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高光效栽培技术措施

水稻高光效栽培技术措施

作物栽培学-完整版

一、作物栽培学的性质、任务 1.性质:作物栽培学是研究农作物高产优质栽培理论与技术的一门应用科学。 2.任务:研究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提出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的栽培技术措施。 二、作物的起源、分类和分布 1.作物的起源: 起源地:(1)中国的中部和西部山区及其毗邻的低地是“第一个最大的独立的 世界农业发源地和栽培植物起源地”(2)中南美洲地区 2.作物的分类: (一)根据作物的生理生态特性分类 按作物对温度条件的要求,分为喜温作物和耐寒作物。喜温(10°C):稻、玉米、高粱、谷子、棉花、花生、烟草;耐寒(1~3°C):小麦、大麦、黑麦、 燕麦、马铃薯、豌豆、油菜。 按作物对光周期的反应,分为长日照作物、短日照作物、中性作物和定日照作物。长日照作物(在日照变长时开花的作物):麦类作物、油菜;短日照作物(在日照变短时开花的作物):稻、玉米、大豆、棉花、烟草;中性作物(对日照长短没有严格要求的作物):荞麦;定日照作物:甘蔗的某些品种只能在 12.75h的日照长度下才开花。 根据作物对CO2同化途径的特点分为三碳(C3)作物和四碳(C4)作物。 C3作物(光合作用CO2补偿点高):水稻、小麦、大豆、棉花、烟草 C4作物(光合作用CO2补偿点低):玉米、高粱、谷子、甘蔗(二)按作物用途和植物学系统相结合分类 1. 粮食作物:谷类作物(小麦、大麦、燕麦、稻、玉米、谷子、高粱等) 豆类作物(大豆、豌豆、绿豆、蚕豆、豇豆、菜豆等) 薯芋类作物(甘薯、马铃薯、木薯、豆薯、山药、芋等) 2.经济作物:纤维作物(棉花、大麻、亚麻、洋麻、黄麻、龙舌兰、蕉麻等)

优质水稻栽培技术

第一章优质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水稻属于禾本科一年生草本、稻属植物。它是由普通野生稻经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共同作用下演变而来的。我国是世界栽培稻的发源地之一,栽培历史悠久(约有5-6千年的栽培历史)。稻米营养价值较高,与其它谷物相比较,它含粗纤维最少,各种营养成分容易消化和吸收,适宜人体需要。尤其是优质稻米深受人们的喜爱,目前市场上供不应求。 第一节优质水稻应具备的特征 水稻分为籼稻和粳稻两个品种,在籼稻和粳稻中按其对光照长短的反应和生育期长短分为晚稻和早、中稻,在晚稻和早、中稻类型中按耐湿性和耐旱性分为水稻和陆稻。优质水稻品种,除了具有一般水稻品种的优良特性(产量高、抗性强和适应范围广)外。还必须具有好看、好吃、营养丰富、卫生达标等四个特征。稻米品质是由遗传因子、生态环境、栽培技术及加工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稻米的内在品质主要是遗传因子决定,同时受气候生态、土壤生态及栽培管理因素的影响,同一品种的品质存在着不同的环境表达,因此,应建立和完善优质稻栽培技术体系,建设优质稻板块基地,提高稻农的经济效益。 第二节目前制约我市优质水稻高产的因素

一、气候条件水稻是喜温和感光作物,生长期要求适温、光足,而我市常出现两头低温,中间光照不足,又有高温热害,有的年份寒露风来得早,对水稻的产量及品质影响较大。即3月下旬至4四月上旬早稻育秧期间有倒春寒,水稻播种后易引起烂种、死苗;6月上旬至7月上旬有些年份梅雨期雨水天气多,光照不足;7月下旬至8月上旬的高温干旱影响中稻扬花灌浆,9月上中旬的寒露风又影响二季晚稻的抽穗扬花。 二、栽培技术有的地方和部分农民,种了优质高产水稻品种而没有采取与之配套的栽培技术,如施肥结构不合理、防治病虫害措施不力,水肥管理不当,结果不能充分发挥品种的优质高产特性,造成单产不高,效益不佳。 三、品种多滥杂全市目前主推品种不明显,早、中、晚稻种植品种多达60多个,该稻谷品质一致性差异较大,很难生产优质稻米。 第三节水稻优质高产的水肥条件和土壤条件 一、水稻优质高产的需肥规律和施肥的基本方法 1. 优质高产水稻的需肥规律 据测定水稻每生产500㎏稻谷的需肥量是需要氮素 8.5—12.5㎏,需要五氧化二磷4—6㎏,需要氧化钾 11—16㎏。而在不同的时期需肥量是不相同的,一般的水稻品种在拨节期以前对氮磷钾的吸收量是全生育期需肥量的 50%以上;拨节至孕穗期间

