩 职称 副教授 从事 专业 车辆工程 是否外聘 □是■否 题目名称 东风轻型货车转向系统设计 一、课题研究现状、选题目的和意义 作为汽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汽车转向系统是决定汽车主动安全性的关键总成, 如何设计汽车的转向特性, 使汽车具有良好的操纵性能, 始终是各汽车生产厂家和科研机构的重要研究课题。特别是在车辆高速化、驾驶人员非职业化、车流密集化的今天, 针对更多不同水平的驾驶人群, 汽车的操纵设计显得尤为重要。汽车转向系统经历了纯机械式转向系统、液压助力转向系统、电动助力转向系统3 个基本发展阶段。1)纯机械式转向系统,由于采用纯粹的机械解决方案, 为了产生足够大的转向扭矩需要使用大直径的转向盘, 这样一来, 占用驾驶室的空间很大, 整个机构显得比较笨拙, 驾驶员负担较重, 特别是重型汽车由于转向阻力较大,单纯靠驾驶员的转向力很难实现转向, 这就大大限制了其使用范围。但因结构简单、工作可靠、造价低廉, 目前在一部分转向操纵力不大、对操控性能要求不高的微型轿车、农用车上仍有使用。2)液压助力转向系统,1953 年通用汽车公司首次使用了液压助力转向系统, 此后该技术迅速发展, 使得动力转向系统在体积、功率消耗和价格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80 年代后期, 又出现了变减速比的液压动力转向系统。在接下来的数年内, 动力转向系统的技术革新差不多都是基于液压转向系统, 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变流量泵液压动力转向系统( Variable Displacement Power Steering Pump) 和电动液压助力转向( Electric Hydraulic PowerSteering, 简称EHPS) 系统。变流量泵助力转向系统在汽车处于比较高的行驶速度或者不需要转向的情况下, 泵的流量会相应地减少, 从而有利于减少不必要的功耗。电动液压转向需要全套设计请联系Q Q1537693694系统采用电动机驱动转向泵, 由于电机的转速可调, 可以即时关闭, 所以也能够起到降低功耗的功效。液压助力转向系统使驾驶室变得宽敞, 布置更方便, 降低了转向操纵力, 也使转向系统更为灵敏。由于该类转向系统技术成熟、能提供大的转向操纵助力, 目前在部分乘用车、大部分商用车特别是重型车辆上广泛应用。但是液压助力转向系统在系统布置、安装、密封性、操纵灵敏度、能量消耗、磨损与噪声等方面存在不足。3)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EPS 在日本最先获得实际应用, 1988 年日本铃木公司首次开发出一种全新的电子控制式电动助力转向系统, 并装在其生产的Cervo 车上, 随后又配备在Alto 上。此后, 电动助力转向技术得到迅速发展, 其应用范围已经从微型轿车向大型轿车和客车方向发展。日本的大发汽车公司、三菱汽车公司、本田汽车公司, 美国的Delphi 公司, 英国的Lucas 公司, 德国的ZF 公司, 都研制出了各自的EPS 。EPS 的助

悬架设计开题报告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手册 (理工科类专业用)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__工程自卸车底盘悬架系统设计_____专题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论文)起止日期:年月日至年月日 __学院__专业__年级__班 学生姓名______ 指导教师_________ 教研室(系)主任____________ 教学院长____________ 年月日____2012.2.26 ___

须知 一、本手册第1页是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由指导教师填写;第2页是开题报告;第3页是答辩申请事项。答辩时学生须向答辩委员会(或答辩小组)提交本手册,作为答辩评分的参考材料,没有本手册不得参加答辩。本手册可以使用电子版打印,但签署姓名和日期处必须手工填写。本手册最后装入学生毕业设计(论文)档案袋。 二、毕业设计(论文)期间,要求学生每天出勤不少于6小时,在校外进行毕业设计(论文)或实习(调研)者,应遵守有关单位的作息时间,学生如事假(病假)必须按规定的程序办理请假手续,凡未获准请假擅自停止工作者,按旷课论处。 三、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中,要严格遵守纪律、服从领导、爱护仪器设备,遵守操作规程和各项规章制度;自觉保持工作场所的肃静和清洁,不做与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无关的事情。 四、学生要尊敬指导教师、虚心请教,并主动接受老师的随时检查。 五、学生要独立完成毕业设计(论文)任务,在毕业设计(论文)过程中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朴实的工作作风,严禁抄袭和弄虚作假。 六、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定标准按五级:优秀(90分以上)、良好(80分以上)、中等(70分~79分)、及格(60分~69分)、不及格(59分以下)。

