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南京民国历史与文化

合集下载

地域文化视野下南京民国时期Art

地域文化视野下南京民国时期Art

1、多元性
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例如,在中国画坛上,著名画家吕凤子、傅抱石等 人创立了“金陵画派”,其作品融汇了南北画风,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此外, 南京还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雕塑家和建筑师,他们的作品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 历史意义。
2、历史性
2、历史性
南京民国时期的艺术作品具有强烈的历史性。这一时期,中国正处于社会巨 变之中,艺术家们通过创作表达了对时代变革和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例如,著 名画家徐悲鸿的《田横五百士》等作品,表现了民族英雄田横的故事,弘扬了民 族精神和气节;
六、强调历史和比较分析
综上所述,新制度经济学方法论是一种全面、系统和深入的研究经济制度的 方法。通过研究制度的演化与变迁、比较制度分析、重视制度的整体性、强调制 度的微观基础、强调制度的创新与扩散以及强调历史和比较分析,新制度经济学 为我们理解和解释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谢谢观看
一、南京民国时期的地域文化背 景
一、南京民国时期的地域文化背景
南京民国时期是指1912年至1949年期间,中华民国在南京建都的时期。这一 时期,南京成为了中国南北文化的交汇之地,具有独特的文化氛围和地域特色。 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南京民国时期都具有显著的地域文化特征。
1、南北文化交融
六、强调历史和比较分析
六、强调历史和比较分析
新制度经济学方法论强调历史和比较分析在研究经济制度中的重要性。历史 分析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经济制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而比较分析则有助于我们理 解不同经济制度的差异和相似之处。通过历史和比较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 经济制度的本质
六、强调历史和比较分析
和发展规律,从而为制定有效的经济政策提供依据。
二、南京民国时期艺术的特点

(全)南京民国历史与文化

(全)南京民国历史与文化

民国时期的南京(历史)1911年10月10日,湖北武昌起义爆发,各省相继起义响应,形成了全国规模的辛亥革命运动,推翻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成立,南京再一次成为世人瞩目的首都。

(一)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1911年10月10日,武昌新军起义,辛亥革命取得成功。

消息传出,举国沸腾。

湖南、陕西、江西、山西、云南、贵州、江苏等省纷纷响应,宣告独立。

(1)江浙联军攻克南京江、浙各省起义军将领集会,决定组织苏浙联军,兵分三路(中路浙江军担任主攻,右路上海军,左路江苏军),攻取南京,配合武汉革命军的作战,发展东南各省的革命形势。

12月2日,江浙联军开进南京城,受到城内居民热烈欢迎。

(2)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晚10时,在两江总督署的西花厅举行大总统就职典礼。

改国号为“中华民国”,以五色旗(代表汉、满、蒙、回、藏)为国旗;向全国各省发布废除旧历、改行世界通用的公历(月、日、星期)的通电,并以临时大总统就职的1月1日(阴历辛亥年11月13日)作为民国建元的开始(1912年为民国元年)。

将公历(阳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农历(阴历)的正月初一称为“春节”。

(3)《建国方略》1916年以后,袁世凯复辟称帝,张勋复辟,以段祺瑞为首的北洋军阀解散国会和废弃《临时约法》,孙中山认识到南北军阀都是一丘之貉。

从1918~1920年,孙中山完成过去已经着手撰写的《建国方略》,对以往的革命经验进行总结,提出了改造和建设中国的宏伟计划。

《建国方略》是孙中山所著《孙文学说》、《实业计划》、《民权初步》三书的合称。

《建国方略》给于南京以极高的评价:“其位置乃在一美善之地区,其地有高山,有深水,有平原,此三种天工,钟毓一处,在世界中之大都市,诚难觅此佳境也……南京将来之发达,未可限量也。

”(二)国民政府定都南京(1)北洋军阀时期的南京1912年2月12日,清代最后一个皇帝溥仪宣布退位。

南京的简介和历史

南京的简介和历史

南京的简介和历史一、南京简介1. 地理位置- 南京位于中国东部、长江下游中部地区,是长三角辐射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的国家重要门户城市。

