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比》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比》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比》知识点总结

第四单元《比》知识点归纳与总结

一、 比的意义

1、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比和除法、分数的联系

“:”是比号,读作“比”。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比的后项不能是零。例如21:7 其中21是前项,7是后项。

2、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比值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表示,有时也可能是整数。

二、比的基本性质

1、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这叫做分数的基本性质。

2、比的前项和后项是互质数的比,叫做最简单的整数比。

把两个数的比化简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叫做化简比,也叫做比的化简。(化简后比的前项和后项没有公因数,化简后要检查)

3、分数比的化简方法: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它们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变成整数比,

再进行化简:例如:61:92=(61×18):(9

2×18)=3:4 也可以用:4:34329619261==?=÷ 15:815

8385183:2.0==?= 可以转为除法的运算 4、 求几个数的连比的方法,如:甲∶乙=5∶6,乙∶丙=4∶3,因为[6,4]=12,所以5∶ 6=10∶ 12, 4∶3=12∶9,

得到甲∶乙∶丙=10∶12∶9。

5、()15102:34()()24362()+=÷=÷==+

三、求比值和化简比的比较

1.目的不同。求比值就是求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而化简比是把两个数的比化

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2.结果不同。求比值的结果是一个数,这个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或分数。而

化简比最后的结果仍然是一个比,要写成比的形式

3.读法不同。如6:4求比值是6:4=6÷4=46=2

3读作二分之三还可写作1.5(结果是一个数)。化简比是6:4=6÷4=46=2

3读作三比二还可写作3:2(结果是一个比) 四、比的应用 1、比的第一种应用:已知两个或几个数量的和,这两个或几个数量的比,求这两个或这几个数量是多少?

六年级有60人,男女生的人数比是5:7,男女生各有多少人?

题目解析:60人就是男女生人数的和。

解题思路:第一步求每份:60÷(5+7)=5人

第二步求男女生:男生:5×5=25(人 ) 女生:5×7=35(人)

2、比的第二种应用:已知一个数量是多少,两个或几个数的比,求另外几个数量是多少?

例如:六年级有男生25人,男女生的比是5:7,求女生有多少人?全班共有多少人? 题目解析:“男生25人”就是其中的一个数量。

解题思路:第一步求每份:25÷5=5(人)

第二步求女生: 女生:5×7=35(人)。 全班:25+35=60人

3、比的第三种应用:已知两个数量的差,两个或几个数的比,求这两个或这几个数量是多少?

例如:六年级的男生比女生多20人(或女生比男生少20人),男女生的比是7:5,男女生各有多少人?全班共有多少人?

解题思路:男生比女生多几份:7-5=2

求每一份:20÷2=10(人)因此,男生有10×7=70(人),女生有10×5=50(人)

4、比的第四中应用:转化连比解答按比分配的问题

一个学校篮球队和足球队人数之比为5:4,足球队和排球队之比为3:5。已知篮球队比足球队和排球队总和少34人,求各组人数。

解题思路: 转化连比: 篮球队:足球队:排球对=15:12:20

篮球队比足球对和排球对之和少几份:12+20-15=17

每份人数:34÷17=2(人)

六年级上册数学比测试题

六年级数学《比》过关题一、填空题。 1、“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2 9 。” 这里把()看作单位“1”,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关系式是:() 2、15÷()=5:8= ( ) 40 = () 3、4:5的前项扩大到原来的5倍,要使比值不变,后项应该(),如果前项加上12,要使比值不变,后项应加上()。 4、一份稿件,甲要4小时打完,乙要5小时打完,甲和乙所用的时间的比是(),工作效率的比是()。 5、长方形的长是宽的5 4 ,长和宽的比是():()。 6、长方形的周长是36cm,长是10cm,长与宽的最简整数比是()。 7、大正方形的边长是5cm,小正方形的边长是4cm。大小正方形的边长比是(),周长比是(),面积比是()。 8、一本书,已看的页数是未看的3 4 ,未看的与已看的页数比是(),已看的占总页数的(),未看的占总页数的()。 9、学校买回280册图书,按4:3的册数比例分给高年级和中年级同学,高年级分()册,中年级分()册。 10、甲、乙两个房间的面积比是3:5,乙房间的面积是20平方米,甲房间的面积是()平方米。 二、判断题。 1、8:3= 8 3 。() 2、比的后项不能为0。() 3、一杯盐水,盐占盐水的 1 10 ,盐和水的比是1:9。()4、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比值不变。()5、如果比的前项加16,要使比值不变,后项也应该同时加16。()6、如果甲:乙= 3 4 ,那么,乙:甲= 4 3 。()三、求下面各比的比值。 6:8= 7:28= := := 2 5 := 2 9 : 1 3 = 四、化简下面各比。 68:17= :2= 1 20 : 1 40 = 4: 1 20 = 18:54= := 五、解决问题。 1、某化工厂按1:4的比配制

