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郊型森林公园规划研究

新型城郊型森林公园规划研究
新型城郊型森林公园规划研究

森林公园建设设计初步方案

第一章概况 大山冲森林公园位于长沙县东部路口镇境内地理坐标为北纬′″—′″,东经′″—′″。交通便捷,距省会长沙市约公里,距路口集镇公里,紧邻省道线,公园土地总面积公顷,其中国有公顷,绿化覆盖率高达,森林覆盖率在以上。 公园内山体密集,山冲众多,群峰迭翠,古树参天,动植物种类繁多,溪水潺潺,空气清新,气候宜人,游人春可览莽莽花海,夏可乘林海清凉,秋可眺金果红叶,冬可赏玉琢冰雕,自然风景相当优美。同时张吴二姓人家山林权属之争的传奇故事,中国军队抗击日寇入侵时留下的战壕遗址,以及与公园相隔不到公里的东兴庵旺盛的香火等人文景观,更添公园魅力。 一、自然资源 (一)地形地貌有特色 公园山系为幕阜山余脉的西缘,主题公园最高峰为乔才坨,海拔米,最低处为秧田坝,海拔米,主题公园相对高差为米,园内相对高差不大,便于游人游览。地貌属高丘陵型,总地势为从东南向西北倾斜,形成一个东南—西北向长约公里,东北—西南向宽约公里的山体密集型狭长主山冲,另有十几条岔山冲与之相连,自 。 服务区、行政管理及员工生活区。 三、主要建设项目 依照森林公园建设原则,以森林生态环境为主体,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物为一体,大山冲森林公园将建成一个具有一定规模,可供人们游览、休闲、度假或进行科学文化、教育的活动场所,让游客与绿色同行,尽享大山冲森林公园野趣、乐趣、童趣、情趣。 主题公园占地面积公顷,森林覆盖率达,是大山冲森林公园核心区,它将成为游览观赏、休闲、娱乐的主要场所。 (一)主题公园景点建设 ⒈修建一座观光台 在最高点乔才冲山顶(海拔米)建一座观光台,将其主题公园、山水风光尽收眼底,黎明观日出、傍晚看日落是森林公园点晴之笔。 ⒉依山伴水建一个鸟语林 大塘坡已有水中之林、成片的池杉独特树形,自成景观。在大塘坡上方建一个占地约公顷以上的鸟语林,可作观光鸟类、鸟类科普。大塘坡将呈现出一个水中有山、山中有水、山中有林、鸟语不休的如画美景。

城郊森林公园发展规划最终稿

全国城郊森林公园发展规划(2016-2025年) 国家林业局 2015年12月

规划背景 1982年9月我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湖南省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建立以来,经过30多年建设,我国已建立森林公园3101处,总面积达万公顷,约占国土陆地总面积的%。全国森林公园年接待游客人数超过7亿人次,创社会综合产值5600多亿元,已成为我国自然生态保护的重要阵地、绿色富民惠民的重要途径、传播生态文化的重要载体、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窗口。 城郊森林公园是指地处城镇或城镇周边,以森林景观为主体,生态环境良好,休憩健身设施完善,开展公众游览、休憩、健身、科普、文化等活动的户外特定区域,免费或低门票向公众开放,具有公益性、基础性、社会性等特点。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城镇建成区快速扩张、城镇人口急剧增加,城郊森林公园得到快速发展,已成为我国森林公园发展的新方向和新亮点。城郊森林公园为保护、修复城镇森林生态系统、提升城镇生态承载能力、改善城镇人居环境、增加百姓生态福祉、推动绿色城镇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逐渐成为了新型城镇化中有生命的公共基础设施。

为了更好服务于新型城镇化建设发展的需要,科学指导、合理布局、有序推进、规范建设、有效管理全国城郊森林公园,满足广大城镇居民享受良好生态产品的迫切需求,根据《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2014—2020年)》、《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2011—2020年)》、《全国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等国家战略和发展规划,特编制《全国城郊森林公园发展规划(2016—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 本《规划》的规划范围未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

仙女山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

第一章自然地理环境及区位条件 一、地理背景 (一)地理位置、范围与面积 仙女山森林公园地处重庆市武隆县境内,属武陵山脉,乌江北岸,位于国营仙女山林场侯家坝工区,地理位置坐标在东经107°43’6’’~107°46’40’’,北纬29°28’24’’~29°31’34”之间,东接白果乡,南接土坎乡,西邻双河、木根乡、涪陵市大木林场,北抵丰都县厢坝乡、丰都县三抚林场。公园规划总面积8190公顷,南北长约17.6公里,东西宽约12.4公里。园区到武隆﹑丰都等地的道路两旁5公里内区域属旅游规划控制区域。 (二)地质、地貌 仙女山平均海拔1750米,最低海拔1560米,最高海拔2033米,相对高度50~200米,平均坡度20度,境内为岩层断裂构成的高台地,上万亩狭长平坝镶嵌其间,形成重庆东部最大的高山草原。 天生桥平均海拔高度780米,最低海拔607米,最高海拔1142米,相对高度200~500米,平均坡度70度,境内为岩层断裂剖面,形成特有的洞峡景观。 (三)气候、水文 仙女山地处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性气候区,受海拔高度的影响,呈亚热带中山气候。雨量大、云雾多﹑湿度大﹑光照不足﹑无霜期短﹑积雪期长﹑冬季严寒积雪﹑夏季凉爽温和﹑春季雨雾绵朦。年均气温低于11.2℃,月平均最高气温7月低于21℃,最低气温出现在1~2月,月均温0.4℃,无霜期仅为200天左右,相对温度78%。年降雨量高于1214.3毫米,年蒸发量为854.9毫米,低于降水量359.4毫米。年平均日照为921.9小时,十月中旬至次年三月上旬为下雪期,下大雪时积雪厚度可达15厘米。