其地理坐标为北纬31°14′至32°37′,东经118°22′至119°14′。

2. 城市规模与行政区划- 南京市总面积6587.04平方千米。

截至2022年,南京市辖11个市辖区和1个国家级新区(江北新区)。

3. 自然环境- 地形地貌:南京属宁镇扬丘陵地区,以低山缓岗为主。

低山占土地总面积的3.5%;丘陵占4.3%;岗地占53%;平原、洼地及河流湖泊占39.2%。

宁镇山脉和江北的老山横亘市域中部,南部有秦淮流域丘陵岗地南界的横山、东庐山。

- 气候:南京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四季分明,雨水充沛。

常年平均降雨117天,平均降雨量1106.5毫米,相对湿度76%,无霜期237天。

每年6月下旬到7月上旬为梅雨季节。

年平均温度15.4℃,年极端气温最高39.7℃,最低 - 13.1℃。

- 河流湖泊:境内河湖水系发达,长江穿城而过,境内长度约95千米。

秦淮河是南京的母亲河,分内河和外河,内河在南京城中,是十里秦淮最繁华之地。

此外还有玄武湖、莫愁湖等湖泊。

4. 经济与文化- 经济:南京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国家重要综合性工业生产基地、国际先进制造业基地,也是中国三大电子工业基地之一。

在软件和信息服务、新能源、智能电网等新兴产业领域发展迅速。

南京的服务业尤其是金融、商贸等也十分发达,新街口是著名的商业中心。

- 文化:南京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南京文化兼具北方的豪迈和南方的婉约,在文学、艺术、建筑等方面都有着独特的成就。

南京话是南京地区的方言,属于江淮官话。

南京的饮食文化丰富多样,有盐水鸭、鸭血粉丝汤等特色美食。

二、南京的历史1. 古代南京- 先秦时期:南京地区在远古时代就有人类活动。

春秋战国时期,南京地区先后属于吴国、越国和楚国。

南京历史文化

南京历史文化

金陵情怀
• 经历了300余年的“六代豪华”以后,到隋唐时期金陵便步入了低潮,这 是由于隋唐的统治者惧怕在金陵再出现割据政权。唐代的金陵已降为一般的 州县,六朝的城阙宫殿,在隋兵灭陈时即被平毁,六朝的历史遗迹,仅为文 人学士、诗人词客的凭吊对象,故唐诗中有关金陵怀古的诗篇甚多。不少著 名的诗人都曾访问过金陵,尤以李白的访问次数最多。 到唐末五代十国期间的南唐,金陵再次被作为国都,部分地恢复了昔日 东南重镇的地位。南唐是一个不大的南方割据政权,管辖区域最大时仅有今 苏、皖、赣、闽、湘5省之地,统治年限亦仅39年937-975年)。 但是,它的统治者先主李昪 、中主李璟和后主李煜父子本身均能注意农业, 奖励耕桑,并发展工商业。南唐对于文化艺术事业特别重视,李璟和李煜父 子本身就是著名的词家,南唐画苑里也集中了像徐熙、董源、赵千、巨然、 周文矩和王齐翰等很有才华的画家,为后来北宋画坛的兴盛作出了奠基性的 贡献。 作为南唐国都的金陵城,在南京城市发展上也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即 改变了六朝时建康都城将政治区与工商业区和居民区分离的状况,而将城池 南迁到以秦淮二十四航为中心的位置。在南唐金陵城的范围内,千余年来一 直是南京人口最密集、工商业最繁盛的地带。
孙中山先生曾经这样评价过南京:南京为中国古都,在北京 之前。其位置乃在一美善之地区。其地有高山,有深水, 有平原。此三种天工钟毓一处,在世界之大都市诚难觅如 此佳境也。历史上南京既受益又罹祸于其得天独厚的地理 位置和气度不凡的风水佳境,过去曾多次遭受兵燹之灾, 但亦屡屡从瓦砾荒烟中重整繁华。且在中原被异族所占领 ,汉民族即将遭受灭顶之灾时,通常汉民族都会选择南京 休养生息,立志北伐,恢复华夏。大明、民国二次北伐成 功;东晋、萧梁、刘宋三番北伐功败垂成。南宋初立,群臣 皆议以建康为都以显匡复中原之图,惜宋高宗无意北伐而 定行在于杭州,但迫于舆论仍定金陵为行都。即使太平天 国以南京为都,亦以驱除异族统治为动员基础和合法性之 一。所以南京被视为汉族的复兴之地,在中国历史上具有 特殊地位和价值。故朱偰先生在比较了长安、洛阳、金陵 、燕京四大古都后,言“此四都之中,文学之昌盛,人物 之俊彦,山川之灵秀,气象之宏伟,以及与民族患难相共 ,休戚相关之密切,尤以金陵为最。”

