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五年因环保问题而引发的九起群体性事件
污染土地责任案例

污染土地责任案例案例:污染土地责任案例事件1:乐天玛特超市的化学品泄漏事故(1987年)时间:1987年7月10日地点:上海市浦东新区事情经过:1987年7月10日,上海市浦东新区一家名为乐天玛特的超市发生了一起严重的化学品泄漏事故。
当时,超市内存放有大量的化学品,由于管理不善,这些化学品泄漏并流入了地下水系统,导致周围土地遭受严重污染。
泄漏事件发生后,超市立即报告了事故,而政府和环保部门也迅速采取了紧急措施来清理现场并控制进一步的污染扩散。
然而,由于泄漏化学品的剧毒性质,地下水和土壤仍然受到了长期的污染。
事件2:昆明化工厂废水排放污染事件(1994年)时间:1994年3月15日地点:云南省昆明市事情经过:1994年3月15日,一家位于昆明市的化工厂违规排放污水,导致附近山区土地和水体遭到严重污染。
该化工厂在生产过程中未能有效处理废水,并将废水直接排入附近河流,造成了该区域生态系统的崩溃。
附近居民和当地农民立即报告了这起污染事件,政府迅速组织了专业团队进行调查,并采取措施阻止废水进一步向下游扩散。
调查结果确认了该化工厂排放废水的违规行为和造成的严重环境污染。
事件3:青岛石化公司油罐泄漏事件(2005年)时间:2005年9月18日地点:山东省青岛市事情经过:2005年9月18日,青岛市一家石化公司的油罐发生泄漏,导致大量石油及其衍生产品流入邻近的土壤和水体中。
该事件造成周边农田、鱼塘以及地下水受到了严重的污染。
油罐泄漏发生后,当地政府立即组织了应急救援队伍到达现场,采取措施控制污染源并进行现场清理工作。
然而,由于泄漏量巨大且时间较长,清理工作变得非常复杂和艰巨。
律师点评:这些案例都涉及到对土地造成的严重污染,并引发了环境保护和公众健康方面的问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这些责任主体应当承担污染土地的赔偿和清理责任。
在以上案例中,责任主体包括超市、化工厂、石化公司等,他们在生产和经营过程中未能采取适当的措施来防止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且未能及时报告和清理事故,加剧了污染状况。
环境群体性事件研究

环境群体性事件研究在全球关注环境污染的背景下,中国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与恶化得到广泛关注。
与此同时,民众的环境意识与权利意识在迅速提升。
当民众的环境权利意识与污染产业利益发生碰撞时,环境群体性事件随之爆发,其引发的暴力对抗会危害公共安全、扰乱社会秩序。
以启东事件为例,对该类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发生、面临的问题及动因进行初步探索,以期得出相应的解决之策,为认识与了解同类事件提供借鉴与参考。
标签:环境群体性事件;启东事件;产业转移;社会责任引言环境群体性事件是指因环境问题而引发的群体性事件。
1996年来环境群体性事件以29%的年增速增猛。
环境事件有着强烈的“共意”特征:民众动员速度快、环境议题与政治无关、地区性与社区性明显。
其趋势之一是从前的“抗争——赔偿”模式变为如今“环境保护”成为宽泛的诉求,民众要求更高的环境权和健康权,并且拒绝救济性的物质赔偿。
另一个重要的趋势则是环境群体性事件越来越多地裹挟着各种利益诉求。
本文以启东事件为案例来对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发生、面临的问题及动因进行初步探索,以期得出预防环境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对策,为认识与解决同类事件建言献策。
一、环境群体性事件——启东事件回顾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吸引了大量外资,据此有人推论外商很有可能把高污染的产业转移到了中国,使中国成为“污染产业的避难所”。
中国“发展中”这一现实国情使一些工业项目不可能做到“零污染”;民众的环境意识与权利意识在迅速提升。
近年来,全国范围内由环保引发的群体冲突时有发生。
如启东的排海工程,都显示中国社会发展正进入一个特殊的环保敏感期。
启东事件是由环境问题引发的一起大规模群体性事件。
由于缺乏官方数据,该事件的示威人数并没有一个准确的数据,但可知这起群体事件由江苏南通市政府对日本王子造纸公司的制纸排海工程项目的批准而触发。
该群体性事件平息后,官方也发布公告称“永远取消有关王子制纸排海工程项目。
”当今“环境保护”已成为相对宽泛的诉求,民众要求有更高的环境权和健康权,并且拒绝救济性的物质赔偿。
重大环境污染事件

