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手足口病防控知识及告家长书

幼儿园手足口病防控知识及告家长书

幼儿园手足口病防控知识及告家长书

亲爱的家长朋友:

您好!随着天气渐渐回暖,自3月起我国手足口病疫情开始高发,4-7月,手足口病正式进入暴发期。学龄前儿童正是手足口病的易感人群,为了守护孩子的健康,我们要共同关注手足口病,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好预防工作。

1、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其实是一种很常见的儿童传染病,不管是婴幼儿还是大一点的儿童都很容易被传染,尤其是5岁以下的儿童,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宝宝免疫力较低,对病毒的抵抗力较差。

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是一种肠道病毒,这种肠道病毒是个大家族,有20多种类型,最常见的是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 71)。

2、传播途径有哪些?

患儿和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可通过感染者的粪便、咽喉分泌物、唾液和疱疹液等广泛传播。

密切接触是重要的传播方式,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感染;还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和食物亦可感染。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幼儿园爆发手足口病,经常一个班甚至整个幼儿园会因此停课。

3、手足口病有何症状?

手足口病主要的发病对象是5岁以下儿童,潜伏期平均为3~5天,最短可为2天,最长可至10天。

防治手足口病告家长书

防治手足口病告家长书 防治手足口病告家长书提要:要加强对手足口病的认识。因为此病病程初期临床表现类似感冒症状,如发热、咽痛等。而口腔溃疡往往会误诊为单纯性的口腔炎。因此,家长在手足口病流行期间 房地产资料下载 防治手足口病告家长书 亲爱的家长:您们好! 为了做好手足口病的防治工作,现将有关的防治事项告知如下: 手足口病是通过病毒传播的,主要在幼儿中传播。引起手足口病的元凶是肠病毒。可引起该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其中柯萨奇病毒A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最常见。 ●肠病毒是这样传染的:肠病毒的传染途径主要经由胃肠道或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接触患者皮肤上的水疱和分泌物传染。传播途径有: 1、大人从外面将病毒带回家,通过接触或飞沫使宝宝感染; 2、宝宝接触到无症状带病毒的家长或患病宝宝的口鼻分泌物; 3、在托幼机构,玩具往往成为宝宝疾病传染的媒介,

尤其是绒毛玩具更容易储存大量病毒; 4、吃入被含病毒的粪便污染的食物而受传染。 在宝宝发病的前几天,喉咙和粪便都有病毒存在,肠道排出病毒的时间可以持续数周之久,发病后的一周内肠病毒的传染力最高。肠病毒在家庭中有很高的传染率,在人群密集的地方,也较容易发生传染。 ●手足口病的症状表现:宝宝感染肠病毒后,症状轻重不一,有很多没有症状,有些宝宝则有发烧或类似一般感冒的症状。当然有时候会引起一些特殊的临床表现,包括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唊炎、无菌性脑膜炎、病毒性脑炎、肢体麻痹症候群、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心肌炎等。 手足口病的宝宝会出现:发热较低,有呼吸道症状,在手指、足部、膝部和臀部周围出现稍微隆起的红疹,疹子的顶端大多有小水疱,口腔也会有溃疡。 ●手足口病宝宝的居家护理 手足口病是病毒引起的传染病,目前没有特效治疗,主要是以对症治疗和护理为主。 一、宝宝患了手足口病,居家护理尤为重要: 1、消毒隔离:一旦发现感染了手足口病,应将患儿隔离,以免引起流行蔓延。 (1)、宝宝应留在家中,直到热度、皮疹消退和水疱结痂。一般需要隔离2周。

幼儿园预防手足口病教案

幼儿园预防手足口病教案 活动目标: 1、了解关于手足口病的传播和预防的知识。 2、教育幼儿注意个人及饮食卫生,预防疾病的发生。 3、引导幼儿正确对待手足口病,不恐慌。 活动重难点:了解手足口病的传播和预防的措施。 活动准备: 手足口病例图、视频及相关资料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小朋友们,每天老师都会给你们检查小手和嘴巴,谁知道这是为什么?(请幼儿讲述) 二.介绍手足口病的基本知识 1.看来小朋友们对手足口病都已经有所了解,那手足口病都有哪些症状呢?(幼儿讨论)得出结论:症状:潜伏期2-5天,往往先出现发烧症状,手掌心、脚掌心出现斑丘疹和口腔粘膜出现疱疹或溃疡,很疼。还会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病重的会并发脑炎、心肌炎、肺炎等,若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所以,小朋友不舒服时要赶快告诉老师和大人,及时就医。 2.请幼儿观看手足口病例图片。(加深幼儿对手足口的认识)2、了解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手足口病病菌是怎么传播的呢?(幼儿讨论)

小结: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好发于小儿的传染病,主要通过三条途径传播:一是人群密切接触;二是病人的分泌物、排泄物通过空气传播;三是引用或吃了被病人污染的水、食物。过粪、口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患儿摸过的玩具、图书;带有病毒的苍蝇叮、爬过的食物我们在接触都会得病。 全年均可有发病,但3-11月份多见,6-8月份为高峰期。这种病传播速度极快,传播。 3、知道预防手足口病的方法。 怎样预防手足口病?(幼儿讨论)小结:预防措施: (1)注意保持口腔卫生,饭后漱口。 (2)早上入园洗手,饭前便后要洗手(用肥皂,六步洗手法)、勤剪指甲、勤洗澡。 (3)健康幼儿可口服板蓝根、大青叶等药物。 (4)不去人群拥挤的公共场所。不要经常串门;不要和患病儿童接触。 (5)家长外出回家后,立即让家长洗手、换衣服,防止将病菌带给自己。 (6)饭前用84抹布擦餐桌,不吃生冷食物;夏天少吃冷饮,不喝生水,瓜果洗净削皮,不吃变质的食品。幼儿加强营养,不挑食,注意休息,避免日光暴晒,防止过度疲劳而降低抵抗能力。 (7)保持活动室或家庭环境卫生,经常开窗通风,至少每两小时开窗一次,每次通风半小时以上。垃圾及时清理、消毒。

