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物质结构与性质》专题过关检测卷(含答案及解析)

高三《物质结构与性质》专题过关检测卷(含答案及解析)
高三《物质结构与性质》专题过关检测卷(含答案及解析)

《物质结构与性质》专题过关检测卷

班级姓名得分

非选择题(100分)

1. (12分)(2019·广州3月)磷能形成众多单质与化合物。回答下列问题:

(1)磷在成键时,能将一个3s电子激发进入3d能级而参加成键,写出该激发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

(2)黑磷是一种二维材料,其中一层的结构如图1所示。

图1单层黑磷的结构

图24-甲氧基重氮苯四氟硼酸盐

①黑磷中P原子的杂化方式为。每一层内P形成六元环彼此相接,平均每个空间六元环中含有的磷原子是个。

②用4-甲氧基重氮苯四氟硼酸盐(如图2)处理黑磷纳米材料,可以保护和控制其性质。该盐的构成元素中C、N、O、F的电负性由大到小顺序为,1 mol该盐阳离子含有的σ键的数目为,该盐阴离子的几何构型是。

(3)磷钇矿可提取稀土元素钇(Y,原子量为89),某磷钇矿的结构如右图:该磷钇矿的化学式

为,与P互为等电子体的阴离子有(写出两种离

子的化学式)。已知晶胞参数a=0.69 nm,c=0.60 nm,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 A,则该磷钇矿的密度为g·cm-3(列出计算式)。

2. (12分)(2020·广东六校联考改编)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约翰·古德伊纳夫、斯坦利·惠廷厄姆和吉野彰三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锂电池领域所做出的巨大贡献。请回答下列问题: (1)LiCoO2、LiFePO4常用作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基态Co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基态磷原子中,电子占据的最高能层符号为;该能层能量最高的电子云在空间有个伸展方向,原子轨道呈形。

(2)[Co(N)4]2-中Co2+配位数为4,配体中N的杂化方式为,该配离子中各元素的

第一电离能由小到大的顺序为(填元素符号),1 mol该配离子中含σ键数目为N A。

(3) LiFePO4属于简单磷酸盐,而直链的多磷酸盐则是一种复杂磷酸盐,如:焦磷酸钠、三磷酸钠等。焦磷酸根离子、三磷酸根离子如图所示:

这类磷酸根离子的化学式可用通式表示为(用n代表P原子数)。

(4)Na和O形成的离子化合物的晶胞结构如图所示,晶胞中O的配位数为,该晶胞的密度为ρ g/cm3,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 A,则Na与O之间的最短距离为cm(用含ρ、N A的代数式表示)。

3. (12分)(2019·安徽合肥三调)含硼、氮、磷的化合物有许多重要用途,如:(CH3)3N、Cu3P、磷化硼等。回答下列问题:

(1)基态B原子电子占据最高能级的电子云轮廓图为;基态Cu+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2)化合物(CH3)3N分子中N原子杂化方式为,该物质能溶于水的原因是。

(3) PH3分子的键角小于NH3分子的原因是;

图1图2

亚磷酸(H3PO3)是磷元素的一种含氧酸,与NaOH反应只生成NaH2PO3和Na2HPO3两种盐,则H3PO3分子的结构式为。

(4)磷化硼是一种耐磨涂料,它可用作金属的表面保护层。磷化硼晶体晶胞如图1所示:

①一个晶胞中磷原子的配位数为。

②已知磷化硼晶体的密度为ρ g/cm3,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 A,则B—P键长为pm。

③磷化硼晶胞沿着体对角线方向的投影如图2,请将表示B原子的圆圈涂黑。

4. (12分)(2019·广东深圳二模)铜及其化合物在科研和生产中具有广泛用途。回答下列问题: (1)基态Cu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图是。

图①图②

(2)从核外电子排布角度解释高温下Cu2O比CuO更稳定的原因是。

(3)铜晶体中Cu原子的堆积方式如图①所示,其堆积方式为,配位数为。

(4) NH3中N原子的杂化方式是;C、N、O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用元素符号表示);S的空间构型是,与该阴离子互为等电子

体的五核微粒有(任写二种)。

(5)由铜、钡、钙及铊的氧化物可以制得高温超导体,CaO的熔点比BaO的熔点高,其原因是。

(6)金铜合金的晶胞如图②所示。金铜合金具有储氢功能,储氢后Au原子(原子量为197)位于顶点,Cu原子位于面心,H原子填充在由1个Au原子和距Au原子最近的3个Cu原子构成的四面体空隙中,若Cu原子与Au原子的最短距离为a nm,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 A,则该晶体储氢后密度为g·cm-3(列出计算式)。

5. (12分)(2019·福建厦门一模)钴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应用。回答下列问题:

(1)基态钴原子价电子排布式为。

(2) Co3+在水中易被还原成Co2+,而在氨水中可稳定存在,其原因为。

(3)[Co(N)4]2-中Co2+的配位数为8,配体中N的杂化方式为,该配离子中各元素

I1由小到大的顺序为(填元素符号),1 mol该配离子中含σ键数目为N A。

(4)配合物Co2(CO)8的结构如右图,该配合物中存在的作用力类型有(填标号)。

A. 金属键

B. 离子键

C. 共价键

D. 配位键

E. 氢键

F. 范德华力

(5)钴蓝晶体结构如下图,该立方晶胞由4个Ⅰ型和4个Ⅱ型小立方体构成,其化学式为,晶体中Al3+占据O2-形成的(填“四面体空隙”或“八面体空隙”)。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钴蓝晶体的密度为g·cm-3(列计算式)。

6. (12分)(2019·福建宁德5月)Ⅰ. 尿素[CO(NH2)2]是人工合成的第一种有机物。

(1)尿素中所含元素的电负性最大的是,尿素分子间的氢键可表示为。

(2)尿素可用于制有机铁肥,主要代表有[Fe(H2NCONH2)6](NO3)3。

①与铁同周期且未成对电子数与Fe3+相同的元素是。

②[Fe(H2NCONH2)6](NO3)3中存在的化学键(填序号)。

A. 离子键

B. 金属键

C. 配位键

D. σ键

E. π键

③N中N原子杂化后的价电子排布图为,N的空间构型为。Ⅱ. Mg2NiH4是一种贮氢的金属氢化物

(3) Mg2NiH4可通过氢化镁和镍单质球磨制成。在Mg2NiH4晶胞中,Ni原子占据如图的顶点和面心,Mg2+处于如图八个小立方体的体心。

①Mg2NiH4中H的化合价为。

②Mg2+位于Ni原子形成的(填“八面体空隙”或“四面体空隙”)。

③若晶体的密度为d g·cm-3,Mg2NiH4的摩尔质量为M g·mol-1,则Mg2+和Ni原子的最短距离为nm(用含d、M的代数式表示)。

7. (14分)(2019·广东考前冲刺)根据物质结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在第3周期的元素中,第一电离能介于Mg与Cl之间的有种。

(2)碳元素与氮元素形成的某种晶体的晶胞如下图所示,其中8个C原子位于立方体的顶点,4个C原子位于立方体的面心,4个N原子在立方体内。

①已知该晶体硬度超过金刚石,其原因是。

②晶胞中C原子的杂化方式为。

③知该晶胞参数为a nm,阿伏加德罗常数用N A表示,则该晶体的密度为g·cm-3。

(3)大π键可表示为,其中m代表参与形成的大π键原子数,n表示大π键的电子数,如

的大π键可表示为,则C中的大π键可表示为。

(4)金属铬是一种极硬、耐腐蚀的银白色金属,其化合物种类繁多,如:Cr2(SO4)3、K2Cr2O7以及配离子[Cr(H2O)3(NH3)3]3+等。

①基态铬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

②配离子[Cr(H2O)3(NH3)3]3+的结构可能有种。

(5) AlP因杀虫效率高、廉价易得而被广泛应用。已知AlP的熔点为2 000 ℃,其晶胞结构如右图所示。

①C点的原子坐标为。

② AlP的晶胞中,Al原子位于P原子形成的正四面体空隙中,此空隙的填充率为。

8. (14分)(2019·江西南昌一模)中国海军航母建设正在有计划、有步骤向前推进,第一艘国产航母目前正在进行海试。建造航母需要大量的新型材料。航母的龙骨要耐冲击,航母的甲板要耐高温,航母的外壳要耐腐蚀。

