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大豆品种区域试验调查项目及标准

合集下载

国家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站建设实施方案

国家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站建设实施方案

国家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站建设实施方案品种区域试验是指通过统一规范的要求进行试验,对新育成的品种的丰产性、适应性、抗逆性和品质进行全面的鉴定,根据品种在区域试验中的表现,结合抗逆性鉴定和品质结果,对品种进行综合评价,是评价品种的科学依据,也是品种审定推广品种科学布局的重要依据。

托普云农农作物新品种审定区域试验,简称区域试验、区试、审定试验。

品种区域试验是品种审定的基础。

一、国家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站建设遵循规则区试田间管理遵循治虫不治病的原则,要求不能拌种、不能喷生产调节剂。

田间管理一般要求高于大田,那是指施肥,但实际上由于有治虫不治病、不允许拌种等限制,而且实际操作上施肥、浇水跟大田管理是一样的,所以我认为整体管理水平不会高于大田,但基本能发挥出品种的产量水平。

区域试验从原理上说是唯一性试验,就是只有品种不同,其他管理条件都要相同。

但由于田间管理操作难免都能做到完全一致,比如地力本身可能就存在差异,浇水、施肥、甚至播种顺序、品种间互相影响等都可能影响品种的表现。

所以为了减小这些因素的影响,试验设计采用三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的方式安排布置试验。

区试按照作物生态区划分组,比如当前国家小麦试验分长江上游冬麦组、长江中下游冬麦组、黄淮冬麦区南片冬水组、春水组、黄淮冬麦区北片水地组、黄淮冬麦区旱地组、北部冬麦区水地组、北部冬麦区旱地组等9组。

河北省冬小麦试验分冀中南水地组、冀中南水地优质组、黑龙港流域节水组、冀中北水地组、冀中北旱地组。

国家玉米试验分京津唐早熟玉米组、东北早熟春玉米组、东华北春玉米组、黄淮海夏玉米组、西南春玉米组、西北春玉米组、东南玉米组、极早熟玉米组。

所以国家审定品种并不是在全国各地都适合种植,查看品种的审定公告,最后都有适宜推广区域。

区试评价(统计分析)一般采用比对照品种的方式,近几年也采用比同组全部参数品种平均值的方式辅助评价。

品种比较评价项目除了区试记载的各种表现如产量、株高、抗病、抗倒、抗寒、抗旱,穗粒数、亩穗数、千粒重、容重等等信息,还要有多种专业鉴定或分析:抗旱、抗寒、抗病、品质、特征特性描述等等。

大豆品种抗病性鉴定技术规范.

大豆品种抗病性鉴定技术规范.

1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本规范规定了大豆品种胞囊线虫病抗性鉴定技术和抗病性评价标准。

本规范适用于安徽省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中大豆胞囊线虫病抗性鉴定和抗性评价。

本规范同时适用于安徽省大豆品种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和自然诱发鉴定中大豆胞囊线虫病病情调查和抗性评价。

3术语和定义3.1 大豆胞囊线虫病Soybean Cyst Namatode由大豆异皮线虫(Heterodera glycines Ichinche)所引起的以叶部黄化和植株矮化症状为主的大豆线虫病害。

3.2 对照品种本规范中特指为检验试验的可靠性,在品种鉴定时附加的在特定生态区表现为已知抗病程度的抗病品种(Peking)或感病品种(Lee)。

3.3 胞囊指数通过对植株个体根部着生胞囊数值的综合计算所获得的群体发病程度的数值化描述形式。

4、病原物4.1病原物来源在安徽大豆产区的不同生态区采集大豆胞囊线虫,按生理小种(群)建立菌种库。

4.2接种体接种体一般为单个生理小种,或淮北、江淮丘陵、沿江等生态区内不同生理小种的混合菌种,一般根据委托单位要求从菌种库中制备。

没有特定要求的情况下,接种体为菌种库中最新的病原物。

4.3.供试大豆胞囊线虫繁殖(用有胞囊的土壤繁殖)采集的土壤胞囊线虫密度在30个胞囊/100克土壤或60个卵/克土壤时可以直接进行抗性鉴定。

如果线虫量低于以上标准,要种植多个感病品种进行1代的扩繁。

4.4 大豆胞囊线虫卵的分离和卵悬浮液配备通过漂浮过筛法进行胞囊分离,获得的胞囊采用组织细胞匀浆器破碎胞囊后过200目网筛后在500目网筛下收集卵,并配成200粒卵/ml的卵悬浮液。