水稻抗逆、优质分子设计育种创新团队

团队创新助力中国农业科研 --水稻优质、抗逆分子设计育种创新团队 团队首席科学家黎志康(左三) 2003年8月,作为中国农业科学院国外引进人才,黎志康带领他实验室的团队一起回国,成为近年来中国农科院团队整体引进回国的杰出代表。5年来,以黎志康博士为首席科学家,万建民、王健康、赵开军、徐建龙等农科院一、二级人才为骨干队伍的“水稻抗逆、优质分子设计育种创新团队”,集中优势研究力量和科技资源,充分发挥多学科综合交叉优势,围绕国家重大需求,以近年来国内外倍受关注的“分子育种理论与技术”为生长点和切入点,重点攻克抗逆、优质分子育种理论与技术体系,对水稻抗逆、优质等复杂性状进行深层次基因挖掘和种质创新,分离重要功能基因和进行品种分子设计,取得一系列突破性进展。 团队还充分发挥骨干成员在知识结构上的互补性,以及研究方向相对集中的特点,开展水稻抗逆复杂性状的遗传网络解析和植物分子育种新方法等研究。提出的种质资源大规模回交导入结合DNA分子标记技术高效发掘优异隐蔽基因的分子育种策略,已成为国内外种质资源有利基因挖掘和育种利用的主导方法,居国际领先水平。 该团队依托于农作物基因资源与遗传改良国家重大科学工程,拥有分子育种和分子设计的高效平台及全国水稻分子育种协作网;目前主持国家973、863、农业部948、转基因专项、支撑计划、行业科技及盖茨基金、国际挑战计划等国内外重大项目32项,年均合同经费达5034万元。在北京昌平和海南南滨建有规模化试验场,为本团队研究工作顺利的开展提供全方位的保障。 团队力争在3~5年内在多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创建水稻抗逆、优质的分子育种理论与技术体系,研制选择导入系QTL和品种分子设计的计算机软件,克隆优质、抗逆基因,通过分子设计培育高产、优质、抗逆新品种,大力促进我国水稻分子育种的发展和进一步提升我国在这一领域的国际竞争优势,将团队建设成为一支在国内外有影响的一流团队。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水稻抗逆、优质分子设计育种创新团队将继续发扬“严谨、勤奋、开放、创新”的团队精神,在复杂数量性状遗传机理剖析及分子设计改良上勇于创新,从而在育种实践中向“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的方向迈出重要的一步。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一、选用优质、高产、抗病的品种 选用米质好、抗稻瘟病能力强,产量高的水稻品种进行高产栽培。 二、采用旱地育秧技术 (一)选好苗床:选择离家近便于管理、肥沃疏松的旱地作育秧苗床。育一亩大田的秧苗,需长7米、宽1.2米(净播种面积)的苗床4厢。 (二)精细整理苗床:苗床按1.7米开厢,厢沟宽40㎝,厢沟深5-8㎝,厢面宽1.3米,将过筛后的细磷肥按每厢1公斤撒于厢面上后将土整细,并将磷肥与厢面表土拌均,将厢面整细整平。并提前筛好盖种的细土用塑膜盖上防雨备用。 (三)浇透底水与苗床消毒:整好的苗床上只用淡粪水或清水浇透(底水不足出苗时间长出苗率低),然后按4厢苗床50克敌松兑1-2桶水均匀地洒在苗厢表面上进行土壤消毒。 (四)适时播种:播种期低山在3月20-25日,二高山在3月25-30日。播种过早遇寒潮低温将造成烂种,播种过迟温度升高后苗厢上管理难度大,秧苗生长过快难以培育壮苗。

(五)精细播种盖土:不需摧芽直接播干种,将稻种分成与苗床厢数相等的份数后,每厢播一份稻种,注意播均匀。每厢种子播结束后及时用细土盖种,然后在盖种细土上喷施旱秧净防杂草(只喷一次,不能重复喷)及时盖塑膜,防止盖土盖膜不及时遇晴天苗床水分蒸发后出苗迟和出苗不整齐。 (六)盖膜:必须盖2层膜(第一层保湿,第二层增温),第一层膜平盖在厢面上,不能压边(以便齐苗后抽掉),第二层升棚覆盖,并将膜的四周用土压紧封严。 (七)苗床管理: 1、适时揭膜:齐苗后(苗高达1-1.5㎝)从拱棚的一端将平盖在厢面上的第一层膜抽掉,二叶一心时在晴天上午9点至下午5点揭开膜的两端通风炼苗,三叶一心时选择晴天的下午将膜全部揭掉。 2、防治立枯病:秧苗一叶一心时,每四厢苗床用50克敌克松兑水100公斤均匀地浇洒在厢面上防立枯病,如雨水多时,间隔5天用同样浓度的敌克松药液再预防一次。 3、追苗肥:从二叶一心开始每长一片叶追一次淡粪水(最好用不是沼液的粪水,如用沼液必须用一桶沼液兑4桶清水,严防因沼液浓度过高导致烧苗),苗床上严禁施用尿素和碳铵。 4、适时移栽:在秧苗叶龄达 3.1-4.1叶时为移栽最隹叶

优质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优质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1、整地:秧地应选择地势高、不积水、近水源、肥沃的稻田,按常规育秧的做法,耙烂耙平,增施秧田基肥,早施腐熟有机质肥料,培肥秧田。 2、品种选择 根据当地的自然气候特点,我们因地制宜的选用中早熟品种种植为主,原则是优质、高产、抗逆性强(多抗稻瘟病、倒伏等)、耐冷性强。可以选择龙粳20,龙粳25,龙粳26、龙粳29等。种子纯度须保证98%,净度98%,发芽率85%以上,含水量不高于13.5%,公顷留种70公斤 3、种子处理 3.1每公顷用种量:一般钵盘育苗用种量25公斤(发芽率在95%以上),一般旱育苗30~40公斤。盐碱地适当多些,非盐碱地区适当少些,旱育稀植的也要少些。 3.2晒种:选晴天,在干燥平坦地上平铺席子或水泥场摊开,厚度一寸,晒2~3天,白天晒晚间装起来,在晒的时候经常翻动,目的是提高种子活性。 3.3浸种消毒:目的是使种子充分吸水有利发芽,同时消毒防治恶苗病。目前生产上消毒药剂很多。恶苗净(多效灵)用的较为普遍。本品每袋100克,加水50公斤,搅拌后浸种40公斤,常温浸种5~7天,浸后不用清水洗可直

接催芽播种。 4、播种 4.1播期。当日气温稳定通过5―6℃即可播种。具体时间在4月10―20日。 4.2播量。盘育苗的每盘播干种子100―110克,也就是播芽种120―125(2.4―2.5两)克。每100平方厘米播250粒左右种子,也就是4平方厘米播10粒种子。 4.3 播种方法。机械播种,播种要均匀一致,不均匀的可用鸡毛扫种子达到均匀状态。播后用塑料包裹的木板拍压种子,使种子三面入土。 4.4封闭灭草。一是用1.15%丁.扑粉剂(苗床除草剂)250克(一袋),混细土3―5公斤,撒施20平方米苗床,进行封闭灭草。为了撒施均匀,先撒施70%,再用30%找匀。二是用40%丁.扑乳油(床净丰)用量为40―50毫升/100平方米(一支20毫升喷40―50平方米),对水50公斤,覆土后喷雾。 5、田间管理 5.1水层管理。在水的管理上做到“浅水插秧、深水返青、浅水促孽、适时晒田、保水养花、干湿壮籽、蜡黄断水”的原则,后期不可断水过早,以免降低粒重。晒田时一定要坚持苗到不等时,时到不等苗,当全田总茎蘖达到17万时就要开始晒田控制。如生长旺、叶色深、有徒长现象,

