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代谢紊乱与糖尿病
糖尿病与血脂代谢异常

糖尿病与血脂代谢异常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疾病,患者的血糖水平长期高于正常范围,可能导致多个器官受损。
同时,糖尿病患者常常伴随血脂代谢异常,即血液中脂质含量的紊乱。
本文将讨论糖尿病和血脂代谢异常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管理这些并发症。
1. 糖尿病与血脂代谢异常的关系糖尿病和血脂代谢异常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一方面,高血糖会增加血液中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LDL)的合成,导致血脂水平升高。
另一方面,血脂代谢异常也会加重糖尿病的病情,影响胰岛素的敏感性,进一步提高血糖水平。
2. 血脂代谢异常对糖尿病患者的影响血脂代谢异常对糖尿病患者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1 血管病变风险增加血脂代谢异常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进而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糖尿病患者本身血管功能已经受损,血脂代谢异常会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增加心梗、中风等疾病的患病风险。
2.2 肝脏病变的发生血脂代谢异常会导致脂肪在肝脏中的沉积,进而引发脂肪肝的发生。
糖尿病患者中脂肪肝的患病率较高,血脂代谢异常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
2.3 肾脏损伤的加重糖尿病患者在血糖控制不佳的情况下,血脂代谢异常会进一步加重肾脏损伤。
这是因为血脂异常会导致肾小球滤过膜受损,加速糖尿病肾病的进展。
3. 如何管理糖尿病和血脂代谢异常管理糖尿病和血脂代谢异常需要进行综合的治疗。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管理措施:3.1 药物治疗糖尿病患者常常需要使用口服降糖药物或注射胰岛素来控制血糖。
针对血脂代谢异常,可以添加他汀类药物来降低血脂水平。
此外,还需要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和相互作用,选择合适的药物组合。
3.2 饮食调控合理的饮食调控对于管理糖尿病和血脂代谢异常至关重要。
应该限制摄入高糖、高脂食物,增加蔬菜、水果和全谷物的摄入,保持适量的蛋白质摄入。
此外,还应该控制总体热量摄入,控制体重。
3.3 运动锻炼适量的运动有助于改善血糖控制和血脂代谢。
糖尿病患者可以选择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每周坚持3至5次,每次30分钟以上。
糖尿病和代谢紊乱的病理机制

糖尿病和代谢紊乱的病理机制糖尿病与代谢紊乱的病理机制糖尿病是一种代谢性疾病,其病理机制较为复杂。
糖尿病的主要病理特征为高血糖,由于胰岛素缺乏或胰岛素抵抗引起的机体代谢紊乱所致。
因此,在研究糖尿病的病理机制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代谢过程。
代谢是生命活动的基础,包括饮食物质的摄取、消化、吸收、利用和排泄等一系列过程。
糖尿病是由于机体代谢过程出现了某些异常,导致胰岛素或胰岛素作用不足,造成代谢紊乱。
胰岛素是由胰岛的β细胞分泌的一种内分泌激素,具有降低血糖作用。
胰岛素作用于肝、脂肪和肌肉组织,促进葡萄糖摄取和利用,并抑制脂肪的分解和合成。
当血糖水平升高时,β细胞分泌的胰岛素水平也会随之上升,促进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从而维持血糖水平的稳定。
然而,在糖尿病患者中,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抵抗发生,即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导致血糖水平持续升高。
胰岛素分泌不足的原因很多,例如胰岛细胞受损或自身免疫等因素。
而胰岛素抵抗的主要原因则是肥胖和缺乏运动。
肥胖是胰岛素抵抗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肥胖会导致脂质代谢紊乱和慢性炎症,这些因素都会导致胰岛素抵抗。