人教版小学一到六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

小学数学基础知识整理 一、小学数学基础知识整理(一到六年级) 小学一年级九九乘法口诀表。学会基础加减乘。 小学二年级完善乘法口诀表,学会除混合运算,基础几何图形。 小学三年级学会乘法交换律,几何面积周长等,时间量及单位。路程计算,分配律,分数小数。 小学四年级线角自然数整数,素因数梯形对称,分数小数计算。 小学五年级分数小数乘除法,代数方程及平均,比较大小变换,图形面积体积。 小学六年级比例百分比概率,圆扇圆柱及圆锥。 二、必背定义、定理公式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公式S= a×h÷2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公式S= a×a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公式S= a×b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公式S= a×h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公式S=(a+b)h÷2 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公式:V=abh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公式:V=abh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公式:V=aaa 圆的周长=直径×π公式:L=πd=2πr 圆的面积=半径×半径×π公式:S=πr2

圆柱的表(侧)面积:圆柱的表(侧)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公式:S=ch=πdh=2πrh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再加上两头的圆的面积。公式:S=ch+2s=ch+2πr2 圆柱的体积: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公式:V=Sh 圆锥的体积=1/3底面×积高。公式:V=1/3Sh 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分数的乘法则:用分子的积做分子,用分母的积做分母。 分数的除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三、读懂理解会应用以下定义定理性质公式 (一)、算术方面 1、加法交换律: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和不变。 3、乘法交换律:两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4、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 5、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如:(2+4)×5=2×5+4×5 6、除法的性质: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O除以任何不是O的数都得O。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知识点和习题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比的知识点和习题【老师精心整理】 一、比的基本概念 1、比的意义: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两个同类量的比表示这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两个有联系的不同类量的比表示一个新的量 2、比的符号和读、写法 15是分数形式的比,是比的另一种书写形式 10 3、比的各部分名称 (1)比的前项:在两个数的比中,比号前面的数 (2)比的后项:在两个数的比中,比号后面的数 (3)比值: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 4、求比值的计算方法: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 比值可用分数、小数或整数表示 5、比和比值的联系与区别 3既可表示3:5,又可表示3:5的比值;比表都可以用分数形式表示: 5 a的形式,比值可以是示两个数的一种关系,比值是一个数;比只能写成a:b或 b 分数、小数、整数 6、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a(b≠0) (1)联系 a:b=a÷b= b 除法被除数÷除数商 分数分子—分母分数值 比前项:后项比值

(2)区别 ①意义不同:比表示两个量的一种关系;除法是一种运算;分数则是一个数 ②表示方法不同:除法算式不能用分数表示;比可以用分数表示;但分数不一定表示两个量的比 ③结果表达不同:除法要求出商;比只有求比值才求出商;分数本身就是一个数值 7、求比中未知项的方法 比的前项=比的后项×比值 比的后项=比的前项÷比值 8、转化法解决问题:把不变量看作单位“1” 小明读一本书,已读页数和未读页数只比是5:4.如果再读27页,已读与未读只比为2:1,求这本书多少页 2:(1+2)=32 5:(5+4)=95 27÷(32-9 5)=243(页) 二、比的基本性质 1、比的基本性质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同样适用于连比 2、化简比的意义 (1)最简整数比:比的前项和后项是互质数的比 (2)化简比的意义:把两个数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3、整数比的化简方法:把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除以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4、分数比的化简方法 (1)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它们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变整数比,再化简

人教版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人教版小学数学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数和数的运算 一概念 (一)整数 1、整数的意义自然数和0都是整数。 2 、自然数 我们在数物体的时候,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1,2,3……叫做自然数。 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 3、计数单位 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都是计数单位。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这样的计数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4 、数位 计数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5、数的整除 整数a除以整数b(b ≠ 0),除得的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a能被b整除,或者说b能整除a 。例如15÷3=5,所以15能被3整除,3能整除15。 如果数a能被数b(b ≠ 0)整除,a就叫做b的倍数,b就叫做a的因数。倍数和约数是相互依存的。 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其中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能被2整除,例如:202、480、304,都能被2整除。。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能被5整除,例如:5、30、405都能被5整除。。 一个数的各位上的数的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例如:12、108、204都能被3整除。 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偶数,不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奇数。0也是偶数。自然数按能否被2 整除的特征可分为奇数和偶数。 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100以内的质数有:2、3、5、7、11、13、17、19、23、29、31、37、41、43、47、53 、59、61、67、71、73、79、83、89、97。 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例如 4、6、8、9、12都是合数。 1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自然数除了1外,不是质数就是合数。如果把自然数按其因数的个数的不同分类,可分为质数、合数和1。 每个合数都可以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其中每个质数都是这个合数的因数,叫做这个合数的质因数,例如15=3×5,3和5 叫做15的质因数。 把一个合数用质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叫做分解质因数。例如把28分解质因数 28=2×2×7 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例如12的约数有1、2、3、4、6、12;18的约数有1、2、3、6、9、18。其中,1、2、3、6是12和1 8的公因数,6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公约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成互质关系的两个数,有下列几种情况: 1和任何自然数互质。相邻的两个自然数互质。两个不同的质数互质。 当合数不是质数的倍数时,这个合数和这个质数互质。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知识点