分子标记在水稻育种中的应用

水稻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水稻生产在未来几十年内要保持稳定的增长,这一增长是在更少的土地和水资源的条件下完成的,培育高产、优质、抗病虫性及抗逆性强的品种是水稻生产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途径。传统育种主要是在不甚明了基因背景的条件下,通过杂交和各种育种技术,根据植株在田间的表现进行评价与选择。表型性状不仅取决于遗传组成也受控于环境条件,而环境效应较易掩盖基因效应,因此,仅从表型进行选择显然是不理想的,特别是对受多个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选择,更难做到准确。 随着近二十年来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与发展,特别是遗传标记的出现与应用,为作物育种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在遗传学实验中,通常将可识别的等位基因差异或遗传多态性称为遗传标记。在遗传学的发展过程中,先后出现了以下四种 遗传标记:形态标记、细胞标记、生理生化标记、分子标记。其中以分子标记最为理想,因为DNA水平的遗传多态性表现为核苷酸序列的任何差异,甚至是单个核苷酸的变异,因而其数量几乎是无限的。与以往的遗传标记相比,DNA标记还有许多特殊的优点,如无表型效应、不受环境限制和影响等。 1DNA分子标记的分类 自1974年Grodzicker创立了限制性片段长 度多态性(restrictionfragmentlengthpolymor- phism,RFLP)标记技术以来,分子标记得到最广泛 的应用。DNA分子标记是DNA水平的直接反映。依据对DNA检测手段,DNA分子标记可以分为四类(方宣钧,2001):第一类为基于DNA-DNA杂交的DNA分子标记,该技术通过限制性酶切、凝胶分离、探针杂交、显色技术来揭示DNA的多态 性。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发现最早、应用广泛的 分子标记在水稻育种中的应用 李春光,刘华招 (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黑龙江 佳木斯 154025) 摘要:分子标记技术的应用日趋广泛,对水稻育种研究有重要的价值。通过重点介绍近年来分子标记在水稻分子遗传图 谱的构建、遗传资源保存和遗传多样性分析、基因的标记及克隆、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方面研究的应用情况,探讨了分子标记的应用在水稻育种上的优势。关键词:分子标记;水稻;育种收稿日期:2007-03-09 作者简介:李春光(1978-),男,研究实习员。 综述 2007年第5 期中图分类号:S511.035.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6737(2007)05-0019-06 ApplicationofMolecularMakerstoRiceBreeding LIChun-guang,LIUHua-zhao (RiceResearchInstituteofHeilongjiangAcademyofAgriculturalSciences,JiamusiHeilongjiang154025,China)Abstract:Thewideuseofmolecularmarkershasplayedaveryimportantroleinricebreedingresearch.Inthispaper,thesituationsofapplicationofmolecularmarkersinvolvingricegeneticmapconstruction,geneticgermplasmreservationandpolymorphismanalysis,genetaggingandcloneandmolecularmarkerassistedselectionwereintroducedandadvan-tagesofmolecularmarkeronricebreedingwerediscussed.Keywords:Molecularmarker;rice;breeding 19--

阐述农业技术推广及水稻栽培技术要点

阐述农业技术推广及水稻栽培技术要点 发表时间:2019-09-11T14:15:48.47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6期作者:陈国新 [导读] 摘要:本文主要对农业技术推广及水稻栽培技术要点进行分析。 广东省清远市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中心 511500 摘要:本文主要对农业技术推广及水稻栽培技术要点进行分析。随着我国农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是,在农业技术不断推广的过程中,还需要结合市场发展趋势和实际需求,完善相应的管理体制,促进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水稻栽培;技术 引言 近年来,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在我国农业的发展体系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农业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在建设新农村的背景下,以往的农业技术已不能满足现在的需求,因此需要不断改进传统的农业技术,并将其进行推广。水稻是世界上最主要的3大粮食作物之一,也是我国最主要的栽培作物之一,加强水稻栽培技术及推广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农业技术推广概述 农业技术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在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法》中给出了农业技术推广的定义,即通过试验、示范、培训、指导以及咨询服务等,把应用于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的科技成果和实用技术普及应用于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活动。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性农业经济是我国各项经济中最为基础的,对国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于促进农民增收增产具有重要的意义,必须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农业技术推广将农业种植逐渐由传统转向现代化,把农业建立在现代科学的基础上,即在农业种植中渗入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实现增产的目标。由此可以看出,农业技术推广对农业起到了推动的作用,能够推动农民致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二、水稻栽培技术要点 1. 品种选择 水稻品种的选择是实现高产稳产的基础,水稻品种对不同地区的适应性也不同,因此必须注意以下几点。因地制宜,严格根据区域实际选择品种。不要盲目选择国外品种来降低风险。差异选择,即在选择水稻种子时,应考虑到水稻种子本身的特性、产量、潜力等因素,以及当地土壤、土壤和土壤肥力等因素。为了提高水稻产量,商品选择,即在选择水稻品种时,也要考虑市场信誉问题,确保后期销售更好,保证农民收入。 2. 科学育苗 育苗是依照水稻在生长过程当中的相关阶段来实施优化抚育。例如,在水稻进入壮苗期之后,需要针对苗床进行压实并且平床,从而使其根系更加的发达,保证其发育良好。在进行压实处理时,必须要严格的依照土壤本身的酸碱度来展开控制,从而保证突然具备良好的透水性与透气性,并且不会导致土壤的半截。另外,对于土壤酸碱度必须要进行合理化的控制,始终保持土壤处于酸性,避免碱性土壤所造成的烧苗现象,通过良好的育苗工作能够更好的为水稻的高产以及优质奠定基础,另外在进行虫害的处理过程中应该选择低毒的农药,从而保证稻米不会影响人体健康。 3. 播种准备 在正式播种前要对水稻种子的发芽状况进行准确测试,可以先将水稻种子放置在温水中浸泡4 h,随后把泡好的种子放到专门准备的器具中,对发芽状况进行定期观察,最终成活率要超过80%。需要注意以下问题:第一,在浸泡水稻种子前,需要实施晒种,从而提升种子中酶元素的活性,晒种时间大概是3 h;第二,在选种的过程还需要利用比例配置合理的盐水进行浸泡,水和盐的调制比例为1∶12。同时,水温应该保持在12℃左右,具体浸泡时间是8 d,随后把种子放在清水中进行彻底洗净清理,使水温时刻保持一种合适的温度,通常保持在25℃,最后实施催芽。 4. 整地处理 在水稻管理工作中,人们要积极建立健全系统化的整地处理机制,确保相应的操作流程合理,满足实际需求。对于水稻种植,人们一般采取格田控制方式,只有保证土地的平整度,才能提高种植质量。一般蓬安县采取轮耕制度,为了提高种植质量,蓬安县要科学实施翻土处理,翻土深度要控制在20 cm左右。应充分发挥旋转翻土处理机制的作用,保证整地的顺利运行。需要注意的是,之所以要进行整地处理,是为了保证土壤结构合理。在种植过程中,杂草较多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对此,人们要进行集中的药物处理。 5. 田间管理 在种植水稻的过程中,有必要积极实施该领域的系统管理机制,特别是肥料管理和病虫害防治。在水稻生长过程中,只有通过规范施肥和控制的实际要求和条件,才能提高水稻生产效率和节约成本。通常,在水稻生长期间,每年必须在7月进行浇水,并将水的温度调节在18℃左右,以确保水稻生长需求。对于水稻种植过程中的病虫害和杂草,必须选择适当的病虫害防治和除草机制,以确保适当的控制,实现高产种植的目标。 三、农业技术推广分析 1. 创新推广机制 随着我国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入,对于各项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推广力度也在不断加大,但在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依然存在一定的缺陷,比如农民对于新型农业栽培技术没有准确认知。农民在进行耕种生产过程中,对于新型农业技术的了解程度不够,从而导致耕种过程中的应用技术还比较落后,进而不利于推广新技术,降低粮食产量。由于自身知识水平的限制,导致农民在学习先进技术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难度,无法在短时间内彻底领悟。因此需要被动接受各种农业种植技术,无法有效解决各种实际性问题。同时,想要彻底突破当下的技术瓶颈,应该创造相应的竞争环境,加强乡镇、县政府农业技术交流和培训。此外,还需要形成相应的竞争机制,促进各地资源实现有机整合,促进不同地区之间进行互相比拼,实现共同发展的目标,加快农业生产技术推广速度,对推广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其服务质量,促进各种新型农业技术有效落实,实现农民增收增产目标。 2. 合理运用田间诊断技术 所谓的田间诊断技术,即监测水稻实际生长情况,以确定影响水稻生长的因素,然后采取有效措施预测水稻的生长状况,提前对于不健康、不正常的水稻进行检测并予以处理。相关调查显示,水稻在苗后叶龄、移栽叶龄、抽穗、拔节等生长期间最容易受到病虫害的影

