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文化历史

合集下载

南京的历史文化与古迹建筑游览

南京的历史文化与古迹建筑游览

南京的历史文化与古迹建筑游览南京的历史文化与古迹建筑游览南京,作为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古都之一,拥有丰富多样的历史文化遗产和众多古迹建筑,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游览。

在这座城市中,每一个角落都呼应着悠久的历史和卓越的文化传承。

本文将介绍南京的历史文化与古迹建筑,为游客提供有关游览南京的参考。

1. 南京历史文化概述南京作为六朝古都和明清政治、文化中心,历史上曾是中国重要的皇室行宫和首都城市,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南京的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华文明的瑰宝之一。

2. 中山陵中山陵,位于南京市鸡鸣山风景区,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孙中山先生的陵墓。

这座宏伟的建筑群体以纪念孙中山先生为目的,建筑风格典雅大气。

游客可以在这里领略到中山陵作为革命圣地的庄严氛围,感受孙中山先生的伟大贡献。

3. 紫金山紫金山,位于南京市中心,是南京的天然屏障。

它是南京最重要的风景名胜之一,也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紫金山以其秀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而闻名于世。

游客在这里可以爬山、观光、体验古文化,享受大自然的魅力。

4. 南京城墙南京城墙是世界上最长的古城墙之一,也是历史上重要的军事防御工事。

这座城墙保留至今,为游客提供了了解古代建筑工艺和军事防御的珍贵机会。

游客可以沿着城墙漫步,欣赏城市的美景,并体验历史的厚重感。

5. 总统府南京总统府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建筑之一,曾作为中国的政治和军事中心。

这座建筑保留了当时的原貌和布局,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

游客可以在这里了解到中华民国时期的政治历史,领略到总统府宏伟的建筑风格。

6. 夫子庙夫子庙位于南京市秦淮河畔,是中国著名的文化景点之一。

它历史悠久,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和古代文人的风采。

这里有众多的文化古迹和历史建筑,游客可以欣赏到许多古代文人的诗作和书法艺术,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7. 南京博物院南京博物院是中国重要的博物馆之一,是南京保存最多文物的地方。

馆内陈列着从古代至现代的中国艺术品和历史文物,包括青铜器、陶瓷、绘画、书法等。

古都南京简介

古都南京简介

古都南京简介一、南京的历史沿革1.1 南京的起源南京是中国历史悠久的古都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约2500年前的东周时期。

当时,南京是吴国的都城,称为吴郡。

后来,南京成为了六朝时期的南朝东吴的都城,是中国南方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

1.2 南京的兴盛与衰落南京在历史上曾多次成为中国的政治中心。

特别是明朝时期,南京是明朝的首都,被称为“大明京师”。

然而,南京也经历了多次战乱和政权更迭,如金朝、元朝和清朝的统治。

在清朝时期,南京成为了一个相对边缘的地区。

1.3 南京的现代发展20世纪初,南京成为了中国的临时首都。

1912年,中华民国的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南京成为了中华民国的首都。

然而,不久之后,南京又失去了首都地位。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南京成为江苏省的省会,至今仍然是中国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二、南京的地理位置与气候2.1 地理位置南京位于中国东部,长江流域的下游,地处江苏省中部。

南京地势平坦,东临长江,西临淮河,北靠长江三角洲,南濒杭州湾。

2.2 气候特点南京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

夏季炎热潮湿,冬季寒冷干燥。

春季和秋季气温适宜,是旅游的最佳季节。

三、南京的名胜古迹3.1 中山陵中山陵是中国现代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墓,位于南京市玄武湖畔。

中山陵庄严肃穆,是中国近现代历史文化的重要象征。

3.2 玄武湖玄武湖是南京市内最大的湖泊,位于南京市中心。

湖泊周围有美丽的公园和景点,如湖中岛、五台山、龙潭湖等,是南京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3.3 夫子庙夫子庙是南京著名的文化景点,建于明代。

这里保存着许多古老的建筑和文物,是南京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

3.4 南京城墙南京城墙是中国现存最长、保存最完整的古城墙之一,是明代建筑的杰作。

南京城墙被誉为中国古代城墙的瑰宝,也是南京历史文化的重要遗产。

四、南京的特色文化4.1 南京话南京话是江苏方言中的一支,具有独特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特点。