(1)镍铬钢抗腐蚀性能强,Ni2+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为,铬元素在周期表中区。

(2)航母甲板涂有一层耐高温的材料聚硅氧烷结构如图所示,其中C原子杂化方式为杂化。

(3)海洋是元素的摇篮,海水中含有大量卤族元素。

①根据下表数据判断:最有可能生成较稳定的单核阳离子的卤素原子是(填元素符号)

氟氯溴碘

第一电离能(kJ/mol) 1 681 1 251 1 140 1 008

②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预测Cl的空间构型为形,写出一个Cl的等电子

体的化学符号。

(4)海底金属软泥是在洋海底覆盖着的一层红棕色沉积物,蕴藏着大量的资源,含有硅、铁、锰、锌等。如下图是从铁氧体离子晶体Fe3O4中取出的能体现其晶体结构的一个立方体,则晶体中的离子是否构成了面心立方最密堆积?(填“是”或“否”);该立方体是不是Fe3O4的晶胞?(填“是”或“否”);立方体中铁离子处于氧离子围成的(填空间结构)空隙;根据上图计算Fe3O4晶体的密度为g·cm-3(图中a=0.42nm,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物质结构与性质》参考答案及解析:

1. (1) 1s22s22p63s13p33d1

(2)① sp32② F>O>N>C17 mol正四面体

(3) YPO 4S、Cl、Br、I、Si(写出两种离子的化学式)

解析(1)磷为15号元素,基态P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3;磷在成键时,能将一个3s电子激发进入3d能级而参加成键,该激发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1s22s22p63s13p33d1;(2)①黑磷中每个P原子与另外三个P原子形成共价键且有一对孤电子对,P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3;每一层内P形成六元环彼此相接,平均每个空间六元环中含有的

磷原子是6×=2个;②元素原子的得电子能力越强,则电负性越大,原子得电子能力大小

为:F>O>N>C,则电负性大小为:F>O>N>C;4-甲氧基重氮苯四氟硼酸盐阳离子中含有一个氮氮三键、一个氮碳键、苯环上有四个碳氢键、苯环上六个碳碳键、两个碳氧键、三个碳氢键,

故1 mol该盐阳离子含有的σ键的数目为17N A;该盐阴离子B,B上的孤电子对数为=0,价层电子对数为0+4=4,B为sp3杂化,故B的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3)根据均摊法求算,该磷钇矿一个晶胞含有8×+4×+1=4个Y,6×+4×=4个P,故该磷钇矿的化学式为YPO4,等电子体是指价电子总数和原子总数(氢等轻原子不计在内)相同的分子、离子或原子团,与P互为等电子体的阴离子有S、Cl、Br、I、Si;已知晶胞参数a=0.69 nm,c=0.60 nm,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 A,则该磷钇矿的密度为

ρ===g·cm-3。

2. (1) 1s22s22p63s23p63d74s2或[Ar]3d74s2M3哑铃

(2) sp2Co、O、N16

(3)(P n O3n+1)(n+2)

(4) 8×

解析(1) Co为27号元素,Co原子核外有27个电子,根据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可得其基态Co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基态磷原子核外有三层电子,故最高能层符号为M,电子云在空间有3

个伸展方向,原子轨道为哑铃型;(2) N中价层电子对数为=3,故为sp2杂化;一般情

况下非金属性越强第一电离能越大,但由于N原子中最外层为半充满状态,比较稳定,故第一电离能大于O,所以第一电离能由小到大的顺序为Co、O、N;一个N中有3个σ键,配位

键也为σ键,故σ键数目为3×4+4=16,则1mol该配离子中含σ键数目为16N A;(3)可以根据磷酸根、焦磷酸根、三磷酸根的化学式推导:P、P2、P3磷原子的变化规律

为:1,2,3,4,n氧原子的变化规律为:4,7,10,3n+1酸根所带电荷数的变化规律

为:3,4,5,n+2;(4)晶胞中Na+数目为8,O2-数目为8×+6×=4,Na+、O2-数目之比为2∶1,故该晶体化学式为Na2O,由图可知,每个Na+周围有4个O2-,Na+配位数为4,距一个阴离子周

围最近的所有阳离子有8个,则O的配位数为8;晶胞质量为g,该晶胞的密度为ρ g·cm-3,而晶胞体积为g÷ρ g·cm-3=cm3,晶胞棱长为cm,则Na与O之间的最短距离为立方体对角线的=×cm。

3. (1)哑铃形或纺锤形[Ar]3d10

(2) sp3杂化(CH3)3N为极性分子,另溶于极性溶剂水中

(3)P的电负性小于N,P原子半径大于N,磷原子上的孤对电子对三个共价键的排斥作用力大于氨气,因而PH3分子的键角小于NH3分子

(4)① 4②

③或

解析(1)由基态Cu的电子排布式书写Cu+的电子排布式;(2)根据所形成的σ键数和孤电子对数判断杂化类型;根据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分析;(3)根据P和N的电负性不同分析键角差异;由生成的盐的种类判断H3PO3为二元酸,结合P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分析;(4)根

据结构确定配位数,根据密度ρ=,求解晶胞的相关数据。

4. (1)

(2)亚铜离子核外电子处于稳定的全充满(3d10)状态

(3)面心立方最密堆积12

(4) sp3N>O>C正四面体P或Cl等

(5) Ca2+半径比Ba2+小,CaO的晶格能比BaO的晶格能大

(6)

解析(1)Cu位于周期表中第4周期ⅠB族,价电子排布式为3d104s1。基态Cu原子的价电

子排布图为:。(2)高温下Cu2O比CuO稳定,从核外电子排布角度,亚铜离子核外电子处于稳定的全充满状态3d10。(3)根据堆积方式分析,金属Cu的堆积方式为密置层ABCABC……堆积,Cu原子位于顶点和面心上,所以该堆积方式为面心立方

最密堆积,配位数=3×8÷2=12。(4)NH3中N原子价层电子对个数=3+=4,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判断N原子杂化类型为sp3;同一周期元素第一电离能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增大,但是ⅡA族、ⅤA族元素第一电离能大于其相邻元素,所以第一电离能N>O>C;S中S原子价层电子对个数=4+=4且不含孤电子对,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判断该微粒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结构,与该阴离子互为等电子体的五核微粒中含有5个原子且价电子数是32,符合条件的微粒有P或Cl等。(5)离子电荷相同,Ca2+半径比Ba2+小,CaO的晶格能比BaO大,故CaO的熔点比BaO高。(6)该晶胞中Au原子个数=8×=1、Cu原子个数=6×=3,H

原子填充在由1个Au原子和距Au原子最近的3个Cu原子构成的四面体空隙中,形成的结构为三角锥形,该晶胞中有8个这种三角锥,所以该晶胞中含有8个H原子,若Cu原子与Au

原子的最短距离为a nm,为面对角线长度的一半,则棱长=nm=a nm=a×10-7cm,

晶胞体积=(a×10-7 cm)3,该晶体储氢后密度==g/cm3。

5. (1) 3d74s2

(2) Co3+可与氨气分子形成较稳定的配合物

(3) sp2Co

(4) ACDF

(5) CoAl2O4八面体空隙

解析(1)基态钴原子价电子为其3d能级上的7个电子、4s能级上的2个电子,其价电子排布式为3d74s2;(2)含有空轨道的原子和含有孤电子对的原子之间易形成配位键,Co3+可与

氨气分子形成较稳定的配合物而稳定存在;(3)[Co(N)4]2-中Co2+的配位数为8,配体中N 价层电子对个数=3+=3且不含孤电子对,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判断N原子杂化类

型为sp2,该配离子中金属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最小,同一周期元素第一电离能:ⅤA族元素大于ⅥA族元素,N和O元素位于同一周期且N位于ⅤA族、O位于ⅥA族,所以第一电离能N>O,所以这三种元素第一电离能Co

=×4=8、Al原子个数=4×4=16、O原子个数=8×4=32,Co、Al、O原子个数之比=8∶16∶32=1∶2∶4,化学式为CoAl2O4;晶体中Al3+占据O2-形成的“八面体空隙”,

