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开国及重大历史时期概述

大唐开国及重大历史时期概述
大唐开国及重大历史时期概述

大唐开国

大唐高祖李渊

唐朝皇族出自名门陇西李氏,十六国的西凉开国君主李暠是其远祖,在当时李氏家族也是北魏关陇军事贵族集团的重要成员。陇西李氏从秦代开始就是著名的武将军人世家,涌现过西汉飞将军李广和秦国名将李信等著名将军。而《旧唐书》和《新唐书》中则称唐朝皇族李氏是老子李耳(又名李聃、老聃)的子孙。北周时期,奉行关陇集团的本位政策,李氏被赐胡姓“大野氏”。北周末,隋文帝恢复其为李氏。隋朝在大业年间,由于隋炀帝滥用国力与三征高句丽的失败,导致隋末民变。李渊见天下大乱,隋朝的灭亡不可扭转,便生出取而代之的念头。

大业十三年(617年)五月,太原留守、唐国公李渊在晋阳以尊隋为名起兵,一路势如破竹,十一月占领长安,拥立代王杨侑为帝,改元义宁,即隋恭帝。李渊自任大丞相,进封唐王。义宁二年(618年)三月,隋炀帝死,五月,杨侑禅位于李渊,李渊称帝,定国号为唐,改元武德,仍定都长安,建立唐朝,隋朝灭亡。杨侑降为希国公,置居长安,次年五月去世。而后,李渊册长子李建成为太子,次子李世民为秦王,四子李元吉为齐王。

北周和南陈以及隋初留下的丰厚的财富,被隋末大乱破坏殆尽,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人口也骤降到200余万户,外部东突厥空前强大,东自契丹、室韦,西尽吐谷浑、高昌诸国,皆臣属于东突厥,内部窦建德、薛举、刘武周、梁师都、李轨、王世充等割据势力也臣服于突厥,突厥想效仿北魏道武帝入主中原,外敌空前强大,中原王朝却被内部的分裂混战严重削弱,局势十分严峻。

李渊在入主关中前,先派使吹捧占据河南的瓦冈军李密,使其成为东方的屏障。入主关中后派李世民平定西北金城的薛举、薛仁杲,派唐使安兴贵、安修仁生擒武威的李轨。620年派李世民击败入侵河东(山西省)的刘武周、宋金刚,而后洛阳郑帝王世充与河北夏王窦建德联合抗唐。622年李世民击溃联军,俘窦建德,王世充投降。窦建德的余部刘黑闼也被李建成击溃,河北至此平定。623年辅公祏率杜伏威余部在丹阳反唐,隔年被唐军俘杀,割据江陵的萧铣则于621年被李靖、李孝恭率军平定。翌年,岭南冯盎降服,又虔州林士弘死,因此唐朝基本统一汉地。

贞观之治

唐太宗李世民

秦王李世民,与太子李建成为了皇位而斗争,公元626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了太子李建成与齐王李元吉,控制长安。李渊深知形势,于是禅让帝位,成为太上皇。李世民继位,即唐太宗。

唐太宗即位后,从隋末农民战争中认识到群众的力量,吸取隋灭教训,非常重视老百姓的生活;同时,留心吏治,选贤任能,知人善用,从谏如流,重用魏征等诤臣;并采取了一些以农为本,厉行节约,休养生息,文教复兴,完善科举制度等政策,使得社会出现了安定的局面;并大力平定外患,并尊重边族风俗,促进了民族关系的融合,稳固边疆,太宗则被四方诸国尊为“天可汗”。在其执政的贞观年间(627-649年),在君臣的共同努力之下,出现了一个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安定、武功兴盛的治世局面,史称“贞观之治”。这是唐朝的第一个治世,同时为后来的开元盛世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唐太宗晚年,为太子的问题而烦恼,太子李承乾与魏王李泰内斗,结果太子与魏王都被废掉,最后立第九子晋王李治为太子。唐太宗死后,李治即位,是为唐高宗。在即位之初,他继续执行唐太宗制订的各项政治经济制度,与长孙无忌、褚遂良等共同辅政。他们君臣都牢记太宗的遗训遗嘱,奉行不渝太宗训令纳谏、爱民。

唐高宗即位时即对群臣宣布:“事有不便於百姓者,悉宜陈,不尽者更封奏。”并日引刺史入阁,问以百姓疾苦;太宗训令崇俭,唐高宗即召令:“自京官及外州有献鹰隼及犬马者罪之。”唐高宗君臣们萧规曹随,照唐太宗时法令执行,故永徽年间,边陲安定,百姓阜安,有贞观之遗风,史称“永徽之治”。另外,他在位期间,唐朝的领土最大。

武周时期

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武则天

唐高宗中期以后,政权逐渐由皇后武则天掌握。武则天原为太宗时期的才人,唐太宗死后被唐高宗招入宫中。她在权力斗争中获胜,被立为皇后,史称“素多智计,兼涉文史”。660年,唐高宗因身体原因,让武则天处理朝政,武则天因此与唐高宗并称“二圣”。唐高宗去世后,太子李显即位,是为唐中宗。因为与唐中宗不合,武则天不久将其废为庐陵王,改立四子李旦为帝,是为唐睿宗。武则天平定徐敬业的反叛后,于690年废唐睿宗,即皇帝位,改国号为周,即武周,定都洛阳(号称神都),降李旦为皇嗣,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在武则天掌权与称帝期间,因其佞佛要求天下各州修建大云寺而侵占小农土地,导致府兵制赖以生存的均田制遭受破坏;科举制度进一步完善,开创出殿试和武举。武则天打击自北周以来的关陇集团,大力提拔科举出身的官员,时称“北门学士”,很多是来自关东与江南的士人。并且大力提拔人才,如狄仁杰、张柬之、张仁愿、姚崇等名臣将领。文化艺术亦有所进步,当时佛教大兴,武周时期的佛寺兴建频繁。

神龙元年(705年),敬珲和宰相张柬之等发动神龙政变,逼迫武则天退位,拥立唐中宗复位,恢复了李唐社稷,李旦被立为相王。唐中宗却一直受到韦皇后、女儿安乐公主和武后的旧有党羽武三思等人的影响,张柬之和敬珲等人先后被流放或诛杀。韦皇后有意成为第二个武后,安乐公主则曾要求被立为皇太女。在景龙四年(710年)韦皇后和安乐公主合谋毒杀唐中宗,韦皇后立温王李重茂为帝,是为少帝(也称唐殇帝),并欲加害相王李旦。李旦之子,当时是临淄王的李隆基在姑母太平公主协助下发动唐隆政变,诛杀韦皇后、安乐公主及武氏残余势力,拥立李旦复位。

开元盛世

睿宗复位后,其妹太平公主与太子李隆基发生权力之争。延和元年(712年),唐睿宗让位于李隆基,是为唐玄宗。次年,唐玄宗将太平公主赐死,党羽或杀或逐,结束政斗,同年改元开元。

李隆基铲除政敌后,开始整顿武周以来的弊政,政治上提拔姚崇、宋璟、张嘉贞、张说、李元纮、杜逻、韩休、张九龄等贤臣为相,整饬腐败的吏治,并建立考察制度,精简官僚队伍裁减冗官,设采访使发展节度使制度,导致地方权力增大;经济上推崇节俭、抑制佛教,并恢复武周以来荒废的义仓制度,又通过括户等手段缓解土地兼并导致的逃户问;军事上改府兵制为募兵制,并兴复日益衰落的马政,对外收复了武周时期沦陷于契丹的辽西营,及唐睿宗时期赐给吐蕃的河西九曲之地,并再次降服契丹、奚、室韦、靺鞨等民,西域方面吞并大小勃律且攻灭突骑施,塞北方面降服复国的后突厥,后又扶持回鹘剪灭后突厥。

在唐玄宗励精图治的治理下,唐朝进入盛世,史称“开元盛世”,被认为是继孝宣中兴之后中国历史上出现的第二次鼎盛局面,首都长安城是世界最大的城市,也是世界上第一个人口过百万的大城市。

