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函数的最值

11函数的最值
11函数的最值

1.3.2函数的最值

编制:朱国辉 审核: 2014年9月 班级: 姓名:___ 学习目标:

1.理解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概念,弄清单调性与最值的内在联系;

2.会利用函数单调性求函数的最值.

学习重点:函数的最大(小)值的求法.

学习难点:函数的最大(小)值的求法。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学习过程:

一.课前导读,合作探究:(A 级)

1.分别作出下列函数的图象,指出图象的最高点或最底点,并说明它能体现函数的什么特征? ①;3)(+-=x x f ②[]2,1,3)(-∈+-=x x x f ;

③12)(2++=x x x f ; ④[]2,2,12)(2

-∈++=x x x x f 。

2.函数的最大值定义:

一般地,设函数)(x f 的定义域为I,如果存在实数M 满足:

(1)对于任意的x ∈I ,都有≤)(x f M ;

(2)存在∈0x I ,使得=)(0x f M ;

则称M 是函数y=)(x f 的最大值.记作:m ax y

3.类比函数最大值定义,请你得出函数最小值的定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几何意义:

函数的最大值是指函数图象上的最高点的__坐标,函数的最小值是指函数图象上的最低点的__坐标.

二.典例探讨:

例1.求函数()12--=

x x f 在[2,3]上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例2.设1>b 为常数,如果当[]b x ,1∈时,函数213()22

f x x x =-+的值域也是[]b ,1,求b 的值。

三.方法小结:

求函数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方法:①___,②___,③___.

四.巩固检测:

1.函数x

y 2=在区间[2,4]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 ). A.21,1 B.1,21 C.41,21 D.2

1,41 2.设函数()[]()4,2,22∈-=x x x x f ,则=max )(x f ____,=min )(x f _____.

3.已知b ax x f +=)(在[1,3]上为减函数,其最大值为9,最小值为 -1,,则a=__,b =___.

五.拓展延伸:

4.已知[]1,0∈x ,则函数x x y --+=

11的最大值为______.

函数的对称性

函数的对称性 知识梳理 一、对称性的概念及常见函数的对称性 1、对称性的概念 ①函数轴对称:如果一个函数的图像沿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侧的图像能够完全重合,则称该函数具备对称性中的轴对称,该直线称为该函数的对称轴。 ②中心对称:如果一个函数的图像沿一个点旋转180度,所得的图像能与原函数图像完全重合,则称该函数具备对称性中的中心对称,该点称为该函数的对称中心。 2、常见函数的对称性(所有函数自变量可取有意义的所有值) ①常数函数;②一次函数;③二次函数;④反比例函数;⑤指数函数;⑥对数函数;⑦幂函数;⑧正弦函数; ⑨正弦型函数sin()y A x ω?=+既是轴对称又是中心对称;⑩余弦函数;⑾正切函数;⑿耐克函数; ⒁绝对值函数:这里主要说的是(||)y f x =和|()|y f x =两类。前者显然是偶函数,它会关于y 轴对称;后者是把x 轴下方的图像对称到x 轴的上方,是否仍然具备对称性,这也没有一定的结论,例如|ln |y x =就没有对称性,而|sin |y x =却仍然是轴对称。 ⒂形如(0,)ax b y c ad bc cx d +=≠≠+的图像是双曲线,其两渐近线分别直线d x c =- (由分母为零确定)和直线a y c =(由分子、分母中x 的系数确定),对称中心是点(,)d a c c -。 二、抽象函数的对称性 【此类问题涉及到了函数图象的两种对称性,一种是同一函数自身的对称性,我们称其为自对称;另一种是两个函数之间的对称性 ,我们称其为互对称。】 1、函数)(x f y =图象本身的对称性(自对称问题) (1)轴对称 ①)(x f y =的图象关于直线a x =对称 ?)()(x a f x a f -=+ ?)2()(x a f x f -= ?)2()(x a f x f +=-

2016年高中数学多元函数求最值问题专题

多元函数求最值问题 一.【问题背景】 多元函数是高等数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但随着新课程的改革,高中数学与大学数学知识的衔接,多元函数的值域与最值及其衍生问题在高考试题中频频出现,因其技巧性强、难度大、方法多、灵活多变而具有挑战性,成为最值求解中的难点和热点。同时,多元函数最值问题中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联想、化归的解题能力。因此,怎样求多元函数的最值,是师生们非常关注和必须解决的问题,也是高考考生们必须具备的解题技能。 二.【常见的方法】 导数法、消元法、均值不等式法(“1”代换)、换元法(整体换元 三角换元)、数形结合法、柯西不等式法、向量法等 主要思想方法:数形结合、化归思想等 三.【范例】 例1:已知实数,x y 满足0x y >>,且2x y +≤,则21 3x y x y ++-的最小值为 。 方法一 因为422x y +≥,所以 ( )2121 4( )()[(3)()]3323333x y x y x y x y x y x y x y x y x y x y ++++-+-+--+=+ + +-+≥≥ 当且仅当1,3x y ==-取等号,故 213x y x y ++- 的最小值34 + 【评注】这是一个二元函数的最值问题,通常有两个途径,一是通过消元,转化为一元函数, 再用单调性或基本不等式求解,二是直接用基本不等式,因已知条件中既有和的形式,又有积的形式,不能一步到位求出最值,考虑用基本不等式放缩后,再通过不等式的途径进行。 方法二 利用不等式()2 22a b a b p q p q +++≥ ,引证: 记向量x y == ,因为() 222x y x y ?? ≤ 所以 ()2 2 2 a b a b p q p q +++≥ ,则 ) () 2 12132x y x y x y ++-+ ≥ 【评注】在求有些多元函数的最值时,恰当构造向量模型,利用向量数量积的性质,常可使 复杂问题变得简单明了,使繁琐的解题显得巧妙自然。 方法三 因为 0,2x y x y >>+≤,所以 01y << 又因为 ()() 2121332222211y x y x y y y y y -++=+-+-+-≥

