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电压技术速记版专题1-6

高电压技术速记版专题1-6
高电压技术速记版专题1-6

高电压技术速记版

专题一:高电压下气体、液体、固体放电原理

1、绝缘的概念:将不同电位的导体分开,使之在电气上不相连接。具有绝缘作用的材料称为电介质或绝缘材料。

2、电介质的分类:按状态分为气体、液体和固体三类。

3、极化的概念:在外电场作用下,电介质的表面出现束缚电荷的现象叫做电介质极化。

4、极化的形式:电子式极化、离子式极化、偶极子式极化;夹层式极化。(前三种极化均是在单一电介质中发生的。但在高压设备中,常应用多种介质绝缘,如电缆、变压器、电机等)

5、电子式极化:由于电子发生相对位移而发生的极化。特点:时间短,弹性极化,无能量损耗。[注]:存在于一切材料中。

6、离子式极化:离子式极化发生于离子结构的电介质中。固体无机化合物(如云母、陶瓷、玻璃等)多属于离子结构。特点:时间短,弹性极化,无能量损耗。[注]:存在于离子结构物质中。

7、偶极子极化:有些电介质具有固有的电矩,这种分子称为极性分子,这种电介质称为极性电介质(如胶木、橡胶、纤维素、蓖麻油、氯化联苯等)。特点:时间较长,非弹性极化,有能量损耗。[注]:存在于极性材料中。

8、夹层式极化特点:时间很长,非弹性极化,有能量损耗。[注]:存在于多种材料的交界面;当绝缘受潮时,由于电导增大,极化完成时间将大大下降;对使用过的大电容设备,应将两电极短接并彻底放电,以免有吸收电荷释放出来危及人身安全。

9、为便于比较,将上述各种极化列为下表:

10、介电常数:

[注]:用作电容器的绝缘介质时,希望大些好。用作其它设备的绝缘介质时,希望小些好。

11、电介质电导:电介质内部带点质点在电场作用下形成电流。金属导体:温度升高,电阻增大,电导减小。绝缘介质:温度升高,电阻减小,电导增大。

12、绝缘电阻:在直流电压作用下,经过一定时间,当极化过程结束后,流过介质的电流为稳定电流称为泄漏电流,与其对应的电阻称为绝缘电阻。

(1)介质绝缘电阻的大小决定了介质中泄漏电流的大小。

(2)泄漏电流大,将引起介质发热,加快介质的老化。

13、固体介质绝缘电阻包括体积绝缘电阻和表面绝缘电阻,是它们两者并联的总阻值,即

(R1:体积绝缘电阻;R2表面绝缘电阻)

14、气体电介质电导主要是电子电导。

15、液体电介质电导:一是构成离子电导;二是形成电泳电导。液体电介质电导大小除与电介质本身性质有关以外,还与杂质含量有关(电气设备在运行中一定要注意防潮,可以采用过滤、吸附、干燥等措施除去液体电介质中的水分和杂质。)

16、固体电介质电导:固体介质中存在离子电导。固体介质除体积电导以外,还存在表面电导。固体电介质的表面电导主要是由附着于介质表面的水分和其他污物引起的。固体电介质的电导与电介质本身性质、杂质含量和介质表面状态都有关。清水性电介质:水分在其表面形成连续水膜,如玻璃、陶瓷等。憎水性电介质:水分只能在其表面形成不连续的水珠,不能形成水膜,如石蜡、硅有机物等。

17、作为绝缘介质,希望其电导越小越好。

18、电介质在电压作用下有能量损耗:(1)电导引起的损耗;(2)有损极化引起的损耗。

19、直流电压下:电导损耗(可用绝缘电阻表示)。交流电压下:电导损耗+有损极化损耗(用介质损失角正切表示)

20、气体电介质相对介点常数接近1,气体电介质损耗(电导损耗)是极小的,常用气体介质的电容器作为标准电容器。

21、作为绝缘介质,希望其越小越好。损耗发热使介质容易劣化,严重时还可能导致

热击穿。

★22、介质的极化、电导和损耗小结:

23、气体击穿:气体由绝缘状态突变为良导电状态的过程。击穿电压:击穿时最低临界电压。击穿场强:均匀电场中击穿电压与间隙距离之比,也称为气体的电气强度。如:空气在标准状态下的电气强度为30kV/cm 。平均击穿场强:不均匀电场中击穿电压与间隙距离之比。

24、游离是带电粒子产生的过程。气体带电质点产生的游离形式:(1)碰撞游离;(2)光游离;

(3)热游离;(4)表面游离(正离子碰撞阴极、短波光照射、强场发射)

25、气体发生放电时,除了不断形成带电质点的游离过程外,还存在相反的过程,即带电质点的消失,也称之为去游离。

26、气体带电质点消失形式:(1)带电质点受电场力的作用流入电极;(2)带电质点的扩散;

(3)带电质点的复合;(4)附着效应

27、汤逊理论:(1)汤逊理论是在低气压、短间隙(pd<26.66kPa·cm)条件下建立起来的。(2)均匀电场中,气体间隙的击穿主要由电子的碰撞游离和正离子撞击阴极表面造成的表面游离所引起的。(3)电子碰撞游离是气体放电的主要原因,二次电子来源于正离子撞击阴极表面使阴极表面逸出电子,逸出电子是维持气体放电的必要条件。汤逊理论的适用于pd<26.66kPa·cm(即低气压、短间隙)

28、均匀电场中气体伏安特性(注意什么时候非自持放电和自持放电)

注:外施电压大于气隙击穿电压时,形成了电子崩。

29、巴申定律:在汤逊理论提出之前,巴申就从实验中总结了击穿电压Ub是气压p和间隙

距离d乘积的函数:

30、流注理论:认为电子的碰撞游离和空间光游离是形成自持放电的主要因素,空间电荷对电场的畸变作用是产生光游离的重要原因。pd 值较大时,放电也是从电子崩开始的,但当电子崩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会产生电离特强、发展速度更快的空间的光电离,形成流注(等离子体)。流注的发展速度比电子崩的快一个数量级,且出现曲折分支。

31、流注理论对放电现象的解释:放电时间:二次崩的起始电子是光子形成的,而光子以光速传播,所以流注发展非常快。放电外形:二次崩的发展具有不同的方位,所以流注的推进不可能均匀,而且具有分支。阴极材料:大气条件下的气体放电不依赖阴极表面电离,而是靠空间光游离产生电子维持,因此与阴极材料无关。

32、流注理论可以解释汤逊理论无法解释的pd 值大时的放电现象。两种理论各适用于一定条件的放电过程,不能用一种理论取代另一种理论。两种理论的自持放电条件具有完全相同的形式,但两者维持放电的过程不同。

33、自持放电的条件:必须在气隙内初始电子崩消失之前产生新的电子(二次电子)来取代外电离因素产生的初始电子。实验表明:二次电子的产生与气压气隙长度的乘积(pd)有关: Pd 较小,自持放电可由汤逊理论(和巴申定律) 解释;Pd 较大,自持放电可由流注理论解释。

★34、气体带电质点产生与消失、均匀电场中气体的击穿过程小结:

35、不均匀电场放电特点:(1)稍不均匀电场:与均匀电场中相似,在间隙击穿前没有放电迹象。(2)极不均匀电场:间隙击穿前在高场强区会出现蓝紫色光晕,并发出“咝咝”的响声,称为电晕放电。刚出现电晕时的电压称为电晕起始电压,而电极表面的电场强度称为电晕起始电场强度。[注]:电晕放电是极不均匀电场所特有的一种自持放电形式。

36、限制电晕的方法:(1)改进电极形状,增大曲率半径;(2)对输电线路采用分裂导线。我国设计要求:220kV及以下输电线路要求在恶劣天气下也无可见电晕;500kV输电线路要求在好天气下夜间无可见电晕。

37、对于电极形状不对称的极不均匀电场间隙,如棒-板间隙,棒的极性不同时,间隙的起晕电压和击穿电压各不相同,这种现象称为极性效应。起晕电压:负棒-正板间隙<正棒-负板间隙(越小越容易产生电晕);击穿电压:负棒-正板间隙>正棒-负板间隙(越小越容易被击穿)

38、在极不均匀电场放电过程中,短间隙放电:电子崩→流注→主放电;长间隙放电:电子崩→流注→先导→主放电。

39、稍不均匀电场中的击穿电压:典型电极结构:球-球间隙。重要结论:电场越均匀,同样间隙距离下的击穿电压就越高。其极限就是均匀电场中的击穿电压(30kV/cm)。

40、极不均匀电场中的击穿电压:典型电极结构:棒-板间隙、棒-棒间隙。

★41、不均匀电场中气体击穿过程小结

42、标准冲击电压波形(由波前时间T1及半峰值时间T2来确定)

雷电冲击电压标准波形:

T1=(1.2±30%)μs,T2=(50±20%)μs

操作冲击电压波形:

波前时间T1=(250±20%)μs

半峰值时间T2=(2500±60%)μs

43、放电时延(理解):要使气体间隙击穿,除了足够场强、引起电子崩并导致流注的有效电子外,气隙击穿还需要一定的时间,让放电得以逐步发展并完成击穿。

44、50%冲击击穿电压:冲击电压作用下间隙击穿条件:若放电时延t1>T时,间隙不击穿;若放电时延t1

45、由于放电时延t1具有分散性,在间隙上多次施加同一电压,有时击穿,有时不击穿。冲击电压幅值越大,T越大,击穿概率越大。工程上采用了击穿概率为50%的冲击电压来表示绝缘耐受冲击电压的大小。用U50%表示。实际中只要保持波形不变,调整冲击电压峰值至10次电压中有4~6次发生击穿,此电压峰值就可作为50%冲击击穿电压。

