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语言学纲要试题

汉语言文学语言学纲要试题
汉语言文学语言学纲要试题

系别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是否重修(是、否)

密 封 线 内 不 得 答 题

中文系12级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试题(卷)

语言学纲要 (出题人:孙国梁)

注意事项:1、本试卷满分100分,共6页,答题时间为2小时。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一、 填空题(本大题共15小空,每空1分,共15分。)

1、研究语言的结构,主要是研究 ( )、词汇 、( )三个部分。

2、任何符号,都是由能指和( )两个方面构成的。

3、语音可以从( )角度分析它的产生方式,从( )角度分析它的分的表现形式传递过程,从( )角度分析它的功能作用。

4、具有不同功能的三种最基本的语法单位是语素、( )、( )。

5、一种声音表达了几个意义,它们是同音词关系还是多义词关系,区分的标准是( )联系。

6、言外之意之所以能够被理解是因为( )起了补充说明的作用。

7、词语的搭配还要考虑社会的使用习惯,即所谓( )。词语搭配还涉及词义的各种附加色彩和( )。

8、不同级别的语法单位都可以从外部功能和( )的差异进行两种分类。

9、( )关系的意义可以分为显性意义和隐形意义两种。 10、联合国的6种工作语言是汉语、英语、法语、俄语、阿拉伯语和( )。

二、名词解释 (本大题共5小题,每题4分,共20分)

1、 语言

2、组合关系

3、语流音变

4、语法范畴

5、语义场

三、语音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根据发音特点描述,写出下列元音:

(1)、舌面前半高不园唇元音——( )。 (2)、舌面后高园唇元音——( )。

2.分析下列辅音的发音特点:

(1)、[k]:( )。 (2)、[x]:( )。 (3)、[p']:( )。

3.说明下面各组音素的区别特征:

(1)、[g]-[k]:( )。 (2)、[m]-[n]:( )。 (3)、[p]-[k]:( )。 (4)、[u]-[o]:( )。 (5)、[y]-[i]:( )。

四、句子分析题。(15分)

1、 用层次分析法分析下列句法结构。(5分)

(1)夕阳把远山照得通红。

2)热爱人民的周总理。

2、变换下列句子,使其具有句法同义关系。(5分) (1)我打破了杯子。

(2)我们找到了小王。

3、用变换方法区分下列句法多义的句子。(5分)

(1)三个学校的老师。

(2)他来班里才几天,好些同学还不认识。

五、简答题 。(24分)

1.元音和辅音有哪些区别? (6分)

系别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是否重修(是、否)

密 封 线 内 不 得 答 题

2.语流音变主要有哪些?请举例说明。(6分)

3、语言符号的系统性表现在哪些方面?(6分)

4、举例说明常见的语法范畴。(6分)

六、论述题。(16分)

1、“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8

分) 2、什么是词类?划分词类的标准主要有哪些?哪种标准最适合汉语?为什么?(8分)

语言学纲要参考答案

一、1、语音语法 2、所指 3、生理物理社会功能 4、词句子

5、看这几个意义是否有

6、语境

7、" 惯用法 " 修辞效果

8、内部结构

9、句子结构 10、西班牙语

二、1、语言: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2、组合关系:符号和系统组合起来,形成高一级结构。处于高一级结构中的各个符号,称为结构的部分。结构中各个成分的关系称为组合关系。

3、语流音变:音位在和其他音位组合的时候,由于受说话时快慢、高低、强弱的不同和邻音的影响,可能发生不同的临时性的变化,这种变化叫语流音变。

4、语法范畴:词形变化所表现的语法意义的聚合。

5、语义场:具有相同的语义特征的词义所构成的集合。

三、1.(1)、舌面前半高不园唇元音——[e]

(2)、舌面后高园唇元音——[u]

2.(1)、[k]:舌面后、不送气、浊塞音。

(2)、[x]:舌面后、清檫音。

(3)、[p']:舌尖前、送气、清塞音。

3.(1)、[g]-[k]:发音方法不同,[g]是浊塞音,[k]是清塞音。

(2)、[m]-[n]:发音部位不同,[m]是双唇鼻音,[n]是舌尖前鼻音。

(3)、[p]-[k]:发音部位不同,[p]是双重音,[k]是舌尖后音。

(4)、[u]-[o]:舌位高低不同,[u]是后高圆唇元音,是后半高圆唇元音。(5)、[y]-[i]:唇的圆展不同,[y]是圆唇元音,[i]是不圆唇元音。

四、1、(1)夕阳把远山照得通红

主语谓语

状语中心语

介宾述补

(2)热爱人民的周总理

1)热爱人民的周总理

动宾

定中

2)热爱人民的周总理

定中

动宾

2、(1)我打破了杯子。

1

2)我打破了杯子。——我没有打破杯子。

3)我打破了杯子。——我打破了杯子了么?

(2)我们找到了小王。

1

小王找到了。——小王是我们找到的。——我们找到的是小王。—2)我们找到了小王。——我们没有找到小王。

3)我们找到了小王。——我们找到了小王了?

3、(1)三个学校的老师。

——三位学校的老师

——三所学校的老师

(2)他来班里才几天,好些同学还不认识。

——他来班里才几天,好些同学还不认识他

——他来班里才几天,有好些同学他还都不认识他们

五、

1.元音和辅音有哪些区别?

元音和辅音的区别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察:

(1

(2

只有形成阻碍的部位比较紧张。比较:a—p。

(3

作用下,颤动十分明显。

(4

辅音声带不振动,是清音。

(5

清辅音的发音都非常短暂。

2.语流音变主要有哪些?请举例说明。

同而产生的语音变化。常见的语流音变有同化、异化、弱化、脱落四种。(1

系别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是否重修(是、否)

密 封 线 内 不 得 答 题 音位。如英语中表示复数的s ,在清辅音后念清音s ,如books ,在浊辅音后念z ,如dogs 。同样的音位,就是受到前面的辅音的影响而念不同的音位,就是被前面的辅音同化了。汉语tanke (坦克),其中的n 受k 影响,有 的特点,就是同化。

(2)异化:两个相同相近的音位,其中一个由于某种原因变得跟它不同。普通话中的变调是典型的异化现象。比如上声,两个上声相连,前一个上声变成阳平,如“老虎、展览、打死、纸马、管理”;而上声在其它声调前一律念半上,即21调,如“马上、理由、揽车”。“不”在去声前念阳平,在其它声调前念本音。可见在普通话中非音质音位中的调位也有变体音位,比如上声实际上有214、35、21三个变体形式。 (3)弱化:语流中,有些音位的发音变弱,不那么清晰,这种现象就是弱化。普通话的轻声就是比较典型的弱化现象。如头在“木头、念头、苦头”中变成了轻声,“爸爸、妈妈、哥哥、姐姐、妹妹、天天、玫瑰、西瓜”等词语的第二个音节往往也念轻声。

(4)脱落

弱化进一步强化,丢失了某些音位,或在快速发音的过程中省略了某些因为,这就形成脱落。例如把“我们”、“你们”说成/wom/、/nimn/,把“豆腐”说成/touf /,把“不知道”说成//,英语中把“I am ”说成“I ’m ”,把“I shall ”说成“I ’ll ”,等等,都是脱略。

