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高光效栽培技术措施

合集下载

中浙优8号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中浙优8号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中浙优8号水稻高产栽培技术中浙优8号水稻是一种由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研发的水稻品种,其以高产、抗逆、品质优良等特点而著称。

中浙优8号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是指栽培该优良水稻品种的种植技术,包括选种、田间管理、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技术要点。

下面将详细介绍中浙优8号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具体内容。

一、选种选种是中浙优8号水稻高产栽培的第一步,选种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后期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选种要选择无病虫害、块粒饱满、质量好的种子,避免使用变异、含病种子。

选种时还应该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特点选择适合的种植期,并合理安排播种时间,以保证水稻在适宜的生长期内生长。

二、土壤处理在进行中浙优8号水稻高产栽培前,必须对土壤进行充分处理。

进行地膜覆盖,以提高土壤温度,促进种子发芽。

进行耕作和翻耕,使土壤疏松,增强通气性,有利于种子生长。

施入有机肥料,并合理施入化肥,以提供作物生长所需的养分。

三、田间管理田间管理是中浙优8号水稻高产栽培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包括浇水、施肥、除草等内容。

要根据水稻的生长需要进行科学浇水,保证水稻在不同生长阶段都能得到充足的水分。

要根据土壤肥力情况和水稻生长需要,合理施肥,以保证水稻的养分供应。

要定期进行除草工作,保持田间整洁,避免杂草对水稻的影响。

四、病虫害防治病虫害是水稻生长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对病虫害进行有效的防治对中浙优8号水稻高产栽培至关重要。

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病虫害发生规律,采取预防措施,例如选用抗病虫的品种、合理轮作等。

要定期巡视田间,及时发现病虫害问题,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以避免病虫害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五、收获管理收获是中浙优8号水稻高产栽培的最后一步,也是直接关系到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关键环节。

在进行收获前,要对水稻田进行科学排水,避免水稻秧苗受水害。

要选用合适的收割工具,并根据水稻的生长状况和天气情况,合理确定收割时间,以保证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中浙优8号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涉及到种植前后的诸多环节,需要农户在实际操作中认真对待,并且结合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进行灵活调整,以保证水稻的生长发育。

水稻绿色高产栽培技术及应用推广实践

水稻绿色高产栽培技术及应用推广实践

水稻绿色高产栽培技术及应用推广实践水稻是我国的重要粮食作物之一,也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为了适应当前世界人口增长和粮食生产需求增加的趋势,必须进一步提高水稻的产量。

为此,在传统种植技术的基础上,绿色高产栽培技术应运而生。

本文将介绍水稻绿色高产栽培技术及其应用推广实践。

一、绿色高产栽培技术的概念及原则绿色高产栽培技术是指在充分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通过合理利用种植技术手段和科学管理方法,实现高产、高效、高品质的稻谷生产。

其根本原则是优化生态环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强生产力和稳定产量、改善农田环境质量,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稳定的稻谷生产。

1、基础环境条件:包括气候、土壤、水源、地形等条件。

水稻一般适宜生长在温暖潮湿、光照充足、土质疏松肥沃、水源充足、地势平缓的区域。

2、产业性环境条件:包括耕地数量、耕地品质、农民水平等条件。

绿色高产栽培技术适用于具有一定的耕种规模、科技含量和农民素质的地区。

1、良种选育: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土壤性质、水质水量等特点的水稻品种,培育出高产、抗病性强、品质优良的新品种。

2、合理施肥:根据地力、气候、水质、水量、品种等情况进行施肥,适度增加配合肥和有机肥的含量,减轻化肥的污染作用。

3、科学种植:根据水稻生长期需要,合理规划田间布局,调整密度和栽培方式,避免密植和重复耕作,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4、科学灌溉:科学测定土壤水分含量,合理安排灌溉、排水和缓释水的供应量,不断改善田间水土条件,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

5、科学管理:制定科学的管理方案,根据稻田生长和环境的变化随时调整管理策略。

定期对稻田进行巡视,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确保高产、稳产。

实践证明,采用绿色高产栽培技术,可以提高水稻单位面积产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改善生态环境。

