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生态系统的破坏与恢复

合集下载

草原生态保护措施

草原生态保护措施

草原生态保护措施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以及不可持续的人类活动对草原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威胁。

草原是地球上最广阔的生态系统之一,为地球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全球气候调节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了保护和恢复草原生态系统的健康,各国都采取了一系列安全措施。

本文将对草原生态保护的几个重要措施进行详细阐述。

一、草原退化防治草原退化是目前全球面临的重要生态问题之一。

因过度放牧、过度开垦耕地、过度开采等人类活动,草原遭受过度破坏,导致土壤侵蚀、植被覆盖减少、土地沙化等问题。

为了防治草原退化,应采取以下措施:1. 合理放牧管理:合理的放牧方法可以帮助维持草原生态系统的平衡。

制定科学合理的放牧制度,控制放牧的时间和强度,合理划定放牧区域,避免过度放牧。

2. 退耕还草:在过度开垦耕地导致的草原退化地区,应实施退耕还草政策,将退耕地恢复为自然草地,促进植被恢复和土壤修复。

3. 植被恢复工程:通过种植牧草、树木等植物,加强对退化地区的植被恢复工作,提高草原的植被覆盖度,防治草原退化。

二、草地火灾防治草原是干旱地区的主要生态系统,易受火灾影响。

火灾不仅会破坏草原植被,还破坏生境和栖息地,加剧草原退化进程。

为了有效防治草地火灾,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火灾监测预警:利用先进的遥感技术和火灾监测系统,实时监测草原区域的火灾情况,并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方便采取应对措施。

2. 加强火源管理:加强对火源的管理和宣传教育,引导民众正确使用火源,减少火灾发生的可能性。

同时,加强对禁火区域的巡查力度,严禁在敏感地区使用明火。

3. 建立火灾应对机制:建立健全的火灾应对机制,完善火灾处置预案,合理配置应急救援设备和人员,及时响应火灾,并积极开展扑火救援工作。

三、草地生物多样性保护草原是众多动物和植物的栖息地,保护草地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护草原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保护草地生物多样性的关键措施:1. 设立自然保护区:在草原生态系统脆弱的地区,设立自然保护区,禁止任何破坏性的人类活动,保护野生动植物栖息地。

我国草原生态保护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

我国草原生态保护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

我国草原生态保护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我国草原面积广阔,是重要的生态系统和资源库,具有极高的生态、经济和社会价值。

目前,我国草原生态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存在的问题
1. 过度放牧。

草原是生态系统脆弱的生态系统,但由于人口增长和畜牧业的发展,过度放牧导致草原生态恶化,生物多样性降低。

2. 草原荒漠化。

气候干旱、水土流失和过度开垦等因素导致草原荒漠化,草原植被遭受严重破坏,草原动物种群数量减少。

3. 水资源短缺。

草原地区干旱缺水,导致水资源短缺,限制了草原生态系统的发展。

同时,过度开采地下水资源也加剧了草原生态环境的破坏。

4. 环境污染。

草原地区的工业和城市建设对草原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污染和破坏,如城市化导致的土地利用变化、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排放等。

建议
1. 加强政策引导。

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加强草原生态保护,以减缓草原生态环境的恶化。

2. 加强草原管理。

加强对草原生态的管理和保护,采取科学合理的放牧方式,防止过度放牧。

3. 促进草原生态旅游。

发展草原生态旅游,加强对草原生态的保护和管理,提升草原生态系统的经济价值。

4. 加强科技研究。

加强草原生态系统的科研工作,推广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模式,提高草原生态系统的管理水平。

5. 加强社会参与。

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加强对草原生态保护的宣传和教育,提升社会公众对草原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草原生态修复治理实施方案

草原生态修复治理实施方案

草原生态修复治理实施方案草原生态修复治理实施方案一、背景草原是我国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之一,是草畜交错、生产生活密集的区域。

但是近年来,长期的过度放牧、过度开发等行为,导致了草原的水土流失、草地退化、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直接危及着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动态平衡,甚至对区域生态安全构成潜在威胁。

为了实现草原生态环境的持续健康发展,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的生态修复和治理措施,制定了草地退化防治条例、草原生态保护和建设规划、草原生态保护补偿办法等法规文件,加强了草原生态保护与恢复工作力度。