函数的对称性

函数的对称性 新课标高中数学教材上就函数的性质着重讲解了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但在考试测验甚至高考中不乏对函数对称性、连续性、凹凸性的考查。尤其是对称性,因为教材上对它有零散的介绍,例如二次函数的对称轴,反比例函数的对称性,三角函数的对称性,因而考查的频率一直比较高。 一、对称性的概念及常见函数的对称性 1、对称性的概念: ①函数轴对称:如果一个函数的图像沿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侧的图像能够完全重合,则称该函数具备对称性中的轴对称,该直线称为该函数的对称轴。 ②中心对称:如果一个函数的图像沿一个点旋转180度,所得的图像能与原函数图像完全重合,则称该函数具备对称性中的中心对称,该点称为该函数的对称中心。 2、常见函数的对称性(所有函数自变量可取有意义的所有值) ①常数函数:既是轴对称又是中心对称,其中直线上的所有点均为它的对称中心,与该直线相垂直的直线均为它的对称轴。 ②一次函数:既是轴对称又是中心对称,其中直线上的所有点均为它的对称中心,与该直线相垂直的直线均为它的对称轴。 ③二次函数:是轴对称,不是中心对称,其对称轴方程为a b x 2-=。 ④反比例函数:既是轴对称又是中心对称,其中原点为它的对称中心,y=x 与y=-x 均为它的对称轴。 ⑤指数函数:既不是轴对称,也不是中心对称。 ⑥对数函数:既不是轴对称,也不是中心对称。 ⑦幂函数:显然幂函数中的奇函数是中心对称,对称中心是原点;幂函数中的偶函数是轴对称,对称轴是y 轴;而其他的幂函数不具备对称性。 ⑧正弦函数:既是轴对称又是中心对称,其中(kπ,0)是它的对称中心,2π π+=k x 是它的对称轴。 ⑨正弦型函数:正弦型函数y=Asin(ωx+φ)既是轴对称又是中心对称,只需从ωx+φ=kπ中解出x ,就是它的对称中心的横坐标,纵坐标当然为零;只需从ωx+φ=kπ+π/2中解出x ,就是它的对称轴;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图像向上向下平移,对称轴不会改变,但对称中心的纵坐标会跟着变化。 ⑩余弦函数:既是轴对称又是中心对称,其中x=kπ是它的对称轴,)0,2(ππ+k 是它的对称中心。 (11)正切函数:不是轴对称,但是是中心对称,其中)0,2(π k 是它的对称中心, 容易犯错误的是可能有的同学会误以为对称中心只是(kπ,0)。 (12)对号函数:对号函数y=x+a/x(其中a>0)因为是奇函数所以是中心对称,原点是它的对称中心。但容易犯错误的是同学们可能误以为最值处是它的对称轴。 (13)三次函数:显然三次函数中的奇函数是中心对称,对称中心是原点,而其他的三次函数是否具备对称性得因题而异。

高中数学函数最值问题的常见求解方法

高中数学函数最值问题的常见求解方法 一、配方法 例1.当01≤≤-x 时,求函数x x y 4322?-=+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解析:3 4)322(32 + - -=x y ,当01≤≤-x 时, 12 2 1≤≤x .可得1min =y ,3 4max = y . 二、判别式法:若能将问题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有无实根的问题,则常利用判别式求得函数的最值. 例2.若x 、R y ∈且满足:022 2 =-+++y x xy y x ,则max x = , min y = . 解析:由已知,变形得:0)()12(22=++-+x x y x y ,R y ∈,则0≥?,即有 0)(4)12(2 2≥+--x x x ,于是018≥+-x ,即 8 1≤ x .即 8 1max = x . 同理,0)()12(22=-+++y y x y x ,R x ∈,则0≥?,即有 0)(4)12(2 2 ≥--+y y y ,于是018≥+y ,即 8 1- ≥y .即 8 1min - =y . 例3.在2 0π ≤ ≤x 条件下,求2 ) sin 1()sin 1(sin x x x y +-= 的最大值. 解:设x t sin =,因0(∈x ,)2 π,故 10≤≤t ,则2 ) 1()1(t t t y +-= ,即 0)12()1(2 =+-++y t y t y 因为 10≤≤t ,故01≠+y ,于是0)1(4)12(2 ≥+--=?y y y 即 8 1≤ y 。 将8 1= y 代入方程得 0[3 1∈= t ,]1,所以8 1max = y . 注意:因0≥?仅为方程0)12()1(2 =+-++y t y t y 有实根0[∈t ,]1的必要条件,因此,必须 将8 1= y 代入方程中检验,看等号是否可取. 练习:已知函数)(1 2 R x x b ax y ∈++=的值域为]4,1[-,求常数b a ,.(答案: 3=b ,4±=a ) 三、换元法 (一)局部换元法 例4.求函数x x y 21-+=的最值. 解析:设x t 21-= (0≥t ),则由原式得11)1(2 12 ≤+-- =t y 当且仅当1=t 即0=x 时取 等号.故1max =y ,无最小值. 例5.已知20≤ ≤a ,求函数))(cos (sin a x a x y ++=的最值. 解析:2)cos (sin cos sin a x x a x x y +++= 令t x x =+cos sin 则 22≤ ≤- t 且2 1cos sin 2 -= t x x ,于是]1)[(2 12 2-++= a a t y 当2= t 时,21 22 max + + =a a y ;当a t -=时,)1(2 1 2 min -= a y . 注意:若函数含有x x cos sin 和x x cos sin +,可考虑用换元法解. (二)三角代换法(有时也称参数方程法) 例6.已知x 、y R ∈,4122≤+≤y x .求22y xy x u ++=的最值. 解析:设θcos t x =,θsin t y =,(t 为参数),因 4122≤+≤y x ,故 412≤≤t )2sin 2 11()sin sin cos (cos 2 2 2 2 θθθθθ+ =++=∴t t u 故当42=t 且12sin =θ时,6max =u ;当12=t 且12sin -=θ时,2 1max =u . 练习1:实数x 、y 适合:545422=+-y xy x ,设22y x S +=,则 max 1S +min 1S =____。 练习2:已知x 、y R ∈且x y x 6232 2=+,求y x +的最值. 解析:化x y x 6232 2=+为123)1(2 2 =+-y x ,得参数方程为?? ? ??=+=θθsin 26 cos 1y x )sin(2 101sin 26cos 1?θθθ++ =+ +=+∴y x , 故 2 101)(max +=+y x ,2 101)(min - =+y x . (三)均值换元法 例7.已知1=+b a ,求证:4 4b a +的最小值为 8 1. 解析:由于本题中a 、b 的取值范围为一切实数,故不能用三角换元,但根据其和为1,我们可