因此,绿色高产栽培技术已经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广泛的推广。

目前已经有多个省份建立了绿色高产水稻生产示范区,带动了水稻产业的发展。

水稻高光效新型栽培技术

水稻高光效新型栽培技术

收获前 7 d采 用间 歇灌 水 方法 , 土壤 保 持饱 和 水 状 态 , 在 收
获前 7 d断 水 ; 灌溉 要采 用昼 停夜 灌方 式进行 同 。
6 病 害防治
在 稻 曲病 防 治 上 , 减 少菌 源 , 不选 带 菌 种 子 , 清理 田面 污物 , 剔除 病 株用 。 药 剂 防 治可 用 1 4 %络 氨 铜 水 剂 4 k g / h m , 稀释 3 0 0倍 于孕 穗 期 ( 破 口前 7 — 1 0 d ) 叶 面 喷施 ; 或用3 0 % D T 1 . 5 k g / h m 。 于破 口前 5 ~ 7 d稀 释 5 0 0 ~ 6 0 0倍 喷雾 。 在稻 瘟 病防治上, 选 抗病 品种 ; 合 理用 氮 肥 , 分蘖 后 期 贪 青要 排 水
摘要 介 绍 了水稻 高 光效新 型栽 培技 术 , 主要 包括科 学选 择品种 、 培 育壮 秧 、 精 细 整地 、 适 期移 栽 、 肥水 管理 、 病 害防 治 、 适 时收 获等 内 容, 以期为种 植 户提供 参 考 。 关 键 词 水 稻 ; 高光效 ; 新型; 栽 培 技 术 中图分 类号 ¥ 5 1 1 . 0 4 8 文献标 识码 B 文 章编 号 1 0 0 7 — 5 7 3 9 ( 2 0 1 3 ) 1 3 — 0 0 4 4 一 o l
农艺3期
水稻 高光效新型栽培技术
苏丽 春 李海侠 吴成 久
( 吉林 省 双 辽 市 王 奔 镇 农 业 技 术 推 广 站 , 吉林 双 辽 1 3 6 4 0 0 ; 双 辽 市 农 村 能源 环 境 保 护 办 公 室 ; 双辽 市农 业 广 播 电视 学 校 )
k g / h m ( 磷 酸 二铵 1 0 0 k g / h m 2 , 硫铵 1 0 0 k g / h m ) ; 穗肥 于 7月

中浙优8号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中浙优8号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中浙优8号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中浙优8号水稻是一种新型的水稻品种,具有产量高、抗病性强、耐逆性强等优点,
是当前主要推广的水稻品种之一。

为了更好地发挥中浙优8号水稻的优势,以下介绍该品
种的高产栽培技术。

一、选优亩种,合理布局
1、选择合适的种子:选择品种认真挑选,有良好的抗病性、抗倒伏性、无矮化性和
早熟性良好的品种;
2、合理间隔:宜株留3-4个左右,每亩适宜栽种12.5公斤左右的种子;
3、密植:稻苗生长迅速,理论密植量为每亩2-2.5万株,要用化肥多施肥少的方法
来推进密植,取得更高的产量。

二、施肥管理
1、整地肥:在播种前2-3天施肥,一是肥力充足,增加产量,二是早期施肥可以增
加底肥量,是稻苗壮健、长势良好的条件之一;
2、加强追肥:初期追肥应注重钾肥的运用,有利于幼苗的生长,中后期的肥料应以
氮肥为主,防止过度通气和稻谷的矮化现象。

三、灌溉措施
1、适时灌水:底部灌溉是增加产量的关键点之一
2、适量浇水:灌溉量要量化施肥,根据土壤水分状况分期分布施肥,达到科学化灌水;
3、利用肥水:浇水应注意肥水配合,应将地面上的积水用于深入水稻根系中,增加
肥力吸收。

