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与糖尿病的关系
脂质代谢与糖尿病的研究

脂质代谢与糖尿病的研究糖尿病,这一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正日益影响着全球众多人的健康。
在探寻糖尿病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的道路上,脂质代谢的研究成为了一个关键的领域。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脂质代谢的基本过程。
脂质,简单来说就是脂肪,包括胆固醇、甘油三酯等。
我们从食物中摄取的脂质,在体内经过一系列复杂的生化反应,被分解、合成和运输,以满足身体的能量需求和生理功能。
正常情况下,脂质代谢处于一种平衡状态。
然而,在糖尿病患者中,脂质代谢往往出现紊乱。
一方面,胰岛素是调节脂质代谢的关键激素之一。
糖尿病患者,特别是 2 型糖尿病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或胰岛素分泌不足的问题。
胰岛素的作用减弱,使得脂肪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减少,脂肪分解增加,导致血液中游离脂肪酸的水平升高。
这些游离脂肪酸会被运往肝脏,在那里被重新合成甘油三酯,进而引发脂肪肝等问题。
另一方面,糖尿病患者体内的胆固醇代谢也会出现异常。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清除减少,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合成降低,这会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进而引发心血管疾病,这也是糖尿病患者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脂质代谢紊乱不仅是糖尿病的结果,还可能在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中起到推动作用。
过多的脂肪堆积在胰岛细胞中,会影响胰岛细胞的功能,进一步加重胰岛素分泌不足或抵抗。
此外,脂肪组织分泌的一些炎症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等,会干扰胰岛素信号通路,促进糖尿病的进展。
那么,针对脂质代谢与糖尿病的关系,目前有哪些研究方向和治疗策略呢?研究人员正在努力寻找能够调节脂质代谢的新靶点。
例如,一些针对特定脂质代谢酶的药物正在研发中,希望通过抑制或激活这些酶的活性,来改善脂质代谢,从而控制糖尿病的发展。
在治疗方面,除了传统的降糖药物,一些调节脂质代谢的药物也逐渐受到关注。
例如,他汀类药物常用于降低胆固醇水平,减少心血管并发症的风险。
此外,生活方式的干预依然是至关重要的。
糖尿病最危险的不是糖是脂肪

亚洲 人 的 肥 胖有 ~ 个 特 点就 倍之 多。在 4 我肚子很大 腿很细 , 还 0岁 以上的 2型糖尿 患者 乙:“ 是 肚 子偷 偷 的胖 ,很 多都 是 腹 型 病患 者 中 体 重 超过标 准 1 % 以 特 别能 吃 ,看见 甜食 就 吃个 没 完 0
的肥 胖 。
肥 瘦 身 的时 尚圈 套可 能让 你 陷于节 食 的烦恼 ……终 有
一
天 ,你 的身体 拉 晌 了警报 。 】
糖尿 病最危险的不是糖是脂肪
( )肥 胖与糖 尿病关 系密切 的。其实 .内脏脂 肪是糖尿病 、高 一 来 看 几 位 肥 胖患 者 自身 的体 有 人 说 肥 胖是 糖 尿 病 的 发病 血 压 等 慢 性 病 的 真 正 “ 作 俑 会 。患者 甲:“ 始 我发胖 已经有 了四五
基础 . 是有 一定道 理 的。肥 胖者 细 4 者” 。看起 来苗条 的人不 见得就 是 年的光景 ,但是 9 年突然间体重下 胞 膜 上胰 岛 素 受体 数 目减 少 ,胰 真瘦 ,身高体 重比合格没用 最终 降 .我很高兴 ,心想这是工作劳累、 岛素 无法 发 挥 正 常作 用 ,胰 腺 负 担 加 重 。肥 胖 者 细胞 膜 胰 岛 素受 决定 健 康 的是 内脏脂 肪 。 2 肚 子大腿细 ”一 中国糖尿 .
