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历史演变过程

合集下载

南京历史概述及主要历史遗迹

南京历史概述及主要历史遗迹

南京历史概述及主要历史遗迹南京历史文化概述远古人类的足迹,随着时代推移而遍及今日的南京。

东郊汤山出土了距今约30万~50万年的“南京猿人”完整的头骨化石;溧水县神仙洞发现了距今l万年以前的“溧水人”遗址。

距今6000多年前,南京鼓楼岗西北侧的北阴阳营和玄武湖畔、长江岸边开始出现新石器时代的原始村落,聚居着南京的初民。

3000多年前,沿江河地带,已经相当密集地分布着青铜时代的居民聚落,以秦淮河中游的湖熟镇一带较为集中,称为“湖熟文化”。

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践灭吴后,在今中华门西南侧建城,开创了南京的城垣史。

公元前333年,楚威王大败越国,于石头山筑城置金陵邑,金陵之称亦因此而得名。

秦汉时期,南京地区随经济发展而建县渐多。

汉末三国鼎立之初,公元229年,孙权在武昌称帝,9月即迁都于此,称作建业,为南京建都之始。

公元317年,晋琅琊王司马睿建立东晋政权,以建康(今南京)为国都,这是南京城市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时期。

此后,南朝宋、齐、梁、陈相继定都建康,史称“六代豪华”,南京由此有“六朝古都”的美称。

公元937年,南京成为南唐的首都,称为江宁府,这是南京城市发展史上的第二个高峰期。

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府称帝,建立明朝,以“应天”为“南京”,第一次成为一统天下的全国首都。

由此,南京城市发展进入又一高峰期,南京都城为当时世界第一大城。

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于此,改名天京。

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927年,国民政府定南京为首都。

“金陵自古帝王州”,从中古到近现代,继孙吴之后,东晋、宋、齐、梁、陈、南唐、明朝、太平天国以及中华民国先后定都南京,共455年,史称“十代故都”,留下了丰富的文化文化遗产。

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成为中央人民政府直辖市。

1952年9月,南京为江苏省省辖市。

1953年1月1日,江苏省人民政府成立,南京为江苏省省会。

1994年2月,经国务院同意,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明确南京的行政级别为副省级。

南京城门:650年的开开关关

南京城门:650年的开开关关

从最初的13座城门,到如今门开门废,南京城依然拥有20座左右的古今城门文/于峰2016年9月5日,一场特殊的生日会在南京城墙的正南门——中华门举行。

650名生日同为9月5日的南京市民,齐聚中国最大的瓮城——中华门瓮城之内,为650岁“寿星”——南京城墙庆贺生辰。

城墙年龄如何推算出来一座古老城墙的“出生年月”是怎么推算出来的?南京明城墙研究专家杨国庆透露,这个依据来自严谨的史料考证。

据《明太祖实录》卷二十一中记载,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丙午八月庚戌朔,拓建康城”。

也就是说,从那个时间点起,被称为“京城”的南京城垣开始大规模筑造。

依据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编撰的《通用万年历》,换算为公历,“丙午八月庚戌”这一天,是公元1366年9月5日。

650年的风雨沧桑过后,这座经历太多战火,看惯政权更替的庞大城池,依然守护着南京人。

在《吉尼斯世界纪录》中,由城砖、条石构建的南京城墙也骄傲地占有一席之地:它是世界上现存最长、规模最大、保存原真性最好的古代城垣,总长度为35.267公里,目前墙体留存有25.091公里,遗址部分为10.176公里。

1988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目前,作为“中国明清城墙”申遗的牵头城市,南京城墙正在与陕西西安城墙、浙江临海台州府城墙、湖北荆州城墙、湖北襄阳城墙、安徽寿县城墙、辽宁兴城城墙、安徽凤阳明中都皇城城墙一起向“世界文化遗产”发起冲击。

