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之马尔库塞
浅析马尔库塞的单向度思想

浅析马尔库塞的单向度思想马尔库塞(Herbert Marcuse)是20世纪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和社会学家,他的著作对当代社会理论和政治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提出的单向度思想是其最为重要的观点之一。
单向度思想是指现代社会中信息传播、意识形态和权力结构的单一化和统一化,导致了人们的思维和行为呈现出单一化和单向化的特征。
本文将对马尔库塞的单向度思想进行浅析,探讨其对当代社会的启示和影响。
马尔库塞关于单向度思想的观点主要来源于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
在他看来,当代社会的信息传播媒介、政治宣传和文化娱乐等领域被操控和控制,呈现出一种单一化和统一化的趋势。
这种趋势不仅限制了人们获取多样化信息和思想的可能性,也使得他们在意识形态和行为上呈现出单一化和单向化的特征。
马尔库塞认为,这种现象严重地削弱了人们的个体自由和批判意识,使得他们变得被动和顺从。
他呼吁对这种单向度思想进行批判和抵制,以重建多元化和个性化的社会秩序。
马尔库塞的单向度思想观点对当代社会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它提醒人们关注信息传播和意识形态的多样性和真实性。
在当今社会,信息的碎片化和虚假化问题日益凸显,很多人在获取信息时难以分辨其真假和多样性。
我们需要以批判的眼光对待各种信息,保持自主和独立的思考,避免被单向和单一的声音所左右。
单向度思想的观点也提醒人们关注权力结构的合法性和民主性。
在当今社会,一些权力机构和垄断性企业通过控制信息传播和舆论引导来维护自身的利益,从而影响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秩序。
我们需要加强对权力结构的监督和制衡,防止其滥用权力和破坏社会的公共利益。
马尔库塞的单向度思想观点也对当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方面,它引起了一些社会理论家和政治学家对现代社会的批判和反思,从而促进了社会的思想解放和政治改革。
它也引起了一些文化评论家和社会活动家对当代文化产业和传媒行业的关注,从而推动了社会的文化多样性和娱乐创新。
我们需要认真对待马尔库塞的单向度思想,并从中汲取启示,不断完善当代社会的制度和文化,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和人民的全面自由。
传播学概论知识点

传播学概论知识点传播学概论考试知识点梳理一、传播学基础知识传播学的奠基人有拉斯韦尔、卢因、拉扎斯菲尔德、霍夫兰、施拉姆。
传播学的主要分支有人际传播学、组织传播学、大众传播学。
对于传播学这门新兴的科学,最重要的是奠定理论基础;在构成传播学的各门学科中,与它关系最密切的行为、信息学;其具有的鲜明特色是边缘性。
传播的定义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强调传播是信息的共享;二是强调传播是有意图的施加影响;三是强调传播是信息交流的互动过程。
传播的一般性功能包括两个层次,一是从心理学角度去分析传播的个人或个体功能;二是从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的角度去分析传播的社会功能。
传播学的研究路线是多学科理论探索对传播实践的调查、分析和指导理论上的提高的发展;传播学研究的出发点和贯穿这门学科的一条主线是传播效果研究;传播学的研究对象是传播现象;传播学的主要任务是研究传播的过程和效果;传播活动存在的前提是受传者。
传播学研究基本步骤的第一步是选择课题;传播学研究常用的实验方法是实地试验;传播学研究中,我们将传播者和受传者之间相互交流信息的各种途径、手段、方式,通称为“渠道”。
传播过程的研究现状是将传播作为过程看待,从不自觉到自觉、从不深入到深入,研究工作尚未完成。
传播作为人类信息交流的行为和过程具有共同性和社会性。
传播学主要研究人类社会的信息交流。
人际传播首先是社会信息传播。
狭义的人际传播亦称亲身传播,广义的人际传播包括群体传播和组织传播在内,形成了亲身、群体、组织三个人际传播的层次。
同时,人际传播也是所有传播活动的基础。
传播学研究应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做到为我所用、中西结合、批判吸收。
我国传播学研究主要是以评价、介绍为主。
二、传播学奠基人拉斯韦尔于1946年在《宣传.传播.舆论》中首次明确了“大众传播学”这一概念,他提出了传播的5W模式和“社会传播”概念,并倡导和实践“内容分析法”,他又被后人称之为“宣传研究”之父;拉斯韦尔还提出了传播具有的环境监测、文化传递、社会协调三大功能。
马尔库塞:媒体塑造的新左派精神领袖

主 讲 人 郑 春 生 :
马 尔 库 塞 :
左 派 精 神 领 袖
一、马尔库塞是谁?
