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史 各朝代发展新特点

合集下载

中国历史上的美术和雕塑艺术

中国历史上的美术和雕塑艺术

工艺美术
陶瓷:中国 陶瓷历史悠 久,种类繁 多,如青花 瓷、景德镇
瓷器等
漆器:中国 漆器历史悠 久,工艺精 湛,如北京 漆器、扬州
漆器等
玉器:中国 玉器历史悠 久,种类繁 多,如和田 玉、翡翠等
刺绣:中国 剪纸:中国
刺绣历史悠 剪纸历史悠
久,工艺精 久,种类繁
湛,如苏绣、 多,如窗花、
湘绣等
喜字等
对现代艺术的借鉴与启示
传统与现代的融 合:中国美术和 雕塑艺术在现代 艺术中起到了重 要的借鉴作用, 如中国传统水墨 画对现代抽象艺
术的影响。
创新与传承:中 国美术和雕塑艺 术在现代艺术中 展现了创新与传 承的平衡,如中 国传统雕塑艺术 对现代雕塑艺术
的影响。
审美与文化:中 国美术和雕塑艺 术在现代艺术中 体现了审美与文 化的结合,如中 国传统山水画对 现代风景画的影
02
中国美术和雕塑艺术的发展历程
章节副标题
起源和早期发展
原始社会:彩陶、 玉器、石器等
夏商周时期:青 铜器、玉器、石
器等
春秋战国时期: 青铜器、玉器、
石器等
秦汉时期:青铜 器、玉器、石器

魏晋南北朝时期: 佛教艺术、石窟
艺术等
隋唐时期:佛教 艺术、石窟艺术

宋元时期:山水 画、花鸟画等
明清时期:山水 画、花鸟画等
04
中国美术和雕塑艺术的特点与风格
章节副标题
写意与工笔的结合
写意:注重意境,追求神韵,强调笔墨的运用和情感的表达 工笔:注重细节,追求形似,强调线条的精细和色彩的丰富 结合:写意与工笔的结合,既注重意境,又注重细节,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特点:写意与工笔的结合,体现了中国美术和雕塑艺术的独特魅力和审美价值

中国美术简史央美版

中国美术简史央美版

中国美术简史央美版摘要:一、中国美术简史央美版概述二、中国美术的起源和发展1.新石器时代2.商周时期3.春秋战国时期4.秦汉时期5.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6.隋唐时期7.五代十国时期8.宋朝9.元朝10.明朝11.清朝12.近现代三、中国美术的主要成就和特点1.绘画艺术2.雕塑艺术3.建筑艺术4.工艺美术5.书法艺术四、中国美术与世界艺术的交流与影响正文:中国美术简史央美版是对中国美术发展历程的全面梳理和总结。

中国美术源远流长,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从新石器时代开始,中国的美术就已经初具规模,经过数千年的演变和发展,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情趣。

在商周时期,美术作品主要以青铜器为主,展现了当时精湛的铸造技艺。

春秋战国时期,绘画和雕塑艺术逐渐兴盛,出现了许多著名的艺术作品和艺术家。

秦汉时期,美术作品更加注重形式美和实用性,建筑艺术和工艺美术也得到了迅速发展。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绘画艺术进一步成熟,出现了许多传世之作。

隋唐时期,中国美术达到了一个高峰。

绘画、雕塑、建筑、工艺和书法等艺术门类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代十国时期,美术作品更加注重个性表现和情感传达。

宋朝时期,文人画成为主流,强调意境和情感。

元朝,民族融合促进了艺术的发展,出现了许多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作品。

明朝时期,美术作品更加注重现实主义和个性化表现。

清朝,中西文化交流日益密切,中国美术受到了西方艺术的影响,出现了一些新的艺术形式。

近现代,中国美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走向世界。

中国美术在历史长河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成就和特点。

绘画艺术注重线条、色彩和构图的美感,强调写意传神。

雕塑艺术以人物为主,注重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建筑艺术注重和谐统一,体现了中国古代的宇宙观。