2016年3月,有关部门已经正式提交联合申遗文本,申遗工作亦在稳步推进之中。

《康熙南巡盛典》中的南京通济门城门“随形就势”开辟提及南京市区某一个地区,南京人往往不以街道来表述,而代之以城门。

“你住在哪里啊?”“我住在光华门!”“你去哪儿啊?”“我要去中华门!”古老城墙的城门,早就深深渗入南京人的生活,变身为不可取代的地理坐标或文化符号。

甚至于中华门、水西门这些最老的明代城门,已等同于彰显历史悠长的前缀,如南京城满大街的“水西门鸭子店”;又比如这两年成为南京旅游热点的“老门东历史街区”——“老门东”的“门”正是指中华门。

南京近代历史事件原因_南京近代历史事件解析

南京近代历史事件原因_南京近代历史事件解析

南京近代历史事件原因_南京近代历史事件解析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遗址纪念碑段月萍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占领南京后,即制造了举世震惊、惨绝人寰的市京大屠杀事件。

今天店铺给大家整理了南京近代历史事件,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南京大屠杀南京大屠杀指1937年至1945年中国抗日战争期间,中华民国在南京保卫战中失利、首都南京于1937年12月13日沦陷后,日军在南京及附近地区进行长达四十多天的大规模屠杀。

其中日军战争罪行包括抢掠、强奸、对大量平民及战俘进行屠杀等。

屠杀的规模、死伤人数等没有世界共同认可的数字,但一般认为死亡人数超过30万。

南京大屠杀是侵华日军公然违反国际条约和人类基本道德准则,是日军在侵华战争期间无数暴行中最突出、最有代表性的一例之一。

南京大屠杀期间,《纽约时报》、《中央日报》、《新华日报》等中外媒体,均对南京大屠杀进行了大量的揭露。

战后,中国国民政府对南京大屠杀进行了广泛的调查。

其中,南京审判战犯军事法庭经调查判定,日军集体屠杀有28案,屠杀人数有19万;零散屠杀有858案,死亡人数有15万,死亡人数达30多万,制造了惨绝人寰的特大惨案。

2015年10月9日,《南京大屠杀史档案》正式列入《世界记忆名录》。

南京大屠杀事件起因会战失利日军大屠杀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展开全面侵略中国的大规模战争。

同年8月13日至11月12日在上海及周边地区展开淞沪会战。

战役初期,日军于上海久攻不下,但日军进行战役侧翼机动,11月5日在杭州湾的全公亭、金山卫间登陆,中国军队陷入腹背受敌的形势,战局急转直下;11月8日蒋中正下令全线撤退;11月12日上海失守,淞沪会战结束。

1937年11月,国民革命军在淞沪会战中失利,上海被日本占领后,日军趁势分三路急向南京进犯。

中国方面就此开始准备在上海以西仅300余公里的首都南京的保卫作战,由于下达撤退命令过于仓促,后方国防工事交接发生失误,随着日军轰炸机的大范围轰炸,撤退演变为大溃败,虽然锡澄线上的江阴保卫战对阻击日军海军逆江而上进犯内地有重要意义,但南部无锡的快速陷落使锡澄国防线基本没有发挥作用,使北路日军主力一路顺利到达南京。

南京历史变迁作文

南京历史变迁作文

南京历史变迁作文
南京,古称金陵,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东南重要的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

南京历史变迁甚大,经历了盛衰起伏,留下了许多历史遗迹。

南京两千多年的建城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

公元前4世纪,越王勾践在这里修建了寝殿台。

三国时,孙吴定都建业(今南京)。

南北朝时,南京成为南朝四朝的都城。

唐代,南京称江宁府。

宋元时期,南京仍为江南重要城市。

明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在这里建立明朝,定都南京,称之为京师,又名天坛。

南京成为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保持了近300年的鼎盛时期。

清朝定都北京后,南京逐渐衰落。

民国时期,南京又成为中华民国首都。

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占领南京,进行南京大屠杀。

新中国成立后,南京成为东南重要的工业城市。

南京留下了众多历史遗迹,如明孝陵、清西陵、中山陵、总统府、百家湖、夫子庙等,见证了这座城市的沧桑变迁。

如今的南京,既保持着古都的历史气息,又焕发出现代化都市的新貌。

展望未来,南京必将继续发展,创造更加灿烂的文明。

南京人文地理百科知识

南京人文地理百科知识

南京人文地理百科知识南京是中国江苏省的省会,也是一座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遗产的城市。

