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优化生态环境保护执法方式提高执法效能的指导(征求意见稿)

关于优化生态环境保护执法方式提高执法效能的指导(征求意见稿)
关于优化生态环境保护执法方式提高执法效能的指导(征求意见稿)

附件1

关于优化生态环境保护执法方式

提高执法效能的指导意见

(征求意见稿)

优化执法方式是实现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的重要举措,提高执法效能是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有力保障。为进一步增强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工作的统一性、权威性和有效性,坚持依法规范、科学高效、精准施策、服务引导、务实创新,不断严格执法责任、规范执法行为、优化执法方式、提升守法水平,全面提高执法效能,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明确职责范围,切实落实行政执法责任

(一)建立执法事项清单管理制度。2020年底前,各省级生态环境部门要结合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立改废释和地方立法等情况,完成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事项目录编制并指导各市进一步细化完善,建立动态调整和长效管理机制。

(二)明确执法权责要求。2021年底前,地方各级生态环境部门要制定公布简明易懂的行政执法履职要求和相应的问责办法。对作为第一责任层级的执法事项,进一步落实责任主体,优化履职方式,细化工作流程,明确追责情形。探索建立依照权责清单事项履行职责的免责制度。以履职效能为中心,从执法力度、办案质量、工作成效、优化创新、指导帮扶、公众满意度等方面,

探索可量化的执法履职评估办法。

二、规范现场检查,严格约束行政执法行为

(三)强化执法计划制度。各级生态环境执法机构要全面统筹执法资源和工作任务,科学制定季度执法计划,报同级生态环境部门批准、上级生态环境执法机构备案后实施。现场检查应采取全面检查或者重点检查的方式进行,合理设置人均检查数量,努力提升环境污染问题的发现率。生态环境业务主管部门在日常监管中发现涉嫌生态环境违法行为的,应及时将相关线索移交执法机构。

(四)完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制度。将生态环境部门的所有计划性现场检查均纳入“双随机、一公开”制度管理。优化“一单两库”,动态更新随机抽查事项清单,分类管理检查对象名录库、执法人员名录库。将信用评价等级低、自动监测超标频次高、举报投诉多的污染源以及新取得环评批复、新完成自主验收的建设项目纳入特殊污染源监管信息库中,提高随机抽查比例;对信用评价等级高、长期稳定达标排放、环境风险低的企业减少抽查。将执法人员按业务专长分类标注,将专家和专业机构分类加入。将排污许可证作为开展随机抽查的重要内容和依据。将抽查事项、抽查计划、抽查结果及时、准确、规范向社会公开。

(五)深化正面清单制度。建立常态化、规范化的正面清单制度,明确清单的编制、公开、实施和调整机制。明确免除或减少现场检查、对轻微违法审慎处罚等保障措施。明确采取非现场执法模式,强化在线监测和物联网监管。明确启动现场检查、动态调整退出机制。明确严惩恶意违法原则。

(六)健全执法监测协同联动。建立执法、监测机构联合会商、

联合培训等机制,完善监测数据作为执法证据的获取和使用机制。依据环境执法需求制定执法监测计划,鼓励将负责执法监测的专门机构或人员统一纳入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队伍,探索适合省以下生态环境机构监测执法垂直管理模式的县区级“局队站合一”运行方式。推进执法监测工作市场化,委托有资质、能力强、信用好的社会监测机构开展执法监测。

(七)推进移动执法系统全面应用。通过考核通报、全面培训等措施,实现移动执法终端的全覆盖使用。完善系统信息库,实现一企一档、动态更新。完善检查流程、现场取证、笔录制作、数据上传等操作流程,实现清单式执法,全程实时留痕。推动移动执法系统与信访举报、双随机等业务系统互联互通。推动现场检查、行政处罚和综合监管信息衔接融合、与国家“互联网+监管”平台联动对接。

(八)严格落实“三项制度”。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和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按照“谁执法、谁公示”的原则,以当地生态环境部门官方网站为主要载体,以“两微”平台、新闻媒体、服务窗口等为补充,拓展公示渠道,规范公示程序。积极推动执法记录仪的配备使用,探索建立移动执法后台支撑系统和视频通讯平台,实现现场执法的视频记录和执法全过程的可视可控。明确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目录清单,进一步完善审核内容、流程和协调机制。

(九)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省级生态环境部门要结合地方实际和综合行政执法事项目录制定,对适用自由裁量权的事项进行修订补充和完善。对主动消除或者减轻违法行为危害后果的,违法

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明确依法从轻、减轻或者免予处罚的情形,审慎采取查封、扣押、限制生产、停产整治等措施。鼓励有条件的市级生态环境部门对省级裁量规则和基准细化量化,进一步压减自由裁量权。推动自由裁量系统开发运用,逐步实现裁量电子化。鼓励京津冀、长三角、成渝地区等探索区域统一裁量。

(十)完善典型执法案例发布指导制度。国家和省级生态环境部门要建立典型案例收集、解析和发布机制。拓宽案例收集渠道,鼓励地方积极推荐报送,在执法大练兵等评审活动中,对办案部门集体或个人予以加分。完善案例解析机制,从执法方式创新、执法程序规范、案卷说理明晰等方面挖掘案例的典型性、前瞻性,提炼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充分发挥专家学者、社会组织等在案例收集和解析中的作用。建立健全案例发布的业务审核、法律审核和集体审议决定制度。加强案例发布宣传,扩展案例应用,定期组织结辑汇编。探索负面案例收集解析工作,总结分析执法实践中的常见错误和疑难问题,增强执法规范性,提升办案能力。

三、完善工作机制,着力提升行政执法效力

(十一)推行非现场监管方式。以垃圾焚烧发电行业为基础,研究出台排污单位自动监测数据应用管理规定,推进和强化污染源自动监测数据用于行政处罚。督促排污单位通过“自主标记”的方式落实主体责任,提高数据质量和有效传输率。严厉打击自动监测数据造假行为。结合视频监控和环保设施用水、用电监控等物联网监管手段,提高监控平台的大数据分析能力,实现污染物异常排放自动预警。

(十二)健全部门协调联动机制。各级生态环境部门要积极与发展改革、交通运输、农业农村、工业和信息化、公安、自然资源、住房城乡建设、水利、应急管理、市场监管、海警等行业管理部门共同研究明确职责分工,建立生态环境问题线索通报反馈和信息共享机制,形成边界清晰的执法职责体系,实现行业监管责任与综合执法责任依法区分、有效衔接。对行业管理部门在日常监管中发现并移送的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后果的行为,各级生态环境部门要依法履行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职责。

