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专题复习中点问题教学设计

中考专题复习中点问题教学设计
中考专题复习中点问题教学设计

中考专题复习------中点问题

一,学情及教材分析:

学生对初中有关中点问题有一定的基础及了解,但比较凌乱,本节课主要中点问题归纳总结,初中涉及中点问题多,在解决问题中经常运用,所以地位比较重要。

二教学目标:

知识及技能:

了解中点与数学五个知识点有关,学会恰当地运用中点处理问题。

过程及方法:

先通过回忆了解中点有关的数学内容,然后列举经典问题让学生动脑,分析,归纳。

情感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学习,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热爱数学。

三教学分析:

重点:学生对中点有比较系统的归纳与认识,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难点:添加恰当的辅助线,恰当地利用中点处理中点问题是关键。

四:教学方法:

回忆,归纳,探究交流三教学分析:

教学内容师生活动设计意图

教师出出示问题,学生思考,回忆。师生交流得出结论。归纳初中有关中点涉及的五个问题,为后面应用作准备。

学生积极思考,分析问题,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教师引导,提示,学生能否利用

等底同高三角形

面积相等

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分析,思维能力。

分析问题,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教师引导,提示,相似三角形性质及等底同高三角形面积相等的应用

学生积极思考,分析问题,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教师引导,提示,考察学生对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性质、以及分析问题

能力的培养。

学生积极思考,分析问题,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教师引导,提示,综合应用线段

垂直平分线性质、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分析能力化归转换思想,

考,分析问题,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教师引导,提示,斜边中线性质、以及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

综合应用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分析能力化归转换思想

三.能力训练

1.顺次连结四边形ABCD各边中点得四边形

MNPQ,给出以下6个命题:

①若所得四边形MNPQ为矩形,则原四边形ABCD 为菱形;

②若所得四边形MNPQ为菱形,则原四边形ABCD 为矩形;

③若所得四边形MNPQ为矩形,则AC⊥BD;

④若所得四边形MNPQ为菱形,则AC=BD;

⑤若所得四边形MNPQ为矩形,则∠BAD=90°;

⑥若所得四边形MNPQ为菱形,则AB=AD.

以上命题中,正确的是( )

A.①②B.③④C.③④⑤⑥D.①②③④.

2.在梯形ABCD中,AB∥CD,∠

A=90°,AB=2,BC=3,CD=1,E是AD中点.请判断EC与EB的位置关系,并写出推理

过程。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辅导落后

生,交流讨论,

再归纳。

考察学生运用

知识能力,思维、

分析能力培养。

3.如图,在ΔABC中, ∠ABC=2∠C,AD⊥BC于D,E 是AC中点,ED的延长线与AB的延长线交于点F,求证:BF=BD

小结:中点涉及到的几何问题:

1.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2.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

3.等底同高的面积相等。

4.直角三角形斜边上中线等于斜边一半。

5.线段垂直平分线定理。学生归纳,总结学生对本节课

知识掌握情况

中考专题复习动点问题教学设计

中考专题复习《动点问题》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动点一般在中考都是压轴题,步骤不重要,重要的是思路。动点类题目一般都有好几问,前一问大都是后一问的提示,就像几何探究类题一样,如果后面的题难了,可以反过去看看前面问题的结论【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利用特殊三角形的性质和定理解决动点问题;2、分析题目,了解有几个动点,动点的路程,速度(动点怎么动);3、结合图形和题目,得出已知或能间接求出的数据。过程与方法:1、利用分类讨论的方法分析并解决问题;2、数形结合、方程思想的运用。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探索证明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根据动点中的移动距离,找出等量列方程。【教学难点】1、两点同时运动时的距离变化;2、运动题型中的分类讨论【教学方法】教师引导、自主思考【教学过程】一、动点问题的近况:1、动态几何图形中的点动、线动、形动构成的问题称之为动态几何问题. 它主要以几何图形为载体,运动变化为主线,集多个知识点为一体,集多种解题思想于一题. 这类题综合性强,能力要求高,它能全面的考查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

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动态几何特点----问题背景是特殊图形,考查问题也是特殊图形,所以要把握好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分析过程中,特别要关注图形的特性(特殊角、特殊图形的性质、图形的特殊位置。)它通常分为三种类型:动点问题、动线问题、动形问题。在解这类问题时,要充分发挥空间想象的能力,不要被“动”所迷惑,而是要在“动”中求“静”,化“动”为“静”,抓住它运动中的某一瞬间,寻找确定的关系式,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本节课重点来探究动态几何中的第一种类型----动点问题。所谓动点问题:是指题设图形中存在一个或多个动点,它们在线段、射线或弧线上运动的一类开放新题目。2、三年中考概况;近年来运动问题是以三角形或四边形为背景,用运动的观点来探究几何图形变化规律的问题.这类题的特点是:图形中的某些元素(如点、线段、角等)或整个图形按某种规律运动,图形的各个元素在运动变化过程中相互依存,相互制约.3、解题策略和方法:“动点型问题”题型繁多、题意创新,考察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内容包括空间观念、应用意识、推理能力等,是近几年中考题的热点和难点。解决动点问题的关键是“动中求静”.动点问题一直是中考热点,近几年考查探究运动中的特殊性: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相似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特殊角或其三角函数、线段

