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部开采分析与研究

合集下载

深部开采分析与研究

深部开采分析与研究

深部开采分析与研究首先,深部开采可以定义为对超过地表三百米的地下资源进行开采利用的工程技术。

它主要包括石油、天然气、煤炭、金属矿产等的开采。

目前,深部开采已成为许多国家追求能源独立、经济发展的一种重要手段。

尤其是在发达国家,深部开采已经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然而,由于深部开采存在着一系列的技术挑战和环境问题,其影响也越来越大,因此深入研究深部开采是十分必要的。

接着,深部开采面临的挑战是多方面的。

首先是技术挑战,深部开采的技术要求高,投入大,风险高。

例如,由于地下温度和压力的不断增加,开采过程中很容易发生事故,给工人的生命安全带来威胁。

同时,深部开采还面临着能源消耗大、环境污染等问题。

另外,深部开采还存在一些地质难题,如地下水的处理、地下应力的影响等,这些都给深部开采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针对深部开采所面临的技术挑战和环境问题,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系列的解决方案。

首先,可以通过研发新的材料和技术来提高深部开采的效率和安全性。

例如,可以开发新型抗压材料来使地下设备更加耐久;可以采用无人机和机器人技术来进行高效的勘探和开采;可以开发新型地下水处理技术来解决地下水污染问题。

另外,还可以通过加强国际合作,共同研究解决深部开采问题。

各国可以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技术,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总之,深部开采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程技术,它对于国家的发展和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深部开采也面临着许多技术挑战和环境问题,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研究和解决。

只有在技术创新和国际合作的基础上,才能实现深部开采的可持续发展,为人类的繁荣和进步做出贡献。

煤矿深部开采方法分析

煤矿深部开采方法分析

煤矿深部开采方法分析煤矿深部开采是指在地下深处进行煤炭开采的一种方法。

对比于浅部开采,深部开采具有煤层埋深大、煤层厚度大、地应力高、煤与岩石固结变形规律复杂等特点。

深部煤矿开采需要采用适应深部开采的方法和技术。

深部开采方法可以分为传统开采方法和现代开采方法两种。

传统的深部开采方法主要包括工作面采煤、分层开采和提高采高开采。

工作面采煤是指在深部煤矿中,将煤矿分为若干个工作面,通过工作面的开采来提取煤炭。

分层开采是指按照煤层的分布特点,在不同的层次上进行煤炭开采。

提高采高开采是指在深部开采中,通过提高开采层次的高度,来提高开采效率。

现代的深部开采方法主要包括先采后支和先支后采两种。

先采后支是指在深部开采中,先进行开采,然后再进行支护。

这种方法可以降低对煤矿设备的要求,提高开采效率。

先支后采是指先进行支护,然后再进行开采。

这种方法可以保证煤矿的安全和稳定。

在深部开采中,还可以采用非常规的开采方法,如水平长壁开采、放顶煤工作面开采等。

水平长壁开采是指在深部开采中,将工作面设置在水平状的煤层上,然后进行长壁开采。

这种方法可以避免地表下陷和煤矿冲击地压。

放顶煤工作面开采是指在深部开采中,先将上部煤炭开采完毕,然后再进行底部煤炭的开采。

这种方法可以提高开采效率,减少安全隐患。

无论是传统的开采方法还是现代的开采方法,都需要进行支护工程,以保证煤矿的安全和稳定。

支护工程主要包括煤柱支护、岩石支护和煤岩复合支护。

煤柱支护是指通过设置煤柱来支撑煤层和上覆岩石的重力,防止地表下陷和煤矿冲击地压。

岩石支护是指通过设置支架和锚杆来支撑岩石层,防止岩石垮塌。

煤岩复合支护是指通过将煤柱与岩石支护结合起来,来提高支护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深部煤矿开采方法需要综合考虑煤层的特点和地质条件,选择适合的开采方法和支护工程,以保证煤矿的安全和高效开采。