如图所示;该晶胞体积=(2a×10-7cm)3,钴蓝晶体的密度==g/cm3。

6. (1) O N—H…O

(2)① Mn② ACDE③平面三角形

(3)① -1②四面体空隙③××107

解析(1)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电负性越大,非金属性O>N>C>H,则电负性最大的是O 元素;尿素分子间N—H中H原子和O原子之间存在氢键,氢键表为N—H…O,(2)①Fe3+未成对电子数是5,与铁同周期且未成对电子数与Fe3+相同的元素是Mn,②[Fe(H2NCONH2)6](NO3)3中阴阳离子之间存在离子键、N—H、C—O、N—C存在σ键,C—O之间还存在一个π键,铁离子和N原子之间存在配位键,所以存在离子键、配位键、

σ键、π键;③N中N原子价层电子对个数=3+=3且不含孤电子对,则N原子采用sp2

杂化,杂化轨道有1个2s、2个2p轨道杂化得到,杂化后价电子排布图为;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判断N的空间构型为平面三角形。(3)①Mg 2NiH4中H元素电负性最大,所以H的化合价为-1;②Mg2+位于Ni原子形成的四面体空隙;③该晶胞中Ni原子个数=8×+6×=4、Mg2+个数为8,根据化学式知,H原子个数为16,该晶胞棱长=,Mg2+和Ni 原子的最短距离为晶胞体对角线的=××=××107 nm。

7. (1) 3

(2)①该晶体为原子晶体,由于氮原子半径比碳原子半径小,C—N键长比C—C键长短,C —N的键能更大,故其硬度更高② sp3③×1021

(3)

(4)① 3d54s1② 2

(5)①② 50%

解析(1)在第3周期的元素中,第一电离能介于Mg与Cl之间的有Si、P、S;(2)①该晶体为原子晶体,晶体中N原子半径小于C原子,半径越小共价键键能越大,则硬度越大;②一个碳原子周围最近且距离相等的N原子有4个,则晶胞中C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3;③晶胞

中:C=8×+4×=3,N=4,ρ===×1021;(3)中心C原子孤电子对=(4+2-2×3)=0,

为sp2杂化,则C、O原子各提供1个π键的电子数,离子带2单位负电荷,共6个π键的电子数;(4)①基态铬原子的价电子为最外层及3d能级的电子;②配离子[Cr(H2O)3(NH3)3]3+的结构为八面双锥形,3个水在同一个三角形中和不在同一三角形中2种,

;

(5)①C点的原子与上平面面心的小球相连,且与顶点组成等边三角形,故在x、y平面的投影为,同理可得在z轴的投影为;②一个晶胞中可以切割成8个小立方体,共填充4个立

方体,空隙的填充率为50%。

8. (1) 1s22s22p63s23p63d8 d

(2) sp3

(3)①Ⅰ②三角锥S

(4)是是正八面体 5.2

解析(1) Ni2+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为1s22s22p63s23p63d8,铬元素在周期表中d区。(2)聚硅氧烷中C形成4个单键,所以C的杂化方式为sp3;(3)①根据第一电离能分析,第一电离能越小,越容易生成较稳定的单核阳离子,所以有可能生成较稳定的单核阳离子的卤素原子

是:I;②根据VSEPR理论判断Cl的空间构型,价电子对数为

VP=BP+LP=3+(7-2×3+1)/2=4,VSEPR模型为四面体形,由于一对孤电子对占据四面体的一个顶点,所以其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形,等电子体是指原子总数相同,价电子总数也相同的微粒,

则与Cl互为等电子体的是S;(4)晶胞中,O2-的坐标为

(1/2,0,0),(0,1/2,0),(0,0,1/2),(1/2,1/2,1/2),将(1/2,1/2,1/2)+(1/2,1/2,0)=(0,0,1/2),将(1/2,1/2,1/2)+(0,1/2,1/2)=(1/2,0,0),将(1/2,1/2,1/2)+(1/2,0,1/2)=(0,1/2,0),刚好与前

三个坐标相同,所以O2-做面心立方最密堆积,根据晶胞粒子的排布,该立方体是Fe3O4的晶胞,立方体中Fe3+处于O2-围成的正八面体空隙,以立方体计算,1个立方体中含有Fe3+的个数为4×1/8+1/2×3=2个,含有Fe2+的个数为1个,含有O2-的个数为12×1/4+1=4个,不妨取1mol这样的立方体,即有N A个这样的立方体,1 mol立方体的质量为m=(56×3+16×4)g,1个立方体体积为V=a3nm3=a3(a×

10-7)3cm3,则晶体密度为ρ=m/N A V=(56×3+16×4)/(6.02×1023)×(0.42×10-7)3g·cm-3=5.2 g·cm-3。

高中生物实验专题练习

高中生物专题训练·生物实验 生物 1.(2012石家庄第一次质检)下列有关实验设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实验材料的数量、温度和时间等变量都应保持相同 B.各种实验中都必须设置空白对照组,确保单一变量 C.数据测量时应力求精确,因而需要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D.探究实验设计中,实验结果总是与提出的假设一致 [答案] 1 2.(2013年山东潍坊高三模拟考试)下列哪项是以下实验共有的() ①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②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③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④观察和在细胞中的分布 A.使用显微镜观察 B.实验材料不需要保持活性 C.使用盐酸 D.需染色处理 [答案] 2 3.(2013江苏,9,2分)一个班级分组进行减数分裂实验, 下列操作及表述正确的是() A. 换用高倍镜时, 从侧面观察, 防止物镜与装片碰擦 B. 因观察材料较少, 性母细胞较小, 显微镜视野应适当调亮 C. 为观察染色体不同层面的精细结构, 用粗准焦螺旋调节焦距 D. 一个视野中, 用10×物镜看到8个细胞, 用40×物镜则可看到32个细胞

[答案] 3 4.(2013福建,4,6分)下列为减少实验误差而采取的措施, 错误的是() 5.(2013江苏无锡高三期末)(5分)有人在1980年对栖息于岩石地带原来生活在一起的大、小两个种的鬣蜥作了相互移走的实验。四年实验中,其中两年气候干旱,鬣蜥的食物短缺;另两年气候湿润,食物极为丰富。实验者将实验分成六组,每组都有一定数量的大、小鬣蜥。实验过程及结果如下: (1)如果只在A组与B组间比较,在干旱年份,将大鬣蜥移走后,小鬣蜥的体重、种群密度比B组明显增加。据此分析,大、小两种鬣蜥的种间关系可能是,再将C组与B组比较后,可以排除两种鬣蜥间有关系。 (2)从实验来看,大鬣蜥的竞争能力强于小鬣蜥,判断理由是。 (3)在湿润年份,将大鬣蜥移走后,小鬣蜥的体重、种群密度与E组差别不大,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4)B、E两组在实验中都起对照作用。根据实验过程的气候条件分析,两组中小鬣蜥种群密度较大的是组。 [答案] 5.(1)竞争和捕食捕食 (2)将大鬣蜥移走对小鬣蜥的影响较大,将小鬣蜥移走对大鬣蜥的影响较小

江苏开放大学-检测技术形成性考核4

江苏开放大学 期末综合考核大作业 学号 姓名 课程代码110038 课程名称检测技术评阅教师 检测技术课程期末综合大作业任务江苏开放大学

一、填空题(请将正确答案填写在作答结果的表格内) 1、一个完整的检测系统或检测装置通常由、、输出单元和显示 装置等部分组成。 2、应变片丝式敏感栅的材料是。两个变形符号相同的应变片接在电桥的,符号不同的接在,四臂全桥灵敏度为双臂电桥的倍。 3、电容式传感器的测量转换电路种类很多,常用的有、、和二极管T型网络。 4、常用的热电阻有和两种。在使用热电偶时为保持冷端温度恒定,常采用、冷端温度校正法、、采用PN结温度传感器作冷端补偿等几种方法。

5、压电式传感器不能测量被测量,更不能测量;目前压电式传感器多用于和动态的力或压力的测量。 6、按工作原理的不同,电容式传感器可分为、、和三种类型。第一种常用于测量,第二种常用于测量,第三种常用于测量。 7、在信号远距离传输中,常采用调制方法,当高频振荡的频率受到缓慢变化信号控制时,称为。 二、选择题(请将作答结果的代码填写在题中括号内,每小题2分) 1、当石英晶体受压时,电荷产生在( B)。 A.与光轴垂直的z面上 B.与电轴垂直的x面上 C.与机械轴垂直的y面上 D.所有的面(x、y、z)上