二、交通条件 仙女山有便捷的水陆外部交通条件,经涪陵到重庆主城区约250公里,由重庆机场可直达全国主要城市和海外地区,陆路可直达成都地区,水路经大三峡与宜昌﹑岳阳﹑武汉﹑南京﹑上海联系。目前重庆主城区沿长江水路经涪陵城转乘公路至仙女山约需4小时。随着二,三年后渝涪高速公路的建成,从重庆经陆路至仙女山可缩短至2.5小时;由重庆经南川至武隆的高等级公路已规划修建,建成后重庆至仙女山的路程在2小时以内。涪陵城到仙女山只需要1个多小时,丰都县城到仙女山只有40多公里路程,仙女山上有乡村公路与丰都三扶林场直接相连,现也准备规划修建为等级公路。319国道从仙女山下土坎附近通过,武隆至彭水的沿江二级公路在1998年全程硬化,东去湖南张家界更加便捷。仙女山还位于国家决定新建的渝怀铁路线旁,2005年建成后重庆至武隆铁路里程为198公里,将大大降低旅游交通成本。随着交通条件的不断改善,仙女山具有十分可喜的发展前景。 三、区域经济背景 仙女山森林公园由国营仙女山林场经办,现有正式职工74人,园区内无农户居住,无林权与土地权纠纷。仙女山地区共有草地、荒坡20万亩。目前已有人在外围地带开垦荒地,种植猕猴桃,反季疏菜,三木药材及养殖新疆美利奴细毛羊、南江黄羊、西门塔尔牛等,已初具规模。另外,该地还可开发鹿﹑兔养殖项目以发展观光农牧业。仙女山所属的武隆县,西连涪陵市﹑南川县,南接贵州遵义地区,东与黔江的彭水县相邻,北抵丰都县。武隆是国定贫困县,但近些年经济发展较快,定于明年脱贫。武隆也是三峡库区淹没移民县之一,有3470人移民安置任务,国家移民补偿金额共1.9481亿元。武隆县有39万多人口,主要粮食作物为玉米﹑水稻﹑小麦﹑红苕﹑洋芋等;主要经济作物为苧麻﹑烤烟﹑油菜﹑蚕桑;主要工业门类有采矿﹑电力﹑造纸﹑化工﹑麻纺﹑食品加工﹑烟叶复烤等;武隆羊角醋﹑羊角豆腐干已成为游客喜爱的土特产品。丰富的农林牧产品为满足游客食

城郊森林公园旅游规划导向的战略思考

第10卷第1期2011年3月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 Vol.10No.1Mar. 2011 收稿日期:2010- 10-09作者简介:杨财根,博士。主要研究方向:旅游规划与管理、森林旅游。电话:025-********Email :yangcaigen@https://www.360docs.net/doc/c87682022.html, 地址:211168江 苏省南京市江宁区龙眠大道180号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系。 城郊森林公园旅游规划导向的战略思考 杨财根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系) 摘要:旅游规划导向对城郊景区规划具有重要指引作用。剖析了城郊森林公园休闲旅游发展的驱动力。面对现实要素,指出城郊森林公园旅游规划须以社会效益为主导,采取社会发展导向旅游规划。提出并分析了城郊森林公园社会发展导向旅游规划愿景的战略部署,并制订了相应的旅游效益评价体系以及规划效益监控机制。关键词:城郊森林公园;休闲;社会发展导向;规划愿景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 6116(2011)-01-0054-05Strategical Thinking on Orientation of Forest Parks ’ Tourism Planning in Cities and Suburbs YANG Cai-gen (Department of Tourism Management ,Jiangsu Institute of Economic & Trade Technology ,Nanjing ,211168,P.R.China ) Abstract : Orientation of tourism planning provides guidelines for scenic areas planning in cities and suburbs.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mpellent power of tourism development of forest parks in cities and suburbs ,points out that tourism planning of forest parks in cities and suburbs should take social benefit as the dominant factor and adopt the tourism planning of society development orientation.The author also puts forward and analyzes the strategic deployment of tourism planning vision of society development orientation of forest parks in cities and suburbs.Finally ,assessment system of tourism benefit and monitoring mechanism of planning benefit are built in the paper.Key words : forest park in city and suburb ;leisure ;society development orientation ;planning vision 旅游规划导向决定景区旅游发展的方向,并影响旅游规划效益的评价和大小。由于经济与社会稳健发展, 当前中国大中城市已进入“休闲时代”,森林游憩日渐成为市民的常见休闲方式,城郊森林公园成为市民休闲旅游的主要去处。各城郊森林公园旅游规划开发态势也进一步增强,急需适宜的旅游规划导向。吴承照[1] 、范业正等 [2] 、许春晓 [3] 、 邹再进 [4] 对中国旅游规划导向进行了概括,其中范 业正等的研究较全面,他们认为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规划主要经历了以资源导向、市场导向、形象导向以及产品导向为主的发展历程。然而目前 的旅游规划导向理论研究仅限于对区域旅游规划实践的“总结”,对城郊公益性景区如森林公园旅游规划导向的研究还属空白,这显然滞后于实践的发展。本文从满足市民休闲的视角探究城郊森林公园旅游规划导向的选择以及相应的旅游规划战略。 一、城郊森林公园休闲旅游 发展的驱动力 城郊森林公园是指位于城市市区或郊区的森林公园。森林旅游是近些年来旅游发展的热点,森林公园旅游也日益受宠。城郊森林公园休闲旅游