深部岩体力学与开采理论研究进展

深部岩体力学与开采理论研究进展

深部岩体力学与开采理论研究进展随着矿产资源的不断开采,浅层矿产资源日益枯竭,矿产开采逐步向深部转移。

深部岩体力学与开采理论作为矿产资源开采的重要支撑,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本文将探讨深部岩体力学与开采理论的研究现状及进展,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深部岩体力学与开采理论是一个涉及多个学科领域的复杂系统。

在研究过程中,需要综合运用地球物理学、地质学、岩石力学、采矿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方法,以揭示深部岩体复杂的物理、力学行为和开采过程中的动态变化规律。

针对深部岩体力学与开采理论的研究,国内外学者已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

在理论方面,建立了深部岩体应力场、位移场分析方法,提出了多种数值计算模型和数值求解技术,为准确预测岩体动态行为提供了有效手段。

在实践方面,不断探索和发展了各种高效、安全的采矿技术和装备,为实现深部矿产资源的高效、安全开采提供了重要保障。

然而,深部岩体力学与开采理论仍面临诸多挑战和问题。

深部岩体复杂的物理、力学特性给理论研究带来很大困难,需要加强基础理论研究,深入揭示深部岩体的力学行为和变形规律。

深部开采过程中岩体应力场、位移场的调控技术和装备亟待研发,以实现开采过程的安全、高效和可控。

针对不同地域、不同矿种的开采技术需要进一步集成和创新,以满足多样化的矿产资源需求。

深部岩体力学与开采理论是矿产资源开采的重要基础,在未来的研究中需要不断加强基础理论、关键技术和装备的研究和开发,以适应矿产资源开采深度和广度的不断增加,推动我国矿业事业的持续发展。

需要重视学科交叉和融合,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共同推进深部岩体力学与开采理论的研究和应用水平不断提升。

深部岩体力学与开采理论是采矿工程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

本文将探讨这一领域的研究构思和预期成果展望。

深部岩体力学与开采理论的研究目标包括: a.深入了解深部岩体的应力场和变形特征; b.探究采矿活动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c.提出有效的开采技术和方法,提高开采效率; d.确保开采过程的安全性和环境保护。

金属矿深部开采现状与发展探讨

金属矿深部开采现状与发展探讨

采矿工程M ining engineering 金属矿深部开采现状与发展探讨徐冬东(江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九一六大队,江西 九江 332100)摘 要:由于我国金属矿产位置较深,其开采模式主要为深部开采,在开采技术上,需确保深部开采技术水平得到提高,同时加大地下深部开采的支护技术与掘进技术创新,从而为我国金属矿产开采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因此,本文主要对金属矿深部开采现状与发展进行研究分析,并在现有技术上结合其发展趋势进行说明,为以后类似的事件提供参考价值。

关键词:金属矿;深部开采;现状与发展;研究中图分类号:TD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20)22-0051-2Discussion on pres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deep mining in metal minesXU Dong-dong(916 brigade, Jiangxi Bureau of Geology and mineral resources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Jiujiang 332100, China)Abstract: Due to the deep location of metal minerals in China, the mining mode is mainly deep mining. In terms of mining technology, it is necessary to ensure that the technical level of deep mining is improved, and at the same time, the support technology and tunneling technology innovation of underground deep mining should be increased, so as to provide guarantee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hina's metal mining industry. Therefore, this paper mainly studies and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deep mining of metal mines, and describes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existing technology,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value for similar events in the future.Keywords: metal mine; deep mining; pres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research在我国金属矿产的地质勘查中,我国大部分的金属狂潮位于地下较深处,其开采模式主要 为地下深部开采。

地下开采矿山深部开采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地下开采矿山深部开采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地下开采矿山深部开采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摘要:在矿山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要对矿山开采技术进行合理选择,技术的选择与应用会直接影响开采质量及效率。

井工矿深部开采是当前矿山在发展过程中重要的采矿形式,包含多种不同方式,能有效满足矿山高效生产需求。

在新时期背景下,矿山开采工作要在兼顾效率的同时提高安全性。

本文以矿山深部开采为主,分析现存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地下开采;深部开采;原则;问题;策略引言当前中国对矿产资源的需求十分强劲,必须加大开发利用矿产资源力度以适应国家的发展需要。

