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梗阻完整版分析
肠梗阻护理个案范文

肠梗阻护理个案范文一、患者基本情况。
咱就说有这么一位患者,张大爷,65岁啦。
这大爷平时身体还算硬朗,可不知道咋滴,突然就被肠梗阻这个“小恶魔”缠上了。
张大爷被送来医院的时候,那是捂着肚子,眉头皱得像麻花,嘴里还嘟囔着:“这肚子咋这么疼呢,感觉像有啥东西在里面搅和。
”二、肠梗阻病因分析。
经过医生一通检查,发现张大爷这肠梗阻啊,是因为他之前做过腹部手术,肚子里有点粘连,再加上他最近饮食不太规律,吃了好多不好消化的东西,就像那些干巴巴的煎饼,还大口大口吃,结果就把肠子给堵住了。
这就好比一条通畅的小河,突然被乱七八糟的树枝和石头(粘连组织和未消化食物)给堵住了,水流(肠道内容物)就过不去了。
三、护理评估。
1. 身体状况。
张大爷的肚子那叫一个胀啊,像个小鼓似的,轻轻一按就疼得他直咧嘴。
而且他还恶心、呕吐,吐出来的都是些吃进去还没消化的东西,那味道可不好闻了。
他也好几天没放屁、排便了,这可都是肠梗阻的典型表现。
生命体征方面呢,体温有点高,38.2℃,这是因为肠道堵了之后,里面的东西开始发炎了,就像垃圾在一个角落里堆久了会发臭发热一样。
血压还算正常,不过心率有点快,每分钟95次,这是身体在难受的时候发出的警报呢。
2. 心理状态。
张大爷可焦虑了,躺在病床上唉声叹气的。
他担心自己的病治不好,还担心会花很多钱,老是问我们护士:“姑娘/小伙子,我这病严重不?能不能好啊?”看着他那无助的眼神,我们心里也不好受。
# (一)术前护理。
1. 禁食禁水。
这肠梗阻了,肠道就像被堵住的管道,再往里送东西那不是雪上加霜嘛。
所以我们得让张大爷禁食禁水,啥都不能吃,啥都不能喝。
刚开始张大爷还不理解,老是喊着渴,我们就耐心地跟他解释:“大爷啊,您这肠子现在堵着呢,就像水管堵了一样,再往里面倒水,水就会到处乱流,肚子会更难受的。
您再忍忍,等病好了,您想喝多少都行。
”2. 胃肠减压。
我们给张大爷插了胃管,这胃管一插,就可以把胃里的东西抽出来,减轻胃肠道的压力。
肠梗阻ppt

②体液不足:与呕吐,肠腔积液,禁食有关
护理措施:定时监测生命体征,记录出入液量, 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合理安排输液顺序和调 节输液速度.患者呕吐较重,观察有无脱水 的表现和呕吐的先兆,协助患者取适宜的体 位,呕吐后及时处理,加强生活护理.
护理目标
维持体液和生命体征平稳 疼痛缓解或减轻 腹胀、呕吐缓解、舒适度改善 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预防或及时发现并发症
护理措施
维持体液和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按医嘱合理安排输液 观察和记录出入水量、尿量、皮肤弹性
缓解疼痛和不舒适
禁食、胃肠减压 保持胃肠引流通畅 根据医嘱应用解痉剂 评估腹痛、腹胀的程度和变化
护理措施
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加强对生命体征和腹部体征的观察 观察和记录胃肠引流液的量和性状 取半卧位,以防呕吐时误吸 妥善固定引流管,保持管道通畅 及时应用抗菌药
(2)术后的护理
1.观察病情变化 2.体位 3.饮食 4.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护理评价
病人生命体征是否平稳,体液、电解 质、酸碱失衡是否得以纠正或改善
病人疼痛是否减轻、舒适度是否增加 病人并发症是否得到预防或发生后被
及时发现。
健康教育
注意饮食卫生,避免暴饮暴食 便秘者应及时服用缓泻剂,以保持大便通畅。 出院后若有腹痛、腹胀、停止排气排便等, 及时就诊。
病例
男性,18岁,以‘‘突发性腹痛1小时”急诊入院.患 者早饭后担心迟到而跑步上学,1小时前突发腹痛,呈 阵发性绞痛,呕吐餐后食物约300ml,急诊收入病房, 给予禁食,胃肠减压,静脉补液.3小时后患者诉腹痛加剧,呈
护理评估
健康史
病人年龄,有无感染,饮食不当、过劳等诱因 既往有无腹部手术及外伤史、克罗恩病、溃疡性
肠梗阻 ppt课件

