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学琴课件

孔子游春

《孔子游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段落。 2、借助课文的具体语言材料,体会第八自然段孔子所说的那段意味深长的话语所蕴含的道理,感受孔子的循循善诱以及师生间浓浓的情谊。 3、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激发树立远大的志向。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第八自然段孔子所说的那段意味深长的话语所蕴含的道理,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师生间浓浓的情谊。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滚滚的历史长河中,许多的教育先哲们,他们的教育教学思想理念对后世的教育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其中,我国春秋时期的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就是一位令世人铭记的教育家和思想家。今天我们就再次走进《孔子游春》,去感受圣人教育的智慧。 1、师生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 课文以“游春”为线索,写了几个方面的内容?师相机板书:(泗水春景孔子论水师生言志) 三、感悟水的君子特点。

过渡:在上节课我们跟随孔子和它的弟子欣赏了浓浓的春景,俗话说“仁者爱山,智者乐水”,孔子作为智仁兼备的圣人对水也是情有独钟。对水,孔子还作出了一番充满智慧和灵性的议论。 1、课件出示并抽生读:水奔流不息,是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它好像有德行。水没有一定的形状,或方或长,流必向下,和顺温柔,它好像有情义。水穿山岩,凿石壁,从无惧色,它好像有志向。万物入水,必能荡涤污垢,它好像善施教化……由此看来,水是真君子啊! 2、孔子这段对水的一番议论是围绕哪句话说的? 3、孔子又是从几方面来说明水是真君子的? 4、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这4句话。结合课本语言和自己的知识积累理解这几句话的含义。 5、抽生汇报交流感受: (1)水的“德行” 抓住“奔流不息”感受水的不知疲倦。“哺育”感受它具有母亲的无私奉献的品质,“一切生灵”感受他胸怀博大、一视同仁。 (2)水的“情义” 抓住“流必向下”感受水不为自己对世间万物有着卓越贡献而骄傲自满;从“和顺温柔”体会到水的温和善良。抓住“或方或长”这个词语看出水一直在改变自己,适应别人,可见它为人着想,真是有情有义! (3)水的“志向”

孔子游春(王崧舟教学实录)

《孔子游春》教学实录(王崧舟) 【教材版本】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23课 【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孔子作为一位老师的伟大形象。依托课文重点语段,感受和理解水的品格,进而感受和理解君子的品格。能背诵课文第2、8两个自然段。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感受孔子作为一位老师的伟大形象。 教学难点:依托课文重点语段,感受和理解水的品格,进而感受和理解君子的品格。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课堂作业纸。 【教学时间】2课时,连上。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孔子游春》是一篇新编的历史故事。从题目上看,故事的主人公应该是谁呢? 生:孔子 师:一般来说,题目上出现的人名就是文章的主人公,学习时要特别注意。请读课题。生:读课题 师:读课题时不要扯着嗓子,再读。 生:孔子游春 二、把握身份 师:预习了吗? 生:预习了 师:出示句子:春天到了,孔子听说泗水正涨春潮,便带着弟子们到泗水河边游玩。谁愿意

来读读这句话? 生:(一生)读 师:从弟子的眼中,你发现孔子的身份是什么? 生:老师 师:出示句子:孔子动情地望着泗水河,陷入了沉思。弟子们不知老师在看什么,都围拢过来。谁愿意来读读这句话? 生:(一生)读 师:从中你得知孔子的身份是什么? 生:老师 师:出示句子:绿草如茵的河畔,弟子们围在老师身边,有的蹲着,有的坐着。老师拨动琴弦,弟子们跟着唱起歌来。谁愿意来读读这句话? 生:(一生)读 师:从中你又得知孔子的身份是什么? 生:老师 品读“课堂” 1、感知“课堂” 师:孔子是一位什么样的老师呢?今天学习—— 生:孔子游春 师:老师最常做的就是上课,他一定有“课堂”。快速浏览课文,找出孔子的课堂在哪里?用“﹋”画出来。 生:默读课文,找句子。 师:找到的请举手。指一生 生:泗水河边 师:再找具体描写的句子