学校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方案

学校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方案 为了有效防范手足口病疫情的传播,确保广大师生安全,下面整理了以下学校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方案,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学校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方案(一) 为了贯彻落实县镇教育主管部门关于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的有关要求,本着对学生负责,对家长负责,对生命负责,对社会负责的精神,为了确保师生安全,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小河小学手足口病防控工作实施方案》。 一、提高认识,加强宣传教育。 要充分认识到预防手足口病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增强工作责任感,及时掌握疫情,明确工作责任,做好以下工作。 1、紧急召开全体师生专题大会,各班开好主题班队会,宣讲手足口病的发病症状和预防措施。提高全体师生的思想认识。 2、学校办一期关于手足口病方面知识的黑板报、对学生及家长散发传单进行大力宣传。 3、积极利用校园广播讲手足口病对人体的危害,以及出现症状的应急办法,防患于未然。 二、强化防控措施,加大落实力度 1、坚持每天早晨晨检及午饭后普查,认真做到"一看、二问、三测、四访、五记",尤其对缺课学生做好统计和缺课原因追踪记录,发现疑似病例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迅速切断传播途径,控制疫情的传播和蔓延。 2、每天对各班未到校和请假的学生进行追踪调查,发现问题及时与家长协调处理。 3、实行24小时监控,坚持每天10时前零报告制度。 4、建立应急处理制度。发现患有发热或疱疹的患儿,立即动员家长对其进行家庭隔离治疗或到医疗机构就诊、治疗,直到病愈方可返校,同时在第一时间内上报白山中心学校和卫生防疫部门。 三、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提高防病知识水平。 组织多种形式的肠道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和健康教育活动,通过主题班会、专题报告、观看影视录像、校园广播,与卫生防疫等部门联办讲座等形式,

幼儿园手足口病预防宣传保健知识

幼儿园手足口病预防宣传保健知识 “手足口病的预防,关键在于春秋季。”专家介绍: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儿童传染病,并不可怕,家长不必惊慌。只要早发现、早治疗,是完全可防可治的。 一、幼儿园预防手足口病知识问答 1、什么是手足口病?这是一种发生在年龄较小的托班、小班(4岁以内)幼儿多见的空气传播的传染病一般传染病,年长儿及成人也感染,但一般症状较轻,或为无症状的隐性感染。在托幼机构内容易发生流行。 此病主要表现为口腔炎及位于手足的皮疹,手足口病的临床上首先表现为口痛、厌食及低热(38度),亦可不发热。口腔内可见散发性小疱疹或溃疡,位于舌、颊粘膜及硬腭处。四肢,尤以手足部可见斑丘疹或疱疹,数量多少不定。病程短,多于1周左右痊愈。皮疹发展很快,痊愈后不留疤,不痒不痛,不流脓,成簇状出现个别患者可引起肺炎、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致命性并发症 2、手足口病通过哪些途径传播?可通过鼻涕、唾液、粪便、共用玩具等传染。人群间的密切接触,既通过直接接触病人或无症状带菌者的鼻和咽喉分泌物及粪便而感染,也可通过飞沫传播。 3、手足口病的潜伏期是多少?一般为3~6天,平均4天。 4、手足口病患儿多久可以返回幼儿园?病程通常一周左右,愈后良好,到幼儿的疱疹全部干燥结痂可返回幼儿园。 5、接触过手足口病患儿的幼儿要医学观察多久?7天(5~10天)。 6、发生手足口病如何护理?手足口病没有特效药,对症治疗有

发烧进行退热,服用板兰根冲剂,清热解毒口服液,桂林西瓜霜口腔治疗溃疡。幼儿穿宽松透气的鞋袜,多洗手保持清洁,饮食上可以吃些绿豆薏苡仁粥,或是山药米仁赤豆粥,起到清热利湿健脾利湿的作用。 二、手足口病的预防方法有那些? 1、注意环境和个人卫生可以减少感染机会。尤其是小孩子,一定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要舔手、咬指甲。从公共场所回家后要洗手、洗脸、换衣服。饭前便后肥皂流动水洗手。 2、在疾病流行时,请大家尽量减少带孩子去公共场所和人群密集的地方,以减少感染机会 3、居室要经常开窗通风,彻底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清洁。幼儿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早睡早起,不要挑食偏食,多吃蔬菜水果。勤洗手,多运动多户外活动晒太阳。 4、幼儿园内加强晨间检查及早发现手足口病做好早隔离早报告早预防。 5、对家长早做健康教育。 预防手足口病必须注意个人卫生,要注意居室内空气流通、温度适宜,多饮白开水或清凉饮料,多吃新鲜蔬菜和瓜果;经常彻底清洗儿童的玩具或其他用品。在手足口病流行时,家长尽量少让孩子到拥挤的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机会。此外,家长还要注意幼儿的营养、休息,避免日光曝晒,防止过度疲劳,降低了抵抗力。 太华八一幼儿园

预防手足口教案

《预防手足口病教育宣传》教案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简单认识手足口病,并了解其传播途径。 2、让幼儿知道怎样预防手足口病。 3、教会幼儿正确的洗手方法。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 活动重、难点: 1、了解手足口病的传播和预防的措施。 让幼儿学会正确的洗手方法。2、活动准备:PPT 自制水龙头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出示晨检时的图片导入 师:孩子们,看看大屏幕上这些照片,知道老师和小朋友在干什么吗?(幼儿回答,老师们检查手、口、量体温) 师:对,每天老师都会给你们检查小手和嘴巴,有的还需要量体温,谁知道这是为什么?(请幼儿讲述) 二、基本部分 1.认识手足口病,介绍手足口病的基本知识 师:看来小朋友们对手足口病多少都有些了解,前段时间,我们幼儿园的一位小朋友得了手足口病,也有一些小朋友被怀疑得了手足口病,那我们在座的小朋友认识手足口病吗?得了手足口病哪里会不舒再 介绍看谁懂得最多,服?把你知道的先和旁边的小朋友交流一下,