1898年出生在德国柏林。 1898年出生在德国柏林。 1917年,加入德国社会民主党。 1917年,加入德国社会民主党。 1918-1922年,在柏林大学和弗赖堡大学 1918-1922年,在柏林大学和弗赖堡大学 攻读德文、哲学和经济学。 1929年,重返弗赖堡大学,在胡塞尔指导 1929年,重返弗赖堡大学,在胡塞尔指导 下继续深造,并充任海德格尔的助手。 20世纪30年代初,加入法兰克福大学社会 20世纪30年代初,加入法兰克福大学社会 研究所(Institut fuer Sozialforschung) Sozialforschung)
1954年,转赴布兰戴斯大学,任政治学、哲学教 1954年,转赴布兰戴斯大学,任政治学、哲学教 授,还兼任巴黎高等实用工艺学校研究室主任。 1955年,《爱欲与文明》 1955年,《爱欲与文明》发表。 1958年,《苏联马克思主义》 1958年,《苏联马克思主义》发表。 1964年,《单向度的人》 1964年,《单向度的人》(One Dimensional Man: Studies in the Ideology of Advanced Industrial Society)面世。 Society)面世。 1964年,到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UCSD) 1964年,到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UCSD) 任教。
二、马尔库塞:媒体塑造的精神领袖
1.媒体对马尔库塞形象塑造 1.媒体对马尔库塞形象塑造
2.媒体为什么要塑造马尔库塞? 2.媒体为什么要塑造马尔库塞?
(1)马尔库塞具有特殊的身份背景。
(2)马尔库塞身处学生运动焦点人物的关 系网络之中。 A 鲁迪·杜切克(Rudi Dutschke) 鲁迪·杜切克(Rudi B 马克·拉德(Mark Rudd) 马克·拉德(Mark Rudd) C 阿亚拉·戴维斯(Angela Davis) 阿亚拉·戴维斯(Angela Davis) D 科恩·邦迪(Daniel Cohn-Bendit) 科恩·邦迪(Daniel Cohn-Bendit)
传播学名词解释必背

传播学名词解释必背经验学派经验学派主要指以美国学者为代表的传统学派,在传播学研究中占有主流地位。
经验学派多从行为主义角度进行研究,在研究方法上注重经验材料和实证考察,在方向上坚持实用主义的研究目的,在指导思想上则坚持多元主义的社会观。
主要代表学者有拉斯维尔,拉扎斯菲尔德,霍夫兰,克拉帕,施拉姆等。
主要研究领域和理论有:传播过程模式研究、说服与态度改变研究、"传播流"研究、先有倾向理论、选择性接触理论,补强理论、意见领袖与两级传播理论等。
由于该学派的主要理论观点强调大众传播效果和影响的有限性,又被称为"有限效果理论"。
70年代以后该学派受到了批判学派的激烈批评,研究视角有所改变,提出了"议程设置功能"等较为强调传媒影响力的理论。
记忆思路:总述内容+代表人物+研究理论批判学派批判学派萌芽于20世纪60年代,70年代开始兴盛,80年代成为传播学研究中的主流之一。
起源于欧洲,是对欧、美等国持不同于美国实证分析、经验研究派别立场,坚持批判观和方法进行的研究的总称。
主要组成部分是法兰克福学派、传播政治经济学、文化研究、社会文化研究、语义批评和当代女性主义批评。
其核心是在社会和文化的境遇里分析与理解传媒的内容、运行机制及其效果。
这一学术传统反对功能主义和自由多元的意识形态,强调现代社会的矛盾对抗性,批判现代社会的霸权统治,揭露传媒中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和大众商业文化之骗人虚幻的实质,鼓吹激烈的反叛行为,在计划对抗冲突中解决社会矛盾。
记忆思路:时间+总括+组成部分+核心+内容芝加哥学派芝加哥学派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形成于美国的社会学学派,其学术活动的开展以芝加哥大学为中心,代表着社会学在美国的一次繁荣。
在美国当时占统治地位的实用主义哲学思潮影响下,芝加哥学派开展了一系列的实证研究,从而使这个学派总体上具有重视经验研究和以解决实际社会问题(特别是城市问题)为主的应用研究的特征。