安史之乱

唐玄宗

唐玄宗改元天宝后,承平日久,国家无事,唐玄宗丧失向上求治的精神,志得意满,开始放

纵享乐,从此少问国事。在纳杨玉环为贵妃后,更加沉溺酒色。唐玄宗任用有“口蜜腹剑”恶名的李林甫为宰相长达十八年,使得朝政败坏。李林甫死后又以杨国忠为相,此时期又开始出现了宦官干政的局面,高力士的权势炙手可热。唐玄宗好大喜功,为此边境将领经常挑起对异族的战事,以邀战功。又由于当时兵制由府兵制改为募兵制,使得节度使与军镇上的士兵结合在一起,就出现了边将专军的局面。其中以胡人安禄山最著。安禄山掌握重兵,在天宝十四年(755年)十一月趁唐朝政治腐败、军事空虚之机和史思明发动叛乱,次年十二月叛军攻入首都长安,史称“安史之乱”。唐玄宗逃到成都,太子李亨在灵武称帝,是为唐肃宗,唐玄宗被遥尊为太上皇。安禄山则自称大燕皇帝,年号圣武。经过8年时间这场叛乱才被平定。

安史之乱使得唐朝元气大伤,从此由盛转衰。此时均田制已经逐步瓦解,土地兼并现象日趋严重,租庸调制也无法实行。战后关东人丁锐减,土地大量荒芜,藩镇割据的形势已经形成。唐代宗时,刘晏改革盐法,改善了国家的财政状况,唐德宗任用杨炎为宰相,于建中元年(780年)开始实行两税法,一年分夏、秋两季依土地征税。唐德宗还力图平藩,但是引起朱滔、李希烈、朱泚叛乱。结果发生奉天之难。战争持续了5年,最后虽然朱泚和李希烈等败死,但是唐朝却与其余藩镇妥协,条件是取消王号,朝廷承认他们在当地的统治权。从此割据局面进一步深化。

元和中兴

平定安史之乱的郭子仪

自此以后,唐朝有吐蕃、回纥、南诏等外患,内有宦官掌权,禁军兵权甚至皇帝的拥立都由宦官决定,节度使对地方有独立于中央的管理权,成为唐朝的内忧外患。唐德宗死后,经过了唐顺宗的过渡阶段,然后由永贞内禅而受宦官支持的唐宪宗登基,其即位以后,经常阅读历朝实录,每读到贞观、开元故事,他就仰慕不已。唐宪宗以祖上圣明之君为榜样,认真总结历史经验,比较注重发挥群臣的作用,敢于任用能臣为宰相,他在延英殿与宰相议事,都是很晚才退朝。唐宪宗在位15年间,政绩诸多,在政治上有所改革,勤勉政事,君臣同心同德,从而取得了元和削藩的巨大成果,并重振中央政府的威望,成就了唐朝的中兴气象。使安史之乱后的唐朝一度获得再次统一。长期以来,唐朝皇帝得到评价较高的有三人:唐太宗、唐玄宗、唐宪宗。唐宪宗没有能够像唐太宗和唐玄宗那样开创一个辉煌盛世,却能够和他们并驾齐驱、相提并论,这也正说明了他的不同寻常。

会昌中兴

李德裕

唐宪宗末年,以牛僧孺和李德裕为首的大臣之间的朋党之争亦越演越烈,使宦官更加得势。牛党、李党相继执政,史称“牛李党争”。

唐文宗在太和九年(835年)与李训和郑注等发动甘露之变,密谋诛杀宦官失败。甘露之变而后,宦官团结一致;群臣唯有借藩镇兵力对抗宦官权力,埋下晚唐时藩镇和宦官直接冲突的种子。

唐文宗死后,唐武宗继位,改元会昌。在宦官仇士良的拥立下,经过派系斗争而继位。唐武宗重用李党首领李德裕,削减仇士良的权力。李德裕在执政期间,中书省的职能作用发挥较好,因而宦官的势力被削弱了。对于宦官也有诸多不满的唐武宗,没有像唐文宗那样,采取极端措施来进行解决。而是吸取唐文宗失败的教训,改用阳为尊崇,实则逐渐冷淡的手段。中晚唐的藩镇割据

在会昌二年四月,宦官仇士良见武宗日益亲重李德裕,害怕宦官失去权势,便散布流言蜚语,称宰相与度支商定,要削减禁军衣粮和马草料等费用,欲以此激怒禁军闹事。李德裕闻讯后

立即向唐武宗面奏此事。唐武宗很愤慨,唐武宗拿出了君主的作派,遣中使到神策左、右军去宜布御旨:“此事纯系谣传,一切都是朕的安排,无关宰相之事,尔等不得信口雌黄。”将士们被震慑住了。

仇士良的阴谋被揭穿以后,只好惶恐地向唐武宗谢罪。在仇士良的阴谋被挫败后,唐武宗没有乘势对他采取进一步的行动,而是将他提升为观军容使,以领神策左、右二军。名义上得到了升迁,实则却被剥夺了对禁军的控制权。仇士良明白唐武宗对他的态度,知道自己的处境不妙,以退为进,以身体有疾提出了辞职。唐武宗顺水推舟,同意了他的辞呈,将他改任为内侍监。内侍监没做多久,基于大势已去,无东山再起的希望,仇士良被迫致仕。唐武宗对外击溃回鹘乌介可汗及其部众,对内平定泽潞镇叛乱。在位时期藩镇降服。唐武宗一连串振兴朝廷的政绩,史称会昌中兴。唐武宗重视道教,禁止道教以外的佛教、景教等。故在佛教史上列为三武灭佛的其中一位称号武字的君主。又称为会昌灭佛。

大中之治

唐宣宗李忱

唐武宗死去后,宦官选择李忱继承皇位,想继续保持朝政,未即位前的唐宣宗表面上是容易被宦官利用的无能之人。即位以后励精图治,对内贬谪李德裕,结束牛李党争;抑制宦官势力过分膨胀;打击不法权贵、外戚。在位期间宣宗勤俭治国,体恤百姓,减少赋税,注重人才选拔。一改唐武宗的封杀佛教政策,再次尊崇佛教。唐宣宗时期沙州人张议潮领导沙州等地人民摆脱吐蕃贵族统治的首领,驱逐了河西地区的吐蕃守将,使瓜、沙等十一州又重新回归唐朝。咸通七年(866年)二月,张议潮表奏朝廷,已令回鹘首领仆固俊克复西州、北庭、轮台、清镇等城。同年十月,又令仆固俊与吐蕃大将尚恐热交战,大败吐蕃军,并斩杀尚恐热,传首京师。吐蕃余众逃奔秦州,途中遭尚延心袭击,再败,奏迁于岭南。吐蕃遂衰亡。河西肃清,使唐廷无西顾之忧,唐朝国势有所起色,百姓日渐富裕,使本已十分衰败的朝政呈现出“中兴”的小康局面。实际上,大中暂治并不稳定。唐宣宗晚年,国内已有乱象,他死后不久就爆发寇乱。

日落西山

唐宣宗之后,唐懿宗与唐僖宗是著名的无能昏君,使唐朝一直走下坡路。唐朝后期,战争不断,经济政治衰退,唐宣宗大中十三年(859年)爆发农民起义,唐朝经济命脉的江南地区经过黄巢的打击,唐朝统治名存实亡。经过黄巢起义后,把唐朝的基础打破。而宦官所管理的禁军也损失过重,所以宰相与宦官争权不断。黄巢起义后,唐僖宗在唐末的动乱中死去,由弟唐昭宗继位。公元898年,发生了神策军中尉刘季述等人的政变,唐昭宗被软禁,太子李裕开始监国,同一天宦官假传圣旨,说唐昭宗退为太上皇,并令皇太子即位,年号光化。唐末农民战争图

到了天复元年(901年),宰相崔胤联合禁军将领孙德昭打败了刘季述,迎唐昭宗复位,李裕复降德王。而朱温与李克用成为唐末的风云人物,在朝廷各树党派,在朱温的支持下,宰相派胜利,朱温入宫尽诛宦官。天祐元年(904年),朱温挟持唐昭宗迁都洛阳,之后不久将唐昭宗杀害。天祐二年(905年),朱温大肆贬逐朝官,并将三十余位朝臣杀死于白马驿,投尸于河,史称白马驿之祸。朱全忠本想等统一后再夺取帝位,但因征淮南失利,所以提早于907年逼迫唐哀帝禅让。天祐四年(907年),朱温逼唐哀帝李柷禅位,改国号梁,是为梁太祖,改元开平,定都于开封。唐朝灭亡,立国共290年。