本文将带您了解南京的人文地理知识,从历史、文化、建筑和风景等多个方面展开介绍。

一、历史遗迹1. 南京明城墙:南京曾是中国明朝的首都,在明城墙建设过程中,采用了先进的城防设计和工程技术,至今保存较为完整,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完整程度最高的明代城墙之一。

2. 明孝陵:明孝陵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及其皇后的陵墓,建于明朝建立后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这是一座规模宏伟的皇家陵墓,包含了宏大的建筑群和精美的石刻,展示了明代建筑风格和艺术水平。

3. 中山陵:中山陵是中国现代史上伟大的国父孙中山先生的陵墓,位于玄武湖畔。

这座陵墓是一座中西结合的建筑群,规模宏大,建筑风格典雅,被誉为现代中国建筑史上的杰作。

二、文化遗产1. 夫子庙:夫子庙座落于秦淮河畔,是一座集文化、观光、购物等功能于一体的旅游胜地。

这里有传统的南京建筑风格,保存了大量的古代文物和历史遗迹,是体验南京传统文化的绝佳之地。

2. 南京博物院:南京博物院成立于1933年,是中国最早的博物馆之一。

馆内有丰富的文物收藏,涵盖了从古代到现代的各个时期和各个领域,是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的重要窗口。

3. 南京民俗博物馆:南京民俗博物馆位于秦淮河畔,展示了江苏地区丰富多样的民俗文化。

游客可以在这里了解传统的节庆风俗、民间艺术和手工艺制作技艺。

三、建筑风格1. 中山陵:中山陵的建筑群结合了中国传统建筑和西方现代建筑的元素,体现了中国人民对伟大领袖的崇敬之情和对民族复兴的渴望。

2. 南京长江大桥:南京长江大桥是中国第一座由中国人自行设计、建造的大型桥梁,也是中国现代桥梁建设的标志性作品。

它连接了南京市区和北岸新城区,是南京市的一张城市名片。

3. 南京夫子庙:夫子庙是一座传统的南京建筑群,其建筑风格典雅庄重,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独特魅力。

糅合了汉、唐、宋、元、明、清等多个时期的建筑元素,向世人展示了南京悠久的历史和博大精深的文化。

南京明城墙的历史演变

南京明城墙的历史演变

南京明城墙的历史演变南京明城墙兴建于明朝,最初的用途是军事防御,所以,城墙坚固耐用,这是明城墙得以保存下来的重要原因。

朱棣当权时,南京作为“留都”,政治地位下降,城墙建设开始不受重视。

至清朝和民国时期,城市规模不断扩大,明城墙遭到破坏。

改革开放以后,明城墙的历史文化价值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开始走上了与城市发展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标签:南京;明城墙;历史;保护一、南京明城墙的兴建与完善从历史上看,南京明城墙是在南唐都城的基础上利用它的南面和西面城墙加以拓宽、加高进而扩大建成明都城城墙。

而南唐城墙可上溯至东吴黄龙元年(229年)建造的都城建业。

根据文献记载,孙权在汉献帝建安十六年(221年)自京口迁至株陵,第二年就在石头山上楚国金陵邑的旧址上修建石头城。

至于东吴的建业都城,则位于石头城的东面。

北依覆舟山和玄武湖,南近秦淮,东凭钟山西麓,西隔冶城山与石头城相望。

①东晋和南朝时的建康城阙和宫殿,虽然大体上继承了东吴的基础,但各代都有兴筑。

像建康都城,原来只有土城和竹篱门,到萧齐建元二年(480年)就全部改为大砖砌造。

唐末五代时期,对于城郭的建造有了新的发展,“初伪吴杨行密子溥,在唐末,取升州(今南京),从将徐温自领升州,改筑城郭,为金陵府,至石晋天福元年,伪吴天祚二年(936年),温假子知诰篡吴,以金陵为西都,改金陵府为江宁府。

