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屑病有中医治疗法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农村中医适宜技术推广专栏(三十八)——经络三联法治疗寻常型银唇病技术

82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 1 年 4月 第 1 卷 第 4 00 7 期
3 3 妊娠或 哺乳期妇 女 、过敏 体质者 。 . 3 4 合并 , 血管 、肝 、肾和造血 系统等严 重原 发性疾 . t脑 L
病 及精神病 患者 。 3 5 其他不宜 采用埋 线治疗者 。 .
邪搏 于肌肤 ,内外互动而致经脉气血瘀 滞不 畅,肌肤失养而
发病 。治 以活血通络 ,清热消斑为法 。三联法基 于 “ 经络运 行于 皮肤 、腠理 、 肉之 间,内连脏腑 ,外达肌肤”的理论 , 肌
通过背部相关夹脊、五脏腧穴和多气多血 阳明经之曲池、足 三里 , 取羊肠线的异体蛋白的 良性刺激 ,以调达任督 、阳明 之经脉 的 目的。“ 为宗筋之 会” 耳 ,全 息于身体各 部 ,通过 耳背刺络放血 ,耳穴按压 ,以起调理全身经脉 , 去瘀生新和 退 热作用 。
中国 乡村 医药 杂志
・
农村 适宜技术 ・
国家 中医药管理 局 农村 中医适 宜技 术推广 专栏 ( 三十八)
经络三联法治疗寻常型银唇病技术
田 元 生 (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400) 504
银屑病( 俗称 牛皮癣 ) 是一种慢 性、反复 发作 、以表皮细 胞过 度增殖为特 点的皮肤病 ,是国 内外皮肤 科重点研 究和 防治 的疾病之 一。此病 虽顽 固难治 ,易于复发 ,但不传染 。 若治疗得当 ,消除紧张情绪 ,防止复发 , 该病是可以缓解和 临床 治愈的 。 经络三联法即医用羊肠线穴位埋藏 ,耳背刺络放血 , 耳 穴贴压法 的联合应用。中医认为银屑病是内有禀赋血热 , 情
寻常型银屑病的中医辨证治疗

1 5 g , 白茅 根 1 5 g , 大青叶 l O g , 连翘 l O g , 白鲜皮 1 5 g , 鸡 血藤 1 0 g , 栀子 6 g 。 上 方 服 7剂 ( 同 时 嘱 其 避 免 进 食
辛辣 刺 激性食 物 ) , 无 新 皮 疹 出现 , 瘙痒减轻 , 现 胃脘 部不 适 , 服 药后恶 心。原方去 紫草加 茜草 1 5 g , 玄 参 1 0 g , 白花 蛇舌 草 1 0 g , 继服 1 5剂 , 皮 疹全 部 消退 , 无 恶
临 床 表 现
皮损 初期 为红 色 丘 疹 或斑 丘疹 , 粟 粒 至 绿 豆大 小 ,
以后 可逐 渐扩 大融 合 成 红 色斑 片 , 境 界 清楚 , 基 底 浸 润
明显 , 皮损 表 面覆 有 多 层 银 白色 鳞 屑 , 易 刮 除 。去 除表 面鳞 屑可 见一 层淡 红 色 发 亮 薄 膜 , 再 刮 除 薄膜 , 出 现筛 状小 出血 点 , 称为 “ 点状 出血 现 象 ” 。 白色鳞 屑 、 发 亮 薄 膜 和点状 血是本 病 的临 床特 征 。
方 药 应 用 中国民间疗法
CH1 N A’ S N AT U R OP AT H  ̄ F e b 2 0] 4 .Vo 2 l 2 No 2
生槐 花 3 0 g , 生地 黄 1 0 g , 紫草 1 0 g , 牡丹皮 1 0 g , 赤 芍
寻 常 型银 屑病 的 中医辨证 治疗
全 区域 内 可 见 中 性 白 细 胞 构 成 的 小 脓 肿 , 称 Mu n r o 氏