唐朝灭亡后,五代的李存勖所建的后唐和十国的南唐都自称是唐朝的承继者而用“唐”作为国号。事实上他们的皇帝与唐朝的皇帝并无血缘关系。

唐朝时候历史故事

唐朝时候历史故事 本文是关于唐朝时候历史故事,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唐朝时候历史故事篇一:文成公主入藏时间 文成公主入藏时间是641年3月2日。这个时间的具体的日子或许有出入,但是年份的确是这样。文成公主入藏的时候也不过十六岁左右,再来看看她的出生年份,约是623—680。如此推算,文成公主入藏时间大约是在641年。 文成公主入藏的经过还相当曲折,相对于其他几个远嫁的公主来说,文成公主这次的和亲令唐太宗相当的不爽,甚至是有点被松赞干布强迫着和亲。在文成公主入藏时间前后,汉藏两族的关系相当的紧迫,当时藏族在松赞干布的带领下已经打到唐朝的松洲,而这一切只是为了和亲。当时的唐太宗也命人出兵,强势还击,击退松赞干布的军队。松赞干布服软退兵,再次派人来和亲。 难道松赞干布不会好好的来和亲?在此之前,松赞干布得知突厥和吐谷浑已经娶到了大唐公主,便派人来和亲,但是被唐太宗拒绝。而使者带回去的结果是吐谷浑从中作梗。于是松赞干布出击吐谷浑,直接对唐太宗进行威胁。虽然唐太宗击退了松赞干布,但是最后还是把文成公主嫁出去了。由此看来这可能就是松赞干布的一个软硬兼施的计策。 所以说文成公主入藏时间发生的事情相当的不好,这对于她嫁入西藏之后的生活也是影响很大。尽管唐太宗送给藏族那么多技术和书籍作为公主的陪嫁,但是依然改变不了这一时间段里汉藏两族紧张关系的事实。 唐朝时候历史故事篇二:李光弼守护大唐荣耀 至德元年十一月,安禄山派史思明、蔡希德、高秀岩、牛廷介四员大将,分别从定州、上党、大同、幽州,领兵10万,围攻太原。当时李光弼精兵都已调赴朔方,手下只有乌合之众,还不满万人。史思明得意地对诸将说:“太原屈指可下,太原一攻占,朔方、河、陇可鼓行而下。”李光弼率领战士和百姓到城外挖壕沟,又用所挖土做了几十万块砖坯,存放城内。等敌兵攻城,李光弼一边守城,一边用砖坯加高城墙,哪里有损坏,立即运砖坯补上。敌兵攻不进城,便在城外叫骂,光弼在军中招募到善修地道的士兵3名,让他们率兵连夜修地道,通到阵

日本茶道的历史

日本茶道的历史 村田珠光的草庵流茶兴起(室町时代) 日本茶道历史上半部分,讲清了茶是如何被传入日本,又如何开始变得有日本味的。但为什么茶道对于奠定日本文化道德观、审美观、价值观等等具有重大影响呢?来,喝口茶休息一下,茶道发展的 高潮要从日本战国时代一些你一定知道名人说起。 前面说的茶道,主要还是遵循着中国传来的礼法,而开始成为富有日本精神的日本茶道,则要从茶道“开山始祖”村田珠光说起。 村田珠光曾经是一名奈良名寺的僧侣,也是一名茶人,他的茶道称之为草庵茶。为了更贴近日本人的风土,珠光创建了像是一般乡 间农家风格的有别于书院茶的茶室模式,质朴简素但是对于民众而 言却是相当有亲切感的茶室,这种茶室风格后来被称为草庵。这时 茶道已经从贵族文化逐渐与平民生活融合,更注重精神的茶道。 珠光扮演了开创者的角色。他喜爱幽静、朴质、古拙的“侘“的气氛,所有他的茶道也称之为“侘茶”、虽然不知道这与他学习佛 法与禅理是否有直接关联,但曾有此一说,身有为僧侣的珠光是为 了改革茶道而学习佛法的。另一个更广为人知的故事是,珠光曾在 大德寺与名僧一休宗纯(大家可能更熟悉的是那个机智的一休和尚吧)学习禅并受到他的启发,更接受了一休和尚授予的证明其已经开悟 的圆悟禅师的墨迹。那珠光到底悟到了什么呢?他原来发型了原来 “禅理也在茶道中” 茶道中有禅理?好像很玄吧?其实珠光主张茶道也该像日常生活道理一样:客人来了,需要诚心准备一服茶,而客人也要真心的感谢,是自然而然就该如此的事,没有多余的思考与心机,而不是刻意地 去追求其他什么。所以,珠光以崇尚人心来制定茶道程序的作法, 更重视精神层面的意义。珠光对茶道的改变,还包括了“人身平等”的概念。茶道可说是透过茶,将人心连在一起的一种方式。在茶室

中国比较著名的历史事件

中国比较著名的历史事件 中国比较著名的历史事件公元前221年秦统一(秦始皇确立郡县制(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爆发公元前207年巨鹿之战公元前206年刘邦攻入咸阳(秦亡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楚汉之争西汉!公元前202年到公元8年,公元前202年西汉建立公元前138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公元8年王莽夺取西汉政权(改国号新东汉!25年到220年,25年东汉建立73年班超出使西域105年蔡伦改进造纸术132年张衡发明地动仪166年大秦王安敦派使臣到中国184年张角领导黄巾起义200年官渡之战208年赤避之战三国!220年到280年,220年魏国建立221年蜀国建立222年吴国建立230年吴派卫温等率军队到台湾263年魏灭蜀265年西晋建立(魏亡西晋!265年到316年,280年东晋灭吴316年匈奴攻占长安(西晋结束东晋!317年到420年,317年东晋建立383年淝水之战南北朝!420年到589年,420年南朝宋建立 494年年到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隋!581年到618,581年隋朝建立589年隋统一南北方605年开始开通大运河611年隋末农民起义开始(山东长白山农民起

义爆发唐!618年到907年,618年唐朝建立(隋朝灭亡627年-649年贞观之治713年-741年开元盛世1/6页755年-763年安史之乱875年-884年唐末农民战争五代!907年到960年,907年后梁建立(唐亡(五代开始916年阿保机建立契丹国北宋!960年到1127年,960年北宋建立1005年宋、辽澶渊之盟1038年元昊建立西夏11世纪中期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1069年王安石开始变法1115年阿骨打建立金1125年金灭辽南宋!1127年到1276年,1127年金灭北宋(南宋开始1140年宋、金郾城大战 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元!1271年到1368年,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元1276年元灭南宋明!1368年到1644年,1368年明朝建立(元朝结束1405年-1433年郑和七次下西洋16世纪中期戚继光抗日倭1553年葡萄牙攫取澳门居住权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1628年明末农民战争爆发清!1636年到1911年, 1636年后金改国号为清1644年李自成建立大顺政权(农民军攻占北京(明亡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 1673年三藩叛乱开始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 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1771年土尔扈特部重返祖国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1840年-1842年鸦片战争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19世纪四五十年代

秦汉隋唐宋元明清历史简介

秦、汉、隋、唐、宋、元、明、清各朝代简介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其中的分分合合不间断,秦汉隋唐宋元明清的朝代更替中,还夹带有春秋战国、楚汉争霸、三国、魏晋南北朝、五代十国等等时期。但是秦汉隋唐宋元明清又与其他时期有着严格的区别:这些朝代的中国大部分是处在统一的阶段。 秦朝,西元前221年由秦始皇建立,君主代表就是秦始皇,著名事件是“焚书坑儒”。创立过程简单来说就是灭六国,修灵渠,统一越族,统一西南,击退匈奴,夺取河套地区。朝代功绩是创立了中央集权政治制度,从此在中央集权统治下货币统一土地私有,书同文、车同轨,修建长城抵御外敌。灭亡主要原因是秦朝的暴政统治。人民渴望和平稳定的生活,而秦国一直沿用“苛政”(有功重赏、有错重罚)。随着秦统治的扩大而秦政越来越苛刻,被压迫的人民,在忍无可忍的后决定揭竿起义,秦朝在起义反抗之下崩溃了。汉朝,西元前202年由汉高祖刘邦建立。创立过程从秦朝灭亡以后,项羽和刘邦楚汉之争开始,到刘邦的获胜并创立汉朝结束。君主代表为汉武帝,最著名事件让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朝代功绩主要集中在经济科技方面,开辟丝绸之路,东汉时的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形成了现代意义上的纸,张衡发明世界上第一台能够预报地震的“地动仪”,司马迁还写出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等等。灭亡的主要原因有①皇帝昏庸,苛捐杂税众多②政权旁落宦