3、语言符号的系统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题要点:

(1)语言是个层级体系

音位语素→词→句子,这就是语言的层级装置:几十成千→成万→无穷,这就是这个层级装置所提供的效能。语言层级装置中的低一层的单位比高一层的单位少得多,高一层的单位都是低一层单位按照一定的规则组合而成的。整个装置的奥妙就在于以少数有规则地组成多数,一级级翻番增量,这样连跳三级以后,就从几十扩大到无穷。句子虽然无穷,但是句子里所用的材料却不出几千个语素的范围。新句子无非是现成材料的新组合,而新组合又有一定的规则可循,这就使说话的人可以纵意驰骋,放手造出符合表达需要的句子来,而在听者的感觉中,新句子都似曾相识,不会发生理解的困难。

(2)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

每个符号都处在既可以和别的符号组合,又可以被别的符号替换这样两种关系当中。我们正可以从这两个不同的角度去研究语言符号的系统性。符号和符号组合起来的关系称为符号的组合关系。符号和符号的组合形成语言的结构。在链条的某一环节上能够互相替换的符号具有某种相同的作用,它们自然地聚集成群。它们彼此的关系叫做聚合关系。

不但语言符号(词、语素)处在这两种关系之中,而且构造符号的音位和意义也都处在这两种关系之中。例如北京后中和an 有组合关系的有b ,P ,m ,f ,d ,t ,n ,l ,z ,c ,s ……由于这些音能在相同的语音结构位置上出现,所以构成一个聚合——声母。在声母这个大的聚合中,还可以根据发音部位或发音方法的共同性构成小的聚合,例如汉语拼音方案的声母表,b ,P ,m ,f 就是根据相同的发音部位排列的。同样,词义的搭配,同义词的选择也反映出意义方面的组合和聚合关系。 4、举例说明常见的语法范畴。 自然语言中常见的语法范畴有

(1)性(gender ) “性”的语法范畴是属于名词类的词所具有的,印欧语系的语言大多有这种语法范畴。不过性的数量不等,如法语有阳性和阴性,俄语和德语有阳性、阴性和中性。俄语以辅音结尾的为阳性,以a 结尾的为阴性,以o 结尾的为中性。要注意的是,作为语法范畴的“性”不同于自然性别(sex )。

(2)数(number ) “数”的语法范畴一般也为名词类的词所有,表示现实中的事物的数量关系,一般包括单数和复数两种意义,有的语言还有双数、三数、四数之分,如阿拉伯语除了单复数外有双数。通常只有表示具体的可以计数的事物的名词才有数的语法范畴,像专有名词、抽象名词等就没有数的变化。

(3)格(case ) “格”属于名词和代词的语法范畴,表示这类词在句子中的作用和与其它词的语法关系。格的数量在不同的语言中也是不一样的,德语有主格、与格、所有格、宾格,俄语有主格、所有格、与格、宾格、工具格、前置格。英语的代词有主格(nominative case )、宾格(objective case )、所有格(possessive case )之分,一般名词只有通格和所有格,因为主格和宾格没有形式上的变化,主要是通过在句子中的作用和位置来确定的所有格是在词后面加¢s 表示。

(4)体(aspect ) “体”是动词特有的语法范畴,表示动作行为进行的情况、方式,可以表示动作的开始、持续、结束、完成等多种意义。英语有普通体、进行体、完成体。汉语的体的分类有不同的说法,如认为“了”表示完成体,“过”表示经历体,“着”表示进行体,重叠表示尝试体,如看看、摸摸、拍拍、捏捏等。

(5)时(tense ) “体”属于动词的语法范畴,表示动作行为发生和进行的时间,确定时间的标准是说话(写)的时刻。时的范畴一般分为现在时、过去时、将来时。英语一共有16种时态(tense ),常用的有13种。通常所说的英语时态,是把时和体结合在一起说的。

(6)人称(person )人称表示说话者本人和所说的话中的动作行为的主体之间的关系。英语动词只有be 的现在时的单数有人称的变化,如am 、is 、are ,其它动词只在现在时单数时有第三人称和其它人称的对立。现在时第三人称单数的动词变化情况是在动词后附加词尾s ,个别有变化的,变化规则同名词复数的变化规则相同,如加-es 。 (7)级(degree ) “级”表示性质或属性的程度上的差别的语法范畴,是形容词和副词所具有的意义。级一般可分为原级(positive degree )、比较级(comparative degree )、最高级(superlative degree )三种。英语的级的构成情况是:比较级加词尾er ,最高级加词尾est 。例如:warm (原级)——warmer (比较级,加er )——warmest (最高级,加est )

(8)态(voice ) “态”动词所具有的语法范畴,表示动作行为与主体的关系。通常把态分为主动态(active voice )和被动态(passive voice )两种。句子使用的态不同,动作行为的主体和客体在句子中表示的方法就不同。用主动态时,句子的主语表示动作的主体,即动作的发出者。用被动态时,句子的主语表示动作的客体,即动作的支配者,动作行为涉及的对象。例如:Father reads the newspaper -The

六、

1、语言是交际工具(2分),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交际工具,动物的交际不是语言(2分),语言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2分),语言是全民的交际工具(2分)。

2、词类是词的语法分类。(1分)划分词类的标准有三:意义标准、形态标准、功能标准。(3分)功能标准最适合于汉语(1分)

因为汉语缺乏形态变化,无法从形态上区分词类。(1分)意义标准过于抽象,不易辨认,且词类是语法上的分类,理当从语法考虑。(1分)形态从本质上看也是功能。(1

分)

《语言学纲要》试题库剖析

绪论、第一章、第二章 一、名词解释 1.语言学 2.语言 5.文言文 6.符号 7.符号形式 8.符号的任意性 9.语言符号 10.组合关系 11.聚合关系 二、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是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 2.__________ 是我国古代的书面语,用它写成的文章称为__________。 3.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是我国传统的语文学。 4.研究语言的结构,主要是研究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三个部分。 5.运用语言传递信息的过程,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五个阶段。 6.语言是人类社会的______________,而且也是思维的______________。 7.在一定条件下,身体姿势等伴随动作还可以离开语言独立完成交际任务。例如汉民族点头表示____________,摇头表示____________,送别时挥手表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示欢迎,咬牙切齿表示_____________,手舞足蹈表示____________。 8.人的大脑分左右两半球,大脑的半球控制语言活动,右半球掌管不需要语言的感性____________。 9.汉语的“哥哥”、“弟弟”,英语用________________表示,汉语的“舅舅、姨父、姑父、叔叔、伯伯”,英语用______________表示。 10.英语可以直接用数词修饰名词,汉语数词修饰名词一般要加上一个 _____。 11.儿童最早的智力活动就是学习_________。 12.任何符号,都是由和两个方面构成的。 13.一个符号,如果没有_______,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如果没有_______,我们就无法感知,符号也就失去了存在的物质基础。 14.语言符号是_________和_________的统一体,声音是语言符号的______。