2020/7/7
病理生理变化(全身性)
❖肠腔内积气、积液和肠壁通透性增加 体液进入第三间隙 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 低容量性休克
❖肠内细菌和毒素渗入腹腔 腹膜炎 ❖肠腔内容物潴留 细菌繁殖+毒素
脓毒症,甚至全身性感染 ❖呼吸循环功能的障碍
2020/7/7
临床表现——吐
• 高位肠梗阻
按梗阻的程度
❖完全性肠梗阻 ❖不完全性肠梗阻
按梗阻的部位
❖高位肠梗阻 ❖低位肠梗阻
2020/7/7
A. 肠管堵塞
2020/7/7
蛔虫导致的肠梗阻
B.肠腔受压
嵌顿疝导致的肠梗阻
2020/7/7
粘连带压迫导致
C.肠壁病变
C.肠壁病变
2020/7/7
肠壁肿瘤导致的肠梗阻
肠套叠
嵌顿
肿瘤
粪石
2020/7/7
• 身体状况
局部和全身体征出现的时间及动态变化
• 辅助检查结果 • 心理和社会支持
2020/7/7
D.肠造口和肠外置术
2020/7/7
护理目标
• 维持体液和生命体征平稳 • 疼痛缓解或减轻 • 腹胀、呕吐缓解、舒适度改善 • 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 预防或及时发现并发症
2020/7/7
护理措施
• 维持体液和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按医嘱合理安排输液 观察和记录出入水量、尿量、皮肤弹性
• 缓解疼痛和不舒适
禁食、胃肠减压 保持胃肠引流通畅 根据医嘱应用解痉剂 评估腹痛、腹胀的程度和变化
2020/7/7
护理措施
• 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加强对生命体征和腹部体征的观察 观察和记录胃肠引流液的量和性状 取半卧位,以防呕吐时误吸 妥善固定引流管,保持管道通畅 及时应用抗菌药
肠梗阻ppt课件

常用手术方式及技巧
手术技巧 术前充分准备,包括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等。
根据梗阻原因和部位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常用手术方式及技巧
术中轻柔操作,避免损伤肠管和其他 脏器。
术后妥善处理肠管,预防并发症的发 生。
术后处理与并发症防治
术后处理 继续胃肠减压至肠蠕动恢复、肛门排气。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和营养支持。
发病原因及机制
机械性肠梗阻
血运性肠梗阻
由于肠道内外的器质性病变引起肠腔 狭小或不通,使肠内容物通过受阻。 常见原因包括肠套叠、肠扭转、肿瘤 压迫等。
由于肠系膜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使 肠管血运障碍,继而发生肠麻痹而使 肠内容物不能运行。
动力性肠梗阻
由于神经反射或毒素刺激以致肠壁肌 功能紊乱,但无器质性肠腔狭小。常 见原因包括急性肠炎、肠道功能紊乱 等。
胃肠减压
通过胃管或肠管进行胃肠减压,吸出胃肠道内的气体和液体 ,降低肠腔内压力,改善肠壁血液循环,有利于炎症消退和 肠功能恢复。
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
补液
根据患者的脱水程度、年龄和心 功能状况,制定合理的补液计划 ,补充等渗液或高渗液,以纠正
水、电解质失衡。
电解质补充
肠梗阻患者常出现钾、钠、氯等电 解质的丢失,应根据电解质监测结 果及时补充。
定期随访和复查重要性
定期随访,及时了解病情变化: 调整治疗方案,提高康复效果。
定期复查,评估肠道功能恢复情 况:指导患者调整饮食和生活习
惯,促进康复。
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降低肠 梗阻复发风险,提高患者生活质
量。
THANKS
感谢观看
X线平片检查
01
02
03
腹部立位平片
肠道疾病--肠梗阻参考模板