官专权,政局混乱。 隋朝,581年隋文帝杨坚代北周称帝,改国号为隋。589年灭了南朝陈,结束了中国自魏晋南北朝以来的长期分裂局面,正式确立隋朝。君主代表是隋文帝,著名事件是兴修了至今仍能使用的大运河。朝代功绩有①政治上确立了三省六部制,创建了影响深远的科举制度;②军事上继续推行和改革府兵制度;③经济文化上,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增加政府收入,加强了南北经济、文化的联系。灭亡的主要原因是繁重的无休止的兵役和徭役,导致劳动力空前缺乏,严重破坏了农业生产,阶级矛盾的激化,农民爆发起义。 唐朝,由李渊于618年建立。隋朝末期,军阀割据,民不聊生,爆发隋末农民起义617年五月,唐国公李渊在晋阳起兵,十一月占领长安,拥立隋炀帝孙子代王杨侑为帝,但是在618年李渊夺位称帝,定国号为唐,唐朝正式确立。君主代表是唐太宗,著名的“贞观之治”时期让世界记住了唐朝。朝代功绩发展完善和确立了后世运用的三省六部和科举选士制,又推行均田制,实行租庸调制经济得以发展,繁荣了文化、美术、宗教领域,最瞩目的就是唐诗。灭亡最主要原因是君主昏庸无能,战事不断,经济衰退,藩镇割据,经过黄巢起义后,、唐朝的基础被打破,很快就灭亡了。 宋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经济与文化教育最繁荣的时代。赵匡胤首先行假途灭虢之计,灭亡了南平和楚,之后又灭亡后蜀、南汉、南唐三国,统一了中国大部分地区,在公元960年正式确立。君主代表是宋徽宗,著名事件就是“靖康之耻”。

日本茶道文化介绍

日本茶道文化介绍 众所周知,日本的茶道虽起源于中国,但因日本文化追求极致的特点,使得日本茶道拥有了丝毫不逊于中国茶文化的魅力。 日本茶道的历史要追溯到唐代。是由日本的遣唐使、留学僧及去日华僧传入日本。 15世纪,村田珠光和尚在参禅中悟出“佛法存于汤茶”的道理,从而开创了崇尚自然朴素的茶风-草庵茶,他也成了日本茶道的开山 鼻祖。其后武野绍鸥对茶道进行了很大的补充和完善,将和歌理论 融入其中。日本茶道的集大成者千利修则将茶道推向平民。之后又 经过不断地发展和完善,逐渐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熟知的茶道。 茶室茶客 茶室不仅讲究室内的布局与装饰,也要求室外环境的静雅。茶客入茶室前要净手,进茶室要弯腰脱鞋,以表谦逊和洁净。入室后要 心无杂事,正襟危坐,虔诚受教。 茶人 身着和服的茶人先打开绸巾擦茶具;用开水温热茶杯,倒掉水, 再擦干茶碗;又用竹刷子拌沫茶,并斟入茶碗冲茶。茶碗小而精致, 一般使用黑色陶器。献茶前先献上点心,以解茶的苦涩之味。 献茶礼仪 茶主人跪着,轻轻将茶碗转两下后将碗上花纹图案对着客人献茶。客人则双手接过茶碗,轻轻转上两圈,将碗上花纹图案对着献茶人,并将茶碗举至额头,表示还礼。礼毕分三次喝完,即三转茶碗轻啜 慢品。饮茶时嘴要发出吱吱响声,以表对茶的赞扬。饮毕,客人要 说吉利话,特别要赞美茶具的精美、环境布局的优雅及感谢主人款待。

如今在日本不仅能体验传统的茶道,从采摘茶叶开始的体验之旅在日本年轻人中正逐渐风行。花个周末去产茶大县-静冈县采采茶、 体验一下茶道,再顺便领略一下富士山风情,真是不亦乐乎。 茶道有繁琐的规程,茶叶要碾得精细,茶具要擦得干净,主持人的动作要规范,既要有舞蹈般的节奏感和飘逸感,又要准确到位。 茶道品茶很讲究场所,一般均在茶室中进行。接待宾客时,待客人入座后,由主持仪式的茶师按规定动作点炭火、煮开水、冲茶或 抹茶,然后依次献给宾客。客人按规定须恭敬地双手接茶,先致谢,尔后三转茶碗,轻品、慢饮、奉还。点茶、煮茶、冲茶、献茶,是 茶道仪式的主要部分,需要专门的技术和训练。 饮茶完毕,按照习惯,客人要对各种茶具进行鉴赏,赞美一番。最后,客人向主人跪拜告别,主人热情相送。 ◎煮水 地炉:位于地板里的火炉,利用炭火煮釜中的水。风炉:放置在地板上的火炉,功能与炉相同;用于五月至十月之间气温较高的季节。柄杓:竹制的水杓,用来取出釜中的热水;用于炉与用于风炉的柄杓 在型制上略有不同。盖置:用来放置釜盖或柄杓的器具,有金属、 陶瓷、竹等各种材质;用于炉与用于风炉的盖置在型制上略有不同。 水指:备用水的储水器皿,有盖。建水:废水的储水器皿。 ◎茶罐 枣:薄茶用的茶罐。茶入:浓茶用的茶罐。仕覆:用来包覆茶入的布袋。茶杓:从茶罐(枣或茶入)取茶的用具。 ◎茶碗 茶碗:饮茶所用的器皿。乐茶碗:以乐烧(手捏成型而后低温烧制)成的茶碗。茶筅:圆筒竹刷,乃是将竹切成细刷状所制成。 ◎茶室

隋朝重要的历史大事件汇总——(公元581~618年)

隋朝重要的历史大事件汇总——(公元581~618年) 本文导读: 隋朝根据南北朝的经验而改革政制,兴建隋唐大运河使到很多城市从此出生,令很多新旧事物交替废兴,这些政策几乎被唐朝和宋朝全盘承袭,唐朝在某程度上更是隋朝的伸展。此朝代深刻影响往后唐朝、宋朝、以后中国朝代,以至今日的政治、经济、文化及外交。 中文名称:隋朝 英文名称:Sui Dynasty 简称:隋 所属洲:亚洲 首都:大兴(今西安)、洛阳 主要城市:太原,江都,成都 货币:圆孔钱 政治体制:君主专制政体 人口数量:46,019,956人(609年) 主要民族:汉族 主要宗教:佛教,道教 国土面积:480万平方公里 政治制度:三省六部制 选官制度:科举制 军事制度:府兵制

主要贡献:统一南北、开创科举、开通大运河 隋朝皇帝 高祖文皇帝杨坚 世祖炀皇帝(明皇帝)杨广 恭皇帝杨侑 哀皇帝杨侗 秦王杨浩 睿宗顺皇帝杨政道 事件 尉迟迥之乱 尉迟迥之乱指的是北周大象二年(580年)尉迟迥等北周老臣因不满杨坚夺权而发动的军事行动。 杨坚称帝 三省六部 三省六部是隋文帝创立的,目的在于分割和限制丞相权力的机构或体制。其中三省包括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包括吏部、礼部、兵部、度支(后改为户部)、都官(后改为刑部)和工部; 每部各辖四司,共为二十四司。三省六部制的特点在于分散了丞相及中央机构的权力,把相权“一分为三”,互相牵制;同时,又将尚书省权分六部,即限制了地方割据势力的产生和发展又推动部门牵制与机构运转,加强了皇权