生物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高三复习)

课题:生物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 活动一:现有抗病易倒(TTDD)和易病抗倒(ttdd)的品种,来培育抗病抗倒的高产品种。如果你是育种工作者,请你写出杂交育种和单倍体育种的基因型图解。) 活动二:资料一:随着神舟九号返回舱平安降落,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圆满成功,中国航天迈上新台阶。从1987年以来,有800多个品种的植物种子进行了太空育种试验,一大批高产、优质的农作物已经走进千家万户的餐桌。经历过太空遨游的农作物种子,返回地面种植后,不仅植株明显增高增粗,果型增大,产量比原来普遍增长而且品质也大为提高。 资料二:目前,在苹果上已经获得了抗虫转基因植株,所使用的抗虫基因主要有bt(bacillus thypsin inhibitor)和cpti基因。bt基因是从苏云金杆菌分离出来的杀虫结晶蛋白(icp)基因。cpti对许多害虫都具有抗性,广谱性是其最主要的优点。国外利用cpti基因于1992年成功转化了绿袖苹果;国内达克东等也应用cpt i基因转化了皇家嘎拉,southem杂交证明目的基因存在于苹果基因组中。 问题:1.与杂交育种相比,资料一所说的育种方法有什么优点?联系基因突变的特点,谈谈该育种方法的局限性 2.资料二所涉及的育种方式所需要的工具及大概步骤是什么?活动三:比较几种育种方法

[活动反馈] 1.(2011 年汕头模拟)已知番茄的红果(A)对黄果(a)为显性,二室(B)对多室(b)为显性,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育种工作者利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了如下四组实验。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Ⅰ过程培育植物体A 主要应用了______________的原理;在珍贵药材、花卉培养上常用这种方法,其中一个原因是这种育种方式能够保持________________。 (2)用红果多室(Aabb)番茄植株的花粉进行Ⅱ、Ⅲ有关实验,则Ⅱ过程中,从花粉形成幼苗B 所进行的细胞分裂方式是________分裂。培育植物体B 的方法(Ⅱ)称为______________;该育种方式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如果只考虑花粉之间两两融合,图Ⅲ中植物体 C 的基因型有________种。 (3)要将植物的器官、组织、细胞培养成完整植株,除了需要一定的营养条件和植物激素、适宜温度和一定光照、无菌条件等之外,还需要________________。 (4)图中Ⅳ过程,通常植物体D 能表现出两个亲本的遗传性状,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2012 年茂名一模)已知水稻的光效(光能利用效率)由一对基因(A、a)控制,抗病性由另一对基因 (B、b)控制,两对基因独立遗传。高光效抗病水稻的育种方案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 (1)水稻的低光效与高光效这对相对性状中,_______是显性性状,而甲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假设辐射处理后得到一株水稻,检测突变基因转录出的mRNA,发现第二个密码子中的一个碱基发生替换,该水稻的光能利用效率一定提高吗?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用乙培育高光效抗病水稻新品种,为了提高其在子代中的比例,应采用的育种方法是_____________,其比例为____。 (4)若下图为一株水稻(Aa)减数分裂过程中的一个细胞,同一条染色体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的同一位点上的基因分别是 A 和 a ,造成这种结果可能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要使水稻的高光效基因在玉米植株中表达,从理论上讲常用的育种方法是_________。 [答案] 1.(1)植物细胞全能性品种的)优良性状 (2)有丝单倍体育种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3 (3)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 (4)具有两个亲本的遗传物质 2.(1)低光效AABB 或AAbb(写出其中一种即可) (2)不一定密码子具有简并性(或一种氨基酸可以由几个不同的密码子来决定) (3)单倍体育种1/2 (4)基因突变或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基因工程