上者 占 2/ 3 ,这也说 明肥 胖与糖 没 了 ,吃了还 不爱活动 胖起来后
多余 的脂 肪 沉积 在 腹 腔 称 为
尿病有 密切关 系。然而 ,一项研 究 就 觉 得 自己迷 迷 糊糊 的 .到 医院
检查血 压很 高 也没吃药 ,认 为自
内脏脂肪或腹部脂肪 ,俗称 啤酒 发 现 不仅 是 肥 胖本 身 增 加 了患 病 肚” ,这 样一来 大大 增加 了胰 岛素 抵 抗 的风 险 ,从 而导 致 糖 尿 病发
脂肪细胞因子在糖尿病发生发展过程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脂肪细胞因子在糖尿病发生发展过程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主要特征是血糖升高,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健康问题。
研究表明,脂肪细胞因子在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脂肪细胞因子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脂肪组织中的信号分子,可以调节葡萄糖和脂质代谢,对胰岛素敏感性、胰岛素分泌和炎症反应等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
本文将从脂肪细胞因子对糖尿病的影响、脂肪细胞因子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脂肪细胞因子与胰岛素分泌的关系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对脂肪细胞因子在糖尿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机制进行深入了解。
1. 脂肪细胞因子对糖尿病的影响2. 脂肪细胞因子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胰岛素抵抗是糖尿病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之一,而脂肪细胞因子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影响胰岛素抵抗的发生和发展。
脂肪细胞因子可以抑制胰岛素信号转导通路的正常功能,导致细胞对胰岛素的反应性降低。
脂肪细胞因子可以诱导脂肪组织炎症反应,进而影响胰岛素信号传导通路。
脂肪细胞因子还可以抑制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进一步加重胰岛素抵抗。
脂肪细胞因子与胰岛素抵抗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共同促进了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
除了对胰岛素抵抗的影响之外,脂肪细胞因子还可以直接影响胰岛素的分泌。
瘦素是一种由脂肪细胞分泌的激素,在胰岛素分泌调节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研究表明,瘦素可以促进胰岛素的分泌,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相反,脂联素和TNF-α等脂肪细胞因子可以抑制胰岛素的分泌,减弱胰岛素的效应,导致血糖升高。
脂肪细胞因子对胰岛素的分泌也起到了重要的调节作用。
脂肪细胞因子在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通过影响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调节了糖尿病的发展。
深入研究脂肪细胞因子的作用机制,有助于揭示糖尿病的发病机理,为糖尿病的防治提供新的治疗策略。
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将会有更多关于脂肪细胞因子在糖尿病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为糖尿病的防治带来新的希望。