治则 : 滋 阴润燥 , 养 血祛 风 。 方药 : 用 白疙 二 号 方 加 减 。鸡 血 藤 、 生 地黄、 土 茯 苓、 当归 、 丹参 、 蜂房 、 麦冬 、 天 冬 。进 行 期 红斑 明显 者 , 加生 石膏 、 知母 ; 皮损肥厚者 , 加丹参、 棱、 莪术 ; 红 斑 色淡 者 , 加 当归 、 何 首 鸟; 咽痛者 , 加玄参 、 板蓝根 ; 瘙 痒 明显 者 , 加苦参 、 白蒺藜 ; 便 秘者 , 加 大青 叶 。 例 2 .患者 , 女, 4 9岁 , 2 0 l 0年 1 O月 1 7日就诊 。躯 十、 四肢起 红 色 皮 疹 、 斑块 , 脱 大 量 银 白色 皮 屑 1 4年 。 患者 1 0年前 曾服 用迪 银 片治愈 , 半 年后 复发 用迪 银 片 、 郁金 银 屑片 等好转 , 一 直末 愈 。症 见 : 四肢 、 躯干 大小 不 等红 色斑 块 , 上 覆 银 白色 鳞 屑 , 皮 损肥 厚, 部 分 融 合 成 片, 搔抓 后大 片鳞 屑脱 落 , 强 行剥 离 基 底 色 红 且 有 筛 状 出血点 。指 甲薄 脆 , 大 便 秘 结 。脉 细 , 舌 苔 薄 白, 质淡 。 辨证 为 血虚 风燥 。宜 滋 阴润 燥 、 养 血润 肤 。方 药 : 生 地 黄 1 0 g , 麦冬 1 0 g , 天冬 1 0 g , 知母 1 0 g , 当归 1 0 g , 丹 参 1 5 g , 鸡血 藤 1 5 g , 郁金 1 0 g , 莪术 l o g , 土茯 苓 1 , 5 g 。 上 方连 服 l O剂 , 皮 损 明 显变 薄 , 瘙痒减 轻, 食 欲欠佳。 原 方加 炒 白术 1 0 g , 桑 白皮 1 0 g , 去土茯苓 后再服 1 0
【优秀文档】银屑病的中医辨证治疗

银屑病的中医辨证治疗
想要治疗银屑病,就要了解银屑病的病因,知道银屑病的辨证分型,本文主要为大家介绍了银屑病的治疗方法中医疗法,中医治疗银屑病效果非常显著,并且安全。
下面就为大家介绍银屑病的中医辨证治疗,一起来看看吧!
银屑病的中医辨证治疗
中医对银屑病早有记载,认为多属于白疙。
蛇虱、松皮癣的范畴,如《医宗金鉴·外科心法·白瘤》中记载:生于皮肤,形如疹疥,色白面痒,搔起白皮,由风气客于皮肤,血燥不能荣养所致。
此段文字生动地记载了银屑病的临床表现和病因、病机。
病因病机
风热湿邪外袭,客于皮肤,人于血分,而发于肌肤,阻于经脉,或因情志不畅,郁而化火,饮食不节,湿热内生,火郁而发,达于肌肤,日久气血虚亏,经脉肌肤失养,干枯脱屑。
中医根据本病各个不同发病阶段辨证论治,常见分型如下。
一、血热型
此型多见于进行期,皮疹发生及发展迅速,局部潮红,新生皮疹不断出现,鳞屑不能掩盖红斑,自觉瘙痒,并有心烦易怒、口干舌燥、咽喉肿痛、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弦滑或数等症。
辨证:毒热蕴结,郁于血分。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活血。
方药:凉血活血汤加减。
生槐花、白茅根、生地、鸡血藤各30克,紫草根、茜草根、丹参各15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银屑病的病发机制、中药治疗及方法

银屑病的病发机制、中药治疗及方法银屑病中药治疗,什么是中医治疗牛皮癣?与其他药物一样,在治疗过程中有一定的差异。
在中医中,牛皮癣的类型分为四种,分别是脓疱型,血燥型,血热型,血瘀型。