(完整版)中考数学动点问题专题讲解

动点及动图形的专题复习教案 所谓“动点型问题”是指题设图形中存在一个或多个动点,它们在线段、射线或弧线上运动的一类开放性题目.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动中求静,灵活运用有关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关键:动中求静. 数学思想:分类思想函数思想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转化思想 注重对几何图形运动变化能力的考查 从变换的角度和运动变化来研究三角形、四边形、函数图像等图形,通过“对称、动点的运动”等研究手段和方法,来探索与发现图形性质及图形变化,在解题过程中渗透空间观念和合情推理。选择基本的几何图形,让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以能力立意,考查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促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图形在动点的运动过程中观察图形的变化情况,需要理解图形在不同位置的情况,才能做好计算推理的过程。在变化中找到不变的性质是解决数学“动点”探究题的基本思路,这也是动态几何数学问题中最核心的数学本质。 二期课改后数学卷中的数学压轴性题正逐步转向数形结合、动态几何、动手操作、实验探究等方向发展.这些压轴题题型繁多、题意创新,目的是考察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内容包括空间观念、应用意识、推理能力等.从数学思想的层面上讲:(1)运动观点;(2)方程思想;(3)数形结合思想;(4)分类思想;(5)转化思想等.研究历年来各区的压轴性试题,就能找到今年中考数学试题的热点的形成和命题的动向,它有利于我们教师在教学中研究对策,把握方向.只的这样,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解题素养,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更明确地体现课程标准的导向.本文拟就压轴题的题型背景和区分度测量点的存在性和区分度小题处理手法提出自己的观点. 函数揭示了运动变化过程中量与量之间的变化规律,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动点问题反映的是一种函数思想,由于某一个点或某图形的有条件地运动变化,引起未知量与已知量间的一种变化关系,这种变化关系就是动点问题中的函数关系.那么,我们怎样建立这种函数解析式呢?下面结合中考试题举例分析.

中考专题复习《动点问题》教学设计

中考专题复习《动点问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 动点一般在中考都是压轴题,步骤不重要,重要的是思路。动点类题目一般都有好几问,前一问大都是后一问的提示,就像几何探究类题一样,如果后面的题难了,可以反过去看看前面问题的结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利用特殊三角形的性质和定理解决动点问题; 2、分析题目,了解有几个动点,动点的路程,速度(动点怎么动); 3、结合图形和题目,得出已知或能间接求出的数据。 过程与方法: 1、利用分类讨论的方法分析并解决问题; 2、数形结合、方程思想的运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探索证明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根据动点中的移动距离,找出等量列方程。 【教学难点】 1、两点同时运动时的距离变化; 2、运动题型中的分类讨论 【教学方法】教师引导、自主思考 【教学过程】 一、动点问题的近况: 1、动态几何 图形中的点动、线动、形动构成的问题称之为动态几何问题. 它主要以几何图形为载体,运动变化为主线,集多个知识点为一体,集多种解题思想于一题. 这类题综合性强,能力要求高,它能全面的考查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动态几何特点----问题背景是特殊图形,考查问题也是特殊图形,所以要把握好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分析

过程中,特别要关注图形的特性(特殊角、特殊图形的性质、图形的特殊位置。)它通常分为三种类型:动点问题、动线问题、动形问题。在解这类问题时,要充分发挥空间想象的能力,不要被“动”所迷惑,而是要在“动”中求“静”,化“动”为“静”,抓住它运动中的某一瞬间,寻找确定的关系式,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本节课重点来探究动态几何中的第一种类型----动点问题。所谓动点问题:是指题设图形中存在一个或多个动点,它们在线段、射线或弧线上运动的一类开放新题目。 2、三年中考概况; 近年来运动问题是以三角形或四边形为背景,用运动的观点来探究几何图形变化规律的问题.这类题的特点是:图形中的某些元素(如点、线段、角等)或整个图形按某种规律运动,图形的各个元素在运动变化过程中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3、解题策略和方法: “动点型问题”题型繁多、题意创新,考察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内容包括空间观念、应用意识、推理能力等,是近几年中考题的热点和难点。解决动点问题的关键是“动中求静”.动点问题一直是中考热点,近几年考查探究运动中的特殊性: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

数学中考专题复习《动点问题》教案

中考专题复习——动点问题 【学情分析】 动点一般在中考都是压轴题,步骤不重要,重要的是思路。动点类题目一般都有好几问,前一问大都是后一问的提示,就像几何探究类题一样,如果后面的题难了,可以反过去看看前面问题的结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利用特殊三角形的性质和定理解决动点问题; 2、分析题目,了解有几个动点,动点的路程,速度(动点怎么动); 3、结合图形和题目,得出已知或能间接求出的数据。 过程与方法: 1、利用分类讨论的方法分析并解决问题; 2、数形结合、方程思想的运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探索证明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根据动点中的移动距离,找出等量列方程。 【教学难点】 1、两点同时运动时的距离变化; 2、运动题型中的分类讨论 【教学方法】教师引导、自主思考 【教学过程】 一、动点问题的近况: 1、动态几何 图形中的点动、线动、形动构成的问题称之为动态几何问题. 它主要以几何图形为载体,运动变化为主线,集多个知识点为一体,集多种解题思想于一题. 这类题综合性强,能力要求高,它能全面的考查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动态几何特点----问题背景是特殊图形,考查问题也是特殊图形,所以要把握好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分析过程中,特别要关注图形的特性(特殊角、特殊图形的性质、图形的特殊位置。)它通常分为三种类型:动点问题、动线问题、动形问题。在解这类问题时,要充分发挥空间想象的能力,不要被“动”所迷惑,而是要在“动”中求“静”,化“动”为“静”,抓住它运动中的某一瞬间,寻找确定的关系式,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本节课重点来探究动态几何中的第一种类型----动点问题。所谓动点问题:是指题设图形中存在一个或多个动点,它们在线段、射线或弧线上运动的一类开放新题目。