三省: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 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营建大兴 公元581年,北周权臣、外戚杨坚称帝,建立隋朝。起初,仍定都在汉长安城。但此时长安城风光不再——规模狭小、凋残败落,衙署与民居混杂,而且“水皆咸卤,不甚宜人”,加上渭水南侵。除此,还有更重要的两个原因:隋文帝是一个一心想统一全国的帝王,生活在残破不堪的汉代古城中,当然不能满足;另外,隋文帝是一个迷信风水而又猜忌多疑的人(这与他出生后到13岁一直都生活在寺院里有关)。西汉之后,在汉长安城相继建都的几个朝代均寿命短暂,在隋文帝看来,汉长安城是个不祥之地。而且,据说隋文帝夜梦洪水淹没都城。诸多原因促使隋文帝改建新都。 开皇二年(582年),隋文帝诏左仆射高熲为总领事,太子左庶子宇文恺为副都监,于龙首原之南营建新都。由于杨坚在北周时被封为“大兴郡公”,所以新都命名为“大兴城”。又据《雍录》卷三记载,隋大兴殿(唐改称太极殿)所在地为大兴村,以此名城,并取永远兴隆昌盛之意。 隋与突厥之战 隋与突厥之战,是隋朝对突厥的防御战争。隋朝最后与突厥的战争胜利后,得以将势力扩展到蒙古高原。同时也有利于保护中原地区经济与文化。

隋唐历史简介

隋唐历史简介 隋唐时期历史简介 隋朝 从公元581年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到618年隋炀帝杨广被绞杀,共存在了37年,是个典型的短命王朝。隋文帝的贡献最大:一是官制,废除北周的六官制度,建立起三省六部制。隋文帝还制定了新 的法律,刑罚不再像南北朝时那么残酷。此外,创立了科举制度, 创新了官吏的选拔方式。隋炀帝除了修造大运河有一半功劳外(另一 半是为了游玩),其他方面没有给后人留下好印象。隋炀帝的残暴在 历史上也很有名。由于其横征暴敛,激起民怨沸腾,终于自食恶果 被绞死于江都,隋朝宣告灭亡。 唐朝 从公元618年唐朝建立到907年被朱温灭掉,大唐王朝共存在了289年。唐朝分前期和后期,中间以安史之乱为界限,前期是昌盛期,后期则是衰亡期。唐高祖建立了唐朝,而唐太宗李世民领兵用 十年时间完成了统一大业。历经玄武门之变,李世民登位之后,经 过励精图治,使唐朝在中国封建社会空前繁荣,出现了"贞观之治",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居于当时世界领先地位。此后,唐 玄宗时期又出现了"开元盛世",国强民富,升平之世再次出现。但 同样也是在唐玄宗时期发生了安史之乱,从此唐朝走向了衰亡。 后期的唐朝政治混乱,从牛李党争到宦官专权,其间农民起义不断发生,终于爆发了黄巢起义,起义领袖之一朱温开始叛降唐朝, 后又取代唐朝自立为帝,建立了五代的第一个王朝--后梁。 隋唐历史对后世的影响 隋唐时,典章制度方面多有建树,如三省六部制、科举制、两税法等,对后世影响深远。隋唐对外采取较为开放的政策,中外经济 文化交流频繁。文学以唐诗成就最大。以初唐陈子昂,盛唐李白、

杜甫,中唐白居易、元稹,晚唐李商隐、杜牧为杰出代表。韩愈、 柳宗元倡导的古文运动,对后世影响甚大。颜真卿的书法,阎立本、吴道子、李思训、王维的绘画,《霓裳羽衣舞》等音乐舞蹈,以及 众多的石窟艺术,均流传后世。科学技术方面,中国四大发明中的 印刷术和火药两项均出现于这一时期。

日本茶道文化的含义

日本茶道文化的含义 茶道是日本文化的结晶,是日本文化的代表,它又是日本人生活的规范,是日本人心灵的寄托。如今,有五百年历史的茶道迎来了 空前的繁荣期。茶室、茶亭遍及日本各地;茶室,茶会已成为各种文 化活动中的一个主要项目;千姿百态的茶道具成为日本美的象征。有 关茶道文化的电影、电视片、美术展、著述比比皆是;从事茶道活动 的人口达五百晚之多。 日本在经济上制造奇迹,在世界上引起了人们对其文化背景的探求。同时,日本为增进与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也积极的宣传 自己的文化,日本人首先向外宣传的便是茶道。茶道是我们了解日 本文化,理解日本人的一条捷径。但是,茶道对于外国人实在是一 种难解的文化现象。没有接触过茶道的人不理解茶道是理所当然的。即使参观过茶道表演的人也入五里雾中,找不出说明它的合适语言。茶道为什么难以理解?我试图将此归纳为三个原因:容括性、无形性、局限性。茶道的内容是丰富的,她几乎将东方文化的所有内容都囊 括在一个小小的茶室里。在思想方面,它含有神仙思想、道教、阴 阳道、儒教、神道等;在形式方面,它包括建筑、庭院、书画、雕刻、礼仪、插花、漆器、陶器、竹器、烹饪、缝纫等内容。茶道被称为 是应用化了的哲学,艺术化了的生活。茶室中间展现的是一个活龙 活现的“小东洋”。由此,我们很难给它下一个定义。而且,茶道 是一种活的艺术,我们很难抓住它的形体。茶道艺术是通过茶事来 成立的,但茶事一完,一次艺术的创作就消失了。研究茶道,我们 不可能象鉴赏一副绘画那样静观和思索,我们必须随着茶事的进展 去捕捉瞬间的现象。但在瞬间与瞬间之间不仅留下了许多空隙,而且,我们常常会被那一个个细小的现象迷住,很难勾勒出茶事的全貌。再有,茶道与音乐、舞蹈、绘画等常见的艺术形式不同,表演 者与鉴赏者和合成一体的、不能区分的。要是真正体会茶道的妙处,必须亲自参加茶事。但是当好一个主人需要常年的修行,即使相当 一个客人也是很不容易的。茶道修行重视实践,反对依靠书本,这

近代的著名的历史事件

近代的著名的历史事件 中国对于近代历史建筑的保护相对较晚,从1980年代开始的近代历史建筑普查工作到现在各地保护政策的出台,今天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近代的著名的历史事件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 近代的著名的历史事件一;水门事件水门事件(Water gate scandal)或者水门丑闻,是美国历史上最不光彩的政治丑闻事件之一,其对美国本国历史以及整个国际新闻界都有着长远的影响,在1972年的总统大选中,为了取得民主党内部竞选策略的情报,1972年6月17日,以美国共和党尼克松竞选班子的首席安全问题顾问詹姆斯;麦科德(James W. McCord, Jr.)为首的5人闯入位于华盛顿水门大厦的民主党全国委员会办公室,在安装窃听器并偷拍有关文件时,当场被捕。由于此事,尼克松于1974年8月8日宣布将于次日辞职,从而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位因丑闻而辞职的总统。有相关影视作品与此相关。 近代的著名的历史事件二;新民主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指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中的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所谓“新”,是相对于17-18世纪欧美国家发生的资产阶级领导的,旨在推翻封建专制主义压迫,确立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旧民主主义革命。从1840年到1949年统称为中

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中,1840-1919年称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其间所有的革命都是由小资产阶级或资产阶级领导的。1919-1949年称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其间的革命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可见,新、旧民主主义革命区别的最根本标志是领导阶级是谁,领导权掌握在谁的手中。既然,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那么是不是这个革命应该就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呢?不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指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说它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简称“民主革命”。 近代的著名的历史事件三;闭关锁国闭关锁国政策,又称洋禁、海禁,指闭关自守,不与外界接触的一种国家政策,是典型的孤立主义。严格限制对外经济、文化、科学等方面的交流,也因此中国的整体国力及发展落后予西方国家。[1] 中国曾实行海禁四百多年。明朝在明成祖至明宣宗的郑和下西洋(1405-1433)后,实施海禁,是明朝锁国的象征。[2] 1723年(雍正元年),因与罗马教廷间有关中国礼仪之争的白热化,雍正帝禁止天主教,不许外国传教士进入中国国内传教,并限制贸易,被视为锁国的开始。到1757年( 乾隆二十二年),乾隆帝一道圣旨从京城传到沿海各省,下令除广州一地外,停止厦门、宁波等港口的对西洋贸易,这就是所谓的“一口通商”政策。 清代实行了“闭关自守”或“闭关锁国”政策的观点源于当时试图向中国推销其商品(特别是鸦片)的英国商人,马克思曾在他的文