高中数知识讲解_函数的极值与最值提高

导数的应用二------函数的极值与最值 【学习目标】 1. 理解极值的概念和极值点的意义。 2. 会用导数求函数的极大值、极小值。 3. 会求闭区间上函数的最大值、最小值。 4. 掌握函数极值与最值的简单应用。 【要点梳理】 要点一、函数的极值 (一)函数的极值的定义: 一般地,设函数)(x f 在点0x x =及其附近有定义, (1)若对于0x 附近的所有点,都有)()(0x f x f <,则)(0x f 是函数)(x f 的一个极大值,记作 )(0x f y =极大值; (2)若对0x 附近的所有点,都有)()(0x f x f >,则)(0x f 是函数)(x f 的一个极小值,记作 )(0x f y =极小值. 极大值与极小值统称极值. 在定义中,取得极值的点称为极值点,极值点是自变量的值,极值指的是函数值. 要点诠释: 由函数的极值定义可知: (1)在函数的极值定义中,一定要明确函数y=f(x)在x=x 0及其附近有定义,否则无从比较. (2)函数的极值是就函数在某一点附近的小区间而言的,是一个局部概念;在函数的整个定义域内可能有多个极值,也可能无极值.由定义,极值只是某个点的函数值与它附近点的函数值比较是最大或最小,并不意味着它在函数的整个的定义域内最大或最小. (3)极大值与极小值之间无确定的大小关系.即一个函数的极大值未必大于极小值.极小值不一定是整个定义区间上的最小值. (4)函数的极值点一定出现在区间的内部,区间的端点不能成为极值点.而使函数取得最大值、最小值的点可能在区间的内部,也可能在区间的端点. (二)用导数求函数极值的的基本步骤: ①确定函数的定义域; ②求导数)(x f ';

二元函数的极值与最值

二元函数的极值与最值 二元函数的极值与最值问题已成为近年考研的重点,现对二元函数的极值与最值的求法总结如下: 1.二元函数的无条件极值 (1) 二元函数的极值一定在驻点和不可导点取得。对于不可导点,难以判断是否是极值点;对于驻点可用极值的充分条件判定。 (2)二元函数取得极值的必要条件: 设),(y x f z =在点),(00y x 处可微分且在点),(00y x 处有极值,则0),('00=y x f x ,0),('00=y x f y ,即),(00y x 是驻点。 (3) 二元函数取得极值的充分条件:设),(y x f z =在),(00y x 的某个领域内有连续上二阶偏导数,且=),('00y x f x 0),('00=y x f y ,令A y x f xx =),('00, B y x f xy =),('00,C y x f yy =),('00,则 当02<-AC B 且 A<0时,f ),(00y x 为极大值; 当02<-AC B 且A>0,f ),(00y x 为极小值; 02 >-AC B 时,),(00y x 不是极值点。 注意: 当B 2-AC = 0时,函数z = f (x , y )在点),(00y x 可能有极值,也可能没有极值,需另行讨论 例1 求函数z = x 3 + y 2 -2xy 的极值. 【分析】可能极值点是两个一阶偏导数为零的点,先求出一阶偏导,再令其为零确定极值点即可,然后用二阶偏导确定是极大值还是极小值,并求出相应的极值. 【解】先求函数的一、二阶偏导数: y x x z 232 -=??, x y y z 22-=??. x x z 62 2 =??, 22 -=???y x z , 2 2 2 =??y z . 再求函数的驻点.令x z ??= 0,y z ??= 0,得方程组???=-=-. 022,0232x y y x 求得驻点(0,0)、),(3 2 32. 利用定理2对驻点进行讨论:

函数的极值和最值(讲解)