四、科学管理
1、打顶摘心:当水稻植株高度达到90厘米左右时,需把高出田面的顶芽及分枝摘除,可以增加分蘖和穗数,增加水分供给。

2、松土晒晒:松土施肥能够改善土壤通气,提高土壤保水能力,增加产量。

3、及时防治病虫害:多喷洒病虫害药物可以使水稻株型更加健壮,提高产量。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及应用要点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及应用要点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及应用要点水稻是我们国家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提高水稻产量是提高国民经济的重要手段之一。

下面将介绍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及应用要点。

一、良种选用良种的选用是决定水稻高产的第一步,选用良好的种子可以提高水稻产量,减少营养失衡等情况。

选用的种子应该有以下要求:1. 品种优良:选用的品种需具有丰产、耐病、耐逆性等特点,如杂交水稻降低了水稻生长期,延迟衰老及重穗低在田间多年展现出优越的产量表现。

2. 一致性好:选用的种子应该外观一致,杂质少,色泽均匀,长势相当,平均水分灰分和脂肪酸的含量均衡。

3. 纯度高:选用的种子应该有较高的纯度,即杂质率、水分率、不完善甘粕率、不完整颗粒率等都应该比较低。

4. 生长势强:选用的种子应该生长势强,有抗促生剂、抗早衰剂、抗病抗虫的性能。

二、良田造就1. 土壤选择:水稻生长的土壤要求肥沃、疏松、透气、排水好,选择土壤要求不含盐碱,不含毒性元素,同时要保持土壤湿润度。

种植前应该根据水稻品种的特点和土地地理位置来选用稻田及配合种植。

2. 土壤改良:针对土壤肥力的不足,可以进行有机肥膜铺盖等措施,增加土壤肥力,提高水稻产量。

3. 排灌工程:针对水稻生长要求湿润度和排水好的特点,应该建立并维护好排灌工程,保证水稻正常生长。

三、肥水管理1. 施肥:水稻是一种高营养作物,施肥应该充分考虑水稻种类和生长期特点,循序渐进地施肥,一般分基肥、追肥、微量元素三个阶段。

应该注意施肥条件和肥料遵循科学合理、安全节约的原则,避免肥料浪费和会引起环境污染的不当施肥。

2. 浇水:水稻的水分需求很大,需要在田间遵循节约用水原则,循序渐进地浇水,学会掌握水分快慢、水力满足程度、田间水流量等因素,避免浪费和不适当浇水。

四、深耕细作1. 深翻耕作:水稻生长期不宜移植和靠拍,应该在选好田地后进行深翻耕作。

这样能增加土壤透气性,培养良好的微生物和物理性质,保证水分和肥力供给,同时也减少土地污染和提高水稻品质。

甬优17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甬优17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甬优17水稻高产栽培技术一、甬优17水稻的特点甬优17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水稻所选育的一种杂交稻品种,其具有以下特点:1. 具有较强的抗病性能,能够抵抗稻瘟病、纹枯病等常见水稻病害。

2. 具有较强的逆境适应性,能够在低温、旱涝和盐碱等恶劣环境中生长。

3. 生长期中矮秆、结实力强,适应性广,产量稳定。

4. 籼粳两用,米质优良,口感好。

5. 生长期中矮秆,利于施肥和防治病虫害。

1. 种植选择甬优17水稻适应性广,适合在南方、北方的大部分地区种植。

在南方适合选择在水田种植,在北方适合选择在旱田种植。

2. 土壤选择和改良甬优17水稻喜欢生长在砂质壤土或者壤土中,选择的土地应具有疏松、富含有机质、肥沃透水性好的特点。

如果土壤不是很适宜,可以通过施加腐熟有机肥或者其他肥料进行土壤改良。

3. 播种时间甬优17水稻适合在春季或夏季播种。

在南方地区,适合在2月下旬至3月下旬或者6月中旬至7月中旬播种;在北方地区,适合在4月上旬至5月中旬播种。

4. 规范播种甬优17水稻的规范播种是保证高产的关键之一。

播种前应选择健康的种子,进行消毒处理,保证播种时的种子质量。

要保证每亩播种量适中,防止密植或疏植,以免影响产量。

5. 施肥技术甬优17水稻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充足的养分供应,在施肥时应根据土壤肥力情况进行合理施肥。