关于唐朝的历史事件

关于唐朝的历史事件 唐朝(618-907年)与阿拔斯朝(公元750-1258年)分别是中华民族和阿拉伯民族历史上最强盛的王朝之一,在当时的世界上都享有重要地位。今天给大家带来了关于唐朝的历史事件,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关于唐朝的历史事件一:武则天称帝武则天(624年-705年),名曌(zhào),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县东)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的女皇帝,也是即位年龄最大(67岁即位)、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终年82岁)。为荆州都督武士彟次女,母亲杨氏。武则天十四岁入后宫,为唐太宗的才人,获赐号“武媚”[1] 。唐高宗时封昭仪,后为皇后,尊号“天后”,与高宗李治并称“二圣”。高宗驾崩后,作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临朝称制。期间,改名为“曌”[2] 。天授元年(690年),武则天宣布改唐为周,自立为帝,定洛阳为都,称“神都”,建立武周王朝。武则天在位时,杀唐宗室,任用酷吏,但她多权略,能用人,所以贤才辈出。又奖励农桑,改革吏治,重视选拔人材。晚年逐渐豪奢专断,颇多弊政。神龙元年(705年),武则天病笃,宰相张柬之发动兵变,拥立唐中宗复辟,迫使其退位,史称“神龙革命”。中宗恢复唐朝后,上尊号“则天大圣皇帝”。同年十一月,武则天于上阳宫崩逝。中宗遵其遗命,改称“则天大圣皇后”,以皇后身份入葬乾陵。[3] 开元四年(716年),改谥则天皇后。天宝八年

(749年),加谥则天顺圣皇后。武则天多智略,兼涉文史,颇有诗才。有《垂拱集》、《金轮集》,今已佚。《全唐诗》存其诗。 关于唐朝的历史事件二:安史之乱唐代经历唐太宗“贞观之治”、唐高宗“永徽之治”、武则天的“治宏贞观,政启开元”“贞观遗风”及唐玄宗的“开元盛世”后,成为了一个国富民强的国家,文治武功在唐玄宗开元年间达至鼎盛。安史之乱发生后,对唐朝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1] 藩镇崛起主词条:节度使、藩镇随着唐太宗、唐高宗等在位期间屡次开疆拓土,先后平定辽东、东、西突厥、吐谷浑等地区,使唐朝成为一个国安史之乱前的唐朝疆域境极为辽阔的国家。同时,为了加强中央对边疆的控制、巩固边防和统理异族,唐玄宗于开元十年便于边地设十个兵镇,由九个节度使和一个经略使管理。此等每以数州为一镇的节度使不单管理军事,而且因兼领按察使、安抚使、支度使等职而兼管辖区内的行政、财政、人民户口、土地等大权,这就使得原来为一方之长的州刺史变为其部属。据《新唐书志第四十兵》言:“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赋”。节度使因而雄踞一方,尾大不掉,成为唐皇室隐忧。 关于唐朝的历史事件三:玄武门之变玄武门之变是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公元626年7月2日)由当时唐高祖李渊次子秦王李世民在唐王朝的首都长安城(今陕西省西安市)大内皇宫的北宫门;;玄武门附近发动的一次流血政变。在起兵反隋的过程中,李氏兄弟二人配合仍算默契,直到唐朝建立。唐高祖李渊即位后,李建成为太子,常驻

秦汉隋唐宋元明清历史简介

秦、汉、隋、唐、宋、元、明、清各朝代简介班级:09级国贸7班姓名:周珂俊学号:109333070730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其中的分分合合不间断,秦汉隋唐宋元明清的朝代更替中,还夹带有春秋战国、楚汉争霸、三国、魏晋南北朝、五代十国等等时期。但是秦汉隋唐宋元明清又与其他时期有着严格的区别:这些朝代的中国大部分是处在统一的阶段。 秦朝,西元前221年由秦始皇建立,君主代表就是秦始皇,著名事件是“焚书坑儒”。创立过程简单来说就是灭六国,修灵渠,统一越族,统一西南,击退匈奴,夺取河套地区。朝代功绩是创立了中央集权政治制度,从此在中央集权统治下货币统一土地私有,书同文、车同轨,修建长城抵御外敌。灭亡主要原因是秦朝的暴政统治。人民渴望和平稳定的生活,而秦国一直沿用“苛政”(有功重赏、有错重罚)。随着秦统治的扩大而秦政越来越苛刻,被压迫的人民,在忍无可忍的后决定揭竿起义,秦朝在起义反抗之下崩溃了。 汉朝,西元前202年由汉高祖刘邦建立。创立过程从秦朝灭亡以后,项羽和刘邦楚汉之争开始,到刘邦的获胜并创立汉朝结束。君主代表为汉武帝,最著名事件让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朝代功绩主要集中在经济科技方面,开辟丝绸之路,东汉时的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形成了现代意义上的纸,张衡发明世界上第一台能够预报地震的“地动仪”,司马迁还写出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等等。灭亡的主要原因有①皇帝昏庸,苛捐杂税众多②政权旁落宦官专权,政局混乱。 隋朝,581年隋文帝杨坚代北周称帝,改国号为隋。589年灭了南朝陈,结束了中国自魏晋南北朝以来的长期分裂局面,正式确立隋朝。君主代表是隋文帝,著名事件是兴修了至今仍能使用的大运河。朝代功绩有①政治上确立了三省六部制,创建了影响深远的科举制度;②军事上继续推行和改革府兵制度; ③经济文化上,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增加政府收入,加强了南北经济、文化的联系。灭亡的主要原因是繁重的无休止的兵役和徭役,导致劳动力空前缺乏,严重破坏了农业生产,阶级矛盾的激化,农民爆发起义。 唐朝,由李渊于618年建立。隋朝末期,军阀割据,民不聊生,爆发隋末农民起义617年五月,唐国公李渊在晋阳起兵,十一月占领长安,拥立隋炀帝孙

日本茶道文化的起源

日本茶道文化的起源 日本茶道的历史与发展是从唐代开始由中国传入日本的,主要是由日本遣唐使,留学僧及去日华僧带去的。唐顺宗永贞元年日本天台山大师,最澄和尚赴天台山国清寺留学返回时,不仅带回了天台宗经典,也带回了中国的茶籽,载于近江的台麓山地区。最澄成为了日本植茶技术的开拓者。与最澄同一时期来华的弘法大师在长安青龙寺学习密宗教义,回国后在高野山金刚寺创真宗言,成为开创“东密”的大师,并从中国带回了制茶的石臼和制茶技术。中本平安朝的时候,弘法大师上了一份《空海给奉献表》于嵯峨天皇。 嵯峨天皇巡幸韩崎之地经过崇福寺来到梵释寺时,留唐归来并兼任两寺大僧都的永忠和尚亲自烹茶献给天皇,天皇很喜欢,当场赐衣,这是日本正史中有关天皇饮茶的最早记载。 首先创立茶道概念的是15世纪奈良称名寺的和尚村田珠光。村田珠光在参禅中将禅法的领悟融入饮茶之中,他在小小的茶室中品茶,领悟出“佛法存于汤茶”的道理。村田珠光以此开创了独特的崇尚自然朴素的茶风——草庵茶。 将军义政的推崇使草庵茶在京都附近普及开来。继村田珠光后武野绍鸥对茶道进行了很大的补充和完善,将和歌理论注入茶道中。千利修则将茶道推向平民。之后又经过不断地发展和完善,逐渐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茶道的形式样态。 日本最初饮用茶的风俗是从中国的唐朝传入的。奈良时代,一些遣唐使把当时唐代的团茶带回到了日本,那时的茶被人们当作药材服用。 平安时代,茶的种子被日本的僧人永忠带回日本,之后日本开始自己种植茶树。镰仓时代,传播临济宗的荣西禅师把当时宋代的茶和茶法带回到了日本,这时的茶和唐代的团茶不同,以抹茶的形式出现,使用的器具也非常的精巧。