为什么肥胖人群更容易得糖病

为什么肥胖人群更容易得糖病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常常会听到这样的说法:肥胖的人更容易患上糖尿病。
那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今天咱们就来好好聊一聊这个话题。
首先,咱们得明白什么是糖尿病。
简单来说,糖尿病就是身体里调节血糖的“系统”出了问题,导致血糖水平长期高于正常范围。
而肥胖与糖尿病之间,存在着一系列复杂而密切的联系。
肥胖人群的体内脂肪细胞通常会大量增加。
这些过多的脂肪细胞可不只是占地方,它们会对身体的代谢产生一系列不良影响。
比如说,脂肪细胞会分泌一些物质,像脂肪酸、瘦素、脂联素等等。
其中,脂肪酸如果过量,会干扰胰岛素的正常功能。
胰岛素大家都知道吧,它就像是一把钥匙,能打开细胞的“门”,让血液中的葡萄糖进入细胞,从而降低血糖。
可脂肪酸一多,这把“钥匙”就不好使了,细胞对胰岛素的反应变得不敏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胰岛素抵抗”。
一旦出现胰岛素抵抗,身体为了维持血糖正常,就得让胰岛β细胞更加努力地工作,分泌更多的胰岛素。
时间长了,胰岛β细胞不堪重负,功能逐渐衰退,最终就可能导致糖尿病的发生。
再来说说肥胖人群的饮食习惯。
很多肥胖的人都喜欢吃高热量、高脂肪、高糖分的食物。
这些食物进入身体后,会迅速转化为葡萄糖,使血糖水平急剧上升。
为了应对这种情况,身体需要分泌大量的胰岛素来降低血糖。
长期这样的饮食模式,会加重胰岛β细胞的负担,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
而且,肥胖还会影响身体的内分泌系统。
比如说,肥胖会导致体内的糖皮质激素水平升高。
糖皮质激素是一种能升高血糖的激素,如果它的水平长期过高,也会对血糖调节产生不利影响。
另外,肥胖的人往往运动量不足。
缺乏运动意味着身体消耗的能量减少,多余的能量就会转化为脂肪储存起来,进一步加重肥胖。
同时,运动不足还会影响肌肉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
我们的肌肉在运动时,就像一个个“小仓库”,能吸收和利用血液中的葡萄糖,帮助降低血糖。
但如果总是不运动,这些“小仓库”的功能就会变弱,血糖也就更容易升高。
脂肪因子与妊娠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要的角色 , 本文就脂肪细胞 因子与 G M 胰 岛素抵抗 之 间的关 D
系进 行 综 述 。 1 妊 娠 期糖 尿 病 概 述
妊娠期糖尿病 ( D 系指 妊娠期首 次发生 或发现 的糖代 G M)
谢异常 。G M由于糖代 谢 和脂代谢 的紊 乱 , 发生各 种并 发 D 易
症, 对母 婴危害极 大。孕期 胎盘组 织分 泌多种激 素 , 主要 有人
22 脂联素与 I 脂 联素 ( dpnci, D ) 19 . R alo et A I 是 95年 发现 n
的一种 由脂肪细胞 分泌 的特异性蛋 白质 , 其基 因定位 于染 色体
32 全长 1 b 由 3个 外显子 和 2个 内含子 组成 , q7, 7k , 具有 调节 机体糖类和脂肪代谢 的作用 , 对胰 岛素敏感性调节有 着重要的 作用 。A I D 参与 I R的机制可能是其通过活化 A MP及蛋 白激酶
量是孕前 2—3倍 , 但只 有 2% ~4% 的孕妇发 生代谢 异 常或 G M, D 其原因尚不明确 , 可能与 G M患者在孕前 已经存在一定 D 程度的 I R或与胰岛素作用的受体后 缺陷有关 。
胰岛素抵抗 (R 是指 机体组织 或靶细胞 对胰 岛素缺乏正 I)
关, 即体内瘦素水平 越高 , 机体 对胰 岛素 的敏 感性越 低。此外
能失代偿 时 , 即出现糖耐量异常 。孕期对抗胰 岛素的激素分 泌
胰 岛素受体 和受体后信号转导 , 抑制胰 岛素对 葡萄糖 的摄取作
用, 二者互相促进 , 形成 恶性循环 , 进一步加重 I 。 R
G M 中瘦素水平是否增高一直存 在争议 。一些研 究显 示 D 瘦素水平在妊娠糖尿病和糖 耐量正常个体 中没有差 别 j但多 ,
脂质代谢及其与疾病的关系

脂质代谢及其与疾病的关系脂质代谢是指人体内脂质的生成、转运、降解和利用过程。