然而,在发展矿产资源的过程中,虽然带动了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但也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损害和污染,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产生了重大风险和影响。

由此产生的环境问题包括:在选矿和开采过程中产生大量有害、有毒气体、普通硅酸盐建筑材料、金属尾矿等,并伴随巨大噪音的危害,对附近的环境和土地造成了巨大的危害;尾矿库和废石堆占用了大量耕地等。

因此,对矿山工程的管理势在必行,基于此,需要对复杂地质条件下的矿山工程开采管理技术展开研究。

1矿山深部开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1.1安全设施不完善安全设施不完善是矿山安全问题的重要表现之一。

矿山由于历史原因、经济条件限制等原因,安全设施建设不到位,缺乏必要的安全设备和保障措施,导致矿工在生产过程中面临很高的安全风险。

例如,某些矿山可能缺乏必要的安全警示标志和设备,或者缺乏必要的防护措施,从而导致矿工在生产过程中面临很高的安全风险。

1.2严重影响生物的多样性无论是动物还是植物,它们的发育和繁殖都依赖于特定的自然环境。

矿山开采会导致区域环境的破坏,包括破坏森林资源、改变地区的气候和湿度条件等。

这些环境变化会导致动植物及其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消失。

当动植物失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时,它们面临着灭绝的威胁,这对保护动植物多样性十分不利。

1.3土壤调查生态修复的目标是建植与周边环境相协调的植物群落,从而绿化、美化。

探讨深部开采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探讨深部开采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探讨深部开采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对策摘要: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煤矿深部开采技术不断进步,国家加大对于深部开采的投入力度,而在深部开采过程中,由于深部多变、复杂的煤岩体特点,给身边开采造成一定困难。

本文主要探讨深部开采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对策。

关键词:深部开采;问题;对策针对矿井深部开采,开采的深度直接反映矿井的开采难度。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对于能源需求量日益增多,使得矿井开采的延伸速度在不断加快。

目前,我国矿井开采已发展至深部开采阶段,同浅部开采对比,深部开采的成本较高,随着深度增加,也不利于采矿环境,给煤矿生产、安全造成极大问题。

笔者根据自身多年从业经验,对深部开采中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建议,现总结如下:1深部开采面临的主要问题首先,巷道围岩变形。

地应力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同时巷道周围的应力也随之增高。

处于浅部较硬的围岩,直到深部后形成工程软岩,主要表现应变软化、强烈扩容性特点,降低了巷道岩体的强度,严重破坏了支护与巷道。

按照相关统计显示,深部巷道的翻修比例在91%以上,显著增加了巷道维护成本,导致矿井生产系统不畅通,降低运输能力,以及风水电等一系列系统问题。

具体表现如下方面:其一,巷道的变形速度较快,底鼓较为严重,变形量较大,在深部高应力的条件下,岩体具备较高能量,对巷道开挖具有卸荷作用,短时间可释放岩体聚集能量,深部围岩最大应力和最小应力差呈上升趋势。

前掘后修已成为深部回采巷道施工的基础工作;其二,岩性显著影响了巷道的稳定性,对于浅部岩体而言,岩性变化几乎不影响巷道变形。

而到达深部之后,不同岩性围岩的变形差异逐渐增加,巷道位置取决于岩性主导因素,若同一巷道的岩性不同,采用非等强支护方法已成为主要的巷道围护方法;其三,掘进后,巷道持续流变和变形,是深部巷不变形的表现特征。

其次,矿井煤同瓦斯之间的冲击、突出地压。

其一,随矿井开采深度有所增加,煤层瓦斯压力随之增加,许多旧浅部属于非突出煤层,转变成突出煤层,随深度增加,其突出频度、强度也显著增大。

深部开采主要水害问题研究方法与工程应用

深部开采主要水害问题研究方法与工程应用

深部开采主要水害问题研究方法与工程应用一、引言深部开采是指对地下资源进行开采和利用的过程,它不仅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对地下水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深部开采主要水害问题的研究方法与工程应用是一个具有重要实际意义的研究方向。