第五页,共27页。
全球重大重金属污染事件之一
—柳州镉污染事件
在今年一月份左右,柳州发生了镉污染 事件,镉泄漏量达20吨。1月15日,广西 河池市辖区内宜州市的龙江河拉浪水电站 内群众用网箱养殖的鱼出现少量死亡现象 ,1月18日通知广西柳州环保局。经调查, 是龙江河宜州拉浪码头前200米水质重金属
镉超标。镉化合物不易被肠道吸收,但可 被体内吸收,积存于肝或肾脏造成危害, 尤以对肾脏损害最为明显。因此,此次镉 污染事件致使柳州市民一度因恐慌而抢购 、囤积纯净水。同时,也可能会因这人为 因素造成“生态灾难”,后果不可估计。
有几年,水俣地区连猫的踪影都不见了。1956年
,出现了与猫的症状相似的病人。因为开始病因不
清,所以用当地地名命名。1991年,日本环境厅 公布的中毒病人仍有2248人,其中1004人死亡 。
第三页,共27页。
全球重大重金属污染事件之一 ——骨痛病事件
镉是人体不需要的元素。日本富山县的一些铅锌矿在 采矿和冶炼中排放废水,废水在河流中积累了重金属“ 镉”。人长期饮用这样的河水,食用浇灌含镉河水生产的稻
第二十二页,共27页。
国际社会对于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关注是 2 0 世 纪 8 0 年 代开始的。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世界 气象组 织于 1 988 年 成立了政府间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 专门负责有关气候变化问题及其影响 的评价和对策 研究工作。 1 992 年 6 月 在巴西举行的联合国环境 与发展大会上,有 1 53 个 国家签 署了《气候变化框 架公约》, 1 994 年 3 月 生效,该公约现有 1 76 个 缔约方。它为国际社会在对 待气候变化问题上加 强合作提供了法律框架。公约的目标是:将大气中 温室气体的浓度稳定 在防止气候系统受到危险的 人为干扰的水平上,这一水平应当在足以使生态系 统能够自然地 适应气候变化、确保粮食生产免受 威胁并使经济发展能够可持续地进行的时间范围内 实现。
我国环境群体性事件产生的原因及应对策略

我国环境群体性事件产生的原因及应对策略近年来,环境问题逐渐成为我国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各种环境群体性事件频发,引起了广泛关注。
这些事件所涉及的问题点多、面广,产生的原因也不尽相同。
但总体上来看,我国环境群体性事件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环境监管不力环境群体性事件中,大部分都是环境监管不力导致的。
一方面,环保监管部门存在着监管“盲区”和监管“空白”,监管不到位。
另一方面,监管人员公正、执法不力,不少“保护伞”涌现,使环保规定难以得到有效执行。
二、经济利益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在我国,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之间存在着不可或缺的联系,但二者之间也存在着矛盾。
一些企业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忽略了环境保护,违法违规排放废气、废水等。
同时,一些地方政府只重视追求GDP增长,而忽略了环境保护,甚至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促进经济发展。
三、社会组织参与不足环境群体性事件涉及的环境问题往往比较复杂,需要全社会各方面力量的参与。
但我国的社会组织参与机制还未完善,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普遍较低,民间环保组织活跃度不足。
对于环境群体性事件,我们应当采取综合的应对策略,包括以下方面:一、完善环境法律法规和监管体系政府应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和监管制度,确保环保监管有法可依、有人可查,对环保违法者实行严格的惩处制度,同时不断加强对环境监管部门的督查力度。
二、推进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需要协调发展,政府应建立起长效的环境保护机制,制定相应的环保规划,加强企业环保责任的落实,促进环境友好型经济的建设。
三、推动公众参与环保政府应加强对公众环保意识的培育、环保知识的普及和义务教育的环保教育,鼓励公众积极参与环保工作,增强公众的环保参与意识,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
四、积极回应和化解环保事件政府应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及时组织调查和召开新闻发布会,向公众全面、准确地通报事件的情况,做好危机公关工作,争取社会的理解和支持。
我国环境群体性事件产生的原因及应对策略