语言学纲要期末复习材料(叶蜚声 徐通锵编)-精华

语言学概论 导言部分 中国、印度、希腊-罗马是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 我国传统小学包括文字、音韵、训诂三门分支学科。 语言交际过程可分“编码-发送-传递-接收-解码”五个阶段。 20世纪初,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中提出,存在于语言社团中每个人头脑中的共同的语言形式结构是语言学研究的真正对象。语言学从此成为一门现代科学。 第一章语言的功能 信息传递功能 语言的社会功能 人际互动功能 语言的功能语言的思维功能 说话中枢(布洛卡区)-左半球前部-失语症(丧失说话能力,听得懂) 书写中枢-靠近布洛卡区-失写症(失去写字绘画等精细动作能力) 人类大脑特有的语言功能分区视觉性语言中枢-左半球后部-失读症(无法阅读理解) 听觉型语言中枢(韦尼克区)-左半球后部-感觉性失语症(听得到但听不懂,也表达不清) 为什么说语言是人类社会信息传递第一性的,最基本的手段? ①人类传递信息,进行交际和交流思想,除了使用语言外,还可以使用文字、旗语、红绿灯、电报代码、数学符号以及身势、表情等。在一定场合使用,可以弥补语言的一些不足,但是这些交际工具使用范围有限,有的仅用于特定的范围。 ②最重要的是,这些交际工具,都离不开语言,都是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是辅助语言进行交际的,没有语言,这些手段的存在没有任何意义。 A.语言是第一性的,文字是第二性的,文字是对语言的再编码系统,只有几千年历史。 B.旗语之类的则是建立在语言或文字基础之上的再编码形式。 C.身势所能传递信息十分有限,还可能被错误理解。 加 第二章语言是符号系统 1、为什么说语言是符号?语言符号和一般符号有什么不同? 符号是由形式和意义两个部分构成的结合体。说语言也是一种符号,是因为语言具有符号的一切特点: ①语言之所以是一种符合,就是因为它能代表或指称现实现象。 ②语言具有符号的一般特点,也有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语言符号的第一性的形式是人类发出的声音,语言符号的意义是对它所指代的一类心理现实的概括。 ③同一般符号一样,语言符号的音义结合是社会约定俗成的。(语言符号的任意性) 在所有符号中,语言符号是最重要、最复杂的一种。语言符号是有声音形式和意义内容构成的音义结

《语言学纲要》模拟试题

《语言学概论》考核题型与分章模拟题 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计30分) 二、选择题(每小题1分,计10分)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计10分) 四、分析说明题(每小题5分,计20分) 五、论述题(每小题10分,计30分)

第一章语言的功能 一、填空(15分) 1.语言的功能包括(社会)功能和(思维)功能。 2.语言的社会功能包括(信息传递)功能和(人际互动)功能。 3.人的大脑分左右两个半球,语言功能及计数、推理能力等由(左)半球掌管,音乐感知、立体图形识别等能力由(右)半球制约。 二、判断正误(15分) (错)1.书刊上的话语不具有人际互动功能。 (错)2.聋哑人不会说话,所以不具有抽象思维的能力。 (对)3.不同语言结构的差异体现出思维方式的不同。 三.思考题(70分) 1.语言的人际互动功能表现在哪些方面? 说话者在传递客观经验信息的同时,也在表达着主观的情感、态度和意图,寻求听话者的反馈。而受话者在接收说话者传递的客观经验信息的同时,也了解了说话者的主观情感态度,从而做出回应。这样语言就成为说话者和听话者间交际互动的工具。例如: 三和四同时在教室看书,三坐在窗子边的位置,四坐在中间位置。 A.四说:“今天气温很低。” B.三说:“我马上关上。” A、B的对话表达了一种委婉的请求。四说“今天气温很低”的目的并不是反映今天的天气,而是向坐在窗户边的三请求将窗户关上。 2、不同语言思维方式的特殊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思维能力是全人类普遍的,但使用不同语言的民族在思维方式上会有所不同。 每一种语言都包含着一个民族认识客观世界的特殊方式,我们学会一种语言也就学会了该民族的独特的思维方式。不同语言背景的人进行思维时常常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A 不同民族的不同语言对事物的分类可能不同。 英文中的“uncle”,与汉语中伯父、叔父、姑父;堂伯、堂叔、堂姑父、姨父、

电大本科汉语言文学《中国古代文学专题1》试题及答案3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1) 试题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唐代孔颖达主持撰定的70卷的《》集唐前汉学之大成,是《诗经》研究 史上《毛传》、《郑笺》之后又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作。 2.“二南独立说”认为“二南”当从《诗经·国风》中独立出来,单列一类。这里的“二南”指的是《》《 ___》。 3.《秦风.》是《诗经》中最能体现同仇敌忾、抵御外侮的战斗精神的诗篇,诗日:“岂日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4.许穆夫人是《诗经》作品中少数几位留下了姓名的作者之一,《诗经·都风》中保存了她的作品《____》,诗中表达了对故国卫国灭亡的哀伤,也对阻止她回国吊唁的许国大夫进行了谴责批评。 5.“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是《诗经·卫风.一》一诗中的句子,诗中用桑叶的凋落来暗示了女子的年老色衰。 6.“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是《诗经·王风.____》-诗中的句子。 7.现存最早的《楚辞》本子是东汉王逸的《____》,他在《叙》中表明所依据的底本是刘向的辑本。 8.《____》一诗是屈原的绝笔,全诗最后说:“宁溘死而流亡兮,恐祸殃之有再”, 表明了诗人以死殉志的悲壮之情。 9.“首虽离兮心不惩”、“魂魄毅兮为鬼雄”是屈原《____》一诗中的句子,诗歌赞颂勇武刚强的将士,充满了慷慨悲壮的英雄气概。 10.南朝齐诗人____对山水诗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进作用,“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即是他描写山水的名句。、 11.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诗风以清淡著称,但他《临洞庭》中的名句“气蒸云梦泽, ”却气势壮阔。 12.中晚唐很多诗歌关注民生疾苦,如诗人____ 的《橡媪叹》一诗就反映了老百姓在官吏的横征暴敛下只得以橡实充饥的惨剧。 13.周邦彦怀古词名作《西河·金陵怀古》化用了唐代诗人____ 的《石头城》和《乌衣巷》中的句子,但却没有斧凿的痕迹。 14.唐代大诗人杜甫伤悼诸葛亮的绝句《____》结尾写道:“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表达了对诸葛亮功业未竞的无限惋惜。. 15.建安时期的咏物诗多借咏物来寄托情志,其中诗人的《赠从弟》其二“亭亭山上松”颇具代表性。 1