遂以府治为宫,以城为都,国号唐(即南唐),复姓李,更名昪。

城周二十五里,比六朝都城近南,贯秦淮于城中,西据石头,即今石城,三山二门:南接长干,即今聚宝门;东门以白下桥为限,即今大中桥;北门以元(玄)武桥为限,即今北门桥。

”②南唐的金陵城经过上述两次扩建后,把著名的石头城和秦淮河都包入城内,其范围大体上东到今大中桥,西抵今水西门和汉西门,南及今中华门,北至今北门桥,相当于明代南京城的西南大部。

当时的城墙上宽两丈五尺,下宽三丈五尺,高二丈五尺。

凯有龙光、栅寨及上、下水门和东、西、南、北共八门。

南京城的建筑风格演变与历史变迁

南京城的建筑风格演变与历史变迁

南京城的建筑风格演变与历史变迁南京作为中国古都之一,其建筑风格演变与历史变迁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

本文将从南京城的建立开始,分析南京建筑风格的演变与历史变迁,并探讨其与社会政治、文化背景的关系。

第一章:南京城的建立南京城的建立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95年的吴王夫差时期。

当时,夫差将吴都迁至今天的南京地区,并在此建立了吴国的都城。

吴国的建立奠定了南京城作为政治和文化中心的基石。

第二章:南京城的初期建筑风格夫差时期的南京城建筑风格以宫殿、城墙和祭祀建筑为主,体现了吴国政治与宗教的特点。

宫殿建筑雄伟庄严,城墙坚固耐用,祭祀建筑富丽堂皇。

这些建筑风格反映了当时南京城的政治权威和文化积淀。

第三章:南京城的明清时期建筑风格南京城在明清时期经历了重要的建筑风格演变。

明代南明政权时期,南京城的建筑风格融合了明代宫殿建筑和南方传统建筑的特点,注重宏伟和精细的雕刻工艺。

清代南京城则更多地受到北方建筑的影响,注重布局和规划,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建筑风格。

第四章:南京城的现代建筑风格近代以来,南京城经历了许多战争和变迁,其建筑风格也多次变化。

20世纪初,南京成为中国的首都,大量现代建筑涌现,体现了西方现代主义建筑的影响。

而在南京解放后,社会主义建筑风格开始兴起,大量的宏伟建筑如南京大剧院、夫子庙等相继兴建。

第五章:南京城的当代建筑风格随着城市发展和经济的快速增长,南京城的建筑风格不断演化。

如今,南京城的建筑风格已变得多样化,古朴与现代相互交融。

传统建筑与现代高楼并存,形成了独特的城市景观。

结语南京城的建筑风格演变与历史变迁紧密联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受到不同的政治、社会和文化背景的影响。

无论是古代的宫殿建筑,还是近代的现代主义建筑,都为南京城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期待未来,南京城的建筑风格会继续演变,展示出更多的历史与现代的交融之处。

南京城市规划与人文地理资源

南京城市规划与人文地理资源

南京城市规划与人文地理资源南京,这座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城市,自古以来就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南京城市规划与人文地理资源密切相关,相互影响。

本文将从南京城市规划的演变、人文地理资源的内涵及其对南京城市规划的影响等方面进行详细探讨。

一、南京城市规划的演变南京城市规划的历史可追溯至公元前472年,越国灭吴后,越王勾践在南京地区建立越城,这是南京建城的开始。

自此后,南京历经了东吴、东晋、南朝、宋、元、明、太平天国、中华民国等历史时期,每个时期都对南京城市规划产生了重要影响。

1.东吴时期:南京作为孙权的都城,城市规模较小,主要分布在今南京城区的西北部。

2.东晋时期:晋元帝司马睿南渡,定都建康(今南京),城市规模有所扩大,形成了以宫城为中心的城市格局。

3.南朝时期:南朝四国相继定都南京,城市规模进一步扩大,建筑、园林、佛教等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发展。