《孔子游春》说课稿

《孔子游春》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课是一篇游记,是描述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带着弟子到泗水河畔游春,巧借河水教化弟子的生动一课,表现了孔子对弟子的关心,洋溢着师生间浓浓的情谊。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与技能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感受泗水河边的醉人春意,体会第八自然段孔子所说的那段意味深长的话语所蕴含的道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凭借课文的具体语言材料,领会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育方法。 三、说教学重难点: 感悟“孔子赞水”这部分内容。 四、说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孔子有句名言:“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意思是说,仁慈宽厚的人喜爱山,智慧聪明的人喜爱水。不论是波平浪静还是汹涌澎湃,不论是涓涓细流还是浩浩荡荡,不论是清水一泓还是烟波浩淼,都能让孔子这样的智者流连忘返,赏心悦目。这是为什么呢?课文《孔子游春》或许会给我们一些启迪。 2、齐读课题:孔子游春 (二)精读第一段(重点读第二节) 1、春天到了,孔子听说泗水正涨春潮,便带着弟子们到泗水河边游玩。涨着春潮的泗水河畔,究竟是怎样的一副景色呢?自由读读第二小节,找出描写泗水春景的句子。 (课件)阳光普照着大地。泗水河边桃红柳绿,草色青青,习习的春风像优美的琴声,在给翩翩到来的春天伴奏。指读------齐读 2、你瞧,那一幕已经被定格在了画面上。让我们再次来感受一下这泗水河

畔的美景。(齐读课件) 3、此时,我仿佛也来到了泗水河边,感受到了那浓浓的春意。你们呢?让我们用朗读吟出那份春意吧。(齐读课件) 4、这么美的春景,看了怎能不让人浮想联翩呢?作者想像的一点也没错,---(课件)大自然多像一位伟大的母亲!广袤的大地是她宽广的胸怀,…… 5、在每个人心中,母亲是最慈爱,也最美丽,作者如此描写春天,应该怀着怎样的情感?谁来用朗读告诉大家。 (三)精读第二段(重点读第八节) 1、过渡:浪漫的泗水春景让人赏心悦目,但孔子充满智慧和灵性的语言更给我们启迪。孔子曾说,学贵有疑,同学们自己读读第八自然段,看能提出什么问题让大家讨论? 2、(课件)孔子凝望看泗水的绿波,意味深长地说;“水奔流不息,是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它好像有德行。水没有一定的形状,或方或长,流必向下,和顺温柔.它好像有情义。水穿山岩,凿石壁,从无惧色,它好像有志向。万物入水,必能荡涤污垢,它好像善施教化……由此看来,水是真君子啊!”(齐读) 3、质疑: (1) 为什么说水是真君子? (2) 孔子论水的四个方面的品行是怎么理解的。 (3)省略号省略了什么呢? (4) 论水的用意是什么? 4、孔子曾说,三人行,必有我师。我们同桌讨论讨论,可以抓住孔子话语中的重点词语说说自己的理解;还可以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想法。 5、交流评价 (1)为什么说水是真君子? (2)谈谈自己对孔子论水的四个方面的品行是怎么理解的。(水的志向是流向大海,为此它穿山岩,凿石壁,可见它在前进的道路上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遇到过许多艰难险阻,但他不畏困难,勇往直前,朝着理想奔去,这种精神令人敬佩;水默默无闻,它无私地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一切生灵,真像一位伟大的母亲;水具有宽容之心,它能容万物,以自己的和顺温柔去感化教育别人,多么像一位

《孔子游春》语文教案

《孔子游春》语文教案 《孔子游春》语文教案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孔子游春》语文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凭借文字,入情入境,感受泗水河边浓浓的春意。 2、体会第八自然段孔子所说的那段意味深长的话语所蕴含的道理,走进孔子高尚的精神世界。 3、营造浓郁的人文氛围和艺术气息,感受语文学习的博大和美丽。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孔子所说的那段意味深长的话所蕴涵的道理; 2、领会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育方法及师生之间浓浓的情谊。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设计:一、导入 1、1500多年前,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听说泗水正涨春潮,便带着弟子们到泗水边游玩。你还记得泗水边那宜人的春光吗?能不能通过朗诵让大家都陶醉在这迷人的春景里呢? 2、学生配乐朗诵。二、孔子论水 1、过渡:泗水河里碧波荡漾,泗水河畔春意融融。浪漫的泗水春景让人赏心悦目,孔子充满智慧和灵性的语言更给我们启迪。出示:水奔流不息,是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它好像有德行。水没有一定的形状,或方或长,流必向下,和顺温柔,它好像有情义。水穿山岩,凿石壁,从无惧色,它好像有志向。万物入水,必能荡涤污垢,它好像善施教化……由此看来,水是真君子啊!(1)品味这段话,把你的收获或疑惑写在边上。(2)交流:水滋润万物,哺育众生,像君子一样无私仁厚;水和顺温柔,真似君子温文尔雅恬淡的性情;水穿山岩、凿石壁,胸怀志向、多像君子百折不挠的坚贞情操;水能荡涤污垢,还万物本真洁净的姿彩,多像教人求真求善求美的君子风范。(说得真好,我想你们读懂了孔子的这段话。)(3)对比读:如果老师把这句段话改一改,你觉得行不行?出示:水好像有德行,好像有情义,好像有志向,好像善施教化……由此看来,水是真君子啊!(交流:孔子用了打比方的方法,由水的特点讲到君子的品性,学生容易理解,具有说服力。我想你们读懂了孔子的心思。)(4)……省略了什么?水的其他特点,也就是君子的