脂质是人体中重要的能量来源和运载脂溶性维生素的载体,也是细胞膜构成的重要组分。
然而,当脂质代谢出现异常时,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一系列负面影响,如肥胖、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
因此,了解脂质代谢及其与疾病的关系对于保护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1. 脂质代谢的基本过程脂质代谢包括脂质的合成、转运、储存和降解等基本过程。
在正常情况下,当身体内摄入脂肪物质时,脂肪酸和甘油会被消化酶分解成游离脂肪酸和甘油分子。
这些物质会在肝脏、肌肉和脂肪组织等器官进行利用,形成三酰甘油储存在脂肪组织中,作为能量储备或供应其他器官使用。
此外,在体内脂肪酸的合成过程中,羧酸会在细胞内形成乙酰辅酶A,进而转化为脂肪酸,在肝脏、肌肉和其他组织中生成脂质。
脂质的储存和降解是通过脂肪代谢途径进行的,包括脂质合成机制、三酰甘油代谢途径和胆固醇代谢途径。
2. 脂质代谢与肥胖肥胖是一种生活习惯和遗传因素双重影响下导致的代谢性疾病,其与脂质代谢异常密切相关。
在肥胖的情况下,机体内的脂肪储存在细胞中,导致脂肪细胞体积巨大,出现脂肪细胞增生的情况。
脂肪细胞增多时,体内三酰甘油的含量就会增加,进而加重肥胖症状。
此外,肥胖也会影响胰岛素的敏感性,导致胰岛素抵抗症状加剧。
胰岛素抵抗的发生会促进三酰甘油的合成和减少脂肪酸的氧化,导致脂肪酸蓄积在肝脏中,产生脂肪肝。
而脂肪肝的发生与代谢综合征和糖尿病的关系紧密。
3. 脂质代谢与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是制约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
其发生与脂质代谢异常有直接关系。
在正常情况下,体内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均处于平衡状态。
但当血清胆固醇水平升高时,脂质与血管内皮细胞紧密结合,产生胆固醇斑块。
当血栓形成时,产生冠状动脉缺血,引起心肌细胞缺氧坏死,进而产生心肌梗死。
因此,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应着眼于脂质代谢异常,例如改变不健康的饮食和生活习惯,适当使用药物等。
糖和脂肪的互变

糖和脂肪的互变
糖和脂肪是我们日常饮食中的两种重要营养素,它们在人体内有着不同的作用和代谢途径。
然而,糖和脂肪之间也存在着互相转化的关系,这种互变对于我们的身体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我们来看糖和脂肪的基本特征。
糖是一种简单的碳水化合物,它是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之一,可以快速地被身体吸收和利用。
而脂肪则是一种复杂的有机化合物,它是人体能量的储存形式,可以在需要时被分解为葡萄糖来供给身体能量。
然而,当我们摄入过多的糖分时,身体会将多余的糖转化为脂肪储存起来。
这是因为糖分过多会导致胰岛素分泌过多,促进脂肪合成和储存。
因此,长期高糖饮食容易导致肥胖和代谢性疾病的发生。
另一方面,当我们摄入过多的脂肪时,身体也会将多余的脂肪转化为糖分来供给身体能量。
这是因为脂肪分解后会产生乳酸和甘油三酯,乳酸可以被肝脏转化为葡萄糖,而甘油三酯则可以被肝脏转化为葡萄糖和脂肪酸。
因此,长期高脂饮食也容易导致肥胖和代谢性疾病的发生。
为了保持身体健康,我们需要适量地摄入糖和脂肪,并注意它们之间的互变关系。
建议每天摄入的总能量中,糖分占50%左右,脂肪占30%左右,蛋白质占20%左右。
此外,我们还需要选择健康的食物,如水果、蔬菜、全谷类食品、低脂肪乳制品、瘦肉等,避免过
多摄入高糖、高脂肪的食物,如糖果、巧克力、薯片、油炸食品等。
糖和脂肪的互变关系对于我们的身体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我们需要适量地摄入糖和脂肪,并选择健康的食物,以保持身体健康。
糖尿病和肥胖之间的关系及其相关的环境因素。

糖尿病和肥胖之间的关系及其相关的环境因素。