5 鉴定圃5.1选择在有较好生态代表性的试验基地建立胞囊分布均匀的田间病圃,具体条件符合4.3规定。

5.2自然诱发鉴定试验圃应当选择在淮北、江淮丘陵、沿江等生态区内大豆生产集中产区。

5.3 鉴定圃设计、种植和管理因鉴定方法不同而异,具体见6.1,6.2。

6 鉴定6.1田间病圃鉴定法6.1.1.种植方法选择符合要求的病圃,6月上中旬播种,每份材料种1行,行长2米,留苗15-20株,2次重复。

大豆品种比较试验

大豆品种比较试验

大豆品种比较试验作者:陈乃珍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7年第24期摘要采用随机区组排列法,进行大豆品种比较试验。

结果表明,经过团队成员综合评比,确定以下10个品种为优,参加下一年度的区域联合试验和本地推广前的生产试验:FY610177、FY610176、FY61017、P-3、J-138、阜07197、阜04035-5、阜066-1、阜128-7-3、阜129-1。

关键词大豆;品种;农艺性状;产量中图分类号 S565.1.0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24-0035-03品种比较试验的目的是筛选出适合当地生产推广的优良品种;或者是育种单位拿出一些优秀品种参加区域联合鉴定,比较后筛选出适合一定区域生产推广的好品种。

该试验是各育种单位和各省各大区域每年都要进行的非常重要的试验之一。

在阜阳农业科学院大豆研发中心工作人员的辛勤努力下,每年都有许多大豆新品种育成。

为鉴定评价这些新品种的丰产性、适应性和抗逆性等品质特征,筛选出最具优势的品种参加区域试验,或在本地推广的生产试验,特别是希望能在区域联合试验中脱颖而出,尽快成为“省审”和“国审”新品种,最终在生产上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就是每个育种工作者孜孜追求的目标。

为此,每年都要划出专用地块,进行新育成品种的比较试验[1-3],旨在尽快推出高产高效新品种,为大豆的丰收及大豆产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材料2016年夏大豆的品种比较试验涉及品种较多,有36个,分别为阜060-8-1、阜066-1、阜066-3-9、阜066-6、阜066-8、阜128-7-3、阜129-1、CZ-16、阜04035-5、阜04035-1149、阜07055、阜07197、阜07268、阜07268-34、阜1306、轮回2012、轮回2012-30、P-1、P-2、P-3、J-37、J-85、J-107、J-115、J-138、J-146、J-151、FY2015-15、FY2015-21、FY2015-22、FY61017、FY61098、FY610103、FY610104、FY10176、FY610177。

天津大豆审定标准

天津大豆审定标准

天津市大豆品种审定标准如下:
1.品种来源:品种必须来源于国内外同一生态区或地区。

2.审定编号:品种必须具有国家或省级审定委员会的审定
公告或证书,且在有效期内。

3.特征特性:品种的生育期、株高、茎秆粗细、主茎节数、
分枝数、结荚习性、粒色、粒形等性状符合天津市生态条件和生产要求。

4.产量表现:品种在近三年内参加天津市内的区域试验和
生产试验,平均比对照品种增产显著。

5.品质性状:品种的脂肪含量、蛋白质含量、水分含量等
品质指标符合国家或地方标准,且稳定性好。

6.抗逆性:品种必须具有抗旱性、耐盐性、抗倒伏、抗病
虫害等抗逆性状,且对环境适应性好。

7.适应性:品种适宜在天津市内的各个季节种植,且产量
和品质表现稳定。

四川省2016年春大豆新品种区域试验

四川省2016年春大豆新品种区域试验

“四川省2016年春大豆新品种区域试验”实验方案农学13-1 许家辉 20136559一、实验目的鉴定参试品种的适应性、丰产性、稳产性、抗逆性和商品性,筛选适合我省种植的高产、优质、熟期适宜的大豆新品种,为我省大豆品种审定和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二、参试品种及选育单位表1.品种及选育单位三、试验区规划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保护区不小于小区宽度。

每个重复小区面积3.6m*3m。

每个小区行长3米(不含沟宽),9行区,行距0.4m,株距0.1m,密度1.67万株/每亩。

收货前割去边行边株,收获中间7行计产,收获行长2.4m,计产面积6.7m2四、试验要求1、试验田选择选择连续两年未种过豆科作物,肥力中等,地势平坦,肥力均匀,茬口一致,沟系配套,排灌方便,无遮荫,无禽畜危害且安全的田块。