本文将从深部开采主要水害问题的研究方法和工程应用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二、深部开采主要水害问题的研究方法2.1 野外地质调查深部开采主要水害问题的研究通常需要从野外地质调查开始。

野外地质调查是通过对采矿区域的地质构造、地下水位、水文地质条件等进行综合调查分析,以获取地质信息。

这有助于了解矿区地质环境,预测可能出现的水害问题,进而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2.2 地下水模拟模型地下水模拟模型是深部开采主要水害问题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建立地下水模拟模型,可以模拟矿区地下水流动规律,预测可能发生的水害问题,并进行有效的防控。

常用的地下水模拟模型包括有限元模型、有限差分模型和解析解模型等。

2.3 深部开采水害监测技术深部开采水害监测技术是研究深部开采主要水害问题的重要手段。

通过使用监测仪器设备,如水位计、测压仪等,对矿区地下水位、水压等进行实时监测,可以及时掌握地下水动态变化情况,从而预测和防控水害问题。

2.4 数值模拟技术数值模拟技术在深部开采主要水害问题研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运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可以模拟地下水流动、水害演化等过程,为深部开采工程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三、深部开采主要水害问题的工程应用3.1 井巷封堵工程井巷封堵工程是深部开采主要水害问题防治的重要工程措施之一。

通过对矿井巷道进行封堵,阻止地下水的渗入和扩散,达到有效控制水害的目的。

常用的封堵材料包括水泥浆、砌体材料等。

3.2 注浆加固工程注浆加固工程是深部开采主要水害问题防治的一种有效手段。

通过注入固化剂,形成坚固的地下固体屏障,阻止地下水的渗漏和水害问题的发生。

常见的注浆材料有环氧树脂浆、聚氨酯浆等。

深部开采沉陷规律研究与分析

深部开采沉陷规律研究与分析

深部开采沉陷规律研究与分析开采沉陷是深部矿产资源开采过程中最为重要的领域之一,开采后沉陷规律的研究与分析是科学决策开采比较充分及有效的前提之一。

本文就深部矿产资源开采沉陷的规律研究与分析进行深入的论述,并给出了具体的研究方法和分析案例。

一、深部矿产资源开采沉陷规律研究1、概念浅析施工开采的沉陷是长期的应力释放、地层改变以及外因影响所引起的矿山构造变化,它是影响矿山发展和安全生产的重要参数之一。

深部矿产资源开采沉陷规律是以深部矿产资源开采为主导,以其所带来的构造改变和地面沉陷运动为基本特征的地质现象。

对深部矿产资源开采沉陷规律研究可以更加深入、准确的了解深部开采所引起的构造改变及地面沉陷的规律及特征,为深部开采的质量控制、生产安全和地表沉陷的综合控制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参考数据。

2、研究流程深部开采沉陷规律研究要求有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方法。

通常研究流程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突出研究对象的特性和规律:即定位和调查研究对象的特征并归纳汇总;(2)综合统计分析归纳:利用诸如数据处理、描述统计分析、图表绘制等方法,对归纳汇总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3)研究规律及其影响机理:深入探讨开采沉陷的规律及其影响机理,以及开采方式、技术措施等对矿山构造变化、地面沉陷及安全隐患及生态影响等的影响;(4)制定有效的预测与解决方案:根据研究得出的规律,运用预测与预报技术,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有效的预测与解决方案,为矿山安全开采提供技术指导。

二、深部矿产资源开采沉陷规律分析1、测量技术测量技术是深部矿产资源开采沉陷规律分析的基础,我们可以通过垂直测量、水平测量以及数字测量等技术手段,来科学测量矿山构造特征及沉陷变化情况,从而对沉陷运动规律及外部因素的影响等深入分析。

2、数值模拟利用一定的数值模拟技术可以探索不同的长期沉陷规律,预测深部开采可能造成的地表沉陷情况。

数值模拟可以模拟矿山构造变化过程,从而更加精准的研究和预测深部开采沉陷规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部开采分析与研究(一)深部开采的基本形势1.深部开采的概念与意义深部矿井开采的深部标准,目前我国尚无明确规定。