民国时期南京、武汉、重庆三座城市的历史文化内涵与建筑个性的比较分析(下)

民国时期南京、武汉、重庆三座城市的历史文化内涵与建筑个性的比较分析(下)

民国时期南京、武汉、重庆三座城市的历史文化内涵与建筑个性的比较分析(下)周荣蜀;舒莺【摘要】Nanjing, Wuhan and Chongqing successively served as the capital and deputy capital in the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The three places are endowed with the same cradle of Yangzi river and similar geographic conditions. Buildings established in this period opened up the beginning when traditional Chinese architecture absorbs Western building technology. The three cities have their own building characteristics. These buildings must inher-it history, reasonably absorb advanced western design concept and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market and geographic environment to establish urban culture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民国时期先后作为首都和陪都的南京、武汉、重庆,同属长江流域,具有类似的地理环境,其时兴建的民国建筑,开创了我国传统建筑吸收西方技术开展城市设计的先河。

三地又依城市所处环境不同而保持了各自的地域建筑特色,这为当下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既要传承历史,又要合理吸收西方先进设计理念,同时兼顾自然地理环境和市场需求,以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文化。

(全)南京民国历史与文化

(全)南京民国历史与文化

(全)南京民国历史与文化南京是中国民国的首都,也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为重要的城市之一。

南京被誉为“六朝古都”,其历史可以追溯到220年前,南朝东晋时期。

自此以后,南京一直是中国政治、文化、经济中心的重要城市。

在20世纪初,南京成为中国革命的中心,是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北伐战争等重要历史事件的关键地点。

以下将为读者简单介绍南京民国历史和文化。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布中华民国成立,南京成为了中国首都。

在此之前,南京被选为革命的中心是因为其地理位置优越。

南京地处长江中游,拥有重要的交通地位。

此外,南京是一个有文化底蕴的古城,拥有广阔的人才资源。

最重要的是,南京在清朝末期就已经成为了一支重要的革命力量的中心,这为革命胜利奠定了基础。

南京民国时期的第一个政府是袁世凯领导的北洋政府。

作为中华民国的第一个政府,北洋政府在南京开展了大量的现代化建设工作。

这包括加强了南京的防御体系,建设了铁路、公路、水运等基础设施,推行了新式的教育和医疗体系,促进了南京的文化和经济发展。

北洋政府的崛起也带来了南京的政治和社会动荡。

南京曾经是袁世凯的司令部所在地,但是南京是一个自由、开放的城市,人们的思想也相对比较开放。

因此,南京成为了不同派别争夺的重要地点,存在政治混乱和暴力冲突。

1927年,国共合作解体后,南京成为了国民政府的首都。

国民政府在南京进行了重要的政治和经济改革,推行了一系列现代化措施。

在此期间,南京也成为了文化和艺术的中心。

南京的话剧、影视、音乐等艺术形式开始蓬勃发展,并且在孙科、汪精卫等人的倡导下,南京开始了大规模的城市化建设和产业升级。

南京民国文化是一个多元的文化体系。

这里既保存了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又吸收了外来文化的特色。

在南京民国时期,南京涌现了许多著名的文化人物和文化团体,例如鲁迅、胡适、蒋兆和等人。

这些人士的思想、文艺作品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南京的书画、雕塑艺术也十分繁荣。

南京艺术家纷纷涌入上海、北京等大城市,为国民政府的宣传、美术出版物等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金陵特色文化