2、试验地的准备和播种①整地。

试验地的耕翻和整平时间、方法、深浅等要均匀一致。

②施肥。

基肥应于耕地前施入,有机肥和化肥都应该撒施均匀。

③小区规划。

在整地后,按照试验实施计划书的要求,做好小区规划并插牌标记。

④种子准备。

播前应测定种子千(百)粒重和发芽率。

按计划播种量把每个小区种子准备好,分别按小区或按行装入袋子以备播种。

播种时应注意提高播种质量,播种深度一致,密度均匀,防止露籽。

3、试验地的管理试验地的管理措施,如浇水、追肥、中耕、除草、病虫害防治等应均一致,并且每一项措施要求在同一天内完成。

至少每个重复应当天完成,以减少试验误差。

4、观察记载大豆生长期间,各区试点对作物的植株形态、生育进程、茎蘖动态、抗病性等要按照试验要求和田间档案项目标准及时准确而详细地观察记录。

一个项目必须在同一天内完成,以便掌握每个品种的形状表现及优缺点。

5、适时收获计产成熟一个收获一个。

每个小区(包括对照)都要单独收获、脱粒、晾晒、计实产,防止机械混杂。

6、室内考种作物成熟时,在收获测定产量之前,从田间选取有代表性的植株,按试验要求取样。

黑龙江省大豆、水稻品种审定标准(2024年修订)(征

黑龙江省大豆、水稻品种审定标准(2024年修订)(征

相关附件:•附件1:黑龙江省大豆品种审定标准(2024年修订)(征求意见稿).doc•附件2:黑龙江省水稻品种审定标准(2024年修订)(征求意见稿).doc附件1黑龙江省大豆品种审定标准(2024年修订)(征求意见稿)1基本条件1.1抗病性1.1.1花叶病毒病抗性:每年人工接种鉴定对弱致病优势株系抗性级别需达到中抗及以上,对强致病优势株系抗性级别需达到中感及以上。

1.1.2灰斑病抗性:每年人工接种鉴定品种抗性级别需达到中抗及以上,田间自然发病需达到中抗及以上。

1.1.3胞囊线虫抗性:每年人工接种鉴定品种抗性级别需达到感病及以上。

1.1.4菌核病:每年田间自然发病率需W30%。

1.1.5根腐病抗性:每年田间自然发病品种抗性级别需达到中感及以上。

1.1.6病毒病:每年田间自然发病需W3级。

1.2抗倒性每年参加试验的品种2个以上(含2个)试验点倒伏23级,面积230%的停试停审;1个试验点倒伏N3级,面积N50%的停试停审;1个试验点倒伏24级,面积220%的停试停审。

1.3生育期每年参加试验的品种2个以上(含2个)试验点成熟期晚于对照品种24天的品种停试停审。

1.4纯度每年参加试验的品种两点田间纯度小于98%,停试停审,对结果有异议的进行分子检测。

1.5底荚高度品种底荚高度28厘米。

1.6一致性和真实性同一品种在不同试验年份、不同试验组别、不同试验渠道中DNA 指纹检测差异位点数W2个;申请审定品种与已知品种DNA指纹检测差异位点数24个。

申请审定品种与已知品种DNA指纹检测差异位点数=3个的,需进行田间小区种植鉴定证明有重要农艺性状差异;申请审定品种与已知品种DNA指纹检测差异位点数<3个的,视为相同品种处理。

2分类条件2.1高产稳产品种2.1.1丰产性、稳产性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品种比对照品种平均增产25.0%,且单年增产N3.0%;有效点数不低于2/3,增产试验点比例270%。