所以中国宋代的茶的作法是现在日本茶道的源头,但是当时茶也同样被当作药材,所以荣西在当时写了这本『喫茶养生记』。 室町时代的前期,喝茶的风俗开始从僧侣向武家阶级传播,当时的茶被当做是奢饰品,在那时出现了品茶猜产地形式的“斗茶”游戏。 中期八代将军义政时代的村田珠光摒弃了以前那种使用唐代茶道具的奢华茶会,一些日本自制的茶道具开始被使用,并开始创建草 庵茶,四张半榻榻米的小型茶室在那时也出现了,随之茶之汤的精 神层面也变的简朴,静寂。 到了后期,武野绍鸥传承了这种精神,并进一步地传播茶之汤的寂然闲寂的精神。安土桃山时代,千利休将茶之汤加以哲学思想, 在其中发现美的世界,从而将这种静寂简朴的茶之汤升华为茶道。 之后,茶道由千利休的子孙继承并不断的完善,成为了日本传统文化。现在里千家茶道是由第16代家元坐忘斋宗室继承,现在家元 正在努力培育年轻的茶道人并使茶道文化明确化。 在我国,茶被誉为“国饮”。“文人七件宝,琴棋书画诗酒茶,”茶通六艺,使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载体。茶被人们视为生活的享受,健康的良药,提神的饮料,友谊的纽带,文明的象征。中国人为什 么爱茶,因为,喝茶有益,喝茶有礼,喝茶有道。下面就中国茶文 化的起源、中国茶文化做一介绍。 打开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几乎每一页都可以嗅到茶香。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由于各兄弟民族的地理环境不同,历史文化有别,生活习惯也会有差异,就是同一民族也有“千里不同风,百里 不同俗”的现象。但是在饮茶、嗜茶方面却有共同的爱好,无论茶 的饮用方法有什么不同,都是中华民族共同珍爱的。 如今,茶夷发展成为风靡世界的三大无酒精饮料之一,饮茶嗜好遍及全球。在英国,茶被视为美容、养颜的饮料,从宫廷传到民间 后形成了喝早茶、午后茶的时尚习俗,博学的勃莱迪牧师称茶为:“健康之液,灵魂之饮。”在法国人眼里,茶是“最温柔、最浪漫、最富有诗意的饮品。”在日本,茶不仅被视为是“万病之药”,是

重大历史事件

1、春秋末期:铁犁牛耕的出现 2、战国:商鞅变法中首次提出“重农抑商”政策 3、秦朝: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地方实行郡县制。 4、西汉:西汉中期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从此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思想;丝绸之路出现;西汉的素纱禅衣很有名;西汉出现最早的纸 5、两汉:选官制度是察举制 6、六朝:开始出现农村集市“草市” 7、隋唐:选官制度是科举制;实行三省六部制;唐朝的印刷技术是雕版印刷术 8、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出现夜市 9、宋朝:儒学有了新发展—理学;朱熹成为理学的集大成者;宋代的“市”已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10、明朝明太祖:废除了宰相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强化;明成祖在中央设内阁;明朝出现了新的经济因素—资本主义萌芽;海禁政策始于明朝;明朝的王阳明成为心学的集大成者;明末的李贽是反传统经典的思想家 11、明末清初:出现三位反封建的民主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他们的共同主张是反封建专制 12、明清时期:外交上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两大商帮徽商和晋商很有名 13、清朝雍正帝:在中央设军机处,标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达到顶峰 14、1840—1842年鸦片战争爆发,它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15、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记住其主要内容

16、1851—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1851年金田起义是爆发的标志;1853年定都天京是正式建立政权的标志;1859年颁布《资政新篇》,这是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第一个方案 17、19世纪60、70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出现) 18、1894—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大大加深;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初步发展(了解初步发展的两大原因) 19、1899—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0、1894年,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成立 21、1905年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成立,同盟会的机关刊物是《民报》,孙中山把同盟传报政治纲领发展为“三民主义”(其核心是民权主义) 22、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它成为辛亥革命开始的标志;辛亥革命的最大功绩是推翻了两千多年君主专制政体,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23、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它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24、民国初年(一战期间、辛亥革命后):民族资本主义获得了进一步发展(短暂的春天),记住发展的三大原因、着名的民族实业家 25、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刊《青年杂志》,新文化运动兴起,这场运动的口号是民主和科学,前期最大的作用是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后期是传播马克思主义;在新文化运动中第一个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是李大钊 26、1919年:五四运动,它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国的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历史上的著名公害事件

历史上的著名公害事件 名称、发生地、时间污染源和污染物发生机制健康影响Ⅰ:大气污染 马斯河谷事件比利时1930.12 钢铁厂、炼锌厂、 玻璃加工厂 SO2、氟化物 高气压、逆温、无风、 河谷 60人死亡、数千人患呼 吸道疾病 多诺拉事件美国宾州1948.10 炼锌、钢铁和硫酸 制造厂 SO2、金属粉尘 (硫酸雾) 高气压、逆温、无风、 河谷 全镇14000人中,17人 死亡、5910(43%) 有眼、鼻、喉的剌激症状 及其它呼吸道疾病 伦敦烟雾事件英国 1952.12 家庭及工业燃烧 SO2、CO、烟尘 高气压、逆温、无风、 湿度大 2周内有4000人超额死 亡,死者以老人居多,死 因主要为呼吸系统疾病 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 美国 1955.8~9 汽车尾气、光化学 烟雾(臭氧、醛、 PAN S) 机动车流量增加,强 烈日光照射,大气处 于稳定状态 眼、咽的刺激症状,哮喘 和支气管炎,65岁以上 人群的一日死亡数高于 预期值19倍 四日市哮喘事件日本 1955~ 石油化工和重油 燃烧废气、 SO2 重油中的硫形成SO2 排出,随风扩散至邻 近地区 邻近地区居民中哮喘、慢 性支气管炎发作增加,与 大气二氧化硫浓度有关, 离开当地症状消失 Ⅱ:水污染 水俣病日本1953~ 化工厂废水 甲基汞 乙醛制造工艺中产生 甲基汞,浮游生物→ 鱼→人,生物浓缩 熊本、鹿儿岛等三处患者 共2952人,以神经系统 症状为主 痛痛病日本1910~ 矿山废水 镉 含镉废水污染→稻米 中镉富集,人长期食 用 肾小管重吸收功能障碍 骨质疏松、骨质软化 Ⅲ:其它 博帕尔事件 印度,1984.12.3 农药厂贮气罐泄 露 异氰酸甲酯 2500人死亡、15万人接 受治疗、重症者4000人 切尔诺贝利事件 乌克兰,1986.4.26 核电站事故 放射线 死亡237人,220万人的 居住区受污染 米糠油事件日本1968.3 多氯联苯混入米 糠油 日本北州市、爱知县 一带,一家米糠生产 厂的载热体多氯联苯 混入米糠油 食用米糠油及其制品者 发生多氯联苯中毒,中毒 患者超过1万人,其中死 亡16人

唐朝历史大事及唐朝内容

唐朝历史大事及唐朝内容 唐朝简介 唐朝(Tang Dynasty,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祚二百八十九年,因皇室姓李,故又称为李唐,是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又因其政治、文化、制度等继承于隋朝并发扬光大,所以后世史学家常将两朝合称为隋唐。 隋朝末天下群雄并起,大业十三年(617年)七月,唐国公,晋阳留守李渊在晋阳起兵,以尊隋为名打着“废昏立明,拥立代王,匡复隋室”旗号起兵,每战必克,十一月就攻下了首都长安,遥尊隋炀帝为太上皇,立其13岁的孙子杨侑为帝(恭帝),改元“义宁”,被册封为唐王,大丞相,把握了朝政。义宁二年(618年),隋恭帝杨侑“禅让”帝位后李渊便以“唐”为国号称帝。因国君姓李,故又称李唐,尊称为大唐。“玄武门之变”后其次子唐太宗李世民继位后开创“贞观之治”。唐高宗李治承贞观遗风开创“永徽之治”。690年,武则天以周代唐,定都洛阳,史称武周。神龙革命后恢复大唐国号,继续李氏江山。唐玄宗即位后励精图治,政治清明,经济发达,军力强盛,四夷宾服,万邦来朝,开创了经济繁荣的“开元盛世”。天宝末年,全国人口达八千万上下。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导致国力渐衰,中后期又经元和中兴、会昌中兴、大中之治国势复振。878年,爆发黄巢起义破坏了唐朝统治根基。904年朱温胁迫唐昭宗迁都洛阳。907年,朱温篡唐,唐朝覆亡,中国进入五代十国。 唐朝是版图最大亦是唯一未修建长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唐朝全盛时在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都达到了很高的成就,是当时世界的强国之一。唐代国土在西部及北部皆超出现代中国的疆界范围。唐朝自攻灭东突厥、薛延陀后,天子被四夷各族尊为天可汗,又借羁縻制度征调突厥、回鹘、铁勒、契丹、靺鞨、室韦等民族攻伐敌国。南诏、新罗、高句丽、百济、渤海国和日本等周边属国在其政治体制与社会文化等方面都受到唐朝的很大影响。 在唐朝的前半叶,社会、经济处于上升阶段,文化先进,是历史上中国向周边国家文化与技术的大输出时期,兼容并蓄的社会风气,也给五胡十六国以来进居塞内的各个民族提供一个空前的交流融合环境,统治者亦从外族文明汲取诸多。唐朝的后半叶,处于中国历史的转型期,土地、盐铁、赋税制度的改革标志着社会的变化,自中期以下的繁荣,主要表现在工商业的兴盛上。