金陵特色文化

金陵女子大Leabharlann 建筑群• 金陵女子大学建筑群, 金陵女子大学位于宁海路122号, 现为南京师范大学。金陵女子大学校舍由美国建筑师墨菲 和中国建筑师吕彦直共同设计. 陈明记营造厂承建。1922年开工建没,1923年建成6幢宫 殿式的建筑,它们分别是会议楼(100号楼)、科学馆 (200号楼)、文学馆(300号楼) 及3幢学生宿舍(400号楼、500号楼、600号楼)。1924 年,又建成了1幢学生宿舍(700号楼)。1934年,又建 成了图书馆和大礼堂。 整个校园建筑充分利用自然地形,按照东西向的轴线布置, 布局工整,平面对称。这些建筑物以宽阔的大草坪为中心、 造型均是中国传统宫殿式建筑风格, 而建筑材料和结构则采用了西方先进的钢筋混凝上结构, 建筑物之间以中国古典式外廊相连接,中西方建筑风格在 这里达到了有机的统一。
• 民国建筑的产生期,南京的文化主要还是传统的民族风格 为主,但已经引入了西方的风格,然而这些都是照抄照搬 过来的,即“洋风”。民国初期,虽说积极学习西方的先 进思想,却没有意识到取舍,导致这个时期的南京部分的 发展陷入了一个死板的、盲目的状态。 • 为何会陷入这种状态,跟中国当时的封建思想文化有着很 大的关系,老百姓没有去尝试着接触西方先进文化,而仅 仅是靠国民政府去引进,去推广,这段时间,也就是 1912—1919,建筑的发展显得很茫然,很蹒跚。 • 随着百姓思想逐步地开放,人们渐渐的把自己的文化特色 加入到了建筑中,开始改良,开始创造。民国的建筑也由 此进入了转型阶段。
和记洋行旧址
1912年,英国韦斯特兄弟在下关宝塔桥东街168号(现为南京肉联 厂厂址),投资兴建了“英商南京和记洋行”。它是当时南京乃至全国 最大的现代化食品加工厂。 在兴建厂房、办公楼的同时,和记洋行在一河(即金川河)之隔的 宝塔桥东街1号兴建了这幢宿舍楼。而大桥公园一带的江北南京毛纺厂 厂址(1982年从原和记洋行旧址迁入)当时则是和记洋行的养猪场、养 牛场(宰杀前的临时圈养场所)。 记者从下关区了解到,上世纪50年代末,和记洋行以合法手续转让 给大华企业公司,同年,商务部投资1000万元将其改建为南京肉类联合 加工厂(简称南京肉联厂)。和记洋行外籍管理人员宿舍楼也成了肉联 厂职工宿舍。 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后,大桥公园于1969年开始兴建,和记洋行 宿舍楼移交给新成立的南京长江大桥管理处。同年下关公安分局宝塔桥 派出所在原址拆迁建楼,临时借用该宿舍楼办公。之后大桥管理处公安 科在此办公。1980年,大桥管理处划归南京铁路分局管辖,该楼又成为 南京铁路招待所。 不久以后,在和记老楼后面又加盖了一幢与之外观建筑风格相似的 三层楼房。二幢楼靠在一起,很像姊妹楼。 曾昭华说,和记楼由姚记营造厂承建,多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十分 牢固坚硬,因此保留至今。1992年,和记旧址被列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 位。他认为,大桥公园内的和记宿舍楼也应一并纳入南京市文物保护范 围。

南京历史与文化开卷

南京历史与文化开卷

南京介绍1.“六朝金粉地,金陵帝王州”。

有着6000多年文明史和2400多年建城史的南京,与北京、西安、洛阳并称为“中国四大古都”。

自公元229年东吴孙权迁都南京以来,历史上先后有10个朝代在此建都,故有“十朝都会”之称。

古老的秦淮河玉带般蜿蜒舒展,站立桥头,眼前宛然是历史在悠悠流过;点缀两旁的玄武湖和莫愁湖静如处子,似在幽然倾诉;钟山、栖霞山迤逦悠长,“神龙”般延续着千年的守卫;金陵古城默然而立,城内的沧桑繁华刻写着它的年轮。

