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新中国追认为革命烈士的十大国民党将领
国民党30名起义将领建国后的归宿

国民党30名起义将领建国后的归宿.txt没有不疼的伤口,只有流着血却微笑的人有时候给别人最简单的建议却是自己最难做到的。
国民党30名起义将领建国后的归宿1,吴化文:全国解放后,因病从部队转业,被任命为浙江省人民政府委员,浙江交通厅长,后任浙江省政协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
他所在的35军被改编成浙江省军区部队,103师兼衢州军分区,104师兼绍兴军分区,105师兼杭州警备区。
1962年4月,吴化文因病逝世,终年58岁。
周恩来,陈毅和解放军八个大军区都送了花圈。
2,曾泽生:建国后先后担任了中南行政委员会委员,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委员,并当选为第一,第二,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一届政协代表,第三第四届政协常委。
1955年被授中将军衔,1970年才从第五十军军长位置上退下来。
1973年2月22日病逝于北京,享年71岁。
3,张克侠:解放后历任华东林业部部长,共和国林业部副部长兼林业科学院院长。
文革中受到迫害,1970年下放到广西农村劳动。
1971年经周恩来过问,安排回京治病,后长期在京养病。
1984年7月7日病逝,享年84岁。
4,傅作义:建国后担任水利部部长,为新中国的水利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1974年4月19日逝世,享年79岁。
5,邓宝珊:建国后,先任甘肃省政府主席,后改称省长。
文革中也曾受到冲击,1968年11月2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4岁。
6,邓兆祥:建国后被任命为新中国第一所海军学校----安东海军学校校长,随后,又担任大连海军学校副校长,1955年授少将衔。
以后历任海军青岛基地副参谋长,副司令,北海舰队副司令,海军副司令等职。
1985年离休,1998年8月6日逝世,享年95岁。
7,董其武:解放后,绥远部队改编为解放军第23兵团,入朝担负修建空军基地和防空任务,回国后,部队改编成69军,1955年董授上将军衔。
1968年离休,78岁时任政协副主席,1982年12月23日,董以83岁高龄被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
十大国民党起义将领

十大国民党起义将领【导读】:抗战胜利后,高树勋任国民党军新八军军长1945年10月,孙连仲率高树勋、马法五、鲁崇志等三个军沿平汉路北上大军走到邯郸、磁县一带,被我军围阻,我军发起了平汉战役我军区参谋长李达冒险穿过火...1955年9月24日《人民日报》公布了共和国第一批将帅名单,在这份长长的名单中,人们注意到不仅有在烽烟战火中叱咤风云、运筹帷幄的中共将帅,而且还有原国民党起义将领陈明仁、曾泽生、廖运周等人。
他们当中有的曾被蒋介石授予青天白日勋章,有的曾是国民党管辖一方的警备总司令,有的曾任国民党中将军长,还有的曾直接和解放军部队正面交锋过……一、高树勋:高树勋,字建侯,河北省盐山县人,原系西北军冯玉祥的部下。
抗战胜利后,高树勋任国民党军新八军军长。
1945年10月,孙连仲率高树勋、马法五、鲁崇志等三个军沿平汉路北上。
大军走到邯郸、磁县一带,被我军围阻,我军发起了平汉战役。
我军区参谋长李达冒险穿过火线亲自到高树勋军营面谈,这使高树勋很感动,终于下定了决心起义。
高树勋率新八军及河北民军万余人,在马头镇正式宣布火线起义,声明脱离国民党阵营。
在毛主席的提议下,高部改称为民主建国军。
1945年11月10日,民主建国军成立大会在武安县伯延镇隆重举行,任命高树勋为民主建国军总司令。
新中国成立后,高树勋曾任河北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副省长、国防委员会委员等职,1972年1月19日在北京逝世,终年74岁。
二、潘朔端:潘朔端,云南威信县人,黄埔军校毕业。