函数的极值和最值 【考纲要求】 1.掌握函数极值的定义。 2.了解函数的极值点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 3.会用导数求不超过三次的多项式函数的极大值和极小值 4.会求给定闭区间上函数的最值。 【知识网络】 【考点梳理】 要点一、函数的极值 函数的极值的定义 一般地,设函数)(x f 在点0x x =及其附近有定义, (1)若对于0x 附近的所有点,都有)()(0x f x f <,则)(0x f 是函数)(x f 的一个极大值,记作 )(0x f y =极大值; (2)若对0x 附近的所有点,都有)()(0x f x f >,则)(0x f 是函数)(x f 的一个极小值,记作 )(0x f y =极小值. 极大值与极小值统称极值. 在定义中,取得极值的点称为极值点,极值点是自变量的值,极值指的是函数值. 要点诠释: 求函数极值的的基本步骤: ①确定函数的定义域; ②求导数)(x f '; ③求方程0)(='x f 的根; ④检查'()f x 在方程根左右的值的符号,如果左正右负,则f(x)在这个根处取得极大值;如果左负右正,则f(x)在这个根处取得极小值.(最好通过列表法) 要点二、函数的最值 1.函数的最大值与最小值定理 若函数()y f x =在闭区间],[b a 上连续,则)(x f 在],[b a 上必有最大值和最小值;在开区间),(b a 内连 函数的极值和最值 函数在闭区间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函数的极值 函数极值的定义 函数极值点条件 求函数极值

续的函数)(x f 不一定有最大值与最小值.如1 ()(0)f x x x = >. 要点诠释: ①函数的最值点必在函数的极值点或者区间的端点处取得。 ②函数的极值可以有多个,但最值只有一个。 2.通过导数求函数最值的的基本步骤: 若函数()y f x =在闭区间],[b a 有定义,在开区间(,)a b 内有导数,则求函数()y f x =在],[b a 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步骤如下: (1)求函数)(x f 在),(b a 内的导数)(x f '; (2)求方程0)(='x f 在),(b a 内的根; (3)求在),(b a 内使0)(='x f 的所有点的函数值和)(x f 在闭区间端点处的函数值)(a f ,)(b f ; (4)比较上面所求的值,其中最大者为函数()y f x =在闭区间],[b a 上的最大值,最小者为函数 ()y f x =在闭区间],[b a 上的最小值. 【典型例题】 类型一:利用导数解决函数的极值等问题 例1.已知函数.,33)(23R m x x mx x f ∈-+=若函数1)(-=x x f 在处取得极值,试求m 的值,并求 )(x f 在点))1(,1(f M 处的切线方程; 【解析】2'()363,.f x mx x m R =+-∈ 因为1)(-=x x f 在处取得极值 所以'(1)3630f m -=--= 所以3m =。 又(1)3,'(1)12f f == 所以)(x f 在点))1(,1(f M 处的切线方程312(1)y x -=- 即1290x y --=. 举一反三: 【变式1】设a 为实数,函数()22,x f x e x a x =-+∈R . (1)求()f x 的单调区间与极值;

“图解法解二元函数的最值问题”

“图解法解二元函数的最值问题” 教学课例 昌平区第一中学 回春荣

“图解法解二元函数的最值问题”教学课例 一、设计意图: 在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中,课堂上我们应是以“问”的方式来启发学生深思,以“变”的方式诱导学生灵活善变,使整堂课有张有弛,真正突出了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的原则。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不等式、直线的方程的基础上,利用不等式和直线的方程有关知识展开的,它是对二元函数的深化和再认识、再理解,是直线、圆和不等式的综合运用,同时它又对理解下一章“圆锥曲线”的相关内容有着很好的帮助作用,所以这一部分内容起到了一个巩固旧知识,熟练方法,理解新知识的承上启下的作用。图解法在解决函数求最值的问题上有着广泛的应用,这节课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对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研究、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丰富的素材。教学上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多媒体展示,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在“做中学”,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既发展了学生的个性潜能,又培养了他们的合作精神。 二、本课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识图、画图,学会解决有约束条件的二元函数最值问题的处理方法——图解法。 2、过程与方法:经历约束条件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目标函数为具有截距、斜率、距离等几何意义的二元函数的最值问题的探究过程,提炼出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以图定位,以算定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有约束条件的二元函数的最值问题的探究,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学习精神,同时感受合作交流的快乐。 三、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 (一)、教学内容:图解法解二元函数的最值问题 (二)、教学设计流程图:

对称模型的最值问题-含答案

对称模型的最值问题 【母题示例】 如图,在边长为2的正方形ABCD中,点E是AB的中点,点P是对角线AC上一个动点,连接PE,PB,求PE+PB的最小值. 【命题形式】 以特殊三角形、特殊平行四边形或坐标系为背景,利用对称性求与两线段和或差的最值相关的问题. 【母题剖析】 要求PE+PB的最小值,只需将点B和点E转化为直线AC两侧的点,由正方形的对称性可得解. 【母题解读】 (1)对称模型的最值问题的背景来源主要有:角、等腰(边)三角形、菱形、正方形以及圆等.从内容上看,还会引申到“两线段差最大”问题、三角形(四边形)的周长最小问题、面积最大问题等.除此之外,解决对称模型的最值问题常常借助极端点. (2)一般地,解决线段和差最值问题的目标是“化曲为直”,手段通常是遇“和”转化为“异侧”,遇“差”转化为“同侧”,依据是轴对称和全等三角形,常用方法是利用轴对称图形中的“已知”的对称点.涉及的知识点有“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垂线段最短”“三角形三边关系”“轴对称”“平移”