工艺美术以精湛的技艺和繁复的图案著称。

书法艺术则以汉字为基础,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中国美术与世界艺术的交流和影响是相互的。

从古代丝绸之路开始,中国美术就不断向外传播,影响了世界艺术的进程。

中方绘画发展历程简述

中方绘画发展历程简述

中方绘画发展历程简述
中国绘画的发展具有悠久的历史,漫长的时间使其逐步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从古代到现代,可以将中国绘画发展的历程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古代绘画:古代中国绘画可以追溯到距今几千年的新石器时代,最早出现的是以笔刷为主要工具的岩画和彩陶绘画。

随着社会发展,绘画逐渐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表现形式,大量的书画作品开始出现。

古代绘画主题以神话传说、宗教信仰、历史事件为主,风格以写实和装饰性为特点。

中古绘画:中古时期的绘画在艺术风格上受到佛教的影响,艺术家们开始注重意境和神韵的表达。

著名的山水画和仕女画在这一时期达到了巅峰,以唐代的王维和宋代的贺知章为代表的文人画也开始兴盛。

近现代绘画:近现代时期,中国绘画迎来了新的变革。

西方绘画的影响开始进入中国,大量的现实主义作品出现,绘画材料、技法和题材也开始多样化。

折子戏、深圳画等新的绘画流派相继涌现,中国画的表现形式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发展。

当代绘画:进入21世纪,中国绘画实现了艺术表现形式的多
元化和全球化。

绘画作品呈现出更多的个人风格和艺术实验,同时也加强了与其他艺术形式的交叉与融合。

数字绘画和立体绘画等新兴媒介的应用使中国绘画形式更加多样化和前卫。

总的来说,中国绘画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在不同的历史阶
段都呈现出独特的特点和风格。

从传统的古代绘画到当代多元化的表现形式,中国绘画在世界艺术舞台上拥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中国美术史发展脉络

中国美术史发展脉络

中国美术史发展脉络
新时期时期的美术
岩画,彩绘陶器
先秦时期的美术
青铜器,玉器装饰纹样
漆器
壁画,帛画
特点:商,西周时期典雅,春秋以后进入封建社会生活化,生动有活力商代的绘画遗迹作品稀少有如下原因,木质漆器以黑红色调为主,
布帛绘画
庙堂壁画
今天出土可见漆器白陶青铜器同时摆放形成对比
先秦时期王权活动促进了绘画美术的发展,厚葬的风气,
包括宫殿壁画,帛画与墓葬墓室壁画及画像石画像砖
帛画直接用没骨法-直接勾勒
洛阳卜千秋墓,烧沟61号墓,金谷源墓,山西平陆墓,安平壁画墓,
汉代帛画是没骨与勾勒相结合的方法
河北电视台,少儿科技,百家探奇。

唐宋元明清五朝美术形态比较

唐宋元明清五朝美术形态比较

唐宋元明清五朝美术形态比较中国五朝时期是中国美术史上最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时期之一。

唐宋元明清五朝是中国艺术发展的五个阶段,这五个时期各自都拥有独特的艺术形态和风格。

本文将比较这五朝的美术形态差异和变化。

唐朝美术形态唐朝是中国艺术发展的重要时期之一,其美术形态也是中国美术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

