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化学平衡状态的因素 教案

合集下载

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教案

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教案

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化学平衡移动的实质以及有哪些因素对化学平衡有影响;2、掌握浓度、压强、温度等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3.理解勒夏特列原理的涵义,并能结合实际情况应用●过程与方法1、通过浓度实验,逐步探究平衡移动的原理及其探究方法,引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探索化学实验方法2、通过讨论、分析、对比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尊重科学、严谨求学、勤于思考的态度2、树立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唯物主义观点。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浓度、压强、温度等条件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教学难点平衡移动的原理分析及其应用三、教学过程●课前回顾:1、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2、化学平衡状态: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中,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体系中所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或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3、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逆、动、等、定、变●新课学习:一、化学平衡状态的移动化学平衡移动的实质是外界因素改变了反应速率,使正、逆反应速率不再相等,通过反应,在新的条件下达到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可用下图表示:v(正) >v(逆) 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v(正) <v(逆) 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二、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 【提出问题】高炉炼铁 高炉炼铁中Fe 2O 3+3CO 2是一个可逆反应,19世纪后期,人们发现炼铁高炉所排出的高炉气中含有大量的CO ,有的工程师认为,这是由于CO 和铁矿石接触时间不够长造成的,于是在英国耗费了大量资金建造了一个高大的炼铁高炉,以增加CO 和铁矿石的接触时间.可是后来发现,用这个高炉炼铁,所排出的高炉气中CO 的含量并没有减少.法国有位化学家勒夏特列(LeChatelier1850-1936),他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结果否定了这个做法.1、浓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演示实验一(视频) 实验原理:Fe 3+ +3SCN Fe (SCN )3 (红色)实验步骤:向盛有5 ml0.005mol/L FeCl 3溶液的试管中加入5 ml0.01mol/L KSCN 溶液,溶液显红色。

高中化学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教学

高中化学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教学

高中化学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教学化学平衡是化学反应达到动态平衡时的状态,此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保持一定比例不再发生明显变化。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需要深入探讨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帮助学生理解平衡反应的本质。

本文将就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进行探讨。

一、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当实验系统中某种物质的浓度改变时,可能引起体系的平衡位置发生移动。

Le Chatelier原理指出,对于平衡系统中浓度的改变会导致反应方向向生成物或反应物转移。

学生需要理解这种因素的影响,并能够做出相应解释。

二、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温度是影响化学平衡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常情况下,提高温度会使可逆反应达到更高的平衡浓度,而降低温度则会使平衡位置向生成物或反应物转移。

学生需要通过实验探究温度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并理解其中的原理。

三、压力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对气体反应而言,压力的变化也会对化学平衡产生影响。

当反应中气体的压力改变时,平衡位置会随之变化。

学生需要了解气体反应平衡位置受压力变化影响的规律,从而深入理解气体反应的特点。

四、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催化剂是一种能够提高反应速率但不改变反应达到的平衡位置的物质。

通过引入催化剂,可以加快反应速率,但不会改变生成物和反应物的浓度比例。

学生需要了解催化剂在影响化学平衡中的作用,并掌握其应用方法。

五、溶液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在溶液中进行的化学反应也会受到溶液浓度、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溶液中的离子强度和溶液pH值等因素都可能对平衡反应产生一定影响。

学生需要通过实验观察溶液中化学反应的平衡情况,理解溶液对平衡位置的影响。

六、结语总的来说,高中化学教学中需要重点讲解影响化学平衡的各种因素,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化学平衡的本质。

通过实验操作和理论学习,学生可以逐渐掌握影响化学平衡的规律,提升化学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希望学生在学习化学平衡的过程中能够充分理解这些因素的作用,为今后的学习和科研打下坚实基础。

《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教学设计

《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教学设计

《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教学设计教学设计题目:《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2)能够描述平衡常数的意义与计算方法;(3)理解温度、浓度和压力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观察不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2)运用实验结果与理论知识,探究化学平衡条件的规律;(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2)掌握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3)理解温度、浓度和压力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2.教学难点:(1)理解平衡常数的意义与计算方法;(2)理解温度、浓度和压力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1.导入(15分钟):(1)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化学反应方程,引导学生回顾反应的平衡状态;(2)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化学平衡?反应在什么条件下达到平衡?2.知识授课(30分钟):(1)向学生介绍平衡常数的概念,并从理论角度解释其意义;(2)介绍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并通过例题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3)解释温度、浓度和压力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并结合例子进行讲解。

