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
八下历史五三答案2022

八下历史五三答案2022一、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一)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选择题答案及解析。
例1:有一道题问新中国成立的标志是什么。
答案是开国大典。
因为开国大典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它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
就好比一个新家庭成立了,得有个正式的宣告仪式一样,开国大典就是新中国成立这个大事的宣告仪式。
材料题答案及解析。
例2:材料描述了新中国成立的意义,然后问对中国社会发展有什么深远影响。
答案要点包括: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等。
比如说,以前老百姓受欺负,没地位,新中国成立后,老百姓就成了国家的主人,有了说话算事儿的权利,这就是它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变化。
(二)第2课抗美援朝。
选择题答案及解析。
例3:问抗美援朝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什么,有个选项是保家卫国。
这个就是正确答案。
为啥?因为当时美国侵略朝鲜,还威胁到了中国的安全,就像有坏人跑到你家附近捣乱,你能不管吗?中国人民志愿军就是为了保卫祖国、保卫和平才去抗美援朝的。
材料题答案及解析。
例4:材料讲了志愿军战士的英勇事迹,问体现了什么精神。
答案是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
像黄继光,在战斗中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枪眼,这就是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体现,他为了国家和人民不怕牺牲;志愿军去帮助朝鲜人民抗击侵略,这就是国际主义精神的表现。
二、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一)第3课土地改革。
选择题答案及解析。
例5:有题问土地改革的实质是什么,答案是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
打个比方,以前土地都在地主手里,农民种地得给地主交好多粮食,自己吃不饱穿不暖。
土地改革后,土地到了农民自己手里,他们就可以自己种自己收,生活就有保障。
材料题答案及解析。
例6:材料说土地改革后农民的生活变化,问有什么意义。
答案包括解放了农村生产力等。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课件)

3. 下图是为了纪念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 议胜利召开而发行的邮票。本次会议( B ) A.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B.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 度正式确立 C.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D.使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返回
4. [2022·深圳期末]1949年,共青团北平市委筹委会和北平市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 义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 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 专政;国家政权属于人民,各级政权机关一律实 行民主集中制。
意义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召开,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 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
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
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
人
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民 英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
雄
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
纪 念
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碑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 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 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 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 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返回
2. [历史解释]下图是新中国成立后建成的人民英雄纪念碑。 碑身正面的题词是“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碑座四周的十 幅浮雕(如金田起义、武昌起义、南昌起义、胜利渡长江 等)反映的史实见证了中国近代民主革命 的历程。建立此碑的意义在于( C ) A.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B.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C.缅怀革命先烈,传承英雄精神,珍惜美好生活 D.宣告中华民族以独立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返回
6. [2022·佛山期末]1949年,《人民日报》刊发报道《首都 十月一日之夜》,其中记载了记者对几位现场观礼市 民的采访,有人说这是“万年不遇的大喜事”。“大喜事 ”是指中国人民( D ) A.推翻了封建帝制 B.夺取了抗战胜利 C.实现了全境解放 D.实现了民族独立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案一、教学目标本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学生应该能够理解新中国成立的重大历史意义,并能够领会中国人民在这一历史事件中所付出的艰辛努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主要内容分为以下两部分:1.新中国的成立2.新中国成立背后的努力和牺牲三、教学重难点1.理解新中国的成立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重大影响。
2.了解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在新中国成立中的大力支持和付出。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计划采用教师讲授和小组讨论的教学方式。
教师将讲述有关新中国建立的历史背景和相关事件。
学生将有机会思考这些事件对中国、对世界的意义,并探讨中国人民在此事中所经历的困难和奋斗。
五、教学工作安排1. 介绍本课程的重点和目标,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新中国的建立过程和历史意义。
2. 通过幻灯片展示,简略述说新中国成立的历史和相关事件。
3. 带领学生讨论和总结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和中国共产党及中国人民在此过程中所做的努力和改革。
4. 安排一定时间供学生阅读并理解新中国成立的相关材料和文件,以使他们真正地体验和理解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所付出的汗水和牺牲。
在此过程中,学生应当感受到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远见卓识和非凡智慧,以及他们为实现这一目标所作出的贡献。
5. 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新中国建立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帮助,以及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此背后的伟大奋斗。
6. 最后,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报告和讨论,总结新中国的成立对中国历史和人民生活的巨大影响。
此外,学生还要总结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过去优异的表现,以及提出自己对中国未来的预测和希望,以便更好地塑造中国的未来。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知识点归纳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知识点归纳第一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1)时间:1949年9月(2)地点:北平(3)会议的主要内容:①通过了《共同纲领》。
②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③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④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⑤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⑥采用公元纪年;⑦决定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
2.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
3.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
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2)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4.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第二课最可爱的人1.抗美援朝概况(1)时间:1950年10月—1953年7月(2)军队: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3)战斗英雄:黄继光、邱少云(4)最可爱的人:中国人民志愿军。
(学习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2.抗美援朝的意义:(1)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2)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第三课土地改革1.根本原因: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2.时间:1950年—1952年底3.土地改革重要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4.土地改革的内容: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5.土地改革的意义: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