我国环境群体性事件产生的原因及应对策略引言:环境群体性事件是指在特定地域内由环境问题引起的公众集体行动。
近年来,我国频繁发生环境群体性事件,其严重性对社会稳定和公共利益造成了巨大威胁。
本文将探讨我国环境群体性事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一、原因分析1.环境破坏严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但环境保护意识相对较弱,许多企业为追求利润而忽视或违反环保法规。
这种环境破坏严重引发了公众的不满和愤怒,成为环境群体性事件的主要原因之一。
2.信息不透明:政府和企业对环境问题的信息公开程度不高,导致公众难以获知真实的环境状况和影响。
当环境问题被曝光后,公众感到不信任并对事件做出集体行动。
3.民众环保意识觉醒:近年来,我国环保意识逐渐觉醒,公众对环境问题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
当环境污染或破坏事件发生时,公众强烈要求政府和企业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
二、应对策略1.加强环境执法:政府应加大环境监管力度,严厉打击环境破坏行为。
对于违反环保法规的企业,应进行严惩,同时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监督和检查。
2.加强环境信息公开:政府和企业应加强环境信息的公开透明度,让公众了解真实的环境状况和影响。
建立环境监测网站或社交媒体平台,及时发布环境监测数据和治理情况。
3.加强环境宣传教育:政府和企业应加大对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通过举办环保知识讲座、开展环境保护主题活动等方式,提高公众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4.加强公众参与:政府和企业在制定环境政策和决策过程中,应加强公众的参与和意见反馈。
建立公众参与机制,听取公众的意见和建议,增强政府部门和企业的合法性和公信力。
5.加强经济手段引导:政府可以通过加大环保税收和环境补贴力度,引导企业进行环境友好型生产和经营。
提高环境违法成本,加大环境污染者的法律惩罚力度,形成“守法经营、环保发展”的良好环境。
6.加强应急响应能力:建立健全环境应急预警体系,提高政府和企业的环境应急响应能力。
(整理)盘点近年水污染事件

盘点近年水污染事件:背后的环境债谁偿还?近年来,水污染事件频频发生。
据监察部统计,近几年水污染事故每年都在1700起以上。
全国城镇中,饮用水源地水质不安全涉及的人口达1.4亿人。
从3年前的云南曲靖“非法倾倒铬渣”事件到前年的广西镉污染事件;从去年的上海黄浦江上漂死猪,再到今天兰州自来水苯超标,一次次的水污染,令城市猝不及防,让人堪忧。
究其原因,是在GDP发展思维异化下,政府讲政绩,企业求效益,无节制地排放废弃物;为降低成本,很少改善设备。
更有甚者,有些地方的环境保护变成了“污染保护”。
难道环境恶化的代价要转嫁给民众吗,谁该为欠下的环境债买单?兰州自来水苯污染事件ie 2014年4月11日,兰州市突发自来水苯超标事件,政府通报未来24小时居民不宜饮用自来水。
经调查,系中国石油天然气公司兰州石化分公司一条管道发生原油泄漏、污染了供水企业的自流沟所致。
经过有关部门紧急采取措施,受到污染的兰州市西固、安宁两个区的自来水苯含量已于12日中午大幅下降。
14日,兰州已逐渐解除应急措施,全市自来水恢复正常供水。
广西镉污染事件2012年1月15日,广西河池市辖区内的宜州市的龙江河拉浪水电站内群众用网箱养的鱼,突然出现不少死鱼现象,引发当地群众议论和反映。
宜州市环保部门经过调查发现,死鱼是由于龙江河宜州拉浪段镉浓度严重超标引起,龙江水体已遭受严重镉污染,龙江沿岸及下游居民饮水安全遭到严重威胁。
污染源来自广西金河矿业股份有限公司。
广西镉污染事件8人被刑拘4人被通缉。
云南曲靖“非法倾倒铬渣”事件2011年8月,一则“云南5000吨剧毒铬渣倒入水库,污水威胁珠江源头”的消息受到众多网民关注,该消息已成为某些论坛的头条热帖和微博热点。
帖子爆料,5000吨铬渣倒入水库,事后云南曲靖将受污染水排入珠江源头南盘江。
经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调查核实,污染源来自云南陆良化工实业有限公司一个露天铬渣堆放处。
当地就有村民流传“癌症村”的说法,甚至平日只能喝买的矿泉水。
邻水事件案例报告

南京大学政治学研究方法论课程论文题目:群体性事件案例报告——2015年5月四川邻水事件学院:政府管理学院专业:国际政治学号:MG*******姓名:肖宝林任课老师:肖唐镖群体性事件案例报告——2015年5月四川邻水事件事件概述:邻水骚乱是2015年5月16日发生在四川省邻水县的一件群体性事件,起因是由于月初邻水县隶属的广安市政府当局在广安已有通往成都、重庆和达州等地铁路的情况下强行修改达渝城际铁路的规划经过广安市区而引起。
邻水县群众为表达对达渝城际铁路过境意愿,约有近万人参与了游行,从而引发的邻水事件。
官方报道称有68人受伤,无人死亡。
一、邻水县简介邻水,古称邻州。
隶属于世纪伟人邓小平的家乡——四川省广安市,川陕渝鄂重要公路交通要道。
邻水也是四川省距离重庆主城区及两江新区最近城市,东、南分别与重庆市垫江县、长寿区、渝北区接壤,西、北分别与华蓥市、前锋区、达州市大竹县相连。
邻水县城面积达21.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25万人,城镇化率达41.1%,先后成功创建为省级卫生县城、省级文明县城”和全省环境优美示范县城。
到2017年,力争县城建成区面积达3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30万,城镇化率达48%。
邻水县属川东褶皱平行岭谷低山丘陵区,境内华蓥山、铜罗山、明月山三条山脉背斜平行排列,形成“三山两槽”的特殊地貌,深丘、浅丘、台地、平坝兼而有之。
邻水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暖春早,夏长秋短,水热兼优,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地肥沃,资源丰富。
2009年,邻水内已探明矿藏27种,主要有煤、天然气、硫铁矿、磷铁矿等。
其中煤的储量最丰,近4亿吨,年产原煤150万吨,是全国100个产煤大县之一。
天然气储量也较大,年产天然气4亿方,是川东大气田主要采区。
华蓥山九洞饮用矿泉水是全国五大名泉之一。
邻水县原属达县地区,广安县属南充地区。
广安县是中国领导人邓小平的出生地。
与毛泽东的出生地——韶山市类似,广安县行政地位得到提升,于1993年设立广安地区(后改称广安市),邻水县并入。
我国环境群体性事件产生的原因及应对策略