第四章 比 一、比的基本概念 1、比的意义: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两个同类量的比表示这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两个有联系的不同类量的比表示一个新的量 2、比的符号和读、写法 10 15是分数形式的比,是比的另一种书写形式 3、比的各部分名称 (1)比的前项:在两个数的比中,比号前面的数 (2)比的后项:在两个数的比中,比号后面的数 (3)比值: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 4、求比值的计算方法: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 比值可用分数、小数或整数表示 5、比和比值的联系与区别 都可以用分数形式表示:5 3既可表示3:5,又可表示3:5的比值;比表示两个数的一种关系,比值是一个数;比只能写成a:b 或b a 的形式,比值可以是分数、小数、整数 6、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1)联系 a:b=a ÷b=b a ( b ≠0) 除法 被除数 ÷ 除数 商 分数 分子 — 分母 分数值 比 前项 : 后项 比值 (2)区别 ①意义不同:比表示两个量的一种关系;除法是一种运算;分数则是一个数 ②表示方法不同:除法算式不能用分数表示;比可以用分数表示;但分数不一定表示两个量的比 ③结果表达不同:除法要求出商;比只有求比值才求出商;分数本身就是一个数值 7、求比中未知项的方法 比的前项=比的后项×比值 比的后项=比的前项÷比值 8、转化法解决问题:把不变量看作单位“1” 小明读一本书,已读页数和未读页数只比是5:4.如果再读27页,已读与未读只比为2:1,求这本书多少页 2:(1+2)=32 5:(5+4)=95 27÷(32-9 5)=243(页) 二、比的基本性质 1、、比的基本性质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同样适用于连比 2、化简比的意义

【新版】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汇总(新版)

第二单元分数乘法 1.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2.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为了计算简便,能约分的要先约分,然后再乘。) 注意:当带分数进行乘法计算时,要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再进行计算。 3.一个数与分数相乘,可以看作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4.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为了计算简便,可以先约分再乘。) 注意:当带分数进行乘法计算时,要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再进行计算。 5.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分数乘法同样适用。 乘法交换律: a × b = b × a 乘法结合律: ( a × b )×c = a × ( b × c ) 乘法分配律:( a + b )×c = a c + b c a c + b c = ( a + b )×c 6.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7.求一个数(0除外)的倒数,只要把这个数的分子、分母调换位置。 1的倒数是1。0没有倒数。 真分数的倒数大于1;假分数的倒数小于或等于1;带分数的倒数小于1。 注意:倒数必须是成对的两个数,单独的一个数不能称做倒数。 8.一个数(0除外)乘以一个真分数,所得的积小于它本身。 9.一个数(0除外)乘以一个假分数,所得的积等于或大于它本身。 10.一个数(0除外)乘以一个带分数,所得的积大于它本身。

11.分数应用题一般解题步骤。 (1)找出含有分率的关键句。 (2)找出单位“1”的量(以后称为“标准量”)找单位“1”:在分率句中分率的前面;或“是”、“占”、“比”、“相当于”的后面 (3)画出线段图,标准量与比较量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画一条线段即可,标准量与比较量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画两条线段即可。 (4)根据线段图写出等量关系式:标准量×对应分率=比较量。求一个数的几倍:一个数×几倍;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一个数×几 。 几 写数量关系式技巧: (1)“的”相当于“×”“占”、“是”、“比”相当于“ = ”(2)分率前是“的”:单位“1”的量×分率=分率对应量 (3)分率前是“多或少”的意思:单位“1”的量×(1 分率)=分率对应量(5)根据已知条件和问题列式解答。 12.乘法应用题有关注意概念。 (1)乘法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已知一个数,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单位“1”×对应分率=对应量 (2)找单位“1”的方法:从含有分数的关键句中找,注意“的”前“是、比、相当于、占、等于”后的规则。 (3)甲比乙多几分之几表示甲比乙多的数占乙的几分之几,乙比甲少几分之几表示乙比甲少的数占甲的几分之几。 (甲-乙)÷乙 = 甲÷乙-1(甲-乙)÷甲 = 1-乙÷甲

小学数学1-6年级所有重点知识点汇总

小学数学1-6年级所有重点知识点汇总 数学法则知识 1.笔算两位数加法,要记三条 A.相同数位对齐; B.从个位加起; C.个位满10向十位进1。 2.笔算两位数减法,要记三条 A.相同数位对齐; B.从个位减起; C.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加10再减。 3.混合运算计算法则 A.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的,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运算; B.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的,要先算乘除再算加减; C.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4.四位数的读法 A.从高位起按顺序读,千位上是几读几千,百位上是几读几百,依次类推; B.中间有一个0或两个0只读一个“零”; C.末位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5.四位数写法 A.从高位起,按照顺序写; B.几千就在千位上写几,几百就在百位上写几,依次类推,中间或末尾哪一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 6.四位数减法也要注意三条 A.相同数位对齐; B.从个位减起; C.哪一位数不够减,从前位退1,在本位加10再减。 7.一位数乘多位数乘法法则 A.从个位起,用一位数依次乘多位数中的每一位数; B.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进几。 8.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法则 A.从被除数高位除起,每次用除数先试除被除数的前一位数,如果它比除数小再试除前两位数; B.除数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面; C.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9.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法则