批阅结果: 2、在同一条件下,多次测量同一量值时,绝对值和符号保持不变的误差称为( B)。 A.随机误差 B.系统误差 C.粗大误差 D.人为误差 批阅结果: 3、利用涡流传感器测量齿数Z=60的齿轮的转速,测得f=400Hz,则该齿轮的转速n等于( A)r/min。 A. 400 B. 3600 C. 24000 D. 60 批阅结果: 4、( C)的数值越大,热电偶的输出热电动势就越大。 A.热端直径 B.热端和冷端的温度 C.热端和冷端的温差 D.热电极的电导率 批阅结果: 5、螺线管式自感传感器采用差动结构是为了( B )。 A. 加长线圈的长度从而增加线性范围 B. 提高灵敏度,减小温漂 C. 降低成本 D. 增加线圈对衔铁的吸引力 批阅结果: 6、电涡流探头的外壳用( B)制作较为恰当。 A.不锈钢 B.塑料 C.黄铜 D.玻璃 批阅结果: 7、光敏二极管在电路中正常工作状态为( C)。 A.正向偏置 B.反向偏置 C.反向击穿 D.加正向、反向电压都可以批阅结果: 8、霍尔元件采用恒流源激励是为了( D)。 A.提高灵敏度 B.减小磁感应强度 C.减小不等位电势 D.减小温度误差

2019年高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专题18 物质结构与性质(选修) (解析版)

专题18 物质结构与性质(选修) 1.[2019新课标Ⅰ]在普通铝中加入少量Cu和Mg后,形成一种称为拉维斯相的MgCu2微小晶粒,其分散在Al中可使得铝材的硬度增加、延展性减小,形成所谓“坚铝”,是制造飞机的主要村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状态的镁中,电离最外层一个电子所需能量最大的是 (填标号 )。 A.B.C.D. (2)乙二胺(H2NCH2CH2NH2)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分子中氮、碳的杂化类型分别 是、。乙二胺能与Mg2+、Cu2+等金属离子形成稳定环状离子,其原因是,其中与乙二胺形成的化合物稳定性相对较高的是(填“Mg2+”或“Cu2+”)。 (3)一些氧化物的熔点如下表所示: 氧化物Li2O MgO P4O6SO2 熔点/°C 1570 2800 23.8 ?75.5 解释表中氧化物之间熔点差异的原因。 (4)图(a)是MgCu2的拉维斯结构,Mg以金刚石方式堆积,八面体空隙和半数的四面体空隙中,填入以四面体方式排列的Cu。图(b)是沿立方格子对角面取得的截图。可见,Cu原子之间最短距离= pm,Mg原子之间最短距离y= pm。设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 A,则MgCu2的密度是 g·cm?3(列出计算表达式)。 【答案】(1)A (2)sp3sp3乙二胺的两个N提供孤对电子给金属离子形成配位键Cu2+ (3)Li2O、MgO为离子晶体,P4O6、SO2为分子晶体。晶格能MgO>Li2O。分子间力(分子量)P4O6>SO2 (4 23 330 A 824+1664 10 N a- ?? ? 【解析】(1)A.[Ne]3s1属于基态的Mg+,由于Mg的第二电离能高于其第一电离能,故其再失去一个电子所需能量较高; B. [Ne] 3s2属于基态Mg原子,其失去一个电子变为基态Mg+; C. [Ne] 3s13p1属于激发态

(新高考)高考数学二轮复习专题过关检测(十四)数列文

(新高考)高考数学二轮复习专题过关检测(十四)数列文 专题过关检测(十四) 数 列 1.(2019·北京高考)设{a n }是等差数列,a 1=-10,且a 2+10,a 3+8,a 4+6成等比数列. (1)求{a n }的通项公式; (2)记{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求S n 的最小值. 解:(1)设{a n }的公差为d . 因为a 1=-10, 所以a 2=-10+d ,a 3=-10+2d ,a 4=-10+3d . 因为a 2+10,a 3+8,a 4+6成等比数列, 所以(a 3+8)2 =(a 2+10)(a 4+6), 所以(-2+2d )2=d (-4+3d ), 解得d =2. 所以a n =a 1+(n -1)d =2n -12. (2)由(1)知,a n =2n -12. 则当n ≥7时,a n >0;当n ≤6时,a n ≤0. 所以S n 的最小值为S 5=S 6=-30. 2.(2019·洛阳统考)已知等差数列{a n }的公差d ≠0,若a 3+a 9=22,且a 5,a 8,a 13成等比数列. (1)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 (2)设b n =(a n +1) 2a n a n +1 ,求数列{b n }的前n 项和S n . 解:(1)设数列{a n }的首项为a 1,依题意, ? ???? 2a 1+10d =22,(a 1+7d )2 =(a 1+4d )(a 1+12d ), 解得a 1=1,d =2, ∴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为a n =2n -1. (2)∵b n = (a n +1) 2 a n a n +1 =4n 2 (2n -1)(2n +1)=4n 2 4n 2-1=1+1(2n -1)(2n +1)=1+1 2 ? ?? ??12n -1-12n +1, ∴S n =1+12×? ????1-13+1+12×? ????13-15+…+1+12? ????12n -1-12n +1=n +12? ? ? ??1-12n +1=

高考生物实验设计专题复习

高考生物实验设计专题复习 一、典型高考试题分析 实验设计题是近年高考的常见试题.我们应对这些典型实验设计的高考试题进行分析,把握其命题规律、题型特征和答题要求. 例1.〔2009广东36〕〔8分〕 小王发现黑暗中生长的大豆幼苗比阳光下生长的大豆幼苗高得多.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探究不同光照强度对大豆植株高度的影响,并预测实验结果. 实验材料和用具:大豆种子〔200粒〕、光照培养箱〔光照强度范围0-10000 Lux,温度、湿度等均可自行设定〕、培养皿、直尺等. 〔1〕实验方案: 〔2〕实验结果预测: 例2:〔2010广东29〕〔16分〕 假设你去某饲料研究所进行课外实践活动,需要完成以下任务: 〔1〕选用恰当的试剂检测某样品中是否含有蛋白质.提供的试剂有:①碘液,②苏丹Ⅲ溶液,③双缩脲试剂,④斐林试剂.你选用的试剂应该是;蛋白质与相应试剂反应后,显示的颜色应为 . 〔2〕完善以下实验设计并回答问题. 探究A动物蛋白对小鼠生长的影响 资料:饲料中的蛋白含量一般低于20%;普通饲料可维持小鼠正常生长; A动物蛋白有可能用于饲料生产. 一、研究目的: 探究A动物蛋白对小鼠生长的影响. 二、饲料: 1、基础饲料:基本无蛋白质的饲料;

2、普通饲料(含12%植物蛋白):基础饲料+植物蛋白; 3、试验饲料:基础饲料+A动物蛋白. 三、实验分组: 实验组号小鼠数量(只)饲料饲养时间(天) 1 10 基础饲料 21 2 10 试验饲料1(含6% A动物蛋白) 21 3 10 试验饲料2(含12% A动物蛋白) 21 4 10 试验饲料3(含18 %A动物蛋白) 21 5 10 试验饲料4(含24% A动物蛋白) 21 6 10 ⅠⅡ 备注:小鼠的性别组成、大小、月龄、喂饲量和饲养环境均相同. 四、实验方法和检测指标:略 ①实验组6中,Ⅰ应该为,原因是; Ⅱ应该为,原因是; ②要直观和定量地反映小鼠的生长情况,可以测量小鼠的和 . 例3:〔2011广东29〕〔16分〕 中国的饮食讲究“色香味“,颜色会影响消费.小李同学拟研发“绿色”食用色素,他以生长很快的入侵植物水葫芦为材料进行如下实验. I.提取叶绿素 Ⅱ.探究pH对叶绿素稳定性的影响 取一些叶绿素粗产品,配成一定浓度的溶液,于室温〔约25℃〕下进行实验. 方法和结果如下表.