水稻种植技术操作规程完整

绿色水稻种植技术操作规程 为确保生产出绿色食品优质大米,特制定此技术规程。对水稻生产基地的规管理和技术指导,严格控制各种污染。 一、水稻栽培管理 (一)育秧 1、品种选择 选择适宜地区的优质高产新品种,不带病菌、虫源、无破粒、无秕粒、优质高产新品种。 经两年实验示,选出绥粳4,龙洋16,180,旱香74,旱香52等优质品种。这些品种抗病性强、生产性好、米质优良(一级米)、适口性好。 2、种子处理 晒种 3月25日——3月30日,室外晒种1—2天,增加种子活力。 盐水浸种,浸种4—5天后捞出控干进行催芽,有50%种子露白后方可播种。

3、营养床土配制 根据当地条件选用疏松、肥沃、富含有机质、偏酸、无草籽的腐殖土或旱田土,风干过筛,最好加15-20%草碳土,按照每平方米苗床需要20kg原土,加入适量75%浓硫酸使PH值达到5-6.0,制成营养土。 4、秧床整理 选取无盐碱、土地肥沃、平坦的壤土为育秧地块, 田要泡透使土质松软。秧床设置宽1.5米、长15米,秧沟宽30厘米,将秧床精细整理,达到平整一致,无作物根茬、杂草。 5、播种 4月5日——4月12日,首先在浇透水的置床上铺有孔地膜或软盘,然后铺撒3cm厚的营养土,刮平,浇透水,盘育苗每盘播70克左右,合理密植,稀播育壮秧。 6、秧田管理 温度管理 出苗前密封保温,棚温控制在30℃左右,苗出齐后及时撤去地膜。2叶1心时,温度控制在20—25℃左右,低温大床苗,严防高温烧苗和徒长。降温主要靠通风大小来调节。 水分管理

6、整地 11月上旬,水稻机收后,秸秆全部还田深翻,亩秸秆还田量在600公斤以上。 按照绿色食品优质米要求,四月下旬在耙地时施用em 菌发酵好的农家肥2吨/亩,施底肥磷酸二胺5公斤/亩,农家肥要施均匀,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进土壤理化性状。 一次性深施,这样不仅节省施肥次数,而且有利于提高有效分蘖率和有效穗数及穗大粒饱,减少垩白率,提高稻米品质。 4月25日——5月1日泡田。 耙地 春季耙地以旱耙为主,泡田后水耙找平为辅,水耙地以寸水不露泥为准。 (二)插秧 5月9日——5月28日,当气温稳定在13℃时,就可开始插秧,插前3—5天整好地耙细耙平,寸水不露泥,沉淀适宜时,就可以插秧,插秧时要保证插秧质量,浅插,插秧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一、选用良种、合理布局 按照地域类型,选用经过省级以上审定或办理引进种植手续的优质、高产、抗病水稻良种,种子质量达到国颁二级以上标准。因地制宜,合 理品种布局,严禁越界种植。平川主推丰优香占、隆优305、内香 8518、泰香8号、宜香19、宜香725、内5优H25、内5优5399、内香 18等优质高产品种;浅山丘陵推广D优2362、K优877、特优801;糯稻品种可选用糯优1号、汉中雪糯等;机械化插秧品种主推黄华占。 二、适期播种、培育多蘖壮秧 壮秧标准:秧龄40-50天,叶龄6-8叶,苗高35-40cm,单株带蘖 3-5个,白根10条以上,叶片老健清秀无病虫害。 1、选好秧田,施足底肥,精耕细整。秧田应选择地势平坦、排灌方便、阳光充足、土质肥沃的田块,按1分秧田插0.8-1亩大田的比例留 足秧母田;施肥要掌握“腐熟、速效、适量、浅施”的原则,以农家肥 为主,亩施腐熟圈粪1000-1500公斤,碳酸氢氨20-25公斤,过磷酸钙 30公斤或亩施磷酸二铵10公斤作底肥,充分混匀;精细整地,做好秧田通气,关键是干耕干整,把田耕耙整细,拣净残茬杂物,起沟做畦,用 底肥把畦面泥块打碎,初步耙平,然后放水浸泡,再进一步把畦面整平 抹光、畦宽、沟宽以适宜田间操作为宜,沟深0.25米,达到“上糊下松、沟深面平、肥足草净”。 2、选择适宜的育秧方式。坚持两段育秧或薄膜育秧方式,长生育期品种坚持两段育秧,以保证安全齐穗,增温早熟夺高产;生育期较短的

品种或劳力紧缺的可采用薄膜育秧或旱育秧,杜绝露地秧。 3、播前准备。每亩大田备种1公斤,播种前晒种1-2天,使其发芽 快而整齐。然后用清水预浸1天,期间打捞出秕谷及杂物;再用“500倍”的强氯精或抗菌剂“402”药液浸种1天,预防种子带病菌;最后再用清 水浸1-2天,待种子吸足水分后再进行催芽。催芽重点掌握三个环节: 一是高温破胸(将浸种消毒后的种子用45℃左右的温水淘洗3-4分钟, 然后趁热上堆,以后适当浇洒热水,以增温保湿,使谷堆内温度保持在35℃左右,促使破胸露白);二是适温催芽(在谷种露白后,经常翻动谷堆,使温度保持在25-30℃,必要时淋温水保温保湿,达到壮芽标准); 三是低温炼芽(根芽出齐后,摊开晾种1-2天,可喷淋冷水炼芽,以增 强芽谷抗寒能力)。催芽好的谷种才可进池或播种。 4、适期播种。温室两段育秧及薄膜育秧平川晚熟组合要保证在4月 5日前播种(芽谷落泥),地池两段秧在4月1日左右播种,旱育秧可适 当提早到3月底。 5、秧田管理:(1)水层管理:无论是两段秧、旱育秧和薄膜秧都 要培育好根系,坚持寄插后5-7天畦面不上水,保持畦面湿润即可,促 进根系下扎,3叶期以前干湿交替灌溉,3叶期后保持浅水层。遇寒流降 温天气,立即放深水护苗,寒流时间较长时,应加盖薄膜保温,寒潮过 后喷施多菌灵或敌克松等杀菌剂预防立枯病发生,防止烂秧死苗。在插 秧前1-2天,加深水以利拔秧洗泥。(2)及时追肥:在秧苗2叶1心期,亩泼浇淡尿水1000公斤或追施尿素3-5公斤做“断奶肥”;3-4叶期亩喷15%多效唑30-40克,矮化秧苗,促进分蘖发生;4-6叶期追施尿素7- 8公斤促分蘖发生;插秧前4-5天追尿素5-6公斤作“送嫁肥”。(3)病