类型是不一样的,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这样可以达到治愈的效果最好。
银屑病中药治疗有哪些方法?1、脓包型是银屑病的常见类型之一。
脓包型银屑病病人,常发于进行期,有湿毒内蕴,而郁结于血分。
病程稍长,皮疹鲜红,皮损处有密布的针头或粟米大的脓包,有鳞屑、脓包1-2周后干燥结痂。
中药配方药:黄连、黄柏、公英、地丁、虎杖、银花、连翘、土茯苓、野菊花等。
2、银屑病的常见类型,还有血燥型。
血燥型银屑病病人多见于消退期,病程较久的病人,红斑块呈弥漫扩散、上有多量的糖砒样或大片鳞屑不断脱落、甚痒。
中药配方药:当归、生地、白芍、麦冬、芦根、首乌、白癣皮等。
3、血热型也是银屑病的常见类型。
血热型银屑病病人,多见于进行期,病发急,有点滴状红斑丘疹,新疹不断发现,旧疹不断扩大,炎症侵润明显,肤屑由少到多,痒,抓破后有皮损。
中药配方药:公英、紫英、丹皮、赤芍、麦冬、黄连、土茯苓、生地等。
4、银屑病的常见类型,还有血瘀型。
血瘀型银屑病病人,多见于静止期,病程较长。
皮疹为斑块状、色暗红、鳞屑较厚,成银白色,多发于女人及关节部,非常少有新疹发生,但顽固不好治,部分病人瘙痒明显。
中药配方药:桃仁、丹参、红花、生地、丹皮、薏米、土茯苓、川牛膝、黄柏、虎杖。
以上就是有关银屑病中药治疗的相关介绍,希望以上介绍能够帮助到您。
这种疾病比较复杂,需要到正规医院进行全方位的检查之后,才能给出最佳的治疗原则和方法,详情可以咨询凤凰中医免费在线专家,祝患者朋友早日康复。
郑州德懿堂皮肤病医院专家指出,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皮肤病,也是三大皮肤病顽固之一,治疗起来比较难,银屑病虽然不直接影响生命,但对身体健康和身心健康有直接影响。
很多人都是害怕患上银屑病,不仅仅是因为银屑病会影响我们的外表,而且银屑病的危害也是不容小觑的,及时对症治疗是才是患者健康的选择!银屑病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患者在对银屑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一定要根据自身的病情,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选对治疗的药物,对其疗效及愈后是否复发起关键作用。
传统中医的凉血败毒之法真的能治愈银屑病吗?

感谢石家庄蓝天中医院牛皮癣专科网对本词条的帮助传统中医对于银屑病治疗的认识一直停留在清热解毒的问题上,包括很多媒体关于银屑病治疗的最新研究成果,大都以清热解毒之法为基础,而且根据这些医生的临床实践,治疗效果似乎也很理想,但实际上却是南辕北辙的做法,我认为凉血败毒是中医治疗银屑病最大的误区。
许多银屑病中医和银屑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还总是遇到这样一个现象,就是当患者初发病时,使用凉血败毒的中药治疗效果还可以,但比较容易复发,到后来效果就不理想了,甚至还会加重病情。
大家都知道,银屑病分三型:血热、血瘀、血燥。
我在行医过程中注意到一个现象:那些从未治疗过银屑病的人,绝大多数是血热型,少数是血燥型,而那些皮损紫黑似墨,顽硬似铁的血瘀型的都是经过多次治疗的患者。
这种差异原因何在?难道血瘀型都是治疗不当造成的吗?银屑病血瘀型是怎样形成的呢?我看与迷信有关。
