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推动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市推动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工作会议

上的讲话

在全市推动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

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市委、市政府在这里召开全市推动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的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江苏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和***要求,对深入实施文化建设工程、培育发展***文化、推动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进行专题部署,为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提供强大的文化保障。10月10日,***委***副书记来海调研,专门就文化建设作了重要指示,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优势,一手抓文化产业的培育壮大,一手抓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加速打造一批名馆、培养一批名家、推出一批名品,大力发展***文化。会前,市委、市政府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我市《关于建设现代文明***文化名城,推动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的实施意见》,排出了一系列文化重点项目,希望各地各部门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近年来,我们

牢固树立“抓文化也是抓经济、强文化也能促发展”的理念,紧紧围绕“张力更强、底蕴更足、特色化更鲜明、时代性更充分”的要求和“改革、创新、繁荣、发展”的思路,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落实文化建设工程为抓手,切实加强思想文化建设,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注重海门地域特色文化传承与创新,扎实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全市文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先后获得“全国文化先进市”、“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省文化民生工作先进市”、“省首批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等荣誉。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文化引领作用不断增强。坚持把学习贯彻好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江苏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作为最重要的政治任务,市委常委会组织带领全市各级主动学、及时学、系统学,同步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的宣传教育,巩固了全市上下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深入推进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等创建活动,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成立了全国首家县级“美德基金会”,涌现出了“最美富二代”周江疆、“小巷总理”黄占明、责任公民王新、“环保狂人”张建伟、“爱心妈妈”陆亚行等一大批先进典型,目前,海门拥有“中国好人”12人、“江苏好人”24人,注册志愿者数量超过18万人。二是文化惠民主题更加凸显。公共文化阵地不断巩固,形成了以市文化馆、图书馆和文化广场为

中心,镇文化站为枢纽,村文化室和农家书屋为网点,衔接顺畅的市镇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跻身全省第一方阵。大力组织送书、送戏、送电影、送展览、送培训“五送”活动,近三年来,完成送书16万册、送戏935场、送电影8969场次、送展览66场次、送培训3300人次。持续推出“海门之春”、“海门之夏”、“清风海门”、“***文化艺术展示月”、“全民读书节”等公益文化活动,积极创作富有海门特色、深受群众喜爱的精品力作,“十二五”以来共有1200件作品获得***级以上奖项。三是文化产业发展日益繁荣。坚持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调优经济结构、增强竞争实力的重要抓手,“十二五”以来,全市累计实施86个文化产业项目,总投资170亿元,培育省文化产业基地2个、***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8个,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30%以上,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达到4.8%。尤其是今年以来,我市报送的18个项目被确定为***文化产业重点项目,中国·空间设计产业基地、德晋化妆品包装材料、羽绒文化创意设计中心、凤城天鼎、张謇垦牧公园等5个项目入选国家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库,总数名列全省县级市前茅。这些成绩的取得,凝聚着全市上下的辛勤和汗水,更得益于文化战线广大干部职工的拼搏和创新。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全市文化战线的同志们和长期关心支持海门文化建设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现在,我强调

三点意见。

一、提高思想自觉,切实担负起推动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的历史使命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围绕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作出了具有深远影响的战略部署。特别是习总书记在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对指导新形势下文艺工作和文化建设具有里程碑意义。去年总书记视察江苏时发表重要讲话,将推动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列为五个重点任务之一,反复强调“做好各项工作,必须有强大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的支撑”。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把握大势、着眼全局,明确了文化建设的目标方向、根本要求和重点任务,体现了新一届党中央对文化建设的深思熟虑和远见卓识,体现了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为我们推动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指明了方向。今年6月和8月,省委、省政府和***委、市政府分别召开相关会议,围绕习总书记“推动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的要求,对深入实施文化建设工程作出了一系列新部署,制定了一系列新政策。这些既为我们加强文化建设提供了遵循,也深刻启迪我们,经济需要文化来繁荣,民心需要文化来凝聚,幸福需要文化来诠释。我们要充分认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真领会中央和省市委关于文化建设

的新部署新要求,准确把握文化发展的新趋势新特征,切实增强谋划推动文化建设的科学性和前瞻性,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