抗战胜利后,潘朔端调任60军184师师长,从越南海防海运八昼夜到辽宁葫芦岛登陆,驻防海城、鞍山、营口等铁路沿线。
1946年5月27日,民主联军逼近海城一线,潘朔端抓住机会,在海城宣布起义,184师光荣改编为“中国民主同盟军第1军”,潘任军长。
同年10月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后调任嫩江军区副司令员,1948年8月调任四野十二兵团副参谋长,为策动长春城内60军的起义作了大量工作。
近现代伟大军事人物

近现代伟大军事、政治人物1 孙中山(1866~1925)名孙文,字载之,号逸仙。
中国近代民主主义革命的先行者,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创始人,三民主义的倡导者。
首举彻底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帝制”。
1905年成立中国同盟会。
1911年辛亥革命后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940年,国民政府通令全国,尊称其为“中华民国国父”。
2 朱德(1886~1976),四川仪陇马鞍人,字玉阶,原名朱代珍,曾用名朱建德,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首。
1928年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军长,1930年任中国工农红一方面军总司令,此后被称为“朱老总”;1936年,率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会师于甘肃会宁。
3 张自忠(1891~1940),字荩忱,汉族,山东临清唐园村人,著名抗日将领,民族英雄,牺牲于1940年的枣宜会战。
3 刘伯承(1892~1896),四川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第四,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始人和领导人,现代军事家,中央红军总参谋长,八路军129师师长,第二野战军司令员。
4 毛泽东(1893~1976),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和领导人,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诗人、书法家。
5 宋庆龄(1893~1981),已故中国革命家及中华民国国父孙中山的第二任妻子,被尊称为“国母”,1981年被全国人大常委会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誉主席”称号,被中共称为“宋庆龄先生”,被周恩来誉为“国之魂宝”,曾是民革党的名誉主席。
6 叶挺(1896~1946),原名为询,安希夷,广东惠州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者之一,杰出的军事家,毛泽东称他是“共产党第一任总司令,人民军队的战史要从你写起”,曾任国民革命军独立团团长,24师师长,21军军长,抗战时期任新四军军长,1941年皖南事变被国民党非法逮捕,1946年获释,1946年3月7日加入中国共产党,1946年4月8号飞机失事遇难。
十大起义将军最后归宿

十大起义将军最后归宿1955年9月24日《人民日报》公布了共和国第一批将帅名单,在这份长长的名单中,人们注意到不仅有在烽烟战火中叱咤风云、运筹帷幄的中共将帅,而且还有原国民党起义将领陈明仁、曾泽生、廖运周等人。
他们当中有的曾被蒋介石授予青天白日勋章,有的曾是国民党管辖一方的警备总司令,有的曾任国民党中将军长,还有的曾直接和解放军部队正面交锋过……一、高树勋高树勋:字建侯,河北省盐山县人,原系西北军冯玉祥的部下。
抗战胜利后,高树勋任国民党军新八军军长。
1945年10月,孙连仲率高树勋、马法五、鲁崇志等三个军沿平汉路北上。
大军走到邯郸、磁县一带,被我军围阻,我军发起了平汉战役。