唐代的画家们在绘画中掌握了充分的造型技巧,呈现了优美和谐的画面。

唐代的绘画风格非常娴熟,强调笔墨的精髓,并且显示了古代绘画审美爱好的特点。

唐造像以石刻和铜雕为主,铜制品造型更加飘逸,线条柔美,流畅自然,更加触人心灵。

宋朝美术形态宋朝是中国美术史上一段重要的时期。

宋朝美术以细致、富有几何学特点的线条、明亮的色彩结构和强烈的人文关怀为特征。

宋代著名的绘画家、书画家,如张择端、范宽、李唐、司马光、苏轼等人,均有卓越的表现力和内在情感。

宋代的青瓷是世界上最出名的瓷器之一,采用的是薄胎、少釉、淡雅的颜色和深绿色釉料,形成深刻的艺术气质。

元朝美术形态元代的美术形态在色彩和造型上都更加鲜明,表现力更富于生动性,注重把握题材,强调表现温情、淳朴的生活。

元代的造物和意象是丰富的,其中具有叙事性和感性的内容占有很大比重。

元代书法之精美技法之端,堪称中国书法史上的高峰。

元代的青花瓷器采用了大量的蓝色涂料,更加注重画面的装饰性和固定的构图艺术。

明朝美术形态明代艺术风格表现了一种非常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明代绘画宏大、空灵、秀美,以笔墨、构图优美而著称。

它的艺术风格追随了北方实用主义的风潮。

明代民间文化的兴起对艺术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同时也发展了不少民间艺术形式,如剪纸、年画等。

明代瓷器采用了多种釉料,如青花、嘉靖五彩、绿釉等,达到新高度。

清朝美术形态清代艺术形态是继明代之后的一个时期,与宋元明相比,清代的艺术形态更加天然、朴素,表现了一种朴实、恬静、穆然、含蓄的艺术气质。

清代的绘画风格又一次变得宏大、流畅,造型更大胆而具有冲击力。

清代的陶瓷器相对其他时代而言,它的瓷器的形状朴实而不凡,釉色清雅而幽深,也具备高度的装饰性。

中国美术的发展脉络以及重要的艺术家及其作品

中国美术的发展脉络以及重要的艺术家及其作品

一、我国美术的发展脉络我国美术源远流长,历史悠久,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从古至今,我国美术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特色。

我国美术的发展脉络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古代我国美术古代我国美术起源于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和彩绘器皿,经过商、周、秦、汉等朝代的发展,逐渐形成了印章、书法、绘画等艺术形式。

著名的艺术作品有甘肃武周永年县出土的彩绘陶器、陕西秦始皇陵出土的兵马俑等。

2.唐宋时期的我国美术唐宋时期是我国美术发展的鼎盛时期,绘画艺术、书法艺术、雕塑艺术等均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著名的艺术家如王羲之、顾恺之、李思恭等,他们的作品至今仍被后人传颂。

3.明清时期的我国美术明清时期是我国美术的又一重要时期,此时我国面临了政治稳定和经济繁荣的局面,文化艺术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著名的画家有文征明、唐寅、仇英等,他们的作品为后人所推崇。

4.现代我国美术近现代以来,我国美术在不断吸收西方绘画艺术的也摒弃了传统的束缚,探索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艺术发展之路。

著名的画家如齐白石、张大千、徐悲鸿等,他们的作品影响深远,为我国美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重要的艺术家及其作品我国美术史上涌现出了众多杰出的艺术家,他们的作品不仅在当时有着重要的艺术地位,至今仍然被后人所推崇。

1.王羲之王羲之是我国古代著名的书法大家,其行草书法风格独特,被誉为“书圣”。

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兰亭序》尤为著名,被誉为千古第一帖,至今仍然被后人视为书法艺术的典范。

2.文征明文征明是明代著名的画家,他的花鸟画作品在我国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文征明的作品《鹊叫梅花》、《百花图》等都是我国绘画艺术的经典之作,展现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艺术功底。

3.张大千张大千是20世纪我国著名的画家,他擅长山水、人物、花鸟等各种绘画题材。

其作品《千里江山图》、《六出奇兵图》等均为后人所传颂,张大千的作品风格独特,充满了艺术感染力。

齐白石是20世纪我国最具影响力的画家之一,他的“齐白石画家”风格深受人民裙众喜爱。

中国美术的发展与变化

中国美术的发展与变化

中国美术的发展与变化中国美术历史源远流长,中国美术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保持了令人惊奇的延续性。