语言学纲要期末复习重点整理

1、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 中国、印度、希腊—罗马。 最初的语言学是是为了给遗留下来的政治、哲学、历史、宗教、文学等古典文献作注解,而不是探索语言的规律。这时候的语言学还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2、语言符号的特点 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和线条性的特点。 (1)任意性是指语言符号的声音形式和意义内容的结合是任意的,二者没有必然联系。比如:粤方言中读“人”,读作[zen],新会话读作[ng? n],开平话有的读作[ng? n] 、[ngin],台山话读作[ngin],闽南话读作[n^ng],但是表达的意义是一样的。 (2)线条性指的是语言符号的能指在时间上呈线性排列。在交际过程中,语言符号只能一个跟着一个按时间顺序出现,形成延续的线性序列,绝不可能在同一时间说出两个符号。如:“庄”的语音形式就是由zh-u-a-ng四个音素依次出现而形成的。 3、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 (1)组合关系是指构成线性序列的语言成分之间的结构关系。即两个或两个以上同一性质的结构单位(例如音位与音位、词与词等等),按照线性的顺序可以前后连接起来的横向关系。 (2)聚合关系是指同一结构内相同位置上可以互相替换的语言成分之间的纵向关系。即在语言的组合结构的某一个位置上能够互相替换的几个具有相同作用(组合能力)的单位符号之间的关系。 (3)不仅各级语言符号处在这两种根本的关系之中,构造符号的音位和意义同

样也处于这两种关系之中。 4、语音四要素 (1)音高:声音的高低,取决于发音体(人的发音体是声带)的振动频率。音高在语言中的作用:构成声调和语调。 (2)音强:声音的强弱,取决于发音体振幅的大小。对于语音而言,就是由发音时用力的大小决定的。音强在语言中的作用:构成语调、轻重音。 (3)音长:声音的长短,取决于发音体振动持续时间的长短。音长变化在许多语言中有区别意义的作用。音长在语言中的作用:构成长短音、轻音。如英语中的pool[pu:l](水池)与pull[pul](拖、拉)。 (4)音质:一种声音区别于其他声音的个性或特征。它决定于声波振动的形式。音质的不同主要与三个方面的因素有关:发音体、发音方法和共鸣器的形状有关。 5、音位、语流音变、音位变体 (1)一种语言中具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作用的最小的语音单位,是针对某种语言而言的。音位是从语音的社会属性的角度划分的单位。 (2)确立音位的原则 ①对立原则:凡是处于对立关系中并能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几个音素归纳为不同的音位。例如:在汉语普通话中:[p][p‘][t][t‘]几个音素是对立关系确立的不同的音位; ②互补原则:处于互补关系的音素不能起到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可以归纳为一个音位。例如:英语中的[p]和[p‘],汉语中的[a][A][ɑ]等 ③相似原则:但并不是处于互补关系中的音素都可以归纳为一个音位,还要考虑语音相似原则:例如:在普通话中,[t]只出现在音节的开头,[?]只出现在音节末

电大本科汉语言文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2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期末考试 心理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个3分,共30分,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序号填入括号中) 1.某种感觉的韦伯分数越小,说明该感觉越( )。 A.迟钝B.敏锐C.正常D.低常 2.听到悦耳的歌声,这时人们的心理活动主要是( )。 A.思维B.感觉C.知觉D.想像 3.先前学习的内容对后续学习内容所产生的干扰作用叫( )。 A.前摄抑制B.倒摄抑制C.超限抑制D.侧抑制 4.心理旋转实验中被试在大脑中进行图像旋转,体现了表象的( )特点。 A.直观性B.稳定性C.概括性D.可操作性 5.以下不属于诱导依从策略的是( )。 A.登门槛效应B.留面子效应 C.引诱法D.示范法 6.冯特创立的心理学派是( )。 A.构造心理学B.机能心理学 C.格式塔心理学D.行为主义心理学 7.主张情绪是对机体变化的知觉的情绪理论是( )。

A.詹姆斯一兰格理论B.坎农一巴德理论 C.沙赫特一辛格理论D.斯腾伯格理论 8.世界上第一个标准化的智力量表是( )。 A.斯坦福一比奈智力量表B.比奈一西蒙智力量表C.韦克斯勒智力量表D.瑞文推理测验 9.“活泼好动、行动敏捷”是人的( )特征的表现。 A.气质B.能力C.性格D.兴趣 10.“印刻”的概念是由奥地利的( )提出的。 A.劳伦兹B.皮亚杰C.艾里克森D.柯尔伯格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1.韦伯定律 12.聚合思维 13.复合情绪 14.刻板印象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从以下4个题中任选3个完成) 15.简述意识的含义并列举意识的几种不同状态。16.遗忘的影响因素有哪些7 17.使用智力测验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18.简述人格的自我调控系统的成分及其作用。 四、论述题(20分) 19.试述主要的工作动机理论,并结合实际谈谈如何运

语言学纲要 期末复习资料(题库)

语言学概论试题(1) 一、填空15% 1、语言中最单纯、最常用、最原始和最能产的词是根词。 2、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文字是最重要的辅助交际工具。 3、我国古代学者为读懂古书而建立的训诂学、文字学、音韵学组成了我国的语文学,通称为“小学”。 4、英语属于印欧语系的日耳曼语族的西部语支。 5、语音可以从生理角度分析它的产生方式,从物理角度分析它的表现形式(传递过程),从社会功能角度分析它的功能作用。 6、是否能够独立(自由)运用,是区分词和语素的根本特点。 7、现代大多数国家的拼音文字的字母,大多直接来源于拉丁字母。 8、具有不同功能的三种最基本的语法单位是语素、词、句子。 9、语言发展的主要特点是渐变性和不平衡性。 10、我国宪法(1982年)第19条明确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二、选择题10% 1 、中国的传统语文学研究的薄弱环节是(D ) A、文字学B、语音学C、词汇学D、语法学 2、汉语属于(B ) A、屈折语B、词根语C、多式综合语D、粘着语 3、一种语言中数量最少的是(B ) A、音素B、音位C、语素D、音节 4、文字的前身是(C ) A、结绳记事B、手势C、图画记事D、实物记事 5、派生词中包含(B ) A、词尾B、词根C、虚词D、根词 6、语音和语义结合的最小的语言单位是(C ) A、音素B、义素C、语素D、音位 7、汉语单词“忽然”出现的位置是(C ) A、主语位置B、谓语位置C、状语位置D、定语位置 8、以下各种语言变体中,属于社会方言的是 (D ) A、土话B、客家话C、客套话D、黑话 9、下列语素中属于自由语素的是(C ) A、初B、视C、人D、民 10、在语言结构的某一环节上能够互相替换,具有某种相同作用的各个单位之间所形成的关系叫(D ) A、转换关系B、组合关系C、层级关系D、聚合关系 三、名词解释20% 1、专语语言学: 以具体语言作为研究对象的语言学。 2、组合关系: 指两个以上相连续的语言符号组合而成的线性关系。 3、语流音变:语流中的某些音由于相互影响而发生临时性的变化,这种变化就叫语流音变。 4、语义场: 由具有某些共同义素的一群词类聚而成的场。 5、语法范畴: 把同一性质的语法意义综合和概括所形成的语法意义的类别 四、试以国际音标标出下列各词的读音10% 1、优秀 2、维持 3、宏观 4、精神 5、离开 五、用义素分析法分析下列各组词9% 瞻仰[+用眼+往一定方向+崇敬地] 1、{