给大家。(发烧、头疼、嗓子疼,在嘴里、手上、脚上、屁股上长疱疹,) 师小结:得了手足口病发现不及时往往会先出现发烧症状,有的还头疼、嗓子疼,手上、脚上、屁股上长疱疹,还会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病重的还会引起脑炎、心肌炎、肺炎等,若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所以,小朋友不舒服时要赶快告诉老师和大人,及时就医。 2.请幼儿观看手足口病例图片。(加深幼儿对手足口的认识) 师:下面我们来看看医生给得了手足口病的小朋友拍的照片(出示图片,让幼儿讲述) 3. 了解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 师:看来得了手足口病的小朋友肯定浑身不舒服,那他们是怎么得的这种病呢?(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讲述:饭前不洗手、玩了玩具不洗手就东西,抠鼻子等坏习惯) 师小结:大家说的对,其实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是一种病毒,大家听听这个小故事就知道为什么有小朋友得手足口病了! (故事:其实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是一种病毒,它特别喜欢待在幼儿园,幼儿园里的小朋友多,年龄也小,看来这种病毒喜欢凑热闹。它和我们小朋友一样,也有最喜欢的人和最害怕的人,它最喜欢的人是那些不讲卫生的人,最害怕的人就是爱干净的人。于让所有不讲卫生的人听它的指挥,它每天都梦想着自己能当大王,

幼儿园中班健康教案:认识手足口病

幼儿园中班健康教案:认识手足口病

幼儿园中班健康教案:认识手足口病【活动意图】 手足口病是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之一,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可引起发热和手足、口腔和臀等部位的丘疱疹、溃疡。开展此次活动,旨在让大家了解此病,对此病有一个科学的认识,让孩子不再害怕,同时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及个人卫生习惯。 【活动目标】 1、学习手足口病的传播和预防知识。 2、注意个人及饮食卫生。 3、正确对待手足口病。 【活动过程】 1、传播途径 (1)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好发于小儿的传染病,近些年来在世界各国广为流行。 (2)主要通过粪口,飞沫和呼吸道传播。 (3)患儿摸过的玩具、图书;带有病毒的苍蝇叮、爬过的食物。 (4)全年均可有发病,但3-11月份多见,6-8月份为高峰期。 2、症状 潜伏期2—5天,初期:低热,困倦、头疼、咳嗽流涕,食欲不佳;之后粘膜出现疼痛性小泡。并发症:脑膜炎、脑炎、心肌炎、迟缓性麻痹、肺水肿。 3、预防 (1)保持口腔卫生,饭后漱口。 (2)饭前便后要洗手、勤剪指甲,不吃生食。 (3)健康幼儿可口服板蓝根、大青叶等药物。 (4)少去人群拥挤的公共场所。 (5)少吃冷饮,不喝生水,瓜果洗净削皮,不吃变质的食品。加强营养,注意休息,避免日光暴晒,防止过度疲劳而降低抵抗能力。 (6)花卉:吊兰、龟背竹、满天星、芦荟、龙舌兰。 (7)艾叶煮水泡脚,患儿隔离2周。水泡结痂,皮疹消退,热度消退。 【活动反思】 通过本次活动,幼儿对手足口病有了大体的了解,知道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澡、洗头,剪指甲;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吃生的和腐烂变质的食物;少吃冷饮,瓜果要洗干净再吃等等。同时也学会了正确地洗手方法。知道手足口病是怎么回事,又知道应该怎样预防和治疗,所以,消除了孩子们心中的恐慌感,对于手足口病不再害怕。

疾病预防告家长书

XXXXX小学告家长书 近日,手足口病发病率持续增高,病例多为儿童。 为了更好的保护好我们的孩子不被疾病侵害,现就加强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望您和孩子认真学习本次告知内容,完成后将回执单填好撕下后交回学校。) 一、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手足口病主要通过: 1、人群密切接触,儿童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感染。 2、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故与生病的患儿近距离接触可造成感染。 3、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食物,也可发生感染。其中人群密切接触是该病重要的传播方式。 二、孩子出现发热、皮疹等疑似症状,家长应做到哪些? 当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出现发烧、皮疹等症状时,应及时去医院就诊。根据医生诊断和建议,决定是否留家治疗或住院治疗。当孩子被诊断为手足口病后应暂停去学校,避免传染给他人和防止再感染其他疾病。 三、家庭如何防范手足口病? 为了预防手足口病的传播,保持良好的个人与环境卫生,以防手足口病传播。家长应确保孩子养成下列良好习惯: (1)餐前和如厕后,用肥皂洗净双手; (2)咳嗽和打喷嚏时,要掩住口鼻; (3)不要与他人公用餐具; (4)不要与他人共享同一份食物或共饮同一杯饮料。 四、如何降低孩子手足口病传染的危险? 由于手足口病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少年儿童和成人感染后多不发病,但能够传播病毒。且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做好儿童个人卫生是降低本病传染危险的关键。 1、在本病流行期间尽量减少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非就医不宜带孩子去医院。 2、避免孩子与患手足口病儿童的亲密接触(如接吻、拥抱、共用餐具等)。 3、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 4、在外受到污染的物品拿回家后立即进行清洁,并用消毒剂进行浸泡或擦拭消毒。 5、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开窗通风,至少每两小时开窗一次,每次通风半小时以上。勤晒衣被。 6、儿童所有的餐饮具在使用前要进行消毒。 五、何为正确的洗手? 1.在水龙头下把手淋湿; 2.擦上足够的肥皂或洗手液覆盖所有手表面; 3.掌

