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民国建筑
民国建筑风格特点

民国建筑风格特点南京是民国时期的主要代表城市,南京的民国建筑也非常具有特殊,下面以南京为代表来介绍一下民国建筑风格特点的内容。
民国建筑是特定历史时期中外建筑艺术的缩影,各个民国建筑的风格各不相同。
民国建筑一般为砖混结构,这种结构是指建筑物中竖向承重结构的墙、附壁柱等采用砖或砌块砌筑,柱、梁、楼板、屋面板、桁架等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
这样的结构有着延伸了建筑的使用空间、降低了建筑的建造成本以及优秀的性能等优点,但是砖混结构承重结构为粘土砖,其生命力不如以明清等砖木结构为代表的中国传统建筑。
民国建筑的风格建筑风格是一个时代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气候、地理及民族心理等诸多因素相融合的结果。
民国时期,在全国各大城市中,上海、天津、广州、青岛、大连、长春、沈阳、哈尔滨等城市的建筑更多的体现的是“西化”,尤其是上海,被称为“万国建筑博览馆”。
这些建筑对这些城市而言,并非是城市历史发展的必然,也不是城市历史文脉的延续,它们或多或少带有一种政治上、文化上强加的色彩,有被动的成分在里面。
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中国近代史与东西方关系史上的一个“怪胎”。
而南京则不然。
南京的民国建筑并不含有任何政治上、文化上的强加成分在里面,它是主动的吸纳。
中国北方建筑的粗犷浑厚、南方建筑的灵巧细腻,与西方古典建筑的雍容典雅、现代建筑的简洁明快既互相共存,又互相交融,构成了一幅美轮美奂都市繁会图卷。
直到今天,民国建筑依然是南京城市建筑中的一大景观,令人驻足流连。
南京民国建筑现存状况,无论是从现存面积上来讲,还是从数量上来讲,在全国都是独一无二的。
这些建筑流派纷呈,造型独特,风格各异。
概言之,南京的民国建筑主要有六种风格。
一是中国传统民族形式的建筑。
多为木结构或砖木结构,大多数是单层,少数是双层,宫殿、庙宇多为重檐歇山顶,民居多为人字顶。
民国时期,这一形式的建筑基本上沿袭着旧有的功能布局、技术体系和风格风貌,保持着因地制宜、因材致用的传统品格和乡土特色。
南京民国建筑(根据梅园新村纪念馆展览整理)

南京民国建筑(根据梅园新村纪念馆展览整理)1,中华民国临时参议院(中国国民党中央党部旧址)湖南路10号设计者:孙支厦,法国文艺复兴时期宫殿式2,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会旧址中山东路313号设计者:杨廷宝,中国传统宫殿式3,总统府大门总统府设计者:姚科彬,西方古典门廊式4,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办公处总统府内设计者:不祥,仿法国文艺复兴式5,国民政府行政院旧址(1937年以前)东箭道19号设计者:赵深,西方现代派6,国民政府行政院旧址(1945年以后)中山北路254号设计者:范文照,中国传统宫殿式7,国民政府立法院旧址中山北路105号设计者:童寯,中西合璧式8,国民政府司法院旧址中山路251号设计者:不祥,西方古典式9,国民政府考试院旧址北京东路41号设计者:卢毓骏,中国传统宫殿式10,国民政府外交部旧址中山北路32号设计者:赵深、童寯、陈植,新民族形式11,国民政府国防部旧址黄埔路北设计者:张谨农,法国文艺复兴时期宫殿式12,国民政府交通部旧址中山北路303号设计者:耶郎(俄国),新民族形式13,国民政府教育部旧址成贤街43号设计者:不祥,西方现代派14,国民政府联勤总司令部旧址中山北路212号设计者:不祥,西方折衷主义式样15,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旧址中山北路200号设计者:杨廷宝,西方现代派16,国民政府最高法院旧址中山北路101号设计者:过养默,西方现代派17,中央通讯社旧址新街口设计者:杨廷宝,西方现代派18,江苏邮政管理局旧址下关大马路62号设计者:赵深,西方古典式19,音乐台设计者:杨廷宝20,藏经楼设计者:卢树森21,光化亭设计者:刘敦桢22,流徽榭设计者:顾文钰23,总理陵园纪念植物园中山陵