语言学纲要习题答案

导言 一,名词解释(分,每小题分) ,研究语言的本质,语言的结构和发展规律. .指我国传统的语文学,包括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三方面的内容. ,个别语言学,以一种(或几种有联系的)语言为研究对象,研究某一种语言的结构. ,静态分析的方法,研究语言相对静止的状态,描写分析语言在某一个时期,某一个阶段的状况,是从横向的方面研究语言. ,动态的角度研究语言发展的历史,观察一种语言的各个结构要素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历史演变,是从纵向的方面研究语言的历史. ,探讨人类语言的共同规律,是在具体语言学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下面又分普通语音学,普通语法学,普通词汇学等分支学科. 二,填空题(分,每空分) .中国印度古希腊罗马 .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 .语音词汇和语义语法 .编码发送传递接收 .历时共时历史描写 .历史比较 .《语言论》 .索绪尔 三,问答题(分,每小题分) ①研究对象不同:古代的语言学主要以书面语为主要研究材料,不重视口头语言的研究,而今天的语言学则十分重视口语研究,如制定语言规范,确立共同语的各方面标准等,都要依据口语的研究成果; ②研究目的不同:古代语言学研究语言,主要是给政治,哲学,宗教,历史,文学方面的经典著作作注解,比如我国古代的语文学主要就是围绕阅读先秦经典著作的需要来研究文言的,而现代语言学的研究目的主要是分析语言的结构,以此探讨语言发展的共同规律. 正因为有这些差别,所以古代的语言学还不是独立的学科,处于附庸地位,而现代语言学已经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又产生了许多边沿性学科. 人类语言交际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信息的传递与接收问题,可分为编码,发送,传递,接收,解码五个阶段.编码就是发话人利用词语组织语句;发送就是把思维成果变成话语,通过发音器官表达出来;传递就是通过空气振动形成声波,把话语传达给受话人;接收是受话人利用听觉器官感知对方所说的话;解码则经过大脑的思维把声波还原成语言,理解对方话语的含义,从而完成信息传递接收.如果受话人收到语言信息有所反馈,那么上述五个阶段则又重复一遍,只是发话人与受话人调换了. (举例说明略,可结合分析任举一个句子作说明.) 语言是伴随着人类一起出现的,是人类社会生活必不可少的,所以人类很早就注意到了语言的重要性,很早就注意研究语言,所以语言学是古老的,但语言学直到世纪下半叶,产生了历史比较语言学,后来又建立了语言学的各个部门,语言研究才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同其它学科相比,语言学的确是十分年轻的.语言是社会现象,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密切相关,而语言的发生又与物理,生理,心理等学科密切相关,而现代社会语言与语言的信息处理(如机器翻译,语码转换等)又涉及到数学,计算机科学,所以语言学既与社会科学有密切的联系,又与自然科学有密切的联系.正因为如此,随着语言学与别的学科的交融,又产生了许多新的语言学分支学科,如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统计语言学,话语语言学,数理语言学,宇宙语言学等等,这些也体现了语言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 语言学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学习语言文字是掌握科学技术,提高文化水平的基础,而要学好用好语言,就必须利用语言学的研究成果;②制定语言文字的有关政策,制定语言规范,都要在对语言进行充分研究的基础上进行,而语言学的研究成果正好可以作指导;③新兴技术的出现扩大了语言学的应用范围.至于个人,同样可以利用语言学的成果,比如学习一种语言或方言,最好的办法是找到所学语言同自己母语的各方面的对应规律,这样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就需要利用语言学的研究成果. (结合实际部分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工作或生活经历举例) 语言学首先可以分为理论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一般所说的语言学,主要是指理论语言学.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理论语言学又分普通语言学和专语语言学(具体语言学).普通语言学以人类所有的语言为研究对象,探讨人类语言的共同规律,是在具体语言学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下面又分普通语音学,普通语法学,普通词汇学等分支学科.专语语言学以个别的,具体的语言为研究对象.探讨研究某一种语言的规律.从是静态研究还是研究语言的历史看,又分历时语言学和共时语言学:历时语言学研究具体语言的发展历史,是纵向研究,比如汉语史研究,共时语言学研究具体语言在某一时代的状态(相对静止的状态),规律,对之进行客观的描述,是横向研究.如描写语言学,又分描写语音学,描写语汇学,描写语法学等分支学科,现代汉语就是共时语言学. .在历史语言学产生以前,语言学

2017年汉语言文学考试真题以及答案解析(一)

2017年汉语言文学考试真题以及答案解析 2017年4 一名词解释(15分) 1、现代汉民族共同语言: 是指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2、调类 就是声调的分类,是按照声调的实际读法归纳出来的,调值相同的归为一个调类。声调的种类,就是把调值相同的字归纳在一起所建立的类。古汉语分为平上去入四个调类,现代汉语普通话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调类。调类一般用五音标记法来表示。阴平55,阳平35,上声214,去声51 3、部件 汉字合体字中由一个以上的笔画构成的可以独立书写的组字单位。大部分的汉字是由若干组笔画结构拼合而成的,这些相对独立的笔画结构称为「部件」。部件是大于基本笔画(例如:点、横、撇、捺等)而小于或等同于偏旁的结构单位。 4、单纯词 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语叫做单纯词 5、同位短语 又叫复指短语,多由两部分组成,前后各部分词语不同,但复指同一个事物。

二、简答(40分) 1、简述语音的社会属性 语音的社会属性是语音的本质属性。语音的社会属性表现在多方面。 1、从语音的地方特征和民族特征来看,普通话有翘舌音,而方言却没有;英语有齿间音,汉语却没有。 2、从语音表示意义的社会性来看,用什么声音跟表示什么意义没有必然的联系,而是随着社会不同而不同,由全体社会成员约定俗成。同样的语音形式可用来表示不同的意义,同样一个意义又可以有多种语音形式。 3、从语音的系统性来看,汉语里送气、不送气区别词义,英语不能;英语里清音、浊音区别词义,汉语普通话不能;语音的组合上,汉语的l只在音节开头出现,英语既可以在开头,也可以在末尾。 2、举例简述四种造字法 ⑴所谓象形法,就是描绘实物的形状或特征的一种造字法。象形字当中,也有一些不是直接用来表示具体实物,而是用来表示与实物有关的概念。例如:“大”字,原来是像一个正面直立的人的形状,手足展开,就表示“大”的意思了。这种从名词推广到形容词的造字法,是后来发展出来的。象形字虽然起源最早,但数量却最少。因为宇宙间的事物很多,不可能按每一事物的特征都造一个象形字,很多抽象的概念根本画不出来,而且即使画得出,这种依样画葫芦的造字法也太笨了。后来为了克服象形字的局限性,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就又发明了另一种造字法指