轻型货车车架设计讲解

汽车车身结构与设计 课程设计 题目轻型货车车架设计 班级M11车辆工程 姓名刘符利 学号 1121111015 指导教师智淑亚 2014年12

摘要 本设计课题是关于轻型载货汽车的车架设计。所设计的车架结构形式是前后等宽的边梁式车架,其中纵梁和横梁的截面形状都采用槽型,纵梁与横梁通过焊接连接。本说明书涉及了现阶段载货汽车技术的发展趋势,以及国内外载货汽车车架的发展状。 关键词:轻型货车、车架、设计

1 绪论 1.1概述 汽车车架是整个汽车的基体,是将汽车的主要总成和部件连接成汽车整体的金属构架,对于这种金属构架式车架,生产厂家在生产设计时应考虑结构合理,生产工艺规范,要采取一切切实可行的措施消除工艺缺陷,保证它在各种复杂的受力情况下不至于被破坏。 车架作为汽车的承载基体,为货车、中型及以下的客车、中高级和高级轿车所采用,支撑着发动机离合器、变速器、转向器、非承载式车身和货箱等所有簧上质量的有关机件,承受着传给它的各种力和力矩。为此,车架应有足够的弯曲刚度,以使装在其上的有关机构之间的相对位置在汽车行驶过程中保持不变并使车身的变形最小;车架也应有足够的强度,以保证其有足够的可靠性与寿命,纵梁等主要零件在使用期内不应有严重变形和开裂。车架刚度不足会引起振动和噪声,也使汽车的乘坐舒适性、操纵稳定性及某些机件的可靠性下降。 本说明书只是叙述非承载式车身结构形式中单独的车架系统。承载式汽车,前、后悬架装置,发动机及变速器等传动系部件施加的作用力均由车架承受,所以,车架总成的刚性、强度及振动特性等几乎完全决定了车辆整体的强度、刚度和振动特性。设计时在确保车架总成性能的同时,还应对车架性能和匹配性进行认真的研究。车架结构很多都是用电弧焊焊接而成,容易产生焊接变形。在设计方面对精度有要求的部位不得出现集中焊接,或者从部件结构方面下工夫,尽量确保各个总成的精度。另外,与其他焊接方法相对比,采用电弧焊的话,后端部容易出现比较大的缺口,出现应力集中现象。所以,应对接头位置和焊接端部进行处理。 车架受力状态极为复杂。汽车静止时,它在悬架系统的支撑下,承受着汽车各部件及载荷的重力,引起纵梁的弯曲和偏心扭转。如汽车所处的路面不平,车架还将呈现整体扭转。汽车行驶时,载荷和汽车各部件的自身质量及其工作载荷(如驱动力、制动力和转向力等)将使车架各部件承受着不同方向、不同程度和随机变化的动载荷,车架的弯曲、偏心扭转和整体扭转将更严重,同时还会出现侧弯、菱形倾向,以及各种弯曲和扭转振动。同时,有些装置件还可能使车架产生较大的装置载荷。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在产品开发阶段,对车架静应力、刚度、振动模态以至动应力和碰撞安全等已可进行有限元分析,对其轻量化、使用寿命,以及振

汽车座椅舒适度研究毕业设计(论文)