首先,推动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是顺应时代潮流、坚守思想阵地的客观需要。当今世界,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家之间、地区之间以及文化与经济、政治、社会之间,呈现出紧密融合、互为关联的发展局面,文化的形态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日新月异,文化的内容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丰富多彩,文化的传播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迅速便捷,这既为我们加强交流与合作创造了更好条件、提供了更多可能,同时也带来了各种思想文化的碰撞与交锋,尤其是世界范围不同价值观念和制度模式的较量更趋激烈,敌对势力对我国思想文化渗透不断加剧。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坚守文化阵地,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是对我们新的重大考验。我们要积极顺应融合开放的时代潮流,既做到海纳百川、兼收并蓄,充分汲取借鉴世界各地优秀文化养分,自信地讲好“海门故事”、发出“海门声音”,又要坚持正确方向,始终站稳政治立场,牢牢占领思想阵地和道德高地,有效抵御腐朽思想文化侵蚀,做到社会思想越是多元越要确立主导、越是多样越要凝聚共识、越是多变越要高扬主流。

其次,推动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是促进经济转型、实现跨越发展的内在要求。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城市能否具有

更强的发展能力,或者说是否进入更高的发展阶段,主要看它的文化力量是否更加强大,其经济发展是否体现出优秀的文化品格。当前,我们已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化的特点更为明显,转方式、调结构、提质效的任务更加迫切。文化产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内容,既直接贡献于经济增长,又对经济发展提档升级有着重要促进作用。我们要把文化产业发展作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突破口,积极推动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创新发展,大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有效促进文化资源优势向文化产业优势转变,推动海门在新一轮转型发展中赢得主动、抢占先机。

第三,推动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是满足群众需求、丰富百姓生活的必然选择。按照国际经验,人均GDP超过10000美元时,文化消费呈现井喷态势。当前,海门人均GDP已突破15000美元,文化方面支出大幅上升,文化消费进入快速增长期,文化休闲、文化娱乐、文化发展等个性化需求越来越多,传统的文化服务模式已不能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总体上看,目前我市文化总供给还不能很好地满足总需求。我们必须把满足群众文化需求作为推动文化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逐步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最大限度地提供更多更优的精神产品,让城乡居民共享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不断增强群众对文化改革发展成

果的获得感。

二、实施四大工程,朝着“文化强市”的目标阔步迈进

面对文化建设覆盖面广、牵涉面宽、关联度高的新特点,我们要自觉把推动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放到推动“两个率先”的进程中来谋划和部署,放到建设“强富美高”***的实践中来推进和落实。当前全市文化建设总的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江苏时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委“三强两高”战略部署和***委“以***文化为特色的文化建设走在全省前列”工作要求,紧扣“建设现代文明的***文化名城”目标,大力实施文化引领力、文化保障力、文化竞争力、文化影响力“四大提升工程”,不断推动海门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

确立这样的目标定位,既深入贯彻了上级要求,又充分体现了地方特色,是省委、省政府“三强两高”目标和***委、市政府“一前列”要求在海门的具体化、特色化。我们要不断与时俱进地深化拓展实施内容,优化提升工作标准,做到与新形势相适应,与建设***的大目标相衔接。重点要抓好以下四项工作:

1.实施“文化引领力提升工程”,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建设担负着举精神旗帜、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的重大使命。要认真贯彻落实《海门市培育

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年行动计划》,充分发挥海门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优势、文明建设的良好基础,加强培育引导,持之以恒努力,不断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使海门成为全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示范区。要以先进的思想理论武装人。坚持不懈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引导党员干部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的认识,加强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和思考,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与理论素养,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新成果,成为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的“压舱石”。要深入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完善中心组理论学习制度,创新学习平台和载体,继续放大“智汇讲堂”、“百课进农村”等学习品牌,组建市镇村三级理论宣讲团,开展“五进”宣讲活动,引导干部群众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要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规律,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要求,把高度凝练的核心价值观具体化、生活化,用接地气的方式阐释好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的事实、道理和语言,解答好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让理论更好地走进群众,让群众更好地掌握理论。要以良好的道德风尚培育人。坚持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作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抓手,切实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