幼儿园手足口病预防保健知识

幼儿园手足口病预防保健知识 幼儿园预防手足口病知识问答 1.什么是手口足病?这是一种发生在小年龄托班小班(4岁以内)幼儿多见的空气传播的传染病一般传染病,年长儿及成人也感染,但一般症状较轻,或为无症状的隐性感染。在托幼机构内容易发生流行。 此病主要表现为口腔炎及位于手足之皮疹,手足口病的临床上首先表现为口痛、厌食及低热(38度),亦可不发热。口腔内可见散发性小疱疹或溃疡,位于舌、颊粘膜及硬腭处。四肢,尤以手足部可见斑丘疹或疱疹,数量多少不定。病程短,多于1 周左右痊愈。皮疹发展很快,痊愈后不留疤,不痒不痛,不流脓,成簇状出现个别患者可引起肺炎、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致命性并发症 2.手足口病通过哪些途径传播?可通过鼻涕、唾液、粪便、共用玩具等传染。人群间的密切接触,既通过直接接触病人或无症状带菌者的鼻和咽喉分泌物及粪便而感染,也可通过飞沫传播。 3.手足口病的潜伏期是多少?一般为3~6天,平均4天。 4.手足口病患儿多久可来幼儿园?病程通常一周左右,愈后良好,到幼儿的疱疹全部干燥结痂,到医院取得医生的痊愈证明即可返园。 5.接触过手足口病患儿的幼儿要医学观察多久?7天(5~10天) 6.发生手足口病如何护理?手口足病没有特效药,对症治疗有发烧进行退热,服用板兰根冲剂,清热解毒口服液,桂林西瓜霜口腔治疗溃疡。幼儿穿宽松透气的鞋袜,多洗手保持清洁,饮食上可以吃些绿豆薏苡仁粥,或是山药米仁赤豆粥,起到清热利湿健脾利湿的作用。 手足口病的预防办法有那些? 1.注意环境和个人卫生可以减少感染机会。尤其是小孩子,一定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要舔手、咬指甲。从公共场所回家后要洗手、洗脸、换衣服。饭前便后肥皂流动水洗手。 2.在疾病流行时,请大家尽量减少带孩子去公共场所和人群密集的地方,以减少感染机会 3.居室要经常开窗通风,彻底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清洁。总之:幼儿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早睡早起,不要挑食偏食,多吃蔬菜水果。勤洗手,多运动多户外活

幼儿园手足口病的预防及处理方案

幼儿园手足口病的预防及处理方案 一、方案由来 春季是手足口病的高发期,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为婴幼儿常见病、多发病,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也可经呼吸道传染,以及接触疱疹液,或被污染食物、衣服、用具等由消化道间接感染。为增强全园教职工疾病预防与控制意识,不轻病,不恐病,提高全园教职工防病能力,用科学的态度对待手足口病,保障幼儿及教职工的身体健康,我特意制定了“幼儿园手足口病预防及处理方案”。 二、工作目标 1、全园教职工认真学习手足口病的相关知识,做到不轻病,不恐病。提高防病能力, 2、有效预防手足口病,仔细观察幼儿情况,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上报、早治疗。 3、发现手足口病患儿,立即隔离,切断疾病传播途径,杜绝各类传染疾病的发生。 三、领导小组 学校成立手足口病预防及处理领导小组 组长:园长 副组长:副园长、教导主任、后勤主任、保健医生 组员:各班教师及保育员 四、预防及处理措施 (一)园务措施 1、加强有关手足口病的知识及技能培训,增强全园教职工对手足口病的预防及应急处理知识,培养良好的个人健康生活习惯。

2、至少组织一次外出学习交流的机会,与其它幼儿园交流预防手足口病的成功经验,尽量争取聘请医院儿科医生入园给全园教职工及家长做讲座及指导。 3、幼儿园通过宣传栏、家园联系册、站、《致家长的一封信》等多种途径向幼儿家长进行必要的宣传教育,向家长讲解了手足口病的发病症状、预防措施、传播途径、病儿的护理等方面的知识,让家长全面了解病理知识,家校配合做好预防工作。 4、保持幼儿园空气质量清新,睡眠室、教室、洗手间、办公室、医务室、活动室、食堂等每天开窗通风不少于2个小时。 5、幼儿园给全园幼儿及教职工提供洗手液,提供消毒液及消毒柜,有效利用自然资源——紫外线消毒,对幼儿的日用品及幼儿园的各种物品置于日光下暴晒消毒。 6、如果15天内发生13例或占全园幼儿%的手足口病确诊病例,应及时上报应急小组组长,将关闭幼儿园2周。 (二)保健医生 1、保健医生和带班老师认真做好幼儿入园的晨检和午检工作,做到一摸、二看、三问、四查,细致地观察幼儿的情绪及身体状况,重点检查幼儿有无发烧和皮疹,并做好幼儿入园情况登记工作。 2、发现幼儿发烧或可疑症状,及时通知家长带幼儿到医院确诊,避免疫情的进一步发展;一旦确诊为手足口病,保健医生以书面形式及时上报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3、发现在园幼儿有发烧等情况后进行紧急隔离,由保健医生通知家长病儿的病情并送往医院诊治,或拨打“120”救护电话,确诊病情后进行相关处理。 4、家长及教师一定要报告本园医务室,不得隐瞒病情。保健医生在接到报告后要立即在第一时间内上报疫情责任被告人(园长或授权人),并由疫情责任报告人以电话及书面信息等形式,上报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幼儿园手足口病教案

健康活动:怎样预防手足口病 顾慧丽 活动目标: 1、了解关于手足口病的传播和预防的知识。 2、教育幼儿注意个人及饮食卫生,预防疾病的发生。 3、引导幼儿正确对待手足口病,不恐慌。 活动准备: 教学课件 活动过程: 一、听《洗手歌》音乐,做动作进入活动室。 师:“今天,顾老师要去健康乐园做游戏,谁愿意和我一起去?”“想做健康宝贝的请跟我一起来! 二、出示课件,引导幼儿了解手足口病的概述。 (出示图1)“谁来告 1、师:“健康乐园到了,大家请看大屏幕。” 诉我:你看到了什么?”(幼儿回答)“对,是在做晨检。我 们每天早上来幼儿园时,老师都要在班级门口对每个小朋 友做检查。” 2、师:“谁知道手足口病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幼儿回答) 3、师:“小朋友有没有见过手足口病人呢?顾老师也没有见 过。“那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手足口病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出示图2) 教师小结:什么是手足口病呢?手足口病最明显的症状就是:

在手心、脚心和口腔内起许多小泡泡,所以叫“手足口病”。 它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好发于小儿的疾病,尤其5岁以下的小朋友。手足口病一般在每年的3—11月份出现,6—8月份为高峰期。这种病的传播速度极快,传播方式也很多,主要 通过人群间的密切接触进行传播的,手足口病主要是通过被患 者的粪便、唾液、咽部的分泌物污染的食物和物品传播的, 例如:一个小朋友患了手足口病,我们和他握手,或者用他用 过的毛巾、口杯、餐具、床上用品、等都会被传染的。如果患 了手足口病还会引起一些并发症的出现,比如:脑膜炎、心肌 炎、肺水肿等等,个别严重的还可能导致死亡。 三、教师讲述手足口病的预防措施。 师:“手足口病虽然很可怕,但是我们只要注意卫生是可以预防的呀! 谁知道有哪些预防的方法呢?(幼儿回答) 教师小结: 1、首先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澡、洗头、勤剪指甲 2、饭前便后要洗手 3、不去人多的公共场所 4、不吃生冷的食物、不喝生水 5、瓜果要洗干净削皮后再吃,不吃变质的食物 6、居室要经常通风换气,勤晒被褥 7、多运动增强抵抗力 四、出示课件——教师教授正确的洗手方法

幼儿园告家长书--预防手足口病通知

幼儿园告家长书--预防手足口病通知 幼儿园告家长书--预防手足口病通知提要:什么是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可引起小儿手、足、口腔以及臀部等部位的疱疹 幼儿园告家长书--预防手足口病通知 尊敬的家长: 您好!目前手足口病已经进入流行期,为了切实保护幼儿的身体健康,有效控制手足口饼的传播,杜绝传染源入园,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儿童,我园采取一系列预防措施,制定了《手足口病应急预案》。敬请家长配合幼儿园做好相应的预防工作,具体配合事项如下: 为切实保障幼儿的身体健康,现将手足口病相关知识告知如下: 一、什么是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可引起小儿手、足、口腔以及臀部等部位的疱疹,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 二、症状:手足口病的感染常见于4—9月份。该病发病前一般没有明显的前驱症状,多数患儿突然起病,发热部

分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疼等症状。在患儿手、足、口腔粘膜以及臀部出现皮疹,皮疹通常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由于口腔溃疡会伴有疼痛,患儿往往会流涎、拒食,皮疹通常会在一周内自行消退,同时体温也会下降。多数愈后良好,不留后遗症。 三、传播方式:该病传播方式多样,以通过人群密切接触传播为主。病毒可通过唾液、疱疹液、粪便等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间接接触传播;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如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亦可经水感染;门诊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合格亦是造成传播的原因之一。 四、预防:各位家长,家庭预防是学生防病的第一道防线,“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15字知识,是防控手足口等传染病的要诀,您除了要教育儿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还要做到以下几点: 1.个人卫生:督促幼儿勤剪指甲、不吮吸手指;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要用肥皂给孩子流水洗手,避免接触患病儿童;家长接触孩子前应洗手,诶手足口病毒可以通过成人携带后传给儿童,所以家长一定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进家后及时更换外衣。 2.进餐卫生:不要让孩子喝生水、吃生冷食物;幼儿餐

手足口病告家长通知书

v1.0 可编辑可修改 尊敬的各位家长您好: 近期是手足口病爆发的高发时期,为防止手足口病疫情在我园发生,切实保护广大幼儿的身心健康,希望家长积极配合我园做好幼儿的预防工作。 手足口病是由数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传染性较强,主要侵犯2—5岁的幼儿。主要通过空气飞沫、消化道、接触传播。幼儿发病轻重不一,初期可有手、足心、肘、膝部及臀部等地方出现小米粒大小,周围发红的灰白色小疱疹和红色疱疹,但不痛不痒,同时口腔黏膜、舌部出现溃疡水泡,有时会伴有疼痛感,这是此病的主要特点。严重者伴有高烧。口腔溃疡严重的幼儿怕热食,影响进餐,出现食欲减退等现象。患儿手足部的疱疹一般会在3—4天内消退,同时体温也会恢复正常,然而口腔溃疡却会持续3—4周左右。一般病程一周左右,多数能自愈,但如果此前疱疹破溃,极容易产生传染。个别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等致命性并发症。需要提醒家长注意的是:手足口病无免疫性,患过本病后如不注意防范,还会再患。 为有效预防,我园提出以下预防措施: 一、在家中如发现孩子有发热、皮疹、口腔溃疡的现象,请家长立即带幼儿前往二级以上正 规医院就诊,返园时带诊断证明交保健室,凭保健室发放进班证明方可进班。 二、在晨检过程中,保健人员发现幼儿上颚、咽颊部和手部有疱疹等情况,请家长及时带幼 儿前往二级以上正规医院就诊,来园时请带医院诊断证明交与保健室,凭保健室发放进班证明方可进班。 三、如幼儿确诊患有手足口病后,应在家中休息,不宜继续来园,同时我们会立即对幼儿该 班所使用的玩具、被褥、桌椅等物品彻底进行消毒。返园时须持有医院痊愈证明。 四、传染病流行时期不要带幼儿前往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避免与患儿接触。要注意幼儿个 人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等,培养孩子卫生防病意识及自我保护能力。 五、我园将加强晨检力度,早晨7:30—8:10分对每位幼儿进行仔细的检查,望各位家长 按时送幼儿入园,积极配合做好晨检预防工作。 1

