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脂质代谢紊乱及防治
血脂代谢紊乱与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

血脂代谢紊乱与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是糖尿病的重要病理基础之一。
而血脂代谢紊乱则常常是胰岛素抵抗的重要诱因之一。
本文将探讨血脂代谢紊乱与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关系,并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
1. 概述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体内胰岛素的分泌与作用失调,导致血糖水平异常升高。
而胰岛素抵抗则是机体对胰岛素反应降低的现象,也是糖尿病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
2. 血脂代谢紊乱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2.1 血脂异常对胰岛素抵抗的影响血脂异常主要包括高血脂、高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增多等。
这些异常的脂质成分在体内堆积,会干扰胰岛素的正常作用。
具体而言,高血脂会影响胰岛素信号通路的传导,使胰岛素的作用降低,从而导致胰岛素抵抗的产生。
2.2 胰岛素抵抗对血脂代谢的影响胰岛素抵抗的出现,使胰岛素分泌量逐渐增加,以满足机体对胰岛素的需求,从而导致高胰岛素血症。
高胰岛素血症则会通过多种方式,如抑制脂肪酸氧化、促进脂肪酸合成等,抑制脂质代谢的正常进行,进一步加重血脂代谢紊乱的程度。
3. 影响胰岛素抵抗的血脂代谢紊乱机制3.1 脂肪组织激素的影响脂肪组织激素,如肥大细胞因子和瘦素等,参与了胰岛素抵抗的调控过程。
血脂代谢紊乱会改变脂肪组织激素的分泌水平,进而干扰胰岛素的信号传导,促进胰岛素抵抗的形成。
3.2 炎症反应的作用血脂代谢紊乱时,机体的炎症反应常常会被激活。
这些炎症因子会参与胰岛素抵抗的形成。
同时,胰岛素抵抗本身也能进一步激活炎症反应,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3.3 脂质代谢产物的影响脂质代谢紊乱会导致一系列脂质代谢产物的产生。
这些脂质代谢产物中的某些物质,如游离脂肪酸、甘油三酯等,可以通过不同途径,如细胞内胰岛素信号通路的干扰、线粒体功能受损等,加重胰岛素抵抗的程度。
4. 血脂代谢紊乱与胰岛素抵抗的治疗策略4.1 生活方式干预改善生活方式是管理血脂代谢紊乱和胰岛素抵抗的首要策略。
通过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措施,控制体重、减少脂肪堆积,有助于改善胰岛素抵抗。
糖尿病性血脂异常防治进展

正常人空腹血浆 中基本上不含乳糜微粒 , 而糖尿病患者
由于糖 、 白质 和脂 肪等发生代谢紊乱 , 蛋 使血液 中胆 固醇 、 三酰甘油 、 低密度脂 蛋白水平均超 出正常范 围, 而高密度脂
蛋 白水平 则低 于 正 常 范 围 , 就 称 为 糖 尿病 性 血 脂 异 常 , 这 或
临床研究 资料表 明 , 糖尿病性 血脂异常并 发各种血 管 疾病 的发生率均 明显上升 , 特别是肥胖 型糖尿病患者。 在国 际动脉粥样 硬化研究报告中 , 发现糖尿病患者比非糖尿病患 者的动脉硬化发生率 高, 肪条纹 的范围扩大 , 脂 明显的硬化
m o L 20m /1 以上 , 成 脂 质代 谢 紊乱 。 m l ( 0 g ) / d 造 本 文 对近 年来 国 内 外 有 关 糖 尿 病 性 血 脂 异 常 的发 生 机
制、 发病情况 、 危害性 、 临床类型及 防治 进展作一综述 , 以
供参考。
一
据不完全统计 , 正常人 ( 单纯 的 ) 血脂异常 的发病率约 为 2%-0 糖 尿病性血脂异 常 的发病 率约 为 6%, 0 4 %, o 其中 以高三酰甘油血症最 为常见 , 发病率为2 %-0 8 7 %不等 。 必须指 出, 糖尿病 性血脂异常 的发病情况主要与糖尿 病类 型、 病情轻重 、 血糖控制 水平 、 营养状 态、 年龄及 高胰 岛素血症有着密切关 系, 未经治疗 或病情未得 到满意 控制 患者的高三酰甘油血糖的发病率明显 高于非糖尿病患者。 老 年男性糖尿病患者高三酰甘油血症的发病率 比正常人高 7 . 7 倍, 比女性高26 。 .倍
性 高胰岛素血症时 , 血清胰岛素水平升高, 促使肝脏对三酰
甘油 的合成, 导致 内源性高三酰甘油血症。 所 以 , 尿病 患者 体内胰岛素分泌量 的增 多或减少均 糖 与产生糖尿病性血脂异常有关。
糖尿病患者血脂紊乱特点及对策

糖尿病患者血脂紊乱特点及对策
巩永胜;邹阳春