园西南部设计者:章守玉,中国传统风格24,航空烈士公墓太平门外王家湾设计者:邱德孝25,驻外使节九烈士墓菊花台公园内26,基督教百丰堂汉中路140号西方古典式27,基督教圣保罗教堂太平南路396号设计者:齐兆昌,欧洲哥特式教堂风格28,基督教莫愁路堂莫愁路390号涉及者:陈裕华,欧洲哥特式教堂风格29,基督教道胜堂中山北路408号中西合璧式30,国立中央研究院总办事处旧址北京东路39号设计者:杨廷宝,中国传统宫殿式31,国立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旧址北京东路39号设计者:杨廷宝,中国传统宫殿式32,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院旧址北京东路39号设计者:杨廷宝,中国传统宫殿式33,气象台北极阁2号34,国立中央大学大礼堂东南大学校内设计者:英国公和洋行35,国立中央大学图书馆东南大学校内设计者:帕斯卡尔(英国)36,国立中央大学生物馆旧址东南大学校内设计者:李宗侃37,国立中央大学科学馆东南大学校内(健雄院)设计者:上海东南建筑公司38,国立中央大学体育馆东南大学校内39,国立中央大学梅庵东南大学校内40,金陵大学北大楼南京大学校内设计者:司迈尔(美国),中国北方建筑风格41,金陵大学东大楼南京大学校内设计者:齐兆昌42,金陵大学西大楼南京大学校内设计者:司迈尔(美国)43,金陵大学图书馆南京大学校内设计者:杨廷宝44,金陵大学礼堂旧址南京大学校内设计者:美国芝加哥珀金斯与汉密尔顿建筑师事务所45,金陵女子大学会议楼旧址南京师范大学校内设计者:墨菲(美国)与吕彦植46,国民革命军遗族学校旧址中山门外卫岗55号设计者:朱葆初47,金陵协和神学院上海路大锏银巷13号48,国立美术陈列馆旧址长江路266号(江苏省美术馆)设计者:奚福泉49,国民大会堂旧址长江路264号(人民大会堂)设计者:奚福泉50,国民党中央党史史料陈列馆旧址中山东路309号设计者:杨廷宝51,中央地质调查所地址矿产陈列馆旧址珠江路700号设计者:童寯52,国立中央博物院旧址现南京博物院设计者:徐敬直、李惠伯53,中央医院旧址中山东路205号设计者:杨廷宝54,和记洋行旧址下关宝塔桥西街168号55,中央体育场游泳池旧址孝陵卫设计者:关颂声、杨廷宝56,中央体育场田径场旧址孝陵卫设计者:关颂声、杨廷宝57,交通银行南京分行旧址中山东路1号设计者:上海缪凯伯工程司58,浙江兴业银行南京分行旧址中山东路3号59,中南银行南京分行旧址白下路155号60,中国国货银行南京分行旧址中山路19号设计者:奚福泉61,中央饭店旧址中山东路237号62,福昌饭店旧址中山路75号63,扬子饭店旧址下关宝善街2号64,首都饭店旧址中山北路178号设计者:童寯65,励志社大礼堂旧址中山东路307号设计者:范文照、赵深66,国际联欢社旧址中山北路259号(南京饭店美食楼)设计者:梁衍67,华侨招待所旧址中山北路81号设计者:范文照68,新都大戏院旧址中山路82号(胜利电影院)设计者:李锦沛69,大华大戏院旧址中山南路67号(大华电影院)设计者:杨廷宝70,美国大使馆旧址西康路33号71,美国大使馆新闻处旧址上海路82号72,英国大使馆旧址虎踞北路185号73,法国公使馆旧址高云岭56-1号74,日本大使馆旧址北京西路3号75,比利时公使馆旧址高楼门42号76,国民政府主席官邸旧址小红山(美龄宫)设计者:赵志游,陈品善77,李宗仁公馆旧址傅厚岗30号78,孙科公馆旧址中山陵8号(延晖馆)设计者:杨廷宝79,孔祥熙公馆旧址高楼门80号80,宋子文公馆旧址北极阁1号设计者:杨廷宝81,何应钦公馆旧址南大北园内设计者:沈鹤甫,西班牙风格82,阎锡山公馆旧址颐和路8号83,汤山陶庐汤山温泉路3号设计者:孙荣樵84,拉贝故居小粉桥1号85,马歇尔公馆旧址宁海路5号设计者:童寯86,美国顾问团公寓旧址北京西路67、69号设计者:赵深、陈植、童寯87,杨廷宝故居成贤街104号设计者:杨廷宝88,童寯故居文昌巷52号设计者:童寯89,八路军驻京办事处青云巷41号。
南京民国民居建筑(一)

南京民国民居建筑(一)《南京民国民居建筑》目录注:目录中红色部分为本文《南京民国民居建筑(一)》所述内容,蓝色部分为续期《南京民国民居建筑(二)、(三)、(四)、(五)》所述内容。