我军区参谋长李达冒险穿过火线亲自到高树勋军营面谈,这使高树勋很感动,终于下定了决心起义。
高树勋率新八军及河北民军万余人,在马头镇正式宣布火线起义,声明脱离国民党阵营。
在毛主席的提议下,高部改称为民主建国军。
1945年11月10日,民主建国军成立大会在武安县伯延镇隆重举行,任命高树勋为民主建国军总司令。
新中国成立后,高树勋曾任河北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副省长、国防委员会委员等职,1972年1月19日在北京逝世,终年74岁。
二、潘朔端潘朔端:云南威信县人,黄埔军校毕业。
抗战胜利后,潘朔端调任60军184师师长,从越南海防海运八昼夜到辽宁葫芦岛登陆,驻防海城、鞍山、营口等铁路沿线。
1946年5月27日,民主联军逼近海城一线,潘朔端抓住机会,在海城宣布起义,184师光荣改编为“中国民主同盟军第1军”,潘任军长。
同年10月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后调任嫩江军区副司令员,1948年8月调任四野十二兵团副参谋长,为策动长春城内60军的起义作了大量工作。
1949年底,潘朔端调随宋任穷、周保中南下云南,接管昆明,转入地方。
1950年3月28日,昆明市人民政府成立,潘朔端被任命为市长,后又被选任市长直至1968年。
十年“文化大革命”中,潘朔端受到不公正对待,但仍对党赤胆忠心。
《被处决的242名国民党高级将领》

《被处决的242名国民党高级将领》转自新浪博客程灵信1949年后,党进行了一场镇压反革命的运动,这些被杀、被关的国民党高级将领,几乎全部参加抗日战争,其中不少高级将领都是抗日名将,民族英雄。
被杀242名民国高级将领中,,其中上将与辛亥元老5名、中将 78 名、少将159名。
上将与辛亥元老1、何海清辛亥革命元勋(1875--1950)上将 1950年处死。
2、宋鹤庚辛亥革命元勋(1883--1952)上将。
1952年死刑。
3、夏之时辛亥革命元勋(1887--1950)1950年枪决。
4、邓玉麟辛亥革命元勋(1881--1951)1950年处决。
5、宋鹤庚字皋南,护法健将1883年生,1952年死刑,立即执行。
”中将1、糜藕池(1897--1951)中将。
1951年7月在镇反中被处决。
2、谢崇阶(1904--1951)中将,1951年9月10日在四川乐山被处决。
3、彭旷高(1902--1951)中将。
1937年9月任第15集团军总部少将高参,旋任第54军参谋长,参加淞沪会战,1938年秋任陆军通信兵学校教育处长,1939年任西南游击训练班教务处长,1943年春任第29集团军参谋长,参加常德会战,1951年9月26日处决。
4、崔世昌(1900--1953)中将。
1939年任第1战区司令长官部少将高参,1942年任第14集团军中将参谋长,1944年7月任第5战区副参谋长,1953年12月7日在河北涿县被处决。
5、倪弼(1894--1958)中将。
江苏江都人。
1938年任第3战区军法执行监,1941年冬调任军事委员会中将参议 1958年7月31日以反革命罪在江西赣州被处决6、曹勖(1901--1951)中将。
1938年任第98军193师副师长,参加武汉会战,1939年5月任第6战区鄂中游击第7纵队司令,1951年在湖北京山被处决,7、赵世玲(1905--1949)中将。
1938年任山西青年决死队第3纵队游击9团团长,1939年任山西青年决死队第3纵队197旅旅长,1940年任第2战区第2游击纵队司令,同年秋任第43军70师师长,1941年5月参加晋南会战,12月任第43军中将军长,1949年处决。
十大国民党起义将领

十大国民党起义将领【导读】:抗战胜利后,高树勋任国民党军新八军军长1945年10月,孙连仲率高树勋、马法五、鲁崇志等三个军沿平汉路北上大军走到邯郸、磁县一带,被我军围阻,我军发起了平汉战役我军区参谋长李达冒险穿过火...1955年9月24日《人民日报》公布了共和国第一批将帅名单,在这份长长的名单中,人们注意到不仅有在烽烟战火中叱咤风云、运筹帷幄的中共将帅,而且还有原国民党起义将领陈明仁、曾泽生、廖运周等人。
他们当中有的曾被蒋介石授予青天白日勋章,有的曾是国民党管辖一方的警备总司令,有的曾任国民党中将军长,还有的曾直接和解放军部队正面交锋过……一、高树勋:高树勋,字建侯,河北省盐山县人,原系西北军冯玉祥的部下。