【期刊名称】《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年(卷),期】2011(013)029
【摘要】糖尿病患者体内高血糖状况与高血脂密切相关,高血脂特点多数表现为混合性高脂血症如合并有总胆固醇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的异常升高.糖尿病合并血脂紊乱更容易导致脑中风、冠心病等大血管并发症.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脂紊乱的非药物手段有控制饮食、减肥、运动、药物治疗.通过综合性干预措施,才能有效防治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总页数】1页(P29)
【作者】巩永胜;邹阳春
【作者单位】024076,内蒙古赤峰宝山医院内一科;100028,北京煤炭总医院心内科【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糖尿病患者脂质代谢紊乱的特点及治疗对策
2.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血脂代谢紊乱特点及激素治疗前后的血脂变化
3.罗格列酮和二甲双胍对伴有血脂紊乱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血压和体质量的影响
4.糖尿病患者血脂紊乱特点及对策
5.糖尿病患者脂质代谢紊乱的特点及治疗对策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预防与治疗指南

什么是糖尿病?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是一个复合病因的综合病症,是由于体内胰岛素缺乏或拮抗胰岛素的激素增加,或胰岛素在靶细胞内不能发挥正常生理作用而引起的葡萄糖、蛋白质及脂质代谢紊乱的一种综合征。
其特征为血循环中葡萄糖浓度异常升高及尿糖、血糖过高时可出现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即多饮、多尿、多食及体重减轻,且伴有疲乏无力。
严重者可发生酮症酸中毒、高渗性糖尿病昏迷,且易合并多种感染。
随着病程的延长,其代谢紊乱可导致眼、肾、神经、血管及心脏等组织器官的慢性进行性病变。
若得不到及时恰当的治疗,则可发生心脏病变、脑血管病变、肾功能衰竭、双目失明、下肢坏疽等而成为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
在古代医学文献中,以中国传统医学对糖尿病的记载最为详细。
在世界糖尿病研究史上,中国传统医学最早详细记载了糖尿病的症状及并发症;最早提出营养丰美及肥胖与糖尿病的发病有着密切关系;最早发现糖尿病人尿甜的现象。
在治疗方面不仅最早提出糖尿病的饮食疗法及体育疗法,而且在千百年的医疗实践中逐步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内容极为丰富的药物疗法、针灸疗法、气功疗法、推拿疗法、心理疗法等。
系统整理这些宝贵的历史遗产,对当今糖尿病的研究及防治,无疑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及临床实用价值。
世界各国糖尿病发病情况如何?无论是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糖尿病的发病率都在逐年增加。
由于调查人群的年龄、调查方法、诊断标准及种族、生活习惯、营养条件不同,各国糖尿病患病率有显著差异。
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的患病率在世界各国为0.07‰~3.4‰。
在日本、中国及古巴,IDD M的患病率低,分别为0.07‰、0.09‰及0.14‰。
瑞典、芬兰患病率分别为1.48‰、1.90‰,英国IDDM的患病率最高,为3.4‰。
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在美国、瑞典、日本、智利、阿根廷等国患病率约5%~7%,西欧、东欧、苏联、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患病率约为2%~5%,印度、菲律宾等国患病率约为1%~4%,不同种族之间有差别,城市高于农村。
浅谈糖尿病肾病合并脂代谢紊乱的防治策略

探讨 了 DN合并脂代谢 紊乱的中西医防治策略 , 以求共识 。
1 DN 与 脂 代谢 紊 乱
病” 范畴 , 两千 多年前 , 黄帝 内经》 《 就有 了记载 。消渴 肾病初见 于汉 ・ 张仲景《 匮要 略》 “ 子消 渴 , 便反 多 , 金 :男 小 以饮 一斗 , 小