德教育,大力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司法公信建设,深入开展文明村镇、文明社区、文明机关、文明行业、文明家庭创建,积极组织“道德讲堂”、“日行一善,月习一德”、“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学雷锋志愿服务”等活动,持续宣传周江疆、方岐、全国“最美基层妇女干部”戴美英、江苏“最美基层共产党员”叶剑生以及“中国好人”、“江苏好人”的先进事迹,引导广大市民争做讲文明有礼貌、讲道德守诚信、讲友爱促和谐的实践者和传播者。要推动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海门建设,努力在法治阵地打造、法治文化产品创作以及法治普及活动中创新方式方法,着力提升思想性、艺术性和感染力,真正让知法、用法、守法的意识充沛于海门的每个角落。要以积极的主流舆论引导人。充分发挥好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新闻网站的核心导向作用,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两个率先”等主题宣传教育,同时充分发挥新兴媒体的作用,加强“海门发布”官方微博微信、“幸福海门”客户端、“海门之窗”、“无线海门APP”建设,以主流价值引领多元多样多变的网络文化,用正面声音占领网络宣传舆论的制高点。要把网上舆论工作作为重中之重,不断健全应急处置、新闻发布、舆情控导机制,推动领导干部、党员团员、专家学者主动上网发声,团结引导网络名人、意见领袖唱响主流声音,切实建立起“网络工作统一战线”。

2.实施“文化保障力提升工程”,推动文化事业在大发展大繁荣中惠及更多群众。文化源于群众,根植群众,必须服务群众、造福群众。要坚持文化为民导向,加快发展文化事业、繁荣文艺创作、提升服务水平,努力让群众生活更殷实、精神更充实。要加快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坚持政府主导、创新机制、多元投入原则,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大力推进省级***博物馆、图书馆新馆、文化馆新馆、美术馆、人民大剧院“四馆一院”等一批市级文化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基层公共文化的服务能力。要全面实施区镇文化阵地“311”工程和村文化阵地“111”工程,统筹建设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有效整合农家书屋、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党员远程教育工程等基层文化工程以及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学普及和体育健身等基层公共服务资源,努力建成覆盖全市、惠及全民、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力争到2020年,全市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提高到3000平方米以上,覆盖率达100%。要抓好公共文化产品供给。深入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五送”下基层、高雅艺术进社区等公益文化活动,精心组织好以“激情***风”、“***清风”为主题的文化惠民月活动、以“践行核心价值观、弘扬***正能量”为主题的“海门之夏”广场文化活动、以“传承***文化、品味幸福生活”为主题的***文化艺术展示周活动、以“韵律***·歌舞海门”

为主题的海门元素广场舞创编和推广等一系列群众性文化活动,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要以组织开展“全民读书节”为平台,广泛开展全民阅读活动,不断提升居民综合阅读率,力争“十三五”末达到92%以上,成功创建“江苏省书香城市”。要进一步鼓励群众自办文化,支持成立读书会、合唱队、舞蹈队等群众文化活动团队,促进群众自我参与、自我展示、自我服务和自我教育。要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以兴办实体、捐赠物品、资助项目、赞助活动、提供设备等途径,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努力形成公共文化社会参与、共建共享的良好局面。要加大文艺精品创作生产。一个地区如果没有叫得响的文艺精品,很难说是文艺繁荣,也很难说文化建设迈上了新台阶。要植根海门文化沃土,以“五个一工程”为龙头,推动以中国梦为主题的现实题材、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为主题的重大题材、以***文化为主题的地域题材和以百姓生活为视角的民生题材作品创作生产,加快推出主旋律长篇小说《***潮》、音乐舞蹈剧《沧桑***》、音乐舞蹈史诗《张謇》、歌舞剧《守望***》等一大批优秀文学作品。要进一步健全科学合理的文艺作品评价体系,尤其要增加社会效果、道德价值、文化审美等方面权重,切实发挥对文艺创作的引导和激励作用。