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规范

目次 前言 (3) 1范围 (4) 2规范性引用文件 (4) 3术语与定义 (4) 4总则 (6) 5一般规定 (6) 5.1基础资料调查与现状分析 (6) 5.2范围、性质与发展目标 (9) 5.3功能分区 (9) 5.4容量与人口 (10) 5.5客源市场分析与预测 (10) 5.6发展战略、主题定位和营销策划 (11) 6专项保护 (11) 6.1保护规划 (11) 6.2森林景观规划 (13) 6.3生态文化建设规划 (13) 6.4森林生态旅游与服务设施规划 (14) 6.5基础工程规划 (16) 6.6土地利用规划 (18) 6.7社区发展规划 (19) 7分期建设规划 (19) 8投资估算及效益评估 (20) 8.1投资估算 (20) 8.2效益评估 (20) 9规划成果与深度规定 (20) 9.1一般规定 (20) 9.2规划文本参考提纲及图纸 (20) 9.3附件 (20) 附录A森林公园生态环境资源评价 (21) 附录B规范文本参考提纲及图纸目录 (22)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编写。本标准由国家林业局森林公园管理办公室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同济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楚材、刘滨谊、吴章文、刘颂

国家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与定义、一般规定、专项规划、分期建设规划、投资估算及效益评估、规划成果与深度规定等。 本标准适用于国家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的编制和修编,省级和市(县)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的编制和修编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明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8005 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 GB3838 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6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LYJ127-91 森林防火工程技术标准 GB/T18973 旅游厕所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 JGJ62 旅馆建筑设计规范 JGJ64 饮食建筑设计规范 3 术语与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国家级森林公园 national forest park 国家级森林公园是指以森林资源为依托,生态良好,拥有全国性意义或特殊保护价值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具备一定规模和旅游发展条件,由国务院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自然区域。 3.2 森林公园总体规划 master planning of forest park 森林公园总体规划是在一定区域内,根据主体功能要求与建设原则,对森林风景资源科学保护与合理利用在空间、时间上所做的总体安排与布局,是指导森林公园建设、经营和管理的纲领性文件。 3.3 森林风景资源forest landscape resources

国家森林公园标准体系综述

国家森林公园标准体系 综述 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国家森林公园标准体系综述 标准的制定及编制情况:相关标准有哪些,主要涉及哪些方面(管理、技术、服务等),这些标准是否适合国家公园建设的需要等等 本文主要探讨我国现有的国家森林公园标准体系以及该体系与我国现有的国家公园标准适应性。 目前我国已出台的森林公园标准有《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国家森林公园设计规范》两项国家标准;《国家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规范》、《中国森林认证森林公园生态环境服务》、《中国森林认证森林公园生态环境服务审核导则》、《中国森林认证森林公园生态环境服务操作指南》、《森林公园总体设计规范》、《森林公园工程技术规范》六项行业标准以及各地地标五项。(红字标准需购买) 《国家森林公园设计规范》为适应森林旅游与森林公园建设的需要,规范森林开发建设和工程设计,确保设计质量对森林公园的内部区划;环境容量与游客规模;景点与游览方式设计;植物景观工程设计;保护工程设计;旅游服务设施工程设计(包括生态文化及科普宣教设施、餐饮、住宿、娱乐游憩、购物、医疗保健、导游标志及信息化管理系统);基础设施工程设计,等方面做出了规定。 《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作为森林公园保护、开发、建设和管理的依据,规定了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评价的原则、方法、风景资源基本质量与风景资源基本质量公式;森林公园区域环境质量评价;森林公园旅游开发利用条件评价;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 《国家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规范》对于森林公园的基础资料调查与现状分析;森林公园的范围、性质与发展目标;功能分区;容量与人口;客源市场分析与预测;发展战略、主题定位和营销策划;保护规划;森林景观规划;生态文化建设规划(包括宣教中心、博