二、目标本方案的目标是通过生态修复治理措施,逐步恢复草原的生态功能,提高草原的草地覆盖率和草场生产力,促进草业的可持续发展,保障草原地区人民群众的生态安全和经济发展。

三、主要措施(一)加强草原生态修复1.加强草原土地的保持和管理,避免过度开发和滥用草原资源。

严禁非法破坏和采挖草原生态环境。

2.推广有效的退化草地修复技术和措施,恢复草地植被,提高草地覆盖率和草场生产力。

3.加强适度放牧,科学配置牛羊数和放牧时间,避免过度放牧给草原生态系统带来的压力。

4.加强水土保持和防风固沙工作,加强草原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避免草地水土流失和干旱。

(二)加强草原生态治理1.加强草原生态监测和评估,及早发现和解决草原生态问题,制定相应的措施和计划。

2.加强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和实施,明确草原生态保护的重点和关注区域,加强保护管理和生态补偿措施。

3.加强社会宣传和宣教工作,引导公众关注草原生态环境,共同参与草原生态保护与恢复工作,构建良好的生态文明。

四、实施保障1.政府部门对草原生态保护和恢复工作进行资金支持和政策引导。

2.加强对草原生态保护和恢复人员的培训和集中管理。

3.制定草原生态保护和恢复的技术规范和标准,确保修复措施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五、预期效果经过生态修复治理措施的实施,预计在3-5年内,草原生态环境将得到较大的恢复和改善,草地覆盖率和草场生产力将明显提高,促进了草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有机统一。

森林草原生态修复行动实施方案

森林草原生态修复行动实施方案

森林草原生态修复行动实施方案一、背景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森林和草原生态系统遭受破坏,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以及水源减少等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改善这一现状,需要实施森林草原生态修复行动,以恢复和保护生态系统的功能。

二、目标1.修复破坏的森林和草原生态系统,增加植被覆盖率和生物多样性。

2.改善水源质量和数量,确保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3.提高生态环境适应能力,减轻自然灾害的风险。

4.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进步。

三、实施策略1.制定并落实生态修复规划。

制定详细的修复方案和时间表,确保修复工作按计划进行。

2.积极推进生态工程建设。

通过植树造林、草原恢复、沙漠绿化等方式,增加植被覆盖率,恢复生态系统功能。

3.加强生态管理和保护。

建立健全生态保护体制,加强对野生动植物的保护、研究和监测。

4.推动生态产业发展。

依托生态修复项目,在修复的基础上发展旅游、农业、渔业等生态产业,增加经济收入,提高当地居民生活水平。

四、实施步骤1.开展前期调研和评估。

了解森林和草原生态系统的破坏程度,确定修复的重点和方向。

2.制定生态修复规划。

根据调研结果和目标确定生态修复的方案,包括植被恢复、土壤改良和水资源管理等措施。

3.组织资源,筹措资金。

争取政府支持和社会力量参与,筹措资金和资源用于修复行动的实施。

4.推动实施。

按照规划和方案,组织实施相关措施,如植树造林、草原恢复和保护区建设等。

5.监测和评估。

定期监测修复效果,评估修复行动的成效,根据评估结果进行调整和改进。

五、预期成果1.植被覆盖率和生物多样性显著提高,森林草原生态系统功能得到恢复。

2.水源数量和质量得到改善,水资源利用率提高。

3.生态环境适应能力增强,减轻自然灾害风险。

4.生态产业发展,促进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进步。

六、风险与挑战1.资金不足,影响修复行动的实施。

2.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增加,修复工作面临较大的风险。

3.生态保护意识不高,可能导致修复成果的破坏。

草原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草原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草原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草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也是人类重要的资源供给区。

然而,长期以来,草原生态环境面临着严重的破坏和管理问题。

为了保护草原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在政策上加大力度,加强经济利益与生态效益的平衡,如加强生态保护和恢复工程,推进草原生态补偿政策,加强草原科学研究以及发展草原旅游等,都是当前需要加强的方面。