中考动点问题专题 教师讲义带答案

中考动点型问题专题 一、中考专题诠释 所谓“动点型问题”是指题设图形中存在一个或多个动点,它们在线段、射线或弧线上运动的一类开放性题目.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动中求静,灵活运用有关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动点型问题”题型繁多、题意创新,考察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内容包括空间观念、应用意识、推理能力等,是近几年中考题的热点和难点。 二、解题策略和解法精讲 解决动点问题的关键是“动中求静”. 从变换的角度和运动变化来研究三角形、四边形、函数图像等图形,通过“对称、动点的运动”等研究手段和方法,来探索与发现图形性质及图形变化,在解题过程中渗透空间观念和合情推理。在动点的运动过程中观察图形的变化情况,理解图形在不同位置的情况,做好计算推理的过程。在变化中找到不变的性质是解决数学“动点”探究题的基本思路,这也是动态几何数学问题中最核心的数学本质。 三、中考考点精讲 考点一:建立动点问题的函数解析式(或函数图像) 函数揭示了运动变化过程中量与量之间的变化规律,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动点问题反映的是一种函数思想,由于某一个点或某图形的有条件地运动变化,引起未知量与已知量间的一种变化关系,这种变化关系就是动点问题中的函数关系.例1 (2015?兰州)如图,动点P从点A出发,沿线段AB运动至点B后,立即按原路返回,点P在运动过程中速度不变,则以点B为圆心,线段BP长为半

径的圆的面积S与点P的运动时间t的函数图象大致为() A.B.C.D. 思路分析:分析动点P的运动过程,采用定量分析手段,求出S与t的函数关系式,根据关系式可以得出结论. 解:不妨设线段AB长度为1个单位,点P的运动速度为1个单位,则: (1)当点P在A→B段运动时,PB=1-t,S=π(1-t)2(0≤t<1); (2)当点P在B→A段运动时,PB=t-1,S=π(t-1)2(1≤t≤2). 综上,整个运动过程中,S与t的函数关系式为:S=π(t-1)2(0≤t≤2), 这是一个二次函数,其图象为开口向上的一段抛物线.结合题中各选项,只有B 符合要求. 故选B. 点评:本题结合动点问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图象.解题过程中求出了函数关系式,这是定量的分析方法,适用于本题,如果仅仅用定性分析方法则难以作出正确选择. 对应训练 1.(2015?白银)如图,⊙O的圆心在定角∠α(0°<α<180°)的角平分线上运动,且⊙O与∠α的两边相切,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S关于⊙O的半径r(r>0)变化的函数图象大致是() A.B.C.D.

(整理)中考压轴题目动点问题目

2011压轴题-动点问题 1、(09包头)如图,已知ABC △中,10 AB AC ==厘米,8 BC=厘米,点D 为AB的中点. (1)如果点P在线段BC上以3厘米/秒的速度由B点向C点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CA上由C点向A点运动. ①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相等,经过1秒后,BPD △与CQP △ 是否全等,请说明理由; ②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不相等,当点Q的运动速度为多少时,能够使BPD △与CQP △全等? (2)若点Q以②中的运动速度从点C出发,点P以原来的运动速度从点B 同时出发,都逆时针沿ABC △三边运动,求经过多长时间点P与点Q第一次在ABC △的哪条边上相遇? 2、(09齐齐哈尔)直线 3 6 4 y x =-+与坐标轴分别交于A B 、两点,动点P Q 、 同时从O点出发,同时到达A点,运动停止.点Q沿线段OA运动,速度为 每秒1个单位长度,点P沿路线O→B→A运动. (1)直接写出A B 、两点的坐标; (2)设点Q的运动时间为t秒,OPQ △的面积为S,求出S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3)当 48 5 S=时,求出点P的坐标,并直接写出以点O P Q 、、为顶点的平行 四边形的第四个顶点M的坐标.

3(09深圳)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l:y=-2x-8分别与x轴,y 轴相交于A,B两点,点P(0,k)是y轴的负半轴上的一个动点,以P为圆心,3为半径作⊙P. (1)连结PA,若PA=PB,试判断⊙P与x轴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2)当k为何值时,以⊙P与直线l的两个交点和圆心P为顶点的三角形是正三角形? 4(09哈尔滨)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O是坐标原点,四边形ABCO是菱形,点A的坐标为(-3,4), 点C在x轴的正半轴上,直线AC交y轴于点M,AB边交y轴于点H.(1)求直线AC的解析式; (2)连接BM,如图2,动点P从点A出发,沿折线ABC方向以2个单位/秒的速度向终点C匀速运动,设△PMB的面积为S(S≠0),点P的运动时间为t秒,求S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要求写出自变量t的取值范围); (3)在(2)的条件下,当t为何值时,∠MPB与∠BCO互为余角,并求此时直线OP与直线AC所夹锐角的正切值.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教案 全等三角形中动点问题-word文档