南京的历史与文化

南京的历史与文化

南京的历史与文化南京,位于中国东部,是一座充满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城市。

从古代到现代,这座城市都留下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为后代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南京的历史和文化。

一、南京的历史南京历史悠久,早在6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生活。

南京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29年的秦朝,那时的南京是一个小镇,名叫雨花台。

后来,南京逐渐成为重要的政治、文化和经济中心,成为了多个朝代的都城。

在南京的历史上,最有名的当属南京长江大桥,这座桥是中国第一座跨越长江的公路铁路两用桥。

长江大桥建成后,使得南京成为中国东部地区的交通枢纽,同时也成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标志之一。

二、南京的文化南京不仅拥有丰富的历史,还有浓郁的文化氛围。

南京的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和现代文化的融合,是经历了多次变迁后形成的独特文化。

南京的文化中心可以追溯到明代,当时南京成为了中国的文化中心之一,孔子世家在南京也建立了府学。

南京也是诗歌、书画和音乐等多种艺术形式的中心,南京的文化艺术一度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近年来,南京的文化事业也得到了迅速发展。

南京市政府多次出台扶持文化产业的政策,大力推动文化产业的创新与发展。

南京的文化创意产业迅速崛起,成为南京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三、南京的旅游南京以其独特的历史和文化景观吸引着大量的游客。

南京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包括名胜古迹、文化景点、美食和住宿等。

南京的名胜古迹包括钟山风景区、雨花台景区、明孝陵景区等。

钟山风景区是南京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里的鸟类资源丰富,是观鸟的好去处。

雨花台景区是中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里保存了一些中国革命的实物和模型。

明孝陵景区则是明朝朱元璋的陵墓,这里的建筑风格典雅庄重,是中国建筑的瑰宝之一。

南京的美食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

南京的美食以鸭子为主要特色,如京师烤鸭和盐水鸭等。

同时,南京的小吃也非常有名,如鸭血粉丝汤、夫子庙小吃等,这些小吃为南京的地方文化增添了浓郁的韵味。

南京人文地理百科知识

南京人文地理百科知识

南京人文地理百科知识南京是中国江苏省的省会,也是一座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遗产的城市。

本文将带您了解南京的人文地理知识,从历史、文化、建筑和风景等多个方面展开介绍。

一、历史遗迹1. 南京明城墙:南京曾是中国明朝的首都,在明城墙建设过程中,采用了先进的城防设计和工程技术,至今保存较为完整,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完整程度最高的明代城墙之一。

2. 明孝陵:明孝陵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及其皇后的陵墓,建于明朝建立后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这是一座规模宏伟的皇家陵墓,包含了宏大的建筑群和精美的石刻,展示了明代建筑风格和艺术水平。

3. 中山陵:中山陵是中国现代史上伟大的国父孙中山先生的陵墓,位于玄武湖畔。

这座陵墓是一座中西结合的建筑群,规模宏大,建筑风格典雅,被誉为现代中国建筑史上的杰作。

二、文化遗产1. 夫子庙:夫子庙座落于秦淮河畔,是一座集文化、观光、购物等功能于一体的旅游胜地。

这里有传统的南京建筑风格,保存了大量的古代文物和历史遗迹,是体验南京传统文化的绝佳之地。

2. 南京博物院:南京博物院成立于1933年,是中国最早的博物馆之一。

馆内有丰富的文物收藏,涵盖了从古代到现代的各个时期和各个领域,是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的重要窗口。

3. 南京民俗博物馆:南京民俗博物馆位于秦淮河畔,展示了江苏地区丰富多样的民俗文化。

游客可以在这里了解传统的节庆风俗、民间艺术和手工艺制作技艺。

三、建筑风格1. 中山陵:中山陵的建筑群结合了中国传统建筑和西方现代建筑的元素,体现了中国人民对伟大领袖的崇敬之情和对民族复兴的渴望。

2. 南京长江大桥:南京长江大桥是中国第一座由中国人自行设计、建造的大型桥梁,也是中国现代桥梁建设的标志性作品。

它连接了南京市区和北岸新城区,是南京市的一张城市名片。

3. 南京夫子庙:夫子庙是一座传统的南京建筑群,其建筑风格典雅庄重,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独特魅力。