A.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个位对齐; B.再用两位数的十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十位对齐; C.然后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10.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法则 A.从被除数高位起,先用除数试除被除数前两位,如果它比除数小, B.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在哪一位上面写商; C.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11.万级数的读法法则 A.先读万级,再读个级; B.万级的数要按个级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 C.每级末位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其它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零都只读一个“零”。 12.多位数的读法法则 A.从高位起,一级一级往下读; B.读亿级或万级时,要按照个级数的读法来读,再往后面加上“亿”或“万”字; C.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其它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13.小数大小的比较 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先看它们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的,十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十分位数也相同的,百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依次类推。 14.小数加减法计算法则 计算小数加减法,先把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把相同的数位上的数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则进行计算,最后在得数里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位置,点上小数点。 15.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计算小数乘法,先按照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16.除数是整数除法的法则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小数点对齐,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余数后面添0再继续除。 17.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运算法则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先移动除数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几位,被除数小数点也向右移几位(位数不够在被除数末尾用0补足)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 18.解答应用题步骤 A.弄清题意,并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分析题里的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最新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练习题

最新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练习题 【知识要点】比的意义,比的各部分名称. 【课内检测】 1、两个数( )又叫做两个数的( ). 2、 如果A ∶B=C ,那么A 是比的( ),B 是比的( ),C 是比的( ). 3、4÷5=( )∶( )= ()() 4、从A 地到B 地共180千米,客车要行2小时,货车要行3小时.客车所行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是( ),比值是( );客车所用的时间与货车所用的时间比是( ),比值是( );货车与客车的速度比是( ),比值是( );客车与货车所行的路程比是( ),比值是( ). 5、判断. ①5 3可以读作五分之三,也可以读作三比五. ( ) ②配制一种盐水,在200克水中放了20克盐,盐和盐水的比是1∶10. ( ) ③比值是0.8的比只有一个. ( ) ④甲数与乙数的比是3∶4,则乙数是甲数的3 4 倍. ( ) 【课外训练】 1、甲数除以乙数的商是1 .4,乙数与甲数的比是( ). 2、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的比是( ),比值是( ). 3、长方形的长比宽多5 1 ,长方形的长与宽的比是( ). 4、一杯糖水,糖占糖水的10 1 ,糖与水的比是( ). 5、女生人数与全班人数的比是4∶9,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比是( ).

《比》达标检测 【知识要点】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课内检测】 1、判断: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一个相同的数,比值不变.( ) 2、8∶5=24∶( ) 42∶18=( )∶3 3、化简下面各比. 21∶35 65∶ 94 0.8∶0.32 4、一辆汽车3小时行驶135千米,汽车所行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 ),化成最简整数比是( ). 5、一根绳子全长2.4米,用去0.6米.用去的绳子和全长的比是( ),化简比是( ). 【课外训练】 1、化简下面各比. 35140 0.4∶32 0.3吨∶150千克 0.6∶3 2

小学六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小学六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六年级上册 知识点概念总结 1.分数乘法:分数乘法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2.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但分子分母不能为零.。 3.分数乘法意义 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一个数与分数相乘,可以看作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4.分数乘整数:数形结合、转化化归 5.倒数:乘积是1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倒数。 6.分数的倒数 找一个分数的倒数,例如3/4把3/4这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交换位置,把原来的分子做分母,原来的分母做分子。则是4/3。3/4是4/3的倒数,也可以说4/3是3/4的倒数。 7.整数的倒数 找一个整数的倒数,例如12,把12化成分数,即12/1,再把12/1这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交换位置,把原来的分子做分母,原来的分母做分子。则是1/12,12是1/12的倒数。 8.小数的倒数: 普通算法:找一个小数的倒数,例如0.25,把0.25化成分数,即1/4,再把1/4这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交换位置,把原来的分子做分母,原来的分母做分子。则是4/1 9.用1计算法:也可以用1去除以这个数,例如0.25,1/0.25等于4,所以0.25的倒数4,因为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分数、整数也都使用这种规律。

10.分数除法:分数除法是分数乘法的逆运算。 11.分数除法计算法则: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 12.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 13.分数除法应用题:先找单位1。单位1已知,求部分量或对应分率用乘法,求单位1用除法。 14.比和比例: 比和比例一直是学数学容易弄混的几大问题之一,其实它们之间的问题完全可以用一句话概括:比,等同于算式中等号左边的式子,是式子的一种(如:a:b);比例,由至少两个称为比的式子由等号连接而成,且这两个比的比值是相同(如:a:b=c:d)。 所以,比和比例的联系就可以说成是:比是比例的一部分;而比例是由至少两个比值相等的比组合而成的。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是比的意义。比例有4项,前项后项各2个. 15.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以或除以一个不为零的数。比值不变。 比的性质用于化简比。 比表示两个数相除;只有两个项:比的前项和后项。 比例是一个等式,表示两个比相等;有四个项:两个外项和两个内项。 16.比例的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乘积等于两个内项的乘积。比例的性质用于解比例。