传播学部分名词解释(2)

传播学部分名词解释(2)传播学部分名词解释香农——韦弗模式线性模式之一,把媒介分为三种,把讯息分为发出的和收到的,增加了噪音的因素。
传统线性模式以拉斯韦尔和申农-韦弗模式为代表,传播被表述为一种直线型、单向型的过程。
忽视了反馈和社会过程对传播过程的制约。
控制论模式以控制论为指导思想的传播过程模式。
变“单向直线性”为“双向循环性”,引入了“反馈”机制。
媒介文化所谓媒介文化就是指因大众媒介的社会影响而产生的一种文化形态,是显现在大众传播活动中的社会文化现象。
媒介文化以不同的媒介形态分为电影文化、电视文化、网络文化等不同的文化类型,属于大众文化的范畴。
媒介文化就是媒介所特有的文化。
“媒介文化”这个概念是在狭义上使用的,持指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媒介以其语言、文字、图像等符号在社会上起着文化价值的沟通、联系、理解、流传以及制约等作用。
媒介文化是人类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时,适应整个社会信息交流的需要而产生的。
媒介环境媒介环境可以分为狭义和广义狭义的媒介环境——特指媒介构筑的信息环境广义的媒介环境——包括媒介的物质设备系统、媒介组织机构以及媒介的信息系统单向度人法兰克福学派左翼主要代表人物赫伯特.马尔库塞在其著作《单向度的人: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研究》中提出“单向度人”(又译“单面人”)的概念,是指发达工业社会已蜕变成一种“单面的社会”,活动在其中的只是具有“单面思维”的“单面人”。
“单向度人”只知道物质享受而丧失了精神追求,只有物欲而没有灵魂,只屈从现实而不能批判现实,即纯然地接受现实,盲目地接受现实,将自身完全融入现实。
舆-论①传统的政治学和舆-论学★舆-论是一种社会合意(social consensus)★舆-论产生的过程:问题提出→→→社会讨论→→→合意达成★大众媒介:载体、喉舌、公众的精神纽带②社会心理学★舆-论是一种社会控制★为了维护共同的社会利益和秩序,使每个人的行为与之协调,需要一定的行为规范,来制约人们的行为。
传播学学派整理

哥伦比亚学派:拉扎斯菲尔德、莫顿、赫佐格、斯诺耶鲁学派:霍夫兰芝加哥学派(单独说)语用学学派法兰克福学派:本雅明、霍克海默、阿多诺、马尔库塞、哈贝马斯、弗洛姆政治经济学派:默多克、斯密赛、文森特、史麦兹、阿芒·马特拉、赫尔曼、乔姆斯基、麦克切斯尼文化研究学派:霍尔、莫利、费斯克意识形态学派:葛兰西、阿尔都塞女权主义学派:伍尔夫英尼斯:传播偏向论麦克卢汉:媒介的延伸论、媒介讯息论尼尔波兹曼:媒介即隐喻保罗莱文森:媒介进化论梅罗维茨:媒介情境论经验学派注:哥伦比亚学派:主要人物:拉扎斯菲尔德(美)、《人民的选择》主要贡献:主持伊里调查(美总统大选)、提出“二级传播理论”、“意见领袖”、“选择性接触”、倡导并确立“实地调查法”。
否定“子弹论”,开创“有限效果论”的传统;他认为绝大多数广播电视节目及书刊都以消遣为目的,对大众鉴赏能力造成了影响,受众的平均审美水平下降,对精英文化而言是一种堕落。
默顿(美)亦作“莫顿”与拉扎斯菲尔德共同提出功能观(结构功能主义)。
内容:社会地位赋予功能;社会规范强制功能;作为负面功能的“麻醉作用”耶鲁学派:主要人物:霍夫兰(美):传播学耶鲁学派的核心人物,致力于态度的形成和转变的研究,他的“劝服理论”对于劝服艺术和传播技巧的研究推动了传播学的发展。
主要贡献:一是吧心理实验方法引进了传播学领域;二是他的研究揭示了传播效果形成的条件性和复杂性,为否认早期“子弹论”效果观提供了重要依据。
芝加哥学派:重要人物:库利:初级群体、镜中我米德:主我与客我;符号互动论(象征互动论)帕克:社会互动理论杜威:实用主义哲学芝加哥学派认为传播是人类关系的本质,远远超出单纯的信息传递和交流,传播创造和维持社会,探讨大众媒体在一个健全的民主制中的作用。
芝加哥学派对于传播理论与研究的影响:1.它代表着社会科学在美国的第一次繁荣,就那些重要的欧洲理论来说,特别是德国社会学家西梅尔的理论来说,它起到了思想登陆点的作用。