糅合了汉、唐、宋、元、明、清等多个时期的建筑元素,向世人展示了南京悠久的历史和博大精深的文化。

南京历史与文化●南京的美食

南京历史与文化●南京的美食

03
南京美食
南京特色小吃
01
02
03
南京盐水鸭
以南京地产的湖鸭为主料, 经过特殊烹饪工艺制作而 成,肉质鲜嫩,口感独特。
南京小笼包
皮薄馅嫩,汤汁丰富,味 道鲜美,是南京的传统名 点。
南京鸭血粉丝汤
以鸭血、粉丝、香菜等为 主要原料,味道鲜美,营 养丰富。
南京的传统菜肴
红烧狮子头
以猪肉为主料,经过精细 加工后制成狮子头形状, 再经过红烧烹制而成,口 感鲜美。
南京的文化遗产
南京的文化遗产丰富多样,包括物质 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 化遗产如明孝陵、中山陵、夫子庙等 历史古迹,以及云锦、剪纸、泥人等 传统工艺品。这些物质文化遗产是南 京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中华 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VS
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南京白局、南京白 话等传统文化艺术形式,以及一些传 统工艺技能和民俗文化。这些非物质 文化遗产是南京人民的智慧和技艺的 结晶,也是南京文化特色的重要体现。 保护和传承这些文化遗产对于维护南 京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具有重要意 义。
糖醋排骨
以猪排骨为主料,经过糖 醋烹制而成,色泽红亮, 口感酸甜可口。
南京炖菜
以多种蔬菜和肉类为主料, 经过慢炖烹制而成,味道 鲜美,营养丰富。
南京的美食文化与烹饪技艺
南京美食文化
南京历史悠久,美食文化底蕴深 厚,形成了的 选取和加工,讲究火候和调味的运 用。
02
南京文化
南京的文化特色
南京的文化特色在于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文化遗产。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南京拥有众多的 历史古迹和文化遗产,如明孝陵、中山陵、夫子庙等。这些古迹不仅是南京的历史见证,也是中华文 明的重要遗产。

南京历史文化底蕴

南京历史文化底蕴

南京历史文化底蕴南京,一个拥有悠久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承载着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沉淀与传承。

作为中国古都之一,南京自古就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留下了大量宝贵的历史遗迹和文化资源,被誉为中国历史文化的瑰宝之一。

一、古都遗迹南京作为六朝古都之一,拥有丰富的历史遗迹。

其中最为闻名的当属明秦淮石刻、中山陵、明城墙等古建筑群。

明秦淮石刻是中国石刻史上的珍贵遗产,陈列着大量明代重要文人的题字,展示了明代石刻艺术的独特风采。

中山陵作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国近现代史上重要的见证者,纪念着孙中山先生的丰功伟绩。

明城墙作为古代城防建筑的典范,至今仍然保存完好,成为城市的标志性景点。

二、文化名人南京是众多文化名人的故乡,涌现出了不少文学巨匠、科学家、政治家等杰出人才。

如李白、杜牧、陆游等文学家;徐霞客、顾颉刚等科学家;周恩来、蒋介石等政治家。

他们的诗文文章、学术研究、政治事迹为南京增添了无限的文化魅力,成为后人学习和敬仰的对象。

三、美食文化南京作为六大中国美食名城之一,也有着丰富的美食文化。

著名小吃有夫子庙小吃街的鸭血粉丝汤、水煮鱼、杂酱面等;传统饮食有金陵菜、六合炖菜、清真美食等。

这些美食不仅滋味独特,而且传承了南京特有的烹饪技艺和民俗文化,成为南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宗教文化南京也是宗教文化荟萃之地,众多宗教在这里传播发展,留下了丰富的宗教文化遗产。

佛教建筑如栖霞寺、灵谷寺,道教建筑如紫金山天王殿、南京牛首山等,基督教建筑如圣救主大教堂等,展示了南京多元宗教文化的风采。

五、现代文化南京作为中国的现代化城市,也拥有独特的现代文化氛围。

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为南京培养了大批人才,文艺团体如南京话剧团、南京艺术学院等也为城市的文化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

南京青奥会、金陵体育会等各种文化活动也为南京注入了新的活力和魅力。

综上所述,南京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不仅吸引着国内外游客前来参观游览,更为南京市民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