一般可以分为基肥和追肥两个阶段进行施肥。

基肥施用有机肥和化肥混合施用,追肥应根据水稻生长期适时追肥,不同期间需要的养分也有所不同。

6. 病虫害防治甬优17水稻具有一定的抗病虫害能力,但还是需要进行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可以采用合理的农药使用方法,定期进行病虫害监测和防治措施。

要注意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尽量避免单一农药的频繁使用,防止产生农药抗药性。

7. 灌溉管理甬优17水稻对水分要求较高,要保持适宜的土壤湿度。

在生长期间要注意及时灌溉,尤其是在早期分蘖和抽穗期要做到保水灌溉。

8. 田间管理甬优17水稻在生长期间需要适当的田间管理工作。

优质杂交稻保优提质绿色高效栽培技术

优质杂交稻保优提质绿色高效栽培技术

优质杂交稻保优提质绿色高效栽培技术优质杂交稻是现代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物之一,其种植技术对于提高产量、保证品质、实现绿色高效栽培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优质杂交稻的保优提质绿色高效栽培技术。

一、选优育优选择适宜的优质杂交稻品种是保证稻谷品质的基础。

优质杂交稻品种应具备高产、抗病虫害和适应性强等特点。

种植户在选择品种时应根据当地的土壤、气候条件以及市场需求进行选择,以确保种植成功。

二、科学施肥合理施肥是优质杂交稻保优提质的关键环节。

施肥应根据土壤肥力和作物需求量来确定。

在肥料的选择上,应选择有机肥和化肥相结合的方式,根据作物的生长阶段和需求量合理施肥,避免过量或不足。

三、精细管理精细管理是保证优质杂交稻绿色高效栽培的重要手段。

包括合理的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和灌溉管理等。

田间管理包括翻地、撒种、培土等工作,要确保作物生长环境良好。

病虫害防治要及时进行,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避免使用过量的农药。

灌溉管理要根据土壤湿度和作物需水量进行合理的安排,避免水分过多或过少。

四、合理密植合理密植是提高优质杂交稻产量的重要措施。

适量增加密度可以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但过高的密度会导致氧气供应不足,影响作物的生长。

因此,在种植过程中要根据品种的特点和土壤条件进行合理密植,以保证作物的充分生长和发育。

五、科学收割科学收割是保证优质杂交稻品质的重要环节。

在收割前要根据作物的生长情况和成熟度确定收割时间,避免过早或过迟。

收割时要使用锋利的收割工具,保证切割的整齐和稻谷的完整。

收割后要及时晾晒和储存,避免霉变和虫害的发生。

六、科学耕作制度科学耕作制度是优质杂交稻绿色高效栽培的基础。

包括轮作制度、秸秆还田、合理耕作等。

轮作制度可以有效地控制土壤病虫害的发生,保持土壤肥力。

秸秆还田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

合理耕作可以减少土壤侵蚀,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

优质杂交稻保优提质绿色高效栽培技术是现代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内容。

通过选优育优、科学施肥、精细管理、合理密植、科学收割和科学耕作制度等措施,可以提高优质杂交稻的产量和品质,实现绿色高效栽培。

优质高效栽培技术水稻的节水灌溉技术

优质高效栽培技术水稻的节水灌溉技术

优质高效栽培技术水稻的节水灌溉技术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传统的水稻种植方式存在着对水资源的浪费和高耗能的问题,迫切需要寻找一种能够提高水稻产量,同时节约用水的栽培技术。