农作物栽培技术手册

目录 玉米生产技术规程 一、种子和种子处理 (4) 二、选茬、耕整地 (4) 三、施肥 (5) 四、播种 (5) 五、田间管理 (5) 六、收获 (5) 玉米机械化行间覆膜生产技术技术规程 一、选地整地........................................... ........................................... (6) 二、品种选择........................................... . (6) 三、地膜选用........................................... (6) 四、播期:........................................... ............................................. . (6) 五、施肥........................................... ............................................ ..... (6) 六、化学除草........................................... (6) 七、田间管理.......................................................................... .. (6) 水稻生产技术规程 一、寒地水稻农时标准 (7) 二、寒地水稻生产用种标准 (8) 三、寒地水稻旱育壮苗标准 (8) (一)旱育壮苗量化标准............................................................................ (8) (二)水稻旱育壮苗外部形态五项标准 (8) 四、寒地水稻培育旱育种壮苗技术标准 (9) (一)寒地旱育水稻育秧田标准 (9) (二)寒地水稻种子处理技术 (9) (三)寒地水稻置床处理技术标准 (11) (四)寒地水稻播种技术标准 (12) (五)寒地水稻秧田管理技术标准 (12)

水稻转基因育种研究进展 7

水稻转基因育种研究进展 王彩芬,安永平,韩国敏,张文银,马 静 (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作物研究所,宁夏永宁 750105) 摘要:对水稻转基因技术在抗虫、抗病、抗逆及改良米质等方面的进展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水稻; 转基因育种; 进展 中图分类号:S511.03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04X(2005)06-0055-03 20世纪下半叶以来,由于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巨大成就,使生物学成为自然科学的带头学科,它的理论和方法已渗透到生命科学的许多领域,为生命科学的研究带来新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手段。基因工程技术在植物遗传育种上应用很广泛,并取得了显著成就。 水稻是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世界上约有一半以上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据专家预测,到2025年在现有稻谷产量的基础上再增加60%才能满足需要(K hush,1995)。随着人口的增长和耕地面积的减少,世界尤其是我国将面临粮食问题的严峻挑战,培育优良品种是提高稻谷产量的主要途径。传统的育种技术已为培育水稻新品种做出了巨大贡献,并将在今后继续发挥主导作用,但由于品种资源的贫乏,单靠传统育种已很难有大的突破。基因工程技术为水稻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水稻转基因育种提供了一条新途径。转基因技术可以将水稻基因库中不具备的抗病、抗虫、抗除草剂、抗旱、耐盐、改善品质、提高产量等基因转入水稻,从而实现水稻种质创新和为生产提供优良品种。自1988年以来,国内外已得到了许多水稻转基因植株,涉及到抗虫、抗病、抗除草剂、抗旱、耐盐、改良品质等重要农艺性状,有些已进入田间试验和应用阶段。 1 水稻转基因育种进展 植物转基因育种是利用遗传工程的手段,有目的地将外源基因或DNA构建导入植物基因组,通过外源基因的直接表达,或通过对内源基因表达的调控,甚至通过直接调控植物相关生物如病毒的表达,使植物获得新的性状的一种品种改良技术。在植物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众多材料中,水稻不仅是世界重要粮食作物,而且由于其基因组较小、重复序列较少的优点而成为一种重要的分子遗传学研究的单子叶模式植物,基因组测序已完成。自1988年首次获得转基因水稻以来,水稻转基因技术已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目前已成功获得籼稻、粳稻、爪哇稻的转基因植物。随着基因枪转化技术的建立和根癌农杆菌介导转化法的成功,水稻基因转化技术日益完善。而且转移目标基因已从报告基因或筛选标记基因进入改良水稻抗性和适应性,以及改善品质,提高产量等重要基因的利用。 1.1 抗虫转基因水稻育种 水稻是虫害最多的大田作物,稻螟虫和稻飞虱危害最为严重,水稻中抗虫资源贫乏,转基因技术为抗虫品种的培育提供了一条新途径。自从1989年实现苏云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简称Bt)抗虫基因转化水稻并得到再生植株以来,转抗虫基因水稻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转抗虫基因水稻包括转Bt基因、转蛋白酶抑制基因和转凝集素基因。在转Bt基因的研究方面,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中心杨虹等(1989)将Bt基因导入水稻品种台北309、中花8号的原生质体并获得再生植株;Fujim oto等(1993)通过电激法将cry LAb 基因导入水稻,首次报道了转Bt基因水稻对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的抗性。项友斌等(1999)利用农杆菌介导实现了苏云金杆菌抗虫基因cryI A(b)和cryI A(c)在水稻中的转化;黄健秋等(2000)利用农杆菌介导获得转(Bt)基因秀水11和春江11植株;薛庆中等(2002)利用农杆菌介导获得转双价抗虫基因(cryI Ac和豇豆胰蛋白酶抑制基因C pTI)浙大19植株;朱常香等(2002)获得Bt和X a21共转化水稻(C48)植株。近几年转Bt基因研究越来越多,进展很快,在籼稻、香稻、爪哇稻、杂交稻、深水稻中获得成功,选育出克螟稻1号、2号、3号(舒庆尧等,1998)。转Bt基因水稻在我国已进入环境释放阶段,有望培育出应用于生产的抗虫品种。 在转蛋白酶抑制剂基因水稻研究方面,通过电激介导原生质体转化,Xu等(1996)把豇豆胰蛋白酶抑制剂基因C pT i转入粳稻品种台北309,转基因植株对大螟和二化螟2种水稻虫害都具有抗性;通过基因枪介导马铃薯蛋白酶抑制剂基因PinⅡ转化水稻,Duan等(1996)获得了Nipponbare、台南67和Pi4等3个粳稻品种的抗大化螟转基因株系;Lee等(1999)利用PEG介导法将大豆K units胰蛋白酶抑制剂(SK TI)的cDNA转入粳稻Nagdongbyeo的原生质体,再生转基因植株的后代抗褐飞虱。曾黎琼等(2004)利用农杆菌介导将马铃薯蛋白酶抑制剂基因(PinⅡ)导入玉优1号、HT-7中;孔维文等(2004)利用农杆菌介导将PT A和马铃薯高赖氨酸蛋白基因(S B401)同时转入超级杂交稻亲本材料1826中。在转凝集素基因水稻研究中,主要是转雪莲花凝集素(G NA)基因,采用基因枪法,英国John Innes Centre(Maqbool等,1999;Rao等,1998;Sudhakar等,1998)把G NA基因导入AS D16、M5、M7、M12、FX92D、Basmati370等籼稻品种中,得到200多株转基因植株,G NA在水稻中呈高水平的组成性表达(用Ubi启动子)或韧皮部专一性表达(用Rssl启动子),转基因植株抗褐飞虱。在我国,傅向东等(1997)用G NA基因枪转化水稻IR72、IR76、珍汕97和秀水11等品种,部分转基因植株子代对褐飞虱有一定抗性;T ang(唐克轩等,1999)通过基因枪介导实现了G NA 基因和X a21基因的共转化,得到了转基因植株。唐克轩等(2003)利用农杆菌介导将半夏凝集素基因(pta)导入粳稻鄂宛105、中花12和籼稻E优532中,获得7个转基因纯系。 1.2 抗病转基因水稻育种 抗病转基因水稻包括转抗病毒基因、抗真菌病害基因和抗细菌病害基因。抗病毒转基因已开展了8种病毒的转基因研究,包括水稻通枯罗病毒(rice tungro disease)、水稻齿叶矮缩病毒(rice ragged 收稿日期:2005-07-21 作者简介:王彩芬(1968-),女,副研究员,从事水稻花培育种研究。T el:0951-*******E-mail:caifen-68@https://www.360docs.net/doc/ca18075110.html,