明朝时的作品还可以看到唐朝时的影响,一幅清朝的画作与一幅宋朝的是非常相似的,一个原因就是中国对传统的尊崇。

商、周和春秋时期商、周和春秋时期以富有想象力和装饰性的青铜器作为这一时期美术成就的标志。

中国目前已经发现最早的绘画为长沙楚墓出土的帛画《龙凤仕女图》以及战国时期的《御龙图》。

《龙凤仕女图》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公元1世纪进入中国,到8世纪,它在艺术领域已经展现了卓著的效应,尤其在大型宗教塑像方面。

魏晋南北朝,佛教艺术勃兴,敦煌石窟、云岗石窟、龙门石窟等相继开凿,大量的壁画和泥塑,在描绘宗教内容的同时,反映着现实的生活。

隋唐时期隋唐则“君子之于学,百工之于艺,自三代历汉,至唐而备矣。

”尤以绘画、雕塑成就辉煌。

就绘画而言,唐代周昉、张萱的仕女画标志着人物画的进一步完善。

山水画已摆脱了作为人物画背景的附属地位而成为一个独立的画种,隋代展子虔的设色山水《游春图》,是迄今为止世界上第一幅以风景为主题的绘画,李思训的金碧山水,王维的水墨山水,王洽的泼墨山水,已经形成了中国画山水画的北派和南派的雏形。

明代明代初期,宫廷画家师承南宋院体风格,称之为“浙派”,虽然被晚明董其昌等人贬低,但是影响范围广及日本朝鲜等地,并一直透过民间画师的传承下来,今日台湾地区庙宇壁画仍是浙派的延续。

戴进《风雨归舟图》另一方面,文人官僚以元四大家为学习对象,出现后来成为文人画传统的“吴派”,与“浙派”为明代画坛的两大主要派别。

由于晚明崇尚吴派而贬低浙派,致使吴派在中国传统绘画中成为山水画的主流,影响力一直持续到民国初年。

清代清代延续晚明以来尊崇吴派的传统,出现所谓四王,称其画风为“正统画派”。

然而民间出现一种崭新的画风,构图大胆,别开生面,以前朝遗民八大山人及石涛最为人所知。

清代中叶江南地区富裕,扬州一带出现以卖画为生计的文人画家,书画均不落俗套,奇特新颖,后来学者将其中重要的八位称之为扬州八怪。

中国美术史发展历程

中国美术史发展历程

中国美术史发展历程中国美术史作为一个悠久而丰富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古代中国。

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的美术经历了许多不同的阶段和风格的演变。

本文将以中国美术史的发展历程为主题,系统地介绍中国美术的发展脉络。

古代中国的美术起源可以追溯到距今数千年的新石器时代。

那个时期的人们开始在陶器和石器上刻画图案,这些图案通常是基于动物和自然界的形象。

这种原始的美术创作为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中国的美术进入了青铜时代。

在商代和西周时期,青铜器成为了重要的艺术形式。

青铜器的制作工艺高超,雕刻精细,常常以神话和传说中的形象为题材,展现了古代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和审美意识。

古代中国的美术进一步发展到了战国时期和秦汉时期。

这一时期的美术作品更加注重表现人物形象和日常生活场景。

其中最著名的代表作品就是出土的秦始皇兵马俑。

这些兵马俑栩栩如生地表现了古代战争场景,展现了古代中国人的艺术才华和制作工艺。

随着中国历史的演进,中国美术进入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和隋唐时期。

这一时期的中国美术主要表现为壁画和佛教艺术。

著名的壁画作品如敦煌壁画和云冈石窟等,以其精湛的绘画技巧和丰富的题材内容闻名于世。

佛教艺术的兴起也丰富了中国美术的表现形式,使之更加多样化。

宋代是中国美术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绘画艺术达到了巅峰。

宋代绘画注重表现山水、花鸟和人物,形成了“文人画”的特色。

文人画以雅致、高雅的风格而闻名,表现了文人士大夫们的审美追求和情感表达。

明清时期,中国美术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和创新。

明代的绘画艺术更加注重写实和逼真,而清代的绘画则更加强调意境和抒发情感。

这一时期的美术作品多样化,包括山水画、人物画、花鸟画等,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特色。