46、两个U50%不同的间隙并联,是否在任意波形的雷电冲击电压作用下,U50%小的间隙总是先击穿?答:不是。由于U50%是一个与击穿概率有关的电压,它并不能保证间隙每次都100%被击穿。

47、工程上用气隙上出现的电压最大值与放电时间的关系来表征气隙在冲击电压下的击穿特性——气隙的伏秒特性

实际上伏秒特性是以上、下包

络线为界的一个带状区域。极

不均匀:平均击穿场强低,放

电时延长,曲线上翘;稍不均

匀:平均击穿场强高,放电时延短,曲线平坦。

48、伏秒特性曲线应用——用在过电压保护配合方面

☆要求避雷器的伏秒特性平、

低、分散性小,其放电间隙接

近均匀电场,以确保保护设备

的伏秒特性全面低于被保护

设备的伏秒特性。

49、气体放电:气体中流通电流的各种形式。工程上将击穿和闪络统称为放电。

50、沿面放电:当带电体点位超过一定值时,常常在固体介质和空气的交界面上出现的放电现象。闪络:当沿面放电发展为贯穿性空气击穿时,称为沿面闪络。沿面闪络时的临界电压称闪络电压。

51、均匀电场中的沿面放电,闪络电压比纯空气间隙击穿电压低得多。原因:(1)表面吸潮;

(2)表面污秽,表面有毛刺、裂纹,表面电阻不均匀;(3)电极和固体介质接触不良有气隙,形成分层介质。

52、越易吸湿的固体,沿面闪络电压越低。如玻璃、陶瓷。由于表面水分中离子沿电场移动需要时间,因此工频和直流电压下的沿面闪络电压比冲击电压低。

53、工程中绝大多数是极不均匀电场的沿面放电。

54、极不均匀电场中的沿面放电:

㈠套管的沿面放电(电场具有强垂直分量)。(1)放电发展过程三个阶段:电晕放电→细线状辉光放电→滑闪放电。(2)提高套管沿面闪络电压的方法:①减小表面电容系数(C值):如加大法兰处套管外径,或采用瓷-油组合绝缘结构。②减小绝缘(法兰附近瓷)表面的电阻率:在此处涂半导体漆或上半导体釉,以改善电位分布。

㈡支柱绝缘子的沿面放电(电场具有弱垂直分量)

提高支柱绝缘子的沿面闪络电压的方法:①增高支柱绝缘子,加大极间距离;②装设均压环。

㈢悬式绝缘子串的沿面放电(电场具有弱垂直分量)

55、绝缘子的三种闪络方式:(1)干闪:表面干燥、洁净的绝缘子发生的闪络;湿闪:表面洁净的绝缘子在淋雨时的闪络;污闪:表面脏污绝缘子在受潮情况下的闪络。

56、干闪和湿闪在过电压下才能发生,而污闪一般在工作电压下就能发生,常造成长时间、大面积的停电,要待不利的气象条件消失后才能恢复供电,因此污闪事故对电力系统的危害特别大。

57、提高绝缘子污闪电压的方法:(1)增加爬电距离;(2)加强清扫。(3)装设风力清扫环;

(4)绝缘子表面涂憎水性涂料;(5)采用人工合成绝缘子。

58、液体电介质主要是矿物油(变压器油是最广泛的矿物油)和合成油两大类,少数场合也有用蓖麻油。

59、表征绝缘材料性能的几个基本电气参数:

60、变压器油作用:(1)绝缘作用;(2)散热冷却作用;(3)灭弧作用;(4)密封作用。

61、变压器的电气性能:(1)油的绝缘电阻(一般新油或良好的变压器油绝缘电阻值应在10000МΩ以上);(2)介质损失角(常温时一般在0.1%以下,运行中油的介质损耗角一般不大于0.5%);(3)击穿电压

62、液体电介质的击穿机理:(1)电击穿理论;(纯净液体电介质)(2)气泡击穿理论(小桥理论)(含杂质液体电介质)

63、杂质“小桥”形成带有统计性,因而工程液体电介质的击穿电压有较大的分散性。

64、液体电介质通常用标准试油杯按标准试验方法测得的工频击穿电压来衡量其品质的优劣。

65、影响液体电介质击穿电压的因素:(1)杂质(悬浮水、纤维);(2)温度;(3)电场的均匀程度;(电场越均匀越容易形成“小桥”)(4)电压的作用时间;(5)压力。

66、提高液体电介质击穿电压的方法:(1)提高以及保持油品质:①过滤②防潮③祛气;(2)采用固体介质降低杂质的影响:①覆盖层②绝缘层③极间障(隔板/屏障)

★67、液体电介质小结

68、固体绝缘材料有云母、玻璃、陶瓷、合成树脂。

69、固体电介质的击穿机理:(1)电击穿;(关键词:强电场)(2)热击穿;(关键词:发热)(3)电化学击穿。(关键词:老化)

70、影响固体电介质击穿电压的主要因素:(1)电压作用时间;(2)温度;(3)电场均匀程度;

(4)电压种类;(5)累积效应;(6)受潮;(7)机械负荷。

71、提高固体电介质击穿电压的方法:(1)改进制造工艺;(2)改进绝缘设计;(3)改善绝缘运行条件。

72、作为电气设备绝缘用的固体及液体电介质,在长期运行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各种物理和化学变化,从而使其性能随时间的增长而逐渐劣化,其电气及机械强度降低,介质损耗及电导增大等等,这一现象称为电介质的老化。

73、引起电介质老化的因素很多,主要有热的作用、电的作用、机械力的作用以及水分、氧气等的作用。

74、电老化:由绝缘材料内部的局部放电引起的老化。

75、热老化:电介质在热的长期作用下发生化学反应,从而使其电气性能和其他性能逐渐变差。㈠电介质的耐热性是指保证其运行安全可靠时能承受的最高允许温度。耐热性分类:(1)短时耐热性;(2)热劣化与长期耐热性。㈡电介质的耐热等级。

76、受潮老化:受潮对绝缘是危险的,它将加快电老化及热老化过程,缩短绝缘的寿命。

77、机械力的影响:固体绝缘材料按其机械性能有脆性、塑性和弹性3种。

★78、固体电介质小结

专题二:高电压绝缘预防性试验

1、电气设备绝缘缺陷分类:(1)集中性缺陷(如绝缘子的瓷质开裂、发电机绝缘局部磨损和挤压破裂、电缆绝缘层存在的气泡等);(2)分布性缺陷(如介质整体受潮、老化、变质等)。

2、绝缘预防性试验分类:(1)绝缘特性试验(非破坏性试验):在较低的电压下或用其它不损伤绝缘的办法来测量绝缘的各种特性,从而判断绝缘的内部缺陷。【注】如绝缘电阻试验、泄漏电流试验、局部放电试验、介质损失角正切值试验、油中各种气体含量试验等。

3、绝缘电阻是在绝缘结构的两个电极之间施加的直流电压与流经该对电极的泄漏电流之比。

4、由于绝缘材料中存在吸收电流和电容

电流,导致外回路测得的电流变化趋势是

由大到小并最终等于泄漏电流,从而使得

绝缘电阻值的变化规律是由小到大并最

终趋于稳定。

【图注】:ic(电容电流)支路等效无损极化,ia(吸收电流)支路代表有损极化,i∞(泄漏电

流)支路等效材料绝缘电阻。加直流电压后,电容充好电后,ic 和ia两支路电流等于0,在外电路i支路上加电流表,随着时间推移,外回路稳定下来的电流就是流过绝缘电阻的泄漏电流,利用欧姆定律,故绝缘电阻就等于直流电压除以泄漏电流。

5、由于绝缘材料中存在电荷吸收现象,当绝缘严重受潮或内部有集中性的导电通道,电荷吸收现象更为明显。

6、吸收比:

(为加压60S时绝缘电阻,同理) 规程规定,吸收比的注意值为1.3,若吸收比大于1.3,则认为绝缘良好;反之,绝缘可能存在问题。

7、对大容量电气设备,如发电机、变压器等,其绝缘的极化和吸收过程很长,吸收比不足以反映绝缘介质吸收电流的全过程,此时应改用极化指数来判断绝缘状况。

8、吸收指数:(了解)

规程规定,极化指数的注意值为1.5,若极化指数大于1.5,则认为绝缘良好;反之,绝缘可能存在问题。

9、测试仪器:(1)手摇式兆欧表;(2)电子指针式兆欧表;(3)数显式兆欧表;(4)智能绝缘电阻测试仪

10、泄漏电流是在绝缘介质的两个电极之间施加直流电压后,绝缘介质内部导电离子定向移动形成的电阻性电流。

11、泄漏电流测量试验的特点:(1)发现缺陷有效性高;(2)易判断缺陷性质;(3)发现缺陷的灵敏度高。

12、直流耐压试验特点:(1)试验设备轻小;(2)对绝缘损伤较小;(3)可以同时测量泄漏电流;(4)便于发现电机端部的绝缘缺陷。

13、泄漏电流的测量不仅可反映绝缘电阻大小,还可反映兆欧表所不能反映的绝缘损坏或弱点。泄漏电流的测量除关注电流值之外,还特别关注电流随外加电压变化的曲线。

14、测量泄漏电流应注意的事项:电压的稳定性、测量仪表的保护、杂散电流造成的误差,被试品的接地。

15、介质损失角正切是反映绝缘介质在交流电压作用下,介质中有功电流分量和无功电流分量的比值,是衡量交流有功损耗大小的特征参数,其值越小,绝缘的介质损耗越小。

16、测量值,最常用的方法是采用西林电桥:

正接法:试品高、低压端对地

绝缘(被试品的一端C接地,D

点和屏蔽网接高压,调节臂、

检流计和屏蔽网处于高电位,

注意测试人员的安全)。但设备

一般都是外壳接地的,也就是

试品往往一端固定接地,无法

实现正接法,应采用反接法。

17、局部放电是指发生在电极之间但未贯穿电极的放电,它是由设备绝缘内部存在的弱点或生产过程中造成的缺陷,在高电场强度作用下发生重复击穿和熄灭的现象。

18、局部放电将加速绝缘物的老化和破坏,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可能导致整个绝缘的击穿。所以,测定电气设备在不同电压下局部放电强度与变化规律,能预示设备的绝缘状态,也是估计绝缘点老化速度的重要依据。

19、局部放电的检测量:视在放电量Δq、放电能量W 。

20、衡量局部放电强度的参量:放电的重复率(放电频率)

专题三~六:波过程、过电压、防雷和接地、绝缘配合

1、据测:对地放电的雷云绝大多数(75~95)%是带负电荷,雷电流为负极性。

2、雷闪放电过程与长间隙极不均匀电场放电过程一样,主要有先导放电、主放电和余辉放电三个阶段。

3、雷云的物理性质与金属板不同,因而具有多次重复雷击等现象和特点。

4、先导放电阶段:(1)先导:①雷云中负电荷逐渐积聚时,地面感应出正电荷。②出现电子崩→流注→形成向地面运行的不太明亮的先导。(2)迎面先导:当先导发展到离地面大约100m时,出现从地面向上发展的正电荷。(3)先导特点:①发展速度慢(相对主放电而言,

下同),持续时间长(相对主放电而言,下同)0.005~0.01s,呈跳越式逐级发展。

②放电电流小,约100A。③放电伴有不太明亮的闪光,头部(靠近地面端)最高。

5、主放电阶段:(1)主放电:当先导通道到达地面或与迎面先导相遇时,先导和雷云中的电荷与大地的电荷相中和。(2)特点:①发展速度快,持续时间短,约50~100μs。②放电电流大,一般100~200kA。③放电伴随极明亮的闪光和震耳的雷鸣(电磁效应、机械效应,通道温度15000~200000℃)。

6、余辉放电阶段:(1)余辉放电:云中残余电荷(主放电剩余的电荷)沿等离子通道继续流向大地。(2)特点:①放电电流小,100~1000A(云中电阻大)。②持续时间长(0.03~0.15s)(热效应)。(3)原因:由于云中往往有几个电荷中心,可能引起沿第一次产生的放电通道的多次放电,这些放电的先导是继续发展的,但第一次冲击放电电流幅值最高。

7、雷电流:在雷电的主放电过程中,地面上感应的异号电荷沿主放电通道迅速与先导通道中的电荷中和,使被击物上流过幅值很高的雷电流。

8、雷电流大小:①被击物的阻抗;②雷电通道的波阻抗;③主放电的发展速度;④先导通道中的电荷密度。

9、彼得逊等值电路(右图):

在雷电流的实际测量中,雷击点的阻抗Z一般不

超过30Ω,而雷电通道的波阻抗通常取为300Ω。

国际上定义雷击小接地阻抗物体时,流过该物体的电流定义为雷电流。

10、雷电冲击波具有波的传导特性。雷电波在传导过程中到达结点时,还会发生折射和反射现象。

雷电入射波到达线路末端结点处会发生全反

射,线路的开路末端电压将可能增大至雷电行波电压

的2倍。波阻抗表征的是沿导线传播的电压冲击波和

电流冲击波之间的动态关系,与线路长度无关。

★11、雷电参数

(1)雷电流的幅值及雷电流幅值的概率分布

国际定义:雷电流是指雷击于低接低阻抗(不超过30Ω)的物体时流过该物体的电流,近似等于传播下来的电流入射波的2倍。

雷电流幅值概率分布: (计算难可记图,50%概率为30kA)

(2)雷电流波前时间和半峰值时间

雷电流波前时间在1~4μs的范围内,半峰值时间约为50μs。

标准雷电冲击电压波形为±1.2/50μs。

在防雷保护计算中,雷电流波形可采用2.6/50μs。

(3)雷电流的陡度

采用2.6μs的固定波前时间,认为平均陡度α和幅值I有线性相关。

注:幅值越大陡度越大。

(4)雷电流的波形

①双指数波;(标准情况下)②斜角

平顶波;(防雷设计下)③半余弦

波。(特殊情况下)

(5)雷暴日和雷暴小时数

雷暴日:一年中有雷电放电的天

数。

雷暴小时:一小时内听到一次雷声。

地面落雷密度:每个雷暴日每平方公里地面上的平均落雷次数。

12、将雷电流引起的电力系统过电压称为大气过电压,也称雷电过电压。由直击雷引起,持续时间短暂,冲击性强,与设备电压等级无关。决定220kV以下系统的绝缘水平。

13、大气过电压分直击雷过电压、感应雷过电压、(雷电入侵波)。

(1)直击雷:直接击中物体,雷电大电流引起可达上百万伏的过电压,破坏设施绝缘,引发故障,必须加以防范。

(2)感应雷:击中设备附近,在放电过程中由于空间电磁场的急剧变化而使设备感应出的过电压。不超过500kV,威胁35kV及以下。

(3)雷电入侵波:直击雷或感应雷从输电线路、通讯光缆、无线天线等金属的引入线引入建筑物内,发生闪击或雷击事故。

14、防雷保护装置:

(1)直击雷防护←←避雷针、避雷线(引雷于本身,并泄入大地使被保护物体避免雷击)

(2)侵入波(感应雷)防护←←避雷器(防止沿输电线侵入变电站的雷电过电压波)

(3)防雷接地装置:减小电阻值,降低过电压幅值。

15、避雷针(线)的结构组成:(1)接闪器:避雷线本身或避雷针的针头。(2)引下线:连接接闪器与接地体的金属导体。(3)接地体:一组埋入土壤或混凝土基础中、满足规划接地电阻值的管状或带状接地电极,起散流用。

16、避雷针(线)就是引雷作用。(避不了雷)

17、保护范围:指被保护物在此空间范围内不致遭受雷击。绕击率:雷电绕过避雷装置而击

于被保护物的现象,规程推荐的保护范围是对应0.1%绕击率而言。相对的意义,不能认为的保护范围内的物体就完全不受雷直击,在保护范围外的物体就是完全不受保护。

18、避雷针(线)保护范围【涉及计算】(略,注意计算要求最基本公式和结论)

19、避雷器是普遍采用的侵入波保护装置,也是应用最广泛的过电压限制器。实质上是过电压能量的吸收器。并联于被保护设备和大地之间。

20、避雷器放电→两端过电压消失→正常运行电压继续作用→工频接地电流,即工频续流。

21、避雷器的基本要求:

(1)正常运行:能长期承受系统的正常持续运行电压,并可以短时承受经常出现的暂时过电压。

(2)伏秒特性:具有良好的伏秒特性,以易于实现合理的绝缘配合。

(3)泄能:能承受过电压作用下产生的能量。

(4)绝缘自恢复:有较强的绝缘强度自恢复能力,以利于快速切断工频续流。

22、避雷器的类型:①保护间隙;②管式避雷器;③阀式避雷器;④金属氧化锌避雷器。

23、金属氧化锌的优点:①保护性能优越;②基本无续流;③流通容量大;④结构简单,尺寸下,重量轻,适于大批量生产,造价低廉;⑤性能稳定,寿命长。

24、避雷器的残压:放电电流通过避雷器时,其端子间所呈现的电压。

25、避雷器额定电压:施加在避雷器端子间的最大允许工频电压有效值。

26、避雷器波前冲击击穿放电电压:在避雷器

27、接地:将地面上的金属或电气回路中的某一个节点通过导体与大地保持等电位。接地装置:由埋入地中的金属接地电极(接地体)和引下线(设备接地部分与接地体连接用的金属导体)构成。作用:减少接地电阻,降低雷电流或短路电流通过时其上的电位升高;均衡地面电位分布、降低接触电位差和跨步电位差。

28、接地方式:(1)工作接地:电力系统运行需要;(2)保护接地:保护人身安全,防止外壳可能带电,而将金属外壳接地;(3)防雷接地:将雷电流顺利泄入地下,以减小它所引起的过电压;(4)防静电接地:为防止静电对易燃油、天然气贮罐和管道等的危险作用。

29、接地电阻:大地电阻效应的总和。①接地体及其连线的电阻;②接地体表面与土壤的接触电阻;③土壤的散流电阻。(防雷接地的工频接地电阻值一般要求不超过30Ω)

30、接地极(体):埋入地中、直接与大地接触、作散流用的金属导体。分类:①自然接地体;

②人工接地体(人为埋入地中的金属构件,埋深不应小于0.5m);③垂直接地体;④水平接地体。

31、接地网:由水平和垂直接地体连接组成的较大型的网状接地装置。作用:泄流与均压。

32、集中接地装置:为加大对雷电流的散流作用而敷设的附加接地装置。3-5跟垂直接地极或放射形水平接地极。

高电压技术练习试题及答案解析

高电压技术练习题(一) 一、填空题 1.描述气体间隙放电电压与气压之间关系的是(A)