3.实验操作(60分钟):(1)分成小组进行实验,每个小组选择不同条件下的化学反应进行观察;(2)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记录下反应物浓度和反应物比例关系,并进行分析与比较;(3)学生讨论不同条件下化学平衡的变化规律,并总结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

4.实验报告与讨论(30分钟):(1)每个小组汇总实验结果,进行实验报告;(2)全班学生进行讨论,总结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和规律;(3)教师进行总结,帮助学生理解并巩固所学知识。

5.总结与拓展(15分钟):(1)教师进行知识梳理,总结本课所学内容;(2)提醒学生进行课后拓展学习,通过阅读相关资料深化对化学平衡条件的理解。

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一教案讲义: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教师版)

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一教案讲义: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教师版)

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01目标任务课程标准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浓度、压强、温度对化学平衡状态的影响。

2.能利用平衡常数和浓度商的关系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

3.能根据温度、浓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推测平衡移动的方向及相关物理量的变化。

1.从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视角分析外界条件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解释或预测化学平衡的移动方向。

2.能根据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设计实验方案,独立完成实验,收集实验证据,基于现象和数据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

02预习导学自主梳理1.化学平衡移动(1)含义: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后,如果改变、、压强等反应条件,原来的平衡状态会被破坏,化学平衡会发生移动,在一段时间后达到新的平衡。

(2)平衡移动方向的判断(3)图示υ正=υ逆υ正>υ逆υ正≠υ逆υ´正=υ´逆−−−→正向反应−−−→改变条件−−−→一定时间反应开始尚未平衡化学平衡状态正向或逆向移动新的化学平衡状态建立新平衡化学平衡移动2.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1)浓度①对于平衡:Cr 2O 2-7+H 2O2CrO 2-4+2H +,加入稀H 2SO 4,c (H +)增大,溶液颜色变为色,平衡向反应方向移动,加入NaOH 溶液,c (H +)减小,溶液颜色变为色,平衡向反应方向移动。

②对于平衡:Fe 3++3SCN -Fe(SCN)3,加饱和FeCl 3溶液,平衡向反应方向移动,溶液颜色变。

③影响规律a .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平衡向方向移动。

b .增大生成物浓度或减小反应物浓度,平衡向方向移动。

(2)压强①适用对象:有参加的可逆反应。

②影响规律当其他条件不变时:a .若为体积不等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的方向移动。

b .若为等体积反应增大压强时,v 正、v 逆同等程度地增大;减小压强时,v 正、v 逆同等程度地减小,平衡均移动。

(3)温度①对于2NO 2(g)N 2O 4(g)ΔH =-56.9kJ·mol -1,将NO 2球放入冰水中,红棕色变,平衡向反应方向移动;放入热水中,红棕色变,平衡向反应方向移动。

化学课教案化学反应的速率与平衡的影响因素

化学课教案化学反应的速率与平衡的影响因素

化学课教案化学反应的速率与平衡的影响因素化学课教案:化学反应的速率与平衡的影响因素一、引入在学习化学反应速率与平衡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化学反应的定义。

化学反应是一种物质由一种或多种物质转变为其他物质的过程。

然而,不同的化学反应具有不同的速率和平衡状态。

今天我们将学习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以及平衡的影响因素。

二、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1. 温度的影响温度是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我们知道,温度的提高会导致分子动能的增加。

分子在高温下具有更高的平均能量,因此能够更频繁地碰撞并产生有效碰撞。

这样,反应速率也会增加。

2. 浓度的影响浓度是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当反应物浓度增加时,反应物分子之间的碰撞频率会增加,从而增加有效碰撞的发生几率。