白下路273号近代建筑百步坡1号民国建筑百子亭19号、33号民国建筑板桥华兴村民国建筑北极新村民国建筑北京西路3号民国建筑常府街30号民国建筑成贤街民国建筑赤壁路3号、5号民国建筑慈悲社民国建筑大方巷民国建筑大锏银巷民国建筑颐和路上的民国建筑大树根13号民国建筑邓府巷民国建筑豆菜桥民国建筑多伦路民国建筑峨眉路民国建筑复成新村14号民国建筑复兴巷民国建筑傅厚岗32号民国建筑傅佐路民国建筑干河沿前街民国建筑高家酒馆民国建筑高云岭民国建筑牯岭路10号民国建筑鼓楼区老菜市8号民国建筑鼓楼四条巷民国建筑汉府街民国建筑汉口路22号南京大学北园民国建筑汉口路22号南京大学南园中山楼汉口西路民国建筑合群新村民国建筑厚载巷民国建筑花家桥民国建筑花家巷民国建筑华侨路81号民国建筑慧园里民国建筑江苏路4号民国建筑金汤里民国建筑金银街2、4号民国建筑匡庐新村民国建筑昆仑路8号民国建筑廊后街民国建筑琅琊路9号、13号民国建筑乐业村民国建筑利济巷民国建筑莲子营民国建筑灵隐路民国建筑芦席营民国建筑珞珈路5号、46号民国建筑马家街民国建筑莫干路民国建筑南冬瓜市20号民国建筑南京大学斗鸡闸4号民国建筑南秀村民国建筑宁海路2号、14号民国建筑宁夏路2号民国建筑宁中里民国建筑浦口区东门左所大街228号清末民初建筑普陀路10号、15号民国建筑七一里民国建筑青岛路35号民国建筑青石街民国建筑人和街9号民国建筑仁寿里18、20、22、24号民国建筑三山街民国建筑三省里民国建筑三条巷民国建筑上海路民国建筑申家巷民国建筑沈举人巷26、28号民国建筑水佐岗民国建筑四卫头民国建筑太平北路民国建筑太平南路民国建筑桃源村民国建筑陶谷新村民国建筑天目路18号民国建筑天山路民国建筑天竺路3号、15号、25号民国建筑卫巷15号民国建筑文昌宫民国建筑文昌巷民国建筑五条巷民国建筑武夷路4号民国建筑西康路民国建筑西流湾8号民国建筑校门口民国建筑玄武湖内民国建筑扬州路18号民国建筑雍园1号民国建筑雨花巷民国建筑云南路民国建筑镇江路民国建筑中山北路40号民国建筑中山东路民国建筑中央路民国建筑钟岚里民国建筑白下路273号近代建筑该建筑建于1912年,两层砖木结构,西式外廊式建筑风格,相传为李鸿章女儿闺房,故又名小姐楼。
南京民国建筑特点与风格

南京民国建筑特点与风格在民国时期的中国,首都的地点选定在了南京。
而在那个时代正是西方文化逐渐开始影响中国的时候,于是在南京街头开始陆续的出现了许多西式建筑特点,更有融合了中式和西式建筑风格的建筑出现,这是了解近代南京文化的一个重要途径。
1、西方折衷主义建筑风格折衷主义建筑风格是19世纪上半叶至20世纪初,在欧美国家流行的一种建筑风格。
是把过去各种知名的建筑风格混用在一座建筑物中。
因古典式或哥特式的旧形式较严谨,与新的生活要求之间产生矛盾,只好另找出路。
折衷主义建筑师任意模仿历史上各种建筑风格,或自由组合各种建筑形式,通常不讲求固定的法式而讲求比例均衡,注重纯形式美。
2、民国时期的折衷主义建筑风格近代民国时期的建筑风格还是比较全面的,它既有纯西式的,也有富于中国传统风格特色的,也有中西合璧的,从而形成南京今天这样的一个城市特色,就是具有强烈的折衷和包容的胸怀。
南京近代建筑风格主要可以分为如下四类第一类是西方折衷主义和西方古典式,有的如西洋宫殿式建筑。
国立中央大学(现东南大学)的孟芳图书馆(建于1924年),外观采用标准的罗马爱奥尼柱式构图,造型十分严谨,符合西方古典建筑形制,是南京最优秀的西方古典建筑实例。
灰色的建筑与中央大学浓郁的学术氛围相融合,掩隐在高大的梧桐树下,更显沉稳与古典。
孟芳图书馆孟芳图书馆孟芳图书馆孟芳图书馆孟芳图书馆第二类是西方现代派建筑,如北京西路的华东饭店内的AB大楼,简洁抽象的集合体组合成舒展有序,起伏变化的形体,表面平整,加上通长的水平带长窗,形成虚实对比强烈的立体效果,是中国近代建筑史上最具代表性的现代派建筑之一。
华东饭店内的A大楼华东饭店内的B大楼第三类是中国传统宫殿式建筑,如南京博物院,金陵女子大学等一批建筑,采用现代钢筋混凝土的建筑技术模仿古代建筑,致力于建造既符合现代功能的需要,又能表现中国传统风貌的建筑。
南京博物院南京博物院南京博物院金陵女子大学金陵女子大学金陵女子大学金陵女子大学金陵女子大学金陵女子大学金陵女子大学金陵女子大学金陵女子大学金陵女子大学金陵女子大学金陵女子大学最后一类称之为新民族式建筑,这类建筑一般采用现代建筑的平面组合与体型构图,并多采用钢筋混凝土平屋顶,但在檐口,墙面,门窗及入口部分则重点施以中国传统构件装饰,并辅以适当的传统花纹图案。
南京民国建筑