A B C D E F 个性化辅导授课案 教师: 学生: 日期: 星期: 时段: 课题 全等三角形的动点问题分析讲解 学情分析 .动点一般在中考都是压轴题,步骤不重要,重要的是思路。动点类题目一般都有好几问,前一问大都是后一问的提示,就像几何探究类题一样,如果后面的题难了,可以反过去看看前面问题的结论 教学目标 考点分析 思路: 1.利用图形想到三角形全等,相似及三角函数 2.分析题目,了解有几个动点,动点的路程,速度(动点怎么动) 3.结合图形和题目,得出已知或能间接求出的数据 4.分情况讨论,把每种可能情况列出来,不要漏 5.动点一般在中考都是压轴题,步骤不重要,重要的是思路 6.动点类题目一般都有好几问,前一问大都是后一问的提示,就像几何探究类题一样,如果后面的题难了,可以反过去看看前面问题的结论 教学 重点 难点 利用熟悉的知识点解决陌生的问题 教学方法 教师引导,自主思考 教学过程 三角形与动点问题 1、如图,在等腰△ACB 中,AC =BC =5,AB =8,D 为底边AB 上一动点(不与点A ,B 重合),DE ⊥AC ,DF ⊥BC ,垂足分别为E ,F ,则DE +DF = . 2、在边长为2㎝的正方形ABCD 中,点Q 为BC 边的中点,点P 为对角线AC 上一动点,连接PB 、PQ ,则△PBQ 周长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__㎝(结果不取近似值).

3、如图,将边长为1的等边△OAP按图示方式,沿x轴正方向连续翻转2019次,点P依次落 在点P1,P2,P3,P4,…,P2019的位 置.试写出P1,P3,P50,P2019的坐标.4、如图,在等腰Rt△ABC中,∠ACB=90°,AC=CB,F是AB边上的中点,点D、E分别在AC、BC边上运动,且始终保持AD=CE.连接DE、DF、EF. (1)求证:△ADF≌△CEF (2)试证明△DF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5、如图,在等边ABC ?的顶点A、C处各有一只蜗牛,它们同时出发,分别以每分钟1各单位的速度油A向B和由C向A爬行,其中一只蜗牛爬到终点时,另一只也停止运动,经过t分钟后,它们分别爬行到D,E处,请问 (1)在爬行过程中,CD和BE始终相等吗? (2)若蜗牛沿着AB和CA的延长线爬行,EB与CD交于点Q,其他条件不变,如图(2)所示,,求证:? CQE = ∠60

数学中考专题复习动点问题教案

数学中考专题复习动点问 题教案 The following text is amended on 12 November 2020.

中考专题复习——动点问题 【学情分析】 动点一般在中考都是压轴题,步骤不重要,重要的是思路。动点类题目一般都有好几问,前一问大都是后一问的提示,就像几何探究类题一样,如果后面的题难了,可以反过去看看前面问题的结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利用特殊三角形的性质和定理解决动点问题; 2、分析题目,了解有几个动点,动点的路程,速度(动点怎么动); 3、结合图形和题目,得出已知或能间接求出的数据。 过程与方法: 1、利用分类讨论的方法分析并解决问题; 2、数形结合、方程思想的运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探索证明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根据动点中的移动距离,找出等量列方程。 【教学难点】 1、两点同时运动时的距离变化; 2、运动题型中的分类讨论 【教学方法】教师引导、自主思考 【教学过程】 一、动点问题的近况: 1、动态几何 图形中的点动、线动、形动构成的问题称之为动态几何问题. 它主要以几何图形为载体,运动变化为主线,集多个知识点为一体,集多种解题思想于一题. 这类题综合性强,能力要求高,它能全面的考查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动态几何特点----问题背景是特殊图形,考查问题也是特殊图形,所以要把握好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分析过程中,特别要关注图形的特性(特殊角、特殊图形的性质、图形的特殊位置。)它通常分为三种类型:动点问题、动线问题、动形问题。在解这类问题时,要充分发挥空间想象的能力,不要被“动”所迷惑,而是要在“动”中求“静”,化“动”为“静”,抓住它运动中的某一瞬间,寻找确定的关系式,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本节课重点来探究动态几何中的第一种类型----动点

中考动点问题题型方法归纳

精心整理 图(3) 图(1) 图(2) 动点问题题型方法归纳 动态几何特点----问题背景是特殊图形,考查问题也是特殊图形,所以要把握好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分析过程中,特别要关注图形的特性(特殊角、特殊图形的性质、图形的特殊位置。)动点问题一直是中考热点,近几年考查探究运动中的特殊性: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相似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特殊角或其三角函数、线段或面积的最值。 下面就此问题的常见题型作简单介绍,解题方法、关键给以点拨。 一、三角形边上动点 1、直线3 6y x =-+与坐标轴分别交于A B 、两点,动点P Q 、同时从O 点出发,同时到达A 点,运 (1(2(3)当2(1(2)若(3出发沿3、如(=x a y 过点(A 为D D 平行于x 轴的直线交射线OM 于点C ,B 在x 轴正半轴上,连结BC . (1)求该抛物线的解析式; (2)若动点P 从点O 出发,以每秒1个长度单位的速度沿射线OM 运动,设点P 运动的时间为 ()t s .问当t 为何值时,四边形DAOP 分别为平行四边形?直角梯形?等腰梯形? (3)若OC OB =,动点P 和动点Q 分别从点O 和点B 同时出发,分别以每秒1个长度单位和2个长度单位的速度沿OC 和BO