《语言学纲要》试题及答案

【练习与思考】 一、填空题 1、语音的发音、传递、感知三个环节,分别对应于语音的()( )( )三个方面的属性。 2、语音同其它声音一样,也具有()( )( )( )四个要素。 3、人类的发音器官可分为( )( )()三大部分。 4、在发音器官中,唇、舌头、软腭、小舌、声带等是能够活动的,叫做()发音器官;上齿、齿龈、硬腭等是不能活动的,叫做( )发音器官。 5、口腔中最为灵活的发音器官是() 6、从自然属性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是( )。 7、根据发音特点,音素可以分为( )和( )两类。 8、每个元音的音质是由()( )( )三个方面的因素决定的。 9、辅音的发音特点是主要由( )和()两个方面决定的。 10、[t]—[d]的区别性特征表现为()对立。 11、汉语拼音方案是以()字母为基础制订的。 12、语音中具有辨义作用的最小单位是()。 13、一个音位通常是归纳几个音素的结果,那么,属于同一音位的几个音素叫()。14、一般把具有辨义作用的音高、音强、音长形成的音位分别叫做()( )()。15、( )是听觉上能够自然辨别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它也是语音中最小的()单位。 16、汉语的音节通常可以分为( )、()和()三部分,其中韵母又分()、( )、( )三部分,声母和韵母是由()音位构成的,声调由超音质音位的( )构成的。17、常见的语流音变主要有()( )()()四种。 18、我们在念“老虎”时,通常要把“老”念成类似阳平,这种变化叫做( )。 2、指出下列各组音素的区别特征。 [p‘]-[p] [f]-[v] [ts]-[t§] [n]-[l] [y]-[i] [y]-[u] 三、名词解释 1、语音 2、音质 3、音素 4、音标 5、半元音 6、音位 7、音位变体 8、条件变体 9、自由变体 10、典型变体 11、超音质音位

《语言学纲要》(叶蜚声版)复习资料

《语言学纲要》(叶蜚声、徐通锵版)复习资料 一、语言学纲要期末复习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复习语言学概论课程,总的要求是:弄清楚基本概念的准确含义,抓住重点,全面复习。“语言学概论”是语言学方面的一门基础课,重点讲授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是我们今后进一步学习本科阶段的其它语言类课程和撰写语言方向毕业论文的理论基础,在整个专业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现在这门课的学习即将结束,要进行复习考试,弄清楚基本概念的准确含义自然是一个最基本的要求;这一点做到了,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掌握也就不会有什么大的障碍。复习的时候应抓住重点,就是要根据我们的考核说明规定的重点进行复习;但“抓住重点”不是“只学重点”,而是要通过重点问题的复习达到全面复习的目的,不要自己从主观愿望出发来划定复习范围。复习的总要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第一,吃透内容要点 复习不但要掌握比较重大的要点,弄清楚各个章节的框架结构,对各个重点内容的要点也要非常熟悉,每个要点要求都能展开阐述,比如基本词汇的特点,什么是全民常用,什么是稳固,什么是有构词能力,这些特点相互之间是怎样影响的,都必须能结合实例说出个所以然来。如果复习不全面不细致,理解问题不深入透彻,遇到这样的问题恐怕就只能是干巴巴的条款了,那样是很难取得优异成绩的,也不符合本课程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三基”的要求。 第二,掌握常用的名词概念 专门就名词概念提出复习要求,这是因为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名词概念是一门学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科知识的基础部分,学科体系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一系列的名词概念串连起来的。另一方面,期末试题名词解释题目还是一个考核重点,而且还占有非常重的分量。不但如此,而且在填空、选择、问答题里都要涉及重要的名词概念,至于占试题主要内容的分析题,更是离不开名词概念,否则就无从下手分析。例如:合成词、词与词的组合方式、词组的层次分析等,都涉及到名词概念。 名词概念分两个层次要求:一个层次是对名词概念要求理解其内涵,能结合问题进行分析、解释,能举例说明;一个层次名词概念主要是一些涉及到下位概念的名词,要求理解其内涵,能结合语言实际进行类别分析辨认。我们在中央电大编辑部发行的《期末复习指导》中列出了一些重点名词,复习可参考这部分内容,我们今天也重点介绍一下。 第三,弄清基本理论知识并能灵活地加以运用。 本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因此,复习首先要注意把基本理论吃透。所谓吃透,就是能理解其内容,能灵活运用理论来分析问题,而不是死记硬背。当然,我们强调灵活运用,不是反对有关的记忆,一些基本知识,课程内容的框架,还是应该搞清楚,这样才能做到成竹在胸,所以复习时对所学的知识还要进行必要的梳理,比如像国际音标和元音辅音的发音特点,就必须强化记忆。 第四,加强实践练习。 本课程理论性比较强,内容比较抽象,理解、把握起来也有一定难度。要真正吃透理论

电大专科汉语言文学《大众传媒》试题及答案Word版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8分,共40分】 1.“镜中我” 2.媒介控制 3.信息社会 4.拟态环境 5. 5W理论 二、问答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人类传播活动的第二个历史阶段是什么? 2.民主参与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三、论述题(30分) 试分析“受众即市场”观点的积极意义和缺陷。 试卷代号:21 65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大众传播学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2011年7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8分,共40分) 1.“镜中我”是库利学说中最为流行的一个概念。这个概念是他在1902年提出的,用来说明自我如何在与他人的互动关系中不断形成的过程。所谓的“镜中我”可以理解为想像中的社会镜子,存在于个人生活交往的各种社会关系之中,我们的自我就映照在这面社会镜子里。通过这面镜子我们才能认识自己。 2.媒介控制是指传播制度中通过某些环节或因素对传播媒介的传播行为进行约束和施加影响,使其符合社会利益和社会发展需要的过程。能够产生媒介控制作用的环节或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包括国家和政府的政治力量、各种利益集团和经济势力、广大受众的社会监督和传播媒介的内部控制等。 3.信息社会是指信息成为与物质和能源同等重要甚至比之更为重要的资源,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以信息为核心价值而得到发展的社会。简言之,就是大量生产、传播、消费信息的社会。 4.拟态环境也就是信息环境,它并不是现实的再现,而是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 5. 5W理论由拉斯韦尔提出,指一个传播过程中的五要素,即谁(Who),说什么(Say What),通过什么渠道(In Which Channel),对谁说(To Whom),产生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 二、问答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1)人类传播活动的第二阶段是文字传播时代。(5分) (2)文字的出现标志着人类传播活动进入了第二个阶段。这个阶段从文字的发明延续到印刷的兴起:(5分) (3)文字是继语言之后的第二种媒介,它的发明使传播活动和人类社会发生了意义重大的突破。从传播的角度看,文字媒介的显著功能有两点,即使信息在空间中传之广远和在时间上传之久远,从而弥补了口语媒介的两大缺陷。(5分) 2.民主参与理论要求大众传媒向一般民众开放,允许受众的自主参与。(4分)其主要观点有: (1)任何个人和弱小群体都拥有知晓权、传播权和媒介接近权。(4分) (2)媒介应主要为受众而存在,而不应主要为媒介组织、职业宣传家或广告赞助商而存在。 (4分) (3)与大规模的、单向的、垄断的大媒介相比,小规模的、双向的、参与的媒介更合乎

语言学纲要期末考试必考重点

1、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 中国、印度、希腊—罗马 2、五个阶段: 编码—发送—传递—接收—解码 3、语言的功能: 社会功能、思维功能 4、怎样理解语言符号的系统系? 答: 语言系统的结构: 层级体系二层装置。下层是音位,上层语素、词、句子。运转机制: 组合关系,聚合关系。 5、语言符号的特征: 任意性、线条性 6、掌握语言需要: 抽象思维能力和发音能力 7、语言的研究: 答: 从自然属性出发: 针对所有人类语言的语音研究,属于语音学研究。从社会属性出发,针对语音在某一个具体语言的系统中起什么作用的研究,属于音系学的研究, 8、"语言的四要素:

音高、音强、音长、音质 9、音位: 答:音位是从社会功能的角度划分出来的语音单位,它是特定的语言或方言中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最小语音单位。 音位变体答: 同属于一个音位的不同音素就叫做“音位变体”。音位变体又可分为“条件变体”和“自由变体”。条件变体是指出现的语音环境各不相同而又同属一个音位的两个或几个音素。自由变体是指可以在同一语音环境里出现而又不能区别意义的两个或几个音素。 1 0、"语法规则的表现形式: 组合规则、聚合规则 11、"语法单位的四级单位: 语素、词、词组、句子 12、"词缀与词根的位置关系: 答: 前缀: 粘附在词根前面的词缀。后缀: 粘附在词根后面的词缀。中缀: 插入词根中的词缀。例如: 第一中的“第“小刀子中的子 13、"组合的递归性和开放性?(简答题)

答: “递归”指的是相同的规则可以在一个结构里重复使用。语言中句子的格式和长度各不相同,而且抽象也不能使新的规则不断地衍生,这样就需要让一种规则多次起作用。语法规则实际上就是一种有限手段可以重复使用的规则。语法规则的这种递归性质,使它成为一种简明的规则,帮助人们学习语言和运用语言时举一反三,以繁驭简。 1 4、"形态的定义? 答: 在有些语言中,词与词组合是形式要发生变化。同一个词与不同的词组合就有不同的变化。这些变化形成一个聚合。叫做形态。 1 5、"语法范畴概念?包括(性、数) 答: 根据某些语法意义的共同内容,把语法意义概括为几个基本类别,这种语法意义的类就叫做“语法范畴”。语法范畴可以分为“词法范畴”和“句法范畴”两大类。主要由词的变化形式表示的语法意义就属于词法范畴。词法范畴又分为“体词属性范畴”和“谓词属性范畴”两类。常见的体词属性范畴有: (1)性; (2)数; (3)格; (4)有定和无定。常见的谓词属性范畴有: (1)时; (2)体;

汉语言文学试题及答案资料讲解

汉语言文学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各级各类学校要用普通话作为教学语言,在_______ ,普通话要成为校园语言。 2、涌藏语系主要分布在中国、______ 、缅甸、______ 等地。 3、单元音韵母包括________个舌面元音和3个舌尖元音。 4、上声音节后的轻声音节读_________ 调。 5、________ 、_______ 两韵母儿化,直接卷舌。 6、石鼓文是刻在鼓形石上的________文,是我国最古的________文字。 7、小篆据说是秦相________简化大篆而成。 8、了解字义,对防止________ 有帮助。 9、多义词的转义往上通过_______或以本义作比喻的方式形成。 10、谚语具有鲜明的_________ 、特定的思想性,通俗生动的等特点。 11、古语词具有________的特点,多用于_________语。 12、句式搭配不当主要指在一组结构较整齐或______一致的句式中,不须___ ___ 的要求,随意使用不一致的句式。 13、领词往往引出一吕排比句与________ ,使联语衔接自然,_________ 。 二、选择题: 1、粤方言的使用人口占汉民族的() A.4% B.5% C.2.4% D.8.4% 2、下列儿化属于表示"喜爱"、"亲切"等感情色彩的是() A.猴儿 B.话儿 C.头儿 D.信儿 3、东晋以后的草书变体称为() A.隶草 B.章草 C.今草 D.狂草 4、属于支配式的是() A.纠正 B.袒护 C.人为 D.借口 5、《汉江临泛》的作者是() A.李白 B.杜牧 C.李贺 D.王维 三、多项选择 1、通行客家方言的地区是() A.广东西部 B.广东东北部 C.福建西北部 D.江西东部 2、"不"念轻声的有() A.好不好 B.坐不住 C.不对 D.不可以 3、现行汉字使用楷体的场合有() A.国家正式文件 B.报刊 C.日常书写 D.书籍 4、属于惯用语的是() A.桃李满天下 B.八九不离十 C.马后炮 D.墙头草

最新语言学纲要期末考试题

A卷 一,简答 1,什么是辅音?辅音又叫“子音”,是发音时气流受到阻碍形成的音。 辅音的差异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辅音音色是由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决定的。 辅音(b)和辅音(P)的差异是什么?发音方法不同:他们都是塞、轻音,但由于克服阻碍及气流强弱的不同,故有送气和不送气之分。(b)呼出气流弱,因此是不送气,例如:包、斑、白、拔;(p)呼出气流强,因此是不送气,例如:爬、跑、拍。 2,从语言分化的角度谈谈社会方言,地域方言和亲属语言的联系与区别?(PPT上第七章最后一页) 社会方言、地域方言和亲属语言都是语言随社会分化而分化的结果。这三种语言现象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1.社会方言和地域方言的区别:社会方言和地域方言虽然都是方言,但是它们之间有很大的不同。社会方言主要是由于职业、性别、年龄等方面因素而造成了某些词语的不一致,因此,社会方言的差别主要表现在词汇方面,而语音、语法方面的差别则比较小。而地域方言之间的差别除主要表现在语音上之外,但它在词汇、语法上也存在着一系列差别,所以地域方言之间的差别往往是系统的,因而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地域方言就有可能分化为不同的语言,从一种语言的方言变成为一种独立的语言,和原来同一共同语下面的其它方言之间形成亲属语言的关系,而社会方言由于其差别主要是在词汇系统方面,所以无论如何也不会发展成为独立的语言。 2、方言和亲属语言的关系:方言和亲属语言都与单一社会在地域上的分化相关,都是由单一语言分化而来的后代。单一社会如果在地域上的分化是不完全的,其语言一般也是不完全分化的,同一语言在地域上的不完全分化而形成的语言分支,就是该语言的方言。如汉语在地域上的各个后代仍属汉语的分支,彼此是方言关系,就是由于中国在历史上虽有过分裂的历史,但统一却是主流,是长期的。而单一社会在地域上的分化如果进一步加剧最终形成完全的分化,则方言就进一步发展为亲属语言。如法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等,原来都是拉丁语的方言,但后来随着罗马帝国的灭亡,各地不仅在经济上彼此隔离而且政治上形成了各自独立的国家,这样各地语言的分化就失去了共同的约束,最终形成了具有亲属语言关系的独立的语言。 3,什么是语言的谱系分类?世界上的语言可以分为哪些主要谱系? 根据语言的历史来源或语言的亲属关系对世界上的语言进行分类,把有亲属关系的语言归在一起,把没有历史同源关系的语言互相分开,这种分类叫语言的“谱系分类”. 以母语使用人口排列: 1. 印欧语系 46%(欧洲、北美洲大部份地区、西南亚到南亚) 2. 汉藏语系 21%(东亚) 3. 尼日尔-刚果语系 6.4%(撒哈拉以南非洲) 4. 亚非语系 6.0%,旧称闪含语系(北非到非洲之角、西南亚) 5. 南岛语系 5.9%(大洋洲、马达加斯加、东南亚) 6. 达罗毗荼语系(南亚) 7. 阿尔泰语系(中亚,有争议,有说法为突厥语族和日本语系分别为第7和第8位)