便一斗 , 肾气丸主之” 。中医亦无 “ 脂代谢紊 乱” 的病名 , 早在 但 D N是 D 最 常见 的慢 性微 血 管并 发症 之 一 。在 西方 国 古籍 中就有类似症状 的记载 , 灵枢 ・ M 如《 卫气 失常》 “ 日:人有 脂 , 家 , N是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 因, D 国外 患病率 达 2 %~4 %, 有膏 , 0 0 有肉” 。依《 内经》 所言 ,膏人者 , “ 纵腹 垂腴” “ 、皮缓 ” “ 、胭 国内患病率在 0 9 . %~3 %… 。近 年来 , 6 DN与 脂代 谢紊 乱 的 肉不坚” 脂人者 , 。“ 虽脂 不能大 者 ” “ 肉坚 , 、胭 皮满 ” 肉者 , 。“ 关 系愈来愈引人注 目。在 20 年 的美 国糖 尿病协会 ( D 大 身体 容大 , 01 A A) …… 肉者 , 多血则充形 , 充形 则平 , …… 肉人 者 , 下 上 会上 , at g奖 章获 得者 Mc ar 提 示 : B ni n G rt DM 宜改 为糖 脂 病 。 说 明 D 患者的脂代谢 紊乱 比单纯 的高 血糖危 害更 大。早在 M 13 9 6年 , m l i 和 Wio Kime t l se l n在患者 的肾小动脉 , s 肾小 球 和肾 小 管 内发 现有 大量 的脂 质 沉 积L 。无 论 是 l型 D 伴 发 的 2 J M 容大” 。脂代谢紊乱属 中医“ 痰浊 、 污血 , 血 、 血” 范畴L 。 浊 瘀 等 7 J 中医学认 为 D N合并脂代谢紊乱 的发病多有 内 、 两 因。外 因 外 多认 为与外邪入侵 、 饮食失节 、 劳欲过度 、 情志失调 有关 。如宋 ・
糖尿病脂质代谢紊乱及防治

04 糖尿病脂质代谢紊乱的监 测与评估
血糖监测
血糖监测是评估糖尿病病情和控制效果的重要手段。通过定 期监测血糖,可以了解患者糖代谢状态,评估治疗效果,及 时调整治疗方案。
血糖监测的方法包括指尖血糖监测和持续血糖监测。指尖血 糖监测操作简便,适用血糖。
高血脂可加速肾小球滤过率下 降,加重糖尿病肾病的发展。
长期血脂异常可导致肾动脉粥 样硬化,影响肾脏的血液供应。
对视网膜的影响
糖尿病脂质代谢紊乱可引起视网膜血 管病变,导致视网膜缺血、缺氧和水 肿。
长期血脂异常可导致视网膜微血管瘤 和出血,影响视觉功能。
高血脂可加速视网膜血管堵塞,引起 视力下降甚至失明。
调脂药
对于血脂异常的糖尿病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使 用调脂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抗血小板药
糖尿病患者应考虑使用抗血小板药,以预防血栓 形成。
运动疗法
01
02
03
有氧运动
糖尿病患者应进行适量的 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 游泳等,有助于降低血糖 和血脂。
力量训练
糖尿病患者进行适量的力 量训练,有助于提高肌肉 力量和稳定性。
其他相关指标的监测
其他与糖尿病脂质代谢紊乱相关的指 标包括血压、体重、腰围等。这些指 标的监测有助于全面评估患者健康状 况,发现其他潜在疾病或风险因素。
对于已经出现脂质代谢紊乱的患者, 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更深入的检查, 如肝肾功能检查、胰岛功能检查等, 以进一步了解病情和制定治疗方案。
05 糖尿病脂质代谢紊乱的预 防
详细描述
糖尿病患者常伴有肾脏损伤,肾脏对脂质的清除能力下降,导致血脂水平升高。高胆固醇和高密度脂 蛋白水平升高与肾脏疾病的发展密切相关,而低密度脂蛋白的升高则增加了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
糖尿病人血脂高怎么治疗

糖尿病人血脂高怎么治疗*养生导读:人体内的胰岛素不仅能控制着血糖的高低,还是人体另外两大物质脂肪与蛋白质的主要调控元素。
而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不足,因此病人常常伴有血脂代谢紊乱,即我们所说的高血脂。
这在糖尿病患者中是比较常见的。
那么,糖尿病人血脂高怎么治疗呢?看看下面的介绍吧。
*一、糖尿病人血脂高的治疗方案:第一步:非药物治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降脂的关键。
高血脂患者通过日常生活调节降低血脂,既要限制饮食减少摄入,又要加强运动增加支出,使消耗大于食量。
还需注意多吃低糖、低脂、高纤维素饮食和限制饮酒,建议平时可以经常用[陈志谦决乌汤]这种中医经典组方茶长期做茶泡饮,可以起到很好防治效果。
饮食中增加山楂、葱头、木耳、香菇、燕麦、大蒜、大豆、茶叶、海带等健康食品有助于降血脂。
*第二步:中药治疗因人体胆固醇形成的30%是通过饮食吸收,70%是通过肝脏合成,所以有些患者无论怎样控制饮食和加强锻炼,也无法控制高血脂。
因此,这类患者在非药物治疗1年后,仍不见效就宜服用中药治疗。
