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荒漠草原不同生态位三种植物根系分泌物的微生态效应研究

内蒙古荒漠草原不同生态位三种植物根系分泌物的微生态效应研究
内蒙古荒漠草原不同生态位三种植物根系分泌物的微生态效应研究

第48卷第2期2019年3月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J o u r n a l o f I n n e rM o n g o l i aN o r m a lU n i v e r s i t y (N a t u r a l S c i e n c eE d i t i o n )V o l .48N o .2M a r .2019

收稿日期:2018-07-12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1660157);内蒙古师范大学基金资助项目(2013Z R Y B 15)作者简介:贾 渊(1992-),女,内蒙古巴彦淖尔人,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植物学研究,E -m a i l :l a y o o m i e l y @163.c o m 通讯作者:高雪峰(1975-),女,内蒙古凉城人,内蒙古师范大学副教授,主要从事草地生态学研究,E -m a i l :g a o x u e f e n g @i m n u .e d u .c n .内蒙古荒漠草原不同生态位

三种植物根系分泌物的微生态效应研究

贾 渊,高雪峰(内蒙古师范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22

)摘 要:以内蒙古四子王旗荒漠草原群落中短花针茅(S t i p ab r e v i f l o r a )二无芒隐子草(C l e i s t o g e n e s s o n g

o r i c a )和银灰旋花(C o n v o l v u l u s a mm a n n i i )3种牧草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收集时间段3种牧草根系分泌物收集液对草原土壤理化性状及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牧草根系分泌物收集时间的增加,供试草原原

位土壤中的细菌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显著增加;供试土壤中的有机质二有效氮和有效磷含量显著增加二土壤p H 值显著下降,土壤含水量无显著变化;建群种短花针茅的根系分泌物对土壤微生物和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作用

强于优势种无芒隐子草和伴群种银灰旋花.关键词:荒漠草原;根系分泌物;微生物数量;生态效应

中图分类号:Q1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8735(2019)02-0167-04d o i :10.3969/j

.i s s n .1001-8735.2019.02.014根系分泌物是健康植株在一定生长状态下,由根系通过分泌或溢泌作用释放到根际环境中的具有一定

溶解性有机物的总称[1],是植物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二信息交流的重要载体和通讯物质.常作为化感物质影响植物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数量二土壤酶活性及理化性状等,进而影响植物生存环境的物理二化学和生物学性状[2].土壤中的微生物是草原生态系统养分转化和循环的动力,其潜在的生物化学活性对土壤发挥其生态功能有重要意义;同时,由于植物根系的分泌物中包含有大量的有机物质,为土壤中的微生物提供了碳源,使得土壤中的微生物群落组成及数量不同于根外土壤,而土壤微生物直接参与土壤中氮二磷等养分物质的循环和转化,它的代谢产物也影响着植物的定植二生长二繁殖和群落演替[3],因而土壤微生物的数量

和种类构成对评价土壤养分和肥力状况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外关于根系分泌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农作物连作障碍二农田肥力二重金属污染等农业领域,而对草地生态系统中牧草根系分泌物及其生态功能的研究相对较少.本研究以内蒙古四子王旗荒漠草原群落中不同生态位的三种植物为研究对象,通过水培法收集种植物的根系分泌物,将收集的分泌物回接于草原原位土壤培养.分析其对荒漠草原土壤微生物数量以及土壤主要养分的影响,以了解草原植物根系分泌物的生态功能,为退化草地土壤系统的恢复提供理论基础.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样地概况试验样地设在内蒙古农科院四子王旗实验基地内(E :111°53'N :41°77'),海拔1400m 以上,

处于荒漠草原与农牧区交错地带,植被低矮,植被盖度不足20%,物种组成贫乏[4].

1.2 根系分泌物的采集与收集2017年8月,于试验样地挖取具代表性的3种牧草短花针茅(S t i p a b r e v i f l o r a )二无芒隐子草(C l e i s t o -g e n e s s o n g

o r i c a )和银灰旋花(C o n v o l v u l u s a mm a n n i i )的完整植株各10丛(株),同时挖取草原空地土壤,用于回接根系分泌物培养实验.