根据我国煤矿的地质条件,开采技术水平,矿井装备水平,巷道矿压显现的特征,一般认为采深800m 及以上为深部开采,软岩矿井采深600m及以上为深部开采。

2.我国深部开采的现状各国关于深部矿井开采的深部标准并不一致,例如德国为800~1200m,俄罗斯、乌克兰为800m,波兰、英国为750m,日本为600m。

深部矿井开采是我国煤矿井工开采面临的重大技术课题之一。

随着社会对煤炭需求量的日益增加,开采能力不断提高,开采深度不断增加是井工开采的必然趋势。

我国淮南、徐州、新汶、长广、开滦、北票、沈阳、鸡西、抚顺、峰峰、大屯、鹤岗、天府、通化、广旺、平顶山、水城、舒兰等矿区已进入深部开采。

沈阳的彩屯矿采深已接近1500m我国煤矿正以每年8—12m(华东地区正以每年10—15m )的速度向深部延深。

在今后若干年内,现有的大部分矿井将逐步进入深部开采。

深部开采出现了一系列新问题和新特点,其中,建井技术难度增加;岩层发生变化,软岩增加,压力增大,巷道位移量增大,巷道维护,尤其是采准巷道维护更加困难;底板突水事故增加;冲击地压发生频率增加;地温增大等。

所以煤矿迫切要求对深部开采进行深入研究。

我国多数煤矿的开采深度50年代平均不到200米,生产矿井1980年平均开采深度为288m,1995年平均开采深度增加为428m,现在平均已达到500m左右,相当于每年以8—12m的速度向深部发展。

据统计,我国已有平顶山、淮南和峰峰等43个矿区的很多座矿井开采深度超过600米,逐步进入深部开采的范畴,其中开滦、北票、新汶、沈阳、长广、鸡西、抚顺、阜新和徐州等200多处矿井开采深度超过800米,而开采深度超过1000米的有开滦赵各庄煤(1160m),年生产能力230万吨,主斜井副立井综合开拓。

沈阳彩屯煤矿(1499m),年设计生产能力150万吨, 立井多水平开拓,新汶孙村煤矿(1055 m), 年设计生产能力60万吨, 主斜井副立井综合开拓,北票冠山煤矿(1059 m) ,年生产能力81万吨, 立井多水平开拓,北京门头沟矿(1008m),年设计生产能力120万吨, 主斜井副立井综合开拓等多处矿井。

表1我国煤矿深部开采深度的变化趋势(二)深井开采的主要技术问题深部开采出现了一系列新问题和新特点。

其中,建井技术难度增加;岩层发生变化,软岩增加,压力增大,巷道位移量增大,巷道维护,尤其是采准巷道维护更加困难;冲击地压发生频率增加;地温增高;瓦斯含量增高;底板突水事故增加等。

所以煤矿迫切要求对深部开采进行深入研究。

1.矿压显现加剧,巷道维护困难随着矿井采深的不断增加,巷道断面必需加大,据对开滦矿区统计近l0年间采深平均增加l00m岩石巷道断面平均增加8.I%,煤、半煤岩巷平均增加32%;另方面.地压增大,在深部高应力作用下,围岩移动更为剧烈,巷道产变形破坏更为严重。

在调查的超过700m的探井中,巷道矿压问题普遍严重,底鼓成为常见的地压现象,特别在采准巷道中尤其严重。

失修和严重失修巷道比例增加,据开滦局调查统计.井深l00om时巷道失修率约是同条件下5oo一600m埋深巷道失修率的3一l5倍.部分矿井巷失修和严重失修率达20%以上。

巷道维修占用大量人力物力,林西矿井深8oom,巷道维修工占井下工人的比重为7,oo%一lO 5O%。

很多深部巷道由于严重破坏无法行人、行车而被迫停产反修。

且常常出现前掘后修、重复反修的现象。

深井巷道维护问题已成为整个矿井产系统中的最薄弱环节。

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客观上井深、围岩应力增加。

主观上没有充分认识深井巷道矿压规律,巷道支护形式能适应深井巷道围岩变形的要求,支护形式、支架参数选择不当,支护强度不足,巷道布置、开采程序不合理,巷道维护方法不当而造成应力叠加,加剧了巷道的变形和破坏。