新课标高中化学选修教材《物质结构与性质》—三种版本的

新课标高中化学选修教材《物质结构与性质》—三种版本的比较研究作者:蔡文联文章来源::《化学教学》2007年01期点击数:31 更新时间:2008-3-24 新课标高中化学选修教材《物质结构与性质》—三种版本的比较研究 蔡文联饶志明余靖知 摘要:根据2003年出版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编定的高中化学教材已通过审定的有三种版本,分别由人民教育出版社、江苏教育出版社、山东科技出版社出版。高中化学课程8个模块中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是属于化学基本理论知识的模块。本文将对新版三种教材(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的设计思路、体系结构、栏目设置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以期有助于教师理解新课标、选择教材、教法以及把握教学尺度。 为了适应我国21世纪初化学课程发展的趋势,化学课程标准研制组经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多次讨论修改,于2003年出版了《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他们将高中化学课程采用模块的方式分为必修和选修两部分,共8个模块,其中必修模块2个,选修模块6个。新课程“在保证基础的前提下为学生提供多样的、可供选择的课程模块”,兼顾“学生个性发展的多样化需要”,适应不同地区和学校的条件。目前以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编写的新版高中化学教材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初审通过的共有3种,分别是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宋心琦主编,以下简称人教版),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王祖浩主编,以下简称苏教版),山东科技出版社出版(王磊主编,以下简称山东科技版)。 在6个选修模块中,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突出化学学科的核心观念、基本概念原理和基本思想方法。在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的高中化学课程改革中,如何将新课程理念很好地融合进化学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的教学中,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本课程的意义,是值得广大化学教师研究、推敲的。因此,针对上述三种版本的教材(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进行具体的分析、比较、评价, 对教师在选择教材、教法以及把握教学尺度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教材的简介

JS开放大学 检测技术 第2 次任务

附件 江苏开放大学 形成性考核作业 学号 姓名 课程代码110038 课程名称检测技术 评阅教师 第 2 次任务 共 3 次任务 江苏开放大学

【第六学习单元作业题】 一、判断题(每小题表述是正确的在作答结果的表格中打“√”,错误的在作答结果的表格中打“×”) 1.压电式传感器不一定要配接前置放大器。() 2.某些电介质在沿一定方向上受到力的作用而变形时,内部会产生极化,同时在其表面有电荷产生,当外力去掉后,表面电荷应存在。() 3. 超声波频率越低,衰减就越快。() 二、选择题(请正确答案代码填写在作答结果的表格内) 1.对石英晶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沿光轴方向施加作用力,不会产生压电效应,也没有电荷产生 B.沿光轴方向施加作用力,不会产生压电效应,但会有电荷产生 C.沿光轴方向施加作用力,会产生压电效应,但没有电荷产生 D.沿光轴方向施加作用力,会产生压电效应,也会有电荷产生 2. 超声波在( )中衰减很小,穿透力很强。 A.固体 B.液体 C.气体 D.气液混合物 作答结果: 一、判断题(符号:√×) 二、选择题

【第七学习单元作业题】 一、判断题(每小题表述是正确的在作答结果的表格中打“√”,错误的在作答结果的表格中打“×”) 1、霍尔元件的不等位电动势是霍尔零位误差中最主要的一种。() 2、若霍尔元件的磁场和电流同时改变方向,霍尔电势的极性将保持不变。() 二、选择题(请正确答案代码填写在作答结果的表格内) 1、公式E H = K H IBcosθ中的角θ是指()。 A.磁力线与霍尔薄片平面之间的夹角 B.磁力线与霍尔元件内部电流方向的夹角 C.磁力线与霍尔元件内部电流反方向的夹角 D. 磁力线与霍尔薄片的垂线之间的夹角 2、减小霍尔元件的输出不等电位电动势的办法是()。 A.减小激励电流 B.减小磁感应强度 C.使用电桥调零电位器 作答结果: 一、判断题(符号:√×) 二、选择题 任务内容3: 【第八学习单元作业题】 一、判断题(每小题表述是正确的在作答结果的表格中打“√”,错误的在作答结果的表格中打“×”) 1.在光线作用下,物体电导性能发生变化或产生一定方向的电动势的现象,称为内光电效应。()

(完整版)苏教版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专题3知识点

第一单元 金属键 金属晶体 金 属 键 与 金 属 特 性 [基础·初探] 1.金属键 (1)概念:金属离子与自由电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称为金属键。 (2)特征:无饱和性也无方向性。 (3)金属键的强弱 ①主要影响因素:金属元素的原子半径、单位体积内自由电子的数目等。 ②与金属键强弱有关的性质:金属的硬度、熔点、沸点等(至少列举三种物理性质)。 2.金属特性 特性 解释 导电性 在外电场作用下,自由电子在金属内部发生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导热性 通过自由电子的运动把能量从温度高的区域传 到温度低的区域,从而使整块金属达到同样的 温度 延展性 由于金属键无方向性,在外力作用下,金属原 子之间发生相对滑动时,各层金属原子之间仍 保持金属键的作用 [核心·突破] 1.金属键????? 成键粒子:金属离子和自由电子 成键本质:金属离子和自由电子间 的静电作用 成键特征:没有饱和性和方向性存在于:金属和合金中

2.金属晶体的性质 3.金属键的强弱对金属物理性质的影响 (1)金属键的强弱比较:金属键的强度主要取决于金属元素的原子半径和外围电子数,原子半径越大,外围电子数越少,金属键越弱。 (2)金属键对金属性质的影响 ①金属键越强,金属熔、沸点越高。 ②金属键越强,金属硬度越大。 ③金属键越强,金属越难失电子。如Na的金属键强于K,则Na比K难失电子,金属性Na比K弱。 【温馨提醒】 1.并非所有金属的熔点都较高,如汞在常温下为液体,熔点很低,为-38.9 ℃;碱金属元素的熔点都较低,K-Na合金在常温下为液态。 2.合金的熔点低于其成分金属。 3.金属晶体中有阳离子,无阴离子。 4.主族金属元素原子单位体积内自由电子数多少,可通过价电子数的多少进行比较。

(新高考)2020版高考数学二轮复习主攻40个必考点统计与概率考点过关检测二十理

考点过关检测(二十) 1.(2019·唐山摸底)甲、乙两位工人分别用两种不同工艺生产同一种零件,已知尺寸在[223,228](单位:mm)内的零件为一等品,其余为二等品.甲、乙两位工人当天生产零件尺寸的茎叶图如图所示: (1)从甲、乙两位工人当天所生产的零件中各随机抽取1个零件,求抽取的2个零件等级互不相同的概率; (2)从工人甲当天生产的零件中随机抽取3个零件,记这3个零件中一等品数量为X ,求X 的分布列和数学期望. 解:(1)由茎叶图可知,甲当天生产了10个零件,其中4个一等品,6个二等品;乙当天生产了10个零件,其中5个一等品,5个二等品. 所以抽取的2个零件等级互不相同的概率P =4×5+6×510×10=1 2. (2)由题意知,X 可取0,1,2,3. 则P (X =0)=C 04C 3 6C 310=16,P (X =1)=C 14C 2 6C 310=1 2, P (X =2)=C 24C 1 6C 310=310,P (X =3)=C 34C 0 6C 310=1 30. 所以X 的分布列为 所以随机变量X 的数学期望E (X )=0×6+1×2+2×10+3×130=6 5 . 2.(2019·江西红色七校第一次联考)某市某中学的环保社团参照国家环境标准制定了该市空气质量指数与空气质量等级对应关系,如下表(假设该区域空气质量指数不会超过300). 方图如图所示,把该直方图所得频率估计为概率.

(1)请估算2019年(以365天计算)全年该市空气质量优良的天数(未满一天按一天计算); (2)该市于2019年12月25,26,27日举办一场国际会议,若这三天中某天出现5级重度污染,则该天需要净化空气费用10万元,出现6级严重污染,则该天需要净化空气费用20万元,假设每天的空气质量等级相互独立,记这三天净化空气总费用为X 万元,求X 的分布列及数学期望. 解:(1)由直方图可得2019年(以365天计算)全年该市空气质量优良的天数为(0.002+0.004)×50×365=0.3×365=109.5≈110. (2)易知出现5级重度污染与6级严重污染的概率均为 1 10 ,出现其他空气质量指数的概率为4 5 ,由题意可知,X 的所有可能取值为0,10,20,30,40,50,60, 则P (X =0)=? ????453=64 125 , P (X =10)=C 13× 110×? ?? ??45 2 =24125 , P (X =20)=C 23×? ???? 1102×4 5 +C 13×1 10×? ???? 452 =27 125, P (X =30)=? ?? ??110 3+C 13× 110×C 12×110×45=49 1 000 , P (X =40)=C 23×? ???? 1102×110+C 23×? ?? ??110 2 ×45=27 1 000 , P (X =50)=C 23×? ?? ??110 2 ×110 =3 1 000 , P (X =60)=? ?? ??110 3= 1 1 000 . 所以X 的分布列为 E (X )=0× 125+10×125+20×125+30×1 000+40×1 000+50×1 000+60×11 000 =9(万元).