小学数学知识点汇总

小学数学知识点总汇 禄新中学小学部:黄玉粉 一、常用计算公式表 1、长方形面积=长×宽,计算公式S=ab 2、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计算公式S=a×a=a2 3、长方形周长=(长+宽)×2,计算公式C=(a+b)×2 4、正方形周长=边长×4,计算公式C=4a 5、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计算公式S=ah 6、三角形面积=底×高÷2,计算公式S=a×h÷2 7、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计算公式S=(a+b)×h÷2 ★正方体的表面积= 棱长×棱长×6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8、长方体体积=长×宽×高,计算公式V=abh 10、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计算公式V=a3 1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都可以写成:底面积×高,计算公式V=sh 9、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平方,计算公式V=πr2 ★圆的周长=л×直径或л×半径×2即C =лd或C = 2лr ★半圆的周长= 圆的周长的一半+ 直径即:лr + 2r

★环形的面积=3.14×(大半径的平方-小半径的平方) ★圆柱体的表面积=2个底面积+ 侧面积 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圆柱体的体积= 底面积×高 (二十)同分母分数加减的法则 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二十一)同分母带分数加减的法则 带分数相加减,先把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分别相加减,再把所得的数合并起来。(二十二)异分母分数加减的法则 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的法则进行计算。(二十三)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法则 分数乘以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二十四)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法则 分数乘以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二十五)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 一个数除以分数,等于这个数乘以除数的倒数。 (二十六)把小数化成百分数和把百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 把小数化成百分数,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同时在后面添上百分号;把百分数化成小数,把百分号去掉,同时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二十七)把分数化成百分数和把百分数化成分数的方法 把分数化成百分数,通常先把分数化成小数(除不尽通常保留三位小数),再把小数化成百分数;

小学1-6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太全啦! | 小学1-6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一、概念 (一)整数 1、整数的意义 自然数和0都是整数。 2、自然数 我们在数物体的时候,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1,2,3……叫做自然数。 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 3、计数单位 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都是计数单位。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这样的计数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4、数位 计数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5、数的整除 整数a除以整数b(b ≠ 0),除得的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a能被b整除,或者说b能整除a 。 如果数a能被数b(b ≠ 0)整除,a就叫做b的倍数,b就叫做a的约数(或a的因数)。倍数和约数是相互依存的。 因为35能被7整除,所以35是7的倍数,7是35的约数。 一个数的约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约数是1,最大的约数是它本身。例如:10的约数有1、2、5、10,其中最小的约数是1,最大的约数是10。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其中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3的倍数有:3、6、9、12……其中最小的倍数是3 ,没有最大的倍数。 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能被2整除,例如:202、480、304,都能被2整除。 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能被5整除,例如:5、30、405都能被5整除。。 一个数的各位上的数的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例如:12、108、204都能被3整除。 一个数各位数上的和能被9整除,这个数就能被9整除。 能被3整除的数不一定能被9整除,但是能被9整除的数一定能被3整除。 一个数的末两位数能被4(或25)整除,这个数就能被4(或25)整除。例如:16、404、1256都能被4整除,50、325、500、1675都能被25整除。

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一、整数部分 (1) 二、小数部分 (2) 三、分数和百分数 (2) 四、数的整除 (4) 五、整数、小学、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6) 六、简易方程 (7) 七、比和比例 (8) 八、量的计算 (10) 九、平面图形的认识和计算 (11) 一、整数部分: 十进制计数法;一(个)、十、百、千、万……都叫做计数单位。其中“一”是计数的基本单位。10个1是10,10个10是100……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整数的读法:从高位一级一级读,读出级名(亿、万),每级末尾0都不读。其他数位一个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整数的写法:从高位一级一级写,哪一位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写0。 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看尾数最高位上的数是几,比5小就舍去,是5或大于5舍去尾数向前一位进1。这种求近似数的方法就叫做四舍五入法。 整数大小的比较:位数多的数较大,数位相同最高位上数大的就大,最高位相同比看第二位

较大就大,以此类推。 二、小数部分: 把整数1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是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这些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如1/10记作0.1,7/100记作0.07。 小数点右边第一位叫十分位,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0.1);第二位叫百分位,计数单位是百分之一(0.01)……小数部分最大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没有最小的计数单位。小数部分有几个数位,就叫做几位小数。如0.36是两位小数,3.066是三位小数 小数的读法:整数部分整数读,小数点读点,小数部分顺序读。 小数的写法:小数点写在个位右下角。 小数的性质:小数末尾添0去0大小不变。化 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大小变化:右移扩大左缩小,1十2百3千倍。 小数大小比较:整数部分大就大;整数相同看十分位大就大;以此类推。 三、分数和百分数 ■分数和百分数的意义 1、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做分数。在分数里,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多少份的数,叫做分数的分母;表示取了多少份的数,叫做分数的分子;其中的一份,叫做分数单位。 2、百分数的意义: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也叫百分率或百分比。百分数通常不写成分数的形式,而用特定的“%”来表示。百分数一般只表示两个数量关系之间的倍数关系,后面不能带单位名称。 3、百分数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比关系,它的后面不能写计量单位。 4、成数:几成就是十分之几。 ■分数的种类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练习题

