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道德与法治 九年级上册 8.2 共圆中国梦 教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共圆中国梦》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教育价值

1.自我成长:体会个人与国家同心协力圆满的幸福感,用有梦实干彰显中国人自信品质。

2.我与他人的关系:在交往中,不卑不亢、开放包容,树立主动平和的合作竞争心态。

3.我与国家、社会的关系:理性认识国家取得的成就,认同内化国家制度理论、价值追求。将个人梦与中国梦统一在一起,自觉参与实现中国梦,做自信中国人。

二、教学目标

1、理解把握什么是真正的对国家自信,知道实现中国梦的方法。

2、形成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理性客观认识国家发展,做自信中国人。

3、通过本课学习,能对文化有底气、对国家有认同、对发展有信心,能将国家发展与自身联系在一起,做自信中国人。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实现中国梦的必经之路

难点:如何做一个自信的中国人

四、教学过程

导入:为同学们展示C919大飞机模型,并提问:你知道它对于我们国家有什么意义吗?

播放视频简单了解C919进程。

设计意图:通过实物模型,引出主题,激发学生兴趣。

环节一:圆梦时分

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到自豪的圆梦时分,2017年5月5日,大飞机在上海浦东机场成功首飞,标志中国成为第五个自主生产大飞机的国家,并再次用中国速度震惊世界,请结合学案与所查找的资料,思考大飞机梦成功实现的原因。

师:中国梦还有强国梦、强军梦····,每种梦想的实现都离不开中国道路、中国力量、中国精神和党的领导。

设计意图:通过对大飞机梦例子的深入挖掘,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在激发民族自豪感的同时让学生感悟中国梦实现要素。

环节二:圆梦释疑

C919是中国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飞机问世以后,国人心潮澎湃,众多评论中有两种说法:

C919这架飞机许多关键零部件都是进口货,中国只是造了一个壳子而已?

C919会替代美国波音、欧洲空客!成为大飞机届新一代霸主。请同学们说一说你的看法,讨论后出示波音客机组成、C919大飞机核心技术展示,C919的成功首飞展示了中国不断崛起的工业强国的最新实力。

提问:你对国家自信有什么新的认识?

师:真正自信应该是不妄自尊大,也不固步自封。对国家有认同、对文化有底气、对发展有信心。

设计意图:通过两种网上对于C919的评价,来引导学生理性看待国家发展,并用实干来为国效力,做自信中国人。

环节三:与梦同行

师:在前测问题中,有同学提出个人梦和中国梦之间有什么关系?其实在心理学上也做出了相应解释,个人梦与祖国梦根本上是一致。接下来让我们通过时间轴将个人梦融入中国梦,与梦同行。在改革开放40周年时,你15岁,相信少年当自强········在2021年,我们走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的新阶段,你17岁,踌躇满志····在2035年,我国大步迈进基本现代化阶段,你32岁,成为中流砥柱····在21世界中叶,我们终于建成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强国,那一年你47岁,已经经验丰富,在自己的行业中有一定建树·······

那么梦想除了有清晰的规划还有些什么呢?让我们通过视频来了解一下·····

设计意图:用心理学论证个人梦与中国梦的关系,同时用时间轴和表格的方式,引导学生将个人梦融入中国梦,用实干的视频鼓励学生落于实处。

总结寄语:放飞梦想

改革开放下一个40年已经到来,你准备好了吗?今天我将飞机送给班长,希望它为我们的梦想插上翅膀,圆梦未来!

设计意图:用飞机象征梦想,赠予飞机时升华并总结。

《共圆中国梦》教学反思

以梦为马以问促思

起初,在确定选择《共圆中国梦》这一课的时候,我内心十分忐忑,因为这一课题虽然内容结构清晰,但文本多出自十九大文件,理论性强、提炼度高、范围广,同时作为九年级最后一课,此课与前面初中三年所学内容相互交融、穿插,是基于前期内容的基础之上的总结提升,并要求展现对祖国未来的自信与希冀,在情感共鸣要求上也有很高要求,可谓是知识与情感的双高标准。因此,作为一个青年教师,我实在倍感压力山大、难度不小。可是转念一想,我发现这种课型其实在新教材中十分典型,不仅是学生最大困惑之处,也正是学科价值最大来源,于是再三犹豫后,我还是选择这课,一方面期待通过完成这次开课完成自我挑战,另一方面也希望代表一线老师向各位中心组师老师们求教、学习更多先进理念与突破方法。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备课的过程中,在中心组老师们和教研组老师们的帮助下,我也在各种疑问与碰撞中获得许多思考与成长····

变与不变?是否调整课本结构,这是每个老师在备课中都会遇到一个问题,而它也在意料之中困扰着我。在这一课中,按照教材顺序,是先讲述实现中国梦的原因,再鼓励公民拥有四个自信,做自信中国人。但是在第一遍试上时,我还是根据我的理解调整了教材的顺序,先做自信中国人再进一步引导学生感受实现中国梦的要素。我先用俄

罗斯高考加入汉语,再通过c919正反两例来讲自信中国人,最后用学生作为外交发言人学会应对质疑,让学生在应对问题中感受如何实现中国梦。这一思路在试上时虽然较为顺畅,但是在听课老师们的点评中我发现,先导入的自信概念少了国家的色彩,没有原本中国梦作为前景支撑,此时的自信与原本的预设的教学重难点有所出入。因此,在第一次试上后,我决定重新调整教学顺序,尊重原有书本结构,我也在探索中进一步感受、理解了教材设计的初衷,明白教材的变还是不变都应基于对课本的深入思考。

一例还是多例?在最初思路中,我打算选用几个情景分别对应教学重难点,但在第二次试上后,中心组老师们建议我可以用c919的例子实现一例到底、贯穿全课,但在我的初稿之中,c919只用于解决自信这一知识点,但圆梦要素还未涉及,能否涉及?如何涉及?这都是未知····因此一例还是多例,是我教学设计中面临的又一重大选择。冷静思考,客观分析后,我发现这两种方法可谓各有利弊,多例分析可以分别直击重点、精准高效,但本课知识较多,多情景处理不好,易繁杂不清。而一例到底,则会主线清晰,简明扼要,但一例到底对素材要求很高,素材必须恰合主题,深层挖掘后还需要教师层层设计,否则课堂就会显得单调浅显,浮于表面。正在我一筹莫展、止步不前之时,杜锐老师和贾超老师的同课异构如及时雨般给了我很大启发,两位老师同时使用港珠澳大桥一例到底,在港珠澳大桥为什么能建成的问题中着重笔墨,自然顺畅的突出了我国制度优越性。醍醐灌顶的我开始寻找大飞机成功背后的秘密,最后在与其他客机的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