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博物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故宫博物院

北京故宫博物院建立于1925年10月10日,是在明朝、清朝两代皇宫及其收藏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中国综合性博物馆,也是中国最大的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馆,其文物收藏主要来源于清代宫中旧藏。故宫博物院现在中国一共有两处,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院,两者均为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另外沈阳故宫博物馆也习惯上称为沈阳故宫博物院。一般简称北京故宫博物院为故宫博物院。

基本介绍

北京故宫博物院(the Palace Museum),建立于1925年10月10日,是在明朝、清朝两代皇宫及其收藏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中国综合性博物馆,也是中国最大的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馆,其文物收藏主要来源于清代宫中旧藏。

故宫文化,是以皇帝、皇宫、皇权为核心的帝王文化、皇家文化,或者说是宫廷文化,而代表皇权的莫过于宝玺。明朝二十四国宝,清朝二十五国宝。

(1)大清受命之宝白玉质面14厘米见方,通高12厘米,纽高8.2厘米以章皇序之用

(2)皇帝奉天之宝碧玉质面14厘米见方,通高15.2厘米,纽高11.5厘米以章奉若之用

(3)大清嗣天子宝鎏金质面7.9厘米见方,通高7.6厘米,纽高5厘米以章继绳之用

(4)皇帝之宝青玉质面12.5厘米见方,通高9.5厘米,纽高6.3厘米以布诏赦之用

(5)皇帝之宝栴檀香木质面15.5厘米见方,通高16.6厘米,纽高11厘米以肃法驾之用

(6)天子之宝白玉质面7.8厘米见方,通高6.4厘米,纽高4.2厘米祭祀百神之用

(7)皇帝尊亲之宝白玉质面6.8厘米见方,通高6.1厘米,纽高4.3厘米以章奉若之用

(8)皇帝亲亲之宝白玉质面7.2厘米见方,通高7.7厘米,纽高4.2厘米以展宗盟之用

(9)皇帝行宝碧玉质面15.6厘米见方,通高13厘米,纽高7厘米以颁锡赍之用

(10)皇帝信宝白玉质面10.5厘米见方,通高6.5厘米,纽高5厘米以征戎伍之用

(11)天子行宝碧玉质面15.5厘米见方,通高13.8厘米,纽高7.8厘米以册外蛮之用

(12)天子信宝青玉质面12.1厘米见方,通高8.5厘米,纽高4.5厘米以命殊方之用

(13)敬天勤民之宝白玉质面10厘米见方,通高9.8厘米,纽高5.3厘米以饬觐吏之用

(14)制诰之宝青玉质面13厘米见方,通高14.7厘米,纽高8.5厘米以谕臣僚之用

(15)敕命之宝碧玉质面11.3厘米见方,通高9厘米,纽高5.5厘米于诰敕谕旨上钤用

(16)垂训之宝碧玉质面13厘米见方,通高10.5厘米,纽高5.9厘米以扬国宪之用用

(17)命德之宝青玉质面13厘米见方,通高10.4厘米,纽高6.2厘米奖励忠良之用

(18)钦文之宝墨玉质面11.7厘米见方,通高9.8厘米,纽高5.5厘米专钤于有关文教之谕旨

(19)表章经史之宝碧玉质面15.3厘米见方,通高13.2厘米,纽高7厘米以崇古训之用

(20)巡狩天下之宝青玉质面15.3厘米见方,通高13.3厘米,纽高7.3厘米以从省方之用

(21)讨罪安民之宝青玉质面15.3厘米见方,通高13.9厘米,纽高7.5厘米以张戎伐之用

(22)制驭六师之宝墨玉质面17厘米见方,通高10.8厘米,纽高6.6厘米以整戎行之用

(23)敕正万邦之宝青玉质面13厘米见方,通高10.7厘米,纽高6.3厘米以诰外国之用

(24)敕正万民之宝青玉质面12.6厘米见方,通高10.4厘米,纽高6.2厘米以诰四方之用

(25)广运之宝墨玉质面19厘米见方,通高15.6厘米,纽高9厘米以谨封识之用

故宫文化从一定意义上说是经典文化,经典具有权威性、不朽性、传统性。故宫文化具有独特性、丰富性、整体性以及象征性的特点。同时,她与今天的文化建设是相连的。对于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经典文化永远都是其生命的依托、精神的支撑和创新的源泉,都是其得以存续和赓延的筋络与血脉。历史沿革