4.比 练习一 【知识要点】比的意义,比的各部分名称。 【课内检测】 1、两个数( )又叫做两个数的( )。 2、 如果A ∶B=C ,那么A 是比的( ),B 是比的( ),C 是比的( )。 3、4÷5=( )∶( )= () () 4、从A 地到B 地共180千米,客车要行2小时,货车要行3小时。客车所行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是( ),比值是( );客车所用的时间与货车所用的时间比是( ),比值是( );货车与客车的速度比是( ),比值是( );客车与货车所行的路程比是( ),比值是( )。 5、判断。 ① 5 3可以读作五分之三,也可以读作三比五。 ( ) ②配制一种盐水,在200克水中放了20克盐,盐和盐水的比是1∶10。 ( ) ③比值是0.8的比只有一个。 ( ) ④甲数与乙数的比是3∶4,则乙数是甲数的 3 4倍。 ( ) 【课外训练】 1、甲数除以乙数的商是1 .4,乙数与甲数的比是( )。 2、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的比是( ),比值是( )。 3、长方形的长比宽多5 1,长方形的长与宽的比是( )。 4、一杯糖水,糖占糖水的101,糖与水的比是( )。 5、女生人数与全班人数的比是4∶9,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比是( )。 练习二 【知识要点】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课内检测】

1、判断: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一个相同的数,比值不变。( ) 2、8∶5=24∶( ) 42∶18=( )∶3 3、化简下面各比。 21∶35 6 5∶ 9 4 0.8∶0.32 4、一辆汽车3小时行驶135千米,汽车所行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 ),化成最 简整数比是( )。 5、一根绳子全长2.4米,用去0.6米。用去的绳子和全长的比是( ),化简比是( )。 【课外训练】 1、化简下面各比。 35 140 0.4∶ 3 2 0.3吨∶150千克 0.6∶ 3 2 2、判断:最简单的整数比,就是比的前项和后项都是质数的比。( ) 3、5∶12的前项增加15,要使比值不变,后项应增加( )。 4、甲、乙两人每天加工零件个数的比是3∶4,两人合作15天后, 甲、乙两人各自加工零件的个数比是( )。 练习三 【知识要点】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练习。 【课内检测】 1、简下面各比,并求出比值。

小学数学必备知识点归纳

小学数学必备知识点归纳 常用单位换算 1、长度单位换算: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1米=100厘米1厘米=10毫米 2、面积单位换算: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3、体(容)积单位换算: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升 1立方厘米=1毫升1立方米=1000升 4、重量单位换算: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 1千克=1公斤 5、人民币单位换算:1元=10角1角=10分 1元=100分 6、时间单位换算:1世纪=100年1年=12月 大月(31天)有:1\3\5\7\8\10\12月,小月(30天)的有:4)6\9\11月, 平年2月28天,闰年2月29天,平年全年365天,闰年全年366天, 1日=24小时,1时=60分,1分=60秒,1时3600秒 常用数量关系等式 1、份数:每份数×份数=总数 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 2、倍数: 1倍数×倍数=几倍数 几倍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倍数=1倍数 3、路程: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 4、价量: 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 5、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6、数据运算: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 因数×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常用图形计算公式 1、正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边长×4 C=4a 面积=边长×边长 S=a×a 2、正方体 (V:体积 a:棱长) 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 3、长方形(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长×宽 S=ab 4、长方体(V:体积 s:面积 a:长 b:宽 h:高) 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体积=长×宽×高 V=abh 5、三角形(s:面积 a:底h: 高) 面积=底×高÷2 s=ah÷2 三角形高=面积×2÷底三角形底=面积×2÷高 6、平行四边形(s:面积a;底h:高) 面积=底×高 s=ah 7、梯形(s:面积 a:上底 b:下底 h:高) 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8、圆形(S:面积 C:周长d=直径 r=半径) 周长=直径×π=2×π×半径 C=πd=2πr 面积=半径×半径×π 9、圆柱体(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c:底面周长) 侧面积=底面周长×高=ch(2πr或πd) 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体积=底面积×高,体积=侧面积÷2×半径 10、圆锥体(v:体积h:高 s:底面积r:底面半径) 体积=底面积×高÷3 v=sh÷3

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练习题

期末练习——比的认识(1) 姓名: 等级: 一、化简比 52:73= 48 : 32= 7 3 := := 4 3:12 = : = :52= 22 : 32= 二、求比值 17:34 = 87:32 = : = 72: = … 65:43= :97= 1 :94= 87 :87= 三、填空 1、( )叫做这两个数的比。 2、六(2)班男生24人,女生20人,男生与女生的人数比是( ):( ),女生与全班人数的比是( ):( ),男生比女生多( )%。 3、半径分别是4厘米和6厘米的两个圆,大小两个圆直径的最简整数比( ):( ),大小圆面积的最简整数比是( ):( )。 4、甲的74等于乙的4 3,甲:乙=( ):( ) [ 5、三角形三个角的度数比是1:4:7,这是( )角三角形,最大的角是( )。