孔子游春

《孔子游春》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阅读教学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应贯穿一个“读”字,瞄准一个“悟”字,紧扣一个“导”字。《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探究学习中,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各种学习途径“获得知识和能力、情感和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教材解析】 《孔子游春》是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这一单元共安排了四篇课文,且每一篇课文都流露出浓浓的师生情,流露出对老师的崇拜、眷恋、不舍。《孔子游春》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游记散文。作者用生动的笔触,饱蘸着对祖国山河的一片深情、对孔子的无限敬仰,描述了孔子带弟子到泗水河畔赏春,巧借河水诱导弟子的故事,表现了孔子对弟子的关爱及师生间真挚的情谊。全文以水为话题,叙物明理,内涵丰富、厚重,有利于激发学生了解其深层的人生哲理。文章意境深远、发人深省、回味无穷,是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陶冶情性和审美教育的好教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并能理解和运用由本课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意味深长、司空见惯”等成语的意思并造句。 4、当堂背诵第8段。 过程与方法: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第8自然段孔子话语中所蕴含的道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懂得孔子借水喻人的用意,引导学生体会做人要做像水一样有德行、有情义、有志向、善施教化的真君子。 2、领会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育方法及感受师生间真挚的情谊。

孔子学琴

课文《孔子学琴》 孔子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有多方面的兴趣和特长,还是位音乐行家呢。弹琴、鼓瑟(sè)、吹笙(sh ēng)、击磬(qìng),他样样都会,尤其弹得一手好琴。但孔子从不满足。五十岁那午,他还特意向著名音乐家师襄(xi āng)学弹琴。 师襄将一首曲子教给孔子练习。一晃十天过去了,师襄还不见孔子来学新的曲子,感到有些奇怪,便去看个究竟。他踏着琴声来到孔子的窗前,只见孔子正毕恭毕敬地弹着那首曲子,弹完一遍又弹一遍,丝毫没有厌倦的样子。师襄轻轻走进屋里,对孔子说:“你已经练了整整十天,这首曲子也会弹了,可以再学一首新的曲子了。”孔子连忙站起来,诚恳地说:“我只学会了曲谱,还没有真正掌握弹奏的技巧呢!”说完,又席地而坐,继续弹奏起来。 过了几天,师襄又来看孔子练琴。他看到孔子的手指运用自如,乐曲弹奏得像小溪流水一样顺畅自然、悦耳动听,便说:“你已经掌握了弹奏的技巧,可以学一首新的曲子了。”孔子摇摇头说:“我还没有真正领会这首曲子的思想内容,这样弹奏怎么会使人感动呢?” 又过了些时候,师襄再次来到孔子的住处。刚一进门,他就被激情洋溢的乐曲声迷住了。师襄听得如醉如痴(chī),仿佛被带到了一个从未到过的境地。一曲弹完,好半天,师襄才醒悟过来。他快步走了过去,激动地说:“你已经弹出了乐曲的思想感情,领会了音乐的精神,可以学一首新曲子了!”孔子又摇摇头,认真地回答:“不行啊,我还没体会出作曲者是一位怎样的人呢!”说完,又沉浸(jìn)在琴声里,似乎想得很远很远…… 不知又过了多少天,师襄又来听孔子弹琴。他静静地坐在孔

子身旁,感情随着抑(yì)扬的琴声起伏不平。突然,琴声戛(jiá)然而止,孔子激动地站起来,大声说:“我已经知道作曲者是谁了。他就是体恤(xù)百姓、胸怀博大的周文王。” 师襄一听,既惊异,又佩服。他站起身来,向孔子深深地行了一礼,说:“你的琴艺真是炉火纯(chún)青啊!我听老师讲过,这首乐曲的名字就叫《文王操》。” 《孔子学琴》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在本课教学中,初读了解文章的写作顺序,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细读课文时,学生抓住孔子学琴时的动作、语言、神态,以及师襄学琴时的动作、神态、语言来体会孔子勤学苦练、精益求精的优秀品质。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在读中想,在读中悟,感悟语言,积累语言,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内容分析: 本文是一篇精读课文,讲述了孔子不仅是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还是一位音乐行家,尤其弹得一手好琴,但他还不满足,50岁那年还向鲁国著名的音乐家师襄学习弹琴。孔子勤学苦练,最后琴艺达到炉火纯青。 孔子学琴共经历了四个层次,由师襄四看孔子弹琴表现得淋漓尽致:一是学曲谱;二是练技巧;三是领会内容;四是体会作者,最终达到“炉火纯青”。表现了孔子虚心好学、精益求精、不断进取的优秀品质。