肥胖患者体内的脂肪细胞数量增加,脂肪细胞分泌的脂肪酸和细胞因子增加,这些物质会干扰胰岛素对组织的作用,从而导致胰岛素抵抗。
除肥胖外,缺乏运动也是胰岛素抵抗的危险因素之一。
运动可以促进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增加肌肉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有助于控制血糖水平。
总体来说,糖尿病的病理机制包括胰岛素分泌不足和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缺乏主要是由于胰岛β细胞功能受损,而胰岛素抵抗则主要是由于肥胖和缺乏运动等因素引起的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
因此,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控制体重、增加运动量和治疗胰岛素分泌不足等措施,以防止糖尿病的发生和进一步发展。
糖尿病脂质代谢紊乱及防治

04 糖尿病脂质代谢紊乱的监 测与评估
血糖监测
血糖监测是评估糖尿病病情和控制效果的重要手段。通过定 期监测血糖,可以了解患者糖代谢状态,评估治疗效果,及 时调整治疗方案。
血糖监测的方法包括指尖血糖监测和持续血糖监测。指尖血 糖监测操作简便,适用血糖。
高血脂可加速肾小球滤过率下 降,加重糖尿病肾病的发展。
长期血脂异常可导致肾动脉粥 样硬化,影响肾脏的血液供应。
对视网膜的影响
糖尿病脂质代谢紊乱可引起视网膜血 管病变,导致视网膜缺血、缺氧和水 肿。
长期血脂异常可导致视网膜微血管瘤 和出血,影响视觉功能。
高血脂可加速视网膜血管堵塞,引起 视力下降甚至失明。
调脂药
对于血脂异常的糖尿病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使 用调脂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抗血小板药
糖尿病患者应考虑使用抗血小板药,以预防血栓 形成。
运动疗法
01
02
03
有氧运动
糖尿病患者应进行适量的 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 游泳等,有助于降低血糖 和血脂。
力量训练
糖尿病患者进行适量的力 量训练,有助于提高肌肉 力量和稳定性。
其他相关指标的监测
其他与糖尿病脂质代谢紊乱相关的指 标包括血压、体重、腰围等。这些指 标的监测有助于全面评估患者健康状 况,发现其他潜在疾病或风险因素。
对于已经出现脂质代谢紊乱的患者, 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更深入的检查, 如肝肾功能检查、胰岛功能检查等, 以进一步了解病情和制定治疗方案。
05 糖尿病脂质代谢紊乱的预 防
详细描述
糖尿病患者常伴有肾脏损伤,肾脏对脂质的清除能力下降,导致血脂水平升高。高胆固醇和高密度脂 蛋白水平升高与肾脏疾病的发展密切相关,而低密度脂蛋白的升高则增加了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
中老年糖尿病患者脂代谢紊乱的比较分析

LDL C we e n ts n f a ty d fe e t P> O 0 ) C mp r g a l n ie n ma e a d f ma e g o p . e r s lswe e — r o i ic n l i rn ( g i f . 5 . o a i l i d c s i l n e l r u s Th e u t r n
( U) 行 了对 比 分 析 , 报 道 如 下 。 GL 进 现 1 资料 与 方 法
尔 特 有 限公 司 和 德赛 诊 断 系 统 ( 海 ) 限 公 司 提 供 ; D — 上 有 L L C、 HD - 采 用 直 接 法 , 剂 分 别 由 日本 协 和 医 学 株 式 会 社 和 浙 LC 试 江 伊 利 康 生 物 技 术 有 限公 司提 供 ; L 采 用 酶 法 , 剂 由美 国 G U 试 贝 克 曼 库 尔 特 有 限公 司提 供 。 1 4 诊 断标 准 . 依 据 2 0 年 中 国成 人 血 脂 异 常 防治 指 南 ∞ , 07 ]
检 验 医 学 与 临床 2 l O 2年 3月 第 9卷 第 6期
L bMe l , rh2 1 , 19 No 6 a dC i Mac 0 2 Vo. , . n
・
・
6 ・ 91
论 著 ・
中老 年 糖 尿 病 患 者脂 代 谢 紊 乱 的 比较 分 析
李 雷 勇( 山西 医科 大学 第二 医院检 验科 , 太原 0 00 ) 3 0 1
T G> 1 7 . 0mmo/ lL者 为 高 脂 血 症 患 者 。 15 统计学 方法 . 数 据 均 以 i± 表 示 , 组 间用 配 对 t 验 两 检
11 一般 资料 .