根系分泌物及其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

根系分泌物及其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 常二华 杨建昌3 (扬州大学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重点实验室 江苏扬州 225009) 摘 要 根系分泌物是植物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流的重要媒介,研究根系分泌物对于明确和协调植物和环境之间的关系有很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回顾了近年来有关根系分泌物的研究进展,包括其种类、组成、产生途径及其影响因素,并着重论述了根系分泌物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同时对其研究前景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根系分泌物 植物生长 养分吸收 土壤环境 根系作为植物与土壤的接触面,在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养分的同时,通过根分泌的方式向根周围释放出各种化合物,产生根际效应,进而调控或影响植株的生长发育,这些由植物根系在生命活动过程中向外界环境分泌的各种化合物,我们称之为根系分泌物[1]。广义的根系分泌物包含了健康组织有机物的释放及衰老表面细胞和细胞内含物的分解,植物根系直接分泌作用及微生物修饰及其自身的产物。主要包括:渗出物、分泌物、植物粘液、胶质和裂解物[2,3]。狭义的根系分泌物仅包括溢泌作用进入土壤的可溶性有机物[4]。已有的研究表明植物根系的分泌作用是其适应胁迫环境的一种重要方式,通过根系分泌作用,植物与根际环境进行着物质、能量与信息的交流。根系分泌物的组成变化反映了植物个体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状况。近年来,随着根际微生态学的建立和发展,根系分泌物已成为植物营养学和根际微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内容[5~8]。 1 根系分泌物的种类和组成 根系分泌物的种类繁多,而且不同植物的种类和数量也有很大差异。目前大多数学者把根分泌物中的有机物质划分为:低分子有机化合物、高分子粘胶物质、细胞或组织脱落物质溶解产物[9]。另外,质子和无机离子,也是根分泌物的成分之一,它们对根际土壤的p H值及氧化还原电位有一定的调节作用,进而可以影响营养元素在根际的有效性[10]。 根分泌物中的低分子有机化合物包括:低分子量的糖类、有机酸、氨基酸和酚类化合物。到目前为止至少已有10种低分子量糖和20种氨基酸在根分泌物中被发现。低分子量糖,以葡萄糖和果糖较普遍;氨基酸,除蛋白类氨基酸外,还有非蛋白质类的氨基酸,如禾本科作物在缺铁时分  收稿日期:2006209230  第一作者:常二华(19822),男,博士研究生,从事作物栽培生理的研究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370828)和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 (B K2003041)资助  3通讯作者:杨建昌,教授,从事栽培与教学研究,E-mail:jcyang @https://www.360docs.net/doc/ca12139313.html, 泌的植物高铁载体[11];有机酸,如有排根的植物可以分泌柠檬酸、木豆分泌的番石榴酸、苹果酸[12]、苯甲酸、肉桂酸、脂肪酸等等,它们可以活化矿质养分,其中苯甲酸、肉桂酸和某些酚类物质能作为他感物质对邻近生物产生克制作用[13],而脂肪酸在豆科中出现较多,对固氮微生物的活力影响很大。低分子有机化合物在养分活化方面作用尤为突出。它们可以通过改变p H值、氧化还原条件或通过螯合作用和还原作用来增加某些养分的溶解度和移动性,进而促进植物对这些养分的吸收。 高分子粘胶物质包括:多糖、酚类化合物、多聚半乳糖醛酸等。它们主要从根冠和外皮层细胞中分泌出来,包裹在根尖细胞表面以防止幼嫩细胞脱水,同时也起润滑的作用,加强根系与土壤不规则表面的联结,从而促进了根表面-胶粘层-土壤颗粒之间的水分运移和离子交换;通过填充某些空隙,降低了养分迁移过程的曲折度;完善了根Ο土水分体系,有利于植物根系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这对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壤供水供肥能力有重要作用。另外,在酸性土壤上,胶粘物质能够吸附固定一些重金属元素,如Fe、Al、Mn、Cd 等[14],以减轻它们对植物的毒害作用[15]。 细胞或组织脱落物及溶解产物包括:根冠细胞和根毛细胞内含物。它们是微生物的能源物质,通过影响根际微生物的数量和活动而对土壤中营养元素起到间接的活化作用 2 根系分泌物产生途径 有研究发现,植物光合产物的28%~59%转移到地下部,其中有4%~70%通过根系的分泌作用进入土壤,关于植物根系分泌的机理,许多学者的见解并不一致,基本上是两条途径,即植物生理的代谢途径和非代谢途径。代谢途径产生的分泌物又可分为初生代谢和次生代谢。初生代谢为植物生长、发育和繁殖提供物质、能量及信息,部分物质在代谢过程中以根系分泌物形式释放到根际,其释放强度与根的生长能力、根际微生态环境有关。当根系处于逆境胁迫时,植物为适应环境胁迫,可以通过自身的调节,分泌专一性的物质。如白羽扇豆在缺磷条件下,根系分泌大量的有机酸,诱导根系成簇生根,其产生的柠檬酸降低了根际PH值,并溶解土壤中难溶性磷酸盐。次生代谢相对初生代谢而言,其产物不直接参与植物生长、发育和繁殖,而用于适应不良环境,次生代谢产生的根系分泌物很大部分是相克物质。,如野燕麦根系分泌物中含有阿魏酸、咖啡酸和丁香酸等物质。非代谢途径产生的根分泌物,主要来自植物根残体的分解,或者衰老根表皮的细胞分解物,它们也是一化感物质,通常以阿魏酸、咖啡酸和酚类化合物等形式存在的[16~17]。 由于根系分泌过程十分复杂,既有简单根分泌物的分泌