(十三)强化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建立健全生态环境部门、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信息共享、案情通报、案件移送等制度,联合制定线索通报、提前介入、涉案物品保管和委托鉴定等程序,推动解决法律适用争议和执法实践中该移不移、该接不接、该立不立等难点问题。加大部门联合培训频次和培训范围,加强“以案释法”和交流借鉴。推动建立常态化派驻联络机构和定期互派业务骨干挂职制度,促进工作提升。

(十四)建立专案查办制度。对案情重大、影响恶劣、后果严重的环境违法案件实施专案查办,配备精干执法力量成立专案组,加大资源投入和后勤保障,通过部门联合执法、联合挂牌督办、联合现场督导、加强舆论宣传等,放大专案的示范和震慑效应。建立多部门会商机制,发挥业务主管部门、技术专家和法律顾问作用,加强案件办理过程中的技术支撑和合法性审查。

(十五)完善区域交叉执法制度。在统筹开展重大专项和协调解决跨行政区域生态环境问题中,针对生态环境敏感脆弱、环境质量较差或者风险突出的区域,生态环境部门可以统筹调用辖区内执法

队伍人员力量,采取交叉执法、异地帮扶、巡回督导等模式,或在双随机抽查中指定相邻区域执法人员合并开展随机匹配。交叉执法发现的问题原则上交当地生态环境部门查处,同时报上级生态环境部门备案。

(十六)夯实乡镇执法力量。推行生态环境综合巡查机制,统筹整合环保网格、河长、路长等巡查职能,推动环境执法力量向基层延伸。落实乡镇(街道)和各类工业园区管委会生态环境问题发现职责,建立巡查及报告制度,完善问题发现考评激励,加强乡镇(街道、园区)生态环境保护业务培训。鼓励探索以政府采购服务的方式,引入社会力量开展生态环境综合巡查。鼓励有条件的地区研究将部分执法职权纳入乡镇综合执法。

(十七)探索第三方辅助执法机制。探索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委托第三方环保机构辅助执法,开展污染源排查、污染防治设施运行监督、整改措施跟踪等工作。利用第三方服务加强无人机、遥感监测、管道机器人等技术手段运用,为精准发现生态环境违法问题提供技术支持。加强生态环境执法智库建设,邀请专家、律师参与重点排污企业、重大复杂案件的执法检查,为排查企业环境风险隐患、收集违法证据提供智力支持。

(十八)建立实施举报奖励制度。明确奖励条件、奖励标准、奖励程序,简化发放流程,丰富奖励形式。对通过举报避免重大生态环境违法行为发生、消除重大生态环境安全隐患,或协助查处重大生态环境违法犯罪案件等情形,可对举报人实施重奖。鼓励企业内部知情人员举报,对举报人个人信息严格保密。落实奖励经费保障,强化监督管理,及时公开奖励信息。

四、强化执法服务,大力引导企业自觉守法

(十九)强化环境执法服务。以现场检查环节为重点,以推进说理式文书为突破,推行全程说理式执法。利用面对面陈述申辩、听证等程序,加强对行政相对人的普法。组织专家或聘请第三方专业机构,对工艺复杂、影响重大、环境风险高的项目进行“体检式”现场检查,对区域典型行业集中把脉会诊,及时发现问题苗头,消除违法隐患,降低违法风险。开展“送法入企”活动,与企业集团、行业协会联合举办环境守法培训,发放环境普法读本,帮助企业防范环境法律风险。

(二十)加强企业守法激励。对没有环境违法记录、获得环保绿色认证、信息公开程度高、与周边社区互动良好等环境守法“标杆”企业,优先列入正面清单并向社会公示,减少现场检查频次。推动有关部门加快制定财政补贴、金融信贷支持等政策,支持地方人民政府出台豁免重污染天气应急管控停限产等激励措施。引导专业机构为企业提供精细化环境管理服务,帮助企业提高守法意愿和守法能力,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共赢。

加强效能建设,提高服务质量

加强效能建设、提高服务质量 始终坚持以加强效能建设、提高服务质量的原则,规范工作,改善自我素质、提高工作效率、推进依法办事、树立务实、高效的形象,必须加强效能建设、理顺自我的工作职能,切实提高自我的服务质量和工作能力,努力加强效能建设,提高办事效率做到使他人满意,让自己真正成为工作有效率、有能力、有纪律、为他人提供所需服务、有利于单位建设的富有责任心的普通工作人员。 在推进效能建设、提高服务质量的过程中首当其冲要强化学习意识,着力提高个人及集体的素质。优良的服务质量和工作能力必然有好的学风作作为基础。要将学习贯穿效能建设的全过程,作为个人及整个系统增强自身素质,提高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的重要途径。策划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学习制度和措施,解决日常学习不深、领会不透的问题。通过制度措施,落实学习的效果,使我们具备娴熟的业务技能,过硬的实际工作本领,达到效能建设过程的不断提高和升华。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摸索出适合本人工作制度,以制度为准绳,自我完善制度,将制度作为效能建设的根本。良好的制度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在加强制度建设,提高服务质量的过程中必须把制度建设贯彻于效能建设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要围绕创新改革、从严管理的要求,以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为目标,全面推行坚守岗位、有效工作、秉着对工作负责的态度,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严格要求自己以良好的服务态度开展工作,通过公开、公平、公正的民主监督对自己的工作进行监督管理,进而实现了以制度为效能

建设提供有利的基础与保障。在实现制度化的管理,需要我们学习好相关的政策法规,有意识的去思考总结平时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向他人虚心请教工作出现的难点与疑惑,做到勤动脑,多动嘴,探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工作制度,更加顺利的推进效能建设与自我服务质量的提高。 在我们平时的的工作中或多或少的会有一些问题的存在,在发现问题的同时要有一个勇于改正的态度。所以说,在加强效能建设、提高服务质量。要抱有一个谦虚的态度、接受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对自己进行自我反省与批评。改正自己的所存在的问题,更好的在自己的岗位上工作。再好的态度下,我们还要有活力去完成这项工作。效能建设不是今天或明天就能完成的,这项工作的开展要始终贯穿于我们的工作之中,所以,我们要激发自己的活力,有毅力、用能力、有魄力的去完成这项工作。精神状态是反映我们活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只有活力被激发了,点燃了、撞击了,才能提高工作执行的效果。可以通过陶冶自己的思想情操,养成健康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让自己有精神、有活力、有动力去完成生活中的每一项挑战,有毅力打好这一场持久战,并获得最后的胜利。 加强效能建设、提高服务质量的关键在于提高工作效率,工作效率是一个人工作能力的体现,也是一个人对待工作的态度的表现。换句话说,提高效率也是加强效能建设的目的所在。开展效能建设,必须最终体现到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的效果上来。要确立工作中正确的观念,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简化不必要的工作程序,提高自我的工