幼儿园怎样预防手足口病

幼儿园怎样预防手足口病 1、卫生消毒 幼儿园要保持每天放学消毒一次,有必要条件的应该中午一次晚上一次。孩子玩耍的教学玩具要用专门的消毒液浸泡消毒,通常使用的84消毒液,一般把教学玩具浸泡一小时左右就可以。地板和桌椅也要用84消毒液擦一遍。孩子们一般都是在幼儿园里面吃饭,孩子们用的餐具也要专门的餐具消毒液进行刷洗,保证环境的卫生清洁。 2、预防宣传 幼儿园老师要对孩子家长做好手足口病的预防宣传工作。孩子们回到家里以后,要让家长们多留意孩子的身体状况,在家里面如果孩子出现了发热,皮疹等症状的时候一定要尽早的带孩子到医院做检查,及时发现及时治疗。孩子没有痊愈的情况下一定不要让孩子接触其他的小朋友或者是上幼儿园上学。 3、做好检查 幼儿园在教学期间也要注意孩子们的身体情况。如果发现孩子们在上学的时候有发热,出皮疹的状况的时候要立即通知孩子的家长,病把孩子及时隔离送医院检查治疗。在注意观察一下在一起上学的孩子们是否有疑似症状的发生,如果是在手足口病的高发期必要时做好停课的准备。 4、注意饮食 幼儿园大部分是提供一顿午餐的,孩子的饭菜要尽量加热一下,凉菜凉饭应当避免,过期变质的食物及时的清理。另外在特殊的时期,应给孩子准备一些能有效的提高抵抗力的食物,比如青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 5、建立定时排查常规 校医院医生、社区医院医生要定期到幼儿园给孩子做体检,或者去幼儿园的门口值

班,在上下学的时间,检查儿童在上述的三个部位是否有病变,如果有发现可能症状,应及时将其与其他孩子进行隔离,防止疾病的蔓延。给孩子做体检不能一劳永逸,必须建议一个定期的检查制度,在地区内的高发病时期,检查的时间间隔要短一些,相反,如果该地区发病率低,可以间隔的时间长一些。 6、加强与家长的合作 幼儿园的老师应当与孩子的父母一块努力防止手足口病的传播。老师与家长应定时的沟通,交流预防疾病的经验。 手口足病的家庭护理 1、消毒隔离患儿在及时就医的同时,避免与外界接触,一般需要隔离2周,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患儿用过的物品要彻底消毒,可用含氯的消毒液浸泡,不宜浸泡的物品可放在日光下暴晒。 2、清洁物品开窗通风手足口病患儿衣服、被褥要清洁,衣着要舒适、柔软,经常更换。宝宝的房间要定期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流通,温度适宜。减少人员进出宝宝房间,禁止吸烟,防止空气污浊,避免继发感染。 3、口腔清洁手足口病患儿会因口腔疼痛而拒食、哭闹不眠等,要保持口腔清洁,饭前饭后用生理盐水漱口,对不会漱口的小儿,可以用棉签蘸生理盐水轻轻地清洁口腔。亦可口服维生素B2、维生素C,辅以超声雾化吸入,以减轻疼痛,预防手足口病细菌继发感染。 4、饮食营养手足口病患儿宜卧床休息一周,多喝温开水,给宝宝吃清淡、温性、可口、易消化、柔软的流质或半流质,禁食冰冷、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幼儿园手足口病预防措施 1、认真做好晨午检工作

预防春季传染病告家长书

预防春季传染病告家长书 尊敬的家长: 春季到来,万物复苏,随着气温逐渐回升,天气多变等因素造成很多疾病的发生,特别是各种传染病的扩散,为了加强传染病的防范意识,提高预防知识水平,现将几种常见传染病的预防知识提供给大家,让我们大家健康每一天。 1.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传染病源为患者和病毒携带者,在发病前的最初三天,传染性最强。病毒随打喷嚏、咳嗽或说话喷出的飞沫传播,主要表现:起病急骤、高热、畏寒、头痛、肌肉关节酸痛,全身乏力、鼻塞、咽痛和干咳,少数患者可有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2.普通性感冒:主要表现:咽喉痛、鼻塞和流鼻涕、流眼泪、打喷嚏、轻度发热,头痛和咽痛,很少出现发高热和全身酸痛的症状,发病周期短。 流感和普通感冒的防治:(1)要注意随温度变化选择衣物,注意保暖;(2)增加户外活动,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3)多饮水,多吃水果,适当补充维生素C;(4)注意通风,居家和教室每天通风半小时到一小时;(5)尽量少出入公共场所;(6)要注意个人卫生,要勤洗手。 3.水痘: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以发热和成批出现周身性红色斑丘疹、疱疹痂疹为特征,传染性强,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或直接接触传染。 预防:除注意空气流通外,重点在于管理传染源,应早期隔离,直到全部皮疹结痂为止。与水痘接触过的儿童,应隔离观察3周。该病无特效治疗,主要是对症处理至预防皮肤继发感染,保持清洁避免瘙痒。加强护理,防止继发感染。积极隔离患者,防止传染。 4.手足口病:患者有轻微的发烧,口腔内部出现水泡,有时会伴有疼痛感,形成口腔的浅表溃疡。病后1—2天,患者的手脚上会出现水泡(多见患者手指、手背和脚背的皮肤表面),但不痛不痒。 预防:做好环境、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预防病从口入。尽少到拥挤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机会。注意营养、休息、防止过度疲劳,提高机体抵抗力。 5.麻疹: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发热、咳嗽、流涕、眼膜充血、口腔粘膜疹及全身斑丘疹为主要特征,