图(2) 动.设它们的运动的时间为t ()s ,连接PQ ,当t 为何值时,四边形BCPQ 的面积最小?并求出最小值及此时PQ 的长. 提示:发现并充分运用特殊角∠DAB=60°当△OPQ 面积最大时,四边形BCPQ 的面积最小。 二、 特殊四边形边上动点 4、(2009年吉林省)如图所示,菱形ABCD 的边长为6厘米,60B ∠=°.从初始时刻开始,点P 、 Q 同时从A 点出发,点P 以1厘米/秒的速度沿A C B →→的方向运动,点Q 以2厘米/秒的速度沿 A B C D →→→的方向运动,当点Q 运动到D 点时,P 、Q 两点同时停止运动,设P 、Q 运动的时间为x (1)点(2)点秒; (3)求提示:第的比。 5、如图(1(2(3第(3画出点P 求出t 62),C (OC 向终点C 运动,同时动点E 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从点A 出发沿AB 向终点B 运动.过点E 作EF 上AB ,交BC 于点F ,连结DA 、DF .设运动时间为t 秒. (1)求∠ABC 的度数; (2)当t 为何值时,AB∥DF; (3)设四边形AEFD 的面积为S . ①求S 关于t 的函数关系式;

中考数学压轴题专题:动点问题

2012年全国中考数学(续61套)压轴题分类解析汇编 专题01:动点问题 25. (2012吉林长春10分)如图,在Rt△ABC中,∠ACB=90°,AC=8cm,BC=4cm, D、E分别为边AB、BC的中点,连结DE,点P从点A出发,沿折线AD-DE-EB运 动,到点B停止.点P在AD cm/s的速度运动,在折线DE-EB上以1cm/s 的速度运动.当点P与点A不重合时,过点P作 PQ⊥AC于点Q,以PQ为边作正方形PQMN,使点M落在线段AC上.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t(s). (1)当点P在线段DE上运动时,线段DP的长为______cm,(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 (2)当点N落在AB边上时,求t的值. (3)当正方形PQMN与△ABC重叠部分图形为五边形时,设五边形的面积为S(cm2),求S与t的函数关系式. (4)连结CD.当点N于点D重合时,有一点H从点M出发,在线段MN上以2.5cm/s 的速度沿M-N-M连续做往返运动,直至点P与点E重合时,点H停止往返运动;当点P在线段EB上运动时,点H始终在线段MN的中心处.直接写出在点P的整个运动过程中,点H落在线段CD上时t的取值范围. 【答案】解:(1)t-2。 (2)当点N落在AB边上时,有两种情况: ①如图(2)a,当点N与点D重合时,此时点P在DE上,DP=2=EC,即t-2=2,t=4。 ②如图(2)b,此时点P位于线段EB上.

∵DE=1 2 AC=4,∴点P 在DE 段的运动时间为4s , ∴PE=t-6,∴PB=BE-PE=8-t ,PC=PE+CE=t-4。 ∵PN ∥AC ,∴△BNP ∽△BAC 。∴PN :AC = PB :BC=2, ∴PN=2PB=16-2t 。 由PN=PC ,得16-2t=t-4,解得t=203 。 综上所述,当点N 落在AB 边上时,t=4或t= 203。 (3)当正方形PQMN 与△ABC 重叠部分图形为五边形时,有两种情况: ①当2<t <4时,如图(3)a 所示。 DP=t-2,PQ=2,∴CQ=PE=DE-DP=4-(t-2)=6-t ,AQ=AC-CQ=2+t , AM=AQ-MQ=t 。 ∵MN ∥BC ,∴△AFM ∽△ABC 。∴FM :BC = AM :AC=1:2,即FM : AM=BC :AC=1:2。 ∴FM=12AM=12 t . ∴AMF AQPD 11S S S DP AQ PQ AM FM 22?=-=+?-?梯形() 21111 [t 22t ]2t t t 2t 2224 =-++?-?=-+()() 。 ②当203<t <8时,如图(3)b 所示。 PE=t-6,∴PC=CM=PE+CE=t-4,AM=AC-CM=12-t ,PB=BE-PE=8-t , ∴FM=12AM=6-12 t ,PG=2PB=16-2t , ∴AMF AQPD 11 S S S PG AC PC AM FM 22 ?=-=+?-?梯形() 21115[162t 8]t 412t 6t t 22t 842224 =-+?---?-=-+-()()()()。 综上所述,S 与t 的关系式为:221t 2t(2t 4)4S 520t 22t 84(t 8)43<<<

中考数学压轴题-动点问题(二)-教案

第二讲 因动点产生的四边形 例1:(两点固定求满足要求的四边形问题)如图,在直角梯形OABC 中,CB ∥OA ,90OAB ∠= ,点O 为坐标原点,点A 在x 轴的正半轴上,对角线OB ,AC 相交于点M ,4OA AB ==,2OA CB =. (1)线段OB 的长为,点C 的坐标为 ; (2)求△OCM 的面积; (3)求过O ,A ,C 三点的抛物线的解析式; (4)若点E 在(3)的抛物线的对称轴上,点F 点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求点F 的坐标. 【解答】解:(1)如图,作CG ⊥AO 与x ∵OA=2CB ,∴OA=2AG ,∵AO=4,∴OG=2, 由于AB 为4,CB ∥OA ,则C 点纵坐标为4,∴C (2,4). (2)∵AO=2CB ,∴2S △CBO =S △AOB , ∵S 梯形ABCO =(CB +AO )?AB=×(2+4)×