草原生态系统保护

草原生态保护 草原生态系统是草原地区生物〔植物、动物、微生物〕和草原地区非生物环境构成的,进行物质循环与能量交换的基本机能单位。草原生态系统在其结构、功能过程等方面与森林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具有完全不同的特点,它不仅是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而且是重要的生态屏障。 我国的草原生态系统是欧亚大陆温带草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主体是东北-内蒙古的温带草原。根据自然条件和生态学区系的差异,大致可将我国的草原生态系统分为三个类型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 主要点:草原生态系统分布在干旱地区,这里年降雨量很少。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草原生态系统的动植物种类要少得多群落的结构也不如前者复杂。在不同的季节或年份,降雨量很不均匀,因此,种群和群落的结构也常常发生剧烈变化。 草原上的植物以草本植物为主,有的草原上有少量的灌木丛。由于降雨稀少,乔木非常少见。那里的动物与草原上的生活相适应,大多数具有挖洞或快速奔跑的行为特点。草原上啮齿目动物 特别多,它们几乎都过着地下穴居的生活、瞪羚,黄羊,高鼻羚羊,跳鼠、狐等善于奔跑的动物,都生活在草原上。由于缺水,在草原生态系统中,两栖类和水生动物非常少见。 草原是畜牧业的重要生产基地。在我国广阔的草原上,饲养 着大量的家畜如细毛羊滩羊,伊犁马、三河马,库车高皮羊等。

这些家畜能为人们提供大量的肉、奶和毛皮。此外,草原还能调节气候,防止土地风沙侵蚀。 由于过度放牧以及鼠害、虫害等原因,我国的草原面积正在不断减少,有些牧场正面临着沙漠化的威胁。因此,必须加强对草原的合理利用和保护。世界草原的总面积为45亿公顷,约占陆地面积的24%,仅次于森林生态系统。在生物圈固定能量的比例中,草原生态系统约为11.6%,也居陆地生态系统的第二位。 草原也是我国主要的自然生态系统类型之一,我国草原的类型较多,从整体上看,内蒙古草原以多年生、旱生低温草本植物占优势,建群植物主要是禾本科草类,基中以针茅和羊草最有代表性。前者为丛生禾草,后者为根茎禾草,根茎发达,对防风固沙起着重要作用;我国中部为稀疏草原,以大针茅为主;西部为荒漠草原,以丛生戈壁针茅为主。 草原对大自然保护有很大作用,它不仅是重要的地理屏障,而且也是阻止沙漠蔓延的天然防线,起着生态屏障作用。另外,它也是人类发展畜牧业的天然基地。 草原生态系统所处地区的气候大陆性较强、降水量较少,年降水量一般都在250-450毫米,而且变化幅度较大。蒸发量往往都超过降水量。另外,这些地区的晴朗天气多,太阳辐射总量较多。这种气候条件,使草原生态系统各组分的构成上表现出了一些与之适应的特点 从总体情况看草原生态系统的消费者主要是适宜于奔跑的

当前植物生理生态学研究的几个热点问题

植物生态学报 2001,25(5)514~519 Acta P h ytoecolog i ca Si nica ·植物生理生态学专栏· 当前植物生理生态学研究的几个热点问题 蒋高明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被数量生态学开放研究实验室,北京 100093) 摘 要 简要介绍了最近国内外植物生理生态学研究的几个热点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围绕着人类活动影响造成的几大重要环境因子改变而可能导致的植物生理生态变化展开,包括CO2浓度升高、紫外辐射增加、温度变化、强光、盐生环境扩大化等;部分工作探讨已经存在的特殊生境下的植物生态适应。其中,围绕着陆地生态系统的碳平衡是最为热门的话题之一。虽然以CO2浓度升高主题展开对C3和C4植物的影响研究依然是众多刊物发表生理生态学原始论文的重要内容,一些特殊功能型如C AM植物的响应引起了人们的兴趣;植物对于紫外辐射的生理生态响应有望成为新的研究热点。研究手段的完善以及实验材料的改进是最近植物生理生态学不断出新成果的重要原因之一,如稳定同位素技术的应用、野外F ACE实验、叶绿素荧光技术等使一些机理性问题不断被揭示出来。 关键词 植物生理生态学 全球变化 CO2 紫外辐射 强光辐射 高温与低温 REVIEW ON SOME HOT TOPICS TOWARDS THE RESEARCHES I N THE FIELD OF PLANT PHYSIOEC OLOGY JIAN G Gao-M ing (Lab oratory of Quantitative Vegetation Ecology,Institu te of Botany,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 100093) Abstract Some hot topics i n plant physioecology research have recently made regular appearances in a number of important int ernational journals(Science,N ature,etc.).These describe the responses of plant physioecology and g row th to facto rs such as:increasi ng CO2concentration,ul traviolet radiation enhancement,changes in tem-perature,sunlight i rradiation and the enlargement of sal ty habi tats.All of these factors are closely associated wi th the processes of global climat e change.Some of the research,however,aims to investigate the response of plant s to existing environmental st resses in specialised environmental habitat s.Among the intensive studies,the carbon budget of t errest rial ecosystems is one of the ho ttest topics,research conducted recent ly,including:the e-mission of greenhouse gasses,si nk and source dynamics of carbon at regional and global scales and the function of the terrest rial and oceanic ecosystems.Al though the responses of C3and C4species t o elevated CO2are sti ll the main topics i n most journals,there has been much progress i n study of CAM functional types.Prog ress in the ap-plication of new t echnologies such as st able isotope methods,f ree air CO2enrichment(FACE)facili ti es,and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t echnology hav e helped g rea tly i n understandi ng these general problems. Key words Plant physioecology,Global climate chang e,CO2,Ul traviolet radiation,High light radiation,High or low temperat ure st ress 近年来,由于人类经济活动对生物圈干扰的不断升级,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如全球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环境污染的扩大等。对这些环境问题的解决引起了各国政府与科学家的广泛关注。植物生理生态学(Plant Phy sioeco logy)是研究生态因子与植物生理现象之间的关系的科学,它从生理机制上探讨植物与环境的关系、物质代谢和能量流动规律以及植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适应性(La rcher,1995)。由于它能够给许多生态环境问题以生理机制上的解释,因而得到日益广泛的重视。 收稿日期:2001-06-01 接受日期:2001-07-30 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重大创新项目(KS CX1-08-02)和国家重大基础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G1998010100) E-mail:jgm@h https://www.360docs.net/doc/ca12139313.html,