《语言学纲要》(叶蜚声_徐通锵)详细复习资料_课堂讲义笔记

语言学纲要讲义笔记 导言 一、语言的定义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是由音义结合的词汇和语法构成的一种符号系统。 二、语言学的对象和任务 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科学。 要把语言学跟语文学区分开来 中国传统语文学——“小学” 小学是我国古代语文学的统称,由训诂学、文字学、音韵学三部分组成。 在古印度,公元前4世纪,著名学者潘尼尼在整理、注释婆罗门教经典《吠陀》时,写了一本《梵语语法》,提出3996条规则,被人们称为最完备的语法书。在古希腊,伯拉图和亚里斯多德是从哲学的角度来研究语言的,他们讨论了词为什么具有意义等内容。 三、语言学在科学体系中的地位 语言学既是一门古老的科学,又是一门年轻的科学。 1、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联系 语言研究的成果是哲学、历史学、考古学、文学、政治学、经济学、逻辑学、社会学、民族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所必须利用的,可见语言研究在这些社会科学中已占重要地位。 语言学与其他学科相交叉产生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计算语言学、生物语言学、模糊语言学、实验语音学等。如:运用语言传递信息的过程,可分为五个阶段: 编码——发送——传递——接收——解码 对这一具体过程的解释需要结合物理学、生理学、心理学等其他学科的知识。三、语言学的基本类别 总体上,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语言学可以分为理论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两大类。(一)理论语言学可分为: 1、一般/普通语言学

2、个别/具体语言学 具体语言学 (1)历时语言学 (2)共时语言学 (二)应用语言学 1、社会语言学:研究语言与社会集团的关系。如地域方言、社会方言、语言的接触、语言规划等。 2、心理语言学:研究儿童语言习得、语言的接收和发生过程,等。 3、神经语言学 最近二十年才从心理语言学中分离出来的一门新的学科,主要研究语言和大脑结构的关系,中心是大脑如何生成语言。 此外,还有数理语言学、统计语言学、实验语音学等。 第一章语言的功能 第一节语言的社会功能 一、语言的信息传递功能 信息传递功能是语言的最基本的社会功能。 人类还借助语言之外的其他形式传递信息,它们是文字,旗语,信号灯,电报代码,数学符号,化学公式等等。 身势等伴随动作等是非语言的信息传递形式。 身势等非语言的形式多半是辅助语言来传递信息; 文字是建立在语言基础之上的最重要的再编码形式; 旗语之类是建立在语言或文字基础之上的再编码形式; 语言是人类社会信息传递第一性的、最基本的手段,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二、语言的人际互动功能 语言的社会功能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建立或保持某种社会关联,这就是语言的人际互动功能。互动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说话者在话语中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意图,另一方面这些又对受话者施加了影响,得到相应的语言或行动上的反馈,从而达到某种实际效果。

语言学纲要试题4

语言学概要试题4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符号包括( )和( )两个方面,二者不可分离。 2.汉语的七大方言是指:北方方言、()、湘方言、()、闽方言、粤方言、() 3.语言接触从根本上说是()接触。 4.按照词法结构类型,语言可以分为孤立语、()、()和复综语。 5.语言演变的两大特点是()和()。 6.世界语是由波兰医生()提出来的。 7.研究语音演变的凭借主要有()、()和()。 8.方言和亲属语言之间的语音对应关系是由()决定的。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1. 音位变体 2.音步 3. 克里奥耳语 4.共同语 5.社会方言 6.语法化 三、问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1.音位与音素的区别与联系。 2.区别特征与语音系统平行对称性特点的关系。 3.举例说明为什么词汇发展中会有新词的产生和旧词的消亡现象。 4.世界上独立产生的、成熟的古文字系统(自源文字)有哪些共同特点? 5.举例说明为什么社会、人际交流是语言演变的基本条件。 四、论述题(第一题12分,第二题13分) 1.举例说明语言发展过程中各种因素的相互影响。 2.汉字体系能不能改革,实现拼音化?谈谈你的想法。 答案 一、填空题 1.形式、意义 2.吴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 3.社会 4.黏着语、曲折语 5.渐变性、不平衡性 6.柴门霍夫 7.方言和亲属语言;记录了语言的过去状态的文字;古代借词 8.语音演变的规律以及它所具有的特点(条件性、时间性和地区性) 二、名词解释 1.同一个音位在不同位置上的代表音素,就是音位变体。 2.音步是由若干个音节组成的语音单位,表现为语流中大致等距离(登时)出现的轻重、高低、长短或松紧的一次交替,是语言节奏的体现。音步一般为2—3音节,也可以是单音节或4—5音节。 3.洋泾浜的特点之一在于它是一定场合下使用的特殊语言,没有人把它当做母语来学习使用。但是在一定条件下,它也可能被社会采用为主要的交际工具,由孩子们作为母语来学习。

语言学纲要期末复习参考资料

导言 一、填空题 1.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学科,语言是语言学的研究对象。语言学的基本任务是研究人类语言的规律,使人们懂得关于语言的理性知识。 2.中国、印度、希腊—罗马是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 3.我国传统语言学包括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等三门分支学科,合称“小学”。 二、判断题 1.综合各种语言的基本研究的成果,归纳成语言的一般规律,这是具体语言学的任务。(错) 2.世界上有几千种语言,有些语言的研究已经比较深入,大部分语言的研究还很不够,甚至还没有人去研究。(对) 三、名词解释 1.普通语言学 以人类一般语言为研究对象,探究人类语言的起源、发展、本质。探究人类语言内部结构的共性及普遍规律的语言学门类。 2.应用语言学 狭义的应用语言学指语言教学、文字的创制和改革、正音正字、词典编纂等,广义的应用语言学还包括与计算机有关的及其翻译、情报检索、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 3.小学 在中国古代,小学先从教授字的形、音、义开始,就把研究文字、训诂、音韵方面的学问统称为小学。小学一直是经学的一部分,包括音韵学、训诂学、文字学三个分支学科。 第一章 一、填空题 1.从语言的社会功能上看,语言是人类独有的最重要的交际和思维的工具;从语言的内部结构上看,语言是一套音义结合的符号。 2.文字是建立在语言基础之上的最重要的辅助交际工具,旗语之类是建立在语言和文字基础上的特殊领域的辅助交际工具。 二、判断 1.从理论上来说,句子的长度是可以无限的。(对) 2.语言是文字基础上产生的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错) 3.文字始终是从属于语言的。(错) 4.思维离不开语言,语言也离不开思维。(对) 5.语言和思维互相依存共同发展。(对) 6.在现代社会,文字比语言更加重要。(错) 7.文字也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错) 8.语言是组成社会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因素。(对) 9.会不会说话是人类和动物的根本区别之一。(对) 10.思维能力是全人类共同的,语言是各民族不同的。(对) 11.思维离不开语言,聋哑人不能掌握语言,所以聋哑人不能进行思维。(错) 三、单向选择题 1.下列说法只有()正确。 A.语言是一种心理现象。 B.语言是一种具有阶级性的特殊社会现象。 C.没有语言,利用文字照样可以进行交际。 D.在语言的辅助交际工具中,文字是最重要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