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中有效提问的现状调查分析报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课堂中有效提问的现状调查分析报告

摘要:新课程强调课堂有效提问,因为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本文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现状进行研究。

关键词:有效提问创造性思维存在问题

解决建议

一、问题提出

有效提问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发散性和创造性思维;有效提问可以将学生的原有知识与新知识相联系,这样有利于知识的系统形成;反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课堂提问存在着问题梯度不明显,提问后等待时间不合理,提问后教师不给予反馈或反馈不及时、不合理等现象。等待时间不合理,学生思考时间过短,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思考时间过长又容易走神,影响教学进度。教师不给予反馈或反馈不合理,会影响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甚至可能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无效的课堂提问既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又给学生的身心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择以我校低中高年级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在具体操作时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一(2)班、三(1)班和六(4)班作为样本进行调查。

(二)研究方法

以对学生的调查问卷为基础,发放问卷40份,收回40份,其中有效问卷40份。问卷通过对小学各年级数学课堂提问的梯度、等待时间、教师反馈三个方面展开调查,辅以课堂观察和教师访谈。先是以学生调查问卷和课堂观察为主,再针对调查中发现的一些问题展开教师访谈。

三、结果与分析

(一)课堂提问现状

从调查问卷的结果的分析来看,课堂提问的现状是较令人满意的。

对于每节数学课中的教师提问,76%的学生认为提问次数适中,可见小学生对目前的课堂提问次数还是较满意的,但不容忽视的是仍有为数不少的学生认为教师的提问次数过多。对于教师上课提问的深度,%的学生认为问题难度适中,%的学生认为问题简单,只有不到1%的学生认为问题偏难。因此课堂提问以简单问题为主,辅以较难的问题,较符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

(二)存在问题

教师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中使用频

率最高的教学方法之一。经过教师精心设计、恰到好处的课堂提问,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燃起学生对知识的探究热情,从而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但在日常教学中,教师的课堂提问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问题一:提问“随心所欲”

在随堂听课或者是各类赛课中,经常会发现教师对自己的提问显得十分随意,有些提问甚至是教师未经斟酌的。这样可能带来意外的“惊喜”,但更多的“随心所欲”带来的是课堂的低效。笔者曾听过一位教师执教《用字母表示数》(北师大小学数学第八册),在课始环节,教师设计的三个问题,可以说每一个问题都未能做到精心预设,教师提问缺乏“指向性”,所以课堂上学生也找不着北了,想到啥说啥,最后教师不得不站出来圆场。

问题二:提问过多过细

课堂上,我们还会看到教师对每个环节都问得很细,经常会听到“是不是”、“会不会”、“好不好”等低效重复的一问一答式提问。或者是以问带讲满堂问,而这些做法在一定程度上都制约了课堂学习效率的提高。笔者曾经对10位教师的数学课堂进行录像,并对教师的课堂提问数量进行专项统计,一节课提出问题个数在40个以上的教师占■,也就是说,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不到一分钟就要思考回答一个问题,由此可以推想,学生的思维如何能得到深层次发展,

有些学生甚至连思考的时间和余地都没有。

问题三:不能有效利用课堂生成资源

新课程实施以来的数学课堂,教学形式较以前更丰富了,课堂气氛也更活跃,但教师对课堂生成资源的把握很成“问题”。在课堂上,教师不仅要会问,而且要会听,会倾听学生的回答,才能捕捉可利用的生成性资源,从学情中提炼出“问题”,进一步揭示数学的本质,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否则,教师的提问就失去了生命力。

上述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着教师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是导致课堂学习低效甚至无效的主要原因。

(三)解决建议

首先,教师应增强目标意识。课堂提问要有的放矢。怎样发问,提问要解决什么问题,都必须服从课文内容和教学活动的需要。

第二,教师要增强精简意识。课堂提问过多是有害而无益的。学生忙于应付提问,必然减少思考和训练的机会,收益自然会少。应采取合并、简化、加大问题容量、变顺向提问为逆向提问等方法,力求精简问题的数量,把时间留给学生直接感知阅读内容。精简问题数量时,一定要考虑学生的智力和接受能力,让他们“跳一跳,能把果子摘下来”。

第三,教师应用简洁的语言清楚明确地表述每个问题。对于较复杂的问题,教师可以放慢语速,多重复几次问题。

如果班容量大,学生因为人数多而听不清楚,教师就应多在教室里走动或提高音量,力求每位同学都能听到问题。对于问题中出现专业术语或生涩词汇造成的不解,教师应作进一步解释或换一种方式进行表达。

第四,教师在提问后可根据题目的难度、学生水平,有意识地把握好等待时间。封闭型问题等待时间相对较短,开放性问题等待时间较长。因为小学生的思维较活跃,问题提出后尚未仔细思考就举手的现象很多。教师此时要运用自身对小学生水平和能力的了解,判断他们是否真的思考过了,能否给出正确全面的答案。要使提问做到既能让学生回忆起以前所学的知识,又能最大限度地节省时间。

第五,教师要在反馈中渗透鼓励。无论是回答正确还是错误,都应通过简短的语言给予反馈,答对的让其继续努力,不对的也不失信心,让他相信自己下次就能回答正确。当学生回答正确时,总是期待教师能表扬自己,而教师或是出于对课堂进度的考虑或课堂时间的紧张很少给予学生表扬,从而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当学生回答错误或不完全时,教师往往“惜字如金”,简简单单地告诉学生错了、不对,使学生不明白自己错误之处,可能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失去学习兴趣。

此外,教师还应注意适时设问,随机应变,增强时机意识。设问的目的在于解决疑难,而不是把学生问倒,更不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