因此,浓度增加可以提高反应速率。

3. 催化剂的作用催化剂是能够加速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不参与反应的物质。

催化剂通过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使反应更容易发生。

它通过提供适合反应的反应路径,使反应速率得到加速。

而且,催化剂可多次参与反应,因此可以在多个反应周期中加速反应。

4. 表面积的影响当反应涉及到固体反应物时,其表面积的大小对反应速率也有影响。

表面积越大,反应物更容易与其他反应物接触,提高了反应的有效碰撞频率。

因此,固体反应物的细致研磨可以增加反应速率。

三、化学反应平衡的影响因素1. 浓度的影响与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相似,反应物和产物浓度对于化学反应平衡的位置也起着重要作用。

增加反应物浓度会导致平衡向反应物的方向转移,而增加产物浓度则会导致平衡向产物的方向移动。

2. 温度的影响温度的升高或降低都会对化学反应平衡产生影响。

在某些反应中,温度的升高会使平衡向消耗热量的反应方向移动,而在其他反应中,温度的升高会使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转移。

3. 压力(对气体反应的影响)对于气体反应,压力的变化也会影响平衡的位置。

增加气体反应中气体分子的压力会导致平衡向减少摩尔数的方向移动,而减少压力则会导致平衡向增加摩尔数的方向移动。

[教案]高中化学新教材选择性必修一2.2.3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

[教案]高中化学新教材选择性必修一2.2.3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第二节化学平衡第3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化学平衡移动的含义。

2.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并能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

3.学会识别平衡移动的图像,培养从图像中挖掘信息的能力。

4.了解勒夏特列原理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

2滩点了解勒夏特列原理,培养分析、推理、归纳、总结的能力。

【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引入]科学家勒夏特列、哈伯的重要贡献——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的发现及其应用。

[设计意图]通过科学史话,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新课讲授[板书]2.2.3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一、化学平衡的移动[讲解]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后,如果改变浓度、压强、温度等反应条件,原来的平衡状态会被破坏(正、逆反应速率不再相等),直至正、逆反应速率再次相等,在新的条件下达到新的化学平衡状态。

这种现象称作平衡状态的移动,简称平衡移动。

其实质就是在改变条件后,v正。

v逆,各组分的百分含量发生改变。

以上过程可用图示展示如下:[投影]正向改变一定凯正)洌逆少(正)R(逆)塑土。

(正片研逆)也回7’(正)*'(逆)一定反应开始时间化学平正向移动或新的化学尚未平衡衡状态逆向移动平衡状态I f,正丰f建立平衡化学平衡移动[师]我们应该如何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呢?同学们思考一下。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并回答:^viE>vit: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viE=vit: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平衡不移动。

若v正Vv逆: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补充]是的,我们可以根据反应速率判断,还可以根据化学平衡常数进行判断。

当条件改变时,若Q>K: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若。

二&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平衡不移动。

若Q<K: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师]在封闭体系中,如果只改变影响平衡体系的一个条件(如浓度、温度、压强),平衡将向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高中化学备课教案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与移动规律

高中化学备课教案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与移动规律高中化学备课教案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与移动规律一、引言化学平衡是化学反应达到动态平衡时的状态。

在这种状态下,正反应速率相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保持不变。

化学平衡的移动规律是由一系列影响因素决定的。

本教案将重点讨论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及其移动规律。

二、温度的影响温度是影响化学平衡的重要因素之一。

根据Le Châtelier原理,当反应前向放热时,提高温度会导致平衡位置向反应物一侧移动,反之亦然。

例如,考虑以下反应方程式:2SO2(g) + O2(g) ⇌2SO3(g) ΔH < 0(放热反应)在该反应中,提高温度会导致平衡位置向反应物SO2和O2的一侧移动,产生更多的SO3。

因此,温度升高会增加SO3的产量。

三、浓度的影响浓度是影响化学平衡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根据Le Châtelier原理,当某种物质的浓度增加时,平衡位置会向反应物的一侧移动,从而减少该物质的浓度。

例如,考虑以下反应方程式:N2(g) + 3H2(g) ⇌ 2NH3(g) ΔH < 0(放热反应)在该反应中,若氮气(N2)或氢气(H2)的浓度增加,平衡位置将向反应物的一侧移动,减少氨气(NH3)的浓度。