南京文化古迹遍布,从中可以探寻历史的源头:中山陵依山而建,结构严整,观之而生一股浩然之气;夫子庙建筑群古色古香,漫步其间,让你体味明清时代的市井繁荣;中华门气势宏伟,设计巧妙,置身城内,壁垒森然,耳边似有战马嘶鸣;此外还有灵谷寺、石象路、三国东吴所筑石头城遗址、明代朱元璋的陵墓(明孝陵)以及革命纪念地雨花台等,引人遐思无限。

古老悠久的文化遗产,现代文明的经济都市,与蔚为壮观的自然景观构成了南京独特的园林城市风貌2.南京市,别称金陵,简称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苏省省会、副省级城市,“中国四大古都”之一,昔有“六朝古都”之称,近人亦常稱為「十朝都會」。

南京位于长江下游沿岸,是长江下游地区重要的产业城市和经济中心,中国重要的文化教育中心之一,也是华东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

目前,南京仍是中华民国名义上的首都。

南京大部为低山丘陵地形。

长江从西南方向流入南京,在此折向东进入镇江。

秦淮河、滁河分别从南北岸汇入长江。

南京境内分布在长江以南的山体构成宁镇山脉西段,大体呈东西向分布。

“石头虎踞,钟山龙蟠”概括了南京城周边的地势。

南京属于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夏长而春秋短,年平均气温16摄氏度。

二.南京景点介绍及特色中山陵5A景区中山陵位于江苏南京市区,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墓,灵柩于1929年6月1日奉安于此。

中山陵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政治家、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陵墓及其附属纪念建筑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国时期的南京(历史)1911年10月10日,湖北武昌起义爆发,各省相继起义响应,形成了全国规模的辛亥革命运动,推翻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成立,南京再一次成为世人瞩目的首都。

(一)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1911年10月10日,武昌新军起义,辛亥革命取得成功。

消息传出,举国沸腾。

湖南、陕西、江西、山西、云南、贵州、江苏等省纷纷响应,宣告独立。

(1)江浙联军攻克南京江、浙各省起义军将领集会,决定组织苏浙联军,兵分三路(中路浙江军担任主攻,右路上海军,左路江苏军),攻取南京,配合武汉革命军的作战,发展东南各省的革命形势。

12月2日,江浙联军开进南京城,受到城内居民热烈欢迎。

(2)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晚10时,在两江总督署的西花厅举行大总统就职典礼。

改国号为“中华民国”,以五色旗(代表汉、满、蒙、回、藏)为国旗;向全国各省发布废除旧历、改行世界通用的公历(月、日、星期)的通电,并以临时大总统就职的1月1日(阴历辛亥年11月13日)作为民国建元的开始(1912年为民国元年)。

将公历(阳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农历(阴历)的正月初一称为“春节”。

(3)《建国方略》1916年以后,袁世凯复辟称帝,张勋复辟,以段祺瑞为首的北洋军阀解散国会和废弃《临时约法》,孙中山认识到南北军阀都是一丘之貉。

从1918~1920年,孙中山完成过去已经着手撰写的《建国方略》,对以往的革命经验进行总结,提出了改造和建设中国的宏伟计划。

《建国方略》是孙中山所著《孙文学说》、《实业计划》、《民权初步》三书的合称。

《建国方略》给于南京以极高的评价:“其位置乃在一美善之地区,其地有高山,有深水,有平原,此三种天工,钟毓一处,在世界中之大都市,诚难觅此佳境也……南京将来之发达,未可限量也。

”(二)国民政府定都南京(1)北洋军阀时期的南京1912年2月12日,清代最后一个皇帝溥仪宣布退位。

14日,孙中山向参议院提出辞职。

4月1日,孙中山让位,宣告解除临时大总统的职务。

临时政府迁往北京,军阀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胜利的果实。

从1912年4月袁世凯上台到1927年4月蒋介石南京国民政府成立,这一段时间一般称为北洋军阀时期。

1924年10月,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推翻曹锟政府,电请孙中山北上共商和平大业。

孙中山抱病北上,发表宣言,提出召开国民会议、结束军阀统治、废除不平等条约等主张。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临终前对夫人宋庆龄和他的同仁再一次表示,愿归葬南京紫金山。

(2)南京国民政府成立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4月18日,南京国民政府在南京举行成立典礼。