肠梗阻一.病因和分类分类:按病因分类:(1)机械性肠梗阻,最常见,因器质性原因引起肠腔狭小而使肠内容物通过障碍。
(2)动力性肠梗阻,主要是肠麻痹(低钾)而无器质性肠狭窄,十分多见,其次是肠痉挛(铅中毒),为阵发性,只要记住,功能性肠梗阻要么是神经性的,要么是肌肉性的。
1.按肠壁有无血运障碍分:最大的区别就是有没有血运障碍。
(1)单纯性肠梗阻:有肠梗阻存在而无肠管血运障碍。
(2)绞窄性肠梗阻:肠梗阻伴有肠壁血运障碍,肠管失去活力,甚至肠管缺血坏死。
2.按梗阻部位分:(1)高位梗阻:梗阻发生在空肠上段。
(2)低位梗阻:梗阻发生在回肠末端和结肠。
4.按梗阻程度分:(1)完全性肠梗阻:肠腔完全不通。
若一段肠袢两端完全阻塞,则称闭袢性肠梗阻;(2)不完全性肠梗阻:仅肠腔部分不能通过。
粘连性肠梗阻阻就是不完全性肠梗阻,一般保守治疗。
各类肠梗阻是在不断变化的,可相互转变。
如单纯性可转化为绞窄性,不完全性可转为完全性梗阻。
二.病理机制和病理生理变化1.肠道的病理变化(略过)2.全身病理生理变化这里主要知道体液丢失主要表现为:缺水、休克、低氯低钾性碱中毒(十二指肠第一段梗阻)或代谢性酸中毒等。
注意不是代谢性碱中毒啊。
三.临床表现和诊断1.提到肠梗阻的临床表现,我们马上要想到四个字:痛、吐、胀、闭+腹部体征这四个字的意思就是腹痛、呕吐、腹胀、便闭这是各类肠梗阻的共同表现。
2体征机械性与麻痹性肠梗阻体征不同。
机械性肠梗阻可见肠型、逆蠕动波、有压痛。
若为绞窄性则有腹膜刺激征,可触及肿块,肠鸣音不亢进等。
麻痹性肠梗阻,主要为腹膨隆,肠鸣音亢进减弱或消失。
3.实验室检查呕吐物和大便作隐血试验,阳性者考虑为肠管有血运障碍。
4.X线检查可以看到气液平面。
空肠粘膜环状皱襞可显示“鱼骨刺”状。
四.各种类型肠梗阻的特点1.跟据肠梗阻的四大症状:腹痛、呕吐、腹胀、便闭和腹部腹部可见肠型蠕动波,肠鸣音亢进等,一般可作出诊断。
肠梗阻的诊断中最重要的是确定肠壁血运有无障碍。
肠梗阻-详细病历

肠梗阻-详细病历患者:张三,男性,50岁主诉:腹部胀痛、呕吐、便秘已达3天。
现病史:患者三天前开始感到腹部胀痛,稍作休息后疼痛缓解,当时没有重视。
第二天患者开始出现恶心、呕吐症状,还伴随有轻度发热和嗜睡。
患者口服了一些家庭常备药未见好转。
第三天,患者开始出现便秘,腹痛加重,呕吐饮食物后胃灼痛,伴有腹胀及呃逆。
患者的妻子强烈建议到医院就诊。
患者意识不清,需要家属协助住院。
既往史:患者(h/o):无。
个人史:饮食:无特殊要求,爱好甜食。
吸烟:20支/天,已吸30年。
饮酒:每天50克白酒,已饮20年。
家族史:无特殊要求。
体格检查:GCS评分:E4V3M5, 血压120/70mmHg, 心率78次每分钟。
腹部触诊:腹部轻度胀大,腹壁紧张,轻度压痛,肠鸣音高频、响亮;叩痛阴性。
直肠指检:肛门闭合良好,直肠内空气量较大,触及有限的粪块。
心肺听诊:Lung field呼吸音清晰,无罗音;心脏听诊S1S2正常,无杂音。
辅助检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WBC) 15.0×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N%) 92.6%。
血生化:血清钾离子(K+)3.1 mmol/L,血清钠离子(Na+)140.0 mmol/L,血清钙离子(Ca++)2.2 mmol/L, 总蛋白(TP)63g/L, 白蛋白(ALB)36g/L。
尿常规:蛋白(-),胆红素(-),亚硝酸盐(-),白细胞(+),红细胞(+),上皮细胞阴性。
血气分析:pH 7.35, pCO2 35mmHg, HCO3- 20.9 mmol/L, 三重碱缺失(-2.2mmol/L)。
处理:根据病情和检查结果,考虑为患者在拟定的治疗方案中增加钾离子补充和静脉输液,并采取对症治疗,如胃肠减压、卡马西平等。
随着治疗的进展,观察患者的临床反应,并随时调整治疗方案。
建议从医院调配高营养液进行补充以消除患者的失水失营养的症状。
如有需要,可通过检查结果进行手术干预。
医嘱:1. 去医院就诊,详细检查。
胃肠外科肠梗阻疑难病例讨论-V1