因此,增加反应物N2或H2的浓度会减少NH3的产量。

四、压力的影响对于涉及气体的反应,压力是影响化学平衡的重要因素之一。

根据Le Châtelier原理,当压力增加时,平衡位置会向物质的分子数较少的一侧移动,以减小总体压力。

例如,考虑以下反应方程式:N2(g) + 3H2(g) ⇌ 2NH3(g) ΔH < 0(放热反应)在该反应中,如果压力增加,平衡位置将向NH3的一侧移动,以减小总体压力。

因此,增加压力会增加NH3的产量。

五、催化剂的影响催化剂可以提高反应速率,但不参与反应。

在化学平衡中,催化剂对平衡位置没有直接影响。

催化剂会加速正反应和逆反应的达到平衡,但平衡位置不会改变。

guo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学案

化学平衡的移动【教学重点】浓度、压强和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教学难点】平衡移动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考纲要求】1.了解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认识并能用相关理论解释其一般规律。

2.了解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过程】一、化学平衡状态的移动1.概念: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条件(如:浓度、压强、温度等),平衡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含量也就随之改变,从而在一段时间后,达到了新的平衡状态,这种由原平衡状态向新平衡状态的变化过程,就是化学平衡状态的移动,简称平衡移动。

2.图示:条件改变一定时间后某条件下的化学平衡平衡被破坏新条件下的化学平衡V3、移动的方向(1)V正与V逆的相对大小,“谁大向谁移”V正>V逆,平衡向正移;V正<V逆,平衡向逆移;V正=V逆,平衡不移。

(2)Qc与K的相对大小:Qc>K,平衡向逆移;Qc<K,平衡向正移;Qc=K,平衡不移。

4、影响因素:⑴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分析:例增大反应物的浓度( Cr2O72- +H2O2Cr2O42- +2H+ )法1:Qc与K的相对大小:减小H+的浓度,Qc______K,平衡向_____移增大H +的浓度,Qc______K,平衡向_____移 结论:规律: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或减少生成物的浓度,平衡向反应方向移动。

增大生成物的浓度或减少反应物的浓度,平衡向反应方向移动。

法2:V 正与V 逆的相对大小:增大H +的浓度,瞬间V 正 ___,V 逆____,故V 正_____V 逆,平衡向___反应方向移动; 减小H +的浓度,瞬间V 正 ___,V 逆____,故V 正_____V 逆,平衡向___反应方向移动。

结论:v-t 图像:增大反应物浓度减小生成物的浓度 v减小反应物的浓度增大生成物的浓度【注意】1.当反应物或生成物为体或体时,改变二者的量,不影响V 正和V 逆,故平衡不移动。

【实用文档】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教案

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教案一,课题:高中化学第二册第二章第三节《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第一课时二,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1,《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是中学化学的重要理论之一。

对于本章的学习,是中学化学所涉及的溶解平衡,电离平衡,水解平衡等知识的核心,对很多知识的学习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进一步学习应用理论分析,研究,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2,本节教材在本章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对本章的学习,既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溶解平衡的化学理论的理解,又为以后学习电离平衡奠定了基础,对学生后续的学习有着深远的影响。

3,在教学大纲中《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是C类要求。

三,教学目标及确立依据:依据教改精神,新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如下的教学目的:1,知识技能:使学生理解浓度,温度,压强等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理解平衡移动原理,学会利用平衡移动原理判断平衡移动方向。

2,能力方法:使学生学会利用速率——时间图来表示平衡移动的过程,培养学生识图,析图的能力。

3,情感态度:通过本节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进行辨证唯物主义的教育。

四,重点,难点及确立依据重点:浓度,压强,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难点:1,平衡移动原理的应用。

2,平衡移动过程的速率——时间图。

确立依据:对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的学习很重要,所以讨论“浓度,压强,温度等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成为本节课的重点。

由于理论付诸实践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平衡移动原理的利用和移动过程中的速率——时间图成为本节的难点。

五,说教法:由于本节教材地位的重要性,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采取以下教学方法:1,通过演示实验,启发学生总结,归纳出浓度,压强,温度等条件改变对化学平衡影响。

2,通过对外界条件对速率影响理论复习,采取启发式教学,使学生从理论上认识平衡移动规律。

3,通过典型例题和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勒夏特列原理。

六,说学法:结合教材特点,指导学生从温故知新的角度,采用对比方式,开展学习活动,层层第进的方法,使学生发现规律,原理,使教法从实处出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响化学平衡状态的因素》教学流程图
引入
化学平衡移动的概念
探究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
温度 (探究实验一) 浓度 (探究实验二) 压强
(数据分析)
催化剂