摘要糖尿病和肥胖是两种在全球范围内不断增加的慢性疾病,它们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
本文旨在探讨糖尿病和肥胖的关系,以及影响其发展的环境因素。
首先,我们将介绍糖尿病和肥胖的定义和分类。
然后,我们将分析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肥胖对糖尿病的风险的影响以及糖尿病对肥胖的影响。
接下来,我们将重点讨论环境因素,包括饮食、运动、遗传、生活方式等对糖尿病和肥胖的影响。
最后,我们将总结现有研究的主要发现,并提出未来研究的方向。
1. 简介糖尿病和肥胖是世界范围内持续增加的两种疾病。
糖尿病是由胰岛素分泌或作用障碍引起的慢性高血糖症,分为类型1和类型2两种。
而肥胖是体脂肪过多引起的一种代谢紊乱状态。
糖尿病和肥胖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并被认为是相互促进的因素。
2. 糖尿病对肥胖的影响糖尿病可能会促进肥胖的发展。
一方面,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会引起胰岛素水平升高,导致脂肪细胞的脂肪合成增加,进而导致体重增加。
另一方面,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糖尿病患者的细胞无法有效吸收血糖,导致能量储存不足,进而引起食欲增加和摄食行为的改变,最终导致体重增加。
3. 肥胖对糖尿病的风险的影响肥胖是糖尿病的一个重要的风险因素。
肥胖患者的脂肪细胞会释放出更多的脂肪酸和炎症因子,这会干扰胰岛素的正常作用,导致胰岛素抵抗和高血糖的发展。
此外,肥胖还与高血压、高血脂等代谢紊乱的风险因素相关,进一步增加了糖尿病的发病风险。
4. 饮食对糖尿病和肥胖的影响饮食是糖尿病和肥胖发生的关键环境因素之一。
高糖、高脂肪的饮食会导致胰岛素抵抗和脂肪合成的增加,从而增加糖尿病和肥胖的风险。
此外,高纤维的饮食可以降低食物的能量密度,减少摄食量,有助于控制体重和血糖水平。
5. 运动对糖尿病和肥胖的影响缺乏体力活动是糖尿病和肥胖的一个重要的环境因素。
运动可以增加能量消耗,促进脂肪氧化,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减少血糖的升高。
适度的运动还可以提高肌肉质量,增加基础代谢率,有助于控制体重和血糖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脂肪组织成分
成年哺乳动物体内有白色脂肪和棕色脂肪(BAT)。白色脂肪 的主要作用是将体内多余能量以脂肪的形式储存起来,而棕色 脂肪能将脂肪转化为热量。
人类脂肪细胞来源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棕色脂肪细胞和白色 脂肪细胞起源于同一个细胞系。然而,研究发现棕色脂肪细胞 起源于肌源性因子 5(Myf5)阳性前体细胞,而白色脂肪细胞起 源于Myf5 阴性前体细胞。
BAT 主要由棕色脂肪细胞组成,其细胞较小,细胞核位于中央,周围 包绕许多小脂滴,线粒体大而丰富。
人体内棕色脂肪细胞有两种分布形式:一种散在分布于白色脂肪组织中; 另一种主要以 BAT 的形式分布在颈部、锁骨上、肩胛区和腹腔大血管及肾 周等部位。
人体内 BAT 的存在和活性
BAT 在新生儿体内含量丰富,可帮助其在寒冷环境下生存。 与成年人相比,新生儿在维持体温方面存在许多劣势,如体 表面积和体积之比较高且头部表面积较大导致热量散失更 快。
Virtanen 对健康成年人进行 18F-FDG 结合PET-CT 扫描,以其 中 1 例受试者的数据进行估计,其锁骨上的 BAT 为 63 g,如果 这些 BAT 完全活化 ,每年能消耗 4.1 kg 体质量。 因此使白色 脂肪组织转化为 BAT 或者预防 BAT 随着年龄和肥胖程度的增 长而减少可成为治疗肥胖的新方向。
1.瘦素
瘦素(Leptin)是由脂肪细胞分泌的蛋白质类激素,主要由白 色脂肪组织产生。瘦素通过旁分泌影响脂肪细胞 , 其在脂肪 细胞的表达和分泌可被 I L -6诱导 ,被 T N F - α抑制 , 提示 脂肪细胞释放脂肪因子的相互拮抗 。
通过影响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 ,调节生长激素作用。