玉龙山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

第一章基本情况 第一节自然地理条件 一、地理位置与范围 大足县地处四川盆地东南,在重庆市西部,位于东经105°28'~106°02',北纬29°23'~29°52'之间,面积1399.97hm2。西部与内江市安岳县相邻,东邻重庆市铜梁县,北靠重庆市潼南县,南与重庆市永川市、荣昌县毗邻。 玉龙山国家森林公园(以下简称公园),其前身是国营大足县西山林场,位于大足县东南边陲,坐落于巴岳山脉分水岭西侧,地理坐标为东经105°46'~105°57',北纬29°25'~29°39'。西山林场场部距全国著名的“小五金之乡”龙水镇7km,距县城23km,距成渝高速公路邮亭镇出口27km。公园总面积3517.39hm2,东靠铜梁县,南接永川市,西邻重庆双桥区,地跨大足县境内的玉龙镇、龙水镇、邮亭镇和拾万镇。 二、地质构造 (一)地层 玉龙山出露地层为中生界三迭系、侏罗系,总厚度374~1750m。其中三迭系嘉陵江组(下统)出露于玉龙山轴部岩溶槽谷,玉龙镇也有零星出露;须家河组(上统)分布于整个玉龙山低山区,分下亚组和上亚组;侏罗系珍珠冲组(下统)分布于玉龙山背斜山麓中丘;自流井组(中下统)分布于玉龙山背斜山麓中丘,从玉峡口至龙水湖成狭窄带状;下沙溪庙组(中统)分布于玉龙山背斜与须家河组相连并行起止相同的宽带状地区。底砂岩极不稳定。 (二)构造 大足县境构造属新华夏系第三沉积带四川沉降褶带。地质构造形迹东西有异,大致以荣昌县荣昌场至境内龙水镇、万古镇一线为界,其东南称东带,属川东褶皱带,其西北称西带,属川中褶皱带。 1、褶皱 西山背斜于雍溪乡东由铜梁延入古龙乡,向南经鱼口坳抵永川太平镇附近倾没。区内长约38km,宽6km。北段轴向北45°东,在鱼口坳之南向北偏转为北20°东,向北西弯凸呈S状。背斜中段核部嘉陵江、雷口坡、须家河组为走向断层破坏,两翼迭次出露珍珠冲组至沙溪庙组。两翼倾角50°~60°,西南倾没倾角12°~35°,为不对称单箱状背斜。 2、断层

森林公园总体设计规范

森林公园总体设计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行业标准 森林公园总体设计规范 Standard for Overall Design of Forest Parks LY/T5132—95 主编单位:林业部调查规划设计院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部 施行日期:1996年1月1日 林业部关于颁发《森林公园总体设计规范》行业标准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农林)厅(局),东北、内蒙古国有森工(集团)总公司(总局): 根据林业部林计通字[1993]73号文下达的编制任务,由林业部调查规划设计院编制的《森林公园总体设计规范》业经有关单位和专家进行审查通过,现批准为林业行业推荐性标准,代号LY/T5132—95,自1996年1月1日起施行。 本《设计规范》的管理及解释工作由林业部负责。林业部调查规划设计院负责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部 一九九六年一月二十一日 目次 1 总则 2 总体布局 2.1 一般规定 2.2 森林公园区划 3 环境容量与游客规模 3.1 环境容量 3.2 游客规模 4 景点与游览线路设计 4.1 景点设计

4.2 游览线路设计 5 植物景观工程 5.1 一般规定 5.2 植物景观设计 6 保护工程 6.1 一般规定 6.2 生物资源保护 6.3 景观资源保护 6.4 生态环境保护 6.5 安全、卫生工程 7 旅游服务设施工程 7.1 一般规定 7.2 餐饮 7.3 住宿 7.4 娱乐 7.5 购物 7.6 医疗 7.7 导游标志 8 基础设施工程 8.1 一般规定 8.2 道路交通 8.3 给、排水 8.4 供电 8.5 供热 8.6 通信 8.7 广播电视 8.8 燃气 9 设计文件组成 9.1 一般规定 9.2 设计说明书 9.3 设计图书 9.4 附件 附录A 术语解释 附录B 森林旅游资源调查 附录C 森林旅游资源与开发建设条件评价附录D 容量测算推荐公式

城郊型森林公园景点规划设计

城郊型森林公园景点规划设计探讨摘要:本文在对森林公园分类的基础上,根据理论研究和实地调查结果,分析了城郊型森林公园景点规划设计方面现存主要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规划设计建议。 关键词:城郊型森林公园;景点规划设计;森林公园分类 中图分类号:tu986.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abstract: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classification of forest park, according to the theory research and field survey results, analyzes the existing main problems about attractions planning and design in the forest park in the suburb, and then proposes suggestions. key words: forest park in the suburb; attractions planning and design; forest park classification 1引言 近年来位于城市郊区的城郊型森林公园因既能为生活在繁杂都市的人们提供一个清新的去处,又可以免除人们旅途劳顿的困扰,而更倍受关注。随着游客量的增加、游客重游率的提高,城市化问题的威胁[1],以及游客对旅游产品的高品位要求,城郊型森林公园面临着更多的矛盾问题与挑战。因此如何合理的设置其景点显得尤为重要。 2城郊型森林公园的界定 从森林旅游规划的角度出发,根据距离城市的远近、出行时间、