《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摘要】 目前,伴随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生态保护作为其重要的基础也倍加受到重视,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漫长而艰巨的任务,是我国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体现。但是,由于目前生态环境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甚至部分地区生态环境出现进一步恶化,这就警醒我们,解决当前生态环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刻不容缓。 【关键词】 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对策 引言 近年来,我国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改善,但由于全球气候异常、土壤和水体严重污染等导致的整个生态系统失衡,严重威胁着人类生存和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加上起步较晚,仍面临着诸多问题,对此,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控制对策,希望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借鉴。 一、生态环境保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法律不完善,生态保护缺乏法制保障。 我国目前生态环境保护的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以及一些专门的资源法,其对生态保护的目的、任务、指导思想等作出了具体的规定,但其只有一些广泛的规定,并没有具体的措施。近年来,国家环保总局下发了一系列生态环境保护

的指导性文件和单性法规。但由于现行的资源法主要是针对自然环境中某一特定的要素制定的,缺乏环境保护综合管理的基本制度和措施。没有一部完善的、统一的生态环保法规。由于无法可依,环保部门在对生态环境保护监督检查中发现的一些生态破坏事件不能得到及时和应有的处罚。 2.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认知不足,环保意识差。 环境问题的出现,归根结底还是人们对生态环境的认识不足,人们在生产的过程中只注重与经济的生长以及提升,却忽略了环境保护的问题,对于环境保护更是缺乏足够的意识。尤其是在农村地区,污染问题更为严重。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相对城市来说比较落后,为了实现经济的提升,大家开始大兴农业的发展,在农业得到发展以及提升的同时,环境却遭到了严重的破坏。部分农民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使用大量的肥料,其目的在于加速农作物的生长,但同时却对土壤环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坏。另外,人们为了增加耕地面积,开始乱砍乱伐,进而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很严重的破坏作用,严重影响生态平衡。另外,一些废弃肥料以及废弃材料的流失严重污染了水资源,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 3.执法力度不够。 执法力度不够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管理体制不顺,导致环保部门的监管作用无法发挥,主要是生态环境涉及到水利、农业、土地等多个方面,加上环保部门协调机制和管理模式规定不完善,互相争取“五权”现象严重,分管部门自我感觉处于配角地位,工作积极性

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提高行政执法效能

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提高行政执法效能 行政执法队伍执法素质的高低和执法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执法效果,因此打造专业型、服务型、高效型的行政执法队伍,从而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提高行政执法效能,也就成了顺利开展依法行政工作的重要环节。 一、目前行政执法现状 近年来,通过对行政执法队伍进行密集培训、执法监督等一系列措施的施行,在很大程度上强化了执法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公正执法、文明执法已经占据了主导地位,为促进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是个别领域、个别人员还存在着某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服务意识有待增强。执法队伍中还存在着有些执法人员滥用职权、有法不依、执法不严不公等现象,甚至还发生执法犯法,野蛮执法,假公济私,吃拿卡要,刁难群众,工作方法简单,作风粗暴,纪律松散,“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的丑恶现象,广大人民群众对此反映十会强烈。 2、业务知识有待充实。不想学、不愿学、不去学的思想状态还存在于某些执法人员的意识中。平日懒惰散漫,无拘无束,以享乐主义为宗旨,终日无所事事,沉浸于玩乐、应酬氛围之中。工作职责与知识储备相距甚远,知识的缺乏致使执法人员在遇到新问题、新情况时无从下手,不知如何处理,只能临时抱佛脚,到了紧要时刻,才想起去翻书、去请教,严重影响工作效率和办事速度,同时在群众造成了

不良影响。 3、法律意识有待提高。个别执法人员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贫乏,私欲膨胀,利欲熏心,将手的执法权力作为给自己谋利的工具,有时为了自已的蝇头小利,不惜违规执法、暗箱操作,臵法律、法规于不顾。殊不知,自己在获得了利益的同时,已经触及法律,一旦东窗事发才追悔不及。 二、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提高行政执法效能 尽管以上问题仅是个别现象,但是我们还是应该予以必要的重视,积极探索新机制、新方法,多管齐下、多措并举,及时制止该类恶劣现象的发生,更应该将关口前移,加强执法队伍的建设,提高执法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行政执法效能。为此,应采取以下几种措施: 1、学习培训制度化。学习培训是提高行政执法队伍素质的直接途径。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方法、多种途径有针对性地、有组织地对行政执法人员定期进行培训,通过集中学习和交流,可以相互促进和提高。各级政府的法制机构要制定具体切实可行的培训方案,将培训考核、持证上岗工作落实到位。将执法人员培训工作纳入正常化轨道,系统培训执法人员所必备的业务知识,有计划有步骤的轮训执法人员,使更多的人员有接受正规培训的机会。通过全员、全面系统的培训,分层次、有重点地培训和有针对性地业务培训,使执法人员对的法律、法规、规章有了比较全面系统的了解和掌握,增强法律意识、程序意识和依法执法意识,开阔视野, 逐步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和执法水平。 2、政务公开长效化。政务公开有助于使群众全面了解执法单位的

当前中国生态发展战略之环境保护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论文 论文题目:当前中国生态发展战略之环境保护 班级: 学号: 姓名: 课题来源:自主选题 老师: 完成时间:2013年5月20日