=12×=4, ∴S △CBO ∵CB∥AO, ∴△CMB∽△AMO, ∴=, =, 则=, =S△COB=×4=; ∴S △COM (3)∵O(0,0),A(4,0),C(2,4), ∴设解析式为y=a(x﹣0)(x﹣4), 将(2,4)代入解析式得,4=a(2﹣0)(2﹣4), 解得a=﹣1. 则解析式为y=﹣(x﹣0)(x﹣4)=﹣x2+4x. 由图可知F点横坐标为2+4=6, 将x=6代入y=﹣(x﹣0)(x﹣4)=﹣x2+4x得, y=﹣36+4×6=﹣12, 故F(6,﹣12). 由图可知F1点横坐标为2﹣4=﹣2, 将x=﹣2代入y=﹣(x﹣0)(x﹣4)=﹣x2+4x得, y=﹣36+4×6=﹣12, 故F1(﹣2,﹣12). 当F与C重合时,F2(2,4). 故F点的坐标为:(6,﹣12),F1(﹣2,﹣12),F2(2,4). 【点评】此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性质和梯形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将坐标与图形相结合,使得这道题充分体现了数形结合的重要性,同时要注意分类讨论.

中考数学_动点问题题型方法归纳

动点问题 题型方法归纳 动态几何特点----问题背景是特殊图形,考查问题也是特殊图形,所以要把握好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分析过程中,特别要关注图形的特性(特殊角、特殊图形的性质、图形的特殊位置。) 动点问题一直是中考热点,近几年考查探究运动中的特殊性: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 相似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特殊角或 其三角函数、线段或面积的最值。 下面就此问题的常见题型作简单介绍,解题方法、关键给以点拨。 一、三角形边上动点 1(2009年市)直线3 64 y x =- +与坐标轴分别交于A B 、两点, 动点P Q 、同时从O 点出发,同时到达A 点,运动停止.点Q 沿线段OA 运动,速度为每秒1个单 位长度,点P 沿路线O →B →A 运动. (1)直接写出A B 、两点的坐标; (2)设点Q 的运动时间为t 秒,OPQ △的面积为S ,求出S 与t 之间 的函数关系式; (3)当48 5 S = 时,求出点P 的坐标,并直接写出以点O P Q 、、为顶点的平行四边形的第四个顶点M 的坐标. 提示:第(2)问按点P 到拐点B 所有时间分段分类; 第(3)问是分类讨论:已知三定点O 、P 、Q ,探究第四点构成平行四边形时按已知线段身份不同分类-----①OP 为边、OQ 为边,②OP 为边、OQ 为对角线,③OP 为对角线、OQ 为边。然后画出各类的图形,根据图形性质求顶点坐标。

图(3) B 图(1) B 图(2) 2.如图,AB 是⊙O 的直径,弦BC=2cm , ∠ABC=60o. (1)求⊙O 的直径; (2)若D 是AB 延长线上一点,连结CD ,当BD 长为多少时,CD 与⊙O 相切; (3)若动点E 以2cm/s 的速度从A 点出发沿着AB 方向运动,同时动点F 以1cm/s 的速度从B 点出发沿BC 方向运动,设运动时间为)20)((<

中考压轴题-动点问题(一)-教案

第一讲 因动点产生的三角形 例1: 如图,四边形OABC 是一张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矩形纸片,点A 在x 轴上,点C 在y 轴上,将边BC 折叠,使点B 落在边OA 的点D 处。已知折叠55CE =,且3tan 4 EDA ∠=. (1)判断OCD △与ADE △是否相似?请说明理由; (2)求直线CE 与x 轴交点P 的坐标; (3)是否存在过点D 的直线l ,使直线l 、直线CE 与x 轴所围成的三角形和直线l 、直线CE 与y 轴所围成的三角形相似?如果存在,请直接写出其解析式并画出相应的直线;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答】解:(1)△OCD 与△ADE 相似. 理由如下: 由折叠知,∠CDE=∠B=90°, ∴∠CDO +∠EDA=90°, ∵∠CDO +∠OCD=90°, ∴∠OCD=∠EOA . 又∵∠COD=∠DAE=90°, ∴△OCD ∽△ADE . (2)∵tan ∠EDA=, ∴设AE=3t ,则AD=4t , 由勾股定理得DE=5t , ∴OC=AB=AE +EB=AE +DE=3t +5t=8t . 由(1)△OCD ∽△ADE ,得, ∴ , ∴CD=10t . O x y C B E D

在△DCE中,∵CD2+DE2=CE2, ∴(10t)2+(5t)2=(5)2, 解得t=1. ∴OC=8,AE=3,点C的坐标为(0,8), 点E的坐标为(10,3), 设直线CE的解析式为y=kx+b, ∴, 解得 ∴y=﹣x+8,则点P的坐标为(16,0). (3)满足条件的直线l有2条:y1=﹣2x+12,y2=2x﹣12. 如图:准确画出两条直线. 【点评】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应用、图形的翻折变换、矩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知识点,主要考查学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中考数学动点问题(含答案)