我国环境群体性事件产生的原因及应对策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环境问题成为了我国社会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环境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给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那么,我国环境群体性事件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又该如何应对这些事件呢?本文将对该问题进行探讨。
一、我国环境群体性事件产生的原因1. 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了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工厂和企业的建设和运营为环境污染提供了土壤。
在城市化进程中,人口数量的快速增加也使得城市的环境承载能力遭受了巨大的挑战。
2. 生产生活方式不环保由于我国在过去长时间里一味地追求经济发展,而忽视环境保护,许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忽略了环境保护的要求,导致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环境的保护意识也相对较低,一些不环保的生产生活方式也引发了许多环境问题。
3. 环保法律法规执行不严尽管我国已经出台了一系列严格的环保法规,但是在一些地方,这些法规的执行并不严格,导致了一些企业为了谋求更多的经济利益而违法违规,严重破坏了环境。
4. 自然灾害频发我国地处东亚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震、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经常发生,这些自然灾害也给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
5. 公众环保意识薄弱社会大众的环保意识相对薄弱,对环境问题的认识不足,对环境问题也往往只是停留在口头上,缺乏行动上的支持。
以上种种原因导致了我国环境群体性事件的频繁发生,严重影响了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二、应对策略1. 制定更加严格的环保法规我国应该制定更加严格的环保法规,加大对违法违规企业的处罚力度,增加环保执法人员的数量,加大对环保法规的宣传力度,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实现绿色发展。
2. 提高环保意识政府和社会应该共同努力,加大对环保意识的宣传力度,教育人们要珍爱环境,从点滴做起,从自身做起,改变不环保的生产、生活方式。
3. 加强环境监测政府应该加大对环境的监测力度,建设更多的环境监测站,及时掌握环境变化情况,采取措施减少环境破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五年因环保问题而引发的九起群体性事件
2012年10月25日 11:31 来源于 财新网| 评论(101)
近年来,各地因环境污染问题导致的群体性事件呈增长之势。这些事件背后,都存在地方政
府、企业与居民之间无法互信和缺乏沟通的问题
相关报道
四川什邡叫停钼铜项目
什邡事件六人被拘留
什邡市因民众反对叫停钼铜项目
广东电白因建垃圾场引发群体性事件
背景:部分环境群体事件回顾
【财新网】(记者 张焕平)10月24日,宁波市镇海区政府对中石化镇海炼化扩建项目
作出回应,称其符合环评要求。
本月22日,为反对该扩建工程,湾塘等村近二百名村民到区政府集体上访。镇海区委、
区政府通过与村民代表广泛沟通,并做出了相关书面答复。承诺该区将在生态带内保留改造
20个村民集居点,在城市规划建设用地及备用地上建设16个集中居住区,以安置该项目涉
及拆迁村民。
近年来,各地因环境污染问题导致的群体性事件呈增长之势。今年4月,天津数千市民
“散步”抗议PC项目,2011年大连市民游行反对PX项目,2007年厦门市民“散步”反对
PX项目均为典型案例。这些事件背后,都存在地方政府、企业与居民之间无法互信和缺乏
沟通的问题。
财新网例举近五年因环保问题而引发的九起群体性事件如下:
因环保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
其中,什邡、海宁、丽江的三起群体性事件已上升为暴力冲突。
上述事件中,因化工项目污染环境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占多数,同时,生活垃圾的处理也
成为继化工污染后的又一大难题,成为引发群体性事件的导火索。例如,2009年广州数百
人抗议,反对广日集团在番禺建立大型垃圾焚烧厂。
目前,环境污染引发的群体性事件的数量上升较快,而且对抗程度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