高考生物实验题专题突破(5套)

高考生物实验题专题突破(5套) 专题1:变量的控制 知识目标:实验变量和无关变量的概念及控制方法 能力目标:解决相关的实验设计题目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 教学过程: 1.概念 实验变量:也称为自变量,指实验中由实验者所操纵的因素或条件。反应变量,亦称因变量,指实验中由于实验变量而引起的变化和结果。通常,实验变量是原因,反应变量是结果,二者具有因果关系。实验的目的在于获得和解释这种前因后果。 无关变量:指实验中除实验变量以外的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或条件。额外变量,指实验中由于无关变量而引起的变化和结果。额外变量会对反应变量有干扰作用。无关变量的控制要做到相同且适宜。 2.控制方法 操纵实验变量——施加干扰 控制无关变量——随机分组、设置对照、条件相同且适宜、重复实验捕获反应变量——观察现象、测量数值 实验组:施加得到对照 实验变量——————→反应变量——→科学结论对照组:不施加无关变量消失分析 改变相同且适宜程度改变 ↓↓↓ 操纵控制检测

实验器材:自选 实验步骤: ① ② ③ ④ 练习2、(2004春季高考)为了研究胰腺的胰液分泌调节,某人从实验 狗甲的一段小肠刮下黏膜,将该黏膜放入稀盐酸中浸泡,把过滤后的提 取液注入实验狗乙的静脉,结果引起实验狗乙的胰液大量分泌,并由此 得出“小肠黏膜中存在促进胰液分泌的某种物质”的结论。分析这一实 验与结论,回答下列问题:仅根据上述实验能否得出该结论,为什么? 练习3、(2008海南高考)为了验证某大豆品种的矮化特性与赤霉素的 含量有关,请用所给的实验材料,完成下列实验步骤并回答问题: 实验材料:距2片真叶且长势相同的该品种大豆幼苗若干、完全培养液、蒸馏水、适宜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喷壶等。 (1)实验步骤: ①将上述大豆幼苗平均分成A、B两组,A组为对照组,B组为实验组, 分别置于等量的完全培养液中培养。 ②用喷壶分别将和喷洒在A、B两组幼苗上。 ③将两组苗置于相同且适宜的温度和光照等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 测定两组植株的 (2)预测实验结果:。 (3)上述试验中,如果A、B两组各选用1株幼苗进行实验,是否影响 实验结果的可靠性?为什么? (4)该实验原理是:。

开放大学软件测试技术形考第四次(大作业)

江苏开放大学 形成性考核作业学号: 姓名: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软件测试技术评阅教师: 第 4 次任务 共 4 次任务

期末综合大作业 选择一个实际项目,针对该项目,实施软件测试,撰写测试文档及总结报告。 待测试项目的要求: ?选择在本学期中自己开发的任何一个软件系统,也可以选择第7单元实验指导部分的“7-4实验-AUT-待测试应用程序”。 ?该系统的开发平台环境和语言不限,系统内容不限(Web网站、管理信息系统、基于.net 的各种应用程序、基于J2EE的各应用程序等等) ?系统需有明确的体系结构,并且有一定的软件规模。 大作业的组成、内容和采用的技术要求: 两部分组成。 一、测试文档: ?测试计划文档(可不写) ?测试用例文档(重要。完成1-2个测试用例即可) ?用户验收报告文档(可简略,不超过2页) 二、总结(对该实施项目测试的总结报告300-500字,总结、优、缺、下一步计划、心 得体会等) 从测试方法分析,文档中需要包含以下方法: ?黑盒测试(等价分类法,边界值法,决策表法) ?白盒测试(逻辑覆盖法,基本路径覆盖法,决策表法) 从测试阶段分,文档中需要覆盖以下的测试: ?单元测试(白盒法,需要有驱动和桩程序) ?集成测试(自顶向下或自底向.上两种集成策咯) ?系统测试(功能测试、正确性/合适性测试、健壮性测试(容错/恢复、性能测试、用户界面测试、信息安全性测试、压力测试[负载/并发]、可靠性测试、易用性测试、兼容性测试、安装/反安装测试等,要求至少采用3种以上的方法)

软件系统测试报告 2020年4月 1 引言 1.1系统简介 自来水营销管理系统 1.2测试计划描述 本测试报告按照自来水营销管理系统使用手册介绍系统的功能,测试系统的能力是否满足《自来水营销管理项目需求规格说明书》的功能和性能需求。测试分为功能测试和系统测试两部分。 功能测试覆盖各子系统中的功能模块,本测试针对在现有产品功能模块以及实施结果分别进行测试,测试整个系统是否达到需求规格说明书中要求实现的功能,以及测试系统的易用性、用户界面的友好性。 系统测试包括系统的易用性、可靠性、安全性、可维护性进行测试,整个系统集成后提供服务的能力,还包括系统服务性能测试、疲劳测试(不间断运行)。 1.3测试环境

专题复习 选修三 物质结构与性质部分(共10题)无答案

物质结构与性质部分(共10题) 1、【2019 江苏 (物质结构与性质)】臭氧(O 3)在[Fe(H 2O)6]2+催化下能将烟气中的SO 2、NO x 分别氧化为24SO -和3NO - ,NO x 也可在其他条件下被还原为N 2。 (1)24SO -中心原子轨道的杂化类型为___________;3NO -的空间构型为_____________(用 文字描述)。 (2)Fe 2+基态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3)与O 3分子互为等电子体的一种阴离子为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4)N 2分子中σ键与π键的数目比n (σ)∶n (π)=__________________。 (5)[Fe(H 2O)6]2+与NO 反应生成的[Fe(NO)(H 2O)5]2+中,NO 以N 原子与Fe 2+形成配位键。 请在[Fe(NO)(H 2O)5]2+结构示意图的相应位置补填缺少的配体。 2、【2019 全国Ⅰ35(15分)】 Li 是最轻的固体金属,采用Li 作为负极材料的电池具有小而轻、能量密度大等优良性能,得到广泛应用。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Li 原子电子排布图表示的状态中,能量最低和最高的分别为_____、_____(填标号)。 A . B . C . D . (2)Li +与H ?具有相同的电子构型,r (Li +)小于r (H ?),原因是______。 (3)LiAlH 4是有机合成中常用的还原剂,LiAlH 4中的阴离子空间构型是______。中心原子的杂化形式为______,LiAlH 4中,存 在_____(填标号)。 A .离子键 B .σ键 C .π键 D .氢键 (4)Li 2O 是离子晶体,其品格能可通过图(a)的 born?Haber 循环计算得到。 可知,Li 原子的第一电离能为 kJ·mol ?1,O=O 键键能为 kJ·mol ?1,Li 2O 晶格能为 kJ·mol ?1。 (5)Li 2O 具有反萤石结构,晶胞如图(b)所示。已知晶胞参数为0.4665 nm ,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 A ,则Li 2O 的密度为 ______g·cm ?3(列出计算式)。 3、【2019 全国Ⅱ35.(15分)】硫及其化合物有许多用途,相关物质的物理常数如下表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基态Fe 原子价层电子的电子排布图(轨道表达式)为__________,基态S 原子电子占据最高能级的电子云轮廓图为_________ 形。 (2)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H 2S 、SO 2、SO 3的气态分子中,中心原子价层电子对数不同其他分子的是_________。 (3)图(a )为S 8的结构,其熔点和沸点要比二氧化硫的熔点和沸点高很多,主要原因为__________。 (4)气态三氧化硫以单分子形式存在,其分子的立体构型为_____形,其中共价键的类型有______种;固体三氧化硫中存在如图 (b )所示的三聚分子,该分子中S 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________。 (5)FeS 2晶体的晶胞如图(c )所示。晶胞边长为a nm 、FeS 2相对式量为M ,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 A ,其晶体密度的计算表达 式为___________g·cm ?3;晶胞中Fe 2+位于22S -所形成的正八面体的体心,该正八面体的边长为______nm 。 4、【2019 全国Ⅲ 35.(15分)】锌在工业中有重要作用,也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回答下列问题: (1)Zn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 (2)黄铜是人类最早使用的合金之一,主要由Zn 和Cu 组成。第一电离能Ⅰ1(Zn ) _______Ⅰ1(Cu)(填“大于”或“小于”)。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江苏开放大学教学资源建设技术标准