毕业论文毕业论文题目汽车座椅舒适度研究

摘要 汽车已经在人们的生活中越来越普及,安全、舒适、方便是现代汽车设计所追求的最优目标。汽车座椅是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乘员驾乘的安全、舒适和工作效率。为解决现代汽车座椅传统的经验设计方法中对舒适性分析的不足,本文以人机工程学的理论为基础,结合计算机技术,对汽车座椅的动态、静态舒适性和评价进行了综合分析和深入研究,为座椅和其它类似机械的舒适性设计和检验提出了一些新的思路。研究结果对于提高中国汽车座椅的设计水平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并可以广泛应用于其它座椅的舒适性设计。 本文概述了人体承受全身振动的舒适性评价方法,并建立了汽车人-座椅系统的三自由度模型,针对特定汽车的地板输入谱特性,运用Matlab进行仿真研究该模型的动态特性,合理设计座椅的动力学参数,结合ISO 2631对模型进行人体振动舒适性的定量评价。将人体H点是汽车驾驶室设计的基准点,将坐姿舒适性要求与坐姿角度相结合,建立人体坐姿杆系模型和数学模型。 另外,正负刚度并联弹簧作为一种新型非线性被动控制减振元件,对提高汽车舒适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正负刚度并联相消原理设计了新型汽车座椅弹性元件,并建立了其力学及数学模型进行分析。基于人机工程学原理和脊柱测量数据,研究舒适性汽车座椅的结构设计和适合我国人体测量的座椅结构尺寸,为舒适性座椅的设计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手段。 关键词:舒适性;隔振;H点;人机工程学

Abstract Vehicles are becoming more and more popular in people’s daily life. Safety, comfort and efficiency are the main objective of directly guarantee the driver’s safety, comfort and work efficiency. In order to overcome the deficiency of traditional experiential design method for vehicle seat in comfort. Ergonomics theory is used in this thesis, with the help of computer technology, the dynamic, static comfort and evaluation index are explored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vehicle seat. In this thesis, some new conceptions about comfort design and testing are suggested, which will be beneficial for the design of a vehicle seat. The contents of this study include: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human body vibration comfort under evaluating methods, and establish the car seat system for certain three dof model car, the floor input spectrum characteristics, using Matlab simulation research this model,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 of reasonable design of dynamic parameters of the seat, combined with ISO 2631, the model of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body vibration comfort. Will human H point is the benchmark, automobile cabin design requirements and posture will posture comfort is established by combining the human body Angle of model and sitting stem mathematical model. In addition, plus or minus stiffness parallel spring as a new nonlinear passive control to improve vibration isolation components, automobile comfort to have the important meaning. Based on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stiffness parallel destructively principle designed a new type of car seat elastic components, and established its mechanics and mathematical model is analyzed. Based on the ergonomic principles and spinal measurement data, a study of automobile seating comfort of structural design and suitable for China's anthropometric seat structure size, the design for comfort seats provides an effective means. Key words:Comfort; Vibration isolation; H-Point; Ergonomics

农用车转向系统设计说明书

第一章前言 §1.1 四轮农用车的发展前景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改革,使农村的经济空前的活跃。农村的货运量和人口的流动量急剧增加,加快运输机械化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正是这一市场的需要使具有中国特色的运输机械-农用运输车应运而生。它解决了农村运输的急需,填补了村际,乡际,城镇及城乡结合部运输网络的空白,活跃了农村经济,为农村富裕劳动力找了一条出路,从而使数以万计的农民走上了小康之路! 四轮农用运输车的竞争对手是轻型汽车。与汽车相比,四轮农用运输车有许多优点。入世后农用运输车没有受到多大冲击,因为它是中国特色的产业,符合国情,在国外几乎没人搞过。但是我们不能回避汽车与四轮农用运输车在市场的竞争,四轮农用运输车利用比较底的生产成本和微利经营的生产方式并引进先进的汽车技术,坚持“三低一高”的特色,注重产品质量,使之与在汽车行业的竞争中得以提高。 随着党和国家提出的的开发西部的政策落实,也给农用运输车厂商带来了无限商机使农用运输车的开发有广阔的前景,另一方面,我国有近13亿人口,特别是9亿以上的农村人口收入水平相对较低,需求量最大的是低档次的汽车。由于它比较适合中国国情,预计在未来的5~15年里,农用车在我国农村仍然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近年来农用车保有量增加很快,因此对柴油的需求很大。 农用车制造工艺简单,价格便宜,其中三轮车价格在4000~7000元/辆,四轮车价格在1~1.5万元/辆,购车农户一般半年左右即可收回10000元投资。另外,农用车的养路费为每月每吨70元,是汽车的30%,使用成本为同吨位汽车的1/3到1/2。公路快速建设也促进了农用车的发展。旧中国,全国公路仅13×104 km,而到1997年底,已达1.226×106 km,目前全国98%的乡和80%的村都通了公路,使得农用车有用武之地。公安车管部门1993年制定了《关于农用运输车道路交通管理的规定》,在不损害管理大局的前提下,