南京民国建筑介绍南京民国建筑在中国建筑史上的历史地位十分重要:第一,作为上世纪初全国性首都的城市规划与市政建设,其曾经的重要地位和留给今人的沧遗,在全国历史名城中也难有出其右者。
1927年国民政府定都南京,作为首都的南京进行了城市的全面规划和集中建设,这形成了现在南京的基本格局,至今仍影响着城市的生活。
国民政府制定的《首都计划》,可以说是第一次中国政府自己主持的大规模的现代城市建设规划,其内容包括人口预测、城市功能分区(中央政治区、行政区、住宅区、文教区、工业区、商业区)、道路系统规划、市政工程等。
第二,南京是近代中国建筑师活动最为集中的城市之一,他们或自办事务所,或在政府部门负责规划,或在大学担任教职,在南京近代建筑的探索、实施方面,做出了可贵的贡献。
其中以吕彦直、杨廷宝、赵深、童寯、陈植、刘敦桢、徐敬直、李宗侃、奚福泉等为代表。
他们多数留学欧美和日本,构成了我国的第一代建筑师。
他们在创作设计思想的更新、不同建筑功能的规划、各种近代材料的运用、多种建筑风格的探索、审美标准的试探,直到具体施工的亲临实践等等方面,都付出了艰苦的努力,创作出了一批丰硕的成果,其中不乏影响深远的作品。
一个典型就是1929年建成的中山陵,至今为后人所尊崇和津津乐道。
第三,中华民国定都南京在时间上,从1912年算起到1949年只有38年,从1927年算起只有22年,其中还有8年迁都重庆,在这短短的二三十年间,留下的代表性建筑不少于200座。
南京的近代建筑类型齐全,大型行政办公建筑、纪念建筑、商业建筑、文教建筑、教会建筑、使领馆建筑、住宅洋房等,在中国近代建筑史地位很高。
这些建筑形式风格多样,中西兼容,反映了当时中国建筑的最高水平。
大观南京就好似一座规模宏大的中国近代的“建筑历史博物馆”,深深地打上了时代风云的烙印。
南京的民国建筑是中国近代建筑(1840-1949)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历程经历了产生、转型、鼎盛、停滞、恢复五个时期,主要建筑风格有折衷主义、古典主义、近代中国宫殿式、新民族形式、现代派以及中国传统民族形式六种,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民国建筑经历了由照搬照抄到洋为中用的发展轨迹。
总统府讲解词概况

总统府讲解词概况
南京总统府,这是中国近代建筑遗存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建筑群,也是南京民国建筑的主要代表之一。
从大门进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大堂。
大堂是总统府的主体建筑之一,这里曾经见证了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和决策。
大堂的建筑风格庄严肃穆,高大的立柱和宽敞的空间,给人一种威严之感。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这里有着不同的功能,它既是两江总督署时期官员办理公务的场所,也是太平天国时期天王府的重要建筑部分,到了民国时期,更是成为总统府的标志性空间,许多政令从这里发出。
穿过大堂,便是中堂。
中堂的布局精致,周围的建筑和庭院体现了传统中式建筑的对称之美。
这里在历史上是连接前后建筑的枢纽,往来的官员、信使穿梭其中,承载着政务交流和信息传递的功能。
继续前行,来到子超楼。
子超楼是总统府的办公大楼,它具有鲜明的民国建筑风格。
楼体外观简洁大方,线条流畅。
走进子超楼内部,能看到当年办公的场景复原。
蒋介石的办公室位于二楼,里面的布置简单而又不失威严,办公桌、椅子、地图等陈设,仿佛将人们带回到那个风云变幻的年代,让人感受到当时的决策氛围。
总统府内还有西花园,这是一个充满江南园林特色的花园。
亭台楼阁、假山池沼、小桥流水相互映衬。
这里既有传统园林的清幽雅致,又在一定程度上融入了近代的元素。
在历史的长河中,这里是官员们休憩、社交的场所,也见证了无数的政治交往和文化交流。
漫步在总统府内,犹如翻阅一部中国近代的史书。
从两江总督署到太平天国天王府,再到民国总统府,每一个时期的建筑、每一处遗址都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价值。