中考数学之 动点问题 一、选择题: 1. 如图,在矩形ABCD 中,动点P 从点B 出发,沿BC 、CD 、DA 运动至点A 停止,设点P 运动的路程为x ,△ABP 的面积为y ,如果y 关于x 的函数图象如图2所示,则△ABC 的面积是( ) 9 4x y O P D A 、10 B 、16 C 、18 D 、20 二、填空题: 1. 如上右图,C 为线段AE 上一动点(不与点A ,E 重合),在AE 同侧分别作正三角形ABC 和正三角形CDE 、AD 与BE 交于点O ,AD 与BC 交于点P ,BE 与CD 交于点Q ,连结PQ.以下五个结论:①AD=BE ;②PQ ∥AE ;③AP=BQ ;④DE=DP ;⑤∠AOB=60°. 恒成立的结论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你认为正确的序号都填上)。 三、解答题: 1.(2008年大连)如图12,直角梯形ABCD 中,AB ∥CD ,∠A = 90°,CD = 3,AD = 4,tan B = 2,过点C 作CH ⊥AB ,垂足为H .点P 为线段AD 上一动点,直线PM ∥AB ,交BC 、C H 于点M 、Q .以PM 为斜边向右作等腰Rt △PMN ,直线MN 交直线AB 于点E ,直线PN 交直线A B 于点F .设PD 的长为x ,EF 的长为y . ⑴求PM 的长(用x 表示); ⑵求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及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图13为备用图); ⑶当点E 在线段AH 上时,求x 的取值范围(图14为备用图). Q P O B E D C A

图 13 图 14 图 12 A H B C D A H B C D H M Q P D C B A 2.(2008年福建宁德)如图1,在Rt △ABC 中,∠C =90°,BC =8厘米,点D 在AC 上,CD =3厘米.点P 、Q 分别由A 、C 两点同时出发,点P 沿AC 方向向点C 匀速移动,速度为每秒k 厘米,行完AC 全程用时 8秒;点Q 沿CB 方向向点B 匀速移动,速度为每秒1厘米.设运动的时间为x 秒()80 <x<,△DCQ 的面积为y 1平方厘米,△PCQ 的面积为y 2平方厘米. ⑴求y 1与x 的函数关系,并在图2中画出y 1的图象; ⑵如图2,y 2的图象是抛物线的一部分,其顶点坐标是(4,12),求点P 的速度及AC 的长; ⑶在图2中,点G 是x 轴正半轴上一点(0<OG <6=,过G 作EF 垂直于x 轴,分别交y 1、y 2于点E 、F . ①说出线段EF 的长在图1中所表示的实际意义; ②当0<x <6时,求线段EF 长的最大值.

初中数学_中考专题——动点问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

教学准备学案、课件 板书设计 2.4拓展综合类—动点问题(1) 学生展示1.2.3 1.表示线段的方法: 书写必要的步骤勾股定理、相似、三角函数。 2.解决问题的方法:数形结合定相似,比例线段构方程 3.数学思想:分类讨论,数形结合、建模思想。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课前热身】 1.如图,已知在Rt△ACB中,∠C=90°,AC=8cm,BC=6cm,点P由B出发沿BA方向向点A匀速运动,速度为1cm/s;点Q由A出发沿AC方向向点C匀速运动,速度为2cm/s;连接PQ.若设运动的时间为t(s)(0

中考数学专项练习教案全等三角形中动点问题

中考数学专项练习教案全等三角形中动点问题教师: 学生: 日期: 星期: 时段:

4、如图,在等腰Rt △ABC 中,∠ACB=90°,AC=CB ,F 是AB 边上的中点,点D 、E 分别在 AC 、BC 边上运动,且始终保持AD=CE 、连接DE 、DF 、EF . 〔1〕求证:△ADF ≌△CEF 〔2〕试证明△DFE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5、如图,在等边ABC ?的顶点A 、C 处各有一只蜗牛,它们同时出发,分别以每分钟1各单位的速度油A 向B 和由C 向A 爬行,其中一只蜗牛爬到终点时,另一只也停止运动,经过t 分钟后,它们分别爬行到D,E 处,请问 〔1〕在爬行过程中,CD 和BE 始终相等吗? 〔2〕假设蜗牛沿着AB 和CA 的延长线爬行,EB 与CD 交于点Q ,其他条件不变,如图〔2〕所示,,求证:?=∠60CQE 〔3〕如果将原题中〝由C 向A 爬行〞改为〝沿着BC 的延长线爬行,连接DE 交AC 于F 〞,其他条件不变,那么爬行过程中,DF 始终等于EF 是否正确 6、如图1,假设△ABC 和△ADE 为等边三角形,M ,N 分别EB ,CD 的中点,易证:CD=BE ,△AMN 是等边三角形. 〔1〕当把△ADE 绕A 点旋转到图2的位置时,CD=BE 是否仍然成立?假设成立请证明,假设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2〕当△ADE 绕A 点旋转到图3的位置时,△AMN 是否还是等边三角形?假设是,请给出证明,并求出当AB =2AD 时,△ADE 与△ABC 及△AMN 的面积之比;假设不是,请说明理由. 7、如图,ABC △中,10AB AC ==厘米,8BC =厘米,点D 为AB 的中点. 〔1〕如果点P 在线段BC 上以3厘米/秒的速度由B 点向C 点运动,同时,点Q 在线段CA 上由C 点向A 点运动. ①假设点Q 的运动速度与点P 的运动速度相等,经过1秒后,BPD △与CQP △是否全等,请 图1 图2 图3