4.宋朝时期:南京成为江南东路的首府,城市规模达到高峰,人口超过百万。

5.元朝时期:南京被定为行省都元帅府,城市规划有了很大发展,建设了许多宫殿、庙宇、桥梁等。

6.明朝时期:明成祖朱棣定都南京,进行了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形成了宫城、皇城、内城、外城四重城垣的格局。

7.太平天国时期: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今南京),进行了大规模的城市建设,修建了天安门、天王府等建筑。

8.中华民国时期:南京成为中华民国的首都,城市规划有了新的发展,建设了许多近代化的建筑、道路、桥梁等。

新中国成立后,南京城市规划经历了多次调整,逐渐形成了现代化的城市格局。

近年来,南京城市规划以“江南古城、文化名城、生态宜居城”为目标,着力打造国际化、现代化、生态化的美丽南京。

二、人文地理资源的内涵人文地理资源是指一个地区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独特地域特色的文化、历史、旅游、民俗等资源。

南京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人文地理资源。

1.历史文化资源:南京有着悠久的历史,曾是十朝都城,留下了大量的历史文化遗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27年陶行之在矶头立劝诫牌
死不得 想一想
• 死有重于泰山, 人生为一大 • 或有轻于鸿毛, 事来,当做 与其投江而死, 何如从事乡村 教育为中国三 万万四千万同 一件大事去。
你年富力强,
有国当救, 有民当爱, 岂可轻生?
胞努力而死!
(七)栖霞寺
• 位于南京市东 北栖霞山上, 南朝古刹,三 论宗发源地。 • 寺内有大雄宝 殿、毗卢殿、 藏经楼三进院 • 寺外右侧有舍 利塔、寺后有 千佛岩。
时间标志碑
悼 念 广 场
“古城的灾难”大型组合雕塑
倒下的300000人抽象雕塑
和 平 鸽
祭 奠 广 场
墓地广场
(二)明南京(应天府)城墙
• 明南京城分外郭、京城、皇城、宫城四道城墙, 其中京城城墙长35.267公里,有城门十三座,水
关两座,垛口13616个。城墙高14~26米,顶宽
2.6~19.75米,为当时世界第一大城。
栖霞寺舍利塔
栖霞山千佛岩
参考书目
1. 胡阿祥《南京历史文化概说及其研究回顾》(上、 下),《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8年第2、4期 2. 杨新华、王宝林《南京山水林城》,南京大学出 版社2007 3. 《南京的性格》,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4. 史念海《中国古都和文化》,中华书局1998 5. 陈桥驿主编《中国历史名城》,中国青年出版社 1986 6. 蒋赞初《南京史话》,中华书局1990
《七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 1979年为纪念渡江 战役胜利三十周年 而建。 • 纪念章背面刻 1949.4.21
玻璃钢制 渡江胜利 纪念章
渡 江 胜 利 纪 念 碑
二、六朝古都(建都453年)
(一)多变的名称 (二)六朝都城 (三)南唐国都 (四)明朝南京 (五)天国天京 (六)博爱之都——民国南京
碑 亭
祭堂 中山陵主体建筑
墓室外观
孙中山意大利白石雕像 [法]保罗· 朗特斯基 雕刻
墓室中央的长形墓穴
• 孙中山汉白玉卧像
[捷克]高琪 雕
• 下面安葬着孙中山先生的遗体。墓
穴深5米,外用钢筋混凝土密封。
3、雨花台烈士陵园
1950年为纪念1927.4.12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被国民 党杀害的中国共产党员和爱国人士而建。
越城、金陵、秣陵、建业、建邺、建康、石头城、白下、
江宁、集庆、应天、天京
1、越城——南京城市的开端
前472年,勾践灭吴,命范蠡在秦淮河南筑越城,这是南京历史上
第一座有确切年代可考的军事性质的古城。
2、金陵与秣陵