当前中国生态发展战略之环境保护 摘要:随着科技产业的快速发展,中国的经济呈现高速发展的态势,令世人为之瞩目。但随之而来的环境问题却让中国人感到了无比苦楚,那就是能源与环境之间的矛盾在日益加深。目前环境问题已逐渐成为全球性的问题,具有全球影响的方面有大气环境污染、海洋污染、城市环境问题等。本文从大气环境污染着手,分析其形成原因,提出相关治理措施,提醒人们对大气污染所带来的危害给予高度的重视,希望借此提高每个中国人保护环境的意识。 关键词:大气污染;生态战略;治理途径 我们每天都生活在大气的包围之中,相对于其他比较间接的环境污染类型,大气污染无疑是对我们伤害最为直接和严重的。在漫长的自然界及人类发展的过程中,人和生物逐渐适应了这个大气环境,即大气不仅不危害人和生物,而且为人和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必需的条件。人类需要呼吸新鲜空气来维持生命,每天空气都会成千上万次地有规则地通过我们的鼻腔进出我们的肺。而洁净的空气对于生命来说比任何物质都重要,人在5周内不吃饭,5天内不饮水尚能生存,而空气仅断绝5分钟就会死亡。可见空气是人类和其他一切生命有机体一刻也不可缺少的生存条件。但是随着人类生产活动的发展及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化石燃料(比如煤和石油)大量使用的结果,将许多有害物质如烟尘、SO 、NOx、CO和碳氢化合物等 2 排放到大气中,使局部地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浓度增加。某些自然因素如火山爆发等亦可使局部大气的有害物质浓度上升。当有害物质的浓度超过环境所能允许的极限并持续一定的时间时,就会使大气质量恶化,并对人们的健康、生活、工作、财物和设备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这种现象就是大气污染。引起大气污染的各种有害物质称为大气污染物。 一、大气污染的来源: 大气污染来源广泛,概括起来可分为两大类,即自然污染和人为污染。自然污染如火山爆发、森林火灾、风沙风暴等,多具有偶然性和一时性,而人为污染则是经常存在的,因此空气污染的来源主要是后者。 人为污染包括生产性污染,生活性污染、交通运输污染等,不同的来源具有不同的污染物种类及污染特点。

行政执法行为基本概念和分类

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征收.....行政执法行为基本概念和分类 行政执法,指行政主体依据法律、法规、规章,针对具体的、特定的相对人或行政事务所实施的具体行政行为。行政执法的目的,是通过执行法律、法规、规章、完成国家实行行政管理职能。行政执法的结果直接影响相对人的权利和义务。行政执法是行政机关实施的主要行政行为,是产生行政法律效果的行政行为。 一、行政许可,是指行政机关根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经依法审查,准予其从事特定活动的行为。主要包括: 1、准予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从事特定活动的许可,如投资立项、进出口管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向环境排放污染物、药品生产许可等; 2、赋予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特定权利并且具有数量限制的许可,如开发利用土地、矿产、水等自然资源,公共汽车运营线路等; 3、资格资质方面的许可,如公务员、律师、执业医师等职业关资格许可,施工企业、设计单位等的资质许可; 4、对特定物的检测、检验和检疫; 5、确定主体资格方面的许可,如企业法人登记、社会组织登记; 二、行政处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依照有关由法律、法规或者规章规定,由行政机关对违法行为给予行政制裁。行政处罚的种类包括: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行政拘留;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 三、行政强制,是指行政执法机关为实现行政目的,对管理相对人的财产、身体及自由等予以强制采取的措施。其种类主要有: 1、代执行,如违法建筑物的强制拆除、代出义务工等。 2、执行罚,最典型的如滞纳金。 3、人身强制,如强制拘留、强制传唤、强制隔离、强制检查公民身体(尤其是在预防传染病时)等。 4、财产强制,如对财产的查封、扣押、冻结,划拨银行存款,对腐烂变质食品实行的强制销毁等。 5、在其职权范围内进出生产经营场所的强制检查。如现场检查安全生产状况,发现问题要求及时处理。 6、对产品或者商品的强制检验。 7、紧急状态时,临时紧急征用交通工具或者其他财产。 8、紧急状态时,进入或处置土地、建筑物、住宅。如为了防止火灾蔓延,拆除或者破损毗邻的建筑物。 9、其他,如《游行示威法》规定的强制解散,拒不解散的,强制带离现场。 四、行政征收,指行政实施主体凭借国家强制力,依法向行政管理相对人强制、无偿征集金钱或实物的行为。其种类主要包括征税、行政事业性收费两种。

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管理体制的现状、挑战及思考

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管理体制的现状、挑战及思考 发表时间:2019-05-16T11:41:22.413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2期作者:贺家斌[导读] 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改革,涉及多个生态环境要素、多个行政管理层级、多个行政主管部门,领域广泛、关系复杂、任务繁重,受到各方关注。聊城市环境科学工程设计院摘要:整合组建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队伍,是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拟组建的五支执法队伍之一,是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的重要内容,是贯彻落实放管服改革精神和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对于加快推进生态环境领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 重要意义。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改革,涉及多个生态环境要素、多个行政管理层级、多个行政主管部门,领域广泛、关系复杂、任务繁重,受到各方关注。 关键词: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管理体制;现状;挑战;思考 引言 “十三五”是中国环境保护的关键时期,面临着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环境目标的最后机会。在此时期,中国生态环境存在以下几大风险:环境质量风险,人群健康风险,社会穗定风险,生态安全风险,区域平衡风险,国际影响风险。为了从根本上扭转忽视环保的社会主流认识,建议将“日益增加的经济发展对资源环境的压力与我国有限和脆弱的生态环境承载力之间的矛盾”也作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1生态环境行政执法体制现状按照现行法律规定,我国环境保护领域实行“块块管理”(部门间实行统管与分管)和“属地管理”(不同层级实行分级管理)相结合的体制。横向上,环境保护法第十条规定,县级以上的环境保护部门对环保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有关部门对“资源保护和污染防治等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监督管理”,同级部门间属于统管与分管的关系。纵向上,环境保护法第六条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的环境质量负责”,系统内不同层级实行分级管理。行政执法是生态环境行政管理的一部分,也属于这一体。 1.1积极推进执法体制改革 如何改革生态环境执法体制,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独立进行环境监管和行政执法;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重点在资源环境等领域推行综合执法;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实行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2018年,中央再次提出综合执法改革,这为执法体制提出了两个层次的改革路径。纵向上,实行省以下垂直管理改革。横向上,实行综合执法改革。通过垂直管理和综合执法,执法面临的问题可以在更高层面上、更大区域内协调解决,生态环境部门的协调能力得到加强。 1.2探索执法新机制新模式 为解决上述问题,生态环境部门通过强化执法力度、完善机制措施,进行了积极探索一是执法力度显著提升。二是探索异地交叉执法和区域联动执法模式。三是基层执法能力和水平明显改善。 2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改革面临的挑战 2.1(一)如何确定综合执法的范围 如何理解生态环境保护执法这一概念,是改革的基础,但目前尚缺乏规范的定义。《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明确要求“整合组建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队伍。整合环境保护和国土、农业、水利、海洋等部门相关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执法职责、队伍,统一实行生态环境保护执法”。所以,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应该包括污染防治执法和生态保护执法两个方面。目前主要问题是生态保护执法的领域范围并不具体。从各地各部门综合执法改革实践来看,模式选择与执法范围密切相关,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改革也不例外,具体采取哪种模式应在明确执法范围的基础上确定。 2.2如何划定部门间执法边界 厘清部门间执法职责,划定边界,解决多头重复执法问题。一是执法事项和执法主体分散,整合难度较大。二是生态保护与资源保护边界模糊。例如土地、矿藏、森林、草原、湿地、野生生物等领域的保护,既有生态属性、自然属性,也有资源属性、经济属性。自然资源部设有执法局,负责查处自然资源违法案件。生态环境部也设有执法局,负责查处重大生态环境保护违法案件。三是监督管理与监督执法,各方理解不一。 2.3如何完善执法法制保障体系 完善法律、标准和执法规范等基础性工作应纳入议事日程。一是立法修法急需提上议事日程。生态保护没有系统性的专门立法。二是生态保护执法缺乏量化标准。在污染防治执法方面,已有20多部法律法规,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两大类标准体系,共1000多项,量化标准非常清晰。在生态保护执法方面,相关部门在各自领域建立了标准体系。然而,生态环境涵盖领域众多,如何建立综合的标准和评价体系,如何界定哪些生态破坏行为会导致生态恶化,如何把握执法尺度,还需要大量的研究。三是综合执法面临合法性问题。这是综合执法改革面临的普遍性问题,如执法人员身份不统一等。另外,由于实行垂直管理,县级生态环境局的派出机构如何行使执法权等也是个问题。 3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改革的思考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关系到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是否落实,关系到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是否落地,对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具有基础性作用。 3.1妥善处理贯彻中央精神与结合地方实际的关系。 维护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与地方机构改革、放管服改革、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有机衔接。二是妥善处理系统改革与聚焦重点的关系。突出多头多层重复执法问题这一重点,突出执法办案定位,剥离与执法不相关的职能,加大整合力度,精简执法队伍数量。三是妥善处理锐意改革与科学论证的关系。充分论证整合执法职责和队伍的必要性、合理性、可操作性,确保改革思路清晰、方向明确。