降血脂的中药不仅有较好的降血脂疗效,还有调节机体、标本兼治的效果,而且不良反应少。
据统计,目前中成药占医院药房降血脂药物的7. 4%,还有部分患者使用单味中草药水煎或茶饮服用,例如消食药、泻下药、活血化察药、补益药、利水渗湿药等。
这些中药的有效成分可以降低内源性脂质的合成、抑制外源性脂质的吸收,纠正脂质的代谢紊乱,促进脂质的清除,同时还可减轻血液私稠度和胰岛素抵抗,改善血小板的聚集等。
*第三步:西药治疗中药降血脂的总有效率约在30%,因此,多数高血脂患者通过非药物治疗和中药治疗i年以上均无效时,应服用西药治疗。
调血脂西药的种类繁多,药理作用各异,选择时需要参考血脂异常的类型以及患者合并疾病的种类。
另外,由于人体合成胆固醇的时间在凌晨两三点钟,所以降胆固醇的西药晚上睡前服用效果更好。
患者每服药2个月后,需复查血脂,肝、肾功能和肌酸磷酸激酶,一方面根据血脂的变化调整服药的剂量,另一方面密切观察药物是否产生肝、肾功能和横纹肌损害等不良反应。
糖病与脂肪代谢紊乱

糖病与脂肪代谢紊乱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主要特点是血糖升高。
脂肪代谢紊乱(Dyslipidemia)则是指血液中脂肪代谢异常,包括高胆固醇、高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增加以及高密度脂蛋白降低等情况。
近年来,研究发现糖病与脂肪代谢紊乱之间存在密切联系,相互影响而加重疾病的风险。
本文将就糖病与脂肪代谢紊乱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
糖尿病和脂肪代谢紊乱之间的关系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考虑。
首先,糖尿病患者体内胰岛素的分泌受损,导致机体无法正常利用葡萄糖,血糖水平升高。
高血糖状态进一步刺激胰岛素分泌,使胰岛素水平升高,影响到脂肪组织的代谢。
这种胰岛素抵抗状态使得脂肪代谢紊乱,导致血液中的脂质水平升高。
其次,糖尿病导致脂肪细胞组织中的脂质合成增加,血液中甘油三酯的水平增高。
胰岛素的作用是促进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但在胰岛素抵抗状态下,胰岛素对脂肪组织的抑制作用减弱,导致脂肪合成增加,脂肪堆积。
与此同时,胰岛素抵抗状态还导致脂肪分解降低,进一步加重了脂肪代谢紊乱。
此外,脂肪代谢紊乱也可以加重糖尿病的发展。
脂质代谢异常导致血液中脂质过多,沉积在肝脏和胰岛,并引发胰岛素抵抗,使得糖尿病的病情进一步恶化。
高密度脂蛋白水平降低也是脂肪代谢紊乱的一个特征,它是一种有益的脂质,有助于血管壁的修复和维护正常的血液流动。
脂代紊乱导致高密度脂蛋白降低,血管功能受损,加重胰岛素抵抗,从而增加了糖尿病的发病风险。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糖尿病与脂肪代谢紊乱之间的关系与慢性炎症密切相关。
慢性炎症对胰岛素信号途径的抵抗性增加,进一步损害脂肪组织的脂质代谢。
而脂肪组织又是慢性炎症的重要来源,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这一炎症反应导致的胰岛素抵抗和脂肪代谢紊乱不仅加重了糖尿病的发展,还进一步增加了心血管疾病等并发症的风险。
综上所述,糖尿病与脂肪代谢紊乱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
胰岛素抵抗状态导致的脂肪代谢紊乱加重了糖尿病的发展和恶化;同时,脂肪代谢紊乱也加重了胰岛素抵抗,形成了恶性循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HOLESTERYL
ESTERS
8~14%
2~6% ~1% 1~2%
磷脂
PHOSPHOLIPIDS
游离胆固醇
FREE CHOLESTEROL
蛋白质
PROTEINS
12~16% 4~7% 6~10%
2020/11/17 80~1000nm
30~80nm
富含胆固醇的脂蛋白(LDL/HDL)
LDL
低密度脂蛋白
预期危险性降低率
降低10mmHg
15%
减少1%
11%
降低1mmol/l
57%
增加0.1mmol/l
15%
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 1996;124,136
2020/11/17
UKPDS(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 冠心病危险性降低的优先顺序
1. LDL-C 2. DBP 3. Smoking 4. HDL-C 5. HbA1c
2020/11/17
控制血糖对血脂的影响
所有的降糖药物均可降低TG; 降糖药对HDL-C无作用或仅有轻
微的作用;但可改善HDL的结构; 良好地控制血糖可使LDL-C降低10
%~15%, 同时改善LDL的结构。
2020/11/17