等. 模型一同侧和的最小值模型 【模型解读】两定点(A、B)在一条直线(l)的同侧,求直线(l)上一动点(P)到两定点距离和(PA+PB)的最小值.常作其中一定点(如A)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如A′),再连接另一定点和该点(如连接A′B),其与直线(l)的交点即为所求点(如点P). 【基本图形】 基本 图形 说明 作A、A′关于直线l对称,PA+PB=PA′+PB≥A′B,当 点P在线段A′B上时取最小值 基本 图形 说明过A作AA′∥MN且AA′=MN,再作A′关于l的对称点A ″,连接A″B,则AM+MN+NB=A″N+BN+MN≥A″B+MN,当且仅当点N在A″B上时取等号 【模型突破】 1.如图,已知直线a∥b,且a与b之间的距离为4,点A到直线a的距离为2,点B到直线b的距离为3,AB=230.在直线a上取一点M,在直线b上取一点N,满足MN⊥a且AM+MN+NB的值最短,则此时AM+NB=( )

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典型例题)

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 【例题精讲】 题面:当1≤x ≤2时,函数y =2x 24ax +a 2+2a +2有最小值2, 求a 的所有可能取值. 【拓展练习】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二次函数23y x bx c = ++的图象与x 轴交于A (1,0)、B (3,0)两点, 顶点为C . (1)求此二次函数解析式; (2)点D 为点C 关于x 轴的对称点,过点A 作直线l :3333 y x =+交BD 于点E ,过点B 作直线BK AD l K :在四边形ABKD 的内部是否存在点P ,使得它到四边形ABKD 四边的距离都相等,若存在,请求出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在(2)的条件下,若M 、N 分别为直线AD 和直线l 上的两个动点,连结DN 、NM 、MK ,求DN NM MK ++和的最小值.

练习一 【例题精讲】 若函数y=4x24ax+a2+1(0≤x≤2)的最小值为3,求a的值. 【拓展练习】 题面:已知:y关于x的函数y=(k1)x22kx+k+2的图象与x轴有交点. (1)求k的取值范围; (2)若x1,x2是函数图象与x轴两个交点的横坐标,且满足(k1)x12+2kx2+k+2= 4x1x2. ①求k的值;②当k≤x≤k+2时,请结合函数图象确定y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练习二 金题精讲 题面:已知函数y=x2+2ax+a21在0≤x≤3范围内有最大值24,最小值3,求实数a的值. 【拓展练习】 题面:当k分别取1,1,2时,函数y=(k1)x2 4x+5k都有最大值吗请写出你的判断,并说明理由;若有,请求出最大值.

(完整版)函数的最值知识点总结与经典题型归纳,推荐文档

函数的最值  知识梳理 1. 函数最大值 一般地,设函数的定义域为. 如果存在实数满足: ()y f x =I M ①对于任意都有. x ()f x M ≤②存在,使得. 0x I ∈0()f x M =那么,称是函数的最大值. M ()y f x =2. 函数最小值 一般地,设函数的定义域为. 如果存在实数满足: ()y f x =I M ①对于任意都有. x ()f x M ≥②存在,使得. 0x I ∈0()f x M =那么,称是函数的最小值. M ()y f x =注意:对于一个函数来说,不一定有最值,若有最值,则最值一定是值域中的一个元素. 3. 函数的最值与其单调性的关系. (1)若函数在闭区间上是减函数,则在上的最大值为 f (a ),最小值为 f (b ); [,]a b ()f x [,]a b (2)若函数在闭区间上是增函数,则在上的最大值为 f (b ),最小值为 f (a ). [,]a b ()f x [,]a b 4.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的最值. 探求二次函数在给定区间上的最值问题,一般要先作出的草图,然后根据图象的增减()y f x =性进行研究.特别要注意二次函数的对称轴与所给区间的位置关系,它是求解二次函数在已知区间上最值问题的主要依据,并且最大(小)值不一定在顶点处取得. 例题精讲 【例1】求函数在[0,3]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3f x x =解:因为函数在[0,3]上单调递增 ()3f x x = 所以在[0,3]上的最大值为; ()3f x x =(3)339f =?=在[0,3]上的最小值为; ()3f x x =(0)300f =?=【例2】求函数1 2-=x y 在区间[2,6]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解:函数12-=x y 的图象如下图所示,所以1 2-=x y 在区间[2,6]上单调递减; 所以1 2-=x y 在区间[2,6]上的最大值为;2221=- 最小值为.22615=-

利用函数的对称性可以化简一些较为繁琐的计算

积分与微分中对称问题的研究 PB07210207 王铭明 利用函数的对称性可以化简一些较为繁琐的计算,可以大大提高做题的效率与准确性,这篇论文我总结了函数求导与函数积分的利用对称性求解的方法和一些典型例题,算是对对称性应用的一点心得。 1、 对称函数的求导 a,对函数?(x 1.,x 2,…x n ),若它的任意两个变元对换时函数不变,如函数 z = x +y +√x 2+y 2 就是对称函数,对于对称函数具有这样的性质,即对任一变元所得的结果都可经变元(字母)的对换直接转移到其他变元。 证明??x (?(x,y,z ))=f (x,y,z ), 由?(x,y,z )=?(y,x,z ), 有??y (?(x,y,z ))=??y (?(y,x,z)), 在变换(x →y,y →x,z →z )下,上式变为??x (?(x,y,z ))=f (x,y,z ), 取反变换,则有??x (?(y,x,z ))=f (y,x,z ), 考虑有由?(x,y,z )=?(y,x,z ), 则??y (?(x,y,z ))= f (y,x,z ), 同理??y (?(x,y,z ))= f (z,y,x ). b,而有些函数不是对称函数,如u=ln (x y y z z x ) 不是三元对称函数,但在变换 (x →y,y →z,z →x ) 下 ,函数仍然不变,此时我们称函数为三元轮换对称函数,类似于对称函数,对于一个轮换对称函数,他对某任一变元所得的结果都可经变元(字母)的轮换直接转移到其他变元。 c,有些函数如f (x,y )=?f (y,x ),x 与y 互换后与原函数相差一个正负号,其不是对称函数,但由 ??y [f(x,y)]=???y [?f(x,y)]=???y [f(x,y)], 可知若已知?z ?x ,我们只需将x 与y 互换,将结果再乘以(?1),就立即可得出?z ?y . (对称变换)例1:设z=x 2tan ?1 y x +y 2tan ?1 x y ,求?z ?x ,?z ?y . ?z ?x =2x tan ?1y x +x 2?y x 2+y 2+y 2y x 2+y 2 =2x tan ?1y x +y(y 2_x 2)x y , 由对称函数性质,将x 与y 互换,