故宫为明、清两代(公元1368~1911年)的皇宫,依照中国古代星象学说,北极星位于中天,乃天帝所居,天人对应,故宫又称紫禁城。明代第三位皇帝朱棣在夺取帝位后,决定迁都北京,公元1406年即开始营造宫殿,至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落成。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最后的封建帝制——清王朝1924年清逊帝爱新觉罗·溥仪被逐出宫禁。在这前后五百余年中,共有24位皇帝曾在这里生活居住和对全国实行统治。城内宫殿建筑布局沿中轴线向东西两侧展开。红墙黄瓦,画栋雕梁,金碧辉煌。殿宇楼台,高低错落,壮观雄伟。朝暾夕曛中,仿若人间仙境。在封建帝制时代,普通的人民群众是不能靠近它一步的。

紫禁城全貌

紫禁城宫殿位于北京城中心,东西宽753米,南北长961米,占地面积723600余平方米,周围环以10米高的城墙和52米宽的护城河,城墙四面各设城门一座:南名午门,北称神武门,左右为东华门、西华门其中午门和神武门现专供参观者游览出入。城内古建筑总面积约16万平方米(一说为163,000平方米),整组宫殿建筑布局谨严,秩序井然,其布局与形制均严格按照封建礼制和“阴阳五行”学说设计与营造,映现出帝王至高无上的权威。

紫禁城前半部

紫禁城前半部(南半部)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为中心,东西辅以文华、武英二殿,统称为“外朝”,是明、清两代皇帝办理政务、举行朝会及其他重要庆典的场所。三大殿建于高8.13米的3层汉白玉石台基上。其中太和殿面积2,370平方米,高33.33米,重檐庑殿黄色琉璃瓦顶,是现存中国古代建筑中最高大的建筑,是封建皇权的象征,皇帝登极、万寿、大婚、册立皇后等均在这里举行。保和殿顶为重檐歇山式,殿内沿袭宋、元“减柱造”法式,空间开阔,在清代是宴请王公、举行殿试等的地方。

后宫

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中心,又名"后三宫"。左、右为东、西六宫,后为御花园,分别为皇帝、皇后、妃嫔们的寝宫和活动场所。在此以外,东有皇极殿、宁寿宫、养性殿、乐寿堂等建筑,习称外东路,为准备皇帝退位后生活所建。西有慈宁宫、寿康宫、寿安宫等建筑,习称外西路,专供皇太后、太皇太后、太妃、太嫔等起居之用。皇子们的居所原在东、西六宫之后,称东、西五所,后迁至宁寿宫之南,称南三所。所有后半部统称“内廷”。清代雍正之后,皇帝移居养心殿,乾清宫改为接见外国使臣场所。乾清门外东有九卿房,为九卿值班处;西有军机处,为军机大臣值班所。养心殿位于西六宫南,为皇帝日常办公地,同时在此召见臣僚。与之相对称的地方为奉先殿,是供奉祭祀祖先处。整个紫禁城宫殿建筑,是中国历代宫殿建筑的继承与发展,是中国现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伟的古代宫殿建筑群。

建院和开放

1911年辛亥革命胜利后,清王朝政府宣布退位,这座宫殿本应全部收归国有,但根据当时临时革命政府拟定的《清室优待条件》,逊帝溥仪却被允许“暂居宫禁”,即紫禁城后部的“后寝(内廷)”。当时的政府决定,将热河(承德)行宫(即承德避暑山庄)和盛京(沈阳)故宫的文物移至故宫前半部的“前朝(外朝)”部分,于1914年成立了古物陈列所。溥仪居宫内,一直与亡清残余势力图谋复辟,且以赏赐、典当、修补等名目,从宫中盗窃大量文物,引起了社会各界的严重关注。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组织摄政内阁,修改对清皇室优待条件,将溥仪逐出宫禁,接管了故宫,同时成立“办理清室善后委员会”,负责清理清皇室公、私财产及处理一切善后事宜。1925年9月29日,“办理清室善后委员会”制订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