A、巴申定律 B、汤逊理论 C、流注理论 D、小桥理论。 2.防雷接地电阻值应该( A )。 A、越小越好 B、越大越好 C、为无穷大 D、可大可小 3.沿着固体介质表面发生的气体放电称为(B) A电晕放电 B、沿面放电 C、火花放电 D、余光放电 4.能够维持稳定电晕放电的电场结构属于(C) A、均匀电场 B、稍不均匀电场 C、极不均匀电场 D、同轴圆筒 5.固体介质因受潮发热而产生的击穿过程属于(B) A、电击穿 B、热击穿 C、电化学击穿 D、闪络 6.以下试验项目属于破坏性试验的是(A )。 A、耐压试验 B、绝缘电阻测量 C、介质损耗测量 D、泄漏测量 7.海拔高度越大,设备的耐压能力(B)。 A、越高 B、越低 C、不变 D、不确定 8.超高压输电线路防雷措施最普遍使用的是(B ) A、避雷针 B、避雷线 C、避雷器 D、放电间隙 9.变电站直击雷防护的主要装置是(A )。 A、避雷针 B、避雷线 C、避雷器 D、放电间隙 10.对固体电介质,施加下列电压,其中击穿电压最低的是(C)。

A、直流电压 B、工频交流电压 C、高频交流电压 D、雷电冲击电压 11.纯直流电压作用下,能有效提高套管绝缘性能的措施是(C)。 A、减小套管体电容 B、减小套管表面电阻 C、增加沿面距离 D、增加套管壁厚 12.由于光辐射而产生游离的形式称为( B )。 A、碰撞游离 B、光游离 C、热游离 D、表面游离答案:B 19.解释气压较高、距离较长的间隙中的气体放电过程可用( A ) A、流注理论 B、汤逊理论 C、巴申定律 D、小桥理论 13测量绝缘电阻不能有效发现的缺陷是( D )。 A、绝缘整体受潮 B、存在贯穿性的导电通道 C、绝缘局部严重受潮 D、绝缘中的局部缺陷 14.设 S1、S2 分别为某避雷器及其被保护设备的伏秒特性曲线,要使设备受到可靠保护必须( B )。 A、S1高于S2 B、S1低于S2 C、S1等于S2 D、S1与S2 相交 15.表示某地区雷电活动强度的主要指标是指雷暴小时与( B )。 A、耐雷水平 B、雷暴日 C、跳闸率 D、大气压强 16.极不均匀电场中的极性效应表明( D )。 A、负极性的击穿电压和起晕电压都高 B、正极性的击穿电压和起晕电压都高 C、负极性的击穿电压低和起晕电压高 D、正极性的击穿电压低和起晕电压高

高电压技术(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作业 ?1-1解释下列术语 (1)气体中的自持放电;(2)电负性气体; (3)放电时延;(4)50%冲击放电电压;(5)爬电比距。 答:(1)气体中的自持放电:当外加电场足够强时,即使除去外界电离因子,气体中的放电仍然能够维持的现象; (2)电负性气体:电子与某些气体分子碰撞时易于产生负离子,这样的气体分子组成的气体称为电负性气体; (3)放电时延:能引起电子崩并最终导致间隙击穿的电子称为有效电子,从电压上升到静态击穿电压开始到出现第一个有效电子所需的时间称为统计时延,出现有效电子到间隙击穿所需的时间称为放电形成时延,二者之和称为放电时延; (4)50%冲击放电电压:使间隙击穿概率为50%的冲击电压,也称为50%冲击击穿电压; (5)爬电比距:爬电距离指两电极间的沿面最短距离,其与所加电压的比值称为爬电比距,表示外绝缘的绝缘水平,单位cm/kV。

1-2汤逊理论与流注理论对气体放电过程和自持放电条件的观点有何不同?这两种理论各适用于何种场合? 答:汤逊理论认为电子碰撞电离是气体放电的主要原因,二次电子来源于正离子撞击阴极使阴极表面逸出电子,逸出电子是维持气体放电的必要条件。所逸出的电子能否接替起始电子的作用是自持放电的判据。流注理论认为形成流注的必要条件是电子崩发展到足够的程度后,电子崩中的空间电荷足以使原电场明显畸,流注理论认为二次电子的主要来源是空间的光电离。 汤逊理论的适用范围是短间隙、低气压气隙的放电;流注理论适用于高气压、长间隙电场气隙放电。 1-3在一极间距离为1cm的均匀电场电场气隙中,电子碰撞电离系数α=11cm-1。今有一初始电子从阴极表面出发,求到达阳极的电子崩中的电子数目。 解:到达阳极的电子崩中的电子数目为 n a= eαd= e11?1=59874 答:到达阳极的电子崩中的电子数目为59874个。

高电压技术实验实验报告(二)

高电压技术实验实验报告(二)

----高电压技术实验报告 高电压技术实验报告 学院电气信息学院

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实验一.介质损耗角正切值的测量 一.实验目的 学习使用QS1型西林电桥测量介质损耗正切值的方法。 二.实验项目 1.正接线测试 2.反接线测试 三.实验说明 绝缘介质中的介质损耗(P=ωC u2 tgδ)以介质损耗角δ的正切值(tgδ)来表征,介质损耗角正切值等于介质有功电流和电容电流之比。用测量tgδ值来评价绝缘的好坏的方法是很有效的,因而被广泛采用,它能发现下述的一些绝缘缺陷: 绝缘介质的整体受潮; 绝缘介质中含有气体等杂质; 浸渍物及油等的不均匀或脏污。 测量介质损耗正切值的方法较多,主要有平衡电桥法(QS1),不平衡电桥法 及瓦特表法。目前,我国多采用平衡电桥法,特别是 工业现场广泛采用QS1型西林电桥。这种电桥工作电 压为10Kv,电桥面板如图2-1所示,其工作原理及操 作方法简介如下: ⑴.检流计调谐钮⑵.检流计调零钮 ⑶.C4电容箱(tgδ)⑷.R3电阻箱 ⑸.微调电阻ρ(R3桥臂)⑹.灵敏度调节钮 ⑺.检流计电源开关⑻.检流计标尺框

⑼.+tg δ/-tg δ及接通Ⅰ/断开/接通Ⅱ切换钮 ⑽.检流计电源插座 ⑾.接地 ⑿.低压电容测量 ⒀.分流器选择钮 ⒁.桥体引出线 1)工作原理: 原理接线图如图2-2所示,桥臂BC 接入标准电容C N (一般C N =50pf ),桥臂BD 由固定的无感电阻R 4和可调电容C 4并联组成,桥臂AD 接入可调电阻R 3,对角线AB 上接入检流计G ,剩下一个桥臂AC 就接被试品C X 。 高压试验电压加在CD 之间,测量时只要调节R 3 和C 4就可使G 中的电流为零,此时电桥达到平衡。由电桥平衡原理有: BD CB AD CA U U U U = 即: BD CB AD CA Z Z Z Z = (式 2-1) 各桥臂阻抗分别为: X X X X CA R C j R Z Z ?+= =?1 4 44 41R C j R Z Z BD ?+= =? 3 3R Z Z AD == N N CB C j Z Z ?1= = 将各桥臂阻抗代入式2-1,并使等式两边的实部和虚部分别相等,可得: 3 4R R C C N X ? = 4 4 R C tg ??=?δ (式 2-2) 在电桥中,R4的数值取为=10000/π=3184(Ω),电源频率ω=100π,因此: QS1西林电桥面板图 QS1西林电桥面板图

高电压技术第二版习题答案

第一章 气体放电的基本物理过程 (1)在气体放电过程中,碰撞电离为什么主要是由电子产生的? 答:气体中的带电粒子主要有电子和离子,它们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向各自的极板运动,带正 电荷的粒子向负极板运动,带负电荷的粒子向正极板运动。电子与离子相比,它的质量更小, 半径更小,自由行程更大,迁移率更大,因此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它更容易被加速,因此电 子的运动速度远大于离子的运动速度。更容易累积到足够多的动能,因此电子碰撞中性分子 并使之电离的概率要比离子大得多。所以,在气体放电过程中,碰撞电离主要是由电子产生 的。 (2)带电粒子是由哪些物理过程产生的,为什么带电粒子产生需要能量 ? 答:带电粒子主要是由电离产生的,根据电离发生的位置,分为空间电离和表面电离。根据 电离获得能量的形式不同,空间电离又分为光电离、热电离和碰撞电离,表面电离分为正离 子碰撞阴极表面电离、光电子发射、热电子发射和强场发射。原子或分子呈中性状态,要使 原子核外的电子摆脱原子核的约束而成为自由电子,必须施加一定的外加能量,使基态的原 子或分子中结合最松弛的那个电子电离出来所需的最小能量称为电离能。 (3)为什么SF6气体的电气强度高? 答:主要因为SF6气体具有很强的电负性,容易俘获自由电子而形成负离子,气体中自由 电子的数目变少了,而电子又是碰撞电离的主要因素,因此气体中碰撞电离的能力变得很弱, 因而削弱了放电发展过程。 1-2 汤逊理论与流注理论对气体放电过程和自持放电条件的观点有何不同?这两种理论各 适用于何种场合? 答:汤逊理论的基本观点:电子碰撞电离是气体电离的主要原因;正离子碰撞阴极表面使阴 极表面逸出电子是维持气体放电的必要条件;阴极逸出电子能否接替起始电子的作用是自持 放电的判据。它只适用于低气压、短气隙的情况。 气体放电流注理论以实验为基础,它考虑了高气压、长气隙情况下空间电荷对原有电场的影 响和空间光电离的作用。 在初始阶段,气体放电以碰撞电离和电子崩的形式出现,但当电子崩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 某一初始电子的头部集聚到足够数量的空间电荷,就会引起新的强烈电离和二次电子崩,这 种强烈的电离和二次电子崩是由于空间电荷使局部电场大大增强以及发生空间光电离的结 果,这时放电即转入新的流注阶段。 1-3 在一极间距离为1cm 的均匀电场气隙中,电子碰撞电离系数α=11cm-1。今有一初始电 子从阴极表面出发,求到达阳极的电子崩中的电子数。 答:e αd=e11=59874。 1-5 试近似估算标准大气条件下半径分别为1cm 和1mm 的光滑导线的电晕起始场强。P15 皮克公式 1-6 气体介质在冲击电压下的击穿有何特点?其冲击电气强度通常用哪些方式表示? 答:在持续电压(直流、工频交流)作用下,气体间隙在某一确定的电压下发生击穿。而在 冲击电压作用下,气体间隙的击穿就没有这种某一个确定的击穿电压,间隙的击穿不仅与电 cm ,1 m ,/5.58)1 .03.0(1*1*30)3.01(30/39)1 3.0(1*1*30)3.01(301.01导线半径空气相对密度光滑导线导线表面粗糙系数--=-=+=+==+=+===r m cm kV r m E cm kV r m E m c m c δδδδδ