二次函数最值问题(含答案)

二次函数最值问题 一.选择题(共8小题) 1.如果多项式P=a2+4a+2014,则P的最小值是() A.2010 B.2011 C.2012 D.2013 2.已知二次函数y=x2﹣6x+m的最小值是﹣3,那么m的值等于()A.10 B.4 C.5 D.6 3.若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开口向下、顶点坐标为(2,﹣3),则此函数有() A.最小值2 B.最小值﹣3 C.最大值2 D.最大值﹣3 4.设x≥0,y≥0,2x+y=6,则u=4x2+3xy+y2﹣6x﹣3y的最大值是()A.B.18 C.20 D.不存在 5.二次函数的图象如图所示,当﹣1≤x≤0时,该函数的最大值是() A.3.125 B.4 C.2 D.0 6.已知二次函数y=(x﹣h)2+1(h为常数),在自变量x的值满足1≤x≤3的情况下,与其对应的函数值y的最小值为5,则h的值为() A.1或﹣5 B.﹣1或5 C.1或﹣3 D.1或3 7.二次函数y=﹣(x﹣1)2+5,当m≤x≤n且mn<0时,y的最小值为2m,最大值为2n,则m+n的值为() A.B.2 C.D. 8.如图,抛物线经过A(1,0),B(4,0),C(0,﹣4)三点,点D是直线BC 上方的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连结DC,DB,则△BCD的面积的最大值是()

A.7 B.7.5 C.8 D.9 二.填空题(共2小题) 9.已知二次函数y=2(x+1)2+1,﹣2≤x≤1,则函数y的最小值是,最大值是. 10.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点A(0,a2﹣a)和点B(0,﹣3a﹣5)在y轴上, =6.当线段OM最长时,点M的坐标为. 点M在x轴负半轴上,S △ABM 三.解答题(共3小题) 1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为原点,直线l:x=1,点A(2,0),点E,点F,点M都在直线l上,且点E和点F关于点M对称,直线EA与直线OF交于点P.(Ⅰ)若点M的坐标为(1,﹣1), ①当点F的坐标为(1,1)时,如图,求点P的坐标; ②当点F为直线l上的动点时,记点P(x,y),求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Ⅱ)若点M(1,m),点F(1,t),其中t≠0,过点P作PQ⊥l于点Q,当OQ=PQ时,试用含t的式子表示m.

函数的最值知识点总结与 题型归纳

函数的最值 知识梳理 1. 函数最大值 一般地,设函数()y f x =的定义域为I . 如果存在实数M 满足: ①对于任意x 都有()f x M ≤.②存在0x I ∈,使得0()f x M =.那么,称M 是函数()y f x =的最大值. 2. 函数最小值 一般地,设函数()y f x =的定义域为I . 如果存在实数M 满足: ①对于任意x 都有()f x M ≥.②存在0x I ∈,使得0()f x M =.那么,称M 是函数()y f x =的最小值. 注意:对于一个函数来说,不一定有最值,若有最值,则最值一定是值域中的一个元素. 3. 函数的最值与其单调性的关系. (1)若函数在闭区间[,]a b 上是减函数,则()f x 在[,]a b 上的最大值为 f (a ),最小值为 f (b ); (2)若函数在闭区间[,]a b 上是增函数,则()f x 在[,]a b 上的最大值为 f (b ),最小值为 f (a ). 4.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的最值. 探求二次函数在给定区间上的最值问题,一般要先作出()y f x =的草图,然后根据图象的增减性进行研究.特别要注意二次函数的对称轴与所给区间的位置关系,它是求解二次函数在已知区间上最值问题的主要依据,并且最大(小)值不一定在顶点处取得. 例题精讲 【例1】求函数()3f x x =在[0,3]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解:因为函数()3f x x =在[0,3]上单调递增 所以()3f x x =在[0,3]上的最大值为(3)339f =?=; ()3f x x =在[0,3]上的最小值为(0)300f =?=; 【例2】求函数1 2-=x y 在区间[2,6]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解:函数12-=x y 的图象如下图所示,所以1 2-=x y 在区间[2,6]上单调递减; 所以12-=x y 在区间[2,6]上的最大值为2221 =-; 最小值为22615 =-. 题型一 利用图象求最值 【例3】求下列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1)25332,[,]22 y x x x =--∈- (2)|1||2|y x x =+-- 解:(1)二次函数232y x x =--的对称轴为 x =-1. 画出函数的图象,由下图,可知: 当1x =-时,max 4y =;当32x =时,min 94 y =-.