在成立大会上,发布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国民政府宣言》。

1929年1月,国民政府改南京为“首都特别市”。

(3)蒋介石“分共”与“宁汉合流”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出《秘字第一号命令》,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通令各部在各地大肆捕杀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

1927年6月19日,冯玉祥与蒋介石在徐州举行会议,达成反共、反苏、宁汉合作等协议。

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召开分共会议,公布《统一本党政策案》,正式与共产党决裂,封闭武汉的工会、农会,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分子,提出“宁可枉杀一千,不可使一人漏网”的口号。

1927年,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四一二”政变以后,雨花台就成为反动派在南京地区杀害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的主要刑场。

从1927年至1949年,在此遭到残杀的共产党人和各界爱国人士达10万人。

(三)抗战中的南京1937年7月7日,芦沟桥事变爆发,日本侵略军掀起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华民族的全面抗战拉开了序幕。

(1)南京保卫战1937年8月,淞沪会战开始。

11月9日,淞沪抗战失败,上海失陷,距离上海300多公里的首都南京直接处于日军的威胁之下。

1937年11月20日,国民政府宣布迁都重庆。

12月8日,日军占领了南京的所有外围阵地,形成了对南京的三面包围。

12月13日,南京失陷。

(2)南京大屠杀侵华日军侵占南京后,立即对手无寸铁的南京市民以及放下武器的被俘中国军人,实施血腥大屠杀,时间持续六个星期之久。

南京大屠杀事件,是日本帝国主义在侵华战争期间制造的一起惨绝人寰的暴行,是日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所犯下的无数暴行的最集中、最突出的一例,是震惊中外的特大惨案。

日军在这次屠杀中,其屠杀规模之大,受害人数之多,实为人类历史所罕见。

根据中国南京军事法庭查证:日军集体大屠杀28案19万人,零散屠杀858案15万人,被害总数达30万以上。

(3)汪伪政权在南京建立1939年4月底,汪精卫一伙抵达上海。

年底与日本政府签订了卖国密约《日汪协定》(即《日支新关系调整纲要》)。

1940年3月30日,在南京成立伪中华民国政府。

1944年11月,汪精卫死后由陈公博继任伪国民政府主席,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汪伪政权也随之垮台。

经过八年的艰苦抗战,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抗日战争结束后,国民政府于1946年5月还都南京。

(四)南京解放抗战胜利后,国内政治形势发生急剧变化。

共产党一方面坚持与国民党谈判,另一方面积极准备自卫战争。

周恩来、董必武率领的中共代表团在南京与国民党政府进行停战谈判。

(1)中共代表团在梅园新村1946年5月3日,国民政府迁都南京。

同日周恩来、董必武率中共代表团由重庆到南京,至23日,中共代表团南京办事处100多人进驻梅园新村,继续进行艰苦的停战谈判。

11月15日,“国大”开幕,谈判由此破裂。

1947年3月,中共驻京、沪两地人员74人撤离南京。

(2)“五二○”运动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以后,国民党统治区发生经济危机,物价暴涨。

1947年5月,南京和全国许多城市发生饥民抢米风潮。

5月10日南京中央大学学生的“吃光运动”引发了“五二○”运动。

5月20日,上海、南京、杭州、苏州等地的6000余名学生汇集南京,举行“挽救教育危机联合大游行”,高呼“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要生存、要和平、要民主”口号。

学生联合在南京总统府前示威,并向国民参政会请愿。

国民党军警镇压游行示威的学生,百余名学生受伤(学生重伤19人,轻伤90余人),被捕28人。

(3)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1949年4月1日,国民党政府和谈代表团飞赴北平,4月20日北平和谈破裂。

4月21日,毛泽东和朱德发出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号召“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

”由总前委书记邓小平等统一指挥的人民解放军第二、第三野战军的百万大军,在西起江西湖口、东至江苏江阴的千里战线上,分三路强渡长江天险,摧毁了国民党苦心经营了三个半月之久的长江防线。

23日深夜,35军先遣部队渡过长江,分占狮子山、挹江门和热河路。

24日清晨,解放军先遣部队直奔“总统府”,把红旗插在了“总统府”的门楼上。

象征国民党22年统治的“青天白日旗”,在人民解放军的欢呼声中颓然落地权。

1979年4月,为了纪念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渡江战役,南京市军民在下关热河路广场兴建了“渡江胜利纪念碑”,上有当年指挥渡江战役的邓小平手书碑名。