江苏开放大学教学资源建设技术标准(试行稿) 为了推进江苏开放大学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应用,保障教学资源的建设质量,根 据我校实际情况并结合当前教学资源建设的发展趋势,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以适应网络学习、移动学习为主要原则,在以往各项标准的基础上做了 适当简化,强调标准的简明性、可操作性、以及标准执行过程中的经济性。 本标准制订的过程中着重参考的文献有: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标准化委员 会2001年颁布的《现代远程教育技术规范》(简称CELTS)、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 资源建设委员会2005年颁布的《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试行)》和中央 广播电视大学2008年颁布的《广播电视大学教学资源技术标准(2008)》。 1 第一部分:江苏开放大学教学资源元数据标准 元数据是用来描述数据,或对象,的不可分割的最小数据单元,元数据可以为 数据,或对象,说明其元素或属性,名称、大小、数据类型等,或其结构,长度、字段、数据列,或其相关数据,位于何处、如何联系、拥有者,。在本标准中,元 数据用来为描述江苏开放大学教学资源的属性或结构。 江苏开放大学的所有教学资源,包括独立提供的媒体素材,均需挄以下标准提 供相应的元数据,其中“必项数据元素”为必项填写内容,“可选数据元素”根据资源自身情况选取填写。编名称览释号 1. 标题教学资源的名称。 2. 诧种教学资源所使用的诧言。 3. 简介对教学资源内容的简单文本描 述。 4. 关键字描述教学资源的关键字。 5. 主持人教学资源建设的负责人。 6. 彔像课件的主讲教师、教材主要编写者或课件的脚本提供主讲教师者。

7. 教学设计者主要的教学设计人员。 8. 制作人员资源制作技术人员。 9. 格式教学资源在技术上的数据类型。 10. 教学资源用于教育教学中的具体类型,如多媒体课件,彔像类型课件等,。 11. 资源所属学科。所属学科 12. 资源的版权归属。版权归属 编名称览释号 1. 版本教学资源的版本状态。 2. 大小教学资源的字节大小。 3. 资源在屏幕上呈现时的尺寸,分辨率,,一般以像素为单位尺寸,如 640*480,。 4. 位置表明如何获取教学资源。如网址或光盘或其他媒体介质。 5. 使用该教学资源的主要用户,最重要的优先列出。,如:教使用对象师,作者,学习者,管理者,。 6. 对典型的目标用户来说,使用该教学资源一般或大约所需典型学习时间时间。 7. 来源获取教学资源的途径或来源说明。 2 第二部分:江苏开放大学文字,印刷,教材编写标准 1、定义 文字教材,印刷教材,是挃以纸为材料印刷而成的教科书。文字教材中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学基本内容、实验内容、导学内容及学习参考内容。 2、文字,印刷,教材的编写标准 2.1 书稿结构 一部完整的文字教材书稿应包括:

【化学选修—物质结构与性质】专题训练

【化学选修—物质结构与性质】专题训练 1、有A、B、C、D四种元素,其中A元素和B元素的原子都有1个未成对电子,A+比B—少一个电层,B原子得一个电子后3p轨道全满;C原子的p轨道中有3个未成对电子,其气态氢化物在水中的溶解度在同族元素所形成的氢化物中最大;D的最高化合价和最低化合价的代数和为4,其最高价氧化物中含D 的质量分数为40%,且其核内质子数等于中子数。R是由A、D两元素形成的离子化合物,其中A与D 离子的数目之比为2:1。请回答下列问题。 (1)A单质、B单质、化合物R的熔点高低顺序为__②___(填序号) ①A单质> B单质> R ②R > A单质> B单质 ③B单质> R > A单质④A单质> R > B单质 (2)CB3分子的空间构型是__三角锥形___,其固态时的晶体类型为__分子晶体_ _____。 (3)写出D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__1S22S22P63S23P4_______,C的氢化物比D的氢化物在水中溶解度大得多的原因__ NH3与水分子形成氢键且发生化学反应__________。 (4)B元素和D元素的电负性大小关系为Cl>S(用元素符号表示)。 (5)A与B形成的离子化合物的晶胞中,每个A+周围与它距离相等且最近的B—有6个,这些B—围成的空间几何构型为正八面体。 2、已知R、W、X、Y、Z是周期表中前四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R的 基态原子中占据哑铃形原子轨道的电子数为1;W的氢化物的沸点比同族其它元素氢 化物的沸点高;X2 +与W2-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Y元素原子的3P能级处于半充满状 态;Z+的电子层都充满电子。请回答下列问题: (2)R的某种钠盐晶体,其阴离子A m- (含R、W、氢三种元素)的球棍模型如上图所示:在A m-中,R原 (3)经X射线探明,X与W形成化合物的晶体结构与NaCl的晶体结构相似,X2+的配位离子所构成的立 (4)往Z的硫酸盐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可生成[Z(NH3)4]S04,说法正确的是__ A D ___ A. [Z(NH3)4]SO4中所含的化学键有离子键、极性键和配位键 B. 在[Z(NH3)4]2+中Z2+给出孤对电子,NH3提供空轨道 C. [Z(NH3)4]SO4组成元素中第一电离能最大的是氧元素 D. SO42-与PO43-互为等电子体,空间构型均为四面体 (5)固体YCl5的结构实际上是YCl4+和YCl6-构成的离子晶体,其晶体结构与CsCl相似。若晶胞边长

高中化学选修3 物质结构与性质 全册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选修3知识点总结 主要知识要点: 1、原子结构 2、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 3、共价键 4、分子的空间构型 5、分子的性质 6、晶体的结构和性质 (一)原子结构 1、能层和能级 (1)能层和能级的划分 ①在同一个原子中,离核越近能层能量越低。 ②同一个能层的电子,能量也可能不同,还可以把它们分成能级s、p、d、f,能量由低到高依次为s、p、d、f。 ③任一能层,能级数等于能层序数。 ④s、p、d、f……可容纳的电子数依次是1、3、5、7……的两倍。 ⑤能层不同能级相同,所容纳的最多电子数相同。 (2)能层、能级、原子轨道之间的关系 每能层所容纳的最多电子数是:2n2(n:能层的序数)。

2、构造原理 (1)构造原理是电子排入轨道的顺序,构造原理揭示了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 (2)构造原理是书写基态原子电子排布式的依据,也是绘制基态原子轨道表示式的主要依据之一。 (3)不同能层的能级有交错现象,如E(3d)>E(4s)、E(4d)>E(5s)、E (5d)>E(6s)、E(6d)>E(7s)、E(4f)>E(5p)、E(4f)>E(6s)等。原子轨道的能量关系是:ns<(n-2)f <(n-1)d <np (4)能级组序数对应着元素周期表的周期序数,能级组原子轨道所容纳电子数目对应着每个周期的元素数目。 根据构造原理,在多电子原子的电子排布中:各能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2n2 ;最外层不超过8个电子;次外层不超过18个电子;倒数第三层不超过32个电子。 (5)基态和激发态 ①基态:最低能量状态。处于最低能量状态的原子称为基态原子。 ②激发态:较高能量状态(相对基态而言)。基态原子的电子吸收能量后,电子跃迁至较高能级时的状态。处于激发态的原子称为激发态原子。 ③原子光谱:不同元素的原子发生电子跃迁时会吸收(基态→激发态)和放出(激发态→较低激发态或基态)不同的能量(主要是光能),产生不同的光谱——原子光谱(吸收光谱和发射光谱)。利用光谱分析可以发现新元素或利用特征谱线鉴定元素。 3、电子云与原子轨道 (1)电子云:电子在核外空间做高速运动,没有确定的轨道。因此,人们用“电子云”模型来描述核外电子的运动。“电子云”描述了电子在原子核外出现的概率密度分布,是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形象化描述。