根系分泌物的作用和调控功能(黄万琳)

根系分泌物的作用和调控功能 DAYAKAR V. BADRI & JORGE M. VIV ANCO Centre for Rhizosphere Biology and Department of Horticulture and LA, Colorado State University, Fort Collins, CO 80523,USA 摘要根系分泌的化学成分参与根际中的多种成分的调节。根际则是指受植物根系活动的影响的环境范围。进一步研究证明,根系分泌物参与根系和土壤微生物的调节,例如,根系分泌物作为信号分子作用于根瘤菌和菌根真菌。其次,根系分泌物促使特定植物的根际微生物多样性,对于有亲缘关系的物种有作用。在此综述中,叙述了根系分泌物的调节作用和机制以及进化过程中根系分泌物与土壤微生物群落形成的关系。 关键词:ABC运载体;诱导子;分泌机制;根形态建成;三营养级相互作用 引言 根系是植物体隐藏的部分,起到固定和吸收养分与水分的作用,植物根系分泌物的多种成分进入周围土壤中,这个土壤范围就称为根际,可以分为三个部分;根际内部(根组织,包括根的胚层和皮层);根际表面(根的表层)和根际外部(根系周围的土壤)(Lynch 1987)。首先发现,根际的微生物多于距离根系较远的土壤。首先证明根系分泌物与微生物的关系是Knudson (1920)、Lyon和Wilson (1921)。根际生物学家近几年发现,根系分泌物在相邻植物间的调控和土壤微生物调控有重要意义(Bais etal.2004,2006;Weir, Park & Vivanco 2004; Broeckling etal.2008)。根系分泌物的产生是根际的作用,是产生于植物根系有机碳的释放。分泌物的种类取决于植物的种类、植物的年龄以及外部的生物或非生物因素。分泌物代表植物重要的碳素消耗(Hutsch,Augustin和Merbach 2000;Nguyen 2003)。刚刚播种的种子大约分泌它们所固定碳素的30%到40%(Whipps 1990)。分泌物中还包括释放的质子(H+)、无机酸、氧气和水,是碳素的组成成分。这些有机混合物可非为两类:低分子量的和高分子量的,低分子量的包括氨基酸、有机酸、糖类、酚类和一些次生代谢产物;高分子量的如胶体和蛋白质。如图1所示。

植物生理生态学复习资料

植物生理生态学 ● 绪论 植物生理生态学:研究植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和机制的一门实验科学。 研究层次:植物个体—器官—组织水平。 植物生理生态学特点:植物生态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用生理学的观点和方法来分析生态学现象。研究生态因子和植物生理现象之间的关系。 植物生理生态学主要集中在组织、器官、个体与生物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作为对生态现象的验证和解释,同时也对微观植物生理学提供了表征验证。 ● 植物与环境 环境: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周围一切因素的总和,包括空间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各种因素。 环境的本质就是生物生存和发展的资源或影响这种资源的因素。 生态因子:环境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着直接或间接影响。 生存条件:生态因子中对生物生存环境不能缺少的生态因子的总称。 生境:特定生物个体或群体的栖息地的生态环境。 生态因子根据性质划分: 1)气候因子:温度、水分、光照、风、气压和雷电等。 2)土壤因子:土壤结构、土壤成分的理化性质及土壤生物。 3)地形因子:陆地、海洋、海拔高度、山脉走向与坡度等。 4)生物因子: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之间的各种相互作用。 5)人为因子:人类活动对自然的干预、影响、破坏及对环境的污染等。 植物与生态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 1) 生态作用:生态因子对植物的结构、过程、功能、分布等产生的影响。 2) 生态适应:植物改变自身结构与过程以与其生存环境相协调的过程。3) 相互作用:植物对环境做出的响应和反馈,并影响环境的过程。(环境 小气候、土壤结构、土壤微生物、大气组分、生物链结构、协同进化、 生物多样性。)