老专家说了:银屑病以热为本、以毒为本,诸如此类,但执一端,不能变通,盲目凉血、解毒,轻者数月,甚者经年,本可直接解于血热、血燥的却因过用寒凉,寒凝血瘀,误入歧途了,这恐怕是血瘀型银屑病形成的主要原因吧!而血瘀型银屑病患者逐渐增多,是否说明我们已经离辨证论治越来越远,离真正的中医越来越远了呢?银屑病为风寒等外邪侵入肌肤,以致营卫失和,气血凝滞;久而郁之化热,可导致热毒蕴和或气血两虚之体。
也可由于身体阴虚而生内热,气虚引起血瘀。
长期以来,中药清热凉血药物治疗银屑病,是误认为银屑病皮损基底发红,充血,是“血中有热”之故。
而实际上银屑病是由于皮肤微循环障碍,血瘀不通,使机体内应代谢出的废物和多余的热量排泄不出,即瘀之化热。
也就是说银屑病根本的问题不是血热,而是血热是如何产生的,导致血热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根据河北平安中医药科学研究所特色治疗银屑病的理论,血热是因为肝阴虚所产生的阴虚阳盛,由于藏血为阴,疏泄为阳。
肝阴虚导致气机运行不畅,瘀而生热。
传统的凉血败毒只是将血液的热度降了下来,但是阴虚阳盛这个根本原因并没有解决,因此病情也只是得到了暂时的稳定,但是这也为复发埋下了严重的隐患。
银屑病的中医辨证论治科普

银屑病的中医辨证论治科普银屑病属于皮肤病的一种,目前发病原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除。
该疾病具有较高的复发率,在疾病治疗过程中,通常选用药物治疗法进行治疗,而中医辨证治疗属于中医学治疗方法之一,根据分辨患者的中医证型,采取针对性治疗方案,能够很好的保证治疗效果。
因此,下面我们针对银屑病的中医辨证论治进行有效的科普。
1.银屑病相关概述什么是银屑病?银屑病是一种炎症性皮肤病,临床特征为斑块、棕褐色斑丘疹、红色斑丘疹等为主,皮肤表面会有银白色鳞屑覆盖,且边界清楚,银屑病主要分为寻常型银屑病、脓疱型银屑病、关节病型银屑病、红皮病型银屑病等,不同类型发病原因和发病机制都不相同。
同时,该疾病具有反复发作特点,寻常治疗方式很容易出现复发的情况,近年来,中医治疗逐渐应用于临床治疗中,发挥出很好的效果。
在中医学范畴也被称为“白癣”、“干癣”、“白疕”等,所以中医学针对银屑病的治疗以清热解毒为主。
但是由于银屑病大多数过程缓慢,疾病的发病机制也相对比较多,所以在运用中医治疗的过程中,还需要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中医辨证治疗需要结合患者的情况,进行辨证,确定病因和发病机制,更好的保证治疗效果。
1.银屑病的中医辨证论治在银屑病患者中,中医辨证论治属于常见治疗方式,以下针对银屑病的中医辨证论治进行科普。
1.银屑病的辨证论治。
在中医学治疗疾病时,需要遵循辨证论治原则,所以银屑病的中医辨证论治是非常关键的,医生需要结合个人经验与患者的实际情况,运用中医学相关理论对患者先进行辨证,确定疾病的类型与发病原因,然后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案。
在中医皮肤病辨证治疗当中,皮损局部辨证非常关键,也是中医皮肤病辨证治疗的特色,所以医生进行疾病辨证诊疗的时候,还需要具体到疾病的各个时期,抓住要点,并且结合《中医外科学》相关内容,将银屑病进行分型,一般来说分为血燥型、血瘀型、血热型、风热型四种,根据不同的证型,需要选用不同的药物治疗方式。
其中,血燥型银屑病患者选用消银解毒饮联合养血润肤汤治疗,其中消银解毒饮药方组成包括全蝎、土茯苓、苦参、白鲜皮、蚤休、虎杖、板蓝根、赤芍、生地黄、水牛角,养血润肤汤药方组成包括茯苓、白术、鸡血藤、当归、制首乌等。
治银屑病的三个小偏方