中考动点问题教案

中考几何动点问题 一、应用勾股定理建立函数解析式 1、(2013常州模拟)如图,E是正方形ABCD的边 AD上的动点,F是边BC延长线上的一点,且BF=EF,AB=12.设AE=x,BF=y (1)当△BEF是等边三角形时,求BF的长; (2)求y与x之间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它的定义域 (3)把△ABE沿着直线BE翻折,点A落在点A处,试探索: △A′BF能否为等腰三角形,如果能,请求出AE的长;如果 不能,请说明理由 二、应用比例式建立函数解析式 2、(2012苏州)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AD与矩形EFGH的边FG重合,将正方形ABCD以1cm/s的速度沿FG方向移动,移动开始前点A与点F重合,在移动过程中,边AD始终与边FG重合,连接CG,过点A作CG的平行线交线段GH于点P,连接PD.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cm,矩形EFGH的边FG、GH的长分别为4cm、3cm,设正方形移动时间为x(s),线段GP的长为y(cm),其中0≤x≤2.5.(1)试求出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当y=3时相应x的值; (2)记△DGP的面积为S1,△CDG的面积为S2.试说明S1-S2是常数; (3)当线段PD所在直线与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AC垂直时,求线段PD的长. 三、应用线段的和差建立函数解析式 3,BC=9,点Q是边AC上的动点(点Q不与点A、C重3、如图,在Rt△ABC中,∠C=90°,AC=3 合),过点Q作QR∥AB,交边BC于点R,再把△QCR沿着动直线QR翻折得到△QPR,设AQ=x. (1)求∠PRQ的大小; (2)当点P落在斜边AB上时,求x的值; (3)当点P落在Rt△ABC外部时,PR与AB相交于点E, 如果BE=y,请直接写出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及定义域.

中考动点问题题型方法归纳

中考动点问题题型方法 归纳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B B 动点问题题型方法归纳 动态几何特点----问题背景是特殊图形,考查问题也是特殊图形,所以要把握好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分析过程中,特别要关注图形的特性(特殊角、特殊图形的性质、图形的特殊位置。)动点问题一直是中考热点,近几年考查探究运动中的特殊性: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相似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特殊角或其三角函数、线段或面积的最值。 下面就此问题的常见题型作简单介绍,解题方法、关键给以点拨。 一、三角形边上动点 1、直线3 64y x =-+与坐标轴分别交于A B 、两点,动点P Q 、同时从O 点出发,同时到达A 点,运动停 止.点Q 沿线段OA 运动,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点P 沿路线O →B →A 运动. (1)直接写出A B 、两点的坐标; (2)设点Q 的运动时间为t 秒,OPQ △的面积为S ,求出S 与t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3)当48 5 S =时,求出点P 的坐标,并直接写出以点O P Q 、、为顶点的平行四边形的第四个顶点M 的坐标. 提示:第(2)问按点P 到拐点B 所有时间分段分类; 第(3)问是分类讨论:已知三定点O 、P 、Q ,探究第四点构成平行四边形时按已知线段身份不同分类-----①OP 为边、OQ 为边,②OP 为边、OQ 为对角线,③OP 为对角线、OQ 为边。然后画出各类的图形,根据图形性质求顶点坐标。 2、如图,AB 是⊙O 的直径,弦BC=2cm ,∠ABC=60o . (1)求⊙O 的直径; (2)若D 是AB 延长线上一点,连结CD ,当BD 长为多少时,CD 与⊙O 相切; (3)若动点E 以2cm/s 的速度从A 点出发沿着AB 方向运动,同时动点F 以1cm/s 的速度从B 点出发沿BC 方向运动,设运动时间为)20)((<

全等三角形动点问题分析教案

学思堂教育个性化辅导授课案 教师:学生:时间:2016 年月日段 授课内容:全等三角形中动点问题的处理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运动变化、分类讨论思想等的数学综合运用能力 教学重难点:寻找运动规律,分析问题 (1)质点的运动形成全等三角形 通过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面积相等),来确定质点运动的速度或时间,注意分类讨论思想的运用。 (2)几何问题中三角板旋转形成的全等三角形 三角板是学生最常用的学习工具,以三角板为道具,以学生常见、熟悉的几何图形为载体,并辅之以平移、旋转等变换手段的问题,能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操作设计的空间,较好地考查了学生观察、实验、比较、联想、类比、归纳的能力以及运动变化、分类讨论思想等的综合运用能力。这类操作性的题目格调清新,立意新颖,充分体现了课标中提出的“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实践探索的能力”的要求,既注重基础知识,同时又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因此受到了各地中考命题专家的青睐。 1.如图,已知ABC △中,10 AB AC ==厘米,8 BC=厘米,点D为AB的中点. (1)如果点P在线段上以3厘米/秒的速度由B点向C点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上由C点向A点运动. ①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相等,经过1秒后,BPD △与CQP △是否全等,请说明理由; ②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不相等,当点Q的运动速度为多少时,能够使BPD △与CQP △全等? (2)若点Q以②中的运动速度从点C出发,点P以原来的运动速度从点B同时出发,都逆时针沿ABC △三边运动,求经过多长时间点P与点Q第一次在ABC △的哪条边上相遇? 2.如图,已知长方形中,=6,=4,点E为的中点.若点P在线段上以1的速度由点A 向点B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上由点B向点C运动. A Q C D B P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