2017年全省水稻生产技术指导意见

2017年全省水稻生产技术指导意见 我省水稻属于单季粳稻产区,主要分布在鲁南湖灌区、鲁东南库灌区和黄河引灌区,常年种植面积180万亩左右。为实现水稻生产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加快水稻轻简化种植技术集成与推广,提高种稻效益,制定如下全省水稻生产技术指导意见: 一、选用良种 根据各地生态条件和种植方式,选用经国家或省审定推广的生育期适宜、产量高、品质优、抗逆性强的水稻品种。插秧品种应具备分蘖力强、早发、生育期适中等特点,麦茬稻区生育期为145~150天,黄河三角洲盐碱地一季春稻区生育期为155~160天,可选用津稻263、圣稻18、圣稻19、圣稻14、津稻179、临稻19、阳光600等;直播品种应具备发芽势强、早生快发、抗倒伏等特点,在黄河三角洲盐碱地区种植的品种还需具备耐盐碱等特点,麦茬稻区生育期为125~130天,黄河三角洲盐碱地一季春稻区生育期为140~150天,可选用圣稻14、圣稻19、圣稻2572、盐丰47、津原E28、津原85、旱稻277等。 二、培育壮秧 培育壮秧是水稻高产稳产的关键环节。我省水稻育秧主要有秧田旱育秧和秧盘育秧两种方式,还有部分直播稻田。

(一)育秧 1.秧田。麦茬稻区选择秋冬前耕翻冻垡的地块作为秧田,黄河三角洲盐碱地一季春稻区选用盐碱度在2‰以下的地块作为秧田。可水整或旱整,畦宽1.5 米左右,长25~30 米。人工插秧按秧田大田比1∶10~15留足秧田。机械插秧的采取硬盘育秧,选用肥沃疏松的菜园土、耕作熟化的旱地表层土或耕翻冬季消融的稻田土,每亩加入复合肥40公斤配制成营养土,在土中加入敌克松或恶霉灵预防立枯病等病害,选择晴好天气过筛床土,过筛后每100公斤细土中均匀拌入水稻壮秧剂0.5公斤,或直接施用市售商品水稻育苗专用基质。机械插秧按秧田大田比1:100~110留足秧田面积。 2.种子处理。晒种2~3天,用泥水或盐水(10%)选种。播种前,用16%咪鲜·杀螟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消毒,浸种72小时,然后用清水冲洗再催芽播种,可有效预防水稻恶苗病、干尖线虫病和秧苗前期灰飞虱的发生。 3.播期播量。按照秧龄推算播期,麦茬稻区人工插秧的中晚熟品种在5月5~10日播种,早熟品种可推迟至5月15日,机械插秧的在5月15~25日播种;黄河三角洲盐碱地一季春稻区宜在4月15~25日播种。常规育秧亩用量35~40 公斤,机械育秧单盘落谷量110~130克(干种计算),每亩用26~30盘。