国家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规范

国家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规范

国家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规范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he forest park master planning (征求意见稿) My dent ist ha d jus t pu him neys w ere bu ilt ab ove se a-lev el. In 1860, a b etter plan was put f orwar d by an

目录 1 总则 (5) 2 术语 (5) 3 一般规定 (7) 3.1 基础资料与现状分析 (7) 3.2 资源评价 (14) 3.3 范围、性质与发展目标 (15) 3.4 布局、结构与综合分区 (16) 3.5 容量与人口 (17) 4 专项规划 (19) 4.1保护保育规划 (19) 4.1.1 一般规定 (19) 4.1.2 生物资源保护规划 (20) 4.1.3 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20) 4.1.4 防灾规划 (22) 4.1.5安全保障规划 (22) 4.2森林景观规划 (22) 4.3 生态文化建设规划 (23) 4.4 游憩规划 (24) 4.5 基础工程规划 (27) 4.5.1 一般规定 (27) 4.5.2 道路交通规划 (28) 4.5.3 供电规划 (28) 4.5.4 给排水工程规划 (29) 4.5.5 供热规划 (29) 4.5.6 通信网络工程规划 (29) 4.5.7 广播电视规划 (30) 4.5.8 燃气规划 (30) 4.5.9 医疗救护规划 (30) 3 , a bette r pla n was put forwa rd by an

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规划设计解读

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规划设计解读 让我们把时间追溯到2007年3月,奥林匹克森林公园项目荣获第五届意大利托萨罗伦佐国际风景园林奖(TorsanlorenzuoInternationalPrize)城市绿色空间类奖项的一等奖。该奖是由国际建筑师协会(UIA)、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IFLA)认可的国际风景园林奖,这是我国作品第一次获此殊荣。12月,奥林匹克森林公园项目荣获北京市第十三届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而后的2008年,奥林匹克森林公园项目再次荣获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亚太地区风景园林规划类的总统奖(一等奖)。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认为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是21世纪世界显著成就之一,是在大都市中完全人工建造的大型城市公园,其大胆的、富有挑战性的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成为耀眼的亮点。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是距离北京市民最近的森林公园,占地面积680公顷,有10个北海公园那么大。位于北京南北中轴线的北端,奥林匹克公园的北区,是目前北京市最大的城市公园,被称作第29届奥运会的后花园。 一、生态战略下的人文成果 “通往自然的轴线”理念是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规划设计的灵魂。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磅礴大气的自然生态系统延伸了北京古城中轴线,使这条代表城市历史、承载古老文明的轴线完美地消融在自然山水园林之中,以丰富的生态系统、壮丽的自然景观诠释着“通往自然的轴线”理念。 ]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规划设计秉承了中华文明优秀而深厚的传统,以中国传统山水格局为特色,以地域文化和场地特色为根基,形成开阔豁朗的景观控制体系,重点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中国传统造园境界;山水错落、负阴抱阳的山水空间具有“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人文意境;绵延山水,跌宕起伏,凸显“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的气魄,表达人与自然相生共荣的和谐;“龙形水系”,取“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的文化含义,将中国龙图腾传向世界。奥林匹克森林公园闪耀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光芒,使“通往自然的轴线”理念不仅仅体现在空间概念上,更具有历史人文意义,成为对中国传统文化浓缩而精确的总结。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作为规模最大的在建奥运工程,从规划设计伊始,就将所有的工作纳入到“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三大理念体系中,以绿色为基础,展开全方位、近自然的生态体系规划;以科技为依托,展开各项综合课题的研究与实践;以人文为灵魂,营造富有中国文化气质的山水格局,架构现代公园多功能公共服务体系。森林公园全面应用当代最先进的景观建造技术和生态环境科技,制定出一系列重要的生态战略,形成大量生态设计成果,用科技营造和谐自然的生态公园,力求达到中国传统园林意境、现代景观建造技术与环境生态科学技术的完美结合。 二、完美的人工生态

森林康养 项目规划要点与案例分析

森林康养:项目规划要点与案例分析 一、对森林康养的认识 ●国家:生态安全健康社会 ●部门:资源保护合作发展 ●政府:绿色发展社会发展林区小康 ●经营:资源增值增效职工就业 ●实现:多层次目标的交汇 (一)国家层面 在保护现有林地资源、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基础上,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推进侧供给改革,以新型产业业态满足小康社会民众需求,提升公共资源服务水平,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推动产业融合发展。