抗胞囊线虫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比普通对照品种平均增产20%。

2018年国家级大豆品种试验报告

2018年国家级大豆品种试验报告

目录第一章北方春大豆品种试验………………………………………第一节超早熟组大豆品种试验……………………………………第二节极早熟组大豆品种试验……………………………………第三节早熟组大豆品种试验………………………………………第四节中早熟组大豆品种试验…………………………………第六节中晚熟组大豆品种试验…………………………………第七节晚熟组大豆品种试验……………………………………第二章黄淮海夏大豆品种试验……………………………………第一节黄淮海夏大豆北组品种试验………………………………第二节黄淮海夏大豆中组品种试验………………………………第三节黄淮海夏大豆南组品种试验………………………………第三章长江流域及鲜食大豆品种试验………………………………第一节长江流域春大豆组品种试验……………………………第二节长江流域夏大豆早中熟组品种试验……………………第三节长江流域夏大豆晚熟组品种试验………………………第四节鲜食大豆春播组品种试验………………………………第五节鲜食大豆夏播组品种试验………………………………第四章热带亚热带大豆品种试验………………………………第一节热带亚热带春大豆品种试验……………………………第二节热带亚热带夏大豆品种试验……………………………第五章2017年国家大豆品种试验纯度检测…………………第六章2017年国家大豆品种试验品质分析…………………第七章2017年国家大豆品种试验抗病性鉴定………………第一节黄淮海、长江流域、鲜食及热带亚热带大豆抗病性鉴定…第二节北方春大豆抗病性鉴定……………………………………第三节国家大豆品种试验炭疽病抗病性鉴定……………………第一章北方春大豆品种试验第一章北方春大豆品种试验第一节超早熟组大豆品种试验一、2018年区域试验情况超早熟A组和B组参试品种合计14个,对照品种为黑河49和华疆2号。

A组11个承试点、B组9个承试点全部上报试验总结报告,其中内蒙古额尔古纳市拉布大林试验站承试点霜冻前收获,试验品种没有成熟,未进行测产,试验报废。

《北京市玉米、大豆品种审定标准》(征

《北京市玉米、大豆品种审定标准》(征

北乐市玉米品种审定标准(征求意见稿)1基本条件抗病性1.Ll籽粒用玉米品种春玉米类型区:大斑病、茎腐病、穗腐病田间自然发病和人工接种鉴定均未达到高感。

除达到上述要求外,还应对丝黑穗病进行鉴定。

夏玉米类型区:小斑病、茎腐病、穗腐病田间自然发病和人工接种鉴定均未达到高感。

除达到上述要求外,还应对弯抱叶斑病、南方锈病、瘤黑粉病进行鉴定。

1.L2青贮玉米品种春玉米类型区:大斑病、茎腐病田间自然发病和人工接种鉴定均未达到高感;其它叶斑病田间自然发病未达到高感。

除达到上述要求外,还应对丝黑穗病进行鉴定。

夏玉米类型区:小斑病、茎腐病、弯抱叶斑病、南方锈病田间自然发病和人工接种鉴定均未达到高感;其它叶斑病田间自然发病未达到高感。

除达到上述要求外,还应对瘤黑粉病进行鉴定。

1.L3鲜食甜玉米品种、糯玉米品种大斑病、矮花叶病、小斑病田间自然发病未达到高感;瘤黑粉病、丝黑穗病田间自然发病病株率<25%。

1.1生育期春玉米类型区:每年区域试验生育期平均比对照品种不长于3.O 天。

夏玉米类型区:每年区域试验生育期平均比对照品种不长于1.O 天。

当对照品种进行更换时,由玉米专业委员会对相应生育期指标作出调整。

1.2抗倒伏性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倒伏倒折率之和平均分别W1O∙0%,且倒伏倒折率之和210.0%的试验点数Wl个。

1.3品质普通玉米品种籽粒容重N720克/升,粗淀粉含量(干基)≥69.0%,粗蛋白质含量(干基)≥8.0%,粗脂肪含量(干基)≥3.0%o1.4真实性和差异性(SSR分子标记检测)同一品种在不同试验年份、不同试验组别、不同试验渠道中DNA 指纹检测差异位点数应当<2个。