ca1091轻型货车的前后悬架系统设计_毕业论文说明书

CA1091轻型货车的前后悬架系统设计 摘要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人们对汽车的乘坐舒适性和安全性的要求逐渐提高,因此对汽车的悬架系统和减振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次设计题目是CA1091轻型货车的前后悬架系统设计。 所设计悬架系统的前悬架采用钢板弹簧非独立式悬架。后悬是由主副簧组成,也是钢板弹簧非独立式悬架,然后对主要性能参数进行确定。在前悬的设计中首先设计了钢板弹簧,包括弹簧断面形状的选择,主要参数的确定,材料和许用应力的校核,和方案布置的设计;还有减振器的选择。在后悬架系统设计中主要对主副钢板弹簧进行了设计。 最后采用MATLAB软件对悬架系统的平顺性进行了编程分析,目的是判断所设计的悬架平顺是否满足要求。结论是没有不舒适性。因而对提高汽车的动力性、经济性和操纵稳定性是有利的。 关键词:悬架设计;钢板弹簧;平顺性;货车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utomobile industry, people promoting the requirement for the safety and ride comfort quality of the vehicle. As a result, there is a the suspension and the shock absorber system of the vehicle. The title of this thesis is the design of front and rear suspension systems of CA1046 truck. The front suspension system is the leaf spring, dependent suspension. The rear suspension system consists of the main spring and the . In the procedure of the design we made certain the structural style of the suspension system in the first, then we made certain the main parameters. In the design of the front suspension we designed the leaf spring firstly, including the selection of section shape of leaf spring, made certain the main parameters, material and allowable stress and the design of scheme , moreover the design of shock absorber. In the design of rear suspension we carried out the design of the main spring and the the final design stage, the MATLAB software is used to analyze the ride comfort of the suspension system by programming. The aim is whether suspension ride quality meets to the performance requirement.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re is no uncomfortableness for the car on road. Therefore, it is Design; Leaf spring; Ride Performance; Truck

汽车悬架设计毕业论文

汽车悬架设计毕业论文 目录 摘要............................................ 错误!未定义书签。目录............................................................ I 绪论 (1) 1.1汽车悬架概述 (1) 1.2论文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2) 1.3 毕业论文研究容 (2) 第2章汽车悬架概述 (3) 2.1悬架基本概念 (3) 2.1.1悬架概念 (3) 2.1.2悬架最主要的功能 (3) 2.1.3悬架基本组成 (3) 2.1.4悬架类型 (4) 2.2悬架系统研究与设计的领域 (4) 2.3悬架设计要求 (4) 2.4悬架的主要特性 (5) 2.4.1 悬架的垂直弹性特性 (5) 2.4.2 减振器的特性 (6) 2.5 本章小结 (6) 第3章悬架对汽车主要性能的影响 (7) 3.1悬架对汽车平顺性的影响 (7) 3.1.1悬架弹性特性对汽车行驶平顺性的影响 (7) 3.1.2悬架系统中的阻尼对汽车行驶平顺性的影响 (10) 3.1.3非簧载质量对汽车行驶平顺性的影响 (11) 3.1.4改善平顺性的主要措施 (12) 3.2悬架与汽车操纵稳定性 (12) 3.2.1 汽车的侧倾 (12) 3.2.2侧倾时垂直载荷对稳态响应的影响 (14) 3.3本章小结 (16) 第4章悬架主要参数的确定 (16) 4.1 悬架静挠度的计算 (17) 4.2 悬架动挠度的计算 (17)