3.实施“文化竞争力提升工程”,切实做大做强做优全市文化产业。文化产业是“朝阳产业”,我们必须抓住时机,

充分发挥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文化需求旺盛的优势,加快形成投资多元化、产品多样化、服务多层次的文化产业发展新格局。要大力度推进“文化+”。文化正以前所未有的“加速度”全面融入经济社会大循环,我们只有适应市场变化、加快发展,才能更好地满足文化消费需求。要推进“文化+网络”,积极发展基于网络的文化产品,加快文化产品生产和服务的数字化、网络化进程,打造内容集成和数字传输的综合平台。要推进“文化+金融”,发挥文化创意产业协会和文化产业股权投资基金的作用,探索质押贷款、银行授信、股权投资、上市融资、产权交易等多种类型的文化产业投融资形式,鼓励和支持文化企业上市,依靠资本运作做强做大。要推进“文化+旅游”,依托长江、黄海、蛎岈山等自然资源和张謇纪念馆、余东古镇、叠石桥家纺等文化资源,抢抓文化休闲旅游消费加速发展的机遇,积极培育和壮大文化休闲旅游产业。要推进“文化+创意和科技”,加快发展现代传媒、动漫游戏、数字出版、软件开发、影视制作等新兴文化业态,大力培育基于网络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消费,善于“无中生有”加强文化创意,不断延伸和拓展文化产业链条,带动相关产业发展。要快速度培引大项目。积极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鼓励以资本为纽带进行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做大做强,每年重点扶持20个以上超千万元文化产业项目上规模、上水平,全力打造一

批海门文化航母企业。同时,要大力拓宽思路,加强招引储备,瞄准产业高端,高水平策划开展文化产业专题招商,紧盯国内外一流财团、公司和基金寻求合作,力争每年新引进超千万元的文化产业项目10个以上,推动文化产业持续发展壮大。组织好市级文化产业引导资金项目的审定和扶持工作,积极协调申报国家级和省级文化产业引导资金项目,到2020年,力争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0%。要高标准打造集聚区。进一步完善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突出“创意***·魅力海门”主题,全面落实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各项扶持政策,重点推进海门港国家海洋公园、滨江文化创意、沿海文化休闲、张謇文化、叠石桥家纺创意、麒麟红木文化、建筑空间设计、通东民俗文化、海永生态体验、羊家乐田园风光游文化等特色产业基地和园区建设,充分展示海门文化的独特魅力。“十三五”期间,力争创建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园区5个以上,创建***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园区10个以上。

4.实施“文化影响力提升工程”,深入挖掘和展示***文化特质。文化的生命力在于特色。要坚持在挖掘中追根溯源,在传承中坚守记忆,在创新中丰富拓展,全力打响现代文明的***文化名城品牌,不断彰显***文化的独特魅力。要在保护传承上下功夫。海门文化虽然历史不长,但文化积淀深厚、内涵丰富,特别是张謇给***文化注入了新的理念和

活力。要抓好***文化的传承,切实做好市级以上文物的普查和保护工作,大力推动余东明清古建筑群列入国家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录,积极推进“通东民歌”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尤其要进一步弘扬以“海门山歌”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建立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地和传习所,以及编辑出版***历史文化、海门方言和民俗文化精粹丛书等途径,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生态保护与生产性保护,“十三五”期间,力争新增国家级非遗和文物保护单位各1个以上。要在提炼创新上见成效。全面梳理全市历史文化资源,重点围绕***文化、状元文化、山歌文化、家纺文化、红木文化等独有性、稀缺性文化资源,积极组织开展相关调查分析和深度研究,最大限度发掘提炼其内在价值。要摒弃“零敲碎打”的开发模式,坚持大气魄、大手笔,构建更加科学有效的文化资源开发体系。要围绕打造代表海门地域特色的文化符号,聘请国内外一流的专业人才进行城市形象设计,特别在老城改造、商业中心、历史街区、城市出入口、旅游景点等建设中,尽可能打上海门***“文化印记”,让城市处处散发着文化气息。要加强对海门传统文化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解读和展示,努力把静态的历史和书面的文字,转化为生动的体验、真实的感受、鲜活的画面,真正让游客心驰神往。要注重为传统文化植入现代价值元素,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促进认知认同。要在宣传推介上求突破。加大文化营销宣传力度,积极培育一批富有海门地域特征、在国内外“叫得响”的文化产品,推动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走出去”。要进一步培育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鼓励海门本土的文化企业赴境外投资,开展跨境服务,生产和制作以外需为导向的文化产品。要借助“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积极参与在沿线国家举办的各类文化交流活动,建立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官方与民间并重的对外文化交流体系。尤其是海门山歌艺术剧院,要积极开拓境外的商业演出市场,进一步提升海门文化影响力和国际知名度。

三、强化组织运筹,形成推动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的强大合力

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我们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把握时代发展要求和文化发展规律,加强对文化工作的组织领导,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壮大文化人才队伍,切实为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提供组织保证、发展动力和人才支撑。