节水灌溉技术作为一种解决方案,可以有效地帮助农民优质高效地栽培水稻。

本文将重点探讨优质高效栽培技术水稻的节水灌溉技术。

一、滴灌技术滴灌技术是一种通过管道将水分直接供给植物根系的灌溉方式。

相比传统的洒灌灌溉,滴灌技术可以大幅度减少水的蒸发和地表径流,从而提高用水利用率。

此外,滴灌技术还可以根据水稻生长的需求,精确地调整灌溉量和灌溉频次,避免了过度灌溉和浪费。

二、雨水收集利用技术雨水是免费的天然水资源,如何利用好雨水资源是一项重要任务。

通过雨水收集利用技术,可以将雨水收集起来,用于水稻的灌溉。

这种方式不仅可以节约用水资源,还可以降低农民的用水成本。

在水稻种植的休耕期,可以利用雨水来满足水稻的灌溉需求,减轻对地下水的依赖程度。

三、地下滴灌技术地下滴灌技术是将滴灌技术与地下水位相结合的一种灌溉方式。

通过埋设管道将水分输送到植物根系附近,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水的蒸发和浪费。

同时,地下滴灌技术还可以减少表面积水的滞留时间,降低病虫害的风险,提高水稻的生长质量和产量。

四、膜下滴灌技术膜下滴灌技术是在土壤表面覆盖一层特殊的滴灌膜,将水分通过膜下滴灌管送至水稻根系。

这种技术可以有效地控制水的渗漏和蒸发,提高水的利用效率。

膜下滴灌技术还可以减轻土壤侵蚀,保持土壤湿度和肥料的有效利用。

五、调控灌溉及时机调控灌溉及时机是指根据水稻的生长需要,合理安排灌溉时间和灌溉量。

水稻不同生育期的需水量存在差异,因此需要科学地制定灌溉计划。

比如,在水稻的生育初期,可以适量增加灌溉量以满足幼苗期的需水;而在抽穗期及成熟期,可以适量减少灌溉量,避免过度灌溉浪费水资源。

总结:优质高效栽培技术水稻的节水灌溉技术对于我国降低用水量、提高水稻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稻高光效栽培技术措施 
李君全,张玉国 
(通化县大泉源乡农业技术服务站,吉林通化134115) 

摘要:水稻高光效栽培技术是由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和农业生态研究所研发的一项新型栽培技术。该技术通过调整垄向至磁南偏 
西20度,达到利于水稻生长的最佳方向,让光能利用率达到最高,同时,采取宽窄行栽培形式有利于通风透光和提高农药、化肥利用率, 
从而促进水稻优质高产。 
关键词:水稻;高光效;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3)一20—39—1 