治银屑病的三个⼩偏⽅⽣活中,银屑病俗称⽜⽪癣,是种常见的⽪肤疾病。
中医对于⽪肤病的治疗具有不错的成效,今天秘⽅⽹给⼤家分享治银屑病的三个⼩偏⽅。
有需要的来看⼀下吧。
1、清热解毒活⾎⽅【药物组成】黄芪、⽣地黄、鸡⾎藤各30g,⾚芍、黄芩、⽩花蛇⾆草各15g,丹参20g。
【药物加减】湿重者,加茯苓、泽泻各10g,茵陈蒿15g;热甚者,加⽩鲜⽪15g,桑枝10g;伴咽炎者,加⽞麦桔⽢汤。
【适⽤病症】银屑病。
【⽤药⽅法】每天1剂,加⽔500mL煎30min,取药液300mL,分早、晚服。
7天为1个疗程,⼀般治疗4~8个疗程。
⽪损局部外⽤⼤黄⾣涂搽。
2、益⽓活⾎⽅【药物组成】党参、板蓝根各15g,紫草、⽞参、黄柏陈⽪、荆芥、川芎、丹参、⽢草各9g,红花6g,⼟茯苓30g。
【药物加减】风盛瘙痒者,加乌梢蛇、花椒;⼝⼲便秘者,加⼤黄、连翘;脓疱重者,加皂⾓刺;病损在头部者,加何⾸乌、⼭楂;腰骶、肘膝部位者,加炒杜仲、熟⼤黄;红斑为主者,加牡丹⽪。
【适⽤病症】银屑病。
【⽤药⽅法】每天1剂,⽔煎服。
配合欢乐膏(硫黄30g,雄黄、轻粉、红粉、花椒各20g,砒⽯、狼毒、冰⽚各10g,上药共研细末过筛,加⼊凡⼠林混匀)外涂患处。
3、凉⾎化瘀疏风汤【药物组成】⽣地黄、鸡⾎藤各30g,⾚芍、当归、⽩鲜⽪各20g,⼟茯苓、紫草、⾦银花各15g,乌梢蛇、七叶⼀枝花、⽩芷、防风各10g。
【药物加减】属⾎瘀者,加丹参、桃仁;⾎热者,加⽞参、⼤青⼀叶;湿热蕴结者,加龙胆草、黄芩。
【适⽤病症】银屑病。
【⽤药⽅法】每天1剂,⽔煎,分早、晚服。
另将药渣煎取药液熏洗患部,每次约30min,每天1次;局部外涂恩肤霜醋酸去炎松尿素软膏,每天2次。
30天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以上治银屑病的三个⼩偏⽅是来⾃民间中医的独门秘⽅,因个⼈症状的不同⽤药剂量可能会有些出⼊,如果不适很懂药理的朋友,需要咨询过以后才可尝试⽤药。
银屑病诊断和治疗指南

银屑病诊断和治疗指南【摘要】银屑病是一种遗传与环境共同作用诱发的免疫介导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系统性疾病,典型临床表现为鳞屑性红斑或斑块,局限或广泛分布,无传染性,治疗困难,常罹患终身。
银屑病的病因涉及遗传、免疫、环境等多种因素,通过以T淋巴细胞介导为主、多种免疫细胞共同参与的免疫反应引起角质形成细胞过度增殖或关节滑膜细胞与软骨细胞发生炎症。
中医认为多属血分热毒炽盛,营血亏耗,瘀血阻滞,化燥生风,肌肤失养。
银屑病的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症状确定,轻度以外用治疗为主,中重度可使用系统治疗,对传统系统性药物治疗效果欠佳的患者可适当选择靶向生物制剂治疗。
银屑病的治疗目的以控制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为主。
银屑病是一种遗传与环境共同作用诱发、免疫介导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系统性疾病,典型临床表现为鳞屑性红斑或斑块,局限或广泛分布,无传染性,治疗困难,常罹患终身。
一、流行病学银屑病患病率在世界各地有显著差异。
欧美患病率为1%〜3%;中国银屑病患者约在600万以上。
银屑病可发生于各年龄段,无性别差异。
30%的患者有家族史,多数患者冬季复发或加重,夏季缓解。
二、诊疗现状典型皮损易于诊断。
若医生对疾病理解不全面或对临床体征缺乏综合分析能力,易造成误诊。