一、草原生态环境的破坏草原生态被破坏表现为土地沙化、退化、草原覆盖率下降、草原植被退化等多种形式。

据调查,我国半干旱地区共有沙化土地2.4亿亩,逐年严重。

可是,草原是人类重要的农牧业生产区,草原的自然经济价值被发挥所需注意生态保护。

二、草原管理问题草原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过度放牧、过度开垦、过度利用、自然草场的过度改为人工草场等。

过度放牧导致草地退化和土地沙化,过度开荒造成草地数量减少,过度利用导致草原土地贫瘠,自然草场改为人工草场影响草原生态平衡。

三、保护草原生态环境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我们需要推进草原生态工程,如草原植被恢复、水土保持工程、退化草地整治工程等,加强草原生态保护和恢复工作,推进草原绿化,逐渐实现国有退化草地的草种群落植被完全覆盖。

同时,经济利益与生态效益的平衡也是应该做的工作,加强生态保护和恢复,推行草原生态补偿政策,避免牧民过度放牧。

加强草原科学研究,总结草原资源利用的经验和教训,开展草原生态保护的科学研究,并推进草原可持续发展。

丰富草原旅游,发挥旅游业在保护草原、促进草原可持续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草原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是当下的重要任务,加强政策、加强科学研究、加强工程实施、加强草原旅游等多方面的合作,共同推动草原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除此之外,还需要加强社会各界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提高全民环保素质,通过宣传教育、科普知识等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草原的生态价值和重要性,从而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草原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中。

同时,政府和企业也需要从利益的角度出发,积极参与草原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工作,制定出更加严格的环境保护法规,加强对环保企业和项目的监督和管理,推动企业向绿色低碳发展方向转型,从而真正实现经济快速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同共赢。

退化草原修复实施方案

退化草原修复实施方案

退化草原修复实施方案草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但由于过度放牧、过度开发和气候变化等因素,导致了许多草原退化的问题。

为了保护草原生态环境,促进草原的修复和恢复,制定并实施退化草原修复方案至关重要。

一、退化草原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草原面积较大,但退化草原面积也相当可观。

退化草原主要表现为植被稀疏、土壤贫瘠、水土流失严重等问题,严重影响了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

因此,有必要针对不同地区的退化草原现状进行详细分析,为制定修复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二、退化草原修复目标确定。

针对不同地区的退化草原问题,制定明确的修复目标是非常重要的。

修复目标应包括植被恢复、土壤改良、水土保持等方面,以实现草原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和生态功能的恢复。

三、退化草原修复实施方案。

1. 植被恢复措施。

(1)实施草原植被种植和更新工程,选择适宜的牧草种类,加强对牧草的管理和保护,提高植被覆盖率。

(2)开展植被恢复试验,研究适应性强、生长快、抗逆性强的植被种类,推广在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应用。

2. 土壤改良措施。

(1)实施草原土壤改良工程,采取合理施肥措施,提高土壤肥力和保水保肥能力。

(2)推广有机肥料和生物肥料的使用,减少化学肥料对土壤的污染,改善土壤质量。

3. 水土保持措施。

(1)加强水土流失治理工程,修建护坡、固沙、拦沙坝等设施,减少水土流失对草原的破坏。

(2)推广草原植被覆盖工程,通过植被的保护和恢复,减少水土流失,改善草原生态环境。

四、退化草原修复效果评估。

实施退化草原修复方案后,应及时进行效果评估,对修复效果进行科学评估和监测。

通过长期的监测和评估,及时调整和完善修复方案,确保草原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五、退化草原修复方案的推广和应用。

在实施退化草原修复方案的过程中,应加强经验交流和技术推广,鼓励各地区在草原修复方面进行创新和实践,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技术模式和管理经验,为全国范围内的草原修复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六、结语。

草原生态影响评价和草原植被恢复保护方案

草原生态影响评价和草原植被恢复保护方案

草原生态影响评价和草原植被恢复保护方案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草原生态影响评价和草原植被恢复保护方案1. 引言草原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生物多样性维护、水资源保护及全球碳循环具有重要意义。

干旱区草地生态恢复与荒漠化治理

干旱区草地生态恢复与荒漠化治理

干旱区草地生态恢复与荒漠化治理干旱区草地生态恢复与荒漠化治理干旱区是指年平均降水量小于400毫米的地区,这种地区气候干燥,水资源匮乏,土地易于退化,生态环境十分脆弱。