(二)部门层面 立足于生态建设和生态保护的前提下,以林业部门和森林资源为核心,实现林业、体育、城建、中医药多部门合作,推动林业产业、旅游休闲、医学康复、中医保健、体育健身、乡村旅游以及小城镇建设,促进全面发展。发挥森林多种功能,加快转变林业发展方式、激发林业生产力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发挥林业在弘扬生态文明、改善民生中的巨大潜力。 (三)当地政府层面 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合理利用森林资源,从资源获取型发展模式转变为森林资源综合利用的绿色发展模式。统筹兼顾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深化林权改革,推进林业转型升级,创新构建森林康养新业态,提升经济发展。做到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带动住宿、餐饮、交通建设,提升林区生活质量。 (四)经营层面

在不破坏森林资源的前提下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切实将生态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和经济优势,有效解决林农和林业职工民生问题。 二、项目规划要点 森林康养作为发掘森林的综合服务功能,对满足公众对森林深度体验的需求,改善人们的生活品质,提高大众身体健康具有积极的促进推动作用。 森林康养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其快速发展和多元参与的社会化特点必然需要在管理和规划层面一边学习一边完善,作为同时需要兼顾生态环境、公共利益、社会服务以及运营主体运营效益的担当者,森林康养基地规划必须要在项目规划布局前期对上述因素进行综合性的考虑和统筹,以此促进森林康养事业的健康发展。 (一)基础条件——空间布局——产业融合——特色服务 森林康养基地规划需要考虑基地基础条件、规划空间布局、项目产业融合、森林特色服务。

森林公园规划设计方案

编者按:德清县塔山森林公园规划设计方案、余英溪丰桥港改造工程规划设计方案和德清县人防中心文化中心规划设计方案,这三个项目县建设局已分别邀请杭州园林规划设计院、北京土人景观与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进行规划设计,并召开了专家评审会进行论证,在充分完善的基础上,三个项目已上报县城市规划管理委员会会议、县政府常务会议及县委常委会议进行审议,会议原则同意,同时提出了调整完善意见,并要求广泛征求市民意见。为使这三个项目建设成为我县的精品工程和标志性景观与建筑,进一步提升城市品位和档次,现将三个规划方案进行刊登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并将于9月1日-2日晚6:00-8:30在武康千秋广场对三个规划方案进行公开展示,欢迎广大市民提出宝贵意见。 联系电话:8063441 联系单位:县建设局规划科 城乡规划网:https://www.360docs.net/doc/c87682022.html, 规划结构功能分区图

烟霞阁效果图 烟霞坞效果图

孟郊故里效果图 山林休息亭效果图 德清县塔山森林公园规划设计方案 一、规划范围 本次塔山森林公园规划的范围位于塔山与城市关系最为密切的西北角区块,东至烟霞坞,南至石溪坞,西侧以规划玉屏路为界,北隔舞阳街与德清县城已建成区域相对,规划总面积约为1.46平方公里。

二、规划结构、功能分区 规划结构可概括为:一心、两带、四片区。 一心:屹立山顶上的视觉中心——烟霞阁。 两带:与城市相接的两条公园边缘地带——自然风光带、公共活动带。 四片区:山坞中不同特征的四个功能区块——烟霞洞天、石溪竹韵、山村农趣、孟郊故里。 三、景点规划 1、烟霞洞天(位于烟霞坞内,是武康古八景之一,据传当时山坞内大树参天、雾气朦朦,进入其中别有洞天) 主要由入口广场、“烟霞洞天”石牌坊、滨水走廊和亲水平台、“梅庄”、“激水亭"、“挂云桥”、“藏春亭”、摩崖石刻、“木鱼岩”、中型度假酒店等组成。 2、石溪竹韵(位于石溪坞的上段,现状竹林茂密) 主干道穿行于竹海之中,途中少有开阔空地。为减少沿路大片竹林景观可能导致的单调感,结合地形设置了三处休憩场所。山坞最深处为林泉小居,一组竹制小屋掩映在竹林之中,竹居四周通过开挖蓄水成塘,形成石溪的源头。中间结合现有山林土屋及房前菜地、茶田规划一处竹海茶苑,尽享世外桃源般的生活意境。沿路而下,利用一片空地布置服务建筑,形成山林驿站。 3、山村农趣(位于石溪坞下段,现状为一自然村) 村内农居散布在竹林之中,形成了富有趣味的村落空间。规划对农居建筑进行整治,统一村落形象。结合山涧溪流的水系疏通,整理村落空间,强化现有特色,开辟公共活动场地,开展各种民俗活动、乡野游戏。同时利用村落周边的竹园和林中空地,开展参与性的农业劳