糖尿病和脂代谢紊乱的发生机制研究

糖尿病和脂代谢紊乱的发生机制研究糖尿病和脂代谢紊乱是两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它们的发生机制一直是研究人员的热点问题。
在过去几十年中,我们对于这两种疾病的了解有了不少进展,但仍有很多未知的领域需要深入探究。
糖尿病是指人体内胰岛素作用不足或无效,导致血糖水平异常升高,严重时可能会引发多种并发症,如心脏病、肾病、神经病变等。
糖尿病的发生机制很复杂,目前已知的风险因素包括遗传、环境、生活方式等多个方面。
大部分糖尿病患者都患有2型糖尿病(T2DM),这种类型的糖尿病主要是由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的。
胰岛素是一个由胰岛细胞分泌的激素,它可以使血糖水平下降。
在正常情况下,胰岛素能够促进肝脏、肌肉和脂肪组织对血糖的摄取和利用,从而维持血糖水平的平稳。
但是在T2DM患者中,胰岛素分泌下降或胰岛素受体对其的反应性下降导致胰岛素作用不足。
这时,身体的许多组织和器官就不能充分利用血糖了,从而产生了血糖升高的情况。
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都是形成T2DM的关键因素,而这一过程的发生和发展与许多因素有关。
脂代谢紊乱则是指体内脂质代谢的异常,其中包括脂肪酸代谢和胆固醇代谢的紊乱。
脂代谢紊乱与T2DM有很强的相关性,许多糖尿病患者同时存在着脂代谢紊乱的症状。
脂代谢紊乱会导致血脂阳性、血管狭窄、心血管疾病等多种疾病的发生风险增加。
而脂代谢紊乱的发生和发展也与多种因素有关。
近年来,人们对于糖尿病和脂代谢紊乱的发生机制进行了不少研究,促进了人们对于这两种代谢性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手段的改进。
首先,人们发现糖尿病和脂代谢紊乱的发生和发展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
已经确认了一些导致T2DM的遗传基因,如TCF7L2、PPARG、KCNQ1等,这些基因的突变可以导致胰岛素分泌和胰岛素受体功能异常。
脂代谢紊乱也可能与某些脂质代谢相关基因的异常有关。
在一些患有家族性糖尿病和脂代谢紊乱的病人中,在其亲属中检测到这些遗传变异的频率也比正常人更高。
其次,饮食、生活方式和环境因素也是影响糖尿病和脂代谢紊乱的因素之一。
糖病与脂肪代谢紊乱

糖病与脂肪代谢紊乱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主要特点是血糖升高。
脂肪代谢紊乱(Dyslipidemia)则是指血液中脂肪代谢异常,包括高胆固醇、高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增加以及高密度脂蛋白降低等情况。
近年来,研究发现糖病与脂肪代谢紊乱之间存在密切联系,相互影响而加重疾病的风险。
本文将就糖病与脂肪代谢紊乱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
糖尿病和脂肪代谢紊乱之间的关系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考虑。
首先,糖尿病患者体内胰岛素的分泌受损,导致机体无法正常利用葡萄糖,血糖水平升高。
高血糖状态进一步刺激胰岛素分泌,使胰岛素水平升高,影响到脂肪组织的代谢。
这种胰岛素抵抗状态使得脂肪代谢紊乱,导致血液中的脂质水平升高。
其次,糖尿病导致脂肪细胞组织中的脂质合成增加,血液中甘油三酯的水平增高。
胰岛素的作用是促进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但在胰岛素抵抗状态下,胰岛素对脂肪组织的抑制作用减弱,导致脂肪合成增加,脂肪堆积。
与此同时,胰岛素抵抗状态还导致脂肪分解降低,进一步加重了脂肪代谢紊乱。
此外,脂肪代谢紊乱也可以加重糖尿病的发展。
脂质代谢异常导致血液中脂质过多,沉积在肝脏和胰岛,并引发胰岛素抵抗,使得糖尿病的病情进一步恶化。
高密度脂蛋白水平降低也是脂肪代谢紊乱的一个特征,它是一种有益的脂质,有助于血管壁的修复和维护正常的血液流动。
脂代紊乱导致高密度脂蛋白降低,血管功能受损,加重胰岛素抵抗,从而增加了糖尿病的发病风险。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糖尿病与脂肪代谢紊乱之间的关系与慢性炎症密切相关。