(完整版)高电压技术(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_2

第一章作业V 1- 1解释下列术语 (1)气体中的自持放电;(2)电负性气体; (3)放电时延;(4)50%冲击放电电压;(5)爬电比距。 答:(1)气体中的自持放电:当外加电场足够强时,即使除去外界电离因子,气体中的放电仍然能够维持的现象; (2 )电负性气体:电子与某些气体分子碰撞时易于产生负离子,这样的气体分子组成的气体称为电负性气体; (3)放电时延:能引起电子崩并最终导致间隙击穿的电子称为有效电子,从电压上升到静态击穿电压开始到出现第一个有效电子所需的时间称为统计时延,出现有效电子到间隙击穿所需的时间称为放电形成时延,二者之和称为放电时延;(4)50%冲击放电电压:使间隙击穿概率为50%的冲击电压,也称为50%冲击击穿电压; (5)爬电比距:爬电距离指两电极间的沿面最短距离,其与所加电 压的比值称为爬电比距,表示外绝缘的绝缘水平,单位cm/kV。

1-2汤逊理论与流注理论对气体放电过程和自持放电条件的观点有何不同?这两种理论各适用于何种场合? 答:汤逊理论认为电子碰撞电离是气体放电的主要原因,二次电子来源于正离子撞击阴极使阴极表面逸出电子,逸出电子是维持气体放电的必要条件。所逸出的电子能否接替起始电子的作用是自持放电的判据。流注理论认为形成流注的必要条件是电子崩发展到足够的程度后,电子崩中的空间电荷足以使原电场明显畸,流注理论认为二次电子的主要来源是空间的光电离。 汤逊理论的适用范围是短间隙、低气压气隙的放电;流注理论适用于高气压、长间隙电场气隙放电。 1-3在一极间距离为1cm的均匀电场电场气隙中,电子碰撞电离系数a =11cm-1。今有一初始电子从阴极表面出发,求到达阳极的电子崩中的电子数目。 解:到达阳极的电子崩中的电子数目为 n a e d e11 1 59874 答:到达阳极的电子崩中的电子数目为59874个。 1-5近似估算标准大气条件下半径分别为1cm和1mm的光滑导 线的电晕起始场强。 解:对半径为1cm的导线 0 3 0 3 Ec 30m 3 (1 ——)30 1 1 (1 )39( kV / cm) .r 3 1 1

高电压技术第二版习题答案

第一章 1—1 气体中带电质点是通过游离过程产生的。游离是中性原子获得足够的能量(称游离能)后成为正、负带电粒子的过程。根据游离能形式的不同,气体中带电质点的产生有四种不同方式: 1.碰撞游离方式在这种方式下,游离能为与中性原子(分子)碰撞瞬时带电粒子所具有的动能。虽然正、负带电粒子都有可能与中性原子(分子)发生碰撞,但引起气体发生碰撞游离而产生正、负带电质点的主要是自由电子而不是正、负离子。 2.光游离方式在这种方式下,游离能为光能。由于游离能需达到一定的数值,因此引起光游离的光主要是各种高能射线而非可见光。 3.热游离方式在这种方式下,游离能为气体分子的内能。由于内能与绝对温度成正比,因此只有温度足够高时才能引起热游离。 4.金属表面游离方式严格地讲,应称为金属电极表面逸出电子,因这种游离的结果在气体中只得到带负电的自由电子。使电子从金属电极表面逸出的能量可以是各种形式的能。 气体中带电质点消失的方式有三种: 1.扩散带电质点从浓度大的区域向浓度小的区域运动而造成原区域中带电质点的消失,扩散是一种自然规律。 2.复合复合是正、负带电质点相互结合后成为中性原子(分子)的过程。复合是游离的逆过程,因此在复合过程中要释放能量,一般为光能。 、水蒸汽)分子易吸附气体中的自由 3.电子被吸附这主要是某些气体(如SF 6 电子成为负离子,从而使气体中自由电子(负的带电质点)消失。 1—2 自持放电是指仅依靠自身电场的作用而不需要外界游离因素来维持的放电。外界游离因素是指在无电场作用下使气体中产生少量带电质点的各种游离因素,如宇宙射线。讨论气体放电电压、击穿电压时,都指放电已达到自持放电阶段。 汤生放电理论的自持放电条件用公式表达时为 γ(eαs-1)=1 此公式表明:由于气体中正离子在电场作用下向阴极运动,撞击阴极,此时已起码撞出一个自由电子(即从金属电极表面逸出)。这样,即便去掉外界游离因素,仍有引起碰撞游离所需的起始有效电子,从而能使放电达到自持阶段。 1—3 汤生放电理论与流注放电理论都认为放电始于起始有效电子通过碰撞游离形成电子崩,但对之后放电发展到自持放电阶段过程的解释是不同的。汤生放电理论认为通过正离子撞击阴极,不断从阴极金属表面逸出自由电子来弥补引起电子碰撞游离所需的有效电子。而流注放电理论则认为形成电子崩后,由于正、负空间电荷对电场的畸变作用导致正、负空间电荷的复合,复合过程所释放的光能又引起光游离,光游离结果所得到的自由电子又引起新的碰撞游离,形成新的电子崩且汇合到最初电子崩中构成流注通道,而一旦形成流注,放电就可自己维持。因此汤生放电理论与流注放电理论最根本的区别在于对放电达到自持阶段过程的解释不同,或自持放电的条件不同。 汤生放电理论适合于解释低气压、短间隙均匀电场中的气体放电过程和现象,而流注理论适合于大气压下,非短间隙均匀电场中的气体放电过程和现象。

《高电压试验技术》复习与考试题

《高电压试验技术》复习与考试题 1 ?画出工频交流电压试验回路的一般接线图,并解释其中各元件及设备的作用。 2. 工频交流电压试验回路中,调节电压的调压器有几种,各有何优缺点? 3. 工频交流电压试验中,可能发生那些异常现象,为什么?如何避免或消除? 4. 测量工频交流电压的方法有那几种?最常用的分压器是那一种,为什么?它的误差特性如何? 5. 如要用球隙测量有效值为750kV的工频交流电压,请问球径至少为多大?为什么? 6. 描述直流电压都用那几个量?请分别给出其定义(数学表达式表达或语言表达)。 7. 对于直流电压测量而言,高压静电电压表测得的是什么电压值?使用该值时对直流电压有什么要求?为什么? 8. 试画出倍压整流电路的原理图,并解释其中各元件及设备的作用。为什么这种电路可以输出两倍变压器高压侧电压峰值的两倍? 9. 直流电压测量通常使用那几种方法?要测那几个量?要求如何? 10. 用高阻串联微安(或毫安)表进行直流电压测量时,高阻阻值应如何选取?为什么 11. 冲击电压发生器产生冲击电压的基本原理是什么?试画出其放电时的等值电路图,并指出其中各元件的作用。 12. 试给出雷电冲击电压近似计算法的计算表达式,并解释式中各物理量的含义。 13. 现有一冲击电压发生器,其放电等值电路中的各元件参数分别为:Rf=37.4欧,Rt=653 欧, C1=0.1微法,C2=0.011微法,求所产生的雷电冲击电压的波头时间Tf,波长时间Tt为多少? 14. 可以用来测量雷电冲击电压的分压器有那几种?可以用来测量操作冲击电压的分压器有那几种?为什么? 15. 试画出测量冲击电压的分压器测量系统的接线图,并指出其中各元件的作用。 16. 评价冲击电压测量系统动态特性的方法有几种?冲击电压测量系统阶跃波响应有那几个主要参数? 17. 工频串级试验变压器的级数一般不超过3级,这主要是因为其容量利用率随级数的增加而减少而漏抗随级数的增加而增加; 18. 高压静电电压表测得的是交流电压的有效值,其突出的优点是输入阻抗极高; 19. 测量直流高电压一般用高欧姆电阻串连微安表;测量交流高电压一般用电容分压器、电阻 分压器配低压仪表或示波器;测量冲击高电压一般用电阻分压器、电容分压器、阻容串连分压器、阻 容并连分压器配合峰值电压表或示波器进行; 台直流高压串级发生器,级数n为3级,已知其左右柱电容器电容量相等,左右柱每级 20. 电容器电容量C均为0.02微法,交流电源的频率f为50赫兹,输出电压平均值U为900千 伏, 输出电流平均值I 为6毫安,问此时该发生器输出电压的脉动系数等于多少?是否满足试验标准的