抗战胜利后,高树勋任国民党军新八军军长。
1945年10月,孙连仲率高树勋、马法五、鲁崇志等三个军沿平汉路北上。
大军走到邯郸、磁县一带,被我军围阻,我军发起了平汉战役。
我军区参谋长李达冒险穿过火线亲自到高树勋军营面谈,这使高树勋很感动,终于下定了决心起义。
高树勋率新八军及河北民军万余人,在马头镇正式宣布火线起义,声明脱离国民党阵营。
在毛主席的提议下,高部改称为民主建国军。
1945年11月10日,民主建国军成立大会在武安县伯延镇隆重举行,任命高树勋为民主建国军总司令。
新中国成立后,高树勋曾任河北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副省长、国防委员会委员等职,1972年1月19日在北京逝世,终年74岁。
二、潘朔端:潘朔端,云南威信县人,黄埔军校毕业。
抗战胜利后,潘朔端调任60军184师师长,从越南海防海运八昼夜到辽宁葫芦岛登陆,驻防海城、鞍山、营口等铁路沿线。
1946年5月27日,民主联军逼近海城一线,潘朔端抓住机会,在海城宣布起义,184师光荣改编为“中国民主同盟军第1军”,潘任军长。
同年10月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后调任嫩江军区副司令员,1948年8月调任四野十二兵团副参谋长,为策动长春城内60军的起义作了大量工作。
十大将简表

张云逸 1892
1974
生于广东文 昌(今属海 82 南)头苑区 造福乡上僚 村。
7
12
19
国
开
国
十
大
将
简
历
1912年
1915
1988
82
出生于湖南 湘乡。
5
萧劲光 1903
1989
86
湖南长沙赵 洲港一个贫 苦的小手工 业者家庭。
幼时读过私塾 和新式学堂。
萧劲光 1903
1989
86
洲港一个贫 苦的小手工 业者家庭。 8
王树声 1905
1974
湖北省麻城 69 市乘马岗镇 项家冲。
6
陈赓
1903
1961
湖南湘乡市 58 龙洞乡泉湖 村。
22
23
春,受聘在本乡教私塾。不久任乘马 岗初等小学校长。
19
20
21
留校任黄埔军校第2期入伍生连连 2月前往广州进陆 长,第3期本科副队长。1925年5月参 军讲武学校。 加平定杨(希闵)、刘(震寰)叛乱 1924年5月考入黄 的战役。1925年6月23日英法帝国主 埔军官学校第1 义制造“沙基惨案”时,参加抗击英 期,1924年10月 法侵略军的战斗。1925年6月29日在 参加平定商团的 省港大罢工中,被派往省港罢工委员 战斗。1924年11 会,参与训练工人纠察队的工作。 月黄埔军官学校 1925年8月2日国民党左派领袖廖仲恺 毕业。 被右派暗杀,在周恩来同志直接领导 下积极捉拿凶手。1925年10月参加第
共军抗日十大名将有哪些

共军抗日十大名将有哪些共军抗日十大名将有哪些呢?你都了解吗?下面就不妨跟着店铺一起来看看共军抗日十大名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共军抗日十大名将1、彭德怀八路军副总司令。
百团大战是抗战时期中共军队发动的最大的一次对日作战行动,消灭敌军25000余人,战果巨大。
尽管这次战役有值得探讨的地方,但它打出了八路军的军威。
这一战绩中共其他将领无法比拟,作为这一战役的策划者和总指挥,彭德怀以高票当选第一是理所当然的事。
彭德怀(1898年10月24日—1974年11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1955)。
军事家。
原名彭清宗,字怀归,号得华。
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担任中国工农红军师长、军长、三军团总指挥,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长征后期担任过以毛泽东同志为政治委员的陕甘支队司令员;到达陕北以后,担任过红军前敌总指挥。
抗日战争时期,担任八路军副总司令,中共中央北方局代理书记。