胃肠外科肠梗阻疑难病例讨论-V1胃肠外科肠梗阻疑难病例讨论肠梗阻指的是肠道内容物通过肠道受阻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
其中,胃肠外科肠梗阻的症状较为严重,需要及时诊治。
下面将对胃肠外科肠梗阻疑难病例进行讨论。
病例1: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引起的肠梗阻1. 病例描述:患者,男性,45岁,因腹胀、呕吐于门诊就诊。
体格检查发现病人腹部明显膨隆,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CT 检查显示梗阻在小肠,肠道袢间距增大,肠壁厚度减薄,肠襞消失。
经过多方考察,初步诊断为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引起的肠梗阻。
2. 分析: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又称为根性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是指肠系膜上动脉受到压迫、狭窄、闭塞,导致肠道的供血不足而发生的一种疾病。
病人腹部鼓胀、排气不畅及呕吐等症状是梗阻的典型表现。
CT 检查是检查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3. 治疗:该病可以采用手术治疗和经皮肠镜治疗。
经过综合考虑,病人最后接受了手术治疗。
病例2:内疝引起的肠梗阻1. 病例描述:患者,女性,38岁,因剧烈腹痛、呕吐、排便停止于急诊科就诊。
体格检查发现病人腹部呈球形膨隆,腹部压痛明显,肠鸣音欠佳或者消失,伴有脱水现象。
CT 检查显示肠道袢周有产气灶,可见肠袢的端部和吻合口固定于疝囊内,诊断为内疝引起的肠梗阻。
2. 分析:内疝是指腹内脏器沿着腹壁缺损部分脱出,通常发生在腹股沟、肚脐等部位。
该病的症状是腹部持续性剧烈疼痛、呕吐、排便障碍等。
CT 检查是诊断内疝的有效方法。
3. 治疗:治疗内疝引起的肠梗阻通常需要行手术,最常见的手术方式是剖腹手术。
总结:对于胃肠外科肠梗阻的疑难病例,应该综合考虑病情和检查结果,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手术是治疗胃肠外科肠梗阻的重要方法,但应该针对不同的病情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
此外,对于一些高发人群,如老年人、长期卧床患者等,应该加强预防,避免肠梗阻的发生。
肠梗阻

今日术后第1天,患者一般状态尚可,神志清楚,诉切口疼痛,未排气,无腹胀。查体:血压126/74mmHg,脉搏114次/分,体温38.0℃,心肺查体未见异常。肠梗阻导管通畅,引出黄绿色液体10毫升。腹腔引流管通畅,引出约500ml淡红色血性液体。敷料完整无渗出。复查血生化示钠、钾离子正常,血常规示白细胞23.41×109/L,中性粒细胞比值93.64﹪。继续预防感染、补液治疗,注意病情变化。
3、辅助检查:腹部超声示肠管积气,腹腔少量积液。我院胸腹部透视示:全腹可见多个液气平面,左上腹为重。
治疗计划:
1、禁食水,胃肠减压,通便灌肠。
2、补液、营养支持,预防感染。
3、必要时全麻下行剖腹探查术。
2008-07-16主任医师查房
张东宝主任医师查房,听取病历汇报,详查患者后指出:该患为老年男性,主因上腹部疼痛,停止排气、排便1天入院。15年前行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术,术后偶有进食后腹部胀痛发作,可自行缓解。查体:腹肌略紧张,上腹部轻度压痛,无反跳痛。肠鸣音活跃,8次/分。辅助检查:自带腹部超声示肠管积气,腹腔少量积液。我院胸腹部透视示:两膈下未见游离气体,部分肠管积气扩张,左上腹可见多个液气平面,宽约18-46mm。结合病史查体及辅助检查,可明确诊断为粘连性肠梗阻。目前已给予灌肠及胃肠减压,患者仍未排气、排便。今日行腹部平片检查,若液气平面未见减少及宽度未缩小则下肠梗阻导管。遵嘱执行,查腹平片提示肠梗阻,与腹透相比未见明显缓解。向家属交代病情,家属同意在全麻下下肠梗阻导管。患者于内镜室在全麻下肠梗阻导管,下管过程顺利,导管下入100厘米。
4.辅助检查:腹部超声示肠管扩张,较宽处约36毫米,肠间隙见积液回声,较宽处约36毫米。
病情分析及鉴别诊断:根据病史、查体及辅助检查可明确诊断为肠梗阻,应除外1.绞窄性肠梗阻:持续性腹痛、阵发性加重,全身中毒症状重,早期出现休克,有腹膜炎体征,腹胀不对称,胃肠减压、腹穿、肛诊可见血性液。X线检查见孤立、突出胀大的肠袢、不因时间而改变位置。2. 麻痹性肠梗阻:多发生在腹腔手术后、腹部创伤或弥漫性腹膜炎病人,由于严重的神经、体液及代谢改变所致。无阵发性腹痛,只有持续性胀痛或不适,腹胀遍及全腹,肠鸣音减弱或消失。结合该患,考虑本病可能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