论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技术措施

论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技术措施 发表时间:2019-11-26T09:35:29.393Z 来源:《中国西部科技》2019年第21期作者:李云艳 [导读] 为了实现水稻高产的目标,不仅需要适合水稻生产的土壤环境,还需要选育壮苗的科学工作。目前,我国水稻育苗中存在着许多不良种子和不良苗木现象。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应高度重视这些问题。本文主要论述了水稻苗木加固技术的方法、原理和基本措施。 李云艳 黑龙江省肇东市跃进乡农牧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 摘要:为了实现水稻高产的目标,不仅需要适合水稻生产的土壤环境,还需要选育壮苗的科学工作。目前,我国水稻育苗中存在着许多不良种子和不良苗木现象。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应高度重视这些问题。本文主要论述了水稻苗木加固技术的方法、原理和基本措施。 关键词:水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前言:加强水稻育苗工作,应多培植根系发达、茎壮、苗龄适宜、无苗期病害。目前,我国水稻育苗技术有待进一步完善。在日常育苗加固过程中还存在一些技术问题。针对不同的育苗基地,应制定有效措施,全面提高水稻育苗加固质量和水平。很多农民选择最高产优质的水稻来栽培,给农民增加农业大丰收。 1水稻育苗技术 优质高产水稻生产基地不含水稻土,被清洁灌溉水源中的重金属和农药残留污染。昼夜温差10~15℃,避免高温或低温对于安全食品非常重要,因为它的优质,高产,抗病和均匀分布。晚季芽的温室选择基于温室幼苗,3月15日左右播种最佳。增加土壤将温室内的土壤温度降低约10厘米,使苗圃变平并展开。播种后1至3天,施用糯米,并将干燥的种子施用于15%的种子。种子浸泡、搅拌不超过5厘米。其他涂覆的酸性杀菌剂需要重复使用。当水温约为在15℃下,通常使用恒温发芽装置在28至32℃的恒温下发芽,通常持续24至30小时,网袋可用于在发芽期间膨胀。如果枝条长度为1-2毫米,温度可降至15-20℃,冷枝可接种约6小时。播种前的时间必须短于播种时间。根据移植的时间和速度分批喷水。通常,接种时床面温度为12°C或更高,计数值约为10至15天,接种量通过接种调整大小装置,并以恒定速率接种。大约0.7厘米,最大厚度小于1厘米。最好将湿润或干燥的幼苗移植到高产幼苗以改善种群结构,改善通风和光照条件,降低发病率。优质高产水稻生产的重要基础,可以节省田间施肥,扩大种植面积,减少人口资源,减少病虫害。 2管理苗床的秧田技术 播种至出苗时,主要是关闭保温和保湿,温度控制在30-32°C,通风温度超过35°C。当发生50-70%时,棚内温度为25-28°C,最高不超过30°C,注意通风。注意高高温下幼苗通风温度,注意防风,防止冷热天气,防止高温。提高品质,保持根系活力和叶片光合能力。在结果期茎鞘贮藏材料和叶片光合产物的贮藏,以及高种子均为适宜群体,个体较强,积累较多。水稻生长速度早增加速,叶面积增大,光能被截获,光合产物积累更多。从叶片到移栽期,应逐渐转移到昼夜。根据当地温度,覆盖在适当的条件下改善苗木的质量。当苗木出现时,除了需要添加一些土壤水分外,一般不需要浇水,揭开薄膜,防止干湿损坏床。从盖子上取下幼苗后,倒入少量水,或者如果米叶卷曲,检查早上和晚上叶子的尖端。必须每次吃水都能减少水流量。对于抗病流行病,每平方米 4毫升水,播种前将其放入床中,或从叶子中取出2-3毫升每平方米。在培育许多强大的蝎子的基础上,广泛和双重是核心。深施肥和控制灌溉是控制病虫害的关键,也是高产施肥和施肥的综合栽培模式。顶部拌种和追肥通常在叶期进行。施肥量为每平方米1.5至2克。水稻稀释100倍。施肥后,用水压碎,以免烧伤叶片,起秧前再施送嫁肥。 3田间管理 田间管理是影响水稻高产的主要因素之一。在高产水稻种植过程中,将选择适合水稻生长特性的肥料,不断创新水稻种植技术,促进水稻种植和水的进一步协调。肥料管理促进了水稻种植系统的发展。除了提高肥料能源效率和水肥管理外,不仅可以控制氮肥用量,还可以有效控制氮肥的使用。每公顷的坡度为30~45吨。喷施前氮肥用量为65%,施肥量为35%。剩余的钾用作滴耳,用灌溉水达到降水。农业,春耕,干旱或农业,然后在移植后3至5天进行。温度稳定在13°C,深度小于1厘米,手动插入深度为1.5厘米,深度相同。分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使用低高粱立即恢复至少6片绿叶和剩余肥料作为对照肥料。区分肥料的幼穗并开始施肥,施肥两次,分化增加了数量和强度。当第二次暴露旗叶时,剩余的会被施用。由于秸秆较薄,在分化开始时或交配阶段应严格控制氮肥的使用。有机肥在改善土壤结构和平衡土壤养分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了种植优质,高产的水稻,最好使用有机肥。 4插秧技术 加强现场基础设施建设,建立节水灌溉模式的含水层管理,满足生长,通风,节水等生长要求。移栽后,水层应为高度的2/3,幼苗将再次变绿。返回绿色后,水层将保持在3.3厘米,温度将升高。在10叶期,干湿灌溉用于增加土壤供氧,促进根系发育。田间茎的数量是计划茎数的80%,不必使用过度拥挤,快速下落的黑叶,底叶和黄色化合物。相反,它不会在干燥的范围内干燥7到10天。将从传统的一流品种转变为后来的栽培技术。随着大量生产和机械化的发展,将成为选择所造成的全球气候变化,土壤结构和肥力下降,水资源短缺,大量使用化肥和药物,利用率低,种植最好方法需要一起解决问题。地面开裂,池面白色,叶子苍白,对比促进了深海轮胎和浅表的保护。稻米减数分裂是最低的温度敏感期。为了预防感冒,当温度低于17℃时,使用15厘米深的水来保护胎儿。剩余的时间应该是干燥,潮湿,间歇性灌溉,生根和叶片保留,成熟活棒。每次水是4-5厘米,是自然干燥,然后供水,黄色成熟时间停止。 5预防虫害 预防和控制水稻病虫害非常重要,应根据当地情况加以控制。综合治理农业,种植,化学,生物防治等措施。在种植中,减少水稻病虫害的发生。水稻种植通过适当选择抗病虫害等农艺措施,适当管理施氮,调整苗期和移栽规格。杀虫剂是杀灭杂草最有效的方法。杂草是主要基于预防,加强和预测疾病中心和疾病预防中心,以预防和控制爆炸。根据天气情况,7月初稻瘟病控制在100克公顷。在叶子中发现的斑点,水喷洒5厘米施药前,一天后将水转移到普通水中。预防2.5%的敌人乳化剂和225-300毫升公顷,225-300公斤的水喷雾或其他农药。应注意控制蚜虫,但在此领域,控制剂,稻叶卷曲控制稻飞虱,纹枯病,稻瘟病等。重点研究高温低温水稻,抗旱鉴定方法,评价标准和灾害损失评估方法,抗震品种选育,创新防灾防灾水稻种植系统,高温和低温水稻建立灾害管理系统,预警和防灾研究,干旱和防洪技术,综合物种环境和技术。 结束语对提高我国水稻产量和种植者的经济效益具有积极的影响。我国政府部门要发挥自身的指导作用,重视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