南京历史人文

南京历史人文

南京历史人文南京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拥有着丰富的历史人文资源。

几千年的历史积淀,使得南京成为了中华文明的瑰宝,同时也留下了许多令人叹为观止的人文景观。

本文将从南京的历史沿革、文化古迹、名人故居以及传统艺术等多个方面,全面介绍南京的历史人文。

1.历史沿革南京作为我国古代六朝古都之一,拥有着悠久的历史。

早在3000多年前,南京便是吴国的都城。

随后的南京历经东吴、刘宋、南朝梁、陈、隋、南唐等朝代,积淀了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

特别是明朝时期,南京被设为首都,它代表着文化的繁荣与辉煌。

南京历史悠久,每一个历史阶段都留下了宝贵的历史遗迹,这也成为南京得以保留完整的历史人文的重要原因。

2.文化古迹南京以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古迹而闻名于世。

明代的中山陵是明朝第一位皇帝朱棣的陵墓,迄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中山陵庄严肃穆,建筑壮观,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精神的象征。

夫子庙则是南京保存最完好的古建筑群之一,以孔庙、康熙楼、贡院等为主要景点,展现了我国古代教育和文化传统。

此外,南京城墙、秦淮河、朝天宫、明孝陵等历史建筑也是南京历史人文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3.名人故居南京是许多文人墨客的故乡,孕育了许多文化名人。

这些名人的故居多是古色古香的建筑,保存较为完整。

著名的例子包括明代画家唐寅的故居,这座建筑保存了唐寅的生活痕迹和他的作品;清代文人刘墉的故居则是体现了清代文人生活风貌的独特地方。

这些名人故居不仅体现了南京历史人文的传承,也为人们提供了了解古代文人生活和文化的珍贵机会。

4.传统艺术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南京独特的历史人文也表现在其传统艺术上。

南京京剧是中国四大名剧之一,它独特的演唱方式和戏剧表演形式吸引了无数观众。

在南京的传统工艺中,金陵彩瓷烧制技艺是一项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技艺,以其精湛的技艺和绚丽多彩的色彩而著称。

南京还有许多其他的传统艺术形式,如木版年画、剪纸、刺绣等,这些都体现了南京的历史人文底蕴和民俗风情。

南京简介及历史文化介绍

南京简介及历史文化介绍

南京简介及历史文化介绍南京,简称“宁”,古称金陵、建康,是江苏省省会、副省级市、特大城市、南京都市圈核心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东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

南京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长期是中国南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历史上曾数次庇佑华夏之正朔。

南京早在100-120 万年前就有古人类活动,35-60 万年前已有南京猿人在汤山生活,有着7000 多年文明史、近2600 年建城史和近500 年的建都史,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称。

南京是国家重要的科教中心,自古以来就是一座崇文重教的城市,有“天下文枢”、“东南第一学”之称,明清中国一半以上的状元均出自南京江南贡院。

截至2020 年,南京各类高等院校68 所,其中双一流高校12 所、111 计划高校10 所,211 高校8 所、两院院士81 人,均仅次于北京上海;全球科研城市20 强排名,南京位列全球第8、中国第3。

南京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以下是一些南京历史文化相关的介绍:1. 六朝文化:南京曾是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的都城,被称为“六朝古都”。

在这个时期,南京成为了中国南方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2. 明文化:明朝初期,南京曾是首都,是明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之一。

明孝陵、明城墙、明故宫等都是南京明文化的重要遗产。

3. 民国文化:南京在民国时期曾是中华民国的首都,有着特殊的历史地位。

南京保留了许多民国时期的建筑和文化遗产,如总统府、中山陵、南京博物院等。

4. 文学艺术:南京在历史上是文化繁荣的城市,涌现出了许多文学艺术家。

如唐代诗人李白、刘禹锡,宋代文学家辛弃疾等都曾在南京留下了许多著名的文学作品。

5. 传统手工艺:南京有着丰富的传统手工艺,如云锦织造、金陵刻经、剪纸、灯彩等。

这些手工艺代表了南京的传统技艺和文化特色。

6. 饮食文化:南京的饮食文化独具特色,有许多著名的小吃和特色菜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京文化遗产南京作为历史悠久的文化古都,拥有众多的文化遗产,在历年的南京市教师招聘考试真题中,对南京文化遗产考察的题目也是屡有出现,下面列出的是部分南京市文化遗产,可能大家不是很熟悉的内容,请广大考编学员识记。