前334年,楚威王在清凉山上筑城,取名金陵邑。前210年,秦改 金陵邑为秣陵。
3、石头城的由来
• 人物· 金陵十二钗
• 文化· 南京大学
• 习语· 多大事啊
三、名胜古迹与民俗文化
(一)陵墓与纪念馆
(二)明城墙
(三)夫子庙、贡院与秦淮河
(四)民俗工艺:秦淮灯会、梅花节、官家 云锦、民间剪纸 (五)南京长江大桥
(六)燕子矶
(七)栖霞山
• 孝陵,明太祖朱元璋的陵寝,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 位于钟山南麓独龙阜珠玩峰下,1381-1405年修建,历 时25年。 • 因马皇后谥号“孝慈”,先于太祖入葬,故名“孝 陵”。
• 京城城墙现仍存25.091公里。南京明城墙气度恢
弘、结构牢固、设施完善,不仅是我国,也是目
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都城城墙。
南北纵距128米,东西横距118.5米,总面积1.5万多平米。
• 城墙上设有数量众多、设置巧妙的藏兵洞。 • 三道瓮城的东西两侧各建有一条宽11米 的斜坡式登城马道,供守将骑马上城之用。
无法运输而弃之山间。碑材分碑额、碑身、碑座三块。
阳 山 孝 陵 碑 材
2、中山陵 位于紫金山中部小茅山南坡,坐北面南,前临平川,背依青山, 占地8万多平米。自下而上依次为博爱坊、墓道、陵门、碑亭、 台阶、祭堂、墓室等。
• 中山陵由青年建筑设计师吕彦 直设计建造。 • 平面图呈一平卧警钟形,寓意 孙中山先生“唤起民主”。 • 纯中国式陵墓,区别于以往所 有帝王陵墓。从颜色上看:用 孙中山首创共和的国旗蓝色为 主色,以蓝色琉璃瓦顶取代皇 帝专用的黄色琉璃瓦顶。从功 能上看,以祭奠活动的公共性, 取代皇家祭奠活动的私人性。
第五讲 龙蟠虎踞 山水城林的骨架 ——南京
• 江苏省有哪几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 南京“龙蟠虎踞”之称的由来?
第五讲 龙蟠虎踞 山水城林的骨架 ——南京
一、“龙蹯虎踞”之势 二、六朝古都 三、名胜古迹与民俗文化
“ 钟 山 龙 蟠 , 石 城 虎 踞 , 真 乃 帝 王 之 宅 也 。 ”
《 建 康 实 录 》 《 六 朝 事 迹 编 略 》 诸 葛 亮 语 :
孝陵建筑包括神道(下马坊、大
金门、神功圣德碑、石刻)和陵
寝(文武方门、碑殿、享殿、方城、
宝顶)两大部分。
明代第一座帝陵,代表了明初建筑和石刻艺术的最高 成就,直接影响了明清500多年帝王陵寝的形制。
• 位于江宁县阳山南坡。此处古代为采石场。永乐三年(1405)明
成祖为其父建孝陵碑,在阳山开凿了巨石作碑材,因体积太大,
世界的祖冲之,炼丹家葛洪,医学家陶弘景等。
• 南朝佛教盛行,杜牧诗“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 台烟雨中”。 • 梁末侯景之乱,建康城遭到严重破坏。隋代杨坚平 毁建康城。
(三)南唐国都江宁府(937-975)
937年吴国权臣徐温养子徐知诰(原名李昪) 建立在金陵建立南唐,改金陵府为江宁府, 建江宁府城。李昪即南唐烈祖。后主李煜 为其孙。
• 1968.9.30,南京长江大桥建设者和南京市军民 举行隆重集会,热烈庆祝南京长江大桥铁路桥 通车
(六)燕子矶 • 长江三大名矶之一。 位于南京市北郊。海 拔36米。 • 山石直立江上,三面 临空,形似燕子展翅 欲飞,故名。
• 矶顶有御碑亭。亭中 石碑正面是乾隆帝书 “燕子矶”,背面是 他的题诗。
212年孙吴改秣陵为建业。在石头山上筑城,名曰“石头城”。
今 南 京 城 图 局 部
唐· 刘禹锡《石头城》诗: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石头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城
二、六朝古都
• 六朝:孙吴、东晋、宋、齐、梁、陈。
1、孙吴都城建业(229-280) 229年4月,孙权在武昌(今湖北鄂州)称帝。9
(四)明朝应天府(1368-1421)
国子 监
全国政治中心、 文化中心。