一要加强领导,严格落实责任。文化建设始终与党和政府的工作大局紧密相连,认清大局才能找准定位,服务大局才能有所作为。各级党政组织要切实担负起推进文化建设的政治责任,坚决克服文化建设“上热下凉、效应递减”的问题,尤其要防止埋头经济建设忽视文化建设的倾向,真正把

文化建设摆上重要位置,围绕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的总目标,以高度的文化自觉谋划落实,以高效的工作机制推动落实,以有力的政策举措保障落实,定期听取、研究和解决文化建设方面的问题,牢牢掌握文化改革发展的领导权和主动权。各级党组织“一把手”作为文化建设第一责任人,必须肩负起领导责任和政治责任,要多掌握一些文化理论知识,多深入基层一线调研,切实成为推动文化建设的行家里手。要在原则问题和敏感事件上,敢于坚持原则,敢于表明态度,敢于“最后拍板”,尤其是要重视做好网上舆论引导工作,唱响网上主旋律,决不给错误思想观点提供传播渠道,决不让网络成为“法外之地”。

二要优化队伍,打造坚强团队。习总书记指出:“担任宣传思想部门领导工作的,除政治上可靠之外,总是需要在理论上、笔头上、口才上或其他专长上有‘几把刷子’。”我们要按照总书记的要求,把政治立场坚定、思想理论水平高、熟悉文化工作、善于驾驭意识形态领域复杂局面的干部安排到领导岗位上来,充实到文化建设第一线。在壮大基层文化人才队伍方面,要鼓励支持各类民间文化团体发展,健全完善人才教育和培训、人才选拔和使用、人才管理和评价机制,建立起一支立足基层、服务基层、奉献基层的文化工作者队伍。在造就高层次文化人才队伍方面,既要把现有人才用好,激活“一池春水”,又要引进培育新生力量,增添

“源头活水”,尤其要借助“东洲英才计划”、“产业人才发展523行动计划”等平台,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理念,重点引进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文化名人、文化大师和文化大腕,一批理论、新闻、出版、文艺等专业领域的领军人物,一批掌握现代传媒技术的高级专业人才,一批懂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努力打造海门文化人才高地。

三要加快改革,创新体制机制。改革是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动力源泉。当前,我市文化建设中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一些体制机制性障碍还没有根本消除,文化体制改革仍然在路上,我们必须把步子迈得更大、劲头鼓得更足、工作抓得更实。要用足用好中央和省市出台的一系列文化经济政策,着力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生产经营机制,进一步理顺党政部门与所属文化企事业单位的关系,处理好简政放权与强化管理、搞活经营之间的关系,同时在财政、税费、金融、用地等方面进一步完善出台我市支持文化繁荣发展的政策措施。要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文化建设,用好用足文化产业发展引导资金,加速建立多层次文化要素市场,推动文化资源与金融资本、社会资本相结合,促进各类文化市场主体发展壮大。要建立健全以品德、能力、业绩为导向的评价机制,完善与文化生产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相适应的分配制度,在工作和生活上更多地关心和支持文化名人名家,促进形成文化创作源泉充分涌流、文化创造活力竞

相迸发的良好局面。

四要强化协作,凝聚强大合力。文化建设上台阶,需要方方面面的关注、支持和参与。各地各部门要从全局的高度、从有利于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高度,给文化部门和单位更多的理解和支持,保证各项扶持政策落到实处。文化部门要充分履行职责,团结和带领广大文化工作者深入研究文化发展的趋势,把握文化发展的规律,为加快海门文化发展作出更大贡献。教育部门要重视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艺术教育,活跃校园文化生活,从小培养良好的道德品格和文化素养。新闻媒体要大力宣传现代文明意识和科学文化知识,积极报道全市文化建设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其他单位也要增强协作意识,注重加强同文化部门的沟通和配合,同时发挥好自身优势,建立健全各自的文化阵地,加强对本单位文化工作的部署,精心组织各具特色的文化活动。社会各界都要积极行动起来,从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为加快文化建设提供更大的支持,努力构建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宣传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分工负责、各方力量积极参与的文化工作崭新格局,形成全社会推进文化建设的强大合力。

同志们,文化体现城市的品位,文化更影响城市的未来。让我们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引领下,以强烈的使命感和旺盛的创造力,积极进取,探索创新,奋力推动文化建设迈

上新台阶,为建设“强富美高”***、开创“两个率先”新局面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