[哲学传播学]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你我都是“单向度的人”
![[哲学传播学]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你我都是“单向度的人”](https://img.taocdn.com/s3/m/d1cac7fb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61.png)
[哲学传播学]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你我都是“单向度的⼈”传播学、哲学著作晦涩⽽深刻的语⾔当代社会的⼀剂良药⼀切向“钱”看,“下⾥巴⼈”压制“阳春⽩雪”,照⽚的普及和绘画的⼩众化,⽂学作品的教材化......这些现象正⼴泛存在于当今社会。
《单向度的⼈》的作者马尔库塞是富兰克林学派(批判主义)的⼀位⼤师,⽽此书也是他最负盛名的⼀部⼒作。
核⼼观点“当代⼯业社会是⼀个新型的极权主义社会,因为它成功地压制了这个社会的反对派和反对意见,压制了⼈们内⼼中的否定性、批判性和超越性的向度,从⽽使这个社会成了单向度的社会,使⽣活于其中的⼈成了单向度的⼈。
”(刘继)细节论证在马尔库塞看来,发达的⼯业社会是⼀个极权主义国家,但它达到极权的⽅法并不是暴⼒压制,⽽是利⽤技术的不断完善来满⾜⼈的物质和精神需求,从⽽使其获得⼀种虚假的满⾜(区别于本能的满⾜),最终使其丧失批判⼒达到社会的和谐统⼀。
换句话说,技术给予⼈们精神物质享受⽽使其主动维护现实社会秩序。
在这样的极权国家下,社会、⼈的思想都只拥有⼀个向度。
“向度(dimension)”在此⽂被译为“向度”,单向度的⼈意味着丧失否定、批判和超越的能⼒的⼈。
这样的⼈满⾜于现实世界为之提供的物质、精神财富,不去幻想和追求与现实世界不⼀样的⽣活⽅式。
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只追求奢靡的物质⽣活,社会上最终只会有“⼀切向钱看”的单⼀价值取向。
需要说明的是,当然还会有⼀些追求其他⽣活⽅式的⼈,他们被当做社会的反对派⽽被特殊化(但依然存在于⼀体化的社会),这样⼀来他们的批判性和否定性便被削弱了。
举个例⼦,“⾮主流”“杀马特”等群体开始出现的时候他们具有反对传统审美观念的批判性和超越性,但当他们被冠以“⾮主流”“杀马特”称谓后,社会⾃动将其纳⼊到⼀体化的进程中,他们对现实的超越便被⼤⼤削弱。
马尔库塞认为单向度的⼈是建⽴在单向度的社会与单向度的思想上⽽形成的。
这本书也着重论述了社会和思想被现实世界同化的过程。
传播学代表人物

7.沃尔特·李普曼(Walter Lippmann,1889-1974)美国著名的新闻记者、专栏作家和理论家。他在1922年出版的著作《舆论》一书中揭示了传播和媒介对人类想象世界的构建作用,提出了“刻板印象”、“拟态环境”等著名概念,对议程设置理论、舆论研究、宣传研究影响极大。可以说他是较早探讨了大众传播的宏观社会效果的学者之一。
8.马歇尔·麦克卢汉(1911-1980),加拿大传播学者,他强调媒介的决定性作用,写作了很多畅销书,不仅使得全球村、媒介即讯息、媒介是人的延伸等理念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而且使得传播学的众多概念深入人心。
9.伯纳德·贝雷尔森(1912-1979),美国社作者。他曾经做过报纸的使用与满足研究,并推动了内容分析法在传播研究中的应用。
总之,他在宣传分析领域的成就是巨大的,对传播内部结构和外部功能的分析方面影响是深远的,这些开创性的研究奠定了传播学研究的基本范围和层面。
2.库尔特·卢因(Kurt Lewin,1890-1949)美籍德国心理学家,“场论”、“群体动力论”的开创者,并创立群体动力研究中心。群体动力论主要研究群体和个体之间的关系,特别关注群体规范对个体行为的制约和影响。他在二战期间将群体动力学应用到军队士气研究和劝说人们改变食品习惯的研究中。卢因的另一贡献是提出信息传播的“把关人”(gatekeeper)概念,“把关”理论成为揭示新闻或信息传播过程内在的控制机制的重要理论。