近现代以来,中国美术经历了西方绘画艺术的影响和介绍,中国传统艺术与西方艺术相互融合。

中国美术家开始接触西方绘画技法和观念,创作出了许多具有独特风格的作品。

同时,中国绘画也开始走向现代化,探索新的表现形式和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用文档 文案大全 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时期美术发展有什么新特点? 1、佛教传入中国,佛教艺术勃然兴起,丰富了我国民族传统艺术。 2、人物画在继承汉代绘画传统的基础上有新的发展,注重传神,以线为造型基础的方法不仅在艺术实践中贯穿始终,而且进一步提高到理论上的充分肯定。 3、山水逐渐从人物背景中分化出来,作为一种独立的画种而兴起。 4、绘画题材范围扩大,以文学作品为题材的绘画创作也趋于成熟,专业画家在历史上也开始有了较详细的记载。 5、建立了中国绘画理论体系的雏形,出现了一批中国绘画史上划时代的理论家。

为什么说魏晋南北朝绘画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面貌? 1、汉末以来的巨大变动,也引起了社会思想的变化。在思想上占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局部受到强烈冲击,独尊儒术的局面有所改变,各家思想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思想界呈现出自战国以来又一次自由活跃的局面,也是美学思潮的一个大解放。 2、这是一个大动乱、大灾难的时代,也是一个民族大融合、在文学艺术上有多方面成就的时代。中国美术在这一时期也进入了一个新时代,佛教传入中国,佛教艺术勃然兴起,丰富了我国民族传统艺术。 3、人物画在集成汉代绘画传统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绘画题材范围扩大。专业画家在画史上开始有了较详细的记载。山水画成为一种独立的画种。建立了中国绘画理论体系的雏形,出现了一批中国绘画史上划时代的理论家和绘画理论著作。 魏晋时期在审美风尚方面发生了什么变化? 宣扬儒家思想的三皇五帝、忠孝节义、祥瑞之类的体裁仍占据重要地位。世俗生活为题材的绘画在这一时期也不少。体现新思潮,反映老庄思想与清谈玄学的和佛教思想的绘画也开始出现。 试谈山水画兴起的原因。 1、审美意识的发展,绘画题材的扩大,使山水画成为画家们表现的对象。 2、江南秀丽的山水,激发了艺术家山水画创作的热情。 3、玄学的兴起,是山水画形成的最根本原因。

时代 类别 人物 特色、著作 技法 构图 用笔 设色

魏晋南北朝

人物画

顾恺之 传神写照 以形写神 顾得其神陆得其骨张得起肉 陆探微 秀骨清像 张僧繇 张家样 (佛教) 卫协 精思巧密 曹不兴 有史记载的第一位画家

著作 谢赫 《古画品录》 “六法论” 山水 宗炳 《画山水序》畅神说 王薇 《叙画》 实用文档 文案大全 隋唐 时代 类别 人物 特色、著作 技法 构图 用笔 设色

隋唐 人物画 阎立本 《步辇图》 《历代帝王图》 用笔沉着清俊,勾线细劲坚实 设色浓重妍丽

吴道子 人物塑造:“米粉厚薄,皆见骨高下而起隐”“旁见周视,盖四面可以意会如塑” 《送子天王图》 吴家样、兰叶描 画圣 创造波折起伏、错落有致的“莼菜条”式的描法,加强了物象的体积感与分量感,是人物的衣袖、飘带具有迎风起舞的架势,固有“吴带当风”之称。 以线条为主,略加渲染协助线条和色彩的相互映衬

张萱 丰颊硕体,服饰艳丽,是盛唐以后是女风俗画的典型风格。 《捣练图》 《虢国夫人游春图》 勾线细劲坚实 设色浓重妍丽 周昉 “以丰厚为体” 《簪花仕女图》 《执扇侍女图》 周家样、水月观音 “衣纹简劲,色彩柔丽”