关于加快推进城郊森林公园发展的指导意见

国家林业局关于加快推进城郊森林公园发展的指导意见 林场发〔2017〕5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厅(局),内蒙古、吉林、龙江、大兴安岭森工(林业)集团公司,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林业局,各计划单列市林业局:城郊森林公园位于城市(城镇)及其周边,以其良好的生态环境、便捷的地理位置、优美的森林景观、完善的游憩设施,成为人们走进森林、体验自然的重要区域。为深入实施《全国城郊森林公园发展规划(2016—2025年)》,全面推进城郊森林公园的建设与发展,不断满足国民特别是广大城镇居民享受良好生态产品的迫切需求,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发展城郊森林公园的重要意义 发展城郊森林公园,是着力推进国土绿化、开展森林城市建设的重要载体,是加大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是林业落实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加快城郊森林公园的建设与发展,有利于构建城乡一体化生态空间,保障城市生态安全;有利于巩固森林城市建设成果,提高人居环境质量;有利于拓展公共生态休闲空间,丰富林业生态产品的供给;有利于增强人们生态道德意识,提升生态文明素质。到2030年,我国城镇人口将超过10亿,城镇居民对生态、休闲、健身的需求越来越大。加快城郊森林公园的建设与发展,对于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家园、增进人民群众生态福祉具有重要意义。 二、准确把握城郊森林公园的建设发展理念 发展城郊森林公园,关键在于准确把握城郊森林公园特点,牢固树立正确的发展理念,要求是: ——始终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统筹“山、水、林、田、湖”等自然要素,以生态保护与生态修复为主线,采取近自然森林营造和林相改造等技术措施,增绿增质增效,形成以森林为主体的森林生态系统,使其成为城镇的生态屏障、绿肺和天然氧吧,增进绿色惠民。鼓励使用绿色、环保、节能的建材和设施设备。

太原西山城郊森林公园系列

太原西山城郊森林公园系列 太原西山地区将建16个城郊森林公园 根据各个区域不同的生态景观资源和宗教文化资源等,筹建16个不同特色的城郊森林公园,带动整个西山地区的旅游产业发展。即日起,西山地区生态保护与控制规划方案公示,征询意见。 西山地区的规划范围是东起窊流路和西环高速路,西至太原市城区界,南起姚村,北至汾河二库,占地面积494平方公里。整个区域内,生态绿化建设是核心。借助将建设的完善的旅游公路,将规划中的16个城郊森林公园串联起来。 今后,旅游产业将成为西山地区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从产业结构上来说,分为南、北两大片区。南部片区以晋祠、天龙山和柳跖河(柳子沟)为旅游景点,构成南部旅游的“金三角”,同时将晋阳湖、晋阳古城、蒙山、龙山、太山融入,向北延伸至规划中的长风会议中心。北部片区则以崛山为中心,聚集区域内形成龙泉寺、多福寺、净因寺、窦大夫祠、悬泉寺等聚合的宗教文化旅游中心。 目前,西山地区规划的16个城郊森林公园,有的已初具规模,有的正在加紧建设中。建成后,这些公园特色鲜明,服务设施较为完善,从而可以带动整个地区的旅游业发展。这些公园分别是: 太钢城郊森林公园,以山地运动、休闲运动、养老休闲为主。 盛科城郊森林公园,以农业采摘、宗教及文化展示等为主。 国信城郊森林公园,以旅游产业孵化、疗养为主。 梗阳城郊森林公园,以宗教文化、自然生态旅游为主。 晋峰城郊森林公园,以观光旅游为主。 西山煤电城郊森林公园,以矿业文化、地质环境保护、休闲锻炼、科学考察、科普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等为主。

万亩生态园,以生态观光旅游为主。 长风城郊森林公园,以体育、会议会展为主。 豪光城郊森林公园,以会议、会展为主。 华康城郊森林公园,以西山生态绿色钙果庄园为主。 康培城郊森林公园,打造画家村,观光旅游。 太山城郊森林公园,以生态休闲为主。 爱晚城郊森林公园,以养老院、休闲娱乐为主。 煤气化城郊森林公园,侧重建设行业总部基地。 君威城郊森林公园,以生态休闲旅游为主。 天源伟业城郊森林公园,以生态旅游、休闲度假等为主。

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规范修订稿

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规范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目次 前言 (3) 1范围 (4) 2规范性引用文件 (4) 3术语与定义 (4) 4总则 (6) 5一般规定 (6) 基础资料调查与现状分析 (6) 范围、性质与发展目标 (9) 功能分区 (9) 容量与人口 (10) 客源市场分析与预测 (10) 发展战略、主题定位和营销策划 (11) 6专项保护 (11) 保护规划 (11) 森林景观规划 (13) 生态文化建设规划 (13) 森林生态旅游与服务设施规划 (14) 基础工程规划 (16) 土地利用规划 (18) 社区发展规划 (19) 7分期建设规划 (19) 8投资估算及效益评估 (20) 投资估算 (20) 效益评估 (20)

9规划成果与深度规定 (20) 一般规定 (20) 规划文本参考提纲及图纸 (20) 附件 (20) 附录A森林公园生态环境资源评价 (21) 附录B规范文本参考提纲及图纸目录 (22)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给出的规则编写。本标准由国家林业局森林公园管理办公室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同济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楚材、刘滨谊、吴章文、刘颂