提高行政执法效能需强化总体设计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c912818201.html, 提高行政执法效能需强化总体设计 作者:钱格祥 来源:《新丝路杂志(下旬)》2017年第10期 摘要:行政执法效能包括行政执法的能力和水平,行政相对人的满意度,政府的价值实 现等,当前影响行政执法效能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在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大背景下,提高行政执法效能再也不能“摸着石头过河了”,需要从系统论和过程论的视角强化总体设计:更新行政执法理念,改革行政执法体制,细化行政执法依据,优化行政执法程序,突出行政执法责任,提高执法人员素质,创新行政执法方式,强调行政执法评估,加强行政执法保障。 关键词:行政执法;总体设计;绩效评估 行政执法是行政主体执行法律、法规、规章的行为,是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最密切的行政管理活动,是坚持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关键环节,也是需要加强和改进的薄弱环节。效能是行政管理的生命。建立法治政府,要求政府不仅是公正的,而且是高效率的,否则,政府管理就难以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要求。当前行政执法效能不高的表现主要为:执法部门职能交叉、权责不清,互相推诿,有利就争,无利益则退,多头执法,重复执法。执法依据粗旷,模棱两可,缺少可操作性,自由裁量空间大。执法人员良莠不齐,有编制的人不去执法,一线执法人员如协警、协办、协勤等无编制,甚至无执法资格证。执法方式简单粗暴,以罚代管,缺少人性化和合理性。地方保护主义干扰执法,甚至为了利益越权执法,违法执法,有的该执法的反到不作为。一些基层执法力量薄弱,执法保障不到位,执法监督缺少长效机制。 如何解决上述行政执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高行政执法效能呢?理论上和实践中有各种对策和思路,有人推崇顶层设计,有人主张基层探索和创新,有人强调“摸着石头过河”,其实建国以来我们国家包括政府机构改革、政府职能转变在内的行政体制改革已经进行了六次,最近的一次是2013年,包括现在的“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力度之大,决心之坚,前所未有,也取得了巨大的效果。但问题在于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行政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进入到了深水区和攻坚期,不从总体上进行通盘考虑与科学设计,势必又会陷入政府机构“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和行政权力“一收就死、一放就乱”的怪圈。本文以系统论和过程论为理论分析工具,倡导大科学家钱学森提出的“总体设计”。1986年1月,钱学森说:“我们总要把社会主义建设引上严密的、科学的道路,以求有预见性。不能老是‘走一步,看一步,摸着石头过河!’”1992年9月,他又说,现在人们在总结我国40余年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后,终于悟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一定要建立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设计部。 1993年7月,他再次强调:“我们对改革要强调宏观整体思维,这是现在最缺的。” 根据系统论的观点,行政执法是一项系统工程,它离不开执法主体、执法客体、执法事项、执法保障等,根据过程论的观点,行政执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包括执法决策、执法公开、执法评估等。因此,提高行政执法效能,需对行政执法全过程进行总体设计。

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中国

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中国 [摘要]改善生态环境是建设美丽中国,同心共筑中国梦的重要任务,也是改善民生、顺应职工群众意愿的民生工程,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是提高民族素质,提升生态文明意识,推进生态文明进程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 生态环境生态文明美丽中国 我国当前的生态环境正面临着耕地面积急剧减少、土地沙漠化日趋严重、、森林资源缺乏且急剧减少、水土流失日益加重、淡水资源严重缺乏、生物多样性不断减少,大量物种面临灭绝、各种污染严重等问题。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做才能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中国呢?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 一是要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必须珍惜每一寸国土。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二是要全面促进资源节约。 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支持节能低碳产业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确保国家能源安全。加

强水源地保护和用水总量管理,建设节水型社会。加强矿产资源勘查、保护、合理开发。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 三是要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 良好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要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加快水利建设,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 四是要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积极开展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试点。加强环境监管,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 总而言之,环境保护是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阵地和根本措施。建设生态文明,环保系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必须按照生态文明的要求,努力做建设美丽中国的引领者和实践者。环境保护的方法多种多样,最重要的是要能够认识到生态于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性,从而