银屑病的治疗以控制症状、改善生活质量为主。
三、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
西医认为病因涉及遗传、免疫、环境等多种因素,通过以T淋巴细胞介导为主、多种免疫细胞共同参与的免疫反应,引起角质形成细胞过度增殖、关节滑膜细胞与软骨细胞炎症发生。
中医认为本病多属血分热毒炽盛,营血亏耗,瘀血阻滞,化燥生风,肌肤失养。
四、银屑病的诊断、分型与分期西医诊断主要依据皮疹特点(包括皮疹形态、境界和分布等)和病史(包括发病情况、演变及消长规律、伴随症状和治疗反应等),结合既往史和家族史,必要时可借助组织病理和影像学技术(如皮肤镜等)明确诊断。
1.寻常型银屑病:(1)点滴状银屑病:诊断依据:①起病急,皮疹为0.3〜0.5cm大小丘疹、斑丘疹,色泽潮红,覆以鳞屑,广泛分布;②发疹前常有咽喉部链球菌感染病史;③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抗链球菌溶血素O升高;④经适当治疗,皮疹在数周内消退,少数转为慢性病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银屑病有中医定义: 一种以红斑上覆多层银白色鳞屑为特征的慢性复发病,炎症性皮肤病。 俗称“牛皮癣” ,中医又称 “疕风”、“松皮癣”、“干癣”、“狗皮癣”。 相当于西医银屑病 二、病医病机 (1)外因: 风热外袭 风寒外袭 湿热火毒 (2) 内因: 素体肌燥肤热 七情所伤 久病气血耗伤 调治不当,热入营血 气血两燔 耗伤阴血 总的病机:气血失调,营血亏损,血热内蕴, 化燥生风,肌肤失养。
三、银屑病的西医定义: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原因不明的皮肤病,基本损害为具有特征性成层银白色鳞屑的丘疹、斑丘疹,病程慢性,易于复发 临床特点: 皮损境界清楚的红色丘疹,斑丘疹或斑块,表面覆有多层银白色磷屑,有蜡滴现象,薄膜现象及点状出血。
四、中医诊断: 中医对牛皮癣的辨证分型,各家不一,临床根据病患的脉症,因人辨证,不可拘泥死方,应灵活运用。牛皮癣初期血分热盛,毒入营血,蕴伏血络则红斑泛布,疹色鲜红;血热伤阴,脉络阻滞,气血运行不畅则起丘疹斑块;湿热燥盛,热伤营血,阴液被耗,肤失濡养则皮肤干燥,叠起鳞屑,病久反复发作;阴血被耗,气血失和,化燥生风或脉络阻滞,气血凝结不通则斑块顽厚,日久不消,缠绵难愈。总之,银屑病中医诊断标准
辨证属血热、血瘀、血燥所引起。银屑病中医诊断标准是什么?
1、风湿阻络 证候:银屑病皮损合并关节病变,以手足小关节受损为主,关节肿、痛、活动受限,甚者僵硬畸形,不能伸直,舌淡苔薄白腻,脉弦滑或濡。 辨析:①辨证:本型相当于关节病型银屑病,以皮损基础上合并关节病变为辨证要点。②病机:多因热毒入血,兼有风湿,痹阻经络所致。
2、血热 证候:本型相当于进行期,皮疹发生及发展迅速,皮损系点滴状或斑块状,新的皮损不断出现,鳞屑较多,瘙痒明显,常伴有心烦,口渴,大便干,小便黄,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或滑数。
辨析:①辨证:本病多见于寻常型银屑病。以皮损基底潮红,有鳞屑,剥之有点状出血点为主要辨证要点。②病机:血分热盛,毒入营血,蕴伏血络则皮损潮红,脱屑剥之有血点,瘙痒。脉弦为血热内盛之征。患者关注:
3、热毒伤阴 证候:因银屑病自然发展或治疗不当而致全身出现弥漫性潮红,大量片状脱屑,伴有轻重不同的发热、畏寒、心烦、口渴等症状,溲黄赤,便干结,舌红绛,无苔或有裂纹,脉滑数。辨析:①相当于红皮症型银屑病,以全身皮肤弥慢性潮红,大量片状脱屑,伴有不同程度全身症状为辨证要点。②病机:系心火炽盛,兼有毒邪,郁火流串,入于营血,蒸灼肌肤而成。 4、血燥 证候:本型相当于稳定期,病程较长,皮损肥厚,色暗红,经久不退,皮肤干燥瘙痒,新生皮疹较少,原有皮损部分消退,舌质暗红苔薄白,脉结或沉细。
辨析:①辨析:本型临床症状轻,以皮损肥厚,皮肤干燥,瘙痒脱屑,脉缓或沉细为辨证要点。②病机:燥邪伤阴,阴血被耗,脉络阻滞,气血凝结不通,肌肤失养则皮损肥厚,皮肤干燥、脱屑、瘙痒。脉缓或沉细为阴虚血燥之征。
5、脓毒 证候:在银屑病皮损上出现多数密集浅在性小脓疱,有的融合成片,有烧灼感,伴有发热,口渴,关节痛,尿黄,便结,苔黄,脉弦滑数。
辨析:①辨证:本型相当于脓疱型银屑病。以皮损出现多数密集小脓疱伴全身症状为辨证要点。②病机:系湿热蕴久,毒邪入里而发。
6、血瘀 证候:本型相当于退行期,皮损肥厚,色暗红,经久不退,鳞屑附着较紧,肌肤甲错,时有瘙痒,常伴有面部褐斑,舌质暗红,有瘀点或瘀斑,脉细缓涩。 辨析:①辨证:皮损肥厚、色暗红,经久不退,面部褐斑,脉细缓涩为辨证要点。②病机:气血瘀滞,脉络阻滞,肌肤失润则皮损肥厚,色暗红,经久不退。面部褐斑,脉细缓涩为血瘀之象。
西医诊断: 牛皮癣的西医诊断依据 1、可有家族史。 2、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以青壮年为主。 3、慢性经过,缓解与发作交替出现,常持续多年。有一定季节性,一般冬重夏轻。
牛皮癣的中西医诊断依据 4、有一定好发部位,依次为头皮、肘部、膝部、摩擦部位,也可泛发全身,包括粘膜部位及指(趾)甲。
5、基本皮损为炎性红色丘疹或斑丘疹,表面覆盖多层银白色鳞屑,刮除鳞屑可见发亮薄膜及点状出血现象,基底浸润明显,可有同形反应。根据临床表现不同,可分为寻常型、脓疱型,关节型及红皮病型四型。各有其不同的临床特点。脓疱型是在寻常型基础上出现多数无菌性小脓疱、脓湖;关节型除银屑病表现外,伴有关节肿胀、疼痛、变形;红皮病型是在银屑病基础上出现全身皮肤弥漫性潮红肿胀,大量麸皮样脱屑及正常皮岛。>>>相关推荐:牛皮癣治疗流程图
牛皮癣的西医诊断标准 1、寻常型:根据病程分三期。 (1)退行期或称恢复期:炎症基本消退,皮疹缩小变平,周围出现色晕,色晕扩大,皮疹消退。
(2)进行期:皮损浸润明显,鳞屑较厚,皮损周围红晕,受机械性剌激如针剌、搔抓或用剌激性较强的外用药物,常在所剌激部引起新的皮损,称同形反应,亦称Koebher征。
(3)稳定期或称静止期:病情稳定,暂停止发展,炎症减轻,无新皮疹发生。
2、红皮病型:常由不适当治疗及外用刺激性较强的药物而致,皮损呈弥漫性潮红、紫红,甚至肿张浸润,大量脱屑,常伴发热、寒战等全身症状。
3、脓疱型:以掌跖部多见,重者泛发全身,皮疹为在红斑基础上出现针头到粟米大小脓疱,或反复发作,常伴发热、关节痛等,疱液细菌培养呈阴性。 4、关节型:除有寻常型典型皮损外,伴关节痛,大小关节均可受累,可致骨质破坏,少数伴发热等全身症状。
牛皮癣的西医诊断依据 1、可有家族史。 2、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以青壮年为主。 3、慢性经过,缓解与发作交替出现,常持续多年。有一定季节性,一般冬重夏轻。
牛皮癣的中西医诊断依据 4、有一定好发部位,依次为头皮、肘部、膝部、摩擦部位,也可泛发全身,包括粘膜部位及指(趾)甲。