6、把六(1)班人数的15 2转入六(2)班,则两班人数相等,原来六(1)班与六(2)班的人数比是( ):( )。 三、解决问题 1、 学校体育室篮球和排球的个数比是9:7,篮球有36个,排球有多少个 2、读一本书,已读页数与剩下页数的比是5:9,再读20页后就正好把这本书读完,这本书共有多少页 ! 3、长方形的周长是42厘米,长与宽的比4:3,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4、两个圆的直径比是3:4,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280平方厘米,小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 5、行一条路,已行路程和剩下路程的比 5:3,再行8千米后,已行路程和剩下路程的比是2:1,这条路共多少千米

6、甲乙两地相距360千米,客车和货车分别从两地相对开出,经过小时相遇,客车和货车的速度比是3:2,货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

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 棱锥:棱锥是小学数学的基础内容,小学毕业试题中分值约为4分,多以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的形式出现,难易度属于简单。近几年主要考察:①棱锥的体积问题。②棱锥的侧面积问题。突破方法:牢固掌握有关棱锥的概念,边角之间的关系。这个要通过一定量的练习来掌握。 认识位置与方向:认识位置与方向是小学数学的基础内容,小学毕业试题中分值约为3-6分,多以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的形式出现,难易度属于简单。近几年主要考察一下几个方面:①给出三视图,说出组成物体最少或最多立方体的个数。②给出物体,画出三视图。突破方法:①平时注意积累。②熟练掌握三视图的画法。 图形的直观认识:图形的直观认识是小学数学的基础内容,小学毕业试题中分值约为6-12分,多以选择题,填空题,证明题的形式出现,难易度属于中等。主要考察一下几个方面:①圆的问题,多数是计算题。②三角形的计算问题。突破方法:①对圆的各个性质熟记,能简单画图。②熟练掌与三角形有关的性质等等。 直线和线段:直线和线段是小学数学的基础内容,小学毕业试题中分值约为4-8分,多以选择题,填空题的形式出现,难易度属于简单。近几年主要考察一下几个方面:①线段长度的计算。②数轴上点的

距离问题。突破方法:①掌握有关线段的比,线段的中点的概念。 ②熟练掌握数轴概念。 角的初步认识:角的初步认识是小学数学的基础内容,小学数学试题中分值约为3-6分,多以选择题,填空题的形式出现,难易度属于简单。近几年主要考察一下几个方面:①角的分类。②角的计算。突破方法:①牢固掌握有关角的概念。②熟练掌握角的计算问题,特别是是多个角的问题。 长方形与正方形:长方形与正方形是小学数学的基础内容,小学毕业试题中分值约为5-10分,多以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的形式出现,难易度属于中等。近几年主要考察一下几个方面:①面积和周长问题。 ②体积,边长问题。突破方法:①牢固掌握有关长方形与正方形的概念:如边,对边,角等,特别是对角线的概念。②熟练掌握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各种性质。 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是小学数学的基础内容,小学毕业试题中分值约为4-8分,多以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的形式出现,难易度属于中等。近几年主要考察一下两个个方面:①平行四边形的周长与面积。②等腰梯形的周长和面积。突破方法:①牢固掌握有关平行四边形的性质。②等腰梯形的性质等等。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比》单元试卷

六年级上册数学-单元测试4比 一、单选题 1.四年级有女生24人,女生人数与男生人数的比是4:5,全班级有多少人?正确列式为() A. 24× B. 24× +24 C. 24÷ +24 2.把甲班人数的调入乙班后,两班人数相等,原来甲乙两班人数的比是() A. 8:7 B. 7:8 C. 3:4 D. 4:3 3.在一个圆里面做一个最大的正方形,正方形和圆的面积比是( )。 A. 4:π B. 2:π C. π:2 D. π:4 4.小军看一本故事书,已经看了全书总页数的,已看的页数与没看的页数之比是() A. 4:5 B. 4:1 C. 1:5 D. 1:4 5.甲乙两个容积相同的瓶子分别装满盐水,已知甲瓶中盐、水的比是2:9,乙瓶中盐、水的比是3:10,现在把甲、乙两瓶水混合在一起,则混合盐水中,盐与盐水的比是() A. 5:24 B. 5:19 C. 24:5 D. 59:286 6.若把甲水桶的倒入乙后,甲、乙两桶水的质量比是1:2,则甲、乙两桶原有水的质量比是() A. 2:3 B. 4:5 C. 3:4 D. 5:4 7.走同样一段路,甲车用9小时走完,乙车用3小时走完,甲、乙两车的速度比是() A. 3:1 B. 1:1 C. 1:3 8.如图,A、B两圆的重叠部分占圆A的,占圆B的,那么圆B面积与圆A面积之比为() A. 5:8 B. 8:5 C. 2:1 D. 4:5 9.两个容量相同的瓶子装满了酒精溶液,一个瓶中酒精与水的体积之比是3:1,另一个瓶中酒精与水的体积之比是4:1,如果把两瓶酒精溶液混合,那么混合溶液中酒精与水的体积之比是() A. 31:9 B. 12:1 C. 7:2 D. 4:1 10.两支粗细、长短都不同的蜡烛,长的能点燃7小时,短的能点燃10小时.同时点燃4小时后,两支蜡烛的长度相同.那么,原来短蜡烛的长度与长蜡烛的长度的比为() A. 7:10 B. 3:5 C. 4:7 D. 5:7