浅谈行政执法中存在的问题及表现

浅谈行政执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肥乡县工商局法制科行政执法是指行政机关按照法律、法规和规章赋予的权限将国家法律规范付诸于实施的活动。我们工商机关也是行政执法机关,市场监管等行政执法活动是我们的主要职责,因此在行政执法活动中也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尤其是基层工商机关在行政执法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更为突出。 一、目前基层工商行政执法能力中存在的问题 1、部分基层执法人员执法能力不强。一是有法不依。在日常执法中,一些干部不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办事,使执法工作混乱,动摇了执法根基。具体表现为:有少数执法人员以言代法、人情执法;有的甚至以权谋私、徇私枉法;有的习惯于以个人意志、行政手段解决处理问题,不遵循法规法则。二是执法不严。它主要体现为:在运用法律法规的尺度上表现出很大伸缩性,有的甚至脱离了法规规定的限度和原则。如自由裁量权的不合理使用、避重就轻使严重违法行为与所受到的制裁不对称、越权办案等;在执法程序和行为上表现出随意性,不能完全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责和使命,执法行为不规范,重实体轻程序,案件取证调查不充分,案件定性不准确,随意执法问题突出;缺乏强制执法手段和措施,

对违法者的打击力度不够。三是违法不究。表现为:一些违法案件阻力重重,难以研究,最后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一些交叉管理领域的严重违法行为由于缺乏制裁的法律依据,而不能追究当事人违法责任。 2、基层部门行政执法能力结构不合理、各项能力要素参差不齐。综观目前的行政执法现状,从横向上看,基层工商机关行政执法能力结构较为单一,主要集中于业务行政管理能力方面,而与行政执法直接相关的其他能力相对薄弱或根本不存在。从纵向上看,各能力要素较以往已有相当大的改变,但与实际的工作需求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例如,当前许多专项整治、联合执法都需要相关部门的支持与合作才能顺利有效地开展,一旦关系协调不好,执法工作将难有进展。而工商部门在联合执法中协调工作还有待于进一步改进,一些集中整治行动成效未完全尽人意。又如,在一些职责不清的交叉管理领域中,工商部门找不准自己的准确定位,又苦于无法与有关部门沟通协调,相关的行政管理工作无法有序开展。 3、行政相对人接受行政执法的能力令人堪忧。在日常的行政执法中,为数不少的行政相对人对执法工作不配合,调查取证难开展;对执法程序不清楚,听证复议不出席;对执法强制手段不理解,干扰扣押、没收强制措施的实施。并

优化机关服务提升行政效能工作汇报

近年来,我们认真落实区委关于优化发展环境,加强效能建设,塑创服务品牌活动的相关要求,紧密结合系统实际,采取扎实过硬措施,践行服务承诺,优化机关服务,提高服务效能,赢得了社会的满意,省市媒体先后报道了我们的特色做法,去年局机关还获得了“区五星级服务单位”的光荣称号。 一、强化学习,提高素质,优化机关服务机关人员素质 的高低,直接关系的服务形象与质量。我们把加强学习作为第一抓手,大力开展学习型机关创建,努力帮助大家增强“四个能力”,即明辨是非能力,依法行政的能力,履行职责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大家以公仆之心对待群众,以党员干部之责联系群众,以亲人朋友之情帮助群众,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以优质高效的服务,全力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赢得人民群众对教育工作更多的理解、信任与支持。一是建立学习制度。年初制定专门的学习计划,每月印发学习参考篇目,明确思考讨论议题,正常开展学习督查,年终认真总结评比,保障了学习的制度性、过程的连续性。二是丰富学习载体。通过组织知识竞赛、演讲比赛、读书月、参观学习等活动,在机关上下形成比学习、比干劲、比奉献的良好氛围,带动了整个系统的学风建设。三是组织技能考查。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加强机关理论学习与业务学习的有机融合,做到学以致用。每年组织一次机关工作人员基本技能考查,并进行表彰,促进机关人员学习提高,提升服务。 二、建章立制,强化督查,提高服务效能 效能建设是加强机关建设的关键,是推动事业大进步、大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因此,我们始终坚持把效能建设摆上重要位置,坚持不懈地在提升效能上动脑筋、想办法、下功夫。一是完善整套制度。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今年,我们对机关整套的管理制度进行了重新修订与完善,制作了机关中层以上干部去向牌,进一步规范机关人员基本工作要求、行政事项审批流程,形成了用制度管人,靠制度管事的工作格局。二是创新服务方式。近年来,我们创新服务的方式方法,先后推出导办服务、预约服务、驻点督导、片区巡视,机关学校联系点、督学责任区等一系列创新的服务举措,倡扬了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知民情,察民意,解民忧,出实招,办实事,重实际,求实效得服务风尚。三是强化督查问责。今年,我们围绕教育现代化区创建和品牌创树等工作重点,强化行政服务效能的督查,在机关专门成立效能办公室,经常性地开展明查暗访活动,发现不足,及时指出,限期整改、跟踪回访。强有力的督查,实现了审核事项随到随办、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的目标,杜绝了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现象。 三、突出热点,解决问题,追求社会满意 目前,教育均衡、学校收费、政风行风等问题是社会普遍关心关注热点,也是我们教育工作的重头戏。我们始终围绕这些热点难点问题,攻坚克难,强势推进,赢得了社会的满意。一是大力实施学校标准化、信息化和园林化建设工程,办好每一所学校;推行教师“团队式”交流支教工作,加强教师专业发展,发展好每位教师;推进课堂改革,全面提升教学质量,举办学校特色建设巡礼周和中小学开放周,培养好每一名学生。二是全面推行教育收费公示制,规范学校服务性、代办性收费项目的管理,认真落实好各级助学金发放的惠民政策,努力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实现了教育收费规范合理零举报。三是强化师德行风建设,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组织人民满意基层服务单位创建申报,严厉查处各类有偿家教等违纪违规举报,提升了政风行风建设水平。 经过不懈的努力,机关上下“人人重效能、处处抓效能、时时创效能”的良好工作局面已经形成。今后,我们将继续按照区委要求,抓实、抓细、抓好创树活动的各项工作,为打造高效、低耗,和谐、进步的盐都教育,服务全区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创新服务理念 提升服务效能.