物质文化遗产海上丝绸之路·南京遗址目前,南京正与北海、广州、漳州、泉州、宁波、扬州、蓬莱、福州等8个城市共同推进“海上丝绸之路”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南京海上丝绸之路遗存分为两大类:一是航海相关遗存,如都城城址、造船厂遗址;二是文化与文明交流产物,如宗教建筑、航海家府邸和墓葬、外国人墓地等。

南京最后进入申报材料的12个现存海上丝绸之路遗迹点为:天妃宫、静海寺、郑和宝船厂遗址、石头城、郑和府邸旧址、净觉寺、大报恩寺遗址、道场寺遗址、浡泥国王墓、明代都城遗址、洪保墓、郑和墓。

天妃宫实践于明永乐五年(1407),史称龙江天妃宫。

是郑和第一次下西洋回国后,以海上平安为天妃神灵所感应所致,奏请朝廷赐建。

郑和在以后的六次下西洋出航前和回归后,都专程前往龙江天妃宫祭祀妈祖,每年妈祖诞辰之日(农历三月二十三日),民间有感庙会习俗一直延续至今。

静海寺位于南京狮子山南麓,系明成祖朱棣为纪念航海家郑和等人下西洋凯旋归来而敕建,并赐额“静海”,意为四海平静。

郑和宝船厂遗址公园位于南京市西部长江之滨鼓楼区中保村范围,这里曾经是中世纪世界上最大的造船厂,为郑和下西洋建造了数百艘宝船,目前仍留有3个长达四百米的作塘(造船船坞)。

宝船厂遗址公园以作塘遗址为中心,建有郑和下西洋碑廊、雕塑群、遗址出土文物展览馆等景观和设施,全景式的再现了当年宝船厂的盛况。

石头城在南京的清凉山西麓,自虎踞路龙蟠里石头城到草场门,可以看到城墙逶迤雄峙,石崖耸立,这就是依山而建的石头城。

作为从东吴到南朝的都城,当时外国船只到中国或者中国船只出海,都停靠在石头城下面的一个码头。

那时,现在的河西地区还是滚滚长江。

现在,这处已成为石头城遗址公园。

郑和府邸旧址位于太平路马府街(现马府街小学)。

据《金陵志地录》记载:“郑和本姓马,家于此。

”太平天国前尚存房屋七十二间,后悔于战乱。

如今,在马府新村的今天又一块鉴于1990年的郑和府邸遗址纪念亭和纪念石碑。

净觉寺位于今南京升州路,始建于元,系伊斯兰教徒活动场所,宣德五年被火焚。

郑和于第七次下西洋前奏请重建,并由郑和子孙后代居守,是保存最完整的一所与郑和有关的建筑。

大报恩寺遗址是明代初年至清代前期南京城最负盛名的标志性建筑,永乐皇帝明成祖朱棣赐封该塔为“第一塔”。

大报恩寺的修造,由郑和等人担任监工官。

明清两代,大报恩寺在大藏经的编撰、雕刻、印刷领域拥有着独一无二的崇高地位。

道场寺遗址,今南京永红造纸厂南面,晨光机械厂大院内老洋楼一片。

南京晨光机械厂前身为金陵机械制造局,诞生于同治四年(1865).道场寺是佛经翻译中心。

浡泥国王墓位于南京南郊石子岗。

郑和下西洋推动了明朝与东南亚沿海各国的和平交往,28年间,与郑和下西洋有关的11位国王率团前来回访。

浡泥国(今文莱苏丹国)国王麻那惹加那乃于明永乐6年(公元1408)8月率180余人来中国进行友好访问,不幸病故于南京,尊其遗嘱,明成祖朱棣以王礼将其安葬在南京南郊石子岗。