(完整版)物质结构与性质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知识点总结 一.原子结构与性质. 一.认识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了解电子云、电子层(能层)、原子轨道(能级)的含义. 1.电子云:用小黑点的疏密来描述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出现的机会大小所得的图形叫电子云图.离核越近,电子出现的机会大,电子云密度越大;离核越远,电子出现的机会小,电子云密度越小. 电子层(能层):根据电子的能量差异和主要运动区域的不同,核外电子分别处于不同的电子层.原子由里向外对应的电子层符号分别为K、L、M、N、O、P、Q. 原子轨道(能级即亚层):处于同一电子层的原子核外电子,也可以在不同类型的原子轨道上运动,分别用s、p、d、f表示不同形状的轨道,s轨道呈球形、p轨道呈纺锤形,d轨道和f轨道较复杂.各轨道的伸展方向个数依次为1、3、5、7. 2.(构造原理) 了解多电子原子中核外电子分层排布遵循的原理,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1~36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特征可以用电子层、原子轨道(亚层)和自旋方向来进行描述.在含有多个核外电子的原子中,不存在运动状态完全相同的两个电子. (2).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理. ①.能量最低原理:电子先占据能量低的轨道,再依次进入能量高的轨道. ②.泡利不相容原理:每个轨道最多容纳两个自旋状态不同的电子. ③.洪特规则:在能量相同的轨道上排布时,电子尽可能分占不同的轨道,且自旋状态相同. 洪特规则的特例:在等价轨道的全充满(p6、d10、f14)、半充满(p3、d5、f7)、全空时(p0、d0、f0)的状态,具有较低的能量和较大的稳定性.如24Cr [Ar]3d54s1、29Cu [Ar]3d104s1. (3).掌握能级交错图和1-36号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式. ①根据构造原理,基态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遵循图⑴箭头所示的顺序。 ②根据构造原理,可以将各能级按能量的差异分成能级组如图⑵所示,由下而上表示七个能级组,其能量依次升高;在同一能级组内,从左到右能量依次升高。基态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按能量由低到高的顺序依次排布。 3.元素电离能和元素电负性 第一电离能:气态电中性基态原子失去1个电子,转化为气态基态正离子所需要的能量叫做第一电离能。常用符号I1表示,单位为kJ/mol。

高考生物实验设计专题复习

第Ⅲ部分——实验设计 一、典型高考试题分析 实验设计题是近年高考的常见试题。我们应对这些典型实验设计的高考试题进行分析,把握其命题规律、题型特征和答题要求。 例1.(2009广东36)(8分) 小王发现黑暗中生长的大豆幼苗比阳光下生长的大豆幼苗高得多。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探究不同光照强度对大豆植株高度的影响,并预测实验结果。 实验材料和用具:大豆种子(200粒)、光照培养箱(光照强度范围0-10000 Lux,温度、湿度等均可自行设定)、培养皿、直尺等。 (1)实验方案: (2)实验结果预测: 例2:(2010广东29)(16分) 假设你去某饲料研究所进行课外实践活动,需要完成以下任务: (1)选用恰当的试剂检测某样品中是否含有蛋白质。提供的试剂有:①碘液,②苏丹Ⅲ溶液,③双缩脲试剂,④斐林试剂。你选用的试剂应该是;蛋白质与相应试剂反应后,显示的颜色应为。 ①实验组6中,Ⅰ应该为,原因是; Ⅱ应该为,原因是; ②要直观和定量地反映小鼠的生长情况,可以测量小鼠的和。

例3:(2011广东29)(16分) 中国的饮食讲究“色香味“,颜色会影响消费。小李同学拟研发“绿色”食用色素,他以生长很快的入侵植物水葫芦为材料进行如下实验. I.提取叶绿素 Ⅱ.探究pH对叶绿素稳定性的影响 取一些叶绿素粗产品,配成一定浓度的溶液,于室温(约25℃)下进行实验。 方法和结果如下表。 实验组号叶绿素溶液 (mL) 调pH至 处理时间 (min) 溶液颜色 ① 3.0 Y 10 绿色 ② 3.0 7.0 10 绿色 ③ 3.0 6.0 10 黄绿色 ④ 3.0 5.0 10 黄褐色注:叶绿素被破坏后变成黄褐色 根据所学知识和实验结果,请回答: (1)提取食用叶绿素的X应该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表中Y应该为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若用作食品色素,天然叶绿素色素不适用于 ....食品,否则___________ (4)小李想了解叶绿素粗产品中是否含有其他色素,请你提供检测方法并写出主 要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4.(2009福建26)8分 右图表示的是测定保湿桶内温度变化实验装置。某研究小组以该装置探究酵母菌在不同条件下呼吸作用的情况。材料用具:保温桶(500mL)、温度计活性干酵母、质量浓度0.1g/mL的葡萄糖溶液、棉花、石蜡油。 实验假设: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呼吸作用比无氧条件下呼吸作用放出热量更多。(1)取A、B两装置设计实验如下,请补充下表中内容: 装置方法步骤一方法步骤二方法步骤三 A 加入240ml的葡萄糖溶 液 加入10g活性干酵母① B 加入240ml煮沸后冷却 的葡萄糖溶液 ② 加入石蜡油,铺满液 面 (2)B装置葡萄糖溶液煮沸的主要目的是,这是控制实验的变量。(3)要测定B装置因呼吸作用引起的温度变化量,还需要增加一个装置C。请写出装置C 的实验步骤: 装置方法步骤一方法步骤二方法步骤三 C③④加入石蜡油,铺满液面

江苏开放大学课程考核大纲

江苏开放大学 课程考核大纲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适用专业: 学院名称: 年月日 江苏开放大学教务处编制

江苏开放大学课程考核大纲 一、课程考核说明 1. 考核对象 江苏开放大学XXX专业XXX课程学员。 2. 考核目标 《XXXXX》是江苏开放大学XXX专业学员的XXX(此处填课程的模块)课,通过考核,使学员能掌握XXXXX,了解XXXX,…。 3. 考核依据 本课程考核大纲是依据江苏开放大学《XXX教学大纲》、文字教材《XXXX》(XXX(作者),XXX出版社,XX年XX月)制定的。本课程考核大纲是形成性考核和纸笔考试命题的基本依据。 4. 考核方式及计分方法 本课程采用“形成性考核+终结性考试”的方式(或者全形考)进行考核。成绩构成项目有形成性考核(XX%)、纸笔考试(XX%)(全形考的课程不填成绩构成”)。 形成性考核包括:过程性考核+学习测试考核 过程性考核包括:学习情况、BBS论坛参与情况,分组讨论等,共占总成绩的XX%。(注:上述选项可全选或只选几项,根据课程实际情况进行选取)学习测试考核为X次形成性考核作业,根据完成情况以及是否按时提交等给出成绩,共占总成绩的XX%。 纸笔考试,满分100分,采取XX(开卷、闭卷)考试形式,XX分钟。 合成后的成绩为学员最终成绩,且需达到及格线60分。 二、考核方式与要求 (一)形成性考核 1. 考核目的 加强对学员平时自主学习过程的指导和监督,重在对学员自主学习过程进行指导和检测,引导学员按照教学要求和学习计划完成学习任务,达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目标,提高学员的综合素质。 2.考核手段 1

此处填写课程代码和课程名称课程考核大纲 1)过程性考核由课程导师根据平时表现打分,(例如:“平时表现包含内容:学习情况、BBS论坛参与情况,分组讨论等”,其中的各项可按需选取。)2)学习测试考核即形成性考核作业,采用网上提交电子文档,课程导师评分形式进行考核。(注:学习测试考核的具体情形请各位老师根据自己课程情况填写。) 3.考核形式 形成性考核由过程性考核与学习测试考核构成。形成性考核占总成绩的XX%。 4. 各形式形成性考核所占比重及计分方法 形成性考核按百分制计分,每次形成性考核任务也按照百分制计分。 本课程安排XX次形成性考核作业(其中第1次作业涵盖第XX学习单元学习内容,第2次作业涵盖第XX学习单元学习内容,…),作业题型为选择、判断题、简答题、论述题…。由课程辅导教师进行批改给分。 本课程安排了XX次计分的网上教学活动,其中XX次为WIKI讨论,XX次为BBS讨论,根据学员参与情况由课程辅导教师评分。 (说明:全形考课程要有综合性的大作业,建议其所占成绩比例在30%以上。) 5.考核要求 XX课程形成性考核任务与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