山水 展子虔 透视关系,不仅表现了空间的一般关系,也注意到了空间的一般关系与深度。 《游春图》 山用单线勾勒 近处的树勾出树干,作上叉如鹿角的树枝 填以青绿,山脚用泥金,金碧富丽。松身不花麟,直接以赭石填染,松枝不画细针,只用石绿沉点 李思训、李昭道

王维 诗和画的有机结合,创造了诗情画意的境界 笔墨精湛,渲染见长

张璪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实用文档 文案大全 唐代美术发展新特点? 1、书法既是这个时期最普及的艺术,又是这个时期最成熟的艺术之一; 2、建筑方面,就大都市来说,“棋布栉比,街衢绳直”; 3、唐代工艺,特别是唐代塑像,驰誉世界; 4、唐代雕塑,佛教造像不仅比以往更加兴旺,而且其美学风范标志着中国的佛教艺术已走完外来艺术民族化,宗教艺术世俗化的过程,显示出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 5、唐代绘画“灿烂而求备”,有以下特点: 1)人物画和释道壁画继先代之长而加以发扬; 2)山水画在晋以来的基础上继续发展; 3)花鸟画脱颖而出,继山水画之后以独特的姿态登上画坛,开花鸟兴旺之先河;4)石窟陵墓壁画到初唐、盛唐无论实在内容和形式上呈现了崭新气象,蔚为画苑奇观;5)唐代的绘画实践显示了唐代美学的实绩。 花鸟画-花鸟画兴起于唐的原因是什么? 1、同“比德”说有关; 2、汉以前的艺术重“成教化、助人伦”的功利作用; 3、隋唐时期由于经济的发展,统治阶级和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都有多方面的要求,花鸟形象作为画的体裁形式便出现了; 4、这与当时的宫殿、屋宇、陵墓及寺观壁画的装饰需要有关。 简述唐代花鸟发展的基本情况? 1、表现技法上多为工笔重彩,勾线精细,设色浓妍,在造型上严谨写实,重形与神的刻画。 2、布局多取个体形象,即所谓“折枝花”的形式,总的给人以精细、巧丽的美感。 实用文档

文案大全 五代 时代 类别 人物 特色、著作 技法 构图 用笔 设色

五代 人物画 周文矩 《宫中图卷》 《重屏会棋图》 顾闳中 《韩熙载夜宴图》

山水画 北方 荆浩 《匡庐图》 太行山雄壮的景色 场面浩大、气势雄伟 空间感很强 用细碎多变的皴笔,表现了山石的复杂结构、坚实的质感和厚重的体积感。 中心全景式布局,即主峰为中心,用云秀烟霞段白,衬托出中前景的全局安排。

关仝 《关山行旅图》 《山溪待渡图》 巍峨、雄奇、深远见长 皴擦加以墨染期间气韵深厚。所画树木“有枝无干”,给人以“乱而整,简而有趣”的感觉

南方 董源 苍润、清淡、优雅、天真,表现出风雨晦暝,四时朝暮的变化 《潇湘图》 《夏山图》 水墨着色并用,用“点子皴”或“披麻皴”,笔墨繁复而含蓄,给人以气候润泽,草木繁茂的感觉。 巨然 清岚淡漠,烟云流动 具有北方山水画派特色,主峰耸立正中,山峦重叠峭拔,瀑布高悬,水流湍急 南方画派特征,山石皴法用“长披麻”,浓淡交错,点线并置,使画面形成内在节奏韵律。 花鸟画 徐熙 首创“没骨法” 徐熙野逸黄家富贵 黄筌 线条为主,色彩为辅 实用文档 文案大全 简述宋代院画的艺术特征 1、宋代院画反映了最高统治者的审美标准。院画的创作,提倡“形似”、“格法”,对物象做尽精入微的描绘,力求表现出对象的自然形态。北宋末年,强调绘画要有严格的法度,艺术形象要生动逼真,精密不苟。 2、院画在构思上讲求含蓄巧妙,达到诗情画意相得益彰。在笔墨技巧上重视传统但又不泥守古法。 3、宋代院画注重观察生活,提倡精微描绘,追求意境表现的趋向和趣味。 4、由于院画讲求严格的法度,因而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一些画家的思想,限制了他们个性的发展和笔墨技巧的变化,有的作品趋向于刻板、繁琐或柔媚、平庸。