草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探讨

草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探讨 摘要:生态系统是地球上的生命支持系统。但是,由于人们对草原生态系统功能缺乏全面的认识.致使草原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并已威胁到草原生态系统的安全,降低甚至丧失了草原生态系统的部分功能,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和经济的发展。因此,应深刻认识草原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及其服务功能,并采取相应的恢复措施,充分发挥其功能.从而实现环境一经济一社会效益的同步增长。 关键词:中国;典型草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 Exploration on Service Functions of Grassland Ecosystem Li Guoqi (Shand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college , environmental science class one of 09 grade) Abstract:The ecological system is the support system of life on earth.However,people do not have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about the functions of grassland ecosystem.As a result,grassl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becomes worse,which threatens the safety of grassland ecosystem,reduces or even deprives some functions of grassland ecosystem,and has affected people S life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Therefore,profound understanding should be given to the health and service functions of grassland ecosystem,and some countermeasures should be implemented to give full play to grassland ecosystem and thus to realize synchronous increase of environment,economy and social benefits. Key words:Chian;typical grassland;ecological system;service functions; asses 前言:草原是我国主要的自然生态系统类型之一。据《中国统计年鉴》(1988)提供资料,我国可利用的草原面积为3.365亿公顷,占世界草原总面积的7.1%左右。目前, 随着草地生态系统退化现象的加剧, 人们对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研究逐渐增多, 但与森林和湿地生态系统相比, 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目前仍然不足。 1 草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定义 草原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是指草地生态系统及其生态过程成为人类提供的自然环境条件和效用. 如太阳能的同化、调节气候、涵养水源、对污染物的吸收、贮藏养分等。它能够维持生命物质的生物地化循环及水文循环、维持生物物种与遗传多样性、净化环境、维持大气化学的平衡与稳定,从而为人类的生存与现代文明提供重要作用。 2 草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内容 不同学者对草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研究方法不一,下面以何广礼的研究为例简述草原生态系统服务的功能。 2.1 草原生态系统的环境生产功能及环境生产层 草原生态系统在不作为草原牧业生产或作为草原牧业生产之前,能以其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珍稀动植物、保持水土、绿化美化环境等景观资源和环境效应产生经济价值。草原生态环境的生产开发,其目的是在保护和扩大草原面积的前提下.利用草原巨大的生态环境功能和诸多效应,产生多样化的经济效益。如美国近年来的草坪业销售和经营产值高达74亿美元,且草坪业每年以18%的速度递增,是当今美国十大农业支柱产业之一;我国的草坪业也是草业各分支中发展最快、产业化程度最高的部门;西欧在草原畜牧业达到相当的水平后,目前已将草原生产的重点从提高植物一动物生产,转换到提高环境效应和动物保健;1990年.著名的英国皇家草原研究所更名为国家环境与草原研究所。这些都说明,草原巨大和多样化的环境功能和效应,能够为草原生态多样化的环境产业开发利用提供良好的应用和市场前景。目前,内蒙古各盟市也开发了一大批草原旅游项目.为地方经济的增长和扩大就业及

植物生理生态复习题

1.什么是植物生理生态学植物生理生态学的研究内容是什么 答:定义:主要是用生理学的观点和方法来分析生态学现象。 研究生态因子和植物生理现象之间的关系。 研究内容:1.植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和基本机制。 2.植物的生命过程 (水分、矿物质) 3.环境因素影响下的植物代谢作用和能量转换。如光强、二氧化碳 4.有机体适应环境因子变化的能力。如温度胁迫(冷害、冻害、干旱) 二.什么是物候现象 物候现象:植物长期适应一年中温度、水分的节律性变化,形成的与之相适应的发育节律。 三、按照环境的空间尺度,环境可分为哪些类型 1.全球环境(大气圈中的对流层、水圈、土壤圈、岩石圈、生物圈) 岩石圈:地球表面坚硬的外壳。海洋型(厚)大陆型(33km厚) 土壤圈:覆盖在岩石圈表面并能生长植物的疏松层。 生物圈:在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土壤圈等界面上的生物有机体,构成一个具有生命的、再生能力的生命圈层。 2.区域环境:指占有某一特定地域空间的自然环境。尺度为大洲、大洋。 3.群落环境:即群落附近的环境,如群落所在的山体、平原及水体等。

4.种群环境:即种群周围的植物和非植物环境。 5.植物个体环境:接近植物个体表面或表面不同部位的环境。 植物生理生态学研究的环境尺度一般是指植物个体环境。 四.按照人类影响程度,植物个体环境可分为哪些类型 1.人工环境 2.自然环境:未受人类干扰或干扰少 3.半自然环境:人类干扰较强或部分为人类建造 五、什么是生态因子 环境因子:构成环境的各种因素。 生态因子:对生物的生长发育具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外界环境要素(食物、热量、水分、地形、气候等)。所有的生态因子构成生物的生态环境。 六、按照生态因子的组成性质分为哪些类型 按照组成性质分为: 1.气候因子:光、温、水、气(风、O2) 2.土壤因子:土壤的物理、化学特性、土壤肥力 3.生物因子:动物、植物、微生物 4.地形因子:高原、山地、平原 5.人为因子:其影响超出了所有自然因子 其他: 按照组成性质分为: 1.稳定因子:质和量不随时间变化的因子,如地心引力、太阳辐射常数 2.变动因子:质和量随时间变化的因子,如气候的日变化、四季变化、风、降水