4.卡尔·霍夫兰(Carl Hovland,1912-1961)美国实验心理学家,他毕生致力于研究人的心理对人的行为的影响,具体研究说服与态度的关系,态度与形成的转变,说服的方法,技巧与能力等。二战期间和战后,霍夫兰和一批心理学家进行了大量实验,对态度与说服进行了细致研究,提出了众多影响颇大的理论。他们形成了“耶鲁学派”。他最早将心理试验方法引如传播学领域,大大拓展了传播学的视野研究领域,而是他从信源的可信性、传播技巧、受众属性等影响说服效果的因素进行了大量实验考察,揭示了传播效果形成的条件性和复杂性,为否定“枪弹论”提供了重要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平简介
1917年至1918年,他参加了德国社会民主党,但随着李卜克内西 和罗莎· 卢森堡被暗杀后,他便退出了该党,此后再也没有参加任 何政党。 1922年他拿到弗来堡大学的博士学位,随后回到柏林,售书为生。 1929年他重回弗来堡,在海德格尔指导下写论文。 1933年纳粹政府不允许他完成论文,他加入法兰克福社会研究所, 随后离开德国。他先前往瑞士,随后前往美国, 1940年获得美国国籍。二战中在美国战略服务办公室工作, 参与分析德国情报。 1952年开始他作为政治理论家,曾在哥伦比亚大学和哈佛大学授 课。 20世纪60年代末,在西欧、北美的资本主义国家爆发了轰动一时 的 “左翼学生造反行动”时,他积极支持青年学生的造反运动。被 誉为 “新左派哲学家”、“青年造反者的明星和精神之父”。 1970年退休。 1979年7月29日,他在赴西德访问和讲学途中,逝世于施塔贝恩 克。
从对大众文化首肯走向对高雅文化礼赞,从真实 世界走向审美乌托邦。
1.《审美之维》:最终停泊高雅文化 2.文化革命令其失望:历史主体的背叛; 3.大众文化令其失望。
• 美学成了最后选择
1.艺术可以致力于变革那些能改变世界的人的意识与冲动 ; 2.文学艺术聚集了更多否定性 ; 3.象征着法兰克福学派思想的共同归宿。
对传播学的影响
马尔库塞终止了法兰克福学派第一代思想 者的共同思考,是法兰克福学派在历史舞 台上谢幕的结局性人物。
马尔库斯思想理论综述
1 2 3 4
单向人性论 社会批判论 艺术救赎论 新革命理论
著作简介
马尔库塞一生著述颇丰,其主要著作有: 《论德国艺术小说》(1922) 《历史唯物主义现象摘要》(1928)、 《黑格尔本体论与历史性理论的基础》(1932)、 《哲学与批判理论》(1937)、 《享乐主义》(1938)、 《理性与革命》(1941)、 《爱欲与文明》(1955)、 《苏联的马克思主义》(1958)、
• 对社会批判理论内容上的 影响——重视研究资本主 义社会新情况、新问题
• 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建立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上,主 要是自由竞争时期资本主义状 况。但随着时代发展,资本主 义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新问 题和新变化,马尔库塞对资本 主义社会的新的弊病做了一定 的抨击,但由于理论指导的错 误,不能也不可能找到人类解 放的正确之路。
对传播学的影响:大众文化理论
• 大众文化理论——从整合到颠覆
• 1914《理性与革命》——暗示了其以后批判方向 • 1941 《现代技术的一些社会学含义》 1. 历史上的一些批判理性; 2. 现代工业与技术理性对批判理性的破坏 ; 3. 技术现身成为其新的认知视角; • 1964 《单维人》 1.加强社会控制新形式——技术 2.社会中的人否定思想不存,批判理性不存,产生了“单维人 ”、 “单维社会”
《理性与革命》
• 马尔库塞认为,理性是黑格 尔哲学的中心,而黑格尔的 理性是与革命联系起来的, 理性在社会实践中的表现就 是革命。工人阶级在革命前 与革命成功后都按理性行动 。该书强调了否定的力量。 • 本书是马尔库斯研究理论的 哲学基础和思想起点。将黑 格尔的理性与社会革命理论 相结合,重点探讨了社会革 命中的否定部分
《审美之维》
• 在本书中,马尔库塞总结了20世纪左 派激进运动衰落的实践,重新在理论 上对人的本能解放进行了强调。在对 资本主义批判、对马克思主义美学和 现代艺术进行考察的基础上,系统阐 述了:艺术的社会政治作用与它的审 美形式功能,只有以艺术、文学为中 心的“审美之维”的革命才能在根本 上造就崭新的人的心理一观念结构, 从而实现人的解放。本书是当代美学 史上的经典著作。