第5章双横臂独立悬架导向机构的设计 (19) 5.1 导向机构设计要求 (19) 5.2导向机构的布置参数 (19) 5.2.1侧倾中心 (19) 5.2.2侧倾轴线 (20) 5.2.3纵倾中心 (20) 5.2.4悬架横臂的定位角 (21) 5.2.5纵向平面上、下横臂的布置方案 (21) 5.2.6横向平面上、下横臂的布置方案 (22) 5.2.7水平面上、下横臂摆动轴线的布置方案 (23) 5.2.8上、下横臂长度的确定 (24) 5.3 前轮定位参数与主销轴的布置 (25) 5.3.1主销偏移距 (25) 5.3.2四个前轮定位参数的初步选取 (26) 第6章弹性元件的计算 (28) 6.1 螺旋弹簧的刚度 (28) 6.1.1螺旋弹簧的刚度 (28) 6.1.3弹簧校核 (31) 6.2 小结 (31) 第7章振器的结构类型与主要参数的选择 (32) 7.1 减振器的分类 (32) 7.2 双筒式液力减振器工作原理 (32) 7.3 减震器参数的设计计算 (35) 7.3.1相对阻尼系数的确定 (35) 7.3.2减震器阻尼系数的确定 (35) 7.3.3减震器最大卸荷力的确定 (36) 7.3.4减震器工作缸直径的确定 (37) 第8章横向稳定杆设计计算 (39) 8.1 横向稳定杆的作用 (39) 8.2 横向稳定杆参数的选择 (39) 第9章导向机构的仿真设计 (41) 9.1 仿真设计及分析 (41) 9.1.2前轮外倾角(camber)变化 (43) 9.1.3前轮前束角(toe)的变化 (43) 9.1.4主销倾角(kingpin)的变化 (44)

多功能椅子设计【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多功能椅子设计 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1.1选题背景 在家具设计中,最让设计师钟情的要数椅子的设计。椅子是室内坐姿活动的必要家具,是最主要的室内用品, 也是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器具。芬兰设计大师塔佩瓦拉曾说道,“椅子的设计是任何室内设计的开端”。因此, 长期以来,椅子是设计师关注的重点。 随着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舒适、方便已逐步被人们所重视。则椅子设计方面首要保证舒适、方便。同时,现在世界生活水平越来越追求高效率,产品的多功能往往会吸引更多的消费者的青睐。椅子,作为生活必需品,在保证舒适度、强度下,具有多功能用途显得格外重要。 1.2研究意义 针对现有椅子单一功能状况,设计一种多功能椅子,从而在功能、舒适、强度方面满足人不同需要;同时设计一种折叠式的椅子,在存放、运输方面可带来很大的利益空间;在功能上,将椅子与其他功能结合起来,实现“一物多用”。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2.1基本内容 将首先简要分析、总结现有椅子设计特点、设计理念、设计思路等,通过对现有椅子进行市场调查,把握椅子设计的基本情况和存在问题,针对具体问题,明确椅子设计方向,确定设计方案,再通过实验,计算等方法检验方案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设计多功能椅子扶手、座面、靠背等结构,计算尺寸,确定选用材料,绘制多功能逃生椅造型图、装配图及零件图,最后制作实物模型。在制作过程中发问题,再做一些修改。 提纲: 1.多功能椅子概念的提出 2.多功能椅子的结构和功能简介 3.多功能椅子使用功能分析

4.多功能椅子使用功能设计 2.2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1.现有椅子设计的设计方法、设计理念、设计原则; 2.多功能椅子设计方案的确定,包括应具有的功能,结构设计,材料选择; 3.设计的椅子在功能、外形、制造、结构等方面的可行性; 4.多功能椅子制造方法、使用方法、使用寿命。 三、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 3.1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就椅子方面的文献进行查阅,对现有椅子的种类、外观、功能、使用性能等内容进行分类整理,把握现有椅子设计方向、设计理念、设计方法,从而找到设计方向; 2.调查研究法:通过市场调查等方式,把握不同种类椅子的设计方式,结构原理,寻找功能、结构等优缺点; 3.实验研究方法:确定方案时或实物制作后,对设计的椅子的受力、强度等进行实验检验,确定方案可行性。 3.2技术路线 在完成本设计任务时,将按以下步骤进行: 1.通过查找资料、调查研究等方法,整理总结现有椅子设计的特点、方法、理念等; 2.在研究现有椅子基础上,就功能、使用场合、使用人群等提出多功能椅子的设计方向; 3.提出多种设计方案,对多种设计方案进行实验、调查、假设等方法,确定最佳设计方案; 4.设计多功能椅子扶手、座面、靠背等结构,计算尺寸,确定选用材料; 5.绘制多功能逃生椅造型图、装配图及零件图;