解放战争时期,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司令、第一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担任中共中央西北局第一书记,西北军政委员会主席,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央人民政府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国务院副兼国防部长;一九六五年,担任建设大三线的副总指挥。
他曾任党的第六届、第七届、第八届中央委员会委员、政治局委员。
他还当选为第一届和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彭德怀是德高望重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和政治家,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卓越领导人之一;他把毕生的精力献给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国防及建设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历史功勋。
2、林彪八路军115师师长。
虽然他只打了两仗就出国了,但平型关战斗意义非同小可,它是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对日军第一次取得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鼓舞了中国军队的士气。
这次胜利就如同许海峰在奥运会上取得的第一枚金牌一样,成绩虽不是十分出色,但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被新中国追认为革命烈士的十大国民党将领1937年日寇大举入侵中国,在民族危亡之际,国共两党共赴国难。
除极少数败类临阵逃脱外,国民党军在正面战场同日军展开了殊死搏斗。
他们浴血奋战,前赴后继,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壮丽的篇章。
其中,仅上将就有十人血洒疆场。
虽然未能看到日寇败亡,但他们英勇抗战的业绩与伟大的抗日战争联系在一起而永远熠熠生辉!01、佟麟阁:报国敢云天职尽,立身当与古人争冯玉祥将军在《模范军人》中这样评价佟麟阁:“他是一个极诚笃的基督徒,能克己,能耐劳,从来不说谎话,别人都称他为正人君子。
平素敬爱长官,爱护部下,除了爱读书,没有任何嗜好。
”佟麟阁是西北军中有名的儒将。
他仪表文雅,性格恬静,深沉之中不乏果断。
佟将军注重学习,淡泊名利,每次操劳完军务总喜欢阅读些书籍,并以日记形式不断反省。
一些学识渊博、德高望重的人常被他请到军中讲学。
1937年,佟麟阁升任二十九军副军长,驻守在北平南苑。
七七事变后,二十九军上层军官徘徊于战和之间,犹豫不决。
身为副军长的佟麟阁力主抗战,他慷慨陈词:“中日之战不可避免,二十九军首当其冲。
战死者光荣,偷生者耻辱。
荣辱系于一人者轻,而系于国家民族者重,国家多难,军人应当马革裹尸,以死报国!”同时,他发出命令:凡有日军进犯,坚决抵抗,不得后退一步!7月28日拂晓,日军对南苑发动了猛烈的进攻。
守军仅5000余人,但佟麟阁毫不畏惧,命令部队誓死坚守,战斗异常惨烈。
激战中,腿部不幸被机枪射中。
当部下劝他包扎伤口时,他却全然不顾,奋勇指挥部队还击。
在敌机的轰炸下,他的头部再遭重创,壮烈殉国。
佟麟阁是抗战初期牺牲的第一位高级将领,冯玉祥为他写下了“报国敢云天职尽,立身当与古人争”的挽联,毛泽东也称赞他“无不给了全中国人以崇高伟大的模范”。
1979年8月1日,北京市委统战部正式批准其为抗日阵亡革命烈士。
02、赵登禹:杀尽日寇平生愿,甘洒热血报民族“一代虎将性刚尤,赤胆忠心向神州,杀尽日寇平生愿,甘洒热血报民族”。
在赵登禹的故乡山东菏泽,人们至今还传颂着这样的歌谣。
赵登禹1898年出生,自幼习武,臂力过人。
1914年,他跋山涉水步行1800多里,投奔西北军。
由于武艺出众,很快就被冯玉祥挑去当卫士,并逐步成长为领兵上万的高级将领。
无论是当卫士还是带兵,他都冲锋在前,作战勇猛如虎,堪称虎将。
1933年长城抗战,他率大刀队夜袭,杀得敌人鬼哭狼嚎,使日寇遭受了侵华以来“前所未有的伤亡与耻辱”。