明代都城遗址:元至正十六年(1356),朱元璋攻占集庆,改集庆路为应天府。

二十六年八月,拓应天府城,命刘基等在旧城东钟山之阳建新宫。

洪武元年(1368),朱元璋即皇帝位,自南台旧内迁入新宫。

同年三月,明军占领汴梁(今河南开封),改汴梁为开封府。

八月,诏以应天府为南京,开封府为北京。

二年九月,朱元璋又以故乡临濠(今安徽凤阳)为中都,建造一如京师之制。

中都的设置受到大臣的反对,加上役银劳费,遂于八年四月罢中都役作。

后开封罢称北京,南京改称京师,正式成为首都。

明成祖夺取帝位后,永乐十九年(1421)正式改留都为南京,以北京为京师。

洪保墓前几年在祖堂山被发现,洪保是郑和下西洋使团的副使。

郑和墓位于南京南郊牛首山麓,修整后完全保留了原有的历史特征和穆斯林葬仪的习俗、规格和风貌,墓园下有28级台阶,象征郑和航海28年,每个平台7级台阶,象征他七下西洋。

明城墙南京明城墙修筑于明朝,最初建于1366年完成于明洪武末年,前后历时20年,是世界第一大城垣,由内向外形成了皇城、宫城、京城、外郭四重城墙环套的格局,不遵循古代都城取方形或者矩形的旧制,设计思想独特、建造工艺精湛、规模恢弘雄壮,在钟灵毓秀的南京山水之间,蜿蜒盘桓达35.3公里,而南京明城墙的外廓城墙更是超过60公里。

南京明城墙不仅是中国的第一大城墙,更是世界第一大城墙,并入选世界纪录协会世界第一大城墙。

南京明城墙“因天时就地利”,依山傍水而建,是中国礼教制度与自然相结合的典范,是古代都城建设的杰出代表,是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

南京明城墙为中国古代军事防御设施、城垣建造技术集大成之作,无论历史价值、观赏价值、考古价值以及建筑设计、规模、功能等诸方面,国内外城墙都无法与之比拟,可谓是继中国秦长城之后的又一历史奇观。

1988年南京明城墙被确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2年11月,作为“中国明清城墙”项目列入中国申遗预备名单。

南京明城墙是明太祖朱元璋(1328-1398)定都南京的产物和象征,是中国历史上唯—建造在江南的统一全国的都城城墙。

它始建于元末至正二十六年(即公元1366年),建成于明洪武十五年(即公元1386年),历时21年之久。

从内到外由宫城、皇城、京城、外郭四重城墙构成。

其中,南京京城墙,不循古代都城取方形或者矩形的旧制,设计思想独特、建造工艺精湛、规模恢弘雄壮,在钟灵毓秀的南京山水之间,蜿蜒盘桓达35.267公里,比北京的古城墙还长出0.776公里。

而南京古城墙的外廓城周长则为超过60公里。

数百年的沧桑,宫城、皇城、外廓三圈城墙已毁坏殆尽,惟有高大的京城墙,除城门等木构建筑不复存在,城墙依然屹立。

所以,现通常所称的“南京城墙”、“南京明城墙”即指京城墙。

非物质文化遗产“打五件”最早起源于河南省光山县、罗山县一带,由于这些地区土地贫瘠,十年九旱,以致每年都有灾民外出逃荒。

在逃荒的过程中,为了避免乞讨时的难堪,便采用了这种独特的演唱方式。

明末清初时,逐渐传入江、浙、皖一带。

其最初的传人据说是洪、南、梅三姓。

洪、南二姓不详,惟梅氏尚能说明出处。

梅氏弟子自称“梅门”,其祖师爷名梅洪义。

梅门四代以后,逐渐传入溧水,并在溧水地区开门授徒。

至解放初期,又下传至第九代,解放后中断。

“打五件”可以一人表演,亦可三五人一组,结伴演唱。

表演时,没有舞台,没有现成的台本,演员也不化妆,大多为即兴发挥,或采用一人主唱,其他人帮腔的形式表演。

主要唱腔叫“四平腔”。

骨牌灯舞。

据考证,骨牌灯舞是产生自运河码头工人间的一种自娱自乐的汉族舞蹈艺术形式。

主要流传于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沙沟一带。

骨牌舞用赌具来编排,根据骨牌的张数,按生、旦、净、末、丑等戏曲角色每人手拿两张牌,按照推牌九的形式,交替变换队形,拼成天牌、地牌、人牌等。

在变换队形中边舞边唱,调子固定,唱词可根据不同地点、不同时令改变内容,骨牌灯舞主要是表现推九牌的危害,对人起到教育作用。

骨牌灯作为一种民间传统的表演形式,在流传过程中,通过民间艺人的不断改进和创新,被赋予新的内涵和特色,充分显示出它那朴实的民俗性、独特的技巧性和精美的艺术性。

骨牌灯所蕴涵的历史、审美、实用、科学、精神价值,对弘扬灿烂的民间文化,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