创新服务理念提升服务效能 助推经贸企业转型发展 陆兴荣 一、恪守服务主题 专家早已认定,市场经济的主体是企业,而各级政府组织的重要责任就是服务,即如何引导与服务企业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发展自身,即为企业正常的运行排忧解难,保驾护航,规范企业市场秩序,搭建良好的经济发展平台,创造良好的社会发展环境与氛围,助推企业转型升级,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长期以来,受行政经济传统思维习惯的影响,各级政府职能部门习惯于行政垂直式领导,习惯于文件、会议式贯彻落实,面对完全市场经济下的企业发展,面对改革开放全球化下的企业经营,政府职能部门服务什么?如何服务?必须从理念上、方式、内容上,全方位实施创新,方能转换自己的服务角色,履行新形势下政府职能部门应承担的服务责任,切实助推企业转型发展。 二、创新服务思路 作为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必须确认企业是市场经济独立的主体地位,必须确认政府职能部门是服务企业、发展社会经济的责任主体,使我们的政府职能服务既不是传统垂直行政式服务,也不是在办公室等靠被动式服务,更不是我们自己主观式服务,而

应是积极探索引导式服务、需求式服务、平台式服务、激励式服务、规范式服务和透明式服务。在今后的经济发展中,创新服务方式、创新服务内容、提升服务效能将是各级组织长期需要研究和探索的课题。 三、创新服务模式 1、引导式服务。我们的经贸企业往往重视的是产品市场,微观研究的多,宏观研究的少,尤其对国家产业政策、区域产业振兴规划、发展导向知之甚少。为此,我们各级部门对涉及企业经营发展的国内外综合形势、市场、政策、规划要做广泛宣传,引导企业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按照产业规划发展导向,主动进行产品技术结构调整;主动实施对外产权、技术、产品、市场合作,主动实施自我转型升级工作,提升自我市场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力。 2、需求式服务。在全球化竞争的态势下,企业经营发展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困难,企业更渴望需要政府各级组织的帮助。为此当下我们的职能部门服务的重点更应放到企业经营发展的需求点上,对涉及企业经营发展的原料基地建设、科技合作、融资渠道、人才引进、人力资源供给、生产要素平衡等制约性问题进行深入挖掘研究,寻求企业发展的瓶颈,围绕企业发展需求点,主动切入服务,帮助牵线搭桥,助推企业突破性发展。 3、平台式服务。政府职能服务具体化要研究,更重要的是规划建设公共服务平台,整合社会资源,提升服务效率。例如:通

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大练兵活动方案

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大练兵活动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生态文明思想,推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队伍建设,提高依法执法、规范执法、精准执法能力,打造X生态环境保护执法铁军,切实发挥污染防治攻坚战排头兵、先锋队作用,按照X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大练兵活动的部署要求,结合我省实际,研究制定本方案。 一、练兵目的。(一)指导思想。以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以提升执法技能、促进队伍建设为目的,营造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打造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X生态环境保护执法铁军。 (二)基本原则。坚持党建统领。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生态文明思想为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法为民”理念,加快打造生态环境保护执法铁军。 坚持统筹兼顾。统筹软件与硬件能力建设,既加强人员素质和机构制度建设,也完善执法车辆、执法装备等硬件建设;统筹个人与团队能力建设,既重点培养一批善于钻研、能力突出的执法尖兵,也全面打造一支作风优良、本领过硬的铁军队伍;统筹竞争与合作的关系,既通过竞争比武提供动力、激发潜能,也通过

团结合作相互促进、共同进步。 坚持问题导向。坚持日常执法与疫情防控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战实操相结合、提升能力与加强保障相结合,着力解决执法工作中存在的不会查、不愿查、不敢查问题,着力解决群众身边的突出环境问题,着力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凝心聚力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 二、练兵内容。(一)练兵范围。全年练兵。大练兵活动时间持续到X年底,各级生态环境部门要将大练兵活动贯穿于全年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工作中,按照方案确定的时间节点抓好落实,确保大练兵部署按时保质落到实处。 全过程练兵。大练兵活动结合日常工作、专项工作及X疫情期间监督执法正面清单落实工作开展,通过规范开展现场监督检查、案件处理处罚、案件移交移送等工作,加强执法能力建设;通过规范执法行为、落实“双随机、一公开”制度、实施举报奖励、强化企业守法服务等工作,持续优化执法方式;通过加强执法信息化、非现场监管执法、执法稽查等工作,全面提升执法效能。 全员练兵。大练兵参与对象覆盖各级生态环境部门全体执法人员,特别是各地执法机构领导班子成员要带头参加大练兵活动,积极发挥表率作用。鼓励新入职人员、新转隶人员参与大练兵活动。在综合执法改革中实行跨领域跨部门综合行政执法的地区,也应将综合行政执法队伍中负责生态环境执法相关工作的部门及人员纳入大练兵范围。

加强巡查提升执法监察效能

西乡局强化执法巡查提升执法效能 一、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依法用地意识。一是充分利用下基层和土地执法监察动态巡查等机会,进一步加大了对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当前土地管理的形势、土地卫片执法检查常态化工作相关要求的宣传力度,从而进一步提高了镇、村一级的依法管理、依法用地理念,形成共识,为国土资源管理工作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二是结合“地球日”、“土地日”等宣传活动的有利时机,通过在各镇设立咨询站,组织宣传车辆,悬挂过街横幅等形式,扎实开展了国土资源法律法规宣传活动,强化了舆论宣传效果,扩大了社会影响,今年上半年共发放国土资源管理宣传资料1300余份,接待群众咨询850余人次, 二、加强执法巡查力度,及时制止违法行为。一是继续推行“政府主导、国土牵头、部门联动、合力执法”的国土资源执法监察机制,和公安局、住建局、安监局、各乡镇等相关单位密切合作、共同行动,强化了各领域用地行为的监管,确保各个角落有人盯、有人管。二是坚持“早发现、早制止、早报告、早处理”的“四早”动态巡查机制,保持从严从重打击土地违法的高压态势,及时遏制违法用地苗头。局执法队、各国土资源所定期对所辖区域进行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拉网式排查、巡查,发现违发行为及时制止、处理。三是充分发挥全县国土资源执法监察信息员的作用,通过电话联系、短信互动等方式,及时了解各片区的违法用地信息,并及时调查处理到位。 通过进一步加强执法巡查工作力度,全县国土资源执法 1