申请审定品种应当与已知品种DNA指纹检测差异位点数24个;申请审定品种与已知品种DNA指纹检测差异位点数=3个的,需进行田间小区种植鉴定证明有重要农艺性状差异。

2分类品种条件2.1高产稳产品种区域试验产量比对照品种平均增产25.0%,且每年增产23.0%,生产试验比对照品种增产,2.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1
国家大豆品种区域试验调查项目及标准
1 田间调查性状及物候期
1.1 播 种 期:播种当天的日期,以月∕日表示。
1.2 出 苗 期:50%以上的幼苗子叶出土时的日期,以月∕日表示。
1.3 出 苗 势:出苗期后3天记载,苗齐而壮者为“1”,中等为“2”,差者为“3”。
1.4 开 花 期:50%的植株开始开花的日期,以月∕日表示。
1.5 成 熟 期:全株有95%的荚变为成熟颜色,摇动时开始有响声的植株达50%以上的
日期,以月∕日表示。
1.6 生育日数:从播种的次日起至成熟时的天数,北方春大豆从出苗到成熟时的天数。
1.7 叶 形:指植株中上部第8-10节复叶中间小叶的形状。分为圆、卵圆、椭圆和披针
形。
1.8 花 色:指花瓣颜色,分为白、紫色两种。
1.9 茸毛色:成熟时调查。分灰色和棕色。
1.10 生育习性:分直立、亚直立、蔓生三类。
直 立 型:植株生长较健壮,茎杆直立向上。
半直立型:植株生长较健壮,茎杆上部略呈现波状弯曲。
蔓 生 型:植株生长较弱,茎、枝细长爬蔓,呈强度缠绕,匍匐地面。
1.11 结荚习性:分有限、亚有限和无限三种。
有 限:开花结荚顺序由中上部而下,花序长,结荚密集,主茎顶端结荚成簇。
无 限:开花结荚顺序由下而上,花序短,结荚分散,主茎顶端一般1-2个荚。
亚有限:开花结荚由下而上,花序中等,结荚介于无限与有限之间,主茎顶端一般3-4
个荚。
1.12 株 型:成熟期观察。分三种:收敛、开张、半开张。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2
收 敛:下部分枝与主茎角度小,在15o以内,上下均紧凑。
开 张:分枝角度45o以上,上下均较散。
半开张:介于上述两者之间。
1.13 倒伏性:分0-4级。
0级:不倒伏。
1级:植株倾斜小于15o 。
2级:植株倾斜在15o –45o。
3级:植株倾斜超过45o。
4级:倒伏于地。
1.14 裂荚性:分不裂、轻、重,在收获前晴日午后记载。
1.15 抗病性(指大豆花叶病毒病):分别在盛花期和花荚期调查,分级标准如下:
0级:叶片无症状或其他感病标志,无褐斑粒。
1级:叶片有轻微明显斑驳,植株生长正常,褐斑粒率1-5%。
2级:叶片斑驳明显,有轻微皱缩,叶片有褐脉,植株生长无明显异常,褐斑粒率6-15%。
3级:叶片有泡状隆起,叶缘卷缩,植株稍矮化,褐斑粒率26-50%。
4级:叶片皱缩畸形呈鸡爪状,全株僵缩矮化,结少量无毛畸形荚,褐斑粒率51%以
上。
1.16 其他病虫害:记载发生严重的病虫害名称及发生程度。
2 考种项目
取试验小区内中间两行生长正常、无缺株的连续10株为考种样本,不用边行边株,3
个小区各取一次,记载取自哪个小区,其产量应补入该区。将以上3个样本各计算其平均
值,取均值较近的两个计算均值。以下项目凡有数据者除粒重外,每重复均用10株数字
平均。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3
2.1 株 高:子叶节到植株顶端的高度(不包括顶花序),以厘米表示2.2.2 主茎节数:指
主茎,从子叶节以上起数到顶端节,不包括子叶节及顶端花序。
2.3 结荚高度:从子叶节到最下部豆荚的高度,以厘米表示。
2.2.4 有效分枝数:指主茎上结荚的分枝数,有效枝至少有2个节,不计二次分枝。
2.5 单株荚数:一株的有效荚和无效荚数之和。
2.6 有效荚数:指含有一粒以上饱满种子的荚数。
2.7 单株粒数:除未成形粒外,所有未熟粒、虫食粒、病粒均包括。
2.8 单荚粒数:用单株粒数除以单株有效荚数之商。
2.9 单株粒重:将10株豆粒筛去杂质,但包括未熟、虫食及病粒,称重,计算均重(克∕
株)。
2.10 荚熟色:豆荚成熟时的颜色,分为灰褐、淡褐、褐、深褐、黑。
2.11 荚 形:分为直葫芦形,弯镰形、扁平形三种。
2.12粒 形:指籽粒的形状,分为:圆形、椭圆形、扁椭圆形、长椭圆形、肾形。
2.13 粒 色:分为黄、青、黑、褐、双色。
2.14 子叶色:分黄、绿两种。
2.15 脐 色:分浅黄、黄、淡褐、褐、深褐、蓝、黑七种。
2.16 种皮光泽:分强光、微光和无光三类。
2.17 百 粒 重:随机选取完整成熟豆粒100粒称重(克),称两个100粒,若两次相差超
过0.5克,重新取样称重。
2.18 虫食粒率、紫斑粒率、褐斑粒率:随机取豆粒300粒,各挑出以上三种病虫粒,计
算出百分率。
3 计 产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4
计全小区籽粒产量,晒干扬净后称重,单位为千克,保留两位小数,取样区应将取样
豆粒重量加入,并折合成每亩千克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