孔子游春教学设计

《孔子游春》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高年级的教学应该集阅读、理解、思维、想像和创造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学生对语文的理解与感悟能力。 教学目标: 1、指导学习“论水”、“言志”这两部分内容,通过朗读、拓展,体会第8自然段孔子所说的那段意味深长的话语所蕴涵的道理。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凭借课文的具体语言材料,领会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育方法和师生之间浓浓的情谊。 教学重点:品味语言,体会孔子说的话所蕴涵的道理,同时积累与之相匹配的语言。领会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育方法和师生之间浓浓的情谊。 教学难点:体会孔子论水中所蕴涵的道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赏春----导入新课 1.(板书:春)读。同学们,当看到“春”这个字眼的时候,你的脑海里闪现了些什么呢?想到哪些描绘春天的成语、诗句或者是精彩的片段了呢? 春光明媚春回大地春暖花开春意盎然春意正浓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2.同学们,春天就是这样生机勃勃、多姿多彩、如诗如画,我也给大家带来了一段描绘春天的文字,我们一起来看看。 出示幻灯1:阳光普照着大地,泗水河边桃红柳绿,草色青青,习习的春风像优美的琴声,在给翩翩到来的春天伴奏。大自然多像一位伟大的母亲!广袤的大地是她宽广的胸怀,茂密的森林是她飘逸的长发,温暖的太阳是她明亮的眸子,和煦的轻风是她甜蜜的絮语…… 1、指读------齐读 哪些词语写出了春天的美丽?做上记号。 2、你瞧,那一幕已经被定格在了画面上。让我们再次来感受一下这泗水河畔的美景。(齐读出示的句子) 3、听着你们的朗读,不由让我想起了朱熹笔下的泗水河畔----(引读)

(孔子学琴)

孔子学琴 教学目标: 1.抓住文中描写孔子学琴的句子,画出重点词语,练习上下文推想重点词语的含义,感悟孔子不断进取、精益求精的优秀品质。 2.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孔子的琴艺是怎样一步步的达到炉火纯青的”。 3.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积累重点句子和古人名言。 4.认识3个生字,会写4个字,掌握“厌倦、洋溢、抑扬起伏、炉火纯青”等词。 教学重点: 感悟孔子不断进取、精益求精的优秀品质。 教学难点: 默读课文,抓住描写孔子学琴的语句,理解孔子的琴艺是怎样达到炉火纯青的。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还记得上节课的内容吗?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了解了什么呢? 2.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进文本走近孔子,在文章的字里行间中,继续体会这位伟人的优秀的学习品质。 回忆一下,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深入学习课文 1.读课文想一想,根据课文中描写的孔子弹奏的乐曲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试着用课文中的词来回答。(炉火纯青) 2.炉火纯青什么意思?(比喻学问技术或办事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地步。) 3.孔子的琴弹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如此完美,看到这你有什么疑问? 例如:为什么弹得这么好?他怎么练的?…… 4.哪部分写了孔子学琴的内容?(2——6自然段) (1)自读2——6自然段,画出文中表示时间顺序的词语,想一想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孔子的琴艺是怎样达到炉火纯青的高超水平呢,边读边把课文描写孔子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画出来,认真读一读,仔细体会。试着填表,小组之间交流交流。 三、引导学生汇报交流,抓重点词句逐步体会