草原生态系统恢复研究及建议

草原生态系统恢复研究及建议 摘要: 多年来,我国北方草地生态主要由于超载的人口,加上不适宜的追求眼前利益的政策引导,滥垦、滥牧、滥采、滥伐,造成大面积的草地退化、沙化,生态环境恶化。文章阐释了草地沙漠化的成因、现状;提出了必须由国家高度重视治理、全民行动、长期坚持治理才能解决草地生态问题及遵循客观规律保护建设利用草地,恢复自然生态的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草原生态;恢复;草地沙化 草原是最重要的陆地生态系统之一,全球草原总面积约占陆地总面积的1/3。草原是比较脆弱的生态系统,但却养育了全球近1/3的人口,人们的食物结构中有11.5%来自草原。同时,草原又具有保护陆地生态环境多样性、减少沙尘危害、减少水患、调节气候等多种生态功能。但是,在不合理的人为因素干扰以及近年来气候变暖的影响下,全球有近一半的草原已经退化或正在退化。草原退化已成为当今全球的重要生态环境问题。 1 草原沙化原因及现状 1.1 草原沙化是自然现象既是自然现象,又是社会现象 草原是介于荒漠与夏绿阔叶林带之间的地区,草原上的植物属于夏绿旱生性草本群落类型。草原气候的特点在于比夏绿阔叶林带干旱,但比荒漠要湿润。如果气候持续比原来更加干旱时草原便向荒漠过渡,这就是荒漠化的过程。沙漠化是一个环境退化现象。地质时期形成的沙漠,有的一直处于裸露状态,如塔克拉玛干沙漠、巴丹吉林沙漠、库姆塔格沙漠即是如此。另一类沙漠,主要是平沙地,被后来出现的黄土层和土壤层所覆盖,处于潜伏状态。这种被埋藏在地表以下的粉沙,被称作“古风成沙”。由于人类将森林伐尽,将野草烧光,其结果是将地表土搞得支离破碎,在表层土薄的地方,地下潜伏的粉沙便暴露出来。由于北方地区干旱少雨,季风强烈,地下暴露的粉沙便四处吹扬,形成地表沙层,聚起沙丘。于是原先的草地、耕地变成了现在的沙漠。中国北方的许多沙漠都是人造沙漠,如毛乌苏沙地、科尔沁沙地、呼伦贝尔沙地等。人造沙漠在世界其他国家也存在,在非洲、美洲分布广泛。草地的沙漠化使大气侯变得干燥,土地滋生能力

根系分泌物介导下植物土壤微生物互作关系研究进展与展望

植物生态学报 2014, 38 (3): 298–310 doi: 10.3724/SP.J.1258.2014.00027 Chinese Journal of Plant Ecology https://www.360docs.net/doc/ca12139313.html, 根系分泌物介导下植物-土壤-微生物互作关系研究进展与展望 吴林坤1,2*林向民1,2*林文雄1,2** 1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福州 350002; 2福建农林大学生物农药与化学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福州 350002 摘要根系分泌物是植物与土壤进行物质交换和信息传递的重要载体物质, 是植物响应外界胁迫的重要途径, 是构成植物不同根际微生态特征的关键因素, 也是根际对话的主要调控者。根系分泌物对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根际生态过程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等均具有重要功能, 尤其是在调控根际微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调节着植物-植物、植物-微生物、微生物-微生物间复杂的互作过程。植物化感作用、作物间套作、生物修复、生物入侵等都是现代农业生态学的研究热点, 它们都涉及十分复杂的根际生物学过程。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 不论是同种植物还是不同种植物之间相互作用的正效应或是负效应, 都是由根系分泌物介导下的植物与特异微生物共同作用的结果。近年来, 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不断完善, 有关土壤这一“黑箱”的研究方法与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尤其是各种宏组学技术(meta-omics technology), 如环境宏基因组学、宏转录组学、宏蛋白组学、宏代谢组学等的问世, 极大地推进了人们对土壤生物世界的认知, 尤其是对植物地下部生物多样性和功能多样性的深层次剖析, 根际生物学特性的研究成果被广泛运用于指导生产实践。深入系统地研究根系分泌物介导下的植物-土壤-微生物的相互作用方式与机理, 对揭示土壤微生态系统功能、定向调控植物根际生物学过程、促进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该文综述了根系分泌物的概念、组成及功能, 论述了根系分泌物介导下植物与细菌、真菌、土壤动物群之间的密切关系, 总结了探索根际生物学特性的各种研究技术及其优缺点, 并对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生态效应, 微生态系统, 根际, 根系分泌物, 信号分子 Advances and perspective in research on plant-soil-microbe interactions mediated by root exudates WU Lin-Kun1,2*, LIN Xiang-Min1,2*, and LIN Wen-Xiong1,2** 1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Fuzhou 350002, China; and 2Key Laboratory of Biopesticide and Chemical Biology, Ministry of Education, 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Fuzhou 350002, China Abstract Root exudates have specialized roles in nutrient cycling and signal transduction between a root system and soil, as well as in plant response to environmental stresses. They are the key regulators in rhizosphere communication, and can modify the biological and physical interactions between roots and soil organisms. Root exudates play important roles in biogeochemical cycle, regulation of rhizospheric ecological processes, and plant growth and development, and so on. Root exudates also serve roles in the plant-plant, plant-microbe, and microbe-microbe interactions. Plant allelopathy, intercropping system, bioremediation, and biological invasion are all the focal sub-jects in the field of contemporary agricultural ecology. They all involve the complex biological processes in rhizosphere. There are increasing evidences that various positive and negative plant-plant interactions within or among plant populations, such as allelopathy, consecutive monoculture problem, and interspecific facilitation in intercropping system, are all the results of the integrative effect of plant-microbe interactions mediated by root exudates. Recently,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biotechnology, the methods and 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soil ecologi-cal research have achieved a remarkable progress. In particular, the breakthroughs of meta-omics technologies, including environmental metagenomics, metatranscriptomics, metaproteomics, and metabonomics, have largely enriched our knowledge of the soil biological world and the biodiversity and function diversity belowground. Re-search on plant-soil-microbe interactions mediated by root exudates has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elucidating the functions of rhizosphere microecology and for providing practical guidelines. The concept and components of root —————————————————— 收稿日期Received: 2013-10-09 接受日期Accepted: 2014-01-12 * 共同第一作者 Co-first author ** 通讯作者Author for correspondence (E-mail: wenxiong181@https://www.360docs.net/doc/ca12139313.html,)