慢性炎症对胰岛素信号途径的抵抗性增加,进一步损害脂肪组织的脂质代谢。
而脂肪组织又是慢性炎症的重要来源,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这一炎症反应导致的胰岛素抵抗和脂肪代谢紊乱不仅加重了糖尿病的发展,还进一步增加了心血管疾病等并发症的风险。
综上所述,糖尿病与脂肪代谢紊乱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
胰岛素抵抗状态导致的脂肪代谢紊乱加重了糖尿病的发展和恶化;同时,脂肪代谢紊乱也加重了胰岛素抵抗,形成了恶性循环。
糖尿病与脂代谢异常

安 徽 医 药
A h i dcl n h r aeta ora 20 a ;2 3 n u Mei dP am cui l un l 0 8M r1 ( ) aa c J
・9 15.
糖 尿 病 与脂 代 谢 异 常
邓 大 同
肌梗死 的危 险等 同于患过心肌梗 死 的患者 , 因此 , 美 国 国家 “ 胆 固醇教育 计划成 人治 疗方 案第 三次指 南 ” N E —T ( C P A PⅢ)
将糖尿病视 为冠心病等同的危险病症 。
1 糖 尿 病 脂 代 谢 的特 点及 发 生 机 制
加同时伴有脂利用度增加 , 促使 V D —G和 V D —pB生成 L LT L Lao 过量 。且糖尿病餐后富含 甘油 il i 蛋 白( R s 的增高 主 ii T L)
—
代谢 , 大量事实表明 , 含有 ao p B的 ao pCⅢ是脂 代谢紊 乱 的
重要组成部分 , 糖尿病 患者 ao p CⅢ浓 度增 高 , 与甘 油三 酯水
平正 相关 , 在增 加 糖 尿 病 患 者 心 血 管 风 险 中 起 重 要 作 用。 Ao p E是 L L相关受体蛋 白( R ) L L受 体配 体 ,pE在 D LP 和 D ao 清除 T L残余物起关键作用 。 R
( 安徽 医科 大学第一附属 医院 内分泌科 , 安徽 合 肥 摘要 : 2型糖尿病是 动脉 粥样 硬化 、 心病 、 冠 脑卒 中和外 周血 管疾病的独立易患 因素 。糖尿病性冠心病 患者的死亡率为正 常人群的 2— 4倍 , 尿病患者 的动脉粥样硬化过程部 分 由于 糖 203 ) 30 2
[ ] T r ga L . h e t eetr J . i hm,9 7:7 7 atl A T elpi rcpo [ ] JBo C e 19 2 2— ai n l
脂质代谢紊乱与糖尿病发生的关联

脂质代谢紊乱与糖尿病发生的关联近年来,糖尿病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一种主要慢性病,它给个人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负担。
糖尿病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许多因素都可以影响其发生和发展。
而脂质代谢紊乱,尤其是血脂异常,被广泛认为是糖尿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人体的脂质代谢对于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至关重要。
脂质主要包括胆固醇、甘油三酯和脂蛋白等。
在正常情况下,这些脂质在体内进行平衡的合成、分解和运输,以满足人体对能量和其他生理活动的需求。
然而,当脂质代谢出现紊乱时,人体就容易发生一系列异常变化,其中之一就是血脂的异常增高。
高血脂是指血液中脂质含量过高的状况。
它通常指的是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含量升高。
长期以来,高血脂已被公认为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然而,在近年的研究中发现,高血脂与糖尿病之间似乎也存在着一定的关联。
实际上,高血脂和糖尿病之间的相互作用非常复杂。
一方面,高血脂可以增加糖尿病的风险。
研究表明,高胆固醇和高甘油三酯的水平与糖尿病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
高胆固醇会引起胰岛细胞功能异常,并且损害胰岛素的敏感性,导致胰岛素抵抗的发生。