5、基本皮损为炎性红色丘疹或斑丘疹,表面覆盖多层银白色鳞屑,刮除鳞屑可见发亮薄膜及点状出血现象,基底浸润明显,可有同形反应。根据临床表现不同,可分为寻常型、脓疱型,关节型及红皮病型四型。各有其不同的临床特点。脓疱型是在寻常型基础上出现多数无菌性小脓疱、脓湖;关节型除银屑病表现外,伴有关节肿胀、疼痛、变形;红皮病型是在银屑病基础上出现全身皮肤弥漫性潮红肿胀,大量麸皮样脱屑及正常皮岛。>>>相关推荐:牛皮癣治疗流程图
临床表现: 临床分型:※寻常型(psoriasis vulgaria) 关节炎型(psoriatic arthritis) 脓疱型( psoriasis pustular ) 红皮病型 银屑病的中医辨证治疗
中医对银屑病早有记载,认为多属于“白疙”。“蛇虱”、“松皮癣”的范畴,如《医宗金鉴·外科心法·白瘤》中记载:“生于皮肤,形如疹疥,色白面痒,搔起白皮,由风气客于皮肤,血燥不能荣养所致。”此段文字生动地记载了银屑病的临床表现和病因、病机。
病因病机:风热湿邪外袭,客于皮肤,人于血分,而发于肌肤,阻于经脉,或因情志不畅,郁而化火,饮食不节,湿热内生,火郁而发,达于肌肤,日久气血虚亏,经脉肌肤失养,干枯脱屑。
中医根据本病各个不同发病阶段辨证论治,常见分型如下: 一、血热型 此型多见于进行期,皮疹发生及发展迅速,局部潮红,新生皮疹不断出现,鳞屑不能掩盖红斑,自觉瘙痒,并有心烦易怒、口干舌燥、咽喉肿痛、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弦滑或数等症。
辨证:毒热蕴结,郁于血分。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活血。 方药:凉血活血汤加减。 生槐花、白茅根、生地、鸡血藤各30克,紫草根、茜草根、丹参各15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二、血瘀型 此型患者病情稳定,鳞屑斑基底暗红,鳞屑较厚,甚者为蛎壳状,自觉瘙痒,舌暗红或有瘀斑,苔薄白、脉沉涩。 辩证:湿毒内蕴,血瘀络脉。 治法:祛湿解毒,活血化瘀。 方药:祛湿活血汤加减。 土茯苓30克,茵陈、双花、连翘、野菊花、元参各15克,公英、地丁各20克,三棱、莪术、赤芍各1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三、血燥型 患者处于该病消退期,病程较长,无新疹出现,疹色淡红,呈钱币状或融合成片,浸润、脱屑,舌红少苔,脉沉细。
辨证:血燥血亏,肌肤失养。 治法:养血润燥, 方药:血燥方加减, 熟地30克,白芍20克。当归、首乌、蜂房、天冬、麦冬、白鲜皮各15克。
四、风湿热型(关节型) 患者红斑泛发、脱屑、皱褶处有潮湿、糜烂、关节红肿疼痛,体腹胀、纳呆、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辨证:湿热壅盛,脉络受阻。 治法:清热祛湿,通络止痛。 方药:宣痹汤加减。 金银花、防己、薏苡仁、滑石、灵仙、连翘各15克,蚕砂、赤小豆皮各10克。
五、脓毒型(脓疱型) 在原皮损的基础上出现密集的粟粒大小的脓疮,可融合成为“脓湖”,结脓痂,可呈周期性,反复发作,伴发热,心烦口干,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或呈沟状舌,脉滑数。
辨证:湿热内蕴,毒热炽盛。 治法:清热除湿,凉血解毒。 方药:五味消毒饮合黄连解毒汤加减。 金银花、连翘、生地各30克,公英、地丁、野菊花、黄芩各15克,黄连、黄柏各10克,甘草6克。
以上仅为对银屑病较常见及典型的辨证,临床实践千变万化,应根据病情随证加减,以达治病之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