大众文化观的位移 • 马尔库塞与霍克 海默、阿多诺不 同之处在于“政 治”:不满足于 从书中一直寻找 “历史的主题” ;
• 《论解放》中看到 大众文化对既存社 会、体制、秩序的 破坏和颠覆; • 大众文化控制与破 坏、整合与颠覆对 应着马尔库塞的两 张脸—阿多诺式马 尔库塞、本雅明式 马尔库塞
走向美学
《单向度的人》
• 本书是其最负盛名的著作,旨在揭示当代发 达工业社会型的极权主义特征。它对现代资 本主义社会作了较为深刻的揭露和探索,但 暴露出其社会批判理论的乌托邦性质。对研 究法兰克福学派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被称为 西方60年代末大学造反运动的教科书。
• 什么是单向度的人呢?说白了,就是那种对 社会没有批判精神,一味认同于现实的人。 这样的人不会去追求更高的生活,甚至没有 能力去想像更好的生活。 • 马尔库塞认为正是发达资本主义社会造成了 单向度的人。这样的社会是一个极权主义的 社会,它压制不同意见和声音,压制了人们 对现状的否定和批判。
对传播学的影响:法兰克福学派
• 马尔库塞是法兰克福学派的核心人 物,对法兰克福学派的主流观点既 有继承和发展,又有偏离和独创; • 学生运动的导师; • 与马克思、毛泽东并称当代社会的 3“M”。
对传播学的影响:社会批判理论
• 对社会批判理论方法论上 的影响——研究社会的方 法应多样化
• 马尔库塞特别注重社会心理因 素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虽有一定的片面性,但给我 们观察社会提供了一个新的视 角,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这 就是,既要从宏观方面研究社 会,也要注意社会微观研究, 要多方面全方位研究。
著作简介
《否定:批判的理论论文集》(1968)、 《心理分析与政治》(1968)、《论解放》(1969)、 《从富裕社会中解放出来》(1969)、 《五篇讲演》(1970)、 《反革命与造反》(1972) 《革命还是改良?》(1972) 《批判的哲学研究》(1973) 《时代的测定》(1975) 、 《艺术的永恒性》(1977)、 《美学方面——对马克思主义美学的批判》(1978) 《乌托邦的总结——1967年在柏林的讲演与讨论》 (1980)。
生平简介
思想家不一定会成为行动者,不过,马 克思主义强调“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 器的批判”,革命的思想家也应该是革 命家。但是,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 的法兰克福学派的成员,却基本上是 “书斋里的批判家”,从事“象牙塔里 的革命。唯一的例外是赫伯特.马尔库 塞,他既是卓越的思想家,又随时都在 准备走上街头,与他心目中的革命力量 肩并肩战斗,为实现乌托邦而奋斗。因 此,被人们称为“最后的浪漫主义者”。
《爱欲与文明》
• 马尔库塞:人的解放就是爱欲的解 放。爱欲的解放不等于性欲的解放 。这是因为把爱欲作为人的本质不 等于把性欲作为人的本质。性欲和 爱欲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 在人的所有爱欲活动中,劳动是最 基本的爱欲活动。因为真正有意义 的劳动,应该是人的器官的自由消 遣,它为“大规模地发泄爱欲构成 的冲动”提供了机会。由此,马尔 库塞把“爱欲解放”论同马克思的 “劳动解放”论联系在一起。
最后的浪漫主义者
库塞生平介绍 马尔库塞理论介绍 马尔库塞著作介绍 马尔库塞后世影响
生平简介
赫伯特·马尔库(1898——1979) 哲学家、美学家、法兰克福学派 左翼主要代表,被西方誉为“新 左派哲学家”“20世纪的思想 库”。 马尔库塞与马克思、毛 泽东并称为“3M”。学生运动的 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