• 朱元璋营建南京城 采纳“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建议,城周33.67公里,为14世纪世界第一大
江宁织造府博物馆(江南省 ,改应天府为江宁府。两江总督衙门设在此。 顺治在此设江宁织造署,专门管理制造御用、官用锻匹。康熙三 年曹雪芹曾祖曹玺任江南织造。自1645-1907年共存在262年。
• 夫子庙位于秦淮河北岸的贡院街旁,始建于宋, 后多次被毁重建。人们通常所说的夫子庙,实际 包括孔庙、学宫、贡院三大主体建筑。
• 大成殿是夫子庙的主殿。殿前的丹墀,是祭 孔时举行乐舞的地方,正中竖一青铜孔子塑 像,高4.18米、重2500公斤,是全国最大的 孔子青铜像。
大成殿照壁
文德桥旁内秦淮河河畔。始建于明万历年间,长110米,高10米。
(五)天国天京(1853-1864年)
1853年,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军攻克金陵,宣布定都,
改名天京,修建天王府,正式建立太平天国农民政
权。
1864年7月,曾国藩领导的湘军攻陷天京,焚毁天王
府。只有一些主要建筑被保留下来,后被扩建为两
江总督衙门。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在此就任临时大 总统,国民党统治时期,蒋介石的总统府也设在这 里。
• 明远楼,位于贡院中间,原为用来监视应试士 子的行为和院落内执役员工有无传递关节的设 施。“明远”乃“慎终追远,明德归原”之意。
(五)南京长江大桥(1960.1-1968.12建)
公路桥长4588米,铁路桥长6772米,是当时中国最大、桥梁技术最
复杂的铁路、公路两用桥。
武汉长江大桥(1955.9.1-1957.10.23建),总长 1670米。
月迁都建业。民谣:“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
鱼。宁还建业死,不止武昌居。”
280年,西晋灭吴,统一全国,改建业为建邺。
西晋末,避愍帝司马邺之讳改名“建康”。
2、东晋南朝都城建康(317-589年)
• 人口大增,萧梁时达百万。城市规模扩大。
• 许多知名文学之士、科学家在此居住。如山水诗人谢
灵运、顔延年、沈约、鲍照等,编选《文选》的昭明太子萧 统,文艺理论家刘勰,著《文心雕龙》;文学批评家钟嵘, 著《诗品》;书圣王羲之、王献之。以圆周率精确度领先于
后来北宋的江宁府、南宋的建康府、元朝的
集庆路,都继承了南唐江宁府的旧址。
一代词帝唐后主李煜
《虞美人》 《相见欢》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
多少。
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
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 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 江春水向东流。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 理还乱, 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下一讲:人间天堂——杭州
南京天王府
(六)博爱之都—民国南京
1、孙中山在南京创建民 国(1912.1.1-4.1)
南京总统府
2、南京国民政府成立(1927.4.18-1949)
南京十大名片
• 称谓 · 博爱之都 • 地理· 龙蟠虎踞 • 民俗· 夫子庙 • 遗迹· 总统府
• 建筑· 明城墙
• 纪念地· 中山陵
• 物产· 云锦
主要纪念性建筑有烈士就义群雕、纪念馆和纪念碑。
4、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 1937年12月13日,日军进占南京城,对我手无寸铁 的同胞进行了长达6周惨绝人寰的大规模屠杀,南京 的文化珍品也遭抢劫。 • 纪念馆1985年建成开放,1995年扩建。 • 分广场陈列(悼念广场、祭奠广场、墓地广场) 遗骨陈列 史料陈列三大部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