目前动物研究表明 BMP7 和 PR 结构域家族的第 16 个成员 (PRDM16)在脂肪细胞分化中起重要作用。皮下白色脂肪组织 转基因表达 PRDM16 可以避免鼠发生代谢性疾病。另一方面, BMP7 可以诱导存在于骨骼肌和皮下白色脂肪组织中的棕色脂 肪细胞前体分化为棕色脂肪细胞。
BAT的检查方法
出生几个月之后,随着体表面积 - 体积比的下降,人体对活 性棕色脂肪细胞的需求下降,到了成年期,体表面积 - 体积 的比值与新生儿期相比下降至 1/2 左右。以往的观点认为 BAT在成年人体内基本不存在,也无任何生理意义。
直到1972 年, Heatom 纳入 52 例受试者的解剖学实验证 实了 BAT 存在于人类生命的各个阶段,且随着年龄的增长 含量降低。
WAT的主要功能是存储能量,同时它还是一个内分泌器官, 可以分泌瘦素、血管紧张素、肿瘤坏死因子等脂肪因子。
与WAT不同,BAT主要是通过其线粒体内富含的解耦联蛋 白1(UCPl),发挥非颤栗性产热作用。
棕色脂肪细胞除了缺乏收缩性,有很多特点与肌细胞相似,如都是以 脂质的消耗而不是储存为特点,且由交感神经系统支配,含有丰富的 线粒体,促进适应性发热作用等。
BAT 与脂代谢
以往的只有肝细胞和巨噬细胞才会摄取和处理富含甘油三酯的 脂蛋白(TRL) ,但 Bartelt 等 [14] 发现与饲养于 22℃的大鼠相 比,暴露于 4℃、24 h 后大鼠BAT 摄取和处理 TRL 的量增加 10 倍,同时发现大鼠暴露于 4℃的环境中过夜后,食物中 50% 的 TRL 进入了 BAT,表明 BAT 也能够摄取血中的 TRL。
功能检测方法
间接热量测定法 交感神经张力测定法 1直接神经活动记录 2去甲肾上腺素示踪法
测温法 探针置于BAT上或者通过红外像仪检测肩胛区BAT附近皮肤 可以获得BAT的温度,并且在使用瞬态受体电位锚蛋白1型激 动剂异硫氰酸烯丙酯(AITC)、前列腺素E:骨形态发生蛋白8b 干预后均可使BAT温度上升。
当 BAT 活性增加时,储存于棕色脂肪细胞脂滴中的甘油三酯可 被脂肪甘油三酯脂肪酶分解后释放出脂肪酸,脂肪酸被运输进 入线粒体产热或者进入细胞核内促使 UCP1 和 PPAR–γ 的共 同激活物 1a(PGC-1a) 等基因的表达增加,而 UCP1 和 PPPGC-1a 可激活BAT 的活性。
BAT 与肥胖
检测UCPl水平 BAT产热功能主要是通过其特异性表达的蛋 白——uCPl来实现的,所有能够增加BAT功能、WAT棕色化 的因子都可以促进UCPl表达,因此检测BAT、WAT中UCPl水 平可反映其功能、棕色化的水平。
脂肪组织的内分泌功能
脂肪代谢依赖于机体对能量的需要,并受营养成分 、神经 及内分泌激素的调节。近期的研究发现,脂肪组织不仅能 储存能量,而且还可以分泌产生一些激素和细胞因子,积极 参与能量平衡、神经内分泌及自身免疫的调节。
半定量检测方法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CT 18F—FDG是一种葡萄糖类似物,可以被葡萄糖利用率高的细胞所摄取, 如被激活的棕色脂肪细胞、肿瘤细胞及肌细胞等。一般而言,PET/CT显 示人体BAT摄取18 F—FDG较常见的部位有颈部、锁骨上区、脊椎旁及纵 膈附近等部位,且呈对称性。
MRI 不同组织中质子所处的分子环境不同,在磁场中产生的共振频率不一样, 因此形成化学位移也会有差异,MRI即是利用这种差异来收集数据形成不 同信号的图像,其中最典型的是脂肪组织与水。目前在检测BAT方面使用 较多的是水-脂分离MRI,基于BAT和WAT的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及 水的含量不同,且BAT富含线粒体及血流供应,使用对水.脂肪含量敏感 的MRI进行扫描可以区分BAT和WAT、定位棕色脂肪及估算棕色脂肪含量。
瘦素的作用
1、抑制食欲:瘦素可使人类进食明显减少,体重和体脂含量下降。 2、增加能量消耗:瘦素可作用于中枢,增加交感神经活性,使大量贮存的 能量转变成热能释放。 3、对脂肪合成的影响:瘦素可直接抑制脂肪合成,促进其分解,也有人认 为可促进脂肪细胞成熟。 4、对内分泌的影响:胰岛素可促进瘦素的分泌,反过来瘦素对胰岛素的合 成、分泌发挥负反馈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