(完整版)高电压技术(第三版)课后习题集答案解析2

第一章作业 1-1解释下列术语 (1)气体中的自持放电;(2)电负性气体; (3)放电时延;(4)50%冲击放电电压;(5)爬电比距。 答:(1)气体中的自持放电:当外加电场足够强时,即使除去外界电离因子,气体中的放电仍然能够维持的现象; (2)电负性气体:电子与某些气体分子碰撞时易于产生负离子,这样的气体分子组成的气体称为电负性气体; (3)放电时延:能引起电子崩并最终导致间隙击穿的电子称为有效电子,从电压上升到静态击穿电压开始到出现第一个有效电子所需的时间称为统计时延,出现有效电子到间隙击穿所需的时间称为放电形成时延,二者之和称为放电时延; (4)50%冲击放电电压:使间隙击穿概率为50%的冲击电压,也称为50%冲击击穿电压; (5)爬电比距:爬电距离指两电极间的沿面最短距离,其与所加电压的比值称为爬电比距,表示外绝缘的绝缘水平,单位cm/kV。

1-2汤逊理论与流注理论对气体放电过程和自持放电条件的观点有何不同?这两种理论各适用于何种场合? 答:汤逊理论认为电子碰撞电离是气体放电的主要原因,二次电子来源于正离子撞击阴极使阴极表面逸出电子,逸出电子是维持气体放电的必要条件。所逸出的电子能否接替起始电子的作用是自持放电的判据。流注理论认为形成流注的必要条件是电子崩发展到足够的程度后,电子崩中的空间电荷足以使原电场明显畸,流注理论认为二次电子的主要来源是空间的光电离。 汤逊理论的适用范围是短间隙、低气压气隙的放电;流注理论适用于高气压、长间隙电场气隙放电。 1-3在一极间距离为1cm的均匀电场电场气隙中,电子碰撞电离系数α=11cm-1。今有一初始电子从阴极表面出发,求到达阳极的电子崩中的电子数目。 解:到达阳极的电子崩中的电子数目为 n a= eαd= e11?1=59874

高电压技术答案

高电压技术-在线作业_A 用户名: 最终成绩:100.0 一 单项选择题 1. 不变 畸变 升高 减弱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 升高 知识点: 2. 波阻抗的大小与线路的几何尺寸有关 波阻抗是前行波电压与前行波电流之比 对于电源来说波阻抗与电阻是等效的 线路越长,波阻抗越大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 线路越长,波阻抗越大 知识点: 3. 偶极子极化 离子式极化 空间电荷极化 电子式极化 若电源漏抗增大,将使空载长线路的末端工频电压( ) 下列表述中,对波阻抗描述不正确的是( ) 极化时间最短的是( )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 电子式极化 知识点: 4. 弹性极化 极化时间长 有损耗 温度影响大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 弹性极化 知识点: 5. 电化学击穿 热击穿 电击穿 各类击穿都有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 电击穿 知识点: 6. 16kA 120kA 下列不属于偶极子极化特点的是( ) 若固体电介质被击穿的时间很短、又无明显的温升,可判断是( ) 根据我国有关标准,220kV 线路的绕击耐雷水平是( )

80kA 12kA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 12kA 知识点: 7. 不确定 降低 增高 不变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 降低 知识点: 8. 某气体间隙的击穿电压UF 与PS 的关系曲线如图1 所示。当 时,U F 达最小值。当 时,击穿 电压为U 0,若其它条件不变,仅将间隙距离增大到4/3倍,则其击穿电压与U 0相比,将( )。

高电压技术复习题

第一章 1、空气主要由氮和氧组成,其中氧分子的电离电位较低,为12.5V。 (1)若由电子碰撞使其电离,求电子的最小速度; (2)若由光子碰撞使其电离,求光子的最大波长,它属于那种性质的射线?(3)若由气体分子自身的平均动能产生热电离,求气体的最低温度。 2、试论述气体放电过程的α、γ系数。 3、什么叫帕邢(巴申)定律?在何种情况下气体放电不遵循巴申定律? 4、均匀电场和极不均匀电场气隙放电机理、放电过程和放电现象有何不同? 5、长间隙放电与短间隙放电的本质区别在哪里?试解释长空气间隙的平均击 穿场强远低于短间隙的原由,形成先导过程的条件是什么? 第二章 1、气隙的伏秒特性是怎样绘制的?研究气隙的伏秒特性有何实用意义? 2、试说明在雷电冲击电压作用下,导线对平行平板气隙(S/D>10)和球-球气 隙(S/D<0.5)的伏秒特性形状有何不同,并解释其原因。 3、试解释50%击穿电压。 4、标准大气条件下,下列气隙的击穿场强约为多少(气隙距离不超过2m,电 压均为峰值计)? 5、为什么压缩气体的电气强度远较常压下的气体为高?又为什么当大气的湿 度增大时,空气间隙的击穿电压增高。 6、某110kv电气设备如用于平原地区,其外绝缘应通过的工频试验电压有效值 为240kv,如用于海拔4000m地区,而试验单位位于平原地带,问该电气设备的外绝缘应通过多大的工频试验电压值? 7、为提高棒-板间隙的击穿电压,分别采取了以下五种措施,试讨论这些措施 的有效性?为什么?(1)增大气压;(2)在适当位置设置极间障;(3)抽真空;(4)充4.5大气压的SF6气体;(5)将板极的尺寸增大。 8、一般在封闭组合电器中充SF6气体的原因是什么?与空气比较,SF6的绝缘 特性如何? 9、为什么SF6气体绝缘大多数只在均匀电场和稍不均匀电场下应用?最经济 适宜的气压范围约为多少,采用更高气压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高电压技术(第三版) 简答题整理

第一章电解质的极化和电导 ①气体介质的介电常数:1)一切气体的相对介电常数都接近于1。2)任何气体的相对介电常数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压力的增大而增大,但影响都很小。 ②液体介质的介电常数:1)这类介质通常介电常数都较大。但这类介质的缺点是在交变电场中的介质损较大,在高压绝缘中很少应用。2)低温时,分子间的黏附力强,转向较难,转向极化对介电常数的贡献就较大,介电常数随之增大;温度升高时,分子间的热运动加强,对极性分子定向排列的干扰也随之增强,阻碍转向极化的完成,所以当温度进一步升高时,介电常数反而会趋向减小。 ③固体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1)中性或弱极性固体电介质:只具有电子式极化和离子式极化,其介电常数较小。介电常数与温度之间的关系也与介质密度与温度的关系很接近。2)极性固体电介质:介电常数都较大,一般为3—6,甚至更大。与温度和频率的关系类似畸形液体所呈现的规律。 3、介电常数与温度、频率关系:1)低温时,分子间黏附力强,转向较难,转向极化对介电常数的贡献较小,随温度升高,分子间黏附力下降,转向极化对介电常数贡献较大,介电常数随之增大,当温度进一步升高时,分子的热运动加强,对极性分子的定向排列的干扰也随之增强,阻碍转向的完成,介电常数反而趋向较小。2)当频率相当低时,偶极分子来得及跟随交变电场转向,介电常数较大,接近于直流电压下测得的介电常数,当频率上升,超过临界值时,极性分子的转向已跟不上电场的变化,介电常数开始减小,随着频率的继续上升由电子位移极化所引起的介电常数极性。 4.电解质电导与金属电导区别:金属导电的原因是自由电子移动;电介质通常不导电,是在特定情况下电离、化学分解或热离解出来的带电质点移动导致。 5温度对电导影响:温度升高时液体介质的黏度降低,离子受电场力作用而移动所受阻力减小,离子的迁移率增大,使电导增大;另外,温度升高时,液体介质分子热离解度增加,也使电导增大。 6.电容量较大的设备经直流高压试验后,接地放电时间长的原因:由于介质夹层极化,通常电气设备含多层介质,直流充电时由于空间电荷极化作用,电荷在介质夹层界面上堆积,初始状态时电容电荷与最终状态时不一致;接地放电时由于设备电容较大且设备的绝缘电阻也较大则放电时间常数较大(电容较大导致不同介质所带电荷量差别大,绝缘电阻大导致流过的电流小,界面上电荷的释放靠电流完成),放电速度较慢故放电时间要长达5~10min。 第二章气体放电的物理过程 1.电离形式:①光电离②撞击电离③热电离 ④表面电离:热电子发射、强场发射(冷发射)、正离子撞击阴极表面、光电子发射 2. 负离子的形成:负离子的形成不会改变带电质点的数量,但却使自由电子数减少,因此对气体放 电的发展起抑制作用。(或有助于提高气体的耐电强度)。 3. 去游离的三种形式:1)带电粒子在电场的驱动下作定向运动,在到达电极时,消失于电极上而形成外电路中的电流;2)带电粒子因扩散现象而逸出气体放电空间。3)带电粒子的复合。气体中带异

高电压技术习题与答案.(DOC)