针对深部巷道围岩变形,我国目前采用的有锚喷网支护、可缩性金属支架、弧板支护。

而由于矿压显现破坏风门,导致通风系统无法正常工作现象,在《浅谈矿井深部开采风门设施的技术改造》中提出方案:①对风门处进行壁后注浆加固,对两帮和顶板进行注浆加固锚索,锚索应垂直布置,间、排距不得小于1m; 锚索深入岩层长度不得小于5m,深入稳定岩层中的长度不小于0. 5m;②对风门前后3m 挖地基,地基深度不小于1m,地基敷设10#钢筋骨架并灌浆加固;③对建造风门位置并排架2 架工字钢棚,工字钢棚根据实际情况定做,建造风门期间工字钢棚垒在墙体内,以增加抗压能力,架起的工字钢棚不得影响门框的正常安装,同时保证风筒能顺利通过;④对巷帮进行掏槽,除掏槽外必须向周边打2排Φ18mm 以上的密集钢筋锚杆,打入巷帮内不得小于1m,外露长度不得小于0. 5m,间排距均为0. 3 ~0. 4m, 且将外露锚杆全部砌入墙体内;⑤风门门框由12 号槽钢改为14 号槽钢,门框和墙体接触的每侧要有至少3 个同规格的加强装置砌入墙体内,以增强巷道抗压强度;⑥风门建造所使用砖、沙、水泥需保证质量,水泥掺沙比例要合理。

如图深部开采的巷道矿压控制原则●巷道布置: 应力降低区;稳定且具有一定厚度的较硬岩层中;有一定的法线距。

●巷道保护: 无煤柱护巷;煤柱护巷;人工构筑物。

●巷道支护: 单一支护;联合支护。

●巷道卸压: 巷道内卸压:(钻孔卸压、开槽卸压、钻孔松动爆破卸压、导巷掘进卸压);巷道外卸压:(上煤层预采卸压上煤层工作面跨采、掘巷道卸压或洞室卸压、宽面掘进)。

●巷道加固:机械加固(锚杆锚索及联合加固);化学加固(围岩深孔注浆、合成树脂加固)。

●先柔后刚,二次支护。

2.煤岩破坏过程强化,冲击地压危险性增加我国发生冲击地压的探度在200—1000m,由于开采深度的增加,煤岩体应力升高,有冲击地压危险的煤层数量增加,有冲击地压的矿井逐渐增多。

如唐山矿五煤层在520m以上未发生冲击现象,520m以下较大冲击地压屡屡发生。

在这些矿井中,采深达到和超过700m的有北票矿务局的台吉矿、新汶矿务局的华丰矿、开滦矿务局的唐山矿、沈阳矿务局彩屯矿、抚顺矿务局龙凤矿、胜利矿等。

调查发现,冲击地压发生的次数、强度和危害程度随深度的增加日趋严重。

天池矿发生冲击地压的次数和强度与采深的关系见表I。

表1 冲击地压次数和强度与采深关系开采探度(m) 平均强度(t/次) 发生趺彀比例(%)20l一300 68 1 3.0301—400 ll8 3 11.O401—500 947 9 32>500 1200 15 54我国1978年开始对冲击地压进行太规模的系统科研攻关,使冲击地压防止的理论和实践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但随着我国煤矿开采深度的继续增加,冲击地压问题将日趋严重,防治工作更加困难。

根据治理的作用目的和时空范围,治理措施分三大类:防范措施、解危措施和防护措施。

第一类是战略性或区域性措施。

这类措施旨在消除产生冲击矿压的条件,其特点是:在完备程度上具有彻底性,在时间上具有长期性,在空间上具有区域性。

属于这类措施的主要有:合理选择开拓布署和开采方式,事先对顶板或煤体进行无冲击处理等。

第二类措施为战术性或局部性措施。

这类措施旨在对已形成冲击矿压危险或可能具有冲击危险地段进行解危处理,属于暂时的、局部性的措施。

卸载钻孔、诱发爆破、煤层卸载、注水等均属此类。

3.瓦斯压力增高、煤与瓦斯突出危险严重我国是世界上煤与瓦斯突出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地应力增大,致使煤层和瓦斯突出矿井数量增多。