水稻高光效栽培技术是由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和农业生 态研究所研发的一项新型栽培技术。该技术通过调整垄向至 磁南偏西2O度,达到利于水稻生长的最佳方向,让光能利用 率达到最高,同时,采取宽窄行栽培形式有利于通风透光和 提高农药、化肥利用率,从而促进水稻优质高产。水稻高光效 栽培技术是目前水稻生产中提高单产的一项主推技术,也是 2013年吉林省政府重点抓的农业种植示范项目。为了更好地 落实和实施水稻高光效栽培技术示范工作,确保项目0Ii ̄*lJ实 施,现将其主要栽培技术措施介绍如下: 1科学选种。培育壮秧 1.1选择高产、抗病的优良品种 根据当地生态类型和气候条件,选择生育期适宜,抗逆性 强,抗病力强,丰产性好的优质水稻品种。 1.2适时播种 一般于4月上旬播种,播前晒种2~3天,用比重为1.13 (25公斤水中溶化6公斤盐)的盐水选种后,再用咪酰胺浸种 5~7天,将浸好后的稻种用清水洗净后催芽,种子露白后进 行播种。 、 1.3稀播旱育苗.加强苗田管理 苗床地选择地势平坦、背风、向阳、土壤疏松肥沃、排灌 良好的菜地或旱田,苗床土选用旱田表层土、腐殖土和经过 腐熟的农家肥按照5:2:2的比例混拌均匀再过5目筛后的 土。在4月5 El~10日期间每平方米播催芽湿种150~200 克。育苗期间严格控制温度,出苗—一叶一心期,棚内温度控 制在25 ̄(2~28qC之间,一叶一心期后晴天适当小通风炼苗, 保持床土湿润;二叶一心期逐步增加通风量,温度控制在 20 ̄C左右,插秧前5~7天进行全面通风炼苗。育苗期间尽量 少浇水,如果在早晨太阳出来前稻叶的叶尖有大的水珠时, 不应浇水,没有水珠就应该利用早晚时间浇一次透水。育秧 期发现脱肥可适当追肥,每平方米追施硫酸铵3O克稀释成 100倍液叶面喷施,喷后用清水冲洗,以免化肥烧叶。 2本田移栽 2.1适时早插秧 一般在5月20日前后开始插秧最好,有利于提高产量和 米质。秧苗素质以秧龄达到30~35天,叶龄3.5—4叶,苗高 12~14厘米为宜。 2.2栽培方法 水稻高光效栽培技术中其栽培行为通风透光超大行与栽 植水稻小行组成的组合行,通风透光超大行的行距为5O厘 米,栽植水稻小行的行距为20厘米。插秧前,用罗盘定向,将 插秧行向定为西南一东北向,角度为磁南偏西20度,做出标 线,在标线一侧插2行秧苗,保证行距20厘米,株距15厘米, 
每穴3~4棵,插秧时采用拐子苗插法,插完这2行后,留出 
50厘米作为大行距,再按照上述方法插2行,依此类推,做到 
不漏插,深浅一致。插秧时最好用插秧架,确保行直行正,光 
能利用率更高。 
3科学管理,综合防治病虫害 
3.1合理灌溉 
水田灌溉应因地制宜,根据地、天及其长势灵活掌握。一 
般在移栽时保持水层1厘米左右,移栽后至返青时采用深水 
护苗,保持水层5~7厘米,返青后至有效分蘖末期浅水灌溉 
3~5厘米,有效分蘖末期至幼穗分化期(6月下旬~7月上 
旬)采用深水灌溉或者湿润灌溉以控制无效分蘖,幼穗分化 
至乳熟期(7月上旬~8月下旬)浅水灌溉保持水层1~2厘 
米,如果孕穗期遇到17 ̄(2以下低温时宜采用深水灌溉10~20 
厘米,以防止造成障碍性低温冷害,产生没有受精的空粒,乳 
熟至收获前一周(8月下旬~9月中旬)稻田保持土壤湿润即 
可,在收获前7天断水。灌溉可采用昼停夜灌的方式。 
3.2科学施肥 
坚持农家肥与化肥结合,氮、磷、钾结合,施足基肥,早施 
蘖肥,巧施穗粒肥,平稳促进的施肥原则。多选择在插秧10 
天后(6月5目前后)每公顷施纯氮45公斤促进分蘖肥,出穗 
前30天(7月15日前后)每公顷施纯氮30公斤、氧化钾50 
公斤攻穗肥。 
3.3综合防治病虫害 
移栽5~7天后结合追肥选用低毒高效的化学除草剂除 
草,施药后保持水层4~5厘米,5~7天;稻田常见的病害主 
要是稻瘟病和稻曲病,每公顷选用三环唑可湿性粉剂1.5公 
斤稀释成500倍液均匀喷雾防治稻瘟病,在水稻孕穗的中后 
期每公顷用井冈霉素150~200克稀释成500倍液均匀喷雾 
防治稻曲病;常见的虫害主要是稻水象甲和二化螟,可在6 
月中旬稻水象甲成虫盛发期选用28%高渗稻乐丰乳油每公顷 
680ml,对水750公斤喷施,在7月上句二化螟产卵盛期和孵 
化期用5%锐劲特加杀虫双进行喷雾或喷浇防治水稻二化 
螟。 
4适时收获 
出穗后保证45~5O天成熟时间,外观看有90%以上的籽 
粒变黄成熟,穗轴有三分之一变黄,基部有很少一部分绿色 
籽粒存在时即可收获。 

作者简介:李君全,男,吉林通化人,吉林省通化县大泉 
源乡农业技术服务站农艺师.研究方向:农技推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