第一章 气体放电的基本物理过程 一、选择题 1) 流注理论未考虑 B 的现象。 A .碰撞游离 B .表面游离 C .光游离 D .电荷畸变电场 2) 先导通道的形成是以 C 的出现为特征。 A .碰撞游离 B .表面游离 C .热游离 D .光游离 3) 电晕放电是一种 A 。 A .自持放电 B .非自持放电 C .电弧放电 D .均匀场中放电 4) 气体内的各种粒子因高温而动能增加,发生相互碰撞而产生游离的形式称为 C 。 A.碰撞游离 B.光游离 C.热游离 D.表面游离 5) ___ B ___型绝缘子具有损坏后“自爆”的特性。 A.电工陶瓷 B.钢化玻璃 C.硅橡胶 D.乙丙橡胶 6) 以下哪个不是发生污闪最危险的气象条件?D A.大雾 B.毛毛雨 C.凝露 D.大雨 7) 污秽等级II 的污湿特征:大气中等污染地区,轻盐碱和炉烟污秽地区,离海岸盐场3km~10km 地区,在污闪季节中潮湿多雾但雨量较少,其线路盐密为 C 2/cm mg 。 A .≤0.03 B.>0.03~0.06 C.>0.06~0.10 D.>0.10~0.25 8) 以下哪种材料具有憎水性?A A . 硅橡胶 B.电瓷 C. 玻璃 D 金属 二、填空题 9)气体放电的主要形式:辉光放电、 电晕放电、 刷状放电、 火花放电、 电弧放电 。 10)根据巴申定律,在某一PS 值下,击穿电压存在 极小(最低) 值。 11)在极不均匀电场中,空气湿度增加,空气间隙击穿电压 提高 。 12)流注理论认为,碰撞游离和 光电离 是形成自持放电的主要因素。 13)工程实际中,常用棒-板或 棒-棒 电极结构研究极不均匀电场下的击穿特性。 14)气体中带电质子的消失有 扩散 、复合、附着效应等几种形式 15)对支持绝缘子,加均压环能提高闪络电压的原因是 改善(电极附近)电场分布 。 16)沿面放电就是沿着 固体介质 表面气体中发生的放电。 17)标准参考大气条件为:温度C t 200=,压力=0b 101.3 kPa ,绝对湿度30/11m g h = 18)越易吸湿的固体,沿面闪络电压就越__低____ 19)等值盐密法是把绝缘子表面的污秽密度按照其导电性转化为单位面积上____NaCl ______含量的一种方法 20)常规的防污闪措施有: 增加 爬距,加强清扫,采用硅油、地蜡等涂料 三、计算问答题 21) 简要论述汤逊放电理论。 答∶当外施电压足够高时,一个电子从阴极出发向阳极运动,由于碰撞游离形成电子崩,则到达阳极并进入阳极的电子数为e as 个(α为一个电子在电场作用下移动单位行程所发生的碰撞游离数;s 为间隙距离)。因碰撞游离而产生的新的电子数或正离子数为(e as -1)个。这些正离子在电场作用下向阴极运动,并撞击阴极.若1个正离子撞击阴极能从阴极表面释放r 个(r 为正离子的表面游离系数)有效电子,则(e as-1)个正离子撞击阴极表面时,至少能从阴极表面释放出一个有效电子,

高压试验技术方案

华润电力焦作有限公司#1 泵站增容高压试验方案; 一、执行标准 1、本方案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的规定执行《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标准》GB50150-200; 2、《电业安全作业规和》2005 版 二、设备概况: 该试验包括10KV高压开关柜3台、2000KVA变压器一台、10KVPT柜1台,高压电缆电缆5根,配变 装置总容量为2000KVA: 三、施工部署 初步根据设备各部位的情况及甲方的要求,在甲方安排的停电时间内,确定施工员为7 人,其中项目 施工项目经理1 人,技术监督总监1 人,电气负责人1 人,土建负责人1 人,试验调试班组2人;在实施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以满足安全及生产需要。 三、组织管理措施 根据电气试验调试工作的特殊性要求,试验工作必须在设备停电状态下进行,为缩短停电时间和避免试验人员误入带电设备间隔事故的发生,因此需要甲、已双方单位密切协调配合、统一步调。 1 、试验工作前的准备工作: 甲方单位应向乙方单位提供完整的设备及线路图纸资料(包括各设备的合格证和技术参数表格等),以便乙方制定完善的工作方案。乙方向甲方提供的试验方案内容应包括:具体的施工内容和范围、工作人员 数量、停电时间以及需要停电的带电设备。甲方接到乙方施工方案后及时安排设备停电检修事宜。具体停电时间和范围经甲方有关部门确定后,及时与乙方连络并通知乙方到场开展工作时间。 2、试验工作现场施工: 出于对设备的熟知程度和安全的角度,所有现场的停送电倒闸操作均由甲方单位运行人员执行。乙方 应在正式接到甲方现场协调员的设备已停电的通知后,方可安排试验班组人员进入现场验电、放电、挂设 警示标志、围栏等安全防护措施。为了安全管理工作,试验工作开始时除甲方协调员及监督人在试验现场 协调工作以外,应避免其他闲杂人员在现场走动。试验工作中实验人员认真做好现场记录,实验完毕乙方应检查清理试验现场,确保无遗漏无错误方可撤离现场并通知甲方人员恢复供电。 3、乙方在试验工作完毕后,根据现场试验记录进行实验报告的编制,试验报告完成经乙方审核部门审核盖章后尽快送达甲方有关单位。 4、文明施工 施工现场周围要设置围栏、屏障等,并张贴标志或悬挂标志牌,防止有人误入,发生危险。施工现场 施工机具以及实验设备摆放整齐,不得随意放置。设备接线要求符合现场临时用电管理办法中的规定。施

高电压技术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作

?1-1解释下列术语 (1)气体中的自持放电;(2)电负性气体; (3)放电时延;(4)50%冲击放电电压;(5)爬电比距。 答:(1)气体中的自持放电:当外加电场足够强时,即使除去外界电离因子,气体中的放电仍然能够维持的现象; (2)电负性气体:电子与某些气体分子碰撞时易于产生负离子,这样的气体分子组成的气体称为电负性气体; (3)放电时延:能引起电子崩并最终导致间隙击穿的电子称为有效电子,从电压上升到静态击穿电压开始到出现第一个有效电子所需的时间称为统计时延,出现有效电子到间隙击穿所需的时间称为放电形成时延,二者之和称为放电时延; (4)50%冲击放电电压:使间隙击穿概率为50%的冲击电压,也称为50%冲击击穿电压; (5)爬电比距:爬电距离指两电极间的沿面最短距离,其与所加电压的比值称为爬电比距,表示外绝缘的绝缘水平,单位cm/kV。

1-2汤逊理论与流注理论对气体放电过程和自持放电条件的观点有何不同?这两种理论各适用于何种场合? 答:汤逊理论认为电子碰撞电离是气体放电的主要原因,二次电子来源于正离子撞击阴极使阴极表面逸出电子,逸出电子是维持气体放电的必要条件。所逸出的电子能否接替起始电子的作用是自持放电的判据。流注理论认为形成流注的必要条件是电子崩发展到足够的程度后,电子崩中的空间电荷足以使原电场明显畸,流注理论认为二次电子的主要来源是空间的光电离。 汤逊理论的适用范围是短间隙、低气压气隙的放电;流注理论适用于高气压、长间隙电场气隙放电。 1-3在一极间距离为1cm的均匀电场电场气隙中,电子碰撞电离系数α=11cm-1。今有一初始电子从阴极表面出发,求到达阳极的电子崩中的电子数目。 解:到达阳极的电子崩中的电子数目为 n a? e?d? e11?1?59874 答:到达阳极的电子崩中的电子数目为59874个。

完整版高电压技术第2章参考答案

第二章参考气隙的伏秒特性是怎样绘制的?研究气隙的伏秒特性有何实用意义?、1,从示波图求答:气隙伏秒特性用实验方法来求取:保持一定的波形而逐级升高电压取。电压较低时,击穿发生在波尾。电压甚高时,放电时间减至很小,击穿可发生在被头。在波尾击穿时,以冲击电压幅值作为纵坐标,放电时间作为横坐标。在波头击穿时,还以放电时间作为横坐标,但以击穿时电压作为纵坐标。把相应的点连成一条曲线,就是该气隙在该电压波形下的伏秒特性曲线。伏秒特性对于比较不同设备绝缘的冲击击穿特性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在考虑不同绝缘强度的配合时,为了更全面地反映绝缘的冲击击穿特性,就必须采用伏秒特性。和球-球气S/D>10)试说明在雷电冲击电压作用下,导线对平行平板气隙(2、S/D<0.5)的伏秒特性形状有何不同,并解释其原因。隙()的伏秒特性答:两种情况反映在伏秒特性的形状上,导线对平行平板气隙(S/D>10)的伏秒特性在很小的S/D<0.5在相当大的范围内向左上角上翘,而球-球气隙(时间范围内向上翘。,电场分布极不均匀,在最低)原因可以解释为:导线对平行平板气隙(S/D>10击穿电压作用下,放电发展到完全击穿需要较长的时间,如不同程度地提高电压,电场分布较为均匀,)峰值,击穿前时间将会相应减小。球-球气隙(S/D<0.5(不故击穿前时间较短当某处场强达到自持放电值时,沿途各处放电发展均很快,。s)超过2~3? 50试解释%击穿电压。、3的冲击电压峰值。该值已很接近伏秒击穿电压是指气隙被击穿的概率为50%答:50%,能反映该气隙的基本耐电强度,但由于气隙的击穿电压与电特性带的最下边缘50%击穿电压并不能全面地代表该气隙的耐电强度。压波形相关,因此 ,电m标准大气条件下,下列气隙的击穿场强约为多少(气隙距离不超过2、4压均为峰值计)?答:均匀电场,各种电压。、a??S.653?U24.4S?b?——空气的相对密度;S——气隙的距离,式中cm。 1 b、不均匀电场,最不利的电场情况,最不利的电压极性,直流、雷电冲击、操作冲击、工频电压。 直流:4.5kV/cm;棒板间隙(正棒负板) 雷电冲击:6kV/cm棒板间隙(正棒负板) 操作冲击:3.7kV/cm棒板间隙(正棒负板) 工频电压:4.4kV/cm棒板间隙(正极性) 为什么压缩气体的电气强度远较常压下的气体为高?又为什么当大气的湿、5度增大时,空气间隙的击穿电压增高。 答:压缩气体中的电子的平均自由行程大为减小,削弱电离过程,从而提高气体的电气强度。当大气的湿度增大时,大气中有较多的水蒸气,其电负性较强,易俘获自由电子以形成负离子,使最活跃的电离因素即自由电子的数目减少,阻碍电离的发展。 某110kv电气设备如用于平原地区,其外绝缘应通过的工频试验电压有效值、6为240kv,如用于海拔4000m地区,而试验单位位于平原地带,问该电气设备的外绝缘应通过多大的工频试验电压值? U?U?K?K试验电压修正经验公式:hd0b其中:K为湿度修正系数,这里不考虑,可取1;hm??K,指数m一般情况下取1。为空气相对密度修正系数,K dd??273p0???