南宋院体山水画的共同特点是什么?有哪些代表画家和代表作? 常用两对角远近对照的方法形成对角线构图,使画面重心偏力正中,坐落在半边一角,开阔画面的空白,形成暗示空间,画面的出现是颇有选择取舍的从某个角度,某一局部,某些对象的某一部分出发的着意经营,安排位置,苦心孤诣,在对这些远为有限的对象的细节忠实描绘里,表达出较为确定的诗趣、情调、思绪感受。诗意的追求和细节真实同时并举;同时,对称走向均衡,空间更具意义,以少胜多,以虚代实,以白当黑,以一代十,以简代繁。 代表画家:李唐、刘松年、马远、夏珪

宋代山水画的两种艺术境界是什么? 整体的生活——人生——自然境界,正是中国山水画表现的审美理想。这一特色完整的表现在客观的整体的描绘自然地北宋山水画中,构成宋代山水画的第一种境界。 南宋山水画创造了第二种境界:诗意的追求和细节真实同时并举,同时对称走向均衡,空间更具意义,以少胜多,以虚代实,以白当黑,中国艺术的意境美在这里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文人画兴起的历史条件是什么? 1、中国长期封建社会的文官,都能诗文、工书法; 2、由于中国绘画合书法的主要工具相同,远古的画工,早已创造了以线造型的技法; 3、文人士大夫能著书立说,历代许多文人画家,或总结优秀画工和他们自己的创作经验,或评论了一些接触大师及其作品的艺术成就,或辑录了系统的史料,使文人画家的创作思想能得到广泛传播和对后世产生持续的影响。

中国文人画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1、强调绘画文学化,使作品的文学趣味得到进一步增强; 2、与文学趣味一致,并且具体体现这一趣味,其特色是对笔墨的突出强调和以书入画(以书入画用于赵孟頫之后); 3、与此相辅而行,画上题字作诗蔚然成风。 实用文档

文案大全 宋代 时代 类别 人物 特色、著作 技法 构图 用笔 设色

宋代 人物画 梁楷 泼墨 《泼墨仙人图》 《太白行吟图》 草草数笔而又身韵十足 水墨减笔画法,用笔刚劲老辣而方挺,简洁而又气势飞动; 泼墨大写意画法,含蓄的显示出衣纹的折叠形态。

李公麟 白描 以浓淡、刚柔、粗细、虚实、轻重的线性作为造型媒介,以达到明洁、轻快、朴实、精美的格调。 它用线基敛而放,故生而熟。含蓄而刚劲。 苏轼 武宗元 《朝元仙仗图》

山水画 水墨山水 李成 “古今第一” 寒林平远 《晴峦萧寺图》 《晴峦萧寺图》为远中近三段构图

范宽 《溪山行旅图》“得山之骨,与山传神” 用笔用墨之法近似江南画风 构图严谨完整,气势逼人。

郭熙 著作《林泉高致集》三远法(高、深、平)、《早春图》 米氏 小景山水 赵令穰

青绿山水 王希孟 《千里江山图》充分体现了中国画散点透视的优点,使观者超越了视点视角的限制。 运用青绿山水传统的勾勒法,严谨细微,一丝不苟。设色厚重,青绿为主。 和谐统一中又见变化,运用色彩十分成功。 赵伯驹 赵伯骕 《江山秋色图》驹 《万松金阙图》骕

南宋四大家 李唐 《万壑松风图》 大斧劈皴法 截景式构图小景取材

刘松年 《四景山水》

马远 《踏歌图》马一角

夏圭 《山水十二景》夏半边

风俗画 张择端 《清明上河图》 李蒿 《货郎图》

院体花鸟画 崔白 《双喜图》 赵佶 《芙蓉锦鸡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