内蒙古草原生态恢复的生态研究

内蒙古草原生态恢复的生态研究 一、研究草原生态恢复的重要性 草原资源是我国生态系统中天然形成的最有价值的生态屏障,作为一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在防风固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流失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和价值。另外,它的生态功能也表现在调节气候、改良土壤、增肥地力、净化空气和美化环境等方面。 草原是蒙古民族生命之根,对游牧民族来说,草原是他们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是他们生存的根本,蒙古民族关于保护爱护土地、草原的思想意识、法律法规及其贡献等都来自于蒙古民族把草原看成其生命之根的优良传统。草原生态恢复有利于草原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草原、植被是五畜的食物来源,从而只有草原生态得以恢复才能为五畜提供足够的食物,草原畜牧业才得以可持续发展。草原生态的恢复给游牧经济提供存在和发展的空间,而作为经济基础的游牧经济的发展则为作为上层建筑的游牧文化提供和奠定了存在和发展的坚定基础。因此可以说,内蒙古草原生态恢复对于保护和发展蒙古民族传统游牧文化来说是极其重要的。 但是,由于草原多集中于西部和北部,地势高,土壤多呈沙性,沙源丰富,易成为沙尘暴的发源地;再加上多年来的超载过牧,我国的草原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生态建设速度赶不上退化速度。目前我国90%的可利用草原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退化,其中沙化、退化和盐渍化的草原面积已经达到了1.35亿hm,出现水土流失严重、河流水位下降甚至断流、湖泊干涸、水旱灾害频繁发生以及沙尘暴次数增加等现象。草原生态“局部治理,总体恶化”的局面还没有得到有效遏制,草原生态系统恶性循环、逆行演替,生物多样性丧失、资源枯竭和生态环境退化,使人类陷入了自身导演的生态困境之中,已对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的生产生活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构成了严重的威胁。草原生态系统的退化不仅使草原地区及其屏障地区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缩小了人类的生存空间,而且更直接的影响是制约了当地经济发展,甚至引发粮食安全问题。天然草地畜牧业是西部草原地区的传统产业和优势产业,牧区经济发展主要靠草原畜牧业的发展。草原生态系统的退化使广大牧民丧失了基本生产生活资料,使得生物生产力降

Nature Microbiology:植物根系分泌物影响菌群结构

Nature Microbiology:植物根系分泌物影响菌群结构 Introduction1、rhizolsphere与microbiota① Rhizosphere在生态中存在的意义② 在rhizosphere中,植物与微生物co-evolution上亿年,二者存在interaction,并且形成某些pattern③ rhizosphere effect指2个方面:① 植物有选择的富集土壤微生物;②植物根的生长活性④ 目前关于rhizosphere与微生物的研究现状:植物的发育影响土壤微生物的组成和功能,很少有人研究植物分泌物的分子化学机理对rhizosphere microbiota的影响2、plant exudates 与microbiota① plant exudates虽然种类很多,但大部分都是photosynthesis-derived carbon【11-40%】② plant exudates的组成会受到植物自身与环境的影响③ 已有的研究表明:plant exudates影响植物rhizosphere microbiota 的组成:会吸引有益微生物,提高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④ 已有的研究已经证实很多小的信号分子影响rhizosphere中植物与微生物的互作,但这些小分子只是exudates中的一小部分,而对于root exudate chemistry与microbial substrate preferences 之间的interaction还不清楚,作者希望研究这种interaction,找到rhizosphere中微生物群体的组成和演化的patternResult 1:分离培养了土壤中的细菌1、分菌的理论支持土壤是一个微生物的bank,植物的微生物全部来源