1984年4月23日,又在挹江门城楼上建起了“渡江胜利纪念馆”。

2009年4月23日,渡江胜利纪念馆新馆建成开放。

民国时期的南京(地理)1927年4月,国民政府定都南京以后,就着手进行首都的规划建设工作。

1927~1937年,南京在城市布局、社会风貌等方面都有所改观,突破了自明清以来的城市格局,初步呈现出现代都市的面貌。

(一)民国时期南京城市建设(1)《首都计划》1928年1月,国民政府定南京为特别市,并成立首都建设委员会,下设“国都设计技术专员办事处”,负责制定《首都计划》。

1929年12月,《首都计划》正式由国民政府公布。

《首都计划》是民国时期编制的最为完整的、影响最大的一部城市规划。

《首都计划》的内容综合全面,主要包括南京史地概略、百年人口预测、首都界线、中央政治区、市行政区、建筑形式、道路系统规划、路面、市郊公路计划、水道改良、公园及林荫大道、交通管理、铁路与车站、港口计划、飞机场站位置、自来水计划、电力厂地址、渠道计划、市内交通设备、电线及路灯规划、公营住宅、学校规划、工业、浦口计划、城市设计及分区授权法草案、分区条例草案、实施程序、款项筹集等28项规划内容。

《首都计划》将南京城划分为中央政治区、市行政区、工业区、住宅区、商业区和文教区。

(2)道路桥梁建设按照《首都建设计划》,首任南京市市长刘纪文一上任就宣布,改造南京得先从修马路入手。

1928年8月,南京的第一条柏油马路——中山大道破土动工,至1929年5月第一期工程完工。

当时兴建这条干道主要是为孙中山灵柩奉安中山陵而建,故原名迎榇大道。

1929年6月,在孙中山先生奉安大典之前,东南大学教授奉命从上海法租界购得法国梧桐树(学名悬铃木)数千株,抢种在陵园大道和中山大道上,成为南京最早的一批行道树。

(二)南京民国建筑南京民国建筑群,构成了南京独有的靓丽的风景线。

现存民国建筑1000多处,市规划局已将134处民国建筑列入保护,其中定为一级保护的民国建筑57处,二级保护的53处,三级保护的24处。

在一级保护的57处民国建筑中,有10处被列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1)南京民国建筑造型分类南京民国建筑,不仅南京重要的建筑遗产,更奠定了南京的城市形态,系统全面地展示了中国传统建筑向现代建筑的演变,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向现代建筑艺术转化、创造民族建筑新风格的实物研究资料和重要的历史见证。

南京的民国建筑,就其造型而言,大致可以分为中国传统宫殿式建筑、中西合璧的新民族形式建筑、西方古典式建筑和西方现代派建筑等四大类。

中国传统宫殿式代表性建筑:中山陵、美龄宫、励志社、国民党中央党史史料陈列馆、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会中央博物院、中央研究院等。

中西合璧的新民族形式代表性建筑:国民政府外交部大楼、国民大会堂、国立美术馆和杨廷宝设计的中央医院主楼、中央体育场、中山陵音乐台、紫金山天文台等。

西方古典式代表性建筑:石鼓楼天主堂、汇文书院钟楼、中央大学图书馆、交通银行等。

西方现代派代表性建筑:最高法院、大华大戏院、美国大使馆以及山西路、颐和路一带的住宅花园洋房等。

(2)南京民国建筑类型南京民国建筑,类型齐全、形式多样、风格独具、数量众多,在全国颇为突出。

按照建筑类型区分,南京的民国建筑有行政建筑、使馆建筑、公馆别墅、公共建筑、宗教建筑和纪念性建筑等六大类。

附:“南京民国建筑游”线路:(1)中山陵园建筑包括1925年-1929年营造的中山陵、以及后来陆续兴建的大批民族风格建筑,如:元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公墓建筑群(灵谷公园)、谭延闿陵园(灵谷寺东)、邓演达墓(灵谷寺东)、美龄宫、流徽榭、音乐台、光华亭、藏经楼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