幼儿园预防手足口病应急处置预案

幼儿园预防手足口病应急处置预案一、目的为有效控制手足口病在我园的传播,杜绝传染源入园,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儿童,特制定此预案,规范操作,保障教工和幼儿健康,确保幼儿园各项工作正常开展。 二、工作原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消毒管理办法》、《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试行)》等法律、法规以及市卫生局、市教育局的有关规定,以及贯彻"预防为主,分级控制,依法强制,及时处置、分级管理"的原则,以幼儿园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为主体成立传染病应急工作小组,务实、高效、科学、有序地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的传播。 三、组织体系及职责任务 (一)传染病应急工作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各班班组长各班保育员 (二)职责分工***:全园预防控制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负责组织领导,指挥协调。 ****:本园预防控制工作直接责任人,负责建立全园传染病防控制度,检查本园制度落实。 班组长:防控工作班级责任人,负责检查本班传染病防控制度的落实,负责本班幼儿卫生常规的养成,负责向幼儿园保健室及时上报本班幼儿缺勤原因以及可疑或确诊病例情况。 保育员:防控工作班级执行人,负责本班体弱儿以及服药患病幼儿的观察、护理和记录,及时检查、尽早发现可疑病例,负责本班环境卫生、开窗通风和消毒工作。

四、预防控制手足口病具体措施保健室措施1、加强晨检通过一摸、二看、三问、四查的方式,细致地观察每一个孩子的情绪与身 体状况,重点检查幼儿有无发烧和皮疹。如发现有可疑症状的孩子,应立即通知家长带病儿到市儿童医院确诊;一旦确诊为手足口病, 保健老师应及时上报路桥区疾控中心。 2、加大宣传利用板报橱窗向家长进行有关宣教,培训班级保教 人员加强消毒、检疫和观察,提高家长和班级保教人员的防范意识 和防范能力。 3、指导消毒隔离指导班级保教人员加强班级各种物品的消毒; 督促疑似或确诊病儿在家隔离治疗,痊愈后,凭市儿童医院证明、 经保健老师检查,确认无传染性后方可进班。 班级措施1、开窗通风班级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传染病防控告家长书

预防传染病知识告家长书 尊敬的家长,您好! 秋冬季节是学校传染病的高发期。学校人员相对比较集中,一旦出现传染病更是比较容易传播,会对广大师生的工作学习带来较大的影响。因此,为了您孩子的身体健康,我们要以科学的态度家校共防,真正做到预防为主,保证学生身体健康。为此学校提出以下几点预防措施,望家长密切配合。 1、密切关注孩子的身体状况,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立即就医,不要麻痹大意,特别是出现高烧、体温超过39度或连续两天发热的,要求居家休息,避免与他人密切接触并做好学生在家期间的健康观察; 2、孩子需请假,要及时、如实地向班主任说明原因或具体的身体状况; 3、增强卫生保健意识,养成“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等良好习惯,积极开展家庭卫生清洁,经常对日用品进行消毒。 4、保持良好的健康习惯,包括睡眠充足、吃有营养的食物,多锻炼身体。 5、注意食品安全。教育孩子不吃“三无”(无厂名厂址、无生产日期、无保质期)食品或过期腐坏变质食品;不吃流动摊贩无卫生保障的食品;不吃生冷食品,不喝生水;不暴饮暴食,不挑食偏食。 6、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勤洗手,勤剪指甲,勤洗澡,洗手都应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尤其咳嗽或打喷嚏后更应注意。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掩住嘴和鼻子,用完后的纸巾处理妥当。 7、做好肺结核防控。结核菌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染(咳嗽、喷嚏、大笑、大声说话等),禁止随地吐痰。 ①、发现有咳嗽、咯血、低热、盗汗、乏力、饮食减少等症状要及时到医院检查。确诊结核病以后,要尽快治疗,切断传染源。 ②、对肺结核患者应坚持规范、合理的抗结核治疗,治疗后传染性迅速下降。 ③、定时对青少年进行体格检查,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 ④、经常开窗通风,每天最少半小时。 8、如家长发现学生不明原因发热、水痘、手足口病、流感样症状,呕吐、腹泻等症状,应及时告知学校,并将患者送往正规医院就诊。通过家校联动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学生康复后持医院康复证明复学就读。 团山中学关于预防传染病知识告家长书 回执单 班级:学生签名: 我认真阅读了《预防传染病知识告家长书》的内容,了解了传染病防控相关要求,一定承担起监护责任,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家长建议: 家长签名:联系电话: 201 年月日

幼儿园健康教案《预防手足口病》及教学反思大班教案及反思

幼儿园健康教案《预防手足口病》及教学 反思大班教案及反思 活动目标: 1、巩固对手足口病的病症认知。 2、知道预防手足口病的方法。 3、心理上知道重视自己的身体健康。 4、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意识。 5、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巩固对手足口病的病症认知。 活动难点: 知道预防手足口病的方法。 活动准备: 预防手足口的专题视频、医护人员外套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在我们的生活中藏着一些可以在人群中传播的病菌,一旦潜伏在我们身体上,我们也会成为疾病的传播者,而且身体会很不舒服。请说说你知道的传染病有哪些? 二、基本环节 1、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手足口病,你听说过这种病吗?说说你知道的病症。 2、看视频:预防手足口 3、回顾(请幼儿以小组为单位,将视频里看到、听到的预防手足口的方法记录下来,大家讨论,推选美术技能强的一名同伴做记录)——因为看过听过可能会忘记,但是自己记录一遍会有很深的印象。 4、请各小组做记录的幼儿带上记录好的大纸卡贴在黑板上,并指着记 1

录的内容一一陈述,师幼倾听。 5、小结:看记录卡总结幼儿熟悉的几种方法,教师适当补充。 三、结束部分 老师准备了红色和绿色的小卡放在图书区,小朋友们每天来幼儿园后根据自己的身体健康情况哪一张卡在晨检谈话中告诉大家:红色的卡表示身体有病或者需要多喝水等,绿色的卡表示很健康。没有发热或者不是转染病的小朋友可以上幼儿园,带上医生开的药,保育老师会照顾你喝药。健康的身体需要学会自己关心。 活动反思: 幼儿能用自己的方式记录预防手足口的方法,比较形象,效果好。看动画视频的效果比教师口头介绍有直观教育作用。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较强。 幼儿百科: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最为常见。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表现口痛、厌食、低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多数患儿一周左右自愈,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目前缺乏有效治疗药物主要对症治疗。 2