1.引导学生抓住“毕恭毕敬”“一遍又一遍”“丝毫没有厌倦”体会孔子练琴的认真、严肃。 @他踏着琴声来到孔子的窗前,只见孔子正毕恭毕敬地弹着那首曲子,弹完一遍又弹一遍,丝毫没有厌倦的样子。 @他踏着琴声来到孔子的窗前,只见孔子正弹着那首曲子。 2.练习朗读。 3.孔子如此刻苦的练习弹琴,但他并不满足于会弹琴,而是有更高的要求,根据孔子的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和师襄听琴后的语句,说说自己的体会。 3.全班汇报,教师点拨,进行朗读指导。 [教师引导学生抓住课文描写孔子言行的语句,体会孔子在学琴时是如何孜孜不倦、精益求精的,同时指导学生读好相关语句。] (1)……他样样都会,尤其是弹得一手好琴。但孔子从不满足。50岁那年,他还特意向著名音乐家师襄学弹琴。 ("精通音乐"、"尤其弹得一手好琴""五十岁那年"还特意向鲁国的著名音乐家师襄学弹琴"。可以看出孔子从不自满、谦逊好学。) (2)……只见孔子毕恭毕敬地盘坐着弹曲子,弹完一遍又弹一遍,丝毫没有厌倦地样子。…… (从"毕恭毕敬”、 "弹完一遍又弹一遍,丝毫没有厌倦的样子"可以看出孔子做事很踏实,"弹完一遍又弹一遍"说明孔子已经学会了曲谱,正在揣摩弹奏的技巧,所以师襄劝他学习一首新曲子时,孔子表示自己还要练习练习。可通过分角色朗读来指导学生朗读对话) (3)……他看到孔子的手指运用自如,乐曲弹奏得像小溪流水一样顺畅自然、悦耳动听。…… (从"手指运用自如,乐曲弹奏得像小溪流水一样顺畅自然,悦耳动听"可以看出孔子已经掌握了弹奏的技巧,但孔子仍不满足,师襄劝他学习一首新曲子时,孔子回答自己应该认真体会曲子的思想内容,只有这样,弹奏起来才能感人。)(4)……刚一进门,他就被激情洋溢的乐曲声迷住了。师襄听得如痴如醉,仿佛被带到了一个从未有过的境地。…… (从"激情洋溢的乐曲声迷住了””听得如痴如醉,仿佛被带到了一个从未到过的境地"可以看出孔子的弹奏已经能够很好地表现乐曲的思想感情,但是,孔子仍然不满足,因为他要研究、发现更深层的东西,即从乐曲的内容与风格中体会乐曲的作者,这是音乐鉴赏的更高境界。这部分可通过指导学生朗读体会孔子的弹奏已经达到了一定的境界了) (5)……突然,琴声戛然而止,孔子激动地站起来,大声说“我已经知道作

孔子拜师课件

孔子拜师课件 篇一:孔子拜师PPT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自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屏幕出示: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师:请同学们读这句话。学生读。 师:孔子和老子的学问如何? 生1:孔子和老子的学问很高。 生2:孔子和老子的学问很渊博。 师:那人们敬重孔子和老子的什么品行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 (板书:孔子老子) 二.读中感悟,学习品行。 (一)学习孔子谦虚好学的品行。 师:请一个同学读一读这段话,其他同学想一想,孔子为什么拜师?一个学生读,其他学生边听边想。

生:因为孔子觉得自己的知识不够渊博。 师:“渊博”是什么意思? 生:“渊博”是指知识多而广。 师:孔子觉得自己的知识不够渊博,而实际上呢? 生:实际上孔子的知识已经很渊博了。 师:你是从哪儿休会出来的? 生:我是从“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这句话中“远近闻名”这个词体会出来的。 师:那你能理解“远近闻名”的意思吗? 生:“远近闻名”是指不管远的地方,还是近的地方,都知道孔子的名声。 师:是呀,三十岁的孔子已经很有名了,还要拜老子为师,我们从中能体会到什么?生1:我从中能体会到孔子很谦虚。 生2:我从中能体会到孔子很好学。(板书;谦虚好学) 师:好,请你来读一读。 师:我们一起来读,读出孔子的谦虚好学。

(二)创设情境,体会孔子路途艰辛 师:两千五百多年前的一天,孔子背上简单的行囊,匆匆地踏上了 前往洛阳拜师的旅程。(出示句子: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 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请同学们自 由的读一读,你能感觉到什么? 生:我能感受到孔子路上很艰辛。 师:你从哪里体会出艰辛? 生:我从“风餐露宿”、“日夜兼程”这两个词体会到孔子的艰辛。师:跟老师读一读这两个词。(师领读,生跟读) 师:同学们,听,风呼呼地刮,雨,哗哗地下,孔子,停一停你赶 路的脚步,找户人家遮遮风,挡挡雨,好吗? 生:不,我还是继续赶路吧,我要早点要洛阳。 师:走了一整天,孔子,饿了吧,找家客栈,吃吃饭,好吗? 生:不好,我就在树上摘几个野果子,在地里挖几根野菜吃吧。 师:天已经黑了,孔子,你的脚已经磨起了水泡,停下你的步伐, 找家客栈歇歇脚,好吗?生:不,我要节约时间,就靠在路边休息 一下吧! 师:天还没亮呢,孔子,你怎么就起来了呢,再多休息一会儿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