高电压技术第4章习题答案

第四章绝缘的预防性试验 4-1测量绝缘电阻能发现哪些绝缘缺陷试比较它与测量泄漏电流试验项目的异同。 4-2绝缘干燥时和受潮后的吸收特性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测量吸收比能较好的判断绝缘是否受潮 4-3简述西林电桥的工作原理。为什么桥臂中的一个要采用标准电容器这—试验项目的测量准确度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4-4在现场测量tanδ而电桥无法达到平衡时,应考虑到什么情况并采取何种措施使电桥调到平衡 4-5什么是测量tanδ的正接线和反接线它们各适用于什么场合 4-6综合比较本章中介绍的各种预防性试验项目的效能和优缺点(能够发现和不易发现的绝缘缺陷种类、检测灵敏度、抗干扰能力、局限性等)。 4-7总结进行各种预防性试验时应注意的事项。 4-8对绝缘的检查性试验方法,除本章所述者外,还有哪些可能的方向值得进行探索研究的请开拓性地、探索性地考虑一下,也请大致估计一下这些方法各适用于何种电气设备,对探测何种绝缘缺陷可能有效。 4-9综合计论:现行对绝缘的离线检查性试验存在哪些不足之处探索一下:对某些电气设备绝缘进行在线检测的可能性和原理性方法。

4-1测量绝缘电阻能发现哪些绝缘缺陷试比较它与测量泄漏电流试验项目的异同。 答:测量绝缘电阻能有效地发现下列缺陷:总体绝缘质量欠佳;绝缘受潮;两极间有贯穿性的导电通道;绝缘表面情况不良。测量绝缘电阻和测量泄露电流试验项目的相同点:两者的原理和适用范围是一样的,不同的是测量泄漏电流可使用较高的电压(10kV 及以上),因此能比测量绝缘电阻更有效地发现一些尚未完全贯通的集中性缺陷。 4-2绝缘干燥时和受潮后的吸收特性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测量吸收比能较好的判断绝缘是否受潮 答:绝缘干燥时的吸收特性02R R ∞>,而受潮后的吸收特性0 1R R ∞≈。如果测试品受潮,那么在测试时,吸收电流不仅在起始时就减少,同时衰减也非常快,吸收比的比值会有明显不同,所以通过测量吸收比可以判断绝缘是否受潮。 4-3简述西林电桥的工作原理。为什么桥臂中的一个要采用标准电容器这—试验项目的测量准确度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答: 西林电桥是利用电桥平衡的原理,当流过电桥的电流相等时,电流检流计指向零点,即没有电流通过电流检流计,此时电桥相对桥臂上的阻抗乘积值相等,通过改变R 3和C 4来确定电桥的平衡以最终计算出C x 和tan δ。采用标准电容器是因为计算被试品的电容需要多个值来确定,如果定下桥臂的电容值,在计算出tan δ的情况下仅仅调节电阻值就可以最终确定被试品电容值的大小。 这一试验项目的测量准确度受到下列因素的影响:处于电磁场作用范围的电磁干扰、温度、试验电压、试品电容量和试品表面泄露的影响。 4-4在现场测量tan δ而电桥无法达到平衡时,应考虑到什么情况并采取何种措施使电桥调到平衡 答:此时可能是处于外加电场的干扰下,应采用下列措施使电桥调到平衡: (1)加设屏蔽,用金属屏蔽罩或网把试品与干扰源隔开; (2)采用移相电源; (3)倒相法。

高电压技术第5章习题答案.doc

第五章电气绝缘高电压试验 5-1简述直流耐压试验与交流相比有哪些主要特点。 5-2直流耐压试验电压值的选择方法是什么? 5-3高压实验室中被用来测量交流高电压的方法常用的有几种? 5-4简述高压试验变压器调压时的基本要求。 5-5 35kV电力变压器,在大气条件为时做工频耐压试验,应选用球隙的球极直径为多大?球隙距离为多少?5-6工频高压试验需要注意的问题? 5-7简述冲击电流发生器的基本原理。 5-8冲击电压发生器的起动方式有哪几种? 5-9最常用的测量冲击电压的方法有哪几种?

5-1简述直流耐压试验与交流相比有哪些主要特点。 答:(1)直流下没有电容电流,要求电源容量很小,加上可么用串级的方法产生高压直流,所以试验设备可以做得比较轻巧,适合于现场预防性试验的要求。特别对容量较大的试品,如果做交流耐压试验,需要较大容量的试验设备,在一般情况下不容易办到。而做直流耐压试验时,只需供给绝缘泄漏电流(最高只达毫安级),试验设备可以做得体积小而且比较轻便,适合现场预防性试验的要求。 (2)在试验时可以同时测量泄漏电流,由所得的“电压一电流”曲线能有效地显示绝缘内部的集中性缺陷或受潮,提供有关绝缘状态的补充信息。 (3)直流耐压试验比之交流耐压试验更能发现电机端部的绝缘缺陷。其原因是直流下没有电容电流流经线棒绝缘,因而没有电容电流在半导体防晕层上造成的电压降,故端部绝缘上分到的电压较高,有利于发现该处绝缘缺陷。 (4)在直流高压下,局部放电较弱,不会加快有机绝缘材料的分解或老化变质,在某种程度上带有非破坏性试验的性质。 5-2直流耐压试验电压值的选择方法是什么? 答:由于直流下绝缘的介质损耗很小,局部放电的发展也远比交流下微弱,所以直流下绝缘的电气强度一般要比交流下的高。在选择试验电压值时必须考虑到这一点,直流耐压试验所用的电压往往更高些,并主要根据运行经验来确定,一般为额定电压的2倍以上,且是逐级升压,一旦发现异常现象,可及时停止试验,进行处理。直流耐压试验的时间可以比交流耐压试验长一些,所以发电机试验时是以每级0.5倍额定电压分阶段升高,每阶段停留1min,读取泄漏电流值。电缆试验时,在试验电压下持续5min,以观察并读取泄漏电流值。 5-3高压实验室中被用来测量交流高电压的方法常用的有几种? 答:用测量球隙或峰值电压表测量交流电压的峰值,用静电电压表测量交流电压的有效值(峰值电压表和静电电压表还常与分压器配合使用以扩大仪表的量程),为了观察被测电压的波形,也可从分压器低压侧将输出的被测信号送至示波器显示波形。 5-4简述高压试验变压器调压时的基本要求。 答:试验变压器的电压必须从零调节到指定值,同时还应注意: (1) 电压应该平滑地调节,在有滑动触头的调压器中,不应该发生火花; (2) 调压器应在试验变压器的输入端提供从零到额定值的电压,电压具有正弦波形且没有畸变; (3) 调压器的容量应不小于试验变压器的容量。 5-5 35kV 电力变压器,在大气条件为5 1.0510Pa,t 27P =?=℃时做工频耐压试验,应选用球隙的球极直径为多大?球隙距离为多少? 解:根据《规程》,35kV 电力变压器的试验电压为 8585%72(kV)s U =?= 因为电力变压器的绝缘性能基本上不受周围大气条件的影响,所以保护球隙的实际放电电压应为 0(1.05~1.15)s U U = 若取0 1.05 1.0572106.9(kV,s U U ==?=最大值),也就是说,球隙的实际放电电压等于106.9kV(最大值)。因为球隙的放电电压与球极直径和球隙距离之间关系是在标准大气状态下得到的,所以应当把实际放电电压换算到标准大气状态下的放电电压U0,即 027327106.9105.7(kV,0.2891050 U +=?=?最大值), 查球隙的工频放电电压表,若选取球极直径为10cm,则球隙距离为4cm 时,在标准大气状态下的放电电压为105kV(最大值)。而在试验大气状态下的放电电压 '00.2891050105106.2(kV 300U ?= ?=,最大值) 5-6工频高压试验需要注意的问题? 答:在电气设备的工频高压试验中,除了按照有关标准规定认真制定试验方案外,还须注意下列问题: (1) 防止工频高压试验中可能出现的过电压; (2) 试验电压的波形畸变与改善措施。 5-7简述冲击电流发生器的基本原理。 答:由一组高压大电容量的电容器,先通过直流高压并联充电,充电时间为几十秒到几分;然后通过触发球隙的击穿,并联地对试品放电,从而在试品上流过冲击大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