常见传染病预防告家长书

常见传染病预防告家长书 尊敬的家长:您好! 目前生活中常见的传染病包括:流行性感冒、水痘、腮腺炎、手足口病、禽流感、麻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它们主要通过空气、短距离飞沫或接触一些分泌物等途径传播。幼儿园是孩子们一天学习、生活比较集中的地方,更容易引起传播。那么,作为每一个家长应该如何配合幼儿园共同有效防控常见传染病呢只要了解以下知识并认真去做,相信你的孩子一定能安全、健康地适应学校生活。 1、流行性感冒(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初始症状:流涕、咽痛、干咳、全身肌肉关节酸痛,发热38°C以上,传染途径主要是通过空气、短距离飞沫,由于变异性快,人群普遍易感。 2、水痘: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其症状是躯干、四肢、头皮出现斑疹、丘疹、水疱等,有的会发热,体温38℃以上,主要通过水痘患者说话、打喷嚏或咳嗽的飞沫、接触了被水痘病毒污染的食具、被褥及毛巾等而感染。 3、腮腺炎:由腮腺炎病毒引起急性、全身感染性传染病,典型症状是发热、耳下腮腺的肿大、发红。其主要通过腮腺病人的飞沫使健康人受感染。 4、手足口病:由一种肠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其发病初期会出现类似感冒的症状并发烧,手掌、脚掌、臀部会出现无痛的皮疹或水疱,口腔内会有疼痛的溃疡,导致吞咽困难,食欲减退。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是手足口病的主要传播方式。 5、禽流感:由一种甲型流感病毒的一种亚型引起的传染性疾病综合症。其症状类似于流感,传播途径主要接触鸡、鸭、鹅、鸽子等家禽和一些鸟类。 6、麻疹:由麻疹病毒引起,潜伏期8~12天,症状是口腔粘膜会出现灰白色小点,伴有咳嗽、流涕、高热39℃以上,其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 7、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患病后会出现剧烈头痛、嗜睡、颈部强直、喷射性呕吐等症状,传播主要是病人或带菌者飞沫传播。

幼儿园预防手足口病应急预案

幼儿园预防手足口病应急预案 篇一:幼儿园预防手足口病应急预案 春夏季节是手足口病的高发期,特别是近段时间有关媒体也不断报导某地发现多例手足口病的信息,令许多家长内心惶然。为此,幼儿园领导高度重视,充分认识ev71病毒传播防控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立即成立了预防手足口病传染病管理小组。。并利用图片和故事等形式对幼儿进行良好的卫生习惯的培养。 三、做好晨间检查工作。幼儿早晨入园期间,保健医和带班教师一起,做好孩子的晨间检查,通过一摸、二看、三问、四查的方式,细致地观察每一个孩子的情绪与身体状况,有发烧症状的幼儿,劝其在家休息。 四、做好卫生消毒工作。幼儿园每天由保育老师清理好卫生后,做好玩具、餐具或其他用品彻底消毒工作。一般常用84消毒液浸泡及蒸煮消毒。对空气进行紫外线消毒。不宜蒸煮或浸泡的物品置于日光下暴晒。 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开窗通风,保证活动室内空气新鲜,温度适宜。

六、适当锻炼身体,平衡膳食营养,增强抵抗能力。教育幼儿注意休息的同时,鼓励幼儿多饮温开水、多吃蔬菜和瓜果。 篇二:幼儿园预防手足口病应急预案 陈集乡曹屯幼儿园 手足口病防控预案 (20XX——20XX学年第二学期) 为了有效预防、及时控制传染病的发生、流行,保障学校、幼儿园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试行)》和东阿县局、卫生局《关于加强学校和幼儿园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精神,以及陈集乡联合校的有关规定要求,特制定本工作预案。 1、成立传染病防控小组 幼儿园成立由园长、各班老师等人员组成的传染病工作领导小组,分工明确,层层落实责任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做好学校传染病防控安全工作。 2、建立健全疫情制度 幼儿在校期间内如有传染病发生要及时、准确地报告乡总校。传染病疫情报告人要利用晨午检及时了解学生的出勤、健康情况,一旦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①班主任应

手足口病告家长通知书

手足口病告家长通知书

关于预防手足口病告家长书 尊敬的各位家长您好: 近期是手足口病爆发的高发时期,为防止手足口病疫情在我园发生,切实保护广大幼儿的身心健康,希望家长积极配合我园做好幼儿的预防工作。 手足口病是由数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传染性较强,主要侵犯2—5岁的幼儿。主要通过空气飞沫、消化道、接触传播。幼儿发病轻重不一,初期可有手、足心、肘、膝部及臀部等地方出现小米粒大小,周围发红的灰白色小疱疹和红色疱疹,但不痛不痒,同时口腔黏膜、舌部出现溃疡水泡,有时会伴有疼痛感,这是此病的主要特点。严重者伴有高烧。口腔溃疡严重的幼儿怕热食,影响进餐,出现食欲减退等现象。患儿手足部的疱疹一般会在3—4天内消退,同时体温也会恢复正常,然而口腔溃疡却会持续3—4周左右。一般病程一周左右,多数能自愈,但如果此前疱疹破溃,极容易产生传染。个别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等致命性并发症。需要提醒家长注意的是:手足口病无免疫性,患过本病后如不注意防范,还会再患。 为有效预防,我园提出以下预防措施: 一、在家中如发现孩子有发热、皮疹、口腔溃疡的现象,请家长立即带幼儿前往二级以上 正规医院就诊,返园时带诊断证明交保健室,凭保健室发放进班证明方可进班。 二、在晨检过程中,保健人员发现幼儿上颚、咽颊部和手部有疱疹等情况,请家长及时带 幼儿前往二级以上正规医院就诊,来园时请带医院诊断证明交与保健室,凭保健室发放进班证明方可进班。 三、如幼儿确诊患有手足口病后,应在家中休息,不宜继续来园,同时我们会立即对幼儿 该班所使用的玩具、被褥、桌椅等物品彻底进行消毒。返园时须持有医院痊愈证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