在干旱区,草地是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它不仅是草食动物的重要食物来源,也是维持地表水循环和土壤保持的关键因素。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影响,干旱区的草地生态系统遭受了严重的破坏和退化,导致草原荒漠化现象日益严重。

草原荒漠化是指草原退化为沙漠或半沙漠的过程,主要原因是过度放牧、过度开垦、过度采伐、气候变化等因素导致的草地退化和土地沙漠化。

荒漠化对人类和自然环境都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包括水资源减少、土壤侵蚀、生物多样性减少、气候变化等问题。

为了保护干旱区的生态环境,需要进行草地生态恢复和荒漠化治理。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方法:1. 植被恢复。

植被恢复是通过种植适应干旱环境的植物来恢复草原植被,增加植被覆盖度,改善土壤质量和水分利用效率。

常用的植被恢复方法包括直播、插秧、撒播等。

2. 保护措施。

为了保护草地生态环境,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减少人类活动对草原的破坏。

比如限制放牧、控制开垦、禁止采伐等。

3. 水土保持。

水土保持是指通过各种措施来减少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保护土壤质量和水资源。

常用的水土保持方法包括建设防风林、修建沟渠、植被覆盖等。

4. 科学管理。

科学管理是指通过科学技术手段来管理草原生态系统,提高草原生产力和保护生态环境。

比如建立草原保护区、制定合理的放牧计划、推广科学的农业技术等。

总之,干旱区草地生态恢复与荒漠化治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农民和科研机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来保护干旱区的生态环境,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和人与自然和谐共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人类其他的活动影响 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包括草原垦荒,乱开乱伐,采挖治沙植物和药 材等, 其规模相对于放牧家畜对草原的破坏也很有限,但它已对 草原生态系统构成严重威胁。当草原生产力与放牧家畜间的供 需平衡遭到破坏时,草原生态系统将会自动反馈调节,但当这种 自我调节超出了一定限度时,生态系统将会逆行演替,甚至瓦解。
• (1) 木本层 部分草原有少量木本层,有少量乔木和灌木, 但这不是草原生态系统的主体。
• (2) 草本层 这一层是草原生态系统的主体,占有草原的最 大面积和空间。
• (3) 土壤层 由草原土壤组成。 • (4) 动物 由草原生存的动物组成。
草原的分类
草甸
草地
温带草原
草原
热带草原
草地可分为草原与草甸两大类。草原以旱生草本植物占优势,是半湿润 和半干旱气候条件下的地带性植被;而一般的草甸属于非地带性植被,可出 现在不同植被带内。在湿润气候区,草甸可以伴同针叶林或落叶阔叶林出现。
人类活动与草原退化的关系
(1)人口失控 20世纪初期,奈曼旗人口仅6.75万人。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 时为16.40万人,到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时增至42.87万,是 1953年的2.6倍,是20世纪初期的6.4倍(表2)。人口增长失控 及后来一系列不合理的社会经济活动,包括盲目垦荒、无计划 地扩大牲畜头(只)数,导致草原生态系统严重失衡。
• (3)消费者 草原生态系统的消费者有牛、羊、鹿等反刍性 动物及马、驴、兔、植食性昆虫、鸟类、啮齿动物等初级 消费者,还有蛙、蛇、鹰、狼等二级、三级和四级消费者, 人是最高位的消费者。
• (4)分解者 它由微生物区系和动物区系组成,前者包括细 菌、真菌、放线菌以及土壤中腐生性微生物等。
• 草原生态系统的空间结构
(3)霜冻、大风 图3示出,近40年无霜期呈下降趋势。无霜期的减少,标志着草原 植物生活周期的缩短。图3还显示, 1984-1993年,大风日数的10 年变率高达42.1%,但1994-2019年,大风日数的10年变率为10.8%,大风日数低于40年平均值。自1978年“三北”防护林工 程开始实施以来,奈曼旗的森林覆盖率由1978年的12.7%,提高到 2019年的25.1%,增加了近一倍。
• 根据自然地理及行政区划,中国草原一般可划分为5个大 区,即东北草原区、蒙宁甘草原区、新疆草原区、青藏草 原区和南方草山草坡区。
• (一)东北草原区
• 东北草原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的东 北部,地处大陆性气候与海洋季风的交错地带,受东亚季 风影响,属于半干旱半湿润地区,冬长而干寒,夏短而湿 润。雨量充沛,且多集中在夏季。
• 历来就有养牛的习惯,曾被列为全国耕畜十大繁殖基地
之一。
水牛
白茅