非药物治疗
饮食调节 运动疗法 戒烟 行为矫正
药物治疗
2020/11/17
– 吸烟与血HDL-C的浓度成负相关 – 吸烟者血TG水平亦高,因为香烟中含
有尼古丁和CO,可通过刺激交感神经 释放儿茶酚胺,使FFA增加,被脂肪组 织摄取形成TG,且儿茶酚胺又能促进 脂质从脂肪组织中的释放 – LDL易被氧化
2020/11/17
其 他
– 年龄 – 性别 – 活动 – 微量元素 – 药物
2020/11/17
糖尿病脂质代谢紊乱的特征
2020/11/17
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的特点
➢ TG 30~40%,其中10%>4.5mmol/L (400mg/dl)
➢ HDL ➢ VLDL(TC)/磷脂比率显著增高 ➢ LDL-或,但微密小颗粒LDL
以上这些异常都有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并共同构成 2020/11一/17组相关的危险因素。
糖尿病发生
Clinical Diabetes Volume 18, Number 2, 2000
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死亡率 (伴有或不伴有心梗病史)
无糖尿病,无心梗
(n=1304)
2型糖尿病,无心梗
存 活
(n=890)
无糖尿病, 有心梗 (n=69)
率
2型糖尿病, 有心梗
(%)
(n=169)
2020/11/17
2020/11/17
临床研究巳证实: 通过多重危险因素控制,可减少在糖尿病患 者中的心脑血管发病及死亡率
• 行为改变 (戒烟, 饮食, 运动) • 代谢方面的控制 (血糖, HbA1c) • 血压控制 • 血脂控制
2020/11/17
糖尿病血脂异常的治疗
控制好血糖 饮食治疗 运动治疗 必要时减轻体重 控制冠心病的其他危险因素 上述措施后血脂仍高,服用降脂药物。
2020/11/17
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
– 基础病变为动脉粥样硬化 – 是死亡的最主要原因 – 冠心病的危险性增加2~4倍 – 脑卒中的危险性增加4~10倍 – 外周血管疾病(特别是糖尿病足)
的危险性增加7~10倍
2020/11/17
UKPDS(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 主要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影响
收缩压 HbA1c LDL-C HDL-C
糖尿病脂质代谢紊乱及防治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内分泌科 任建民
2020/11/17
对糖尿病的认识逐步深入
Diabetes Mellitus
Diabetes Mellipidtus
CHD Risk Equivalents (ATP III)
2020/11/17
2/3的糖尿病患者死于心血管疾病
包括冠心病、中风、周围血管疾病在内的大血管 并发症是糖尿病患者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
药物治疗
2020/11/17
血脂异常的药物治疗
应考虑的问题:
治疗目标 - 纠正脂蛋白异常 - 动脉粥样硬化的血管并发症
药物作用机制 药物的其他作用 联合治疗
2020/11/17
调脂药物的作用
VLDL LDL TG TC HDL LP(a)
他汀类
↓ ↓↓ ↓ ↓↓ ↑ ---
贝特类
糖尿病常见的血脂异常
脂蛋白结构和大小变化(小而密LDL) 脂代谢相关酶活性改变(LPL、HL) 胆固醇逆转运障碍 载脂蛋白糖化 脂蛋白氧化 Lp(a) 升高和修饰。
2020/11/17
1型糖尿病血脂异常
血脂 总胆固醇 甘油三酯 VLDL-C LDL-C HDL-C
血糖控制差 血糖控制好
2020/11/17
Turner RC et al.BMJ 1998;316:823-828
冠心病风险比估算
LDL-C 1mmol/L : 1.57 (1.37-1.79) HDL-C 0.1mmol/L: 0.15(0.08-0.22) SBP 10mm Hg :1.15(1.08-1.23) HbA1C 1% :1.11(1.02-1.20)
非药物治疗
2020/11/17
饮食调节
是治疗高脂血症的基础 可使血清胆固醇降低5~10% 可使血脂调节剂更好的发挥作用 可改善糖耐量、恢复胰岛功能和减轻
肥胖者的体重
2020/11/17
具体措施
– 限制总热量 – 降低胆固醇、饱和脂肪酸的摄入 – 适当增加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比例 – 戒酒
2N02E0n/1g1l J/1M7ed 1998;339:229-234; Sprafka JM et al Diabetes Care 1991;14:537-543.