高中函数对称性总结

高中函数对称性总结 新课标高中数学教材上就函数的性质着重讲解了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但在考试测验甚至高考中不乏对函数对称性、连续性、凹凸性的考查。尤其是对称性,因为教材上对它有零散的介绍,例如二次函数的对称轴,反比例函数的对称性,三角函数的对称性,因而考查的频率一直比较高。以笔者的经验看,这方面一直是教学的难点,尤其是抽象函数的对称性判断。所以这里我对高中阶段所涉及的函数对称性知识做一个粗略的总结。 一、对称性的概念及常见函数的对称性 1、对称性的概念 ①函数轴对称:如果一个函数的图像沿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侧的图像能够完全重合,则称该函数具备对称性中的轴对称,该直线称为该函数的对称轴。 ②中心对称:如果一个函数的图像沿一个点旋转180度,所得的图像能与原函数图像完全重合,则称该函数具备对称性中的中心对称,该点称为该函数的对称中心。 2、常见函数的对称性(所有函数自变量可取有意义的所有值) ①常数函数:既是轴对称又是中心对称,其中直线上的所有点均为它的对称中心,与该直线相垂直的直线均为它的对称轴。 ②一次函数:既是轴对称又是中心对称,其中直线上的所有点均为它的对称中心,与该直线相垂直的直线均为它的对称轴。 ③二次函数:是轴对称,不是中心对称,其对称轴方程为x=-b/(2a)。 ④反比例函数:既是轴对称又是中心对称,其中原点为它的对称中心,y=x与y=-x均为它的对称轴。 ⑤指数函数:既不是轴对称,也不是中心对称。 ⑥对数函数:既不是轴对称,也不是中心对称。 ⑦幂函数:显然幂函数中的奇函数是中心对称,对称中心是原点;幂函数中的偶函数是轴对称,对称轴是y轴;而其他的幂函数不具备对称性。 ⑧正弦函数:既是轴对称又是中心对称,其中(kπ,0)是它的对称中心,x=kπ+π/2是它的对称轴。 ⑨正弦型函数:正弦型函数y=Asin(ωx+φ)既是轴对称又是中心对称,只需从ωx+φ=kπ中解出x,就是它的对称中心的横坐标,纵坐标当然为零;只需从ωx+φ=kπ+π/2中解出x,就是它的对称轴;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图像向上

函数对称性

1.对称性f(x+a)=f(b_x)记住此方程式是对称性的一般形式.只要x有一个正一个负.就有对称性.至于对称轴可用吃公式求X=a+b/2 如f(x+3)=f(5_x) X=3+5/2=4等等.此公式对于那些未知方程,却知道2方程的关系的都通用.你可以去套用,在此不在举例. 对于已知方程的要求对称轴的首先你的记住一些常见的对称方程的对称轴.如一原二次方程f(x)=ax2+bx+c对称轴X=b/2a 原函数与反函数的对称轴是y=x. 而对于一些函数如果不加限制条件就不好说它们的对称轴如三角函数,它的对称轴就不仅仅是X=90还有...(2n+!)90度等等.因为他的定义为R. f(x)=|X|他的对称轴则是X=0, 还应该注意的是一些由简单函数平移后要求的对称轴就只要把它反原成出等的以后在加上平移的数量就可以了. 如f(x-3)=x-3令t=x-3则f(t)=t可见原方程是由初等函数向右移动了3个单位.同样对称轴也向右移3个单位X=3(记住平移是左加右减的形式,如本题的X-3说明向由移) 2,至于周期性首先也的从一般形式说起f(x)=f(x+T) 注意此公式里面的X都是同号,而不象对称方程一正一负.此区别也是判断对称性还是周期性的关键. 同样要记住一些常见的周期函数如三角函数什么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等.当然它们的最小周期分别是.2π,2π,π,当然 他们的周期不仅仅是这点只要是它们最小周期的正数倍都可以是题目的周期.如f(x)=sinXT=2π(T=2π/W) 但是如果是f(x)=|sinx|的话它的周期就是T=π因为加了绝对值之后Y轴下面的图形全被翻到上面去了,由图不难看出起最小对称周T=π. y1=(sinx)^2=(1-cos2x)/2 y2=(cosx)^2=(1+cos2x)/2 上面的2个方程T=π(T=2π/W) 而对于≥2个周期函数方程的加减复合方程,如果他们的周期相同,则它的周期还是相同的周期.如y=sin2x+cos2x因为他们有一个公共周期T=π所以它的周期为T=π而对于不相同的周期则它的周期为它们各个周期的最小公倍数.如 y=sin3πx+cos2πxT1=2/3T2=1则T=2/3

二次函数最值问题与解题技巧(个人整理)