高瓦斯矿井逐渐增加,瓦斯问题已成为深部开采中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

- 近年来,对我国煤矿煤与瓦斯突出的大量统计研究表明.无论是浅部的突出矿井,还是深部的突出矿井,均有随采深增加而瓦斯压力增高,瓦斯涌出量增大的趋势。

开滦局赵各庄矿十水平(一822m)以上未发生煤与瓦斯突出,十水平以下却出现了煤与瓦斯突出。

矿井向深部开采,瓦斯涌出量显著增加。

瓦斯压力、瓦斯含量与采深关系另据对我国主要深井矿区瓦斯情况调查,除山东新汶、江苏徐州等矿务局随采深增加瓦斯问题不明显外.其它矿区在深部开采中,都表现出随着深度的增加,瓦斯问题日益严峻。

另外,煤与瓦斯突出与深度的关系决非是一个简单问题。

因此,进一步深入研究与瓦斯突出的机理和主要影响因素,改善深部开采的安全条件,将是深部开采中主要研究课题之一开滦集团赵各庄矿3237工作面动压灾害防治实例灾害简况2006年1月3日, 3237工作面范围初采期间发生了一起较大的“煤炮”现象,巷道内大量金属拱形支架下缩,其中运输道多处地点发生冒顶,局部巷道阻塞,现场工作人员有强烈的瞬时震感,并伴有冲击波和大量煤尘飞扬。

分析和对策由于3237工作面的开采方法已经确定,对动压的防治只能采取区域性的、局部的防治和解危措施。

经分析后认为,经过1月3日的动压显现后,煤岩体内的能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释放,但3237区域可能仍有潜在的高应力区,工作面投入回采后,工作面区域的煤岩体应力将重新分布,工作面前方超前压力影响范围,在老顶初次来压时、周期来压时还有可能产生新的高应力区,形成潜在的动压危险。

对策动压危险预测预报,工作面开采前,主要采用钻屑检测法对动压危险性进行检测、预报,辅助采用钻孔应力计、电磁辐射仪对动压危险性进行检测、预报。

工作面开采后,采用钻孔应力计对可能存在动压威胁的区域进行观测,同时使用KBD5型电磁辐射仪,对整个工作面区域的矿压显现进行动态跟踪观测,并辅助采用钻屑检测、巷道变形观测等手段对可能存在的动压危险性进行检测、预报。

4.深热矿井增加,气侯务件恶化地热和瓦斯在煤矿开采中普遍存在。

解决地热和瓦斯问题的传统方法是加强矿井通风。

但是当进入深矿井开采后,由于地热增大,仅靠通风有时不能使矿井温度达到规定的环境标准。

因此,在深矿井开采中,要有效地控制地热,除了搞好矿井通风外,还要采取一些专门的方法和措施。

随着矿井向深部开采.许多国家都遇到了不同程度的热害问题。

德囤、原苏联掘进工作面温高达5O摄氏度,部分高达60摄氏度。

矿井气温过高严重影响人体健康,引发各种疾病,造成事故率上升,劳动生产率下降,甚至被迫停产。

1.淮南矿井热害现状随着开采深度的不断增加,淮南矿业集团地热灾害问题日益严重。

目前解决工作面高温问题主要采取加大风量、降低机电设备散热、缩短作业时间等措施,但都不能有效解决热害问题潘三矿14102(1)工作面位于西二采区一810m水平,地温梯度3.42℃/100 m(钻孔资料),岩温43℃.根据实测资料,14102(1)工作面夏季的进风温度为32℃,湿度96.6%,风量2000 mx/min,在无降温措施的情况下,进风巷道内从起点至末端温度逐渐升高到33.2℃.工作面中央温度34.5℃,工作面末端温度达到35.4℃,湿度100%,中暑现象频频发生,给矿工身体健康和矿井安全生产造成极大危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