而高甘油三酯则会干扰胰岛素的正常分泌和作用,从而引发糖尿病。
另一方面,糖尿病也可以进一步加重脂质代谢的紊乱。
胰岛素在调节血糖的同时,还参与了脂代谢的调控。
当胰岛素抵抗发生时,胰岛素的生物学功能就会受到损害,从而导致脂代谢异常。
胰岛素抵抗会增加甘油三酯的合成和胆固醇的合成,同时抑制甘油三酯和胆固醇的降解,最终导致血脂异常。
此外,糖尿病与脂质代谢紊乱之间的关联还可以通过炎症反应来解释。
炎症反应在糖尿病和高血脂的发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炎症细胞释放的细胞因子可以使胰岛素的作用受到抑制,导致胰岛素抵抗。
同时,胰岛素抵抗也可以进一步刺激机体对炎症反应的应答,形成恶性循环。
在这个过程中,脂质代谢的紊乱起到了重要的媒介作用。
综上所述,脂质代谢紊乱与糖尿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
高血脂和糖尿病之间相互影响,形成了一个复杂的病理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脂代谢紊乱与糖尿病
血脂异常是糖尿病(DM)患者的伴随病患,糖尿病患者动脉硬化患病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发生冠心病死亡及严重的非致死性冠心病事件的危险性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根本原因除了糖尿病状态本身如高血糖、肥胖、高血压、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抵抗等因素外,糖尿病所致的脂代谢异常也是一个明确而重要的因素。
因此,对糖尿病患者来说,单单控制血糖是不够的,纠正脂代谢异常对防治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尤其是大血管并发症有重要的意义。
1糖尿病患者脂代谢紊乱的特点
据不完全统计,正常人血脂异常的发病率约为20%~40%,糖尿病血脂异常的发病率约为60%,其发病情况主要与糖尿病类型、病情轻重、血糖控制水平、营养状态、年龄及高胰岛素血症有着密切关系,主要以血浆三酰甘油(TG)和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水平显著升高,血浆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降低为特征。
临床上常将血TG和LDL增高,HDL降低称为血脂异常三联征,常伴随早发的冠心病,而且是一种动脉粥样硬化的脂蛋白表现型,常伴有胰岛素抵抗。
2脂代谢紊乱与Ⅱ型糖尿病
糖尿病病人LDL-C增高是致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
素[1]。
糖尿病患者血中LDL被糖化后,通过亲和机制使巨噬细胞摄取结构改变的LDL增多,造成这些细胞内的胆固醇堆积形成泡沫细胞,同时胶原组织被糖化的产物能捕捉更多的LDL,加速脂质沉积于动脉血管壁上,促使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
另外,脂质和LDL的过氧化可直接影响血小板功能,使血小板易于黏附于受损的血管内皮细胞并释放出生长因子,刺激血管内平滑肌细胞增殖,还可影响前列腺环素和凝血因子活性,促使血栓形成。
三酰甘油增高是胰岛素抵抗的标志,常和血糖控制不满意密切相关。
三酰甘油增高,影响LDL代谢,促进LDL从A型转变为B型;影响HDL代谢,影响HDL 成分,使HDL分解代谢增加,浓度下降;还影响凝血因子和促凝状态。
HDL对动脉粥样硬化最具有预示价值。
糖尿病病人常有HDL降低和血三酰甘油增高,与脂蛋白酶活性降低、HDL分解代谢增强有关。
HDL量的减少使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性增加,此外,糖尿病患者HDL的质也有改变,其中,游离胆固醇对卵磷脂的比例增加,而这种变化已证实可致动脉硬化。
3糖尿病病人脂代谢紊乱的诊断标准
美国心脏病学会和美国糖尿病学会[2]对糖尿病病人血脂异常的诊断标准(表1)。
4糖尿病病人脂代谢紊乱的治疗
4.1非药物治疗措施非药物治疗措施首选合理的膳食,根据个人的年龄、工作性质、体力活动、体重及生活习惯估计每日需要摄入的总热量,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分别占总热量的55%~65%、10%~15%、25%~35%分配。