药品选择 NaOH固体 NaOH浓溶液 实验探究原则:单一变量原则 勒夏特列原理 较浓硫酸 浓盐酸 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双重变量

应用
影响化学平衡状态的因素

嘉峪关市酒钢三中 刘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化学平衡移动的实质,了解浓度、压强、温度等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
响;
2、理解勒夏特列原理的涵义,并能简单运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温度、浓度实验,逐步探究平衡移动的原理,引导学生体验化学实验方法;
2、通过图表分析,提高学生数据分析及归纳能力;
3、通过对实验过程中认知冲突的解决,引导学生体会单一变量原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科学史话,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在实验中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谨推理、缜密思考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浓度、压强、温度等条件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教学难点:
勒夏特列原理的形成和理解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科学家勒夏特列、哈伯的重要贡献——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的发现及其应用
【新课推进】
一、 化学平衡状态的改变:
旧平衡 v(正)=v(逆) 不平衡 v(正)≠v(逆) 新平衡
v'(正)=v'(逆)

化学平衡的移动
v(正) >v(逆) 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v(正) 二、 影响化学平衡状态的因素
1、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探究实验一】
2NO2(g) N2O4(g) △H<0
红棕色 无

实验 条件变化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放入热水中 温度升高
放入冷水中 温度降低
结论:
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
降低温度,化学平衡向放热方向移动
2、浓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实验探究二】探究浓度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实验原理:已知在K2Cr2O7的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
Cr2O72- + H2O 2CrO42- + 2H
+
橙色 黄色
现有药品: 0.1mol/L K2Cr2O7溶液、70%浓硫酸、浓盐酸、固体NaOH、NaOH浓溶液。
请根据上述原理及所给药品设计实验,并选择合适的药品,探究浓度对化学平衡状态的
影响。
实验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选试剂 现象 结论
5mLK2Cr2O7溶液中滴加 8-10滴浓H2SO4

5mLK2Cr2O7溶液中滴加3-4滴NaOH浓溶液

NO2球浸泡在冰水、热水中,观察颜色的变化
分析上述实验现象及结论,在学生产生认知冲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体会单一变量原则。
结论:增大反应物浓度(减少生成物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减少生成物浓度(增大生成物浓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1、 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下表为500℃时,不同压强下N2(g)十 3H2(g)2NH3(g)达到平衡时混合体系中NH
3

的体积分数:

压强(MPa) 1 5 10 30 60 100
NH3 % 2.0 9.2 16.4 35.5 53.6 69.4
试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压强对化学平衡状态的影响。
结论: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分子数减小的方向移动;
减小压强,平衡向气体分子数增大的方向移动。
【思考】使用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状态是否有影响?
催化剂能同等程度的增大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因此催化剂不能使化学平衡状
态发生移动。
三、小结
条件 变化 化学平衡移动方向

温度
升高温度
降低温度

浓度
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少生成物浓度)
减少反应物浓度(或增大生成物浓度)

压强
增大压强
减小压强
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条件之一(如温度、压强,以及参加反应的化学物质的浓度),平
衡将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勒夏特列原理
【科学史话】勒夏特列生平
【学以致用】工业合成氨条件选择
已知N2与H2反应合成NH3是一个可逆反应,其热化学方程式为:
N2 (g)+3 H2 (g) 2 NH3 (g) △=-92.4kJ·mol-1
在工业生产中,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提高合成氨的产率。下列哪些措施可以用勒夏特列原理
解释?
1、向反应器中注入过量N2;
2、采用适当的催化剂;
3、及时从合成塔中分离出NH3;
3、在高压下进行反应;
4、反应器温度为500℃。
【科学史话】哈伯生平
作业设置
1、 书面作业:课本P32 3、6、7;
2、 课后思考:
请设计实验,探究浓度对反应FeCl3 + 3KSCN Fe(SCN)3 + 3KCl 的影响,
并与课本P27实验2-6进行对比,找出自己设计方案的优缺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