草原生态系统建模问题

草原生态系统建模问题

一.问题重述 草原生态系统由黄羊,草,狼组成。黄羊吃草,黄羊的过度繁殖会导致草场退化;草场面积过小也会抑制羊群的繁殖。狼吃黄羊,直接影响黄羊的种群数量,也间接地影响草场的生长;而当羊群种群数量太小时,狼群总体的繁殖率也会下降。草场,黄羊,狼群之间相互作用,共同维持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 现需要根据草场,黄羊,狼群之间满足的一系列条件建立草原“草场--黄羊--狼”的生态模型,并研究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二.模型的假设及约定 (一)草场基本假定 1.草场总面积1000平方公里。 2.每平方公里在供养50只以下黄羊情况下,草场不退化, 且以每年百分之0.08的速度恢复。 3.当黄羊数量平均每平方公里超过50只时,草场面积减小 率与黄羊超过50只的数量成正比,比例系数0.0001 。 4.草场恢复到1000平方公里后不再增加(容量封顶)。 (二)黄羊种群基本假定 1.当前黄羊种群数量60000只

2.草场充足,没有狼群情况下,黄羊群净增长率0.1 3.草场不充足会导致种群繁殖率下降,下降率与每平方公里平均黄羊数量减50长比例,比例系数为0.07 4.狼群存在会减少黄羊的数量 5.草场完全退化后,黄羊次年灭绝 (三)狼群基本假定 1.当前狼群种数50只。 2.黄羊种群数量与狼种群数量之比超过300:1时,狼群净增长率0.01。 3.羊与狼的数量之比低于300:1时,会导致狼群繁殖率下降,下降与狼群总量与黄羊总量值比成比例,比例系数为α。 4.每只狼平均每年吃掉20只黄羊。 5.黄羊灭绝次年,狼群灭绝 。 三.研究问题 1.建模并分析α=5时,200年后生态系统的状态; 2.回答这种情况下生态系统的最终状态; 3. [1,10]之间,讨论它的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四.模型的建立 1.草场建模

植物生理生态学复习资料

植物生理生态学 ●绪论 植物生理生态学:研究植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和机制的一门实验科学。 研究层次:植物个体—器官—组织水平。 植物生理生态学特点:植物生态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用生理学的观点和方法来分析生态学现象。研究生态因子和植物生理现象之间的关系。 植物生理生态学主要集中在组织、器官、个体与生物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作为对生态现象的验证和解释,同时也对微观植物生理学提供了表征验证。 ●植物与环境 环境: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周围一切因素的总和,包括空间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各种因素。 环境的本质就是生物生存和发展的资源或影响这种资源的因素。 生态因子:环境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着直接或间接影响。 生存条件:生态因子中对生物生存环境不能缺少的生态因子的总称。 生境:特定生物个体或群体的栖息地的生态环境。 生态因子根据性质划分: 1)气候因子:温度、水分、光照、风、气压和雷电等。 2)土壤因子:土壤结构、土壤成分的理化性质及土壤生物。 3)地形因子:陆地、海洋、海拔高度、山脉走向与坡度等。 4)生物因子: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之间的各种相互作用。 5)人为因子:人类活动对自然的干预、影响、破坏及对环境的污染等。 植物与生态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 1)生态作用:生态因子对植物的结构、过程、功能、分布等产生的影响。 2)生态适应:植物改变自身结构与过程以与其生存环境相协调的过程。 3)相互作用:植物对环境做出的响应和反馈,并影响环境的过程。(环境小 气候、土壤结构、土壤微生物、大气组分、生物链结构、协同进化、生 物多样性。)

我国草原生态系统退化

我国草原生态系统退化 姓名:袁斌学号:1130080120 摘要: 草原生态系统是主要的陆地生态系统之一。近年来,过度放牧、滥垦、无计划的乱开矿,使我国广袤的草原生态系统出现了严重的退化问题。 关键词:草原生态系统退化 草原生态系统是以各种草本植物为主体的生物群落与其环境构 成的功能统一体。草原生态系统是草原地区生物〔植物、动物、微生物〕和草原地区非生物环境构成的,进行物质循环与能量交换的基本机能单位。草原生态系统在其结构、功能过程等方面与森林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具有完全不同的特点,它不仅是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而且是重要的生态屏障。 一我国的草原生态系统 我国的草原生态系统是欧亚大陆温带草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主体是东北-内蒙古的温带草原。根据自然条件和生态学区系的差异,大致可将我国的草原生态系统分为三个类型: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草原生态系统分布在干旱地区,这里年降雨量很少。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草原生态系统的动植物种类要少得多,群落的结构也不如前者复杂。在不同的季节或年份,降雨量很不均匀,因此,种群和群落的结构也常常发生剧烈变化。 草原是我国主要的自然生态系统类型之一。据《中国统计年鉴》(1988)提供资料,我国可利用的草原面积为3.365亿公顷,占世界草原总面积的7.1%左右。我国草原的类型较多,从整体上看,内蒙古草原以多年生、旱生低温草本植物占优势,建群植物主要是禾本科草类,其中以针茅和羊草最有代表性。前者为丛生禾草,后者为根茎禾草,根茎发达,对防风固沙起着重要作用;我国中部为稀疏草原,以大针茅为主;西部为荒漠草原,以丛生戈壁针茅为主。草原对大自然保护有很大作用,它不仅是重要的地理屏障,而且也是阻止沙漠蔓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