茶道历史文化简介

茶道历史文化简介 现代的茶道,由主人准备茶与点心(和果子)招待客人,而主人与客人都按照固定的规矩与步骤行事。除了饮食之外,茶道的精神还 延伸到茶室内外的布置;品鉴茶室的书画布置;庭园的园艺及饮茶的 陶器都是茶道的重点。 历史 中国径山茶宴进入日本之后,日本很快就发展出自己的风格与流派。最著名的是千宗旦(千利休之孙)之子所创设的三个流派:表千 家流的不审庵、里千家流的今日庵以及武者小路千家流的官休庵, 合称三千家。 日本 日本茶道——和、敬、清、寂从唐代开始,中国的饮茶习俗就传入日本,到了宋代,日本开始种植茶树,制造茶叶。到明代,真正 形成独具特色的日本茶道。其中集大成者是千利休(1522-1592年)。他明确提出“和、敬、清、寂”为日本茶道的基本精神,要求人们 通过茶室中的饮茶进行自我思想反省,彼此思想沟通,于清寂之中 去掉自己内心的尘垢和彼此的芥蒂,以达到和敬的目的。“和、敬、清、寂”被称之为日本“茶道四规”。和、敬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准则,通过饮茶做到和睦相处、互相,以调节人际关系;清、寂是指环 境气氛,要以幽雅清静的环境和古朴的陈设,造成一种空灵静寂的 意境,给人以熏陶。但日本茶道的宗教(特别是禅宗)色彩很浓,并 形成严密的组织形式。它是通过非常严格、复杂甚至到了繁琐程度 的表演程式来实现“茶道四规”的,较为缺乏一个宽松、自由的氛围。

平安时代初期,是日本栽培茶树的开始,到了镰仓时代,神僧荣西创造了茶的加工方法,还制造出优质茶种到日本传播,他于公元1211年写成了日本第一部饮茶专著《吃茶养生记》。 朝鲜 清、敬、和、乐朝鲜与中国土相连,自古关系密切,中国儒家的礼制思想对朝鲜影响很大。儒家的中庸思想被引入朝鲜茶礼之中,形成“中正”精神。创建“中正”精神的是草衣禅师张意恂(公元1786-1866年),他在《东茶颂》里提倡“中正”的茶礼精神,指的是茶人在凡事上不可过度也不可不及的意思。也就是劝要有自知之明,不可过度虚荣,知识浅薄却到处炫耀自己,什么也没有却假装拥有很多。人的性情暴躁或偏激也不合中正精神。所以中正精神应在一个人的人格形成中成为最重要的因素,从而使消极的生活方式变成积极的生活方式,使悲观的生活态度变成乐观的生活态度。这种人才能称得上是茶人,中正精神也应成为人效中的生活准则(尹炳相:《韩国的茶文化与新价值观的创造》,载于《农业考古》1997年2期)。后来韩国的茶礼归结为“清、敬、和、乐”或“和、敬、俭、真”四个字,也折射了朝鲜民族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由此亦可见,朝鲜的茶礼精神就是茶道精神。 韩国 在历史上﹐韩国的茶文化也曾兴盛一时﹐源远流长。 在我国的宋朝﹑元朝时期﹐全面学习中国茶文化的韩国茶文化﹐以韩国“茶礼”为中心﹐普遍流传中国宋元时期的“点茶”。约在我国元代中叶后﹐中华茶文化进一步为韩国理解并接受﹐而众多“茶房”﹑“茶店”﹑茶食﹑茶席也更为时兴﹑普及。 20世纪80年代﹐韩国的茶文化又再度复兴﹑发展﹐并为此还专门成立了“韩国茶道大学院”﹐教授茶文化。 现韩国每年5月25日为茶日﹐年年举行茶文化祝祭。其主要内容有韩国茶道协会的传统茶礼表演﹐韩国茶人联合会的成人茶礼和高丽五行茶礼以及国仙流行新罗茶礼﹐陆羽品茶汤法等。

嘉兴近现代史上的历史事件名人

嘉兴近现代史上的历史事件和名人 我的家乡是浙江嘉兴,一个充满了人文气息和历史韵味的地方。近百年来,中国风云动荡,嘉兴见证了中国历史的百年沧桑。 俄国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中国的先进分子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等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并把它与中国正在发展的工人运动结合起来。他们在工人中宣传马克思主义,讲解革命道理,组织工人进行斗争。在这个基础上,各地先后成立了一些党的早期组织。此外,旅居日本和法国的中国共产主义者也成立了这样的组织。由于它们性质相同,因此,后来统称为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建立后,积极开展工作,推动了马列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这样,正式成立中国共产党的条件已经成熟。 1921年6月,上海共产主义小组通知各地共产主义小组,派代表到上海召开中国共产党第—次全国代表大会。而后,因有法国搜查人员介入,逮捕。会议被迫终止,转至我的家乡,嘉兴南湖的红船上进行,最终圆满落幕。中共就是从这里起步,开始了建立新中国的道路! 这给嘉兴披上了一层神圣的面纱。而嘉兴的众多文化名人也为嘉兴增色不少。 王国维(1877-1927),字静安、伯隅,号观堂,浙江海宁人。近代中国著名学者,国学大师,杰出的古文字、古器物、古史地学家,诗人,文,艺理论家,哲学家,中国新学术的开拓者,连

接中西美学的大家。丰子恺(1898-1975)原名丰润、丰仁,浙江桐乡石门镇人,名仁,又名婴行。我国现代著名画家、文学家、美术和音乐教育家,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解放后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美协上海分会主席、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上海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等职。丰子恺风格独特的漫画作品影响很大,深受人们的喜爱。他的作品内涵深刻,耐人寻味。金庸(1924年2月6日—),香港“大紫荆勋贤”。原名查良镛(zhāliáng yōng,英:Louis Cha),浙江海宁人,当代著名作家、新闻学家、企业家、社会活动家,《香港基本法》主要起草人之一。金庸是新派武侠小说最杰出的代表作家。茅盾(1896-1981)作家,政治活动家。原名沈德鸿,字雁冰。笔名有玄珠、方璧、郎损等。浙江桐乡人。巴金(1904.11.25—2005.10.17),原名李尧棠,字芾甘。文学家。祖籍浙江嘉兴。徐志摩(1897-1931)现代诗人、散文家。名章垿,笔名南湖、云中鹤等。浙江海宁人。沈钧儒(1875—1963)号衡山,浙江嘉兴人,出生于苏州,清光绪进士。著名社会活动家,政治活动家,律师。现代著名书法家、诗人。朱生豪(1912—1944),著名的莎士比亚戏剧翻译家、诗人。浙江嘉兴人。张乐平(1910-1992),浙江海盐县人。中国最杰出的漫画家之一,被誉为“三毛之父”。吴世昌(1908--1986),字子臧,浙江海宁人。著名汉学家、红学家。张宗祥(1882—1965)我国著名的学者、书法家。字阆声,号冷僧,浙江海宁人。张元济(1867-1959),字筱斋,号菊生,浙江海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