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第一核心考点汇总第二知识总结表格版第三知识点梳理第四重点问题梳理第一核心考点汇总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时代特征】1949年10月至1952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巩固时期。
1.成立: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启了中华民族发展的新纪元。
2.巩固:⑴政治上:西藏和平解放;⑵军事上:抗美援朝;⑶经济上:土地改革。
【核心考点】1.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
(“站起来了”的含义:人民当家做主。
)3.新中国成立的筹备会议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的作用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巩固政权采取的措施主要有:和平解放西藏、抗美援朝和土地改革。
5.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6.抗美援朝战争时间:1950—1953年;目的: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军队: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英雄人物:邱少云、黄继光等。
中国人民志愿军被誉为“最可爱的人”。
7.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精神: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
8.抗美援朝胜利的意义: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9.建国初的土地改革开始:1950年;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内容: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完成: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10.土地改革的意义:①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
②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
③巩固了人民政权。
④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恢复和发展。
⑤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第二知识总结表格版第一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考纲要求】过渡时期1、知道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识记)。
八年级历史 第一学习主题

时间:1949年10月1日 地点:首都北京 准备: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举行第一次 会议任命 周恩来:外交部长 毛泽东:军事委员会主席 朱德:解放军总司令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1、结束了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勾结封建 统治者剥削压迫中国人民的历史 2、实现了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中国人 民从此站立起来,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 族之林 3、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 争取解放斗争
第一学习主题中华人民共和国的 成立和巩固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新中国政权的巩固
第一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一、中国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时间:1949年9月21日 地点:北平 性质:这次会议是一个全国人民大团结的会 议,具有代表全国人民的性质。 内容:通过《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 的作用。
二、开国大典
三、西藏和平解放
时间:1951年5月 意义:祖国大陆实现统一;西藏摆脱了帝国 主义的侵略和奴役,为西藏民族改革创造 了条件,给西藏发展带来光明的前途。
第二课:新中国政权的巩固
一、抗美援朝战争 时间:1950年10月 地点、人物:彭德怀率领下 跨过鸭绿江 结束时间:1953年7月 结束的标志:美国代表在板门店签订《朝鲜 停战协议》
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的英雄人物:
目标
黄继光:用胸膛堵塞敌人机枪 邱少云:宁肯让火烧死也不被暴露
二、土地改革运动
时间:1950年6月 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意义: 1、消灭封建剥削制度 2、使农民获得土地 3、调动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4、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八年级下册历史提纲完整版

八年级下册历史提纲完整版好嘞,那咱就开始整理八年级下册历史提纲啦。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1. 新中国的成立-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啦。
这可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咱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呢。
新中国成立的意义可大啦,它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也从此当家作主啦。
- 新中国成立初期,咱们国家采取了一系列巩固政权的措施。
比如说肃清国民党旧政权留在大陆的残余武装和土匪,和平解放西藏等,让咱国家的地盘稳稳当当的。
2. 土地改革- 在旧中国,农民那可太苦啦,大部分土地都被地主阶级占有。
1950 - 1952年进行的土地改革,把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这可让广大农民乐开了花呀,他们真正从经济上翻身了,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生产也得到了迅速的恢复和发展呢,这也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1. 第一个五年计划- 1953 - 1957年实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可不得了。
那时候咱们国家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像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
这一个个大工程就像一个个大宝贝,让咱国家的工业基础开始建立起来啦。
- 一五计划期间,交通运输业也有了很大发展,像宝成、鹰厦等铁路建成通车,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修到了“世界屋脊”,这可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也促进了各地的经济交流呢。
2. 三大改造- 1953 - 1956年的三大改造也是大事儿。
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农业和手工业走合作化道路,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公私合营。
到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这标志着社会主义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了,中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啦。
- 不过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中也不是一帆风顺的。
历史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教案