食物中的胆固醇含量低于300 mg/d(含胆固醇高的食物有肥肉、动物内脏、带鱼、蛋黄、黄油等),适当多食含不饱和脂肪酸(如豆油、花生油、芝麻油、菜籽油、橄榄油、茶油等)和纤维素多的食品(如燕麦、大麦、豆荚、粗粮、杂粮、蔬菜、木耳、果胶、魔芋制品等);其次,控制血糖对调节血脂很重要,而且可减少脂蛋白的糖基化,有报道,每使糖化血红蛋白下降1个百分点,可使血清三酰甘油降低8%,血清胆固醇减低 2.2%;第三,要合理安排好生活,避免情绪紧张,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戒烟,不过度饮酒,进行必要的体力活动和体育锻炼。
4.2药物治疗合并脂异常的患者经非药物治疗3~6个月血脂仍异常者应考虑药物治疗。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血脂调节剂有以下几类。
4.2.1他汀类药物他汀类药物为羟甲基戍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其化学结构中有类似HMG-CoA的部分,对胆固醇生物合成限速酶HMG-CoA 还原酶有特异的竞争性抑制,导致细胞内胆固醇合成减少,使LDL受体表达增加,从而加速LDL颗粒的清除,其结果是使血LDL-C水平降低,同时还有着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抑制炎症反应的作用,并影响平滑肌细胞增殖以及干扰血小板聚集、凝血、纤溶过程[3-4],是高效安全的降低LDL-C和TC的一线药物。
其主要副作用是肝酶升高和肌病。
4.2.2胆酸结合树脂这类药物的降脂机制是在肠道通过阴离子交换与胆酸结合,减少胆酸的肠肝循环,使肝脏利用胆固醇合成新的胆酸,从而使肝细胞内胆固醇成分减少,刺激LDL受体表达,由此降低血LDL-C浓度。
主要药物有考来烯胺(cholestyramine)和考来替泊(colestipol) ,一般可降低胆固醇25%左右,疗效显著且安全。
4.2.3烟酸及其衍生物主要减少VLDL合成并增加VLDL分解,从而使TG下降,同时可减少HDL分解使HDL升高,因此能有效的改善致动脉粥样硬化性血脂紊乱。
主要副作用是肝毒性、高尿酸血症以及升高血糖,这些副作用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加,目前已很少应用。
4.2.4纤维酸衍生物主要作用为降低TG、LDL-C,升高HDL-C。
纤维酸类药物是治疗高TG和低HDL-C的一线药物,特别是在TG>4.5 mmol/L,而LDL-C正
常或轻度增高时,该类药物同样具有较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主要副作用有胃肠道症状、胆石、可逆性CK升高的肌病,不适用于有严重肝肾损害的患者。
4.2.5抗氧化剂抗氧化剂通过抑制氧化LDL的生成,能明显降低与LDL氧化有关的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性。
这类药物有普罗布考(probucol)和维生素E。
可用于高脂血症饮食治疗的辅助用药。
参考文献
[1]Cook CB,Erdrnan DM,Ryan GJ,et al.The pattern of dy-slipidermia among urban African Americans with type 2 dia-betes[J].Diabetes care,2000,23:31.
[2]ADA:Management of dyslipidemia in adults with diabetes[J].Diabetes care,2000,23:319.
[3]王增武,满荣海,史平,等.他汀类药物预防心血管病事件的非调脂机制[J].心血管病学进展,2003,24(1):1.
[4]Yamaoto A,Harada-Shiba M,Kawaguchi A,et al.A pheresis technology for prevention and regression of atherosclerosis[J].Ther Apher,2001,5(4):22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