因杀敌有功,不久他就升任二十九军一三二师师长。
1937年7月26日,赵登禹率部到南苑,与佟麟阁共同保卫北平安全。
28日凌晨,鬼子进攻至一三二师阵地前,他再次率大刀队向敌人冲杀。
日军看到大刀闪亮,吓得魂不附体,向后溃逃一里多。
佟麟阁牺牲后,赵登禹奉命集结队伍反击。
在乘车至大红门时,突遭日军袭击,顿时身中数弹,流血不止。
传令兵急忙将他抬上担架,准备送往后方。
他阻止说:“我不会好了,军人战死沙场原是本份,没什么值得悲伤的,只是老母年高,受不了惊慌,请你们替我安排一下,此外我也没别的事了!”说罢,停止了呼吸,时年39岁。
7月31日,他与佟麟阁同时被国民政府追赠为陆军上将。
全国解放后,毛泽东于1952年6月11日亲笔签署第80号烈士证,颁发给他的家人。
03、郝梦麟:我应该去抗战,应该去和敌人硬拼郝梦麟,1898年出生,河北藁城人,曾在奉军任职。
虽是军阀出身,他却不吸烟酗酒,不赌不嫖,不纳妾,并坚决杜绝军中发生此类事情。
其手下一名旅长曾因吸食鸦片而革职,其叔父在任军械处长时也因偷偷纳妾而被他遣返回乡。
蒋介石围剿红军时他曾与红军交战,兵败于莲塘。
第五次围剿开始后,两次请求解甲归田,均未批准,1937年被送至四川陆军大学将官班深造。
在前往陆大途中,得悉卢沟桥事变,毅然重返部队,请求抗日。
他说:“我是军人,半生光打内战,对国家毫无利益。
……现在日寇要灭亡中国,我们的国家已到生死存亡的最后关头。
我应该去抗战,去和敌人硬拼!”请求终获批准。
其时,郝任第九军军长。
9月,他率部从贵阳北上抗日,临行前给家人写好了遗书。
10月初,部队到达忻口布防。
每天他都亲自视察阵地,督查工事。
会战开始后,他冒着枪林弹雨到阵地上督战。
将士们见军长亲临前线,极受鼓舞,与敌人展开激烈的拉锯战。
但敌人火力太猛烈,守军伤亡惨重,有的团打得只剩下100余人。
他亲临该团说:“我和你们一块坚守,决不先退,我若先退,你们不论是谁,都可以枪毙我!你们不论是谁,只要后退一步,我也枪毙他!”在他的鼓动下,将士与敌血战5昼夜,守住了阵地。
16日晨,在追击溃逃日军途中,不幸中弹牺牲。
12月16日,国民政府追赠他为陆军上将。
郝梦麟是抗战初期捐躯的第一位军长。
毛泽东在纪念抗战阵亡将士大会上曾高度评价其献身精神。
1983年9月13日,民政部追认为革命烈士。
04、饶国华:只要开始抗日,我就要站在最前线饶国华是川军名将,以骁勇著称。
1935年曾参与对红军长征的围堵。
然而,面对东北沦亡,看到红军切实的抗日主张,他产生“如今仇未复,大敌当前,竟使兄弟阋于墙,而置民族危亡于不顾乎”的疑虑。
1936年2月,当蒋介石令他追击红军,他只是率部尾随,而没有与红军为敌,自残手足。
抗战前夕,其救国思想日益强烈。
每与友人相见必说:“只要开始抗日,我就要站在最前线!”七七事变后,他多次上书请求抗日,终获批准。
9月21日,他率部出川开赴前线。
11月下旬,所部在界牌、泗安一线布防,阻止日军向南京进犯。
27日,敌人在20多架飞机的掩护下,向阵地发动猛烈攻击。
守军伤亡惨重,被迫且战且退。
饶心急如焚,他振臂高呼:“我们军人报国的严峻时刻到了,一定要为国争光,流尽最后一滴血!”官兵见师长如此英勇,一个个以一当十,奋勇杀敌。
日军迟迟不能得手。
然而,由于个别指挥员不听指挥,阵地相继失守,所部被日军三面包围。
敌人欲来劝降,他紧握雪耻刀对部下说:“我从七七事变之日起,就渴望能到前线杀敌,洗雪国耻,收复失地……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去,做到胜利则生,败必死,不成功,便成仁。
我们要牢记当时的誓言,绝不能在敌人面前屈膝示弱,给中国人丢脸!”说罢,正襟危坐,向敌人方向怒目而视,拔枪自戕,以死报国。
饶国华是抗战中第一位自戕殉国的国民党高级将领。
12月11日,国民政府追赠为陆军上将。
1983年9月10日,四川省人民政府追认他为革命烈士。
05、王铭章:奋战守孤城,以求赎回内战之罪愆“奋战守孤城,视死如归,是革命军人本色;决心歼强敌,以身殉国,为中华民族争光。
”这是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和董必武联名为王铭章写的挽联,充分肯定了其抗战业绩。
他作战勇敢,指挥有方,但从军以来多次被卷进军阀混战,并参与对红军的围剿。
对此,王铭章深恶痛绝。