龙袍镇是个美丽富饶的鱼米之乡,历史文化悠久,人文底蕴丰厚,为骨牌灯这一民间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传承提供了保障。

南京是中国著名古都,世界历史文化名城。

考古表明,大约35万前就有猿人在南京地域生活。

时至今日,已经历了无数世代的生息繁衍。

”南京”名称始于明代,历史上先后称为冶城、越城、金陵、秣陵、石头城、建业、建康、白下、上元、升州、江宁、集庆、应天、天京等。

尽管城名多变,依然以其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远古汤山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出土了南京猿人化石,是目前已发现最早的南京的人类生活遗迹。

在市中心的鼓楼岗北阴阳营、江宁区陶吴乡咎庙等地,发现200多处6000多年前新石器时代的遗址,出土大量的陶器和石、骨制成的生活用具。

大约在六千年前南京市区的中心鼓楼岗一带,就有原始居民居住。

考古工作者曾在这里挖掘了北阴阳营原始村落遗址。

在南京市所辖的大江南北两岸已经发现了两百处左右这一时代的村落遗址,尤以秦淮河中游的江宁县湖熟镇一带最为密集,故有”湖熟文化”之称。

东西周3100年前,南京是西周周章的封地。

周灵王元年(公元前571年),楚国在今六合区已设有棠邑,置棠邑大夫,为南京有历史记载的最早的地方建置。

春秋末年(公元前495年前后),吴王夫差在今朝天宫一带筑冶城,开办冶铸铜器的手工业作坊。

周元王四年(公元前472年),越国灭吴后,范蠡在今中华门外的长干里筑城史称”越城”。

《丹阳记》中有”蠡城金陵,居长干古越城中”的记述。

这是南京建有城堡的最早记载,距今已有2484年。

公元前333年,楚威王熊商于石头城筑金陵邑,金陵之名源于此。

后来秦始皇南巡时改金陵邑为秣陵县,并以金陵地区起,筑建穿越今江苏东南和浙江东北部的驰道。

东吴公元212年,三国时期的吴主孙权在金陵邑故址,利用西麓的天然石壁做基础修筑了石头城。

石头城临江控淮,恃要凭险,可以贮藏兵械和粮饷。

因此,它是东吴水军江防要塞和城防据点。

石头城周长6里左右。

公元229年,吴大帝孙权在此建都,改秣陵为建业(后于公元282年改建邺),这是南京作为都城的正式开始,至今已有1700余年。

吴都城以今太平路一带为中轴线,南拥秦淮,北倚后湖,周长20里19步(折合今8.5公里左右)。

当年建业城的内外,人工运河与自然江河纵横相接,三吴地区(吴郡、吴兴和会稽)丰富的物资,可以通过江南水网直接运抵都城内的仓城。

孙权在这里建造了巨大的海船,高达5层,4樯4帆。

公元230年,派将军卫温、诸葛直等率兵万人,航行到夷洲(今台湾),又派将航行去辽东、高句丽。

东晋及南朝东晋及被称为”南朝” 的宋、齐、梁、陈是年代相继的5个王朝(317-589年),她们的都城是在吴建业的基础上扩大而成的,改名叫建康。

连同在此之前的东吴,常被人们称作”六朝”,所以南京又有”六朝古都” 之称。

东晋至南朝时,农业、手工业有了重要进步,主要表现在开垦良田、炼钢术、造纸术和制瓷术,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带来商业繁荣。

都城内外的大小商市有100多个,商品的范围相当广泛。

与海外诸国的经济文化来往,也比东吴时更为频繁。

在经济繁荣的基础上,北方和南方世家大族,佛教高僧和道家代表人物都会集建康,从而使它成为当时全国的文化中心。

当时建康有儒学、玄学、文学和史学4座学馆,佛学、道家、书法、绘画、数学、天文、化学和医药学等都有很大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