监察工作效能得到进一步提升,切实实现了土地违法行为的早发现、早制止,做到了发现一宗、查处一宗,举报一宗、处理一宗,起到查处一案、震慑一片、教育一方的作用。今年上半年,共开展土地矿产动态巡查71次;依法查处国土资源违法违规案件48件(其中土地案件34件,矿产违法案件14件);关闭矿山企业7家;及时制止破坏环境采矿行为2起;移送公安机关3件,申请法院强制执行12件,督促拆除1件(面积11.4亩),提出处分建议22份,处理相关责任人16人。(张祥平) 2014年7月29日 2

中国生态环境保护现状总结报告

中国生态环境保护现状总结报告 新中国建国60周年以来,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取得进展,污染物排放总量逐步得到控制。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环境质量问题日渐突出。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环境保护事业,环境污染治理力度逐步加大,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得到基本控制,局部地区的环境质量有所改善。上世纪80年代初期,全国环保治理投资每年为25-30亿元,约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0.5%;2007年,全国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达3388亿元,约为1981年的135倍,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32%。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稳步增长。2008年,全国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801亿元,是1981年的334倍。年末城市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达8106万立方米,是2000年的3.8倍;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70.2%,比2000年提高35.9个百分点;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3.3%,提高9.6个百分点。2008年,全国化学需氧量排放量1321万吨,二氧化硫排放量2321万吨,分别比2005年下降6.61%和8.95%,实现了两项污染物排放总量双下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国的环境保护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迅速。经过不懈努力,环境法制建设进一步完善,环境污染治理力度逐步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得到加强,污染治理投入稳步增加,全国环境质量严重恶化的趋势基本得到了控制,环境保护事业快速发展。 一、环境保护事业积极稳步发展 我国的环境保护事业在上世纪50、60年代开始孕育,70年代,我国的环保事业在艰难中起步,开始走上正确的发展道路。1972年6月,我国政府代表团参加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会议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环境保护开始摆上国家议事日程。

如何提高生态环境保护

如何提高生态环境保护 生态环境保护作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政府的重视,我国也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为生态保护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政治保障,为生态保护参与综合决策创造了条件,促进了我国生态环境执法革新的步伐。 一、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执法现状,近几年来,我国各级生态环境执法部门在生态环境保护监管与执法方面的工作得到加强,加大了生态环境违法案件的行政执法力度和经济处罚力度,有效地遏制了环境持续恶化的基本态势。在生态环境保护监管方面,各级生态环境执法部门积极参与国家的综合决策,加强生态保护监管,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全国自然生态恢复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生态功能区划工作逐步推进;自然保护区的建设管理取得新进展。“十五“期间,国家环保总局在全国107个地区开展了生态环境监察试点工作,印发了《关于加强资源开发生态环境保护与监管工作的意见》,加大了对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源地、农村、非污染性建设项目及淡水与海洋资源、矿产资源、林草资源、旅游资源、滩涂与湿地等重点资源开发和外来物种引进、转基因生物应用的生态监管与执法检查力度,强化对流域开发和跨区域基础设施建设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2004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专项执法检查与自然保护区专项执法检查行动。在生态环境违法行为的惩处方面,联合执法行动有力地推动了执法工作。2001和2002年连续两年开展了“严查环境违法行为遏制污染反弹”专项行动。2003年,国家环保总局、发改委、监察部、国家工商总局、司法部、国家安监局六部门联合开展了“清理整顿不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行动”,查处了一批大案要案,解决了一批突出环境问题,震慑了环境违法行为,促进了地区性产业结构调整和局部地区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总体来说,近几年来,我国在生态环境执法方面的工作不断得到加强。国家已建立起国家、省、地、县四级环境执法体系,拥有环境监察机构3063个,环境监察人员4.5万人。通过标准化建设,环境执法能力和水平正在不断提高。 二、当前生态环境执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虽然各级生态环境执法部门生态环境保护监管与执法工作得到加强,加大了生态环境违法案件的行政执法力度

创新办案理念 提升执法效能

创新办案理念提升执法效能 纽约市工商局 今年以来,我们纽约市工商局坚持“两个第一”,落实“五个更加”,深入实施“三项行动”,以机构改革和实施新“三定”为契机,立足工商职能,优化办案机制,形成办案合力,努力实现执法办案的新突破。截止目前,我局查处各类案件1365件,执法办案收入148.9万元,占年度办案目标的71.26%。 一、落实“三个结合”,立足监管强办案 一是办案与日常巡查相结合。我局按照新的“三定”方案,着力加强基层监管执法人员配备,基层工商所内设“一室一队一站”,其中市场监管执法队的人数不少于全所人员的70%,实行执法办案与日常巡查一体化的日常工作运行模式。通过签订责任书,明确监管执法人员的辖区管理责任,使日常巡查成为市场监管的主要手段和案件线索的主要来源。目前,我局查处的一般案件,85%以上的案件线索通过市场巡查获得;查处的简易案件,全部在市场巡查中发现、办结。 二是办案与企业年检、个体户验照相结合。上半年是工商部门对市场主体集中开展年检验照工作的法定时间。我局结合年检验照工作,一方面通过完善市场主体信用分类监

管,明确市场主体年度检验和监管执法的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对象,另一方面通过对涉及前置许可、企业出资等行为的重点审查,加大对无照经营行为、违反登记行为、“两虚一逃”行为等案件的查办力度。截止5月底,我局注册分局通过年检验照,办理各类案件32件,罚没金额 11.8万元。 三是办案与专项整治相结合。围绕民生保障、名优保护、公平促进三大主题和食品、农资、建材等重要商品,通过积极推进打假保春耕、食品安全整治和“两打”行动等专项整治,把办案工作推向深入。强化商品质量监测手段,为办案提供技术支撑,制定食品、商品质量监测工作方案,按照每周不少于一次、每次不少于3个品种的要求,坚持食品快速检测制度,并按照上级统一部署,对流通环节重点商品抽样检测集中查处一批大案,凸显整治效果。今年元至5月,我局共开展食品快速检测920个批次,实施农资、食品、建材等重要商品质量抽样检测151个批次,查处销售不合格商品案件74件,其中万元以上案件3件。同时,狠抓申投诉案件转办,我局元至5月份受理消费申投诉215件,从中转化案件95件,罚没金额21.43万元。 二、完善“三个机制”,给力基层促办案 一是建立办案激励机制。实行大案奖励,对查办万元以上案件的主办人,直接给予罚没款5%的办案奖励。实行新案激励,对查办新领域案件的单位,给予年终考评单项奖励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