汽车转向桥桥设计说明书

汽车转向桥设计说明书 任务书要求: (1)了解汽车转向桥的结构,功能 (2)进行汽车转向桥的受力分析 (3)总体方案设计 (4)画出转向节的零件图 (5)画出转向桥的总装图 一、概述 转向桥是利用转向节使车轮偏转一定的角度以实现汽车的转向,同时还承受和传递汽车与车架及车架之间的垂直载荷、纵向力和侧向力以及这些力形成的力矩。转向桥通常位 于汽车的前部,因此也常称为前桥。 各类汽车的转向桥结构基本相同,主要有前轴(梁)、转向节、主销和轮毂 (1)前轴:由中碳钢锻造,采用抗弯性较好的工字形断面。为了提高抗扭强度,接近两 端略呈方形。前轴中部下凹使发动机的位置得以降低,进而降低汽车质心,扩展驾驶员视野,减小传动轴与变速器输出轴之间的夹角。下凹部分的两端制有带通孔的加宽平面,用以安装钢板弹簧。前轴两端向上翘起,各有一个呈拳形的加粗部分,并制有通孔。 (2)主销:即插入前轴的主销孔内。为防止主销在孔内转动,用带有螺纹的楔形销将其 固定。 (3)转向节:转向节上的两耳制有销孔,销孔套装在主销伸出的两端头,使转向节连同前 轮可以绕主销偏转,实现汽车转向。为了限制前轮最大偏转角,在前轴两端还制有最大转向 角限位凸块(或安装限位螺钉)。 转向节的两个销孔,要求有较高的同心度,以保证主销的安装精度和转向灵活。为了 减少磨损,在销孔内压入青铜或尼龙衬套。衬套上开有润滑油槽,由安装在转向节上的油嘴 注入润滑脂润滑。为使转向灵活轻便,还在转向节下耳的上方与前轴之间装有推力轴承11;在转向节上耳与前轴之间,装有调整垫片8,用以调整轴向间隙。

左转向节的上耳装有与转向节臂9 制成一体的凸缘,在下耳上装有与转向节下臂制成 一体的凸缘。两凸缘上均制有一矩形键与左转向节上、下耳处的键槽相配合,转向节即通过矩形键及带有键形套的双头螺栓与转向节上下臂连接。 (4)轮毂:轮毂通过内外两个滚锥轴承套装在转向节轴颈上。轴承的松紧度可以由调整 螺母调整,调好后的轮毂应能正、反方向自由转动而无明显的摆动。然后用锁紧垫圈锁紧。 在锁紧垫圈外端还装有止推垫圈和锁紧螺母,拧紧后应把止推垫圈弯曲包住锁紧螺母或用开 口销锁住,以防自行松动。 轮毂外端装有冲压的金属端盖,防止泥水或尘土浸入。轮毂内侧装有油封(有的油封装在转向节轴颈的根部),有的还装有挡油盘。一旦油封失效,则外面的挡油盘仍可防止润 滑脂进入制动器内。 本文设计的是JY1061A 型采用前置后轮驱动的载货汽车转向桥,因此该转向桥为从动桥。从动桥的功用:从动桥也称非驱动桥,又称从动车轴。它通过悬架与车架(或承载式车 身)相联,两端安装从动车轮,用以承受和传递车轮与车架之间的力(垂直力、纵向力、横 向力)和力矩。并保证转向轮作正确的转向运动 1、设计要求: (1)保证有足够的强度:以保证可靠的承受车轮与车架之间的作用力。 (2)保证有足够的刚度:以使车轮定位参数不变。 (3)保证转向轮有正确的定位角度:以使转向轮运动稳定,操纵轻便并减轻轮胎的磨 损。 (4)转向桥的质量应尽可能小:以减少非簧上质量,提高汽车行驶平顺性。 通过对CJ1061A 型前桥的设计,可以加深我们的设计思想,即: (1 )处理好设计的先进性和生产的可能性之间的关系; (2 )协调好产品的继承性和产品的“三化”之间的关系。 2、结构参数选择 JY1061A 型汽车总布置整车参数见表1:

轻型货车驱动桥设计

目录 1 前言 (1) 本课题的来源、基本前提条件和技术要求 (1) 本课题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和设计总体思路 (1) 预期的成果 (2) 2 国内外发展状况及现状的介绍 (3) 3 总体方案论证 (4) 4 具体设计说明 (7) 主减速器的设计 (7) 主减速器的结构型式 (7) 主减速器主动锥齿轮的支承型式及安装方法 (10) 主减速器从动锥齿轮的支承型式及安装方法 (11) 主减速器的基本参数的选择及计算 (11) 差速器的设计 (14) 差速器的结构型式 (14) 差速器的基本参数的选择及计算 (16) 半轴的设计 (17) 半轴的结构型式 (17) 半轴的设计与计算 (17) 驱动桥壳结构选择 (20) 5 结论 (22) 参考文献 (23)

1 前言 本课题是进行轻型货车汽车后驱动桥的设计。设计出小型轻型货车汽车后驱动桥,包括主减速器、差速器、驱动车轮的传动装置及桥壳等部件,协调设计车辆的全局。 本课题的来源、基本前提条件和技术要求 a.本课题的来源:轻型载货汽车在汽车生产中占有大的比重。驱动桥在整车中十分重要,设计出结构简单、工作可靠、造价低廉的驱动桥,能大大降低整车生产的总成本,推动汽车经济的发展。 b.要完成本课题的基本前提条件是:在主要参数确定的情况下,设计选用驱动桥的各个部件,选出最佳的方案。 c.技术要求:设计出的驱动桥符合国家各项轻型货车的标准[1],运行稳定可靠,成本降低,适合本国路面的行驶状况和国情。 本课题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和设计总体思路 a. 本课题解决的主要问题:设计出适合本课题的驱动桥。汽车传动系的总任务是传递发动机的动力,使之适应于汽车行驶的需要。在一般汽车的机械式传动中,有了变速器还不能完全解决发动机特性与汽车行驶要求间的矛盾和结构布置上的问题。首先是因为绝大多数的发动机在汽车上的纵向安置的,为使其转矩能传给左、右驱动车轮,必须由驱动桥的主减速器来改变转矩的传递方向,同时还得由驱动桥的差速器来解决左、右驱动车轮间的转矩分配问题和差速要求。其次,需将经过变速器、传动轴传来的动力,通过驱动桥的主减速器,进行进一步增大转矩、降低转速的变化。因此,要想使汽车驱动桥的设计合理,首先必须选好传动系的总传动比,并恰当地将它分配给变速器和驱动桥。 b. 本课题的设计总体思路:非断开式驱动桥的桥壳,相当于受力复杂的空心梁,它要求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同时还要尽量的减轻

麦弗逊悬架的结构设计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 卓越工程师培养(海格班) 麦弗逊悬架的结构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 指导教师签名:日期: 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日期: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

多功能椅子毕业设计

校徽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多功能办公椅设计 学院: 专业: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2014 年 4 月 3 日

目录 目录 ............................................................................................................................................. - 2 - 中文摘要...................................................................................................................................... - 1 - Abstract...................................................................................................................................... - 1 - 题目要求...................................................................................................................................... - 2 - 第1章绪论............................................................................................................................ - 3 - 1.1 多功能椅设计背景和意义........................................................................................ - 3 - 1.2 多功能椅的创新点.................................................................................................... - 5 - 1.3 主要内容.................................................................................................................... - 5 - 第2章多功能椅结构设计........................................................................................................ - 7 - 2.1 多功能椅的基本结构................................................................................................ - 7 - 2.2 多功能椅的休息功能基本结构................................................................................ - 8 - 2.3 多功能椅的健身功能基本结构................................................................................ - 8 - 第3章多功能椅Solidworks仿真实现................................................................................ - 10 - 3.1 基于Solidworks软件的多功能椅........................................................................ - 10 - 3.2 多功能椅调整位置的Solidworks实现................................................................ - 12 - 3.3 多功能椅按摩功能的Solidworks实现................................................................ - 13 - 3.4 多功能椅健身功能的Solidworks实现................................................................ - 13 - 第4章总结.............................................................................................................................. - 15 - 4.1 多功能办公椅设计实现.......................................................................................... - 15 - 4.2 推广实现.................................................................................................................. - 15 - 致谢 ........................................................................................................................................... - 16 - 参考文献.................................................................................................................................... - 17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