南京民国建筑立面元素及立面风格特征研究

2、古朴清新
南京民国建筑立面风格的另一大特点就是古朴清新。这种风格主要表现在江 南园林、水乡民居等建筑物上。这些建筑的立面造型多采用曲线和斜线,注重空 间感和立体感,表现出一种自然、灵活之美。同时,建筑的色彩也多以白色、灰 色为主,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营造出一种清新、宜人的氛围。
3、新潮现代
南京民国建筑立面元素
1、建筑外墙
南京民国建筑的外墙材料多采用天然石材、青砖、青瓦等传统材料。同时, 部分建筑外墙还采用了清水砖、涂料等现代材料,使建筑更具时代特点。
2、造型
南京民国建筑的立面造型丰富多样,主要包括了仿古、折中主义、中西合璧 等风格。其中,仿古建筑立面多采用中国传统建筑元素,如檐口、斗拱、花窗等, 表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折中主义则多采用西方建筑元素,如柱式、 山花、穹顶等,体现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中西合璧则主要结合了以上两 种风格,使建筑既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又不失西方现代气息。
南京民国建筑立面元素和风格的出现原因主要受到了历史背景和地域文化的 影响。这一时期,中国正处于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互碰撞的时期,东西方文化 交流与融合成为时代潮流。同时,南京作为江南地区的文化中心之一,也受到了 外来文化的影响。在这种背景下,南京民国建筑既表现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和底蕴,又融入了西方现代文化的元素和气息。
南京民国建筑立面风格还包含了一些新潮现代的元素。这种风格主要受到西 方文化的影响,多表现在商业、娱乐等建筑物上。这些建筑的立面造型多采用简 洁的几何形体和直线条,注重立体感和现代感,表现出一种新颖、时尚之美。同 时,建筑的色彩也多以暖色调为主,注重营造一种热烈、活泼的氛围。
南京民国建筑立面元素和风格的 出现原因和影响
南京民国建筑的色彩多以冷色调为主,如灰色、青色、黛色等,体现了传统 文化的沉稳与内敛。同时,部分建筑也采用了暖色调,如红色、黄色、橙色等, 使建筑更具现代感和活泼气息。
南京古建筑朝天宫

南京古建筑朝天宫
朝天宫是保存较完整的明清古建筑群,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建邺路朝天宫4号,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朝天宫所在地在春秋时期是吴国冶铸兵器的作坊及人口集聚地“冶山”,是南京市早期的城邑,后来成为官宦别墅、墓祠、官方学术机构、道观等。
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明太祖朱元璋下诏改建,并赐名为朝天宫,从而成为明代南京规模最大、最有影响力的道教宫观,而且集皇家宗教、习仪、官署功能于一体。
朝天宫的部分建筑在明末毁于战火,清康熙年间得以修复,延续辉煌。
太平天国运动期间,朝天宫再次遭到兵祸严重破坏。
清同治年间,朝天宫被改建成孔庙(文庙),并成为江宁府学所在地。
民国时期,朝天宫是古玩字画交易市场,还是首都高等法院所在地,一度是故宫博物院文物“南迁”的库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朝天宫成为南京市文物保管委员会(南京市博物馆的前身)所在地、古玩字画交易市场,成为一座综合性历史艺术类博物馆,南京市及江苏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朝天宫占地面积约四万平方米,基本上保留了明清宫殿式体制,主要景点有文庙建筑群,是江南地区文庙建筑的典范,江南地区建筑等级最高、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建筑群,有“金陵第一胜迹”之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