国家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与定义、一般规定、专项规划、分期建设规划、投资估算及效益评估、规划成果与深度规定等。 本标准适用于国家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的编制和修编,省级和市(县)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的编制和修编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明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8005 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 GB3838 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6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LYJ127-91 森林防火工程技术标准 GB/T18973 旅游厕所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 JGJ62 旅馆建筑设计规范 JGJ64 饮食建筑设计规范 3 术语与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国家级森林公园 national forest park 国家级森林公园是指以森林资源为依托,生态良好,拥有全国性意义或特殊保护价值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具备一定规模和旅游发展条件,由国务院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自然区域。 3.2 森林公园总体规划 master planning of forest park 森林公园总体规划是在一定区域内,根据主体功能要求与建设原则,对森林风景资源科学保护与合理利用在空间、时间上所做的总体安排与布局,是指导森林公园建设、经营和管理的纲领性文件。 3.3 森林风景资源forest landscape resources 是森林公园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及其环境要素中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所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相应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物质和因素的总称。 景物 scenic attraction 指具有独立欣赏价值的森林风景资源个体,是森林公园构景的基本单元。

运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城郊森林公园建设的实施意见(试行)

运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城郊森林公园建设的实施意 见(试行) 【法规类别】植树造林与绿化 【发布部门】运城市政府 【发布日期】2013.11.08 【实施日期】2013.11.08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运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城郊森林公园建设的实施意见(试行)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各有关单位: 为进一步加快“美丽河东、大美运城”建设步伐,早日实现袁纯清书记提出的生态智慧城市的建设目标,我市组织市林业局、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盐湖生态保护与开发中心等单位负责人,赴太原市进行了实地学习考察。经市委、市政府研究,根据我市实际情况,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按照国务院批准我省的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先行先试政策,采取“市场化运作、公司化承载、园区化打造”模式,鼓励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力争“十二五”期间在我市建设若干个高标准、成规模、上档次、有品位,能满足群众生态休闲、健身娱乐、旅游观光多种需求的城郊森林公园,把各县(市、区)城郊森林公园打造为

生态优美、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的综合型城市后花园和自然生态屏障。 二、建设要求 (一)高标准制定公园规划 建设单位要选择国际国内一流规划设计团队编制具有前瞻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城郊森林公园总体规划及公园景观规划、交通规划、水系规划、旅游规划等专项规划。做到产业策划先行、公园主题鲜明、空间布局合理,积极挖掘我市历史文化资源,彰显人文精神。 (二)高水平实施公园建设 本着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先绿化,后实施公园配套设施建设原则,在保证绿化面积不低于公园总面积80%的前提下,其余20%的土地面积可用于公园配套设施建设和适度开发。 公园绿化任务必须在前三年按照3:4:3比例完成,即第一年、第三年各完成绿化任务的30%,第二年完成绿化任务的40%。结合当地实际,绿化投资标准原则上不低于3.5万元

森林公园总体规划编制内容

森林公园总体规划编制内容 (一)基本情况。包括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历史沿革、森林公园建设与旅游现状等。 (二)生态环境及森林风景资源。包括生态环境评价、森林风景资源调查与评价、森林公园发展的优势与劣势、森林公园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等。 (三)森林公园发展条件分析。包括森林公园发展的优势与劣势、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等。 (四)总则要求。包括指导思想、规划原则、规划依据、规划目标、规划分期等。 (五)总体布局与发展战略。包括森林公园性质与范围、森林公园主题定位、森林公园功能分区、分区建设项目及景点规划、森林公园发展战略、主题定位与营销策划等。 (六)容量估算及客源市场分析与预测。包括森林公园环境容量、游客容量以及旅游区位分析、客源市场分析、游客规划预测等。 (七)植被与森林景观规划。包括规划原则、植被规划、森林景观规划、风景林经营管理规划。 (八)资源与环境保护规划。包括规划原则、重点森林风景资源保护、森林植物和野生动物保护、环境保护。 (九)生态文化建设规划。包括规划原则、生态文化建设重点和布局、生态文化设施规划、解说系统规划。

(十)森林生态旅游与服务设施规划。包括森林生态旅游产品定位、游憩项目策划、旅游服务设施规划、游线组织规划。 (十一)基础工程规划。包括道路交通规划、给排水工程规划、供电规划、供热规划、通信、网络、广播电视工程规划、旅游安全保障系统与设施规划。 (十二)防灾及应急管理规划。包括灾害历史、森林防火及病虫害防治规划、其他灾害防治、监测与应急预案。 (十三)土地利用规划。包括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土地利用规划原则、土地利用规划及建设项目占用林地情况。 (十四)社区发展规划。包括居民点分布现状分析、社区发展规划原则、社区发展规划。 (十五)环境影响评价。包括环境质量现状、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评估、采取对策措施、环境影响评价结论与建议。 (十六)投资估算。包括估算依据、投资估算、资金筹措。 (十七)效益评估。包括生态效益评估、社会效益评估、经济效益评估。 (十八)分期建设规划。包括近期建设目标及重点建设工程、中远期建设目标及重点建设工程。 (十九)实施保障措施。包括法制保障、政策保障、组织保障、资金保障等。 (二十)图纸要求。包括区位图(对外关系图)、土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