八下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复习课教学设计吉林省延吉市第四中学历史组袁军令学习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基础知识:开国大典、西藏和平解放、抗美援朝战争、土地改革运动2.能力目标:通过对本单元基础知识的掌握结合与表述,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对历史事件的概述能力;通过对历史知识的表象分析掌握历史的本质,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采用图文结合进行复习,培养学生读图、识图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采用学案教学掌握基础知识,利用图表系统整和,形成完整的历史框架,并将历史与现实紧密结合,阅读史料并从中发现问题,善于从复杂的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
2.自主学习,竞赛学习,多种形式激发学习兴趣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要让学生认识新中国的成立,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意义,感受“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所包含的民族精神。
2.体会志愿战士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3.了解新中国的土地改革是我国对农村生产关系的一次调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封建斗争的伟大胜利。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学案学习、竞赛学习、老师指导、多媒体教学课标要求:1.讲述开国大典的史实,认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2.简述西藏和平解放的基本史实。
3.讲述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事迹,体会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4.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理解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意义。
复习过程:【图片导入】教师(利用多媒体激情引趣,进入复习):屏幕上给出四副图片,请同学们根据所学说说分别反映了哪些历史事件?ABCD学生:A──开国大典B──西藏和平解放C──抗美援朝D──土地改革教师:如果让你把四个事件放在一个专题进行复习,请同学们给这个专题命名并阐述理由。
学生: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政权的斗争:因为开国大典标志是新中国成立的标志,而西藏和平解放,抗美援朝,土地改革为新中国的建设赢得了相对稳定国内和国际环境,保卫了新生政权。
教师:新中国的成立推翻了三座大山,中国历史开始进入了现代史阶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学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的时间、过程和盛况;了解西藏和平解放的基本情况
过程与方法
在师生的互动交流过程中,通过让学生看、听、读等途径的自主发挥,结合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学会自主性学习,并体会到自主学习的快乐;通过看课文插图,对开国大典形成一定的感性认识,然后在小组内讲述开国大典和西藏和平解放的史实,培养口头表达能力和对历史事件的概述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让学生深切感受到新中国成立给予我们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祖国的更加强盛而努力学习的远大理想
教学重点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开国大典
教学难点
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一、自我完成知识学习
③决定改北平为_________作为首都,为代国歌,以___________为国旗,采用_______纪年。
④会议还决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建立,以表示对革命先烈的崇敬和缅怀。
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召开,初步建立了制度。
4、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
推翻了、封建主义、的统治。
中国真正成为的国家,壮大了世界的力量。
5、年,西藏和平解放。
至此,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二、训练巩固
(一)选择题。
1.下列选项属于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内容的是()
①通过了《共同纲领》②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③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④采用公元纪年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
D.①②③④
2.新中国成立初期,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3.下列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表述不正确的是()
A.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人类历史新纪元
B.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奴役的屈辱历史
C.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社会主义力量
D.新中国的成立表明全国所有地区全部解放
4.中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民族人民实现大团结的标志性事件是()
A.西藏地区和平解放
B.香港、澳门回归
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D.第一届政协会议召开
5.历史学家费正清说:“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第一种梦想变为现实的标志性事件是()
A、开国大典
B、土地改革
C、三大改造
D、香港回归
6.20世纪以来,中国社会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变。
第二次历史巨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这两件大事相关的年代分别是()
A、1949年、1951年
B、1949年、1952年
C、1949年、1954年
D、1949年、1956年
7.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民主法制建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文件是()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8.____年,西藏地方政府代表团到达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达成《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西藏和平解放()
A、1951
B、1953
C、1949
D、1950
9.“东方红,太阳升……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人民的大救星。
”这首歌里的“人民的大救星”是指在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被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的()
A.刘少奇B.朱德C.毛泽东D.周恩来
10.历史线索是观念化了的历史链条,它是由产生重大事件或者历史转折的年份贯穿的历史链条。
下列年份在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发展历程中,更具标志意义的是( )
A.1860年B.1894年C.1917年D.1949年
11.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了新的纪元。
以下对“新的纪元”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的结束
B.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C.标志着实现了人民梦寐以求的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
D.标志着国民党政权的垮台
12.对下面新民主主义革命大事简图理解最准确的是( )
A.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过程
B.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过程
C.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过程
D.人民解放战争的过程
13.国画《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是为新中国诞生而作。
画面再现了新中国成立时中国人民扬眉吐气的喜悦和对新中国的向往,生动地表达了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含义是( )
A.中国人民推翻了封建帝制,实现民主共和
B.中国人民打败日本侵略者,获得了民族解放
C.中国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人民当家做主
D.中国人民解决了温饱问题,整体上进入了小康社会
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请回答:
(1)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是在哪次会议上作出的决定?为什么要建立这座纪念碑?
(2)材料二中的“三年”起止何时?“三十年”又起止何时?这一时期革命的性质是什么?1840年发生了什么大事,这件大事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3)作为青年学生我们应怎样纪念革命先烈,怎样继承革命事业?
三.简答题.
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一届政协会议通过的一个重要的纲领性文件是什么?
(2)开国大典标志着什么?开国大典的意义是什么?
(3)中国人站起来的意思是什么?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