2型糖尿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各种 病理生理异常的演变
胰岛பைடு நூலகம்抵抗 肝脏葡萄糖
胰岛素分泌
NGT
Over diabetes
IGT
餐后血糖 空腹血糖
ApoAI浓度显著降低,从而影响 HDL的浓度及功能
2020/11/17
小肠
脂肪组织 毛细血管
内皮
胰岛素促进
脂肪组织 FFA
肝脏
TG
CM VLDL
LPL 残粒
胰岛素抑制
FC CE TG
HDL
肝脏摄取
正常情况下餐后脂质代谢
2020/11/17
脂肪组织
FFA 加速
小肠
肝脏
TG 加速
脂肪组织 毛细血管
2020/11/17
2型糖尿病TG水平与血管并发症的关系(n=44)
大血管并发症 微血管并发症
空腹正常及餐后正常 10.52%
21.05%
空腹正常及餐后升高 57.14%
42.85%
空腹升高及餐后升高 80.00%
70.00%
中国糖尿病杂志,2000:8(4):204-206
2020/11/17
2型糖尿病脂代谢紊乱防治对策
糖尿病患者的死亡原因
冠心病、中风、周围血
67%
管疾病 其它
Adapted from Alexander CM, Antonello S Pract Diabet 2002;21:21-28.
2020/11/17
动脉粥样硬化 在新诊断的糖尿病患者中十分常见
心血管疾病是糖尿病致残和死亡的常见原因
>50%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伴有心血管疾 病的征象
HDL2 HDL3
sLDL
Lp(a)
1.20
5
2020/11/17
10 20
40
60
直径 (nm)
乳糜 微粒 乳糜 残粒
80 1000
富含甘油三酯的脂蛋白(乳糜微粒,VLDL)
CHYLOMICRON
乳糜
甘油三酯
TRIGLYCERIDE 90~95%
VLDL 极低密度脂蛋白
50~65%
2~4%
胆固醇酯
2020/11/17
糖尿病肾病
是影响糖尿病患者血浆脂质水 平的一个重要因素。有微量白蛋白 尿的患者,血浆TG、VLDL、LDL 水平均较高,而HDL水平较低。血 脂异常情况随糖尿病肾病的发展及 肾衰的加重而恶化。
2020/11/17
吸烟
– 吸烟者血TC水平较不吸烟者高,推测 可能与血中CO浓度有关
HDL
2020/11/17
乳糜微粒
脂蛋白脂酶
游离脂肪酸
乳糜残粒
内源性脂蛋白通路
Liver
FC CE TG
CE
游离脂肪酸
脂肪组织
VLDL
TG
CE
LPL
游离脂肪酸
LDL
TG
CE
脂肪组织 其他组织
Liver
LDL 受体
TG
HDL CE
2020/11/17
LCAT
LDL 受体
CE
新合成
FC
周围组织细胞
病因与发病机制
年
Haffner SM et al. NEJM 1998; 339:229-234
脂蛋白的结构
胆固醇 磷脂
VLDL
载脂蛋白
C
胆固醇酯
甘油三酯
E
2020/11/17
B-100
血浆脂蛋白分类(超速离心法)
密度 (g/ml)
0.95 1.006
VLDL
VLDL残粒 IDL
1.02
LDL
1.10 1.10
2020/11/17 20~25n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