南方草山草坡生物 草
• 草原生态系统的作用
一、草原生态系统有丰富的生物资源; 二、草原生态系统是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的绿色能源库; 三、草原生态系统在水土保持、防风固沙 以及气候调节方面也有不容忽视的重要作 用。
目前对草原生态系统的开发和利用
一年中大部分时间土壤保持较低的含水量,从而限 制了微生物活动和养分的循环,植被以热带型干旱草 本植物占优势。非洲萨王纳以金合欢属构成上层疏林 为特征,树木具有小叶和刺,有些旱季落叶。
非洲萨王纳生长的草食动物有斑马、野牛、长颈鹿、 犀牛等。肉食动物数量大,如狮、豹、鬣狗等。
• 温带草原
• 分布在南北两半球的中纬度地带,如亚欧大陆草原、北 美大陆草原和南美草原等。这里季节温和,冬季寒冷,春 季或晚夏有一明显的干旱期,年降雨量250~600mm 。由于 低温少雨,草群较低,其地上部分高度多不超过1m。以耐 寒的旱生禾草为主。土壤中以钙化过程占优势。
三、生态诊断分析
气候变化与草原退化的关系
(1)气候与降水量
气候变化对草原的影响十分复杂,气温升高,一方面可使草原 面积显著减少;另一方面可使草原生产力明显下降。温度和降水量 是决定某个地区湿润程度的主要因子。降水量与湿润度呈正相关, 而温度与湿润度则呈负相关。对奈曼旗而言,40年来气温的持续上 升与降水量的波动状下降,共同导致了该地区湿润程度的下降。
的全部以及冀北、晋北和陕北草原地区。

高原是构成这一草原区的主要地貌特征,此外,还有
部分山地、低山丘陵、平原和沙地等。是典型的季风气
候。牧草种类丰富,饲用植物达900多种,其中优良牧草
200多种,如羊草、披碱草、雀麦草,狐茅、针茅、隐子
草、冰草、早熟禾、野苜蓿、草木栖、冷蒿、野葱、锦
鸡儿等,青嫩多汁,营养丰富,各种牲畜都爱吃。本区
• 原始的温带草原动物有迁徙性的成群食草动物、龋齿类和 相应的食肉动物组成,如:狼、鼬、猛禽等。
我国的草原分布
• 我国是世界上草原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草原总面积 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40%,为现有耕地面积的3倍。
• 中国草原广泛分布于东北的西部、内蒙古、西北荒漠地区 的山地和青藏高原一带,横亘于北纬30~50°之间,蜿蜒 万里,十分广阔。从行政区来看,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 林、辽宁、内蒙古、宁夏、甘肃、青海、新疆、陕西、河 北、山西和四川等12个省区。
• 狐茅、鸭茅、苔草、车轴草和胡枝子等各种牧草遍地丛 生。主要牲畜有全国著名的新疆细毛羊、三北羔皮羊、伊 犁马等,其中三北羔皮羊占全国羔皮羊总数的3/4。
鸭茅
主要植物
车轴草 苔草
三北羔皮羊
新疆细毛羊
主要动物
伊犁马
• (四)青藏草原区
• 以“世界屋脊”称著的青藏草原区,位于中国的西南部, 北至昆仑山、祁连山,南至喜马拉雅山,西接帕米尔高原, 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高原草原区,也是我国历史悠久的畜 牧业基地之一,盛产牦牛、藏羊和犏牛、黄牛等。
根据草原的组成和地理分布,可分为热带草原与温带草原两大类。
热带草原
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其特点是在高大禾草 (常 2~3m)的背景上常散生一些不高的乔木,故被称为稀 树草原或萨王纳。这里终年温暖,雨量常达1000mm以 上,在高温多雨影响下,土壤强烈淋溶,以砖红壤化 过程占优势,比较贫瘠。但一年中存在1~2个干旱期, 加上频繁的野火,限制了森林的发育。
• 牲畜主要有羊、牦牛、黄牛、马、驴和骆驼等,其中分布 最广、数量最多的是藏羊和牦牛。
黄牛 牦牛
犏牛 藏羊
• (五)南方草山草坡区