一、二次函数线段最值问题 1、平行于x轴的线段最值问题 1)首先表示出线段两个端点的坐标 2)用右侧端点的横坐标减去左侧端点的横坐标 3)得到一个线段长关于自变量的二次函数 4)将其化为顶点式,并根据a的正负及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判断最值 2、平行于y轴的线段最值问题 1)首先表示出线段两个端点的坐标 2)用上面端点的纵坐标减去下面端点的纵坐标 3)得到一个线段长关于自变量的二次函数解析式 4)将其化为顶点式,并根据a的正负及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判断最值 3、既不平行于x轴,又不平行于y轴的线段最值问题 1)以此线段为斜边构造一个直角三角形,并使此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平行于 x轴、y轴 2)根据线段两个端点的坐标表示出直角顶点坐标 3)根据“上减下,右减左”分别表示出两直角边长 4)根据勾股定理表示出斜边的平方(即两直角边的平方和) 5)得到一个斜边的平方关于自变量的二次函数 6)将其化为顶点式,并根据a的正负及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判断最值 7)根据所求得的斜边平方的最值求出斜边的最值即可 二、二次函数周长最值问题 1、矩形周长最值问题 1)一般会给出一点落在抛物线上,从这点向两坐标轴引垂线构成一个矩形,求其周长 最值 2)可先设此点坐标,点p到x轴、y轴的距离和再乘以2,即为周长 3)将其化为顶点式,并根据a的正负及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判断最值 2、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求三角形周长最值 1)首先判断图形中那些边是定值,哪些边是变量 2)利用二次函数轴对称性及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找到两条变化的边,并求其和的最小值 3)周长最小值即为两条变化的边的和最小值加上不变的边长 三、二次函数面积最值问题 1、规则图形面积最值问题(这里规则图形指三角形必有一边平行于坐标轴,四边形必有一组对边平行于坐标轴) 1)首先表示出所需的边长及高 2)利用求面积公式表示出面积 3)得到一个面积关于自变量的二次函数 4)将其化为顶点式,并根据a的正负及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判断最值 2、不规则图形面积最值问题 1)分割。将已有的不规则图形经过分割后得到几个规则图形 2)再分别表示出分割后的几个规则图形面积,求和 3)得到一个面积关于自变量的二次函数 4)将其化为顶点式,并根据a的正负及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判断最值 或1)利用大减小,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可由规则的图形面积减去一个或几个规则小图形的 面积来得到

求函数最值常用的方法及经典例题讲解

求函数最值常用的方法及经典例题讲解 知识点: 一、函数最大(小)值定义 最大值:一般地,设函数()y f x =的定义域为I ,如果存在实数M 满足: (1)对于任意的x I ∈,都有()f x M ≤; (2)存在0x I ∈,使得0()f x M =. 那么,称M 是函数()y f x =的最大值. 思考:依照函数最大值的定义,结出函数()y f x =的最小值的定义. 注意: ①函数最大(小)首先应该是某一个函数值,即存在0x I ∈,使得0()f x M =; ②函数最大(小)应该是所有函数值中最大(小)的,即对于任意的x I ∈,都有()(())f x M f x m ≤≥. 二、求函数最大(小)值常用的方法. 案例分析: 例1、画出下列函数的图象,指出图象的最高点或最低点,并说明它能体现函数的什么特征? ①()3f x x =-+ ②()3 [1,2]f x x x =-+∈- ③2()21f x x x =++ ④2 ()21[2,2]f x x x x =++∈-

类型一、直接观察法 对于一些比较简单的函数,如正比例,反比例,一次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等等, 其值域可通过观察直接得到。 例 1、求函数 1 ,[1,2] y x x =∈ 的值域 A、单调递减,无最小值 B、单调递减,有最小值 B、单调递增,无最大值 D、单调递增,有最大值小试牛刀: 1、求函数 2 1 y x = - 在区间[2,6] 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2

()5522++=x x x f 类型二、反函数法(原函数的值域是它的反函数的定义域) 例: 求函数3456x y x +=+值域。 实战训练场: 1) 求函数2 13-+= x x y 的值域; 2) 函数.11的值域是x x y +-= 类型三、倒数法 有时,直接看不出函数的值域时,把它倒过来之后,你会发现另一番境况 例1 、求函数 y = 的值域。 例2、求函数 的值域。

多元函数最值问题(1)

多元函数最值问题 一.方法综述 多元函数的最值问题就是在多个约束条件下,某一个问题的最大和最小值.在所列的式子之中,有多个未知数.求解多元函数的最值问题技巧性强、难度大、方法多,灵活多变,多元函数的最值问题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解题办法常有:导数法、消元法、基本不等式法、换元法、数形结合法、向量法等. 二.解题策略 类型一 导数法 例1.【2018上海市长宁、嘉定区一模】若不等式()2 2 2x y cx y x -≤-对任意满足0x y >>的实数x , y 恒成立,则实数c 的最大值为__________. 【答案】4 【举一反三】【2018江西省临川二中、新余四中联考】已知函数()f x 的定义域是R , ()()()2 10 811(0) x a x x f x ln x x ?-++≤?=?++>??(a 为小于0的常数)设12x x <且()()12 ''f x f x =,若2 1 x x -的最小值 大于5,则a 的范围是__________. 【答案】(),4-∞-

类型二 消元法 例2.【2018河北省廊坊市第八高级中学模拟】若对任意的实数x ,都存在实数y 与之对应,则当 ()220x y y x e y x a e ----=时,实数a 的取值范围为( ) A. 1, 2e ? ? -∞ ?? ? B. (),0-∞ C. 10,3e ?? ??? D. 1,3e ??-∞ ?? ? 【答案】D 【解析】由题设有()33x y a y x e -=-,令x y t -=,则3,t a t e t R =-∈,所以()3'13,t a t e t R =-+∈,当 1,3t ??∈-∞- ???时, '0a >, 3t a te =在1,3??-∞- ???为增函数;当1,3t ??∈-+∞ ???时, '0a <, 3t a te =在 1,3? ?-∞- ? ?? 为减函数,所以m a x 13a e =,注意到当0t >时, 0a <,故选D. 【解题秘籍】题设条件中变量较多,但可以把x y -看成整体,从而把问题转化为一元函数的值域来讨论. 类型三.基本不等式法 例 3.【2018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模拟】设二次函数()2 f x ax bx c =++(,,a b c 为常数)的导函数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