全面抗战爆发后,他主动要求到前线杀敌。
1937年9月12日,在抗日誓师大会上,他慷慨陈词:一定要用杀敌立功、报效国家的实际行动,赎回自己二十年来参与内战、危害民众的罪愆1 10月底,他率部在娘子关与日军鏖战7天,击败敌人多次进攻,保证了大部队的安全转移。
1938年3月,日军在山东滕县一带大量增兵,企图打通津浦铁路,夺取徐州。
王铭章奉命进驻滕县,阻击敌人。
14日,敌人出动飞机、大炮猛扑滕县,很快就突破了外围防线。
王铭章临危不惧,勉励部下决一死战,痛歼日军,以死报国。
在他的指挥下,守军英勇战斗。
17日下午,敌人攻进南城。
王铭章及随从见已无法在市内存身,于是登上城墙,继续与敌周旋。
由于城墙上毫无掩蔽,他不幸被子弹洞穿腹部,当场牺牲。
至此,他用死完成了守城的任务。
王铭章率部坚守滕县四个半昼夜,阻滞了日军侵犯徐州的阴谋,为台儿庄大捷创造了有利条件。
难怪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发出”若无滕县之死守,焉有台儿庄之大捷”的感慨。
王铭章殉国后,国民政府追赠为陆军上将。
1984年9月1日,四川省人民政府追认他为革命烈士。
06、张谓行: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很遗憾,网上找不到张将军相片)张谓行是抗战中唯一遭毒气而牺牲的高级将领,也是十位殉国将领中最年轻的一位。
他是位才子,在北京求学时曾两度弃文从武。
其思维敏捷,成绩优异,文采飞扬,考试常居榜首,甚得同学钦佩。
1931年南京政府参谋本部成立,他担任上校科长,曾参与拟定整军方案。
次年,以名列前茅的成绩考入陆军大学。
在校期间,他孜孜以求,学业猛进。
在一次制定演习方案时,由于极富创意,被德籍教官给予120分的满分,该成绩创下了陆军大学战术作业记分的最高纪录。
毕业后,复留校升入研究院深造。
1935年被调任军事委员会少将高参。
这时,日本帝国主义正加紧对华北的军事扩张。
在全国人民迫切要求抗日形势下,国民党不得不着手国防准备工作。
张谓行奉命勘察南京地形,负责拟定南京和长江攻防作战计划,督导增加长江上下游要塞炮台。
他拟定的作战纲领及作战计划均被采纳。
1937年华北危急。
为组织华北战事,蒋介石任命张为保定行营作战处长。
当时他的夫人即将分娩,但张以国事为重,急赴前线就任,参与指挥作战。
1939年春,他又被蒋介石派到西安筹划行营工作,负责全盘指挥。
正当他准备在西安施展才华大干之际,3月7日下午,日军飞机突然飞抵西安轰炸,并投放毒气弹。
他躲避的防空洞由于洞口封闭性差,毒气大量渗入。
尽管他及时指挥部下打开洞口自救,但终因毒气太浓密,窒息身亡,年仅36岁。
张谓行殉国后,国民政府追赠为陆军上将。
1984年6月8日,民政部追认其为革命烈士。
07、陈安宝:卫国守土,坚守阵地达三十一昼夜陈安宝,1891年出生,浙江黄岩人。
少年时聪慧过人,深受老师器重。
只因家境贫寒,不得不中途辍学。
青年时决心从军救国。
先考入南京陆军入伍生队,后转学湖北陆军预备学校和保定军官学校,毕业后在浙江陆军任职。
1926年,国民革命军北伐进入浙江,他投身革命军,参加北伐。
卢沟桥事变后,他先是在陕西潼关、渭南一线驻防,后奉命开赴淞沪前线,转战于大江南北。
因身经百战,屡建奇功,被提升为二十九军中将军长。
1938年2月,陈安宝所部对侵占余杭的日军发动进攻,激战一昼夜,重创敌人。
日军逃走时尸体装了满满20多辆卡车。
7月,他率部进驻德安以乌石门阵地,与-O-师团血战。
敌人依靠鄱阳湖海军舰炮和海空火力掩护向阵地发起猛攻,陈安宝亲赴前线指挥,率部坚守阵地达31昼夜之久,迫敌铩羽而归。
1939年5月3日,陈安宝接到反攻南昌的命令。
他立即指挥二十九军第五、二十六、七十九师火速向南昌开进。
4日晚,部队在荏港渡河,由于渡船数量不够,加上敌机轰炸,直到5日夜才渡河完毕。
随后,他率部在敌据点间的小路上跑步前进,不幸在高坊附近遭敌包围,激战半夜,数次突围未能成功。
天亮以后,日军增援部队赶到,集中炮火猛烈轰击,并出动飞机轰炸扫射,他负伤后仍坚持指挥。
6日下午5时10分,他突遭敌机俯冲扫射,身中数弹,伤及心脏,壮烈殉国。
1940年9月23日,国民政府追赠他为陆军上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