在中国南方诸省,除了广大的肥田沃土以外,还有大
片的草山草坡,比比皆是的林间草地,以及大量零星分布
的“三边”草地,这些统称为南方草山草坡区。
• 主要牧草有孟加拉野古草、丈野古草、龚氏金茅、白茅 等,以高大的禾本科草为主,豆科草种类较多,但所占比 重则较小,毒害草种类亦多。
1、可利用草原面积减少,生产力下降 据奈曼旗1982年草原普查结果,可利用草原面积为40.8万hm2, 可食草产量64.2万t;到2019年, 可利用草原面积减少至10.0万 hm2,仅为1982年的24.5%,可食草产量减少至13.2万t,仅为 1982年的20.6%。
2、载畜量下降 草原理论载畜量,为可食草产量与每羊单位年食草量的比 值,据测算,按每个羊单位平均日采食牧草5.2 kg,每只羊全 年需鲜草1.9 t,则1982年奈曼旗草原理论载畜量为33.8万 个羊单位;而到2019年减少至7.0万个羊单位,仅为1982年 的20.6%。
的牲畜主要有牛、马、绵羊、山羊和骆驼等。地方优良
品种以滩羊、中卫山羊最多,阿拉善的骆驼为全国之首。
冷嵩 早熟禾
狐茅
锦 鸡 儿
中卫山羊 骆驼
绵羊 马
• (三)新疆草原区
• 新疆草原区位于中国西北边陲,北起阿尔泰山和准噶尔 界山,南至昆仑山与阿尔金山之间,面积约占全国草原总 面积的22%以上。地处大陆中心,距海洋十分遥远,周围 高山环耸,湿润的海洋气流无法到达这里,因而干燥少雨, 是典型的大陆性气候。
• 2.发展人工草场:建立围栏,实行分区轮放,合理利用 草场等,都是保护和恢复草原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有效 措施。
• 3.建立牧业生产新体系:当前,畜牧业(特别是食草动物) 的比重日益增加,由以农业向以牧业为主或农牧并重的转 变是合理的发展趋势。
(2)、地温变化
奈曼旗近40年的地温呈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图2)。植物的根系 活动与0~20 cm地温有直接关系,在牧草生育期间,地温与草产量 大多处于较高的负相关。由于4月份地温与冬季地温呈显著正相 关,春季气温偏高,导致冬春土壤过早解冻,蒸发力增强,致使土 壤贮水散失严重。春季干旱天气的胁迫,对牧草植被组成变化,主要表现为:多年生牧草种
减少,一、二年生杂类草增加;优良牧草减少,适口性差的植 物种增加;草本植物在草群中的比率减少,沙生灌木、半灌 木比率增加。
20世纪80年代初,优势植物中,草本主要有麻黄、白草、 赖草等;灌木、半灌木主要为差不嘎蒿、小叶锦鸡儿等。 2019年三芒草、沙蓬、猪毛菜等一年生植物在群落中所占 比例日益增加。
• 一、发展畜牧业; • 二、矿产开发; • 三、发展旅游业。
草原生态系统的局限与缺点
• 动植物结构单一,生态系统调节和恢复能 力差
草原生态环境现状
• 20世纪60年代以来,草原生态系统普遍出现草原退化现象
• 20世纪70年代中期,我国退化草原面积占草原总面积的15 %;
• 20世纪80年代中期,增加到30%以上; • 20世纪90年代中期,增加到50%以上; • 21世纪初,达到90%以上。
• 草原生态系统成分
• (1)非生物部分 太阳能是所有生命的源泉。此外,包括无 机物质包括氧、氮、二氧化碳、磷、钾、钙、镁、水以及 植物所需要的微量元素和有机物质等。
• (2)草本群落 在草原生态系统中,绿色植物的主体是禾本 科和豆科等草本植物。阔叶杂草灌木,也能在某些草地群 落中占居优势地位。它们是生产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