六年级数学重点内容总结

第一单元分数乘法 (一)分数乘法意义: 1、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分数乘整数”指的是第二个因数必须是整数,不能是分数。 2、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一个数乘分数”指的是第二个因数必须是分数,不能是整数。(第一个因数是什么都可以) (二)分数乘法计算法则: 1、分数乘整数的运算法则是:分子与整数相乘,分母不变。 (1)为了计算简便能约分的可先约分再计算。(整数和分母约分)(2)约分是用整数和下面的分母约掉最大公因数。(整数千万不能与分母相乘,计算结果必须是最简分数)。 2、分数乘分数的运算法则是:用分子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相乘的积做分母。(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 (1)如果分数乘法算式中含有带分数,要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再计算。 (2)分数化简的方法是:分子、分母同时除以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3)在乘的过程中约分,是把分子、分母中,两个可以约分的数先划去,再分别在它们的上、下方写出约分后的数。(约分后分子和分母必须不再含有公因数,这样计算后的结果才是最简单分数)。 (4)分数的基本性质:分子、分母同时乘或者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三)积与因数的关系: 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大于这个数。a×b=c,当b >1时,c>a。 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小于这个数。a×b=c,当b<1时,c 一个数(0除外)乘等于1的数,积等于这个数。a×b=c,当b =1时,c=a 。 在进行因数与积的大小比较时,要注意因数为0时的特殊情况。 (四)分数乘法混合运算 1、分数乘法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相同,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2、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分数乘法同样适用;运算定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b±a×c (五)倒数的意义: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1、倒数是两个数的关系,它们互相依存,不能单独存在。单独一个数不能称为倒数。(必须说清谁是谁的倒数) 2、判断两个数是否互为倒数的唯一标准是:两数相乘的积是否为“1”。例如:a×b=1则a、b互为倒数。 3、求倒数的方法: ①求分数的倒数:交换分子、分母的位置。 ②求整数的倒数:整数分之1。 ③求带分数的倒数:先化成假分数,再求倒数。

六年级数学上册比单元测试卷

六年级数学第四单元《比》单元测试卷 班级: 姓名: 分数: 一、填空。(每空1分,第六题4分,共26分) 1、六年级某班有男生28人,女生24人,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比是( )﹕( ),女生人数与男生人数的比是( )﹕( ),女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 ) ( )(,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 ) ()(。 2、把11克盐溶解在100克水中,盐与盐水的比是( )﹕( ),水占盐水的 ) ( ) (,盐与水的比是( )﹕( )。 3、甲数比乙数少31 ,甲数与乙数的比是( )﹕( ) ,甲与甲乙两数之和 的比是( )﹕( ),乙与甲乙两数之差的比是( )﹕( )。 4、修一条路,甲队单独修6个月完成,乙队单独修8个月完成,甲乙两队工作时间的比是( )﹕( ),工作效率的比是( )﹕( )。 5、甲数除以乙数的商是12 1 、甲数与乙数的比是( )﹕( )。 6、( ):15= 15( ) =0.6=( )( ) =( )÷60 7、长方形的宽比长少 7 2 ,宽与长的比是( )﹕( )。 8、甲乙两数的比是7﹕4,甲比乙多 ) ( )(,乙比甲少 ) () (。 9、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比是1﹕1﹕2,这个三角形是( )三角形。 10、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和顶角的度数之比是4:1,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 )度。 11、甲拿出糖果的 7 1 给乙,则甲乙两人的糖果一样多,原来甲乙两人糖果的比是( )﹕( )。 12、大正方形的边长是6分米,小正方形的边长是4分米,大小正方形边长的比 是( )﹕( ),大小正方形周长的比是( )﹕( ),小正方形与大正方形面积的比是( )

﹕( )。 二、判断题。(共6分) 1、 40分:0.6小时化简成最简比是2﹕3。 ( ) 2、5米:50分米化成最简比是1. ( ) 3、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或除以相同的数,比值不变。 ( ) 4、甲数比乙数多3 2 ,甲数和乙数的比是5:3。 ( ) 5、甲数的 54等于乙数的6 5 (甲乙均不为0),则甲数和乙数的最简整数比是24﹕25。 ( ) 6、 把一根木料锯成10段,每段所用的时间是锯完这根木料时间的10 1 。( ) 三、选择题(共5分) 1、六(2)班有男女生45人,男女生的比可能是( )。 A 、7﹕1 B 、 3﹕2 C 、4﹕3 D 、2﹕1 2、8:15的前项增加16,要使比值不变,后项应( ) A 、增加30 B 、 增加16 C 、增加8 D 、无法确定 3、比的前项和后项( ) A.都不能为0 B.都可以为0 C.前项可以为0 D.后项可以为0 4、如果被除数与除数的比是5:3,则商与除数的比是( )。 A 、5﹕3 B 、 3﹕5 C 、5﹕8 D 、5﹕9 5、两个正方体棱长的比是3﹕5,它们的体积比是( )。 A 、27﹕125 B 、 9﹕25 C 、3﹕5 D 、6﹕10 四、计算。 1、化简下列各比并求比值。(共12分) 12﹕21 0.25﹕1 52﹕4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